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古诗范文

时间:2023-09-23 09:39:59

早发白帝城古诗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1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北侧的白帝山上,距奉节县城约五公里。白帝山当三峡门户,把渝东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白帝城原名“赤甲城”,西汉居摄三年(公元8年)。大将公孙述见此地易守难攻便加固城池、后以城内井中有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使自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公孙述据蜀称帝12年,后被刘秀所灭。公孙述被灭后蜀人念及他统治巴蜀期间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便在山上修白帝庙以示纪念。公元222年,刘备伐吴战败,退守白帝城,遂发生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亦死于白帝城永安宫。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认为公孙述称帝属大逆不道,不能享受祭祀,便将公孙述塑像毁掉,改把曾劝阻公孙述称帝的汉将马援和江神、土地,改店名为“三功饲”。明嘉靖十二年,巡抚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张俭等崇敬三国时代的刘备、诸葛亮,便改为祭祀刘备、诸葛亮,改词名为“义正词”、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抚段锦又在祠中加把张飞、关羽及诸葛瞻、诸葛尚的塑像自此,白帝庙成为祭扫蜀国君臣的祠庙。

白帝城现在建筑有2600多平方米,大门依然书题“白帝庙”、“白帝城”。主体建筑明良殿,庄严雄伟,内塑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塑像;西侧武侯祠内则是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塑像、新塑《刘备托孤》泥塑群像和《杜甫行吟》大型瓷画,更为白帝城增添了文化内涵、祠前有六角十二柱“观星亭”,造型具有民族风格,传说是诸葛亮夜视星象的地方、白帝城内收藏的文物书画极为丰富。《诗史堂》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古板木刻像和塑像及部分诗作版本。 

书画室”内陈列有1958年书写的《早发白帝城》和现代名家书画作品。“文物室”内有本地出土文物数百件。明良殿东西两侧碑林内,陈列有各种书画碑刻七十多件,最早有隋代《龙山公墓志碑》,集南(王羲之)北(索靖)两派书法之精华。清康熙皇帝的《六言诗碑》亦很有特色。《凤凰碑》和《竹叶碑》则是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白帝城自古为名胜之地,唐宋以来,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武、陆游、范成大等都曾到此游览题咏。留下许多珍贵墨迹。杜甫更在白帝城后草堂河边建有“草堂”,居两年之久。写诗四百多首,是杜甫创作的黄金时代,名篇《秋兴八首》、《古柏行》即写于此时。所以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

李白的那首千古绝唱,妇孺皆知的七绝《早发白帝城》。到此让我们大家一起吟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2

关键词:古诗教学 信息技术 古诗意境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在我国文学史上曾建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殊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为继承我国古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因此,我国中小学教材中选取了大量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美的感染与熏陶。传统的古诗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演,学生看。古诗教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如临其境中学习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一、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直接动力,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产生浓厚兴趣。如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课前教师先用扫描仪将课本上的彩色图片输入电脑。课堂上,教师提问:我国唐代有哪三位著名的诗人?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情况?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学生此时兴趣很高。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李白有一首诗被后人赞为“惊风雨而泣鬼神”,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此时,学生有的摇头,有的深思,没人回答。这时,教师用视频编辑推出那张彩色图片,图上是长江三峡,一只小船顺流而下。在学生欣赏、讨论的基础上,播放范读录音,并插入切合课文内容的音乐。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趣。

二、借用多媒体理解古诗大意

在理解古诗大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对照课文注释,分组讨论,基本能搞清这首诗的字面意思。然而,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挖掘其内涵。比喻题目中“发”的意思,学生理解为“出发”自然正确,可李白为什么从白帝城出发呢?他又是因何到白帝城的?学生对此往往忽略,可这是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在此,教师可用多媒体的虚拟现实手法,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使学生知道李白当时因遭贬,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再如学生在诗中第三句“啼不住”,往往只知其词意,不能理解其神妙。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其它媒体剪辑这样一段录像:盛夏时节,有位小同学坐在飞快的汽车里,行使在林阴路上,两旁树木茂盛,蝉鸣悦耳。老师问:假如车上坐的同学是你,你有什么感受?使学生体会到蝉声,树声。车又跑得快,使得蝉声树影在耳间成为“浑然一片”这样一来,使心存疑问的学生豁然开朗。

