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手续范文

时间:2023-09-28 11:55:19

休学手续篇1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1.2013年1—12月,累计办理退休手续748人。其中,正常退休612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82人,因病提起前退休54人。共计发放养老金70余万元。

2.到市劳动局为18名申请退休人员办理参加工作时间认定手续;到市社保办为1名退休人员办理了变更待遇手续。

3.为76名去世人员办理个人帐户继承、遗属申领继承手续。

4.为18名因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符造成误缴养老保险的申请退休人员办理了退保手续。

5.接待退休人员政策咨询1000余人次。

6.整理、装订申请退休人员档案748册。

7.为700余名退休人员办理了档案转社区手续。

8.抽时间整理装订2012年市城镇职工养老待遇核定表13册。

9.随时与保险处沟通了解退休相关政策,及时调整科室相关工作,尽量做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

10.积极应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完善工作各个环节。

二、总体工作情况

1.日常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人员少。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科部分工作职责为:为在领取失业金期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失业职工办理退休申报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遗属继承手续;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自谋职业人员办理退休申报,为正常缴纳养老保险的自谋职业人员办理遗属申领抚恤金待遇手续及个人帐户遗属继承手续;为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自谋职业人员到市社保办申报特殊工种认定手续,及为自谋职业者办理参加工作时间认定手续;为在本科室已办理完毕退休手续的人员发放养老金证和养老金存折,同时为办理医疗保险手续者提供退休待遇核定表,请其复印并为复印件审核盖章;为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办理档案转入社区手续。单就这些业务而言,科室工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今年申报办理退休手续平均每月60余人,每人的手续正常情况下需往返社保4次。其他业务工作同样不能耽误,工作人员压力较大。

2.工作人员固定性差。

本科室工作政策性强,办理起来又有时间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精于业务且掌握政策准确,此种情况下如果时常变动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前后衔接非常不利。我科室人员今年一年内变动了3次,这在日常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人员少的状况下更为堪忧,仅靠大家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来维持着局面,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科室正常工作及发展。

3.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多,影响工作效率。

在办理退休手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程与申请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如在参加工作时间上的争议,保险金漏缴、补缴等方面的争议,由于原因复杂,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或者结果难以尽如人意。尽管我们为其多方跑动协调,为老百姓切身利益服务,但是仍旧有部分群众经常把内心不满以极端方式发泄在我们身上,造成沟通困难,影响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上半年的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退管科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真心办事、真诚待人、真情服务”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提高业务能力,完善相关工作措施,方便群众办事,切实做到为群众服务。

1.做好计划,统筹安排科室工作。对于本科室工作,我们做到:做好每月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力求不等不靠,在现有的条件下多动脑筋,努力做到忙而不乱。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不断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党支部建设和老年活动阵地建设,为保证退休人员生活的丰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3.坚持以人为本,为实现“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目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办理正常退休、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因病、非因工伤人员退休(退职)审批手续,死亡职工个人账户金和遗属继承申报等手续,积极做好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和信息采集工作,保证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心怀感恩,热情服务。以一颗感恩之心,热情为群众服务,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尽量完善服务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温馨的服务环境。热情服务群众,礼貌接待,服务周到。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矛盾,耐心劝导,积极化解,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为群众排忧解难。

5.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退管人员业务指导,在理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科自身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基础上,加强对各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同时虚心听取中心同志的意见和工作建议,着力提高全区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

休学手续篇2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水平,根据《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教育厅有关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市实际,特制定《市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市普通高中学校(包括民办高中学校)学生学籍注册、转学、借读、休学、复学、流失、退学、毕业、结业、变更学生学籍信息等事项的处理。

第三条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由省、市、县(区)会考办公室统一管理。没有设立会考办公室的县(区),高中学籍由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负责管理,在本实施细则中统称为“会考办”。各高中学校学生学籍由教务处管理。

学校应确定专人管理高中学生学籍档案,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因工作失误造成学生学籍档案丢失或损毁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条各级学籍管理机构的学籍管理职责按《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五条办理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各种异动手续,学校应加盖学校公章,县(区)应加盖普通高中学籍管理专用章。

到市会考办办理学生异动手续,应由学校派人或由家长办理。

第六条学生办理转学、借读、休学、复学、变更学籍信息等,一律使用《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样式见附件)。《审批表》经市会考办审批后,市会考办、县(区)会考办、学校各保留一份,学生保留复印件。市、县(区)、学校的学籍管理人员要对办理学籍异动手续的人员或家长详细说明办理程序和所需材料,严格审查异动手续和提供的材料,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七条全市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包括民办高中)招生,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各高中学校录取新生,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招生政策和县(区)教育局制定的录取办法以及市、县(区)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择优录取。录取对象为参加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达到学校录取条件的初中应届毕业生。往届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学校一般不予录取。学校录取新生,不论正式生还是择校生,均应按照录取条件一次录满,张榜公布,并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八条高一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户口簿原件及学校要求的其他证件和材料,在规定日期内到录取学校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由家长提出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同意后可延期报到。开学15日后,录取的高一新生既不在学校报到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报到手续,学校可取消其普通高中入学资格。取消学生入学资格,学校应书面或电话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第九条新生报到注册时,须填写“普通高中学生花名册”和“学籍卡”。学校应认真核对学生信息,保证学籍信息真实准确,并与户口簿信息一致。办理注册手续后,由学校按照省会考办的规定为学生统一编排学号(高中毕业会考号),按照市会考办的规定制作“普通高中学生学籍表”,“学籍表”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分科成绩及总分等。按照分数录取的学生成绩填写原始分数,按照等级录取的学生成绩填写等级。

