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骊得珠范文

时间:2023-10-12 10:42:02

探骊得珠篇1

妙语连珠,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掌上明珠,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探骊得珠篇2

2、梅出稽山世少双,情如风味胜他杨。玉肌半醉红生粟,墨晕微深染紫裳。

3、火齐堆盘珠径寸,酷泉绕齿朽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

4、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5、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

6、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

7、杨梅初熟烂湖干,接种甘香草种酸。采得金婆最佳果,火齐颗颗泻晶盘。

探骊得珠篇3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龚胜生认为,大约从秦汉时期开始,泡温泉就已成为一种时尚。我国古代泡温泉的人群涵盖了从帝王皇室到平民百姓的广泛社会阶层。

帝王泡温泉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周幽王在骊山修建“幽王城”和“骊宫”,沐浴处“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昂首见星辰,被称为“星辰汤”。秦始皇在骊山建有温泉旅游设施,并建立了温泉宫。至汉代,汉武帝对骊山温泉宫“又加修饰”。这说明,骊山温泉的旅游设施已具有较大的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对温泉的偏爱有增无减,对温泉利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北魏帝王非常热衷于温泉旅游,在燕州广宁郡(今河北涿鹿)、恒州代郡(今山西浑源)建立温泉宫。北魏太宗拓跋嗣、世祖拓跋、高宗拓跋、高祖拓跋宏、安定王元朗、显宗元均多次巡幸温泉宫,《魏书》中对此均有记载。隋唐时期,隋文帝杨坚躬行节俭,反对奢靡;但对游沐温泉情有独钟。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他命人在骊山建立温泉宫,修建宫殿,种植上千棵松柏树,随后多次游幸此地。唐代在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周边建立了一些温泉宫,以京兆府新丰(今临潼)骊山的温泉宫、凤翔府县(今眉县)的凤泉宫、汝州梁县(今临汝县)的温泉宫最为有名。唐代帝王酷爱温泉,频繁游幸温泉宫,尤以唐玄宗为最,骊山温泉宫也是唐代帝王游幸最为集中的行宫。唐代初年,对骊山温泉宫进行了大规模修建,至唐玄宗时,华清宫已是一座结构严谨、雄伟壮丽的庞大宫殿建筑群,展现出“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的优美景象。唐玄宗极为迷恋骊山温泉,他在位44年,几乎岁岁巡幸,有时一年两幸,共达41次之多;在天宝年间后期,每年冬十月,唐玄宗至华清宫游乐避寒,第二年春天,才返回长安的皇宫。至清代,康熙、乾隆二帝除多次外出巡游外,还喜爱温泉,常以治病、疗养和狩猎为目的巡幸温泉。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曾利用清河(今本溪市)温泉治疗疾病,清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也曾巡幸温泉;《清史稿》记载了清圣祖玄烨多次巡幸京城周边的昌平汤山温泉、承德汤山温泉、遵化温泉、赤城汤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帝王对温泉的迷恋极大地影响了官僚士大夫、人文学士乃至平民百姓。人文学士在漫游山水风光、追求功名的同时,游观温泉也成为其外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的温泉旅游足迹遍布全国。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春,李白在寄居淮南道安州(今湖北安陆)期间游览了应城温泉,并写下了著名的《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该诗使应城汤泉名声大噪。

宋绍圣元年(1095年)十月,坡被谪贬到广东惠州,他尚未安顿好,就到博罗县白水山探胜。同年十二月十二日,他与幼子过白水山佛迹岩,沐浴于汤池。第二年的三月、十一月,他又同友人到此赏景沐浴,并写下了《咏汤泉》,赞美温泉。

明代文学家杨慎于嘉靖年间谪戍于云南永昌卫,在云南期间,他寄情山水,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来抒怀。他游观过云南的宁州、白崖、浪穹、腾冲、永昌等地温泉,对安宁碧玉泉情有独钟,称该泉为“海内第一汤”,并经常来此游览、沐浴。他题写的《正月六日温泉晚归》生动地描绘了游温泉的情况:“月似银船劝酒,星如玉弹围棋。几杵林钟敲后,两行松火归时。” 遵化汤山温泉流杯亭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在外出游览考察中,也对温泉多有涉及。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进入云南,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东归,在云南逗留了1年多。在此期间,他考察了云南各地的温泉群,记录温泉23处,徐霞客不但简单罗列出温泉的名称和位置,还记载了水温、水质和各个温泉的特点,对罕见的沸泉、气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一些著名温泉,他更是亲身游览、沐浴,并详加记载。

明中叶以降,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日益繁华,以百工和商贾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游乐活动逐渐兴盛起来,人们称其为“冶游”或“野游”。明清时期,依托温泉进行的冶游也发展起来,如福州的六一泉,场所临河,有亭榭之胜,并附设菜馆,可以召唤歌女,故文人墨客多集中此地,联吟避暑。清人施鸿保在《闽杂记》中记载了福州一些温泉汤堂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情况:“有日新室、一清居、万安泉、六一泉等名。重轩复榭,华丽相尚。客至,任自择室,髹盆几,巾拂新洁,水之深浅唯命。浴后,茗碗啜香,菰筒漱润,亦闽游一乐事也。”这既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福州沐浴文化的一幅风俗画,又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依托温泉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景象。

“得逢佳节须行乐,莫待萧萧两鬓催。”古代岁时节令常伴有游乐活动。明清时期,岁时节令游较为兴盛,且妇女甚至家庭主妇亦突破闺阁束缚,出门旅游。温泉也成为她们岁时节令游的对象之一。一些温泉地在岁时节令开展大规模或特定群体(妇女)的温泉沐浴活动,并加入各种竞技、文艺表演和娱乐项目,使其成为群体性的消遣娱乐活动。山东临沂汤山温泉“热如汤,爬搔委顿之疾,浴之辄愈”,因而“远方多羸而至者,以清明节为尤多”。王毓升在《文登温泉游览记》中详细记载了清代以来,山东文登民众在元宵、谷雨等岁时节令开展以沐浴温泉为核心内容的游乐活动:“每年元宵节,大开女禁三日,附近妇女前往沐浴者,扶老媪,抱,携媳,伴邻侣;红红绿绿,熙熙攘攘,撩扑不开,牵挽不住;一时途为之塞,目为之眩。斯时也,乡间有举办花船者,有举办高跷者,有举办秧歌者,有赛跑纸马者,纷纷会集于汤之左右前后。” 黄山温泉

