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图片范文

时间:2023-10-19 14:59:32

小鸡图片篇1

教学内容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儿童更是喜欢小动物,智障孩子也不例外,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

本单元选自我校校本教材中度智障二年级生活适应教材《常见的动物(一)》第二课的内容。教材编排从认识常见的动物开始,了解到动物的外形,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教育小朋友要爱护小动物。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常见动物开始,认识到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点,了解到它们的成长过程极其本领,辨别这些动物的叫声。。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是智障二年级中度班级,共有13名学生,其中一个自闭症儿童,平均年龄8岁,智商介于40—60之间。因年龄小,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自闭症儿童有突绪的倾向。

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分为三类:A类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B类生语言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差。C类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

教学理念

智障学生的具体认知概念比抽象认知概念强得多,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具体的形象感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于这几种小动物学生都比较常见,对动物的外形和声音比较熟悉,重点引导C类生认知。所以学习时间可以缩短。拓展的小动物的成长,可以使A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小动物。综合来说,本主题中,A、B、C类生都能在自身学习范围内有所提升,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狗、猫、鸭子、鸡的叫声说出相应的动物的名称或找出相应的动物。

A类生能说出狗、猫、鸭子、鸡的名称,能模仿叫声,掌握儿歌《动物怎么叫》。B类生能模仿狗、猫、鸭子、鸡的叫声,并能根据叫声找相应动物的图片。C类生能根据叫声找相应的图片。

2、了解狗、猫、鸭子、鸡的本领。

教学重点

动物的叫声和各自的本领。

教学难点

动物的本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1、课件采用PowerPoint制作,中间链接了音频文件和动画,在图、文、音、动画的组合下,学生兴趣较浓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

通过动物的叫声,导出相应的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复习这些动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从动物的叫声导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了解到动物以及相关声音的联系。

二、新授:

(一)动物的叫声

1、播放这些动物的叫声,并请学生模仿。

练一练:请学生在电脑上演示根据动物的叫声找出相应的图片。

演示儿歌:《动物怎么叫》:小狗怎么叫?汪汪汪。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公鸡怎么叫?喔喔握。鸭子怎么叫?嘎嘎嘎。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动物的叫声,使学生能够闻声音猜相应的动物,对事物的关联性有很好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动物的本领

1、狗的本领。出示相关图片。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小狗在警察叔叔带领下抓谁?(教师引导:小狗能鼻子很灵,牙齿很锋利,跑步也很快,能协助警察叔叔抓坏人。而且,还能看家护院。)

2、猫的本领。(1)出示小猫爬树和抓老鼠的图片。提问:小猫的本领是什么?(爬树和抓老鼠)(教师引导:小猫会爬树,还会捉老鼠。老鼠是有害的动物,喜欢偷吃粮食,猫把老鼠抓来吃掉,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2)让学生表演猫捉老鼠的游戏。

3、鸡的本领。播放公鸡的叫声。(教师引导:公鸡会打鸣。公鸡每天喔喔握地叫,那是催人们起床。)让学生演示公鸡的叫声催人们早起的情景。

4、鸭的本领:(1)出示鸭子游泳的图片。(教师引导:鸭子会游泳,并能在水里抓鱼虾吃。);(2)演示鸭子游泳的情景。

[设计意图]: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通过对这些小动物本领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小狗动物的好感,形成动物是我们的朋友的初步形象,而对这些小动物的本领让学生进行演示,可以使C类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1、狗的成长(要点:小狗是狗妈妈生下来的,小狗小时候是吃狗妈妈的奶长大的)

2、猫的成长

3、鸭子的成长(小鸭是从鸭蛋里出来的,长大候就变成了大鸭子)

4、鸡的成长(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长大以后就变成了公鸡或母鸡)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认识到这些小动物的成长过程,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小动物。意识到所有的动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三、练习。

1猜一猜: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说出相应的动物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学生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反思:

一、 课堂气氛上,由于这一主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但有些学生有点兴奋过度,场面偶尔失控。教师要善用教学机制,引导学生良性的课堂秩序。

小鸡图片篇2

现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

一、借助“优学方法导图”,探究新知

【片段一】

出示例1: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师:读题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可以假设10只全是大船。

生2:可以假设10只全是小船。

生3:可以假设一半是大船,一半是小船。

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假设情况,让我们来试试看!

