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04 13:26:54

证实材料

证实材料篇1

【关键词】 材料设备报验;报验制度实施;过程报验;油汽田工程报验重点

【中图分类号】 tu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4—024—02

工程材料设备报验制是工程质量监理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建设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和书面化,因而是监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体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对监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监理工作要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监理工作水平,适应市场需求,落实到具体的工程管理上,就是要做到程序化、制度化、书面化。实行报验制度是对监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也是反映监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书面化的必然。所谓报验制度,就是指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申报的或相关的质量文件、资料进行报验审批,对申报的进场材料、设备、工序、工程部位的质量进行报验检查的一种审核制度。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1 报验制度的贯彻

监理是在业主的授权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开展工作的。监理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的好坏,不仅与业主的支持和监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有关,还与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的了解与配合分不开。因此,项目监理机构进入现场以后,应立即召开第一次现场工地会议,总监理工程师要将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工作程序、各项工作制度、质量控制措施等向与会各方进行交底,尤其要向施工单位明确报验制度的性质、报验方式、方法及报验内容,说明哪些资料、手续,哪些材料、设备,哪些工程部位及关键工序需要向监理人员申请报验,如何配合监理开展好报验工作,这是落实报验制度的前提条件。

2 报验制度的实施

监理工作在我国实行了20年,但有些参建单位对监理工作的认识还比较原始肤浅,甚至单纯认为监理就是只盯住现场,只要钢筋、水泥质量合格、主体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并不注重对开工、竣工、施工组织设计、工序交接等方面的审查、核验。然而,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功能。所以,对于报验的各项手续、环节、部位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1 施工组织设计报验审查。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能了解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及材料、设备准备情况,是否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并针对工程特点采取监理措施,以便进一步搞好施工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要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并附施工组织设计上报监理审查。监理工程师着重审核以下方面:①施工单位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②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是否有利于保证质量;③专职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工种是否有资格证、上岗证;④主要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可行,是否符合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施工顺序是否合理,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到位等。

2.2 工程基准点、标高、测量放线的报验。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施工测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相关工序的质量,它是施工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工单位完成工程基准点、标高、基准线的测量放线工作后,要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附测量放线记录,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测量放线报验表及记录从以下方面进行复审:

2.2.1 检查施工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鉴定证书。

2.2.2 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准点的测量成果。

2.2.3 开工报告报验。把好开工报验审核关,能有效地促进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完善,为顺利地开工并开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施工单位经过一定的准备,认为具备开工条件,要向监理人员报送工程开工报审表及开工的相关资料。总监理工程师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开工报审表的内容分工检查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情况,主要审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施工许可证是否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②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过总监理工程师的批准;③施工单位现场管

理人员是否到位,机具、施工人员是否进场,主要工程材料是否已落实;④进场道路及水电、通讯设施是否满足开工要求。

2.2.4 施工过程资料报验。

2.2.4.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报验。施工单位要把已经进场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说明的位置摆放,并填写材料报审表,附材料合格证或有关质量证明文件、自检记录等,向现场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审表检查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外观质量、规格、数量等是否满足要求。对于使用在工程结构部位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还要检查材料是否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质量证明文件有怀疑时,应补做检验或试验。某些需要检测部门复试检验的材料,监理工程师还要实行见证取样、送样,避免将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用于工程中。

2.2.4.2 进场机械、设备的报验。施工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填写机械、设备报验申请表,提请监理人员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依照报验申请表对进场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型号进行检查,并着重检查其各项技术指标及安全性能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2.4.3 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报验。一个工程的实体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各道工序组成,所以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就是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报验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选择对象涉及面很广,它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能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其设置对象可以是: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管道工程的管沟回填等;②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例如:管道工程补口补伤、地下防水层施工;③对后续工程或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例如: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④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和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制订施工计划时,就要选定质量控制点,并将该计划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确认。在已获确认的控制点到来之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控制点的报验申请表,附相关的自检记录、资料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并提前约定时间到现场见证或对施工实施监督。对质量控制点的报验使监理工程师能够在众多的工序、环节检查中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质量控制。

2.2.4.4 隐蔽工程的报验。当某些将被后续的工序施工所隐蔽或覆盖的分部、分项工程,在隐蔽或覆盖前,施工单位要填写该部位的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记录、评定资料及隐蔽记录等向监理工程师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照报验申请表及各种记录对隐蔽部位进行验收检查。主要检查需隐蔽的部位是否按图施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对其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其符合要求后,才允许予以覆盖。坚持隐蔽工程的报验检查,是防止质量隐患和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

2.2.4.5 工序交接报验。当某一工序或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分项(分部)工程报验申请表并附自检、评定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提请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对照施工单位的报验表进行实物检查、复验。主要检查该部位的位置、尺寸、施工工艺、方法及质量是否与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规范相符,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确认。要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这样每道工序都进行交接检查,环环相扣,整个过程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2.2.4.6 工程竣工验收报验。工程项目在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成后,应进行预验收。由施工单位向监理方报送工程竣工报验单及工程竣工资料。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报验单、竣工资料进行审核,并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对于工程实体质量,主要检查各分部工程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是否达到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②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否准确、完整;③各重要部位如主体等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否完整属实;④设计变更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或相关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各方签字手续是否完备。预验收是监理方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好竣工报

验审查最后一关,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从而为正式竣工验收做好准备。

3 油汽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主要报验点

3.1 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合格证明书,必要时附化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必须是原件或盖有销售单位红印章的复印件),自检记录。

3.2 电、气焊工等特殊工种作业资格(资格证、上岗证)。

3.3 设备开箱——停止点“h”(开箱清单,附件,自检记录)。

3.4 管道防腐保温(防腐保温材料合格证,防腐保温管道出厂合格证。如无合格证,自己进行防腐施工的要有自检记录)。

3.5 焊缝外观及无损探伤——见证点“w”(自检记录、探伤记录(射线探伤前必须先进行报验申请))。

3.6 管道补口补伤(自检记录)。

3.7 管沟深度、宽度、垫砂(自检记录)。

3.8 管道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吹扫、通球——见证点“w”(试验吹扫方案、措施)。

3.9 压力容器、设备安装(自检记录、安装质量评定)。

3.10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预制、壁板预制、固定顶顶板预制、浮顶和内浮顶预制以及预制前、后(附:排版图,检查方法,构件清单(名称、编号、材质、规格及数量),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质量合格证明书,构件预制检查记录)。

3.1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装前复检(复检记录)。

3.1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底板、壁板、固定顶顶板、浮顶和内浮顶及储罐附件等组对、安装、焊接、检验(无损检测)(自检记录)。

3.13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罐体几何形状和尺寸检查(自检记录)。

3.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充水试验——停止点“h”(试验记录,内容包括:罐底严密性,罐壁强度及严密性,固定顶的强度、稳定性及严密性,浮顶及内浮顶的升降试验及严密性,中央排水管的严密性,基础的沉降观测)。

