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鸦爱妈妈伴奏范文

时间:2023-09-24 07:58:15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1

一、用故事情节激趣

即把一个故事贯穿在一节音乐课中,让学生们在音乐中听故事,在故事中学唱歌。比如,在带着学生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老师把一只爱唱歌的小乌鸦作为音乐课的“客人”介绍给学生们:“小乌鸦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发声练习曲(用”呱“作衬词唱)。”当大家唱得正高兴时,插入播放视频故事――哎呀,小乌鸦不能陪大家唱歌,它要马上走了,为什么呢?原来小乌鸦的妈妈生病了,躺在家里飞不动了,小乌鸦赶着去捉虫子给妈妈吃呢!这时候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习小乌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品质。“写歌的叔叔阿姨们也被小乌鸦的精神感动了,特地写了一首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同学们想学吗?”这样,教师就自然地引出了要学习的新歌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化了情感教育。

二、用儿歌谜语激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把儿歌谜语引入到课堂上。如在引导学生学唱《不倒翁》时,教师可以先采用谜语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就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看谁猜得又对又快。一个公公精神好,一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接着老师相机导入《不倒翁》歌曲的教学。再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个符号时,老师可以自编这样的儿歌带着学生朗读理解记忆:“小圆点真神奇,跳到音符旁,音符唱得长。”儿歌押韵上口、富有童趣,所以,小学生在玩中很快记住了这个符号的形状和作用。

三、用音乐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最容易激趣生情。在课堂上采用游戏的形式教学,不仅避免了“超冷饭”现象,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复习歌曲《火车开啦》《到小熊家里去》时,我们可以这样组织:“今天小熊过生日,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我们乘火车去,好吗?”然后由一个学生扮演司机,把大家带上火车,学生们都带着小狗、小猫、小鸡等动物头饰,跟着音乐搭肩接龙,同时演唱《火车开啦》《到小熊家里去》,这样让学生们在音乐游戏中复习、巩固了这些歌曲。

四、用特色舞蹈激趣

即边唱边舞,以舞感情,利用舞蹈的形式,以形体体会音乐的律动。例如,在教唱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时,教师可以编个藏族舞蹈,用优美的舞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学唱《红旗歌》时,让学生模仿骑手的姿态,随着音乐的节奏演唱歌曲,体验在草原驰骋的情景,这样能使小学生手舞足蹈、充满情趣,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五、用乐器伴奏激趣

用无音高乐器(打击乐器)伴奏,有利于小学生掌握节奏。如小锣的“铛――”代表二分节奏―,小小军鼓的“咚咚咚”代表前八分、后十六分节奏的组合型,以响筒的“哒、嘀”代表四分节奏,并用有音高的乐器(如口琴、竖笛)伴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合唱歌曲,针对小学生合唱时声部均衡能力较弱的特点,学完歌谱后,教师不用急于教学唱词,而是用分声部吹竖笛(或口琴)的形式巩固旋律。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又避免了学生反复枯燥地唱谱,为学生更好地合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六、用手势语言激趣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有时比嘴还会说话。”音乐教学中,也可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比如,在学习五线谱时,可以用手比作五线谱辅助教学;在呼吸训练时,要求吸气“深”“撑住”,然后慢慢“呼出”,老师做手势,手匀速下沉至胸腹部慢慢打开手从口旁向外延伸一手留在腹部不动(表示呼气时要慢)。手势语言可以起到示意、激情、引导等作用,避免了老师絮絮叨叨的语言。

七、用比赛评奖激趣

在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下课前10分钟,教师可以开展唱歌、跳舞等比赛评奖活动,激发学生们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鉴赏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八、用生活体验激趣

