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10-22 14:54:32

九一八手抄报篇1

20xx六年级建党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20xx六年级建党节手抄报的图片1

20xx六年级建党节手抄报的图片2

20xx六年级建党节手抄报的图片3

20xx六年级建党节手抄报的资料:建党节句子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未来更好、更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学生只有坚持履行“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义务才是对“党在我心中”的最好的诠释。

2、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

3、我们不会忘记1920xx年7月1日这一天,我们也不会忘记嘉兴的南湖,以及南湖上那条小游船,因为就是在那碧波荡漾的南湖上,就是在那条小游船上,就是那十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他们穿过无边的黑暗,躲过追逐的枪炮,艰难而又执着地举起了拯救中国命运的火种,为中国指明了一条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道路。从此,奋勇的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披荆斩棘......

4、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透过这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旋律,我们所看到的不是狭隘的利已主义,也不是无耻小人的蝇营狗苟,而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民族和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的忠诚和坦荡。在这种精神面前,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对一段历史的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召唤。

5、七月,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岁华诞,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我们静心凝望,九十年的岁月历程一一在心头上演。

6、让我们铭记党母亲所受的苦,歌颂党母亲所受的苦,她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歌颂。

7、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的党的优秀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上了他们宝贵而年轻生命。

8、我们热爱党和国家,我们把党比母亲,慈爱的抚育我成长;我们把党比太阳,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我们的心间;我们爱国,我们更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要时刻要求自己: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用行动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9、今天,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站在这儿我深知,庆祝我们党的八十一岁生日,我们不仅仅是对其祝福,更重要的是要在新时期把我们党的思想精神发扬光大。

10、九十二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九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九十二年的光辉灿烂,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先进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0xx六年级建党节手抄报的资料:建党节诗歌“七一”的颂歌

作者:潇男

七月阳光红艳艳

七月红旗巨浪翻

七月歌声震天地

七月辉煌映河山

难忘一九二一年

中华民族正危难

一轮朝阳沪浙起

救星喜降人世间

亿万工农一声吼

镰刀斧头寒光闪

打倒土豪和劣绅

分地分房掌政权

北伐战争如破竹

革命形势史无前

人民欢喜敌人恨

蒋家王朝吓破胆

制造血腥大屠杀

疯狂反攻和倒算

革命鲜血流成河

白色恐怖暗无天

一声枪响破阴霾

南昌起义惊人寰

秋收平江百色应

朱毛会师井岗山

五次围剿何所惧

突破重围去抗战

举世震惊长征路

雪山草地只等闲

红军会师在陕北

革命中心定延安

主席指挥党领导

统一战线保江山

八年浴血垂青史

抗日胜利国土还

三大战役决雌雄

百万雄师下江南

全国解放民欢庆

老蒋狼狈窜台湾

天安门上太阳升

新天新地新政权

社会主义金光道

马列主义作指南

万众一心跟着党

恢复经济建家园

抗美援朝保祖国

土改镇反固政权

三大改造创奇迹

农业集体道路宽

工业跨上千里马

科技国防日中天

三中全会金光闪

改革开放谱新篇

经济特区硕果累

浦东明珠中外赞

香港澳门变骄子

台湾回归成自然

钢产远超亿万吨

探索宇宙登尖端

神九对接天宫号

蛟龙下海深七千

丰功伟绩党领导

九十一年国巨变

“七一”铭刻中华志

与时惧进勇向前

全民心向

坚持科学发展观

齐心协力奔小康

xx规划早实现

世世代代跟党走

九一八手抄报篇2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素材(一)

1、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2、中秋节的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3、中秋节诗歌: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素材(二)

1、中秋节手抄报:中秋佳话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 游子,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 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 绝唱。

这幅中秋节手抄报画面温馨浪漫,以中秋月为主题,点出中秋传统习俗——赏月,版面设计精美,突破了方方正正的形式,值得借鉴。

2、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xx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xx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九一八手抄报篇3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重点课题“昆曲学”(项目编号:98BGA06)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作者为“昆曲学”子课题“中国昆剧志”人物传记条目编写人。

作者简介:桑毓喜(1938- ),男,汉,江苏苏州人,中国昆曲博物馆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昆曲理论研究。)

摘 要:抢救、挖掘昆剧遗产,是开展昆剧研究工作之本。作为“昆曲家”组成的“昆剧资料学”,内容广泛,涉及史料、剧本文学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昆剧遗产;昆曲学;昆剧资料学;戏曲研究

中图分类号:J802.6

文献标识码:A

Excavating Treasure and Rescuing Heritage

-My Work on the Kunqu Opera Materials in Retrospect

SANG Yu-xi

抢救、挖掘昆剧遗产,是开展昆剧研究工作之本。它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史料、剧本文学、曲牌音乐、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方面面,现被列为“昆曲学”组成部分的“昆剧资料学”,实际上与昆剧的其它学科也是息息相关、无法完全分割的。今天,我主要联系自己数十年工作实践作一些历史性的回顾。

我于1960年4月调苏州市戏曲研究室工作后,长期从事昆剧等戏曲资料的抢救、挖掘事项。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寻找昆剧等历史遗存,主要搜集相关文字、图片、抄本、唱片等文物、文献资料;二、访问老艺人、老曲家、记录相关历史、艺术资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我更偏重于后者,因为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在我曾经访问过的百余位老艺人、老曲家,现尚健在者已廖廖无几,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数十年来,我不辞艰辛,尽心尽责,在昆剧等戏曲资料领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现中国昆曲博物馆珍藏的大批昆剧文物资料,其中大部分是本人亲手或参与征集来的。即使退休后,仍退而不休,乐此不疲,协助中国昆曲博物馆挖掘、征集到一大批昆剧文物资料,其中包括沈传芷、刘传蘅、方传芸、郑传鉴、张传芳、薛传钢、周传沧等已故“传”字辈艺术家及他们业师,原姑苏全福班名小生沈月泉的一批昆剧遗物;尤其令我终生难忘的是:2003年5月,我曾致函好友、著名昆剧史学家陆萼庭先生动员其为昆博捐赠事,很快即得到他的积极回应,于同年6月、8月他先后两次亲自挑选,将其成名作《昆剧演出史稿》(1980年1月初版本)的全部手稿,及其长期精心收藏的极具有价值的昆剧文物、研究资料三十余件(其中有晚清苏州人物画家胡三桥于清光绪五年所绘昆戏画四帧底片,清末民初曲学大师吴梅、江南曲圣俞粟庐的墨迹、手稿,著名昆旦周凤文的老唱片,赵景深教授早年用毛笔书写的信札等),无偿捐赠给正在筹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同年9月21日他突然取出名曲家樊伯炎先生生前用中国出水画笔墨为其精心绘制的一幅“康平居”(陆萼庭的书斋名)立轴,悬挂在书房中,并对其夫人郑傅霖女士说:“这幅画我准备先挂几天,也捐赠给中国昆曲博物馆。”岂料仅挂了十余个小时,翌日凌晨六时十分即因突发心脏病在家猝然逝世。事后,郑女士按其遗愿将这幅“康平居”立轴,连同庭先生所藏获奖证书、自撰论文等手稿,名人文稿、信札、墨迹及有关昆曲剧照、唱片、曲谱、书籍等各种昆剧文物、研究资料共达四百二十余件,已全部捐赠给中国昆曲博物馆珍藏。现可以这样说今后如有学者要专题研究陆庭先生,那就得前往该馆查阅相关资料。