第十条新学期开学30日内,各学校将“普通高中学生学籍表”报县(区)会考办。县(区)会考办汇总、审核后,加盖县(区)会考办公章,于9月底前以纸质和电子表格两种形式报市会考办。市会考办审定后,高一新生即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和毕业会考考籍。学生学籍信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学生在某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建立学籍后,不得在别的普通高中学校、职业学校或其他学校登记注册学籍。严禁同一名学生在同一所高中学校两个年级同时建立学籍。

第十一条学生取得学籍后,颁发由省会考办统一制作的普通高中学生证。学生证贴一寸近期正面半身免冠照片,加盖县(区)学籍管理专用钢印(市直学校加盖市学籍管理专用钢印)。

学生证是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的证件,也是学生参加高中会考的准考证,学生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伪造。学生证如遗失,由学生本人提出补发申请,学校同意后,到县(区)会考办(市直学校到市会考办)办理补发手续。

第十二条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学生每学期开学时应在规定的日期内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办理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对待。开学超过15日不办理报到手续者,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逐级上报县(区)会考办和市会考办注销其学籍。取消学生学籍之前,学校应书面或电话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第十三条凡未经统一录取、没有取得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学校和教师不得随意接收其入学和旁听。学校不得接收已毕业、结业的学生插班复读。

第十四条高中招生录取完成后,原则上不允许补录。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补录的,学校应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前办理补录手续。

第十五条新生入学三个月内,若发现在招生考试、录取过程中有违纪舞弊、弄虚作假等不正当行为的,由教育主管部门予以查处,上报市会考办注销其学籍。

第三章转学

第十六条除家长工作调动或家庭住址迁移随父母就读的学生可以转学外,普通高中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家长工作调动需出具调动函复印件,住址迁移需提供户口簿和相关证明材料。无特殊情况,高一年级学生一般不允许转学。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就读。同一县(区)内一般不允许转学。每年12月底后,不再办理高三年级学生转学。

第十七条市内县(区)之间转学,学生到转出学校申领填写《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经转入学校同意,转出学校和转出县(区)会考办签字盖章后,到市会考办办理转学手续。转学手续送转入县(区)会考办备案。

第十八条从市往省内其他市(州)转学的,学生申领填写《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经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所在县(区)会考办签字盖章后,在市会考办办理转出手续。

第十九条从市往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的,学生申领填写《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经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所在县(区)会考办签字盖章后,到市会考办办理转出手续。市会考办审核同意后,出具全省统一的、加盖“省普通高中会考办公室”印章的跨省转学证明,不再到省会考办办理手续。

第二十条从省内其它市(州)往市转学的,需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所在市(州)会考办签字盖章、转入学校同意后,持相关材料和户口簿原件到市会考办办理转入手续。市会考办审查同意后,重新编排学号,建立学籍,转学手续送转入县(区)会考办备案。从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或兰州一中转入市的学生须经省会考办签字盖章。

第二十一条外省学生无特殊原因转市就读的,一般不予接纳。因父母工作调动或家庭住址迁移等特殊原因需转入市就读的,经转出学校和转出学校所在市(州、盟、地)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签字盖章、转入学校同意后,持相关材料和户口簿原件在市会考办办理转入手续。市会考办审查同意后,重新编排学号,建立学籍。转学手续送转入县(区)会考办备案。从市转入市的,由转出学校直接办理转出手续,不再到市教委办理。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入市的,须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签字盖章。

第二十二条市内转学和向市外、省外转学的由市会考办出具会考成绩证明。从省内其他市州转入市的学生成绩证明由转出学校所在市(州)会考办提供。从西北师大附中和兰州一中转入市学生的成绩证明由省会考办提供。从外省转入市的学生会考成绩按以下规定认定:市、省会考成绩证明分别由市教育考试院、省教育考试院出具;湖南、云南、黑龙江、浙江、福建、陕西、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吉林、江西、海南、广西、山东、新疆、宁夏、贵州、重庆、青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会考办出具会考成绩证明;、山西、广东、内蒙、安徽、湖北、四川由市(州、盟、地)会考管理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建设兵团会考管理部门出具成绩证明;从转入的无需成绩证明,在我省已结束的会考成绩按C等计,未考科目需参加全省会考。

外市、外省转入市,未提供或无法提供会考成绩的,可通过参加全省会考补考获得毕业资格。

第二十三条学生转学,应安排在相应年级就读,不得借转学之机搞留级、复读或其它舞弊行为。

第二十四条学生转学,应在寒、暑假期间办理。无特殊情况,学期中间一般不予转学。办理转学手续,从学校签字盖章到市会考办审批,应在15日之内办结。寒、暑假期间尚未办结的,最迟应在开学后15日之内办结。

第二十五条学校不得无故拒绝有正当理由和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转学,学校或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劝说、强迫学生转学。

第二十六条学校不得接收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如接收没有正常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造成学生学籍丢失,由接收学校承担责任。若因转出手续不全,或不符合转学规定造成学生失学的,由转出学校承担责任,并允许学生回校就读。在特殊情况下,学籍管理部门可以安排有正当理由和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有关学校应予接收。

第二十七条学生转学,转学手续一经办理,原学籍随即注销,不再恢复。

第四章借读

第二十八条普通高中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到非户口所在地就读,应办理借读手续,申请学籍管理机构保留其学籍。借读地学校应出具同意借读证明。

学校不得接收无学籍的学生借读。学生到市内别的县(区)就读,应办理转学,不办理借读。

第二十九条外市、外省户籍学生到借读,由学生和家长提出申请,原学籍所在学校、借读学校同意后,在15日内向市会考办提交相关材料和借读学生的信息,由市会考办为借读学生编排借读号(会考号)。取得借读号(会考号)后,即可在市参加高中毕业会考。借读手续送借读学校所在县(区)会考办备案。

