我没有敌人范文

时间:2023-10-30 18:47:08

我没有敌人篇1

冀中军民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冀中区党政领导机关,也在根据地内坚持战斗,与敌人进行了长时期的周旋,直到5月29日,根据局势的变化和上级首长的指示,才离开冀中南下,准备通过冀南根据地转移到外线。

6月1日夜晚,冀中区党政机关及部队大队人马乘天阴夜黑,在景县龙华车站以西,潜过戒备森严的石德路,向西南急行军70里,到了冀县的边界。至此,敌人妄图捕捉我冀中领导机关的阴谋彻底落空。

但危险并没有离去,尽管他们已甩掉了敌人大队的尾随,可是随时会遇到敌人大批警备队和伪军的追踪,何况当时冀南根据地也正遭到敌人的“扫荡”。

6月11日傍晚,外出执行任务的侦察员领来了冀南军区机要科的王科长。王科长对冀南的情况很熟悉,身上还带有密码,于是,他便成为冀中军区的向导。从他那里了解到,威县掌史村附近,敌人据点守备力量较弱,多是些伪军杂牌部队,而且该村易于隐蔽防守。司令员吕正操分析多方面情况后,决定向掌史村转移。于是经过一夜的急行军,6月12日清晨5时,冀中机关、部队进驻掌史村。

掌史村建在高台地形上,位于平大公路西侧,它是个面积较大的村落,有二三百户人家,村内有条东西大街和一条南北小巷,村周围有残旧的围墙,村东南端还有一条向外伸延的天然大道沟。从地形来看,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村里没有敌人,属于我方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游击区。它南距威县县城约15公里,北距南宫约30公里,东距山东临清约50公里。这三座县城,都是驻有一个中队以上日军的大据点。

部队进村后,立即在村口放哨警戒,封锁消息,行人只准进,不准出。战斗部队以连、排为单位进入阵地,在村周围抢修临时作战工事,将掩体和交通沟挖得纵横相连,一直通向村子里面。做后勤工作的同志,马上筹集粮秣,分房子,炊事员抓紧安锅做饭。

饭刚刚做熟,村口突然响起一阵爆炸声,有步枪、手榴弹,还有敌人的轻机枪、空中炸弹和掷弹筒发出的声音。

正在看地图的吕正操、参谋长沙克和参谋处长张学思,都不由得一怔。须臾,侦察参谋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据村里的群众说,昨天开始,敌人在村南边修建碉堡,方才来了三十几个敌人,被我们的前哨给报销了一半。”

“乱弹琴!”吕正操发火了,“怎么能随便暴露目标呢!”

原来我部队通过的这一带地方,虽然敌人据点较多,但不被敌人所注意,守备力量薄弱,多是一些伪治安军、还乡团等杂牌部队。据说敌人正向各村派夫修岗楼。我军进村以后封锁消息,民夫不能去了,敌人哪肯罢休,立即派30多个伪军、伪治安人员,大摇大摆地来村里催要民夫。我前沿值勤部队,见敌人送上门来,就想吃掉。不待请示,一阵步枪、手榴弹,把敌人撂倒一批;接着一阵追击,把敌人赶到据点附近,消灭了一大部分。可是我军也暴露了目标,和敌人接火了。

吕正操批评值勤的团、营长不该追击敌人,暴露目标。可是,既然和敌人接触上了,就得准备应付。吕正操立即主持召开简短的作战会议。军区的首长们一致认为,敌人只是偶然与我遭遇,还不可能知道我们这里有大部队和军区机关。而我们队伍这样大,非战斗人员这样多,在白天肯定是不能行动的,只能固守村庄,等到晚上才能突围。决定和敌人打“蘑菇战”、“顶牛战”!

临时作战指挥部设在原伪村公所。吕正操从这里向部队发出了作战命令:立即堵塞街口,进入阵地,加固工事,准备和敌人打村落防御战。不许出击,敌人不到跟前不开枪,只准打步枪和手榴弹,紧急情况下可以打排子枪和轻机枪,打轻机枪也要尽量点发,不要连发;没有上级许可不准使用重机枪和迫击炮。要故意示弱,让敌人摸不清底细,以隐蔽我军的实力,待突围时再使用重武器。吕正操还特别勉励二十七团的干部说,要发扬二十七团善于打村落防御战的光荣传统,坚决打好这一仗!

一场特殊的村落战就这样开始了。

敌人以为,这村子靠公路这么近,是他们的地盘,村里不过是“土八路的干活”,便纠集了二三百人,耀武扬威地前来报复。敌人气势汹汹,趾高气扬。据亲历者回忆说,当时用肉眼即可看见日本军官穿着白衬衣,挺着肚皮,抡着指挥刀,哇哇叫着逼着士兵往上冲,迫击炮和重机枪,就明摆在打麦场上,连工事都不挖。

八路军指战员们静静地注视着这些自投罗网的“猎物”,一直把他们放进距我阵地20米处,然后一阵步枪、手榴弹和轻机枪扫射,便打倒一大片,剩下的敌人纷纷逃命。

敌人吃了亏,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他们不断地由附近据点调兵加强兵力,人数越来越多,进攻的次数越来越频,冲锋的声势也越来越凶。我们的战士憋着劲,故意逗弄着敌人,先是用“乒乒乓乓”的步枪“零打碎敲”,等敌人冲近了,再用手榴弹,轻机枪一顿狠揍。敌人每次进攻都被打得血肉横飞,一上午冲了三四次,付出了血本,却没有捞到半点便宜。

大概就在中午前后,敌人逼着一位老乡给村里送来封“劝降信”,说你们已被5000“皇军”包围了,抵抗是没有用的,快投降吧。吕正操看后蔑视地说:“5000人算什么,老子是准备打一万人的!”

午后,战斗刚稍缓下来,忽然又紧张起来:出现了一个对我军极为不利的事情――二十七团一个排长竟然临阵投敌了。这个家伙当然知道吕正操等冀中军区、冀中区党委领导人都在村里,也知道村里有多少战斗部队。吕正操立即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通报了这个情况,并指出敌人很可能会紧急增兵。要求各部队立即加强工事,情况危急时,重机枪可以开火。机关干部立即清理和烧毁文件。

当时,吕正操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日本人兴师动众,要捕捉的首要目标就是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如今发现了吕正操,日本人还不调集重兵发狂一般赶来?情况危急万分。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天下午敌人虽猛冲了数次并施放了毒气,但直至黄昏,也未增兵。当时任冀中军区司令部侦察科长的原星将军,后来曾说过,根据当时的战斗情况和他1980年实地调查,敌人始终未超过两千人,村东北至西北基本没有敌人,并未形成全面合围。或许是日本人不相信那个投敌分子的话,或许是周围敌人据点一时无兵可调,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战斗进行到太阳偏西的时候,部分敌人利用村外那条天然的大道沟,运动到了村边,紧紧地咬住我军不放;有的敌人欺我火力弱,竟嚣张地爬过来夺我战士的枪。前沿有的地方被敌人炮火轰开了缺口,敌人趁机攻到村边围墙跟前。我军作战部队坚持顶到下午4点钟,几次请求使用重武器还击敌人,吕正操硬是压住不准用。

傍晚时分,军区首长一道分析情况,认为,打了快一天,虽然越打越激烈,但敌人始终没有出动飞机,基本上是附近各据点的守备队联合作战,没有高级指挥官统一指挥。这说明敌人仍然不知道我们的实力和军区机关的行动。眼下离天黑只有三四个小时,即使敌人再增兵,把二线和三线的守备部队全部调来,估计也不过3000人,我军能够抵抗,并有把握重创敌人。现在是进行反击的时候了,给敌人一个歼灭性打击,把他们赶开,便于天黑后我们突围。于是,吕正操下达了组织部分兵力,进行一次迅猛反击的命令。

骄纵的敌人根本没有料到村里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更想不到我们会有重武器。“轰隆隆”、“嗒嗒嗒”,我军的迫击炮、重机枪骤然怒吼了。只十几发炮弹,就把敌人暴露在村外的火炮、重机枪统统掀翻了,敌人的炮手、机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在我炮火下丧了命。接着,我军所有轻重武器都开了火,弹雨瓢泼般地泻向敌阵。清脆激昂的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跳出战壕,越过围墙,向敌人发起了迅猛的冲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揍得晕头转向,已失去抵抗能力,只能抱头鼠窜,四散溃逃。

掌史村的西面是开阔地,不利隐蔽,东南面有坡崖和大道沟,便于隐蔽运动,因此,军区首长们把突围方向选择在东南面。为保证突围的胜利和首脑机关的安全,决定兵分三路突围。

部队迅速进行突围准备,将携带的文件,密码挖坑焚毁,将堵塞的街口悄悄拆除,然后开始集合运动。各路人马都隐蔽地进入了各自的冲击出发阵地。

22时,村西北方向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杀声响成一片,异常紧张的突围开始了。按照指挥部的预先规定,正东、东南两支突围部队,在敌人未发觉前,不得先敌开火。越隐蔽迅速地接近敌人,越能减少伤亡,突围越有成功的把握。

人们的手指扣在枪机上,躬着腰,迅速隐蔽地向前冲去。前面的敌人没有动静,从篝火的闪亮中,隐约可见人影跑动,敌人大概都被西北方向的战斗吸引了。眼看就要顺利突过敌人的封锁线了,突然,正东方向枪声大作,喊杀震天,吕正操指挥的正面突围部队与敌遭遇了。张学思脑际立刻闪过一个念头:“要掩护正面突围,分散敌人兵力!”几乎在正东方向打响的同时,他把驳壳枪一挥,高声喊出冲锋的口令。

“杀”声犹如山崩海啸,十几挺机关枪吐出长长的火舌。敌人一下子被打懵了,他们搞不清这喊杀声是从何而来,慌忙放出了两颗照明弹,顿时天空挂起两个“灯笼”,照得大地如同白昼,眼见千军万马,犹如猛虎扑羊,冲杀过来。敌人惊呆了,端着刺刀竟动弹不得。他们作梦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村子里,竟会杀出这许多八路军人马。