谈起节奏,人们都会知道它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它可以脱离旋律存在,而旋律却离不开节奏,如果一首乐曲,改变了节奏,那么,它将面目全非。因此,教师应常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为避免学生训练时的枯燥,我认为训练节奏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可从生活中捕捉各种节奏,认识一些有关节奏的事例。我们可以由大钟报时声“当、当”以及人们平稳地一步步走来认识的节奏,同时告诉学生人们每走一步或大钟每敲一下叫一拍(这虽然不是定义却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用四分节奏符“”表示,再由布谷鸟的叫声“布谷、布谷”“闹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来认识“ ”的节奏,由蝉的叫声“知了知了”认识“ ”的节奏,由小队鼓的鼓点声“咚,咚咚”认识“ ”的节奏,由母鸡的叫声“咯咯哒”认识“ ”的节奏,由火车的行进声“轰隆隆隆”认识“ ”的节奏。这些都是我们视唱中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节奏。因此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训练视唱,学生们感到非常熟悉又富有情趣。

总之,课堂上激趣的方式有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只要肯动脑子,精心备课,同时因人、因时、因课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方法,就能使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2

其实,新教材对唱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淡化浓重的乐理和读谱,把唱歌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真正把学生从唱歌发声的技能与技巧训练的圈子里解脱出来。《乐记》也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这种“声从情发”的观点准确地道出了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也表明了音乐唱歌教学中只要有情、在感受,就能歌唱,就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心灵呼声。

然而,现实中仍有一些教师未能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他们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教学语言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调划一,因而使唱歌教学变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元素引领学生准确地、生动地、大胆地、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造成他们对唱歌缺乏激情和兴趣,享受不到歌唱中的情感体验和生理满足。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现实地审视并解决唱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着力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堂唱歌教学的策略研究”,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当前唱歌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正彰显着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新课程的崭新理念,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教学理念把握不准,在唱歌教学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一)过分注重聆听欣赏,忽视演唱时间的保证和唱歌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唱歌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不对学生提声音、吐字、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识谱教学的过程,他们常常是以欣赏覆盖技能、以欣赏替代歌声,只是让学生唱两三遍歌曲就草草地结束,转而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歌曲,例如加入乐器伴奏、歌曲表演、改编歌词、加入声部等,于是学生唱歌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学生既不识谱,也不会唱,更谈不上演唱技巧了,唱歌教学走入了过分注重聆听欣赏而没有实效的误区。笔者认为,唱会歌是我们唱歌教学的目标,如果过分注重聆听欣赏,那些表面热闹的东西,往往只会分散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兴趣支持的活动过程中,轻松完成唱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通过合理有效的唱歌实践,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

(二)过分注重音乐教学形式,忽略了音乐本体

新课程下的唱歌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丰富、互动越来越频繁,其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唱歌的方法,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以动情的歌声感动学生的心灵。但是,一些教师未能深刻领会歌曲情感内涵和唱歌教学目标,片面强调教学趣味性,过分注重音乐教学形式,忽略了音乐本体,走入了歌唱教学的误区:一是不注意探索尝试“以听觉体验为基础,以演唱实践为根本,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思维融合”的音乐综合性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办法,游走于唱歌教学边缘的蜻蜓点水般的“欣赏课式的综合性教学”;二是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过于花哨,导致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但他们只会听歌,不会唱歌;只会评歌,不具演唱能力。

(三)偏离学生发展这一中心,忽视学生学会唱歌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次课改把“过程与方法”当做目标提出来是别有一番用意的,那就是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为学生设计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并通过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亲历这种过程。然而,一些教师没有摆脱专业歌唱学习的思路,忽视学生学会唱歌的过程、经历和体验,始终把反复练习、技能训练的方式作为唱歌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没有学习的主动权,无法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也不可能感悟歌曲的思想内涵。长此以往,将削弱学生的唱歌能力,扼杀他们丰富活泼的个好和唱歌特长,最终导致学生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爱唱歌,却不爱唱教材中的歌曲的现象。

二、新课程下有效实施课堂唱歌教学的策略

要有效实施课堂唱歌教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就应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成课堂唱歌教学整体优化的目标。下面,笔者围绕“唱会歌、唱好歌”的目标要求,具体谈谈新课程下有效实施课堂唱歌教学的策略。