古人眼中的温泉美

作为自然山水组成部分的温泉,古人从自然形态美与内涵意韵美两方面欣赏温泉的美。

古人对温泉自然美的观察较为细致,多从温泉的源、色、形等方面进行描述与赞美。在温泉诗词中,从西汉王褒的“白矾上彻,丹沙下沈”、北周庾信的“烟青于铜浦,色白于铅溪”,到唐代李白的“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乃至宋代秦观的“薄为虎,为鱼目”……这些描述多是艺术性的,还带有诗情画意之美。

明清时期,人们对温泉的审美不仅是艺术性描述,还做出相关评价。清人洪亮吉对温泉的气味进行了评价:“盖泉有三种,曰朱砂,曰矾石,曰硫磺。磺、矾皆能捐夙,除积垢,而其实酷烈,久不能堪也;惟朱砂性温而和,凉暖适中。”明人杨慎曾直接游览或间接地了解过全国很多温泉,可谓“温泉专家”。他对云南安宁碧玉泉最为推崇,并从颜色、气味、温度、品质等各方面对温泉进行了综合评价,谓其为海内第一汤。

古人认为,温泉的自然美在于色如碧玉、烟似绮疏、味性温和、凉暖适中、泉池洁净。

古代文人士大夫认为,温泉的自然美不但有外在形态,还有特定的内涵。

清代咸宁人郑之谌在游咸宁潜山温泉后,写下《潜山温泉记》对该泉进行点评。他认为,温泉的美不在于名气,而在于清新自然。清人陶汝鼐认为,温泉的美应是温泉与周边景物和特定文化环境的结合,他对海内外著名的温泉进行点评,并总结为“骊山廓庙也,黄山仙隐也,安宁幽谷也”。应该说,古代文人士大夫对温泉美的赞誉,除注重温泉本身的自然美,还偏重其所处环境的幽静与清新自然。

中国的名山胜水,通常都有一些关于景物的神话故事,温泉亦不例外。如湖北京山温泉就附有玉女的传说,据南朝宋人盛弘之所撰《荆州记》记载:“新阳县惠泽中有温泉,冬月未至,数里遥望,白气浮蒸如烟,上下采映,状若绮疏。又有车轮双辕形,世传昔有玉女车自投此泉,今人时见女子姿仪光丽,来忽。”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使人们从原本普通的景物中感知到特殊的意味甚至生命力,以致“诗仙”李白在诗中也专门提到“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又如和州(今安徽和县)香淋泉也附有神话传说,“人传昔日有两美人来浴,既去,异香郁郁,累日不散”。北宋词人李端叔游观此泉后,专门写诗赞美:“华清赐浴记当年,偶荒山结胜缘。未必兴衰今昔,曾经美女卸金钿。”

温泉沐浴有讲究

对于古人来说,温泉沐浴不仅能洁身净体,而且可以保持身心健康,是一种集卫生、保健、休闲娱乐、道德修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宗教思想影响的古代文人士大夫来说,沐浴温泉除洁身净体外,也是一种进行品行磨练、使身心保持纯洁的活动。宋代诗人焦静山游黄山温泉后赋诗:“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清代画家石涛也有题咏黄山温泉的诗:“游人若宿祥符寺,先去汤池一浴之;百劫尘根都洗净,好登峰顶细吟诗。”这表明,古代文士们把沐浴温泉当成一种肉体与心灵的双重享受,为的是保持身心健康。 云南安宁温泉

明代杨师孔游览安宁温泉后,在其《远游漫记》中阐述温泉修身养性的作用:“大凡游人带酸寒俗气,至此俱开暴戾血性,至此俱化尘垢秽浊,至此俱尽人我迹相,至此俱消盖造化具此大炉冶,一经煅炼自换凡胎。”

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对文人士大夫来说,在沐浴温泉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清洁是基本层次,内在心灵的洁净是更高层次的,这也是他们所极力追求的。

古代参与温泉沐浴的人士多为社会上层。在帝王眼中,温泉是他们的独享之物,一些著名温泉成为帝王御用温泉。温泉也成为封建等级的象征,使用温泉有严格的身份限制。唐代华清宫就有严格规定:“凡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汤泉馆有差,别其贵贱,而禁其逾越。”如“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洗澡的地方;“海棠汤”是杨贵妃的浴池;“太子汤”为宫内皇太子浴池,“少阳汤”供百官公卿子弟使用,前殿“尚食汤”与“宜春汤”专供宫内公主、妃子使用。

中国古代是一个社会阶层分明的社会,处于社会中上层的皇室贵族、文人士大夫往往看不起底层的普通民众。在文人士大夫眼中,浴者杂沓,会破坏水质,影响沐浴氛围,以致雅兴全无。清代张星鉴在游香淋泉时,遇到“浴者渐众”,遂“披衣抵馆”。清人洪亮吉在游黄山温泉后,专门写诗“聊以纪事”:“地之宝,龙所守;浴者亵,厥窦。乾隆二年,江北饥,逃荒男女至,杂浴于池。未几,大雷雨数日,即失池所在。后有定僧居池上,日祷于神,至七年,池水复出。僧有道,泉复归。”该诗中所描述的事情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文人学士认为温泉是神圣之物,身体不洁或是地位低下的人沐浴温泉,就会玷污温泉。