出示优学方法导图:

[借助画图、列表等

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选择一种假设情况,自己尝试画一画,填一填,算一算] [独立思考解答后,

小组探究学习] [1.交流:你找到的答案和方法] [2.讨论:不同的方法解题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请根据优学图的指引,完成学习单,然后小组交流。

在学习例题前,学生还处于一种“似有所悟”的状态,他们的思考呈现出很多的“碎片”。上述片段中,教师适时出示了“优学方法导图”,帮助学生把这些碎片进行整理,并对学习方法进行优化,让此段的学习进入一个“呈现―纳入―碎片―整理―优化”的过程。这里的“优学方法导图”是一幅学习的流程图,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图中用两种颜色进行了区分,绿色方框表示学生独立解决的部分,黄色方框表示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了“优学方法导图”的指引,不仅学习步骤清晰了,学习目标也更明确了。

二、利用“优学思维导图”,提炼思路

【片段2】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答案和方法?

生1:我是画图来帮助分析的。先假设10只全是大船,每只大船坐5人,共可以坐50人,比全班人数多了8人。因为一条小船被当作大船就会多算2人,8里面有几个2,我就把几条大船调换成小船。

生2:我是画图来思考的。假设10只全是小船,每只小船坐3人,共可以坐30人。比全班人数少了12人,12里面有6个2,我就把6条小船调换成大船。

生3:我是列表来分析的。先假设一半是大船,一半是小船,各为5只。再算出假设与实际总人数相差多少,调整后得到大船6只,小船4只。

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分析问题的学生都只抽取了与数学有关的“大船”与“小船”的数量特征,而船的具体形态不见了。如果说抽象思维的细胞是概念,形象思维的细胞是表象,那么学生课堂中产生的这些“学习图式”既是形象生动的运演,也是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在利用图式导学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升华。

【片段3】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完成板书:

[画图或列表

][假设10只

都是大船][比42人

多几人][一只大船比一

只小船多几人][假设10只都是小船][比42人

少几人][一只大船比一

只小船多几人][调整 验证][假设一半是大船一半是小船][与42人相差几人][一只大船比一只小船多几人]

出示练一练: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师:独立解答时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参照板书的“优学思维导图”,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生1:我用(22-2×8)÷(4-2)=3(只),求出兔的只数;8-3=5(只),求出鸡的只数。我想8只假设都是鸡,就比22条腿少了6条,因为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条腿,6里面有几个2,就是有几只兔被看成了鸡。

师相机出示“优学思维导图一”:

[假设都

是鸡] [比22条

少几条] [一只兔比

一只鸡多

几条腿] [调整] [检验]

生2:我把8只假设都是鸡,用(4×8-22)÷(4-2)=5(只),求出兔的只数;8-5=3(只),求出鸡的只数。

师相机出示“优学思维导图二”:

[假设都

是兔] [比22条

多几条] [一只兔比

一只鸡多

几条腿] [调整] [检验]

生3:我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解答的。

[假设全部

都是兔。] [5×2+3×4=22(条)][鸡:(8×4-22)÷(4-2)][=10÷2

=5(只)][兔:8-5=3(只)][答:鸡有5只,兔有3只。][假设全部

都是鸡] [16条腿

少6条][兔:(22-8×2)÷(4-2)][=(22-16)÷2

=6÷2

=3(只)][鸡:8-3=5(只)][答:鸡有5只,

兔有3只。][设全部是兔] [4] [4] [4] [4] [4] [4] [4] [4] [32条][比原来多了10条][应用5只兔换5只鸡][正确:] [2] [2] [2] [2] [4] [4] [4] [4] [22条]

在学完例题后,教师根据学生归纳的思路,完成了板书的“优学思维导图”,这是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梳理。这幅“优学思维导图”既是学生解题思路的总结图,也是学生练习时思考问题的引导图。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哪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作为老师,我们时常发现学生没有理清数量关系,可这是为什么呢?根源在于学生还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考方法。因此,借助“优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信息,理清思路,把抽象的文字语言变成直观的图形语言,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构建“隐性思路导图”合理运用

【片段4】

练一练2 六年级学生制作了176件蝴蝶标本,分别在13块展板上展出。每块小展板贴8件,每块大展板贴20件,各有几块?