3.15 土建、电气等分项工程(设备、原材料、自检记录等按照相关专业要求进行)。

3.16 动火报告、动土报告、用电申请、高空作业、进入设备及容器作业(手续齐全并报监理机构察看)。

3.17 联产、试运(含系统预热)、投产——见证点“w”(联产措施、试运方案、投产保证措施等)。

4 简要小结

工程报验制的严格执行,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方面,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持续整个施工全过程,工程建设各方要引起高度重视。监理要根据工程特点、技术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和隐蔽工程确定报验点,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报验点完工后,施工单位必须自检,填写一式两份的报验资料(包括报验单、自检记录或隐蔽记录)后通知监理。监理到达现场时必须有施工单位指定的现场负责人(技术员、质量员或项目经理)配合监理检查,签署监理意见,合格的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对于施工单位无人配合监理检查的,监理人员可拒绝到现场。检查不合格的,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或返工,整改或返工完毕后按上述程序重新向监理报验,直至合格。对于未向监理报验或报验检查不合格,擅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监理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或返工,完毕后重新报验。监理对擅自隐蔽的工程部位或工序进行解剖,施工单位应给予配合,工程质量的检查结果无论是否合格,施工单位承担全部解剖费用,并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做好油汽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施工方及监理人员,就必须制订相应的符合油汽田地面建设工程实际工作及方法程序,合理划分工程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制订相应的报验、停止、见证点,从而约束施工单位的不规范行为。坚持监理工作“先审核后实施,先验收后施工”的基本原则,采取“坚持程序,加快节奏”的工作方针,灵活机动地开展好监理工作。坚持工程报验与日常抽检相结合,现场巡检与关键工序旁站(如混凝土浇筑、基础回填)相结合,事前控制与过程控制相结合,事后控制验收及问题分析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并以事前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把监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严格按监理程序进行检查验收,做到报验检查及时,现场巡检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发出书面通知,要求返工整改,并督促落实整改,从而确保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的实现,确保建设工

证实材料篇2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 工程教育认证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39

我国是世界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大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工科毕业生被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高等学校培养出来,输入社会。可是,虽然我国的工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数上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在对世界工程教育的影响力上却并非最大。为提高我国工科人才在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国从2006年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汪试点,到2013年6月19日,我国已成为《华盛顿协议》第21个成员。这标志着我国的工程教育开始走出国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时期的到来。专业教育的改革必导致课程教学的改革,反过来课程教学的改革同样要遵循专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渚多工科专业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基础课程的改革是首当其冲的。然而课程改革是整个专业教学改革的其中一环,是为专业教学改革服务的,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有意义的改革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工程教育认汪对我国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影响。

1 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中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与我国传统的工科专业教学评估不同,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下,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其自身的特点。

1.1 培养目标更具体

在工程认证体制中专业培养目标中要明确指出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要求,其中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外,还有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程度的具体要求。例如:经常见到很多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写某某专业是培养怎样的专门高级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表述含糊其辞,目标达成与否也不可估量。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中这种教育目标是不可取的,目标的确定也必须满足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hle可计量的,Attainment可以达成的,Reasonahle合理的,Time有时间性的。以吉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在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改进之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变为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水、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很好的设计和综合规划能力,最终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家长和老师期望的毕业生标准。当然这种培养目标比前一种培养目标更能体现SMART原则。但是仍有改进空间。

1.2 知识和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由于在专业的新评价模式上,学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评估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要求上,还体现在各种能力和技术上。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人才培养要求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固然与现有高等专业教育的要求相去不远,但是在人才的能力上面要求就大不一样了,如要求学生有团队协作能力,这意味着只知自己读书与同学关系不好的学霸并非高校培养的合格人才;又例如要求学生有运用现有课堂知识能够独立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中国式教育中通常强调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的教条式教育需要改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仅是记忆,还要会运用,并且能够有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一个较复杂的工程问题转变成自己可以解决的各个知识点的集合。此外还有人文素养、运用现代工具和手段等等一系列的能力都有相应的要求,

1.3 人才培养与工程实际结合更紧密

工程人才培养出来是干什么的?绝大多数人才都是在各个工程行业当中从事工程相关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输送的,既然是面向社会,面向各个工程行业,就必须与工程行业发展和需求相结合。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下为增强工程教育与行业的紧密度,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师都有区别于以前的要求。首先人才培养针对学生不仅仅是完善的学习指导还需要完善的针对学生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其次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和课程体系设计都需要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再就是,毕业生要求需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能力且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教师中除了要有专业教师还需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1.4 强调学生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现有的高等教育是学生出了校门就和学校没关系了,以后能不能在行业内有发展全凭个人本事,但是新的教育评价中不仅要评价学生毕业时的状态,还要能反应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这就好比高等教育要从商品售出概不负责的时代,转变成一切商品免费质保5年的时代。这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

1.5 以普通学生评价代替优秀学生评价

办教育的都知道,好的学校有差学生,差的学校也有好学生。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往往拿着金字塔最顶端的学生说事,通过证明我有好的学生来说明我的办学质量符合要求。这种评价方式本身就不符合概率学的理论,因为这些优秀的学生对你教育的专业来讲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并不能代表平均水准。但是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下,需以刚刚满足毕业要求的普通学生为评价标准,而能够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为绝大多数,也就意味着这绝大多数学生比评价时能看到的更优秀,这样的评价模式更能体现学校某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2 《材料力学实验》课程可以提供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

在对工程教育认证体制的人才培养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反过来看看《材料力学实验》课程可以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哪些知识点和能力的培养。首先,当然是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如巩固材料在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情况下的变形特点、应力分布特点、应力应变关系等。其次是熟悉工程测试中常用仪器的操作和常用实验方法如扭转仪、万能试验机、千分表、静态电阻应变仪等。最后是对学生一些能力的培养,如与实验直接相关的如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的总结能力及动手能力等,与实验无直接关系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显然,一门小小的实验课程涉及到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3 现有课程教学及教改中与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才培养特点相悖的地方

正是由于课程涉及的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方面非常多,同时开设这门实验课的专业也非常多,所以开设课程的学校多、教学的老师多,大家总结的教学特点及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意见也多。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有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很多与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才培养的特色相背离。这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3.1 与现有行业发展不符,学校教育明显滞后

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行业内涉及到的材料试验种类较以前增多,同时测试仪器、工具和方法不断更新,然而看看现有的材料力学教材和课程要求,很多毕业了十多年的大学生会发现,实验项目基本不变,很多工程界已经很少使用的仪器设备或测试方法学校还在用,而一些当下在工程界常用的设备和仪器,学生没听过,老师没见过,学校更不会主动更新。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人才培养与时代与工程界可以说是完全脱节的,更不要说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了。

