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海的教室范文

时间:2023-11-08 05:13:40

太阳与海的教室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1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图甲 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乙 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下图中a、b、c线分别表示冬至日、春秋分、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地区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地区

二分日 赤道

下图中的A、B、C分别表示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情况:

借“题”发挥,归类懂法

【命题视角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读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据此回答 1~2题。

1.图中②代表的城市是(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海口

2.该日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该题根据太阳方位和日影长短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据图可知,①树木影子朝南,太阳从北面照过来,应为海口;④太阳接近直射,靠近北回归线的广州比较符合。由此推断,该日最可能为夏至日。北京比武汉纬度高,离北回归线远,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故②是武汉,③是北京。

答案:1.B 2.B

方法归纳

1.日影朝向与长短的判读:日影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2.“近大远小”规律:距直射点越近(纬度差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直射点越远(纬度差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命题视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2015年上海卷)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4.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第3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个小时,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位于西半球。第4题,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答案:3.C 4.B

方法归纳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2)方法:若所计算的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大的数值减去小的数值;若所计算的地点与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纬度差为两个地点的纬度之和。

2.利用太阳高度判断昼长

太阳高度为0°即为日出、日落时刻,一天中太阳高度大于0°的时段即为昼长,也可以用此时段所跨经度范围(昼弧)占360°的比例来推算昼长。

【命题视角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以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5~6题。

5.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6.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避免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则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的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昼。第6题,济南纬度比福建高,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均比福建小,因此为了达到和福建一样的效果,济南可以通过降低遮阳板安装高度或加长遮阳板来实现。如右图(以夏至日放下遮阳板为例)

答案:5.D 6.A

深化拓展: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当地纬度。两地纬度差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相同,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的纬度。

3.计算楼间距。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tanH。

【命题视角4】太阳视运动中的太阳高度

(2014年福建卷)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8.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解析:第7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太阳位于图示F点时,太阳高度最高,说明是正午,地方时为12时。此时东京大约是16时16分,刚好夕阳西斜;泰山约14时40分,已是午后时间;纽约大约是凌晨2时;开普敦大约是早上8时。第8题,南极建站时间是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后南极泰山站白昼变短;此时全球非极昼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此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从图上可以看出,太阳有一段时间沉没于地平线之下,没有出现极昼现象,次日全球极昼范围变小,因此泰山站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7.B 8.C

深化拓展:太阳视运动与太阳高度

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下图为40°N地区太阳运行轨迹示意图,图中ABC分别为北、南、东方向,该地北极星的仰角为40°,与当地纬度相等。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路径。

以③冬至日为例,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圈上,太阳高度为0°,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90°-(40°+23°26′)=26°34′。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跨弧度小于180°,即昼短夜长。

好题精练,触类旁通

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26′ N

2.在AB时段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4.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

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

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

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某科研小组对我国部分海岛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地可能位于( )

A.南沙群岛 B.台湾岛

C. D.舟山群岛

6.在一年的观测中,该小组看到正午太阳在南方的时间大约是(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7.太阳从b到a的时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短

B.台湾岛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盛行偏北风

D.舟山群岛可能受准静止锋控制

【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 6.C 7.D

答案详解,请扫一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地理小贴士

趣味武侠地理

1.东邪:黄药师来自桃花岛,桃花岛位于今天的浙江舟山。黄药师着装飘逸,因为桃花岛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他使用的武功也与其居住的自然环境有关。例如,“落英神剑掌”是黄药师领悟“落英缤纷”而得,“碧海潮生曲”是黄药师观看潮汐现象领悟出的武功。

2.西毒:欧阳锋来自西域(今新疆),他头缠头巾,这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习俗,同时头巾也有遮挡风沙的作用。

3.南帝:段王爷由于生活在大理,大理有很多坚硬的大理岩,大概他的一阳指就是每天戳大理岩戳出来的。

4.雪山飞狐:该故事发生在吉林的长白山,主人翁胡斐的老爸胡一刀,人称“关东大侠”。胡一刀出场时都会穿一身厚厚的貂皮大衣,绝对不敢穿得过于飘逸,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海拔有关。

5.云南五毒教:云南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的气候易于蛇虫蝼蚁的繁殖,五毒教便从蛇、蝎、蜈蚣、蜘蛛、蛤蟆中提炼出五毒。

6.华山论剑:由于华山是个大陡崖,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说法,而华山之巅更是只有绝顶高手才能登上去,在华山比武可以直接将一般的武林人士淘汰。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2

呵!寒冷的冬季,我诅咒你。都说南中国的冬天是温暖的。灿烂的阳光下,青山依旧,绿水幽幽。依我之见,并非如此。君不见,清晨的校园冷冷清清,几棵枯树掉光了叶子,孤立在校道两旁。拂晓的天空依旧是昨晚的夜空,淡淡的星光照亮学子们的上学之路。我只是大多数学生中的一位,等待冬眠在被窝里的保安把冰冷的铁门打开。远方一轮朝阳冉冉升起,一缕阳光滑过我的脸庞,心里不禁感叹:“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室内该是最温暖的,我窝在课室里再也没出去,直到午后阳光明媚,正值上体育课的大好时光,我终于有幸走出阴暗的教学楼,来到若大的运动场,踏着翠绿的小草在足球场上追逐嬉戏,在新建的塑胶跑道上赛跑比拼。恰同学少年,不必诧异在缕缕阳光的照耀下,多少青春活力的焕发,多少澎湃激情的燃烧竟能使这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看!远处在运动场上狂奔,差点摔倒的傻小子正是我呢。

我想我是快活不知时日了,一转眼便到了傍晚。一声铃响,今日的苦累一去不复返。今天放学特别早,正好能赶上观赏夕阳西下的美景。心想自己便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忽然一股冷风从洞开的窗户吹进来,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冰冷,身子自然地缩成一团。摸索着身上的衣服,一件,两件,单薄的衣服竟少了一件。“坏了,我把衣服落在运动场了。”一激动,竟大叫起来。不料,室内一阵哄笑。我起身出发,准备拿回衣服。未出课室门,大腿一阵酸痛,由根部一直延伸到小腹。一定是上体育课时摔了一跤,旧疾复发了。我差点没摔倒在地上,连滚来爬的,也不知怎么地就到了门口。室内的笑声更加快活了。僵硬的双手刚触碰到冰冷的铁门就颤抖起来,一股电流从手指一直延伸到身体内部,奔袭了一条血管的路程,正中我的心脏,是啊!我的心为何颤动了?忍着寒心的冰冷与酸痹的骨痛(腿疾),狠狠地扳动开关。倘若它是一挺机枪的扳机,我尽可横扫黑暗与寒冷。但它不是,它只是噩梦的开始。门打开了,一阵烈风迎面袭来,把我吹倒在地上,脑海一片空白,只听得一片笑声在脑海回荡。

继续前行,扶着墙,一步一步艰难地走下楼梯。刚一出教学楼,就别有洞天。夕阳如血,烈风呼啸着扫荡了残余的晚霞,一缕阳光斜射在我的身上。球场上的那一堆都是人,却只与我擦肩而过,连个萍水相逢的机会都没有。我一腐一拐地走到运动场拿回自己的衣服,心情平复了许多。回到教学楼,有人说我哭过。我笑了,那是风太大,眼睛进了沙子。到了课室,室内又是一阵哄笑。但笑声中还有一个坚定的催促声:“快点,都在等你呢!”我听见了,也看见了,两个最亲密的战友,最可爱的同学,在一堆死人和一群行尸走肉的僵尸中发现了我。在同学的搀扶下,我再次走下楼梯。走过这阴暗的楼梯道,我是似乎走过了一个轮回。仍旧是那一缕阳光,照明我们前行的道路。回首阴暗的教学楼,再欣赏夕阳的美色,两位同学都笑了。心中不禁感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而你——太阳,用你那温暖、平和的太阳光线向我证明你从初升的太阳到如日中天,再到夕阳如血,你确实存在了,强大了,还活着。并且用那冬日里的一缕阳光,使南中国的冬天不再寒冷。

高二:小钢炮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3

9 月9 日晚,“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在央视10 套正式播出。继2012 年与CCTV、光明日报共同发起“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后,今年,太阳雨再度为爱启程,作为全程爱心合作伙伴,太阳雨应邀参与颁奖礼录制全程,太阳雨总裁陈荣华现场与爱心大使李修平、濮存昕爱心互动,以两辆“阳光校车”敬献最美乡村教师阿力太,并将以1000 座“太阳雨阳光浴室”敬献所有有需要的最美群体。

CHEMBA 校友鼎力南方公益阅读基金

9 月17 日,中国首个专注青少年阅读的基金会——南方阅读公益基金会正式启动。金会计划面向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残障儿童等群体,至2015 年在全国建立至少500 个“悦读馆”,旨在帮助青少年通过阅读改变未来。启动仪式上,CHEMBA 校友企业香港惠益集团、南方分级阅读、香港伟恒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檀悦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广新盛木业有限公司等基金发起人共同筹集了150 万元启动基金。女排冠军赵蕊蕊、体操女团冠军李珊珊也携其代表作在现场进行了义卖。中国营销资源在线《执行官》亦对该基金给予了大力支持。

作曲家印青到访红岁公司

9 月5 日下午,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在福田区文体局局长胡星宏的陪同下到访研成控股,董事局主席姚研成、副总裁白云鹏陪同二位参观了研成,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文化产业的发展交换了意见。印青表示,研成通过文化创意的力量,从单纯追求产品价值上升到深入挖掘品牌的文化价值,成功塑造了许多经典品牌案例,在行业内的作用不可估量。他对研

