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电视剧范文

时间:2023-11-26 04:19:29

一剪梅电视剧

一剪梅电视剧篇1

半个老乡喜相识,

他看上去是那样与众不同

2006年下半年,梅婷和鄢颇结束4年的婚姻生活,办理了离婚手续。2007年,她在博客上公开了离异的消息。为了早日走出婚变的阴影,她拼命拍戏排遣自己的痛楚和寂寞,但在内心里,她依然期待美好的婚姻,向往幸福的家庭生活,希望在未来的日子能找到真正适合的另一半。

2012春天,著名导演娄烨筹拍电影《推拿》,邀请梅婷出演女一号。这部电影改编自2011年茅盾文学奖同名长篇小说,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梅婷对导演娄烨一直很仰慕,而且非常喜欢这个剧本,加上影片在她的家乡南京拍摄,她很痛快地答应接拍。一段时间之后,梅婷按惯例和导演见面,探讨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临近结束时,导演告诉她,这部电影的幕后班底很强大,并且一一向她做了介绍,一个叫曾剑的陌生名字引起了梅婷的注意。娄烨告诉她,曾剑是非常优秀的剪辑师,范冰冰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的电影《观音山》,就是他担纲剪辑的作品。

2013年10月,梅婷拍完电影《激战》,赶到了南京《推拿》剧组。导演给她引见其他主创人员,当介绍到曾剑的时候,梅婷愣了一下,心里暗笑自己的直觉太准了,他的样子帅气阳光,干练睿智,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和自己猜测的特别像。曾剑主动伸出手,说道:“你好,梅婷,我也不知道我们俩谁的年龄大,就直呼其名了。我是曾剑,看过你的很多影视作品,你的演技太棒了,非常高兴有机会和你在一个剧组,请多指教!”

曾剑像是在说客套话,实际上却是真心话。由于职业的关系,他平时看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对很多演员如数家珍。他也看过梅婷多部影视剧,觉得她是中国演技最好的女演员之一。在知道将与梅婷合作后,曾剑为了增加对她的了解,在网上浏览了很多关于她的资料和报道。梅婷出身于南京一个军人家庭,在读小学时就进了前线歌舞团的校外班,学习了5年舞蹈。毕业后进入前线歌舞团跳古典舞。1992年她考取了中戏,2002年她和青年导演鄢颇秘密注册结婚,先后合作了电影《阿司匹林》和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但两人的婚姻只维系了4年,于2006年下半年离婚……第一次看见梅婷本人,曾剑觉得她比荧屏上更温和端庄,散发着独特的个性魅力。

两人闲聊了几句,当得知曾剑来自浙江长兴时,梅婷高兴地说:“是嘛,那我们可以说是半个老乡了,南京是我的家乡,你也别把自己当成外人啊。”两人感觉彼此的距离顿时拉近了,气氛也轻松随意了许多。

出道多年,梅婷在拍戏过程中与许多剪辑师打过交道,对他们的工作特点也了如指掌。电影开拍几天后,她就发现曾剑与众不同。剪辑师通常晚上忙于粗剪当天拍摄的带子,白天的时候除了看演员拍戏,就是在拍摄的空当和导演、副导演们聊天,有时也和演员们侃大山打发时间。曾剑却在片场非常沉默,除了聚精会神地看演员拍的每一场戏,连群众演员的戏也不放过,其他时候都是在监视器前沉思,偶尔有人和他说话,他才会礼貌地聊上几句。转眼间快一周了,虽然每天都在片场,可梅婷和曾剑一句话都没说过。

朝夕相处生情愫,

恰到好处的体贴与照顾

一天中午,剧组的人都照例在片场吃盒饭。梅婷和曾剑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角落走去,两人坐下的位置只相距两三米远。梅婷夹起红烧肉大口地吃起来,突然发现曾剑正睁大眼睛注视着自己,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有什么不对劲吗?饭粒儿掉到衣服上了?”曾剑赶紧解释:“不是不是,是我看你吃饭的样子太过瘾了。我从来没见过女演员有这样大快朵颐的,她们根本不吃主食,更不敢吃肉,为了体形几乎到了什么都不吃的程度。我觉得太可怕了,本来拍戏就辛苦,再饿着肚子不得把身体搞垮了。看你吃得起劲儿,我的食欲都被激发出来了。”

梅婷打趣道:“我们在剧组也有十来天了吧,我觉得你今天说的话比十来天加起来的都要多,我还以为你是个很闷的人呢,看来你其实挺外向的啊。”曾剑笑了,他告诉梅婷:“我在片场沉默,不是我不爱说话,我是觉得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岗位和任务,我去和人家聊天可能只是几句,但如果每个人都和他聊上几句,那他疲于应付,就很可能会影响工作上的精力了。我有时白天发呆,想出了点子,晚上动起手来进度就快很多了。”

曾剑的话令梅婷对他刮目相看。虽然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却谦逊好学,尤其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一点很难得。

一天早上,梅婷5点就起来了,到住的宾馆院子里举哑铃。这时,曾剑大汗淋漓地从门口跑进来。梅婷愣了:“你这是……”他也愣了:“你起得也够早的啊!”曾剑告诉梅婷,自己不管晚上睡得多晚,每天早上都会坚持4点起床跑步健身,十几年来风雨无阻。曾剑和梅婷相约,以后早上有时间就一起跑步举哑铃。

从那以后,梅婷和曾剑常在早上一起锻炼,白天在片场的时候,两人的话也多了起来。曾剑对梅婷越来越关心照顾。一天晚上,梅婷要转场拍夜戏,曾剑把她叫到一旁,从包里掏出了一盒巧克力递给她:“我要回宾馆剪片子了,你要拍到明天早上,一定特别耗费体力,这个给你。我有时夜里工作感觉疲惫的时候就吃上两块,很管用的。”梅婷笑着道谢,曾剑语气轻松地说:“谢什么,你可是我的晨练队友啊,我们是一起战斗的情谊。”两人都笑了起来。走出几步,曾剑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嘱咐道:“你可不能喝太多咖啡,对身体没好处的,我不是管你,只是说说我的想法……”听他絮絮叨叨地说着,梅婷手里拿着巧克力,呆呆地站了片刻,思绪仿佛回到了初恋时光。

影片拍摄一段时间后,南京的冬天来临了,早晚的气温很低。一天早上,梅婷从前一天晚上赶戏直到凌晨4点多还没有结束,她拍完一场戏后正准备坐下休息一会儿,曾剑迎面走来,手里拿着一件大衣,对她说:“你累了一夜,早上又特别冷,给你带件衣服过来。”说完,他把大衣交到梅婷助理手里:“麻烦你给她披上吧,我一个大男人不方便给女孩子披衣服。”这时梅婷才感觉到身上确实有点冷,披上大衣后,她由衷地说:“谢谢你,曾剑。想得太周全了!”曾剑微微一笑:“我们是半个老乡嘛,老乡帮老乡,披上大衣暖洋洋。”梅婷也笑了,没有说话,心里却感慨万千,自己多年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呵护了。

由于是女一号,戏份特别重,剧组的拍摄进度又非常紧张,梅婷常不分昼夜地忙碌,身体出现了不适,面容憔悴,嗓子也哑了。曾剑关心地问道:“感冒了?”梅婷点点头:“没事,小问题,过两天自己就好了。”曾剑什么都没说,转身走了。等到梅婷下一场戏拍完的时候,曾剑把药和一杯热开水举到了她的面前,梅婷摆了摆手:“谢谢,但真的不用,也不是什么大病,而且我也不喜欢吃药……”曾剑有点急了:“那怎么行啊,小病不治容易酿大病啊,这个感冒药我每到剧组都带着,很有效果的,你吃完多喝水,晚上再捂上被子好好睡一觉,明天就好了。你要是硬挺着,万一严重了岂不是更遭罪嘛……”看着他急切的眼神,梅婷感动极了,她接过药和水,一口气把药吃了下去,水也喝得一干二净,曾剑顿时像孩子似的开心。梅婷开起了玩笑:“这回你又是以什么身份关心我的呢?”“剧组的战友啊,你要是病倒了,拍摄进度滞后了,我回家也得推迟了,怎么样,看出我的自私了吧……”曾剑的一番调侃,逗得梅婷哈哈大笑,两人目光相对,突然间都沉默了,心中都不由自主地涌起了异样的感觉。

随着整部电影拍摄过半,梅婷和曾剑也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不但谈艺术,聊起生活甚至情感问题也毫无保留。一次,曾剑直言不讳地问梅婷:“当初你与前夫分手,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梅婷叹了一口气,认真地回答道:“其实说起来我和他分开的原因,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因为一些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不同,在共同面对一些问题时,没有办法达成一致。对了,你看过安妮宝贝的书吗?”看曾剑点点头,梅婷继续说道:“也许我太理想化,但是我觉得就应该像书里说的那种状态,手拉着手,一块儿面对这个世界。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就是要共同承担,不挑剔对方,我觉得自己能做到。他在事业上非常有才华,在外面也比较成熟,可回到家里往往很小孩子气,通常需要我来哄着他。本来感情是很纯粹的,但我们在工作上的合作出现了一些矛盾,也影响到了夫妻关系……”

曾剑若有所思地问道:“如果以后你再找老公,会找个什么样的呢?”梅婷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还是要有才华的,但不找圈里人,不会再在工作上有瓜葛,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几年,我不断地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择偶标准加起来有差不多20条了……”曾剑瞪大了眼睛:“不会吧,20条!”梅婷肯定地回答:“一点不假,确实是啊,如果你感兴趣今晚我回去写给你,明天给你看一下。”

第二天开工前,梅婷把自己的择偶标准交给了曾剑,密密麻麻写了两张纸。

曾剑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几乎倒背如流。第二天早上,曾剑把一张纸递到了梅婷手里,纸上是曾剑遒劲有力的字迹:“我认认真真对照过,20条中我符合第1、2、3、6、8、9、10、12、14、15、16、17、18、19条,第4、7、13、20条我一定可以做到!只有第11条难断,不知道我算不算是和你一个圈子的人?这个得由你定夺!”