三、电教媒体领悟古诗意境

学习古诗,要欣赏意境才能得到诗的精华。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领悟古诗意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巧用投影,赏析语言

古诗的语言精美、凝结,极具蕴涵。古人在运用时可谓惜墨如金,费尽心思,乃至于“吟安一个字,抢断数茎须。”正是在推敲比较中去胡存精,臻于完美的境地。古诗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语言,从而使学生进入诗中描写的意境。如《早发白帝城》,学生知道表达了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教师在此可设一问:诗中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喜悦畅快的心情呢?学生先后找出词语“千里”“一日”,句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对于一、二句中“彩云间”“还”字忽略了。教师可出示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并配以喜悦畅快的音乐。学生通过思考,领悟到“彩云间”告诉我们两个内容:一是写出了白帝城的地势较高,这为下文船走得快作了铺垫;二是写出李白起程的时间。诗人在曙光初灿的时刻,匆匆的告别了白帝城,足可见诗人当时心情的兴奋,而用“彩云间”一词,含蓄而凝练。对于“还”字,学生已经知道是“归来”的意思,然而江陵非李白的家乡,作者为何用了“还”字呢?学生经过细细体味,领悟到:江陵虽不是李白的家乡,但对忽蒙遇赦的李白来说,这时的江陵却如家乡一样。学生因而体会到作者用字的生动传神,也由此进入诗中意境。

(二)巧用录音,渲染气氛

音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能够较快使学生进入诗中意境。如《枫桥夜泊》,全诗格调苍凉、沉郁,课前老师选择一段低沉、舒缓的音乐,在老师朗读课文时播放,使学生自然的体会到作者当时心境的孤寂忧愁。为使学生进入意境教师接着提问:作者为何这样孤寂忧愁?学生必须联系作者当时处境及夜泊时周围环境进行考虑,这样对笼罩全诗的忧郁氛围就有了深刻领悟。

(三)巧用灯片,展示形象

列宁指出:人们的认识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学生的认识必须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监于此,古诗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古诗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使之会意、入境、动情。如学习古诗《江雪》,可用灯片演示诗中描绘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只有孤伶伶的一叶小舟,小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鱼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感觉到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鱼翁的生活是如此孤寂,从而进入诗中描绘的幽静寒冷的意境。

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古诗教学如虎添翼。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创设诗的意境,也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参考文献:

[1]虞素.巧用多媒体轻松赏古诗――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学刊,2011,(2).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3

――[清]颜光敏

1(chan):河,源出洛阳西北谷城山,南流经洛阳城东入洛水。涧:涧水,源出河南百年池东北白石山,东流经洛阳入洛水。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2朝:朝见、拜谒。中岳: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3北邙:北邙山,在洛阳城北。4贾傅:汉代洛阳人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5吴楚:汉景帝时因采用贾谊等人提出的削藩建议,引发了吴楚等七个诸侯国的叛乱,最终被周亚夫领军平息。

洛阳是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经历了太多的人间沧桑,以致后人在面对它时总不免怀着一份异样的凝重感。早在宋代,大学者司马光就曾有感于此,写下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过故洛阳城二首》)的名句。清代诗人颜光敏自然也不例外,这首七律诗即从一个“望”字入手,把洛阳城所处的地理优势和所经的历史巨变结合在一起加以表现,显得景象阔大,气韵浑厚,意境深沉。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洛阳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它地处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四周有邙山、首阳山、周山、万安山、龙门山和香山环绕,又有洛水、河、涧河和伊水流经其间。这里土地肥沃,形势险要,周边有纵深的谷地与外界联系,东北可通河北北部,东南能连接江淮,北朔沁河抵达山西,南经南阳盆地和汉水与长江中游相连,西沿黄河河谷直抵关中,因此素有“洛阳天下中”之称。

正因为此,历代帝王纷纷在这里建立自己的都城。从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来看,先后在洛阳建都的朝代就有商、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唐和后晋。至于唐代把洛阳作为东都,北宋把洛阳作为西京,也都反映出它实际地位的重要性。由于朝代的频繁更替,洛阳城屡建屡废,历经磨难。期间最惨重的几次破坏,分别是东汉末年的战乱、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曜入洛焚城、北魏分裂后的军阀长期混战、唐代的安史之乱和北宋后期金人攻陷洛阳。到了明清时,洛阳已完全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只剩了一个破旧凋敝的外壳。诗人的感慨,正由此而起。诗中“万古歌钟对北邙”一句,把历代的繁华鼎盛与埋葬帝王的墓地联系在一起,含义尤为深刻警醒。

