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拍遍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7:46

栏杆拍遍篇1

把栏杆拍遍

梁 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他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他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后来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他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选自《栏杆柏遍》)

李白一生的思想极其复杂,游侠精神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游侠精神,以节义为本的人格崇拜,对自由平等的赞赏,对报国精神的认同,深深地影响了李白的心理与性格,并且对李白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俨然成了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游侠李白

夏立君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笔。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此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将,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命名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不是能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成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生动了大唐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改)

对比欣赏

《把栏杆拍遍》与《游侠李白》两篇文章,一个写辛弃疾,一个写李白,二者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诗词大家。作者都从两位大家的生平事迹、诗词创作等角度构思行文,运用多种修辞,突显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后世的影响,但同中有异,具体如下:

一、文章内容上

《把栏杆拍遍》用辛弃疾的几首词串起了他的坎坷人生,再现其拍遍栏杆也无法排解的一腔哀愁愤怨,概述了辛弃疾不平凡的一生,剖析了辛弃疾成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根本原因。《游侠李白》从李白重侠轻儒、重义轻财、藐视权贵等方面写出了“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一个真实鲜活、浪漫不羁的诗仙李白。

二、艺术手法上

《把栏杆拍遍》以辛弃疾不同风格的词作为线索,串联起他的人生经历,说明他作为词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文章不是单纯地叙述辛弃疾的人生经历,而是通过把他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作比较,来说明他的词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从而紧扣总纲。《游侠李白》开篇从李白独特的性格特点着笔,以抒情的笔调,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孤独的人生之路。对李白游侠精神的赞赏与崇拜是指引作者重走西域之路,探寻西域文化的精神动力,也是连缀全文的有力线索。

三、语言上

《把栏杆拍遍》语言老练、深刻、独到。语句整散结合,有力度,有魄力,有哲理,充溢着作者对辛弃疾的同情、赞扬、敬佩。阅读本文,会让人感动于辛弃疾的壮士情怀与词人气节,也惊叹于作者的非凡学识和为文功力。如“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句式整齐,情感强烈,内容深刻,有古人典故,含神话传说,蕴辛词精华,抒一腔怨气,现满怀无奈。

栏杆拍遍篇2

裸读,就是在没有任何背景资料、注释、赏析和教师讲解的情况下,去读诗。这就要求我们要到诗中去寻找一些抓手,进而好好地解读诗歌。

那么,对于一首陌生的诗歌,到底该如何进行“裸读”?我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例,探寻抓手,解读诗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第一,抓诗歌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情感的载体。准确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是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把握诗歌形象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中的 “象”,领悟诗歌中的“意”。认真感受作品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学生们解读诗歌的能力,提升文学修养。

首先,我们来分析上片的景物形象。开篇“楚天”“秋水”两个意象,借辽阔苍凉的秋景,营造了空阔清远的意境,从而表现出诗人的悲凉感、孤独短暂感;而“献愁供恨”的“遥岑”,更是写出了词人的满腔仇恨;“落日”则渲染出苍茫悲凉的气氛,暗示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断鸿”是失群的孤雁,写出了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其次,分析人物形象。“江南游子”交代了人物身份,同时也写出了飘零、孤寂之感。人物的动作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作者用这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情:一是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儿拍打亭上的栏杆。“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之情烘托出来了。“栏杆拍遍”是指胸中有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在此种情形之下,词中人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无人会,登临意”,这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辛弃疾道出了古来有为者的伟大深沉的孤独感。

第二,抓诗歌的表达技巧。为了使诗歌主旨表现得更深刻、情感表达更真切,诗人往往会运用一些表达技巧,而抓住这些技巧分析诗歌,也会让我们更准确地解读诗歌。

1.直抒胸臆。词中“无人会,登临意”, 直抒胸臆,慨叹无人能够理解词人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2.借景抒情。词的上片着力描绘了以下意象:楚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正是这些意象所渲染出的凄清、悲凉的氛围,让我们感知到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3.移情于物。作者不说自己“愁恨”,而说远山在“献愁供恨”。正所谓“江山无恨人有恨”。作者用移情之法,将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观景物上,由于词人满腔愁恨,所以连那秀丽的山峰看起来也不令人愉快,而好像是充满愁恨了。