(一)着重于指导学生“唱会歌”

1、优化唱歌教学的过程。是实现“唱会歌”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唱歌教学惯例是学习歌曲前先练声、先学习难点乐句、先学歌谱等,但实践证明效果不明显。在“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上,刘德昌老师在开场白中指出,他对唱歌教学的关注点就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歌曲的过程。”因此,新课程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歌惯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整体听唱、直观感知、情境诱导、听赏比较、合作互学、分层自学、自主探究、体验感受等学习方式来组织教学,精心安排教学流程,力求环节设计新颖别致,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过程编排有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听辨、体验、探索、表达、重复、想象和联想等过程中,完成从产生唱歌兴趣、勇于演唱实践到敢于创造表现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过程和心灵感悟的统一,促进唱歌能力的发展。如在课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围绕单元主题,从学唱歌曲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聆听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谈话或情境导入,或听同一主题的音乐进行律动等,这既起到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作用,也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做好情感铺垫。在课的展开环节,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弥漫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完整聆听体验中学唱歌曲。如结合情景,作为背景音乐在活动或律动中不知不觉地聆听歌曲,也可带着问题聆听录音或教师范唱,同时可引导学生画图谱或旋律线,在歌曲中几处具有相同特点的地方加入打击乐或固定的拍手节奏(也可以加入口风琴伴奏),为歌曲情感表现服务。在播放范唱录音时,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情感内涵。同时,可以播放伴奏音乐,师生边听音乐边即兴律动表演或根据歌曲乐句结构特点加入衬词等或进行双簧式演唱,引导学生找出难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解决。教师可通过钢琴伴奏,引导学生用lu、la、lai等哼唱旋律,或进行师生、生生、男女生等多种形式的接唱,或随琴完整唱词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内涵等。以上唱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把握歌曲风格、表达内心的情感,自然也就唱会歌曲了。

2、运用各种形式的范唱。是实施唱歌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歌唱教学中范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然而在当前的唱歌教学中,最缺乏、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教师范唱。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好的范唱是以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完整地展示出来,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旋律、风格、韵味,而且能真切地看到教师的歌唱姿势、口形和表情等,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教师要根据歌曲需要结合自身的特长选择范唱的形式:如果教师弹唱能力强,就可以选择边弹边唱;如果教师声乐比较突出,就可以选择清唱或放着伴奏音乐范唱;如果教师声乐和舞蹈都比较突出,就可以选择放着伴奏音乐边表演边唱;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和声乐很有优势,那就可以边讲故事边范唱。当然,如果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伴奏能力、音乐表现力、表演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完成良好的范唱,那他们可以选择原声录音范唱或播放DVD范唱带,让学生聆听高质量、高水平、能够感动人的原声范唱。

3、经常性的完整听唱。是音乐学习的独特方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生只有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感受体验音乐,进而表现音乐。《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学习的强化和弥漫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常性地完整聆听体验歌曲,如“课前的无意聆听、学唱前的聆听、歌曲简介或讨论时作为背景音乐的聆听、听录音范唱、听钢琴伴奏、听同学的演唱、下课离开时的聆听”等,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地反复进行,并对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多次完整地听赏中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在理解歌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如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时,在创设小乌鸦邀请大家去大森林参观的情境进行语言谈话和情感铺垫后,边说“让我们跟着小乌鸦出发吧”边让学生听着《小乌鸦爱妈妈》的伴奏音乐踏步行进。在讲解“到了大森林,看见乌鸦妈妈正忙着喂小乌鸦吃虫子呢!”时,又可以让学生边听伴奏音乐边用响舌在歌曲的偶数小节配入模仿吃虫子的“笃笃笃”的声音。在创设“乌鸦妈妈又教小乌鸦在树叶中找虫子吃”的情境时,可以让学生边听伴奏边用“沙沙沙沙|笃笃笃节奏为旋律配伴奏(奇数小节半拍走一步,偶数小节继续配入模仿吃虫子的声音),用声音描绘小乌鸦找食的情景……以上片段的设计中,教师把熟悉旋律的过程和生动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知识技能融进扎实有效的体验性学练之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音乐世界,歌曲旋律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和掌握。

(二)着力于指导学生“唱好歌”

“唱会歌”是“唱好歌”的前提,而“唱好歌”才是歌唱教学的目标。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在学生刚学完歌曲时就带领他们加舞蹈、加绘画,整个课堂看似丰富、热闹,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仅停留在“唱会”的层面。那么,怎样能让学生达到唱好的境界呢?

