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范文

时间:2023-10-11 16:22:50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1

【2017世界卫生日国旗下讲话范文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不乱扔垃圾,保持校园洁净”。

今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在这一天快要到来之际,你是否曾经想过自己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是洁净美丽还是又脏又乱?当你背上书包踏入校园时,不经意间看到有人乱丢纸屑,你会劝阻他吗?还是反正不关自己的事,视若无睹呢?但你是否想过,一片小小的纸屑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环保意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随地乱丢垃圾,那我们的校园不就成为垃圾场了吗?当你上课时,四周充满了垃圾的恶臭,你还能安心学习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整洁美丽的环境中。

同学们,当你手中握有一张废纸或一个食品包装带时,请你想一想把它丢到地上的后果,会不会令周围路过的人感到厌恶,会不会破坏整洁的校园,会不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只要你多向前走几步,伸手将垃圾投入垃圾箱中,一切只是几步而已,但换来的却是他人的赞赏,和钦佩的目光,于人于己都有益,你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会有美好的心情度过快乐的一天。

只要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随意丢垃圾,不随地吐痰,那么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美好的环境能令你微笑的面对每一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因此,在世界卫生日来临之际,我借此机会在这里呼吁大家:让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去维护环境,不乱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随手拾起废纸。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校园成为西周最美的地方,让我们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

【2017世界卫生日国旗下讲话范文二】

今年的4月7日,是第x个世界卫生日,在这一天快要到来这际,你是否曾经想过自己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是清幽洁净或是垃圾四处满天飞。当你背上书包踏入校园时,不经意间看到有人乱丢纸屑,你会劝阻他吗?还是视若无睹,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又不是自己家,管那么多闲事干吗?但你是否想过,一片小小的纸屑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与环保意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随地乱丢垃圾,那我们的校园不就成为垃圾场了吗?

当你上课时,四周充满了垃圾的恶臭,你还能安心学习吗?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下,你如何学习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下。走进校园,地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垃圾,树枝绿叶繁茂,一股青草味迎面扑来,沁人心脾,令人整天充满好心情。

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只要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注意自己的行为,不随意丢东西,不随地吐痰,那么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美好的环境能令你微笑的面对每一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同学们,当你手中握有一张废纸或一个食品包装带,一块西瓜皮,想一想如果你丢到地上的后果,会不会令周围路过的人感到厌恶,会不会破坏整洁的校园,会不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其实只要你多向前走几步,伸手将垃圾投入垃圾箱中,一切只是几步而已,但换来的却是他人的赞赏,和钦佩的目光,于人于己都有益,你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会有美好的心情度过快乐的一天。

有人说: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那么,我们每个人应做什么?相信每个同学都有答案,因此,在第x个世界卫生日来临之际,我借此机会在这里呼吁大家:让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去维护环境,不乱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随手拾起废纸。

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的话,我们万里的蓝天依旧明亮,我们万里的绿草依旧光鲜,我们万里的校园依旧美丽!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2

国际金融中心萌芽阶段,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有意大利的诸城邦(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该阶段的后期,英国伦敦也开始初露端倪。首先兴起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弗洛伦萨,它们是伴随早期欧洲商业革命最早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商业革命之前,欧洲经济的日常交易往往通过交换实物才得以完成,货币的作用比较小。意大利是当时欧洲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欧洲的中心。拥有最发达的城邦经济,最大的商人资本、最早的专利法律以及16世纪前最发达的丝织工业、玻璃制造业等。依托于兴旺的国际贸易和对君主的信贷,13世纪的威尼斯获得当时世界上最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的殊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开始衰落。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霸权国家,执世界贸易之牛耳,得“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是17世纪欧洲商业、制造业和金融最发达的地方,阿姆斯特丹成为了国际金融中心,并在18世纪末达到顶峰。因其缺少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以及长期的战争,荷兰随着海上贸易霸权旁落英国而衰落,拿破仑大军的入侵终结了阿姆斯特丹的光辉。

英国在该阶段末期崭露头角,依靠本身港口和商业优势及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开辟了全世 界最繁荣的港口贸易。到18世纪,英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和商业优势,齐全的要素市场,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其长达数百年的国际金融中心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繁荣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有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和新加坡等。英国是该阶段最有研究价值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伴随工业革命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金融管理的国家职能和现代银行体系。其后伦敦在同纽约的竞争中落败。经历了衰弱之后,通过转型再次成为依托美元市场的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早期通过殖民掠夺和工业发展,累积了大量资金,英国政府长期维持英镑币值稳定,推动其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货币。这些条件推动了英国金融业迅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都欣欣向荣,尤其是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开启了国家金融管理的新职能,形成了现代银行体系。而其保险业,尤其是同海上贸易相关的保险业,至今仍然是世界的领先者。如同荷兰同英国的霸权转换一般,英国和美国也经历了资本主义的霸权转换,而伦敦被纽约所取代是国际政治体制中霸权转换的必然结果。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已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债权国,也是唯一能够输出大规模资本的国家。1944年7月,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会议,会上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新体系,简称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此开始了美元的霸权时代。