4.化用典故。运用典故能使情思的表达更为含蓄深沉,分析典故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应先弄清楚典故本身的内涵。词的下片,作者连用三个典故,将情感表达得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想念苏州的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辛弃疾借张翰之事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写了乡思之情,又表明国难当头,不会因此而弃官归乡,而要为国效力。

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对刘备说,陈登很无礼,他自己睡大床,却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刘备说,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正应忧国忘家,你却求田问舍,没有大志,陈登实在不屑与你说话;若是我,我会自己睡到百尺楼上,让你睡到地上!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也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贪图享乐的人。

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东晋时桓温北伐,途径金城,见当年手植柳树已有十围之粗,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抚枝落泪。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控诉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人空老去,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5.借代。词中“红巾翠袖”,借代美女,言无美女来为自己搵泪。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此种极度孤独感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的无奈感遥相呼应。南归后的词人英雄之气未消,但面对当权者的冷遇只能令这一报国志士扼腕长叹。而今天,登楼凭栏,英雄只能挥洒热泪!

第三,抓语言。诗词中的某些叠词、副词,甚至是语气助词,都能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如词中“看了”“拍遍”的“了”和“遍” ,写出了词人当时反复而持久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写出了词人的无可奈何,借以宣泄心中块垒,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和强烈。

第四,知人论世。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需要了解古人。人是不能离开时代和现实而生活的,所以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往往蕴含诗人的所思所想,而要正确理解诗歌感情,需要了解他的时代或者写作的具体背景。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对于辛弃疾,我们并不陌生,他所处的南宋,北方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一生都有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却一直未得重用。因此,他的词作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了解这些后,再结合诗句来解读诗歌,便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诗歌感情。

栏杆拍遍篇3

故城春早,远长天,山染雾岚葱郁。送目登临,人道是,八境画图全是。豪英何处,栏杆拍遍,空此一台孤。东风寒侧,吹尽贺兰苍绿。

犹忆稼轩曾住,吴钩应看了,元龙高卧。戈戟云横,平生愿,未了苍颜衰目。鹧鸪愁余,胡尘共汉土,随清江水。峥嵘千古,都付一川烟雨。

栏杆拍遍篇4

这说法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事实根据的。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足以证明我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马大哈”。

那天上午,我们考完试后去教室楼下的空地上练习跳舞,备战文艺汇演。我摩拳擦掌,脱了厚重的外套,顺手把它和钥匙一起挂在空地边的栏杆上就匆匆去练舞了。练完舞,我一身轻松地跟着大家去吃午饭。可是,好像有点不对劲啊――怎么今天如此“身轻如燕”?我抖抖胳膊抖抖腿儿,也没发现异常,直到午休了一半,感觉到冷了,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外套不在身上,难怪呢!我把书包和抽屉翻了个底朝天,找了两回还是没有找到。回忆了练舞的经过后,我才“呀”地叫了一声,轻轻拍了拍脑袋,马上跑下楼去找。可那地方早已空空如也,衣服和钥匙都不见了。后来听同学说,他看到有一件无人认领的衣服挂在栏杆上,后来被另外两个不认识的同学捡走了。“算了,已经找不到了。那几个同学应该会送到失物招领处吧,明天去看看就是了,不急不急!”我满不在乎地说。同学也安慰我说:“是啊,没关系,你还是平复下情绪,好好准备下午的考试,这次可得仔细点……”

一个午休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物理考试开始了,一拿到试卷我就忙碌地答起试卷来。真是倒霉,刚写了没多少,就有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我。我想尽了方法去解这道题,可就是求不出最后的答案。“不对啊,难道题目有问题?不可能。难道是我看错了?再看一遍吧!”我稳了稳神,把这道题目一字不落地又默读了一遍,这才发现,还真是我自己看错题目了,难怪一直得不到结果。

几天后,成绩出来了。老师叫我好好反省,好些不应该错的地方都马马虎虎写错了。最对不起物理老师的是,我居然把“音色”给写成了“声色”!面对这些,我并不以为然,依然一笑而过:“这事我遇多了,这次只是大意而已,不用太过在意细节,下次一定能考好……”