师:估一估大、小展板可能各有几块?你是怎么想的?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生1:我是这么想的:假设13块全是大展板,就比176多多少件标本呢?再想……

生2:我是这么想的:假设13块全是小展板,就比176少多少件标本呢?再想……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学生已经把板书呈现的“优学思维导图”,逐步过渡到在脑海中形成一幅隐性的思路导图,并能利用这样一幅隐性图式,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灵活地运用。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解法时,发现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再需要借助列表或画图的方法来分析了。这就说明,学生对策略的理解和运用已经越来越娴熟了。

小鸡图片篇3

(1.青海大学,西宁 810016;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3.青海省林业厅,西宁 810008)

摘要: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利用模拟光源研究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树锦鸡儿(C. arborescens Lam.) 苗木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随模拟光辐射强度增强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林木栽培和苗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光辐射强度为0~2 000 μmol/(m2·s)范围内,不同土壤含水量下的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等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土壤含水量为16%~18%、光辐射强度为800 μmol/(m2·s)的条件下,2种锦鸡儿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其中树锦鸡儿苗木对强光的适应能力更强,但柠条锦鸡儿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节水能力强。

关键词 :锦鸡儿(Caragana Fabr.);光辐射强度;土壤含水量;苗木;光合特性

中图分类号:S793.3;Q945.11;S1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397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35

收稿日期:2015-05-28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2GA870001);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ZCT[2014]-002)

作者简介:段珍珍(1990-),女,青海西宁人,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原寒旱区森林树种资源开发培育,(电话)15500781512(电子信箱)

1253746060@qq.com;通信作者,王占林(1966-),男,青海贵德人,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究,(电话)13309781235(电子信箱)1735105720@qq.com。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生有根瘤,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且大多数种可用来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其中有些种可做固沙植物,有些种的枝叶可压绿肥,还有些种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在青海地区广泛生长的柠条锦鸡儿(C. korshinskii Kom.)耐风蚀,不怕沙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很强的抗逆性,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而另一种青海地区广布的树锦鸡儿(C. arborescens Lam.)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2种锦鸡儿属植物是三北地区抗旱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植物。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非常复杂,会受到林木自身内部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共同限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1,2]。为了更好地提供绿化造林及防沙治沙理论依据,试验以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盆栽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苗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它们的光合生理因子对光辐射强度的应答反应,了解其变化规律,从而为抗旱造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3,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的北京林业大学径流林业试验场,该地位于北纬37°36′58″、东经110°02′55″区域,属于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 200 m。年均气温为7.3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中壤质黄绵土,质地均匀,平均土壤密度为1.2 g/cm3[5]。

1.2 材料

参试材料为三年生的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实生苗,由方山县林业局苗圃提供。苗木平均地径1.5 cm,平均苗高110 cm;将苗木植入高50 cm、口径35 cm的花盆中,每盆栽植1株,盆栽苗木统一放置于钢架塑料大棚内生长。

1.3 处理

实生苗栽后充分浇足水, 使之成活并正常生长,然后再按试验设计进行土壤水分处理,处理情况见表1,每个处理设置3个(盆)重复,观测前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待水分渗透均匀后,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美国LI-COR公司)测定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μmol/(m2·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mmol/mol)为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6],WUE)=Pn/Tr;用红蓝光源设定模拟光源的光辐射强度,梯度设置分别为0、50、100、150、200、500、800、1 000、1 200、1 500、1800和2 000 μmol/(m2·s)。测定时,在每株苗木的中上部选取4片健康叶片,每个叶片每次连续读取3个稳定的数据,取平均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是光合作用随着光合速率变化而改变的系列反应曲线,从曲线上可以计算出植物的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μmol/(m2·s)]、光饱合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μmol/(m2·s)]及最大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Amax;μmol/(m2·s)]等,所以是判断植物光合能力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