第三十条籍学生在外市、外省借读,学生到原学校申领填写《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经县(区)会考办签字盖章后,持《审批表》和借读学校出具的同意借读证明,在15日内到市会考办办理保留学籍手续。

第三十一条借读地教育部门不受理借读学生的毕业、结业事项。学生借读期满,由借读学校出具学生借读期间的思想品德表现、社会实践、体育成绩等方面的证明材料,并按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将借读期间的会考成绩转回原籍,在原学籍所在学校参加毕业资格审核。

市学生在外市、外省借读的,应在毕业学期的3月底前,即毕业生资格审核之前将会考成绩转回。转来的会考成绩,先送市会考办认定,再送原学籍所在学校和县(区)会考办。

第五章休学复学

第三十二条普通高中不实行留级制度,不允许学生留级。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坚持上学的,可以休学。休学时间一般为一年,不得提前复学。休学期间,保留学籍,注销学号。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予休学。到每年12月底后,普通高考报名开始前,停止受理高三年级学生休学申请。

第三十三条学生因病休学,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检查、化验结果报告单,证明该生确实患有比较严重的疾病,无法继续坚持学习。以头痛、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为理由申请休学的,不予受理。学生如遇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或重大自然灾害、或原就读学校停办等非常情况,致使学生无法继续坚持学习,可办理因事休学。办理因事休学,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学校和市、县(区)会考办对申请休学的学生应严格审查、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休学条件的,不予办理。禁止以休学为名,搞变相留级或插班复读。

学生如患严重传染病,学校可令其休学。

第三十四条学生办理休学,先在学校申领《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学生在《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上填写休学理由,家长在《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上填写“自愿休学一年,保证不提前复学”的承诺并签字;再持相关的证明材料,到所在学校和县(区)会考办签字盖章;最后报市会考办审批。

第三十五条学生办理休学,从学校签字盖章到市会考办审批,应在15日之内办结。学生的休学申请经市会考办批准,休学时间可从学校签字盖章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六条休学期满,学生持休学证明和相关的证明材料,办理复学。程序是:学生申领填写《市普通高中学生异动审批表》——学校审核签字盖章——县(区)会考办签字盖章——市会考办审批,重新编排学号。因病休学的,复学时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检查化验结果报告单和病历复印件。

学生复学后,由学校安排到原休学年级插班就读。

第三十七条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复学者,可延期休学一年,按照首次休学同样的程序办理手续。连续休学不得超过2次。

学生休学期间,不办理转学,不得参加高中毕业会考。

第三十八条学生休学期满,超过1个月不申请复学,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逐级上报市会考办注销其学籍。

第六章退学流失

第三十九条学生既不能坚持上学,又不适合休学的,可申请自愿退学。申请自愿退学,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同意即可。

第四十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自动退学:

1、新学期开学15天后,不到学校报到,又不履行请假手续的;

2、学生休学期满,超过1个月(寒暑假除外)不申请复学的;

3、学生个人原因不愿意继续就读的。

第四十一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可责令退学:

1、患严重传染病、连续休学超过2次未治愈的;

2、一学期旷课累计达70节(按每天6节课计算)以上的。

第四十二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流失处理:

1、连续2次不参加毕业会考(正考)的;

2、在外市或外省借读,不办理借读手续,也不在原学籍所在学校报名参加毕业会考(正考)达到2次的。

第四十三条学生在校期间违反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分的,学校应予以除名。

第四十四条学生自愿退学、自动退学、责令退学、除名的,学校应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学生自愿退学、自动退学、责令退学、除名、流失后,不得复学。

每年9月底前,各县(区)会考办汇总各学校上一年度流失、退学、除名学生名单,在办理新生注册手续时一并报市会考办注销学籍。

第七章学籍信息变更

第四十五条学生学籍资料中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等信息,必须与学生户口簿信息一致,不得随意更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的,最迟应在高三年级12月底前办理。高考报名开始后不再受理学生更改学籍信息的申请。

第四十六条学生变更学籍信息,需向学校提出申请,提供户口簿原件或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证明材料,经学校和县(区)会考办审核同意后,到市会考办办理。更改姓名的证明材料还需有曾用名信息。

第八章毕业结业

第四十七条学生应按时报名参加毕业会考。每次会考结束,各县(区)会考办应在2日之内将本县(区)试卷送到市会考办指定的阅卷单位,阅卷单位一般应在2周内完成试卷评阅工作,市会考办应及时上报、下发会考成绩。学生会考成绩不合格,应按时报名参加补考。

第四十八条学生对会考成绩有异议,可提出申请,在会考成绩下发后15日之内,由学校汇总后派人到市会考办查询。学校对会考成绩有异议,可出具查询函,在会考成绩下发后15日之内派人到市会考办查询。

第四十九条毕业资格审核每年两次,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每次审核时,学生毕业会考成绩以市会考办通知的会考成绩为依据,考查科目以学校的考查结果作为依据,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表现以学校的考核结果作为依据。毕、结业资格以省会考办最终审核结果为准。

第五十条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高中毕业会考考试科目各科成绩合格(等级为C等以上或补考为P等)、考查科目各科成绩合格,经学校报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省会考办批准后,准予毕业,发给《省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证书》(简称“毕业证书”);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或高中毕业会考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有一门(含一门)以上成绩不合格,经学校报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省会考办批准后,发给《省普通高级中学结业证书》(简称“结业证书”)。

第五十一条学生结业后,保留一年学籍,在此期间可报名参加不合格科目的会考。各科成绩全部合格后,经学校报县(区)、市会考办审核、省会考办批准后,可持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

学生结业一年后,学籍注销,学生可以社会类考生报名参加高中会考补考,经补考全部成绩合格后,经县(区)会考办报市会考办审核、省会考办批准后,发给《省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会考合格证书》(简称“合格证书”)。