这一晚正赶上阴沉欲雨,漆黑的暗夜中,只看见敌人密如雨点的步枪子弹,闪着细小的红光在脚下穿梭。吕正操的那一队人马,因为是机关干部的文职人员多,便于安全隐蔽,原计划沿着村外那条四五米的自然道沟突围。但是他们出村后,因为天昏地暗,找不到那条道沟。人们只好跟着为首的突围队伍,在漫洼野地里焦急地寻找。

没有想到,敌人放出的照明弹,却为我军解决了难题。只听吕正操高喊,“同志们!大道沟在这里,往下跳啊!”人们循着呼声向道沟冲去,纷纷跳下三四米深的沟底。有些战士的脚下踩着了软乎乎的东西,啊,是尸体!原来,敌人的一个重机枪班埋伏在道沟里,企图封锁道口。不料,被突然从沟上跳下的我军打死。在这样混战的情况下,我方人员也很危险。张学思的妻子谢雪萍跳进沟里就被踩倒了,差点要了命。她是最后一个爬出沟冲出来的。

当我军冲出敌人重围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中共冀中区委书记黄敬颇有感触地对吕正操说:“经过这一仗我才体会到,一个指挥员的决心多么重要。”

我没有敌人篇2

1、同我们角斗的对手强健了我们的筋骨,磨炼了我们的技巧,我们的对手就是我人的帮手。——埃德蒙·伯克

2、可持续竞争的唯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詹姆斯·莫尔斯

3、认识了毒草,等于找到了良药一剂;看清了敌人,等于找到了一位老师。——藏族

4、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 ——美国企业界名言

5、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 盖亚斯(AriedeGens)

6、没有哪一种友谊的基础比有着一个共同的敌人更稳固。——爱尔兰

7、要是狐狸演说,公鸡就要沉思。——阿尔巴尼亚

8、对火焰,要用冷水泼灭;对敌人,要用武力制服。——蒙古

9、一定要不断的研究竞争对手! ——陈安之

10、一个聪明人从敌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比一个傻瓜从朋友那得到的东西更多。——格拉西安

11、我们不可能没有敌人,但我们决不能没有朋友,我们要感谢敌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坚强,我们更要感谢朋友,是朋友使我们战胜敌人!——李垒

12、成功者永远是比对手多做一下、坚持到底的人。 ——陈安之

13、对俯伏在你脚下乞怜的敌人,绝不可使他触及到你的剑。——欧洲

14、仇敌也许料不到会给你忠告。——德国

15、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黄汉清

16、人才与策略不同,是无法被对手学习的。() —— 余世维

17、敌人对我们的意见,比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法国

18、没有对手就没有动力,我永远感谢对手。——刘翔

19、我们所不会怀疑到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美国

20、对你同样危险的是:你朋友的敌人,你敌人的朋友。——阿拉伯

21、家里有一个敌人,比门外有一千个敌人还坏。——阿拉伯

22、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阿瑞斯·德格

23、一定要比你竞争对手更努力。 ——陈安之

24、直到再找不到对手,才收藏起自己的剑锋。 ——莎士比亚

25、在我们与敌人之间严守中立的人们,似乎离敌人更近些。——尚福尔

26、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强大。 —— 马云

27、在前一百米的冲刺中,谁都不是对手,是因为跑的三千米的长跑。你跑着跑着,跑了四五百米后才能拉开距离的。 ——马云

28、真正的对手会灌输给你大量的勇气。 ——卡夫卡

29、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朋友,但任何人都能成为敌人。——欧洲

30、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 培根

我没有敌人篇3

――

扬帆出海

1943年3月16日11点钟,一只五桅大木船从盐阜抗日根据地的盐河口(即新黄河口),载着新四军第三师一批去延安学习深造的团以上干部和他们的警卫员、7名干部家属共51人扬帆出海了。出发前,即3月8日,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召集学习干部队队长、第三师参谋长彭雄,副队长、第三师第八旅旅长田守饶,学习干部队党支部书记、第八旅政治部主任张亦民,第八旅供给部部长伍瑞卿等负责人开会,讲了当时的形势。他说:“鬼子‘扫荡’正由面转到点,敌人要对根据地进行‘驻剿’,情况紧张,要走就快点走。”彭雄汇报说:“原打算从陆路走,因日寇封锁太严,一时难以走出去。现在决定从海上走。”

“从海上走?!”黄克诚抬起头警觉地问。

“是的。”彭雄继续汇报说,“我们联系了一条长50米、宽20米、内有8个舱的海船,是半年前地方武装从海盗手里缴获来的。它载重量7000多吨,吃水5尺多深。船上有4个船老大,20多名水手、船工,还有一名地方党派到船上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马指导员。我们打算化装成商船,沿黄海绕过日寇封锁区连云港,去赣榆县柘汪镇,再由陆地去延安。”

黄克诚说:“听说海上有日军的巡逻船,你们可要小心了!”彭雄说:“请首长放心,我们化装成商人。听说这条船已经从苏北去山东跑了好几个来回,没有碰到敌人。”

起航时,水手们拉着纤,迈着整齐的步伐,打着号子,用力地把船徐徐拉动,拉了几里路,船进入航道,乘风破浪,从盐河口向北驶进了黄海。

彭雄走向船尾,看着船工们行船。4个船老大中年纪最大的老王,像一位身经百战的指挥员,目光炯炯地望着前方,稳稳当当地掌着舵。一个试水的船工,拿着一条拴着一斤多重铅球的长绳,不时地抛到海水里,然后拉起来,凭铅球上所沾泥土的颜色,判断当时的海水深浅、行船位置,然后仰起脖子,用一种悠长的声调吆喝着:“回舵――深――”或者其他什么。掌舵的船老大根据他报告的情况,望着前面的指南针,向水手们指挥着:“向东――向北――”,“高――叫氐――”。20多名水手,几十双有力的臂膀,紧紧拉扯着粗壮、结实、笨重的帆绳,整齐地合唱着一种海上劳动的号子。马指导员在一旁不断鼓励:“现在风顺呀!同志们呀!再加油呀!”

彭雄来到掌舵的船老大老王跟前,边望着朦胧的大海边问:“老人家,今晚风怎么样?”“老天有眼,风又大又顺。”老王一手掌舵,一手摸着银色的胡须高兴地回答。彭雄那双警惕的眼睛仍然盯着前方:“老人家,千万不能大意啊!一定要远离敌人据点航行。”在海上行船40多年,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船老大老王,满有把握地说:“放心吧首长,夜间可以绕过敌人据点航行。”

夜幕慢慢笼罩起海面,船进入了夜间航行。马指导员和没有晕船的学习队警卫员们轮流担任警戒。彭雄在大家的劝说下,返回了船舱。

风停了,船向敌人的封锁海岸退去深夜3点多钟的时候,海上的风渐渐变小了,船也越走越慢。伍瑞卿部长快步来到船老大老王跟前问:“船怎么慢下来了?”老王说:“风小了。”“加桅吧?”“5个桅都加到顶啦!”老王见伍部长有些焦急,就安慰他说:“不要紧的,风不会没有的。”可是到天亮时,风却完全停下来了,船也走不动了!伍瑞卿正要派人去后舱向彭参谋长和田旅长报告,他们却走过来了。彭雄问:“船怎么不走了?”伍瑞卿说:“风停了!”彭雄又问船老大老王:“老人家,船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奶奶山。”船老大答。

彭雄没再问下去,他知道日军在奶奶山设有据点,而且离连云港很近。大白天,如果碰上敌人的巡逻艇就麻烦了!他又问船老大:“老人家,这里离柘汪多远?”老王说:“七八十海里。”伍瑞卿插话说:“我们想办法搞划板用人划行吧。”老王苦笑着说:“首长,这不是江河,是大海呀!这样大的船,没有风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大家正说着,大海的早潮开始退了。船在原地也停不住了,反而倒退起来,而且是向敌人封锁严密的海岸退去。船老大要抛锚,想把船停住。彭雄和田守饶从中受到启发,他们和船老大商量,可否让船不向敌人封锁的海岸退,向深海里退,退离敌人封锁+线越远越好?结果船老大和水手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船退的方向扭转过来,让它向大海的深处退去,一直退到70多丈深的海面上,不能再退了。船,就像抛了锚似的一动不动地停在海面上。常言道“海上无风三尺浪”。可是现在,站在船头上吸烟都能划着火柴。船老大老王仰起头,望着桅杆上低垂的三角旗,焦急地自言自语着:“我在海上跑了几十年,这样的怪事还没见过……老天爷,送风来吧,到了柘汪,我点香烧纸供你!”几个水手站在船头,仰着脸,嘴里不停地吹着引风口哨……

此时的彭雄、田守饶、张亦民等都感到心里空荡荡的,一点底也没有。

一个时辰过去了,风没有等来,海岸那边却传来嗡嗡的响声,开始大家以为是飞机,后来才发现海的西边有一个小黑点在飘动。这时,船面上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个小黑点,慢慢地,小黑点越来越大了,看去像是一个圆圆的筒子突起在海面上。近了,才看清是烟囱。船老大老王第一个大惊失色地喊起来:

“糟糕!鬼子的巡逻艇!”

彭雄和田守饶都是身经百战的我军高级指挥员,越是在紧急的情况下,越是沉着稳重。彭雄放下望远镜对大家说:“同志们,敌人不来,我们不要动;敌人上来了,听我的命令再开枪!”他又向船老大和手水们说:“敌人要盘问我们,你们就说:我们是从上海到青岛的货船。”随后,他让大家回舱里把武器准备好,听命令与敌人作海上战斗。

船面上只留下学习队的几个负责人。他们用望远镜一面观察四周情况,一面商量对策,作了临时分工:彭雄参谋长留在中舱上面的灶房里观察敌人的动静,指挥全船对付敌人;田守饶旅长和张亦民主任去前船和后舱,作战前动员,并指挥大家把手榴弹、短枪、子弹准备好,随时准备与敌人斗争。马指导员带着船老大和水手、船工在船面上,准备和巡逻艇上的敌人对话。

敌人的巡逻艇飞速地向木船驶来!