1、要注重唱歌姿势的规范性

唱好歌既需要一定的歌唱技能,更要有规范的唱歌姿势。因为,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自信的表现,是有表情演唱的基础。而当前的唱歌课上,许多学生的坐姿东倒西歪、歌唱声嘶力竭、演唱面无表情等,基本处于自流状态。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规范教学的意识,学生缺乏正确的歌唱姿势。因此,音乐教师要从最基本的唱歌姿势和发声要求做起,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即“站立时双脚稍分开,膝盖不锁死,保持自然放松的全身心歌唱状态;坐着唱时上半身直,头似悬梁,挺胸收腹,做到不抬脖子、不仰头;面部自然微笑,两眼平视前方”,规范学生的唱歌行为。当然,我们不苛求学生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那个姿势,但是应该让学生知道,只要一唱歌就必须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和良好的歌唱状态。

2、要有高超的教材处理技巧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3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但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我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归纳为四部曲:

一、设置游戏,感受情感,教师范唱,营造课堂气氛

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能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应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根据赞可夫的理论,音乐教学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和形成学生的音乐听觉表象。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于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然后引导学生接触歌词,教师吟唱,营造课堂气氛。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可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科学引导,理解曲词,感悟情绪,让学生学唱歌曲

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会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得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试练发音,反复试唱,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

美国着名的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铃木教学法,美国综合感教育,都具有“自然发展法”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他们从儿童、青少年“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演、画图画等形式去解释、再现音乐,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识谱时要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视唱曲谱,体验节奏,教唱歌词,在高唱中放飞梦想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尤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这些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4

论小学音乐情境教学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教学激趣策略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搞好“情境教学”呢?

一、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三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图片,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谁在叫?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学生们纷纷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

又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三、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高潮。 四、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5

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实践以及课题研究的深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赵甸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新《纲要》知识观融入音乐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困惑。《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但要真正做到却有一定的距离。 在一次中班的韵律活动《小乌鸦爱妈妈》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通过毫无拘束的身体动作对节奏作出反应。然而,音乐播放了五分钟还是一段沉默。在教师的一再催促下,几个外向的孩子用韵律操中的几个动作凑合了几下。事后,教师觉得孩子的反应太出乎意料了,就问了几个孩子为什么不跳,孩子们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想跳,可不知道怎么跳。” 这次活动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触动:韵律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它有别于其他教育活动,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艺技能。我们在实施《纲要》时要避免走极端,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自由度”。如果生搬硬套《纲要》理念,那是行不通的。 上述案例,对于有着良好舞蹈基础的孩子来说,是符合《纲要》精神的,它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示范、模仿等生硬环节。然而,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学习、模仿”还是必要的,孩子要“自由表达”,要“创造性表达”都必须以某一动作为载体,而动作哪里来呢?当然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模仿,离不开教师平时的教学与积累。 于是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利用体育游戏、晨间锻炼等活动机会,启发幼儿积极创造、表现与同伴不同的动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家都认为幼儿是简单的“受体”,只会接受而不会“加工”,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实际上,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加工厂”,他们不仅能迅速接受外来信息,同时也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对问题的见解往往是新颖而又独特的,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 同时,创设良好的舞蹈气氛也是很重要的。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此外,在选材方面,注重知识的形象化。大家都知道,幼儿其实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要尽量做到教材趣味化,知识点形象化,以激发幼儿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小碎步练习就可以把小朋友变成“小乌鸦”,在游戏过程中传授小碎步要踮起走才能表现小乌鸦的轻巧等。 一个月以后,又进行了一次同样的韵律活动。教师首先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准备了“乌鸦妈妈”和“小乌鸦”的头饰,并精心布置了小乌鸦的家。同时教师以“乌鸦妈妈”的角色出现,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用充满感情的话语引导孩子投入情境中,使之受到环境的感染,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在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用动作将力度的起伏、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也许有的动作不一定使我们满意,但它是孩子创新的果实。教师要像尊重专利产品一样,重视幼儿的首创。在每次发现一个新动作时,教师都应对幼儿的首创动作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并让大家模仿。这样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但在创新的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在技能技巧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幼儿创编出一个新动作后,教师应做出合理的修改,使动作更加美化,具有造型性。当幼儿编不下去时,教师要给予具体帮助,提醒他们对已有技能恰当运用。 很明显,第二次活动,孩子们觉得“有舞可跳”“有情可抒”,跳得十分尽兴,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孩子跳舞,对孩子的动作稍作整理,一段优美的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了。 纵观前后两次活动,我们深切体会到舞蹈教育过程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把幼儿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幼儿创编舞蹈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环境诸因素的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本身的弊端——强制性与灌输性,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具备必要的舞蹈底蕴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师幼参与舞蹈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编舞蹈动作的能力,使创编成为了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主动愿望,使动作与情感交融,增强了启发性与灵活性。让幼儿自然地随着积极感情的推动,主动地进行创编,幼儿在情境中、游戏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迅速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舞蹈素质,而且在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可喜的发展。而我们教师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反思中,逐步理解消化新《纲要》的精髓,逐步走向成熟。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6