成打造花茶这种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时尚相结合的品牌路线非常赞同。

维意携手江苏卫视《赢在中国》

维意定制家具携手江苏卫视明星公益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将于9 月16 日正式开播。维意历来重视环保事业的发展,此次与江苏卫视《赢在中国》栏目携手合作,真正为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今年是维意定制家具品牌创立的第十年,维意将战略目标聚焦于品牌升级,维意成功签约李冰冰为形象代言人后,而此次携手江苏卫视《赢在中国》栏目,是维意品牌升级的又一重要举措。

智诚灵动助力太阳雨打造行业首家星级服务中心

近日,智诚灵动助力战略客户太阳雨打造的首家星级服务中心在山东鄄城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太阳能行业内的首家客户服务中心。作为太阳雨的战略合作公司,2013 年伊始,智诚灵动为太阳雨提供的年度服务中增加了服务项目,成为本年度合作中为太阳雨提供的新的价值点。为保证服务项目的执行和效果,智诚灵动增派有十余年售后服务管理经验的曾庆华总监进驻太阳雨项目部,全面负责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

四季沐歌总裁李骏荣获2013 年度“营销金鼎奖”

日前,2013 年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四季沐歌总裁李骏凭借其

在太阳能领域杰出的营销成就摘得“金鼎人物奖”。在颁奖典礼上,李骏提出了令营销界耳

目一新的“玩营销”概念。“玩”本身是获取兴趣的手段,以好的心态和新的形态去做营销

就会产生新的爆点。据了解,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是目前中国营销界规格最高的权威

奖项,被誉为中国营销界的“诺贝尔奖”。

泰格·伍兹与罗里·麦克罗伊对决选定海口观澜湖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4

从小到大,施正荣和商业一直没有直接的关系,留学澳洲十几年,他的身份也一直是太阳能研究专家,但短短几年之间,这位科学家却成功创办了一所全球著名的企业,自己也变成了“首富”,这里面有何秘方?

骨肉分离,阴差阳错成全贫困儿幸运童年

1963年2月,施正荣出生在江苏省扬中市。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很多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施正荣的出生,也很自然地就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其实,我原本不姓施,而是姓陈。”原来,和施正荣一起来到世上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自然灾害,家里非常贫穷,无法同时养活两个孩子。而当时正好离他家不远的施家刚出生的一个女孩因疾病夭折了。所以,刚出生不久的施正荣就被送到施家。

“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所以在我五六岁就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到十岁就很清楚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跑回原来的家,也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的亲生父母。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迫于无奈的。”穷困无助、骨肉分离,发生在陈施两家的这件事多少带着些悲剧色彩。可事实上,施正荣不仅没有怨悔,对施家反而充满感激之情。“养父母对我非常好,甚至超过他们的亲生孩子。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不管家庭有多拮据,养父母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没有他们,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家里两个人对我影响最大,一个是爷爷,一个是母亲。”说起爷爷,施正荣满脸幸福,“他解放前就是帮助寺庙理财的人,很有经济意识。他从小就告诉我,‘钱不是省出来的,是挣出来的’。那时候不让做买卖,但是他还是能找机会在附近几个县做些小生意,所以家里经济一直都能维持,印象中我就没有挨过饿。”

而对于养母,施正荣更多的是尊敬:“母亲对人特别好,那时候家里条件好些,过年过节的时候,母亲常把那些在当地做工的外乡人请到家里一块吃饭,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平时帮助别人她也总是很舍得,这让我长大了以后很懂得要和别人分享。”

谈及自己的童年,施正荣对施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无锡尚德成功上市之后,施正荣很快就拿出了几千万元成立了一个基金,取名“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以示对施家的感恩之情。

为儿时的梦想漂洋过海

“小时候,我常常坐在家乡的江边,看着远方一座又一座大山,我总是在想,江的对面是什么?是村庄,是大山抑或是另一个世界?不知道,但很想知道。我的梦想就是走出扬中这片狭小的天地。”

除了好奇,施正荣走出去的另一个动力是“穷则思变”。施正荣回忆道:“和绝大部分农村的孩子一样,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农村里插秧种田。清晨出门劳作,日落而息。天天在泥地里摸爬滚打,又饱受蚊虫叮咬,滋味非常难受。很小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走出这片小天空。”

有动力,更有聪慧,施正荣的学业生涯可谓一帆风顺。1979年,当中国恢复高考两年后,年仅16岁的施正荣就顺利考上了吉林大学。

对大学生活,施正荣用“简单”两个字给概括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施正荣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去跑步,四年如一日。青春年华,风花雪月的日子,离这位年轻人非常遥远。

“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学习英语。当我学习数理化感觉很疲惫的时候,只要翻开英语书籍,就会觉得全身轻松。英语是我枯燥学习中的最好调剂品。”成绩优良,英语优秀,1983年,施正荣顺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开始了新的奋斗历程。

1987年,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出现在施正荣眼前。那个年代,出国的机会远没有现在多。而年轻的施正荣特别希望有机会出国,希望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种愿望强烈地刺激着施正荣,而这也成为了他再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

得益于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施正荣参加EPT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抓住了出国机会。1988年5月,施正荣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进修。

施正荣认为自己绝对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好不容易出国了,他首先想到的是要赶紧把老婆弄出去。于是,这个一直做学问的“学究”一到周末,就一改研究员的样子,穿得西装革履地到处去找工作、去赚钱。为了能挣到足够的钱,从不烧菜的施正荣,硬是学下了厨师证书,做起了美国菜;在国内习惯深居简出做科研到深夜的施正荣,也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到咖啡馆连续洗碗16小时。

一番艰辛后,1989年,施正荣顺利地把妻子接到澳大利亚,一家人重新团聚。

偶遇名师闯出新天地

毕业不久,施正荣希望能够继续深造。但当时那个物理实验室因为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再接收新成员。施正荣只得另寻出路。一次,他无意中看到广告,说电子工程系要招兼职研究员,施正荣立马跑去应聘,可实验室已经招满人。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新的机遇出现了。“有人介绍说二楼的马丁・格林太阳能教授的实验室要招人。”

毫无顾忌和胆怯,施正荣立刻跑到马丁・格林教授实验室,并满怀激情地对马丁・格林教授讲明前来拜访的目的。“一开始,他并不想要我。但当我告诉他,我只是想找兼职工作,只想再深造时,他同意我留下了。”施正荣自我评价说:“也许,我的性格中就是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自从认识这位全球太阳能权威后,施正荣开始进入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他的专业也开始彻底转变。

施正荣没有浪费这个宝贵的机会。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获得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博士学位,成为新南威尔士大学历史上攻读博士学位时间最短的博士生。

1995年,以马丁・格林教授和施正荣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实验室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成立了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当时,施正荣是公司的科研主管,并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在参与经营过程中,施正荣也开始充分意识到成本问、市场化的科研方向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给他以后创业带来很好的帮助。

流洋学子凭借才智回国创业

在澳洲的日子,施正荣自称“混得还不错”。按照正常标准,他在专业领域算得上佼佼者。

施正荣获得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博士学位后,留校任太阳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5年,他开始担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技术董事,与一批世界顶尖的太阳能电池专家一起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他本人还持有10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国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专家。

施正荣本可以在地球的南半球活得很滋润,但他坚信自己的专利对发展中的中国大有裨益。“人多资源少的国情,决定了太阳能发电在中国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于是施正荣“铁了心”要回到祖国。2000年年初,当施正荣告诉在澳洲生活多年的家人,自己准备回国创业的时候,老丈人首先提出了疑问:“你一介书生,你也想创业,你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有那么复杂啊?”施正荣脱口而出。自从1988年从上海到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留学之后,十几年间他一直在研究太阳能科学,此时的身份是澳洲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技术董事,对于技术之外的世界,他了解得并不多。

2001年,“铁了心”的他将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有财产全部变卖,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女回到了祖国。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初到无锡,施正荣面临着无人投资的尴尬境地。在无锡市政府的极力撮合和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的劝说下,无锡小天鹅集团等8家当地企业出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最初的艰难时期,尚德公司有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才度过难关。当时有一个10万元的工程合同,在建设过程中,因无力支付款项,有人冲进施正荣的办公室逼债,扬言要搬走设备抵款。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施正荣带头只拿1/4的工资。让他更难过的是,他从澳大利亚请回的两名创业伙伴也离开了尚德。“他们可能认为我是一个科学家,经营不行,但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人各有志,终究不能强求。”

不过,事实证明这个“洋博士”的眼光是准的。2002年9月,尚德公司在无锡建成了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4年的总和,施正荣也第一次看到了别人信任的眼神。为了寻找市场,他在国外一呆就是几个月。当大把大把的订单从海外流向尚德时,施正荣知道,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施正荣认为这段时间自己成长很快,“从一个比较天真的学者,一下子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男人,知道社会生活不会一帆风顺。”

不久,德、美等国先后出台相关法规,全面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太阳能电池市场因此暴增,面市不久的尚德产品技术先进,价格优惠,使其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尚德,一下子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新能源概念股,市盈率高达五六十倍,远远高于在纳市的中国网络股,也因此成就了施正荣的近两百亿身家。

2005年上半年尚德海外公司向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著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万美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使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

