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12-04 00:58:59

前言怎么写篇1

营销策划书前言(一)

营销策划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如何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程序,是我们多年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本书从案例——原理——实务的逻辑顺序出发,设计了每一章的内容,具体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营销策划的基础理论,包括策划的内涵、营销策划的要素、营销策划的流程、营销策划的创意、企业策划书的设计与撰写等;第二部分为营销策划实务,包括策划环境分析、营销战略开发策划、营销战术制定策划、营销战术策划新趋势、营销策划的实施与控制等;第三部分为营销策划综合实训,包括营销策划经典案例分析、营销策划实践训练项目等。

营销策划书前言(二)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对营销策划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却极其匮乏。有研究指出,目前策划类人才位于紧缺人才的前三甲,有65%的企业急需策划人员,而这些企业有90%找不到优秀的企业策划人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能够熟练运用策划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营销策划人才,成为目前高校营销及管理类专业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营销策划书前言(三)

“营销策划”是营销策划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也是本书的指导思想。编者在多年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提高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吸收了大量业内前辈与许多同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并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和探讨,以期不断地完善。于是,《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诞生了。

营销策划书前言(四)

前言怎么写篇2

一、立足课堂,从说到写

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借助课文句子的表达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表达,在表达中积累和创造。我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类课文时,利用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由于有课文内容作铺垫,学生说起来并不觉得很难,他们发言积极,各抒己见。之后让学生写下来,巩固了学习的成果,符合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规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小鱼儿”和“小青蛙”这两段,我们发现这两段的写法相同,都是先写小伙伴怎么说,再说小伙伴怎么做。(如 说:“荷叶是我的 。” 。)现在我们也来学着作者当小诗人,大胆想象荷叶的小伙伴还有谁,会怎么说,怎么做,哪个小诗人来说说?

生1:荷花说:“荷叶是我的绿色的裙子。”

生2:夏天说:“荷叶是我的公告栏。”

生3:地球说:“荷花是我的吸尘器。”

师:刚才你们都听了其他小伙伴怎么说的,接下来你们还可以继续说说怎么做吗?看看谁能说得更完整。(学生兴致高涨)

生4:美丽的花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蝴蝶煽动着翅膀,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生5: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遮阳伞。”小蝌蚪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嬉戏游玩,多开心啊!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6:小蜗牛说:“荷叶是我的跑步机。”小蜗牛在荷叶上快乐地爬来爬去,正努力地锻炼身体呢!

师:哇,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独特!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二、生活需要,从句到段

如果能将写话变为学生自身的需求,使学生感到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是有意思的、愉快的事情。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正如冰心所言:“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我努力淡化写话的“作业”意识,让写话与说话一样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年级的学生,总有滔滔不绝的表达欲望:“你的新衣服很漂亮!”“我想跟你交朋友。”“下课时,我们一起玩游戏。”……我让他们备个小本子,随时将想说的话记下来,写不出来的字用拼音代替,下课时给同学看。我还要求家长多用书面语或短信的行式和孩子交流。这样,写话就因为生活的需要而悄悄走进了学生的世界。之后,我列出全班学生的出生日期,每逢学生过生日,就发动其他学生为过生日的学生写祝福语,过生日的学生也写话答谢。后来,我想到本班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就组织这些学生给不在身边的家长写心里话,并通过短信或微信的方式发给家长,同时发动家长及时给孩子回信。这样,既能增强亲情,又能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再后来,我鼓励学生将看到、听到的事以及心里话写下来。一开始,很多学生只能写一两句所见所闻,我不断提出新的写话要求,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慢慢的,他们便有了自己的感受,内容就丰满了。

三、体验成功,从易到难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却认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小学生尤其如此。刚刚学习“用笔说话”的学生,只有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保持持久的兴趣。为此,我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晨读和班队会时,我腾出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写的话。班级中的“学习专栏”,只要学生愿意,都可以将自己写的东西贴上去让大家读,也可以在别人写的句子下面补充内容。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分门别类地刊登着本班学生写的句子或日记。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将自己的写话本重新装订,加上封面,成为心爱的个人“处女作”珍藏本。看着自己那图文并茂的小画册,学生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写话的兴趣也得以提高。当然,学生如果实在没有内容写,也不要勉强,宁可让他们抄写课文中优美或者喜欢的句子,也不要强迫他们写。有时我让学生听写句子,这有利于学生构建规范的言语模式,为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当学生习得一些字以后,便会跃跃欲试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最佳的写话训练时机。因此,我也会提前让学生造句。

立足课堂,从说到写;生活需要,从句到段;体验成功,从段到篇。如此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化难为易,顺利地跨越低年级到中年级的门槛,在不知不觉中把写话升级成习作。当然,写话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努力实践,搭建一个扎实有效的写话平台,就能让低段的写话向中段的习作平稳过渡!

