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画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04 16:53:36

沙画学习

沙画学习篇1

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小肌肉的灵活性、准确性日趋提高,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简单的绘画方式已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创作形式,沙子对于孩子来说是熟悉的,结合幼儿爱玩沙的心理,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新颖的,利用彩沙的特点与艺术活动相结合,既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能力,还为幼儿创设了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充分尝试的机会。从感受沙画的美,继而萌发对沙画的喜爱及玩沙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沙画的美,萌发对沙画的喜爱及创造欲望。

2.在熟悉沙的特性的基础上,学习沙画中撒、漏、抹、点的沙画技能。

3.能大胆想象,体验沙画创意的新奇和创作的成功感,分享合作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沙子、托盘、彩色沙(红、绿、蓝)、绘画板若干、背景音乐。

2.多媒体PPT《沙画手法》。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观察活动材料

指导语1:你们喜欢玩沙子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指导语2:今天我们要把沙子变成画画用的材料,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还要请你们记住你们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来画画的,一会请你们来告诉我你们的使用方法,还要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要保护好自己,好吗?现在请你们开始吧。

(二)幼儿进行第一次绘画尝试,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并用相机拍下幼儿作品

(三)幼儿介绍自己第一次绘画尝试的发现,并请他来示范自己的操作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为了表扬你们,赵老师带来了一段很美的沙画表演,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在欣赏的时候,请你们要注意看看这位沙画表演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是怎么画出来的,一会请你们来告诉我好吗?

(四)教师播放《沙画》演示视频及沙画基本方法PPT课件,学习沙画的基本手法

1.观看《沙画》演示视频

指导语:沙画它是通过很多手法绘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它的画法吧。

2.教师播放沙画基本方法的PPT课件,与幼儿学习沙画撒、漏、抹、点的沙画技能

(五)幼儿利用彩色沙子进行彩色沙画创作,教师指导并用相机拍下幼儿作品

指导语1: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画法,你们学会了吗?一会请两个小朋友一起来合作绘画,你们先找到好朋友,商量一下吧。商量好的小朋友举手告诉我你们的想法好吗?

指导语2:在绘画的时候,老师还请你们要小声商量,不要影响了别人,老师还会给你们播放一首很好听的音乐,当音乐越来越小声时,说明我们绘画的时间要结束了,这时就要请你们停下来,不要动你们作品,老师来给你们拍照,然后我们来欣赏。

(六)教师小结,分享与交流

指导语1:请你们把画好的作品放在桌子上,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

指导语2: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去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吧,然后可以互相说说你的作品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画出来的。

沙画学习篇2

近两年来随着沙艺术表演的兴起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幼儿园也开始将这种新兴的表演艺术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对于学习沙画有很大的优势。此外,3-6岁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沙子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且受欢迎的,而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幼儿来说,既生动又抽象,相比一般的图书和挂图来的更新颖更刺激。如果把沙画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调动其大胆地想象,更乐意说,更有话说。沙画教学不仅让师生看到了美轮美奂的沙画,而且全程观摩沙画创作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辅助教学的质感,也培养和提高了幼儿的关注能力,受到了幼儿与家长的热烈欢迎与大力追捧。每次沙画课,幼儿们都欢喜雀跃;每次课完,幼儿们都依依不舍。

同时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既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也给园本教研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我园申报了关于《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沙画元素的实践研究》课题,经过专家的论证得以开题。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沙画课的质量,让沙画真正为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出力?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语言沙画课的实践教学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专题探索,我们发现,沙画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它不仅能提高沙画课堂的质量,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不仅能全程记录沙画的创作与互动的过程,还能固化瞬息即逝的沙画作品;不仅能很好地作为教研的载体,还能补充、创新我园的语言教育特色,一举多得。

1.确立沙画的主题。每一次课都要明白让幼儿学习什么,让每一个教师明白在沙画互动中首先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幼儿参与哪一块的互动,怎样相互评价参与行动等。

2.组织教研。制定作为教研载体的沙画课堂计划,明确分工,让主讲教师高度关注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观课教师则从预设的不同角度(如教师的精细手法、快慢、色彩选择、讲解、修改理由等),详细观察与记录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细节,供课后教研组教师们的专题研究与反思。

3.辅助教师用录像机全程记录教学过程,刻制光盘,保留档案,同时通过计算机处理,固化沙画作品,形成纸质文本,丰富园本语言课程资源包,进一步激励幼儿感受美好事物,抒发各类情感。

4.撰写看课录和教学反思,形成阶段教研成果。我们发现,用这样一套程序,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美术能力,的确十分有效。

二、沙化教学对于幼儿的促进

沙画课堂活动,有教有学,有动有静,有看有评,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意识与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兴趣。由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很难使幼儿的兴趣持续达到20分钟以上。但沙画不一样。我们做过多次探究,结果发现,幼儿们有玩沙的基础与经验,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玩沙”。为什么教师能把沙玩出“娃娃”来,玩出颜色来,玩出声音来?兴趣是参与的基础,是学习的基础,沙画课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故事、诗歌的热情,为进一步发展语言,丰富想象力打下基础。