与悠久的历史相应,洛阳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出现过《易经・系辞上》记载的“河图洛书”,曾拥有过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描写的城市繁荣,曾聚集过桓谭、班彪、贾逵、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师和3万多太学生,曾建有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名闻遐迩的龙门石窟等。而历代典籍,如北魏杨之的《洛阳伽蓝记》、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等,无不展示了洛阳特有的历史文化。另外像汉代梁鸿作《五噫歌》叹息、魏国曹植作《洛神赋》、晋代左思《三都赋》使“洛阳纸贵”、“二陆(陆机、陆云)入洛,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减价”、唐代白居易与刘禹锡诗酒唱和等,都是与洛阳有关的文坛趣闻和掌故。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4

三峡的导游词(一)

话说长江源自青藏高原,千里迢迢流至东海,一路从容广阔,直至三峡才尽显其万马奔腾之如虹气势,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是在巴东三峡的起点——白帝城。

说起白帝城,我想诸位并不陌生,首先是诗仙太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再者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句句家喻户晓的格言,为我们讲述着白帝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从东汉末年的金戈铁马到盛唐时期的琴棋书画,白帝城记录着历史的伤痕与光泽,为我们展现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民族。

游客朋友们,过了白帝城,我们现在就算正式进入三峡了,郦道元在三峡中讲: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东风,不以疾也。滚滚长江,从唐古拉山脉滔滔而来,一路无拘无束,至瞿塘峡,忽然两岸连山,长江便从群山之山劈开一条峡谷,一时湍流直下,气势如虹,李白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正与郦道元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想照应,充分表现了长江在三峡中水流迅速的特点。如今我们坐在游轮上,难以感受到那种沿诉阻绝的意境,但大家看水流拍在船上的浪花,绝非是小江小河中常有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正是三峡水电站,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想大家可能了解过,伊泰普水电站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但就在前两年,这一纪录再次被炎黄子孙创造的奇迹超越了,1820亿千瓦的电机与千亿度的发电量都遥遥领先于全世界,这理应是我们祖国的骄傲。

现在我们经过的是大坝的五级排水系统,这宏伟的机械,充分展现着水电站的博大气势,是我们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朋友们,到了江陵,我们的三峡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在这次旅行中,我们既看到了自然的魅力,又欣赏到人类的智慧,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里,牢牢记住一句话——我住在中国,我的家乡有三峡。

三峡的导游词(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旅游观光。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的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和刚果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更与山融合而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和滩多水急的西陵峡组成,全长193公里。瞿塘峡以雄著称,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大溪镇,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有着"西控巴蜀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之势。接着就是以秀出名的巫峡,巫峡因巫山而出名,西起重庆巫山城东的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是三峡中的唯一一个地跨两省市的峡谷,全长45公里。船在巫峡中行,时而大山当前,时而峰回路转,"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疑是它最好的写照。()所以有人把巫峡比喻作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最后经过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我们便来到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也就是现在的宜昌市的西边,故称西陵峡。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相信大家必定听说过这几句诗:"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来源于诗仙李白的名作《朝发白帝城》,而这里所说的白帝城,正是我们今天所参观第一个景点。位于长江北岸的白帝城,原名紫阳城,它是新莽时期公孙述割据四川之际建筑的,因为传说城中有井,井中白雾腾空,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于是公孙述自称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三峡工程蓄水后,水将淹没至半山腰,形成水雾缭绕,仙山琼阁搬的仙境。

说到这个三峡工程,全名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建成的三峡大坝坝高185米,蓄水位为175米,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工程。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5

甲 这位同学,你说什么?你对古代诗歌感 兴趣?那你跟我学着点就行了。

乙 跟你学着点?就你呀,上课走神儿,不认 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好好完 成。我跟你学什么呀?

甲 学什么?学唐诗宋词呀。我对唐诗宋词 特别有研究,我是个小诗人哪。

乙 你还是小诗人?

甲 当然了。知道“诗仙”吗?

乙 “诗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呀。

甲 知道“诗圣”吗?