2006年,正当很多人为施正荣、为尚德的下一步捏了一把汗时,施正荣兀自按兵不动。直到7月底,他突然海外发力,与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美国MEMC公司签订长期价值50亿-60亿美元硅片供货合同;8月2日,尚德又宣布以现金和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股票交易方式分两步收购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之一日本MSK公司;9天后,尚德成立美国子公司……一连串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大手笔,让全世界知道了施正荣的大名。

现在事业有成的施正荣空闲的时候就会去艺术团去唱唱锡剧,虽然施正荣不是出生在无锡,但他对锡剧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在中学时代,我就经常担纲男主角的表演角色。我喜欢唱锡剧,也酷爱京剧。”施正荣说。据悉,目前尚德艺术团就是一支锡剧艺术团,由施正荣担任团长。空闲的时候,施正荣喜欢到艺术团唱上几段锡剧。

这位旅居澳大利亚的世界顶级太阳能科技专家。从800万美元起步,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就迅速成长为产能300兆瓦、销售逾50亿元的中国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太阳能光伏制造企业。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5

关键词:日光温室;土壤;保温;加热

中图分类号 S62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63-06

1 引言

日光温室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提供作物冬季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温度是影响设施园艺作物生长的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1]。虽然农业O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中的温度胁迫问题,但是高低温胁迫危害依然严重,一直以来是日光温室生产上的重要限制因素[2]。而对于中国北方的日光温室,最亟待解决的是提高过冬期间日光温室温度。

日光温室内温度调控分为空气温度调控和根系温度调控,它们都是作物的生长重要限制因子。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栽培介质的缓冲作用,根际温度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近但时间上相应延缓[3-4],对作物生长影响更大[5];且当空气温度适宜时,影响更明显[6-7]。Yan[8]对黄瓜植株的研究表明,根系低温严重抑制了黄瓜的生理活动,当根系温度升高时,黄瓜植株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长。适当的根际温度能够促进作物对干物质的吸收积累[9],Walker的研究发现,在12~35℃范围内,根际温度每降低1℃就能引起玉米生长量下降约20%[10]。此外,陈t[11]的研究表明,根际加温比传统加温更节能,曲梅[12]通过局部根际加温调控比空气全范围加温节能28%左右。因此,根际温度加温在温室作物的温度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日光温室冬季要提高作物根际温度,最重要的是对土壤(或基质)进行保温及加热。为了解决日光温室冬季土壤温度低的问题,国内学者做了许多研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其中大多从单一方面提高土壤温度,或注重温度的提高[13],或注重节能[14],或注重耐用性[15]等。本文总结了前人对土壤(或基质)进行保温及加热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2 日光温室冬季土壤保温方法研究

日光温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到达土壤表面或植物冠层的净辐射,一部分流入或流出土壤,形成土壤热通量,一部分用于加热土壤和空气(显热),另一部分用于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消耗(潜热),如公式所示:Rn=G+L×ET+H。式中:Rn为净辐射,G为土壤热通量,L为潜在汽化热,ET为蒸散量,L×ET为潜热通量,H为显热通量[16]。

所以室内土壤能量的得失主要有5个途径[17],一是表层土壤与温室各部分的辐射传热,二是太阳辐射,三是表层土壤与空气的对流热传导,四是相邻土壤层间及各层间土壤的热传导,五是土壤表面冷凝水的潜热。土壤保温措施大都从这5个途径出发,提高土壤蓄热量,减少放热量。

2.1 地面覆盖保温 目前许多试验证明了覆盖透明塑膜、黑色塑膜、黑色砂砾、沥青乳液等[18]对土壤有较好的增温效果,其增温效应主要体现在提高地温平均值和最大值[19]。增温机制[20]为:隔绝了土壤与外界的水分交换,抑制了潜热交换;减弱了土壤与外界的显热交换;覆盖物(如地膜)及其表面附着的水层对长波反辐射有削弱作用而使夜间温度下降减缓。对于覆盖物来说,由于部分阻挡了太阳辐射及与温室各部分的辐射传热,故白天相对裸地获得的热量较少,但是在夜晚,土壤放热量却大大减少。所以良好的保温覆盖物可以较好地进行白天蓄热,又大大减少夜晚放热。覆盖物保温特别是薄膜保温使用方便,成本很低,增温幅度取决于地面覆盖材料的光谱透射率、土壤本身的物理热特性及其外界环境的条件[21],比如透明薄膜塑料比黑色薄膜塑料的保温性更好。该方法一般可使地温增加1~3℃。但是由于许多覆盖物不可降解,故使用不当会产生污染。

2.2 起垄保温 起垄是一个简便常用的农艺操作,改变了微地形和作物生长的小气候,增大了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层,使土层更加松软,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了有效养分,节水保墒,为作物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22-23]。垄作栽培的小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提高地温,降低周围空气相对湿度,加强作物近地面部通风透光,从而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使植株发育良好。除此之外,垄作栽培也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黄庆裕[22]等认为,垄作栽培可使土壤的通透性加强,还原性有毒物质减少,同时土壤的蓄热能力、导热能力都比平畦和淹田低,从而使土温、水温提高快,作物生长健壮[24-26]。

除了可以使土壤增温,有研究[27]表明土壤起垄后还可以降温,增温还是降温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在土垄上的分布状况。比如对于常见的南北向垄作,由于春季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角较低,阳光主要照射土垄的东、西面,辐射面积小,但是集中,垄温度增高的快;中午则相反。

对于增温土垄来说,其保温增温机制[28]主要有以下2点:一是由于起垄后土壤表面积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土壤接受太阳辐射能的面积、部位、角度,可以更充分地接受太阳能,达到增温的效果。二是起垄调节了导热性质等,改变了局部土壤的热物理性质。起垄后,受太阳辐射部分的土壤体积增大,而且由于垄作的土壤较为疏松,故土壤的含水量、空气含量也相应增大,土壤热容量随之增大[29]。综上,起垄后,土壤的孔隙度和容重变小,导热性降低,保温性能增加。

土垄原材料丰富,材料成本较低,但目前日光温室内主要仍是人工起垄,人工成本较大;增温土垄除了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还可以有效地协调小范围的土、水、肥、气、热、光等关系。垄作的表面积相对平作更大,白天蓄热量大而夜晚的散热量也大,故土垄覆膜会减少夜间的散热量,对增加土温更加有效。土垄的蓄热散热量还受土垄含水率、孔隙度、土壤种类等影响,起垄时应综合考虑。

2.3 防寒沟保温 由于空气的传热性能比土壤要小40~100倍[16],所以除了减少土壤热量向空气中散失,冬季更要减少室内土壤热量向相邻土壤层特别是向室外散失。防寒沟的作用正是阻止室内土壤热量的向外传递。防寒沟的保温效果由填埋深度和厚度、保温材料性能、填埋位置等决定。白义奎等[30]认为防寒沟埋深为0.8m是合理的(以超过当地冻土层深度为准)。对于绝热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含水率、导热系数、整体性等能影响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的因素。故应该选择吸湿性小、导热系数小、整体性好的材料,比如聚苯板。填埋时温室两侧山墙和后墙也应设置防寒沟。防寒沟建造成本相对前两种较大,不过保温效果良好。对于防寒沟的科学设置、温度场分布、简化施工等方面,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但随着对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研究的深入,如采取多层异质保温墙体、新型覆盖材料[31-33],使得地面横向传热占总传热的比例及其对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其研究也会越来越完善。

2.4 其他土壤保温措施 除了以上保温作用较大且较为常用的方法外,还有几种措施也会对土壤温度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一是中耕保温。棚室内土壤因为高强度种植而板结,太阳辐射难以进入根系土层,土层蓄热能力小,致使土壤温度低,易使作物根系受冻。板结土壤团粒结构少,进行适度中耕可优化土壤结构[34],既能抑制水分潜热失能,又能控温防冻,不足之处是这种方式保温效果有限且人力成本较高,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整地翻地。二是增施有机肥,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对辐射的吸收能力。从加热角度来说,由于一些有机肥分解后产生许多生物热,可以小幅度提高土温。三是掌握适宜的揭放帘时间与方法。赵清友[35]提出双层保温被不同步开闭以提高室内温度。冬季早晨天亮之后,首先揭开上层保温被,过1h左右太阳出来后,再揭下层帘,可有效防止日光温室膜内侧因温度骤降而结冰,同时预防了早晨因揭帘不当而造成的热量损失。下午放帘时间掌握在室温最高时,放下底层保温被保温,待日落前将上层帘全部放下。较高的空气温度会向土壤的辐射和传导更大热量,增加了土壤的蓄热量。土壤保温的优点首先是不需要额外的耗能,更加节能;其次,较少使用设施设备,成本低。缺点是不可控且升温效果不太明显。大部分时候,日光温室冬季需要的热量仅靠保温远远不够,需要对土壤加热。

3 日光温室冬季土壤加热方法研究

由于土壤的热传导速度较慢,一般土壤表层的热量要经过3~4h才能传到20cm深处,有研究[36]表明气温对地温的影响只有2%,即当1m高处的气温为100℃时只能使地温提高2℃。且日光温室中土壤面积大,冬季加热时间长,消耗能源会很大。所以是否使用稳定而廉价的能源及节能、效果好、成本低的加温设备是衡量日光温室冬季土壤加热方法优劣的标准。根据加热所利用能源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化石燃料加热、电能加热、太阳能加热、地热能加热、生物质能源、混合能源等土壤加热方式。

