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费范文

时间:2023-12-13 05:48:12

借读费篇1

关键词:借读费;政策演变;价值分析;流动人口子女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5-0053-05

教育部于2010年12月24日公布的《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删除了《小学管理规程》中第十二条中的“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据了解,《小学管理规程》中的第十二条,原本的条文内容为“小学对因故在非户籍所在地申请就学的学生,经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准其借读,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此次删除“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让小学收借读费没有了相关依据。

对于上述这样一项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政策,由于颁布的时间较为短暂,实施过程还未充分展开,目前我们无法从决策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渠道获得相关的较为准确的、可靠的、真实的、具体的信息,如政策的数量化目标、政策实施的具体过程、政策结果的数量标准及评价结果等方面的信息,并且,作为一项正在实施中的教育政策,其影响正在不断呈现,尚待总结和评估。目前我们只能借助此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此政策的价值选择、哲学基础以及预期效果。

一、借读费产生的背景和成因

有关借读费的概念,从目前的文献检索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本文同意一些研究者对借读费的如此界定:借读费又叫跨区费,是指“户口不在城镇的外地学生、外来务工子女及本地农村学生,跨区到城镇学校‘借读’所形成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由当地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出规定,各城市数量不等。

对于借读费的成因,通过对借读费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分析,本文归纳如下:

其一,借读费源于二元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它在造成城乡二元割裂的同时,又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这样就把公民束缚在了自己的户籍所在地。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以家庭形式携子女迁移到发达的城镇,这就意味着子女需要接受异地教育,即不在户口所在地接受教育,而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因此,当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跨行政区域流动的时候,由于他们不具有流入地的户口,流入地地方政府对其义务教育就可以不负责任。如果农民工子女要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就必须以“借读生”的身份交纳借读费。

其二,借读费源于义务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由地方政府“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以县为主”的地方财政是义务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根据“谁办学谁负担”的基本原则,县级地方政府只需对本县的适龄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经费。地方政府和区域性教育管理部门没有义务支付非本地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劳务费用。因此,地方的财政预算只是涵盖具有当地公民资格和按照地方性优惠政策具有相应资格的人的子女。地方政府在财政制度上无法给那些非本地户籍和具有相应资格的公民提供义务教育的支出。那么,那些需要接受当地教育的适龄受教育的公民就必须自己承担劳务费用。

其三,借读费源于公共物品的稀缺。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供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公共物品供给的特点上,地方政府不能拒绝接纳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其他类型非户籍所在地人员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和分享,就会造成这种公共物品的有限和稀缺,而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市场。市场通过价格可以调节资源,可以合理化解公共物品拥挤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市场,而付诸于其他机制,那么极有可能会造成教育行政权力的寻租。因为缺乏市场机制的约束,教育行政权力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唯一力量,那么需要教育资源的公民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去寻求、甚至去贿赂掌握教育资源的官员,这就成为借读费存在的另一个理由。但这不仅会导致不公平的产生,而且会造成权力的腐败、教育效率的低下。

二、借读费政策的演变

在20世纪90年代初,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一直处于严格控制和被限制的境地,流动人口子女在就学方面遭遇到了种种障碍,上学难、高失学率、高辍学率现象成为此时期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促生了第一部专门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政策文件。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规定农民工子女当中,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的,流动期间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流人地学校或教学班组,可以向其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收取一定的费用”并选取北京丰台区、天津河北区、深圳市、义乌市等六个城区进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试点工作。

1998年,原国家教委、公安部又联合了《关于印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把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作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明确借读标准,完善借读手续,规范收费标准”。1996年和1998年两个“就学办法”只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作了规定,并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只是一种指导性的政策,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这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政策执行的空间很大。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03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同时,明确规定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流入地政府要制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从2001年到2003年政策中的这些变化,反映出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日益重视,并逐步突显公平。尽管这一系列的决定较之前有

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缺乏强制性的约束规定和措施。此外,这段时期是国家各项事业处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期,促生了很多新问题,诸如,由于流入地政府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经费紧张,各地流动人口子女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给各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对政策执行的积极性并不高,造成全国还有9.3%的流动儿童少年仍处于失学状态。

2004年9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与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联系起来了。2004年初,国家财政部明确提出:“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该法进一步为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如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些规定使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具备了法律的强制效力,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直至2010年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删除了《小学管理规程》中第十二条中的“并可按有关规定收取借读费”。

三、借读费政策演变中折射的价值分析

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蕴涵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同时,教育政策的价值标准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从借读费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其价值选择,有助于促进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有助于分析与思考在实践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义务教育政策。

(一)借读费与公共物品

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对学龄儿童实施的一种具有普及、平等、强迫、无偿、最低限度和世俗性等多方面特征的教育制度。它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全社会成员有平等权利享用其效用。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还论证了义务教育应由政府出资的另外一个理由。他认为,义务教育具有培育公民资格的基础,即培育民主社会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合作体系得以维系的基本条件。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化解了潜在社会风险和社会冲突,使社会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不至于发生根本性的冲突。对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定,乃至于国家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没有理由排斥其治下的任何一个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那么由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就具有了非竞争性和供给连带性的特征。一个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并不排斥其他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这种劳务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既然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供应方是政府,所有这个国家治理下的公民都具有接受由政府出资的义务教育的权利,任何以支付能力、户籍身份、阶层、民族、种族等等作为理由拒绝供给义务教育的做法都是非法的。而借读费的收取完全有悖于义务教育作为公共物品的性质。

(二)借读费与平等原则

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是平等原则,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可以与别人的类似自由权并存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第二是补偿原则,即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可以合理地指望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教育自由不仅是教育主体作为人的特性,而且是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的根本条件。缺少教育自由,就无法获得适切的教育资源,无法进行教育选择,无法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己的意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平等地享有教育自由,也是基本人权的保证。平等地享有自由,意味着首先要免除教育中的特权,建立一种保障自由的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争取自由的斗争的伟大目标,始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对影响自由价值的手段进行补偿,使他们在自由竞争中处于一种实质性平等。按照罗尔斯的说法,尽管贫穷、无知和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手段,不是自由本身,而是自由的价值。但实际上,缺少实现自由价值的手段,必然影响着自由的获得,使自由出现实质性的不平等。所以,平等地获得教育自由,必须要通过适当的补偿,使条件不利者获取自由的手段从而得到某种改善。

借读费的收取对于许多流动人口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家庭只能让子女就读于形形的打工子弟学校甚至干脆辍学在家。因此,借读费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自由和教育平等的原则。