2.1 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光合速率对光辐射强度的响应

光合速率是描述光合作用强弱的直接指标,其水平高低反映了叶片合成有机物质能力的强弱,显示出树木积累营养物质能力的大小。已有研究表明,随着光辐射强度的增加,大多数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显著增加[3-5]。所以,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苗木叶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可以确定出2种锦鸡儿植物苗木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光辐射强度。

试验测定的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出现的动态变化情况分别见图1、图2。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光辐射强度的增加,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各处理的增幅不同,且净光合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持续增加其增幅越来越小。当光辐射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净光合速率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相近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树锦鸡儿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的相应值。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15%),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净光合速率的差距逐步减小。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2种锦鸡儿的苗木净光合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变化,总体上符合用二次三项式的形式表述,其通式为:y=ax2+bx+c。式中,y为净光合速率[μmol/(m2·s)],x为光辐射强度[μmol/(m2·s)]。净光合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变化速率为:dy/dx=2ax+b。据此,得到2种锦鸡儿幼苗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合点,详情见表1。从表1可见,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柠条锦鸡儿的光饱和点分别为875、975、1 050、1 200、1 185和1 275 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155.0、11.8、16.4、4.4、0.3和1.30 μmol/(m2·s),由光饱和点对应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4、1.86、3.20、7.15、9.84和9.73 μmol/(m2·s)。树锦鸡儿的光饱和点分别为800、1 325、1 225、1 310、1 320和1 100 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2.3、5.0、4.4、0.3、16.4和2.7 μmol/(m2·s),由光饱和点对应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27、3.48、5.96、8.58、8.49和7.22 μmol/(m2·s)。2种锦鸡儿苗木的光饱和点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而光补偿点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小。显而易见,在相似的土壤含水量下,树锦鸡儿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强于柠条锦鸡儿。

2.2 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蒸腾速率对光辐射强度的响应

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利用的关键,蒸腾速率不仅与植物本身的生理学、生物学特性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的影响[7]。试验测定的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苗木叶片蒸腾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出现的动态变化情况分别见图3、图4。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一定范围内随着光辐射强度的增加,2种锦鸡儿幼苗的蒸腾速率均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当光辐射强度小于1 500 μmol/(m2·s)时,2种锦鸡儿苗木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蒸腾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长,当光辐射强度大于1 500 μmol/(m2·s)后,蒸腾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开始减小。在土壤含水量大于15%的条件下,蒸腾速率始终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强而保持较大的增幅;但在土壤含水量小于15%的条件下,2种锦鸡儿苗木的蒸腾速率增幅都不大。从图3、图4中还可以看出,虽然2种锦鸡儿苗木的蒸腾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树锦鸡儿在土壤含水量为23.45%时的蒸腾速率小于土壤含水量为17.56%时的,说明较低的土壤含水量限制了蒸腾速率的增加,树锦鸡儿在所设土壤含水量为17.56%时,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化。

2.3 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对光辐射强度的响应

水分利用效率是植物水分生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核心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综合取决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表明其对水分胁迫具有高抵抗和高节水能力。因此,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是在干旱条件下确定栽培植物的种类、种植方式和评价水分与植物生产力关系的重要指标。根据植物的日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可以计算出植物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其反映的是植物消耗单位(mol)水分所固定CO2的量(mmol),试验采用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即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比值来求得。

试验测定的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苗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出现的动态变化情况分别见图5、图6。从图5、图6可以看出,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苗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起始阶段都随着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时,则随着光辐射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由于在初始阶段,净光合速率的增幅大于蒸腾速率的增幅,所以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变化;当光辐射强度超过一定水平后,植物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逐渐下降。从图5、图6分别可以看出,土壤干旱、光辐射强度较弱时会导致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包括气孔导度)降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升高。在土壤水分为16%~18%、光辐射强度为800 μmol/(m2·s)的条件下,2种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在相近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锦鸡儿的苗期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大于树锦鸡儿。