3.1 利用化石燃料加热土壤的方式 温室供暖所采用的化石燃料热源设备有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油热风机等。其所采用的燃料是煤炭和柴油[37],都是高污染的化石能源。使用燃煤锅炉时一般在日光温室采用单栋普通燃煤锅炉热水供暖的方式,需要人工夜间烧锅炉。徐刚毅[38]在温跨度7m,长度40m,热负荷为75w/m2的传统日光温室,经计算如采用燃煤锅炉供暖,一日要产生0.42GJ热量,则需燃煤0.03t(锅炉的燃烧效率按70%计)。该方法虽然可控性强且增温效果明显,但由于能耗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目前使用化石燃料作为加热土壤热源已经较少。

3.2 利用电能加热土壤的方式 电能加热土壤有以下几种能量利用形式:

3.2.1 通过电热器加热冷水,再通过热水管道加热土壤 徐刚毅[38]通过采用新型电锅炉供暖方式对日光温室土壤加温,将水加热至40℃,可以使日光温室的夜间最低的室内气温提高2~3℃,地埋管深度为30cm,据地面5cm处的地温最低,平均为12.6℃;15cm处地温最高,平均温度达到19.8℃。电锅炉采暖具有节能、环保、可控等优势,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能源转化过程中消耗较大,且当水温接近土温时,热传导速率大大减缓,将低温水加热到接近土温的这部分的能源无法使用,成本高、温度上升滞后。除了使用水管加热土壤外,刘明池[39]使用电加热棒加热冷水,再将热水通入多孔质陶瓷管负压栽培系统,通过多孔质陶瓷管加热土壤,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利用负压自动调控土壤水分的同时,还能利用陶瓷管内循环温水调控土壤的温度。而由于这种新型的陶瓷管本身含有大量微细毛细孔,利于水管放热。试验结果显示,加温处理的15cm深度处土壤白天和夜间平均温度分别比对照高出2.7℃和1.2℃。

3.2.2 通过电热元件直接加热土壤 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电加热线加热。肖日新[40]利用DV型电加温线对土壤进行三线加幔相较单线、双线加热,每消耗1W所提升的温度更高。该系统在功率密度为25W/m2的情况下,能使根际土温维持在20℃以上。张红梅[13]使用一种日本生产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农用发热膜,这种发热膜是由金属发热丝嵌入聚丙烯保护膜构成的。在温控相同的条件下,发热膜无论在育苗期还是植株生长期,耗电量都小于加温线。其缺点是调控方面欠缺,所以在种子萌发出土后要及时降低昼夜温度,防止作物徒长。除了线状或带状加热元件外,还有板状加热元件。碳纤维层压复合导电发热板[41]具有热效率高、发热均匀、耐腐蚀、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42]。赵云龙[15]等分析比较了电热线与碳晶电热板加热土壤的效果发现,电热线以自身为辐散中心呈线性散热;而碳晶电热板散热形式为面状,相同功率下其表面温度较低,降低了对植物根系的伤害[43]。对于用电能加热土壤的方法,技术成熟可行,加温效果明显且可控。但是由于成本较高,能耗较大,一般用于早熟促成栽培或是育苗等对温度敏感的生产环节。对土壤的加热总体较为均匀,且土壤升温速度较快,受天气因素影响小。电热加热土壤,能源利用率主要取决于电热元件电转化热的效率,故使用时应选用效率高的电热元件。

3.3 利用太阳能加热土壤的方式 太阳辐射能是一种廉价的清洁能源,但是太阳能直接加热土壤技术上较难实现,一般以太阳能为能源加热土壤需要借助介质,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加热气相(如空气)或液相(如水)介质,再将介质的热能通过管道等设备传递给土壤。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一批科技工作者利用太阳能提高温室地温[44]。蒋锦标[45]和叶景学[46]都采用空气作为介质蓄放太阳能给地温加热。张海莲[47]在青海进行太阳能的热效果研究,设计了不同埋深的地热管。王顺生[48]将太阳能集热器和蓄热水箱置于日光温室内,白天集热,夜间散热。刘圣勇等[49]利用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对太阳能集热,使用保温蓄热水箱蓄热,通过循环水泵和地下散热器向土壤传热,平均地温比对照煤炉加热系统的温室提高了4.4℃,产量提高比高达21%,甚至更高。于威[50]也用同样原理在深浅双层埋管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分开深浅双层埋管为各自独立的加温系统,探讨了埋管深度对土壤增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0.8m深地埋管道较0.4m深在阴天将发挥更大效果。而在晴天日二者差别不大。马彦霞等[51]设置了3个埋管深度即地下20cm深处埋散热管、地下25cm深处埋散热管、地下30cm深处埋散热管,对日光温室土壤进行加热试验,结果表明散热管埋在地下25cm处时效果最好,对西瓜的生长和品质有很大提高。除了用太阳能直接加热液相,也可以从空气中提取太阳能,即使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即利用热泵技术将空气中低品位的热量转移到热水中,从而加热热水,再用热水加热土壤。

影响该方法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能吸收能力,对介质的保温能力以及散热能力等。该方法节能环保,晴天时效果良好,是当前日光温室长期对土壤加热的主要方法。但是其加热性能受环境影响很大,比如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52]的制热能力和产水量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阴天或低温天气,该方法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不稳定。加热效果方面虽然不如电加热加热幅度大,但是主要能源为太阳能,可大大减少成本。

3.4 利用生物质能加热土壤的方式 生物质能是一种通过有氧发酵及厌氧发酵来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生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可使有机固体废弃物达到稳定化(形成腐殖质)、减量化(有机物降解)、无害化(病原性生物失活),并转变为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英国的G.Irvine等[53]研究表明Deerdykes堆肥装置在15d的堆肥周期内可产生7 000~10 000kJ/kg的可利用热,并对提取热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设计出一种气水换热器,得到43℃以上的热水,并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了分解热回收利用是可行的。根据反应物含固率的不同分为湿式和干式,为厌氧消化两种方式。传统的发酵技术一般用湿式厌氧发酵技术即将稻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物与人畜粪便等有机物混合,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沼气。但湿式厌氧发酵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地域因其耗能高、反应物预处理成本高而受到限制。沼气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韩成付[54]在平均温度31.6℃进风条件下对玉米秸秆好氧分解产热特性研究发现,出风温度峰值达57.9℃,平均产热速率为3.0W/kg(以湿重计),折合单位容积反应器产热速率为501.6W/m3,7d可回收总热量为342.7MJ。故在综合农业园区,日光温室利用发酵余热加热土壤。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有农场在利用稻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好氧堆肥的同时,采用换热器或热粟等方式回收好氧堆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热,进行供暖和供热的报道。

由于发酵本身也需要维持较高温度,甚至有时还需要加热,所以发酵过程中能提取的能量有限。除了利用发酵产生的热量,在我国东北地区还利用燃池进行日光温室土壤加热。燃池是一种利用以生物质为主的各种价格低廉废弃物的加温方法,可持续供热、且均匀稳定。研究表明[55],燃池可以显著提高地温,在纵向距燃池中心0.5m、1.5m、3.5m、7.5m温度测点试验数据表明,分别提高了26.88℃、9.06℃、1.76℃、1.76℃;燃池对空气的提温效果也很显著,平均温度提高了3.6℃。不足的是传热过程中温度梯度很大,范围比较窄,影响加温效果。

使用生物质能源加热温室土壤的方法具有可持续性,最大的问题在于稳定性和持续性差,控制温度难度大。而对原材料要求较多,一是需要发酵、燃烧原料,二是发酵时的环境要求较严格,三是配套设施较多。

3.5 利用地热能加热土壤的方式 这里的地热能包括非地热井田区域的较深层次的土壤所拥有的低位热能以及地热井田的高位热能。张玉瑾等[56]利用温度采集系统测得青岛即墨市土壤初始温度分布,结果显示,0~20m浅层土壤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上升,20~90m时土壤温度稳定在14℃左右,达到了恒温;90~103m,土壤温度又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最高为16℃左右,其温度在冬季高于地表,可以用于加岜聿阃寥馈6温室由于其自身的蓄热效应被认为是利用浅层地能最有效的设施之一,冬季通过热泵技术和夏季蓄积的热量可以加热温室。方慧[57]等采用地面供暖方式,将加热管置于地表以下,然后以整个地面作为散热面加热温室。该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加热室内空气,但该方法也应用于加热表层土壤。除了利用深层土壤所拥有的低位热能,一些拥有丰富地热资源、地热井田的地区可以利用温度较高的地热能建设地热温室。亢树华[58]研究1985年于海城市东四方台西地郑家街建设的地热温室,发现进水口平均温度可达88.2℃,在放热量为250.92~292.74kJ/m2的情况下,试验温室气温可与室外造成32℃温差。而在进水温度为72℃时,加热土壤,10~30cm的土壤温度均在20℃以上,黄瓜增产58.3%。

天然的地热活动区只有在特定的区域才可以使用,不过加热效果特别好,加热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好,唯一缺点就是对施工要求很高。一般地区只能利用较深层土壤自身的低位热能对冬季浅层土壤进行加热,由于两者温差不大,加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反而是加热室内空气效果较好。不过土壤的蓄放热能力较好,具有很大利用潜力。

3.6 利用混合能源加热土壤的方式 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有来源不稳定,能量不足等缺点,而来源稳定的化石燃料及电能对环境污染较大且耗能严重,对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选择将两种或多种能源组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加热效果。