古代封建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西周时期,沐浴礼仪逐渐形成定制。作为夫妇之礼,则有“不敢共福浴”,即妻子也不能和丈夫共用一个浴室。在温泉沐浴方面,古人同样遵从这一规制。如徐霞客在游云南洱海卫(今云南祥云县)温泉时,就对男女不同浴的情况进行了记载。民国时期的王毓升在《文登温泉游览记》中记载得更为详细:“每年元宵节,大开女禁三日……此期一过,村人始刷洗汤池,据云:妇女不洁,不可以男子之清白躯,沾染妇女之秽垢迹也。”为了遵循男女不同浴的规制,很多地方的温泉浴池往往是男池、女池分开。如山东招远温泉:“池凡三,一官汤,在公廨内;男、女汤各一。皆筑土为短墙蔽之。”

探骊得珠篇4

洛阳牡丹红。

杨家小女灵秀,

深闺初长成。

一笑群芳失色,

一舞万众心惊,

倾国又倾城。

天真自快乐,

不为悦己容。

公子怒,

皇子恨,

天子病。

真心难断,

花有颜色人有情。

享尽荣华富贵,

走罢歌舞人生,

过眼烟云梦。

骊山冬水暖,

马嵬夏月冷。

第二十四集

1,片头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上回说到唐明皇想要得到杨玉环,又怕被世人看不起,急得寝食不安,不管高力士怎么苦苦相劝也不行。最后他跟高力士说,自己只想和杨玉环单独呆一会儿,哎,高力士这才答应给想办法。说实在的,高力士也不愿意让皇上的一世英名毁在这事情上,可着皇上那要死要活的样子,他也着急。这么着,他打算让皇上和杨玉环见一面。怎么见呢?哎,高力士想了一整天终于想出一办法,就是让皇上下一道圣旨,命诸皇子和文武百官都先打道回长安,皇上自己却留在骊山再住几天,然后私下里再传一道旨意,把杨玉环单独留下来,让她给《游月宫》——也就是唐明皇做梦从月宫里得到那首曲子编舞,这么着,皇上和寿王妃不就可以呆在一块儿了吗?他把这想办跟唐明皇一说,唐明皇觉得确实不错。咱们简段节说,主意一定,第二天一大早圣旨便传下去了。众文武一听,怎么着,皇上让咱们立刻动身回长安?那就回去吧。于是赶紧收拾行囊,准备车马,带着夫人太太纷纷下了山。

却说寿王李瑁,接到圣旨后自然也不敢怠慢,急忙命下人们打点行装,一边和杨玉环做临行前的准备。

2,白天。骊山。寿王宅。室内。张云容指使太监们往外搬箱子。

张云容:你们快点儿。这儿还有两个箱子,你们过来。哎,那里面可是娘娘的细软,小心着点儿。(那边,李瑁从墙上摘下剑挎好。回头看杨玉环在镜前打扮,走过去帮忙。)

李瑁:来,我帮你插。(将凤钗之类的东西往杨玉环头上插。)姐姐的头发好香。

杨玉环:这还是母妃送给我的头油呢。行啦,都快出门了,还不老实。小心别把我衣裳弄乱了。

李瑁:弄乱了怕什么?我再给姐姐换新的就是。

杨玉环:哎呀,你就别捣乱了,还是我自己来。(自己接着戴头饰。)

李瑁:其实姐姐什么都不用戴就光彩照人,戴上这些,反而显得累赘。

杨玉环:你以为我喜欢这些东西呀?我戴它们还不是为了殿下的体面——你平时就不怎么爱出门,好不容易出来一回,再带个蓬头垢面的老婆,岂不被人家笑话了?走吧。外面准备好了吗?

张云容:都准备好了。

杨玉环:唉,真是的,骊山这么好玩儿,我还没玩儿够呢,就得走了。你说,父皇干嘛这么着急让大家都回长安去?

李瑁:谁知道?大约朝中有事吧?

杨玉环:什么事呀?那父皇为什么不回去?

李瑁:是啊——听说人们都在议论此事,谁也猜不出父皇的心思。

张云容:万岁爷是真龙天子,不是有那么一句吗——神龙见首不见尾。

杨玉环:你倒会解释。走吧。(拉李瑁出门。)云儿,把桌上的东西收拾收拾带上。(张云容答应着,过来忙着收拾)

3,白天。骊山。寿王宅。室外。门前已经备好马车。阿娇、王英等人正候着。杨玉环和李瑁出来。

杨玉环:今天天气真好,我希望回到长安也别变天,那样,咱们就可以到郊外去转转。

李瑁:姐姐既然有如此兴致,要不然,咱们就去太白山吧?(扶杨玉环上车。自己也跟着上。)

杨玉环:好主意!就去太白山!容儿,你怎么还不出来?

张云容:来啦,来啦。(双手抱着首饰盒往外跑。)娘娘也真是,说不动纹丝不动,说走就跟一阵风似的。(下台阶一绊。)哎哟!(鞋掉。杨玉环就笑。)

杨玉环:我看你也快要神龙顾头不顾尾了。你们还不过去帮帮她。

李瑁:我来,我来。(跳下车。)

众太监宫女:“千岁爷!”“不劳千岁爷!”“快!快!”(唏哩呼噜跟上。那边,李瑁已经接过张云容手里的东西。)

李瑁:给我吧。行了,行了,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咱们走。

张云容:多谢千岁!多谢千岁!(蹲下提鞋。正这么个工夫,那边喊上了:'圣旨到!'众人忙扭脸看,只见高力士亲自赶着辆马车跑来。到了跟前,跳下车先笑。)

高力士:来得正好。来得正好。

李瑁:高公公,父皇有何旨意?

高力士:回千岁爷的话,万岁爷让奴才带来口喻,请王妃娘娘去大同殿见驾。(张云容和阿娇就知道不好,相视。寿王两口子莫明其妙。)

杨玉环:父皇找我有什么事?