3.2 学生动手机会减少

学生进行材料力学实验,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将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但是现有的很多实验教学改革中却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降至最少。举个例子来说明,电测法是材料力学实验中一个重要内容,电测法实际上是将应变片贴在测试物体上,通过物体的变形使得应变片上电阻产生变化,通过不同的电桥接线方法,经应变仪把信号放大读出贴片位置处材料的应变情况。这样一套实验如果要完整的操作下了,其难点有两处,一是应变片的粘贴,二是电桥搭接。尤其是应变片粘贴时对学生耐心、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如果是处理不当,应变片就作废了,应变片得重新粘贴。但是为了节约教学成本、为了提高教学速率,很多学校在课程实验教学中是将应变片贴在固定的实验构件上,电线也焊好,一批学生用过后,下一批学生接着用。学生知道应变片怎么选择了吗?实验指导书上写了。知道应变片怎么粘贴了吗?实验指导书上也写了。在工程中能自己实施类似的实验,自己贴好应变片吗?不会。这样的实验过程,无异于纸上谈兵。更有一些好心的老师干脆将电桥线路也搭接好,学生来了直接加载,读数,走人,实验数据得到的又快又准,皆大欢喜。但是如此设置的实验,已经没有开设实验的必要了。

3.3 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训练太少

在中小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所有操作步骤教师都会有严格的标准的说明。到了大学,很多学生做实验时总习惯性的问老师,实验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实验数据怎么记录,有没有表格,要记录几组,哪些实验数据是需要的,实验数据处理用哪个公式等等。一些教师为了避免过多的类似问题,于是在实验前总是将实验的所有细节通过课件、教学参考书等多种形式直接塞给学生。老师好吗?好。学生还要动脑子吗?不用了。于是乎课程对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是展示老师的实验设计能力。而这样的老师还往往是学生口中的好老师,各种教学竞赛的佼佼者。为什么?细节处理到位啊。实际上学生在这种课程中顶多是学会了这个实验的设计和处理,但是实验设计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和养成,毕业后遇到很多工程问题,没有固定的实验方法提供,没有老师帮忙,只能干瞪眼了。

4 《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对于《材料力学实验》课程而言,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下的教育改革重点之处应该就是以上的相悖点所在。同样着重三点。

4.1 提高与工程行业结合度

实验课程中学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应及时更新,关注工程行业的发展情况,实验的仪器设备和方法可领先于行业发展但不应落后于行业发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时效性。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每隔数年进行实验项目设置的调整,遛免实验课程项目设置时的换汤不换药现象。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工具也应做到除了折旧、损坏原因的淘汰之外也应存在技术原因的淘汰。

4.2 增加学生实验操作中动手机会

在实验教学时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主动性学习,而非被动性的听听课,看看书的学习。学生应熟悉重要实验操作过程,熟悉重要及常用测试仪器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而且,实验操作应以培养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实验小组成员不易过多,以防止很多实验操作训练只能惠及极少部分学生的情况存在。

4.3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

高校老师不是保姆和奶妈,没必要将所以实验的细节都送到学生面前,高校教育应更强调方法、能力的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会一个实验也仅仅是一个实验,学会实验设计的能力则使得学生在社会中和以后工作中有着更强的行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实验课程的教学导向也有必要改进,不应把将所有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作为评价标准,而应该以学生是否基本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作为教师教学好坏的评价标准。

总之,在工程教育认证体制下,工程专业教学目标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作为专业支持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也应顺应时展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迟子芳.工程教育认证环境下环境工程教改初探――以吉林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3.

【2】修开喜,朱泓.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对我国专业认证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3,(13):43-44.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EB/OLI.http:///column.php.

证实材料篇3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据 证据材料 证明 证明能力

一 民事诉讼中证据材料(以下简称证据材料)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以下简称证据)

证据材料与证据尽管经常易于混淆且常被不加区分地使用,以致于在证据这一概念下包含了证据与证据材料两种情形,使得“证据”一词,有时是指证据,有时又是指的证据材料。而正确地看待证据材料与证据关系的问题,无疑应是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一) 何谓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亦称证据资料,有人认为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1)也有人认为是指“凡是未经查证属实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形式,统统称为证据资料,或曰证据材料。”(2)还有人认为“所谓‘证据资料’则被理解为通过证据方法表现出来或为人所了解知悉的内容,如证人和当事人本人的证言,鉴定意见(尤其是其结论),书证所表示的信息内容,对物品或场所进行检验或者勘验的结果,等等。”(3)总之,笔者认为以上都从不同层面揭示了证据材料的含义,说明了证据材料其作为证据的内容,意味着一定的既知事实,而既知事实与作为证明对象的待证命题或待证事实间的关联性以及用来评估证据从而从已知推断未知作用程度的证明力或证明价值等概念,都直接与对证据材料的理解紧密相关。证明材料,对于考察诉讼中证明的机制和过程都非常重要。

(二) 何谓证据

证据,有学者认为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请况的各种事实,也是法院认定有争议的案件事实的根据。”(4)也有学者认为“(一)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方面看,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从证明关系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凭据,是用来认定案情的手段;(三)从表现形式看,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5)

(三) 证据材料与证据的关系

由证据材料与证据的概念可知,证据材料是证据的来源和初始表现形式,离开了诉讼过程中的证据材料,证据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而无从谈起。并且,证据材料只是为了证明待证事实命题而提供的各种材料,这些材料中只有符合证据条件的,才能作为证据,成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有的不具备证据条件,即不能作为证据而使用。对某些证据材料能否作为证据采纳,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自然效力,再就是法律上的效力。自然效力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与客观事实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法律效力是法律证据资格的规定,是外加于证据材料的,属于证据制度之一。

不过,也有论者反对对证据材料和证据进行区分,“在坚持证据反映论的同时,笔者认为还应当坚持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同时反对证据与证据材料的划分。证据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所有反映事实的材料都能构成证据。”(6)但笔者不赞成这种将二者混为一谈的看法。同时该观点与其“证据的证据力即证据的形式效力”的观点自相矛盾,既然其认为“所有反映事实的材料都构成证据”,又何谈“证据的形式效力问题”?