首先,太阳能与地热能组合优缺互补。太阳能热泵在天气情况好的季节(夏季)供热量较大,但是需热量较小,天气情况差的季节(冬季)供热量较小,但是需热量较大,而地源热泵由于土壤温度常年稳定,其供需热量规律恰好相反;地源热泵可以弥补太阳热泵受天气影响的缺点,太阳能热泵可以弥补地源热泵供热不足的缺点,提高土壤源热泵的COP[59]。目前其在温室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加热空气,土耳其太阳能协会的Onder Ozgener[60]采用内径为32mm,埋深为50m的垂直U型地埋管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用于温室供热系统的运行性能研究。这个系统设计安装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市法治大学太阳能协会,根据2004年1月20至3月31日的供暖测试发现,土壤热提取速率平均为57.78W/m,结果显示,单一的中央供能系统(不依赖其他供能系统)在环境温度很低的情况下不能满足温室的热损失。戴巧利[61]利用主动式太阳能集热/土壤蓄热系统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与自然辐照温室相比地温平均升高2.3℃,蓄热量达228.9~319.1MJ,加热效果显著。王侃宏[62]设计了太阳能辅助加热土壤源热泵系统,试验显示热泵COP埋管出口水温变化成正比,太阳能加热之后COP提高到3,效果很好。

其次,太阳能空气集热-土壤蓄热组合也得到应用。戴巧利[63]设计的温室增温系统,是这两者组合的恰当应用。当太阳辐射能透过透明盖板后,其能量被镀有选择性涂层的吸热板吸收,加热工质(空气)然后送到地下管道,通过空气将热量传给地下土壤,最后将带有尾热的空气送入温室加温。加热效果显著:可将温室内气温提高3℃左右,提高土壤温度2.5℃左右。在夜间可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平均提高4℃左右。混合能源可以互相弥补各自能源的不足,不过加热效果仍有待提高,合理控制设备成本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4 总结与展望

在日光温室的能源利用方面,随着日光温室室内空气保温加热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土壤保温与加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常用的土壤保温技术如覆膜、起垄、设防寒沟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需要一定的人力,所以适合日光温室生产的起垄覆膜机械有待研发与推广。为了将冬季日光温室土壤温度提升至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在土壤保温的基础上,发展合理、节能、稳定的土壤加热系统很有必要。除了化石燃料及电能等高耗能、高成本能源外,凡利于农业生产及推广的各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都可以利用,不过其中低位能源较多。其中空气源主要碜蕴阳辐射能,因受自然天气的影响而致使运行不平稳均匀。正是因为受天气制约,致使棚室需热期与供热期的严重不匹配,这也是空气热泵亟需解决的问题;水源因区域、水质和蓄能量差别使其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太阳能因随季节变难以保证均匀稳定;地源热因前期建造工程复杂、成本较大,换热器COP较低且随使用逐渐降低[64],制约其大范围推广。因此,有必要开发利用混合能源的日光温室土壤加热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在作物对温度需求敏感时期可补充使用化石燃料、电能等的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日光温室中,传统的土壤种植将逐渐被无土栽培取代。无土栽培具有以下优点[65]: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良好的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肥气热矛盾。无土栽培是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但基质的蓄热保温性能劣于土壤,冬季暴露在空气中的基质温度过低。傅国海[66]设计了一种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模式,土垄包被基质栽培槽,并通过塑料膜与基质隔离,利用土壤良好的蓄热保温性能来提高根际夜间温度。在此栽培基础上,利用主动蓄放热系统[67]等其他土壤加热系统,可能会有很好的增温效果。

参考文献

[1]Dodd I C,He J,Turnbull C G,et al.The influence of supra optimal root-zone temperatures on growth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in Capsicum annuum L[J].Exp.Bot,2000,51:239-248.

[2]李文,杨其长,张义,等.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系统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5):557-562.

[3]Nielsen K F.Roots and root temperature.In:CARSON,E.W (ed.):The Plant Root and its Environment[J].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Charlottenville,1974:293-295.

[4]任志雨,王秀峰.根际温度对黄瓜幼苗矿质元素含量及根系吸收功能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3):351-355.

[5]Miao M,Zhang Z,Xu X,et al.Different mechanisms to obtain higher fruit growth rate in two cold-tolerant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lines under low night temperature[J].Sci.Hortic,2009,119:357-361.

[6]Tahir I,Nakata N,Yamaguehi T,et a1.Influence of high shoot and root-zone temperatures on growth of three wheat genotypes during early vegetative stages[J].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08,194(2):141-151

[7]Ambebe T F,Dang Q L,Li J.Low soil temperature inhibits the effect of high nutrient supply on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to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white birch seedlings[J].Tree Physiology,2010,30(2):234-243.

[8]闫秋艳,段增强,李汛,等.根际温度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50(4):752-760.

[9]王国良,吴竹华,汤庚国,等.根际加温对无土栽培非洲菊冬季产花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1,28(2):144-148.

[10]Walker J M.One-degree increments in soil temperatures affect maize seedling behavior[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69,33(5):729-736.

[11]陈t.植物根际加热降低温室能源消耗[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3):20-20.

[12]曲梅,马承伟,李树海,等.地面加热系统温室热环境测定与经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180-183.

[13]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等.不同加温装置对冬季黄瓜育苗和生长的影响.中国瓜菜,2012,25(4):12-15.

[14]王永维,苗香雯,崔绍荣,等.温室地下蓄热系统蓄热和加温性能[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75-78.

[15]赵云龙,于贤昌,李衍素,等.碳晶电地热系统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3(7):131-138.

[16]秦耀东.土壤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3.

[17]孟力力,杨其长,Gerard.P.A.Bot,等.日光温室热环境模拟模型的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64-170.

[18]隋红建,曾德超.地面覆盖应用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1990,6(4):26-34.

[19]潘渝,郭谨,李毅.地膜覆盖条件下的土壤增温特性[J].水土保持研究,2002,9(2):130-134.

[20]王渖,邓根云.地膜覆盖增温机制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1,24(3):74-78.

[21]李成华,马成林,张德骏.地面覆盖材料的光谱透射率及其对土壤温度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1996,12(4):155-158.

[22]黄庆裕.水稻垄作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其效应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1995,4:151-152.

[23]戴德.高寒山区冷浸田水稻半旱式免耕垄作增产机理[J].安徽农业,1998,3:7.

[24]张俊田.油菜垄作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1993,11:10-11.

[25]汪忠华.横坡分带压茬垄作玉米的增产效应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3,1:57-62.

[26]柯有恒,李再刚.垄作水稻增产效应试验初报[J].中国农业气象,1989,10(3):55-56.

[27]郭仁卿,梁陟光,刘汉中.垄作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土壤肥料,1991(3):23-25.

[28]王旭清,王法宏,任德昌,等.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1(3) :41-44.

[29]邵明安,王全九,黄明斌.土壤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1-172.

[30]白义奎,刘文合,柴宇,等.防寒沟对日光温室横向地温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Z1):595-597.

[31]陈瑞生,郑海山,刘步洲.日光温室气象环境综合研究-墙体、覆盖物热效应研究初报[J].农业工程学报,1990,6(2):77-81.

[32]周长吉.缀铝膜保温幕保温性能测试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1994,15(3):191-195.

[33]白义奎,王铁良,李天来,等.缀铝箔聚苯板空心墙体保温性能理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190-195.

[34]刘海侠,王乐涛.冬季日光温室防寒保暖措施[J].西北园艺(蔬菜),2014(6):25-26.

[35]赵清友.日光温室增温防寒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3):37-38.

[36]阮雪珠,孔令凯.防寒沟-温室节能的有效措施[J].农业工程,1983(4).

[37]白义奎.日光温室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7.

[38]徐刚毅,刘明池,李武,等.电锅炉供暖日光温室土壤加温系统[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71-174.

[39]刘明池,徐刚毅.陶瓷管负压控温栽培系统在番茄日光温室冬季生产中的应用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09):186-188.

[40]肖日新,丁茁荑,刘虎,等.果菜类蔬菜特早熟栽培技术[C]//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

[41]谭羽非,赵登科.碳纤维电热板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热工性能测试[J].煤气与热力,2008,28(5):26-28.

[42]杨小平,荣浩鸣,沈曾民.碳纤维面状发热材料的性能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25(3):39-42+48.

[43]张海桥.碳晶电热板系统运行调节的实验及模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4]李秀敏.利用太阳能提高温室地温的研究[J].自然资源研究,1987(1):45-49.

[45]蒋锦标,赵冬梅,才丰.太阳能地下热交换在日光温室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7-8.

[46]叶景学,张广臣,李凯,等.保护地实用型太阳能地中热交换装置设计与使用[J].北方园艺,2001(2):5-7.

[47]张海莲,熊培桂,赵利敏,等.温室地下蓄集太阳热能的效果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7,6(1):54-57.

[48]王顺生,马承伟,柴力龙,等.日光温室内置式太阳能集热调温装置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2(2):130-133.

[49]刘圣勇,张杰,张百良.太阳能蓄热系统提高温室地温的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24(4):461-465.

[50]于威,王铁良,刘文合,等.太阳能土壤加温系统在日光温室土壤加温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报,2010,41(2):190-194.

[51]马彦霞,石建业,张旦,等.太阳能土壤加热系统在西瓜反季节栽培中的应用[J].长江蔬菜,2012(20):35-36.

[52]李晓虹,封海辉,刘克福,等.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应用能效评价研究[J].给水排水,2016,42(3):86-90.

[53]G.Irvine,E.R.Lamont,B.Antizar-Ladislao.Energy from Waste:Reuse of Compost Heat as a Source of Renewable Ener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eineering,2010(10):1-10.