(三)借读费与公民资格理论

同是一个国家的合法公民,其公民资格理应是其得到公平对待的充足理由。德沃金说:“宣称对全体公民拥有统治权并要求他们忠诚的政府,如果它对于他们的命运没有表现出同等的关切,它也不可能是合法的政府。平等的关切是政治社会至上的美德……”但是,事实上,借读费的收取就使得具备相同资格的人受到了不同的对待。积极的平等原则是保证具有基本属性的个体得到平等的对待,在分配资源的时候,应该均等地给予同等的份额。借读费违背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基本原则。流动人口为当地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没有被授予城市成员资格。借读费的出现实际上隐含的前提是同一国家的公民,因为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甚至分布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点,其资格身份就完全不同。

(四)借读费与差别原则

按照公民资格平等分配的原则在理论上是有充足理由的,但实际上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这一点罗尔斯论述的很清楚,他认为,“权利平等”只是形式的正义,即表明社会基本权利方面不允许有差别。但是,由于人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偶然因素如家庭出身、天赋不同,也会造成后天的不平等。他的第二个正义原则就是想说明在社会经济活动与社会财富分配方面应允许有差别和不平等。这里又分为两个原则:一是机会均等原则,这一点前文已有论述;二是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分配要符合社会中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最不利者”拥有最少的机会、权利、收入和财富,分配只有最大程度地倾斜予他们才是正义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别原则”却不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的地区分配到的资源相对较少。借读费的收取不但没有践行差别原则,甚至背道于差别原则。

(五)借读费与公平原则

教育公平问题源于教育利益相关者对教育利益的不同占有,表现出分配的不公,这是教育政策调节所致。教育政策之所以影响教育公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政策制定时的价值标准具有多样性,即教育决策价值标准的多样性。不同

的价值标准惠及不同人群。因此,教育决策价值标准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包括两大类群体,即有子女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的城市人口,而这两者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价值诉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冲突的。对于有子女的流动人口来说,其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就是公平,即希望通过教育政策使其子女获得平等的入学权、享受城市教育资源的权利以及教育结果的平等权。但对于非流动的城市人口来说,其对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对于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带来的利益是欢迎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反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认为应该公平地对待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城市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又决定了他们的教育利益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损害,而这又与其对教育政策的价值期待相违背,这部分群体对教育政策的价值诉求必然与前者发生冲突。因此,如何在这两部分相冲突的群体之间寻求一种利益的平衡点,成为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的关键问题。而借读费的收取更加远离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使流动人口子女更无法享受公平的待遇,使其在教育起点上就发生了公平的缺失,更不用谈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四、借读费取消政策推行的长效机制

随着建立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越来越被关注。2010年借读费的取消得到法律的保障,这是继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又一重大突破。从“让收”到“不让收”,为非户籍学生“平等”享受小学义务教育扫清了障碍。

当然,借读费并不会因为教育部的一纸新规自动消失,更何况,借读费的真正取消不是教育部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取消借读费并非什么新话题,早在2008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就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2010年教育部删除《小学管理规程》中借读费的条款,不过是对此前通知的落实,从法律层面进行的协调性回应。借读费取消后,人们会面临两种难题:其一,借读费取消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遭遇“上学难”。在2009年国家要求各地取消借读费之后,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发现,孩子在城市公办学校上学,变得比以前更为困难。以前,到一些公办学校去申请入学,学校提出缴纳借读费,只要家长能接受,就可办成孩子的入学事宜,现在,去申请入学,学校两手一摊,告诉家长学位已满,无法接纳。家长们对此很疑惑,可却无从核实是真是假;其二,借读费“变身”捐资助学费,比借读费还猛。在借读费、择校费等不合理的乱收费被叫停后,捐资助学费高调出台。“被自愿”捐资助学成为继借读费、择校费之后,教育系统流行的新的乱收费。因此,治理借读费(以及各种“变种”的借读费)顽疾,在出台政策、修订法规同时,更需建立长效机制。

其一,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教育经费随学籍走的新机制,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实际在校学生数为基数划拨义务教育经费。这样流人地政府可以获得借读学生相应的教育经费,流出地政府也不再一味任由学生流出,而不关注本地教育质量。因此,要打破现行的教育经费投资体制,构建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流入地财政、流出地财政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分担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起点公平,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是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基础。

其二,建立“取消借读费”政策的监控机制。借读费的取消虽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但是对于违反这项规定却没有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因此,亟需设置操作性强、具体详细的措施进行规范,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强化监管和督察,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学校进行强力问责。另一方面,健全举报机制,利用媒体等各种曝光、监督平台,欢迎学生家长积极举报,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取消借读费。

其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治理借读费顽疾需要依靠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实行,避免权力膨胀和决策垄断。推进中小学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改革学校法人制度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和学校自主发展机制,实行民主、开放、科学、依法管理学校;建立学校、社区、政府的伙伴关系,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并使其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让家长监督学校,从而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使学校成为真正的法人主体。

借读费篇2

当我们把借读证明开好之后就可以拿着这个证明到上海找那些可以办理就读的学校了,这个是需要慢慢找的,因为不是所有高中的学校都可以借读的,很多都是不可以的,这是地方的政策,这个我们是需要知道的。

当我们找到借读的高中学校之后,就可以去办理借读手续了,这个一般是需要签订三方协议的,这个我们是需要知道的,签订之后,我们是需要保管好自己的那份借读协议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办理好借读手续之后,我们是需要缴纳借读费的,这个我们大家应该是明白的,毕竟是借读,一般在上海借读高中的费用还是比较高的,每个学校的借读费都是不同的,这个我们也是需要明白的。

缴纳完成借读费之后,会有一个凭证,这个我们需要保管好,千万不能搞丢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的准备入学了,等待学校开会或者已经开学的话,我们就可以准备入学了。

最后,入学的时候,我们需要带上自己的借读协议,然后还有学费等一些基本的材料,进行缴纳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的上学了,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重点难点就是找到一个可以接收借读的高中学校。

借读费篇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资源;免费开放;人本意蕴;服务模式

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人本意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颁布《公共图书馆宣言》,称“公共图书馆是教育、文化和信息的有生力量,是透过人们的心灵促进和平精神幸福的基本力量”。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的是文化承载之“书”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公共图书馆作为藏书之所,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和手段来促进其化育人、发展人的效能,一直是公共图书馆致力的目标。然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公共”一词无疑是最好的回应,也就是说,图书馆要实现其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回归“公共性”,如何回归?馆藏资源的公益性免费开放无疑是最好的注解。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公益性免费开放,彰显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回归。也正是基于此,英美等国的文化发展与文化输出占据了GDP的较大比重。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以高瞻远瞩的视野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文化强国战略,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馆免费开放必须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以实现我国文化的强劲发展。当然,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不仅仅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人的基本文化权利的肯定,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携带着厚重的人文关怀和知性表达。