第五十二条《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合格证书》是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学历证明,也是高校招生、报考研究生、参军、招工、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的重要参考条件。《毕业证书》、《结业证书》、《合格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审核、编号,由学校按照省会考办终审确认的信息打印,经市会考办验印后由学校颁发。

证书打印应规范、统一,不得涂改,用印必须清晰。入校时间统一打印为八月,毕业时间统一打印为六月。发证日期根据办理证书的批次打印,参与上半年审核的证书统一打印为“六月十日”,参与下半年审核的证书统一打印为“八月十日”。

各县(区)会考办须在证书发放一个月之内统一到市会考办验印。

如发生证书打印、验印错误或证书破损,应在发证当年11月底前将需要换发的证书送市会考办,由市会考办于12月底前向省会考办申请换发,逾期不再换发。

第五十三条经省会考办审查后的高中毕业生、结业生花名册是高中学校的重要资料,学校应妥善保管。经省会考办审核合格的毕业、结业学生名单学校应进行公示。证书验印后,学校应及时发放给学生。领取证书,须经学生本人签字。

休学手续篇3

我是 级 班学生 ,因 需休学,休学时间由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并作出以下保证:

一、 保证按时返校,如不按时返校,按自动退学处理。

二、 保证按时办理销除休学手续。从休学之日起至返校办理销除休学手续止,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由本人及监护人承担,与学校无关。

三、 休学期间保持手机畅通(写下手机号)。

四、 离校后立即返家,往返途中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问题与学校无关,由本人及监护人承担。

五、 休学期间耽误学习课程和任何集体活动、包括未考试耽误本人领取毕业证等问题,由本人及监护人承担,与学校无关。

请假人、保证人 :

日期 : 年 月 日

本人电话 :

休学手续篇4

第一条为规范__*局机关人事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局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__*局机关人事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局机关职工队伍。第二章职工调配

第三条调入

(一)职工调入坚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在编制内从严掌握、逐步补充的原则。

(二)各部(室)在编制内,确因工作需要从局机关以外单位调入工作人员,由用人部(室)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审核,经分管用人部(室)的局领导同意,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室)对拟调入人员进行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材料,报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同意后,由局党组会议决定。

调入人员实行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称职,正式聘用;试用期满,考核不称职,视局机关空岗情况重新竞争上岗或由组织另行安排。

(三)人事部门根据局管理工作需要和编制情况,提出年度接收毕业生计划指标建议,经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对拟接收的应届毕业生,由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室)进行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材料,经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同意,由局党组会议决定。人事部门与毕业生签订协议。

(四)政策性接收安置人员,经局党组会议同意后,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招聘

(一)需要公开招聘的局机关工作人员,由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室)提出招聘工作的建议方案,经分管用人部(室)和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审核,由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

(二)招聘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人事部门下设招聘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三)根据招聘岗位的职责确定招聘范围和任职条件。

(四)招聘工作按公布岗位、报名申请、资格审查、面试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等程序进行。

(五)对应聘录用人员实行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称职,正式聘用;试用期满,考核不称职,视局机关空岗情况重新竞争上岗或由组织另行安排。

第五条内部人员调整

(一)部(室)内部人员调整由部(室)提出调整建议,经分管用人部(室)和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同意,报人事部门备案。

(二)部(室)之间人员调整,由拟调入部(室)商调出部(室)同意后提出调整建议,经人事部门审核,并征得调入、调出部(室)和人事部门的分管局领导同意后,由局长办公会决定。

第六条借调

(一)各部(室)因工作需要,在本部(室)编制内对一般管理岗的干部可采取借调方式,但应从严控制。借调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超过一年如需继续借调,按借调程序重新办理借调手续。

(二)各部(室)借调人员,由用人部(室)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审核,经分管用人部(室)的局领导同意后,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室)对拟借调人员进行考察,并征求借调人员所在单位的意见,报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批准,由人事部门办理借调手续。

(三)各部(室)有紧急突击性任务,经分管用人部(室)的局领导同意,可向局直属单位或相关单位临时借用工作人员,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临时借用人员,不纳入借调人员管理。

第七条聘用临时工作人员

各部(室)原则上不采用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的用工形式,确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需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由用人部(室)提出书面申请,人事部门审核,经分管用人部(室)的局领导同意,报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批准,由人事部门办理临时聘用手续。

第八条调出

(一)调出人员须提前一个月写出书面申请,所在部(室)领导签署意见,人事部门审核,经分管用人部(室)和人事部门的局领导签署意见后,由局党组会议决定。

(二)下列人员申请调出,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培训费:

1.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服务期未满协议规定的年限;

2.公派出国留学、进修,回国后服务期未满5年;

3.公费学习、培训一年以上(不含分流培训人员),毕(结)业后在局服务期未满5年。

(三)违约金数额为申请调出人提出终止协议前五年北京市年均工资之和,每服务一年,违约金递减20%。培训费收取标准按学习培训后在局服务的年限,以每年递减培训费20%的比例计算。

(四)因工作需要,由组织安排的调出人员不需交纳违约金、培训费。第三章职务(级)评定及晋升

第九条处以下干部职务(级)评定及晋升

(一)应届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见习期一年,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转正定级为科员。

(二)应届研究生毕业,有工作经历的,试用期为三个月;无工作经历的,试用期为六个月。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后,硕士毕业研究生定级为副主任科员,博士毕业研究生定级为主任科员;有工作经历的应届研究生在工作期间曾任职务(级)如果高于定级职务(级),按曾任职务(级)确定。

(三)晋升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需分别在副主任科员、科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任(聘)期内各年度考核合格。