2.唤起全体幼儿的参与欲。自打有了沙画课,我们发现下课后沙池旁边的幼儿明显增多了,我们还发现,过去幼儿在沙池里玩,主要是堆沙、挖坑与抛洒,现在再去玩,玩的层次提高了,大家都在力图绘画。有的幼儿看到单色沙绘画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把自己的课本、纸张、蜡笔……带进了沙池,一起堆杂作画;有的幼儿在一起,绘制集体画……这种多种材料配合作画与集体作画,正是一种难得的创新体现。

3.培养了幼儿的美术意识,推动了家庭的参与。沙画是个新东西,但是又不难,实现条件也容易,于是,让许多家长萌发了帮助幼儿的意识,开始了辅导幼儿的行动。有的家长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利用不干胶,用不同颜色的石头捶制色沙,帮助孩子制作了许多可以挂起来欣赏的沙画……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的读画、赏画能力,也提高了幼儿识别“点”、“线”、“面”、“体”在绘画中的不同价值,初步了解了不同颜色的意义,而这些基础理论,正是我们最感困难的知识点。家长的参与,帮助我们分散了教学难点,更利于我们在活动中突出重点。

4.引导幼儿开始关注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虽说沙画是新东西,但是,做好并不容易。教师常常需要不断修改,不断观摩,不断评析,这些本属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磋商,也无意之间启发了幼儿对多媒体的关注。为了因势利导,我们有时就干脆引导幼儿观看网上的沙画表演,并不断解读这种表演,幼儿也就在这些观看与解读中,提高了信息意识与水平。由于幼儿园的沙画时间有限,许多家长也利用自己家里的计算机,引导孩子网上看别人画沙画,培养孩子的绘画基本功,弥补了幼儿园沙画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一掬细沙,一双巧手,或点、或揉、或抹、或漏,成就了一幅幅美轮美奂,创意无穷的沙画,自然生态,朴实无华,正真让幼儿回归本真,大胆想象,展现自我。沙画语言教学,让我们在生态,低碳,高效的活动中,展现精彩的教育智慧。沙画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尽心尽力用心呵护,智慧引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大胆表达,快乐学习,从而提高她们的语言能力。

沙画学习篇3

关键词:沙画;回归本真;艺术;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6-02

沙画是一门神奇、高雅的艺术,最早由匈牙利的著名沙画大师Ferenc Cako所创造。它是指在白色背景板上用沙子作画,并结合音乐通过投影展现在大屏幕上。沙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创意神奇、画面绝美,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能使观众进入梦幻般的感觉,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小小的一粒沙,很渺小,可当它们凝聚在一起的时候,竟然孕育着聚沙成塔的能量。黄黄的一盘沙,不起眼,可当你巧妙加工,却能折射出点石成金的光芒。沙画引入到幼儿园教学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沙画,自然生态又美不胜收,朴实无华又不失灵动智慧,是真正让幼儿回归本真的艺术。

一、天然去雕饰——让幼儿的天性得到释放

玩沙、玩土、玩水,是幼儿的天性。现在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少了。我们就创设了从认知—审美—创作的动态环境,老师们自己动手,筛沙、洗沙、晒沙,为幼儿提供干净、细腻的沙子,让幼儿置身在沙的海洋里,看沙、玩沙、赏沙,好不惬意。一盘沙,一张台,一双手,就是全部的画纸和画笔,孩子们乐在其中,个个都愿意去尝试,人人都想去创造,因为这里,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幼儿可以把沙想象成无穷无尽的答案,画得不满意,还可以重来。记得第一次带大班的幼儿上沙画课,我没有要求幼儿画什么,而是先让他们自由地摸一摸、玩一玩沙子,感受一下沙子的细腻、流动。没想这帮小家伙随意地抹、刮、点、漏,居然画出了各种有意思的玩意儿,轻轻几点,一朵朵小花盛开了;随手一揉,一个慈祥的太阳公公出来了;随意几绕,一根香甜的棒棒糖画好了,我真是惊讶,孩子们都是最神奇的艺术家,他们拥有无穷的想象力,只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就能给你最精彩的答案。确实,沙画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新游戏,它自然生态,智慧灵动,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尽情的释放。

二、“无为”亦“有为”——让幼儿的潜能得到激发

有人说过一句很富哲理的话:握紧拳头,里面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你把孩子紧紧地圈在身边,告诉他们飞机是这样折的、小鸟是这样画的、泡泡是这样吹的,那他们就毫无探索的兴趣和动力了,如果我们放开双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探索,你会看到无数精彩的答案。我在组织沙画活动《可爱的小鸭》时,就好好地领略了一次孩子们的创意。第一次教学活动我是先示范用“漏”的方法画小鸭,然后孩子们去尝试,我发现孩子们画的小鸭全都“copy不走样”,没有一点点的变化。课后我认真反思,因为我灌输式的教学,抹杀了孩子们探索的机会,第二次,我先给孩子们提供一幅有小鸭的范画,然后追问:那些可爱的小鸭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孩子们跃跃欲试,猜测、尝试着画小鸭的各种方法。有抹的、堆的、揉的,当然也有聪明的孩子用“漏”的,只是他们没有充分掌握“漏”的技巧,鸭脑袋、鸭身体漏得不那么圆润,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了“漏”的要领,我又引导他们发现漏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和密度,再用巧妙地改变小鸭身体和嘴巴的位置,就能体现出各种形态的小鸭,这样画面就更丰富了。教育幼儿要松手而不是握紧拳头,让幼儿主动探究,寻找方法。尽管幼儿可能出现错误,但发现错误、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对幼儿来说弥足珍贵,教师以足够的耐心和等待给幼儿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的智慧在“无为”中闪现。