曾剑在向自己求爱!回想起和他相识至今,梅婷恍然大悟,自己其实对他已相当有好感。通过这段时间的交往,在梅婷的眼里,曾剑才华横溢,对艺术执着追求,思想活跃,见解独到。在生活中,他有着江南男人特有的细腻和体贴,对自己的照顾、呵护朴实细致,让她倍感贴心和温暖。他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让梅婷感到特别有安全感。她觉得或许真是天意,自己几年来累积的择偶标准居然像专门为曾剑设定的,情感的闸门彻底打开了。

次日早晨5点,梅婷和曾剑心有灵犀地都出现在宾馆院子里。梅婷看出了曾剑的忐忑和急切,开门见山说道:“我觉得你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我们没有直接合作的机会,按我择偶的标准算不上是圈里人。而且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写上去,找对象我还是比较看中感觉,感觉最重要……”

曾剑开心地笑了,梅婷分明是接受了他的求爱。他伸出手说:“那以后我们可以牵手跑了,跑一辈子!”梅婷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把手伸出来和他牵在一起:“就听你的,一辈子!”

闪婚成夫妻,

爱的结晶降生让幸福满溢

电影杀青一段时间后,2013年2月,梅婷在曾剑的陪伴下去医院检查,得知已经怀孕一个月了,两人都特别激动。不久后,梅婷和曾剑正式登记结婚,曾剑推掉了一切工作,专心陪伴梅婷在香港待产。此时梅婷在事业上也迎来新的高峰,2013年8月,由她和香港影帝张家辉主演的电影《激战》,不但上映几天票房就突破亿元大关,而且成为近年来罕见的华语片“零差评”口碑之作,她也再度证明了自己是女明星中难得的票房灵药。

2013年9月10日,梅婷在微博上晒出一组怀孕照,并且形容道:“一棵遥远盛开的植物,花开艳丽,招蜂引蝶,果实越来越沉,脱离只是一瞬,新的生命……”9月27日上午,梅婷在香港顺利产下了千金。中午12点50分,她在微博上喜讯,并且贴出和丈夫轻轻握住女儿纤纤小手的一家三口“拉手照”, 幸福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喜讯公布后,网友和粉丝们纷纷留言表达祝福之情,有网友感叹:“好细的手指。定是和你一样漂亮!”……

梅婷相信,因为曾剑,自己和女儿一定会开心幸福……

责编/毕春晖

E-mail:

一剪梅电视剧篇2

因为《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又一次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他有两个大的焦点话题,一、特技狂人、票房冠军,国际大导演;二、先后结过5次婚。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妻子,若没有这些电影界娇妻的帮助,他恐怕也不会成为今天这个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创造出18.5亿美元票房的《泰坦尼克号》、与斯皮尔伯格齐名的超级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了――哪怕他的确是一个天才。

1978-1984

为电影,抛弃发妻

卡梅隆至今结婚五次,其中四任妻子均为圈内人,包括导演、制片人、演员,只有第一任的是例外,她是一位服务生,与她结婚时,卡梅隆还只有24岁,是个爱写写剧本摆弄特技模型的业余电影爱好者。结婚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往电影界发展。

老实说,卡梅隆和第一任妻子莎朗・威廉姆斯听起来颇让人感到遗憾,1984年,他成功地写出了著名的《终结者》剧本,并得到女制片人盖尔・安妮・赫德的赏识,赫德象征性的用1美元买下了他的剧本,并请他出任导演――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票房口碑双丰收,同时卡梅隆也开始了与女制片人盖尔・安妮・赫德的婚外情,之后他与妻子莎朗离了婚,并正式迎娶新欢女制片人赫德,这段故事读来颇有好莱坞陈世美的味道。

1. 1984年的《终结者1》,是卡梅隆事业成功的起点,仅650万美金的成本,票房大卖3600万美金。也正是因为这部影片,他抛弃了发妻,收获了两段情史,一个成是为他第二任妻子的女制片人盖尔・安妮・赫德,另一个是该片主演琳达・汉密尔顿,于1997年成为他的第四任妻子。

1985-1989

卡梅隆夫妇,电影拍档

与盖尔・安妮・赫德(Gale Anne Hurd) 的相识,可以说改变了卡梅隆的一生,没有她,就没有《终结者》,也不会有后来的《异形2》、《深渊》和《终结者2》了。赫德被卡梅隆的才华所倾倒而嫁给了他,但作为制片人,赫德却扮演了一个尴尬角色,她是负责提供资金、控制预算的,而卡梅隆则是负责花钱的,两人虽然结了婚,但在事业上依然泾渭分明。卡梅隆的创意天马行空,拍片也是出名的脾气火爆,加上经常超支的预算,让做妻子和钱袋子的赫德有点吃不消了,最终,他们于1989年新片《深渊》上映前离婚(《深渊》本身就是一部讲述夫妻感情问题的科幻电影)。

虽然这段婚姻显得有点不太合拍,但作为一对工作拍档,他们显然很成功,1991年,赫德又出钱请卡梅隆拍摄了至今仍被影迷奉为经典的《终结者2》。

1. 《深渊》,以科幻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由于当时卡梅隆正与赫德产生了感情危机,因此剧本涉及到了许多相关内容,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感动了不少影迷。

2. 盖尔・安妮・赫德与卡梅隆在一起,手里拿着的是他们的合作成果,《异形2》。赫德是卡梅隆电影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推手,两人合作了《异形2》、《深渊》、《终结者2》三部重量级作品,使卡梅隆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大导演。

1989-1991

两个只能活一个

詹姆斯・卡梅隆爱与天才谈恋爱,第三任妻子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 就是这么一位。她是一位美女导演,却爱拍大老爷们题材的动作片,而且拍的还不错。不错到什么地步呢?今年的金球奖和奥斯卡奖,她的《拆弹部队》已经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提名,而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尽管全球奖以《阿凡达》的完胜告终,毕格罗的赢面应该不大,但是,一个女导演拍摄的小成本动作片居然能撼动来势汹汹的《阿凡达》,凯瑟琳・毕格罗显然不简单。

天才在一起相处,一般的结局是,一拍两散,果然,两人在拍摄《惊爆点》时,因工作摩擦而分手。

在这3年间,卡梅隆交出了一份伟大的答卷――《终结者2:审判日》。该片获得第64届(1992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音响奖、最佳化妆奖和最佳音效剪辑奖。卡梅隆真的成功了。

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卡梅隆的第三任妻子,她是一位著名的美女导演,擅长拍摄男性动作题材影片,2009年新片《拆弹部队》已经是今年奥斯卡最大热门之一,将与《阿凡达》争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众多奖项。

1997-1999

感情低谷,事业巅峰

从1991到1999,是卡梅隆事业的黄金期,1994年,他拍出了《真实的谎言》,壮观的爆炸场面震撼全球。1997年,史上最高票房《泰坦尼克号》诞生,如果给他算一下报酬的话,一句话,他已经可以提前退休了。

但是,伴随着这段事业巅峰的,是彻头彻尾的感情低谷。接连几次婚姻失败,使他再也没有心情再来一次卡梅隆夫妇的游戏了。1997年,他与曾出演了《终结者》系列母亲角色的琳达・汉密尔顿结婚(Linda Hamilton,中国观众应该会记得她,1980年代,曾主演过美剧《侠胆雄狮》,该剧在央视《正大综艺》栏目后的正大剧场栏目中播放过),这又是一次失败的婚姻,这段婚姻仅维持了18个月。

1. 琳达・汉密尔顿最初默默无名,正是1984年的《终结者1》和1991年的《终结者2》捧红了她,在片中,她以一个女强人的形象出现,表情坚定,肌肉强壮。

2. 其实,中国观众对于琳达・汉密尔顿并不陌生,1980年代在国内很红的美剧《侠胆雄狮》就是她主演的。

3. 琳达・汉密尔顿和卡梅隆在一起。

2000至今

他终于幸福美满了

《泰坦尼克号》之后,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此时,他遇到了他真正的卡梅隆太太,苏西・埃米斯(Suzy Amis) ,她在《泰坦尼克号》中饰演罗丝的孙女一角。这位温婉的妻子,似乎也改变了卡梅隆很多,《泰坦尼克号》之后,他淡出了导演一职,再也没有执导过影片,直到这一次的《阿凡达》。

苏西为卡梅隆生下了三个孩子,2000年之后的第五代卡梅隆夫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DHC

1. 苏西・埃米斯和卡梅隆。

2. 一部《泰坦尼克号》,票房达到18.5亿美元。苏西・埃米斯在片中扮演了罗丝的孙女一角。

Tips

*疯狂的卡梅隆

14岁,在电影院看了10遍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从此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

25岁,拍摄《食人鱼2:繁殖》时,因资历太浅,被制片商剥夺了剪辑权。他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自己剪辑完成了整部片子。

30岁,把《终结者》剧本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他后来的妻子盖尔・安妮・赫德,并获得了导演资格。