前言怎么写篇3

既然解读文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清思路,以读解读

解读文本最基A的是理清思路,所以我们教师应多读、熟读、细读,在读中感悟理解、消化吸收。

解读文本我们一般要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需分两步进行,这两步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缺一不可。

第一步,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我们要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想清楚这些,我们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这一步是按照读者的思路来解读文本的。

做好第一步的关键是多读,常用的是“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初读,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大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第二遍细读,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对文本进行认真的思考、剖析,掰开揉碎,消化理解;第三遍赏读,从欣赏的角度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赏读又称之为品读,它是在初读和细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文本更深层次的解读。

第二步,从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读者的思路是从语言到结构再到主题,作者的思路与读者正好相反,是从主题到结构再到语言。这时,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一切都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如解析《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林海音,当我们要以这个题目作文的时候会怎样写,写这篇文章的目是什么?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内容?怎么安排篇章结构?运用怎样的语言基调?怎样写才能使文章更出色?想清了这些问题,我们对作者和作者写的文章就有了更深入、更到位的了解。

二、立足特点,文体解读

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体在特点和写法上有显著的不同。同样是写人、记事、写景的记叙文,只要我们细细品读,就会体会到它们在结构及语言上的不同。

例如,单从结构上说,记事的《飞夺泸定桥》在结构上表现为首尾呼应。开头是这样写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结尾写道:“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写景的《庐山的云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语段结构是“总分”式:“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而《桂林山水》在语言上非常突出,其中优美的语段值得细细品赏。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了解了课文的文体特点,能使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

前言怎么写篇4

郭老师:这就需要关注――“怎样描写好人物语言”、“怎样描写好人物的动作”,让你我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我认为,描写人物语言关键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尤芳:我理解是这样的――人物话语要有个性。这也是语言描写的最高要求。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有这样一个片断: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摸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小楠:这里老奶奶的话就没个性,不符合她的身份。农村老奶奶,不会说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词语。她可能会说的也许是:“这孩子真乖。”

郭老师:你俩说得很好。就是要把我们平时耳朵听的,仔细筛选一番,与人物的身份进行“匹配”,然后再动笔。

尤芳:那怎么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这些与前面说的人物的语言有什么关系呢?

郭老师:就是指――写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尤芳:是啊,一个人说话时,总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下来,可以增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小楠:老师、尤芳,请你们听个作文片断: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郭老师:你们看,例段中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与老师发出的“嗯嗯……”,“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相互配合,展示了更多的内涵。

尤芳:我懂得怎么写人物“说的”与“做的”了。

前言怎么写篇5

笔者以为,理论上,作文讲评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为引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践中,讲评课不能搞形而上学,其核心是内容的研制,要从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出发,精心研制讲评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笔者认为作文讲评课的内容研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拿什么讲”、“怎么讲”、“期望达到什么目标”。

笔者针对作文讲评课中教师重方法指导、轻学生反馈的现状,利用本届初三月考、期末考、中考模拟考中的学生考场作文,把批注阅读引进作文讲评的课堂,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2010年中考,笔者实验的301、302班综合成绩分别位列年级第一和第二(共14个班级)。笔者以为批注阅读是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一条捷径。批注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对象是各场考试中的学生习作,目的是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推敲语言技巧,提高“语感”;体味现实生活,触发“生活感”。

下面笔者谈谈初三阶段批注阅读运用于作文讲评课的操作方法和意义。

一、确定讲评内容,教有所依

作文讲评课的首要问题是“拿什么讲”。是以名家经验理论为主体,还是用学生作文为载体?这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第一步。笔者以为讲评内容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讲评的第一手材料要从学生作文中来,使教有所依。有些教师忽略学生考场作文的价值,仅以此为判定分数的依据了事。其实,考场作文是学生冥思苦想、精血诚聚而成,里面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教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整理、归类,把学生习作分为优等文、中等文和下等文。每次讲评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1~2篇优等文、下等文作为讲评对象。由于实践处于尝试阶段,所以一年来笔者停留在对优等文的批注上。批注阅读进作文讲评的课堂,如果从初一开始,则可从批注优等文始,到批注下等文止,使学生从取他人之长到攻他人之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指导批注方法,授之以渔