“宁波昆剧”史料的发掘,及是我人生历程中干了件为昆史“填补空白”而引以为豪之事。宁波昆剧,简称“宁昆”或“甬昆”,宁波本地人又称为“本昆”或“本班”,属昆剧的重要支派之一。但历史上鲜有文字记载,为了弄清它与苏州昆剧的历史渊源关系,1961年冬起,在我室副主任、昆剧专家顾笃璜先生的委派下,我先后六次深入浙江省宁波、慈溪等地查访,几经周折,终于陆续找到了民国初年红极一时的“宁昆”名老生陈云发、高小华、五旦周来贤、四旦林根兰、王长寿(兼编剧),小面严德才、主笛徐新章、鼓师张顺金等八位老艺人,利用他们应聘莅苏为江苏省苏昆剧团青年演员授戏之暇,我与徐渊先生合作,在逐个访谈的基础上,记录、整理成《宁波昆剧老艺人回忆录》书稿(约十五万字),它较详尽地介绍了“宁昆”兴衰演变历史,戏班组织体制,班规习俗,脚色行当,常演剧目,表演艺术特色,名艺人小传,掌故轶事等等,1963年1月由苏州市戏曲研究室列入“戏曲研究资料丛书”内部印行后,在昆剧史学界影响较大。陆萼庭先生于1988年4月6日对该书作出书面评价称:“我一向推重这本书。抢救工作是多方面的,记录表演艺术之外,史料的记录重要。这本书记录忠实,涉及的面也较广,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至少有这样三点:一、‘宁昆’的活动,几乎完全不见于文字记载,此书填补了空白。对了解昆剧走入民间,提供了具体次料。二、‘宁昆’的活动,足以代表江南江湖(水路)班的特点,目前对昆武班,以及文班下乡演出的情况,多语焉不详,借助此书,可以概知。三、其中有关演出习俗的记载,尤具价值,不仅对研究戏曲史有用,研习民俗学的也应注目,《三跳》、《十二出不同的赐福》等。我认为此书如作一些修改补充,是值得公开出版的。”当今某些专家、学者撰写昆剧发展史,凡是涉及“宁昆”这一支派的,无不引用该《回忆录》提供的丰富翔实史料,本人应邀为海峡两岸分别出版的“昆剧(曲)辞典”撰写的有关“宁昆”许多辞目释文,也均得益于此。从该《回忆录》问世,迄今已经历了四十余年的风风雨雨,物是人非,当年参与口述的陈云发(生于1883年)、高小华(生于1891年)等八位“宁昆”老前辈,以及与我合作记录、整理者徐渊先生均早已一一仙逝,本人已成为完成这一书稿的惟一幸存者。现深感遗憾的是:该《回忆录》虽极具昆史研究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仅作为内部资料印行,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也有友人建议,可将此书写成《宁波昆剧发展史》,予以公开出版。有这么多丰富史料,再加以力所能及的补充,考订,写成一部“宁昆史”专著确非难事,但我再三考虑,还是保持老艺人口述的原貌较好,因为这八位口述者,属于“宁昆”最后一代演员、乐师,但辈份高,比“苏昆”的传字辈演员高一辈,留下这份全国独一无二、“原汁原味”的“宁波昆”历史资料,更显得珍贵,且随着时代的推移,其研究价值必将愈益彰显。最近,本人已与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洪惟助教授商定,对该书作了较详细的修订,并增补了《序言》、《宁波昆剧概述》、《寻觅“宁波昆”踪迹》等文稿后,列入洪教授主编的《昆曲丛书》第三辑,将于2009年在台湾公开出版。今后如果条件许可,再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本。这样,也就了却了本人的一大心愿。

李翥冈手抄曲谱等遗物的发掘,这是我抢救昆剧遗产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李翥冈(1873―1945)字季、号馥荪,别号蓉镜,原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上海。早年与人合资开设洋行,后长期在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等机构任职。年青时即酷爱昆曲,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参加上海霓裳集曲社,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始,由其发起创建赓春曲社,主持社务长达数十年,是清末民初上海曲坛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工旦角(主五旦),擅唱曲目颇多,又能“彩串”,资历又深,被曲友们尊称为“老郎菩萨”。他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平生嗜爱传抄、收藏昆曲手抄本,成为其公务之暇的一大乐事。四十年来,不管严寒、酷暑,常利用空闲伏案撰写,从不间断,积累了大量昆曲手抄本,属上海著名的曲本收藏家,为昆曲的传布、保存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仙霓社于上海小世界游乐场首演的前、后本《一棒雪》,即是由李翥冈先生提供的全套曲谱。由于李氏早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即逝世,他的后裔现居住在何地?尤其是经历了“”十年浩劫后,这批手抄曲本能否幸免于难?因毫无线索,我们也并未将其列为调查、征集目标。事有凑巧,那是1984年9月,有位五十余岁的上海人王某某,来苏找到顾笃璜先生,他自称是李翥冈的外孙,随身带来的二册保存完好的手抄曲谱,令我们的眼睛一亮,经过你仔细鉴别,这确属李翥冈先生手书的昆曲精抄本。王某某一再打听这些手抄本的价值,对我们询问的手抄本共有册数及现收藏者的姓名、住址,却违莫如深、不肯透露任何细节。但通过此事,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讯息:李翥冈的昆曲手抄本有可能还完好地保存在上海。当时我M怀信心地决定绕过王某某,亲自赴沪查访,首选登门拜访了上海的一些知名老曲家,终于摸到了已故世多年的李翥冈长子原居住的大体住址,随即马不停蹄地连续走访了十余个居民委员会,终于有幸找到了时年八十余高龄的李氏长媳。她说,其公公李冈翥的所有遗物均由小儿子李冰掌保管,并提供了他家住在上海成都北路××弄××号的具体住址,使我喜出望外地顺利找到了年逾古稀、体弱多病的李冰掌老先生,我讲明来意后,他二话不说,将长期精心保存的乃父昆曲手抄本等多种遗物全部捧出,表示愿意捐赠给国家收藏。这一大批昆曲文物资料,后经清点、核对、计有:

一、李翥冈抄录的有关昆曲、传奇等手抄本共一百六十册。这些手抄本均保存完好,其中昆曲曲谱精抄本一百二十六册,载戏七百五十七折,均属宾白、由词、工尺谱三者俱全的舞台演出本,都用毛笔书写,字迹刚劲有力,工整清晰,宫谱精密周全,并分别题签、盖章、线装成册,其中不乏罕见本。例如:《南楼传》曲谱,仅《昆曲大全》刊印过四折,而李氏抄本有十六折;《渔家乐》曲谱,原传奇本已佚,《六也曲谱》等共载戏十四折,李氏抄本有二十七折;《十五贯》曲谱,《昆曲大全》等共载戏八折,李氏抄本有二十五折;《邯郸梦》曲谱,《集成曲谱》等共刊印过十四折,李氏抄本有三十二折;《梅花簪》曲谱,也仅《昆曲大全》刊印过四折,而李氏抄本有全谱,共达四十折之多;等等。此外,另有一册《昆曲全目》,也极珍贵。其原本来自清嘉庆年间内庭供奉陈金雀(原名荫,字煦棠,号金觉,工小生,以演《金雀记》成名,嘉庆帝乃赐名金雀)的祖传抄本。该《全目》内载昆曲传统折子戏目录一千二百九十八折,大多是清代中叶仍在舞台上演出的戏目,从中可窥见历史上昆曲演出剧目的概况,是一本极为重要的昆曲剧目文献资料。民国初年,李翥冈从陈氏孙辈处发现该抄本,借来抄录装订成册。现陈氏原藏本下落不明,因此,李翥冈手书的这一传抄本,已成为目前惟一能见到的孤本。

二、《安天会》等油印曲谱二册。这是民国十六年(1927)初,昆剧传习所学生在沪实习演出期间的排演本,属该所遗存在世极少的实物之一。

三、《昆曲粹存》一套(六册)系民国八年(1919)石印本;《六也曲谱》一套(二十四册),系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两种石印曲谱每册封页上均盖有赓春曲社方形篆体印章,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收藏价值。

四、昆曲老唱片九张,均属20世纪20年代高亭公司发行的上海著名业余昆曲家的唱段。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冰掌老先生未提任何要求,即同意本人临时写一张清单将物件全部带回了苏州。临别时他一再叮嘱“要保密”,因为前几年俞振飞先生曾去他家要过这批昆曲手抄本,他未同意。后本人向领导汇报后,感到这批昆曲文物资料价值极高,遂由苏州市文化局名义颁发了一张奖状,并发给奖金人民币三百五十元。

此外,在这次征集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向李冰掌老先生了解、记录了乃父的简历与生平事迹,为我后来撰写李翥冈先生传记提供了资料基础。

后经了解,我上述提到的这位王某某,确是李翥冈的外孙。当时,他向舅父李冰掌要了二册昆曲手抄本,抵达苏州摸底,获知这批手抄本价值其甚高,还未来得及与舅父会面,却不意被我们捷足先得征集而去。为此,他十分恼怒,特地赶到苏州,指着我鼻子在光其火:“侬这个人……”。面对这样的指责,我非常坦然,因为我这样做毫无任何个人私利,只是为国家抢救,保存昆剧遗产悉心操劳而已。

如今,这批凝着李翥冈先生毕生心血的昆曲遗物,已发挥了积极作用。原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的《传统昆剧演唱珍本汇编》,已陆续问世的有全本《浣纱记》、《一捧雪》、《风筝误》三种,均是以翥冈先生的昆曲手抄本为蓝本梓印的;前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在苏州举办的多期昆剧培训班的学戏教材,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这批昆曲手抄本。随着中国昆曲博物馆在苏建立,现李翥冈先生的昆曲遗物,已全部转入该博物馆珍藏;尤其是其中李氏手书的一百二十六册昆曲谱精抄本,更成为馆藏艺术珍品与瑰宝。

在长期从事抢救、挖掘昆剧等戏曲遗产实践中,也是自己逐渐熟悉业务、不断提高昆研水平的过程。自1986年起,我先后应聘参与了《中国戏曲志・江苏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苏州戏曲志》等九部志书、集成的编纂、撰稿工作。其中尤其是为《中国戏曲志・江苏卷》撰写的《昆剧剧目一览表》(约二万余字)、《昆剧“传”字辈演员一览表》(约一万余字),在《中国戏曲志》总编辑部专家审稿时即引起重视,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当时担任《江苏卷》编辑部副主任王永敬先生来信告知的)。

《昆剧剧目一览表》收集元、明、清杂剧、传奇等一百六十七种中六百余折(出)近代常演的昆剧折目,按剧目产生的年代次序排列,并将作者姓名、原剧出(折)目数、版本出处、演出概况等,一一加以考证、注明。此外,还着重将属于晚清姑苏四大昆班(全福、大章、大雅、鸿福)的常演剧目,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字辈演员常演剧目进行对照、排比,并用符号标明。这样与原计划仅一般性排列演出剧目的表式相较,大大增强了史料性与学术性,但这样的构思、无疑是“自找麻烦”。本人除翻阅了大量各种版本的原著、舞台演出本与手抄本外,又花了整整半年时间,先后在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翻遍了自20年代至40年代初的《苏州明报》、《申报》等报纸,从大量演出广告中,录下“传”字辈演出剧目四千八百四十七台,经过认真筛选,剔除重复,综合统计出“传”字辈演出剧目实为近七百折(出)从而纠正了某些著作中均将“传”字辈演出剧目列为四百余折(出)的记述。这一新的考证结论,为写好《昆剧剧目一览表》提供了坚实的资料依据。

20世纪20年代,苏州昆剧传习所陆续培养出多少“传”字辈演员?众说纷纭,连尚健在的“传”字辈艺术家本身的说法也很不一致。本人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确定了划分“传”字辈的界线为二:一、属于昆剧传习所的学员;二、在昆剧传习所阶段取得“传”字艺名者。从而将新乐府、仙霓社阶段十余名虽用过“传”字艺名,但并非传习所学员,不应列入“传”字辈行列者排除后,首次作出了“传”字辈演员实为四十四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按艺名、本名、籍贯、生卒年、师从、应工行当、擅演剧目、备注等栏目,列表一一加以注明。由于《昆剧“传”字辈演员一览表》,不仅所列演员全,各项次料翔实,且具有首创性而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国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先生于1991年10月12日,曾亲笔致函赞扬我“工作勤奋,治学严肃,为中国戏曲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与郭老并不相识,他的信札,对我激励、鼓舞很大。这封信,我至今珍藏着。