三、形散而神聚——让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

沙的奇妙就在于可聚可散,而教育的理念恰恰告诉我们,我们要追随幼儿的天性,在充分满足幼儿自由探索的基础上,适时巧妙地点拨,化腐朽为神奇。幼儿在沙画活动中能习得沙画技巧,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创造能力,但要幼儿对沙画活动始终充满激情,乐于探索,我们就要让幼儿对沙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如教师的沙画表演,娴熟优美的动作,美轮美奂的画面,常常能激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幼儿对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画面的每一个变化,都全神贯注、心领神会,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为他们自己的创作提供帮助,丰富了沙画经验。沙画不仅仅属于艺术范畴,我们还可以把它和语言、科学、社会等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如语言活动《夜晚的城市》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学习诗歌后,让幼儿进行沙画创作,“路灯亮了,像神气的士兵在站岗,车灯亮了,像可爱的精灵在奔跑,霓虹灯亮了,像美丽的音符在跳舞,城市的夜晚可真美啊……”在光与影的世界里,或明或暗、或聚或散、或近或远,三五分钟,一幅幅美妙、童趣的城市夜景就在幼儿手中诞生。沙,形散而神聚,犹如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我们把沙画在各领域中进行渗透,以幼儿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让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

四、一沙一世界——让幼儿的心理快乐健康

有句佛语: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物物皆有自己特有的个性。他们各自不变的特性,不会因为人们的心情及认识而改变。每一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用心感受沙子的流动、细腻,体验玩沙的乐趣。沙画,不但提升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科学研究表明,玩沙还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沙游疗法、沙盘游戏疗法都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让人和沙子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唤起童心,让人体验玩沙时的专注和平静,感受玩沙的乐趣,找到回归心灵的途径,进而在玩沙中化解身心失调、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玩沙的孩子是健康的、快乐的、幸福的。

沙画学习篇4

一、沙画在课堂中的基本运用

儿童被看作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备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做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让孩子运用沙画中的一种技巧“漏沙”,来完成泡泡,孩子们的兴趣点立刻沸腾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沙画活动中的运用

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幼儿园彩色沙画活动中,旨在通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的问题解决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发展,让幼儿在彩色沙画活动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

创设情境 将幼儿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去体验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面临的难题,激发他们自主性知识探究,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1)创设审美情境,引起幼儿审美注意美术教学中,美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以中班沙画活动《水族馆》为例,教师若干幅主题为“水族馆”的彩色沙画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并在活动室内播放乐曲《水族馆》,将活动室布置成了“水族馆”。在参观“水族馆”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彩色沙画绘制的鱼儿的形态、色彩,具有美感的沙画和乐曲还让幼儿获得了审美愉悦,再通过触摸,感受到了沙画的特别质感。这一系列快乐的体验使幼儿在情感共振中自觉地产生审美注意并且引发了孩子们进一步的思考:这么美丽的鱼儿是怎么做的呢?

(2)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在活动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达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3)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幼儿原有经验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唤醒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新知识由外至内的转移和建构。幼儿的思维还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觉性。针对此特点教师借助ppt等多媒体手段,抓住作品造型的点(小图案)、线(外形特征)、面(大图案、色块)等基本要素,渗透幼儿对直线、曲线线条及构造等感知,引导幼儿把对作品的理解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实现欣赏与制作的对接。以大班彩色沙画活 动《海里的鱼儿》为例,幼儿通过ppt直观地欣赏到了鱼儿的整体造型与细节,所以在操作的过程,许多幼儿都能把欣赏到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有的幼儿观察到小鱼的眼睛特别亮,所以在绘制沙画的时候,孩子特意把鱼眼空出来,找来了一颗黑色扣子来代替,有的孩子观察到鱼儿的尾巴往上摆,所以用曲线绘制出了夸张的、弯曲的鱼尾,好像真的游动起来。针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局限性,以模具为支架,帮助幼儿实现创作欲望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不过用沙作画不同于用笔作画,沙子具有流动性加上学龄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局限性,使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维果斯基提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于是教师设计了多种模具,以模具为支架,实现幼儿从现有水平到潜在水平的跨越。幼儿自主地选择模具和调整模具在画面中的位置,这让幼儿在轻松、简易的操作中体验到创作的成功感,并且模具的调整可以产生新的画面,模具带来的变化激发幼儿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

