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的短句范文

时间:2023-11-16 08:37:00

致自己的短句篇1

2、永远要记得,成功的决心远胜于任何东西。

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4、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5、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毅来完成它。

致自己的短句篇2

2、让过程变得美丽,让结果变得灿烂。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晚安,好梦。

3、要善良,要勇敢,要像小星星一样,努力发光,晚安!

4、我的上眼皮爱上了下眼皮,为了成全他们,晚安

5、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晚安。

致自己的短句篇3

一、长句与短句交错。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为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往往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例1:先生姓刘,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球,性子倔强像头牛,不到黄河不回头,成绩不用愁。

(2007年浙江嘉兴市考生《我因先生而自豪》)

三言、四言、五言参差交错,长短相间,抒发了一个中学生对“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球,性子倔强”的中学语文老师的喜爱之情,感情朴素、真实自然,毫无造作之情。

二、整句与散句结合。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表达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变化多姿,产生特殊的美感。

例2: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仇。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鸟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2007年浙江嘉兴市考生《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句式整散灵活,读来流畅自然,充满了错落美与节奏美。

三、常式句与变式句搭配。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前因后果,先轻后重等正常语序组成的句子;变式句则是为突出表达某方面的内容,临时改变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意。

例3: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汲取先贤哲人的智慧灵光!来吧,与语文同行,去品尝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浸染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

(2006年浙江舟山市考生《语文一路伴我同行》)

把三个作谓语的动词“来”分别提到分句的前面,使得文章气势如虹,神韵陡增。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相间。即将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以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例4: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2005年北京市考生《坚守》)

是否相间,反问句式,使文章极有说服力。

此外,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倒装句等句式交错使用,都能以恰当的语气表达丰富的内容。

例5:“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为自己鼓劲,我的人生之舟就不会在暗礁上搁浅,哪怕“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又如何?“树坚不怕风吹动”,只要我步履坚定,为自己加油、鼓劲,总有一天,我会品味到“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胜景!

(2007年福建南平市考生《为自己鼓劲》)

反问句加强了语气,感叹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底蕴,句式上整散结合,真可谓是文采斐然,言有尽意无穷。

例6:因先生而自豪,因他不畏强势家长的压力,据理力争;因他不惧高官权贵的权术,直言批评;因他不怕升学考试的威逼,坚决推行他的教学方式;因他不用题海战术的传统,照样赢得满堂彩!

万幸,可以遇见先生这样的老师;不幸,只能与先生相处短短三百天,但是,诤友不可少,良师无须多,得遇先生,足以使我一生铭记,一生因先生而自豪!

(2007年浙江嘉兴市考生《我因先生而自豪》)

少量文言色彩的词语,使文章典雅而有气韵。整齐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平添了文章的雅致之气。

例7:抬起头,仰望窗外,七彩的阳光倏地照亮我的心房:漫漫人生旅途,别人的观点时常会左右我们的视线。那么,就让真理来擦亮我们的眼睛!驾驶小舟,扬帆起航,不论遇到多大的风浪,请让事实和真理为你把握航向。

(2005年安徽省考生《与真理为伴》)

各种句式的灵活安排使得全文语势顺畅,承转自如,耐人品味。

致自己的短句篇4

转眼又到圣诞了,同样也是一个人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着。满天鹅毛大雪,过了会儿,雪小了许多。树上的银条儿似乎在过节日时也有自己的伙伴,随风欢快的摇曳着。就连一些店铺面前的雪人也有小孩陪它玩。此时我真的感到好孤独。回到家后,无精打采的。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我去开门,一个人也没有。心想又是谁家的小孩在恶作剧了。当我正准备回去时,看到了地上一个不起眼的信封。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给我的礼物。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小却十分精致的贺卡。看到最后的署名时,心里不禁一惊。这个朋友,我似乎都要忘记她了。但是没想到他还记得我。虽然这只是一句短短的祝福,但让我想起了很多我们之间的故事。也让我明天了时光的流逝之快。正是只一句短短的祝福,又让我们想起了彼此,我此时真的感到好幸福。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第一次收到朋友送的礼物,更重要的是这么久过去了,她还记得我这个朋友。