乙 “诗圣”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甲 我们都差不多。

乙 你是——

甲 我“诗名”(失明)。

乙 那咱俩也差不多。

甲 你是——

乙 我青光眼。

甲 青光眼干什么?

乙 你都失明了,我还不青光眼呀。

甲 嗨!我这个“诗名”是诗人的“诗”,出名 的“名”,就是说小诗人里头我最出名。

乙 你先别吹,你给大家背诵一首诗怎么样?

甲 背诗没问题!你点吧,随你点,唐诗宋 词,你点哪首我就能背诵哪首。

乙 你口气不小哇,也不知道谦虚。

甲 没本事的学生才谦虚呢,我骄傲还骄傲 不过来呢!咱是小诗人呀!

乙 大家别听他瞎吹,就他日常的学习态度,

还背诵诗歌?我看玄!

甲 就不许有神童吗?我聪明,咱是神童。

乙 那你给大家背诵一下《望庐山瀑布》吧。

甲 《望庐山瀑布》,不是李白写的吗?

乙 对呀。

甲 听着:“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

乙 啊?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 哪儿乱了?

乙 还不乱呢!你都串了。

甲 串了?

乙 人家《望庐山瀑布》的后两句是“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甲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 怎么回事儿?

乙 那是《早发白帝城》的后两句。

甲 那……那这两首诗是姊妹篇。

乙 谁说的呀,怎么是姊妹篇呢?

甲 经过我的研究,这两首诗就是姊妹篇。

乙 你有什么依据呀?

甲 你听这题目——《早发白帝城》、《望庐山 瀑布》。就是说早晨从白帝城坐船出发,

顺流而下,走着走着就望见庐山的瀑布 了。

乙 没听说过。

甲 古诗的姊妹篇。

乙 你是瞎琢磨。

甲 怎么是瞎琢磨呢?古诗的姊妹篇多着 呢。你再听这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 片孤城万刃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客船。”

乙 嘿!他背诵的诗全都带“串门儿”的。我 看你不是“诗名”,你有点儿失常了。

甲 是呀,我是“诗长”啊,我在诗歌方面有专 长啊。

乙 嘿!这还说到他心眼儿里去了。

甲 唉!可惜呀,我就是生晚了。我要是生 在唐朝,李白、王维、白居易不都得靠边 站。杜甫写的诗怎么样?

乙 好哇。

甲 好什么呀?

乙 意境好哇。您听人家写的那首《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甲 这有什么呀?我要是当年写出来的话,

能胜过他两倍。

乙 别当年了,你现在写出来胜他两倍也行。

甲 这太简单了,张嘴就来, “四个黄鹂鸣翠

柳,两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万秋雪,

门泊东吴亿里船。”

乙 啊?

甲 我这前两句胜他两倍,第三句胜他十倍,

第四句胜他一万倍。你服不服哇?

乙 服了!服了!我是彻底服了你了。

甲 你说我妈也是,唐朝的时候你忙什么去 了?为什么非得等到2002年才生我?

乙 啊?这位真是失常了。

甲 看来唐诗宋词我是写不成了。

乙 废话!

甲 哎,我写点新诗怎么样?

乙 哎,这位同学,我告诉你,不管写古体诗 还是新诗,都得有文学基础。上课的时 候,你不认真听讲,下了课也不好好复 习,功课不好,没有基础,你不可能写出 新诗。

甲 谁说的?在去年庆祝元旦的时候,我就 写过一首新诗,在我们那片儿广泛流传,

可以说影响巨大。

乙 是吗?你写的是散文诗呀,还是律诗呀?

甲 我又不打官司,跟律师有什么关系呀?

乙 嗬!这小诗人什么都不懂。律诗就是有 格律又押韵的诗。

甲 我写的诗当然押韵了。

乙 那你这首诗什么题目呢?

甲 《元旦抒怀》。

乙 这题目一般化。

甲 别看题目一般化,内容好哇,特别文雅,

真正的阳春白雪。

乙 你给大伙儿朗读一下怎么样?

甲 你上几年级?

乙 咱不是一个班的吗?五年级呀!

