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出汗范文

时间:2023-10-28 19:57:16

手掌出汗篇1

小李最近两只手一直湿漉漉的,像刚洗过没擦干一样,背上、脑门也不断冒汗。与别人握手,总要在衣服上擦了又擦才敢伸出手去。开始小李以为是天气太热,多出点汗也正常,奇怪的是,在空调房里依旧如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小李急忙去医院找医生帮忙。医生的诊断是:“多汗症”。医生介绍说:“他病情还算轻,曾有位患者一天要换3套衣服,一到夏天全身上下没一处干的地方,汗水会从身体一直流到鞋子,将鞋子浸湿。”

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现象。真正全身性多汗症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

病因

多汗症的原因分为疾病性和功能性失调。

疾病性 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功能性 大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恐怖及焦虑等,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

全身性多汗 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妊娠和绝经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帕金森病、嗜铬细胞瘤、水杨酸中毒、虚脱等亦可导致全身性多汗。

局部性多汗 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减轻的倾向。多汗部位主要在掌跖、腋窝、会,其次为鼻尖、前额和胸部,其中以掌跖、腋窝部最为常见,皮肤可浸渍发白。多汗呈短暂或持续性,情绪波动时更明显,无明显季节性。掌跖多汗往往伴有手足潮冷或发绀现象,跖部因汗液分解可产生特殊臭味。腋窝多汗通常无异味,不同于腋臭。鼻尖、前额和胸部的多汗往往与刺激性食物有关,常在进食辛辣食品、热咖啡、热茶、饮烈性酒时发生,又称为味觉性多汗症。

治疗

全身性多汗症很难控制,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掌跖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腋部多汗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如掌跖多汗症。治疗多采用药物(外用、内服、物理疗法、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等)和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来治疗。

预防

1.单纯的味觉性多汗应避免饮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手掌出汗篇2

2、用醋或者茶水来泡手,把手放到醋里浸泡15到20分钟,然后擦干净;

3、汗腺的分泌是经由交感神经所控制的,而手汗症即是因不明原因的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例如紧张、兴奋、压力或夏天高温造成手掌排汗异常增加所致;

4、脾虚和肾虚都会导致手汗脚汗,要注意养脾胃,和注意多补补肾,要调理好身体;

5、调节好内分泌和生物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吃辛辣的食物,少抽烟和饮酒;

6、平稳自己的情绪,做到不要紧张不焦躁,心如止水,保持肾上腺素不会急速上升,便不会出手汗脚汗。

手掌出汗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5-0590-02中图分类号:R 758.743 文献标识码:Bお

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或切除术已成为治疗手汗症最常用的方法[1]。自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我们应用电视纵隔镜为278例手汗症病人施行了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278例中男性156例,女性122例,年龄10~69岁,平均28.3岁,病程7~62年,平均20.5年。单纯手汗症106例,手汗症合并面部多汗10例,手汗症合并腋窝和足底多汗98例,手汗症合并足底多汗64例。多汗程度:轻度(潮湿)13例,中度湿性多汗伴汗疱症125例,重度(汗滴)140例。术前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并排除甲亢和其它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全身出汗。

2.手术方法 本组病人均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取30°~40°半坐位,两臂充分外展90°,将体温监测器紧贴在左右手掌心,以对比手术前后双手温度变化。取腋前线第3肋间2~2.5 cm小切口置入电视纵隔镜,同时请麻醉医生配合采用低潮气量或停止呼吸2~3分钟,使肺萎陷并下垂,此时脊柱旁可清楚显露胸交感神经链,经镜管放入带吸引器的电钩,确定T2、T3、T4交感神经节的位置,用电钩灼断位于第2、3、4肋骨头表面的交感神经干,范围稍宽,但注意T2处范围不宜过宽,以免损伤星状交感神经节。检查无出血后拔出电视纵隔镜,缝合腋前线切口肌层,暂不打结,插入吸引器,充分胀肺,并维持气道正压几秒钟,迅速拔出吸引器并打结,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先做右侧,后做左侧。术中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SaO2≤80%,应暂停手术并恢复正常通气,直到SaO2正常后,再继续手术。切断胸交感神经干时应密切观察心电和血压变化,并常规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防治可能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术后第1天常规用胸X光片和ECT检查,了解胸内情况和对比手术前后QT间期值。