3 小结

植物生长主要依赖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试验测定过程中,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基本保持不变,2种锦鸡儿苗木的光辐射强度设定和土壤水分含量基本相同。通过研究锦鸡儿苗木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光辐射强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通过人工措施来控制光辐射强度及土壤水分含量,从而增大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应用效果。在对6个土壤水分含量水平、12个光辐射强度水平的比较试验研究后发现,不同土壤含水量下2种锦鸡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都是随光照辐射强度的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动态变化,说明植物对强光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存在一个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范围及光辐射强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植物的各项生理因子都会达到最优。试验结果显示,在土壤水分为16%~18%、光辐射强度为800 μmol/(m2·s)的条件下,2种锦鸡儿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大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15%),柠条锦鸡儿和树锦鸡儿净光合速率的差距逐步缩小。结合实际来看,在水分、强光和温度为限制因素的柴达木盆地,相近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树锦鸡儿苗木的平均净光合速率均大于柠条锦鸡儿的相应值,生理代谢能力也强于柠条锦鸡儿苗木,且对强光适应能力强。但柠条锦鸡儿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高于树锦鸡儿,节水能力强。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苗木种类,通过人工措施来控制光辐射强度、土壤水分含量,从而增大净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以达到在荒漠地区造林降低成本及增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康宁,张光灿,田 阳,等.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条件下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J].林业科学,2003,39(1):10-16.

[2] 喻方圆,徐锡增,ROBERT D.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4种针叶树苗木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4,40(2):38-44.

[3] 张卫强,贺康宁,王正宁,等.光辐射强度对侧柏油松幼苗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2):108-113.

[4] COLOM M R,VAZZANA C. Drought stress effects on three cultivars of Eragrostis curvula: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relations[J].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1,34:195-202.

[5] 孙跃强,贺康宁,张卫强,等.土壤水分光辐射对白榆生理因子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研究,2007(2):1-3.

[6] 张正斌,山 仑.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73-78.

小鸡图片篇4

大运动游戏

小鸡找妈妈

指导教师:郑彤

适合年龄:2~2.5岁

发展目标:乐于积极参与活动,练习改变方向和绕障碍物走。

材料准备:障碍物(家中物品自选)、小红花(自制)。

游戏过程:

1.宝宝扮作小鸡;妈妈扮作鸡妈妈。

2.鸡妈妈对宝宝说:“天快要黑了,我们回家吧。回家的路可不好走,弯弯曲曲的,走的时候一定要跟着妈妈,不能掉队。”

3.请小鸡跟在妈妈的身后,顺着同一方向绕过一个又一个障碍物,直到绕完为止。到了小路的另一端,鸡妈妈搂住小鸡亲一亲,送小红花给孩子作为奖赏。

精细动作游戏

仙人掌开花了

指导教师:许惠玲

适合年龄:2~3岁

发展目标:锻炼孩子拇指和食指的力量和灵活性;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材料准备:硬纸板,彩色笔,各色夹子。

游戏过程:

1.用硬纸板画、剪成仙人掌的形状;

2.引导宝宝捏起小夹子夹到仙人掌上,家长此时可以夸张地提示孩子:“仙人掌开花了。”以激发孩子操作的兴趣。

3.仙人掌的突起可以涂成几种颜色,引导宝宝按颜色操作。

社会性游戏

一家人

指导教师:郑彤

适宜年龄:1.5~2岁

发展目标:1.能说出照片中家人的称呼;

2.体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快乐。

材料准备:宝宝熟悉的家人的照片。

游戏过程:

1.家长手中拿一张照片,请宝宝来指一指,认一认,说出照片中家人的称呼。

2.宝宝说对了,成人就及时表扬。

3.成人每次只能出示一张照片,因为多了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如果是一家人的合影照片,最好选择幅面较大的,在请宝宝指认照片中某一个家人时,最好将其他家人遮挡住。

语言游戏

滑滑梯

指导教师:石唯

适合年龄:2~2.5岁

发展目标:丰富宝宝的词汇,让宝宝喜欢说儿歌。

材料准备:小朋友滑滑梯的图片(也可以用家里有的其他图片,讲述其他故事)。

游戏过程:

1.家长和宝宝一起看图讲述,说一说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朋友是怎样打滑梯的?