[54]n成付.有机固废高效好氧-厌氧联合反应能源回收与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55]王铁良,白义奎,刘文合.燃池在日光温室加热的应用实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

[56]张玉瑾.土壤源热泵长期运行土壤温度场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

[57]方慧,杨其长,孙骥,等.地源热泵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4):196-200.

[58]亢树华,孙玉华,吴学恩.地热温室结构和加热保温设备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87(3):28-32.

[59]郭长城,石惠娴,朱洪光,等.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供能系统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1(S2):356-362.

[60]Onder Ozgener.Arif Hepbasli.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olar-assisted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for greenhouse heating:an experimental study[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5,40:1040-1050.

[61]戴巧利,左然,李平,等.主动式太阳能集热/土壤蓄热塑料大棚增温系统及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07):164-168.

[62]王侃宏,毕文峰,乔华,等.太阳能辅助加热土壤源热泵系统理论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10-14.

[63]戴巧利.主动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土壤蓄热温室增温系统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9.

[64]管巧丽.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的TRNSYS模拟与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5]关绍华,熊翠华,何迅,等.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33-135.

[66]傅国海,刘文科.日光温室4种起垄覆膜方式对甜椒幼苗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2015,5(4):67-70.

[67]孙维拓,杨其长,方慧,等.主动蓄放热-热泵联合加温系统在日光温室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3,(19):168-177.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6

最近,Alejandro正为一对教授夫妇设计他们的老宅,因为常年居住在城市中心,所以这对夫妇决定将这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宅打造成临海而居的别墅。“景致错落,享受自然,耳目一新”是夫妇俩追求的风格。

开放心灵的通透空间

风光宜人的海边,海水湿咸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窗外是一片碧波浩瀚。这是一幢两层的老宅子,外带一个半地上的地下室。二层的客厅和厨房朝向,可以打造俯瞰全景的大阳台。Alejandro重新审视着整个房屋结构,最终觉得让光线和自然景色都可以进入空间,构造一个“风景与居住”合一的环境,营造宽阔的气势,使各个空间衬托关联是设计的最佳方案。每到聚会时,餐厨间和客厅的连通,让客人们不受结构的限制,可以在公共区域随意走动。

阳台上摆放了一张晚膳用的大餐桌,棕黄色的木质桌椅与阳台的扶手木遥相呼应。观海阳台没有窗框阻挡,让人站在那儿就能欣赏到加利福尼亚海湾的美景。阳台上放置的热带植物,是为了配合远远近近的海滩热植,营造出梦境般的视野和绿洲般怡人的环境。从阳台往远处眺望,受到风化侵蚀的岩石就矗立在太平洋和科尔特斯的交汇处,就连世界上最富诗意名字的海滩――爱情滩,也能收拢在眼底。宁静祥和的夜,老夫妇和三五好友围坐在餐桌旁,在轻柔的海风里闲谈、品酒。

面向自然的悠闲居所

与普通的别墅不同,Alejandro将海边别墅的卧室设计在客厅的楼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客厅观景阳台的视野更加开阔,也为了让居于楼底的老夫妇可以安静地入睡。在这相对封闭的空间,主人把黄白色的原色调,换成了木色或自然色,既与家居主人原有的老摆设相融合,又能使人在这些区域彻底放松。尤其是在午后的暖阳中,这里香气浸染,是怀旧和聆听海浪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享受到自然与清新,Alejandro安排了一些巧妙的对景,让室外的景致和室内的功能前后呼应。卧室外,那些根深叶茂的风情总是伴随着阵阵睡意;卧室内的休闲角落,绿色植物也围合着小桌和沙发椅……于是一内一外,处处相得益彰,洒落的阳光也总能让绿树艳花触手可及。

到了夏日,老夫妇更喜欢在底层的半露天生活。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居所四季如夏,所以设计师特意为卧室留出一个面朝大海的开放式阳台。这样一来,只要从睡梦中醒来,就能够欣赏到辽阔壮美的海景。

宁静优雅的创意风格

在设计之初,老夫妇就已经向Alejando表达了自己想要的风格――度假的休闲兼具创意的风尚。设计师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平和而不平淡”,可以尝试做一些大胆的创意空间。对此,主人说“我想要的创意不是那种夸张或奇怪的风格,而是你能感受到的一种不失新意的优雅。每到一处,你都愿意品味一下,不愿意离开。”于是,Alejandro在别墅的设计中融合了一些地方色彩,摆放了一些别具异国情调的手工作品,让创意变得亲和,让宁静不失特色。

从当地集市上搜集来的花瓶和装饰盘等以当地特色为主题的装饰物随处可寻。墙上悬挂着的油画是墨西哥艺人的得意之作。厨房的挂盘和陶艺是南美广为流传的艺术载体,还保留着玛雅文明的印记。开放式的客厅里摆放着清新靓丽的藤制家具,让人感觉到习习凉意。优雅的柚木上还保留着其天然的纹路,带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古典的感受。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7

有一种星辰,不因岁月的逝去而消沉,不因时代的更迭而泯灭。在我们尽情讴歌半导体技术给人们带去便利的同时,有这样一个人,他隐身于喧嚣热闹的都市背后,几十年如一日,躬身于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研究,默默地为国家奉献着青春和智慧。

他就是―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中国培养的第一个红外物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从小立下科学志

1945年3月,江苏宜兴。褚君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地理老师。

他从小热爱科学。他小时候经常聆听父亲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学五年级时他自己动手制作了望远镜,观察月亮。他还经常在家里书架上找《科学大众》、《科学画报》翻看。在徐汇中学读书期间,他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求知渴望和好奇心促使他开始从书中大量吸取“养料”,开启他的梦想之门。在书海中尽情徜徉,酣畅淋漓地阅读了《天文学》、《物理学的进化》、《原子物理学》、《科学家奋斗史话》、《居里夫人传》等书籍。

他对物理学情有独钟。高中时,褚君浩就阅读了《相对论ABC》、《天文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方面的书籍,还做了许多笔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有一时期,学校提倡大搞科技活动,他感到要清理图书馆书架上排列书上的灰尘异常吃力,就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制作了简便的吸尘器。

1962年高考,他同时填报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和上海师范学院物理系三个志愿,“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非物理系不上!”

命运之神却没有眷顾这一位“物理迷”。

那年,他虽然物理考了满分,但由于语文(作文)失误,总分被拉了下来,自己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物理系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转而进入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进行学习。

回忆这一段的经历,褚君浩表示感受颇多。他认为,“高中和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高中是形成初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阶段;大学则为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阶段,这为我终生从事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6年,褚君浩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梅陇中学,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教学生涯。他在教学之余仍致力于物理研究,并在复旦大学物理系殷鹏程老师的指导下,和一批志同道合者参加了一个关于基本粒子的讨论班,还写了很多科普方面的文章和小册子。

1978年,“科学春天”的来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当时上海高校拟从中学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高校任教,他被列入入选名单上。是读研究生,还是当大学老师?对物理研究无限热爱的他,毅然选择了继续深造。他非常认真地准备入学考试,通过了初试、复试,并于1978年10月顺利成为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汤定元先生学习和研究窄禁带半导体红外光电子物理。这一念就是6年,在学术的殿堂里,他如鱼得水,一口气拿下了硕士、博士学位。

与德国的不解之缘

1986年3月,受洪堡基金会邀请,褚君浩前往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从事客座研究,在柯霍教授的实验室,参与半导体二维电子项目研究工作。初到实验室,他就碰到一个问题:有一个远红外激光器工作时,几乎连5分钟也稳定不了。德国的一些年轻博士对此一筹莫展。柯霍教授关照他想方设法让这台红外激光器稳定下来。接到这个任务,他既兴奋又焦虑,“兴奋的是,面前的难题,别人已费尽心思,却束手无策,这是对自己显示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是为中国人争光的大好机会;焦虑的是,自己万一也不能成功,岂不是要耽误实验了吗?”褚君浩如是说。

面对这一现状,褚君浩化焦虑为动力,先静下心来把自己稳住。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经过一连几天的观察、摸索,渐渐地熟悉了这台仪器,一周里就把仪器调节得相当好,竟然可以连续稳定工作6至8个小时。柯霍先生把仪器显示的关于激光强度和时间关系曲线贴在墙上,不时地向来访的教授和同事们介绍褚君浩,这让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褚君浩在慕尼黑生活、工作了近三年。他对慕尼黑―这座坐落在伊萨河畔的德国城市印象颇佳。“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它是一座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城市,但它又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有着优秀历史传统的古老的城市。”

在德期间,柯霍教授与褚君浩交往颇深,他们经常在一起促膝交谈。他经常邀请褚君浩夫妇到自己的家里作客,而褚君浩夫妇也经常邀请柯霍教授夫妇来自己家中,做中国菜招待他们。那时,柯霍教授就会乐呵呵地说:“这是我品尝到的最好的中国菜。”

回国后,褚君浩几乎每年都要赴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及考察活动。截至目前,他的八个博士生先后选择前往德国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其中有三个去维尔茨堡大学做访问学者。“诞生于17世纪初的维尔茨堡大学非常著名,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廉・康拉德・伦琴的实验室就在维尔茨堡大学。这里是伦琴射线科研成果的诞生地,现建有伦琴博物馆供人参观。”褚君浩饶有兴致地介绍。