现在才明白,自己不一定要躲进那小小的孤单里,要从自己心里那片阴影中走出来,天空很蓝,朋友也依旧在我身边。一句温暖的祝福,让我感到了世间的美好。再看窗外,我已从那片孤独中走了出来,每个人都在白雪皑皑中欢乐的笑着,我也同样,幸福的笑着,呆呆的笑着……

这份幸福,让我走出自己心中的那片阴影,让我感到了我们之间的深厚的友谊。

幸福,不一定要有什么别致的礼物;幸福,不一定要父母许给你的什么承诺。一句短短的问候,也是一种幸福。

致自己的短句篇5

回指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语言学家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对比等各个方面对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当属Chomsky(1981)提出的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

下面首先介绍该理论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局限性,随后介绍回指语实证研究中的主要实验范式。

2.约束理论

2.1约束理论的A、B原则

约束理论中的A和B两条原则分别规定了反身代词和代词这两类回指语的约束域:

A原则:照应语(即反身代词)在最小语域内必须受约束(must be bound);

B原则:代词在最小语域内必须不受约束(must not be bound)。

根据这两个原则,我们分析下面两个句子:

(1)a.Johni said Billj hurt himi/j*.

b.Johni said Billj hurt himselfi*/j.

根据A原则,反身代词的先行语只能限定在最小语域内,因此,(1)b句中,himself只能指代Bill而不能指代John,因为John在最小语域之外。根据B原则,代词的先行语必须不受约束于最小语域内,即最小语域内的名词短语不能成为其先行词,因而Bill被排除,符合条件的先行语为John。可以看出,这两个原则对代词和复合代词的约束域作了强制规定,使得两者的约束域形成一种互补(complementary)关系。

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随后许多以英语为对象的研究相继出现,研究结果大都为约束理论提供了正面数据,证实了该理论的解释力度。然而,随着后续研究的相继出现,也有学者发现了各种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少违反约束原则的例子,即不受约束域统治的例子(Kuno,1987;Pollard & Sag, 1992; Reinhart & Reuland, 1993; Tenny, 2004)。此外,有研究发现,不同语言受句法规则约束的强度大小有所不同。语言间的对比研究发现,英语是一门较为严格受到句法规则制约的语言,因而违反“约束论”的例子较少,而一些其他的语言则不一定适合用句法规则来解释。

2.2约束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约束理论的A、B两大原则能解决很多指称问题,且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形式句法学派对其不断进行修正,但这两条原则仍无法解释反身代词和代词实际在使用中的所有指称现象。有语言学家提出,一些特定的语言结构当中的回指语指称特性,并不符合经典的约束理论的预期(Pollard & Sag 1992; Reinhart & Reuland 1993)。

根据经典的约束理论,反身代词和代词的指称对象应呈互补分布,但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并远非如此,而是存在一些不符合该预期的反例(Pollard & Sag 1992; Reinhart & Reuland 1993;Tenny 2003)。其中语言学界关注和讨论较多的是图片短语结构(picture noun phrase,简称PNP)(Chomsky 1986;Pollard & Sag 1992,1994;Reinhart & Reuland 1993;Runner, Sussman, & Tanenhaus 2003)。在PNP结构中,反身代词可以接受管辖域以外的约束,而代词可以接受管辖域以内的约束,即反身代词和代词可以互换:

(2)a. Mike saw the picture of himself/him in the newspaper.

b. Mike saw that there was a picture of himself/him in the newspaper.

c. Mike saw a dog near himself/him.

这说明,语言中存在的一些指称现象,是经典的约束原则无法解释的。指称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句法范畴,或许应该从更综合的角度解决,如结合语用、语义等多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3.回指语方面的实验研究

现有有关回指语方面的研究仍以理论探讨为主,其中使用的例子不少是学者自己所造的句子,缺少实证数据。回指语的实证研究,从其实验范式角度,可以分为离线(off-line)研究和在线(on-line)研究两类。

