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的格言范文

时间:2023-11-08 21:22:45

谦虚的格言篇1

一、谦虚谨慎是一种品德

谦虚谨慎是一种品德,是为人之道。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便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二、谦虚谨慎是相对的

我认为,“谦虚谨慎”这个词是相对于“骄傲自满”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人们之所以要提出“谦虚谨慎”这个词,主要是要克服“骄傲自满”这种现象。比尔盖茨在大学期间如果不积极地推销自己的研发,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微软。刘翔如果没有赛前的那一句“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豪言,他怎能有信念打破世界纪录?选择竞争是成功的前提,也会为自己赢得掌声,赢得自信!但是一味的争强好胜,不虚心,也办不成大事。 谨慎是人生的格言。《中庸.问政》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办事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汉董仲舒也说:“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于喜也”。以上诸家都认为,诸事能考虑周到,则办事无不顺利,而幸运生焉;若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糊里糊涂,办任何事都是失败,而祸患随之。“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三、提倡谦虚谨慎非常必要

古人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事实也是如此,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球王”贝利被问道哪个进球他认为是最漂亮时,他总说是下一个。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一生都在为中国大众的觉醒而奋斗不息,鲁迅有生之年就已经名声大振,但他却为人低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谦虚是一种美德,也需要我们年轻人继承和发扬,谦虚可以让我们做事更加精益求精,谦虚可以帮助我们塑造人格。《论语》中,有一段孔子与弟子子贡的对话。孔子说:“你与颜回,谁胜过谁?”子贡回答:“我怎敢和颜回相比?”就连才思敏捷的子贡都如此谦虚,何况是我们一般人呢?

四、正确评价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的人总是认真地学习,以真正理解他想要理解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为了使别人相信自己了解寻些东西:即使他并非天资聪颖,但他所有的才能都名副其实,他既不会对你使出诡诈之人的狡猾伎俩,也不会对你摆出学究式的傲慢姿态更不会像一个浅簿自大的人那样信口开河,甚至不会炫耀自己的真才实学。他的言谈朴素而谦逊,他讨厌别人为博得公众的关注和赞誉而惯用的伎俩。他期望更多地凭借自己可靠的知识和才能在业内赢得声誉,不会处心积虑地去博取那些小集团和派兵系的青睐。谨慎的人会坚持不懈地格守勤奋和节俭,谦虚谨慎如果仅仅用于对个人的健康、财富以及地位和声誉的关注,尽管它依然是一种最令人尊敬,甚至某种程度上受人赞赏的品质,但它绝不会被视为一种最为人钟爱或最高贵的美德。它会博得很平淡的尊敬,但似乎没有资格受到任何强烈的敬爱或赞美。

谦虚的格言篇2

名言就像我心中的路标,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名言又如路灯,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莎士比亚说过的那句“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谦虚学生作文锦集大全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谦虚学生作文锦集大全一

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来歌颂谦逊的品格。谦虚也是一种求实的态度。它能使人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比较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孩子也必须明白,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阴影。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扑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当他什么时候骄傲了,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会停止前迸的脚步。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但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障碍,而且还会造成伙伴关系的紧张。对于一个人来说,具备了谦虚的美德,就等于是有了好名声,有了好人缘,有了更多知心朋友,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

一个人学会了谦虚,具备了此种美德,在事业等各方面都会不断进步,遇到困难虚心请假也能得到更多人帮助。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面对陌生人也能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并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想当然,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相反,骄傲的人最喜欢自吹自擂,往往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类人喜欢依附于他或谄媚于他,见面就对他说尽好话,拍他马屁的人,而不喜欢对他提出忠告和批评的人。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忌恨,并处处排挤他人,打压打人,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真心的朋友,又怎么能得到帮助呢?骄傲的人总是会低估对手的能力而麻痹轻敌,“骄兵必败”的成语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这个悲剧也在不断重演。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谦虚的美德,人们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百川之所以汇集江海,因为它善处下游位置,所以能成为百川。这正是老子对谦虚作用的写照。这个社会上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懂得谦虚待人的。因为他们才真正理解世事的艰难,行为处事的重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它还有助于你成功的待人方式。谦虚是在一个人取得成就,获成功的时候,他还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一步自我完善;是能够正视自我的一种表现。谦虚是美德,古人曰:“谦受益,满照损。”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具有谦虚的这种品德,才能虚心求教与人,取得更大的进步!