结果

本组278例手术顺利,整个手术时间20~40分钟,平均30分钟,住院时间3~7天,平均4天。术后双手温暖而干燥,手掌温度升高1.5℃~3℃,手汗症状完全消失,合并面部多汗者症状也消失,在同时合并腋窝及足底多汗的98例中,腋窝多汗均消失,足底多汗56例消失,22例明显减轻,20例无明显变化;单纯合并足底多汗85例中,55例消失,30例无明显变化。术中无明显心律失常,手术前后QT间期值无明显变化。无并发霍纳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和轻度皮下气肿4例,穿刺抽气1例,其余自行吸收。全部病人出院后2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随访30天至300天,无复发病例,但出现背部代偿性多汗30例。

讨论

多汗症(Hyperhidrosis)是交感神经系统自主功能紊乱引起的手掌、腋窝和足底等处出汗过多,以手掌最常见,多汗程度由中等潮湿到手汗成滴,是多汗症的一种表现,发病的原因尚不明了,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一般始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在20~30岁时症状趋于明显,虽对身体健康无大碍,但汗浸淋漓不止,给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带来诸多的不便与难堪。

手汗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收敛剂、止汗剂、吸水剂、镇静剂、抗胆碱能药物、电离子透入法等,然而这些疗法需要反复进行并且疗效甚微。自1920年Kotareff首先应用开胸手术行胸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治疗手汗症获得成功后,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成为了治疗多汗症的经典方式[2],但手术创伤大,以后虽曾出现各种改良的创伤稍小的手术入路,但霍纳氏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近十多年来,电视胸腔镜手术发展迅速,这项技术用于交感神经链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病情恢复快等优点,所以目前广大学者认为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ympathectomy,VATS)是迄今治疗手汗症有效而持久的方法。电视纵隔镜是继电视胸腔镜之后应用于临床的胸外科新技术,目前主要用于纵隔疾病的诊断和肺癌的病理分期。我们使用该镜施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3,4],认为具有如下优点:①微创性:电视胸腔镜手术每例胸壁需要切开2~3个小切口,而本法每侧胸壁只需一个小切口,每侧减少了1~2个切口,创伤更小,而且切口位于腋下的隐蔽位置,提高了美观性。②可操作性:胸腔镜的特点是具有宽阔清晰的视野,而经电视纵隔镜探查整个胸腔时术野稍偏小,但我们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单纯用于胸交感神经链的显露和定位完全能够保证,手术操作同样便捷,手术质量和效果未受任何影响。本组有8例胸膜粘连,通过电视纵隔镜插入电凝吸引器,逐步分离部分粘连,便能顺利到达手术部位,本组无开胸病例。③降低手术费用:使用单腔气管减少了成本,耗时更短,且术中降低潮气量或/和暂停呼吸均能保证手术顺利完成。④并发症轻而且发生率降低:本组未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胸壁肌线打结前充分胀肺并维持呼吸正压几秒钟,迅速拔出吸引器并打结,即可预防术后气胸的发生。本组有4例术后出现少许气胸和轻度皮下气肿,其中1例给予抽气,其余自愈。该例需抽气者为69岁病人,左上肺粘连严重,考虑分离粘连时有导致肺破裂的可能,我们认为对于肺粘连严重病人,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较为妥当。本组曾遇3例肺尖部小肺大疱,用钛夹予以夹闭,预防了术后气胸的发生。手术中我们采用节段式切断T2、T3或/和T4交感神经链,可以避免伤及肋间血管和神经,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术后肋间神经痛,若电凝止血效果欠佳时可用钛夹钳夹止血。另外,本组无一例并发霍纳氏综合征,我们的体会是术中只要不过宽电灼T2以上更高的神经,就不会损伤星状神经节,从而避免了发生霍纳氏综合征。本组也无一例明显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⑤代偿性多汗: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征,机制未明,发生率约30%~75%。我们常规切断T2、T3交感神经链,如合并腋窝多汗则切断T4交感神经链。本组有30例(10.8%)术后发生背部,部不同程度代偿性出汗,多数病人的症状轻微,能逐渐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应用电视纵隔镜行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减少了胸壁切口及手术创伤,更加微创、简便,手术时间较短,费用较低,病情恢复快,疗效与胸腔镜相同,可作为手汗症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扩大了电视纵隔镜的用途。