离线研究和在线研究(又称实时研究)观察的数据类型不同,离线研究观察的对象是结果型的数据而非过程型的数据,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难以探知指代消解中的实际时间进程。在线(on-line)研究,即心理语言学方向的实证研究则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在线研究采用的方法与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不同,通过电脑、眼动仪、核磁共振等新技术或新仪器,往往能采集到更微观更精细(fine-grained)的数据。此外,通过这类研究,研究者不仅可以了解语言使用的状态,更可以探知语言理解时的动态进程,从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种微观、动态的过程研究,可为现有的理论提供全新的实证数据,以证实或证伪现有的理论,甚至提出全新的理论观点。

3.1在线研究的几种实验范式

目前心理语言学界用来考察回指语实时(on-line)情况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实验手段:自控步速阅读(self-paced reading)、跨通道启动任务(cross-modal priming task, CMPT)、眼动(eye-movement)技术等。下面作简要介绍:

3.1.1自控步速阅读(self-paced reading)

自控步速阅读(self-paced reading)实验中,被试者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通过按键控制阅读的节奏,每按一次键屏幕上出现一个词,再次按键则出现下一个词,同时前一个词消失,句末的最后一词与句号同时出现。由于该实验范式可以有效记录被试阅读词的速度,提供有关阅读的具体时间进程信息,因此在大量考察代词和反身代词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中被采用,是研究指代消解进程最主要的实验手段。

3.1.2跨通道启动任务(cross-modal priming task, CMPT)

跨通道启动任务有别于一般的启动任务,跨通道是指实验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比如听觉和视觉刺激。跨通道启动技术由Swinney首创,利用它研究歧义词意义提取的问题。他让被试者听事先录制好的包含歧义词的句子,当播放至歧义词时,同一瞬间被试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闪过一个探测词。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该探测词是“真词”或是“假词”。例如:

(3)Rumor had it that, for years,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had been plagued with problems. The man was not surprised when he found several bugs 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这里的“bugs”一词有歧义,既可指虫子,又可指窃听器。若是人在认知加工中这两种意思均同时被激活,则与这两个意思紧密相关的探测词(例如:“ANT”和“SPY”)在真假词判断任务中的决策时间应该是一样的,且该决策时间一定快于其他意义不相关的探测词(例如:“SEW”)。若是两个意思中只有一个意思被激活,则跟这个意思相关的探测词的判断速度会快于没有被激活的那个意思的探测词。也就是说,启动效应是否存在(即某一探测词的判断速度是否异于其他探测词的速度)是考察某个语义是否激活的证据。若激活两个意思,则证明该词的确是歧义词;若只激活一个意思,则证明在被试在认知过程中选取了一种一个意思,该词不是歧义词。

眼动实验是利用眼动仪对被试者眼睛活动情况进行记录的实验,借此分析大脑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两种实验方式,一种是阅读实验,另一种是图片或实物实验。阅读实验往往是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一个句子,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光移动与注视的情况,借此可以了解被试阅读每个词的时间。若在某一个词上的注视时间长,说明阅读难度大,注视时间短,则一般认为阅读难度低。图片或实物实验是指在电脑屏幕上呈现若干图片,或直接在被试面前放上若干实物,在被试耳边播放文字信息,通过研究被试的目光注视情况可以探知其认知过程。

3.2相关研究

3.2.1Nicol & Swinney, 1989

通过总结上世纪80年代的若干实证研究,提出了句法规则是唯一在回指语消解早期发挥作用的因素这一观点。其中提到Nicol (1988)采用了跨通道启动任务(cross-modal priming task, CMPT),其所用例句如下:

(4)a.The boxer told the skier that the doctor for the team would blame himself for the team would blame himself for the recent injury.

b.The boxer told the skier that the doctor for the team would blame himself for the team would blame him for the recent injury.