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服务模式

(一)读者借阅服务免费。读者借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要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读者借阅服务的免费必然首当其冲,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根基。对此,公共图书馆必须从其公益的宗旨出发,对每一位进入读书馆的读者实行“零门槛”、“零收费”借阅手续办理。当然,读者的免费借阅服务并不是在办理借阅证的时候不收取任何费用,押金还是必须的,而工本费、借阅费、注册费等因为借阅而产生的费用则可以免除,收取一定押金是保证读者能保护所借阅之书籍,使书籍的文化传播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读者使用电子阅览室免费。电子阅览室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担负着免费服务的职责。当然,电子阅览室与其他馆室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是电子阅览室是有一系列的互联计算机组成,具有强大的信息查阅、上网、游戏等等的功能,一旦免费开放,势必会出现部分读者“不忍离去”的局面,导致“人等机”的现象。对此,图书馆必须对电子阅览室进行统筹规划,对每一位读者的上机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定,从而满足每一位读者的上机需求,尽量避免出现娱乐性上机的情形出现,尤其是青少年,对其上机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规划,规避其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以影响其人格养成和知识拓展。

(三)读者的信息咨询服务免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文献咨询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工作的核心。在此之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文献咨询服务采用收费的办法,不仅不利于图书馆检索优势的发挥,更不利于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性质的体现。对此,有必要在读者的文献咨询服务中实施免费。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还需要做好广辟信息来源,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及时更新和传递信息等方面的工作,以便利读者,服务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的信息“保障机”。

三、确保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具体措施

如何保证公共图书馆在免费的环境下服务质量不下降,以实现其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推进中的文化效能,是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对此,必须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保证,以确保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顺利推行。

(一)优化借阅环境。能否构建一个安静舒适、格调优雅的公共图书馆环境是助推每一位读者走进图书馆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对图书馆的环境和布局进行优化,以满足读者品读文化的心理需求。对此,在图书馆的建筑风格、馆内的装饰、书架的布置、灯光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严格地审视,以呼应每一位读者内心吸取文化的渴望。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体现大开间、全开架,集藏、借、阅、检、管于一体化的新型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审美理念来装点图书馆。此外,还可以采用图书馆安全、保洁、设备维护外包的模式,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加专注于服务,确保免费服务的质量。

(二)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每一位读者而言,能收到馆员的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是提升其借阅频率以及培养良好读书心态的基础。这就需要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服务精神,能全心全意投身于图书馆免费服务的事业当中来,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时刻保持一颗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心态。假使馆员不能达到这一点,势必会弱化图书馆免费服务的效能。对此,必须强化对馆员的培训,实现馆员的服务角色转变,构建一支服务意识强、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馆员队伍。

(三)有效整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公共图书馆在实施免费开放的实践中,要想取得应有的文化涵养效果,必须实现对馆内资源的优化整合。首先是馆员的整合,必须要将服务意识强、甘于图书馆事业的高素质人才置于免费服务的第一线,拓展免费服务的张力。其次是馆藏资源的整合,图书馆的空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人类的全部文明成果纳入其中,这时,可以通过图书馆间的合作以实现馆藏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以满足读者对文化的最大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芳.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实践与反思[J].图书与情报,2013(1).

[2] 肖希明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2012(4).

借读费篇4

[关键词]用户驱动采购读者需求采购馆藏建设

[分类号]G253

1 引言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中普遍存在文献供需矛盾:读者文献需求多元化,但个体图书馆受经济制约,遵循二八率采购文献;多数图书馆中,一方面很多读者文献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另一方面大量低利用率文献甚至零利用率文献充斥书架。这些矛盾迫切要求图书馆采购人员重构文献建设的策略,改变传统的文献采购模式。国外图书馆正着手计划实施的用户驱动采购模式(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颠覆了现行的采购模式,对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文献供需矛盾,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加强PDA在我国图书馆的适用性研究,对于推动国内PDA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PDA在国外的缘起和现状

PDA是由Netlibrary公司于10年前提出的电子书商业模式,目前引起了国外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据Publishers Communication Group对全美250家图书馆进行的调查,32家已经采用,42家计划一年内采用,90家计划在三年内采用。PDA近两年之所以得到如火如荼的发展,主要受下列因素的推动:

2.1 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理解偏差

虽然采购馆员经常深入院系了解读者的文献需求,但对读者具体的需求始终不能全面掌握。馆员虽能够掌握各专业学科师生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所需要的文献专题,但很难具体预测读者对某一专题领域文献的需求。例如,馆员能够掌握物理系需要高能物理方面图书的信息,但是,要求馆员掌握新出版的众多有关高能物理的书籍究竟哪些是读者真正需要的,则勉为其难。这种文献采购供需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图书馆投入经费购买的书籍利用率不高,读者迫切需要的图书却常常缺藏。然而,采用PDA模式,则不需要馆员详细了解读者具体的文献需求,任由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点击阅览或者下载购买由数据商提供的文献,图书馆只须根据读者的选择向相应的书商支付费用。

2.2现行荐书采购范式的不足

为某一群体选择最适合的内容是自图书馆出现以来馆员们一直面临的挑战。为了降低馆员采购文献的盲目性,各图书馆的采购馆员在加强与读者交互的同时,有的利用读者馆际互借请求的书目作为补充缺藏图书的依据,有的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了“读者荐书”或类似栏目,试图通过调动读者参与采购图书的积极性来控制和降低采购文献中零利用率文献的比例。然而多年的实践证实,读者荐书采购模式的使用,对改善馆藏质量的作用十分有限。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读者向图书馆推荐自己想要的图书,要经过填写荐购书单一到馆员向书商订购一文献到馆后加工、编目一通知用户等环节,需要等待少则两周多达数月的时间,因此,难以满足用户及时的信息需求,进而影响到了读者荐书的积极性。其次,读者对新书出版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对图书馆藏书建设关注程度亦不同,并非所有的读者都会积极参与荐书采购活动。再者,馆际互借固然反映了读者的实际需求,但是,由于当相当部分的读者查询OPAC不能获得所需文献时,往往自行通过同学、朋友等借阅,所以有关馆际互借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读者的全部需求。

2.3 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近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图书馆已不再发挥单一的“收藏”作用,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购保存庞大数量之藏书的目的在于突出“利用”,从宏观上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因此,面对捉襟见肘的采购经费,图书馆在考虑文献建设整体发展目标的同时,首先应该考虑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任何人都不可能排除“某一天有可能利用出版的任何文献”。只有采购和保存读者利用率高及最有可能被读者利用的文献,才能保证图书馆的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文献有无可能被利用的判断、选择方面,显然读者比采访馆员或者学科馆员更有发言权,所以用户驱动采购模式具有使所投入的采购经费实现产出最大化的可能性。