2.引导宝宝学说儿歌。

3.可以带宝宝去户外滑滑梯、说儿歌。

儿歌:

排好队滑滑梯,

你先我后别着急。

上去好像爬小山,

爬了一级又一级。

下来好像坐飞船,

小鸡图片篇5

2、把生鸡爪洗干净后去掉指甲,然后按图切成3小块。

3、小米椒、大蒜剁碎,然后把柠檬切成小片,香草切小段以待备用。

4、把米醋、陈醋倒进一个干净的碗里,然后放适量生抽、白糖、料酒和香油、蒜末,搅拌均匀。

5、把切好的鸡爪放锅中,放适量料酒和姜片,倒入适量冷水然后大火煮12分钟

6、把煮好的鸡爪盛出放装满清水的冷水里,这样可以让鸡爪更爽脆。

7、鸡爪泡过冷水后,再把调好的酱料倒进鸡爪里。

8、再放入小米椒、香菜和柠檬片。

9、用保鲜膜密封装鸡爪的碗,然后放冰箱冷藏5小时让鸡爪充分入味。最后取出即可食用。

小鸡图片篇6

学校:

中仰陵小学

年级:

四年级一班

教学领域:

造型

﹒表现

教师:

蔡惠萍

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而是进行了艺术化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这一课一是让学生欣赏我国多姿多彩的表现“鸡”的美术形式,学习装饰的表现手法。二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吉祥文化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并启发学生抓住鸡的外形特征,运用装饰变形的表现手法,创造性地表现出各种美丽而有特色的大花鸡。

学情分析

本课教材的主体课文语言生动,图片典型,可以很好地提示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和经验,教师应该充分的加以利用。学生很熟悉鸡这种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鸡”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学习用装饰变性的手法表现“鸡”的形象。。

过程与

方法

能够理解“鸡”的装饰变形手法,并能用装饰变形手法表现“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吉祥文化,加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教学重点

用装饰手法表现鸡。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吉祥文化,用装饰变形手法表现鸡。

教学准备

相关教具;PPT;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大红公鸡毛毛腿》这个动画短片吗?这个短片曾在国际动漫艺术节获得最佳动画电视大奖。短片中有一只美丽的公鸡非常吸引人,学生期待、惊奇!

师:看完动画片,谁来说说短片中的鸡给你什么印象?

很有趣。

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讲授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花鸡,领略它的风采。

出示课题(出示教师亲手制作的大花鸡造型的题目,学生很新奇、激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仔细看。

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在黑板上板演鸡的形态。

学生活动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鸡的不同形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中。

讨论。

团结协作的能力。

明确主题

布置作业

展示评价

用装饰、变形的手法画一只或几只美丽的大花鸡。

师评、自评和他评

展示自己的作品。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大花鸡

概括

提炼

夸张

变形

纹样

装饰

教学反思

小鸡图片篇7

【关键词】规律学习;鸡兔同笼;调整替换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92-03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趣题,其解法之多、思想之广、变式之灵活是众所皆知的。正因为如此,这节课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在名师展示的舞台上更演绎出多种方法,有的侧重于画图,认为这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方法;有的侧重于列表,认为学生有列表的经验;有的侧重于假设,认为假设法书写简洁方便。如今,该内容已经出现在新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而且将方程的解法置之度外,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这节课如何教学呢?

笔者认为,“鸡兔同笼问题”看似是3种不同的方法,但其本质都是“调整替换”。追寻本源发现,“鸡兔同笼问题”中随着鸡的数量逐一增加,鸡和兔脚的总数按2只递减。正是由于这一基本变化规律,很容易得出结论:如果脚减少2只,应该将1只兔换成1只鸡。反之,脚增加2只,应该将1只鸡换成1只兔。在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是让学生在给定的事物中发现、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而“鸡兔同笼问题”就是要通过画图、列表、算式等方法,让学生经历“初步感知规律、发现形成规律、应用规律”这样的过程,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质是规律教学,应该纳入规律教学的范畴,需要走规律教学的路径,其3种方法的教学缺一不可。

一、画图法――初步感知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找规律重在“找”,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来感知内在联系。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可用画图法来“找”规律、感知规律,这是规律教学的着力点。教学前,笔者先进行前测。前测题如下:

1. 鸡兔同笼,从上面看共有3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6条腿,鸡、兔有几只?