三、沙画艺术之美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

沙画以其独特的创意,演绎完美、新颖的独家演出,并赋予生命力,被称之为“流动的艺术”。在艺术家魔幻般的双手里,它的传神写意被勾画得淋漓尽致。而沙画真正吸引我的在于它很轻易的就勾起了我对童年的一种记忆,所以在我眼里沙画可以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手起沙落,流沙的游离不定把人带入历史的纵深,流动的畅快指向了世界的丰富和历史的丰富。虽然沙画的创作工具非常简单:就是一双手加一把细沙,但这绝非“雕虫小技”。一般的沙画创作要经历筛沙、筛至极细、洗沙、多次洗净、炒沙、炒成金黄、撒沙、声光结合、画沙、勾勒局部等多个过程。细微的沙粒很不容易掌握,一洒不好就是一片一面,很难成型。前幅画的很多内容往往都会变成下一幅画的一部分,因此画与画间的转换环环相扣、流畅自然,画面风格十分轻松写意,令人叫绝。孩子们通过在课堂中运用沙画技巧,使得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充满意境,从中不仅体验了沙画之美,也感受到了沙画带来的无限乐趣。

沙画学习篇5

沙画的流动性强,变化性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性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满足了幼儿积极探究、主动尝试的愿望,我园将这种新兴的活动引入到幼儿园的中,研究沙画艺术走进幼儿园后带给孩子的一些作用。

一、沙画的起源

据传是由北京民间老艺人张玉先老先生,从中国一门古老的艺术“景泰蓝”中汲取其精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创造出的工艺品,是近年来兴起的民间手工艺术作品。 而国外的艺术家则通过一种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利用作画者的手法和那沙子与底部亮光形成的独特影像,给现场观众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种独特的沙画表演最早由来自匈牙利的世界著名沙画大师ferenc cako(弗兰克.库科)所创造,把静态艺术变为动态表演,使沙画更富有了生命力。

二、沙子价值的思考

沙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它黄黄的,小小的,毫不起眼,但它的用途却很大。它不仅是建筑、养殖美化、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还广泛用于美容、交通、烹饪、军事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幼儿最喜欢的天然材料。沙子纯净无污染,流沙又是随物赋形,千变万化,玩沙自然也就成了孩子最为喜欢的一项活动。当如面粉般一样细腻、的沙子从孩子的指尖滑过时,它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因好奇产生的创造欲望,有效激发孩子审美情趣的萌发,创造力的发挥。同时,它对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益处。基于这样的思考,为了充分挖掘沙子的教育价值,我园决定以“沙艺术”教育为抓手,为载体,将沙作为教学工具,尝试将沙子引入到幼儿创新等多种能力和个性和谐发展的研究之中,通过教学中以沙为媒介的各种动作、幼儿自主创新意识的启发,形成深入推进沙艺术教育的抓手,为孩子开启一个创意无限的沙艺世界,进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在动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审美素养、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三、创设丰富、宽松的沙画探究环境

在沙画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的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进行沙画的创作和探究,挖掘并培养幼儿参与沙画活动的积极性。活泼型的幼儿主动性强,这样的孩子就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发散想象的练习;内向型的幼儿比较被动,沙画活动中多要等着老师来指导,这样的孩子,我们的老师要给予积极的暗示,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四、挖掘沙画教学中亮点,鼓励幼儿创作

沙画创作时只需在沙箱上轻轻洒一层沙,就可以用点、揉、抹、洒等动作进行艺术创作。一幅沙画完成后,幼儿可以将原来的沙抹平,继续进行沙画创作。操作方便,满足幼儿创作的欲望。组织大班的幼儿进行《可爱的家园》的绘画活动时,在纸上创作,每个幼儿只能展现自己的一幅图画,而幼儿在沙箱上,则能够创作出3―4幅沙画作品,教师只需用照相机就可将作品记录下来。

幼儿园将沙画和各个领域的教学进行整合,与艺术领域中的绘画活动整合,利用沙箱上来进行创作;与语言领域整合,幼儿将故事,用沙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边画边说,锻炼了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成长表现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幼儿在沙画技能逐渐提升的基础上,创造性思维品质也逐渐得到的优化,无论从整体促进还是个体发展上,我们都看到了幼儿的成长表现。

首先,从整体发展上,我们看到了幼儿在沙画活动中,普遍表现出了会观察、善发现、好奇、好问、思维敏捷、有独创性,愿意按受新挑战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如孩子们变得乐于探索了。如在学习了用“漏”的方法画鸭子后,孩子们还探索发现了用“抹”的方法也能画出可爱的鸭子,如果用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画,“漏”的鸭子是黑羽毛的,“抹”的鸭子是白羽毛的,不同的鸭子在一起玩,真是有趣极了。孩子们更有独创性了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在沙画上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他们的最爱,和老师画的不一样是他们与同伴互相比较的热点。

其次,从个体发展上,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个性化的成长表现。沙画活动中,我们十分关注个体的成长表现,并用案例的形式为幼儿记录“成长历程”,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幼儿情绪变得更加稳定了,做事也更为专注和有耐心;而且之前提到的制约儿童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的障碍,如缺乏自信、好奇心、勇敢、坚持性等问题,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以下两个案例就记录了两个幼儿的不同成长表现。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这是我们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体会、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事实证明,幼儿对沙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绘画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效是显著的。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保护孩子的创作激情,提高活动兴趣,感受成功快乐,分享同伴喜悦。