2.4 经济危机呼唤采购模式的变革

受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外图书馆纷纷削减预算经费,以致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采购思维模式和原则,将文献采购的立足点放在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而不是购买潜在有用的文献资料。鉴于读者最清楚自身的文献需求,熟悉和了解哪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读者参与荐购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各图书馆加快了实施用户驱动采购模式的步伐。

3 国外PDA案例比较分析

与电子图书传统的销售模式相比,PDA模式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国外主要有NetLibra、Ingram Digital、EBL和Ebra等书商向图书馆提供PDA服务模式,其中Ebra起步较晚。基于各图书馆采购文献的需求差异,书商在为各图书馆提供PDA服务方面采用了下列不同的PDA运行模式。

3.1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波拉克图书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波拉克图书馆与几家电子书商签订试用协议后,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PDA试运行。最终选择与EBL合作实施PDA项目。EBL提供的PDA服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有待选图书读者可以免费浏览5分钟,然后提供三种购买选择。第一种,短期借阅,可一次性借阅24小时。短期借阅的付费低于图书的价格。第二种,中间获取,允许读者在五分钟浏览时间之外的额外时间获取图书。馆员可以拒绝读者的请求,也可以以购买或者提供短期借阅的方式批准读者的请求。第三种,自动购买模式,根据读者提出短期借阅的数量触发自动购买。

为保证出版商提供的电子馆藏吻合于学术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图书馆的PDA项目小组对学科、价格、出版商、时间等进行了预设置,并排除已通过集团订购所覆盖的学科领域和学校没有设置的学科(如法律、医学等)。每本电子书限定的价格为250美元,选购的时间限制在2008年以后出版的英文文献。购买模式限定在24小时短期借阅模式,商定读者点击使用4次即形成自动购买。

借读费篇5

一、入馆须知

(一)凭借书证或工作证等有关证件进馆。

(二)讲文明礼貌,请用文明语言。

(三)保持安静,禁止喧哗。

(四)讲究卫生,禁止在馆内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和乱扔脏物。

(五)爱护书刊、设备等公共财物,严禁损害室内设施或涂损墙壁、地面及门窗。

(六)衣着整洁,不准穿拖鞋、背心入馆,在馆内相互间不准勾肩搭背。

(七)注意安全,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八)自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二、借书规则

(一)为适应本院教学和科研需要,充分发挥本馆藏书的作用,根据方便读者借阅,有利图书管理的原则,特制订本规则。

(二)凡申领借书证的本院教职工,需凭人事处通知,学生和进修生需凭新生名册或教务处证明并交一寸免冠照片一张,到流通部办理领证手续。

(三)借书证、卡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涂改。因转借而发生遗失、污损图书等情况,均由原领证人负责赔偿。如发现转借,本馆有权拒借,并扣下其借书证、卡,并按有关规定处罚。发现涂改借书证、卡,将暂停其借书权利,本人须作出书面检查,并交罚款伍元。

(四)借书证、卡应妥善保管,因遗失而发生冒借图书等情况,均由原领证人负责。

(五)借书证、卡如有遗失,应书面提出申请,经图书馆同意,方能补发。借书证(带照片)随时补发。借书卡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办理,每张交工本费两元,严禁冒补,否则一经发现,须作出书面检查并罚款五元。如原证卡找到,应立即交回补证、补卡,否则按冒补处理。

(六)借书期限。教职工借期三个月,学生一个月。期满如需要续借,应持原书和本人借书证到借书处办理续借手续,续借只限一次。小说不得续借。寒暑假借期连续计算,假期中间到期图书,开学后一周内必须归还,否则按超期处理。

(七)读者借书必须如期归还,逾期不还者,每天罚款壹角。还书时,读者如丢失期限表,须交手续费三角。

(八)凡借书者,须先查目录,填写索书单位交工作人员取书。查目录时,不得将目录卡片往外抽提,不得把目录盒抽出乱放。

(九)读者借书,凭本人借书证,每卡借书一册。借书时必须主动出示借书证。

(十)读者借书时,应当面检查,如发现有污损情况,立即向工作人员声明,并在污损处加盖印间,以分清责任,否则由本人负责。

(十一)读者借书应妥加爱护和保管,如有污损、遗失等情况,按《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处理。

(十二)读者急用图书,库内已借完时,可以预约借书。预约图书到馆后通知预约读者,五天后不来取书,则预约作废。

(十三)本馆出借图书以普通图书为限,库藏本及工具仅供室内查阅,概不借出馆外。

(十四)确因教学、科研特殊需要,借阅本馆缺藏的图书文献,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借用省高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并遵守对方图书馆的代阅规则。

(十五)读者离校时,应先将所借书刊全部还清,并向本馆退还借书证、卡,每缺一张,交款一元,否则不予办理离校手续。

三、开架书库借阅规则

(一)读者凭本人机读证,领取代书板入库自选图书。

(二)读者入库时,不得穿大衣、风衣;不得将书包、提包及个人的私物带入库内;在库内不得大声喧哗。

(三)读者选书时,要充分利用代书板,将代书板插入所选图书位置,如选中该书,则抽出代书板,整理好该排图书,方可离开;如未选中将该图书放回插板处,抽出代书板另选其它图书。

(四)选好图书到借书台办理借书手续,还回代书板,到借书台外取书。

(五)读者办理完借书手续后,应当面检查所借图书是否有污损、缺页、书的内容与书目不符等现象。如有当即声明,经工作人员检查批准后,方可是加盖污损章;否则责任自负。

(六)本人借书证不得转借。如有转借一经发现者,扣留其证并按有关条例处罚。

(七)每证借书量:学生读者每证最多可借4册,研究生10册。教师讲师以上10册,职工5册。

(八)借书期限:学生读者为30天,教工读者为90天,到期未看完者可办理续借手续,仅限一次,续期30天,逾期不还按超期处理(文艺书不能续借)。所有图书一经借出,7天内不得归还。

(九)读者如未办理借阅手续将书带出书库者,按偷窃论处。

(十)读者还书时,应持本人证到还书台办理还书手续,不得人替别人还书。

(十一)还书时,如经工作人员检查发现有新的污损、破裂、撕页、偷梁换柱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十二)读者要爱护所借图书的条型码,如有损坏或仪器不识码者,由本人负责。

(十三)读者如多选图书又无允借权限者,要将图书送还原处。

(十四)读者在书库选书时,要保持书库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不得乱动仪器设备等,违者将对其批评教育及经济处罚。

(十五)读者应按期归还图书,超期一天,罚款壹角。四、艺术书库借阅规则

为加强艺术书库管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特制定以下规则:

2.借期:教师2个月,学生1个月,允许续借一次。超期一天,书款50元(含50元)以内罚款5分,50元以上罚款1角,望广大师生按时归图书。

3.借书时,读者要认真检查(贵重图书须逐页检查),如发现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向工作人员声明,并在污损处加盖印记。否则,将按以下规定处理:

(1)在书上勾画、涂抹等情况,能清理干净者,赔款1元;无法清理、污损较严重者按图书原价赔偿,图书归本馆所有;无法清理、污损严重者,原则上赔偿新书,如买不到新书,按丢书办法赔偿。

(2)撕页、挖剪者,视为窃书处理。本人须作出书面检查,图书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书价10倍罚款,原书归图书馆所有。

(3)缺页者,视具体情况给以书价的2——10倍罚款,原书归图书馆所有。

4.几项收费标准:

(1)外文图书拍照,收费1元/张,外单位5元/张;

(2)外文图书及贵重中文图书复印收费1元/册;

(3)外单位查阅资料收费2元/册。

5.丢书按本馆《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赔偿。

五、外文图书借阅规则

1.本馆外文图书仅供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三年级以上)借阅。

2.教师凭本人借书证换取代书版,入库借阅。学生须先查目录,然后填写索书单,交工作人员取书,方能借阅。

3.外文图书借期二个月,特殊情况可续借一个月,逾期不还,每天罚款一角。

4.教师凭5、6号证借阅,学生凭4号证借阅。

5.工具书、原版书只供室内查阅,概不外借。

6.读者借阅图书应当面检查,如发现有污损等情况,应向工作人员说明并在污损处加盖印章,以分清责任。

7.对窃书者,除追回原书外,按《轻工学院关于偷损书刊的处罚暂行规定》处理。

六、代书板的使用方法

代书板即书位板,用以标记图书在书架上的位置。使用代书板的目的是防止图书借位乱架、难以查找。使用代书板的要求和方法如下:

一、读者入库选书时,凡从书架上取下图书,须将代书板横插在原书的位置上,以板代书。

二、如果所取图书不中意应将图书放回原处,抽出代书板另行挑选。

三、凡所取图书被选中者则抽出代书板连同图书一起拿到借书处办理外借手续。

七、读者机读证管理办法

(一)办证资格和方法

1.凡申领借书证的本院教职工,需凭人事处通知,学生凭教务处新生名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到流通部办理。办证时,每人须交工本费10元(其他人员按临时借书证管理办法办理),并提供一张近期一寸免冠照片。

2.借书证由申办单位自行填写,粘贴照片。填写时必须做到字迹工整,人名与照片相符。

(二)借书证使用管理规定:

1.借书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如在转借使用当中出现问题,由借书证所有者自行承担。

2.读者持借书证在开架书库享有借阅权利,读者借阅图书权限:教师读者副教授以上15册,讲师10册,期限150天;职工及研究生读者5册,期限150元;学生读者可借4册,期限30天,借书超期每册每天按0.10元罚款。教师、学生一视同仁。

3.读者要爱护借书证,不得对其进行撕、折、水浸,如因保护不当损坏借书证,修改时按补证对待。

4.借书证如有丢失,读者需马上到图书馆流通部办理挂失,如因不及时挂失而冒借的图书由丢证者自负,已借图书须先归还,方可办理补证。

5.学生入库选书时,需持借书证换取代书板,借书时交还代书板,持借书证到借书处办理借书手续。

6.因丢失而需补证时,要出具证明到流通部证件室申请补办,补办新借书证时,除交一张照片外还要收取工本费。

(三)退证办法

1.学生退学、休学,毕业生离校前及教职工调离时须在本馆流通部办理退证手续。退证前须还清所借图书,学生退证以个人为单位办理。

2.借书证如有丢失须交丢证罚款10元。

3.学生复学及专科升本科的读者要出具有关证明重新办理新证。

八、图书借阅违章处罚条例

对违犯图书借阅规则者,除批评教育外,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入库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污物、库内吸烟、脚踏墙壁、书架、乱动仪器、微机者,每项罚款5元。

(二)借用他人书证者,除扣留其书证外,罚款10元。证主领时按补证处理。

(三)选书时不用代书板;未将选后不借的图书放回原处;将书拉倒、拉乱,未主动排好造成乱架者,每项罚款2元。

(四)丢失代书板者,罚款5元;借书超期每册每天罚款1角。

(五)损坏图书,如圈点、批注、油渍、墨迹,按书价的40%——60%赔偿;撕、挖、剪坏图书,造成破损、缺页,除将原书仍交图书馆外,按原书价的2——3倍赔偿。

(六)丢失或损坏书标、条码、类号,每项罚款2元。丢失磁条罚款25元。

(七)丢书按《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处罚。

(八)丢失图书后,若在一个月内买到的同版图书顶替者,每册交加工费2元;

(九)未经办理借书手续,将书带出书库者,一律按偷窃图书论处。对偷窃图书者,除按原书价的10倍罚款外,写出书面检查,存入读者档案,通知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态度好坏,给予相应处分。

(十)丢失机读证要及时挂失,否则责任自负,补证时交补办费10元。

(十一)对无理取闹、不服从管理、不听劝阻者,除通知所在单位教育处理外,视情节轻重罚款5——20元,并扣留其借书证两个月。

(十二)所有罚款,一律交公,工作人员不得截留。

九、遗失、损坏图书赔偿规则

(一)读者借阅图书必须注意爱护,妥善保管,如有污损、遗失等情况,除立即归还污损图书外,应负赔偿责任。

(三)读者污损图书程度严重,影响内容完整和阅读,或遗失图书,应以原书的相同版本或经本馆同意的新版本赔偿,并交手续费五角。否则下列规定现赔偿金:

甲、中文图书

1.丢失文艺小说一般照原价的二至三倍赔偿。

2.丢失教学参考用书,复本多,视其出版时间按原价的三至五倍赔偿。

3.丢失教学参考用书,复本少,视其出版时间按原价的五至十倍赔偿。

4.丢失多卷集图书中的一册,如复本较多按丢失图书的五倍赔偿。如系贵重图书,复本又少,按全套书价赔偿。

5.丢失本标价图书,由本馆根据版本、复本量、使用价值酌情定价赔偿。

乙、外文图书

1.丢失国外出版的原版书按原价的二至五倍赔偿。

2.丢失国内发生出版的图书按原价的三至十倍赔偿。

(四)遗失图书赔偿后,两个月内找到原书可持原书及收据办理退款手续,并交手续费三角。

十、阅览室文明守则

(一)遵守阅览规则,做文明读者。

(二)爱护书刊、不撕页、不圈划、不将书刊携出室外。

(三)爱护室内设施,不乱拉桌椅。离开阅览室时,将坐椅轻轻放在桌下。

(四)保持室内安静,不大声说话,不勾肩搭背,不谈笑打闹。

(五)自觉维护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六)服从管理,尊重工作人员。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十一、现期报刊阅规则