谦虚学生作文锦集大全二

名言就像我心中的路标,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名言又如路灯,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莎士比亚说过的那句“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宛若黑夜里的明星,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去年暑假,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辛勤教导,在声乐考级中取得了浦西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我拿到证书的那一刻,心中激动万分,周围的小草似乎都在向我弯腰鞠躬,小鸟在枝头为我唱着胜利的凯歌。然而今年的声乐考级时,当评委点到了我的名字,我却是一步步不情不愿地挪进了考场,心底发虚,从来没有那么紧张过。伴奏响起,我连开头都没有掐准,评委眉头一皱,我更加不自在了,磕磕巴巴唱完了,落荒而逃。考级结束后,我垂头丧气地走出了考场,不禁想起了这半年来自己上声乐课的表现。

自从连续拿了两次证书,我便懈怠了不少,觉得唱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时作业拖拉,还请了几次假,本来已经不多的课时就更少了,上课也没有尽心尽力。记得一次我在教室里练声,妈妈坐在门外。练着练着,妈妈敲了敲门,提醒我:“嘿,你用心点,我在外面都可以听出你心不在焉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还在絮叨个不停,我觉得妈妈太唠叨了,不耐烦地打断了她。妈妈生气了:“行,我以后再也不提醒你了。”只是有时,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会扔一句话,试图警醒我:“你自己看看墙上的座右铭,你羞不羞吧?”墙上贴着我自己亲手写上去的莎翁名言:“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可我却毫不在意。

就这样一学期很快过去了,考级的日子临近时,我连歌词都没背会,伴奏的调也没配合过,我看出了妈妈的怒气,这次她一定要看我出丑了,只是没把话说出来而已。果然网上查询成绩时,我的成绩仅仅是及格,这下我才当头一棒,后悔莫及!妈妈还是没说什么,但我的眼前却浮现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从那以后,上声乐课我再也不用妈妈提醒了。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会一直伴随我成长,让我学会做一个谦虚、优秀的人。

谦虚学生作文锦集大全三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懂得在人世间谦虚做人,那么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人生的道路就会平坦得多。当然做人可以谦虚,但不能过分谦虚,过分谦虚就是炫耀,为人处世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将之纳为己用。

谦虚在人生中起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懂得谦虚,李世民怎么会开创贞观盛世?如果不懂得谦虚,毛泽东怎么能领导人民获得胜利?如果不懂得谦虚,怎么会有学者向农民请教农业问题?……种种事例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谦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谦虚在学习上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不懂得谦虚的人,在学习上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引以为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整天沉浸在炫耀中,变得不思进取,那么他注定会成为败者。而为人谦虚,能够抛开已有的成绩,展望未来,虚心请教,听从别人的建议,那么你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为了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以自己为载体,做一个谦虚的人。这样才能够以身作则,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给下一代,以至于传向世界。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够被这种精神感染,形成相互请教,相互学习的风气,让明天变得更美好。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被自己的情绪影响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时候人就必须心平气和,谦虚的向他人请教。虚心做事,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谦虚,是一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为人处事的理念,也是解决疑问的科学态度。谦虚是一种作风,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心,一种品格,谦虚可以成为引导我们一生的一盏明灯。当犯下傲慢错误时,他会打开红灯,让我们思考过失,若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会开绿灯放行,让我们继续前进。

所以,谦虚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美德,它可以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谦虚学生作文锦集大全四

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经过那一次惨痛的教训,我懂得了谦虚到底是什么。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唐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第三单元,迎接明天的考试。”唐老师严肃地说。于是,全班同学都把手放得好好的,把腰杆儿挺得直直的,等待着老师出的题目。

“丁零零,丁零零……”下课了。其实这节数学课我根本没有叶进半点儿东西,只是隐隐约约地看着老师在晚上的作业中多加了一些复习。哎呀,老师,你不是已经让我们复习过了吗?为什么还要再复习呢?真麻烦!我心里不停地埋怨着老师。

晚上,我只是把该做的作业做完,剩下的时间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根本没把复习当作业看,心想:哼,反正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不用复习就可以达到95分以上。我就是不复习,一样也能考得很好。

第二天早晨,唐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把桌子分开,现在开始考试。”我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我还以为老师只是吓吓我们而已,没想到真的要考试!哦,没事的,就这点儿小事一定难不倒我,我还是会照样拿高分。

我看了看考卷的内容,切,一点儿都难不倒我!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地做完了数学考卷,也没有检查,就翘着二郎腿等待考试的结束。

考卷发下来了。天呐,这怎么可能,我才考了90分!看看错题,一题计算题没写得数,一道脱式计算明明是加法我看成了减法,还有一题应用题,我的方法也不对。唉!都怪我做完后没有检查,不骄傲了,看来只能回家挨骂了。

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天气是那样晴朗,而我却在独自哭泣。回到家后,妈妈对我说:“彦琪,人不能骄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关键是下一次不能骄傲……”

原来我缺乏的是谦虚。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谦虚的人,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悄悄告诉你们:现在我的成绩一直在95分以上,从没退步哦!