此外,我还应邀为海峡两岸两部“昆剧(曲)辞典”撰写辞目四百余条,计27万余字,以及在《20世纪江苏文化名人》、《苏州当代文化名人》、《中国昆曲论坛》、《戏剧论丛》、《戏曲艺术》、《艺术百家》、《苏州杂志》、《戏剧电影报》等专书、杂志、报刊陆续发表的文稿,连同出版的《昆剧传字辈》专著等共达一百余万字。在这些文稿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主要还是属于昆剧等戏曲史料稿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主要还是属于昆剧等戏曲史料范畴,如近现代的昆班、曲社、演出剧目、人物传记等等。由于内容丰富翔实,尤注重挖掘第一手资料,受到专家及有关人士的好评。例如:我于1987年11月4日访问俞振飞大师后,为《中国戏曲志・江苏卷》很快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俞粟庐》条目释文。尔后,还完稿《曲圣俞粟庐》一文,发表于《苏州杂志》1992年第1期;并由香港《大成》杂志222期(易名为《俞振飞的父亲“曲圣”俞粟庐》全文转载,陆萼庭先生阅读后,曾于1992年3月3日致函称:“《俞粟庐》一文写得甚好,叙述翔实,如从师韩华卿的年份,学于滕乔醋、王鹤鸣的细节,当是经过多方求,始克有此。读后很感兴趣。据海上曲家刘D万回忆,顾公可所藏老手书《哭像》曲摺后有粟老长篇题跋,其中提到同治壬申年遇晤甫里韩华卿‘授以叶氏之学’。所忆年份正与大作相合。”我为《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撰写的另一重点条目释文《王季烈》,乃是我亲自拜访王守泰先生,并与他多次通信、切磋后写就的。该条目释文曾获王守泰先生首肯,他于1990年1月12日复信称:“先严传记,我认为内容翔实,另无修改意见;”又说:“《集成》人物传由你执笔,深庆得人。”顾传d是“传”字辈中最具号召力的著名小生演员,但由于他很早即弃伶、求学、转业,并于1949年5即举家移居台湾,因此,在大陆能查获他的资料很有限,更从未发现过他的照片留影。为了写好《顾传d》条目释文,我先后八次与传d的遗孀、已年逾八旬高龄、定居美国的业余昆曲家张元和女士通信,承她提供了不少有关顾传d的文字和照片资料,使我顺利地完成了撰稿任务,也获得了张元和女士的赞许,她于1991年8月2日曾函复称:“大函及外子传记初稿均已收到,所撰文字精炼详实,非常感佩。”此后,我还完成了《“传”字辈中第一人――记昆坛名小生顾传d》文稿,刊载于《艺术百家》1997年第4期。张元和女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陆续从美国邮寄给我的有关顾传d等剧照、便装照等十余幅,现均已转入中国昆曲博物馆珍藏。其中有昆剧传习所全体学员于民国十五年(1926)四月于上海徐园拍摄的“种牛痘”照,乃是该所学员存世的惟一集体照;另有剧照多幅,均拍摄于“新乐府”初期,即民国十七年(1928)。其中有《割发代首・刺婶》(由顾传d饰张绣,朱传茗饰邹氏)、《狮吼记・跪池》(有不同场景的二幅,由顾传d饰陈季常,朱传茗饰柳氏,倪传铖饰坡)、《贩马记・团圆》(由顾传d饰赵宠,朱传茗饰李桂枝,倪传铖饰李奇,周传瑛饰李保童);便装照有顾传d个人照多幅,顾传d与张元和的结婚照,顾传d与朱佳茗的合影照等,均很珍贵。现由《中国昆剧大辞典》、《中国昆曲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苏州戏曲志》及拙著《昆剧传字辈》等刊载的部分照处,皆来源于此。

昆曲堂名班,属坐唱昆曲,兼能自行乐器伴奏的职业班社。历史上许多红极一时的昆班名角,如周凤林、沈月泉、丁兰荪、尤彩云等等,以及著名曲师,如吴秀松、许纪s、高步云、李荣生(阿荣)、陆巧生等等,皆出身于昆曲堂名班。因此,堂名班在城、乡普及昆曲艺术、培养昆曲人才方面贡献颇多,但这一群体,在旧社会地位低下,很少有文字记载存世。1994年前后,我在《中国昆剧大辞典》主编吴新雷教授的嘱托下,曾多次在苏州、吴县、常熟、昆山等地调查,访问了周祖福、徐伯钧、蔡y荣、薛剑峰、包元儒、吴锦亚、高慰伯等十九位昆堂老艺人,完稿并在《辞典》上发表了苏州《洪翠堂》、《允德堂》、《添福堂》,吴县《合和堂》、《北万和堂》、《南厅和堂》,常熟《春和堂》、《鸿福堂》,昆山《永和堂》等二十余个昆曲堂名班的释文,留下了一份较重要的昆堂历史资料。

还应该一提的是:拙著《昆剧传字辈》,这是历经十余年查访、资料积累、直到本人退休后才完稿的作品。该书自2000年12月由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发行后,受到各地昆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其他读者的好评。在一片赞扬声中,我首先要怀念、感谢已故世多年的好友陆萼庭先生,他是本书出版前第一位予以充分肯定、热情赞扬的著名学者,这除体现在他于1999年7月为本书所写的精彩《序》文中外,还从吴文化与昆剧史的视角,于2000年1月31日对书稿又作出了三点书面评述。他说:“一、昆剧系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上与苏州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如写苏州文化史、艺术史,便不能不写昆剧,而且要以重点来写。二、剧艺术必将发扬光大,‘传’字辈对现当代昆剧艺术(传统的承续)的贡献以及他们在现当代昆剧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容低估和忽视的。三、《昆剧传字辈》一稿撰写过程,用力甚勤,不仅提供了‘传’字辈的信实的生平活动资料,而且实际上叙述了二十至四十年代南昆演出活动的史实细节,其价值将随时间的推移而益增。”尔后,陆萼庭先生还多次与我商谈今后出版修订本事。他说:“《昆剧传字辈》与我的《昆剧演出史稿》有内容上是完全衔接的,希望你过几年能找一家较正规的出版社再出一本修订本。”我完全赞同这一意见,并已逐年作了些资料准备,现正积极投入了《昆剧传字辈》修订本的撰写工作,除订正某些差错外,预计较初版本能增添五万字左右,全书约25万字,做到内容更正确、丰富、翔实、配置的照片也从现十四幅增加至五十幅左右。祈望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10年公开出版,以作为2011年纪念昆剧传习所成立九十周年时的献礼,既不负萼庭先生生前对我的期待,又为自己挚爱的昆研工作能写下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九一八手抄报篇4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印发)

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以下简称党的机关)工作的需要,实现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第三条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按照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的原则,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第五条党的机关的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党的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设立秘书部门或者配备秘书人员具体负责公文处理工作,并逐步改善办公手段,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秘书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工作积极,作风严谨,遵守纪律,恪尽职守。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七条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二)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三)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四)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五)通知用于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六)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七)公报用于公开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八)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十一)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十二)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十三)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十四)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第三章公文格式

第八条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

(一)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可以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以并用联署机关名称。在民族自治地方,发文机关名称可以并用自治民族的文字和汉字印制。

(二)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秘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

(三)密级公文的秘密等级,标注于份号下方。

(四)紧急程度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紧急文件应当分别标明“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居中或者左下方。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报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签发人”后面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发文字号下方。

(八)主送机关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当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的统称,位于正文上方,顶格排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达公文的内容,位于标题或者主送机关下方。