剩下一个人也要打到底

“砰!砰!”日军巡逻艇向天空放了两枪。船老大命令水手们解开桅杆上的绳索,5扇白帆哗啦一声,从桅顶上降落下来。这是敌人立下的海上航行规矩,听到枪声,必须立即下帆,停船。

马达声震耳,敌艇上挂着太阳旗,甲板上站着几个全副武装的日伪军,手持步枪,恶狠狠地直向木船驶来。那个站在敌艇上的日军小队长,手里握着军刀,挺胸腆肚,横眉冷眼,凶横地说了几句日本话。站在一旁的翻译当即手一指木船大声问:“你们从哪来,上哪去?”船老大回答说:“我们从上海

来,到青岛去,做买卖的。”“船上有什么东西?皇军要检查,统统地检查!”敌艇向木船驶来,木船晃动一下,敌艇靠上来了。日军小队长两只绿豆眼骨碌碌地盯着船转动,可能发现船舱里有人,嘴里狂叫着“要西!要西!”杀气腾腾地一脚跨上木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中舱上面灶房里指挥的彭雄参谋长大吼一声:“打!”吓得日军小队长和翻译慌忙转身逃跑,“扑通”一声,失足掉进了海里。

彭雄的“打”字,揭开了海上血战的序幕,手榴弹掷向敌艇,二十几支驳壳枪射向敌艇,站在甲板上的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在海上竟然有人敢向他们开枪!日伪军一时被打得愣头转向,伤的伤,死的死,惊恐万状。当他们把小队长和翻译从海里救上来后,立即将巡逻艇开至木船火力的射程之外,在三四百米远的地方停下来,随后又依仗火力、装甲的优势,开足马力向木船再次扑过来。巡逻艇上的两挺机枪,发疯般地围着木船“哒哒哒……”轮番扫射。木船上没有长枪,更没有机枪,只有短枪和手榴弹,够不着敌人。木船没有装甲,船板虽厚,但也经不住机枪反复扫射。船面上的干部、警卫人员和船老大、水手、船工们接连负伤和牺牲。首先负伤牺牲的是伏在船面上抗击敌人的马指导员、警卫战士和几位水手。他们的血从船面上流到舱里。下到中舱里指挥的彭雄,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去,敌人的巡逻艇又一圈圈转着向木船靠近。他愤怒地跃出中舱,大声下着战斗命令:“打!狠狠地打!”霎时,一颗颗复仇的子弹飞向敌人,一枚枚手榴弹投向敌艇,可惜没有伤着敌人,手榴弹都落到海里。但吃过亏的日军,也没敢再向前靠,像先前一样,用机枪疯狂地向木船扫射。又有几名干部、战士和水手负伤牺牲。其中有供给部长伍瑞卿、军需科副科长曹云、八旅卫生部副部长彭绍英,他们都是土地革命时期参加红军的。船板也被机枪打了不少窟窿。坐在后舱里的田守饶旅长的爱人陈洛莲臀部受伤,张亦民主任的妻子张明中弹倒在血泊里……海水从弹洞涌进舱里来!没受伤的人站在血水中抵抗敌人,女同志都在拼命地搬运船板、棉衣、被子、衣服,堵塞漏水的弹洞,筑起船舱里的工事,抵挡子弹。

彭雄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来到船头,端起船上仅有的一支长枪――马拐枪向敌艇连打两夹子弹,几个日伪军应声倒下。敌艇边射击边退回到300米以外。就在此时,彭雄先是腿上受伤,接着胸部又中了3颗机枪子弹。他捂着胸口,对田旅长的警卫员小郑说:“不要管我(彭雄的警卫员已牺牲),我自己带有药。你快到后舱去找田旅长,要爱惜每一颗子弹,敌艇不在我们的射程之内,不要开枪,等靠近了再打。坚决打到底!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打到底!”说完就昏过去了。

两个浑身是胆的小战士

田旅长的警卫员小郑,虽然只有17岁,但非常机灵勇敢,他手里拿着“20响”,跃出中舱,冒着敌人机枪对船面的疯狂封锁,边打边滚,跳进后舱。田旅长见是自己的警卫员小郑,身上的衣服划破了好几块,大腿上流着血,就拿出自己的急救包,边替他包扎,边问他是从船面上来(警卫员们都留在船面上和敌人战斗)还是从舱里过来?彭参谋长他们怎么样?小郑大口喘着气,把彭参谋受重伤和要节省子弹,等敌人巡逻艇靠近了再打,坚决打到底等指示说了一遍。田旅长感到情况严重,激动地对大家说:“彭参谋长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一定要按参谋长的指示办,誓死抵抗到底。现在大家把所带的秘密文件都找出来撕毁,扔到海里去,决不让敌人从我们这里得到一点东西!”正说着,一颗子弹穿过船板,打中了小郑右眼,鲜血顿时从他那满是稚气的脸上流下来。小郑第二次负伤,立时昏迷过去。田旅长大声呼唤着,伸出双手把小郑搂到怀里,可是小郑再没有睁开眼睛……

下午1点多钟,战斗打得最激烈,敌人巡逻艇围着木船拼命射击。又有几个干部、战士负伤牺牲,彭参谋长的爱人吴为真也负伤了。

海上还是一丝风也没有。失去生命力的,木船,死一般地静静地躺在海面上。敌人见木船上不再向他们还击,以为木船上的人被他们打光了,就想把木船拖回连云港请赏。于是边试探着向木船靠近,边大声叫喊:“不要打枪!你们投降吧!缴枪不杀!”

面对残酷的战斗环境,有人向田旅长提出:“新四军绝不做敌人的俘虏!我们跳海!”“炸船!共产党人死也要死在一起!”田旅长严肃地说:“彭参谋长说得好,新四军战士,共产党员,绝不会被敌人征服!但是现在,跳海、炸船都还早。我们手中还有枪,还有子弹,还有手榴弹,等敌人靠近我们,听我的命令,大家一齐开火,狠狠地打他一家伙!子弹打完了,我们每人留一颗手榴弹,等敌人到我们船上来,我们一齐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那不是更有意义吗?”“对!就这样干!”

田旅长正说着,舱口突然滚落下一个人来,正好落在田旅长的身上。田旅长一看,原来是在前舱跟张主任指挥作战的警卫员戴云天。他说,前舱里的人已死伤大半,弹药也打得差不多了。他奉张主任的指示到中舱请示彭参谋长下一步行动,彭参谋长昏迷不能说话,他就跃出中舱,冒着敌人的火力封锁,从牺牲和负伤的同志中连滚带爬地来到后舱,来请示田旅长。田旅长非常佩服戴云天的勇敢和机动灵活。他把参谋长要节省子弹,等敌艇靠近了再打的指示说了一遍,要他回前舱向张主任传达。并关心地说:“上面敌人火力封锁很凶,可要小心!”戴云天说:“没关系,请首长再给我一支‘20响’,我是在海上打过仗的人,我有经验。”田旅长答应了他的要求,交给他一支“20响”和几条子弹。戴云天把两支短枪装满了子弹,剩下的子弹揣在口袋里,然后一手握住一支,顺着梯子,上到了船面。可是刚到船面,就被敌人发现。敌人巡逻艇上的两挺机枪对着他猛扫过来,他负了重伤。但他忍着伤口的剧痛,艰难地爬到木船的中桅杆下面,结果又被敌人发现,子弹像雨点一样打来,戴云天以粗大结实的中桅杆作掩护,举起两支“20响”还击敌人。敌人见在木船的西面打不到他,就把巡逻艇开到木船的东面向他射击。戴云天马上又转移到中桅杆的西面还击。这样转来转去斗了很久,中桅杆底部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得像蜂窝一样。戴云天的子弹也打得差不多了,他考虑,由于距离远,对敌威胁不大,不如等敌船靠近了再打。于是他用船板作掩护,爬到前舱舱口,向张主任传达了田旅长的指示,然后隐蔽在船板下不动,也不再还击。过了一会,敌人也停止了射击,海面上寂静下来。但敌人也不敢向木船靠近。对峙了约1个小时,到下午3点钟,敌人可能以为木船上的新四军真的都死了,就开动巡逻艇,向木船靠近,想把木船拉回连云港。狡猾的敌人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开着巡逻艇绕木船用冷枪试探了几次,见没有动静,才从东南方向大胆地向木船开过来。

凡能参加战斗的干部战士和船员们,都手握短枪、手榴弹,立在舱口前,怒目瞪视

着敌巡逻艇,准备和敌人作最后一拼。趴在船板底下的戴云天,两手握着装满子弹的“20响”,仇恨的眼睛死盯着开过来的巡逻艇。近了,他看清巡逻艇的甲板上站着七八个敌人,挺着胸卡着腰,上半身完全暴露在钢板外面。戴云天的枪口瞄准了这些海盗!当敌艇离木船只有10米多远的时候,戴云天这个浑身是胆的战士,突然从隐蔽的船板里跳了出来,双枪对准站在甲板上的敌人开了火。与此同时,立在舱口的干部、战士和船员们,也都跃出船舱,向敌人开枪、扔手榴弹。顿时,那七八个敌人,有的栽到海里,有的倒在甲板上,巡逻艇发出一声难听的惨叫,拖着尸体和伤兵,像一只受了伤的海鸟,“噗噗噗”地向连云港方向逃去。

海面上沉默了,大约过了1刻钟,躺在血泊中的戴云天,突然挣扎着站起来,向全船大喊:“同志们,敌人跑了!敌人跑了!我们胜利了!”田旅长、张主任和一些负轻伤的人跑过来,抱住了戴云天。戴云天是1940年参加新四军的苏北战士,比小郑大1岁――18岁,他虽然年纪很轻,却勇敢、机智,虽4次负重伤,却仍坚持与敌人战斗。由于流血过多,他像小郑一样昏迷在田旅长的怀里!