日本东京相较于英美的案例,更加呈现出国家主导的范式。尽管日本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但其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是在国家经济计划下的建设发展。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发展尚不发达,私人资本积累不足等前提条件下,通过国家干预、国家引导和国家托底等方式规模化的发展产业和金融。政府不仅在金融体制上给予构架,也对实际业务形成了指导。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使日本成功地走出了两次石油危机,日本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随之提高。但同美国的贸易摩擦使得日本过快的开放了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导致泡沫崩溃,从而进入了日本经济和金融的衰弱期。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化阶段,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各国建设和竞争的重点,目前主要的金融中心仍然是老牌的伦敦、纽约、东京等,但迪拜、孟买、上海等新的一批国际金融中心正在迅速崛起。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业经历管制、自由、再管制的过程。早期,出于风险防控和行业指导的目的,美国国会曾特许设立国家银行并限制州银行的业务权利,这种国家银行制度于1836年结束,至此美国金融行业开始全面进入自由银行制度时期。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完全放弃对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与自由竞争政策,转而确立了分业经营与全面管制的金融管制政策。不仅通过《银行紧急救助法令》、《黄金法令》和《格拉斯-斯第格令法》暂停银行兑付现款、禁止私人银行储备黄金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遏制危机的蔓延,避免公众挤提事件再次发生。还通过《联邦储蓄制度Q条例》、《1934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1956年银行持股公司法》、《1966年利率管制法》、《1968年威廉斯法》等法案严格分离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并对银行持股公司、银行合并活动和存款利率进行全面管制。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陷入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与通货膨胀的“滞涨”困境,宣告了政府干预主义神话的破灭。从8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金融自由化和创新的年代,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控制与货币控制法》、《加恩-圣-杰曼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法》等一系列法案,逐步取消了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经营范围、经营地域等方面的管制,并于1999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实现了混业经营和监管。

到了21世纪,美国的金融自由化又开始面临收紧。在一系列金融丑闻之后,美国国会在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一法案被称作专门针对在美上市公司的严厉法案,对公司治理有着极为严格和苛刻的要求,增加了资本成本。2007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签署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宣告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终于尘埃落定。新法案的改革内容涉及宏观审慎监管、自营交易及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消费者保护等领域,其改革幅度是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前所未有的,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力度之大,已经违反了80年代以来的多项自由原则。相较于纽约,伦敦成为了更加自由化的市场,从而在英镑霸权衰弱之后另辟蹊径,实现了伦敦金融中心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依托美元的国际金融中心。80年代之后,英国先后实行了两次“大爆炸”改革,创造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和高效统一的监管体系。通过建立金融城金融特区,英国将金融业的城市服务单独从伦敦市内分离出来,交给有限并且专门性目的职权的特区政府[10]。伦敦金融城面积只有l平方英里(约合2.6平方公里),只是伦敦市33个行政区中最小的一个,但却有自己的市政府、市长、法庭,是名副其实的“城中之城”。

英国开放竞争的环境和良好的监管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公司来到英国。1999年和2000年,在美国首次公开发行的外国企业规模超过800亿美元,10倍于伦敦。而到2005年,在伦敦首次公开发行的外国企业筹集了103亿美元,美国仅有60亿美元。今天,英国在各类金融产品交易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包括东京、迪拜、莫斯科等一大批城市也亟待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印度、韩国、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开始提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计划,尤其是新加坡等国家主导模式成为离岸服务型金融中心典范,使得各国无论是否经济综合型强国,都可以建设不同类型的国际金融中心。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家角色的历史比较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中,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发展、成熟和全球化,国家角色呈现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依附、到同金融市场关系的忽冷忽热,到今天全球背景的竞争格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国家角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就国家意图来看,从无明显意图、转变为有意图、到现在各国竞争性的建设,国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图随着历史进步在持续增强。这同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成熟、和全球化,以及金融从依附、到独立、到进一步影响经济的趋势是一致的。换言之,随着金融在经济生活越来越重要,以及金融行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各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图都逐步上升。最明显的就是在萌芽阶段,市场开始形成,但国家还没有形成金融管理的职能,在萌芽和发展阶段,英国首先建立了国家央行,形成了国家金融管理的新职能。而到了全球化时代,各国都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或者部门来针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工作,譬如英国有伦敦城委员会,日本同英国相仿,美国该办公室落在纽约政府之中,而新加坡是国家层面的工作小组。

各国国家意图上升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从内部来看是源于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国际金融中心萌芽阶段,金融主要被视作便利商业贸易的工具,到发展和繁荣阶段,金融被视作资本积累和融资的工具,到今天,金融俨然已成为聚集社会资本,推动经济迅速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渠道,本身也成为回报率极高的现代服务业。从外部来看是源于占据国际金融规则的话语权。来自于国际的竞争压力也迫使某些国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全球化以来,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的规模和速度激增,使得(或者迫使)各国加大开放市场。此时,如果没有提前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东道国对于国际资本带来的冲击将会茫然无措。日本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如果没有来自于欧洲和美国的竞争,日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自发改革。第二,就国家能力而言,各国由于其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家结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相对而言,无论在哪个阶段,英国在国内和国际层面的国家能力都比较出色。英国的民主化进程较早,并有议会式政策商讨的传统,因而较之更有革命精神的法国,英国的制度过渡比较平缓,这有利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历史的事实证明,任何的不稳定因素,无论是正面的革命还是负面的战争都对国际金融中心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而,维持国家稳定和平缓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最重要的能力。