高力士:当然是好事。万岁爷前年新作一曲《游月宫》,你们在家守孝,一直也没有听着,现在万岁爷想把这曲子编成舞蹈,因为娘娘曾经在咸公主的婚礼时编过《春江花月夜》,甚是美妙无比,所以万岁爷就想叫娘娘过去给出个主意。娘娘请吧。

杨玉环:哇!还有这样的好事?殿下,咱们走吧。(跳下车。)

李瑁:嗳。(就要跟着。)

高力士:慢!万岁爷说了,只请娘娘一人,寿王千岁且回长安候旨。

杨玉环:就让我一个人去呀?

高力士:万岁爷正是此意。娘娘请。

杨玉环:好吧。殿下,我去了啊。(高力士小心扶住。)

高力士:娘娘慢着。(扶杨玉环上车。回身对李瑁:)千岁爷,万岁有旨,请您先行一步,明日一早,他老人家自会送娘娘下山。

张云容:……那我呢?

高力士:万岁爷那里应有尽有,容儿姑娘就不必操心了。(上车。)起驾!(赶车离开。杨玉环把头探出车窗冲李瑁招招手。)

杨玉环:殿下先回长安吧,我明天就赶回去。

李瑁:好的,寡人等你。(只顾招手。)

4,白天。骊山行宫。室内。李隆基心急如焚,搓着手来回踱步。

李隆基:哎呀……她怎么还来?(伸头往外看。一太监引李林甫进。)

太监:万岁爷……

李隆基:玉环来了?(几乎冲上去。一看是李林甫,大失所望。李林甫也是一楞。)……是你呀。

太监:中书令李林甫有事求见。

李隆基:行了,行了,不是都到跟前了嘛。林甫,你有何事?

李林甫:……啊,是这样的,昨天臣去山间野游,路上遇见一位道长,他说东方屡有七彩祥云出现,此乃青帝显灵,预示着明年五谷丰登,百草丰茂,建议于立春之时在东郊筑百尺高坛迎之。

李隆基:朕知道了,这事就繁劳爱卿去办吧。(李林甫:'臣遵旨。')对了,朕过几天才回长安,这些日子朝中之事你就多替朕操些心,若无大事,不必派人过来。

李林甫:是。那臣就告退了。(刚要出门,高力士带杨玉环进。李林甫就是一惊。赶紧冲杨玉环笑:)王妃娘娘安好!(退出。李隆基开始激动。)

李隆基:玉环!(见高力士咳嗽,忙保持镇定。)玉环来啦。

杨玉环:拜见父皇。

李隆基:不必拘礼。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吃些东西,边吃边聊。来,坐吧。

杨玉环:谢父皇。

高力士:备膳!(众宫女端酒食上。)

5,殿外。李林甫出,不住回头张望,眼珠忽然一转,顿时明白,因而边走边嘀咕。

李林甫:……原来如此……嘿,我说皇上为何迟迟不立寿王,却原来竟是为了这个……该死!(狠拍脑壳。)你这笨脑瓜子怎么就没想到呢?

6,殿内。李隆基和杨玉环坐稳。宫女斟酒。李隆基端给杨玉环。)

李隆基:来,来,玉环,一会儿编舞难免劳累,朕先赐你一杯。

杨玉环:不,不,孩儿自己来。。

李隆基:看,你还客气什么?来,你先尝尝这个。(就要给杨玉环夹块肉。)好吃吗?(杨玉环点头。)好吃就多吃。

杨玉环:父皇,我不饿,我出来之前刚吃过东西。父皇要是饿了,只管自己吃吧,孩儿陪着就是。

李隆基:噢,噢……你真的不饿?(杨玉环点头。)一口都不吃?(杨玉环点头。)就这么看着朕吃?

杨玉环:那有什么?父皇吃父皇呗。

李隆基:好。朕就怕你感到拘束。其实本来就是一家人嘛,各行其使,挺好。只是你可别看着眼馋啊!(见杨玉环笑,也跟着笑,然后大口吃喝。)哎呀,朕这几天还真饿坏了!(高力士苦笑。)

7,白天。骊山。山路上。李林甫夫妇乘车行走。

李夫人:刚上骊山没几天,皇上就又让咱们走,什么意思嘛?

李林甫:皇上是怕咱们都在山上,搅了他的好梦呀。

李夫人:什么好梦?(李林甫笑而不答。)你倒是说话呀。

李林甫:别急,别急,我先带你去个地方。走,去寿王宅看看。(车夫应声'是'。)

李夫人:去寿王宅干嘛?怎么,你还琢磨着怎么让寿王当太子呀?

李林甫:非也。寿王早就死了。

李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昨儿我还看见寿王两口子在梳妆台那边玩儿呢。

李林甫:妇人之见。我是说我心里的那个寿王早就死了。懂不懂?

8,白天。骊山行宫。室内。杨玉环陪李隆吃饭。

李隆基:这是什么?

高力士:回万岁爷的话,这是奴才让他们新配治的一道菜,起名鸡丝马兰。

李隆基:什么意思?

高力士:爷这些日子火大,奴才想,这马兰有解热去火之功效,爷本来也常拿它自己配药的,所以……

李隆基:亏你想得出来!嗯,这味道不错嘛。行,朕且记你一功。

高力士:多谢万岁!

李隆基:玉环,你也尝尝。没想到这马兰炒在菜里还别有一番滋味。(杨玉环赶紧尝。)怎么样?

杨玉环:好吃,好吃。父皇,您的《游月宫》是什么样的曲子呀?

李隆基:对了,你看,光顾了吃喝,竟差点把正经事给忘了。问的好,玉环。要不咱先听听?(杨玉环点头。)力士,让他们奏乐。

高力士:奏乐!(乐队开始演奏《游月宫》,音乐一开始,杨玉环立刻便被吸引住。李隆基在一旁偷眼观瞧,心中暗喜。)

8,白天。骊山。寿王宅前冷冷清清,两个守宅的太监在门前打扫。李林甫马车到。

李林甫:敢问,寿王殿下可在家中?

太监甲:千岁爷都下山好半天了,大人快去追吧。

李林甫:好的。走,下山。(车夫赶车。李林甫就笑。)嘿,这下可真要有好戏看了。

李夫人:瞧你那兴灾乐祸的样儿。到底怎么啦?你说呀?