在(4)a句中,探测词分别使用doctor,boxer和skier三种。研究发现,当探测词是doctor时,对反身代词处出现明显启动作用,而boxer和skier则无启动作用。同样的,在(4)b句中,启动词同样分为doctor, boxer和skier三种。研究发现,boxer和skier这两种探测词能产生正面的启动效应,而doctor则不能。

基于这个结果,该文的作者认为,在这两种分别包含照应语消解和代词消解任务的句子中,都出现了符合句法规则的先行词候选项能产生启动效应,而不符合句法的项则不能产生启动效应,且该启动效应在最初阶段就已显现。

3.2.2Badecker & Straub,2002

Nicol 和Swinney(1989)这一论断受到其他研究者的挑战,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当属Badecker 和Straub(2002)的研究。该研究采用了自控步速阅读的实验范式。每个实验句包含两个名词短语,其中一个是句法可及的先行语后选项,另一个则为句法不可及的先行语候选项。实验目的是调查该两个名词短语与回指语之间的性别一致性是否会影响句子的阅读时间。

该研究发现,句法规则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就“过滤”掉所有不符合句法规则的短语。许多不符合句法规则的短语,当其具有较高的显著性时,仍能与符合句法规则的先行词产生竞争关系。该研究证实了在代词与反身代词的指代消解过程的最初阶段,多重限制因素(包括句法因素在内)同时影响先行词候选项的范围。当某些不符合句法规则的候选项具有很高的显著性,且在性(gender)、数(number)等方面与指代语保持一致时,它们就可以对先行词的选择过程造成干扰。

3.2.3He & Kaiser (2009)

研究对象是汉语反身代词taziji(他自己/她自己),主要考察Badecker 和Straub(2002)所提的显著性限制是否同样能用来解释汉语的反身代词消解情况。英语句子加工中,某些句法不可及的所指对象(non-BT-accessible referents)能在指代消解中被激活。本文试图验证汉语中是否有类似现象,若存在该情况,则可将其结果与英语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该实验采用自控步速阅读范式,实验中使用的句子设定了三种情况:

I.[无生命度]:被领属者名词短语(possessed NP) 无生命度,“他/她自己”指代领属者,如(5)a句。

II.[多项]:领属者与被领属者均有生命度,且均与taziji在性上保持一致。但是,领属者名词短语根据约束论原则,在句法上是不可及的对象,如句(5)b。

III.[单项]:领属者与被领属者均有生命度。被领属者与taziji在性上一致,但领属者与taziji在性上不一致。因而,与“他/她自己”在性上保持一致的只有一个对象――被领属者,如句(5)c。

(5)a.【无生命度】宋丽i的穷困磨炼了她自己i。

b.【多项】宋丽的妹妹i磨炼了她自己i。

c.【单项】宋刚的妹妹i磨炼了她自己i。

实验结果:

【无生命度】和【多项】对比,在“她自己”一词及“她自己”之后的第二个单词处,都发现了【多项】句的阅读速度慢于【无生命度】句。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多项】句中的“宋丽”也作为先行词候选项参与竞争(尽管该词在句法上不符合要求)。然而,英语所有格短语中的领属者由于显著性太低,不能参与先行词的竞争。这说明,汉语与英语不同,汉语中领属者名词短语的显著性较高,使得其可以成为竞争项,干扰句子中反身代词的加工进程。

令人意外的是,【单项】与【无生命度】对比,在“她自己”一词处,也发现了【单项】句的加工要慢于【无生命度】句。这与作者的预期不符,因为单项句中由于领属者“宋刚”一词在性(gender)上与反身代词“她自己”不相符合,所以先行词候选项只有“妹妹”一个,也就是说,a句和c句应该都只有一个先行词候选项,据此推测两者的阅读速度应该相同。研究结果却发现【单项】句的阅读速度更慢。作者对此作了解释:也许【单项】句不像所预期的那样,只有一个可能的先行词候选项,而是有两个:“宋刚”和“妹妹”,这两个之间产生了竞争,导致阅读速度变慢,这说明“宋刚”在gender上与反身代词之间的不匹配并没有影响其成为先行词候选项。作者据此得出结论:在汉语的反身代词指代消解中,“生命度”因素的影响力要高于“性”的影响力。符合“生命度”要求的短语,就算在“性”上与照应语不相匹配,还是能成为先行词候选项。

综上所述,该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结论1:句法上不可及的对象也能成为先行词候选项,与符合句法要求的先行词候选项展开竞争,其研究结果驳斥了预筛选理论,支持平行互动制约理论。