1997年,拍摄《泰坦尼克号》,投资从1.1亿美元的预算疯狂烧到1.98亿美元,还好,最后他用票房证明了自己是对的。

一剪梅电视剧篇3

朱狄在《当代西方美学》中说:“把电影从一种新技术转变为有艺术感染力的传播媒介,全靠用电影讲故事。”[1]用电影讲故事,故事的载体依靠人物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演绎,给观众制造一个可见情境,实现文本的进一步形象化。这种新技术是否能成为有艺术感染力的传播媒介,归根于故事本身的生动性、拍摄手法和技巧等等,而演员的表现力是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演员的表现力是指“运用形之于外的可见动作体现外部神态和心理活动的传情达意的能力。是演员表演素质的重要方面”[2]它对演员的动作、语言和表情有极高的要求,演员高超的表现力,能够增强电影的感染力,使观众和电影产生共鸣。而演员的表现力大部分依靠演员的真情度,真,才能打动人心,如庄子所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观《夏洛特烦恼》每一个演员的表现力,皆可圈可点。饰演主人公夏洛的男主角沈腾,将一个中年男人起起落落的经历演绎得淋漓尽致,夏洛在梦离躺在病床上,即将离世时身边只有一个真爱马冬梅,演得跟真似的令人落泪、直指人心。马丽,饰演大大咧咧、敢爱敢恨得女汉子形象马冬梅,细节之处又不失温柔体贴,语言、动作和表情演绎掌控自如,可谓走心、不做作的真情演出。秋雅的扮演者王智,演技也非常到位,一个校花的气质在观众的眼中那么真实,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

《夏洛特烦恼》表现了丰富的台词想象力和场景构造力,依靠演员对台词的熟练运用以及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密切配合,将一些令人怀念的校园生活场景以及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展现在观众面前。食堂、操场、教室、球场这些校园场景永远散发着打动人心的魅力,许多人都可能做过重返高中校园生活的美梦,因为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在那里,而重回青春、重回校园的美梦却是模糊的、碎片化的。《夏洛特烦恼》充分发挥了电影的技术手段和审美特质,将它变成可以看得见并且具有真实情感体验的场景和画面,这种梦的可视化效果,思维、幻想和情感的表达性,更随着现代电影科技特别是3D立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能够在电影艺术作品中有如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是银幕的功能和魅力。

二、烘云托月,恰到好处的音乐性把握

音乐,具有抒情的功能,音乐,是感情的催化剂,电影音乐有助于观众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起伏,使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达到共鸣效果。《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在四十平米小屋吃茴香打卤面时,他的眼泪情不自禁掉落,此时响起抒情的轻音乐,在这种舒缓的旋律伴奏下观众为之动容、潸然泪下。音乐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如对经典老歌《一剪梅》的巧妙运用,使袁华这一角色烘托有戏剧性:袁华放下电话,《一剪梅》的旋律响起,配合袁华这个扮演者到位的微表情,加上经典的蒙太奇手法,大雪纷飞,增加了场景的戏剧化色彩。另外一个场景出乎观众的意料,堂堂的区长儿子出现在游艇上,失魂落魄的打扮和夏洛英姿飒爽的雄鸡装形成鲜明对比,此时经典老歌《一剪梅》旋律再起,形成完美搭配。这个《一剪梅》的标签,刺激了观众的笑点,增强了喜剧效果,也使袁华这一角色的思想感情巧妙的传达给观众。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作品,正如《相约九八》歌词:“相约青春年华”使观众一起经历一场青春体验,在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中,隐含着时间流逝的动态化表达。《夏洛特烦恼》对于音乐的把握恰到好处,音乐运用紧密配合场景呈现和画面展示,毫无违和感。如歌曲《公元一九九七年》的旋律,把观众引进了夏洛的梦境,观众不知道这个梦会发生什么,这个梦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会讲述怎样的故事,因此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而且这首歌曲配合了一些片段,如香港回归、泰坦尼克号、NBA球员等场景,增强了时代感和画面效果。电影,同诗歌、绘画和雕塑等静态艺术一样,能带给人一种回忆和想象空间。而音乐元素,是这种追忆的催化,也成为这种追忆的一个想象性标志。如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的旋律一响,人们就会联想到那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电影《夏洛特烦恼》,主题曲《一次就好》和由金志文献唱的《夏洛特烦恼》也必将成为观众的一个记忆点,成为这部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留下的深刻情结。

三、主题升华,发人深省的哲理隐喻

《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具有娱乐性的同时,将喜剧的情感升华成饱含哲理的动人艺术,通过视觉呈现与音乐烘托之中,现实挫折与梦境起伏,人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竞相演绎,从现实冲突到梦境冲突再回到现实重圆,达到人生的觉醒,富有戏剧性和哲理性。人生如梦,岁月蹉跎,我们应珍惜当下,珍惜曾经拥有现在拥有的,主题曲《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歌词深刻地诠释了这一哲理。影片在《夏洛特烦恼》的歌声“我会在你身边,你左右,绝不会放手……”中戛然而止,夏洛紧紧抱住马冬梅,抓住不放,永远拥抱幸福。这个主题的哲理隐喻,向我们展示了奢华与普通、明星与平凡、茴香打卤面与鲍鱼熊掌、四十平米小屋与豪华别墅、法拉利与货车之间的强烈对比。幸福,真的跟金钱和地位有关系吗?夏洛并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中已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在梦里他选择了校花秋雅并成功抱得美人,但她并不是真正爱他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不会写歌了,你还会爱我吗?”这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重大问题,正如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三个弟子的故事(摘麦穗的故事)隐含的哲理一样,也如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作品《一条没有走的路》中:“树林中曾经有两条歧路,当初――我选择了其中人迹稀少的一途,这就造成了此后的全部差异。”[3]

一剪梅电视剧篇4

学校短信催剪发,少女跳楼一地惊痛

2012年4月13日,山东东营市一所重点中学初三学生李悦的妈妈梅珊再次收到女儿的班主任发来的一条短信,短信提醒她督促李悦这个周末理发。

李悦出生于1998年5月23日,爸爸李志洲是山东省著名歌手。爸爸的艺术基因遗传给了女儿,李悦3岁时就表现出良好的乐感。上幼儿园大班后,她多次从市里捧回少儿歌手赛奖项。小李悦上台表演的机会很多,很小就留起了长头发。上小学后,节假日她经常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开家庭音乐会。长发飘飘的小李悦纯净如天籁的歌声,让李家充满了欢声笑语。

李悦美丽而快乐的时光在进入初中后戛然而止。

2009年9月,李悦以优异成绩升入东营某重点中学。开学第一天典礼结束后,李悦回家时,父母亲发现她一脸不高兴。问了半天,李悦才嘟着嘴回答:“我不想在这个学校念书了!”

李志洲夫妇面面相觑:“这可是很多学生想进都进不去的重点学校啊!”

在父母的追问下,李悦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的头发这回保不住了……”父母这才知道,女儿所在中学规定:凡在校生,男生一律理平头,女生一律留运动头。学校还提供了标准的发型图案。该校有关学生留什么样式头发的规定已经有18个年头,年年都有女学生违反规定,但校方执行规定非常严格,没有按要求剪头发的一律不准进校念书。

从此,剪掉一头飘逸长发成了女儿内心最抵触的事,也成了梅珊夫妇的最大难题。那天,班主任再次发来短信。看完短信,梅珊笑着对女儿说“老师又来短信要求剪发了,这个周末必须剪。”

李悦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她坚决地说:“我不想剪!”此前经过谈条件、做工作,女儿已答应剪发,现在竞反悔了!梅珊很意外,说:“那可不行!老师都来第三条短信催了,怎么也得去剪。”

梅珊说着,把班主任的短信给李悦看。李悦只瞄了一眼,态度更坚决地说:“不剪。我说不剪就是不剪!”说着,她突然“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直奔客厅沙发,拉开边上的窗户。梅珊失声道:“你要干啥?”妈妈话音未落,李悦只犹豫了一秒钟,就一下子跨上窗户跳了下去。

梅珊傻眼了。待她奔过去想抓住女儿时,女儿已在半空中。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李悦重重地落在楼下地上

梅珊尖声哭号,飞奔下楼。楼下,女儿正、抽搐着,鲜血涌出来。闻声集聚过来的小区街坊,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梅珊把女儿搂在怀里,发出凄厉的呼喊:“快,快打120!救我女儿啊!”有人拨打了电话。几分钟后,东营市人民医院120急救车呼啸而至。由于李悦伤势太重,送到医院急救后,医生很快宣布李悦死亡。此时,在外演出的李志洲接到噩耗后立即赶回。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几小时前他还和女儿通过电话,女儿却突然说没就没了。

他紧拥着女儿冰凉的遗体,泪如雨下。

美丽秀发遭遇刻板校规:宠哄下的伤悲怎能扛

惨剧发生后,李志洲告知了学校孩子死亡的消息。校方震惊异常,第一时间赶往医院了解情况并看望李志洲夫妇。令李志洲没有想到的是,学校对这件事情的态度让他们特别寒心,校领导说孩子是在家出事的,与学校无关。对此,李志洲愤怒至极:“学校这是在推卸责任。他们真的一点儿责任也没有么?他们真的没有想过,这个推行了21年的校规还能适应今天的孩子么?”

4月14日,李志洲向东营市公安局报案,要求公安局立案调查女儿跳楼身亡一事。李志洲夫妇向警方回忆了女儿“护发”的心路历程。

2009年9月入学报到后,女儿哭着对父母说不想剪发。李志洲和妻子知道,一头乌黑的长发是女儿的钟爱之物,女儿说,如果不让留头发,她就不想去这所学校了。两口子向女儿许诺,只要她剪了头发,就带她去买一套她最喜欢的公主装,同时外加一餐比萨。在这样的承诺下,李悦才万分勉强地同意剪去留了多年的长发。当理发师把李悦的长发剪下来,并用推子把她后脑的头发往上推到耳际时,梅珊看到,泪水从女儿眼中汹涌而出,止都止不住。

剪了运动发型的李悦,一下子少了许多娇柔的女儿气,多了许多假小子气。李悦多次对着镜子泣不成声:“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看镜子了!”