李林甫:你可知寿王下山,他的那位漂亮的王妃在哪儿?(马氏摇头:'在哪儿?')告诉你,此刻她正陪皇上喝酒呢。

李夫人:啊?……你是说——

李林甫:皇

探骊得珠篇5

(九江第一中学,江西九江332000)

题目

(2014江苏卷)图1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注:为行文方便,改变了图序)

解析

整体上看,该题构思精妙,题干和选项的图文简洁,叙述清晰,而又以图为媒介承载核心知识考点并贯穿始终,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虽直接考点为向斜构造和等高线知识,但藉此可实现对地质作用和地貌的抽样考查,抽丝剥茧,细品其题,外延广阔,深蕴因果。

第一步看等高线:等高线闭合及高程状况,可知为丘陵的山峰地貌,山脊特别是山谷不甚明显。(图2为自山体M-侧看山的效果图)

第二步看地(岩)层界线:图l为平面投影图,地层界线东南一西北向伸展,图3为自M侧看山的地层走向图。地表地层狭长的原因有二:一是地形狭长,峰似薄刀的水平层理的峰林地貌;二是地层受到东南一西北向的水平挤压。结合本题的等高线特征(图1)或地层界线与等高线差别(图3)或“向斜山”的叙述,易得出是该地构造为第二种可能性形成的向斜。再结合教材中的对称、线状褶曲的向斜成山图(图4),即可选出正确答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此题视为短轴褶曲,即当岩层受到东南一西北(主)、东北一西南(辅)两对方向的挤压,整个岩层均向下凹陷时,则第8题答案将值得商榷,也即地貌只能推测不能完全确定构造。

第三步思考地貌形成过程:①外力水平堆积成岩。②挤压形成向斜。③向斜槽部不易侵蚀形成山地。

第四步漫想:以核翼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向斜构造,是基于地表还是水平剖面?(答案:水平剖面,如图4的L面)地表岩层的宽度到底取决于什么?(答案:岩层本身垂直厚度和坡度,如图3的3与4之间的出露岩层)

探骊得珠篇6

真山真水真时空

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 冯双白

《长恨歌》大型实景舞剧名字已经听了很久了,但我一直有个疑问,舞剧原本属于剧场室内的艺术,而大型实景舞剧却将它搬到了室外,就我所看到听到的,在国内确实是第一次。疑问在于实景,那么大的环境,要演舞剧,怎么办呢?用什么办法能够演这样一种舞剧,而且演这样一种历史的、经典的、经久不息、口耳相传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呢?所以我抱着极大的兴趣来看,看了以后我认为《长恨歌》开拓了一条新路,开拓了舞剧创作的新路,这是非常值得祝贺,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这个舞剧首先给我一个印象是大气,大气磅礴,山、水、石、故事、历史的传说和眼前的一切奇妙的艺术融合为一体,它突破了原来剧场舞剧艺术的很多观念,它把真山真水当作自己大的背景,在骊山这个实景地,用神奇的现代科技手段把历史上的传说点活了,把这样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都想试一试的温泉也给温热了。所以我感觉在这样一部舞剧当中,它是特殊的地点、特殊的历史、特殊的人物、特殊的文化的融合体,这个构思和想法也非常好。

过去我们认为舞剧艺术为什么要在剧场里面演才适合,而在实景当中难做呢?这是因为舞剧是需要冲突的,张艺谋已经是讲故事的高手了,但是在实景当中他常常讲印象,就是要避开实景大型山水再去讲故事,因为这个时候不容易讲好。但是,没有想到舞剧《长恨歌》把这个故事讲得很好,这是很好地利用了历史文化给我们的遗产,很好地利用了历史文化的传说在很多人心中久已熟稔的结果,最后一经激活,就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事情不用细致的交代观众就会明白,如安史之乱用了巨大的场面来表现,就足以造成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想就这点来说全剧大气磅礴地演绎了这个故事。

第二,在视觉上有非常强烈的旅游文化的特点。旅游文化是不能到剧场里去看的,人们在旅游当中需要一种休闲的文化,人们到这个场地里来,

是希望得到文化上的冲击,人们白天看景点已经看累了,不能白天逛庙晚上睡觉,要给他冲击才行。而《长恨歌》就是一台富于视觉艺术冲突力的舞剧,大量高科技的使用,可以折叠的led屏的使用,焰火、水幕、火海等等手段,造成了无数个惊奇、无数个奇观,这些神奇很好地吸引了观众。

第三,这个艺术舞剧出乎意料地有一种精致的品格。我们常常看到的旅游歌舞文化或者是旅游景点文化是粗制滥造的,是伪劣产品、假冒产品,一看就是凑合事的,说是民俗,其实是假民俗,那个东西既没有文化根基,又没有感人的力量,但是从这台舞剧中,可以看到那种艺术的精致,灯光灿若星河,舞美如梦似幻,舞台的空间编排非常灵活多变,色彩很融合协调,所以说它有一种艺术精神在里面。

总的来说,我觉得骊山活了,华清池活了,历史活了。全剧在艺术上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研磨精神,据我所知这部剧创作了两多年了。从这个角度看,在张总的带领之下,这个团队不断地创新,在市场上具有大胆开拓的文化创新精神,它反实景艺术的“印象”之路,而走自己精致的高雅道路,这也非常符合这个实景之地的特点,讲这个爱情故事,如果只是一些很粗的印象式的东西,就很难完成。

舞剧把冷寂的历史遗迹激活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实

我看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纯粹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来欣赏的,而不是以专家的眼光去探讨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在我们国家是普及率最高的一首长诗,也应该是最感动人、最震撼人心的一部长诗,也是打破了阶级界限的一首爱情长诗。虽然它是中国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和他的妃子的爱情故事,可是感动了哪怕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和工人,所以这种爱情的力量跨越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界限,流传一千多年,永久不衰。一直到我们华清池,到今天我们还把它演绎成一台舞剧,而且是富于独创精神的实景舞剧。