而美国则展现出了无以伦比的国际能力,第二阶段至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今天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PPIT(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美国一直占据了全球金融的制高点,主导着世界资本规则的制定和推动。对于美国来说,其松散的、更加自由的机构使得其国内资本精英经常在某些利益上与国家并不能保持一致,与此同时,他们松散的利益也不能组成强有力的集团从而控制国家机器。因而在国内层面,美国很难达成非常强硬的金融管制政策,即使在最严苛的管制阶段也只是部分限制了资本的国内外流通。这固然同其同企业多次的调控中得出的结果有关,同时也因为其国际层面产生的巨大利益可以抵充其国内风险带来的损失。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例,美国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大部分的损失转嫁给了全球其他的美元持有国。

与美国相反,日本的国家能力则是内强外弱,尤其在第二阶段,日本的国内国家能力达到一个高峰。由于战后经济发展的国内要求,以及战时残留的政府主导习惯,使得战后的日本在国家指导下出现了一种社会主义范式的国家安排经济,并实现了迅速发展。但随着日本政府和企业主-仆关系的颠倒①,使得日本的经济未能及时有效的转型,加上其国际能力的疲弱,最终导致了日本东京金融中心的衰弱。第三,就国家干预而言,从历史阶段的比较来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国家干预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愈发的频繁,其干预的程度也愈发深入,这同各国对金融的重视程度是相一致的。这种国家干预不仅仅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国内市场干预,还包含了国际市场的干预。例如美国尽管对国内市场的干预较少,但其对国际市场的干预则非常频繁②,通过几轮量化宽松掠夺了他国的流动性来注入其金融市场。

总体来说,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的国家干预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国家干预程度是受金融的全球化和复杂化程度的影响的。越来越复杂的国际资本关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其对各国国内市场的影响。其次,经济发展程度和国家干预的程度呈现一种反比的关系。即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国家处理金融风险的能力越强,国家干预程度越低,反之则不然。即使是美国的金融业,也并非从初始便如今天般的自由,而是同样经过了先开放利率,再开放汇率等的自由化的步伐。最后,资本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趋势还在加剧,未来的国家干预还会进一步的深入和加强,但是形式会愈发多样。一方面国家干预会愈发的常态会和市场化,另外一方面又会愈发的微观和预先化。呈现出一种矛盾而复杂的国家角色。

三、结论

伴随着生产力和金融业的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以及全球化三个阶段。随着历史的推进,金融业地位的不断上升,各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图都在不断上升,并且已经作为国际金融竞争的重要内容。而能够成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都具有较强的国家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国内层面,也可能是国际层面的。经济发展程度并非是能否成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绝对因素,而更多决定了国家的干预程度。随着未来全球资本的进一步流动,国际金融波动对国家影响的加剧,国家干预还会进一步的深入和加强,但是形式会愈发多样。一方面国家干预会愈发的常态会和市场化,另外一方面又会愈发的微观和预先化。呈现出一种矛盾而复杂的国家角色。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3

海纳百川,万水千山,日月日复一日地东升西落,地球规律地运转着,春夏秋冬都服从世界的规则,我们永远活在这世界,我们无法逃出这世界,我渴望着新世界。

倒不如说,这世界是个牢笼,我是牢笼中的一粒灰尘,只得随波逐流。有人说,这个世界很精彩,只是你不曾去发现。可,地球是圆的啊?即便我走到天荒地老,我还是在地球上,我依然在原点。即便这个世界千变万化,但,冥冥之中,世界是被某些事物所掌控着的,逃不出的,永远会是那些变化,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不是吗?噢!倒不如说是轮回吧。看看这个世界:永远是白昼和黑夜,太阳一下西山了,月亮就随着升起来,公鸡一打鸣,月亮就得同我们告别了,然后又和太阳相见;永远是春夏秋冬,春去夏来,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冬天一走,便又是春了,而万物也随着四季,一同陷入轮回的漩涡。

你看,是吧?每天都是如此,永远都在轮回着,那你说,每天都是这么枯燥,每天都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们享受着生活带来的不同滋味,却也只能依靠着它生活。我们恐惧死亡,但怎么不说,我们是被这五情六欲所控制住了呢?

正因如此,也许我可以说,人类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不如畜生的吧。那些野兽们,虽也受着世界的掌控,但它们纯粹地活在这世上,仅是为了活而活,即使它们血腥无比,毫无我们人类眼中的美,但他们仍是可敬的。在一次次地觅食和杀戮中,都流淌着这世间最纯朴的亲情和爱意,这是最纯净的,无比得干净,原始动物之间的残忍杀戮和流淌着的腥红血液的邪秽,都无法盖住它,而在人间中的真正的亲情和真挚的爱却是少之又少,那些虚假的真情,所拥有的人,不过是受了五情六欲的控制,失去了自我,而成为了畜生不如的虫蛆般的欲望的奴仆。

这个世界不精彩,诞生了太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像畜生般干净,终是控制不了自己,结果逐渐被欲望所侵蚀,也成了欲望的奴仆。所以我渴望新世界啊,这个世界真的太混乱、太脏了,绿树红花都盖不住它的丑陋。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4

[关键词]是枝裕和;日本导演;作者电影;家庭

商业电影时代中的电影不可避免地有着同质性,为了迎合受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商业电影不断地在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上屈从于观众,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这也造成了如今电影市场上的商业电影“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作者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电影界出现的创作主张,学界认为电影语言已经走向成熟,能够成为一种独当一面的、与文学语言等同的创作语言,导演可以利用摄影机进行写作。“作者电影”如今也代表着一种独具个人风格、不追随主流大众审美的一类电影。