关键词音乐 情感

在我们日常的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注重机械地模仿学习,导致幼儿觉得歌唱活动枯燥乏味,对唱歌提不起兴趣。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歌唱教学方法,智慧地引导幼儿在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喜欢歌唱并放声歌唱。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形式多样,激感

1.情境创设,陶冶幼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抓住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就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小班歌唱活动《我上幼儿园》中,教师在活动前就将幼儿特别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等玩具布置在活动室里:“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是和我们一起上幼儿园的,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来上幼儿园的呢?听!”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再播放音乐并有表情地范唱,从而自然地进入歌唱教学。这样的情境创设为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深情范唱,感染幼儿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音乐的灵魂,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的情感琴弦,使师幼情感产生共鸣。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或轻快或低沉或抒情,因此,教师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使幼儿从机械跟唱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深情歌唱。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教师先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情感基调,然后放低音乐有感情地范唱并辅以适当的身体动作,让孩子们的脑海里浮现乌鸦妈妈生病了,不能照顾孩子了,小乌鸦不贪玩,自己到外面捉虫子回来,一口一口仔细地喂妈妈的动人场景。这样,使幼儿对歌曲的艺术形象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从而激发其学唱并表现歌曲的欲望。

3.提问设疑,引领幼儿

有些幼儿歌曲比较有特点,一般有两段歌词,而每段歌词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又有所不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来激发幼儿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为准确地感受和表现歌曲做必要的铺垫。例如: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鸭》中,教师在欣赏歌曲前以谈话引出:“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就迷路了,它找不到家了,也找不到妈妈了,心里既害怕又着急,它不停地叫着、哭着。这可怎么办呀?”这个问题抛出来,迅速引起了幼儿的热烈讨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出了多个答案。“想听听这只可怜的小花鸭是怎么样找到妈妈的吗?”这时候,再让幼儿感知并欣赏歌曲,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很仔细,为更好地感受两段歌词的情绪特点和学唱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方法灵活,调动情绪