一千多年前皇帝的爱情悲剧,直到一千多年后仍然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灵,对于一个作家来讲如何研究创作规律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今天的作品是各领,白居易的这个长诗一千多年仍然在骊山脚下感动着很多人,包括我,我就是被感动者之一。我总体感觉这台舞剧情景交融、荡气回肠,尤其是情景交融。读唐诗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是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但是在这里找到了。东边那个大山和西边那个小山,开始是一个半圆的月亮,最后是一个圆的月亮,这个场景就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在剧场的舞台上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作为一个观众,我更关注的是营造的自然气象,以及悲剧发生所在地的这种真实感觉,因之可能我们就不计较看不到演员的表情了。所以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在室外真实环境演出中是一个创造,这就是富于创造性的舞剧,特别是舞蹈也是一个富于开创性的先例,这是一点。

我看了这个舞剧后的第二个感觉,就是如诗如画,犹如仙境的感觉。当然在其他舞剧,包括其他戏剧里面也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在这里强烈的感觉是,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悲剧故事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让我充满神奇的想象,多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促使人去作种种想象,去想象唐明皇怎样和杨贵妃在这里展开他们的爱情故事,极尽他们最美好的爱情表述,一直到最后要杀死杨贵妃,这个历史事 件过去了将近一千多年,我仍然对此充满好奇。现在的舞剧将历史作了一种艺术的复原,一千多年前皇帝和他的妃子在这儿的生活,留给任何一个今人,都是一种历史的冷寂,但是舞剧把历史细节复活了。

这个舞剧创造的环境,以及主要的舞蹈,极大地满足了作为一个观众观赏舞剧的一种心理期待。除了编剧、演员外,技术手段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声、光、电,包括水下的很多设施,都成为这部舞剧有生命力的元素,我感觉到所有的效果都是很美的、新颖的、很难挑剔的,有很好的艺术效应。是舞剧把冷寂的历史遗迹激活了。

实景舞剧让我们走进历史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广芩

看了舞剧《长恨歌》,让我受到了一次非常美好的艺术熏陶,由此我想到了我们陕西的文化。我们陕西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就是一种内敛的、沉甸甸的、厚重的一种文化。它掂在手里是很沉重的、有质量、没有光泽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被黄土厚厚地包围着,中国的文化就是这种带有深沉色彩的,需要我们去挖掘,需要我们去体味的文化,这是我们真正的文化内涵。

同样,我们华清池的文化也是一种深厚的,带有渊源流长历史的文化。舞剧《长恨歌》就是被这种深深的传统文化所包裹着,又闪耀着一种宝珠的色彩,看了以后我感到欣慰,我们陕西人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我们终于创造出了一个我们自己的全景式舞剧,这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有一年我到日本访问,日本的中学课本有《长恨歌》,我曾经和一个中学生共同朗诵《长恨歌》,我们竟然在同一个时刻把它朗诵完,可见它的韵律和内涵是相同的,它的魅力让我们中国人倾倒,也让日本人倾倒。前几年,我在政协会、人大会上都呼吁过,我们陕西旅游文化发展和开拓,以及如何保持我们文化品位的问题,在看了舞剧《长恨歌》后我得到了印证,也感到了欣慰。

今天,在陕西省旅游集团和华清池旅游公司的全力操作下,我觉得从旅游方面开拓了我们一个大的思路,使我们感到了陕西文化的魅力。看了《长恨歌》,使我感到走进了历史的褶皱,这种历史的存在,在同一个愿望、同一种风的吹拂之下换作了我们,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曾经在这个场景中、在这块土地上是怎样演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的,我们和历史一下子拉近了,不光是拉近,而是使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陕西的文化,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同时我也希望《长恨歌》能够长久不衰,推到全国去,推到世界上去。

实景与诗歌的高度契合

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 王蕴明

陕西是一个戏剧大省,我们的话剧、秦腔都很发达,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看了很多陕西的戏,但是陕西的歌舞看得很少。看过舞剧《长恨歌》以后,使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好的夜晚,心情有点激动。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功的艺术创造,是一个恢弘而典雅,时尚又浪漫的人文景观,是一种实景与舞蹈、实景与诗歌高度融合的艺术范例。

《长恨歌》作为一首长诗,为什么历千年而传下来?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很深刻的人生体验,里面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当然这个戏中“爱”是它的灵魂。本来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按照当时是不合乎社会伦理的,但是白居易的诗使大部分人对真挚的爱情难以忘怀,这就是艺术的伟大力量。

首先,我以为这部作品做到了四个方面的融合。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观念和当代审美观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第二,这个戏做到了雅与俗的结合。《长恨歌》是千古绝唱,是东方文化的骄傲。《长恨歌》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在戏剧的舞台上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但是在大型歌舞项目上,就是我们所定位的这些,我看到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造。第三,做到了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出品人是一个旅游集团,旅游要讲市场。它既弘扬了民俗文化,又打开了市场,这是非常不简单的。第四,做到了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我们看到了迷幻般的美丽景观。所以我想,这个作品会拥有长足的生命力的,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留下夺目的光彩。

这个戏在表现杨贵妃死以后,那一段凄婉的、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给观众的印象是深刻的。但我认为,它在充分利用歌舞的手段以及强烈的视觉造型的同时,还应该强化戏剧内涵和人生况味。也就是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这里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应当给李隆基、杨贵妃设计特定的性格动作、性格舞蹈、性格音乐,这样,就会产生更强的艺术冲击力。