啊,谦虚,你让我变得更加美丽!

谦虚学生作文锦集大全五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拥有一颗谦虚的心,才是做人的根本。

在这个社会里分别有两种人,第一种:获得了一次小成功就自我满足自我膨胀,到处炫耀。第二种:得到了成功却还不满足,不断向别人虚心学习。第一种人将不会再进步,永远只能站在人生跑道的中间。而第二种人会一次次地进步,终将到达人生的顶峰。

我曾养成了骄傲这个坏毛病,是一个非常骄傲自大的人,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经常说:“唉!还这么小,就养成了这么一个坏习惯,将来怎么得了?”那时候不懂事,爸爸说的话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不放在心上。我心里常常想,我在幼儿园里是最强的,什么都行,还经常被老师表扬,哼!我才不怕呢!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也只是学习成绩比别人好一点,会按时完成作业、会跳舞、会画画而已。

这个坏毛病一直到去年因为一件事才有所改变。那是刚入三年级的那段时间,随着所学知识越来越难,我在学习上有点力不从心,导致成绩慢慢地不稳定了,好多次单元测试都不像之前得满分,有几次还只有八十几分,反而以前没有我分数高的同学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好。我开始反思自己,原来是因为我仗着成绩好就骄傲了起来,老师上课的时候讲一些我知道的简单知识的时候,常常走神,下课的时候,我总是最积极地跑到操场去玩,而其他的同学都在认真地预习功课,遇到不懂的就去办公室问老师,其中不乏还有成绩比我优异的同学。

我后悔极了,突然像一只失去了战斗的公鸡。但是我并没有气馁,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群人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顿时恍然大悟,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并虚心向每一个同学请教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考试和生活中,就算得到了一点小成功再也不骄傲自大了。

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我改掉了自己骄傲的坏毛病,我时时刻刻想着这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谦虚的格言篇3

关键词:敬辞 谦辞 表敬礼貌用语

一、引言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使用敬语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参考交际对象的年龄、辈分、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同时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也会对敬语的选择和运用带来影响。如在闲聊、杂谈等非正式场合中,敬语一般不会或者很少被人们运用;但是在外交、商业谈判、会议等正式场合中,敬语就会高频率地被人们运用。交际双方情感和社会关系上的亲疏远近,也对敬语的运用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如交际双方是很生疏的关系或者具有权势关系①,一般比较注意使用表敬程度高的敬语;但是在关系密切,地位相当的亲戚、朋友、同事之间,敬语一般较少被使用。学者们关于汉语敬语界定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国语言学界有“敬辞、敬语、谦词、谦语、礼貌用语、敬让语”等不同称呼,不仅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而且缺乏合理的界定。

二、敬辞

学术界关于敬语的界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归纳为三种:

(一)“恭敬”说

“恭敬”说:着眼于恭敬、尊敬、敬意。例如:“敬辞是含有恭敬尊重的态度色彩的词语,主要用来指称或陈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动作。”(马庆株,2004)“敬词,是用尊敬的言词敬称他人(主要是对方)或与他人有关的人或事。”(洪成玉,2002)

(二)“礼貌”说

“礼貌”说:着眼于礼貌。例如:敬辞是“指语言交际中表示礼貌的套语。”(王宗炎,1988)

(三)“敬兼礼”说

“敬兼礼”说:兼顾恭敬(尊敬、敬意等)和礼貌。例如:敬辞就是“表示恭敬和礼貌的用语,如‘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等。”(王德春,1987)

这三种界说都说明了敬辞是一种表示对对方尊敬的语言手段,它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尊他,恭敬礼貌。

敬辞,指含恭敬的基本意义和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说话人用来指称或陈述听话人或与听话人有关的人、事物、动作,含有听话人在上,说话人自己在下的意思。语义重点是强调对方在上,即为尊敬的表达,如“令尊、令堂、拜见、芳龄”等。在汉语交际中,因为敬词本身带有表敬意义,所以运用敬辞是一种重要的表敬方式。

三、谦辞

在学术界,关于谦辞的界说只有“谦虚”说。例如“所谓谦辞,都是带谦逊态度色彩的词语”(刘叔新,2000);“谦词,是用谦卑的言词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洪成玉,2002);“谦辞是含有谦虚色彩的词语,用于指称或陈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动作。”(马庆株,2004)