上学一个月后,李志洲有一次想带女儿同台演出,原本很喜欢上台表演的李悦这回死活不去。她红着眼睛说:“我这样的形象上台,唱什么歌都不会动听了!”无论夫妻俩如何动员,李悦就是不去。李志洲为此专门找学校沟通,但校方坚持说,不能因为李悦有演艺特长就允许她留长发。李志洲夫妻很无奈。

初一上、下学期,李悦的发型修剪了三次,每次都让李志洲夫妇磨破嘴皮。转眼就到了暑假,李志洲发现女儿的情绪高涨起来。未等爸爸问起,李悦就透露了心底的秘密:“这两个月我要好好地把头发蓄起来。再配上我的花裙子,我又是骄傲的公主了。”原来是这样!李志洲夫妇面面相觑。李志洲的意思是不能让女儿留长发,妻子的意见却是:女儿好不容易盼到了暑假,先让她留着吧,至少能让她高兴一阵子。最后,李志洲妥协了,这两个月就先让女儿留着长发,等开学前再想办法让她剪去。

两个月的暑假很快过去了。这两个月里李悦确实比上学时快乐多了。随着短发慢慢变成中长发,她开始热衷于拍照,甚至在暑假结束前,还让妈妈陪着去影楼拍了一组艺术照。在艺术照中,戴上了假长辫的李悦变得格外美丽、可爱,眉眼间透着一股精灵般的气息。

2010年9月,初二第一学期开学前一天的情景,果真如李志洲夫妇当初预料的那样,李悦再次拒绝剪发,而且这次的抗拒比初一入学时更为强烈。父母哄了半天,李悦才答应理发,但她请求理发师不要理那么短:“请尽量留长一些……”剪发时,李悦痛楚地闭着眼,泪水无声地流出来。这样的情景,让站在一边的李志洲夫妇既心酸又无奈。但他们也只能期望女儿快快念完初中,去考另一所高中。他们不曾想到,更大的波折出现了。

女儿剪完头发后,第二天上学时居然被校方拒之门外,学校不让她进去上课!理由是,李悦头发偏长,没达到“运动头”的标准。一起被拒的还有其他几名男生和女生。但被拒入校的学生中,最难过的就是李悦。

当天,正准备外出演出的李志洲赶到学校大门口,只见女儿一副梨花带雨的模样。学校负责监督的老师解释说,李悦的头发与学校规定的运动头长度相差太远,所以,还是要剪短些。李志洲发现女儿的头发确实“未达标”。他与随后赶来的妻子合力哄女儿再去理一次发,但女儿这次抗拒得分外强烈,物质诱惑根本不起作用。夫妻俩只好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对女儿正言说:“如果不愿剪发,那我们只好退学了。你真的愿意退学么?”

这最“危险”的一招居然奏效了。女儿含着眼泪,无可奈何地答应再去理一次发。当天重新理完发,下午校方“验收”合格,李悦才进了学校。但自从这次剪发后,李悦仿佛变成了另一个孩子,她不爱热闹,每天早上起来迫不得已才照一下镜子,总是念叨着:难看死了,难看死了!其他时间,她基本不照镜子,有时还会翻出自己以前留长发的影集发呆。

一天,李悦在看电视,李志洲问女儿长大后想不想参加“快乐女生”比赛。李悦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我的头发还是这么短,我肯定不会去的。我可不想在别人面前出丑!”几天后,梅珊在女儿的作文本中看到女儿写的《渴望得到尊重》。其中写道:“就在前不久,妈妈因为我的头发和我大吵了一架。事情是这样的,一中校规,学生必须留‘运动头’,但我不想服从这条校规,因为头发是我最重要的东西。不夸张地说,头发就是我的一切,它胜过一切人和物,但是老师非让我理发,在奋力抵抗下我还是不能如愿。就这样,我被押送去理发。怎么办?”

看完女儿的作文,梅珊心里“咯噔”了一下,尽管女儿有一些观点她也认同,但女儿太过于纠结头发这件事是不对的。如何才能说服女儿?她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

生命高贵岂能轻残,天堂里的你永远秀发飘飘

虽然一家人在“剪发”问题上磕磕碰碰,毕竟还能协调到位,李悦最终顺利地升入初三。殊不知,“烦恼丝”带来的烦恼并未尽。

2012年1月,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再次发生了李悦因没有及时修剪头发而被拦在学校大门外的事件。最后,校方通知李志洲夫妇带李悦去修剪头发。这次被拦,使李悦的自尊受到很大伤害,她也因此被其他学生起了个“小臭美”的外号,这个绰号让李悦觉得羞辱。那天放学后,她气鼓鼓地对父母说,她恨不能马上毕业离开这所学校。

201 2年4月5日,清明假期后第一天上学。上午下课后,李悦被班主任叫住了:“李悦,你的头发这么长了,还不修一下?为何每次都是你让人操心呢?”与以往不一样,这次李悦软软地顶撞了班主任。她反问:“老师,我头发都这么短了,还要怎么修啊?”班主任没办法,只好在4月6日发了一条短信给梅珊:孩子的头发太长了,请家长务必配合,让孩子本周末修剪一下,否则,将会被拦在校门口……

梅珊把这条短信读给李悦听。李悦白了妈妈一眼,说:“这次我要长长一些再理。每次都是,好不容易长长一点儿,又得理,烦不烦啊!”

见孩子这么坚持,梅珊想:过几天,等她爸爸演出回来再一起做她的思想工作吧!2012年4月9日,班主任老师再次发了短信敦促李悦剪发。李悦沉默很久,才缓缓说道:“还有三个月,我的头发就解放了!”

梅珊反应过来,顺着女儿的话说:“是啊,很快就毕业了。我们再坚持三个月,就可以留长发了。这周末妈带你去剪头发,好么?”

“那,好吧,但我要吃奥尔良烤鸡翅……”李悦说。

“一言为定!”梅珊也很开心。

梅珊万万没有想到,女儿竟然在妈妈的眼皮底下决绝、从容地走向了死亡!

事情发生后,本刊特约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并采访了李志洲。电话中,他声音异常沉重。悲伤之余,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校方的不满:“我女儿特别钟爱她的头发。她是一个很爱美的女孩,她的最大心愿就是留一头长发。现在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以后再也不会因为被要求剪头发而难过,谁也不能阻拦她留起漂亮的长头发……”

得知李志洲报警后,记者采访了当地警方。警方对此回应,目前已在学校展开调查,至于能否立案,要看调查的具体情况。记者随后采访了李悦生前就读的中学一位不愿署名的老师。这位老师说,这个制定了21年的校规如今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女生仅为了头发长短而以死相争,实在不值得。校方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把学生跳楼归结为我们的责任,那肯定有失偏颇。这么多年来,一届又一届学生都认可这个校规,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我们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规定,也是在学生承受范围之内……”记者随机采访了该中学初二年级的一些学生。很多女生表示,自己确实会因为这个规定而痛苦不已。一名初二女生说:“虽然心里很反感(学校规定),但走到跳楼这一步,实在太极端!”

事件发生后,一些网友也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网友“风的超人”说:“14岁正处在叛逆期,教育手段要与时俱进,在抓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赢未来》主编、心理学硕士范围平点评

一剪梅电视剧篇5

穿帮,上海话又称穿梆、穿绷,其本意是指被揭穿,暴露真相。在影视剧中,穿帮则是一种现象泛指,是对剧中不合理的剧情、出错的场景和道具以及错误镜头的统称。穿帮有大有小,大到剧情时代错乱,小到摄影工具误入镜头,甚至画面中路人对摄影机好奇的探视等。总之,只要是剧情和画面中能够打破荧幕中时空、干扰观众欣赏的因素,都可以看作是穿帮。穿帮镜头对有些观众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在观看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发现或者意识到穿帮的存在;但对另外一些发现穿帮镜头的观众来说,穿帮镜头会造成欣赏不适,甚至成为衡量一部影视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尽管在影视迅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间,新颖的技术让电影和电视剧更加炫彩夺目,技术让人类的想象力在影视的世界中可以得到实现,但技术的发展却没有完全消除穿帮。鉴于穿帮的负面影响,学界对穿帮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部分文章从穿帮本身入手,对穿帮进行分类,探讨穿帮的产生原因,任远在《影视中的“穿帮”何其多》中把穿帮分为时间方面的混乱、道具方面的“不接”、化妆的“穿帮”、光线影调的“不接”五类,并分析每类穿帮产生的原因。荣程在《浅谈影视剧中的“穿越”现象》中,提到“穿越”即是影视剧中的穿帮。在文中,作者重点分析的是历史影视剧中的穿帮,按照穿帮的影响性分为场景穿帮型、语言应用类和历史常识类三种,并对历史剧中的穿帮镜头进行举例分析。另有一部分从受众群体入手,探讨网络评论和纠客文化,对纠客寻找穿帮带来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尽行分析。例如,曹华在《专业纠客:网络商业模式下的新群体》中,对网络环境中“纠客”的产生和壮大进行了研究,并对纠客的商业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还有通过具体影视作品为例的穿帮分析,如孔令彬的《也谈新编电视剧〈红楼梦〉中失误与穿帮镜头》、夏百川的《影片〈命运呼叫转移〉中的隐含话语及穿帮之处分析》、郭传梅的《电视剧〈上海的早晨〉中的穿帮镜头》等等。上述文章中对穿帮按照影视特点或者影响性进行分类,但对穿帮原因的分析较为简单,对于解决穿帮问题的方法也没有系统的归纳。本文对穿帮的研究立足于影视制作流程,通过前期筹划阶段、中期拍摄阶段、后期剪辑阶段、电子特技阶段四个阶段来具体分析穿帮产生的原因和规避穿帮的方法,对如何在影视剧制作中减少穿帮可起到参考作用。

1影视制作流程中穿帮的产生

一部影视作品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才可以完成创作,在复杂的影视创作过程中,穿帮产生的机会贯穿始终。

1.1前期筹划阶段

影视剧的前期筹划阶段,包括了剧本的完成、资金的筹集、拍摄班子的组建等等。在这一阶段中,主创人员会对影视剧进行风格设定,分析剧本和人物角色,对拍摄过程进行初步预估,数剧本部分容易导致穿帮产生。剧本是影视剧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未来影片的成败。影视剧的剧本大多来自文学剧本或原创影视剧本。影视剧题材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对于不同诉求的剧本,其严肃性和艺术性都有所差别。剧本出现的穿帮有以下几种:

(1)剧情设置的纰漏。现今的影视剧充斥着大量的古装剧,在这类影视剧作中,除却一些主打娱乐功能的剧种,如穿越剧、传奇剧,可以在剧情设计上放宽思维,天马行空,但普遍的历史古装剧应该遵守基本的历史常识。名著《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文化瑰宝,一直被搬上荧幕,但在影视翻拍的过程中,剧情穿帮时有出现。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时,曹操在帐中吃玉米,历史上玉米是在明代才传入我国的,三国时期距离明朝一千多年,明朝的玉米出现在三国时期,就是一处剧情穿帮。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国号是“汉”,“蜀”是当时吴、魏两国对刘备政权的歧视性称呼,而在电视剧中,蜀汉军队打出的军旗上却写的“蜀”字,这也是一处穿帮。除却历史剧,在许多当代的职业剧中,一些剧情的穿帮也比比皆是。例如,医疗剧,是围绕医院、医生、疾病这些元素进行创作的影视剧,剧中反映了医生的职业环境和医疗现状。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一种影视题材,必须在艺术创作中尊重医疗科学,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医疗剧中,对于基本的医疗知识却存在着忽视,如病人气管插着呼吸机还可以对话,医生抱着骨折的病人走动等,这些都是不符合事实的错误剧情。

(2)台词编写的错误。台词是演员表演的发力点之一,是塑造角色、推动剧情、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好的台词需要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切合时代背景,运用在演员的表演中能让角色深入人心。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知道顺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后的一段独白,其中说到“我孝庄”。但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谥号来自称。在《新版三国演义》中,刘备在诸侯会盟时说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台词,而此句话出自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之口。这是正是前期剧本词编写没有进行严谨的检查,才导致演员在表演中出现的错误。

1.2中期拍摄阶段

这一阶段是影视剧创作的重头部分,影视剧的素材大都是在这一阶段拍摄完成,以便进入下一个制作阶段。拍摄阶段是实地工作,涉及的工作人员多,情况也更复杂,是剧本从纸上谈兵到实践的重要阶段。影视拍摄的有其规律,即按场景拍摄而非剧情发展顺序拍摄。一般来说,一段时间内在同一地点,导演可能会把整部作品同场景的戏份都拍摄完毕,呈现在荧幕上却是较大的时间跨度,因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纰漏;另外,实地拍摄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影响,所以也是穿帮出现错误最多的一个阶段。

(1)拍摄场景中环境的穿帮。这种情况在历史剧中最常见,为了重现往昔的时代环境,影视剧一般选择棚内搭景或者仿古影视城拍摄,但一些现代的元素总是不可避免的拍摄入画,从而造成了可笑的穿帮画面。例如,古建筑上现代的天线,简体字的牌匾,汽车出现在古代的场景中等等。另外,年代戏在实景拍摄的情况中,也会因为现代物品的入镜产生可笑的穿帮。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时代背景是50年代的青岛,但在演员乘坐自行车黄包车的戏里,街上竟然出现了现代的分类垃圾桶,并且在拍摄城市远景的镜头中,建筑屋顶上出现了手机信号基站设备。还有,拍摄场景中行人的围观,也是对影像画面的干扰,在电影《小时代2青木时代》中,杨幂饰演的林萧在过马路的一场戏中,场景内多名路人围观,并好奇探视,并且道路不远处还有交警帮忙阻挡车辆驶入该条马路。场景中的穿帮元素,大都是由于勘景不细致,布景不认真,或者拍摄中疏于审核细节造成的。

(2)服装道具的穿帮。服装和道具在影视剧中属于细节部分,道具服装的精良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部影视剧的质量,而且道具和服装也是帮助塑造剧作时代背景、主角人物性格的重要元素。在影视剧里,道具作为细小的物件出错不胜枚举:拿倒了的手机,水杯的时满时空,演员发饰的突然变化等等。在冯小刚的最新电影《私人定制》中,有一段拍照的剧情,当演员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时,葛优扮演的杨重双手是握在身前的,而紧接着的镜头展示拍好的相片里,杨重的手却是放在身体两侧的。这张作为道具的照片,就是因为场记的疏忽,在拍摄照片时没有记录好之前演员的动作,从而造成了穿帮。还有在最新电视剧《古剑奇谭》中,剧中角色方兰生抱着婚服痛哭一场戏中,原本是其去世姐姐为他亲手缝制的古装婚服,其衣领上却赫然带有现代的服装品牌领标,这可以说是一处可笑的穿帮。

(3)拍摄器材和设备出现在画面中。相比之前两种穿帮,拍摄器材和设备在影视剧中的出现属于完全可以避免的穿帮,是创作人员在拍摄时对现场把控的疏忽。例如,镜面材质的物体上很容易倒映出人像,摄制人员在拍摄过程中为选取好的角度有时会忽略自己入画。在新版《天龙八部》中,在一段段誉从高处跌落的戏中,可以看到画面左下角出现了身着现代服装的工作人员,并且还手持设备进行拍摄活动。

1.3后期剪辑阶段

后期剪辑是建立在所拍摄影片素材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镜头通过剪辑连成段落,组成完整的情节,达到影片叙事的完整。在这一阶段,还包括配音、音效、字幕等工作,一部影视剧的剪辑完成,在创作上就算完工。剪辑是再一次的艺术创作,影片叙事的节奏、风格都可以通过剪辑完善,所以至关重要。电影镜头的拍摄是按照不同场景和场地分别拍摄的,剪辑工作需要按照导演的意志将影片内容的顺序重新进行组接,从挑选到组合,还要兼顾艺术性,工作量极大。在剪辑阶段容易出现的穿帮有:

(1)镜头连续性的错误。这是拍摄和剪辑共同造成的穿帮。由于影视剧拍摄是分场景拍摄的,而且存在着后期补拍镜头的情况出现,所以在拍摄的素材中,由于拍摄天气、环境的不同,画面特别容易产生色温的差别。例如,同一个场景,晴天和雨天拍摄出的画面色彩是有很大区别的,而剪辑恰巧就是要把不同时间的素材拼接在一起来满足剧情的需要,若剪辑不当,观众在欣赏时就会感受到镜头有跳接感。另外,剪辑过程中没有注意筛选素材,也是导致镜头拼接出现穿帮的原因。在电影《无人区》的一组镜头里,黄渤饰演的鹰隼贩子站在公路黄线右侧,下一个镜头中,以车内的徐峥视角看,黄渤站在公路的黄线左侧,而紧接着切回来的中景镜头中,黄渤仍旧站在公路的黄线右侧。电影《功夫》中的一组镜头中,周星驰饰演的星仔吐了农妇一脸的血,农妇面对周星驰的镜头里,她的脸上沾满了血,而当农妇背对周星驰时,满脸的血消失了。

(2)镜头选择的疏忽。在拍摄阶段由于对拍摄环境清场不彻底,导致围观群众入镜、摄像设备入镜等错误的出现,在后期剪辑时不应该选择使用,如果一定要使用,则需要对穿帮物品进行裁剪或者遮盖。而在许多影视剧中,剪辑师的忽视,使得拍摄中的错误继续在剪辑中存留。例如,电影《功夫》里,黑帮冲上楼寻人的一个全景中,画面右边出现了身着现代服饰的剧组人员。在电视剧《二炮手》的一个俯拍大锅的镜头中,一组摄影工作人员和拍摄器材就赫然在画面的左下角。

(3)后期配音、字幕的疏忽。由于拍摄阶段现场收音困难,许多影视剧选择后期由配音演员进行配音,在配音过程中音频没有和演员的口型对应,可以称之为小的穿帮。在后期加入字幕时,一些台词中由于掺杂生僻字词,字幕人员有时会产生输入错误,或者方言、口语化的台词,也会因为不了解而出现输错字幕的现象。

1.4电子特效制作的穿帮

电子技术的发展给影视带来了更好的技术支持,电子特效的制作可以满足创作人员更大的发挥需求。严格算来,电子特效制作也属于后期剪辑阶段,但由于它比较特殊,所以单独列出。当今电子特效技术日臻成熟,对于难以搭建的宏大场景,可以运用特效软件进行绘制后再与实景拍摄相结合,出来的效果更加逼真震撼。对于一些魔幻类的影视作品,如《指环王》系列,电子特效更是贯穿拍摄和创作始终。至于在一般影视剧中,电子特效可以修正普通的穿帮现象,如把出镜的设备器材从画面中去除,调整画面的偏色等等。但特效运用不当,也会出现穿帮。国产影视剧中常用后期特效于塑造神仙鬼怪,上天入海的画面,在某电视剧在卫视播放的过程中,竟然出现了演员垂吊在绿幕前未经过特效制作的画面。这种穿帮,是技术不精、也是创作不严谨带来的后果。

2影视剧中穿帮的规避

由于穿帮镜头的产生贯穿整个制作流程,寻求解决穿帮的方法,也就需要创作者在每个阶段里细致把关自己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穿帮的出现。

2.1前期阶段

影像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其目的是表意“,它所表示的意义并不等于它展示的事物,尽管它利用它展示的事物表达意义。”在一部影视剧中,如果它的主题呈现是被观众接受的,即它的“表意”是被观众理解的,关于剧情的穿帮则不会影响观众的审美。就如前文中提到的《康熙王朝》,该片段的意义在于孝庄皇太后对于儿子执意出家的痛心,其台词中的错误并不影响其表意,再加上对于历史知识的陌生,普通观众的接受也就不会产生偏差。但作为反映历史的影视剧,创作者要做到的不仅是对史实的尊重,还应有对文化传承所承担的责任。在历史剧中出现穿帮,也许大部分观众无法及时发现,但对错误的宽容长久下去会变成纵容,就如抗日神剧,剧情的荒唐程度在近几年愈发严重,长此以往,难免会导致观众对此类题材的影视剧产生反感。另外,在剧本创作中,要考虑到如何在画面上把握和呈现真实,如同医疗剧中的穿帮错误,它表面是服从于艺术创作,但实际上由于脱离真实的情况过多,从艺术的假定性来讲,反而让其艺术性和真实性都大大削弱。剧本出现穿帮的根本解决方法在于严谨的创作,抛开追求噱头的低俗手法,把艺术性和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剧本创作中涉及专业知识时,要求教于相关权威人士作为顾问,专业人士的参与不仅可以让剧本避免出错的可能,更可以凭借对本行业的经验对剧本的创作提出好的建议。剧本创作在遇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互冲突的时候,作为主流正剧,应该在以史为先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切忌过分娱乐化和庸俗化。