参考文献

[1]谭家驹.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58.

[2]陈鸿义,王 俊.现代胸腔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8-119.

[3]杨 拢谭家驹,李文军,等.电视纵隔镜胸交感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5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1):29-30.

[4]杨 ,王 俊,谭家驹,等.经肋间电视纵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3):148-150.

手掌出汗篇4

2、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以帮助调节体温,滋润皮肤,但如果手不能控制地过多出汗,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手心出汗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不小,出汗严重发展为“手汗症”病症的,比例大概在5%以内,而这种病症所造成的困扰更大。有的小孩手掌多汗,做作业时必须一直擦手才能避免弄湿作业本,考试时流汗的速度加倍,影响考试效果;有的甚至长期无法和别人牵手握手。

中医认为,湿热重的人手心最容易出汗,其发生原因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该症状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关,是人体体质的问题,对健康没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中、轻度手心多汗者,可吃些清热健脾的东西。夏季应多吃些清热解暑、消化健脾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抵制湿热,减少手心的出汗次数和数量。

手掌出汗篇5

虽然这本书是科学性的,但读起来却有游戏性。

比如,她最喜欢的内容是“汗是怎么出来的”。书里讲到人体有大汗腺和小汗腺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走迷宫游戏。碗碗看到这一幅,立刻用手指在上面绕来绕去地走,最后大喊一声:“出来啦!”小家伙玩得很开心。

这让我想到那本著名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毛毛虫每天吃不同的食物,越吃越多,最后撑得肚子疼……书里特意在毛毛虫每天吃的食物上挖出一个洞,刚好可以把手指头伸进去,用来玩毛毛虫钻洞的游戏,所以读起来非常有趣。《流汗啦!》这本书的迷宫设计和“毛毛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流汗”的迷宫走完了,孩子也知道汗是从汗腺里出来的道理了。

在介绍汗腺的部分里,画面中的手掌和脚掌都布满了一颗颗的汗腺小点点,碗碗想用尽她所知道的所有的数字去数清楚,直到她实在数不过来了,就大喊:”数不清楚啊!”画家在数不清楚的汗腺上也做了精巧有趣的设计——用潦草的线条涂满一个人的全身,旁边再画一条小狗,说明汗腺有狗毛那么多。全身500万个汗腺是什么样的概念,其实大人也未必清楚。但是一看到人体上乱涂一气的线条,女儿就明白了:那是很多很多的意思。这正符合了碗碗的心理,读到这里,她总是兴奋地喊:“汗腺真的太多了!”

碗碗喜欢的另外一处是关于动物也会流汗的情节。她先观察牛、马、鹿全身出汗,然后是猪鼻子出汗,猫爪子出汗,大象爱洗澡,狐狸、兔子用耳朵散热等等,对这些特别的出汗方式,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现在问她:“为什么爸爸也吐舌头呢?”她马上就能说上来:“是用舌头散热呢!”