由此可见,对谦辞的认识大致没有分歧,都认为是表示“谦虚”“谦逊”“谦卑”等含义的词语。

谦辞,指含谦逊的基本意义和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用于指称或陈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动作,有“听话人在上,说话人自己在下”的意思。语义重点在于强调说话人自己在下,即为谦虚的表达,如“鄙人、家父、愚见、拙著、献丑”等。“鄙人”用于谦称自己;“家父”是谦称与自己相关的人;“愚见、拙著”是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献丑”是谦称自己的行为动作。

四、表敬礼貌用语②

敬语是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客气词语、问候语、致谢语等共同构成了礼貌用语。敬语与委婉语③之间有交叉关系。换言之,敬语与委婉语有相重合的部分。这实际上就是,遇有犯忌触讳不便直说的时候,改用别的方式回避掩盖,从而达到表达敬意的目的。如古人表达“人停止生命”,依据逝者不同的社会地位而相应有不同说法,可分为两类,一类如“驾崩、千秋之后、玉折、玉碎、薨、卒、仙去、殁世”等由于逝者社会地位较高而采用的带有敬意的委婉语,当然,这些也是敬语。另一类如“去了、下世、去世、亡故、上西天、走了”等,就仅仅是对“人停止生命”这一客观事实的一般委婉表达,并未带有尊敬的情感色彩,自然都不属于敬语,仅是委婉语。委婉语中对已逝去的人的称谓,像“先祖、先主”等,及近年来经常用于称谓残疾军人的“荣誉军人”,它们都是在委婉表达的同时表尊敬,所以既是委婉语也是敬语(蹇照芹,2008)。显然,敬语与委婉语之间有交叉关系,刘宏丽在《现代汉语敬谦辞》中表明,敬语和客套话、美称、婉词都存在交叉关系。

袁毓林(1995)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词类是原型范畴(prototype-based category)。原型的现代范畴化理论认为:范畴不一定能用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条件来下定义,在区别一个范畴时,没有一个属性是必要的。”袁毓林(1995)在《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一文中结合典型范畴化理论的结论,总结出了原型范畴理论有以下三种假定:“(1)实体(entity)是根据它们的属性(attributes)来加以范畴化的,但这些属性并不是经典的范畴化理论中的那种两分的理论构件,而经常是个连续的标度;(2)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3)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在说话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相等,有较好的样本与较差的样本之分,即成员资格有等级之分,较好的样本是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较差的样本是这一范畴的非典型成员。”④我们把这些边缘成员或是较差的样本称为表敬礼貌用语。也就是说,敬语跟客套话、美称、婉辞、礼貌用语之间存在部分重叠、交叉的相似性,我们把这些模糊过渡带称为表敬礼貌用语,例如“请出席”“敬请莅临”等。所谓表敬礼貌用语是具有表敬功能的基本意义或色彩的礼貌用语。

五、敬语的界定

(一)敬语的宽泛定义

表达敬意的词语无疑是敬辞、谦辞,争议往往在于礼貌用语和敬辞、谦辞的界限不清楚。如何理解礼貌用语和敬辞、谦辞的关系呢?

首先,礼貌用语在使用上不分年龄、辈分和社会地位。例如“谢谢”“不客气”“你好”“对不起”等是常见的礼貌词语,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并没有表达出恭敬谦虚的意义。而敬辞、谦辞在使用上严格区分年龄、辈分和社会地位。例如:“令尊”“海涵”“高见”等也是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听话者(他人)比说话者的年龄大、辈分长、社会地位高,那么“令尊”是对他人的尊称,“海涵”“高见”是对他人的行为动作的尊称。反之,可能会被理解为讽刺挖苦。使用这些礼貌用语能够表达出对他人恭敬谦虚的意义。一般而言,敬者与被敬者不在同一层位上,通常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使用敬辞、谦辞。