沙画学习篇6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北京一所学校,读美术绘画专业。可因为每年1万多元的学杂费,1年后他瞒着父母选择了退学。为了继续自己的艺术梦想,他开始了正式的“北漂”生活。

他的人生从此开始以另外一种姿态延续。像许多“北漂”族那样,他租住在北京郊外的“贫民窟”中,靠啃大饼吃咸菜度日,为梦想艰难拼搏。

他先学习的是影视表演,但一直是跑龙套的小角色。看到当演员无望后,他转向了口技表演。为了能登台表演,他到处推荐自己,甚至将写有“会表演、会口技,能模仿猫、狗叫等”的“自荐信”贴在地铁口淘机会。后来,他终于用“免费表演”的方法获得了在酒店里进行口技表演的工作。虽然节目不被欢迎,但一有机会,他还是大胆登台表演。

2004年的一天,一段匈牙利艺术大师表演沙画的视频深深吸引了他,大师用沙子作画的独特艺术表演形式,令他目瞪口呆。他边看边学,却没有学到多少,更没有到舞台上表演的机会。

到2007年,他在北京已闯荡了7年,依然“功不成,名不就”。可他却不甘心就这么灰头土脸地回去,严酷的现实逼迫着他不得不继续为生存和梦想奋斗。

一天,他去参加一个商业表演,和一位同行聊天时他随口问:“你知道沙画吗?”没想到朋友居然回答说:“沙画太棒了,只可惜现在国内没有搞沙画艺术的,而请国外的艺术家很不容易。”朋友还向他透露,自己手头就有一个关于沙画的价值20万元的合约,因无法敲定艺术家而搁置签约。他觉察到,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犹豫了一下,就告诉朋友自己会沙画。这些年来他在圈子里打造的诚实守信的声誉为自己赢得了这个机会,朋友告诉他,还有20天,抓紧时间准备吧。

那时,国内没有一个人画过沙画,学习资料也仅仅是一小段来自国外的网络视频。他开始彻夜琢磨如何进行沙画表演,昼夜不停地赶制道具,摸索表演的程序,研究表演手法与表演技巧。合约上,沙画的表演时间是3分钟。

20天后,他忐忑不安地站在台上,开始了自己平生第一个沙画作品的表演。尽管在台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但首次用沙画进行表演,他还是紧张不已。额头不断渗出汗珠,抓沙的手也开始微微发抖……关键时刻,他的美术绘画功底和这些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表演经验帮了大忙,他艰难地用沙子完成了3分钟的绘画。

3分钟表演时间,在他看来漫长得犹如一个世纪。表演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大家都被这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震撼了。一时间,他声名远播,请他进行沙画表演的邀请一个接着一个。

两年后,他已经是两家文化公司的老总。他的表演,被人们誉为中国当代“最好的演出”。他就是中国当代最富盛名的沙画大师、青年表演艺术家――苏大宝。

谁说人生没有转机?关键时刻,苏大宝用3分钟,把自己从命运的泥潭中拖了出来,成就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而这3分钟,凝聚的是他数十年努力的汗水和瞬间抓住机会的能力。

沙画学习篇7

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主办的“2017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作为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览以“守望”、“凝萃”、“传承”为三大主题,贯穿了常沙娜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囊括了常沙娜的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设计作品,向观众全面展现了两代“敦煌人”对敦煌艺术的研究与转化、继承与升华。此次展览共展出常沙娜的壁画临摹、花卉写生、应用设计等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二百六十多件。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常沙娜先生慷慨捐赠,将其艺术生涯中24幅经典之作捐赠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他说:“常沙娜先生以86岁高龄,重新沐手敬绘,精进图画,以补不逮,再绘敦煌壁画中‘文殊变’之艺术神韵,只为国家艺术殿堂留存最佳美术作品,体现出其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其境界与眼光、其胸怀与卓识,足以为我辈之楷模。”

正如吴为山所言,“伴随时代的演进,唯一不变的是常沙娜先生爱‘美’的天性。”为美好的事物而欣喜,为生命的奇妙而赞叹,可贵的是,这化为常沙娜先生创造的动力,演绎为美丽的图卷。

“‘沙娜’二字隐喻着某种缘分”

常沙娜1931年出生于里昂,“沙娜”这个名字是法国里昂的一条河“La Saone”的中文音译。她的父亲常书鸿是赴法留学的年轻中国画家,后到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著名新古典主义画家劳朗斯的工作室深造,其画作多次获法国部级金质奖和银质奖。母亲陈芝秀是父亲的表妹,也是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专业毕业的艺术家。

常沙娜从小在浪漫之都快乐无忧地长大,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是中国留法艺术家圈子的宠儿。后闻名于世的雕塑家王临乙、油画家吕斯百自那时起就是常书鸿的莫逆之交,成为沙娜的干爸爸,俩人婚后均无子嗣,终生视常沙娜如同己出。而秦宣夫、刘开渠等人也都是她家的常客,经常逗小常沙娜玩耍,徐悲鸿到巴黎办展览时亦曾到她家做客。