二 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

(一) 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

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以下简称证明能力),亦称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或称证据适格性,是指“具有可为严格证明系争事实的实体法事实之资料的能力。”(7)也有人认为“证据力(或曰证据能力)是指证据在法律上可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8)另有人认为“证据能力系指在诉讼上可容许作为证据的资格。凡属于可采纳的证据也可称之为适格的证据。”(9)笔者认为某种证据材料可作为证据的法律上的正当性或法律上的效力即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

(二) 证据法上的可采性

证据法上的可采性,亦称容许性,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通常的用语,它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容许,才能用于证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英美法中证据的可采性将证据分为可采纳或不可采纳,也可以称之为受容许的为有证据能力,无证据能力则不予容许。所谓某一证据材料可用为证明待证事实的能力,既是从证据的可采性上而言,也就是可容许或可被采用为证据的一种资格。所以,一般认为,证据材料证明能力即是证据材料的可采性。

(三) 证明能力与证明力

证据的证明力(以下简称证明力),也称证据力,“系指证据材料作为证明待证事实上价值大小与强弱状态或程度。具体而言,即审理事实的人对于外部原因的证据所发生的内部意识作用的力量,亦即依据证据事实对于待证事实所置信其真伪存否的力量和程度。”(10)换言之,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案情事实的能力,或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或功能。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与证据的证明力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有:其一,证据能力是可能性的范畴,证明力是现实性的范畴,证据能力是法律关于某一事实材料能否作为证据的资格规定,只有具备证据能力的事实材料才能加以审查判断,才具有作为定案依据的可能性,而证明力是证明案情的价值,具备了证据价值才能把可能性的能力转化成证明的现实性。其二,对于证据能力,法律上多加以消极的限制,对它的判断必须依据一定的证据规则,而对于证明力,多是允许法官自由心证,法律上的限制很少。其三,从诉讼程序上考察,设置证据能力的限制,有基于证据本身的需要,如排除、意见、传闻法则等,有出于诉讼外的基本政策的需要,如人权保障、特权权利的保护等,但意在保障证据的质量,确保法官对证明力的准确认定,有利于发现案件的法律真实,证据能力是证明力的法律屏障,一个证据材料,即使具备证据能力,如适格的证人的伪证言,但其不能真实反映案情,也就不具有证明力。

由此可见,证明能力与证明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证明能力是证据证明力的前提条件,凡是有证明力的证据材料才能成为证据,才能有证明力可言;证据材料必须先有证明能力,即先成为适格的证据 ,或可采纳的证据,而后才产生证明力问题。从程序上讲,先是解决证据材料的适格性的问题,然后由法官自由裁量其证据价值。

三 确立证据能力制度的必要性

证据能力直接影响当事人的举证、质证与法官的认证,影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正确地适用法律,意义重大。

首先,规范民事证据能力,有利于证据规则的建立与完善。各国证据法中都有大量的规则就特定的材料能否作为证据及其证据的证明力。我国法官对证据认定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根本原因是缺乏证据规则的有效制约。因此,规范民事证据能力,有利于建立系统的严格的证据规则,以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

其次,规范民事证据能力,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一般从两方面对于证据能力加以限制,一是对证据本身的禁止,二是程序的禁止。前者有对证据的种类、形式、来源等作出一般性的积极规定,以引导当事人有的放失进行举证、质证:后者则从消极方面对收集、调查证据的程序作出禁止性规定,以引导正当的取证程序。

再次,有利于保障诉讼的效率,节约诉讼成本,实现诉讼经济。可以使当事人从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维护自身的利益的角度出发,尽量有效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能反驳对方、证明自己的适格的证据材料。从而加速庭审进程,提高效率。

另外,规范民事证据能力,也利于法官对证据的准确认证。在有效防止当事人提出不适格的证据材料,同时为法官的认证设置规则加以制衡,防止法官恣意裁量。

四 当今世界关于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的法律规定

(一) 英美法律中的有关规定

在英美法中,对证明能力是以证据的可采性的形式加以规定的,但法律上极少有积极的规定,一般是仅仅消极就有无证据能力或其能力受限制的情形加以规定。所以,不可采纳的证据反而成为英美法中证据材料可采性问题的重点。英美法重在证据能力,必具有可采性的证据材料,方有合理的证明力,才能合理推断待证事实之真伪,故对于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以法律加以限制。概言之,不可采纳的证据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缺乏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其二是应受排除的证据材料。

1 缺乏关联性的证据材料

所谓关联性,是指证据材料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以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证据材料的可采性与证据材料的关联性紧密相联,并且关联性是可采性的前提条件。凡是某一证据材料与待证事实具有关联性之后,才能产生该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可采性的问题。质言之,凡是具有可采性的证据,必须具有关联性,而所有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却并非都具有可采性。关联性不是一项证据材料的内在特征,而是作为证据材料与本案争执的事实之间的关系而存在,对关联性有无的判断,是一个经验事实,可以依赖科学与经验加以自主判断。而证据材料的可采与否,则属于一个法律问题,应由法官依法定规则进行法律判断。即判断证据材料之关联性,有赖于人的生活经验与逻辑,而可采性之取舍,完全取决于证据法的预制规则。英美法中,之所以将证据材料关联性与证据材料的可采纳性加以区分,与其陪审团审判的传统有关。关联性与可采性的问题,如同陪审团审判制中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边界一样,构成了英美法中陪审团与法官的职能区分的一部分。

英国自18世纪后期,在诉讼中建立了当事人对等的辩论主义(即当事人主义)以代替纠问制度,自此各种证据规则,随之发展而来。为了防止陪审团、当事人因缺乏法律常识或采纳那些有碍于查明案件真情的事实和材料作为证据,或误用推理的经验规则,或者迷于被告的地位和经历,或惑于被告的巧辩,或导致有偏见或涉及情感度等,因而产生了各种不适格及排除规则。法官对于不适格的证据,即不予采纳其向陪审团提出以考虑其价值,以保障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

英美法中的有无关联性的证据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除某些例外外),品格证据材料与证明归责行为之关联性。

第二,事后的补救措施与该事业有关的过失之间之关联性。

第三,提出和解或和解建议与请求承担之间之关联性。

第四,支付医药费或类似费用与承担责任之间无关联性。

第五,责任保险与疏忽行为间或不法行为间无关联性。

缺乏关联性的证据材料,一律不具有可采性。

2应被排除在外的证据材料

一般而言,与待证事实间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原则上都具有可采性。然而,某些证据材料即使有关联性亦应予以排除:第一,某些证据材料之证明价值微乎其微,第二,某些证据材料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极其遥远;第三,某些证据材可能会产生生多个争执点,使主要争议事实混乱;第四,某些证据材料可能会误导陪审团,或者诱导其仅凭感情因素而作出不恰当的决定;第五,某些证据材料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给事实认定带来错误的危险。此外,还有一些诸如公共政策方面的因素而将某些证据材料排除在外:第一,绝对排除的规则。第二,附条件排除的规则。在排除规则中,主要有:传闻规则,意见证据规则,禁止反言规则,预防规则,司法裁决理由等证据事实排除规则,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信息的排除规则等。

(二) 大陆法中的规定

与英美法比较而言,大陆法中关于证据材料的规则要少得多。大陆法因为出于职权主义的缘故而重在调查证据程序,对于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很少限制。凡作为证据材料,均具有理论上的证明能力。即在承认证据材料一般均具有证据能力的前提下,对于某些个别情况设置例外,此例外即无证据能力之特例。而且,大陆法中的排除并非完全绝对排除,相对排除亦不少。