其次,礼貌用语的实际范围比表达恭敬谦虚的词语的范围广,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陈松岑(1989)认为“广义的礼貌语言是指一切合于礼貌的使用语言的行为以及使用的结果,狭义的礼貌语言则单指各种交际场合中具有合理性和可接受性的表达礼仪的特殊词语。”马庆株(2004)指出:“敬辞和谦辞分别含有恭敬和谦逊的态度色彩,它们共同构成礼貌词汇,其中有词,也有固定词组;礼貌词语既有指称性的,也有陈述性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礼貌用语的范畴比较宽泛,礼貌用语与敬辞、谦辞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广义礼貌用语就是说话有礼貌;狭义的礼貌用语如《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⑤“惠顾”是指欢迎性的敬辞,意思是欢迎光临照顾。“贵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⑥“贵国”是对对方国度的尊敬说法。其中符淮青(1992)在《敬语如何表“敬”?》中指出:“‘贵’有‘高贵、贵重’等义。在这些语素所构成的敬辞、谦辞中,都不能生硬地用这些意义去解释,只能说它们是借用这些语素原来意义的赞美、褒扬的感彩,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敬爱。”根据彭增安(1998)归纳的礼貌原则的基本特征:“得体性、谦恭性、亲密性、高雅性、策略性”,敬辞、谦辞应当归入礼貌用语的范围,是礼貌词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貌用语除了敬辞、谦辞外,还包括委婉语、问候语、祝福语、道歉语、致谢语、告别语、客套话等。

最后,礼貌和谦虚恭敬分别具有不同内涵的感情和态度,尽管前者涵盖后者,但也不可等量齐观、彼此替代。

综上所述,礼貌用语和敬辞、谦辞既有交叉也有区别。也就是说,敬辞、谦辞与礼貌用语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彼此之间存在着部分重叠、交叉的相似性。在界定敬语时,我们把是否具有表敬功能作为判断敬语的唯一可行性标准。有些礼貌用语也具有敬辞或谦辞的功能,为了从广义的角度了解汉语敬语,把具有表敬功能的礼貌用语称为表敬礼貌用语。

敬语的宽泛定义:具有表敬功能的基本意义或附属意义(色彩)的词语。

(二)敬语的严格定义

如何理解敬辞与谦辞的关系?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给敬语下一个严格定义了。敬辞表达的是对他人的尊敬,谦辞表达的是对自己的谦虚。从表面上看,敬辞和谦辞的界限本应该很分明,其实不然,两者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己谦虚是对他人尊敬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对他人尊敬实际上也体现了自己的谦虚。刘宏丽(2001)认为,“‘敬’和‘谦’是一对对立的感情和态度。可是,‘敬人’和‘谦己’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谦己”是通过压低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去抬高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也是 “尊人”的迂回、含蓄的表达方式,即以谦为敬。“敬”和“谦”自古就是对立的组合,敬辞、谦辞统称为“敬语”。总之,对敬语的界定离不开“表敬功能”这个中心。由此,可以给敬语赋以严格定义:含恭敬或谦逊的基本意义和附属意义(色彩)的典型成员的词语。

这种界定方式既反映了词类作为一种原型范畴的特点,又照顾到词类之间边界模糊的特点,对敬语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理解敬辞、谦辞、表敬礼貌用语和礼貌用语之间的关系呢?首先明确一下敬辞与谦辞的关系,敬辞与谦辞的关系可用数学上的集合概念表示(如图1):

图1:敬语的典型成员

由于礼貌用语与敬辞、谦辞是包含关系,礼貌用语与表敬礼貌用语也是包含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此可知,敬辞、谦辞与表敬礼貌用语的关系是交叉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敬语的典型成员及非典型成员

综上所述,敬语的典型成员敬辞、谦辞和非典型成员表敬礼貌用语是汉语敬语的构成部分。

六、结语

在汉语敬语的界定的章节中,我们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将敬语的非典型成员,即表敬礼貌用语也列为汉语敬语这个“家族”中,打破了人们以往的认识(敬语只是包含敬辞和谦辞两类)。在本文中,我们把敬辞和谦辞视为敬语的典型成员,把表敬礼貌用语视为非典型成员,弥补了汉语敬语的表敬方式。汉语中的敬语主要是以词汇手段为主,以表敬礼貌用语的部分语法手段为辅来完成实际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表敬。希望通过对汉语敬语的界定研究,不但可以完善和规范我们自身的汉语交际,对对外汉语敬语教学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 释:

①权势关系指在年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财富、权力等方面,

一方居于优势。如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长辈和晚辈关系、主仆关系等。

②表敬礼貌用语是敬语的非典型成员,其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

固定的。

③委婉语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

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

④关于两种范畴化理论,见《

型>评价》载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432页。

⑤朱英贵.谦辞敬辞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7月,

第137页。

⑥朱英贵.谦辞敬辞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7月,

第115页。

参考文献:

[1]陈松岑.礼貌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洪成玉.谦词敬词婉词词典(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刘宏丽.现代汉语敬谦辞[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5]刘叔新.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马庆株.忧乐斋文存:马庆株自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4.

[9]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10]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王宗炎主编.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1988.

[12]王德春主编.修辞学词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3]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朱英贵.谦辞敬辞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

[15]蹇照芹.汉语敬语的初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16]朴锦海.汉韩敬语对比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07.

