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火柴范文

时间:2023-10-07 23:51:42

瑞典火柴

瑞典火柴篇1

瑞士这个国家本身并不是富翁制造厂,但它宽松的税收政策却着实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富翁前来依附,来自瑞典的宜家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就是其中之一。9年来,这个榜单的各项数据都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坎普拉德的冠军地位。

关于钱的欲望

他中学毕业、成绩平平,从很小开始心思就不在读书上,一心只想着赚钱。

不知道是不是高寒地带特有的危机感,坎普拉德承认自己对金钱的“饥渴”好似天生而来。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是一个德国贵公子。1894年的某天,他在报纸上看到瑞典有一处附属森林的农庄要出售,于是在没搞清楚状况的热情中就敲定了这笔买卖。两年后,他抱着一个开拓者的美丽梦想,拖家带口来到了这片冰原之地,但出现在眼前的却是3间“烂尾楼”―阿契姆的梦幻破灭了,并于次年春天吞枪自杀。坎普拉德的祖母就此成了寡妇,独自在异乡拉扯着儿女长大。但让很多想看这家外来户笑话的人惊讶的是,这个德国女人凭着自己的韧劲,一步步走出困境,成了一位叫人敬畏的雇主。

时间很快就到了父亲那一代。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更多地继承了父亲贵族式的忧郁,当不了一个强悍的农场主。好在他的妻子,却是一把搞经营的好手。在农场不景气的时候,她想出把这里出租给夏季旅游者的办法,狠狠赚了一笔钱。1926年3月30日出生的英瓦尔・坎普拉德便在这种阴盛阳衰的氛围中降生了,从小便显露出经商天赋。

坎普拉德的第一笔买卖是在5岁那年做成的,当时一位小伙伴让他陪自己到镇上去买火柴,并抱怨距离太远。机灵的坎普拉德想起自己家里还有剩余的火柴,便用稍高的价格把自己的火柴卖给了他。稍大一点,他又发现了新的商机――在首都斯德哥尔摩能进到更低价优质的火柴,即使在镇里售价不会太高,但仍然有利可图。认真的他甚至拿着铅笔和小本子挨家去敲邻居的门,将他们需要的东西记下来,然后立马去进货,即使你不想买东西,他也会高高兴兴地和你聊上半天。

17岁毕业那年,他因为好成绩而赢得一笔创业基金。正是这笔钱帮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宜家。公司刚成立时,只有坎普拉德一个员工,他既要进货,又要销售,还要当会计和清洁工。那时,他经营的是各种生活日用品,公司的第一单大生意是了一种英国钢笔。但自从公司附近一家家具厂开业之后,他才真正找到了宜家的方向。

二战后的瑞典百废待兴,国内出现了大量移民,农民也离开了农场,城市迅速增加和扩大,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人们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于是,坎普拉德的“大众家居”概念应运而生了。1953年,他决定放弃所有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的经营,宜家家居的时代由此开始。为了对抗国内家具巨头的封杀,坎普拉德找了一家旧厂房,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这也是第一间“宜家专卖店”。他还另辟蹊径,开创了融制造商和零售商于一体的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产品价格,而“难以想象的低价”也成为宜家得以冲出重围的杀手锏。现在,宜家已经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39个卖场,已然成为小资、简洁、自然和时尚的家具代表。而坎普拉德开创的宜家传奇也成为他体内德意志精神和斯堪的纳维亚气质的最好诠释。

矛盾的富翁

年轻时的坎普拉德是纳粹的狂热追随者;因工作过于投入,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为逃避高额税收,不惜携全家移民国外这些都让他受到来自各方的攻击和非议。

坎普拉德本人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矛盾体,他性格倔强又不乏温柔;他对艺术与设计毫无品位可言,但宜家却是时尚风格的典型代表;他极具商业头脑,却在集团化经营成为大趋势的今天,坚持不将企业上市。这种明显有悖于商业常理的原则却又并不妨碍宜家以惊人速度发展壮大。

同时,坎普拉德的节约又到了吝啬的程度。十几年来他一直开着自己的老沃尔沃,坐火车和飞机也只选择二等车厢与经济舱。他还在反复比较下选择下午出门买菜,因为这是市场最便宜的时段。1976年,坎普拉德带着家人移居瑞士洛桑,通过不透明的财务报表,在这个低税国控制宜家。2004年,宜家获利超过5.5亿欧元,但税金却只交了1900万欧元,这个比率远远低于普通收入的瑞典人(后者得交40%至50%的所得税)。

同时,《总结》的报道中说,坎普拉德幼年患有阅读困难症,年轻时还曾是纳粹及右翼分子的狂热追随者。他曾在20岁时疯狂爱上一个广播站的秘书克斯汀・瓦德琳,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2年,因为坎普拉德对事业的爱远远比对妻子的要多。爱情终究成为浮云,1960年,他再次结婚,这次的新娘是一个恭顺听话的意大利年轻女教师,这位妻子陪伴了他的余生,并为他生下了3个儿子。

瑞典火柴篇2

卖火柴的小男孩

尽管祖辈留下来的故事有些悲壮,但作为对后人的激励,坎普拉德总是不厌其烦地讲给三个儿子听。

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祖辈曾给他留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农场。然而,由于阿契姆整日沉溺声色,农场的经营很快就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当阿契姆向当地一家储蓄银行贷款而被拒绝之后,他不禁万念俱灰。回到家里,阿契姆先开枪打死了心爱的猎犬,而后饮弹自尽。坎普拉德的祖母——一位年轻的寡妇在清理完丈夫留下来的一团乱麻后,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离开德国,来到了瑞典,在一个名为阿根纳瑞德的小村庄附近,买下了一个叫埃耳姆哈耳特的农场。