重大转折始于1936年秋。

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敦煌石窟图录,后又在吉美博物馆看到伯希和从敦煌掳去的大量唐代绢画,受到极大震撼。敦煌艺术呈现出的光辉使一向为西洋艺术倾倒的他惊诧f分,同时又深为自己的数典忘祖而羞愧。他决定义无反顾抛弃法国的一切,回国寻访敦煌那富藏中国千古艺术珍宝的秘境。

碰巧北平艺专邀他回国当教授,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而作为他女儿的常沙娜,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

1937年,还不会讲中国话的常沙娜随母亲乘船漂洋过海到中国与父亲团聚。她们尚未到达目的地北平,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她们只得转到上海靠岸。后来,她们又辗转于浙江杭州、湖南沅陵等地逃难,逃至贵州贵阳时曾遭遇空袭。

后来,国立艺专迁至重庆,常书鸿一家终于在凤凰山安顿下来,“与我们同住在一起的还有父亲留法时的老同学王临乙、王合内夫妇,吕斯百、马光璇夫妇和秦宣夫、李家珍夫妇,还有‘吴作人爸爸’单身也住在山上。”日子虽清苦,却安定温馨。

不过,父亲常书鸿仍然对敦煌魂牵梦萦,无法释怀。

1942年,在时任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建议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一心向往敦煌的常书鸿被梁思成荐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后出任首任所长。一年后,12岁的常沙娜随父母坐着带篷卡车从重庆出发,在路上颠簸了整一个月,终于到达令父亲激动不已,但却是寒风凛冽、满目黄沙、荒无人烟的敦煌莫高窟。

“尽管我十分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竟然也时常感觉‘沙娜’二字隐喻着某种缘分,正是这缘分,促使我跟随爸爸走进了茫茫沙漠,走进了神奇的敦煌石窟。”

“爸爸说什么,我都一定听”

常沙娜至今记得,到敦煌后吃的第一顿饭是一碗白水煮切面,仅有的两样调料是一碗醋和一碗大粒盐。

敦煌缺水严重,当地没有蔬菜,不能洗澡。人们睡土炕,用土坯做成桌子、书架乃至沙发。常沙娜虽在法国吃牛奶面包长大,却生性乐观,没有“苦”的概念。她被送到酒泉上中学,一放假就奔回莫高窟,跟着大人踩着长长的“蜈蚣梯”,爬进蜂房般的洞窟里临摹壁画。

晚清时期的莫高窟,由于西方列强侵华,被掠走大量文物,再加上风沙侵蚀、年久失修,当常书鸿来到这里时,整座洞窟早已破败不堪,他既为洞窟中的艺术珍宝兴奋沉醉,又深感研究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责无旁贷。

可是,母亲陈芝秀却不这么想,她从一开始就反对到敦煌安家。除生活不习惯外,信仰是更大的问题。她在贵阳遭遇空难后皈依了天主教,虽然她也被敦煌前所未见的美妙艺术吸引,但身处佛教艺术圣地,内心仍感苦闷无处诉说。1945年春,陈芝秀出走,并登报与常书鸿脱离夫妻关系。

父母离婚,这对一个14岁的孩子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常沙娜表现得很懂事,她总是说“爸爸说什么,我都一定听”。

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常沙娜辍学回到敦煌,学着给弟弟做饭、做鞋、织毛衣。后来常书鸿将她的学籍从酒泉转到敦煌县中,除必要时偶尔去上课和考试,她大部分时间留在千佛洞。

在常沙娜的印象中,千佛洞的天空永远是明澈无比的蓝,洞窟里是五彩斑斓、生动美妙的壁画和彩塑,像变幻莫测的梦境,她喜欢那里。在父亲的安排下常沙娜进行着没有学历的学习:每日以唐人经书为帖练字,再朗读一小时法语。

常书鸿还要求她将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石窟的重点壁画全面临摹一遍,并在临摹中了解壁画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历代壁画的时代风格。他结合一幅幅作品给我介绍历史,讲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画风演变。

“我和擅长画工笔仕女的邵芳进洞临摹壁画。她成为我的工笔重彩老师,毛笔勾线、着色退晕等,我从她那里学了不少东西。爸爸还安排董希文辅导我学习西方美术史,苏莹辉辅导我中国美术史。”

回忆起在敦煌的日子,常沙娜满是幸福,“那建于五代时期的窟檐斗拱上鲜艳的梁柱花纹,那隋代窟顶的联珠飞马图案,那顾恺之春蚕吐丝般的人物衣纹勾勒,那吴道子般舞带当风的盛唐飞天,那金碧辉煌的李思训般的用色……满目佛像庄严,莲花圣洁,飞天飘逸,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画得投入极了,兴致上来,就放开嗓子歌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随着太阳转移,洞里的光线越来越暗,而我意犹未尽,难以住笔。”

“设计不像画画”