[17]赵光.现代汉语敬辞、谦辞、语气词语研究[D].济南:山东大

学,2007.

[18]陈月明.现代汉语社交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

1992,(2).

[19]符淮青.敬语如何表“敬”?[J].语文建设,1992,(1).

[20]洪成玉.谦词、敬词、婉词概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998,(5).

[21]李振铎.礼貌语言种种[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5,(6).

[22]李树新.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

(文史哲版),1990,(3).

[23]伍铁平.礼貌语言中的词汇[J].语文研究,1982,(2).

[24]俞理明.汉语的谦称“愚”[J].语文建设,2000,(2).

[25]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谦虚的格言篇4

胸无大志的人,即使极诚恳地说:“我这个人没什么志向。”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坦率,这种坦率有时让人觉得是在叹息;毫无才学的人,即使极其认真地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本事。”这也不叫谦虚,只能说是实在,这种实在有时让人觉得是在自责:主席台上,发言前来一句:“我水平有限。”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客套,这种客套给人的感觉是身份的炫耀;辩论场上,笑应对手一句:“我的建议可能不太成熟。”这不叫谦虚,只能叫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以退为战的宣誓;给予面前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嗫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叫谦虚,只能叫哀鸣,这种哀鸣除了显示无能为力外,便是在患得患失之间不知所措;困境之中难做决策,跌倒后爬起来乱了方寸:“看来我是真的顶不住了。”这部叫谦虚,只能叫无奈,这种无奈表明了穷途末路的到来。

谦虚需要一种底气来支撑。

聪慧是智者的底气。智者的聪慧中看到局限和缺欠,他的和气中透出低调和颜中多有雅量。

善良是仁着的底气。仁者的善良是能容纳无端的伤害和浅陋的狂妄,他的谦卑溶于忍耐之中,他的虚怀潜入慈悲之间。

博大是强者的底气。强者的博大是能让对手心悦诚服地拥戴和情不自禁地敬仰。

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所以不燥;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惧。

谦虚的格言篇5

关键词: 英民族 汉民族 谦逊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礼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必须遵守和维护的准则,讲究礼貌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标志。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在跨文化交际中,“谦逊”似乎是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质。例如:外国人说:“你的发型真漂亮。”中国人说:“哪里哪里。”在汉语文化中,这种答语是谦逊的典型表示,是礼貌的表现,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却有时被认为是失礼的,造成语用失误。产生上述失礼和误解的症结就在于许多人不了解英汉文化“谦逊”的真正含义,对英汉民族的“谦逊”文化特性了解甚少。所以,要做到正确得体地对外交际,就必须清楚不同民族对“谦逊”的含义的理解和正确对待“谦逊”的文化特性。

一、英汉民族对“谦逊”的不同理解

“谦逊”在所有文化中都被视为人的美德和待人接物的要求,被看作礼貌的表现。在英文化中,人们虽然不把谦逊看成是道德的要求,却也视为礼貌的因素。Leech的礼貌原则也包含了谦逊准则。但文化不同,谦逊的含义和在礼貌行为中的功能也各不同,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遵循这条准则时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以英汉文化为例,两者之间差异极大。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频频发生,甚至文化冲突也在所难免。

Leech(1983:132)根据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的言语习惯、会话文化的特点所提出了礼貌原则。它包含6条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受惠最大。(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极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总地说来,Leech的礼貌原则最根本的一条是得体准则,“得体”是礼貌的根本,是建立在“惠”与“损”基础上的平衡策略。可简单概括为一条礼貌准则,即: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因此,谦逊的含义在英文化中就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而不是根本不要自我表扬。在谦逊准则所属的两条次准则(尽量少赞扬自己和尽量多贬低自己)中,重点在“尽量少赞誉自己”而不是“尽量多贬低自己”。谦逊准则与赞扬准则是一对,后者要比前者重要,即强调赞扬别人而不是贬低自己。礼貌行为中强调的是得体准则而不是谦逊准则。对谦逊准则的遵守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即不能违背格赖斯(Grice,1975)的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当很难同时做到既“真实”又“谦逊”时,英民族就会选择不能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即在“质量准则”和“礼貌原则”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遵循“质量准则”而不是“礼貌原则”。谦逊准则与其他准则发生冲突时,谦逊准则必须服从其他准则。谦逊准则与一致准则发生冲突时,前者必须服从后者。例如,受到赞扬时,一般以高兴接受为礼貌;谦逊准则与慷慨准则发生冲突时,前者必须服从后者。例如,待客时的礼貌态度是充分说明自己已为接待客人花了巨大的精力,所准备的食品足够客人享受。