2. 鸡兔同笼,从上面看共有8个头,从下面看共有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据统计,一共收到52份前测卷,用画图解决的有35人,列算式的3人,列表的1人。第一题做对36人,第二题做对28人。显然,画图是学生最喜欢用的方法,正因为学生有这样的经验,为“鸡兔同笼”的规律教学奠定了基础。虽然学生呈现的静态图一样(见图1),但在画的过程中想法是不一样的。笔者访谈了几位学生,发现学生的方法不一:有的毫无计划性,鸡画几只,兔画几只,最后调整;有的对半分开画,先画鸡兔各半,再调整;还有的先全部画鸡,多出来的腿按2条一组添上去变成兔。虽然学生画的方法不一样,但他们都经历了“调整替换”的过程。画图是最直观的解题方法,旨在通过画图中的有序思考发现、形成规律,并嫁接起列表法、假设法,教师必须放慢脚步,让学生都来讲讲自己的画法,在聆听别人有序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规律,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片断】

师:画出来的结果都是这样的,可画的过程不一样。

(画法1:全是鸡,一生画并讲解。)

师:再加2条腿,这只鸡发生了什么变化?

(画法2:全部是兔,或者是4只鸡、1只兔)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画法,与同桌交流。

师:其实,还有很多画法,有的学生直接画成2只鸡、3只兔,或者3只鸡、2只兔,腿数不对再调整。像这样的画法就是先假设再调整,有的学生一次性替换,也有的逐只替换。

通过对前测中学生不同画法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内在规律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替换一次多(少)2条腿。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是要通过一道题类推到一类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例如,学生熟悉的摩托车和小汽车问题、龟鹤问题等,都与鸡兔问题模型完全一致,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建立起联系。此外,让学生通过画图感知“相差数都是2”,所以,调整替换的时候是2条腿。当变式“相差数是1”时,学生理解就有困难。笔者特意在解决摩托车和小汽车问题后设置三轮车和小汽车的问题,让学生先画一画,充分感知“相差数是1”的规律,画图能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知到“调整替换”的就是两个量的差,它是根据情境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已经有了画图找规律的经验,而“鸡兔同笼问题”中头数与腿数的变化规律隐含在替换过程中,学生通过画图才能直观感知内在规律。所以,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鸡兔同笼问题”用相差数替换的规律、发现形成规律、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二、列表法――发现形成规律

列表能清晰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从直观的画图到半抽象的列表,有利于学生发现、形成规律。通过画图,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规律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但此时的感知是粗浅的、零散的,需要整理、对比、分析,才便于学生发现形成规律。

表格中的数据相对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不明白每个数据表示的意思,见表1。相互交流时,很多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于是,笔者拿出鸡和兔的若干图片,让学生用调整替换的思想来摆一摆、说一说,在操作中感知替换的过程。

表1

【教学片断】

师:大家能理解这个方法吗,第一列是什么意思呢?老师今天特意把兔和鸡都请来了,看看它们怎么变化。

生:把它们全部想成鸡,5个头,每只鸡2条腿,一共10条腿。

师:想一想,这时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师:是啊,其实就是用兔子换了这只鸡,每换1只鸡,多了……

生:2条腿。

师:这个时候,鸡其实就是变成了……

生:兔。

师:一直到换到16条腿,为什么不再换下去了?

生:……

就这么简单的摆一摆、换一换,将表中每个数据的含义诠释得一清二楚,尤其是让学生发现了邻近两列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每换1只兔子就多了2条腿,真正理解了“2”表示的意义,它并非是鸡的2条腿,而是1只鸡和1只兔腿的差。这个替换的过程在画图时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但还有部分学生一知半解。因为画的时候学生只关注腿的数量,而忽视了头的变化。所以,将静态的数据用动态的操作去支撑,更有利于对规律的理解,更有利于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逐步发现规律。除了理解表格中每个数据的含义,以及邻近两列数字的变化规律还不够,学生只理解了逐只调整替换的过程,无法与一次性替换的画法有效嫁接。所以,应在学生基本理解列表法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并对表格进行再度挖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教学片断】

师:你能从表2中看到第一个同学的画法吗?

生:先全部画鸡,一共10条腿,发现还多6条腿……多了6条腿,要把3只鸡替换成兔。因为每换1只多2条腿。

师:谁上来指一指,他讲的是哪两列数之间的关系?能从表2中看到其他画法吗?