导演是枝裕和常被人看作是日本大导演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他们同样专注于拍摄家庭伦理电影,温婉平静地歌颂如水般的生活,表现着日本文化浸润下的日式美学。是枝裕和的电影具有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不屈从于日本主流商业电影,而是始终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电影、讲故事。本文以是枝裕和的家庭《奇迹》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解读是枝裕和“作者电影”的创作特征和艺术手法。

一、是枝裕和“作者电影”的商业悖反

是枝裕和专注于家庭,被誉为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其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是当代日本电影导演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新晋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与流行的商业电影界限清晰,严肃、冷静的叙事方式表达着其独特的人文关怀思想,他并不追随观众意志,而是坚持自己的“作者电影”理念。家庭《奇迹》是导演是枝裕和继《无人知晓》后,再次用儿童视角叙事,在表现孩子纯真快乐世界的同时,也掺杂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思考,将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透过孩子的双眼呈现在银幕之上。

早在2004年的《无人知晓》中,是枝裕和就把发生在1988年的“西巢鸭弃婴事件”这则真实的社会新闻改编成为剧本,用摇晃的、近乎真实的纪录片式镜头,真实地记录下遭受父母抛弃的四兄妹的悲惨遭遇。拍摄电影期间,是枝裕和让四名小演员“真实”地生活,任意发挥,随意拍摄,营造出一种漫不经心又如履薄冰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是来自孩童的天真烂漫与不经世事,四个小演员当中只有柳乐优弥年纪最长,在镜头中时常会表现出忧郁的神情,眉宇之间表现出对于未来的茫然和担忧。虽然改编自真实的社会事件,故事结尾早已注定,但是观众在影片故事推进的过程中,仍然不自觉地跟着是枝裕和引领的方向走,并不会去猜测下一步的剧情,也无从猜测。当最小的孩子最终以死亡收场,兄妹三人拖着尸体出门时,似乎故事才刚刚开始,残酷与血腥在没有血色的故事中慢慢浸透出来。

是枝裕和的“作者电影”并不是过分地强调出人意料的故事走向,而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事过程中,观众不自觉地会被带走,走进是枝裕和预想的空间当中,当各种情绪渐渐涌上心头之时,观众才回猛然惊觉影片故事远远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单纯。

电影《奇迹》的拍摄存在各种机缘巧合,本应该是一部商业气息浓厚的电影,却在是枝裕和的创作下,具有远超于商业电影的文艺片艺术高度。本片是为了庆祝日本JR(日本铁路集团)博德到鹿儿岛中央的九州新干线全线通车而拍摄的,但是影片当中完全没有商业气息,反而充满了浓浓的温情气息。是枝裕和把叙事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上,JR铁路连接的不仅是不同的地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更成为人与人之间彼此联系、互相靠近的工具。导演是枝裕和将“博德到鹿儿岛中央”的这段新干线看作情感的载体、希望的载体,被迫分开的兄弟二人,将血脉亲情的联系寄托于JR铁路,甚至从孩童的眼睛里,JR新干线被赋予神奇的圆梦力量。本应是一部商业片的《奇迹》,最终却成了一部文艺片,表现出是枝裕和无论如何也不与商业电影为伍的“作者电影”意志。

二、开放性的“作者电影”叙事与观众的心理期待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观众无法针对故事剧情做出自己的假想与臆断,不按常理出牌的是枝裕和希望通过家庭伦理电影这种题材形式,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听到他想对观众说的话,而不是片面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而做出一味的迎合。是枝裕和的电影常常是开放性的结尾,影片主人公的生活在继续,并没有剧终人散的失落和痛心,无论生活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人们都必须欣然承受。

本应是一部商业化铁路宣传片的《奇迹》,在是枝裕和的巧思之下,成为一部极具社会人文关怀的电影,其中不仅有成人世界的决定对孩童生活和思想带来的改变,也有社会环境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思考。是枝裕和并没有将叙事落入俗套的爱情故事,例如贯穿博德到鹿儿岛的JR铁路如何让一对恋人的情感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而是选择了儿童视角去看待这段新干线的贯通事件,时速260公里究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意义?如果仅仅停留在时间和距离的缩短上,未免有些俗套,这260公里的时速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奇迹,在孩童眼里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因此线路开通当天南下的“飞燕号”和北上的“樱花号”两辆列车之间的260公里时速的交错,他们相信这种巨大的能量会产生奇迹,这种巨大的能量会满足人们许下的任何愿望。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5

关键词:信息化;频谱战

一、电磁频谱战产生

电磁频谱是天然信息载体,是唯一理想的信息传输媒介载体。它的主要传输媒介电磁波,传播速度极快,在真空中与光速相同。利用电磁频谱进行信息的获取、传输、交换和处理,可极大地提高战场信息共享的实时性。

综观人类近代战争史,从电磁频谱在战争中的首次亮相,电磁频谱战便成为赢得战场主动的先决条件;从发现并利用频谱干扰特性运用于战场开始,能否控制频谱就成为赢得作战胜利的重要筹码。