结论2:汉语中所有格名词短语中的领属者,其显著性要高于英语中的领属者。因而,汉语中的领属者可以成为先行词候选项,而英语中则不能。

结论3:汉语“他/她自己”的指代消解中,“生命度”(animacy)因素的影响力要高于“性”(gender)因素的影响力。

3.2.4Yang,Gordon, Hendrick, Hue (2003)

Yang等人(2003)采用自控步速阅读范式,每份阅读材料包括三句话,例句如下:

第一句话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6)a.普通句:张三今天吓了王五/小美一跳。

b.“把”字句:张三今天把王五/小美吓了一跳。(“把”字句)

c.“被”字句:王五/小美今天被张三吓了一跳。

第二句话分为两种情况(话题继续vs.话题转换):

他/她当场就吓昏了过去不省人事。

他吓了人后哈哈大笑自鸣得意。

第三句话:随便乱吓人是一件很要不得的行为。

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句法是影响人称代词指代进程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无论阅读材料中的第一个句子是何种句型,第二句话中话题继续句的阅读速度均快于话题转换句的阅读速度。

其次,句法显著性(syntactic prominence)与词汇特征(lexical features,如:gender)同时对先行词候选项的确定起作用,并非句法单独起作用。

最后,句法显著性不仅受到语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s, 如:主语和直接宾语)和语义角色(semantic roles, 如:施事和受事)的影响,还受到结构关系(structural relations)的影响。

4.结语

综合前人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现有有关回指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探讨和离线范式的实证研究,实时加工方面的研究,即在线研究较为匮乏。

其次,回指语实时加工方面的研究,其结果仍存在分歧。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以探索回指语加工机制的规律。

再次,实验范式较多,包括自控步速阅读、眼动、跨通道启动任务等。不同范式各具特点,有可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最后,现有的研究主要以成人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二语学习者及儿童学习者对于回指语加工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后可加强这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adecker, W. & Straub, K.2002. The processing role of structural constraint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nouns and anapho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8 (4):748-769.

[2]Chomsky, N. 1986. 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 New York: Praeger.

[3]Chomsky, N. 1981.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Dordrecht, Netherlands: Foris.

[4]He, X. & Kaiser, E. 2009. Consequences of Variable Accessibility for Anaphor Resolution in Chinese. In S.L. Devi, A. Branco and R. Mitkov (ed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Discourse Anaphora and Anaphor Resolution Colloquium (DAARC 2009), pp.48-55. AU-KBK Research Centre, Anna University.

[5]Kuno, S. 1987. Functional Syntax: Anaphora, Discourse & Empathey.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6]Nicol, J. & Swinney, D. 1989. The role of structure in coreference assignment during sentence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18 (1):5-19.

[7]Nicol, J. 1988. Coreference processing during sentence comprehens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8]Pollard, C. & Sag, I. 1992. Anaphors in English and the scope of Binding Theory. Linguistic Inquiry 23:261-303.

[9]Reinhart, T. & Reuland, E. 1993. Reflexivity. Linguisitc Inquiry, 24(4):657-720.

致自己的短句篇6

我们要明确短文改错的命题宗旨:短文改错是一项主要测试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道题,既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和纠错能力,也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及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此看来,现在英语的考查已经向能力方向转化。短文改错成为高考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考查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的头脑中要保持清晰地条理性,条分缕析。所以有必要知道短文改错的设错热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短文改错篇幅短小,通常在100词左右,体裁通常以记叙文为主,间或有些议论文,题材内容比较广泛,但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理解大意并不难。设置的错误也很简单,都是学生平时常出现的错误,但也正是如此,短文改错才成为了学生的难点。自己总犯的错误,要找出来进行纠正也是很难的。这首先要求学生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涉及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短文的时态,人称以及行文逻辑等。

短文改错现在设置了10处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三种:错词、多词、缺词。错词占60%左右。现在就错词做一下详细的阐述。