(四)处以下干部的职务(级)的评定及晋升,由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室)对拟定级和晋升人员进行考核后提出意见,经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同意后,由人事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晋升处级领导干部,参照《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辞职辞退

第十一条辞职

(一)根据国家人事部有关规定,职工可以提出辞职。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其辞职必须经过批准:

1.局机关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在辞职后可能给工作造成损失的;

2.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3.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4.由单位公派,正在学习、进修的(不含分流培训人员);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况。

(二)辞职人员须提出书面申请,所在部(室)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人事部门审核,经分管用人部(室)和人事部门的局领导签署意见,由局党组会议审核或批准。

(三)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2款的辞职人员,局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培训费。违约金、培训费的收取标准按本规定第八条第3款计算。

(四)辞职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手续,不得擅自离职。对擅自离职人员,要批评教育,符合辞职条件的,要补办辞职手续;其余的要动员返回。对拒不返回和拒不补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五)办理辞职手续包括工作移交、办公设备等财物交还、党政人事关系转移等内容。辞职手续必须由辞职本人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六)辞职人员不得私自带走属于局的各种成果、内部资料和设备器材,违者责令其赔偿经济损失,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七)辞职的其它有关事宜,按《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辞退

(一)根据国家人事部有关规定,局机关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教育无效的职工,予以辞退:

1.未完成工作任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不称职),又不服从组织另行安排或重新安排后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2.单位进行撤并或缩减编制需要减员,本人拒绝组织安排的;

3.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4.损害单位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

5.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6.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事处分的;

7.违犯工作规程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8.犯有其它严重错误的。

(二)辞退职工,由人事部门提出书面建议,报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签署意见后,由局党组会议决定。

(三)辞退的其它有关事宜,按《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执行。

第五章请假休假

第十三条请假、休假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一)局副总工程师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请假、休假,须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并及时报告局办公室综合处。

(二)各部门副主任和处(室)主要负责人请假、休假,须经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及时告所在部门综合处。

(三)各部门副处长和一般人员请假、休假,须经所在处(室)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及时告所在部门综合处。

(四)请假、休假三天以上(含三天),按以上程序批准后,及时报局人事部门备案。

(五)请假、休假未被批准或不请假无故缺勤的,按旷工处理。

第十四条职工请病假,超过一天须出具医院或局医务室证明。

第十五条职工请事假,超过一天须书面请假,如遇突发事件需请假,应及时向直接领导报告,假后补办手续。

第十六条凡参加工作满一年以上的职工可享受年休假。

(一)各部门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安排职工年休假。

(二)工龄满20年的职工,每年休假14天;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每年休假10天;工龄不满10年的职工每年休假7天。见习期、试用期(不含调入和提职人员)未满的职工,不享受年休假。

(三)年休假时间包括公休日,不含法定假日。

(四)职工年休假原则上一次休完,确因工作繁忙,一次未休完的,按第十三条规定经批准后,可再次休假。年休假最多分两次休完。

(五)年休假当年有效,不能跨年度使用。

(六)年内连续病假超过半年或事假累计超过15天的,不再享受当年或第二年的年休假待遇。脱产学习一年以上的,学习期间不享受年休假待遇,学习结束回局工作后,从下一年度享受年休假待遇。新调入职工,调入当年如已享受原单位的年休假待遇,不再享受局机关当年的年休假待遇。

第十七条凡参加工作满一年以上、夫妻两地分居或与父母不住在一地的职工可享受探亲假。

(一)已婚职工探望配偶,每年可以享受一次探亲假,假期30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每年可以享受一次探亲假,假期20天。如因工作需要,当年未能休探亲假,或本人自愿两年探亲一次,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45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每4年可以享受一次探亲假,假期20天。

(四)上述假期根据实际需要,给路程假。假期包括公休日和法定假日。

第十八条职工结婚,享受3天婚假;晚婚的,增加奖励假7天。假期不包括公休日和法定假日。

第十九条职工的配偶、直系亲属和一起生活的岳父母、公婆死亡,可以请3天的丧假。去世亲属家在异地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给路程假。假期不含公休日和法定假日。

第二十条女职工享受产假90天;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不休奖励假的,给予女方一个月工资的奖励,奖励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负担百分之五十。经批准,可以再增加产假三个月,但减发三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假期包括公休日和法定假日。

第六章职工退休

第二十一条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工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即应办理退休手续。职工退休无需个人申请,于达到退休年龄的下个月起领取 退休金。国家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职工到达退休年龄的前一个月,人事部门书面通知有关部(室)和本人,办理工作移交、资产清退等手续;职工到达退休年龄,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核定其退休金,局级干部报国土资源部人事主管部门审批,其他人员由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审批。

第七章工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局机关人员工资正常晋升、调入人员的工资核定,由人事部门按有关文件规定提出意见;其中局级干部的工资变动报国土资源部人事主管部门审批,其他人员的工资变动由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审批。

第二十四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新的工资政策文件后,由人事部门按有关文件要求提出工资调整方案,经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签署意见,由局长办公会议审批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经局批准脱产学习一年及以上的职工,学习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及国家、局机关执行的北京市规定的津贴和补贴费。

第二十六条经局批准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自费出国留学期间停发工资,留学期满回局工作,按新岗位重新核定工资;留学期满仍未回局工作,按有关文件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经局同意连续请病假超过6个月(含6个月)的职工,请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以及国家、局机关执行的北京市规定的津贴和补贴费。

第二十八条经局同意连续请事假超过3个月(含3个月)的职工,请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及国家规定的津贴和补贴费。

第二十九条局机关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含退休人员),视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每月给予600—900元的聘用费或补贴费,具体数额由人事部门会同用人部(室)提出,报分管人事部门的局领导审批。