而顾曰国先生(1990)结合他的导师Leech的理论,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归纳了5条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准则。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要“贬”,要“谦”。指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人与事物时要“抬”,要“尊”。(2)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称呼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在相互称呼时要遵循“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文雅准则。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4)求同准则。说者、听者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当发表不同意见时,往往是“先褒后贬”,“先礼后宾”。(5)德、言、行准则。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少说自己付出的代价。顾先生所提出的礼貌准则,揭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汉民族文化中“谦逊”本质上与Leech提出的“谦逊”准则有所不同,中国人的“谦逊”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卑己尊人”是中国特等环境下“礼”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在汉语中,为了表示谦恭,说话一方通常会使用大量的谦词来称呼自己,而用敬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谦词和敬语是汉语谦逊的重要形式。例如,称对方的意见为“高见”,称自己的看法为“拙见”;称别人的著作为“大作”,称自己的著作为“拙作”;称别人的儿子、女儿为“令郎”、“千金”,称自己的儿子、女儿为“犬子”、“小女”等等。所以,汉文化的谦逊包括两个方面:怎样做人和怎样待人。为人要谦虚谨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然后知不足”,这些都是教导人们怎样做人的至理名言。待人要自谦尊人,用语谦逊,说话注意自己的身份,以及大量的敬语和谦辞的使用,都是人际交往中的起码要求。

二、“谦逊”背后的文化差异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西两种文化都遵从了“谦逊准则”,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的谦逊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而西方人则“尊人”不“卑己”。深层的原因就是两者的文化差异。

1.中英谦逊差别的实质是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英文化强调突出个体性,尊崇个人的人格、价值、尊严,倡导人的个体独立性和人际利益均衡,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别人尊重自己就得自己先尊重别人,以尊重别人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英文化的“谦逊”是尽量避免自吹自擂,但不可自贬,以免造成失真。如果没完没了地自贬,就只会给人以不真诚的感觉,让人听了生厌。总是自贬,也是缺乏自尊和自信的表现。英文化的人讲究的是要显示自己的才能和水平。尊重别人时不能贬低自己,照顾别人的面子时不能丢失自己的面子,否则就会失去地位的均衡。所以,礼貌标准是利益均衡和平等互尊。

汉民族则强调做人应当谦虚谨慎,以完美的道德要求自己。成绩再大,离理想的要求还距离极远,待人再好,也不能说已经充分表达了待人之情。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中国,长期以来都强调把个人价值取向定位在实现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的社会价值之中。而西方则将社会活动看作是个人价值体现和发挥个性的场合,他们强调的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由于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心理文化环境,人们的语用也不同。比如,在受到赞扬时,东方人总是表现出自谦或自贬,总爱把成绩的取得说成是与他人分不开的,或者说“没什么”,“不行,不行”等,而美国人会喜形于色地还你一个“谢谢”。

2.谦逊在英汉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同。谦逊在英文化的礼貌中并不居重要地位,中国人的谦逊却是礼貌的核心。在西方人的心目中“质和量的准则应该优于谦虚准则”,在受到别人恭维或赞扬时,他们经常比较大方地是以一句“Thank you”来接受别人的恭维或赞美,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表示接受也表明自己认同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在西方人眼里“Honesty is the policy”(诚实是上策)。一些不符合西方文化规则的“问候”、“致谢”或“恭维”、“道歉”可能被误认为很没有修养的表现或者不友好的表现或触及到隐私的行为。如: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every year?等。

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谦虚准则显得比在英语文化中重要,人们极其重视“谦虚”,可以说“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当一个人受到恭维或夸奖时,我们常听到“哪里,哪里”、“过奖了”、“惭愧”、“不行”、“做得很不够”等自贬的话语,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谦虚谨慎被看成是君子之美德。而西方人会把这种过谦视为自卑,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是无能之辈。

三、不同的“谦逊”概念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出生的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因未能恰当地把握话语中的文化含义,而造成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失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N.Wolfson指出引起跨文化交际误解的情况有两种。首先,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既表现在言语中,也表现在其他社会行为中,这些差异经常导致误解;更为重要的是,不同价值体系及表达这些价值观念的不同方式通常没有被另一方很好地理解。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判断对方的行为。所以不了解对方文化常是跨文化交际误解的根源。