(十)附件公文附件,应当置于主件之后,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并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应当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的右下方。

(十二)成文日期一般署会议通过或者领导人签发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特殊情况署印发日期。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位于发文机关署名右下方。决议、决定、条例、规定等不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

(十三)印章除会议纪要和印制的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外,公文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十四)印发传达范围加括号标注于成文日期左下方。

(十五)主题词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和《公文主题词表》标注,位于抄送机关上方。

(十六)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名称标注于印制版记上方。

(十七)印制版记由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份数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

第九条公文的汉字从左至右横排;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书写习惯排印。公文用纸幅面规格可采用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也可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左侧装订。

第十条党的机关公文版头的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

(一)《中共××文件》用于各级党委、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出重要工作部署,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报告、请示。

(二)《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用于各级党委通知重要事项、任免干部、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

(三)《中共××办公厅(室)文件》、《中共××办公厅(室)(××)》用于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根据授权,传达党委的指示,答复下级党委的请示,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批转下级机关的报告、请示,有关事项,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

(四)《中共××部文件》、《中共××部(××)》用于除办公厅(室)以外的党委各部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

第四章行文规则

第十一条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

第十二条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二)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三)党委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的相关部门行文。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行文;党委的其他部门,不得对下级党委指示性公文。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四)同级党的机关、党的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之间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五)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第十三条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第十四条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不应当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当在请示中写明。除特殊情况外,请示应当送上级机关的办公厅(室)按规定程序处理,不应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未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不得越过本级党委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第十五条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秘书部门可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公文起草

第十六条起草公文应当做到: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三)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

(四)开门见山,文字精练,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六)文种、格式使用正确。

(七)杜绝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

第十七条起草重要公文应当由领导人亲自动手或亲自主持、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公文校核

第十八条公文文稿送领导人审批之前,应当由办公厅(室)进行校核。公文校核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机关领导人保证公文的质量。公文校核的内容是:

(一)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确需行文;

(三)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四)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

(五)所提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六)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及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本条例的规定。

第十九条文稿如需作较大修改,应当与原起草部门协商或请其修改。

第二十条已经领导人审批过的文稿,在印发之前应再作校核。校核的内容同第十八条(六)款。经校核如需作涉及内容的实质性修改,须报原审批领导人复审。

第七章公文签发

第二十一条公文须经本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应当由机关主要领导人签发。联合发文,须经所有联署机关的领导人会签。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的公文,由被授权者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领导人签发公文,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时间。若圈阅,则视为同意。

第八章公文办理和传递

第二十二条公文办理分为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拟办、请办、分发、传阅、承办和催办等程序。公文经起草、校核和领导审批签发后转入发文办理,发文办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一)签收收到有关公文并以签字或盖章的方式给发文方以凭据。签收公文应当逐件清点,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急件应当注明签收的具体时间。

(二)登记公文办理过程中就公文的特征和办理情况进行记载。登记应当将公文标题、密级、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成文日期、主送机关、份数、收发文日期及办理情况逐项填写清楚。

(三)拟办秘书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办理意见,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送领导人批示。

(四)请办办公厅(室)根据授权或有关规定将需要办理的公文注请主管领导人批示或者主管部门研办。对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当指明主办部门。

(五)分发秘书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或者领导人批示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人和部门。

(六)传阅秘书部门根据领导人批示或者授权,按照一定的程序将公文送有关领导人阅知或者批示。办理公文传阅应当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误传和延误。

(七)承办主管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进行办理。凡属承办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答复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直接答复呈文机关;凡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办理;凡须报请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承办部门应当提出处理意见并代拟文稿,一并送请上级机关审批。

(八)催办秘书部门对公文的承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催办贯穿于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紧急或者重要公文应当及时催办,对一般公文应当定期催办,并随时或者定期向领导人反馈办理情况。

(九)核发秘书部门在公文正式印发前,对公文的审批手续、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确定发文字号、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

(十)印制应当做到准确、及时、规范、安全、保密。秘密公文应当由机要印刷厂(或一般印刷厂的保密车间)印制。

第二十三条公文处理过程中,应当使用符合存档要求的书写材料。需要送请领导人阅批的传真件,应当复制后办理。

第二十四条秘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传递、密电传输或者计算机网络加密传输,不得密电明传、明电密电混用。

第九章公文管理

第二十五条党的机关公文应当发给组织,由秘书部门统一管理,一般不发给个人。秘书部门应当切实做好公文的管理工作,既发挥公文效用,又有利于公文保密。

第二十六条党的机关秘密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如需变更,须经发文机关批准。

第二十七条公开党的机关公文,须经发文机关批准。经批准公开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八条复制上级党的机关的秘密公文,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者授权。翻印件应当注明翻印机关名称、翻印日期和份数;复印件应当加盖复印机关戳记。复制的公文应当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

第二十九条汇编上级党的机关的秘密公文,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者授权。公文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并进行管理。

第三十条绝密级公文应当由秘书部门指定专人管理,并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第三十一条秘书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对秘密公文进行清理、清退和销毁,并向主管机关报告公文管理情况。销毁秘密公文,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经主管领导人批准后,由二人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擅自销毁公文。

第三十二条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立卷后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部门,其他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登记销毁。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当将本人保管、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十章公文立卷归档

第三十三条公文办理完毕后,秘书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公文的定稿、正本和有关材料收集齐全,进行立卷归档。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第三十四条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立卷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机关领导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其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的机关立卷归档。

第十一章公文保密

第三十五条公文处理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有关保密法规,遵守党的保密纪律,确保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

凡泄露或出卖党和国家秘密公文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党内秘密公文的密级按其内容及如泄露可能对党和国家利益造成危害的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不公开发表又未标注密级的公文,按内部公文管理。

第三十七条发文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应当根据公文的内容和工作需要,严格划分密与非密的界限;对于需要保密的公文,要准确标注其密级。公文密级的变更和解除由发文机关或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解释。

九一八手抄报篇5

白展堂,武林盗圣,有着一身好武功??“葵花点穴手”,那可是我最近新领悟的“定身数”,这招特管用,建议试试。

感谢“黄蓉”:

黄蓉,机灵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我学她了的“打狗棒法”在大扫除期间,用拖把当“打狗棒”,追杀仇人??刘伟琦,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感谢“郭芙蓉”:

郭芙蓉,使用暴力行为对待“吕秀才”,我学了她的“排山倒海”,在我愤怒之时,使用这招,愤怒出来。

感谢“郭靖”:

郭靖,苯笨鸟,向老顽童学了“降龙十八掌”,不错不错,我也学会了他的武功,对待那些不听话的男生,哈哈,刚运功,那些人早就跑得没影了。

感谢“包租婆”:

包租婆,嘴巴很大,河马,会“狮吼功”,真的全世界像摇篮一样,天昏地暗,可怕。可惜可惜,被我偷学了去。

感谢“邀明月”:

为了报仇,与燕南天大开杀戒,她练成了“邀月神功”第九层,可喜可贺,被我有“猫眼”偷看到了。

感谢“小龙女”:

小龙女,会古墓派武功??“”,我拜她为姑姑,可算是“杨过”的师妹了(羡慕吧),“”更是了如指掌。

感谢“梅超风”:

梅超风,一个十足的疯婆子,“九阴白骨爪”厉害厉害,结果她的“武功秘籍”被我抄了下来,男生们用无葬身之地,唯我独尊。

感谢“张无忌”:

张无忌,明教教主,“

感谢“白展堂”:

白展堂,武林盗圣,有着一身好武功??“葵花点穴手”,那可是我最近新领悟的“定身数”,这招特管用,建议试试。

感谢“黄蓉”:

黄蓉,机灵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我学她了的“打狗棒法”在大扫除期间,用拖把当“打狗棒”,追杀仇人??刘伟琦,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感谢“郭芙蓉”:

郭芙蓉,使用暴力行为对待“吕秀才”,我学了她的“排山倒海”,在我愤怒之时,使用这招,愤怒出来。

感谢“郭靖”:

郭靖,苯笨鸟,向老顽童学了“降龙十八掌”,不错不错,我也学会了他的武功,对待那些不听话的男生,哈哈,刚运功,那些人早就跑得没影了。

感谢“包租婆”:

包租婆,嘴巴很大,河马,会“狮吼功”,真的全世界像摇篮一样,天昏地暗,可怕。可惜可惜,被我偷学了去。

感谢“邀明月”:

为了报仇,与燕南天大开杀戒,她练成了“邀月神功”第九层,可喜可贺,被我有“猫眼”偷看到了。

感谢“小龙女”:

小龙女,会古墓派武功??“”,我拜她为姑姑,可算是“杨过”的师妹了(羡慕吧),“”更是了如指掌。

感谢“梅超风”:

梅超风,一个十足的疯婆子,“九阴白骨爪”厉害厉害,结果她的“武功秘籍”被我抄了下来,男生们用无葬身之地,唯我独尊。

感谢“张无忌”:

张无忌,明教教主,“感谢“白展堂”:

白展堂,武林盗圣,有着一身好武功??“葵花点穴手”,那可是我最近新领悟的“定身数”,这招特管用,建议试试。

感谢“黄蓉”:

黄蓉,机灵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我学她了的“打狗棒法”在大扫除期间,用拖把当“打狗棒”,追杀仇人??刘伟琦,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感谢“郭芙蓉”:

郭芙蓉,使用暴力行为对待“吕秀才”,我学了她的“排山倒海”,在我愤怒之时,使用这招,愤怒出来。

感谢“郭靖”:

郭靖,苯笨鸟,向老顽童学了“降龙十八掌”,不错不错,我也学会了他的武功,对待那些不听话的男生,哈哈,刚运功,那些人早就跑得没影了。

感谢“包租婆”:

包租婆,嘴巴很大,河马,会“狮吼功”,真的全世界像摇篮一样,天昏地暗,可怕。可惜可惜,被我偷学了去。

感谢“邀明月”:

为了报仇,与燕南天大开杀戒,她练成了“邀月神功”第九层,可喜可贺,被我有“猫眼”偷看到了。

感谢“小龙女”:

小龙女,会古墓派武功??“”,我拜她为姑姑,可算是“杨过”的师妹了(羡慕吧),“”更是了如指掌。

感谢“梅超风”:

梅超风,一个十足的疯婆子,“九阴白骨爪”厉害厉害,结果她的“武功秘籍”被我抄了下来,男生们用无葬身之地,唯我独尊。

感谢“张无忌”:

张无忌,明教教主,“乾坤大挪移”绝世神功,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他的发财路被我挡了。

九一八手抄报篇6

一目十行

语出《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I。

二分群书

梁启超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利用“三余”

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文豪欧阳修也有“三余”,他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尔。”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是何等重要!

读书“四到”

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又加了“一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四到”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贵在“五用”

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

学避“六蔽”

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焚七录”

明代末年大学问家张溥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八面受敌”

这是宋代全能大文豪坡发明的极优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都有计划地分作意义、故实、文物等几个方面,每次钻研一个方面,步步深入,效果显著。东坡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辨明九事

近人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为辨明九事:“一曰别真伪;二曰识途径;三曰明训诂;四曰辨章句;五曰考故实;六曰通条理;七曰治经宜知家法;八曰治史应详察史实;九曰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目一行

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百家百遍

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坡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日记千言

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叶奕绳谈到他学习的方法说:“每读一书……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

万卷万里

九一八手抄报篇7

中国原先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并不发达,但多私人收藏家,有些人藏书藏物很多,名气很响。宁波天一阁、常熟铁琴铜剑楼、南浔嘉业堂,就是江南有名的私家藏书处。但收藏需要相应的条件,首先是要有钱,其次还要有同业的交往,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了。

临海地处山区,较为偏僻,商业不甚发达,因此没有大资本家。虽然历代有人在外做官,但当大官的很少。因为缺乏财力,所以也就没有大收藏家。只有一块钱氏铁券―是唐代皇家所赐免死牌,世所罕见,大概属于国宝级文物,这是他们老祖宗吴越王钱H传下来的,现在已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

但从宋代以后,由于地方文化的发展,士人们已注意收藏,特别是藏书,并陆续出现了一些藏书家。不过他们的声名并没有越出地方的范围。

到了清代乾嘉年间,临海出了三个很有特色也很出名的藏书家:洪颐煊、宋世荦、郭协寅。他们都有全国性的影响。

不过,他们的出名主要不在藏书本身,而在于利用所藏之书,做出了学术成绩,或编辑出版了乡邦文献,因而产生了影响。

洪颐煊自幼精研经学,为浙江学使阮元所赏识,进入杭州诂经精舍,并协助阮元编校《经籍纂诂》,后入山东粮道孙星衍馆中,撰《孙氏书目》及《平津读碑记》。《平津读碑记》考据精详,在金石学界评价很高,认为可与钱大昕《金石跋尾》相匹。后来洪氏宦游直隶、广东,适值阮元做两广总督,又招其入幕,谈经论史,并协助襄理文事。有此经历,当然见多识广,晚年回到临海,其“小停云山馆”藏书甚富,号称台州第一。他在其中读书写作,自得其乐。著作有数十种之多,如:《礼经宫室答问》《孔子三朝记注》《管子义证》《读书丛录》《台州札记》《筠轩文钞》《诗钞》《经典集林》《汉志水道疏证》《尚书古文叙录》《诸史考异》《倦舫书目》《碑目》等。