一、动词的错误设置

动词的错误设置主要包括:1.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其中时态的错误较多,占80%左右。短文的基本时态在通读时要把握好。那么和基本时态不一致的就要考虑其存在是否合理,只要细致一些,时态的错误很好挑出,基本上每个短文都会设置时态错误,至于语态错误设置要少得多。2.非谓语动词错误。这类设置错误较多。非谓语动词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它包括分词做状语,定语时的主动,被动问题,以及动词-ing形式做主语,动词不定式小品词to的使用等。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需要学生明确句子的结构,分清句子成分,进行仔细地推敲,才能明确它的错误在哪里。例如:A libarian work there told me some things.这句中,A libarian 为主语,told为谓语动词,me与somethings为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work这个动词原形就不能这样存在, Work一定以分词形式存在,我们分析A libarian 与work之间是主谓关系,所以work应改为working,这样,通过分析句子之间成分,明确名词与动词之间是主谓关系还是动宾关系就可以判断其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了。3.主谓一致错误。这更是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因为谓语的单复数并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会被忽视掉,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细心、细致,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联系词错误的设置

这种错误在短文中存在的比较多,一般会是2个,联系词错误有两类:

1.承接词。例如,像:and,but,so,however,therefore,besides等,这些词是文章承上启下的关键词,在纠错时比较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大小写问题以及是否有隔点。例如:I regained my confidence,adjusted my approaches but worked hard.中的but 就表达的是转折含义,而本句中的含义是一种并列,意为:我又重新获得了自信,调整了我的学习方法并且努力学习了。所以but 应改为and。这类错误是非常好判断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改对率一般都在90%以上。

2.从句的引导词。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所有句子90%多是从句,而不是单句,对于所有的从句其引导词各表示的含义,所充当的成分我们要时刻记在心间。只有明确的判断才能把错误挑出并改正。然而,这类错误设置得比较多,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因为现在学生对于句子成分的分析还是很欠缺的。这和我们整个学习阶段尤其是汉语,不再注重句子成分,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往往不知道句子的基本成分,而英语有些语句则太过复杂,从而导致书到用时两不知。例如:I was shocked to find which the physics teacher taught was totally beyond his understanding and I lost my confidence completely.中的 which 引导的应该是一个宾语从句,做 find 的宾语,那么宾语从句的引导词除that,whether,if外,都在句子中充当成分,which就是“哪一个,哪些”的意思,而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是译不通的,应该意为“我震惊地发现物理老师所教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那么我们需要的应该是能做taught宾语的引导词,且能表达所需的含义,能完成这一功能的词就是what了。所以这里which 应该改为what。在这个改错中成分的分析是相当重要的。希望学生在学习从句时,一定要注意老师在讲解句子时所做的分析,注意英语中的“成分论”。

三、名词错误的设置

名词多是设置一些单复数转化的错误,或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间的差别,时常间有所有格方面的错误。这类错误看似简单,其实有时候也很难判断。比如,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例如:In our daily life, we unavoidably come across many challenge now and then. 在这句话中,就是判断 challenge 的可数与不可数问题,才能确定在何处改动。这其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细致地关注下一句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下一句是:I meet a big challenge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在这句中,就告诉我们challenge 是可数名词,那么上一句就要把challenge加 “-s”. 所以关注上下文也是改错当中必须要注意到的。而所有格的改动则少得多。只占百分之四五左右。如:to raise people awareness of this problem中people需要加’s,表示人们的。

四、介词错误的设置

介词一般在固定搭配方面设置错误,比如“I’m very pround for having such an excellent teacher.”这一句子中,介词“for”应改为“of”,因为be pround of 为固定短语,“以……为骄傲”的意思,这种错误要求学生对短语的掌握要扎实,平时多看,多记,其次就是习惯用法。例如:As soon as I got to there.中there 是地点副词,前面是不能加介词的,所以这里的介词就是一种错误使用,要去掉。当然,这也可以归结到多词当中,但是这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在我们的学习中介词的使用最为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功底扎实,平时多加训练。

五、形容词、副词错误设置

我们前文说过,短文改错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关于这类错误,一定要明确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形容词,副词是中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主要考查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及其比较等级。在改错中,基本考查形容词,副词的错用。例如:The woman was so thankfully.中的thankfully就是副词,不能做系动词的表语,应该使用其形容词形式,改为thankful。又如:Writing something in Chinese every day, such as keeping a diary, will great improve your writing skills.中,动词要用副词修饰,所以great 要改为greatly。而名词需要形容词等等。在这类错误中,形容词的级别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不过,这类问题较少,这里就不赘述了。