1945年,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敦煌研究所却面临政府停发经费、研究人员纷纷返乡的窘境。常书鸿下决心要“终身与敦煌相伴”,为博得支持,他带着沙娜到兰州举办了一次“常书鸿父女画展”,引起不小轰动。沙娜所画壁画摹本展现出的天赋,赢得一片赞誉。一位来华支教的加拿大人叶丽华女士提出愿资助沙娜到美国深造。“她看了展览跟我爸爸说,沙娜这么小画得那么好,你不能让她在敦煌呆着,我的女儿在哈佛大学,沙娜也可以过去。”

三年后,常沙娜在父亲的鼓励下,前往美国,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院美术学院学习。从素描、人体解剖、美术史、透视、色彩、绘画到设计,系统全面的西方美术教育使常沙娜眼界大开。她还结识了许多爱国的中国留美学生,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蒙。

“还没有拿到学历,中国就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在外面的中国留学生们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你什么时候回国,我当时激动得很,我说我也要回去。”

常沙娜当机立断,打工攒够一张威尔逊总统号三等舱的船票钱,于1950年12月回国。

她刚回国不久,正好赶上为配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常书鸿在时任人民政府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支持下,要在北京故宫的午门城楼上举办大型“敦煌文物展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向是常书鸿保护敦煌工作的积极支持者,他们要来参观,常书鸿特意吩咐沙娜“好好陪伴”。

一路上,梁林二人与常沙娜边走边聊,谈起她少时在敦煌临摹的经历,又询问她在美国求学的感受。后来,梁思成向常书鸿表达了想让沙娜到林徽因身边,在敦煌图案方面配合做些工作的想法。这个提议使常书鸿放弃了原本打算让女儿到中央美院继续学绘画的初衷。于是,常沙娜在无任何正式学历的情况下被不拘一格地聘为清华大学营建系助教,从此转向艺术设计及其教育的道路。

“艺术家和工艺师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区别”、“建筑、美术和设计三位一体”,梁思成和林徽因是综合环境艺术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常沙娜在林徽因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将自己熟悉的敦煌艺术元素用于工艺设计。一方以敦煌隋代藻井穿插和平鸽图案的真丝头巾,一套化用敦煌卷草纹的景泰蓝盘子……这位20多岁年轻姑娘设计的作品,逐渐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常沙娜随清华营建系所有文史、艺术类教师一起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三年后实用美术系又独立出来,成立中国工艺设计的最高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20世纪50年代末,常沙娜作为年轻教师参加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的建筑装饰设计。其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她巧妙采用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图案,设计出具唐代风格的圆形浮雕花灯。至今,她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外立面柱廊上方的琉璃瓦楣和台阶上的须弥座图案花岗岩浮雕,以及民族文化宫卷纹草图案的金属装饰大门,依然矗立在长安街上,是永恒的典。

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常沙娜获得了绝佳的“训练场”,日夜奋战在图纸上、工地里,边学边干,迅速成长起来。她颇有感触地说:“设计不像画画。一个人,画张画,署个名,作品就算完成了。艺术设计却不可能这样,必须把艺术形式与材料、工艺、功能结合在一起,绝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完成,总是许多人通力协作的结果。”

“一个是传统,一个是自然”

70年代,常沙娜被指定为中央工艺美院染织系77级班主任。1982年,又接到被擢升为副院长的消息,她诚惶诚恐,一来觉得自己待人处世幼稚无法胜任,二来害怕“当官即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结束”,于是到处找熟识的前辈和领导说情,得到的却全都是鼓励的话,最终身为党员的她只得服从组织决定。

一年后,自认为最不像院长的常沙娜被学院众多前辈认为做事认真、为人单纯善良,最终被推选为中央工艺美院新一任院长。常沙娜无法推却,于是带着“满招损、谦受益”的座右铭,从如何主持会议学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没想到一干就是15年。这期间,她被选为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无论行政工作多忙,常沙娜心底始终有个声音“不能在艺术上退步”,为此她坚持在染织系上课和参与设计项目。从院长之位退休后,她仍一直在忙碌,忙得最多的还是与敦煌有关的工作。她带领学生整理出版《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2014年分别在北京和敦煌举办相关展览,未来还要到台湾和国外展出。

她说:“回顾我这辈子的成果,绘画、图案教学和设计,都与敦煌密不可分。敦煌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内容非常丰盛,取之不尽。但它现在是在‘带病’开放,有些壁画、彩塑的颜色已经比前些年淡了,现在也只能尽力延续它的生命。所以,对敦煌的东西要抓紧深入研究,要与现在的艺术相结合。”

常沙娜说,她的创作有“两个渊源”,“一个是传统,一个是自然”。谈及传统,常沙娜表示,自己在上世纪40年代随父亲常书鸿赴敦煌临摹壁画时接触了大量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她也认为,“继承传统应做到古为今用”。而对于自然,常沙娜说“花陪伴了我一辈子”,数十年来,常沙娜绘录了大量千姿百态的“花”的形象。

“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敦煌,‘花开敦煌’不仅仅意味着石窟的壁画,要把它好的东西和元素运用进来。”常沙娜直言不讳,她看不惯目前我国服装的样式设计和面料设计,认为我们一味跟随西方的设计审美,是东施效颦。