1.直观图谱,吸引幼儿注意力

简洁直观的图谱在诠释歌词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歌词非常有效,同时,对歌曲的情绪情感的表达也很有帮助。幼儿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并掌握歌词,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如:《生气汤》中,教师很形象地用娃娃的头像和简单的符号表示主人公小虎为自己消气的方法和动作。活动中,教师先模仿小虎的语气有节奏地说:“今天我呀很生气,我来煮碗生气汤。”怎么煮生气汤呢?用什么原材料煮汤呢?接下来,教师用一个鬼脸图和三个“~”符号,很形象地表现了汤里的东西,这些其实就是孩子内心不良情绪的释放。一样东西煮的汤太单调了,生气时还会干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会大声叫,有的说会跺脚,还有的说会哭鼻子,教师适时地将幼儿说的生气时的各种表现用生动简洁的图谱表示出来,再加上一些拟声词,既形象又方便练习节奏,激发了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节奏训练变得活泼又有趣味。

2.快乐游戏,激发幼儿表现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把歌曲设计成一个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歌唱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熟悉音乐、学会歌曲并在游戏中快乐地演唱歌曲,充分满足其表现歌曲的欲望。如:歌曲《熊和小孩》,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但是,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小孩只要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就可以了。这样,歌曲伴唱贯穿于整个音乐游戏,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学会歌曲。

3.动作表现,提高幼儿积极性

幼儿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中伴随动作表演,可以帮助幼儿记住歌词内容,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致。如:《春天》这首歌里唱道: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歌曲较为全面地唱出了小班孩子眼中的春天景象,但是先唱什么后唱什么,孩子们往往记得不大清楚,这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提示性的动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有效记忆歌词内容,还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主动学习,孩子们表现得兴趣盎然。

4.创编歌词,引发幼儿成就感

有些歌曲节奏鲜明,主体单一,形象生动,幼儿唱起来琅琅上口,但是篇幅短小音域又窄,幼儿唱起来容易产生疲劳感,这种特点的歌曲一般比较适合创编。创编歌词可以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对歌唱活动持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颠倒歌》是一首风趣诙谐的幼儿歌曲,大班孩子尤其喜欢,但是,这首歌只有两段,而且结构简单,幼儿会唱这首歌后,教师可启发幼儿创编出一些有悖常理的令人发笑的颠倒事情来代替原有的歌词进行演唱,使活动在边唱边笑中继续并延伸,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歌唱的积极性,提高了歌唱的兴趣。幼儿唱自己编的歌,成就感和快乐感溢于言表。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不是以培养歌唱家为目的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和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乐趣,还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歌曲性质,灵活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顺应其自然本性的发展,体验歌唱的快乐并启发个性。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7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激发兴趣 音乐游戏 实效性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艺术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而小学音乐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课堂气氛沉闷,那么,如何用音乐的美、艺术的美充实学生情感,丰富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呢?

因此研究学生,创新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音乐教学现状。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学问。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唱低年级歌曲《嘎嘎小鸭子》时,上课铃打响后,我让学生模仿小鸭子憨态可掬的样子摇摇摆摆地来到教室找自己的座位,这无形当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让学生去听、去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就应该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低年级歌曲《郊游》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幅春机盎然的春色图,青的草、红的花、翩翩起舞的蝴蝶与小鸟,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一群孩子伴随着欢快的歌曲来到了田野里,此时学生兴奋不已,蠢蠢欲动。学生入情入境,此时再进行歌曲的教唱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发挥音乐游戏的特殊作用

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游戏引进课堂,应让儿童感到音乐课是最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教师应尽可能以小学生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的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而音乐应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其次还应具有自然性,更重要的是趣味性,这样学生才会喜爱。

例如在学习音的强和弱时,单一的讲解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于是我带来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让学生上敲一敲大鼓和小鼓,从中获得实际感受,知道了物体的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接着我提问学生,在同一个物体上要发出强弱音应该怎样做?学生通过感受,懂得用力的不同,音的强、弱也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尝试,学中有动,动中有学,这样一个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就用游戏教学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做到了寓学于乐。