1.读者进入阅览室,不准携带书包,期刊和图书。

2.本院师生员工凭借书证入室阅览,陈列的所有报刊、杂志,只限在室内阅览,不准携出室外。

3.读者入室选刊时,必须注意刊物整齐、对号,不得乱插、乱放,选刊后应就座阅览。

4.读者要爱护报刊资料,不准涂抹、圈点、污损或撕页取面,如发现上述情况,按规定赔偿。

5.凡盗窃刊物者,除追回原刊物外,按规定予以罚款,并给予行政处分。

6.爱护室内设施,保持室内安静与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等脏物。不准大声喧哗,禁止吸烟。

十二、外文期刊、中文过刊阅览规则

1.读者进入阅览室不准携带书包、期刊和图书。

2.本院师生员工凭借书证入室阅览。陈列的所有报刊、杂志只限在室内阅览,不准携带室外。

3.读者入室选刊时,必须注意刊物整齐、对号,不得乱插、乱放,不得在刊架前长时间逗留。

4.读者要爱护报刊资料,不准涂抹、圈点、污损或撕页取面,如发现上述情况,按规定赔偿。

5.凡盗窃刊物者除追回原刊物外,按规定予以罚款,并给予行政处分。

6.爱护室内设施,保持室内安静与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果皮等脏物,不准大声喧哗。

十三、情报教育室管理规则

1.情报教育室主要收藏中外文检索工具书。

2.教育室供本院读者进行文献检索和检索实习。

3.室内陈列的书刊资料一般不外借。

4.读者进室检索,应先登记,书刊用毕应放回原处。

5.要保护室内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大声喧哗等。

十四、轻工学院关于偷损学校书刊的处罚暂行规定

鲁轻院字(1991)第45号

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国家财产,全院师生员工既有借阅的权利,也有爱护的义务。但有的读者不按正常手续借阅,任意偷窃或撕毁书刊,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对国家财产的侵犯。这不仅使馆藏文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也直接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必须予以反对和制止。为此,特做好暂行规定。

一、全院读者应以爱护学校书刊为已责,反对和检举偷损书刊的行为。

二、凡偷损学校书刊者,除给予所偷损书刊的十倍罚款外,还要按书刊价值给予以下处分:

1.价值50元以下(含50元)者,给予记过处分。

2.价值50元以上、80元以下(含80元)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3.价值80元以上或多次作案者,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4.教职工可参照以上规定处理。

借读费篇6

2008年,昆明市盘龙区委、区政府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针对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尚无专业化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实际,以形势发展和公众需求为导向,扬长避短,整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盘龙区图书馆的基础上加挂“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牌子。在原盘龙区图书馆新馆建设投资2500余万元的基础上,又投资400余万元进行改建,凸显少年儿童服务功能。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盘龙区图书馆实行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项目具体为:1、免费办理图书借阅卡、声像借阅卡;2、少儿借阅大厅、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教育参考阅览室免费提供书刊借阅及书刊信息查询服务;3、电子阅览室(含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4、声像资料专区免费提供声像资料借阅服务;5、自带书阅读区供读者免费使用;6、免费提供公益电影放映服务;7、“书香昆明——盘龙区道德讲堂”等公益讲座及视频讲座免费听讲;8、免费提供送书上门服务;9、少儿借阅大厅、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教育参考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含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声像资料专区为读者免费存放小件物品;10、少儿借阅大厅、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地方文献室、教育参考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含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声像资料专区、少儿数字影厅及公益讲座免费提供饮水。

2 在免费开放环境下大力开展少儿特色服务

为更好地在免费开放环境下做好工作,盘龙区图书馆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着力以少儿特色服务为重点和突破口,开展少儿服务,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创新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探索和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实行免费开放和开展少儿特色服务以来,平均年流通总人次32万余人次、年外借书刊12万余册次,每年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班和读书活动等各类活动100余场次,读者满意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先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十一五”云南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昆明市“文明单位”等殊荣。光明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春城晚报、昆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相关报道。

2.1 积极开展“小桔灯”系列服务活动

(1)开展“小桔灯”文化经典阅评活动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传播优秀文化,引领和指导孩子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激起阅读文化经典的兴趣,开启智慧、陶冶情操,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个共赏文化经典的平台,盘龙区图书馆与春城晚报、昆明新知集团联手,开展“小桔灯”文化经典阅评活动。

在春城晚报《悦读周刊》开设“小桔灯”文化经典阅评栏目。该栏目每月一期,邀请文化名家阅评文化经典。同时,每期还推出“小桔灯”少儿图书排行榜,上榜图书为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每月少儿图书销售量的前10名。

在昆明新知集团所属购书中心、昆明东城店的少儿读物区显著位置开辟“小桔灯”新书推荐专柜及阅览专区,联合推荐新书,成为引领全市少年儿童阅读的“风向标”。专柜新书每月一换,每批上架陈列2000册,并从中优选2-3种优秀读物重点推荐。

(2)启动“小桔灯”公益读书关爱计划

宗旨: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公益读书活动,对贫困少年儿童实施有效的帮助和扶持,改善贫困少年儿童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贫困少年儿童激发阅读兴趣,点燃阅读求知的火把,增强自信,树立理想,架设起用知识的力量改变人生命运的桥梁,与其他少年儿童一道,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进一步充实“小桔灯”少儿服务活动内涵,巩固“小桔灯”少儿服务活动的成果,提升“小桔灯”少儿服务活动的品牌效应,使“小桔灯”公益读书活动成为盘龙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项目和突出亮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盘龙作出贡献;让贫困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服务对象:盘龙辖区内贫困少年儿童。

服务方式:在春城晚报悦读周刊“小桔灯”文化经典阅评栏目公布和报道“小桔灯”公益读书活动相关内容及情况,定期刊登“小桔灯”公益读书活动服务对象的学习情况、读书心得;请中小学、幼儿园推荐贫困少年儿童,作为“小桔灯”公益读书活动的服务对象,每期推荐50名,每期时间暂定为2-3年;由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聘请符合条件的社会志愿者,对服务对象进行定向服务,每位志愿者包干3-5名服务对象;在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设立“小桔灯”爱心加油站,常年接受单位和个人的图书捐赠,所赠图书主要用于扶持贫困少年儿童。

服务内容:结合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相应的读书及学习计划,推荐能够对其有所帮助的书籍;向服务对象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具;为服务对象提供阅读辅导及学习上的帮助;安排服务对象定期完成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对达到一定质量的读书心得及读书笔记,推荐至春城晚报悦读周刊“小桔灯”文化经典阅评栏目刊登发表;聘请名师名家,不定期地对服务对象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和帮助;建立“小桔灯”公益读书活动服务对象个人档案,对服务过程及效果进行跟踪检查。