1998年,维尔茨堡大学举行“伦琴射线发现100周年纪念研讨会”,褚君浩受时任物理系主任朗德范尔教授邀请与会,并作了题为《碲镉汞二维电子气研究》的学术报告。褚君浩说,“朗德范尔教授与中国相当友好,他作为大众基金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评审委员会主任,选拔了许多优秀中国学生到德国去深造,他也派了不少德国学者和学生到中国来访问和进修。他热衷于为中国培养科技人才,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受他的影响,他的女儿也曾经到南京大学学习中文。”

褚君浩还与冯・克里钦教授的助手洛特教授一起开展了欧共体―中国合作项目研究。这一项目为“金刚石和碳60的特性研究”,于1996年至1998年期间开展并最终完成。由褚君浩负责热导测量与电学性质测量,由洛特教授负责材料研究,这一项目成果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

褚君浩与德国科学家朋友们的缘分仍在继续。令人欣喜的是,他的儿子褚力文已经在德国获得了博士学位,曾经在德累斯顿一家微电子公司任职,经常往来于德国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之间,从事着德中之间的技术交流工作。

创新成果蜚声海外

30多年来,褚君浩在红外物理、窄禁带半导体以及铁电薄膜的材料器件物理的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系统的创新研究成果,促进了半导体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红外物理和技术基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研究成果被国外媒体和权威科学专著广泛转载,在国际相关科学领域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能带参数理论和实验,解决涉及窄禁带半导体光电激发动力学的重要基础问题。褚君浩发现了碲镉汞禁带宽度的非线性温度系数,提出禁带宽度与组分、温度关系的公式。该表达式被国际学术界称为CXT公式(C褚君浩,X徐世秋,T汤定元)。褚君浩还获得了碲镉汞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带间跃迁本征吸收光谱。提出碲镉汞在本征吸收区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系数表达式,导出电子有效质量表达式等。这些表达式是碲镉汞材料器件设计的重要依据,已经用于我国风云卫星、神州飞船红外系统中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的研制,并被美国依里诺依大学编入软件包,被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等20多个单位作为碲镉汞材料本征吸收光谱的标准,作为他们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依据。碲镉汞带间跃迁本征吸收光谱等16项研究结果作为标准数据和关系式,被写入国际公认的权威科学手册《Landoldt―Boerstein科学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III/41B卷 (1999年,德国Springer出版)。研究结果还被大段引入美国《固体光学常数手册》、英国《窄禁带镉基化合物的性质》、荷兰《混晶半导体光学性质》、前苏联《半导体光谱和电子结构》等著作。美国“材料学会通报”和美国“现代薄膜和表面技术”杂志分别发表专文介绍这些结果。

建立窄禁带半导体表面二维电子气子能带结构理论。褚君浩把二维电子气研究扩展到窄禁带半导体领域,建立了研究窄禁带半导体二维电子气子能带结构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发现碲镉汞表面二维电子特性与电子浓度、自旋一轨道相互作用、掺杂、压力以及共振缺陷态的关系和规律,取得了一系列相关成果。黄昆先生认为“本项成果可以说代表了我国学者在这个领域的贡献”。

领导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绩显著。褚君浩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实验室在1997年和2002年国家评估中两次评为优秀,成为连续四次评为A级的实验室。2008年,他筹建了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建立了薄膜电池实验室研究平台、测试平台,以及硅材料和电池提纯研究平台和光伏电池上网逆变器研究平台等。他还在华东师范大学筹建了极化材料和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电荷极化和自旋极化电子学研究。对学生,褚君浩主张启发为主,指导为辅。他对学生的研究态度有严格的要求―核心是踏实和严谨。他已培养了60多名博士,其中有两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铁电薄膜非致冷红外探测研究取得国际影响。褚君浩院士发展了BST、PZT铁电薄膜和LNO、LSCO导电薄膜的生长方法。在铁电薄膜微结构控制和物理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美国《材料学会通报》和美国《现代薄膜和表面技术》杂志分别发表专文介绍这些结果。多项结果被写入美国AcademicPress出版的《薄膜材料手册》、Ames实验室《稀土数据手册》以及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编写的科学手册。同时,褚君浩院士还应邀为美国2003年3月出版的《纳米科技百科全书》撰写了“钛酸钡纳米晶”专题。

褚君浩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也为下一代青年研究人员树立了榜样,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学术界在评论褚君浩研究组的工作时写道:“现在他们不仅已经赶上世界,并且在一些领域走在前面。”

心系国家能源发展

“当前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解决能源问题迫在眉睫。”2014年5月25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褚君浩应邀出席论坛并作题为《从现代光电技术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题报告时指出。

一直以来,在褚君浩的心中,国家利益、社会责任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科研工作者的成就感要与国家荣誉、社会责任紧密相联。”

褚君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最近十年来,他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开展自旋电子学研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太阳能电池研究。

2003年以来,褚君浩连续两度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每年全国两会,褚君浩结合近年来主要从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联系当前刻不容缓的环境保护问题,至少会拿出两个议案,有时候是三个,多数涉及科技政策和国家能源产业方面的政策。

“做好具体的科学技术工作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政策法规上怎样营造一个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成果人才辈出的环境和土壤,更为重要。”褚君浩如是说。

2008年,褚君浩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以促进太阳能应用的议案(第78号)。但是,国内太阳能电池应用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的二次会议上,他根据太阳能产业和应用发展实际情况,经过更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议案(第86号),提出了关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促进太阳能光伏电池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的建议。

2010年,褚君浩经过调查了解到薄膜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碲矿流失的严重现状,提出了关于修改《矿产资源法》的议案(第90号),《矿产资源法》修改被列入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由国务院负责相关起草工作。

2011年,褚君浩又呼吁国家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提议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12年是他担任本届人大代表的最后一年,却仍不懈提议修改《电力法》,并提议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执法检查,为新能源发电应用于国内市场扫清障碍。

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

褚君浩总在积极奔走着,希望节能环保问题能够引起各方重视。“尽管目前光伏行业虽然处在严冬,但是未来发展前景可喜、可期。”

令他欣慰的是,他的一些议案提出后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给予了积极响应。如国家能源局在书面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电力企业等多家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又专门召开了《电力法》修改议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当面向人大代表汇报办理工作,形成了书面材料―《关于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9号代表议案的初步处理意见》。接着,相应的促进太阳能应用的积极政策先后出台。

褚君浩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依据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状及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关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的议案。这其中包括:关于制定科技投入法的议案、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议案和制定住房保障法的议案等。

寻求技术突破的同时献策国家宏观政策考量,这对一位科学家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但褚君浩并不满足于此。

褚君浩认为,“技术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会的认同;科普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提高社会认同的重要环节。”

作为院士,褚君浩的工作日程始终很满,但一遇上有单位邀请去做科普,他总是来者不拒。“时间上能安排,我就一定参加”这句话他不仅常说,而且常做。

截至目前,褚君浩领导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先后发表科普文章约3.7万篇,出版科普读物1100多种,编写18套《科学家庭》系列小型科普图册,组织科普演讲、科普宣传和竞赛评比活动5400余场,获奖145项……

褚君浩最近完成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能源与环境”分卷的主编任务。现在,他正带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组织编写《新兴产业科普丛书》等。

2013年1月17日,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首届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省部级的专门科普奖项,褚君浩获“科普杰出人物奖”。接过奖杯的褚君浩说:“这份独一无二的科普奖,和科研工作一样,也带给我巨大的成就感。”

太阳与海的教室篇8

瑜伽这种强调自然的运动讲究自然的整体环境,就像很多年前大多数人从央视播出的《蕙兰瑜伽》第一次接触到瑜伽时看到的那样,一个头戴花环的女子是在海边或者各种大自然环境中面带微笑修炼瑜伽。据说,在发源地印度,瑜伽无处不在,练习者无论什么时候想练,都可以席地而坐。但由于各种限制条件,大多数修炼瑜伽的女性仍然选择室内瑜伽馆来做瑜伽,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是一定远不如回归大自然更接近其真谛。

今年既是暖冬,不妨去户外做瑜伽。停止抱怨空气质量的不好,心无芥蒂地走出门去拥抱大自然。你可以选择去峨眉山的瑜伽温泉,做完瑜伽后舒舒服服去泡汤,让自己身心更舒适;也可以去大英的死海,一边用死海泥美容,一边做瑜伽;灵秀合一的青城山,也是做瑜伽的天然场地。如果你嫌这些地方都太远,市区同样有视野开阔的场所可以提供给你。不要以为这个城市都被钢筋水泥覆盖,东湖公园的草坪、浣花溪公园的树荫、龙泉的健身步道……都是你安静做瑜伽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走出室内瑜伽馆,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瑜伽的灵性吧。跟着自然一起吐纳呼吸,调理你的身体状态,这种瑜伽更天然,也更是瑜伽讲究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TIPS户外瑜伽宝典

必备装备:

饮水用具,防晒用品,户外的阳光晒在身上虽然暖和,但是也需要考虑到防晒因素,要知道即使是冬天,紫外线依然存在;长的厚浴巾,除了擦汗,还可以起到保暖作用;瑜伽垫是必备的用品,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如果延伸度不够好,那么可以借助一些延伸工具来帮助自己更规范地完成动作,降低一些瑜伽动作的难度;不插电音乐设备,户外很难找到电源,而对于瑜伽修炼来说,舒缓的音乐能有助于更好的完成瑜伽,所以一些不插电的音乐设备,例如MP3、MP4等也比较适合。

注意事项:

静心练习,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平和心态,就算有飞翔的鸟儿或突如其来的噪音,也不要被打断;相对于室内,户外的空气流通性很好,所以练习者要很好地跟随教练的授意去调理呼吸,以提高训练效果。练习时间上,最好选择傍晚,因为这才是一天中空气最好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早晨空气清新,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早晨身体还处于睡眠状态,锻炼的话,只能达到傍晚80%的效果。而傍晚时候,人体机能处于兴奋状态,从科学锻炼的角度来说,这是最佳时间段。

市区内外

东湖公园:城市内的一米阳光

东湖公园的主题突出“人与自然”。踏进东湖的南大门,迎面而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还有道路两边的多彩植被,以及融合了21世纪建筑技术与空间观念的理想派建筑。和其他场所相比,东湖公园最好的就是可以在草坪上做瑜伽,软硬度合适,不会像在水泥地上做瑜伽那么坚硬,并且这里树荫不算太浓密,可以享受阳光洒在身上的感觉。

出镜达人

李佳 仁和奥力健身团操部经理,擅长普拉提、瑜伽伸展等,爱好旅游、音乐、睡觉。

推荐地:东湖公园

达人心水

在成都虽然做瑜伽的人很多,但是户外瑜伽还是比较少,因为大家会觉得户外瑜伽比较难组织,但是对于瑜伽来说,户外始终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我带学员去东湖公园做过户外瑜伽,选择这里的理由很简单,东湖公园视野开阔,有很多草坪绿地,铺上瑜伽垫后很舒适。大家都知道瑜伽垫其实比较薄,有的时候如果铺在很硬的地上就会觉得过硬,做起瑜伽来也不太舒适。而且东湖公园,树荫不算太多,如果在太阳很好的时候去做瑜伽,阳光洒在身上是非常舒服的。瑜伽讲究安静,东湖公园的草坪和车辆来往的大路相隔较远,整体环境非常安静。

在一场户外瑜伽活动下来后,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感觉很不错,毕竟没有在户外做过瑜伽,加上成都大多数都是在室内做,所以反应都很好,效果也比在室内要好一些。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因为天气有些冷,加上瑜伽都是赤脚练习,如果没有提前做好热身运动,会容易觉得寒冷,所以务必要提前做好热身运动。

实战攻略>>>

路线:公园离火车南站很近,在火车南站坐304路车即可到,东湖公园在二环路东五段、九三路、锦华路附近,南面二环路外侧公交站名为河心村,79、35、85、51、114、18、112、3路经过。

小贴士:公园门票免费。但如果前去做瑜伽,需要提前和东湖公园物管方联系,确认好之后就可以前去了。

龙泉仰身窝:出城呼吸自然气息

出镜达人

尚谷龙泉禅韵瑜伽馆专业教练

推荐地:

龙泉仰天窝健身步道树林

达人心水

户外瑜伽需要合适的自然条件来达到,一般春、夏、秋和不是很冷的冬天都适合,选择周末或者是早上到这个地方进行一场深入的瑜伽练习,调匀呼吸,达到锻炼效果。由于做户外瑜伽条件的限制,是在户外的大地上进行,那么难免地上不会很平整,这时就推荐站立或者冥想,尽量以少坐、少躺的姿势为主。目前推荐的姿势中有脊柱理疗课程以及冥想减压课程。脊柱理疗课程主要针对人身体的重要器官来运动达到理疗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一些小问题的目的。冥想减压,在这个环境中就更具有优势,因为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冥想一般都是假想自己身处大自然,而现在我们正身处大自然中,更贴近大自然,这个课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完成,一般以平衡体式为主,比如单脚直立,竖立等姿势。

这个季节做户外瑜伽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穿冬季的瑜伽服,注意保暖,不要赤脚,穿专业的瑜伽袜,并且准备开水备用。练习过后喝一杯温开水调节体内的酸碱度,最好散步来,散步回。饮食结构建议以空腹为主,不过也可以准备一些小的零食或者三明治或者水果,在散步后吃。

实战攻略>>>

路线:自驾沿着G318往简阳方向,到欧鹏大道前面不远就是,有路牌提示。也可选择龙泉的公交车877或者870路到区医院下车即到。

小贴士:龙泉仰身窝健身步道是全民开放式免费活动场所,如果你需要专业指导,也可与当地瑜伽馆联系,比如龙泉驿区禅韵瑜伽健身会所。

成都周边

出镜达人

孙权 国家级瑜伽培训导师、温泉水疗瑜伽体系创始人、精彩生命身心灵导师

推荐地:大英死海

大英死海因为其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北纬30°,水温在冬季大约维持在30℃左右,接近人体的温度,再加上水中含有盐卤等元素,在这样的环境中练瑜伽消耗的能量大约是陆地上的6-8倍。是排毒、减肥的理想选择地。

达人心水

中国死海位于四川省大英县,是一个形成于1.5亿年前的地下古盐湖,其盐卤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誉为“中国死海”。海水出口水温87℃,含盐量高达22%,其中富含的钠、钾、钙、溴、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国家权威机构验证,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等具有显著的疗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研究数据显示,人在死海中漂浮1小时,可以达到8小时睡眠的功效。附近还有卓筒井镇、宋瓷博物馆等景点,可顺道一游。

冬季练户外瑜伽需要寻找空气新鲜之地,在热漂区中练温泉瑜伽效果会比较好,死海的温泉中盐卤的成分会加大排毒的作用,30℃的温度,刺激身体经络舒展,使得人们加大力量控制身体,有很好的减肥、塑身、排毒的功效。在死海的练习场有两个比较好的地方推荐,一是热漂区,还有一个是黑泥池,热漂区推荐给想减肥、塑身的人们,在热漂区中,利用水的浮力、温度、及分子加快新陈代谢;加入精油练习还可以有美容、治疗便泌的效果。老师提醒在水中练习的方式和在陆地上不太一样,除了执行动作方法不一样之外,还需要配合特殊的呼吸及动作,沿着脊柱和中枢神经的循环进行,结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中医概念,是水中瑜伽的精华。黑泥池的练习难度要大一些,适合冥想等瑜伽动作,推荐给想要减肥、美容的人们,只是黑泥池温度较低。

实战攻略>>>

路线:东风大桥或万年场乘坐301公交车至十陵长途汽车站,再乘车前往景区;新南门汽车站大假期间有景区直达车。(新南门汽车站预定景区门票可免单程车费,但需要提前预定);成都火车北站5648次列车,成都开车时间8:12,到达大英时间10:34。自驾可选择G42(原成南高速)114公里处大英中国死海出口。

住宿:五星级太阳城酒店豪华标间980元/晚。

小贴士:景区门票200元。目前正在景区热推的热漂健康卡广受好评。单人卡只需360元,包含门票1张+太阳城标间1床位+早餐1份,双人卡680元 ,包含门票2张+太阳城标间或单间1间+早餐2份。数量有限先抢先得。

峨眉山最有名的一个旅游项目之一就是温泉,对此,峨眉山大酒店将养生资源――氡温泉与时下都市最佳减压之道的瑜伽相结合,开创了独特的瑜伽温泉。瑜伽温泉位于峨眉山报国景区的瑜伽河畔,传承着古老印度瑜伽传奇,追求生命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瑜伽温泉,名字来源于门前的瑜伽河,和它的保健宗旨不谋而合。氡温泉源自峨眉山下清音阁处,水质清澈、无色无味,富含锶、溴、氟、硼、氡、二氧化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而练习瑜伽能达到强身健体,身心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的目的。瑜伽温泉秉承二者优势,具有养身、养颜、养心的神奇功效,深受游客青睐。

峨眉山:瑜伽河畔享山林野趣

出镜达人:乐乐 导游,对于乐乐来说,保持身材的方式不是节食而是锻炼。

推荐地:峨眉山

达人心水

对于喜欢做运动的我来说,瑜伽自然是不能错过的运动,这种运动对女生保持身材来说尤其有作用。而做瑜伽,去户外则是必须的选择,在朋友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峨眉山的瑜伽温泉,毕竟做完瑜伽又可以泡温泉,是一举两得的运动。

到了峨眉山的瑜伽温泉,整体感觉就是舒适。首先是瑜伽的项目,这里有专门的教练可以教瑜伽,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有瑜伽教练的指引非常方便。此外,在峨眉山做瑜伽,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然。这里空气非常清新,对于瑜伽需要冥想练习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尤其是在夜晚做瑜伽,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向山谷,繁星与萤火虫点点闪烁,那种与自然结合的感觉只能用妙不可言来形容。

做完瑜伽后,不会感觉像在室内那样,马上又回到都市环境,而且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远胜过在室内播放音乐的单调,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恢复了活力。在做完瑜伽简单休息后,还可以去泡峨眉山的特色氡温泉,简直是太舒服了,和大自然结合,这对于瑜伽来说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实战攻略>>>

路线:在成都新南门车站上车,峨眉中心站下车,滚动发车,到达后再转车前往景区。自驾的话,从成都出发单程约160公里,成都至峨眉山是高速公路,从山下到山上或半山需乘峨眉山管理局的交通车,随时都有。

住宿:峨眉山大酒店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瑜伽温泉酒店,酒店提供温泉、瑜伽等服务,还有专业的瑜伽教练可以进行指导,价格在400元/天左右。还可以选择红珠山宾馆,该酒店以温泉水疗为主,周围树木众多,对于修养身心也有好处,价格在1080元/天起。

上一篇:哭泣的百合花范文 下一篇:阳光明媚的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