(一)日军电磁频谱战的苦与甜

日军曾在对俄战争中吃过电磁频谱战的苦头,而在“对马海峡”大战中也尝到了电磁频谱战的甜头。1904年,日俄交战,俄舰上的报务员利用发射机,成功地干扰了日军通信,结果日舰还没有逼近便不战而逃――世界上第一次频谱作战就大显其神奇的魔力。1905年,日俄“对马海峡”大战,日军加强了对电磁频谱资源的管控,成功地利用了无线电频谱通信,重创了俄军。

中途岛大海战,是日本海军从优势走向失败的转折点,也是电磁频谱战斗智斗勇的典型战例。1942年,适逢二战正酣之际,日军正在酝酿新的大规模作战计划,因对电磁频谱的管理控制不力,使电报被美军截获并破译。为推测“AF”所代表的主攻方向是中途岛,美军发出了“岛上淡水装置损坏”的试探报告,令日军陷入了圈套。两天后,美军就截获“AF缺乏淡水”的密电。可以说,在电磁频谱里日军是按照美军的提问来老老实实地作答。美军也是在电磁频谱领域与日军“斗智”,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此战役,日本惨败:4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主力全部被歼。

(二)美军电磁频谱战的作战指导思想

美国海军上将穆勒曾预言: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获胜者将是善于控制、驾驭和运用电磁频谱的一方。从上个世纪末期以来爆发的几次局部战争来看,美军都是用电子战来一展身手,每次都是“电子斩首”作战指导思想首先亮相,而后才是各种火力打击。

美军认为,电磁频谱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随着作战武器频谱化程度的现代化,电磁频谱的军事价值、国防价值快速提升,电磁频谱战在信息化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完胜有诸多原因,但电磁频谱战功不可没。

二、电磁频谱战的发展

目前,全球发生的每一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都与电磁频谱战息息相关。

(一)电磁频谱战的战争力

20世纪初,当人类的通信开始跨入无线电波时代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军界的普遍关注。很快几乎所有的参战国军队都建立了自己的信号部队,从此电磁频谱战随之诞生。50年代至70年代,导弹、航空、航天等技术的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及与其配套的各种雷达和通信设备的出现,对飞机、舰船和重要目标构成了新的威胁,使电子对抗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对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的各种欺骗干扰技术,使电磁频谱战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制导与反制导的新内容。同时,光电对抗也进入了电磁频谱战的行列,并出现了反辐射导弹、专用电磁频谱战飞机、电磁频谱战舰艇和电子侦察卫星,以及投掷式遥控电磁频谱战系统等,使电磁频谱战同时具有软硬杀伤的双重战斗能力,成为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手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军队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和武器装备的电子技术含量越来越大,从而为电磁频谱战的实施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电磁频谱战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由作战的辅助手段变为重要的作战样式。

(二)电磁频谱战的“三板斧”

电子战的主要作用:一是搜集对方的电子情报;二是降低敌方电子设备的效能;三是摧毁敌方的电子装备;四是掩护重要的经济和军事目标;五是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为实现这一作战目的,电磁频谱战经常是围绕着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这三项基本内容而展开。

电子侦察是利用部署在太空、空中、地(海)面的各种侦察监视手段,对敌方雷达、通信等电子装备进行侦察监视,掌握其位置和技术参数;电子干扰包括远距支援干扰、随队和近距支援干扰、自卫干扰等;电子摧毁主要是使用反辐射导弹等手段攻击敌辐射源,进而摧毁敌电子战系统。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用F-4C、F-16、EA-6B、A-6E、A-7E和F/A-18等飞机发射高速反辐射导弹,全面压制、摧毁伊军的防空雷达体系,使伊军雷达开机数从最初的100部迅速减至15部。电子反侦察、反干扰和反摧毁(电子防御)主要是针对电子侦察、干扰和摧毁(电子进攻)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从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情况看,电子防御均不如电子进攻更有成效。

随着电磁频谱战的发展,未来的电磁频谱战将可能突破现有的形式,而是将侦察、干扰、摧毁、预警等手段综合使用,电子干扰和电子摧毁相结合、各种干扰方式相结合、侦察与干扰相结合,或者是侦察、干扰、摧毁紧密结合,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磁频谱战的效能。这对电子防御、特别是对于电子装备劣势的防御者来说,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承受着电

(三)电磁频谱战的幽灵战

电磁频谱战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一种可与火力、机动力相媲美的新型战斗力。18世纪是陆战时代,19世纪是海战时代,20世纪是空战时代,而本世纪将是电磁频谱时代。局部战争证明,电磁优势已经成为现代战场的制高点,没有制电磁权,就没有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也不可能夺取战场的主动权。或许,这就是电磁频谱战的神奇之处。电磁频谱战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向战场上的幽灵一样,让人看不见,摸不着,防不胜防。“有人说,电磁频谱战能力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和战场生存的质量,也关系到国家战略全局和国家利益的安危,此话是颇有道理的。”“确实应该将电子战作为国防和军队关注的重点!”