在坎普拉德的祖母手上,农场经营得很是红火,不仅全家人衣食无忧,而且还雇佣了10多个工人。然而,当农场传至坎普拉德的父亲时,由于经营不善,农场再次败落。也正是这个时候,坎普拉德出生了。好在坎普拉德三岁时,母亲在当地经营起了另一桩生意——客房出租,赚了一些钱,坎普拉德的家重又回到富足的生活轨道上。很久以后,人们推测坎普拉德的成功,不仅因为植入了家族经商的基因,更重要的是继承了祖母和母亲坚韧的品性。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从幼年开始,他就有强烈的挣钱愿望,并打定主意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

坎普拉德的确有比常人更丰富的商业细胞。五岁那年,村里的一个小伙伴让坎普拉德陪着去买火柴,在去往商店的途中,伙伴一直抱怨路太远,并说宁愿搭上自己的一些零花钱,也不要走这么远的路。坎普拉德灵机一动,他想到了家中多余的火柴——很快,两个小家伙成交了——坎普拉德赚来了一点零花钱,对方得到了需要的火柴。这次交易的成功,坎普拉德尝到了冒险和兜售的乐趣,而且收获了说服他人的满足感。紧接着,坎普拉德发现了村里火柴用量很大,而且经常短缺。于是,坎普拉德求着妈妈,代他从集市上花88欧尔买回了100盒火柴。

奶奶成为了坎普拉德的第一个客户。坎普拉德至今清楚地记得,当自己抱着火柴找到奶奶推销时,奶奶连声夸赞孙子聪明,而且爽快地买下了几盒火柴。从此之后,奶奶就成为了孙子的忠实顾客,不论需要与否,她都会从孙子手中买下各类小商品,尽管数量不多,但给了小坎普拉德继续经销的信心。出乎坎普拉德的意料之外,他花88欧尔买回的100盒火柴,竟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被左邻右舍抢购完毕,坎普拉德从中赚到了12欧尔。

随着火柴生意越做越大,为了支持儿子,妈妈给他配了一辆自行车。商机往往是在与市场的直接接触中产生的。在推销的过程中,坎普拉德发现村民们除了喜欢火柴外,还向他提出了代购其他商品的要求。这样,在坎普拉德的“货囊”中,多出了圆珠笔、铅笔、相架、手表、钱包和尼龙袜……凡是村民们所需要的,坎普拉德都会尽可能地提供。每到周末,村民们看到满头大汗的坎普拉德敲开一家家大门,一脸憨态、笑容可掬地送上货品。

从小贩到巨贾

靠卖火柴起家的坎普拉德,不仅历练出了丰富的商业经验,而且积攒了创业的资本筹码。17岁那年,坎普拉德决定自己创建一家公司。但是,按照瑞典的法律,坎普拉德还没有达到可以独立注册公司的法定年龄。无奈之下,坎普拉德只得求助于他的亲叔叔。在听了侄子的创业计划后,叔叔没有作任何思考就在法律文本上签了字。也正是有了叔叔充当自己申办公司的监护人,坎普拉德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

坎普拉德为自己公司取名“宜家”(Ikea)。Ikea由四个人名、地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其中,“I”取自他的名“英瓦尔(In-gvar)”,“K”取自他的姓“坎普拉德(Kam-prad)”,“E”和“A”则分别取自他的家族农场埃耳姆哈耳特(Elmtaryd)和所在的村庄阿根纳瑞德(Agun-naryd)。公司标志使用蓝、黄两色,这正是瑞典国旗的颜色。

宜家开始的时候只有坎普拉德一个人。但此时的坎普拉德已经不再满足于零敲碎打,而是开始接订大单业务——公司的第一笔大买卖来自英国。一天,坎普拉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买了一张报纸,上面一则英国钢笔商在瑞典寻求的广告吸引了他。回到家后,坎普拉德立即向对方发出了请求函,英国钢笔商也及时回复,宜家公司的门前于是多了一块招牌——英国某品牌钢笔瑞典商。

宜家公司所在的阿根纳瑞德村庄虽然并不大,但周围盘踞着许多小家具制造商,坎普拉德每天都要从这些家具厂门前路过。有一天,坎普拉德突然闪念:“我为什么不能将家乡附近的家具品牌聚拢起来搞家具销售呢?”27岁那年,坎普拉德决定放弃其他所有业务,而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销售,宜家家居时代由此开始。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由于当时瑞典家具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个制造巨头和一个零售巨头,两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几乎排除了新竞争者进入的可能。因此,当宜家进入家具市场后,很快就遭到了对手的打压。但初生之犊不畏虎,坎普拉德一方面以零售商的身份向附近的独立生产厂家采购家具,同时以制造商的身份将家具卖给消费者,以达到降低家具价格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对付国内各类家具展对宜家产品的封杀,坎普拉德找了一家被废弃的旧厂房,并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从此,“宜家专卖店”正式诞生。作为对竞争者的还击,坎普拉德在接下来的家具展览会上,不断公布令竞争对手难以想象的特别优惠价格,同时尝试自己设计家具,以突出宜家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并最终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站稳了本土阵地的坎普拉德决定出师海外。宜家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以外的宜家商场。虽然没过多久,一场意想不到的大火烧毁了整家商场,但这丝毫没有阻止坎普拉德扩张的脚步。接下来的10年中,宜家进入了丹麦、瑞士、德国、加拿大、荷兰、美国和英国。