宋世荦博学多才,喜欢搜罗故书,而且加以研究、编辑、出版。他藏书的重点在于乡邦文献,其研究重点也在于乡邦文化。著有《台郡识小录》十六卷,并辑有《三台文钞》《台诗三录》《临海补志料》等,保存桑梓故实甚多。而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则是所辑的《台州丛书》。此书选材广泛,收罗精当,对保存和传播台州文化遗产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国内较早出版之郡邑丛书,仿效者甚众,影响深远,还受到鲁迅的赏识。鲁迅一向重视乡邦文献,他从日本归国之后,就着意收罗,并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于一九一五年以周作人名义木刻印行;而且锐意搜集乡邦砖甓及拓本,欲著《越中专录》,可惜罗致不易,再加上其他原因,终于未成。而因有此同好,所以收藏了宋世荦所辑《台州丛书》。民国初年,鲁迅在北京收到周作人从绍兴寄来的《台州丛书》十八册,但是并非全帙。这套丛书共有二十册,所缺部分,鲁迅就从图书馆借来抄补,《石屏诗集》、《文则》、《滇考》卷下、《见闻随笔》、《广志绎》等都是他手抄,可见其重视。

郭协寅家贫,没有余钱广泛购书。但他爱书成癖,每自手抄,亦成一藏家。他也喜欢搜罗乡邦文献,并著有《台州述闻》稿本三卷。而且所藏之书并不私秘,宋世荦编书时每有缺本,常用郭藏补足。郭协寅还喜欢藏砖,他家藏书处就名叫“八砖书库”,所藏亦自成一格。

到得民国时期,临海又出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收藏家:项士元。

项士元于清末毕业于杭州府中学堂,是一位革命志士。其主要志业是办学、办报,并任职于图书馆、通志馆,做的是启蒙工作。

项士元是临海新式学校的开创者。民国元年(1912年),即与卓荦等创办了临海私立高等小学,次年由陆翰文接手,改名为回浦小学,后来增加中学部,发展成浙江名校;项士元旋即又与李超群等创办赤城初级师范学校,该校虽然没有存留下来,但在临海教育界,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好事。后来,他又断断续续做了很多年教员:一九一七至一九二年之间,他兼任台州六中和回浦学校的国文教员;一九二一年起,他执教于浙江第十一师范、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浙江美术专科学校、蚕桑学校、安定中学、清波中学;抗战时期,他回到故乡,任教于回浦中学、省立医药专科学校、省立高级医士学校,是一名老教育工作者。

项士元同时又是临海报业的先驱。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时,他创办了《时事日刊》,撰文痛斥,可惜只出了三天,就被封了,复辟失败后,他又写了《复辟始末记》加以痛斥;一九一九年爆发,项士元发动台州各界响应,被推选为台州救国协会会长,并创办了《救国旬刊》;一九二四年起,他在杭州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曾任《杭州国民新闻》总编、《之江日报》主笔,并办有《杭州商报》等。他的《浙江新闻史》也是那段时期的产物。当初是杭州新闻记者联合会决定,组织人员编写一部杭州新闻史,推项士元起草大纲,但各人未能积极进行,后由项士元单独编纂,扩大为浙江新闻史。

项士元还是资深的图书馆、方志馆工作者。当初因为革命工作的关系,他结识了光复会创始人之一、章太炎的女婿龚未生。龚未生赏识其文史之才,民国初年筹建浙江图书馆时,就聘项士元为馆员。因为有了省馆的工作经验,也看到了图书馆对民众教育的重要,他回临海后就与同仁一起,于一九一八年筹建了临海县立图书馆,并担任馆长。抗战时期,他曾任浙江史志馆浙东办事处主任;一九四五年,被聘为临海县志馆总纂;一九四七年,浙江通志馆成立,又被聘为编纂。

当时职业多变,项士元做过的工作真不少。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始终有一个不变的兴趣爱好,即是购书藏书。正如他在自订年谱中所说:“予自弱冠负笈游杭,辄喜聚书,五十年来,先后游沪、游粤、游苏赣,以暨里居讲学,薄奉所入,尽投故纸堆中,寒石草堂所聚总不下三万余卷。”

寒石草堂,是项士元在一九二四年所建的藏书馆。因当年他父亲曾购得“谁园”废石二块,放置在庭前,因以名之。作为一个工薪阶层,能聚那么多书,还有字画和其他藏品,的确很不容易。他也自得其乐,曾题对联云:“幽闭不摹子云居,小阁三间胜故庐。”

寒石草堂藏书比较宽泛,而对乡邦文献则特别注意。项士元自己说过:“凡有关国家史料,地方文献之作,尤好什袭珍藏。”他编有《寒石草堂所藏台州书目》,收书七百一十五种,其中明刊本二十余种,明抄本一种,稿本五十一种,精写本十种,其他旧椠、稿本、抄校本不下五百种,都比较珍贵。他所撰写的《台州经籍志》,所用资料有许多就是自己所藏。此书精博信实,深得学界好评。章太炎称道:“寻其结撰,至思不贰,绍闻用心亦良勤矣。”马一浮赞为:“考证详密,大裨文献。”

藏书家们有一个通病,就是把所藏之书当作传家之宝,秘不示人。有些人在书页中钤上“子孙永葆”之类的印章,有些人还告诫子孙,如若示人,即为不孝。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葆或永秘的。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收藏家的东西,能葆个二三代就相当不错了。特别是在政治大变动时期,随着主人政治地位的改变,藏书藏物也散失得更快。临海名人屈映光,在民国时期曾经做过大官,也喜收藏,曾请项士元为他编过一套《精一堂藏书目录》,有四卷之多,内多李慈铭越缦堂旧藏,又有葛咏裳忆绿阴室藏品,颇为珍贵。一九四九年之后,除一部分拨交他所创办之振华中学外,其余也就荡然了。一九五五年项士元曾到屈氏家乡东塍镇访书,见之感叹道:“屈氏收藏图书金石字画颇富,是时已片纸只字无存。”

而项士元则并不把藏品作为个人财富看待,而另有一种处理方法。他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办学、办报和从事图书馆工作,都是为了启民众之蒙,收藏虽属他的兴趣爱好,其实也与此目的相联系。所以,他的收藏,除了自己用以鉴赏、研究和著述之外,还极愿意用来作为社会教育的材料。这样,他就将自己节衣缩食、辛辛苦苦搜集来的藏品,分批捐献给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委员会。有过多次大捐献:

一九一八年,项士元在筹办临海图书馆时,就捐书万余册,作为馆藏图书的基础;并且动员其父捐献银洋二百元,作为营造馆舍开工费用。他还劝说晚清学者、临海收藏家黄瑞的后裔,将“秋籁阁”旧藏寄存于临海图书馆。

一九四五年,他捐助志书多种给浙江地方行政学会。

一九五年初,从杭州返回临海之前,他“举所有寓庐图书什物,分别捐赠省文管会及杭州亲友”。

一九五一年三月,台州专区文物管理筹备委员会(后改为临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项士元被推为委员,兼任征集组组长。他于四月份即向文管会捐献了文物十五箱,图书五千余卷。