在中国文化中,听话人常不顾及对方的面子,否定对方的赞誉,但对方不会因其面子受到威胁,而责怪听话人不懂礼貌,因为这是汉文化有的一种贬己尊人的礼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交际仍可继续进行。反之,则被认为不够谦虚,显得无礼。美国文化中没有贬己尊人的习惯,面对赞扬,他们则欣然接受。所以,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首先要了解双方的文化特点、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对不同的或相同的语言形式及其礼貌规范,要“入国问禁,入门问俗”,使双方交际成功,避免语用失误。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中,谦逊是十分需要的。了解不同文化的谦逊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友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要求双方正确处理礼貌和诚实的关系。交际双方进行交际时,应当以诚相待,不应一味讲究毫无诚意的虚假礼貌。否则,你的真诚会被误解为虚假情意,进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跨文化交际中的谦逊态度应为:态度实事求是,尊重国际惯例和国际交往礼仪准则,了解和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既要谦虚谨慎,又要不卑不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不同民族心理理解的缺乏而造成的交际失误。

参考文献: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

[2]贾玉新.跨文化交流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王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谦虚的格言篇6

为什么成功来自谦逊呢?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地道理。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许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识,成功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因此,我们要谦虚好学。

着名学者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啊,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扩充知识面,储蓄更多的信息,你才能真正领悟到“知也无涯”的深刻含义。这样你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做到谦逊成熟,不断进取,成功便不招自来。

那么,当我们在学习上或事业上有了一定作为的时候,还要不要谦逊呢?要!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往往就是由于骄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说得好:“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就会把辛辛苦苦得来的成绩毁于一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不能骄傲,格言曰:“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我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自满,才会更上一层楼。

从实际上说,谦逊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能否做到谦逊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是否高尚的方法之一。忠于真理的人,虚怀若谷,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人,永不自满。我们敬爱的总理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兼备,但他又何等不谦虚谨慎,表现出比一般人更谦逊更成熟。我们要学习,那么谦逊这一高尚品德就是首先要学习的方面。

谦虚的格言篇7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接人待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自豪感。自古以来,有许多这方面的格言警句启迪后人,如“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也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为我们做出了谦虚的榜样。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车子绕过“城”后,孔子下车返身走到“城”下,望着坐在“城”内的这位非同寻常的孩童,觉得蛮可爱,于是向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没想到他都对答如流。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的谦虚有目共睹,就算是7岁的小孩,只要有过人之处,他也会虚心请教。这也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有足够的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说他已经彻底精通,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是那样的话,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很快被后人超过。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然而,就是像他这样的伟人,还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物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个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不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谦虚,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学习态度,它更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原则。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塑造一种“虚怀若谷”的品质,都有一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那么,我们将看到更为壮阔、美丽的空间!

【评点】

谦虚的格言篇8

对黑格尔来说,谦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次朋友们聚会,一位朋友问他:“您一贯谦和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天上午,父亲邀他一同到林间漫步,他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专心地听了一会儿,问黑格尔:“孩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他仔细地听了一会儿,自信地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黑格尔惊讶地问父亲:“我们都没看见。您怎么知道肯定是一辆空马车呢?”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因为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粗暴地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每当要出现自以为是、贬低别人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也是极谦和的人。

1785年,他接替富兰克林出任驻法全权公使。有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杰弗逊回答说:“不,我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富兰克林先生。”

外长不解地说:“在我看来,您和他都是美国建国时期的伟大人物。流传千古的《独立宣言》就是由您执笔,经富兰克林先生修改而成的。你们两个人双峰并峙,交相辉映,互相尊重,亲密合作,是分不出高低上下的。”

杰弗逊又回答说:“不,我代替不了他。富兰克林先生除在思想、政治领域之外,在众多的其他领域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没有人可以代替得了他。”

这使我想到了泰戈尔的一句话:“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

乔・路易是纵横拳坛、打败众多高手的美国著名拳王,也是极谦和的人。

有一天,他和朋友骑车一起外出郊游,在路上被一辆大货车剐到了。货车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强词夺理地把他们痛骂了一顿。

等货车司机走了以后,朋友纳闷地问乔・路易:“你为什么不用拳头修理修理那个无理取闹的混蛋?”

乔・路易微微一笑,幽默地说:“谦和基于力量,傲慢基于无能。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卡罗索,你想一想,卡罗索会为他唱一首歌吗?”

谦和与高尚是近邻,谁越谦和,谁也就越接近高尚。谦和像一件神奇的衣裳,谁穿上它,谁就会变得更加俊美。

阅读训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的几个故事。

2.当黑格尔问父亲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时,父亲回答:“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联系上下文,写出当时黑格尔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谦和像一件神奇的衣裳,谁穿上它,谁就会变得更加俊美”这句话的认识。

上一篇:口技教案范文 下一篇:黑天鹅影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