处处精彩步步生奇

中国舞蹈家学会主席团委员 赵国政

夜幕四合,万籁俱寂,伴随音乐陡然的鸣响,一道雪亮的追光射向深不可测的天穹。观众翘首仰望,只见一位乘风御气的美丽仙子,绰绰约约,徐徐款款,轻如羽翼般落于骊山脚下华清宫的九龙湖面(可升可降的水上舞台)。她不是天外来客而是大地的女儿,是华清宫曾经的主人,被唐明皇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杨玉环。自安史之乱一别已是1300多年了,此次是探乡寻故,再忆前尘,见到这熟悉的山水,便情不自禁地踏着浪花舞蹈起来……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薛丽娜、李捍忠、马波导演的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就是从这样一种真幻难辨、既似太真重返故里,又是玉环初近君王的那一刻开端的。它开端的精彩,开端的别致,开端的好看,能在开演的第一瞬间便牢牢地抓住观众眼球,也决定了这部舞剧总体上的笔触唯美和手法上的梦幻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其配套的演出产品也层出不穷。但其中经得起审美推敲,并能获得大众赞美的不算很多,潦草、简陋、浅薄,甚或是粗俗之作,屡有所见,致使资源浪费,口碑欠佳。实景舞剧《长恨歌》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匡正,给旅游文化注入了景气昂然的活力和生机。它的成功有两点深值关注:其一是内容上的文化情怀,其二是呈现上的观赏效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诗坛上凄美浪漫的瑰丽之作,其文化光焰映照千古。尽管它写的是宫闱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他们坚贞不渝,即便劫难让他们身处两界,仍不改当年的初衷。因为作品对爱情的描写是超然的,将人性中不分帝王,不分百姓,无尊无卑,无贵无贱,奉爱情为至尊、至善、至珍、至诚的优良品德描画得真切逼人,刻骨铭心。以这样的诗篇为样本打造舞剧,其美学价值、文学价值、人文价值不言自明。尤其是在亲历过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故事的华清宫实地演出,其文化意义又有不同,因为宫中的杨柳顾盼过他们的款步悠然,莲花汤里沐浴过他们的金身玉体,亭台楼榭倾听过他们的燕语莺声,风雨骊山见证过他们的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悲欢经历……因而这里是舞剧《长恨歌》最好的表演舞台,最具历史感,现场感,文化感的演出宝地。全国独尊,不可置换。这种文化含量能不厚重,能不珍稀吗!

其次是观赏性愉悦性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予以考量。人们知道,旅游文化是相对物质的精神产品.其价值取向是最大化地招揽中外游客,最大化地宣扬本土文化的旖旎和精彩,最大化地树立起本土的文化品牌,最大化地博取市场效益以助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如何实现上述四个最大化,只有高标准地打造出美轮美奂,震撼心魂的佳作,方可告成。为达预期,编导的做法是:对《长恨歌》的思想精妙坚守不放,在形式手法上,进行破格地变通。如处理李杨二人的情感戏时,由于观众席到庭院深深的后宫龙吟榭,隔着水上舞台,中心舞台,距离是四百米。在如此遥远的地方,看他们芙蓉帐里的双人舞,是看不清的。于是聪明的编导便创议出三到四组杨李组合,利用灯光的快速切换,采取蒙太奇手法,适才还在深宫的杨李,魔术般地便出现在你的眼皮底下;一不留神他们又流连于花荫柳浪之中;眼睑开合之际,四组杨李又同时表演在不同点上——远景是芙蓉帐里的缠绵缱绻;近景是华清池里的戏水弄风;左中是庑廊下的花港观鱼;右中是花前月下的夜半私语……重叠表演,互为呼应,像四对紫燕呢喃出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玄想故事。

作者还特别擅长用场面、用水景、用音效、用楼阁、用骊山山体、用电脑灯、频闪灯、成像灯、染色灯、激光灯以及目前亚洲最大的led屏幕等高科技,以突然性,爆发性的手段,制造出陡然的壮观,难测的神秘,绚烂的华美,意想不到的突奇。如空空的水面,突然间便沸腾着无数美女的胡旋舞;黑漆漆的骊山倏忽间便有蓝宝石般的星斗满山。而山头上那弯冷月最为诡异,像历史老人以独目凝视着人间古往今来的风声水起,花落花发……冲击力最强的要数安禄山作乱的那场戏了。在“缓歌慢舞凝丝竹”的安适中,渔阳鼙鼓突然惊天动地,烽火台上狼烟四起,胡人的兵勇冲入宫中,九龙湖上火焰四溅,三个大型led屏幕上战马萧萧,铁骑横扫;整个环境全方位地轰鸣、燃烧、爆裂、厮杀呐喊,连观众座席都上下颤抖,颠簸不定。一时间浑然不知自己是身在戏里还是戏外。

演出结束的那一刻,只听到观众席里一阵阵掌声,一声声赞叹,他们是被这出实景剧征服了。因为他们的所得是剧场里得不到的,他们的所见是剧场里见不着的。于是我想,钟情于陕西一游的中外旅客,在饱览那片热土的好山好水,阅尽远古以来的文明胜迹,不妨到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在实景舞剧《长恨歌》中,品尝一次既如梦如幻又雷霆万钧的精神大餐,否则便难圆古都之行的完美句号。

陕西旅游文化之树上的长青藤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吕品田

历史和自然天赐给这里两个不可复制的资源,即骊山脚下的自然资源,白居易的长诗和那一段历史的人文资源,这两个资源混合在一起,出现了《长恨歌》这样一台实景舞剧艺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诠释一千多年前的故事,来告诉参观华清池的游人,告诉他们站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曾有过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这是陕西旅游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果,是陕西旅游文化之树上的长青藤。

舞剧《长恨歌》给我带来了一个审美的高峰体验,让我在骊山脚下感受到了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在我看来,《长恨歌》这部实景历史舞剧,是旅游文化经典,它把历史文化中的华清池,把地理文化中的华清池,还把科技文化中的华清池,以及景观文化中的华清池,还有包括在大众心中存在的华清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审美激发力的旅游文化经典,这种经典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具有属于华清宫文化的特有归属性。它的实景演出、特定的历史故事、诗歌印象,以及亲临实境的景象,在这里展开的所有场景,均为华清池唯一的归属性。同时它还具有继续被打造这种精致性的追求。其次它有一种切合千万大众审美心理的功能,包括对这个最优美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的审美意象、审美期待、爱情观的切合,这种切合是基于大众审美心理,同时它也有切合现代审美趣味和利用现代审美方式的娱乐性特点,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旅游文化经典。用这样一种经典为现代文化产业的探索发展,无疑是成功的。