田旅长望着远去的敌人巡逻艇,对大家说:“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赶快打扫战场,构筑掩体,准备再战!。”

他用头的摆动指挥航行

正当大家忙着备战的时候,从船尾传来了声,大家跑过去一看,是船老大老王,他和几个牺牲的水手一起躺在血泊中,身上多处负重伤,一点也动弹不得。他吃力地说:“同志们,有风了,拉桅吧!”老王的话提醒了大家,大家站在船面上,望着大海,深深地呼吸了一下,啊,果然海风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平静的海水又被它掀起浪花!水手们大部分牺牲了,4个船老大,现在只剩下一个63岁的老王,他由于多处负伤,流血过多,也是奄奄一息了!但是,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他躺在船板上,用那双受伤无力的手、沙哑微弱的声音,艰难地指挥着大家驾驶着这庞大的船向柘汪航行。

“向――东――转――舵”

“松――左――手,拉――右――手”“……”

瘫痪了的木船,恢复了生命力,载着牺牲、负伤人员和田旅长、张主任等少数尚能战斗的人员,追逐着白色翻滚的浪花向前驶去。田守饶旅长兴奋地说:“只要上了陆地,我们就有办法了!”

船行驶不到半个小时,海的远处又传来“嗡嗡”的马达声,田旅长和张主任举起望远镜一看,从连云港方向有4艘巡逻艇向木船全速追来。而且都是两个烟囱的大马力巡逻艇。田旅长立即指挥大家把火力集中到船尾,准备敌人靠近了,一齐向敌艇开火。也许这4只巡逻艇是接受前一只巡逻艇挨打的教训吧,它们一字排开,始终和木船保持四五百米的距离,用七八挺机枪向木船扫射。由于风大浪高,木船又走得快,子弹都“噗哧,噗哧”打到海水里。

“现在离柘汪还有多远?”田旅长弯下腰问船老大老王。

“还有三四十海里。”老王声音微弱地回答。

“前面影影绰绰好像是海岸!”田旅长用望远镜边观察边说。

“那是小沙东,要靠陆地吗?”老王说话已十分吃力了。

“对。上岸去!”田旅长决定改变到柘汪靠岸的计划。

船老大老王指挥掌舵的声音越来越低,后来几乎听不见了。最后,躺在船板上的他,只能用头左右摆动指挥行驶。大家看他的头向左摆,就把舵向左摆动;看他的头向右摆,就把舵摆向右边……摆着摆着,老王嘴唇动了动,就永远地离开了大家,离开了他生活40多年的五桅大帆船……

望着远处的海岸越来越近,就像久别父母的儿子即将回到爹娘的怀抱一样,大家兴奋极了!负伤躺在船舱下面的人也都从舱口的梯子上来到船面,同大家一起欢呼。

在离小东沙海岸还有三四海里的时候,木船停住了。这里水深只有五尺左右,船再向前行,就可能搁浅。田旅长大声对大家说:“我们的船已经离岸不远了,现在的位置是靠近小沙东海边,水浅船大,不能再往岸边靠拢,没有受伤和受轻伤的同志听我的命令,每人抱起一块船板,把受重伤的同志背着或是抬着下船,向岸边划,到岸上我们就胜利了!”田旅长――作了分工,让警卫员孙连生背彭参谋长,彭参谋长的爱人吴为真随后保护;让警卫员杜文仲背多处负重伤的供给部长伍瑞卿……等大家都一一下船后,他才抱起一块船板,背起臀部受伤的妻子陈洛莲下船。

敌人的4艘巡逻艇因海滩水浅不敢靠岸,不得不停在离木船数百米的海面上,用机枪严密封锁木船上的人上岸,密集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在海面上跳动,有的人再次负伤,有的人牺牲了,缕缕血水殷红了海面!田旅长边游边大声鼓励大家:“大家不要怕,快划,前面海水浅,能够着底,可以站起来蹬水上岸……”正说着,夫妇俩被海浪急流卷进水槽,淹没在海水里,再也没有露出海面!

大海涨潮了,没有牺牲的干部、战士、船员,在潮水的推动下,一步一步上了岸!

彭雄参谋长被送进――五师独立团时,因流血过多,医治无效,牺牲了。彭雄和田守饶都是15岁参加红军,身经百战,多次负伤,牺牲时年仅29岁。

这次悲壮的海上血战,从3月17日上午7时,打到晚上7时,新四军干部、战士、亲属共16人壮烈牺牲,4个船老大和20多名水手、船工大部牺牲。据在连云港做内线工作的人员后来说,第一只巡逻艇上共有8个日军,4个汉奸,全部受重伤,连开船的也被打掉了一只膀子,当时死在艇上的有6个。这次海上血战,新四军第三师这支非战斗队的延安学习干部队,在没有海战经验、敌我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能坚强地抵抗一整天,没有一个屈服,没有一个动摇,靠信仰,靠对民族解放事业的忠诚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最终战胜了敌人,创造了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半个月后,新四军第三师在盐阜区赣榆县马鞍山为“3・17海战抗日烈士”举行追悼会,并将此山改为赣榆县抗日山。

我没有敌人篇4

(最终胜利)

自从上次胜利了,我就一直想去攻打敌人,占领敌人的城堡。终于有一次,总部给我下命令,让我去攻打敌人。我高兴极了,终于可以去打敌人了。当天,我就带着1000个炮兵,5000个士兵,10000个剑士和700个炸药师一起出发了。

到了敌人的城堡地下,我命令大家进攻,想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叭叭,几门炮发射了,把敌人打的毫无还击之力。就在这时,敌人既然把全军派出了。我算了一下,大概有80000个兵。事情来得太突然,我也没办法,只能硬拼。我急中生智,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举起白旗,假装投降。敌人停止了进攻,追被按压俘虏。我立刻命令大家向前进攻,敌人全军覆没。我们冲到里面,向炮手进攻,炮手只擅长远距离,我们占了很大的优势。剑士一上去,几刀就把炮手砍倒了。国王不知所措。我冲上前去,把敌人国王按倒,交给士兵带回总部。我爬到城堡顶端,把敌人国旗踢到,插上我们的国旗,我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没有敌人篇5

谷德合(以下简称谷):我是1951年12月份,从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挑选到海军航空兵部队当飞行员的,海军航空学校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沧口区,也是海军惟一的一所航空兵学校。我们先在这所学校学习,1952年3月份,转到山东潍坊继续飞行训练。

记:您在潍坊机场飞行训练时飞的是什么飞机呢?

谷:1952年,我们有一年都没有飞行,当时说有苏联专家带着飞机来教我们,我们就边学飞行理论边学些俄语。直到1953年6月,我们飞的是雅克-18初级教练机,只学了一年,当时飞机少、学员多,平均下来我们每个飞行员一年只飞行了30多个小时。1954年6月,我们转到空军航校学习中级教练机――雅克-11。在那里,我们总共飞了4个多月。

1954年12月,我们又分回了潍坊机场,这时的机场改名为海军航空兵独立第一团了。原先的新飞行员训练基地就转到了东北。此时我们就飞拉・11,作战斗值班。1955年我们又转到沈阳空九师,改学喷气式飞机理论。1956年元月又转场到山东流亭机场。此时的空军九师已经归海军航空兵管制,后来经过多次部队调整和转场,直到1965年4月9日前,我们又转到海南岛,此时便发生了“4・9”空战,当时我们飞的是歼-5战斗机。

不首先开火政策

记:请您为我们回顾一下“4・9”空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谷:好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了越南北部,美国派出由4至5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战斗群,耀武扬威停泊在南海上。他们每天出动上百架飞机在对越南北方实施轰炸的同时,加紧了对我国东南沿海的空中侦察和挑衅,甚至袭击我商船和渔船,严重威胁我国南部边疆的安全。当时驻守在海南岛的我海军航空兵只有两个飞行团,装备相对落后的米格比斯和歼-5型战斗机,而美军装备的却是装有机载雷达、可以携带导弹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F-4。因此,美军气焰非常嚣张,吹嘘着说在东南亚无人匹敌,并频频出动飞机,在我领海线上空打着“球”进行侵袭和骚扰。

记:我们国家和中央军委制定什么政策呢?

谷:军事斗争服从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服从外交斗争,不给国家制造麻烦。

记:您一生中最著名的战例,就是4・9空战了,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次空战。首先请问谷老,4月9日这一天我们是怎样发现敌情的?

谷:首先是我们地面警戒雷达发现的目标,之后马上通报指挥所,指挥所根据敌机的位置、高度、速度就给我们提供信息。

记:发现敌情后,我方是如何作出反应的,派出几架飞机迎敌?谁是长机?

谷:发现敌情后,我们中队正在二等战备值班,指挥所马上通知我们进入一等。之前,我们中队先和指挥所进行协同,后中队之间进行协同,之后,便来了敌情。我方派出四架飞机迎敌,1号机是我,2号机程绍武,3号机魏守信,4号机李大云,我是长机。

记:飞到空中以后,您和同伴们飞了多长时间发现敌机的?是通过目视发现还是通过雷达发现?

谷:当天天气情况非常复杂,云层很低,云顶又很高,云的厚度很大,用肉眼很难发现目标,是通过地面雷达发现目标的。

记:和敌机在空中遭遇后,您和同伴们与敌机展开周旋,有没有事先确定用哪种战术?

谷:对手的飞机性能比我们优越得多,速度快,能挂载导弹,机载雷达发现目标远,可以远距离发射。但它也有弱点,比如他们直线速度快,但兜圈半径大。他们导弹可以远距离发射,我们就利用贴身战术与他们搅合在一起,分不清敌我,我们利用飞机半径小灵活的特点与他们周旋。

这套战术是根据我们平时的训练制定的。我们在没有空战之前,就进行几十次的空战对抗训练,飞机座舱仪表不看,全看外面,全是看敌机和僚机,把我机的最佳性能全都发挥出来了。这就是以我之长击敌之短。

记:在空中斗智斗勇的时候,需要随时接受地面塔台的指挥吗?这是由您和同伴们临时商量决定如何与敌机周旋?