甲 哎呀!我怕你这文化水平理解不了哇。

乙 我理解不了不要紧,今天来的同学有高 年级的,再说还有这么多老师呢,他们文 化水平高啊!你朗读朗读,我们大伙儿 一块儿欣赏欣赏。

甲 那可以。不过我写的这首诗可能过于文 雅了一些。你有什么不懂的词句,我们 可以共同研究。

乙 那没问题,我这人比较谦虚,有不懂的地 方肯定得向你请教。

甲 “《元旦抒怀》——”

乙 各位咱都听着啊。

甲 “《元旦抒怀》。过……”你听完了可别剽 窃我这首诗。

乙 我至于吗?

甲 关键是好多年没人写出这么经典的诗作 了。

乙 今天这么多老师同学都听着呢,我想剽 窃也剽窃不了哇!

甲 那好!听着啊!《元旦抒怀》,作者×××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6

寻诗漫游白帝城

公元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由故里蜀地昌明(今四川江油)启程,出峨眉,“夜发清溪向三峡”,经瞿塘峡“白帝城边足风波”,到西陵峡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游至金陵,与金陵子弟畅饮,面对滔滔江水,感叹“别情与之谁短长”。太白年轻时游历长江所写诗篇,奔放洒脱,充满浪漫情怀。晚年,流放夜郎,诗风大变,欢快变凝重,浪漫成悲情。在巫峡,“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与初出川时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同是峨眉,前句却是充满对故土的眷念。同是诗送友人,早年目送孟浩然至广陵,极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晚年在浔阳送别友人,惆怅“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愁酒,伴随李白于当涂采石矶,水中捞月,骑鲸升天。

2013年初春,我达瞿塘峡,寻诗白帝城。李白诗中风景已是往事,白帝城再无猿猴啼鸣,江面也无巨礁险滩。在奉节新城高处,寻得一处可把夔门白帝城尽收镜下客栈。入夜,架好相机,打开快门,任其曝光至天明。午后,去往距客栈十里外白帝城。入城,过江,上古栈道达临江楼,此处,乃观瞿塘峡夔门最开阔处,是日,天色凝重,风急水绉,大江截流后,此地险滩激流化高山平湖,我依然看到夔门雄壮,风中摇动的松树传出阵阵啸声,且以为猿猴啼声,取意“两岸猿声啼不住”诗句。在拍摄的法则上,改变以往采用的标准程序,一卷胶片8个底片只拍一景,确定一个截取画面后,镜头光圈固定最小,用不同的慢门曝光,在底片里寻有中国山水绘画意境的画面演绎太白诗境。这个拍摄法则,贯穿日后的整个拍摄里程。

天姥剑阁将进酒

我视《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李白的诗篇巅峰之作。黄河也是李白一生重要游历地,写下诸多黄河诗篇。为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诗意,我而登临华山南峰寻眺黄河。为千古绝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015年冬,值陕晋黄河峡谷融冰之际,我去往壶口瀑布,领略黄河从天而降之境。正月十六,壶口涌现桃花汛,冰融雪水流至瀑口,从悬壁直泻,撞击岩壁即回荡腾空,水花四飘,如烟如云,河谷激流,前波未歇后波纷涌,滚滚洪流向东流逝。

这年夏天,继续去往四川剑门关,感受蜀道难。从剑阁南端入内,转至剑楼,过剑门,顺石阶下行半里,穿过一道吊桥,到达这里唯一客栈――仙云客栈。连日晴空,不料傍晚下起雨来,入夜,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翌日天亮,有风无雨,来到吊桥边,但见崖壁风过树晃,壁下溪谷,激流拍石,分泉出山。正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雨后山谷,水气升腾成雾,渐渐笼罩剑峡中央剑阁:“剑阁峥嵘而崔嵬,”莫过如此。而后上山,直奔鸟道――一条仅容一人单边通行,借力铁索方能攀行的悬崖绝道,亲历一番“猿猱欲度愁攀援”诗境。艰难攀至鸟道高点,呼啸山风迎面掠过,刮得铁链铿铿作响,脚下千仞绝壁深渊,对面山峰绿色山包上,一块丹霞岩壁横空出世,蔚为壮观,山谷之间,浮云飘游,我于浮云之上,若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之境。

转眼又过一年,再寻《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句到江南。天姥山位于浙东新昌崇山密岭,江南二月,寒雨飘忽,雾烟笼罩。我到天姥山脚时,已是暮霭。沿一条环山公路,在天黑前上山。

山亦高,雾亦浓,未达半山,五米开外,一片迷蒙,在山路绕升近十弯,现一白色屋宇,门口挂牌太白山庄,山庄主人热情劝宿,言翌日天晴可山中环游。此刻,风高夜将黑,山庄庭前,松林影影绰绰,路径依稀可认,暗合“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呼啸山风乃“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太白之梦游,本属梦境,我不觉意间身处此境,夫复何求?!