第三十条局机关借调人员的工资发放

(一)借调到上级部门的局机关职工,工资仍由局机关发放;

(二)借调到其他单位的局机关职工,工资由借入单位发放;

(三)由局属单位借调到局机关的职工,工资由借调人所属单位发放;

(四)由其他单位借调到局机关的职工,工资由局与借调人所属单位协商解决。

第八章人事档案

第三十一条人事档案应是全面反映个人历史以及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现实表现的材料。要及时收集职工任免、调动、政审、考察、考核、工资变动、教育培训、奖惩、职称评定、出国(出境)审批、参加党团及其它社团组织或协(学)会等工作中新形成的材料,不断充实人事档案内容,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

第三十二条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和个人,要在材料形成后的一个月内,按要求将材料送交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积压、滞留归档材料。

第三十三条归档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材料规格要整齐划一,除电传材料需复印存档外,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

第三十四条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收集归档材料进行整理,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第三十五条按照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要求,要建立坚固的人事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内要配有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尘、防高温的必要设备;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装铁门、铁栅栏窗等;库内要保持清洁卫生和适宜的温、湿度。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建立检查核对、登记和统计制度,每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十六条查阅、借阅、传递人事档案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阅人事档案须是中共党员干部,须经局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批。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的具体事宜。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国家及上级部门另有规定的,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由__*局负责解释。

休学手续篇5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关于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规定,从今年起,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该规定是国家税务总局首次对提前退休人员的补贴收入如何纳税进行规范。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单位内部退养、买断工龄的分流在职员工并不在新规定适用范围内。

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单独计税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第一条明确提出,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该公告同时明确了个人因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的计算办法,其计税公式为: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规定,符合提前退休条件人员的当月工资、薪金与一次性收入实行分别计税,两者适用的费用扣除标准也不一样。

例如:某单位员工老王,因身体方面的原因,其所在单位在2011年1月按照程序批准其提前退休,并按照“统一规定”一次性给予其补贴90000元(其至法定离退休年龄还有1年零6个月);老王当月领取工资、薪金5200元,其中包括法定应当扣缴的住房公积金695元、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505元;单位发放过年费(包括购物券、现金及实物)价值5000元。

第一步,应当将5000元过年费与工资、薪金合并计征个人所得税。但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征个人所得税,应当予以扣除。因此,当月工资、薪金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200+5000-695-505-2000)×20%-375=1025(元)。

第二步,计算一次性补贴收入90000元适用税率,即90000÷18(即其至法定离退休年龄的1年零6个月)=5000(元),(5000-2000)=3000(元),适用15%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为125。按照公式,一次性补贴收入应当缴纳的税款为[(90000÷18-2000)×15%-125]×18=5850(元)。

第三步,两项合计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025+5850=6875(元)。

对于提前退休,纳税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第6号公告的适用范围。一是单位的范围。第6号公告适用于全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对于单位是没有限制的;二是个人的范围。第6号公告仅适用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却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内部退养手续而不是退休手续的,以及国有企业买断工龄的职工不适用该公告规定。三是收入的范围。仅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收入,对于其他收入则不适用。

内部退养、买断工龄的涉税规定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但个人因内部退养和买断工龄取得的一次性补贴已有明文规定,不能免税。此次第6号公告又明确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内部退养和买断工龄是否也要按照第6号公告的新规定纳税呢?对此,提醒纳税人,尽管这三种行为都要缴税,但在具体政策的执行上还是有差别的,内部退养和买断工龄并不在此次新政策的规范之内。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关于内部退养,根据《关于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活动的通知》(劳社部函〔2001〕45号)中对第65个问题的解释:“按照有关规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下岗职工,可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企业发给基本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达到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内部退养收入是尚未到法定退休年龄而办理待退(内部退养)手续的职工取得的一次性收入。

因买断工龄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实质是企业在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因解除一部分职工的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被解聘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内部退养与买断工龄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最大的区别在于内退后还会取得基本生活费,而买断工龄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后就不能再从该企业取得收入了。

国税发〔1999〕58号文件明确,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实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除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某单位职工老李2010年11月办理了内部退养手续,领取一次性收入90000元,退养工资1000元(其至法定离退休年龄还有4年零2个月)。根据国税发〔1999〕58号文件规定,老李取得上述所得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在计算时先确定适用税率,即90000÷50=1800(元),(1800+1000-2000)=800(元),其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则老李2010年11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90000+1000-2000)×10%-25=8875(元)。需要注意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要想办理提前退休,必须有3个条件: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6〕27号)的规定,法律法规授权、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事业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事业单位,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而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一)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文/刘昕 程彩清)

退休所得不同 个税征免有异

按照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企业和个人须各自承担缴纳一部分养老金。有的企业为了减少养老金方面的支出或基于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原因采取了让职工提前退休的政策,为此,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来电咨询,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是否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诸如因工作需要而延长部分职工的退休时间,或职工正常退休后再任职所取得的收入以及离退休人员取得单位发放离退休工资以外奖金补贴征个税征免政策提出咨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相应条件的,应该退休,为此《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78〕104 号)和《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退休年龄为: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国发〔78〕104 号文件同时对老年工人和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的退休年龄也规定了相应的限定性条件。为此,《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款规定了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离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办法》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这是一个原则性规定,也是退离休人员个税政策征免的基本依据。而本文所涉及的其他情形的个税征免则应与职工法定离退休所取得的免税退休工资区别对待。