六、冠词的错误设置

不定冠词与定冠词的错用以及冠词偏用是最常见的。如a hour,an useful book等的错用。这类错误很是有迷惑性,要求学生弄清楚字母的元辅音与音素的元、辅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要眼明心亮,才能把错误纠正过来。不过,冠词错误设置在多词,缺词上很多,需要我们多加关注。

七、代词错误的设置

这是属于行文逻辑关系错误,包括男女性别,人称的格,单复数等方面。在每个短文中都会有一个这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心中把短文改错设置错误的方面铭记在心,每一处错误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八、固定句型及固定短语等错误的设置

这类错误是最需要我们同学记忆的知识。没有语法要求,不用我们分析句子,只要我们记忆扎实,基本上是逃不过我们的眼睛的。例如:“Don’t late.不要迟到。”

我们知道,“迟到”是“be late”所以,我们要加be动词;又如,短文中会出现 “as result”,那么我们会轻易地知道这里需要加一个 “a”。

短文改错是一个会者不能全对,难者什么都不会的这么一个让很多学生都很纠结的一道题,面对这么多复杂的知识点,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盲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策略的解决问题。

首先,着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以及它发生的时间。其次,要了解文章的类型,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把握文章的时态等。然后再以句子为单位,逐句的阅读,分析,看好每个句子的时态,语态是否合适,句子是否完整,上下文前后是否呼应,主谓,指代是否一致。总之,要一句一句来分析。最后,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把自己最有把握的先找出来,然后再逐句推敲。

这是我关于短文改错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致自己的短句篇7

文中第三自然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一句中,“俯仰”一词注解为“时间短暂”。这会导致两个问题:

其一,与后文用词重复。本自然段又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此处“俯仰”未注解,意为沿用前文注释,即“时间短暂”。此处这样解释没什么问题,可这样一来,在同一段中,“俯仰”一词作为同一义项重复出现,这似乎说不过去。古人为文一般忌重复用词,更何况表时间短暂的词太多太多,为何非用这个词不可?

其二,与前后文脱节,导致文意不连贯,令人费解。前文“人之相与”,意为“人与人的交往”,这与人生短暂的感慨关联不大。于是,配套教参上把此句翻译成“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这仍然牵强。人生短暂,与人们是否交往或“生活在一起”没必然的联系吧?后文是“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儿列举的是两种状态的人,他们或把自己囿于一室之内,或以狂放的样子出现在世人面前。很明显,这两种人生,都不是正常的状态,我们可以感慨他们的人生短暂,但还有更多既不“悟言一室之内”又不“放浪形骸之外”的普通人,他们的人生就不短暂吗?“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王羲之列举的“人们”,为什么会漏掉更多的普通人呢?因此,“俯仰”一词如此解释,必然会导致本自然段文意不通,中心不明。

其实,对于“俯仰”一词,《辞源》早有解释:“应付,周旋。”例句就是《兰亭集序》中的这一句。如此解释,既避免了用词重复,而且文章内容到此不但不会卡壳,反而豁然开朗。那么,这句话就应该翻译成:“人与人的交往,应付周旋一辈子。”怎样周旋呢?用两种方式躲起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之间的交往为何要应付周旋呢?这就涉及文章背景及中心的理解。

就社会政治生活而言,魏晋时期是秦汉统一后最不稳定的历史时期。先是三国鼎立,进而是司马氏与曹魏政权的较量,政治风云变化莫测,仕人站错队伍,必将引来杀身之祸。东晋移鼎江南,门阀制度达到鼎盛,依旧是矛盾重重,人们普遍感到生命之短暂、人生之无常,为了在这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去,消极避世就成了仕人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于是,仕大夫们有的归隐山林,聚在一起,谈玄论道;有的追随自己的喜好,放浪形骸。一“静”一“躁”,都不问世事。但不管哪一类人,他们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与两大政治集团应付,周旋。“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阮籍的猖狂酣饮,实为保全自己。陈留外黄人范粲及其子范乔均是因为魏晋禅代,辞官不做,范粲以疯病为由不再入仕,“粲因阳狂不言,寝所乘车,足不履地。”范乔“好学不倦。父粲阳狂不言,乔与二弟并弃学业,绝人事,侍疾家庭,至粲没,足不出邑里。”可见,范氏父子均是因为政治原因不再入仕为官,选择了隐士生活。本次兰亭聚会,较多此类思想状况的人,王羲之试图规劝,也是善意地批评这两种人的消极避世,浪费生命,面对他们的诗文,于是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感慨。