几次读下来,我觉得让孩子有兴趣的书,一定要多读几遍!《流汗啦!》就具备这样的特质。

好的绘本,一定不止是书里印出来的那些文字和图画,它一定还要兼具想象和延伸的功能。好的绘本,会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提供生活化的交流语境,拿它和孩子共读,就如同父女问的聊天。我以为亲子阅读时,能延伸出很多内容的书,就是一本好书。这本书里,一些不太显眼的细节设计就具有延伸话题的功能。比如,舔手尝味道的小孩旁边,还有一个吃棒冰的小孩,棒冰是甜的,汗水是成的,有心的家长就能在这里展开话题。

我也给碗碗读过其他一些绘本,画面很精美,故事很具体,可读下来让人口干舌煤,有时好不容易读完,她会立刻说:“爸爸,再给我讲一遍嘛!”没办法,只好再讲,心里真是疲惫不堪。但这本《流汗啦!》感觉完全不同,我很喜欢与她反复读,而且随处读、随处停,随便讲、随便玩……

“再讲一遍?好的,那就重新玩一遍出汗的游戏吧!”“咱们重新看看哪些动物出汗、哪些不会出汗吧。”带着这样的心理,家长与孩子共读时,一点也不费力气,因为自己也在故事里一起玩呢。

这本书非常生活化,一直围绕着一家三口展开想像。碗碗直接就指认了这一家人是爸爸、妈妈和她自己。或许,这些都是她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很容易带入到她的想像情境里去吧。

手掌出汗篇6

写一封信,我心中的美好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党小缅怀先烈的作文

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缅怀先烈的作文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世园会征文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朦胧中,我发现房间里还亮着灯。爸爸瘦弱的身影正伏在桌上定书。啊!爸爸又工作到这么晚。天气又闷又热,我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湿了。我轻轻地跳下床,去拿毛由擦汗,顺便也给爸爸擦擦汗。走近一看,只见他脸上、背上都浸着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汗衫与湿透了,几只蚊子叮在爸爸肩膀上吸血。我连忙一巴掌打过去,把爸爸吓了一跳。我把毛巾递给爸爸,他不在意地擦了一下,又埋头工作起来。当我重新上床时,只听时钟“当当当……”地敲了12下。

手掌出汗篇7

衣服会发黄主要因为出汗过多的缘故,导致衣服发黄。因为汗渍是人体的分泌物,里面含有油脂成分,这是衣服发黄的一大原因。

汗水,即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由于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最少是手掌和足。精神紧张亦引起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正常人24小时内不知觉蒸发约600~700毫升水。

(来源:文章屋网 )

手掌出汗篇8

知识补给篇

No.1出汗是怎么形成的?

大脑内部有个司令部,当身体体温过高时,司令部就会发出指令,紧接着,神经系统就将指令传达给位于皮肤的汗腺,汗腺收到指令后,分泌汗液,散发热量,身体体温随之下降,最后达到正常体温。

No.2汗腺知识。

汗腺分为大、小汗腺两种,大汗腺分布于腋窝、、脐窝、肛周和外生殖器,小汗腺分布于全身,尤其是腋窝、额部、掌跖部(手掌和小臂间的关节)最多。因此,宝宝出汗多是头汗多,手脚汗多。另外,对于比较胖的宝宝来说,皮肤褶皱处散热差,出汗也会增多。

No.3新生儿汗腺。

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全,到2至3岁汗腺分泌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婴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温差变化,要靠家长帮助宝宝增减衣物来调节体温。

生理多汗篇

生理性多汗有哪些情形

1.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活动量过大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多,这些都是正常的。宝宝新陈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自然就会比成人多,如果宝宝只是出汗增多,并没有其他症状,并且精神状况良好,睡眠质量高,家长就不需要担心。

2.很多家长会反映宝宝睡觉时多汗,在问诊时一般会被问及:是入睡时多汗还是后半夜多汗?白天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大多家长的回答都是入睡的最初一段时间出汗,白天无多汗情况,精神状态良好,食欲良好。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家长则不必担心,这是属于生理性多汗的范围。因为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宝宝刚入睡时,交感神经仍处于兴奋状态,尤其是睡前比较兴奋的状态下,从躺下到进入深睡眠的这段时间内,会有出汗多的情况,但睡熟后就不会再出那么多汗了。