应当说,坎普拉德是幸运的。有关人士评价,他的成功不仅来源于他精明的商业头脑,还得益于瑞典经济繁荣的大环境。从1950年到1970年代初,瑞典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成果是,农村人口迅速减少,城市却在不断增多和扩大,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来,迫切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装修新房子。与此相匹配,瑞典政府不失时机地推出“百万家园建设计划”,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对家具产品的需求,助推了宜家后来的快速扩张。

如今,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宜家集团庞大的身躯完全可以让85岁高龄的坎普拉德笑傲江湖。资料显示,目前宜家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多家商店,其销售的家居用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系列、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系列、炊具系列,以及房屋储藏系列和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万多种产品。据宜家最新年报显示,2011年宜家净利润40亿美元,营业收益近50亿美元,毛利润超过150亿美元,销售额达340亿美元。而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2011年英瓦尔·坎普拉德的个人财富超过400亿美元,位居欧洲富豪榜之首。

超级成本杀手

也许是自幼与普通百姓长期相处的原因,坎普拉德的平民化意识格外强烈。宜家创办之初,坎普拉德去参加一个家具展览会,看到展览会上极具奢华的展品,他想到了普通人的家具——难道不富裕,就不能享受最好的家具吗?他决定,将少数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改造成大众能接受的产品。也正是基于“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的经营理念,坎普拉德推出了降低与削减成本的许多高招。

通过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达到对产品成本的控制,是坎普拉德创建宜家伊始就确立的经营理念。在宜家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坎普拉德就开始自己设计产品,招聘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家具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在设计新产品时往往会发生激烈争论,争论集中在同样价格的产品“谁的设计成本更低”,他们常常会为了“是否少用一颗螺钉或能否更经济地利用一块塑料板”而大动干戈。这样的争论不仅激发了一些杰出的创意,而且使宜家可以从产品的最上游取得成本控制的主动权以及产品定价权。

成本压缩发生在产品的外包制造环节。在所有的产品设计确定之后,坎普拉德会和遍布海内外的宜家贸易代表处,共同确定哪些供应商可以在成本最低而又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生产这些产品。由此,数千家供应商会为争取宜家的订单展开激烈竞争,得分高的供应商将得到“大定单”。通常,宜家会为大量销售某种产品而降低价格,许多供应商当然也只能被迫提高生产效率,压低生产成本。

“平板包装”是坎普拉德创建的一种家具物流配送方式。据说,这种创意来自坎普拉德上中学时的一次经历。在哥德堡商业高中上学时,他常利用课余时间逛商店,观察店家如何做生意。有一次,坎普拉德看到鞋店店员为了寻找不同颜色的鞋爬上爬下,忙得满头大汗。受这事启发,他开始琢磨怎样才能以最简捷和最廉价的方式把商品输送给顾客。后来,坎普拉德为宜家立下了一条规矩:一切货物都摆在架子上让顾客自取,家具一律采取扁平式包装,以便于运输。“平板包装”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运输成本,这种运送方式按照宜家负责产品运输的经理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想花钱运空气。”按照这种物流配送理念,坎普拉德不惜在产品设计上花功夫,如宜家的邦格咖啡杯至今已重新设计过三次,其目的只是为了能在一个货盘上多装一些。经过三次设计后,其数量从864只增加到2024只。

搜寻成本最低的投资国,是坎普拉德自1960年代起就没有停止过的一项工作。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坎普拉德曾带着宜家自行设计的图纸,四处寻找具有低成本生产能力的国家。最终,他发现波兰具备了最佳条件:大片的森林、悠久的木材加工传统、强大的家具制造能力,以及低廉的价格。于是,宜家在波兰建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自此之后,宜家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

为了享受低税收而不惜“钻空子”,这是坎普拉德的一贯行事方式。坎普拉德全家曾从瑞典搬到荷兰,后又从荷兰迁到瑞士,这一期间甚至还在丹麦定居了数年时间,目的是让宜家取得迁入国的低税收优惠。为此,坎普拉德专门雇用了一大批来自各个国家的职业律师、会计师、税务专家,专门为宜家调查各国的税收和贸易政策,为的就是抢先在任何合适的地方注册公司。

从宜家复杂的所有权机构,更能进一步看出坎普拉德在区域避税安排上的匠心。自1970年代开始,坎普拉德就在宜家之外设立了荷兰慈善信托基金和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前者实际上是宜家的后台老板,后者则拥有宜家的知识产权——概念、商标和产品设计。这种由信托基金和控股公司组成的复杂体系,完全可以使宜家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合法途径将税收降到最低。如由于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拥有宜家的知识产权,全球各地“宜家商店”就必须为使用宜家的概念、商标支付许可费,如果宜家的高级管理层想压缩某国分公司的利润,只需要提高该国销售公司缴纳的许可费就可以了。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如果当地宜家店在缴费之后没有利润剩余,那么就不用纳税了。

营销设计大师

深蓝的矩形框内安放着鲜黄的椭圆,椭圆之中镶嵌着深蓝黑体英字母“IKEA”……坎普拉德半个世纪前为宜家设计的logo,至今依然为市场营销大师们津津乐道。在许多营销专家看来,矩形、圆形都是家具较常采用的图形,深蓝与鲜黄也是现代家具中常用的色调;同时,图形结构的简洁、敦厚,象征了家具用品的可信任性与耐用性。几何图形的妙用,塑造了“宜家”独特又蕴含深意的品牌标识。其实,并不只是熟稔于利用品牌标识塑造品牌个性,在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坎普拉德都做得风生水起。