可见,“俯仰”一词如此解释,本自然段方文意贯通,中心突出。

在此,笔者希望人教版教材能及时纠正这一注释错误,以弥补多年来的缺憾。

致自己的短句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85-01

语法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把关键性钥匙,掌握基本的时态、语态和句型结构等语法知识,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实现对英语的灵活性运用。帮助学生学好英语语法,一方面需要教师进行透彻地讲解,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法乃至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语法导入设计

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经常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个现象:忽视语法的导入。例如:在教“too…to”的基本句型时,教师把例句“Dogs are too difficult to take care of.”划出来,然后引入这个句型。这种方法虽然便捷,但是不利于学生树立对英语语法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在导入语法的时候进行适当地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发现句子中的语法现象,从而对语法知识的运用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语法导入设计一般利用学生的错误现象和问题意识,用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第一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讲解深入浅出

学生学不好语法,不愿意学语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讲解方式单一、枯燥,让学生觉得语法抽象难懂,从而形成厌学、畏学的情绪。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就在于在讲解的时候深入浅出,让语法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在“as well as”的短语搭配的讲解中,教师必然要先对它进行意思的讲解:“as well as”表示“……也一样”,“并且,还有”的意思。然后可以给出两个例句,对这个短语的用法进行分析:1、There are also rooms on transport... as well as maths,physics and chemistry.;2、Jack as well as I is eager to watch the movie.

第一个句子是课文中的例句,“as well as”后面一般直接加成分,但是整个句子主要强调的是as well as前面的成分。在本句中强调的就是rooms on transport。

正是因为as well as强调的是短语前面的成分,那么,第二个句子强调的就是Jack而不是I。所以be动词用is和第三人称单数搭配。

从这两个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对语法的讲解是有规律可循的。

由浅入深:教师可以利用多个例句,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分层次讲解。初中阶段的英语语法以短语和基本句型为主,教师要先通过例句、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句子的复杂化讲解他们的用法。

抓住要点:不同的短语或者基本句型在用法上往往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详略得当,抓住要点详细讲解。例如“as well as”这一短语的重点就在于搭配问题,那么教师还可以把它与“with”相比较,它们意义相近,在动词的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这个语法要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丰富训练方式

要彻底掌握语法知识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巩固学习。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做题,让学生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反复训练中彻底掌握知识点。然而,题海战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并且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做题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往往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忘了,就出现了“记不住语法知识”的局面。

其实,教师帮助学生温习语法知识的手段有很多种,不能仅仅依赖题海战术。例如:

1、错题纠正法:诚然,语法需要反复地回顾。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做相同的题目。学生可以设立一个语法错题本,记录自己的语法错题。订正完之后,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把自己错误的原因写在下面,接着再用红笔写下考察了什么语法。如果以后犯相同的错误,就以画“正”字的方式在这道错题旁边统计错误的次数。

例如:It is going to rain,you need _C___ an umbrella with you.

A. taking B. to take C. take D. took

这道题学生的除了要把C订正为B,还要将need to do sth 标注在一旁,表示这是一个基本语法的搭配。

在以后进行语法复习时,学生只需要翻开错题本,看看自己错误频率较高的题目涉及了哪些语法,是什么错误导致的。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2、实践温习法:学习语法是为了掌握英语表达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同样,教师也可以反过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在实践中订正错误。

比如: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作文里运用这些短语和基本句型造句,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等。例如:There is a museum and two hotels near the park. 和There are two hotels and a museum near the park. Be动词的用法可以让学生掌握主谓一致的就近原则。

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从例句导入到知识点复习都需要教师敢于尝试探索,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对语法知识的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 张春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6).

[2] 王桂梅.如何开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上一篇:感恩母亲的书信作文范文 下一篇:清明悼念英雄诗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