看,这就是我,一个丢三落四、马马虎虎且不屑于认真检讨自己的人!当然,我今天敢于揭丑,就说明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今后,我一定要努力把这个毛病改掉,把“马大哈”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栏杆拍遍篇5

那条河,从小到大,一直陪伴着我,与我一同嬉戏。我喜欢那清澈的河水,喜欢触摸它的感觉。

六岁,是我家刚搬来时,我与它初次见面,当时都羞涩。我不敢靠近它,只是蹲在远处默默地看着它,它也偷偷的看我,缓缓地流淌着。因为我家搬得早,楼区里小伙伴很少,只有我、一个同岁的小男孩和一个比我们大很多的哥哥,我俩成天跟在哥哥屁股后面跑,他说我们是发扬“跟屁虫”精神。那时的草地里可以捉到蚯蚓,哥哥便把它捉来,切成一段段的绑在用树杈和线做的“鱼竿”上,我手里捧着那残缺的却仍在蠕动的小生命,不得其解。我们坐在“小堤岸”上,钓了一天的鱼,还有说有笑,说不定当时的河和它的鱼儿正笑话我们呢:“你瞧,那三个‘傻孩子’想要引我们上钩呢!”

等我上了小学,楼区里便多了些弟弟妹妹们。我们像是一群旱鸭子,跑着,跳着,“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水里。那水真是好清爽,我们都弯着腰,把那玩的灰秃秃的小手浸在水中冲刷一遍,水流便缓缓地轻拂过那些小手,又缠绵着漂去,荡出一圈圈的涟漪。那时,“小堤岸”已被改成了用来观赏河水的小“半岛”,一头连接着陆地,一头伸向河里,并围上了一圈一米来高的栅栏,又在一边建了直通河水的阶梯,那一圈栅栏只让我露出个小脑袋来。我便这样,每天放学后来到那里,双手尽量抓紧那“粗壮”的栏杆,将小脑袋侧伏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脚下的水,缓缓地流着,拍打着大石头,发出“哗哗”的声音。

那是四年级,我拉着表哥来,骄傲的向他介绍着这位我的好朋友,并打算让它做裁判,我和表哥来一次纸船大赛。我们都用白纸精心地做了几艘小纸船,并给他们画上了精致的图案,取了好听的名字。我们把两艘小船放在水面上,等它一说“开始”,我们就一起松手。只见小船儿顺流而下,一只小虫落到船儿上,仿佛在歌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不时也有被风吹起的秋叶飘下,伴随着船儿一颠一簸地缓缓前行。再往前,遇到了激流,像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船儿们终经不过诱惑,沉进了漩涡里。我和表哥扶着栏杆,为他们惋惜,更因为胜负而斤斤计较,吵得不可开交。这时的小河也犯愁——这漂亮的船儿到底哪儿去啦?

等再大些,就没有那么淘了。照我的话说,就是应该懂得了几分雅致,懂得了一些浅道理。这样一来,便经常会有些不顺心的事,我就到小河边,一手拄着栏杆,一手拽着伏下来的枝条,指尖在那些新叶上触动。再念念有词的一片一片撕下,轻轻放在掌心上,清风掠过,树叶随风飞舞,跳出优美的舞蹈,旋转着,落到水面上,溅起一圈圈记忆的纹络,遇到了激流,便又旋转着,寄托着我少女的梦和思绪,向前奔流。小河微笑地看着我,仿佛在点着头,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一样。这,又让我羞涩。

如今,我已经渐渐长大,已少有那样的天性了。忙忙碌碌中,不觉已到冬天,隔着窗,看外面的河,早已经冻上了一层厚冰。“冬天过后,来年春天,又会变成潺潺流水的河流。”我心里这样想,多么盼望春天早点到来。

是的,河流可以每一年都向着同样的方向流淌着,也可能永远不会有时间的尽头。但是已去了的就不会再回来。正如我,每一个冰化的季节都会去触摸一下那清凉的河水,但时间早已在那与水相逢的日子中过去,儿时的记忆,顺着河水流走,离我远去,飘到了我的心河里。我怀念童年时代的那一段段故事,怀念和小河在一起的日子……