2.2拍摄阶段

作为电影本身,无论是号称捕捉真实的写实主义,还是着重于创作者内心精神的表现主义,归根结底,电影素材的来源都是现实世界中的存在。而一部影片给观众塑造的荧幕中的时空,要符合观众对于生活经验的感知。影视艺术为观众重塑的时空,一些穿帮元素的出现,恰恰会打破这个时空,从而造成观众欣赏的不适。所以说镜头作为影视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电影素材的主要构成,减少镜头内部穿帮,有助于构建荧幕时空,也会为下一阶段的剪辑工作做好基础。拍摄阶段出现的镜头穿帮涉及多个工作部门,所以解决办法比较烦琐。对于场景穿帮,要求场务人员和布景人员对场景进行改造或者遮盖,把不应出现在镜头内部的元素要尽可能的去除;对于服装道具这些细节部分的出错,要求场记、服化和美工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和把关;拍摄机器入画则需要摄影人员在拍摄中注意摄像机镜头运动的轨迹,还有导演对现场调度的把控以及对监视器画面的认真排查。总之,拍摄阶段是穿帮最易产生的阶段,而且事后发现比较大的穿帮,还需要补拍或用电子技术进行消除,对于资金的需要比较大。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认真严格是创作人员必备的工作态度。

2.3剪辑阶段

剪辑阶段是对前期阶段穿帮镜头进行修正一个好机会,但剪辑不当也会造成镜头与镜头衔接出现穿帮。关于影视剪辑,沃尔特•莫奇提出的“三维空间的连贯性”——“你不能打破人物运动时三维空间的连续性幻觉”,即正常情况下,人物运动要避免生硬的跳动感,要保持运动的连贯性,若剪辑不当会带来观赏的不适。同样的,由于同样的素材拍摄了多遍,画面内物体在不同镜头中的空间位置会出现偏差,不同遍的素材拼接是否会产生穿帮,也是剪辑需要注重的部分。剪辑部分穿帮的解决要求剪辑人员在工作中,熟练掌握影视剪辑规律,对素材的选取要认真,去除拍摄中穿帮明显的镜头,对可修改的穿帮元素要进行遮盖或剪裁;剪辑要精细,镜头间的拼接要符合视觉经验,避免工作粗糙造成的影视穿帮。在难以依靠剪辑去除的穿帮错误,运用电子特效进行修改,或者通过重新补拍镜头来完成作品。另外,在成片完成后,需要校对人员对全片进行排查把关,专业顾问也应对影片进行观摩,在公开上映之前排除剧中的穿帮错误。

2.4电子特技阶段

电子特技是依赖于科技的一门技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影视工作人员首先要对自己的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在满足影视创作的需要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艺术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要具备认真的从业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才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电子特技穿帮的产生。从影视制作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到,影视创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每个工种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穿帮的出现。尽管穿帮曾经在影视艺术手法的开拓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低劣的穿帮只能降低作品的艺术性,干扰观众欣赏作品的愉悦。作为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艺术,影视创作受益于最新的技术,穿帮镜头可以通过后期技术修改,但技术的操作不当,则会使穿帮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的影视剧中,穿帮镜头的身影随处可见,究其原因在于制作过程中的疏忽大意。影视制作者抱着不严谨的心态,把穿帮看作无伤大雅的瑕疵,因而让影视作品中穿帮现象频发。穿帮也许不能完全杜绝,但穿帮镜头对观众的观影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作为影视创作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穿帮的生产规律,精进影视创作各阶段的技巧技法,同时对于艺术的创作保持严谨务实的制作态度,才能成就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大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注释:①影视作为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艺术,在诞生之初,技术的限制导致影视艺术的粗糙,穿帮在这一时期,反而开拓了影视艺术——梅里埃因摄像机故障导致棺材和马车两个镜头连接——这一穿帮开辟了停机再拍的技术。在随后探索影视艺术可能性的道路上,一段时期内艺术家们曾把当时认为的“穿帮”镜头——过分跳跃的剪辑——作为特别的表现手法,并以此开创了新的影视剪辑时代。到近代,随着影视美学的探索和完善,观众对于影视艺术的熟悉且大众欣赏习惯的建立,使得穿帮明确成为影视艺术的瑕疵。

一剪梅电视剧篇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结题论文。

一 改“线性思维方式”为“四维思维方式”

视听语言教学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开始,一直到声画关系,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它将各门专业课的内在联系串接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脉络。通过“视听语言”课程的设置,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让学生在大学教育阶段就建立起视觉思维的习惯,告别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字思维,从而写出具有画面感的剧本,而非“纯文字”的剧本。这一点对于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重视并完善视听语言课的教学,至少能做到将学生“领进门”,让其了解视觉思维的基础性和重要性。[1]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长期接受文字性的知识,高校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视听语言时,思维方式仍是线性的。文字即使描述的再过详细,也是带有很大抽象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观众阅读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与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传授视听语言课程的首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改“线性思维方式”为“四维思维方式”。从单一的线性方式,向视听一体化的四维方式转变。比如,我们看到“姑娘的腰肢像垂柳一样柔软”的语句时,我们都能理解它的含义。然而在拍电影、电视时,如果也按照这样的文学思维进行操作,先出现一个姑娘的画面,再接上垂柳的画面,观众则很难明白导演的意图,无法将两者进行联系,很难想到“姑娘的腰肢像垂柳一样柔软”。当然,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并不是将其与文学思维进行对立,更不是对文学思维的排斥,而是在影视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二者融会贯通,使二者相得益彰。在教学中要突出影视艺术的专业性质,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丰富影视艺术专业的内涵,使学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也就是说,既要确立视听思维,并且超越视听思维,同时掌握文学思维,才能更好地运用视听思维。

“学习‘视听语言’必须以新的眼光和思维看电影和电视中的形象, 然后掌握关于视觉、镜头、画面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知识。”[2]但是,现在的学生一般对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尤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原有的旧框架,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含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思维启发。

二 细化影视片段赏析教学法

视听语言的教学离不开对经典影视片段的分析解读,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以下两个误区。一个是影视片段的选取不够简洁,学生忘了案例分析的初衷,倾向消遣娱乐;二是泛泛而谈,案例选择没有针对性,仅仅停留在对主题、人物的解析,没有深入探讨视听语言层次。

很多老师在分析影片时往往“就事论事”,只分析例子中与所讲内容相关的部分,例如,讲到景别,就忽视镜头的运动、场面调度、声音、光线等因素,这样做虽然能够突出重点,但却不利于建立起学生解读影片的整体观。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在分析影片,就要做到全方位立体交叉的来解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影视片段的引用细化到每个知识点,避免长段落的使用,所有片段最长不超过五分钟,最短也就几十秒。以《画面语言》一课为例,在讲解画面造型时,笔者节选了贾樟柯电影作品《小武》中,梁小武到胡梅梅家的片段。这个片段里,梁小武到胡梅梅家找她,但胡梅梅还没有起床,于是小武就站在门口背对着胡梅梅和她说话,一直等她披好衣服,小武才进屋里坐。在这里,导演运用了一个固定镜头,穿过小武的胳膊拍摄屋内的场景,将小武心里的别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镜头的时间长度很短,但却能说明问题,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不再空泛,通过形象具体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对他们的实际操作也有借鉴意义。

基于“视听语言”课要调动学生感官接受的特性,在课堂上单凭文字讲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手段来丰富教学。而这其中,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课件的制作,不同于其它课程的课件以文字为主、只突出重点的特点,“视听语言”的课件既要图文并茂,又要声画结合,尽量做到每个概念和理论都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配合讲解。老师应当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师讲解抽象理论的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链接到教师所引用的影视片段,对于学生来说,具体的影视作品有助于他们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理论与实例的融会贯通。

影视片段赏析教学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阅片量,既要选取经典作品,也要结合学生口味,挑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影视作品,而且教师要熟知视听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才能甄选出有代表性的经典片段,使赏析法行之有效。其次,教师要有一套视听思维,能够在观片过程中,迅速抓取与知识点有关的影视片段,扩充自己的素材库。最后,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剪辑软件,能够准确截取影视片段,提高课堂效率,使案例更有针对性。

三 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协调理论和实践的比重。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训练,这样就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视听语言的课程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理论是必须的,但是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要打破原有的旧框框, 尝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于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新的教学模式, 用理论知识结合片例分析的方法, 具体讲解视听语言所包含的画面造型语言、剪辑、运动摄影与声画关系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思维启发。目前实践教学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观念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但也可以先实践后理论,先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讲解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会促使他们对理论产生兴趣,主动回到理论学习中来。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而学生对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的矛盾。

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在这门课上只进行单纯的理论讲授是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应在课程开设上使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时间得到协调,比较合理的安排是“大致理论———实践———详细理论———实践”,其中实践课时往往应该是理论课时的1~2 倍。

其次,应该明白在视听语言的教学中,如何最大化地做好实践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时,可以从模仿优秀的影片开始, 要求同学们只需掌握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和镜头调度,然后据此揣测导演的用意和所表达出的意境。