战争的实践证明,电磁频谱战已不再是传统战斗力的辅助部分,而是整个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战设备也发展成为进攻性的软、硬结合的毁伤性武器。而电子作战也突破了通信、雷达对抗的范畴,扩展到指挥、控制等领域,成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6

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与深刻的变革,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不懂网络,也不能远离网络,更不能无视网络。而应该了解并掌握网络,探索“网络政工”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网络这一载体传播真理,净化心灵,让思想政治工作走进一个新境界。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中企业干部职工占很大比重。如何让思想政治工作走进网络天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增添新的内容,并使石化企业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1 “网络政工”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变革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生存”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社会生活。自1995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向全方位、多领域快速迈进,信息与网络服务业蓬勃发展,其速度是惊人的。到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亿人,其中宽带用户达4280万。目前国内网上中文站点达到26.5万个,互联网主页达到50万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干部职工网民在网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思想受网上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据观察,包括高层领导在内,亦十分重视网上信息,以此了解民意走向和关注热点。之所以会如此,笔者觉得,原因在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年轻人在这个世界里会把思想束缚抛弃掉,尽情地展示自己真实的精神世界及其心理、情感。这恰恰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准确、更广泛地把握干部职工思想脉搏和价值取向。就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来看,了解和把握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条件。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网络政工”应运而生。“网络政工”的兴起还有其历史必然性,也就是说有三点起着推动和强化作用。一是社会运行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必须寻求新的手段来改善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我们社会有一个英文难以直译的词叫“单位”,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社会中的所有人几乎是把单位视作自己的一切,包括生老病死都要依靠单位,这必然决定着每个人的精气神都凝聚于单位,这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起来相对容易。然而,当自由职业者大量出现,人们把跳槽视作一种自然现象后,显然传统的依托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特别是当干部职工接受思想影响的渠道和载体出现新变化后。二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不容许采用过多的上大课、听大报告的方式,只能采取随机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政工”就是这种需要的体现。三是网络交流更能适应现代人的心理特点。由此,思想政治工作自然有一个针对这种特点做出思想引导的问题。

2 “网络政工”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网络政工”,就是借助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和沟通方式,随时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思想状态,尤其是干部职工的思想脉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教育引导。简单地讲,是把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和丰富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网络可以提供极为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干部职工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但其实,“网络政工”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效果;使用不当,反而干扰和影响效果。

“网络政工”实质上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年轻人大都热衷于网上交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网络上去,作为一种思想交流方式的网上聊天,就是“网络政工”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群是清晰而又确定的,而“网络政工”的对象却是一个相对无限的群体,并且总是处于流动状态。一般说,在一个具体的单位里,可以通过局域网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在石化企业里,我们政工干部就可以通过油田内网来对基层干部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 “网络政工”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应该说“网络政工”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其独特的作用和利用还只是初步的。“网络政工”的基本功能概括讲就是四句话:传播思想信息,导向社会舆论,形成主流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网络政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一种手段或形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由“面对面”变为“键对键”,而是“心对心”,是一个新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沟通的新载体。“键对键”不过是一种操作方法,“心对心”才是其本质特征。如何避免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关键看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利用。假如仅仅是利用一个外壳,进行一种作秀,“网络政工”只能成为一种形式,如果认识到网络世界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是思想方法的变化,准确运用自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7

[关键词]权力观;道德;价值观

一、权力与权力观的基本内涵

权力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权力集中表现为国家政权,是国家政治的核心和灵魂。从狭义上讲,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及个人所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责的支配力量,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性。权力的基本性质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主张权力为民所有,为民所用,权力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权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权力的功能是执行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的权利,实现公共利益。这也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权力与剥削阶级执政的国家权力的本质区别。

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待权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怎样看待权力,怎样正确使用权力,这是权力观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权力观是掌权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世界观和权力观两者之间,世界观是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在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中,权力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利益观。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权力观,就是要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坚决反对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我们党要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措施。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迫切需要。新时期我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状况也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变化。一是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种地位的变化,对党员和领导干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对这些影响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高度的重视和严肃的思考,就不能正确地对待手中的权力,就很容易脱离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党的干部队伍由过去战争年代面临的生与死的考验,成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权力、地位、利益的考验。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续退下,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这种权力、地位、利益的考验是更尖锐的。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国内外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三、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有的领导干部由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理想和信念上发生了动摇,有的信钱、有的信资、有的信鬼神,其结果是思想空虚,走上了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以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思想上行动上正确认识和行使我们手中的权力,勤政为民,无私奉献。

(二)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学习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作为共产党人,如果放松了学习,思想就会落后于形势,就会丧失先进性,就会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难以抵挡物欲的诱惑,政治上也就不可能成熟。加强理论学习,重点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增强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重点要加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真正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无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还是防范腐败问题、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都要坚持教育在先,标本兼治。加强教育是防止和反对腐败的一个最基础的方法。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把对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纪律作风、道德法制、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重点。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才能将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看清看透,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随时随地都能干的世界篇8

[关键词]跨国民族;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分布;过程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是我国与中亚等国的同源跨国民族。有学者称“跨界民族”、“跨境民族”或“跨国民族”;这里使用“跨国民族”的概念,除有对“现代社会的民族流动趋势考虑”外,(1)强调跨国民族的公民身份和心理上的国家认同及情感归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跨国分布

中国称为柯尔克孜,在中亚等国则称其族名为吉尔吉斯,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译音。吉尔吉斯斯坦是该民族主体生活的地方,约为388.654万,占其全国总人口的71%(截止2010年12月1日)。(2)在中亚的其他国家有35~40万柯尔克孜族人。乌兹别克斯坦的柯尔克孜族人主要分布在塔什干、费尔干纳州、撒马尔罕州、安集延州、纳曼干州等地;塔吉克斯坦的柯尔克孜族人主要分布在噶里木州以及戈尔诺—巴达赫尚州等地;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地区,以及俄罗斯联邦的一些地区也有少量的柯尔克孜族人。(3)同时在西亚的阿富汗、土耳其等国也有少量分布。