栏杆拍遍篇6

这是韩晶和几个男生、女生设计的“陷阱”,他们只是想拍摄一部DV,尝试商业性运作。设计吓唬尚伍克一回,让他恐怖、让他惊叫、让他被“谋杀”,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准能卖个好价钱。平时胆小荏弱的尚伍克被吓得三魂飞掉七魄,“表演”得非常精彩。拍摄完了,韩晶和幽灵们正乐不可支,却又发现事情不妙,尚伍克真的被掐死了。他小子太惊慌了、反应太强烈了,“谋害”他的“幽灵”也就使劲过了,真掐死了,而作案全过程,正是由他们自己用DV记录了下来……

这是故事的开头。韩国电影《死亡录播》。这里卖个关子,后面的戏文故事留作悬念,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找这个片子看。如果既感到有趣,又不想费心下载,尽可以自己往下编。现在网络上有些“接龙”小说,让大家续写。还有些剧组拿出个故事开头,也让大家续写,声称片子就按大家续写的故事拍。这也是一种“炒”活。

故事的由头设计得好,后面续起来容易出彩。古诗,开头叫“起兴”。《红楼梦》佳丽们在芦雪庵联句作诗,凤姐说她只有一句粗话:“一夜北风紧”,众人却称赞“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叙事文学里称故事的由头叫“戏剧性动机”。高尔基有个说法:写小说最难的就是第一句话。而戏剧的行话把“动机”称作“情势”,比如许仙借伞给白蛇,祝英台变装遇梁兄,就是非常有戏的“情势”。一个好的故事动机,一个好的情势,是一个叙事作品成功的基础,这是文艺创作的最基本的常识。拍摄故事短片,尤其要有一个好动机。

《愤怒的水壶》,故事短片,编导: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曹静,片长28分49秒,在2006全国大学生DV有奖征集(《人民日报》等主办)、福建省第二届DV大赛中连拔头筹。编导家乡是江西宜春,这部片子用宜春方言演出,演员是当地剧团的职业演员,调理得很到位,挺生动。女一号胖嫂子演得相当好,这些演员都很懂喜剧表演。

这部片子一个非常好的“动机―情势”:家庭主妇王嫂要寻死!酿成这个动机有三个因素:一是身份因素:王嫂是这个三代之家的“台柱子”,包攮家务活,上有“细倪”的公婆,下有“呷壳”的小姑,福州话把这种上下受气的人称作“夹肉饼”。“细倪”、“呷壳”也是福州方言,大约是小心眼、挑剔、“事儿妈”的意思,但找不出准确的普通话词汇可以代替。第二个因素是性格因素:片子中很生动地用烧水的水壶作为象征,这是个粗作、低价位、高使用率的用具,贱脾气、受气包,但到了烧开时,一下子就要出大气。编导为这部片子写的感言道是“生活本是无奈和忍耐,但请给愤怒一个出口!”水壶就是愤怒与出气的意象。第三个因素是突发心理因素:突发的理由是王嫂长期便秘,卫生间之争成了她寻死的“导火线”。片子中给在马桶上“挣扎”的王嫂充分多的镜头,俯仰全景加大特,这位脸部很有表现力的演员,够夸张地使这段便秘的戏有相当的可看性。

由这三方面因素,促成王嫂产生寻死的动机。作为视听呈现,水壶这个象征物的反复出现,水烧开时的尖声鸣叫,很简练地营造了一个夸张的“寻死”背景。卫生间里王嫂“憋”出多日“夙愿”,也使她领悟了在这家当了二十年媳妇的委曲也得要使劲“憋”出来。太喜剧了,太搞笑了!王嫂换上一件大红的衬衫,向全家人宣告要去寻死!至此,故事的“动机”、剧本的“情势”,铺垫得相当出彩了!