作文讲评课内容研制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怎样讲”。批注阅读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与作者、作品进行心灵对话。正是这种心灵的对话,在读写融通中培育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

批注阅读运用于作文讲评课主要包括两个步骤:批注和交流。为习作做批注,使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缄默知识得到了“外显”,就具备了交流的基本条件。

此处所讲之批注与阅读教学中之批注并无不同,然批注法运用于阅读教学,教师普遍停留在对学生“圈点勾画”这些批注符号的指导上,不惜时间地讲“用什么批注”,而对学生实际操作中至关重要的“如何批注”即“批注内容”却指导缺失,使学生批注时或无从下笔,或流于形式。笔者以为批注阅读重在告诉学生“如何批注”,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批注之法,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笔者对批注之法主要提炼为“整体三问质疑”和“语言技巧质疑”。

“整体三问质疑”包括写什么(概括作品内容)、怎样写(分析作品结构)和为什么写(把握写作意图)。“整体三问质疑”主要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作品,架起学生走进作品的桥梁,为后面的“语言技巧质疑”铺路。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作品要旨,批注才有情感的立足点。

“语言技巧质疑”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例如:从字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字极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钧的作用?从词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词特别精妙?试联系语境来赏析。从句入手,你认为作品中哪些句子特别精彩?因何而精彩?从章入手,你认为作品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如此设计,整体把握方向,局部落到细处,从整体到局部,便于学生操作,利于学生深入,使学生感到有章可循,批注时自然“胸中有丘壑”。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把这一环节作为作业提前布置给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细致、更深入地批注,也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成果交流。

三、交流批注成果,融通“三感”

多数教师在作文讲评课时重方法指导、轻学生反馈。教师满言堂,师生、生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批注阅读进作文讲评课堂之第二步——交流,既弥补以前作文讲评课之不足,又给学生展示批注成果提供平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生机。

建立在学生书面批注上的成果交流,须同教师传授的“如何批注”之法相对应,口头交流应与书面批注一脉相承。下面结合月考作文《难忘那张脸》谈谈批注阅读第一次进作文讲评课课堂的交流成果和意义。

(一)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

“文感”是对作品整体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整体三问质疑”的“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文理,交流进一步落实“文感”。

“写什么”?

生1: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一位云南老人的笑脸的故事。

生2(补充):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难忘在天堂般的云南,巧遇一位满脸皱纹却有似弯月的笑脸、经营饭店却不收取“我”饭钱的天使般的纳西族老人的故事。

师:这两位同学有概括有具体,各有所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扣住了“难忘”二字,这两个字是文眼,看来作者选材时扣题很准确,而同学们概括也很到位。

“怎样写”?

生3:文章第①②段引出在云南与老人相遇的故事,并交代难忘,第一次点题。

生4(补充):第②段还写到“因离别而感伤”以及“她是我的天使”,所以我认为这两段在内容上暗示了下文是怎样一件事和怎样一个人。

师:很好,结构上点题、内容上铺垫。看来我们写文章用笔之处要关照内容和结构,我们读文章更是要多角度分析。起因、经过、结果呢?

生5:起因是第③段,写“我”独自漫步于古城小道,闻香而入一家朴素的饭店,巧遇老人。

生6:经过是第④⑤段,主要写老人带着不变的笑容为“我”做饭、和“我”聊天,想请“我”客不成就送我亲手制作的东巴纸。

生7:结果是第⑥段,主要写老人带着笑容目送“我”。

师: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的条理就比较清楚。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写”?