个人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补贴须缴个税

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明确规定,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因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所属月份平均分摊计算个人所得税。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也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退休再任职如何缴个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5〕38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再任职界定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526号)的规定,退休人员再任职并同时符合受雇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劳动合同(协议),存在长期或连续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受雇人员因事假、病假、休假等原因不能正常出勤时,仍享受固定或基本工资收入;受雇人员与单位其他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福利、社保、培训及其他待遇;受雇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等条件的,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否则属于兼职人员,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离退休工资以外的补贴收入要缴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取得单位发放离退休工资以外奖金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8〕723号)规定,离退休人员除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外,另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可以免税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离退休人员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应在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延长退休年龄期间取得工资所得免税需关注特案规定

《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款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缴个人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第二条第(七)项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期间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7号)规定,对按《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3〕14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退休审批问题的通知》(〔1991〕40号)规定,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确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包括学者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大类),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退休工资、离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其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口径按下列标准执行:(一)对高级专家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取得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向职工统一发放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视同离休、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二)除上述第(一)项所述收入以外各种名目的津贴、补贴收入等,以及高级专家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之外的其他地方取得的培训费、讲课费、顾问费、稿酬等各种收入,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文/梁影)

(转载自《中国税务报》)

休学手续篇6

关键词:可持续;休闲体育;发展对策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人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经济的发展也给一个国家和老百姓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将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建立在中国,为我国的生态和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如今我国的自然环境出现严重恶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平衡,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休闲体育如今是老百姓重要的休闲方式,体育产业开始越来越繁荣。要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就要加大力度对休闲体育产业的改革,实现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特点

可持续发展,又称为永续发展,它主要是强调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要和保护生态与环境相协调,考虑下一代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英文为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SD,早在上个世纪年代提出。这几年,我国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要考虑社会、科技、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要保护人类共同与普遍的权利。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范围。

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强调当代人发展的时候要与后展相适应,不能损害下一代的利益为代价。强调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我国的发展跟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我国要谨记单纯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才是维持我国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较大的浪费现象

我国地广物博,但是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忽视了发展的质量,许多企业出现较大的浪费现象。虽然国家已经许多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严重的整改,但是效果不明显。这些年来,休闲体育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一些体育健身房、健身俱乐部在日常的管理浪费严重 ,尤其是部分健身房过于追求健身房的华丽,装修都是使用高档材料,这与节能减排完全不适应。室内灯光等璀璨夺目,浪费用电,与环保理念不相符合。对一些可循环利用资源出现乱扔的现象,例如一些水、报纸等。

(二)部分企业出现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可是现在许多休闲体育企业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效益,无视环境、资源问题,对社会缺乏责任感。据相关调查,一些生产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的工厂在经营过程中,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给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给当代社会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三)参加体育休闲的旅客缺乏环保意识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老百姓对于体育休闲的消费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消费的增长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助推力。可是,现在老百姓在参加体育休闲之余缺乏环保理念和低碳意识,一些大型的运动场所和体育休闲中心,经常看到是大量的老百姓留下的垃圾。据相关统计,部分大型的游泳池每天有几百斤的饮料瓶。

体育休闲中心,缺少对环保理念的宣传,部分体育中心,例如羽毛球馆、健身房等,缺乏垃圾桶。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休闲体育环保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体育休闲中心要符合环保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违法政府相关环保政策的企业,要进行公示批评,假如企业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干扰老百姓的生活等现象,进行关闭责罚处理。另外,政府要增加环保费用的支出,对于一些公共体育休闲中心,增加垃圾回收箱,在各个场合增加“清洁你我他, 环保靠大家”“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等标语,教育老百姓要文明出游、要进行文明锻炼等,对于一些不文明锻炼的,随地扔垃圾的公民要进行教育和处罚。

对于一些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企业,要给以奖励,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甚至通过官方进行公开表扬协助宣传。政府体育局每年对当地的体育休闲中心,健身房,运动馆等进行评分,督促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企业要加强全面成本管理

作为企业,从自身经济角度看,需要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资金投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国家的可持续政策来看,实行全面成本管理,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作为体育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要树立成本意识,强化自身的环保理念。例如,在装修方面,可以使用一些环保材料,尽量以简单低碳为主,降低装修的成本。在日常行政管理,加强员工的节约意识,督促员工节约用水用电,电脑等电器不用要及时关掉,洗手盆和洗手间等地方要提醒员工要节约用水。办公室方面,在打印、复印等方面二手纸要循环利用,减少纸张的使用。公司在递交相关的总结、报告等,尽量使用电子版,实现管理的无纸化。体育休闲中心,可以安装节能电灯,节能空调等,这样可以节省公司的成本。

(三)加强对老百姓环保知识的培训

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辛勤付出,还需要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尤其是参与休闲健身的旅客。作为体育休闲中心,要给参加运动的旅客发放环保手册,可以将一些节能知识跟旅游指南、运动指南等结合一起。作为体育用品生产的企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绿色环保用品,例如环保手提包,环保运动服等,让老百姓通过接触绿色产品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体育产业是经济产出的显著变量与文化要素,现在已经是现代生产力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世界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体育产业。建设和谐社会,提升社会的文明素质是时代的主题,休闲体育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正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四)培养新型体育休闲产业人才

21世纪,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年代,企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需要各种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阶段中,同样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环保意识的人才。因此,培养新型体育休闲产业人才,是当今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主要途径。在培养人才方面,高校要将可持续发展意识、循环经济发展意识等列入到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知识,为体育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总结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当今休闲体育产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休闲体育环保发展的支持和帮助、企业要加强全面成本管理、加强对老百姓环保知识的培训、培养新型体育休闲产业人才。(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红星,阳剑.大众文化形态中的休闲体育[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06)

[2] 桑全喜.当代中国休闲体育文化发展之惑――一种文化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

休学手续篇7

二、考勤签到时间为上午8:05以前,下班12:00;下午上班2:35以前,下班6:00(时间如有变动按上级规定作相应调整)。未在规定时间签到视为迟到或早退,未签到又未事前履行请假或报告手续的视为缺勤。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和纪检监察室负责组织和监督实施。