命题应该尽量是开放式的,例如让学生拍摄“一个人的旅行”,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所学知识来达到老师所要求的效果。最后阶段是学生自由发挥阶段,学生可自拟题目,自由地进行拍摄,用影片尽情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上述训练都应以拍摄小组的形式进行,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可在拍摄过程中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学生的影视理论学得到底如何, 最终是要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体现的。“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和‘适应’已有的,而在于为‘改造’和‘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实践环节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式应当灵活多样,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写作课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短剧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 改革考核方式

从传统观念上及传统影视教育中,视听语言都被认为是影视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它与本专业的其他许多课程关系密切,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都是本课程的后续应用,这种定位同时也产生了认识的误区,从教学上说,既然被定位为理论基础课,很多院校的传授方式以单纯的理论教学为主,理论的总结也局限于现有书本的照本宣科,从学生接收的角度,视听语言课陷入了应试教育的尴尬。以往的视听语言考核大多采用笔试,内容也局限于所选教材,这样的考核方式带来了很多弊端, 比如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生硬记忆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和各种构成要素,缺乏深入的认识,我们无法得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 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等到后续学习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实践课程,之前的视听语言基础已全然忘记,只能由实践课教师重新补充相关知识,造成课程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笔试约束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把考核分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方面。其中,笔试内容所占比重较小,而实践操作所占比重较大。

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视听语言课程中的硬知识,巩固视听语言中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分类,有助于为实践操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实践操作的考核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以5~10 个同学为一组,让他们自己选题、编剧、写分镜头脚本、拍摄、后期剪辑,最终制作出一个完整的视频作品。这样的考核方式,既锻炼学生们的协调性,也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一次成果检验。使学生不但能写, 而且能导演、表演、拍摄、剪辑和影视宣传营销等,成为专影视而熟戏剧与文学, 能写作而会拍摄与制作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甚至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视听语言的研究和课程建设的任务是一项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投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有所收获。在视听语言课程中,笔者的实践只是抛砖引玉。对于广电新闻这一需要灵感和创新的专业来说,灌输式教学弊端明显,注重知行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适用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这也应该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2]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

一剪梅电视剧篇7

1.拓展了剧种传播路径,在舞台相对低迷时期延展了黄梅戏的生存空间

黄梅戏电视剧这一新的电视种类的推出,是将“戏曲的部分神髓融入到大众传媒中去,融入到电视文化中去”。

(1)具体而言,首先,黄梅戏电视剧的出现打破了舞台的时空限制,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便捷的途径。黄梅戏舞台剧的欣赏具有一定的时空要求,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才能欣赏到,而黄梅戏电视剧则打破了这种时空限制,在有线数字电视中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黄梅戏电视剧进行欣赏。此外,黄梅戏电视剧的传播面更为广阔,每天收看电视的人群成千上万,如此庞大的潜在受众群体自然是黄梅戏舞台剧无法超越的。通过黄梅戏电视剧的播放,许多观众了解了黄梅戏,爱上了黄梅戏,从而成为黄梅戏迷。这足可以看出黄梅戏电视剧对黄梅戏剧种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黄梅戏电视剧是将黄梅戏和电视剧两者融合为一个新的艺术机体,从而成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品类。这种新艺术品类可以突破传统的舞台对于黄梅戏的种种限制,大大拓展了黄梅戏表演的体裁种类、内容和形式。“这些作品既有神话传说、历史传奇的题材,也有反映现实、直面人生的题材,内容丰富,风格隽永,琳琅满目,既适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又丰富了电视剧创作生产的样式和手段,推进了电视剧的发展;既扩大了黄梅戏的传播与影响,又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2)黄梅戏电视剧的诞生与发展对弘扬传统的黄梅戏艺术意义重大,同时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剧也有重大贡献。经过不断的探索,黄梅戏电视剧既实现了电视化,又保留了黄梅戏戏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那些审美优势。黄梅戏电视剧正是依靠黄梅戏本身的声誉而声名鹊起,通过电视传媒的影响力又争取了更多的观众,在舞台相对低迷时期延展了黄梅戏的生存空间,在与舞台剧并行发展中加强了黄梅戏与现代审美意识的沟通,对黄梅戏乃至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2.获奖众多提升了黄梅戏在业界的认知度

黄梅戏电视剧在众多不同剧种电视剧中具有标杆的位置还得益于黄梅戏电视剧获奖众多的缘故。从政府颁发的“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到观众投票产生的“中国金鹰电视奖”,从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戏曲节目“兰花奖”到中国视协、中国电视戏曲艺术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戏曲电视剧评奖”,从“五个一工程”奖入围作品到美国“南海金猴奖”,黄梅戏电视剧均有囊括。奖项的类别更是涵盖了表演、导演、编剧、作曲、摄影、舞美等各个方面,实属罕见。“中国金鹰电视奖”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也是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国家级电视艺术大奖,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金鹰奖”与“飞天奖”并称为全国电视剧最重要的两大奖项,从1983年设立以来,对我国电视剧的繁荣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黄梅戏电视剧在“金鹰奖”中获奖最多,这在地方戏曲电视剧中是绝无仅有的。1985年,《郑小娇》获第三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86年,《七仙女与董勇》获第四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87年,《女附马》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88年,《西厢记》获第六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创新奖;1989年,《朱熹与丽娘》获第七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90年,《天仙配》获第八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91年,《黄山情》获第九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92年,《桃花扇》获第十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93年《,半把剪刀》获第十一届“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95年,《孟丽君》获第十三届“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1996年,《家》获第十四届“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1997年《,春》获第十五届“金鹰奖”最佳中篇戏曲电视剧奖;1998年,《秋》获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电视剧奖;1999年,《啼笑姻缘》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电视剧奖;2001年,《二月》和《木瓜上市》同时荣获第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中篇电视剧作品奖;2008年,《李清照》获第二十四届“金鹰奖”优秀中短篇电视剧奖。二十三年间,17部黄梅戏电视剧捧起“金鹰奖”奖杯,这除了说明黄梅戏较之其他剧种更具有现代传媒的亲和力,还印证了黄梅戏电视剧制作水平及艺术质量在不断提高,专业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也印证了黄梅戏电视剧已被更多的观众所认可、所喜欢,黄梅戏市场得到空前扩大,其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甚至推动了黄梅戏自身的发展。可以说,通过电视传媒的影响力,黄梅戏成为走向全国化进程的地方戏中进度最快、影响最广的一个地方戏剧种。

3.在客观上培养和推介了大批黄梅戏新秀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永远看不见自己的戏,这是一件憾事。只有从银幕上才能看到自己的表演,而且可以看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来进行自我批评和艺术上的自我欣赏。”梅大师的这句话说的是影视传媒具有的机械录制功能对于演员自身的作用。借助于影视传媒这一功能,演员得以反观自身的表演状况,客观上促进演员对自身表演的思考,有助于其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另外,影视传媒还具有高效快捷的传播功能。黄梅戏电视剧借助这一功能,能更快地将大批黄梅戏新人推介给观众、推广到全国,这亦在客观上促进了黄梅戏及其专业人才的成长。如马兰在主演《龙女》后,名声大振;韩再芬16岁主演《郑小娇》而一炮走红;2009年拍摄的《郎对花姐对花》又让当时还是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艺术学院的学生国丹得到了一次锻炼机会,从而崭露头角。

二、黄梅戏电视剧的缺憾

1.缺乏经典,流于速成

舞台上戏曲的演出是一个反复实践、反复磨练的过程,许多经典戏曲作品甚至是众多艺术家毕生努力的结晶,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而戏曲电视剧的制作则是一个典型的在文化流水线上打造出的“快餐文化”,生产周期再长也不会超过一年。在这种背景下生产出来的戏曲电视剧自然更为强调作品的时效性和盈利性,所以黄梅戏电视剧至今30年,竟未能留下一首为人传唱的唱段,没有留下一个让人回味的人物形象,更没有一部至今仍被反复播出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造成了黄梅戏的名实分裂,这不能不说是黄梅戏电视剧的一大缺憾。此外,戏曲艺术的美不在于绚烂的灯光、华美的舞台设计或是特效的制作,而主要来源于演员的表演。可以说,戏曲表演是一门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综合艺术。作为舞台剧戏曲演员要精通“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方能在舞台上力求完美。而戏曲电视剧中的演员有的甚至是门外汉,只是生得一副好皮囊便可在电视剧中露脸,再请有功底的戏曲演员为其配唱,这就会对观众产生误导,甚至影响一批刚刚入门的青年戏曲演员,热衷于投入到这种“立竿见影”的流水线中,而忽视了对自己基本功的训练,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要不得的。由于戏曲舞台和戏曲电视剧的差别,造成许多舞台剧戏曲演员经过多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成就的很多高难度的表演形态,如水袖、笑技、哭技,辫子功和翎子功等等大都只会出现在舞台上,在戏曲电视的荧屏上是难觅踪影的,毕竟戏曲电视剧是以电视剧叙事为中心,而戏曲舞台是以表演为艺术中心的。

2.缺乏创新,前景堪忧

学者汪人元将戏曲电视剧的创作归结为三大类:其一是筛选和改编戏曲舞台剧;其二是改编古典戏曲名著;其三是直接创作戏曲电视剧脚本。纵观30年黄梅戏电视剧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占绝对多数,有的作品内容古老陈旧,与现实相差甚远,无论是从思想内容来看还是从审美情趣来分析,都与现今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相反,现代题材的黄梅戏电视剧少之又少,甚至本来数量上就严重匮乏的现实题材的黄梅戏电视剧,在表现内容的选择上又很难做到介入民生热点并及时给予表现,有的不仅生活气息不够,并且概念化太强,宣传痕迹太重。缺乏创新使黄梅戏电视剧在内容上与当代生活疏远,也就造成了黄梅戏电视剧面貌陈旧的现状。黄梅戏电视剧创作的高峰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平均每一两年都会有新作品问世。这主要得益于当时中国电视剧的尚未成熟和普通观众对黄梅戏艺术的爱好。今天,当国产电视剧全面繁荣,民间戏曲却走向冷淡之际,黄梅戏电视剧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已日渐式微。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随着著名导演胡连翠病退、著名编剧金芝去世,黄梅戏电视剧相关人才的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自2009年播出《郎对花姐对花》至今,荧屏上再也没有播放过黄梅戏电视剧新作品,这与昔日一年推出数部新作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黄梅戏电视剧的未来着实令人堪忧。