“先设计价格,再定产品”,是坎普拉德一开始就选择的定价机制。其基本程序是,宜家的设计人员在参考了所有宜家商店的销售记录以及同类竞争产品状况之后,按照“价格矩阵”设计产品,以保证这个产品的价格是最有利于销售的——比如低于市场价格30%。这种价格营销方式,使宜家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并强化了其质优价廉的市场形象。

顾问式营销,是坎普拉德最具特色的营销方式。走进宜家的商店,人们听不到销售人员在你耳旁死磨乱缠的声音,所有的购买行为都由顾客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决定,而指导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作出选择的唯一工具,就是宜家的“目录名册”。为了帮助消费者通过“目录名册”了解到每一个产品的真实信息,宜家在它的展示厅里将不同的商品分类组合,形成一个个极具想象力的样板房。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将目录名册中的产品在现场一一对应,并最终做出选择。在坎普拉德看来,当人们看到这样的目录名册后,即使不来宜家也没有关系,因为目录名册已经在传播宜家的一种商业文化,这样的方式对消费者的影响,比直接销售一件商品更大。正是如此,宜家的“目录名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光在中国,一年就要发放掉200多万册,在全球其数量则以亿计。曾经有人调侃说:在普遍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发行量最大的刊物已不再是《圣经》,而是宜家的目录名册。

体验式营销,是坎普拉德的又一创造。与很多家具卖场中沙发、席梦思床上标出“样品勿坐”的警示完全相反,宜家鼓励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甚至包括对产品进行破坏性试验。因此,在宜家,消费者可以拉开抽屉、打开门柜、在地毯上走、试一试沙发和床是否舒适和坚固等。作为协助顾客体验的一个重要工具,宜家还对许多商品配置了测试器,如在厨房用品区,厨柜的柜门和抽屉不停地打开、合上,计数器显示了门及抽屉承受开关的次数。

作为体验式营销的一个重要延伸,宜家在所有的商店设立了餐厅和儿童娱乐场所,顾客完全可以将逛宜家看成是一次休闲体验,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品尝一下瑞典风味的快餐。据悉,这种对客户需求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宜家创立之初。一次,坎普拉德巡查斯德哥尔摩旗舰店时发现,顾客中午饿了就会离开卖场在周围的餐馆用餐。于是,他在店内开辟了一块价位适中的餐饮酒吧区,把客人留在了店里;同时,他还开辟了儿童托管游乐区,以吸引年轻家庭。资料显示,2011年仅宜家餐厅的全球收入就高达16亿美元。

DIY组装(自主组装),是坎普拉德创建的一种家具拼装与销售方式。一次,当坎普拉德与同事一起拍摄桌子照片时,一位同事嘀咕说:“天哪,这样摆放家具太占地方了,不如把桌子腿卸下来放到桌面上。”没想到,这一句话竟然掀起了一场革命。坎普拉德借用这个灵感,开始设计第一件自助组装家具——麦克斯台桌。此后,宜家不断推出组装家具,并将这种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与全球大型家具生产商向消费者提供整体成形家具完全不同,消费者在宜家购买到的家具,需要在家中进行自我组装。当然,宜家的家具组装并不复杂,而且每一件家具还配有详细的组装说明书。据悉,DIY组装这一特殊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对宜家家具趋之若鹜,因为它满足了人们挑战自我和收获成功的。

我小气,但我自豪

一件褪色外套、一双磨损皮鞋,一副老式眼镜,这就是坎普拉德最喜欢的行头。虽然在坎普拉德的财富纪录中,有着一度超过比尔·盖茨而成为世界首富的荣耀,但坎普拉德却被人们看成是“瑞典最节约的人”,还有人把他称作“抠门”的亿万富翁。

自从搬到瑞士洛桑的36年里,坎普拉德的全家就一直居住在一座老式房子中。房子靠近日内瓦湖,周围风景优美。据说,这是坎普拉德在等到这片小区临近售罄时才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的“尾楼”。在这座房子里,没有令人炫目的豪华摆设,有的只是坎普拉德从宜家淘回来的便宜家具。

作为退出宜家管理层后的一项重要活动,坎普拉德喜欢在下午价格比较便宜的时段去市场购买蔬菜、水果。不仅如此,坎普拉德总是光顾便宜的餐厅,还会为买了一条价格不菲的围巾、吃了一顿瑞典鱼子而心疼老半天。在瑞典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是坎普拉德失去了自律,在小酒吧里喝了一罐高价的可乐,那么第二天他就会到杂货店另买一罐最低价的可乐作为补偿。

一部用了近20年的老牌沃尔沃,是坎普拉德出门时的代步工具。在出外旅行时,人们经常看到坎普拉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即便他坐火车也是坐二等车厢,乘飞机从来都是坐经济舱。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次新闻会上,坎普拉德向记者们出示他刚刚乘坐的地铁车票,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享受了老年人优惠价”。

关于坎普拉德的节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在参加一个商业晚会时,坎普拉德被保安人员挡在了门外,因为他们看见坎普拉德从一辆公交车上下来;坎普拉德的家乡建起了一座坎普拉德的雕像,但在出席剪彩仪式时,坎普拉德竟把彩带工整地折好后递给市长,告诉他彩带还能继续使用;由于新聘的理发师每次只收取12美元费用,坎普拉德解雇了长年为他服务的理发师;在第一次来到中国投资考察时,坎普拉德在北京秀水街看中了一条要价100元的休闲裤,硬是与对方讨价还价最终以90元成交……