中国柯尔克孜族人口有18.64万,其中98.73%生活在新疆。(4)主要分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六个以柯尔克孜族族名命名的民族乡,即:伊犁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昭苏县夏特、阿克苏温宿县博孜墩、乌什县亚曼苏、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科克亚和皮山县康克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柯尔克孜族人口占全疆柯尔克孜族总人口的98.43%。(5)

二、柯尔克孜人的西迁与跨国而居

柯尔克孜族跨国而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先西迁,后被征服,苏联解体后,成立了独立的多民族国家。柯尔克孜人的西迁大致以十七世纪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6)此后南下中亚地区的沙俄势力占领了柯尔克孜人的游牧地,使得柯尔克孜人居住在了国界线的两边。在沙俄和苏联统治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有柯尔克孜人辗转到中国新疆各地投亲靠友而定居下来。

1.十七世纪之前西迁的柯尔克孜人

柯尔克孜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先民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鬲昆”、“坚昆”、“护骨氏”、“契骨”、“纥骨”、“居勿”、“黠嘎斯”、“纥里迄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斯”、“布鲁特”等,都是不同时期对其族名的称谓。在十七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不时有柯尔克孜人的先民追随汗王征战,或者逃灾避难,而西迁到天山地区。

匈奴汗国时,柯尔克孜人的先民曾跟随郅支单于在向西发展的过程中到达了天山地区,数量极少,后逐渐融入到了其他的古代民族当中。隋唐时期,跟随突厥汗王到了哈密以西、焉耆以北的天山南麓地区。(7)在黠嘎斯人攻灭回鹘汗国后,追击西迁的回鹘人,到达了广阔的中亚地区。在《世界境域志》中讲到过七河地区有一座刻尔克孜汗城;在《新唐书·黠嘎斯传》中记载了其疆域西境到达了中亚地区的楚河、塔拉斯河一带。蒙元时期,柯尔克孜人臣服于蒙古汗国,在黄金家族的后裔争夺汗位的斗争中,跟随着东察合台汗国的军队到了英吉沙、叶尔羌、和田等地。

总的来说,十七世纪之前西迁的柯尔克孜人仅是族群中较少的一部分,且西迁的历程也是分散的,没有形成规模。正是这些散居在天山地区的先驱者,为此后沙俄入侵叶尼塞河流域,引发柯尔克孜人大规模西迁奠定了基础。

2.十七世纪之后西迁的柯尔克孜人

16世纪末17世纪初沙皇俄国势力不断向外扩张,在东部跨越了乌拉尔山,进入到西伯利亚地区,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17世纪初,沙俄扩张势力达到了叶尼塞河地区,征战厄鲁特未果,哥萨克骑兵溯河而上侵入到柯尔克孜人居住的地区,并在占领区修筑了一系列侵略据点:1604年修筑托木斯克、1618年修筑库兹涅茨克、1628年修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侵略据点。压缩柯尔克孜人的生存空间,使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人迫不得已而西迁到天山南北。在整个十七世纪,柯尔克孜人不断和入侵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直到十八世纪初,最后一批柯尔克孜人离开了他们的第一故乡。(8)

17世纪以后西迁的柯尔克孜人与早先到达天山地区的同族汇合,广泛的分布在西起费尔干纳盆地的苦盏,(9)东至喀什噶尔,北起楚河、塔拉斯河中游地区,南至帕米尔阿赖山一带,仍以游牧为主,并接受了伊斯兰教。这样,近代意义上的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最终形成了。(10)

3.沙俄侵入亚洲腹地——柯尔克孜族跨国而居

沙俄对中亚垂涎已久,在彼得大帝时期,就曾试图征服中亚。沙俄认识到:要在亚洲腹地扩张,必先在哈萨克草原站稳脚跟。(11)如连彼得大帝所说:“惟此汗国为通向所有亚洲国家和领地之咽喉及大门”。(12)在占据哈萨克草原后,进而南下进入到柯尔克孜族的游牧地。

1860年,沙俄向浩罕汗国进军,1864年占领奇姆肯特,次年占领塔什干。时任汗王的胡达雅尔汗投附沙俄。1868年3月,卡夫曼(13)迫使胡达雅尔汗(14)签署了一份将浩罕正式变为沙俄附属国的条约。1875年8月29日,俄军攻入浩罕汗国都城浩罕城,纳斯鲁丁投降。(15)此后浩罕汗国被并入沙俄版图,改称费尔干纳省,隶属于突厥斯坦总督管辖区。浩罕汗国灭亡之后,广泛分布在费尔干纳谷地和天山山脉的众多柯尔克孜部落并不接受沙俄的统治,只是在沙俄步步蚕食下,直到1894年4月,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人完全臣服于沙俄。(16)

在沙俄征服浩罕汗国的同时,不断侵入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强行掠夺、逼迫签约、割让赔款,占据了原属于中国清王朝的柯尔克孜族的土地。

(1)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全部接受沙俄的条件,与之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根据条约第2条之规定:原属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吉尔吉斯人)的游牧地划归沙俄所有。(17)