谷:那时就是根据具体情况看,除了打不打的问题要请示地面外,其他的方面,我在空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比方说美国的战略就是专门打你掉队的飞机,所以我们4架飞机始终保持编队飞行,你从左边来,我左边的两架可以看得到,你从右边来,右边飞机可以看到,相互兼顾,相互支援。我们在空中始终是一个战斗队形,前面是1、2号,后面是3、4号机,是一个攻击队形。因此,空战是不能临时商量的,都是经过地面上百次的演练才形成的。不过有些特殊情况是可以随机应变的,飞机要正确掌握长机的意图和动向。

记:这次升空,有没有得到向敌机开火的命令?如果有,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向敌机开火?

谷:没有,我们一直没有接到上级的开火命令。我们多次将敌机套在瞄准具光环内,我多次请示进行攻击,均没有结果。当时中、美关系微妙复杂,只有在敌人先行开火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还击,始终不能开第一枪。

记:空战中,您和您的僚机们有没有向敌机开火?

谷,没有,一枪一弹未发。

记:在空战中,一架敌机中弹爆炸,但开火的却不是我方,而是对方自己的伙伴?

谷:是的。当时第一个回合结束后,敌人没有发射导弹,也没有攻击我们,只是佯攻。后来敌人跑了,我们继续在五指山上巡逻。后来我往西飞的时间长了,快到海的上空了,我就请示我该转弯了,地面指挥员说你可以转弯,就在我转弯的同时,敌人又上来了,这次他想发射导弹。他们向我4号机发射导弹,被我摆脱,导弹不偏不斜地打到敌人自己同伴的飞机上了。

记:那么当时4号机是怎么知道敌机即将向他发射导弹呢?

谷:咱们飞机有个装置,就是护尾器,安装在飞机的尾部,凡是敌人用雷达瞄准,这个护尾器就发出信号,声音就像狗叫似的。

记:敌机打中自己的同伴,这个结果你和同伴们有没有感到意外?

谷:那个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想到和敌人怎么周旋。说到这里,我想多说几句,过去我一直都没有讲。因为这个仗很难打,你想啊,敌人可以打我,我却不能打他。因此,我就想,怎么维护我们国家的领空安全,不受敌人侵犯,同时也体现出我中国人民的风采。这就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敢以及我们平时的训练准备情况了,虽然我们不能打,但我们在敌人面前不能示弱,也不能表现出任何一点害怕来,要表现出摆脱反击、主动攻击的姿态来。

记:后来中央军委又重新修订了这个政策的吧?

谷:是的。美军战斗机连续入侵中国领空,并向中国飞机发射导弹,严重

侵犯了中国。总参谋部于4月9日将情况向和中共中央作了报告,并提出:美机的疯狂挑衅,已直接威胁我机安全,建议对侵入中国大陆包括海南岛等地上空的美军战斗机予以坚决的打击。明确批示:原来的规定已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应当撤销。美机入侵中国大陆和海南岛上空,要坚决打击。也指出:“美机昨天是试探,今天又是试探,真的来挑衅啦!既来,就应该坚决打。”从此,对待入侵美机的政策,便由原来的一般不予攻击,转变为坚决打击。

不发一枪一弹

空战成绩3:0

记:谷老,那现在您再详细介绍一下这次空战的战斗经过吧。

谷:好的。1965年4月9日8时许,海军航空兵某飞行部队接报:我警戒雷达在榆林正南110公里处发现敌情。美国海军8架携带空空导弹、具有两倍以上音速的F-4型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分两批侵入我海南岛上空。第一批飞机在海南岛西南部侵入我领空后,沿海岸线向西北方向飞行,而后退出。第二批4架F-4则继续北犯,于8时20分左右入侵我海南岛上空。美国起飞这两批8架F-4“鬼怪”式战斗机,当时是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最大时速2338公里,实际升限15300~18000米,机上装有搜索警戒雷达,还携带4枚“麻雀”-3型导弹。

接到作战命令后,海军航空兵第8师立即派该师24团歼-5中队紧急起飞。担任战斗值班任务大队长的我带领2号机程绍武、3号机魏守信、4号机李大云起飞迎敌。李大云飞的是四机编队中飞行难度最大的4号机。转眼间,我飞机编队就上升到了9000米的高度。这时接到地面指挥员的情报说:有4架F-4飞机,以高度10000米,时速950公里窜到我海南领空,正在向我莺歌海方向靠近。我随即作好歼灭敌机准备。但不知敌机搞什么鬼,见我们四机编队前来相迎,没和我们打个招呼就照原航线返回了。

大约在8点40分的时候,第二批敌机又以高度10000米,时速980公里,窜到我黄流、乐东、白沙等地区上空。我们得到情报后喜出望外,心想,送上门的肥肉再也不能丢掉了!我们保持四机编队队形,继续搜索。并严格按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紧张地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当我机飞行到9000米高度时,地面指挥员通报说:“敌机,右前方60公里,高度10000米。”说时迟,那时快,我们迅速打开加力,率领机群上升到13000米的高度占据有利位置。

当我机群根据地面指挥员的命令左转弯时,4号机李太云报告说,发现一架敌机咬尾,此时,我也发现有两架敌机对我机群编队作着攻击动作,我见势不好,就命令机群甩掉副油箱,同时来个小半径急转弯,绕到敌机后面作掩护,以支援我4号机。此时,被敌机咬尾的我4号机突然向左急转弯摆脱,使敌机冲到前边,随即来个反扣,紧紧咬住敌机,李大云把射击瞄准器上的光环稳稳套住敌机,狡猾的敌机凭着飞机速度的优势,直线平飞,企图诱我追击,我见4号机孤军作战,且离我编队越来越远,担心战友吃亏,于是命令李大云退出攻击位置,返回编队继续监视美机。就在我机群重新集合飞向五指山、东方县上空继续巡逻时,李大云听到耳机里传出护尾器警报声,忙转头向身后观察,发现敌机又跟踪上来咬尾。于我立即命令4号机李大云赶紧作战术动作脱离,李大云当即灵活地急转弯大坡度反扣,紧紧咬住敌机,又一次用射击瞄准光环套住敌机,并再次向我请求攻击。

美3号机被李大云勇猛灵活的动作吓得惊慌失措,连续左右机动,企图逃脱。就在这时,隐藏在我4号机后面的另一架敌机赶了上来,企图支援其“难兄难弟”,慌忙按下导弹发射按钮,连续发射了2枚“麻雀”-3空空导弹攻击李大云。此时的李大云从飞机护尾器警报声中判断自己又受攻击,立即加大坡度急转,又突然一个跃升避开,导弹从我4号机的机腹下划过一道白烟。丢失了目标的“麻雀”-3导弹,像长了眼睛似的不偏不倚地飞向了前面的美3号机,万米高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美3号机拖着浓烟坠落到海南岛的西海岸边上,稀里糊涂地做了个“冤鬼”。其他美机见3号机被自家导弹击落,自己的伙伴命归黄泉,更加气急败坏,连连向我机群发射4枚导弹攻击,均被我机从容摆脱,且都是从我机腹下穿过,在离我机群200~400米处空中爆炸,没有对我机造成任何损失。美机见占不着一点便宜,只好垂头丧气地加速逃窜出境。最后我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和我机油料情况,决定编队返航,并安全返回机场。

后来他们总结出这次空战创造了三个第一:我军第一次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与美机性能最好的飞机交战;第一次在同温层与美国飞机作战;第一次与美国带导弹的飞机作战。在17分钟的战斗中,我们机群发扬英勇顽强、猛打猛冲、机动灵活、永不服输的战斗作风,敢于和敌人空中“拼刺刀”,打出了我军的威风。特别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在这次战斗中,敌机共向我发射了6枚“麻雀”一3型导弹,而我们严格执行了上级对敌不首先开火的指示,未发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却使美机击落了自己的同伴,创造了我军空战史上以劣胜优的一大奇迹。

记:那当时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呢?

谷:空战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的领空不容侵犯》的社论,但对这次空战的实情却始终没有公开报道。因此,这一空战史上优秀的战例几十年来鲜为人知。在我当年收藏的一些关于这次空战的资料中,有一则是日本一家通讯社的报道:“中国说打掉了美国一架飞机,美国说打掉了中国一架飞机,究竟是谁打掉了谁,现在还是一个谜。”另有其他外电报道,中国飞行员厉害,3:0,一枪未发,就使敌机自毁三架。

记:听说这次空战结束后的返航途中,返航的敌机又有折损,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谷:当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回来的时候通过看参考消息和其他的媒体上的报道才知道的。发射导弹打掉自家飞机的美3号机,在返航降落航空母舰时,竟一头扎进了大海,另一架美机据说也坠毁了,最后只剩一架飞机回到了航空母舰上。这件事令美海军高层大为恼火,却又因做贼心虚不得不就此罢休。后来外电报道这场空战结果是3:0,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机编队一炮未发,便击败敌机三架,创造了空战史上的奇迹。

记:1994年,您应邀参加了一次与美方访问团的会谈,中美双方就4・9空战进行了一些交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当时都谈了些什么吗?