当然,在自己节俭的同时,坎普拉德并没有忘记推行自己的《一个家具经销商的宣言》,这篇后来被誉为“宜家的圣经”框定了“九条训诫”,其中节俭的要求位列其中。据悉,坎普拉德在公司内一直要求员工用纸的正反两面写字,而且经常督促员工在不用电脑、电灯或水龙头时一定要把它们关掉。也正是在坎普拉德的影响下,宜家分布在全球的数万名员工出差总是选坐经济舱,平时外出经常坐公交车而不是出租车。更令坎普拉德满意的是,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与自己一样喜欢买二手货和进行锱铢必较的讨价还价。

瑞典火柴篇3

一、 火柴的发明

人类发明火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二百多年前,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出现了第一支火柴。那是一支巨型火柴,很像一根敲大鼓的木糙,糙头由一团氯酸钾药面做成。只要把火柴头浸到盛浓硫酸的瓦盆里,火柴就燃烧起来。这是由于氯酸钾碰到浓硫酸,发生猛烈的化学变化,又是发热,又是放氧气,于是,木棒就吐出了明亮的火焰。

那时候,这种火柴价格昂贵,即使是有钱人家也是几家合买一根。

这种最早的火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带在身上,浓硫酸溅出会烧坏衣服,伤害皮肤。

十九世纪初,瑞典人发明了摩擦火柴。火柴头上涂了一层白磷,模样也变得小巧灵便,长短已经接近今天使用的火柴。划火柴,不需要专门的火柴盒,找块粗糙的地方,墙壁、砖头或是鞋底,轻轻地一擦,火柴就燃着了。

这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超过40℃就自动着起火来。再说,白磷有毒,那时候,有些制火柴的工人,由于吸入了白磷蒸气而中毒死亡。因此,用白磷做火柴,实在不安全。

人们改用磷的化合物来做火柴头,不再使用白磷,火柴仍然可以在鞋底上划出火来,而毒性和自动着火的危险减轻了许多,可是,这种改进了的火柴仍然不安全,在运输途中或者口袋里磨来蹭去,还可能发火,酿成火灾。

幸而在1845年发现了另一种没有毒的磷―红磷。此后,就用红磷代替白磷制造火柴了。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安全火柴在火柴盒外侧涂上红磷,火柴头上有氯酸钾和三硫化二锑这两种火药。当你擦火柴时,火柴头蹭下的一丁点儿红磷,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着火点,起火了。火星引着三硫化二锑,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燃烧得更旺。火柴杆是用松木或白杨木做的,前端又浸透了石蜡和松香,使火柴擦着后,火焰容易烧到火柴杆上去,燃烧的时间也长一些。

二、 火柴的组成

火柴包括三部分:火柴头、火柴杆和火柴盒。

1. 火柴头:火柴头中主要含有氯酸钾(KClO3)、二氧化锰(MnO2)、硫(S)以及玻璃粉、胶和其他附料等。

2. 火柴杆:火柴杆多用浸入磷酸铵(使火柴燃烧时余烬不易落下而保持较完整的焦棒)的松木条加工而成,靠火柴头的一端涂有少量石蜡。

3. 火柴盒:火柴盒侧面由红磷(P)、三硫化二锑(Sb2S3)、玻璃粉和胶等调制涂刷而成。

三、 火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 做火源,引发化学反应

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将细铁丝在火柴杆上绕成螺旋状,点燃火柴,待火柴杆快燃尽时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 检验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将一根火柴杆迅速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等1、2s拿出来,可以观察到处在火焰外层的那部分最先碳化(已被烧焦),内焰燃烧不充分(轻度焦黄),焰心处则无明显现象,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

3. 用作检验气体的工具

① 检验氧气等支持燃烧的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火柴杆)置于集气瓶瓶口,若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② 检验二氧化碳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将点燃的木条(火柴杆)置于集气瓶瓶口,若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

③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火柴杆)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④ 检验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⑤ 和其他试剂一起用于辨别气体。如:H2、CO2、O2、CO、CH4、N2 。根据火柴杆的燃烧状况即可将几种气体区分开来。

4. 检验浓硫酸的腐蚀性

根据火柴杆表面是否碳化说明浓硫酸的腐蚀性。

四、 中考链接

1. 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 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过程和有关现象请推测石蜡的物理性质有:;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 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可以忽略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解析本题借助于火柴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着重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反思,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创设的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充分体现“知识在课内,问题在课外”的基本理念和思想。

答案:(1) 质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2) a外焰(3) C

2. 有A、B、C、D、E五种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对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气体的化学式是 。

(2) D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 固态A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4) 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本题借助火柴检验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气体。

答案:(1) CH4 (2) 2CO+O22CO2 (3)制冷剂、人工降雨、舞台背景 (4)2H2O22H2O+O2(或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 MnO2+ O2)

3. 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磨擦发生的氧化反应,放出氧气和热量,使可燃物燃烧,生成白烟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请写出:

(1) 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Sb2S3可燃烧生成Sb2O3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析本题素材选取贴近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能够考查学生快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新情景的素材,与初中所学知识联系密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答案:(1) 2KClO3 2KCl+3O2

五、 小结

中考化学试题素材选取越来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反思,火柴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瑞典火柴篇4

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泊头火柴厂前身)于1912年5月22日破土动工,1913年8月31日正式开工,成为落户泊头的第一家现代工业企业。

1950年国家颁布《公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方股东要求集体退股,当年5月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全部归属国有,并更名为:河北省省营泊镇火柴厂。

“泊头火柴”曾创造了同行业规模第一、产量第一、创利税第一、总产值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一等数项第一。最终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将外国的“洋火”赶出中国的市场。