现今许多大学生影视习作,玩影像、玩音响、玩特技都玩得很好,但本子太差,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过去有句称得上金科玉律的话: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现在大学生影视创作,常常是无本之木、无本之买卖。所以,近年各种DV征集比赛中,剧情片总是弱项。纪实片、文艺片好,一些喜剧小品式的、动漫式的作品也好。在剧情片中,恐怖片、鬼片、科幻片还能举出几个不错的例子;现实生活题材的剧情片,举目四顾何茫然!即使大家喜欢拍的校园爱情题材,几乎没见到一个稍让人有所兴趣的故事。对剧本的普遍漠视,成为近期校园影像创作的最大的“软肋”。这种现象,似乎还没太引起注意,因为影像与音效的技术性能力的锻练与尝试,差不多夺去了学生们的所有精力。

《愤怒的水壶》剧本相当好。当我第一遍看这个片子时,见得片子用王嫂的第一人称简练而生动地介绍全家人物众生相,不由唤起“本职”的文学敏感反应,职业地评论说:“这是很会写小说的笔法!”这句话有幸并不幸地言中!

所谓“有幸言中”,因为《愤怒的水壶》确是根据方方4万字中篇小说《出门寻死》改编。水壶、便秘以及前后所有情节与细节都出于方方的手笔。方方,可以说是中国文坛小市民生活小说的最一线作家,电影《埋伏》、电视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又名《桃花灿烂》)的原作者。所谓“不幸言中”,是《愤怒的水壶》编导竟然不交代这是个改编的剧本,在片子中没给任何一点起码的说明。在福建DV大赛评奖时,作为资格审查,曹静是编剧与导演双重身份。当然,咱们的奖项分得不细,如果是奥斯卡,有两个不同的奖项:原创剧本奖和改编剧作奖。咱们稍给一点宽容,一来在校学生对著作权的观念可能比较陌生,二来人家本来只是学校作业性的习作,没想到拿五六个奖和几多奖金。估计曹静拿了奖金,有了商业性的效益,会给原作者一个交代。这里还要说的是,这正是当前整个影视届对文学剧本不够重视的一种反映,拿你的小说拍片子是看得起你。影视拍摄中文学剧本稿酬不过是一个小零头,跟剧组里的勤杂工差不多,所以,没必要太在意。

小过失不要多说了,《愤怒的水壶》是个很成功的片子,这是重要的。有了很好的戏剧动机,有了好的“情势”,后面的戏就好做了。王嫂(小说《出门寻死》中原名何汉晴)是个管九家的好婆子,周遭邻里的大小事都用得着她。过去有一首歌《一路行军一路歌》,歌唱战士们一路做好事。王嫂是“一路寻死一路歌”,帮了老的帮小的,还连续救了两个人。小说原作救的第一个是女大学生,王嫂把两个未遂的小流氓赶走。《愤怒的水壶》中是救了个贫病交加服了农药的妇女。这段情节、这段戏做过头了,不要让王嫂做得跟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一样。后头一个救人的戏就非常恰如其分――歪打正着地“救”了乡邻三花(小说中此人有姓,文三花)。三花理家无能,丈夫有外遇,是那种最善于寻死的社会角色。她爬在大桥的栏杆上,没人敢上前,王嫂却能,因为她说要跟她一起跳江。这个喜剧性的扣子结得非常巧妙。三花下了栏杆,王嫂遭遇到电视台的现场采访,要她讲述见义勇为救人的“思想”。这是全剧最精彩的一笔。三下五去二,电视台记者把公式的套话说过一遍,程式地完成了采访,把王嫂撂在大桥栏杆上,众多看客也一轰而散,这是很先锋、很前卫的一个境界――一个人的生死,只能博得媒体与公众的非常短暂的注意,他们的关注与兴趣,是那么浅表与淡漠。当看客散去后,抱在栏杆上的王嫂显得那么滑稽、那么怪异的样子。这一个场面与情节,不是“神来之笔”,而是作家方方反复推敲、思想、探索过的,她的小说《行为艺术》,写的也是跳河自尽。意犹未尽,才有了《出门寻死》。关于方方这个经典性场面营造与思考,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话题,本文所还要强调的是,导演曹静对这一段戏的场面、画面都把握得很好。虽然不如室内戏那样镜头语言丰富多彩,不如便秘那场面拍得有声有色,但也很够意思了。在大桥外景地,靠简单的设备,做到这份上,难能可贵了。

栏杆拍遍篇7

1、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2、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3、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来源:文章屋网 )