生8:我认为作者赞美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从文中作者称老人为“天使”可以看出。

生9:作品中写到“我们聊了很久”,“似乎没有任何民族与年龄间的代沟”。可见,作者要告诉我们,只要真诚以待,人与人之间可以跨越民族和年龄的界限,尤其体现了不同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师:这两位同学对《难忘这张脸》一文的立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它对文章的高低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考作文评分时“立意深”也是一等文的重要条件。

以上为交流批注成果的第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作品文理,落实“文感”。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为后面的反观自己的同命题作文《难忘这张脸》“写了什么”即选材、“是怎样写的”即构思和“为什么而写”即中心思想作好铺垫。

(二)推敲语言技巧,提高“语感”

“语感”对应的是对言语和言语形式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批注用“语言技巧质疑”从字、词、句、章四个角度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技巧,交流则可以分成两块,先按段落逐段逐句从字、词、句进行择优赏析,再从章的角度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技巧,更好地感知语言,提高学生敏锐的感悟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通过交流,进一步促使学生摸索语言规律,发现运用语言的钥匙,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使学生敏锐的表达力出现质的飞跃。

(三)挖掘作品价值,触发“生活感”

“生活感”对应的是对作品中的生活(间接生活)和阅读、写作时观照的自身生活(直接生活)的敏锐的感悟力和表达力。缺乏“生活感”就失去了灵魂,这样,学生即使阅读再多的名家美文、背诵再多的写作技法,也难以与作品形成情感的共鸣,更无法打动读者的心灵,所以笔者认为“生活感”是学生写作的翅膀,只有具有“生活感”的学生才能自由翱翔于写作的天空。

交流之第三步主要引导学生挖掘记忆中“难忘”之脸的价值,触发“生活感”。此环节教师须在课前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份选材尚可但缺少深度的下等文备用。上课时先让学生(包括备用下等文的作者)交流:现实生活中你“最难忘的那张脸”是怎样的?为什么难忘?文学作品中你“最难忘的那张脸”又是怎样的?为什么难忘?以此告诉学生,文章来自生活,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都是作文的源泉。其次以课前备好的下等文为例,引导学生对“这张脸”进行灵魂的追问、道德的理解、人性的思考,深度挖掘“这张脸”背后的价值所在(难忘的深度原因),可教师设疑,可学生辩论,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他们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触发他们的“生活感”。

四、反思自己的文章,以改促进

通过课前批注和课堂交流,此时学生对上次作文已经获得了重新认识。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把从讲评课上得到的有效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经验呢?笔者以为让学生课后反思自己的文章,以修改促进步,是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修改时学生可以参考批注之法,先用“整体三问质疑”反思自己的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审视自己的作品选材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深刻、布局谋篇是否合理。再用“语言技巧质疑”反思自己的字、词、句、章:我的哪些字可以进行修改,使其更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钧的作用?我的哪些词可以修改得更精妙?我的哪些句子可以修改得更精彩?怎样改才能体现我的写作特色?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都是再三修改而成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第一次修改要有准确的目标定位:不求完美,但求进步。一旦有进步就要抓住机会大加赞赏,激发学生修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并在教师有计划的阶段性训练中慢慢养成修改的习惯和提高修改的能力。

前言怎么写篇6

我们学习语文的通用工具是“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我们以20__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为例来探究一下通用工具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20__年山东卷19题“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4分)”,第一问问的是手法,也就是“怎么写”,第二问问的是作用,就是“为什么写”。从文中相关的语句“鸡叫是一天生活的起点”、“林一家开始起床”、“邻居开始盖房,林一家人都前去帮工”、“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晚饭后才开了灯”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为什么这样写呢?也就是它的好处作用在什么地方。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结构上,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照应文章题目“被时间决定的讲述”,点了题,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上的作用要和文章主题紧密联系,按时间依次写了古村人们一天的生活,强调了古村人们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地悠悠节奏,表达了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的主题。

20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理解句子含义首先看“写什么”——表面内容,再看“怎么写”——表现手法,最后看“为什么写”——联系主题。“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本句兼有形象和抽象,需要抽象词语“这一动作”在语境中具体含义“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理解“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这一比喻,理解“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这一借代、对比,“从未改变”在语境中具体含义。这句话写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农村的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21题“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语言特点就是“怎么写”,以“以③④段为例”就是“写什么”。“发出哧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这类的句子比较多,这是典型的短句。“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这是拟人手法,是语言显得生动形象。 语言的两个特点也就出来了,生动形象,多用短句。

前言怎么写篇7

我们选了蜂窝旁边的一个花坛当“子弹”发射地,另外找来一个小朋友当我们的“子弹”运输员。那个小朋友还帮我们找来几个投弹手。(可以对大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简单描写,以突出“大”在即的紧张气氛。)