总之,大陆法系中关于证据材料证明能力的规则主要有:

1. 直接规则。该规则是指在采纳证据时强调所有可作为证据的事实和材料必须经过直接审理才能被采纳为证据。反之, 凡是不能以直接审理方法进行调查的事实和材料在证明能力上就不具有可采性。

2. 关联性规则。该规则是要求事实和材料之所以能被采纳为证据,其前提必须是它们在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关联性。

3. 合法性规则。该规则要求所有证据的形成和取得必须符合法定要件和形式,否则,就不能采纳为诉讼证据。

4. 任意性规则。该规则是指非在自愿的情形下取得的证据材料应被排除在外,使其不具有可采性。

5. 传闻规则。此规则是指大陆法中原则上不排除传闻作为证据,只是要求证实其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中国法中的规定

中国法学理论上常见的关于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的论述主要有三点:关联性、真实性(或客观性)、合法性。但我国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明能力的证据规则采用一种虚无主义的做法,其结果造成法院查证范围过宽,期限过长,效率低下。既未象英美法那样有较为严密、详尽的证据规则以及在证据规则中又有许多例外,其目的在于限定和约束陪审团、法官在认定证据上的自由取舍;也不象大陆法那样,作出较为详细、严格的程序性规定,从而为法官的自由心证的基础。我国未有完整、系统的证据法,只是以粗线条的方式制定了若干证据规则。由于条文较少,内容过于粗糙,并事实上赋予了法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其结果必然是造成法官任意裁决的权力过大。

长期以来,我国的诉讼中事实上以真实性来取代合法性,如《民事诉讼法》的第64条第3款,第65条第2款,第69条等之规定都表明,法院审判时采用证据的重要标准是证据的真实性而不是证据的合法性。更成问题的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真实性的定位上存在自欺欺人的所谓“实事求是”的原则,刻意寻求所谓的“客观真实”,而不是“法律真实”。

正因为我国民事证据法理论对证明能力一直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有关证据的立法、司法解释及实务中亦极少有系统的有关证明能力的证据规则更谈不上用其解释具体案例,所以,证明能力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对证据材料的证明能力作出了一些初步的规定,例如:(1)关于能作为证据的证据材料有《规定》的第10条、11条、12条、20条、21条、22条、30条、55条等。(2)关于排除作为证据的证据材料有《规定》的第34条、43条、53条第1款、第57条第2款等。(3)作为例外规则的有《规定》的第49条、53条第2款等。因此,造成了以下后果:第一,诉讼中当事人缺乏完整、严密的证据规则的指引、规范,导致举证的材料不适格,伪证、无关联性的材料多。第二,导致当事人进行质证时没有焦点,范围没有限制,在枝节问题上漫无边际、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纠缠不休。第三,导致法官庭审中查证的证据材料的范围过宽,影响审判效率。第四,法官对证据材料认证的程序缺乏必要的制约。

五余论

证据问题是全部诉讼活动的中心问题,正如英国功利主义法学家边沁所认为的:证据为正义之基础。证据材料(资料)存在于诉讼前阶段,只要是可能只有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材料就可以做证据材料,但是,这些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最终能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必须通过法律的检验和法官的认定。证据材料必须转为诉讼证据才具有法律意义。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能力的核心所在,证据材料只有同时具备合法性才能进入到诉讼中,成为真正意义的证据。特别是民事诉讼中的审判方式的改革使举证责任愈来愈倾向于当事人主义,这样更易于诱发当事人的非法取证行为,所以确立非法证据材料的排除规则等在内的证据规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必要借鉴吸收英美法系中内容详尽的有关证据能力的法则,以完善我国长期以来受大陆法系影响而过于原则、粗糙的规则。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材料必须予以排除。

注:1 江伟 主编 《民事诉讼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第128页

2樊崇义 主编 《证据法学》 法律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 第46页

3 王亚新 著 《对抗与判定 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第165页

4同上,第228页

5同2,第45-46页

6曹建明 主编 《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理论问题研究》(上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7 肖建国 《证据能力的比较研究》 中国民商法律网

8同上

9刘善春 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第455页

10 同上 第456-457页

证实材料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20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材料市场也空前繁荣。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最基本要素,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和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一直是建筑工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但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表明,建材产品质量问题十分严重。

1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有两层含义:

1.1 进入现场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

1.2 工程施工中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必须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控制材料的进入,还应该控制材料的使用。在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材料计划后,制定相应的材料管理程序及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材料管理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步骤、手段、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及保证材料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其程序一般如下:

1.2.1 提交材料需用计划。

1.2.2 对进场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资质审查,对进场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资料进行检查,检查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是否与计划相符。

1.2.3 对于水泥、钢材等重要原材料认真填写进场登记。

1.2.4 由具有见证取样资质的人员对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及送检。

1.2.5 检查检验报告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合格的准予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并退场。认真做好不合格材料的退场记录。

1.2.6 及时准确地做好施工日记,确定每批材料的使用情况。

2 加强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

怎样实现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杜绝不合格建材进入建筑工地呢?我认为,必须多方配合,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合格性:

2.1 严格生产领域的监督管理

2.1.1 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生产厂家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方能生产,严禁无证生产。

2.1.2 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组织生产,严格禁止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产品出厂,坚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生产线。

2.1.3 产品出厂必须检验,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方可出厂销售;产品销售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书)。

2.1.4 严格禁止不具备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小型生产企业挂靠大企业或以大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

2.1.5 鼓励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向社会和用户实行质量保证承诺。

2.2 加大流通领域监督力度

2.2.1 建筑材料销售必须有质量合格证(书)。

2.2.2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常用建筑材料的监督检查,特别是水泥、防水材料、钢材等,更要重点检查。对查出的假冒伪劣产品要予以销毁。

2.2.3 对制售质量低劣建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即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要从重处罚,并按规定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2.2.4 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与管理好、质量优的建材生产企业建立直接的联系渠道,严厉打击流通领域中的不法行为。其次,建筑材料使用方应加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阻断不合格建筑材料的使用渠道。

2.3 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2.3.1 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疑问时,应补作检验。

2.3.2 工程中所有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

2.3.3 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工程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抽检。对于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验。

2.3.4 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规程》,要能反映该批材料的质量性能,对于重要构件或非匀质的材料,还应酌情增加采样的数量。

2.3.5 现场配制的材料,如砼、砂浆、防水、防腐、绝缘、保温材料等的配合比,应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配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4 加强现场材料质量控制

工程材料进场后,应加强施工单位对现场的管理严格进场预报、取样送检、审核报表对照实物及时核对。

2.4.1 材料堆放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品种、规格、批次、进场日期分别堆放,并注有醒目的标牌区分,不同规格的材料应有隔断,待检材料必须有醒目的待检标牌,以区分合格和待检材料,不合格的材料必须立即插上不合格标牌,标出出场日期,限期退场,防止错用。