栏杆拍遍篇8

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改革,体育课已成为当今社会、学生、家长们高度重视的一门课程。由原来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到现在的“请体育家教,开小灶”可见,体育已经使学生从教室走向运动场。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想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教室必须在专研教材上下功夫,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都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凡事预测责立,不预测则废,通过课前备课才能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班级、场地、教材、由于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领会不同,其教学效果差异很大,究其原因大多为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教法不够科学所致,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各项教材的意义、任务、内容,分布和要求等的基础上,深入专研每次课的教材和教法,这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基本环节。

体育教学中的每个练习,都是由身体姿势、运动轨迹、时间速度和力量等因素组成,而每个练习的技术性,则由若干个技术环节按一定顺序和不同节奏构成。以跳高为例,它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动作四个环节组成的。在这个教材里应该弄清楚,我认为,这四个环节,起跳应是重点,腾空过杆则是难点,没有准确而有力地起跳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腾空的最佳腾空角度。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后面的技术动作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多做下面练习。一手扶肋木作起跳腿迈步着地与摆动腿屈膝快摆的配合动作。做起跳后的摸高或头触悬挂物做一步、三步、五步的起跳过杆练习,对于腾空过杆这个难点更应处理好除理论上讲清动作技术要领之外,还要教法上采取一些练习,如让学生已一手握住横杆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地上,做起跳腿上一步,摆动腿上摆脚尖内旋过杆落地,同时起跳屈膝外翻过杆模仿练习。在跳高架上把横杆一端降低练习。我认为这样做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跳高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是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基本部分主要,准备活动也由其重要。因为准备活动是上好体育课的第一环节。

准备活动多为跑。徒手操,游戏等内容。徒手操内容应不断更新,做到尽量不重复前课内容,使学生有新鲜之感,例如上投掷铅球课需要把上肢、肩、腰部的关节肌肉活动开。如果每节课都简单地重复扩胸,振臂等动作,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贮备部分可采用武术操:绳操、球操、实心球操、双人操、行进操、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编排力求新颖,学生兴趣浓厚。

在组织教学啊方面应做到形式多样,教法多变,可采用如下教学法:

1:示范讲解法:教室示范后,讲清动作要求在指导学生练习。

2:示范提问法:教室示范后,请学生回答动作要领,让学生带着问题看示范。

3:图形观看讲解法:教师依照图形进行讲解,使学生头脑里有一个完整动作技术。

4:模仿教学法:即不提前示范,而是教室边示范,学生边模仿,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5:无声模仿法:教师不喊口令,只示范动作,学生随之模仿,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6:学生执教法:即教师示范一遍后,选一名学生执教,此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7:集体口令法:即学生集体喊口令做操,这样调节课堂的气氛。

8:音乐教学法:即让学生听音乐的拍节进行练习等等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项目难度不大,光靠一个单元的课时教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跨栏跑,学生平时直观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练习。而跨栏中前腿的攻栏技术、后退的起跨提拉技术,难度都很大。再加上学生的柔韧性较差,学校的器材有限,班形较大,很难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我们把“栏间步”好“攻栏”和“提拉”技术在上跨栏课之前,渗透到快速跑或耐久跑课的准备活动之中,做到“化整为零”,提前攻破教学重点,难点。到上跨栏课时就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虽然准备部分占一节课的45分钟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之间影响课的教学效果。

再有对基础较差的女生不失所望,在体育课教学中总有那么几个身体基础差的女同学完成练习比较困难,那么怎样对待这些基础差的同学呢?

1:进校后首先进行体育目的意义等方面教育。

教育大学不同于中学,有严格教学计划进度和考核标准,树立终身锻炼思想,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2:体育课堂上教室对这部分学生更应表现出亲近,关心热情指导态度,使她们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

3:对所考核的项目,课前进行摸底测验,并将成绩公布于众,这样师生心理有数,经过计划学时后,进行正式考核时,在将成绩公布给大家,这样做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经过课堂和课后,锻炼测验后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

4:由于个别同学身体基础太差,经测验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仍没达到及格要求,这时我们不能急躁,训斥或歧视她们,而是满怀热情地去鼓励帮助她们在其他项目上很下功夫,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5:学生经过刻苦努力达到了目的,这时我们抓住机会教育学生认真总结一学期来体育锻炼的成功经验,然后让她们认识道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下学期争取新的更好成绩。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范文 下一篇:我的乐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