又如,在上欣赏音乐故事《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做道具,装扮故事中的乌鸦妈妈、小乌鸦、大叔、花朵及其他小动物等角色。装扮完后,一部分学生唱歌,另外一部分学生表演故事,学生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他们的个性也在表演与演唱中得到充分体现。不少“差生”通过这次的表演与创作活动,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我还创编了一些节奏训练游戏、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识谱类游戏等等。例如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首先示范做各种动作,学生饶有兴趣地跟着模仿,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就这样,尽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自制简单的打击乐器,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而且达到了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

实践证明,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就能创造出充满欢乐、学生喜欢的音乐课。

参考文献:

[1]江霞英.体验音乐情趣 享受课堂快乐[J].小学教学参考,2008(21).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乌鸦爱妈妈伴奏篇8

>> 让兴趣成为音乐课的隐形翅膀 让兴趣激活音乐课堂 让兴趣进入音乐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魅力 让学生带着兴趣畅游音乐课堂 培养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 兴趣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尽情畅游 让舞蹈走进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让课堂成为学生兴趣的“坐标” 让兴趣成为课堂的老师 让兴趣引领音乐课 怎样让中学音乐课发挥正能量 让兴趣走进课堂 让兴趣成为高中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让兴趣成为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 让兴趣成为音乐学习的强劲动力 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角 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让“兴趣”成为音乐课堂的正能量 让“兴趣”成为音乐课堂的正能量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新的事物会产生好奇。激发、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诱发孩子的兴趣。所以,教师的新课导入必须吸引学生,它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必须采用形象、直观而且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课本里有许多插图是歌曲形象化的解释,所以在学歌之前,用挂图或投影的形式将一幅幅优美、逼真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形象感、趣味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如《小红帽》这首歌曲,在教这首歌曲之前,我边讲述小红帽的故事,一边演示课件:“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总是喜欢戴一顶红色的帽子……”。使同学们很快进入了学习“角色”,顿时,学习歌曲的兴趣大增。

这种教学相关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故事的美景之中,激发了好奇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步理解音乐作品,做到用心演奏、用情歌唱,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进而陶冶其情操,启迪其智慧,激发其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并通过愉快的音乐活动,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用情境,激发创新

音乐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设计一堂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去探索、去吸收呢?我们不妨可以从情境入手,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教学是把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作为别人称赞,就可能做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人格。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新生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和谐在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如:在歌曲《两只小象》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歌词的最后一句话“见面握握手,哟罗罗”的“握握手”三个字去掉,问同学们:两只小象他们是好朋友,他们见面以后是用握握手来打招呼,那你们在见了自己的好朋友时,是用什么方式来和朋友打招呼呢?请同学们把歌曲从新填词。此时同学们的创作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学生极有兴趣的尝试,我也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创编,“点点头”,“笑一笑”,“拍拍肩”“说hello”等新歌词应运而生,歌曲内容更富新意,创作,在学生们自由、宽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了。学生用心去唱自己编的歌,他们在尝试了小小的创作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境。奥尔夫说过:“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支持和鼓励,教授学生自己创编节奏型,自己创作旋律,自己学习作曲的方法。自己创编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自己创编舞蹈等等方法,都不错。音乐课上,不但要有动听的音乐,亲切温和的语言,还应有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老师为学生表演舞蹈,学生产生律动,通过自己的律动,学生感到了音乐的舞曲的节奏和欢快的情绪,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变化情境,激发潜能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技巧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学习的音乐潜能。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加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如伟人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新歌时,经常记不住歌词,有的学生往往是几节课下来,还没有记住歌曲中的歌词,每当遇到一首有好几段歌词的歌曲,我都会进行仔细斟酌,利用课件、故事导入等办法来吸引学生,帮助他们记忆歌词。比如:我在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我就运用了故事引入,“谁来模仿一下小乌鸦破壳而出的节奏?同学们愉快地投入到《小乌鸦爱妈妈》的学习活动。40分钟的教学,结合歌曲设计了生动的音乐情景,从歌曲的节奏、旋律,到歌曲学唱、歌词记忆的难点,最后到情感的教育,自始至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表现、创造,激发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无限潜能。

上一篇:给自己的信钟舒漫范文 下一篇:新鲜的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