谷:可以。3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1994年4月16日,我突然接到海军政治部联络部打来的电话,说让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京海军第一招待所。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美国国防部派来了一支由5人组成的特遣队,专门调查1965年“4・9”空战详情,寻找当年失踪的飞行员。

4月19日上午,双方的会晤在北京

长城饭店举行。在互致问候后,美方特遣队队长科英首先开口道:“在那次不愉快的对抗中,我们有一名飞行员找不到了。能否请你谈谈当时的情况?”为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我说,当然可以,转眼间岁月已经快过去30年了,但那天的空战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一样,现在仍记忆犹新,于是我便绘声绘色地讲述那次别开生面的空战情景。我记得我当时情绪饱满、神采奕奕。坐在四周的美国人通过翻译准确地转答,频频点头。并不时提出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我也尽全力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详细的介绍。

没料到科英突然发问:“你当时在空战中,有没有看到飞机上掉下来什么东西?”我当时微微一愣,但霎时就明白了对方提出这个问题的真实用意:如果回答看见了,那么对方肯定会刨根问底,追查失踪飞行员下落,如果回答没看见,则又会给对方造成我们在有意隐瞒“真相”的口实。

“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天是复杂气象,云层很厚。飞机被你们自己的导弹击中时我看到了,但飞机掉到云层里以后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坦诚、巧妙的回答十分精彩,没有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

“原来如此。”科英两手一摊。耸耸肩说道,“很遗憾,那天是因为我们的飞机误入了你们的国土。”

我闻听此言,当即脸色一沉,义正词严地说道:“不对!你们是有意的挑衅!我们中国的飞行员坚决执行不开第一枪的政策,是你们的挑衅才惹怒了我们的飞行员,我们是奉命起飞捍卫祖国的神圣的领空。如果是误入,为什么你们经常侵入我们领空?为什么前一天还派出两架飞机来试探?那天遇到我机拦截为什么还不退出,又为什么却向我方接连发射6枚导弹?你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为什么始终在我们领海线上寻衅闹事呢?”

我有理有据地发问,铿锵有力地反驳,使得科英先生沉默寡言,用手轻轻推了几下眼镜,用耸耸肩的动作来掩饰无地自容的被动场面,一下子逼得科英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随后,科英又自我解嘲地狡辩说:“当然了,我们的飞机比你们的强,但你们的飞机转弯性能好。”

我反驳道:“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因为人的因素你没有考虑进去。我们这些飞行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取得胜利是以我之长,击你之短,是靠正义和勇敢。”科英似有所悟地点点头。然后我也随即反问道:“能否介绍一下你们当时的情况?”

“嗨,别提了!”科英把手往上一扬,边比划边说道,“那天我们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时候,就不小心摔了一架、返航的途中又摔一架、空中又被自己打掉了一架”,那天上帝没有保佑他们,他们感到从来没有的窝囊。

于是我又问科英:“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不远万里来了解情况呢?”科英郑重地说:“美国国防部有规定,作战人员一旦失去音讯,必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们那位飞行员家庭,至今因为还没有确切定论,据说仍在享受飞行员待遇呢。”

最后科英问我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我紧握着科英的双手,动情地说:“科英先生,在此我代表参战的全体飞行员,希望我们中、美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友谊长存”。

记:谷老,对这次空战,您觉得取胜的重要因素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吗?

谷:要说遗憾,那就敌机对我们机群连续发射数枚导弹,对我们进行攻击,我们却一枪一弹也没有发,这就是我们最大遗憾。那次空战算是便宜了他们,不然的话我们早就可以结束战斗,也用不了17分钟这么长的时间了。在空中,我们机群跟敌机斗智斗勇进行周旋,就是因为不能首先开炮,我们好几次都将他们死死套住了,现在,我们飞行员最不愿意提起的就是这件事。

至于什么是空战取胜的重要因素,我觉得是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只有人机合一,机在人中,人在机中,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美机的武器装备虽然先进,但飞行员心理素质不敢恭维。其次,我觉得在空战中,占位和机动灵活也是很关键的。如果一旦敌机咬尾,不及时摆脱,那你就成了他的刀下鬼了,也就是说,要始终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动向,想尽办法,怎样才能咬住敌机才是真本事,同时又要运用预先在地面研究制订好的战略战术,一套不行,用另一套,反正敌机出什么招,我就用早准用好的招数对付它。最后一点是,要加强战法研究,仔细分析敌我双方存在的差距,也就是说要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把自己的真实水平与战机最佳性能发挥到极致。

我没有敌人篇6

陶雨峰1935年10月参加东北反日联合军(后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 1937年调到抗联第二路军指挥部,历任副官、警卫队指导员、卫队班长等职。

他回忆说:

1938月2月末的一个夜里,周保中总指挥从苏联回到七军军部。我把当时整个局势的发展情况向周指挥作了详细汇报。周指挥一边细心地听着汇报,一边不断地询问一些具体情况。听完汇报,他慢慢地点燃了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大口,然后站起身在房子里踱起步来。他思考片刻,自言自语道:“局势发展到这种地步,我得赶快赶回总指挥部。”他停下来,一手叉着腰,又深深地吸了一大口烟,说:“对!就这样办!”

周指挥要我马上请七军军长(编者注:应为军长)崔石泉(崔庸健)和其他几位军首长来开紧急会议。大约两个小时,会开完了,其他首长都走了,屋里只剩下周指挥和崔军长两个人。只听崔军长带着恳求的口吻,语气沉重地说:“你是我们二路军的最高首长,责任非常重大。如果不要我们派人送,也一定要等五军来人接。就这样带几个随行人员走,那太危险了。你知道,敌人为了捉到你,已经绞尽了脑汁。万一发生意外,不仅关系到你个人,而且还关系到整个革命事业”。过了一会儿,屋里又传出周指挥的声音:“五军是我们二路军的主力,他们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吉东的局势。敌人重点进攻五军,其用心是非常明显的。现在,五军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我要对五军和吉东全体军民负责,即使有危险明天也要走。”后来再没有听到崔军长说什么。

第二天,周指挥决定只带几个随行人到五军去。我们一行7人,除周指挥和我之外,还有周指挥的副官乔树贵、军需卓文义、电报员孙绍堂,另外还有杨德龙和下江特委的许凤山。

一路上,我不声不响地催马前进,认真地观察周围的动静,哪怕是路边有一只小松鼠跳起来,也要好好看看,是松鼠自己跳动,还是受到什么惊吓。这种警惕性,是在战争年代那个特殊的环境里养成的。下午5点左右,我们离荒上只有七八里路了,战士们都很高兴。因为经过一天的急行军,特别是与风雪搏斗了整整一上午,很疲劳,都希望快点到达宿营地。正当大家高高兴兴地催马奔向荒上时,忽然看到前面北山上的枯草有轻微摆动,我心里一惊,马上小声告诉大家,前面有动静,要注意,慢点走。我的话音刚落,就看到从距我们三四百米的枯草丛中站起来两个身穿黄大衣的人,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大声吆喝:“喂,你们是送周指挥的吗?我们是奉命来接周指挥的”。“是啊,我们是……”

走在前面的杨德龙不假思索就答话,可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周指挥机警地接过去了:“是啊,我们是送周指挥的先头部队,他跟随大部队在后面,一会儿就到了。”

周指挥说完急速地看了大家一眼,我们明白周指挥的用意,个个态度坦然,若无其事地继续催马前进。周指挥镇静地向对方发问:“你们是那个军的,是谁派你们来的?”

听了周指挥的问话,那两个人高声回答:“我们是七军的,是崔军长派我们来的。”

听完这些话,我们几个人心里都明白了,敌人已经露出了马脚。因为今天早晨我们刚从七军军部出发,崔军长决不会马上又派人来接我们。这显然是敌人耍的花招,设下的圈套,说明敌人已经知道周指挥从这里路过,要捉周指挥。大家的心情都很紧张,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我们7个人,除我有一支带刺刀的马枪外,其他几个人带的都是手枪。就力量和武器来说,与敌人硬拚不行,不硬拼调转马头向后撤退也不可能,因为我们不清楚敌人究竟在那儿、埋伏了多少部队。此时既没有商量的余地,也没有时间犹豫了,我们几个人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周指挥。这时候周指挥异常镇静,边催马前进边小声说:“别慌,沉住气,听我的命令,咱们来个将计就计。”我们又故意大声说:“周指挥幸亏跟我们走了这股道,若依照他的意见,和七军、四军去宝清支援五军,准会遇上敌人。”

“可不是吗,真是碰巧。”

我们几个人都随声附合着。听到这坦然自若的对话,那两个端枪的敌人似乎相信了,站在那儿愣了一会儿,然后背着枪往山背后跑了。我们估计山背后一定有敌人埋伏的大部队,但是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继续前进。

我们又翻过一座小山岗,距离原来准备宿营的小房子已经不远了。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附近几个小山头上,以及这条山谷小道的两旁,早已布满了敌人。接着又看到,右侧山头上有40多个日本鬼子,端着早已上好刺刀的步枪正瞄着我们,正前方的路口架着两挺机枪,枪口也对着我们,敌人已经把前进的路给封锁住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周指挥低声对我们说:“同志们,情况非常危急,现在已经进了敌人的‘口袋阵’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口袋阵’的阵口冲出去。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大家准备好,骑稳马,沿着草甸子边的东南方向向前冲。”

我们抗联二路军的总指挥周保中,这位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高级指挥员,在数十倍于我的强敌包围面前,在敌人一支支的枪口面前,毫无惧色。因为他深深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在这关键的时刻,他的任何一点慌张,都会长敌人的威风,使我们失去勇气、失去斗志。所以从发现敌人开始,他始终保持镇静,一边考虑对策,一边小声鼓励我们。快走到“口袋阵”的阵口时,周指挥用鼓励的目光看了看我们,我们也会意地点了点头。就在敌人从四面八方刚要向我们合拢的紧要关头,他突然拔出手枪,斩钉截铁地命令我们:“同志们,按照指定路线冲出去,冲出去就是胜利!”周指挥的话音刚落,我们两腿用力一夹,马立即飞快地向前冲去。敌人一见,慌忙向我们头顶上放枪,并高喊:“捉活的!要活的!”我们边催马前进边回头向追上来的敌人猛烈射击。敌人要捉活的,不直接向我们开枪,正好给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冲出去好远。敌人竟然在后面紧追不放,枪声、喊声响成一片。

忽然有人高喊:“前头的那个大个子就是周保中,抓住他!”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明白了,我们被叛徒出卖了。很早以前,日军和政权就颁布过悬赏活捉周保中的告示,几年来敌人始终摸不清周指挥的活动规律,现在终于找到了周指挥,肯定要活捉周指挥。周指挥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恰恰利用了这一点,率领我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催马飞奔。五六分钟后,我们冲出了敌人精心布置的“口袋阵”,把敌人甩下三四十米远。