1985年全国火柴业开始处于产大于销的低谷时期,泊头火柴厂产品由包销转为自销。而产品滞销,效益下滑,至1987年火柴年产量仅为77万件,还外欠450万元工程贷款和近300万元的贷款,企业处于困难状态。

为此,1987年下半年沧州地区行署决定在泊头火柴厂搞承包试点,主宰了火柴厂16年的王维龙接过了工厂的掌控大权。随后,王维龙组织设备维修和生产管理,将产量恢复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企业实现利税超千万元。火柴的销售形势迅速扭转,滞销转为畅销,价格也由每件20元提高到最高时的70元。

资料显示,1990年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后,1991年和1995年又分别达到1044.29万元和1188.43万元,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

但是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河北省政府将放开的火柴视为计划调拨产品,以低价(政府收购价21.40元/件,市场价62~67元/件)收购,也就是说,泊头火柴厂又丧失了自主经营权。但省经贸委、省轻工厅、省商业厅联合下文承诺:“今后如果火柴出现滞销,泊头火柴厂的火柴全部由政府包销”。

几年后,全国火柴行业再度陷入低谷,产大于销,但是省里没有兑现“包销火柴”的承诺。1996年火柴厂的利润由上年的566万元急降至225万元,1997年更是跌至33.2万元。

1997年企业希望引进国外资金与技术,准备与瑞典火柴集团合资,出让70%的股权,引进7000万元现金和部分先进技术。本来看似划算的合作,最终并未达成。针对此项工作,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泊头火柴是一个名牌产品,作为一个老的民族工业,大家多支持、多帮助,不能让外国人控股。”

引资希望破灭后,公司又成为股份制改造试点,1998年10月组建成泊头火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改为泊头火柴有限责任公司。

之后,泊头火柴厂还分别以80万元、50万元收购了安庆火柴厂、临西火柴厂两个中型企业,仅两三年,安庆火柴厂就被转卖;临西火柴厂因转给企业的资产已抵押给当地银行,企业只好退出,扩张计划只得到一个经验教训。

随着形势的恶化,2006年,泊头火柴厂在企业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被要求由归属地管理,划归泊头市管理。2010年4月,苦等开工的员工却意外地收到了企业破产的消息,紧接着又进入了破产清算的阶段。至此,曾享誉中国火柴业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瑞典火柴篇5

作为卡车制造厂商,沃尔沃卡车将在全球首先推出由天然气和柴油共同驱动的柴油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能够完全满足2009年颁布的欧Ⅴ排放标准。该车型的实地测试将于2010年在瑞典和英国进行。沃尔沃卡车公司环保总监Lars Mrtensson表示,“这一独特技术使我们可以将天然气的优势与柴油机的高燃油效率相结合,从而使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比火花塞点火式发动机高出30-40%,因此,配备此款发动机的卡车节油性能要远远高于传统卡车。”

2007年8月,沃尔沃卡车公司展出了至少7款可由不同生物燃料驱动的样车。经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二甲醚(DME)和天然气柴油混合燃料已经成为其目前主要关注的两种可再生能源。

过去,使用天然气进行长距离运输十分困难,而装配了火花塞点火式发动机的卡车通常行驶里程也十分有限(大约150-200公里)。为解决此类问题,沃尔沃卡车研发出柴油发动机燃烧天然气和柴油的混合物这一方法,使卡车行驶里程增加了50%以上。而且,如果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液化气,那么行驶里程将翻倍。同时,车辆的驱动性能也更好。

“在柴油的替代燃料中,天然气是目前为止最容易获得的,同时,天然气的储量与石油相比,也较为丰富。而且,很多国家都开始热衷于生产对气候没有影响的天然气,因为这样做可以解决最棘手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沃尔沃卡车公司环保总监Lars Mrtensson说。

天然气卡车的运行方式

上述解决方案以沃尔沃卡车欧Ⅴ柴油发动机为基础,当发动机转换到燃气驱动状态时,液化天然气(LNG/LBG)或压缩天然气(CNG/CBG)罐将被载入。另外,带有气体喷射装置的单独燃料系统将被添加到进气歧管中。

少量柴油经过喷射和压缩点燃后,随之点燃天然气和空气混合气体。这样一来就不需要火花塞进行点燃,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柴油的高效性。因此,这款发动机的动力和性能完全可以与传统的柴油机媲美。

在天然气燃尽后,卡车可以继续使用柴油行驶。这就是沃尔沃技术的独特之处。同时,它可以使这一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被客户所接受,即使在天然气配送网络不完备的地区也没有问题。

Lars Mrtensson解释道,“安装在卡车上的处理器将持续计算当前驾驶模式下的燃料比率。在持续稳定的驾驶过程中,可以实现天然气使用的最优化。”

实地测试进一步优化技术

长期以来,沃尔沃卡车一直致力于将柴油在燃料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根据对从生产到道路行驶整个燃料链的计算,未来使用天然气和柴油混合的新技术与传统柴油技术相比,将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

沃尔沃卡车发动机战略和规划部门经理Mats Franzen表示,“在2010年的实地测试中,混合燃料中的天然气含量将达到70%,其余燃料为生物混合柴油,即包括化石柴油和由可再生原料生产的柴油。在对技术进行优化和测试后,我们预计天然气用量将达到80%。”

市场的浓厚兴趣

推动天然气卡车市场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节约成本。目前,在很多市场中天然气都是相对廉价的燃料。例如,沃尔沃卡车公司目前已经为每日进行长距离运输并返回同一加油站的卡车提供了低成本燃料选项。