一九五三年六月,他又将寒石草堂所藏乡邦文献二十四箱、书画四箱,连同书橱、书架、书箱等都一并捐献给文管会。

此后还有一些零星的捐献。如一九五六年五月,他向文管会捐献出上个月刚从杭州买回的古籍多种;一九五七年六月,又向文管会捐献所藏书画多种。

因为不图回报,所以他历次捐献连目录都不留。

项士元的捐献,当初为临海图书馆和临海博物馆的开馆奠定了基础。后来又不断充实两馆的藏品。

项士元生于一八八七年,一九五一年参加文管会,担任征集组组长之时,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但他不顾年迈,却是全身心地投入图书文物的征集和保管工作中去。次年,他就搬到文管会藏书藏物的东湖双柏山房来住,“与木石居,结诗书伴”。他在这里一边照看图书文物,一边编制收藏目录,并部署文物展览等事。

当时正值时期,地主人家的藏品流失很多,有些人不懂得古物的价值,把它们当作废品处理掉,这需要进行抢救。项士元常带征集组工作人员,到台州土特产运销公司去查检,将有价值的书籍、字画和器物截住。有一次,他们就捡回了书籍、字画四百九十斤―将书籍字画论斤处理,也就可见它们的命运了。

除了到土特产公司去拦截以外,项士元还经常带人下乡收购。开始,文管会属台州专区时,他们就要在台州六县到处奔走,后来,这个文管会改为临海县属,他们就在临海四乡寻觅,有如一群货郎。这种下乡收购工作,跋山涉水,栉风沐雨,非常辛苦。蒋竹仙在《项士元先生故事》中记道:“一九五五年四月八日,年近古稀的项先生,身穿灰布中山装,脚穿新布鞋,与同志们一起步行(因解放初交通不便,出门没汽车,只好步行或坐船),从西门出发,沿西北乡城西大石绕回大田、东塍,又转至岭根,十三日到康谷,次日过小芝,后转至桃渚,长途跋涉,直至二十日,才把沿途征集的文物移装‘江大’小火轮,九时半抵临。回家时,他脚上的‘新布鞋’鞋底已磨穿了;一次为征集文物,途中遇暴雨,山洪暴发,雨雾迷茫,两眼昏花,一不留神,滑入水沟,摔落门牙,幸被一青年救起。”但项士元为了抢救图书文物,却不辞劳苦,经常下乡征集。

东湖是临海有名的风景区,但当时市民生计艰难,游人不多,倒是个清静之地。项士元在此,除了保护文物之外,还可读书著述,非常用功。项士元一生勤奋,著作宏富,总计有一百五十七种。一九五八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委托他校订宋慈抱遗稿《两浙著述考》,这时他虽已年逾古稀,但还是接受下来,而且经常工作至午夜十二时,甚至凌晨一时半。因“事关两浙文献,所以半载以来,晨夕不遑,未敢稍懈也”。这部书稿原来的分类颇为杂乱,材料也有所欠缺,项士元细心加以调整和补充,从一九五八年十月到次年五月,花了七个月的时间审订完成。

一九五九年夏秋间,双柏山房漏水,淋湿了一些书籍,他又亲自参与抢救、晒书。由于过于劳累,终于一病不起,于该年十一月病逝。终年七十三岁。

九一八手抄报篇8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年龄小,身体发育都还不够成熟,所以,七年级课本在编排内容上让学生掌握的内容相对较少。因此,拓展天地就可以充分发挥七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读追星现象》是七年级下册课本第16课《长大的感觉》在拓展天地这一板块编排的内容。本拓展天地的内容是这样的:

首先,分析了明星崇拜的成因: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有着美好的设计和想象,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可以效仿的目标。“追星”现象就因青少年的这种身心需要产生了。

然后,举了两个例子:

有三个女生为了参加台湾某歌星的演唱会,在开学报到这一天,怀揣学杂费,与家人不辞而别,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

2008年8月的一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门前人潮如涌,英国著名科学家,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将在此举行一场公共演讲――“膜”的新奇世界。拥挤的人群中,一位高个子男生不停地跟身边陌生的人们打听:“谁有多余的门票?”他还央求别人:“我从小就喜欢物理,崇拜科学家,请把我带进去吧!”。

最后,分析了如何正确对待明星崇拜。

明星崇拜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常见现象。心目中的偶像要尊重,但也不可盲目崇拜,同时,我们更需要认真地欣赏自己,发现自身的美好与独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己,走向成熟。

一、拓展天地增强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在认真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我让班里的每个小组都制作了关于“明星崇拜”的手抄报。从手抄报的命名特色,内容选取,文字字形的加工、配图上,八个小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组的同学都积极地搜集资料,筛查准确信息,选取正面事例,设计手抄报的格式等,都希望自己组的手抄报能图文并茂,高人一等,其中有一组同学的手抄报命名为“这是一个组同学智慧的结晶”。每个组的八名同学皆有自己的板块,从各个人的视角分析了自己的不同观点。

学生们的头脑、双手都在被充分的开发,同时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并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拓展天地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针对本课的拓展天地,我自己出了一道针对性的题目:七年级二班举办《我来看明星崇拜》这一活动

第一,采取哪些方式来举办,并且针对此形式列出具体步骤。

第二,采取哪些方式来搜集关于崇拜明星的资料。

在回答这二个问题的过程中,我采取的是分组讨论,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小组展示的答案中,把每个小组的答案都挂到了我们教室前的黑板上,每个小组的报告员起来讲解,得出结论。最后,让每个人根据所有小组的答案综合得出一个更全面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语言综合组织能力都得以慢慢地提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集体智慧得出了我们的参考答案:

第一,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图片展览、辩论会等。

第二,搜集资料学生回答出了,可以上网搜索、查资料、报纸、书刊、看电视、问老师或他人等。

其实,讲到这里,我们已经不着痕迹地接近中考题了,把它放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里,加深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疲倦地掌握了重点内容。

三、拓展天地整合了现有的教学资源

解读追星现象这一拓展天地在我们徐州市和邳州市的期中期末考试中都曾出现过,于是我把近几年的试卷找来,得出了一个典型的题目: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追星现象在我国逐渐萌生。而中学生已成为“追星”族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学生的追星状况逐渐变得疯狂起来。据报道:为了观看自己偶像的演唱会,有些学生甚至逃课;有些学生对自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非常自卑。

根据材料,你怎样正确看待中学生的明星崇拜?请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学生如何做到悦纳自己?

这两个问题中,第一题比较容易解答,就是我们课本上有直接的答案,一看就会的;第二题也是学过的,在第17课的内容中,答案是:而此拓展……

综上所述拓展天地的应用可大可大,可复杂可简单。关键在于老师的把握,但是一定要立足于课本的基本内容中,去挖掘教学中可用的东西,并遵循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初中思品“拓展天地”可谓要好好挖掘,细细探讨,你会发现“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们学习政治热情提高了,竞争意识也提高了。另外,也激励了我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探究,感受到了“学海无涯”。

参考文献:

1.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本.

2.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参考.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上一篇: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范文 下一篇:梅花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