2.4.2 严格执行进场预报制度。施工单位一般按材料进场计划组织材料进场,应要求其提前一天书面通知监理,以便安排见证人员见证取样送检,没有书面通知,未经监理认可的进场材料,要清除出施工现场,材料进场预报制度是及时掌握材料进场情况的重要措施,一定要严格执行。

2.4.3 认真审核材料报审表及附件。审核不但要审查质量证明文件,还应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对材料实物、包装、标志进行抽检核对,并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4.4 重视施工过程和各项施工验收时的材料控制。在施工中对来源不清的材料,禁止使用,并一定要追根到底,直到搞清为止。各项施工验收时,应加强对材料质保资料的复核,把好签证权。加强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应从监理、施工单位进场开始。督促建设主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责任制、计划、现场管理着手监控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把住签证关(包括工程报验),设立控制,勤于检查,就能有效的控制材料质量,从而确保在施工中使用合格的材料,以达到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2.5 加强试验检测工作,通过提高试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工程质量

2.5.1 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目前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特别是试验检测人员匮乏。缺乏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队伍,提高航道工程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

2.5.2 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专职试验人员。随着航道技术等级的提高,好多施工单位已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在许多工程中,仍有部分单位不具备原材料质量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试验检测的基本条件。

2.5.3 进一步建立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我国目前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美荣.浅论建筑工程材料控制与管理,2009(02).

证实材料篇5

关键词:监理;材料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掌握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要求

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有合同条款、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监理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符合其相应的要求。

1.1合同条款各项工程材料质量的保证责任、处理程序和费用支付等均应符合合同的规定。1.2设计文件全部工程材料应与设计图纸符合,并符合项目业主批准的变更与修改的要求。

1.3技术规范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设施、设备及施工工艺,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1.4质量标准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的质量均应符合合同文件中列明的质量标准。除以上4个方面外,材料还要符合有关产品的试验方法标准和质量证明书的规定。对新型建筑材料,还要求有技术检验部门关于其技术性能的鉴定书。

2熟悉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施工中监理工作的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落实监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方式来实现的。具体的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2.1检查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订货、采购、包装、运输、堆放、储存、保管及加工、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产品质量。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落实,总监理工程师不能签发开工令。

2.2落实监理部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各自承担的职责。

2.3注重每个分部工程及主要分项工程,制定《原材料质量控制一览表》,表中列出工程名称,原材料名称、规格、数量,每批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进场日期、数量、使用部位,合格证,检验报告及认证证书资料、验收人员等。在每批材料验收后,及时输入计算机材料报验台帐,每月输出一次。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分部或分项工程原材料质量控制在规格、数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避免实际使用和已核验的原材料在规格、数量上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避免部分原材料质量失控的情况。

2.4坚持原材料复试见证制度,取样、送样过程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在现场监督,杜绝马虎、懒惰、图省事等渎职行为,彻底避免施工现场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把住原材料见证关。

2.5主要装饰材料订货前,施工单位应提供样品和有关订货厂家情况以及单价等资料,向监理部申报,经监理人员会同设计、业主方研究同意后方可订货。

2.6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监理人员在进行原材料质量认证时,重点检查以下内容:a.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是否符合原材料质量控制依据的要求,并与现场实物相对照比较。b.对于实施使用认证管理的建材产品: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建筑钢材、建筑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塑料管材管件、铝型材、建筑涂料、新型墙体材料等,检查有效的建材产品使用认证证书,证书上必须有发证机关、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盖章。c.对于进口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的材料,应全部检验。进口材料、设备,另应检查商检证明书。d.对质量不合格、资料不全、技术指标不明确、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或标准要求、实物与资料不符、包装标志不清而不能确认的材料,不予认证,并指令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单位限期将其运出现场。e.施工单位擅自使用未经监理人员认证的工程材料,或者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总监理工程师应下达停工令,责令整改。

2.7检查材料的数量,包括到货量检查和每日一次的库存量检查,有利于对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当监理人员通过检查发现,进料量和库存量与进度计划不相适应时,就可及时提醒施工单位,以保证进度计划的实现。

3重视监理试验室在材料质量控制的作用

检测与试验是监理进行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以上材料质量控制中要充分发挥监理试验室的作用。

3.1监理试验室的工作

监理试验室在材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完成以下工作:①统一规定各种试验表格(包括承包人的工地试验室用试验表格),妥善管理各种试验报表及试验资料。②按规定频率进行现场试验抽查,检查承包人工地试验室及其试验仪器设备。③按合同、技术规范规定完成验证试验、标准试验、抽样试验及验收试验。④参加工程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重大分项工程的试验工作。

3.2原材料试验程序

监理试验室原材料试验程序如下。承包商提出开工报告后,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出厂证明及试验报告,并由驻地试验室抽样检查或取样送检。若发现原材料不合格,驻地试验室要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并通知承包商,由监理工程师提出处理意见。

3.3原材料试验注意问题

试样要有代表性,取样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如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试件的尺寸的偏差等,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取样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取样。

3.3.1钢筋:由于钢筋不可能大批量一次进货,而且货源不可能单一,品种、规格又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必须分批、分品种和分规格堆放,并加以标识。同时,应将提供进场钢筋的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存档。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对每批钢筋取样检验。

3.3.2水泥:对进场的水泥,要求施工单位按分批、分品种、分标号进行贮存,不允许混仓或混放,且需防潮,同时将进场水泥的出厂合格证保存并提供给监理工程师归档。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会同监理工程师,按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 200t 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做强度、安定性及凝结时间等试验。

3.3.3砂、碎石或卵石的检测,使用单位应以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采用大型工具运输的应以 400m3或600t 为一验收批;采用小型工具运输的应以200m3或 3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量者,应按一验收批进行验收。

4建立监理工作中材料质量控制程序

4.1材料质量重在事前控制。

原材料、设备进场时必须依照相应的程序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检查材料的规格、数量和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自检合格后,由施工单位填报《原材料、设备报验单》,并附下列资料:①材料、设备清单(材料名称、产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用途等);②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实行认证管理的建材产品须有产品使用认证证书,进口材料须有商检证明书);③材料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等检验报告。在材料进场后24 h内向监理部提出报验申请,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质量保证资料齐全有效,现场实物标志和资料相符,才予以同意使用;否则,限期退场。