(3)开展“小桔灯”系列读书活动及读者活动

“小桔灯”经典阅读推荐暨“阅读之星”评选活动:该项活动旨在向广大少年儿童推荐经典读物,开展阅读指导。精心挑选10部经典名著在少儿借阅大厅设专架陈列推荐。其中,中国4部,外国3部,名人传记2部。少年儿童可报名参与,从所推荐的书籍中选择2部,通过规定方式为阅读脉络,进行深度阅读,最终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参与“阅读之星”的评选。

“小桔灯”读书笔记征集及评奖活动:向小读者派发专门订制的“小桔灯”读书笔记记录册。该记录册详尽划分为“阅读时间”、“阅读内容”、“我的阅读感受”、“我的心情画语”、“我的推荐语录”等项目,详细记录了小读者的读书心情。参与该活动的小读者每月持记录册到图书馆进行一次通关签章,图书馆对高质量完成读书笔记记录者加盖“通关”印章,并予以评奖。

“小桔灯·影响我成长的10本书”征集活动:面向广大读者推出“小桔灯·影响我成长的10本书”征集活动,向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家长和青少年朋友邀约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有影响力的图书书目(所列书目以10种以内为限),为进行读书交流与鉴赏活动作准备。

“小桔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盘龙区图书馆与昆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昆明市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昆明市“小桔灯”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抵制网瘾的侵害,掌握运用数字化时代新型的写作方式。大赛分个人自主参赛和学校团体参赛两种。初赛采用电子文本作文,决赛采用超文本作文和多媒体作文。大赛鼓励学生提高自己创作、自己编辑、自己上传的独立操作能力,将电脑的娱乐功能更多地转移到学习功能、创作功能上来。为保证大赛的公开、公正、公平,采取公众网评和专家会评的方式进行评奖。

“小桔灯”幼儿园集体阅读活动:为使更多的少年儿童认识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让读书成为一种成长中的习惯,盘龙区图书馆开展了“小桔灯”幼儿园集体阅读活动。通过听取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和指引参观,小读者对图书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较为直观的认识。许多小读者表示:“一定要再次走进图书馆!”

“小桔灯·图书漂流”活动:在少儿借阅大厅醒目位置布置“小桔灯·图书漂流”展架,精选陈列由青少年读者捐赠的少儿书籍作为漂流图书,供青少年读者之间交换。活动的开展,使读者家中的闲置图书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为青少年读者搭建了节能低碳、以书换书、旧书再利用的平台。

“小桔灯·寻找春天的脚印——走进绿色军营”活动:组织青少年读者走进大自然,让书本中的美好在现实中呈现。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读者,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他们走进部队、警犬训练基地、植物园,通过观看表演、聆听讲解、实际参观和集体互动,不仅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还将书本知识得到了现实的验证。

2.2 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现代技术服务

(1)建成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

作为云南省首家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试点之一,盘龙区图书馆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于2008年1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专区配备有计算机105余台,由专业辅导人员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辅导和管理。利用互联网网站访问控制技术,实现对未成年人访问网站的控制,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的屏蔽和过滤,禁止或限制未成年人访问黄色、暴力、反动等有害网站,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环境,做到让家长和学校放心、社会各界认可、未成年人接受。截止至2013年3月,共接待未成年人上网104812人次,上机时间652770小时。

(2)少儿数字电影放映

盘龙区图书馆少儿数字影院凭借每年发行的数字电影和拥有放映版权的上百部优秀中外电影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巨大数字信息资源库,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向青少年传播优秀文化。除定期在本馆少儿数字影院为青少年放映公益电影外,还持续开展电影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监狱等服务,每年放映达70余场次。

3 关于免费开放环境下图书馆少儿特色服务的几点体会

3.1 以免费开放为契机,促进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

免费开放环境,给图书馆增加了压力,工作量更大了,工作要求更高了。但同时,免费开放环境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免费开放环境下,全社会更加关心和关注图书馆,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图书馆工作。这就使图书馆赢得了更好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图书馆应把握契机,与时俱进,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利用免费开放环境的各种有利因素,推动创新发展,做出新的业绩。

3.2 找准定位,走符合馆情实际的特色化服务之路

要在免费开放环境下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推动创新发展,做出新的业绩,必须清晰地了解馆情和区情,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着力突出亮点、凸显品牌,走特色化服务之路。

3.3 为少儿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服务

开展少儿特色服务,需要有爱心、责任、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一是力求内容、形式和方法丰富多彩,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为读者服务;二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业务范围,充实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三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推出富有创意、生机和活力的特色服务项目。

借读费篇7

为强化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集团公司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籍管理,根据《某某省义务阶段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新生入学

1、小学实行6周岁入学,一般不得招收不足年龄的儿童入学。

2、小学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得进行测试和选拔。初中新生凭《小学毕业证书》或《小学修业证书》报名入学。

3、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一律建在户口所在地。对于长期居住在矿区而户籍在非施教区的矿工子女,新生入学时可以建立学籍,并在学生电子档案生源中注明“流动人口”。

4、新生(含转入学生)入学后,学校要认真核对该生户籍姓名。在小学、初中段,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必须使用同一姓名,中途不得更改,确需更名的,应在新生入学一月内依法办理更名手续。在确认各项内容无误,

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建立学生电子学籍档案,编制全省统一规定的学籍号,学籍号即为学生身份证号码。本省内转学、借读等均不改变学籍号。

二、转学

1、转学条件:(1)全家户口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县迁移。(2)在本市内户口及家庭住址跨区迁移。(3)集团公司职工因工作、生活变动等原因其子女需转学的。(4)集团公司或办学单位招聘的职工子女以及在矿区经商、务工人员的子女。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可以转学。

2、转学手续:监护人持户籍、住址迁移证明、监护人工作调动证明或经商、务工证明,到迁入学校和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同意接收证明。(2)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同时需附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户籍、住址、迁移或工作调动证明及复印件,学校审核签章,出具转学证明及学生电子档案,转学申请和附件与转学证明存根一并存档。(3)报教育中心审批。(4)学生持转学证明及电子档案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

3、转学时间:每学期初、末前后一周内由学校统一办理,无特殊情况,其余时间不予办理。

4、转学材料自开出之日起三个月内有效,过期作废。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三、借读

1、借读条件:(1)监护人出国、从事野外或流动性工作、支边、现役军人,其子女需投靠亲属的。(2)学生因个人或家庭原因需借读的。

2、借读手续:(1)由学生监护人向在读学校提出书面借读申请,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提供接收学校同意借读的证明。(2)学校出具借读证明,审核签章,并将监护人提交的有关材料与借读证明存根一并保存备查。(3)报教育中心审批。