另外,各地严格的环保法规也是推动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对于客户的购买决策,尤其是位于大城市的公司的购买决策有着很大影响。沃尔沃卡车公司与几家燃料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确保加油站的建设速度可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车辆需求,为未来的大范围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沃尔沃卡车还在和技术性企业Clean Air Power、Hardstaff Group和Westport等开展合作,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此项技术。

重型车辆的替代燃料和驱动系统

二甲醚(DME)。在目前讨论的所有替代燃料中,二甲醚可以提供最佳总能效。二甲醚可由矿物和生物可再生原料制成并可用于柴油发动机,而无需对发动机做任何大幅度的改装。为了使二甲醚成为一种富有竞争力的替代燃料,必须对生产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生物柴油(FAME)。一种可通过各种生物原材料(例如含油植物)制成的可再生燃料。要提高生物柴油使用率以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避免对车辆或发动机做任何改装,那么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是将生物柴油以最高5%的比例混合入传统矿物柴油,但是生物柴油的供应受种植潜力的限制。而且这种燃料的总能效较低。

甲烷。甲烷燃料有化石天然气和可再生生物气体两种形式。它需要将柴油发动机根据奥托(Otto)原理进行转换。随之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发动机能源利用率有所下降。使用甲烷燃料主要的好处是排放量和噪音水平下降。通过使用生物气体,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有所降低。对于在城市环境中或天然气供应丰富地区行驶的车辆来说,甲烷是一种可行的替代燃料。

混合动力。使用混合动力的驱动系统比传统驱动系统要节油得多。它结合了各种驱动能源和能量储存系统,如柴油发动机和电池。利用并储存制动能量,可降低高达35%的卡车燃料消耗,噪音水平也远远低于传统系统。

瑞典火柴篇6

    许多人可能猜想像诺贝尔这样的大发明家,必定有很高的学历。其实不然。阿尔弗里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勤奋的家庭,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就在小诺贝尔出世的前一年,一场火灾烧毁了他家的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债度日。为躲避债主上门,伊曼纽尔只好单身离家出走,先到芬兰,后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也站在街头巷尾卖过火柴,以便赚几个钱帮助维持家庭生计。在那场大火中,诺贝尔的母亲为了救出孩子几乎丧了命,精神和健康都受到影响,加上生活艰难,诺贝尔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纤弱多病,全靠母亲的精心照料,才活了下来。由于健康不佳,他的童年没有像别的孩童那样调皮、活泼和欢快,当别的孩童们在一起玩耍时,他只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童年生活的这一遭遇使他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到了8岁他才上学,只读了一年。这是他受过的惟一的学校教育。

    1843年诺贝尔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家里请一个瑞典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当有了一定的俄语基础后,再跟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非凡勤奋,学识不亚于他的两个哥哥,他那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父兄的喜爱。1843年,由于诺贝尔的二哥要回瑞典,兄弟三人只好停止了学业。诺贝尔来到他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考,凡是经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生活本身成为他的大学。

    为了进一步扩大他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父亲让他出国进行旅行学习。两年中,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当他返回俄国时,他已成长为一位精通德、英、法及俄语的学者,受过科学练习的化学家。回家后,他立即投入他父亲创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工作。当时这所工厂正为俄国生产急需的武器装备,在工厂的实践练习中,他考察了地雷、水雷及炸药的生产流程,研究过大炮和蒸汽机的设计。在这里他不仅增添了许多实用的工艺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治理。

    1859年父母回瑞典了。当两个哥哥致力于企业的复兴时,诺贝尔则全力投入他心爱的发明创造。他废寝忘食地坚持研究设计,终于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三项发明:气体计量仪、液体计量仪、改良型的液体压力计。尽管这些发明不是非凡重要,但是它给诺贝尔以信心,他决心以更大的热情向往新的发明创造中。

    研究的道路是不平坦的。1864年9月3日,试验中发生了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幼弟埃米尔都被当场夺去了生命。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他父亲也因这一沉重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而半身不遂。这次爆炸事故还使住在四周的居民对他们的试验更加惧怕,纷纷要求政府当局封闭这一实验室,有人甚至直接告诫诺贝尔,不准他在市内做试验。事故给诺贝尔带来悲痛和困难是可以想像的。挫折和不幸并未动摇诺贝尔的决心,他以不屈不挠的勇气把试验设备搬到郊外马拉湖中一艘平底船上,继续研究。

    诺贝尔的发明爱好不仅仅限于炸药,他有丰富的想像力,更有千方百计把这些想像付诸于现实的不屈不挠的毅力。为此他还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件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这些研究相比之下,成绩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瑞典火柴篇7

这时,帕尔梅首相偕同夫人丽丝贝特像普通居民一样,兴致勃勃地到市中心的格兰德电影院观看新上映的影片《莫扎特兄弟》。23时15分电影结束。帕尔梅首相夫妇沿着大街步行回家。按瑞典传统,首相平时私人活动无保安人员相随。当他们俩过了两个街区到达一个交叉路口时,一个陌生人同他们攀谈起来。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个人竟是杀害帕尔梅首相的凶手。他在相距不到2米的地方举枪射击,罪恶的子弹打中了帕尔梅的致命处。3月1日凌晨0时6分,医院宣布抢救无效,帕尔梅溘然与世长辞。

瑞典前首相帕尔梅是一个十分受人尊敬的领导人。

他当时虽贵为首相,但仍住在平民公寓里。他生活十分简朴,平易近人,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

帕尔梅的信条是:“我是人民的一员。”除了正式出访或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外,帕尔梅去国内外参加会议、访问、视察和私人活动。一向很少带随行人员和保卫人员,只是在参加重要国务活动时才乘坐防弹汽车,并有2名警察保护。有一次他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人们发现他竟独自一人乘出租车去机场。