“比如超短裙,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另外从设计的比例来看,人一般是六个头或者七个头的比例,超短裙很难看。从功能上看,年轻人没有爱惜自己的膝盖,到了三四十岁、四五十岁膝盖肯定要发炎。”

“你看我们现在的面料,老虎皮、豹子皮多么原始,大自然中那么多美丽的树木、花卉,我们为什么不用?拿这些来发展设计是长不了的,延续不下去的。但是它影响了下一代,年轻一代没有传统了,只有怪异的东西。”说起这些,常沙娜的眼中满是恳切与急迫。这番话,是出自一位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一生的86岁老艺术家的口中,任何人听到都会感到惭愧与忧伤。

她进而说:“我不够洋气吗?我从小在西方生活,有的人觉得我还不够‘洋’,把我的名字写为‘常莎娜’,我最反感这个。我保守吗?肯定有。但是,只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脉的根基。我相信,这个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1. 1933年,常沙娜与父母在巴黎合影。

2. 1942年,初到敦煌,穿着羊皮大衣的常沙娜。

3. 1950年,常沙娜乘坐威尔逊总统号返回祖国途中。

4. 18岁的常沙娜。

沙画学习篇8

关键词:幼儿;沙艺;沙画;沙雕;常规;案例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77-01

沙艺活动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创造活动,能带给孩子无穷的创作乐趣。它顺应潮流时尚,雅俗共赏,在成人和儿童之间都具有很好的艺术影响力。随着沙艺的普及和在大众中的熟悉程度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儿童也开始接触和学习沙艺。这种独特的艺术,为幼儿教育开辟了又一个新天地,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幼儿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一、幼儿进行沙艺学习的意义

在幼儿阶段,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都十分明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心态,营造出足够的想象空间,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建立起规范的幼儿沙画学习常规,清楚地了解到沙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特点,让幼儿熟练地掌握处理在沙艺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可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

二、沙艺的教学案例

学习沙艺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幼儿发挥创造能力,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沙艺活动主要包括沙画、沙雕等,是以沙为主要材料,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呈现迷人的视觉奇观。在沙艺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宽幼儿的知识范围。师:“同学们对沙画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做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但是,同学们知道沙雕是什么吗?有同学见过或者做过吗?今天大家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有没有同学能够猜到这些材料有什么用处?”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为同学们普及沙雕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为大家普及完之后,通过一些作品图片或者是大师的制作视频为同学们详细地介绍沙雕是什么,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师:“同学们观看了这些视频之后,是不是也很想动手试一下呢?老师先为大家示范一次正确的沙雕制作过程,然后大家再动手试试好不好?”然后,教师动手示范。师:“大家已经明白了沙雕基本的制作步骤,那么肯定有很多想做的东西。接下来,同学们就自己动手试试看。”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沙子洒落较多,或者是使用的彩色沙混合,又或者是不知道在完成之后工具如何规整。这些都是幼儿初次接触到,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教导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在规范沙雕学习的常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师:“同学们的作品完成了,可是看看桌面上的沙雕工具,是不是都已经摆放好了呢?如果没放好,那同学们是不是要把工具放回原来的位置呢?”在沙雕完成之后,幼儿对于收拾工具和材料的重视程度往往降低。因此,教师要着重强调工具和材料的归置,要在完成沙雕之后依旧对幼儿进行常规的指导。

三、沙艺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材料要熟悉。这里依旧以沙雕为例。要进行沙雕制作,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件工具的用处,认识其使用价值,能够在制作过程中熟练地操作。在沙雕学习过程中,其主要工具有雕刀、喷壶、喷沙管和胶水,辅助工具有水平尺、硬塑圈等。这些工具对于初次接触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导致部分幼儿在使用过程中的混乱,更不要说建立起常规。所以,上面的案例中,讲述的也是一开始就要为幼儿讲述工具的使用方法,以避免幼儿胡乱使用工具的情况发生。

(2)从细节抓起。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所以,在部分细节方面他们很难理解。教师要建立起沙艺教学的常规,就必须在课堂开始就从细节讲解,注意每一个细节产生的影响。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大量洒漏沙子,沙雕完成之后必须认真收拾桌面。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胡乱收拾,教师要让幼儿借助刷子等小工具,把沙子聚拢好,再装起来循环使用。这些细节问题,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去关注和处理。

(3)教师确立其引导作用。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微妙的角色,充当幼儿的人格矫正与修复的心灵导师之外,还要与幼儿成为关系友好的朋友,能够与幼儿进行精神交流。最重要的是要处于一个领导的地位,带领幼儿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在沙艺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不只是简单地为幼儿示范如何制作沙画沙雕,如何整理收拾物品,而是建立必要的沙艺学习常规,以培养幼儿的管理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建立沙艺学习的常规,需要的不仅是教师向幼儿传授理念,还要多多重视引导幼儿如何在学习中找到更加便捷的办法去处理一些意外情况,例如,混沙的处理和漏沙的收集。如果教师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幼儿,并且注重发展幼儿的管理能力和创造思维,那么在沙艺学习的常规建设上就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云淑.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拼盘问题及其解决[J].上海教育科研,2011(02).

[2]邢夏婕.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胡h.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古韵美文范文 下一篇:七夕节的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