一切准备完毕,我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进攻。“子弹”如下雨般落下去,打的黄蜂们毫无招架之力。一只大黄蜂杀开一条血路,率领着一群蜂来蜇我们。这时我们的“子弹”已所剩无几了,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带头撤了。(同伴们怎么做的,“我”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想的,这些都可以进行必要的描写,以突出斗的激烈。)

走时,我们约定明天打不下蜂窝决不罢休。

第二天,我们每个人都全身武装,铁了心要和黄蜂“决一死”。我们先是在一起商量作部署:我被安排在最安全的位置,因为我是有名的水,只要能用水枪,我保准能获胜;我后面还有两个水,是给我换枪装水的,其他人则用石子进攻。

幕再次拉开了。石子发射员首先挑起了“争”。十几只大黄蜂气势汹汹地从蜂窝里飞了出来。我连打了十几枪,大多数黄蜂都成了我的“枪下鬼”。突然,从我们后面冒出一大群黄蜂,前后夹击,我们顿时处于下风。最后,我们无奈地撤退。(和第一天的经历一样,因为小作者没有进行充分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描写,因而故事读起来让人觉得很平淡。另外,结尾给人不太完整的感觉,可以补上下一步怎么办,或是写这件事给“我”的启示,使整件事变得更有意义起来,主题也变得鲜明起来。)

习作点拨

这篇习作虽然篇幅基本达到了五年级作文的要求,但仍然写得不够具体。如何写具体呢?我的建议有三点:一是写之前先花三五分钟考虑一下,也就是打腹稿,弄清楚什么是你要写的重点,作为重点的部分要多用笔墨来进行叙述和描写。二是对于重点段落应侧重描写。对于一件事来讲,叙述的文字只是构成了文章的框架,要使文章血肉丰满起来,一定不能忽视描写。在描写时既要对主角(如上文中的“我”)进行描写,还要对配角(如上文中的伙伴们)进行描写。三是合理想象,或由此及彼,或拓展文字,使重点段落更加精彩起来,如上文中可以想象黄蜂们怎么想,怎么采取术,怎么改变术等。

前言怎么写篇8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想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表达出来,就要从低年级的小学抓起。小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是:会写完整的句子,写话时语句顺、前后连贯,内容具体。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这一点。但也有的同学花了很多功夫写了篇作文,选材不错,语句也通顺、可别人就不爱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缺乏感染力。那么如何使小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有没有诀窍可寻呢?我认为没有万能的诀窍,但还是有规律可寻。如果在作文过程中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你写的文章内容就一定生动具体,别人也爱读了。

1.要细致观察

这是把作文写生动、具体的前提就是说身边的人和事、花鸟虫鱼、四季风光、周围景象都要心细看,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以便掌握事物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又一次我让每个学生带个桔子,上课时指导学生观察桔子的颜色、形状、掰开后观察里面的桔络、桔瓣,再尝尝桔子的味道,在学生兴趣盎然之中,让学生把桔子的颜色、形状、味道写下来,让学生作如上观察后,对桔子的印象就深刻多了。

2.认真回忆

当题目出来之后,不要急于动笔,要先审题,确定中心思想,仔细想一想,动动脑,把观察到的东西象过电影一样在脑中展现、整理。一般来说展现得越细致、思考得越深入,文章也就写得越具体。

3.用事实说话

如果希望自己的文章能感染别人,就少写些评语或议论的话,多让具体事实说话。比如你写《妈妈很关心我》,就要具体说说妈妈怎样关心你,从你生病时,作业题不会做时,冬天冷了时,夏天热了时等方面具体写出来。妈妈对你那样关心,你又是怎样爱妈妈呢?如能选择以上两个具体事实说明,别人读起来才会有印象,有味道,只有写得具体,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妈妈是什么样子及如何关心你的。

4.追根到底

这不但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好方法,而且是我们必须养成的好习惯。创根问底有助于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思考得仔细深入些。比如你说这朵花好看,那就要问问自己,花的什么好看,是形态还是颜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要说赛跑时,一个小同学摔倒了,老师扶他到医院包扎,那就应该问一问:他是怎样冲到起跑线的,怎样摔倒的,摔得重不重,老师是怎样过去扶他的及又是怎样扶他到医院包扎的。这样自问自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细微情节就更清楚,作文就写得更具体了。

5.恰当联想

上一篇:爱国人物范文 下一篇:活得潇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