1984年3月,他去维也纳参加奥地利社会党代表大会,也是独自前往的。当他走入会场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他,直到他在插有瑞典国旗的座位上坐下来,人们才发现他。对于他的举动,与会者都啧啧称赞。

帕尔梅从家到首相府,每天都坚持步行,他不时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有时甚至与同路人闲聊几句。

帕尔梅同他周围的人相处得都很好,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帮助别人,毫无派头。帕尔梅一家经常到法罗岛去度假,那里的人都将他看做朋友。

他常常在闲暇时间独自骑车闲逛,锄草打水,劈柴生火,帮助他人干些杂活,以此来联系和接触群众。

帕尔梅喜欢独自微服私访,去商店、学校、厂矿等地,与店员、学生、工人进行平等融洽的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他从不摆首相的架子,也从不搞前呼后拥的威严场面,这使他深得瑞典人民的爱戴。帕尔梅平易近人,他同许多普通人通过信件建立了友谊。他在位时平均每年收到1.5万多封来信,其中1/3来自国外,为此他专门雇用了4名工作人员及时拆阅、处理和答复,做到来信皆阅,来信皆复。对于助手起草的回信,他要亲自过目,然后才能寄发。这一切都使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日益高大。

瑞典火柴篇8

很多人一直对瑞典这个北欧小国能成为无数发明(如火柴、拉链、吸尘器、心脏起搏器)和发明家(如化学家诺贝尔先生)的“原产地”而感到不可思议。奥勒夫松和桑德里德说的这番话或许能帮你解开心中的迷惑。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并非天生就对探究自然的兴趣浓厚,当然更非“一生下来就带着‘发明家’的大脑”,而是“从小就培养创新精神”的社会风气和教育意识,使得瑞典人在“娃娃阶段”就已开始经常琢磨——我能有点什么样的创新?

有个叫安娜的小姑娘上初中时发现,公共饮水池向上喷水的水龙头让接水者很难准确地把水装进自己的水壶。于是,她在普通水壶半腰处开了个口子,安了个盖子,这样,人们在浅浅的水池里也可以方便地接水饮用,多年的难题一下子被解决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发明,却一举夺得瑞典“Finn upp”初中生发明竞赛的大奖。现在,这款水壶已成功申请了专利,并成为瑞典运动品商店的“大热卖”。

为了激发、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瑞典的一些学校每年都组织“扔鸡蛋”比赛,评出将鸡蛋从25米高空扔下而不会摔破的最佳方法。比赛的最初组织者、发明家和企业家安德斯·罗森希望通过这种不常有的游戏形式来激励儿童自己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类似这样的创新竞赛,在瑞典还有很多,而且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既有针对儿童的“天才之光”,也有针对小学生的“小小企业家”,还有针对初中生的“Finn up发明竞赛”,以及面向大学生的“温室”活动。只要你愿意去创新,即使你还很稚嫩,也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一显身手”的舞台。

在瑞典,一个“从6岁开始、贯穿整个学龄阶段”的创新教育系统已然逐步建立。由政府拨款支持的“灵感教育”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种教育针对6~12岁的孩子,鼓励他们把家中的废品带进课堂,拆解后再重新组装成新东西,并鼓励他们思考“还能做成什么以前没有的东西”。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动手动脑,而且激发了他们“突破常规”的潜能。至今,瑞典拥有“灵感教育”资质的教师已达1700多人,遍及全国800多所学校。

而三年一届的“Finn upp”初中生发明竞赛,则是瑞典创新教育中无法不提及的精彩一笔。之所以叫“Finn upp”,是因为在瑞典语中,“发明”的动词是“uppfinna”。

这一比赛鼓励6~9年级(即12~15岁)的学生留心身边的需求,并努力尝试将自己的创想变成现实。刚才提到的“安娜水壶”,就是在这一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此外,近年的其他获奖作品还包括:“凸”字形车用除冰刀,相比传统除冰刀多出的握把,令使用者更易发力;用于超市购物推车的可拆卸隔层,方便了食品与化学清洁产品等的分类摆放……

今年的竞赛组织者索菲娅·比约科维介绍称,所有这些创新并没有涉及高深的技术,却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好点子”带给生活的神奇变化。

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托维科中学,“谁能发明出一种史无前例的新乐器?”当参加今年Finn upp的学生15岁的雅各布听到老师卡尔·艾夫格伦在课堂上说出这句话时,便打定主意,“一定得想出个新玩意”来。于是,在空饼干桶上固定一个长短不一的弹簧,便形成他的“生日蛋糕鼓”。

而萨格和伊琳的“溢锅捕手”则完全是一个“厨房中的发明”。萨格有两个哥哥,伊琳有一弟一妹,但这两个9年级的女孩一点儿也没有“大小姐”的娇气,而是在需要时可以为全家人做饭。手艺并不娴熟的她们发现,煮粥时会经常因为火候过大而“溢锅”,不仅浪费食物,还让灶圈变得很难擦洗。两人经过多次尝试、不断改进,终于发明出了套在锅四周用来接粥的“溢锅捕手”。

“Finn upp不仅让孩子们对技术和科学的兴趣更浓了,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发明创造的乐趣。”曾是工程师的指导老师艾夫格伦说。调查显示,在Finn upp参赛者中,77%的学生觉得“科学学习更好玩了”,62%的学生表示“想学得更多了”。

虽然“生日蛋糕鼓”和“溢锅捕手”目前还处在雏形的理论阶段,但谁又敢断言,它们不会在未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呢?

上一篇:一根柴范文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