三、原则上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一律上班签到后再外出办事,如有特殊情况因公或因私外出,应经股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直至县局局长批准后报办公室备案;因公或因私外出完毕后,要及时参加考勤,未及时考勤视为缺勤。到县外出差(办私事)需延长出差时间不能及时办理出差(请事假)手续的,经局长或分管领导同意后应在上班后一日内补办,否则视同缺勤处理。对擅自外出、溜岗未参加考勤的,视同早退处理。经批准外出参加培训或学习的,视同公务,履行报告手续。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外出本县出差办事须经局长批准后书面报办公室备案方可。

四、请假手续办理。1、工作人员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一天以内由股室负责人批准,两天以内由分管领导批准,三天以上(含三天)由局长批准,并书面报办公室备案。2、机关干部职工按以下规定享受公休假:(1)工作年限不满10年者,每年休假6天;满10年至20年,每年休假10天;满20年以上者,每年休假15天。机关干部职工休年假须本人写书面申请,股室负责人拿出安排意见,须经局长批准后,交至办公室备案。工作人员年休假应在当年内休完,不计入下年度。未休(完)年休假的,根据有关规定按天给予相应的年休假补贴,事假可抵年休假天数。(2)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工作假日团聚的(双休日不能团聚的),可享受探亲假。探望配偶:每年给一方探亲假30天;探望父母:已婚的四年一次,假期20天;未婚的一年一次,假期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探望配偶或探望父母分别累计团聚30天和20天的,不享受当年或四年一次的探亲假;离职学习满一年的可以享受探亲假。(3)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45天,或事假累计达到或超过本人可享受的休假天数的,当年不再享受休假。(4)公休假可与婚、产、丧、探亲假等合并使用。(5)工作人员婚假假期3天,男女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双方不在同一地区工作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路程假。

五、工作人员考勤情况由局办公室于次月前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接受监督。如有异议,自公布之日起二日内将情况反馈办公室,逾期视为认可。监察室对违反本考勤制度的行为每月进行汇总,并按县局“问责五十条”进行处理。

六、工作人员缺勤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缺勤超过30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予以辞退。

休学手续篇8

一、各区、县人民政府接收安置复退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区、县民政局,由民政局的专管机构(或专人)承办日常工作。

二、需进京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统由市接收安置复退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军安办)批准接收,凭接收介绍信到接收安置的区、县接收安置复退军人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军安办)办理交接手续。离、退休干部本人及随迁家属的入户登记,凭市军安办开具的入户介绍信到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在外地的随迁家属,凭入户介绍信到接收安置的区、县公安局(分局)开具准迁证,然后办理迁移落户手续。

三、已被批准随迁来京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家属,是干部的,由市人事局分配工作;是正式工人的,由市劳动局分配工作。原是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可以安排到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以安排到大集体所有制单位(仍享受全民所有制职工待遇);原是大集体所有制职工的,均安排到大集体所有制单位。原是临时工、合同工、家属工、“五.七”工的,劳动部门不分配工作,可由所在街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其参加社会生产和服务劳动。

四、被批准随迁来京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子女中需要入学转学的中小学学生,由所在区、县教育局本着就地就近原则安排入学转学。

五、军队离、退休干部公费医疗待遇,与本市同职级国家机关干部相同。集中居住的,由各区、县民政局和卫生局商定一、两个合同医院,按合同关系就医,分散在街道、乡(镇)居住的,由区、县卫生局就近安排医院就医,医药费凭收据到卫生局报销;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由精神病疗养院负责接收。

六、军队离、退休干部住房分配原则是:(1)夫妻双方由部队同时离、退休的,按职务高的一方住房标准分配住房;一方离休仍在部队,一方退休到地方,一般情况下,退休一方职务高的,可分配住房,退休一方与离休一方职务相当或比离休一方职务低的,应随离休一方居住。(2)已住地方公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且相当或高于规定住房标准的,不再分配住房;低于规定标准、本人又要求分配住房的,可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交出。原住房属房管局公房,可由区、县民政局用以解决过去未分到房子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住房困难问题。军队离退休干部家中人口较多,住房拥挤,要求留用原住房的,由本人申请,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3)需回农村建房的,经市军安办批准后.由接收安置的区、县根据国家规定的建房面积和当地的建房造价拨给建房费和建筑材料指标,所在乡、大队帮助修建或买房,节约归己,产权归己。(4)住自己私房的,一般不再分配住房;如需维修住房,可由本人申请,部队团以上单位签署意见,区、县人民政府批准,酌情一次拨给本人部分维修费和建筑材料指标。维修后,产权不变,以后维修自理。

七、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住房,由区、县民政局分配,房管局负责管理和维修。各区、县制定的分配方案,要报市军安办备案。对特等、一等残废和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住房应予照顾;同样条件的优先照顾离休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分配到住房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持区、县军安办开具的住房证明信,直接与房管局办理租赁手续。

军队离、退休干部住进分配的房屋后,原则上不准换房,如确需换房,须经所在区、县民政局同意并开具证明信,方可办理换房手续。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挪用和侵占未经民政局分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用房。

部队接到我市发给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后,其离、退休干部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来京报到的,原分配的住房由民政局另行安排。

八、军队离、退休干部在规定范围内的各项费用,由区、县民政局编列预算,报送区、县财政局,同时抄报市财政局、民政局。有关安置管理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业务活动费,暂在离、退休费内列支;在中央制定标准前,安置费按每人三十元,管理业务费按每人一年六十元开支。

九、军队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的,由区、县民政局直接管理;分散居住的,由所在街道、乡(镇)管理,民政局应协助街道、乡(镇)及时研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上一篇:怎么收毛孔范文 下一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