3、办理时间:学期初、末一周内办理借读手续。

4、借读管理:(1)学籍:借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学籍所在地学校要将借读学生的电子档案拷贝给借读学校。借读学校在借读学生离校时要保留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学生返回学籍所在学校时,借读学校要将借读学生的电子档案拷贝给原校。(2)考核:学生在借读期间的有关成绩、评定、奖惩等,由借读学校记入学生电子档案。(3)收费:借读学校按照省规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向借读学生收取有关费用。(4)对借读生实行严格控制,任何人不得因学生成绩差而迫使或变相迫使学生外出借读。

四、休学和复学

1、休学条件:学生因伤病和不可抗拒的原因连续缺课累计超过210个学时(一个半月)仍不能上学的,可以办理休学。

2、休学手续:(1)监护人提出书面休学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材料包括:A、书面休学申请。B、学生因伤病休学的,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收据及其它证明材料;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提出休学的,需出具公安、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的证明。(2)学校审查后填写《休学审批表》,签署意见。(3)报教育中心审批。(4)学校开出《休学证明》交家长妥善保管。

学校应将以下材料及时存档:①《诊断证明》;②《医疗费收据》(或复印件);③《休学审批表》、学生休学情况要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3、休学自伤病之日始,期限为一年。随原年级就读(不变更年级、学籍)的凭医院的“健康证明”可随时办理手续复学。

4、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由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可续办休学手续一年。休学期满可以复学的,应提前一周办理复学手续。

5、复学时,凭医院的《健康证明》、《休学证明》和办理休学手续以后的医疗费收据(或复印件)等,到学校填写《复学审批表》,报教育中心审批。

学校应将以下材料及时存档:①《健康证明》;②《医疗费收据》(或复印件);③《休学证明》;④《复学审批表》。

6、严格控制休学率。年休学率不得高于年级总人数的1%,对违规办理休学的要追究其领导和当事人责任并给予纠正。休学率与学校综合考核挂钩。

五、毕业、升学

1、小学毕业班的所有学生,均直接升入初中。

2、跨市县借读的小学毕业生,一般应回学籍所在学校参加毕业考试、领取毕业证、安排升学。

3、学生修业期满,德、智、体均合格者由毕业学校发给经教育主管部门验印的毕业证。

4、学生毕业成绩不合格的,准予补考。补考仍不合格的发给修业证书,并记入学籍档案。

5、为保证义务教育顺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实行不留级制度。版权所有

六、其它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籍管理由教育中心负责组织、指导、检查、处理。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籍管理和从事学籍管理电子化工作,按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电子档案并妥善保存,不得擅自填写、更改和公开学籍

信息。

2、学生死亡和因故丧失学习能力的,由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报告,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经批准后注销其学籍,学校在学生电子档案中注明。

3、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所出具的纸质学籍材料必须按规定加盖学校及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公章方才生效。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转学、休学、借读的学生涂改或重新制作学生学籍的有关信息和材料,对弄虚作假者要追究责任并予以纠正。

5、任何学校不得接收没有入学、转学、借读等手续的学生。

借读费篇8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物质水平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较大缺失。图书馆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主要阵地,在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方面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的免费开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的一种标志。因此,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已成为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强音,免费开放给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图书馆免费政策的施行,给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主要是由于不健全的管理体制造成的。由于到图书馆阅读的人员素质不一,经常会出现读者到期不还、损坏书刊、在馆内说话、扰乱馆内公共秩序等行为,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因此,要改变这种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型图书馆管理制度,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了图书阅读的大潮中,给原本就不宽松的图书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我国的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拨款,但随着图书馆人员的增加,造成了经费的紧张,因此很多的资源得不到满足,使得读者阅读的环境越来越差 ,读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也就失去了图书馆免费阅读的意义。因此,供需矛盾不平衡是存在于当前图书馆免费开放中的主要问题。

(三)各项费用支出明显增大

公共图书馆主要的经费来源是政府拨款,在实行免费开放后,随即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图书破损、桌椅破损、水电费猛增、电脑、空调等超负荷运转,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图书馆运行成本的加大,给图书馆的资金运转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比如,由于空调的投入和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在电费用量加大、国家财政拨款不便的情况下增加了图书馆的负担,同时由于设备老化后的维修与更新,也增加了图书馆费用的支出。

二、加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要遵循公平性、多样性、层次性的原则,依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适合本馆发展的规章制度。首先要完善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图书馆内的各项活动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比如在规定读者享有免费阅读权利的同时还要制定出其承担的义务,包括保持室内安静和室内卫生、保护图书不受损害、丢失等,如果损坏或丢失图书要制定赔偿规定,使读者意识到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其次,建立图书馆评价体系。政府部门要通过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加强对读者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调查,为图书馆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再次,建立读者诚信评价机制。通过建立读者档案,对于一些诚信度高的读者可以适当放宽政策,比如延长他们的借阅有效期,增加诚信读者的借阅册数,引导读者更加重视诚信原则,促进公共图书馆的良性发展。此外,对于图书馆中的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可以通过信用处罚来代替金钱处罚,进而提高读者的重视程度,体现图书馆的公益性。

(二)丰富馆藏

资源是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应多措并举,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缓解免费开放带来的供需矛盾。首先,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以充足的资金为保障,加大文献资源采访力度,增加书刊的种类和数量,提高馆藏质量。其次,明确规定外借图书册次上限,同时缩短借阅周期,以合理控制图书流通量,保证读者能够及时借阅到所需书刊。最后,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将馆藏资源数字化,进而建立特色数据库;积极收集、挖掘、整合优质网络资源,方便读者查找、利用;构建统一的信息检索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撑对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免费开放服务也是很难实施的,所以必须要积极引进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资金的投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以确保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更好地的实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也要依靠社会的帮助,要大力开展社会集资、开展公众捐助活动,动员全社会发展和完善公共图书馆事业,保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所需的充足资金。

(四)了解读者需求,做好服务定位

随着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进行,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将不断变化。在给广大读者提供服务时要尽量丰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来。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过程中要针对读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制定不同的项目,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大型的讲座和培训等,吸引各个阶层的人员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读者对服务的需求。

(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特色专题服务

随着现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结合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有效的利用自身馆藏资源现有的优势,开展专题服务工作,比如可以为那些行动不便和不能到馆的老年读者进行文献传递;残疾读者可以凭借借书证进行图书的免费下载和浏览工作;另外,还可以构建一个QQ群、微信群或者微博论坛,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通过这种互动的交流实现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丰富读者的精神生活。

三、结束语

总之,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完善管理体制;丰富馆藏;加强资金投入,开展图书馆特色专项服务,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孟宪雪.中原地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兰台世界,2015,02:137-138.

[2]陈文学.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理论思考[J].科技视界,2014,22.

上一篇:职业倾向测试范文 下一篇: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