4.2 见证取样

送检每项工程的取样送检见证人,由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书面授权委派本工程现场监理人员1-2名担任。建设单位应向工程受监的质量监督站和工程检测单位递交“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员授权书”授权书应写明本工程现场委托的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及资质等简况,以便检查核对。施工企业取样人员在现场取样和制作试件时,见证人必须在旁见证。见证人应对试样进行监护,并和施工企业取样人员一起将试样送至检测单位或采取有效的封样措施送检。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检验时,须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见证人应检验委托单上签名。检测单位应在检验报告单备注栏中注明见证单位和见证人姓名。出现不合格项目,要及时通知工程受监质量监督站和见证单位。影响结构安全的项目,应在24 小时内报告。见证人对所见证取样检测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并分类建立台帐,统一编号。台帐内容应有:项目名称、进场日期、进场数量、取样时间、代表批量,会同取样人员,使用部位,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等。

监理人员在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取样的前提下,保证所取送检材料的代表性,检测人员应对其送检材料进行仔细核对,确定其抽检数量、长度等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方法要求,并对其进行登记造册,再对其进行相关试验。

5结语

虽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很艰难,但通过监理合理的质量监控手段,原材料质量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参考文献:

[1]谢颖,王永奎.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材料的质量控制[J]. 2002

证实材料篇6

关键词:工程材料 工程监理 质量控制

工程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和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因此,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理无论在建筑、安装还是其他行业均是工程监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自己的监理实践,谈谈工程材料的监理与质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在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我们的监理委托合同中有关材料监理的主要内容有:监理方有权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施工单位要在监理方的监督下按有关规定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并送交有资质的材料实验室进行复试,经复试合格并出具合格证明的材料可投入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办事,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始终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方独立抽、复检相结合,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以监理方的复检作为评定自检结果的标准,同时还坚持目测和检测相结合,抽检和监测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二、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制定材料监理细则

在工程开工前使参建各方明确监理工作的性质、方法以及监理工作程序。具体做法就是针对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监理规划和细则,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在材料监理细则中,明确有关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工作方法、步骤、手段以及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在材料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严格按监理规划、细则开展工作。

三、审核施工单位材料计划

监理工程师进场后,首先了解施工单位的材料总体计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材料总体计划与施工进度相互协调。在此基础上,每月月底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方提交下月的材料进场计划,包括进货品种、数量、生产厂家等,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月进度计划予以审核,使材料进场计划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四、材料采购的质量监理

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监理方都要会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并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量保证资料,根据质保资料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

五、进场材料的质量监理

在材料监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原材料的试验工作。例如: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水泥要求有出厂质保证明,砂石、砖等要具有材质试验单,施工用水要有水质化验报告等,以掌握其技术参数资料。同时在监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为提高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工程质量,甲方同意监理方独立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质量保证内容进行必要的检查检验,施工单位的材料复试检验工作可在经建设、监理方认可的具有相应实验资质的试验室中进行(主管部门有更高要求的,按主管部门要求)。监理方按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监理方在对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理中,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控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合同及材料监理细则办事。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材料的质量监理:

1.钢筋、水泥

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首先按规定进行外观、标示及尺寸检测,提供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质量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要求施工单位分批、分品种堆放、贮存。按规定品种和数量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交实验室进行材料复试。未经复试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场外。

2.钢筋焊接制品

绝大多数进场钢筋均要进行现场加工后方可用于工程。如钢筋焊接、成型、张拉等。下面仅以钢筋对焊为例谈谈焊接制品的质量监理。钢筋原材料验收合格后,监理方可通知施工单位进行加工。在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技术措施交底、质量监控程序等,监理方进行审核,并要求施焊人员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施焊。对待有焊接操作上岗证的人员,要求对不同品种、不同焊接工艺的钢筋接头,先做焊接试件,试件经见证取样送至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展开批量施焊。

对焊接成品的质量检查是监理工作的重点,除施焊前对试件进行合格试验之外,对成品的质量监理要按监理方确认的监控程序进行。具体做法是: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如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烧伤等进行检查,随后作随机油样,坚持每200根接头取一组样品进行试验,并且始终坚持抽测时间与材料加工进度基本吻合,发现不合格焊接头,退回施工单位,并分析原因,改进技术措施,然后重新焊接,使之全部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严格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验收。

3.混凝土

混凝土是工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材料,它的质量不仅涉及到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而且影响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很多,诸如,各种组成材料的计量、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等一系列环节,均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监理的一大内容便是对混凝土的质量监理。在混凝土的质量监理中,提倡优先选用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材料质量抽查,审核混凝士的配合比是否正确,用于计量的各种表具、量具等是否俱全,搅拌时间是否适中,运输中是否发生离析,振捣、养护、试块留置等各环节均有施工人员专管,严格按照监理方提出的质量监控图进行。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加强管理。如某工程的浇筑底板混凝土项目,监理人员在连续浇筑24小时的过程中跟班蹲点,对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施工现场振捣以及混凝土试块留置等均有专人管理,实行旁站监理,层层把关。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加以整改。

六、试验室资质检查

材料的试验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在监理方见证下现场取样,由施工方和监理方同时送交实验室进行材料试验。监理方应严格审查实验室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文件,确认实验室资质合法性和有效性。

七、结束语

证实材料篇7

关键词:压力容器;监督检验;材料

近些年来,由于压力容器材料选材不当、材料误用、材料缺陷等材料原因造成压力容器设备事故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所以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合理选用、正确使用,已经成为保证压力容器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对材料确认的要求

目前,对于压力容器产品制造监检中的材料确认环节,我们采取的是由企业提供用于主要受压元件制造的板材、管材、焊材的原始质量证明书,对于从非材料制造单位购买的材料,可提供加盖材料供应商检验(红)章和经办人(红)章的质量证明复印件。外购,外协的封头应有制造单位所在地监检机构出具的监检证书,其他外购,外协件(直径大于250mm以上的法兰、锻件)应提品合格证。合格证上至少应有产品名称、材料牌号、产品规格、制造标准、机械性能、化学成分(有超声波探伤要求的还应有超声波探伤结论)等内容以及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结论。企业还应提供按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规定格式的"材料入库检验单"。检验单上应有材料名称、检验制造标准、入厂检验编号、检验项目,检验员签字(盖章)并经材料负责人员审核同意入库的签字。监检人员对照检验单和材质证明书,现场检查实物,确认标记材料标记移植工作完成后,在材质证明书和外协件产品合格证上"确认",并在监检日志中做好记录。

二、材料确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目前的材料市场比较混乱,利益驱动和对材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部分经销商和厂商弄虚作假,私自更改材料质量证明书内容后再复印提供给客户。

(2)有些压力容器制造厂材料控制人员责任心,原则性不强,为了经济利益,出现材料质量证明书在多台产品中,甚至不同材质之间混用等问题。

(3)材料入厂后,标记移植工作做的不及时。材料堆放不严格,碳钢与不锈钢、结构钢与容器用钢混堆在一起,极易在领料下料过程中出现差错。

三、.压力容器用材料监检浅谈几点看法

1、关于供货商的确定

大型钢厂应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批准,由国家对钢厂强制质量认证并严格监督检验。但由于其不接受单批采购或采购数量少的小用户,可由厂商认定一些守信经营的一级商并于与公开公布,制造厂可在这些商中选择订货。