三、对黄梅戏电视剧发展的建议

1.保持地域性,体现时代性

黄梅戏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戏种,它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资源。黄梅戏是长江中游安徽、湖北、江西等各省相关地域的群众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的文化提炼和浓缩,因而其戏曲内容、表演形式、唱腔设计等等,都带有泥土的芬芳,是“接地气”的。而黄梅戏从剧场进入电视,其载体的改变,意味着黄梅戏正在开拓新的艺术天地,而这新天地的出发点和归宿却又必须且只能紧紧围绕着黄梅戏艺术本身来做文章,而不能以改革的名义将黄梅戏这种基本的表述形式“改”掉;如果是变成了这样,那就不是黄梅戏电视剧了,会遭到地域群众的抛弃。因此,在黄梅戏电视剧中应该有意识、尽量多地吸收这些戏曲元素,抓住黄梅戏的根,保持民族性,将传统戏曲的写意性和电视艺术的写实性结合起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格。比如,《李清照》这部电视剧的念白,使用的是黄梅戏的安庆调式,非常吻合李清照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极富韵律美和音乐性,获得好评。地域性和时代性并不对立。二者应当是辩证的统一。地域性可以服务于时代性,但不可为追求时代感而将民族性丢弃掉。因而,应当在保持地域性的基点上,创造出更好的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神产品来,这样做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此,对于黄梅戏电视剧来说,必须加大气力创作具有现代思想、能够介入当下中国社会生活、反映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作品来。当然,体现出时代感不在于其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关键在于是否融入了现代生活理念。比如电视剧《李清照》,虽是一部古装戏却要有现代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眼光。该剧着重展现了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作为“千古第一才女”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华和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无论生活还是事业上的困难险阻,她都不愿降低自己做人、做文人、做知识女性的人格底线和精神追求,这种情怀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遗憾的是,不得不承认,有的黄梅戏电视剧虽然在写当下生活却缺乏生活气息,不是概念化太重,就是宣传痕迹太重。总而言之,对于黄梅戏电视剧来说,体现时代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意识必须真正把握广大群众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本质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二是必须在符合黄梅戏戏曲演绎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做到时代性和地域性相统一。

2.捍卫风格,提升品格,提倡多样化

黄梅戏电视剧的风格是什么?学者们对此一致的看法是:它们是电视艺术和戏曲艺术的综合,或者说,黄梅戏电视剧是以黄梅戏戏曲为支点、着重于讲故事的电视艺术。这里所说的捍卫风格,是指捍卫黄梅戏电视剧作为两个方面艺术的综合和统一的风格,而不能或弱化黄梅戏的抒情写意的风格,或弱化电视剧的写实和再现生活的风格,这两种偏向都会导致对于黄梅戏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的违背。当然,在现实中,要捍卫黄梅戏电视剧的风格不容易,因为这种戏曲电视艺术类型中存在着难解的矛盾。所谓“提升品格”也不容易,因为黄梅戏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中存在着双重品格,即一重是作为戏曲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抒情写意为特征的美学品格,另一重是作为电视艺术是以写实为特征、以逼真地再现生活为特长的艺术品格,在黄梅戏电视剧中怎样做才能使这双重品格能得到兼顾和提升,这是一个既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又需要在理论上探讨的问题。

黄梅戏电视剧是一种以电视剧的叙事为中心,以演员的戏曲表演为支点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最大特点不是展示演员个人的戏曲表演技艺,而是重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吸引观众。从黄梅戏电视剧的受众群来分析,喜爱黄梅戏艺术的观众可以从中欣赏到戏曲的元素,而喜欢看电视剧的观众则可以从中观赏到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由于黄梅戏电视剧与黄梅戏舞台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样式,因而前者即电视剧会破坏戏曲的美学原则、破坏戏曲演出的程式性、假定性、虚拟性等等方面。再者,戏曲电视剧中由于是以导演为中心的,演员的表演便居于次要地位。这样一来,如果戏曲电视剧的导演处理欠妥,就会把其拍摄成一般的电视剧,剧中的戏曲风格及元素便会淡化到几乎感觉不到。由此就出现了一些回忆起来至今仍会令我们感到的遗憾:两百多集黄梅戏电视剧竟未能留下一首为人传唱的唱段,没有留下一个能让人回味的人物形象。

三十年来黄梅戏电视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西厢记》、《二月》、《家》、《春》、《秋》、《潘张玉良》等作品,都是以音乐为主要手段,构筑起了黄梅戏特有的诗意化的美学境界,使电视剧中的黄梅戏美学品格和电视艺术的写实品格实现了融合,努力做到了好听、好看、好懂。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黄梅戏电视剧至今仍存在的最大不足是:我们还没有帮助黄梅戏电视剧找到走入现代的路径,如何以黄梅戏来表现现代生活,这仍是该戏曲电视剧形式的一块“短板”。看起来,鼓励拓宽黄梅戏电视剧拍摄的思路,促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此前提下逐步产生黄梅戏电视剧的风格和流派,或重写实,或重写意,或虚实相生,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才是一条现实的发展之路。

一剪梅电视剧篇8

张庆善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具有特殊意义。梅兰芳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他不但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大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承传与创新的灵魂人物,是中国京剧走世界的第一人。在此召开电影《梅兰芳》的学术研讨会,旨在纪念梅兰芳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卓绝的人格精神,探讨大众传媒与传统文化的承传关系,寻求中国电影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方面的完美结合,加强文艺评论对于艺术创作现状的引导与推进。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影集团是中国电影界的主力军团,这次两个单位双向合作,强强联合,召开此次讨论会,必将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韩三平董事长在致辞中提到,《梅兰芳》参赛柏林是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机会,《梅兰芳》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中国人的风骨与品格将给予西方观众一个惊喜。中国电影发展的目标是做好内地和华语市场以外,还要让代表中国人精神和骄傲的电影走向世界。

与会各方热情肯定电影《梅兰芳》是陈凯歌执导的又一力作,2008年国产电影的精品,达到中国电影制作的高水准,突显了电影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精神的成功结合。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电影的类型角度加以阐释,他认为,“艺术片、商业片和主旋律片这三种中国式类型片元素,在《梅兰芳》里顺畅地彼此交融。也就是说,艺术片的电影美学追求、商业片的观众趣味满足和主旋律片的教化效果在此实现融汇。”

中国电影在产业化的进程中,电影文化品位与商业价值的艰难博弈是中国影人必须面对的历史境遇。然而,与会专家认为,《梅兰芳》延续了中国商业巨作从制作到发行体现出的明确市场意识,致使影片公映以来,在短期内便已赢得过亿的票房佳绩,同时影片并未忽视对思想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追求。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研究员评价说,“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没有把镜头的视点停留在一般的社会层面上,而是对准人物的精神领域,把镜头推向人物深邃而广阔的精神世界。《梅兰芳》是一部讲气节、讲人格的电影”。影片截取梅兰芳的多个人生片段,将京剧艺术的历史境遇与京剧名伶的人生悲欢相互剪接,使剧中人物的遭际与国家命运的沉浮相互联系,着力于在世道的动态变化中展示梅兰芳高洁的人格品质、深沉的民族意识和高尚的爱国情怀,注入主创者对民族历史的文化思考和审美感受,发挥了电影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的导向作用,体现了在美学风格、艺术思维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当代社会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

专家们还认为,《梅兰芳》的可贵之处在于并未拘泥于历史真实,而是深入人物的精神层面,表现传统伦理道德与个体欲望追求的矛盾和碰撞,展示梅兰芳大师的情怀,突出其个性特质,表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张扬并强调人的精神气节,还人以尊严,从而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精神力量。即如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所说:“在《梅兰芳》中,梅兰芳由原来人们心目中的精神载体、文化符号,而成为银幕上血肉饱满的‘梅兰芳’,甚至是一个‘凡人’,一个仿佛就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具体的艺人,这是一种‘去魅化’的回归,一种心灵的‘回归’”。

中国京剧作为“国粹”,历经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然而,在各种现代传媒的竞争下,京剧艺术在商业市场上日趋边缘化,已难见先前的辉煌胜景。专家指出,《梅兰芳》用电影形式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和故事,可以带动京剧、乃至传统文化的回归,发挥电影艺术的传播影响力。电影《梅兰芳》不但邀请京剧“梅派”艺术传人、梅兰芳先生幼子梅葆玖担当顾问,还请其亲自献声,确保了整个影片的艺术质量,并在片中出现最负盛名的“梅八出”(《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奇双会》、《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洛神》、《游园惊梦》)片段,甚至包括早年的《一缕麻》等,使影片展现了京剧的精华部分,通过电影形式推广京剧艺术,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京剧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藉此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振兴,葆有和发扬传统艺术形式的文化象征性,保留和开掘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元素,用现代通俗文化形式播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现代与传统进行有效对接。

《梅兰芳》强化影像语言感染力,表现梅兰芳在半个世纪风雨历程中的跌宕起落、悲欢离合,阐发了创作者对人生、人性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意识,以电影这种声画艺术语言镌刻其着力追求的艺术精神,以略带怀旧的气息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对此,北京大学陈山教授颇有感触:“在《梅兰芳》中,陈凯歌用镜头语言从容而又纯熟地讲了一位艺术大师清婉凄美的人生故事,真情倾诉他自己摆脱宿命、追求心灵宁静的热望,使我们在散戏的人群中还深深沉溺于影片的情感氛围中。”

上一篇:一夜的工作范文 下一篇:弹簧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