敌人不甘心失掉活捉周指挥的机会,拼命追赶,边追边向我们头顶上乱放枪。当官的还不断地叫喊:“一定要给我捉活的,谁要是打死了周保中我就枪毙谁。”

开始突围时,我们7个人本来是按照周指挥指示的路线向前冲的。但是突出“口袋阵”后,敌人加强了火力封锁,枪声更加激烈,马受了惊吓,乱蹦乱跳,不听指挥,我们7个人便跑散了。原来走在周指挥后边的卓文义、孙绍堂和许凤山3人,控制不住惊马,没能按照原定的路线突围,却沿着草甸子右侧向西南方向冲去。一直在最前面开路的杨德龙也跑出去很远。后面只有我和周指挥、乔树贵3人。我们3人的位置是:我和乔树贵稍前,周指挥紧跟在后。我俩一边催马飞奔,一边不时地回头看周指挥是不是跟在后面。突然,周指挥的空马从我们身边跑过去,我不禁大吃一惊,心想一定是周指挥出了问题。乔树贵去抓空马,我赶紧回身去找周指挥。这时,周指挥的处境非常危险,三四十个手持步枪的鬼子和伪军正拉成老虎钳形一步一步向他逼近,其中有几个走在前面的敌人距离周指挥只有30多米远了。敌人嘴里还不住地叫骂:“周蛮子,这时我看你还往哪跑。”周指挥毫无惧色地边射击边后退。看到这场面,我顿时冒出了冷汗,赶紧翻身下马,端起枪就向敌人猛射,并故意高声喊道:“周(在敌人面前,我不能直呼周指挥),后面接兵来了。”随着枪响,靠近周指挥的几个鬼子兵立刻倒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周指挥。周指挥是我们二路军的最高指挥员,我是共产党员,党交给我的任务是护送周指挥,在党需要我的时候,就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本来,追击周指挥的敌人以为这次准能抓住他,正在得意之际,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又看见前边的几个人被我打倒了,便集中所有的火力向我射击。由于中间隔着周指挥,敌人敢开枪打我,可不敢开枪打周指挥。这无形中成了保护我的条件。我趁此机会端着马枪狠狠地向敌人射击,掩护周指挥迅速撤退。这时敌人的枪虽然打得很激烈,但子弹多是在身旁或头上掠过,只听子弹响,却没有伤着我们。敌人搞的这一套只能吓唬胆小鬼,对于我们这些久经战斗的人来说,根本不起作用。周指挥身材魁梧,走起路来还有点左右摇晃,我利用这左右摇晃的空隙,准确地向敌人射击。由于我刚才高喊援兵来了,紧接着又是一阵突如其来的枪声,敌人信以为真,一时乱了阵脚,我们和敌人的距离,又拉开七八十米远了。

等敌人明白过来,周指挥早撤到我的前面去了,活捉周指挥的梦想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敌人又气又急,便集中火力疯狂地向我射击,恨不得立刻拔掉这颗钉子。由于周指挥已经走远,刚才和周指挥在一起,敌人不敢直接对我射击的有利条件已不存在,因此,我便成了敌人唯一的射击目标。然而,我决不能贪生怕死寻机逃跑,我要继续阻击敌人,争取时间,掩护周指挥向草甸子对面的树林撤退。我仔细地观察一下周围的地形,便利用草甸子边的一个小土包做掩体,接连向敌人射击。敌人的子弹雨点般地落在我身前身后,打得积雪、泥土四处飞溅。敌人慢慢地逼近了我。我想,凭我一个人、一支枪,是抵挡不住这么多敌人的,再看周指挥已经接近对面草甸子边缘,于是我也边打边向对面撤退。忽然草甸子西南方有人在故意大声叫喊。我一看,原来是卓文义被敌人打伤倒在那里。我明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敌人,掩护首长。据后来我们了解,卓文义这位朝鲜族的抗联战士,负伤被敌人捉去后,受尽毒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牺牲,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过了一会儿,再一看,卓文义不见了,周指挥又摔倒在草甸子上。我心里非常着急,愤怒地向敌人猛射一阵,然后飞快地跑到周指挥身旁把他扶起来,并一再催促他赶快向不远的树林撤退。周指挥不肯一个人先走,坚持要和我一块儿阻击敌人。我急了,使劲用手推着周指挥,恳切地说:“快,快走,别管我,我的任务就是掩护你。”周指挥来不及多说什么,只是用力握了一下我的手,便向树林里跑去。我倚着一棵大杨树继续阻止敌人。我的长枪这时候充分发挥了作用,敌人几次企图过草甸子,都被我用火力封锁住了。这时,周指挥已经走远了,离开了敌人的有效射程。我想,再坚持一会儿,周指挥就脱离危险了。只要能保护周指挥的安全,今天就是战死在这里,也是光荣的。想到这些,心里轻松多了。天渐渐黑了。我想,周指挥已经脱离危险了,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和敌人纠缠,应该借着夜色立即撤退。敌人看到周指挥已经没有踪影,天很黑,前面情况又不明,追赶的劲头也不足了,胡乱放了一阵枪,叫喊一会儿就没有动静了。

天完全黑下来,我在树林里寻找着周指挥。走了一会儿,我看到周指挥已经和乔树贵会合到一起,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我高兴地招呼他们,周指挥看见我也特别高兴。我们3人会合后,继续向前走。这时,我们的衣服全湿透了。于是我们在一处树木比较茂密的地方生起一堆火,一边休息,一边坐在火堆旁烤衣服。借着火光,我发现自己的衣裤穿了7个枪眼,真险啊!再检查子弹袋,出发时带的120发子弹,只剩下几粒了。今天这一仗,尽管被敌人重重包围了,但由于我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

我没有敌人篇7

拍摄于1956年的黑白影片《上甘岭》是我国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部经典影片。该片通过描述我志愿军的一个连队在上甘岭陈地上长达24天艰苦卓绝的作战,谱写了当年我志愿军的抗美援朝作战中的英雄主义史诗。

今天,重温这部影片,我们在感受英雄主义震撼的同时,再来品味一下这场战役中,我志愿军在坑道防御方面的战术表现――

影片《上甘岭》邀请了当年带领部队坚守597.9高地2号坑道14昼夜的134团4连指导员赵毛臣为军事顾问,因此该片在军事角度上非常考究。本文从战役战术的角度来解读该片,旨在使大家对我志愿军坑道防御作战有一些认识,同时也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的一种纪念。

本文仅从影片涉及的坑道防御作战的几个方面展开,对上甘岭战役的全貌不作描述。

坑道工事与表面阵地工事相配合

影片开始时,我方阵地工事由7连坚守,该连主要依托表面阵地工事抗击敌人进攻,连续击退敌14次冲锋。在抗击敌第15次冲锋时连长牺牲,指导员的眼睛被炸。本片的主角部队――8连前来增援,也是依托表面阵地工事与敌激战。这些表面阵地工事大部分设置在山脊的反斜面上,而并非在山脊的正面,这样我方人员可以隐蔽投弹,而敌方步兵的直射火力不能威胁到我方投弹手。

影片中看到,我军构筑的工事既有坑道工事也有表面阵地工事。坑道工事是我军为了对抗敌优势空炮火力而创造出来的,但是在防御作战中并不能单纯依靠坑道作战,必须与表面阵地工事配合才能发挥威力。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作战形式通常是利用坑道避开敌强大的火力,依托表面阵地工事在后方炮火支援下以短兵火力打击进攻之敌。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坑道是保存自己的手段,依托表面阵地工事打击进攻之敌才是有效歼敌的手段。

影片中,8连先是在阵地上展开1个排的兵力,将其余兵力隐蔽在坑道内待机。当阵地上人员伤亡过大、形势危急时,连长张忠发调7班上阵地增援,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这里,我军采用的是典型的“添油战术”,即不断投入新锐兵力,增援正在作战的部队,使部队始终保持充足的战斗力。在兵力使用上,我防守部队一般分为三部分:1/3的兵力用于表面阵地作战,1/3的兵力机动,l/3的兵力用于坚守坑道。同时确定了“量敌用兵”的原则,即敌人大攻我增加后力、小攻则使用较少兵力抗击。在有后方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我军投入1个组的兵力(3―4人)即可击退敌1~2个排的进攻,击退敌一个连的进攻使用1个班的兵力即可。

把握退守坑道的时机

影片审,8连陆续击退敌人几次冲锋后,由于伤亡较大,上级命令其撤入坑道内坚守。虽然我率能利用坑道抗住敌人的空炮火力,保存住有生力量,但在依托表面阵地工事抗击敌人冲击时仍然不可避凳地要遭到很大伤亡。因此,在兵力和装备弹弹药不能保证击退敌人冲击,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后方部队增援的情况下,退守坑道非常必要。

根据实战经验,退守坑道的时机应为;敌增加兵力,几个方向同时攻击,我伤亡过大,守不过来,增援部队被阻无法到达,此时应及时退守坑道I我弹药消耗殆尽,供应不上,如动用一部分守坑道的弹药《守坑道的弹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留一定数量),也不可能击退敌之进攻时,应及时退守坑道。反之,如天色已近黄昏,敌攻击已成强弩之来或增援分队将要到达的情况下,则不能退守坑道,送时坚持坑道外作战能处于主动地位,应该说,影片中上级命令8连退守坑道的时机选择是十分正确的。