2、对于中间经销商的选择

要注重供货商经销物资的质量,更要注重经销物资人员的素质。应了解全国的生产情况,选择经调查其质量保证能力、规模和信誉度俱佳的供货商,不要贪图便宜,认真考察供货商的质量可信度,不仅仅是简单地信任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样本、营业执照等资料等,更要对供货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历史业绩等做些较为深入的调查。应按照相关要求,确实做到对供货商每年进行质量评价。

3、材料质量证明书的验收

对只能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复印件的,除了应加盖材料供货商检验(红)章和经办人(红)章外,另由其法人代表签字并盖私章,并注明原件存于何处;当由于采购量少于该质量证明书所适用的材料数量或由于质量证明书上有多个批次的材料而容器厂又没有都买,经销商因此不能把质量证明书原件交给用户时,可以要求经销商按规定提供复印件的同时提供原件,经制造厂材料检验人员核对原件、复印件之间无差异后,将原件交回经销商,由经销商在复印件上加注"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并加盖(红)章。

4、关于材料可追踪性

多数制造厂均有自己的比较完善的保证材料可追踪性的标识和材料标记移植规定,实际生产中也基本按照规定实施,但也有一些厂的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制造厂私自更换材料质量证明书以达到低价钢代替高价钢的目的,如用Q235B代替20R,16MnR等。对于之前确认过质量证明书的材料,监检员可以从时间上辨认以判断其材料的正确性;但对于材料质量证明书没有确认过的材料,对钢板实物的确认就尤为重要,可以采取打光谱的办法来辨别实物与材料质量证明书的一致性。

5、对于材料检验人员的要求

制造厂内材料检验责任人员和材料检验员应熟悉相应钢材、焊材标准及文献的相关规定,熟练使用材料检验用的计量器具。材料检验责任人员和材料检验员不宜经常更换,要求其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原则性。

四、结束语

材料问题必须从源头抓,只有加强供货商的质量管理,确保制造厂内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正常运转,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意识,才能促进企业节约资源和提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S].

[2]GB150-2011,压力容器[S].

证实材料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程质量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建设工程的质量优劣,而建筑材料检验则是建设现场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见证取样和送检是保证工程材料检验工作科学性、公正性、真实性和代表性的重要环节。在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实施以来对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工程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单位怕花钱少取样,取样不规范,监理把关不严,少数单位弄虚作假,个别人员素质低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等,从而使检测手段失去对工程质量的关键控制作用。

二、建筑材料见证取样的现状

当今,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得到建设行业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的

日益重视,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及相关国家标准中对见证取样送检的工作内涵和各种工作要求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针对各项工程中出现的诸多材料问题,项目监理机构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作为长期从事工程监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此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项目监理机构如何做好建设工程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

(一)、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严格管理保证材料的质量

1.监理机构上级所属监理单位必需按相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取得岗位证书的见证员。现今有许多监理单位对此不太重视,存在误解认为施工单位必需保证材料、试块、试件等的质量,由施工单位试验员或取样员负责,监理人员只是跟着送样就行,出了问题是施工单位的事,而忽视了监理单位的职责。在工程实施中见证员一般由现场监理员兼任或随时安排人员,往往不具备见证员资格,见证人员对此工作不重视或根本忙不过来,只能走过场甚至有的工程只证而不见。这就让一些质量意识差唯利是图的施工单位有机可乘,不按要求取样,弄虚作假,甚至出现了检测样品合格,但工程实体质量不合格的不良现象。只有配备足够的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真正做好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2.监理单位要加强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现今监理行业取费低,市场竞争激烈,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造成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有个别监理人员自身什么都不懂还对施工单位故意刁难,得到好处后就一切开绿灯。

某厂房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前几批水泥复试合格,最后进场一批水泥,认为前几批都没问题这一批肯定也没问题就未作复试,监理开了绿灯,使用后水泥砂浆强度不足,只能铲除重做造成恶劣的影响。对此问题监理一定要坚持原则按规范取样送检。另外监理人员必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曾经有一个工程,施工单位为逃避送检,钢筋进场不报验,谎称和上批是一样的未超过检验批量,岂不知不同厂家在钢筋上的标识是不同的,结果发现不是同一生产厂家,最后只能被迫送检。

3.做好见证取样监理实施细则

在细则中明确材料进场报验、见证取样送检的范围、工作程序、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的职责、取样方法等。见证人员应按见证取样细则的要求,做到客观、公正,取样方法规范、正确,使样品具有较充分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并做好见证记录。如水泥取样,施工单位为省事往往只从1 到2 袋中取样(按规定从20 袋中抽取),导致见证取样缺少代表性。

4.建立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台帐

施工单位往往进场一批材料复试合格后再进场不管厂家批号是否有变,数量是否超过检验批量都不再主动报验。见证员只有常驻现场每天巡视检查才能发现这些问题,从而把好质量控制的第一关。工作台帐的建立,有利于加强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管理,通过工作台帐可以反映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测情况,也便于质量监督人员的日常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台帐上应注明项目名称、见证人名称、见证材料和试块数量、使用部位、见证日期、见证人签字、检测结果、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等。

(二)、加强对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监督

1.工程开工前必需按相关规定明确见证人、取样人并书面告知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和承担相应见证试验的检测机构。只有明确了人员,相关部门才能真正的监督指导,现在相关文件对此已有强制性的要求,必须坚决落实执行。

2.当前,我国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将试验费与工程施工费彻底分离,从而在根源上杜绝了施工单位怕花钱而少做试验的现象,但实施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希望各种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重在落实。

(三)、对施工单位严格

1.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检测试验计划和见证取样送检计划,项目监理机构要审查并监督实施,随工程的进行有变化时应随机调整,严禁应付敷衍。

2.材料进场后,不管是甲供材还是乙供材,监理机构均应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检验、核对材料的合格证、材料的出厂日期、批号、数量等,符合要求后,按规定需要复试的材料,应由监理见证人员见证,施工单位取样人员进行现场取样,将取好的试样做好标记,并共同送至试验室检测试验,施工单位取样送检、检测合格后,应及时将材料质量合格证及材料报验单报送项目监理机构。

(四)、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施工单位的不规范必将造成监理工作的事倍功半,发现了问题不能够简单处理了事,应对施工方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是人员的更换或是经济处罚都必将引起施工单位对见证取样工作的重视,施工单位做的比较好,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可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奖励,以提高材料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只有监理单位和项目监理机构重视,严抓管理和落实,加强监督施工单位贯彻落实相关规定要求的行为。见证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见证取样的相关规定,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取样和送检工作,建设工程必将在建筑材料源头上取得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2000

上一篇:广告语集锦范文 下一篇:作文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