探骊得珠篇7

1.古诗词与光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颜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视野;“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与镜面反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与光的色散;“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与海市蜃楼;“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与瑞利散射;“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与米氏散射;“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与光的衍射;“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与光的直线传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与光的折射;“分眉一等翠,对面两边红”与光的反射

 

2.古诗词与热学

“风吹柳花满店香”、“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与分子的热运动;“马毛带雪汗气蒸”与蒸发沸腾;“瓦欲飞霜水欲冰,蒲团今夜有尘凝”与物态变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温度梯度;“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与热传递;“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与对流;“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与比热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与熵增原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与雨的形成;“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与热胀冷缩

 

3.古诗词与力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与风的效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帆船;“无可奈何花落去”与重力;“握内从夸弯似月”与势能;“野渡无人舟自横”与水波力偶;“荷露虽团岂是珠“与表面张力;“四面边声连角起”与声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及“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与水波;“桔槔烽火昼不灭,客路迢迢信难越”与杠杆原理;“月行却与人相随”与相对运动;“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与浮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参考系;“晚花残雨风帘卷”与伯努利原理;“束江崖欲合,漱石水多漩”与湍流;“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与机械力学

 

4.古诗词与声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声音的产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与声音的反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与多普勒效应;“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与声音的传播;“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与声波能量耗散;“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与声音的音色;“众耳雷霆震,群观日月新”与声音的响度

 

5.古诗词与电磁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与电现象;“电掣紫金蛇,惊雷怒裂石”与雷电;“门嫌磁石碍,马畏铁菱伤”与磁现象;“何如平生友,磁铁间不容”与磁性;“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与指南针;“坎离正位人不识,差却毫厘断不灵”与磁偏角

 

6.古诗词与近代物理

 “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与晶体的对称性;“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与石墨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与量子纠缠;“山中不知岁月改,春洲六度听绵蛮”、“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与狭义相对论;“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与规范场理论;“不必探幽上郁冈,公斋吟啸亦何妨”与粒子物理;“胶粘岁月无长策” 与激光冷却

 

7.古诗词与物理学方法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与观察方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直觉方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极限推导方法;“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类比方法;“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与假说方法;“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统计方法;“略无新伎俩,仍是旧形模”与建模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归纳法;“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与演绎法

 

8.古诗词与物理学思想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与思辨思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质疑思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与实验思想;“斯事足可证,斯理谅非虚”与证伪思想;“鼎新革故丹成后,乘兴逍遥汗漫游”、“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创新思想;“元气本同天地寿,君可能何”与场的思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全局思维;“既景廼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与辩证思维

 

 

《演绎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万事入沉吟,其来味更深。

虽然曾过眼,须是更经心。

过眼未尽见,经心肯尽寻。

尽寻能得见,方始是真金。

 

却羡陶渊明,归纳种杨柳。

 

《桃花庵遇仙记》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探骊得珠篇8

怀章走上书法道路,与环境熏陶和家学渊源有很大关系。中原之地,文明厚重,从古至今书家辈出,民间习字之风很盛。我和怀章的家乡同是河南郸城,建县仅数十年,名不见经传,却拥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称号。怀章出身杏林世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随父辈研习中医,年纪轻轻即深谙医术,广施仁心,俨然有成为一代名医的气象。但因为热爱书法,他毅然放弃前途光明的中医事业,告别了百草药方,一头扎进笔墨碑帖。

为此,他曾遭遇家人的反对和误解,也曾经历朋友的远离和嘲讽。无数暗夜,他形单影只,苍凉无依,只有笔墨相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书法显然不是很好的晋身之阶,更不是安生立命的理想事业。况且,习字的人都知道,要练好书法,何其难哉。比起家人为他铺就的从医坦途,他的书法之路无疑布满荆棘且前途未卜。但是,经过一番痛彻的抉择,他依然坚定地走上了书法之路。

在艺术上,怀章好学上进,临池不辍,长期浸淫笔墨,临习碑帖,博采众长。为了提高自己,他常常通宵达旦,流连于古碑法帖之中。他的作品上研秦汉下探明清,取法高古,诸体皆擅。近年,他投入时间最多的还是秦篆汉隶,摩崖石刻,汉砖瓦,墓志铭和造像记,他把秦篆汉隶的苍茫高古,摩崖的浑厚霸气,汉砖瓦的稚拙古朴,墓志铭和造像记的天真烂漫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胸怀,几番吐纳,又慢慢流淌在他的笔下。

观怀章的书作,气势通脱,节奏鲜明,格调高古,取法汉魏晋诸碑帖,笔法精确细腻,精美古拙,灵动自然,一丝不苟,在毫厘之间锋出八面,游刃有余。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怀章在习书时,在临帖法古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道路。他对书法的热爱正如平静外表下无法掩饰的狂放不羁的灵魂。书法,被视为中国艺术宝塔顶上的一颗明珠。在探骊得珠的道路上,少不了坎坷崎岖,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并越挫越勇,成绩斐然。

怀章在朋友中人缘很好,温和坦诚,重情义,谦逊好客,常年身穿中式唐装的他,颇有古君子之风。古语说字如其人,作书先做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相信怀章在今后漫长的书艺道路上,能植根传统,立足当代,在不断的融冶提炼、扬弃升华中,逐步走向自己的艺术高峰。

书写是怀章的挚爱,也是他一生的事业,能把爱好和事业结合在一起,怀章属于那极少数幸运的人。作为朋友,我们羡慕,并且祝福。每一个为事业认真付出的人,都值得尊敬。更何况,怀章是用生命在笔墨的世界里燃烧激情。

邢怀章.艺术简介

上一篇:高考加油范文 下一篇:中国科技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