敌对坑道的攻击及我军的应对措施

影片中,8连在退守坑道后,原本要等后续部队一起进行反击以夺回表面阵地,后因情况变化改为长期坚守坑道等待大反击。在这一期间,敌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攻击我坑道部队。敌军首先投了个炸药包将我军的一个坑道口炸塌,不过,这也使我军省去了同时坚守2个坑道口的不利。接着,敌军又向另一个坑道口内投掷了1个炸药包,危急时刻,1排排长不顾危险从连长手中夺过炸药包将其扔出坑道外,保住了最后一个坑道口。后来,敌军在坑道顶部进行挖掘,然后在挖出的大坑中埋设炸药将坑道顶部炸塌,再投入毒气弹进行攻击。连长则手持轻机枪封锁被炸开的缺口,其余人员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敌军对我坚守坑道部队的攻击方式是多样的。敌军还使用空炮火力企图炸毁我军坑道口。在敌大口径火炮和飞机的不断轰击下,平行伸出的坑道口往往会被打塌而在上方被炸出个缺口,使得坑道变成朝天的井口。本片就有这样的情节――坑道口变成了朝天的井口状,人员要趴在里面向上仰望才能观察敌情。这样不仅出入坑道不便,而且坑道内空气流通也不好,我坚守坑道分队必须组织人员挖开坑道口。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8连坚守597.9高地l号坑道时,2个坑道口都被炸塌,只剩下碗口大的小孔。如不迅速挖开,全坑道的人员都会窒息而死。该连趁夜暗每次组织2~3人进行坑道口挖掘。经过多次轮换,终以37人伤亡的代价挖开了坑道口。

敌军除了以空炮火力破坏坑道口外,还不断向坑道内投手榴弹和炸药包,对我坑道口附近人员威胁很大。对此我军先是在坑道口外修筑地堡打击投弹之敌,被敌发现后炸毁了地堡,堡内人员也受到了损失。我军随即改变方法,用弹药箱装土垒在坑道口上方,使从山顶滚下来的手榴弹和炸药包被挡住。在坑道口两侧则垒两堵交错的短墙,中间留出人员进出的空隙。这样既可以挡住敌人投来的手榴弹,又可以作为射击的依托和掩体。后来我军又在坑道口内挖了个深1m左右的坑,并在坑内挖沟通到坑道外,使落进坑内的手榴弹和炸药包顺沟滚到坑道外爆炸。

敌军从坑道口上方向下推土石、铁丝团封堵坑道口,还架设铁丝网包围封锁坑道口。对此我军采取用防护墙挡住坑道口的办法使土石进不了坑道,对铁丝网和铁丝团则以爆破手段清除。

敌军以上手段均失败后,又修筑地堡围困坑道口并步步逼近。我军坚守坑道分队除利用夜暗对其进行爆破外,还指挥后方炮火进行轰击。在坚守坑道分队的不断修正下,炮火命中率非常高。

我后方和友邻阵地上的各种火炮除了轰击表面阵地之敌使其不能修筑工事外,还负有阻止敌人接近坑道口的任务。为此,我军在附近阵地上开设观察所监视坑道口附近之敌,结合坑道内坚守分队的报告,炮兵随时都可以向敌射击,为坚守坑道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敌人接近不了坑道口,就用绳子系上炸药包从上方送至坑道破和挖掘坑道顶部进行爆破。我坑道口观察员发现绳子和炸药包后,立即与炮兵联系,一阵炮火将绳子打断,炸药包掉到山沟爆炸。

敌军最初对坑道顶部进行挖掘时,我军没有经验,认为是敌人在构筑工事。随即敌以大量炸药进行爆破,炸毁一段坑道并杀伤我人员。后来我军发现敌挖掘行动后,随即联系后方炮火杀伤挖掘之敌。同时,坑道内分队在敌挖掘位置内侧作防护墙封堵坑道并做好防毒准备。一旦敌挖开坑道顶部,则坚守防护墙阻止敌进入坑道。上甘岭战役中,第15军45师134团4连坚守的597.9高地2号坑道就被敌从顶部挖通。在敌挖通之前,4连人员用储存的米、面垒成防护墙,上架1挺机枪封锁敌挖掘位置。敌挖通后向内扔手榴弹并以机枪扫射,因防护墙阻挡没有什么效力。到了夜间,我军则利用敌挖开的缺日袭击敌人,敌无奈只好把缺口又堵上了。

以上只是敌军破坏我坑道手段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敌军还对我坑道进行过化学攻击并造成一定伤亡。 我坚守坑道分队就是在这种残酷的作战环境中,将占领表面阵地之敢钉死在阵地上,并最终等到决定性反击。

坑道对敌向纵深阵地攻击的牵制和打击

影片中,8连进入坑道不久,就发现敌军对我纵深五圣山阵地展开了攻击。8连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主动组织机枪火力从背后向攻击之敌射击,并联络友邻坑道部队一起战斗。在我纵深阵地和坑道部队的火力夹击下,敌军的攻击以失败而告终。这一行动也使师首长坚定了用坑道部队拖住敌人以争取时间准备大反击的决心。

在实战中,志愿军第67军200师598团1个班坚守在靠近北汉江桥口的一个孤悬敌后的阵地上,战士们把防炮洞和射击工事结合起来,与敌人抗衡。防炮洞越挖越深,为了防止爆炸冲击波的杀伤,防炮洞挖到一定潦度时就向左、右拐弯。激战中,防炮洞洞口相继被炸塌后,战士们除留一人利用炸塌洞口的间隙监视敌人外,其他人仍然朝里挖。进攻的敌人认为这个阵地没人了,就转向友邻阵地攻击。这时,这个班从敌侧后方猛烈射击,阵地部队从正面乘机反击夺回了这个班的阵地。因为坑道口通常都是开在我阵地所在山体的侧后方(一般不开在山体正后方,因为易被敌炮火封锁;更不能开在山体正面向敌一侧,因为被发现后易很快被敌炮火击毁),因此,敌军向我纵深八卦地进攻时就会暴露在我坑道口的视野和火力下。如在上甘岭战役中,134团8连在597.9高地1号坑道洞口发现敌经过坑道口前方向我主峰8号阵地运动,守洞口的战士趁敌不备以轻机枪向敌猛射。敌掉头向坑道口围攻,被我机枪火力击退,伤亡近百人。

我军小分队的出击行动

影片中,敌军将地堡修到了我坑道口附近,并不断用机枪火力封锁坑道口。连长决定派人出去将其炸毁,否则敌人就会依托地堡不断侵扰我军。第一批出去的人员在途中碰响了美军乱扔的空罐头盒,响声惊动了敌人。美军机枪随即疯狂扫射,我军出击人员只好退回坑道内。见状,连长急中生智,命令通信员隔一会儿就往外扔一个空罐头盒,每次都能引起敌人一降射击。过了一段时间后,敌军终于发现上当了,任凭我军再扔罐头盒也不射击了。这时连长亲自出去用手雷将敌地堡炸毁,拔掉了这颗“钉子”。进而,我军坑道内部队在统一部署下广泛开展小分队出击,给占领我表面阵地的敌军很大打击,极大消耗了敌军有生力量。

在实战中,小分队出击确实起到很大作用。敌军攻占我表面阵地后,我军坑道最大的作用就是拖住并消耗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使其不能向我纵深阵地发动进攻。但是单靠坚守坑道,并不能给敌军以更大的打击。这就需要我坚守坑道分队利用一切时机(主要是夜间),对占领表面阵地工事之敌进行袭击以消耗其兵力,把敌人拖住为我军反击创造条件。我军退守坑道的初期并没有积极开展对敌袭扰活动,当时普遍认为守住坑道即可。打击表面阵地工事之敌是坑道外部队的事,甚至有从坑道出击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顾虑。后来逐渐发现,只是消极防守坑道会使敌人气焰更嚣张,而且打掉围困我坑道的敌工事,也有利于增援分队和补给物资进入坑道。有了这个认识后,志愿军坚守坑道部队的小分队活动才普遍开展起来。

我军坑道内小分队最初出击主要是打击围攻破坏我坑道的敌人,出击的时间很短,一般都是速打速撤,很多时候是白天出击,出击人数不超过2~3人。投掷手榴弹后趁烟雾冲出,以自动武器向敌扫射后迅速撤回。当我坑道部队抗住敌围攻后,才真正转入向敌军主动出击阶段。主动出击的第一种方式是以冷枪狙击杀伤敌军。坑道口或其附近如有射击工事依托,即由坑道内派1~2人以机枪或步枪进行狙击,寻找一切可以射击的目标予以消灭。如上甘岭战役中,134团8连在坑道外的地堡被敌摧毁之前,3天之内以狙击形式毙伤敌115人。

我没有敌人篇8

今天真无聊,没人和我玩。哎,上网下下军旗吧!

一进入房间,我一看,嘿,运气真好,我和一位“师长”(等级)一队。战斗开始了!我的一位师长冲了过去。“卡擦!”。敌人被消灭掉了。我的师长乘胜追击,又发动了侵略战争。“啊哦”糟了,这家伙不是司令就是军长。亏掺了………我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伙伴。只见一个棋子马上冲了过去。哈哈,军长被炸翻了!高兴劲还没过去,只见“轰”的一声,我的司令倒了……军旗的位置暴露了!我立马调兵谴将,来守护大本营。我想:光防守肯定不行,要攻击,夺回战略主动权。正想着,只见我的伙伴的司令在敌人阵地里横冲直撞。消灭了不少敌人。我士气为之大震。不顾一切地派全部的“家当”冲了过去,并误打误撞地炸死了一个司令。什么?敌人军旗前没有一个东西?我连忙把工兵派了过去。心里一阵欢喜:你死定了!没想到敌人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和我的工兵对了。我这时只剩下一个旅长,两个营长,三个连长,一颗地雷。我看了看别人:敌人最大的应该是团长。我的旅长冲过去大砍大杀。天那!敌人的工兵偷偷挖了军旗前的一个地雷。哇!我不想就这么输了!幸好我的朋友有工兵,帮我解了围。可是我的旅长就只有守家了。我连续派了其他手下去取军旗。可是都被敌人的团长杀了。我只有冒险派旅长杀了团长。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我的军旗被工兵扛走了……这时敌人已经没有几个人了。我的队友把他们一一解决了。

“耶!我们赢了!哈哈!”

上一篇:法律知识培训范文 下一篇:枯叶蝴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