3.有的宝宝从小就爱出汗,但没有其他异常表现,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好,同时,父母一方也有多汗的情况,这种多汗属于遗传性多汗,也不必担心。

多汗Baby的护理法则

Way1.根据生理特点及活动量增减衣物。

在宝宝安静的情况下,穿衣服的厚度与成人相同即可,但宝宝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可适当减少穿衣量,这样有利于皮肤透过衣服散热,否则衣物过厚就会出汗多,容易着凉感冒。另外,老话讲“春捂秋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季节变化时应该参考此项原则。总之,每个宝宝白天到底需要穿多少,睡觉时需要盖多少,还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以宝宝手脚温暖、无多汗、不生病为目标。

Way2.勤洗澡、勤换内衣。

要给宝宝勤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的干爽,尤其是比较胖的宝宝,要注意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的护理,避免继发皮肤感染或汗腺管堵塞引起的痱子。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Way3.避免神经兴奋。

对于入睡过程中出汗多的宝宝,应避免临睡前饮大量热牛奶及过量的活动,避免宝宝处于兴奋状态。

病理多汗篇

病理性多汗往往不只有多汗表现,多有其他伴随症状:

症状1:伴有睡眠不安稳,容易惊醒,烦躁哭闹。

初步诊断:佝偻病引起的多汗。多见于婴儿。缺钙时,交感神经兴奋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除了出汗,宝宝还会有骨骼上的变化,比如方颅、鸡胸、肋骨外翻、O型腿或X型腿。

如何护理:

a.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b.保证足够的奶量并及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豆类、小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绿色蔬菜等。

c.在医师指导下补充钙和鱼肝油。

症状2:伴有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初步诊断: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多汗。宝宝生病期间,体质虚弱,容易出汗,且病愈后一段时间内仍会有多汗表现,家长不要过分担心。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宝宝会出现咳嗽、低热的情况,很长时间不能治愈,白天出汗,夜间更明显,这时要注意是否接触过肺结核病人,因为患结核病的宝宝会有夜间盗汗的现象。

如何护理:

a.生病期间要给予宝宝清淡的饮食,多饮水,可适当服用一些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以补充患病期间的营养不足,促进身体的康复。

b.病愈后,及时加强营养的补充,多摄入优质蛋白质(鸡蛋、牛奶、鱼、瘦肉、大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衣物的增减,出汗多时要及时擦干,以免受风着凉使病情反复或新染疾病。

c.不要因为宝宝爱生病就让宝宝总是呆在室内,这样不利于宝宝抵抗力的提高,所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要带宝宝多多进行户外活动。

症状3:平时容易生病,厌食、挑食,消瘦、乏力。

初步诊断:体质虚弱、中重度营养不良所致多汗。这样的宝宝多有毛发稀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的表现,常常有贫血、缺钙、缺锌和维生素缺乏。中医认为,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平素体质虚弱、经常患病的宝宝多有肺气不足,肺气不足则肌表疏松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

如何护理:

a.纠正挑食的习惯,积极治疗厌食,保证营养供应,补充缺乏的钙、铁、锌等营养元素,改善贫血体质。

b.增加户外活动量,增强体质。

c.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身体。

症状4: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初步诊断:低血糖所致多汗。多有饮食不足史,清晨容易出现。

如何护理:应及时补充糖水,待缓解后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症状5:食欲增加,易饥饿,大便次数增多,脾气急躁,好动,脖子变粗,眼球突出。

初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多汗。患甲亢的宝宝,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基础代谢率高,会有多汗的表现。多见于学龄期,10~14岁最多,女孩多见。早期有记忆力差,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此症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护理:应马上到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症状6:身体一侧出汗或下半身出汗。

这种情况要提高警惕,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此种多汗的表现多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总之,多汗是一种特异性不高的症状,绝大多数宝宝在成长中都会出现,只要掌握了以上辨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的基本知识,相信爸爸妈妈们就能从容应对了。

温馨Tips:

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天时时出汗,活动量大时更加明显。

上一篇:贫困儿童范文 下一篇:散步莫怀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