生:……

表2

在这节课中,列表法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在学生通过画图初步感知规律的基础上发现形成规律的过程,这是必不可少的方法。1张表格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学生看到的调整替换过程也不同,应引导学生与画法相联系来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懂每一种画法,为弄清抽象规律、应用规律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列表法与画图法相联系,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列表法,还要让列表法与假设法相联系,为学生学习假设法打好基础,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

三、假设法――应用规律

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学习,除了感知规律、发现形成规律外,更重要的是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鸡兔同笼问题”涉及的数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学生越来越感觉到画图法和列表法的繁杂,同时,他们对其中的规律已经明晰,这时假设法便应运而生。运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生不难总结出如下规律:鸡的只数=(头的总个数×4-脚的总只数)÷(4-2),兔的只数=(脚的总只数-头的总个数×2)÷(4-2)。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可以快速解决类似问题。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数学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片断】

师:大家看,摩托车和小汽车其实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停车场有摩托车和小汽车共35辆车,( )个轮胎,摩托车和小汽车各有几辆?轮胎数据就在下面3个数据之中:A. 56;B. 160;C. 94,你会选哪个?

生:A太少,如果全是摩托车,就有70个轮胎;B太多,如果全是汽车,最多140个轮胎。

师:也就是说,这个轮胎的数量比70多,比140少,于是选C。你们想到了刚才那道题目吗?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呈现算式,学生写单位名称。

摩托车和小汽车的问题正好与“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完全一致,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建立起联系。其中,对轮胎数的选择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假设法的本质所在,并渗透极限思想,形成一定的区间意识。解题过程并非教学难点,填写正确的单位名称、区分两个未知量才是困难所在。如果能正确填写,也就意味着模型基本形成。替换过程仍按2个进行变化,因为兔和鸡的腿相差数量是2,而小汽车和摩托车轮子的数量也相差2,真正建模必须打破这一思维定式。于是,笔者紧接着安排了另一题:停车场有摩托车和三轮车共8辆,20个轮胎,摩托车和三轮车各有几辆?”反馈时和第一题进行比较,重点提问:“为什么刚才都是除以2,现在除以1?”并顺势提问:“三轮车和小汽车除以1,还想到了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

小鸡图片篇8

领域:科学

 

活动名称:宝宝哪里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

2、对动物的生殖方式感兴趣,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动物和宝宝配对图片  鸡蛋、鸭蛋实物  黑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出示蛋的实物,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它是谁生下的蛋?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蛋?谁生的?

3、小结:其实蛋就是动物妈妈产下的卵。

二 、了解动物妈妈生宝宝的两种方式

(一)请幼儿观看视频后描述

    1、观看蛇产卵视频,认识动物妈妈生蛋的过程。

    2、观看鸡妈妈孵蛋,小鸡出生视频

    师:母鸡妈妈是怎么生出鸡宝宝的?

    鸡妈妈生蛋——鸡妈妈孵蛋——蛋变成小小鸡——小小鸡再长成鸡(结合图片展示)

(二)认识卵生

    1、 和鸡一样,先生出来蛋宝宝或卵,再孵化长成小宝宝的动物我们都叫它是卵生动物。

    2、你知道还有谁也是卵生动物呢?

   (鸡、鸭、鹅、鱼,鸟、蝉、苍蝇等等)其实在动物世界里,除了鸡、鸭、鹅是卵生的,各种各样的鸟类,鱼类,还有昆虫他们都是卵生的动物。

(三)认识胎生

   1、 师:所有的动物妈妈都像鸡妈妈这样生宝宝吗?(幼儿讨论)

   2、观看小狗出生的视频

   3、小结:像小狗一样小宝宝直接从妈妈的肚子里长成,然后再生出来的动物,我们叫它们是胎生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动物呢?

 三、操作活动: 幼儿尝试分类

  刚才我们学习了动物有卵生的动物和胎生的动物,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动物分分家。(按卵生和胎生分)

  四、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和卵生。请小朋友回家后继续探究你认识的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上一篇:研修范文 下一篇:何以解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