(2)1864年10月7日中俄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其中与柯尔克孜族牧地有关的是第3条和第5条。根据第3条之规定:原属中国的勒不什河、库克乌苏河、伊犁河中下游、楚河、塔拉斯河、纳林河上游广大地区和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都被划入沙俄境内。根据第5条“人随地动”的原则,游牧于伊塞克湖沿岸、楚河、塔拉斯河、纳林河流域的柯尔克孜族各部均成为沙皇俄俄的臣民。(18)

(3)在阿古柏匪帮入侵南疆的同时,沙俄出兵占据了伊犁地区。左宗棠西征平定阿古柏匪帮后,与沙俄交涉归还伊犁时,又被迫于1881年2月签署了《中俄伊犁条约》。据第9条之规定划界时,以支脉代替主峰,把边界定在天山南侧的支脉上,违约侵占中国天山正干以南扎纳尔特河源地区的大片土地。随着划界,很多的柯尔克孜族被归属到了沙俄。(19)

(4)1884年6月,沙俄迫使清政府签署了《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记》:规定以“天山之顶”(20)为界,划界时却“以山为界”(21)却抢占了阿赖及什库珠克帕米尔的柯尔克孜人的居住地。

根据以上条约,沙俄共割占我国西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且依据“人随地动”的原则,清政府所属柯尔克孜族各部大部分划入了俄国境内,中国境内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柯尔克孜人。

4.“十月革命”前后移居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人

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由于沙俄军队在欧洲战场的失利,急需补充兵员。遂在1916年,沙皇下令在中亚各民族中征兵辅助军役,导致了中亚各民族大起义。当沙俄派军队镇压时,有很多柯尔克孜人从吉尔吉斯斯坦因逃避兵役和战乱到新疆定居。

据记载:“南疆之俄国逃民,以乌什、阿克苏、喀什等处最多。此等逃民以布鲁特为主,兼哈萨克、东干、维吾尔等族……先后亦逃来数万,除大部驱出外,部分入籍”。(22) “回、缠、布入塔城者,将八万”,“布鲁特入乌什者2000余人;入温宿者161户,男女丁口400余,散居各农村者仍多”。(23)据不完全记载“仅布鲁特一种约计已20余万”。(24)可见“十月革命”前后,进入并定居新疆的柯尔克孜人不在少数,使我国柯尔克孜族人口遽然增加。

三、小结

理清跨界民族形成的过程,对于当下复杂的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跨国民族在两国、甚至多国的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能很好的发挥跨国民族的“友谊桥梁”作用,对于双边或多边国家关系的良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相反,则会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甚至引发边境冲突,危机到地区和平。柯尔克孜人在历史时期和各族人民一起,为保卫西北疆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为两国人民的世代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1)马曼丽.中亚研究——中亚与中国同源跨国民族卷.民族出版社,1995: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概况”。

(3)吴宏伟.中亚国家和中国跨界民族:人口和分布.世界民族,2005(5)。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辑.新疆年鉴·2009年。

(5)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6)高源.柯尔克孜族西迁过程简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4)。

(7)北史·铁勒传.记载:“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则有契弊……乌护、纥骨”。

(8)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一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1702年秋,为了避免和沙俄的冲突,策妄阿拉布坦派出2500名士兵,强迫属于其管辖的柯尔克孜人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迁至西部伊塞克湖地区”。

(9)苦盏:亦称“忽盏”;在原苏联时期称作列宁纳巴德,位于塔吉克斯坦境内锡尔河畔,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10)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50。

(11)潘志平.浩罕国与西域政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116。

(12)捷连杰耶夫.征服中亚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0:56。

(13)康士坦丁·彼得洛维奇·卡夫曼(1818~1882),沙俄将领、中亚征服者和统治者,有“半个沙皇”之称。1867年任突厥斯坦总督管辖区第一任总督。1868~1876年,他以武力讨伐、强行掠夺、逼迫签约、割让赔款等手段兼并了中亚浩罕、布哈拉、希瓦三汗国。1881年征服土库曼斯坦。1882年死在塔什干。

(14)Khudayar 浩罕汗国汗王,1845~1858、1862、1865~1875年在位。参见潘志平.《浩罕国与西域政治》. 第154页“浩罕汗谱系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15)胡达雅尔汗与沙俄媾合,遭到浩罕境内各族居民的反对,隧爆发了反对浩罕政权的武装起义。1875年,胡达雅尔汗被迫逃往苦盏,其子纳斯鲁丁趁机篡夺了汗位。

(16)刘庚云,徐小云.列国志·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7-49。

(17)(18)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

(19)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记载:“俄国所属之费尔干纳省与中国喀什噶尔西边交界地方,亦有两国大员前往查勘,照两国现管之界勘定,安设界牌”。

(20)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天山之顶”指:沿罕腾格尔、萨瓦巴齐、贡古鲁克、喀克善等山所构成的天山正干为界。

(21)万雪玉,阿斯卡尔·居努斯.《柯尔克孜族:历史与现状》“以山为界”:此山指天山南脉的中梁为界,与天山正干相去甚远。这样,沙俄以支脉代替主峰,把边界定在天山南侧支脉上,侵占了中国天山正干以北的大片领土。

(22)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一册):359。

(23)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俄国哈布等族窜入新疆等地调查表(第一册):388。

(24)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已集上·电呈请饬驻俄公使与俄政府交涉宽免逃民之罪文。

上一篇:心在云端范文 下一篇:几分在心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