于是,决定辞别刚到达的天姥山,不必待天明之后,失向来之烟霞,而太白骑访名山的白鹿,或是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随同太白仙游庐山后,庐山脚下白鹿书院内石雕的化身。

凭吊诗仙入当涂

太白年轻即以大鹏自居,《上李邕》诗云“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荆州遇道教领袖司马承祯又文《大鹏赋》,自喻己为大鹏司马为稀有鸟。然而,平生期望像大鹏凌空翱翔的诗仙,在长安天子身边虚度了一年半载后,重返江湖,作诗“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道出离京之痛,幻想一朝再回L安。763年在当安徽涂写下绝诗:“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年迈李白依然希望像大鹏飞振八方,可是飞到中天无力再上,寄望余风激励后世,依然希望游扶桑――回到皇帝身边。松浦久友先生对诗句“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这样注释:“大鹏的命运多么令人痛心,即使后人知道这件事情,并且把它当成故事流传下去,可在孔子早已死去的今天,以后还有谁理解我的志向,为我痛哭泣涕呢?”,太白怎么能够得知,一千多年后,他游历之处,皆为景点,其诗 “蜀国多仙山,峨眉貌难匹”成为峨眉山导游词,国内李白纪念馆就有四座, 当涂县城东南的青山西麓李白墓内,绘制太白生平丹青挂壁,碑林铭刻后人李诗笔迹,园林造景《姑熟十咏》诗境 。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7

关键词:语文古诗多媒体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识素质的提高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拓宽意境,激趣引情

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如古诗《望庐山瀑布》,诗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从未看过瀑布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瀑布的真实情景中,是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运用多媒体,使远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还有那轰隆隆的水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这样,诗中的情景全多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激起对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如有学生需要再看的,只要用鼠标再击键,就可随时欣赏到自己所需的图像。学生可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感的共鸣。

二、提供感知,启迪思路

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顺句子间的关系和词儿的排列顺序;还要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

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诗文,我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运用鼠标灵活地拖动诗句的前后位置,且具有判断功能的。学生在理解诗句时,可以任意调换词儿的顺序,如果拖对了词序,屏幕便会显示一个红通通的苹果和一句“您做对了!奖你一个大苹果!”的鼓励语言;如错了,屏幕也会显示“别灰心,请再来!”的文字。如《早发白帝城》的第一行诗“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倒装句,理解时要适当调换上下词序才容易接受,学生只需通过如此操作,就能理顺句子,较容易地理解它的意思,读懂全诗。

对于诗文的赏析,我也不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逐句讲解,而是通过电脑荧屏画面上的一个个场景,设计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联想。如古诗《早发白帝城》的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场景去边思考边品味。

(1)“早发白帝城”和“朝辞白帝”有什么异同?

(2)“彩云间”描绘了什么时刻的景色?

(3)图像中的两岸景色,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展现?

(4)第四句中的“轻”明指什么?暗指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电脑荧屏上画面的展现和变换,使他们的感知处在兴奋状态,激发了深入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的闸门,既抓住了线索,又欣赏了画面,也充分感知了诗所描绘的情景,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以诗句的语言材料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内化诗文,具体描述出诗中的景象,化诗人的思想感情于形象画面的描述之中,进而深刻地领悟诗的意境。

三、充实信息,自主求知

早发白帝城古诗篇8

新郑,历史悠久、深厚、博大,在公布的“千年古县”名单中,新郑列在首批入选。

人文始祖――黄帝

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原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部落首领少典娶了一位名叫附宝的女人,在轩辕丘生下了黄帝,于是就给他起名为轩辕。黄帝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黄帝小的时候非常聪明,长大后又一统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如《国语.晋语》所述:“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藏、任、荀、僖、姑、儇、依是也。”相传黄帝在位百年,有25个儿子,后来发展为25宗,得姓者有14人,分为12个姓而后世各国,经过不断繁衍,并且与其它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融合的中华民族。

在黄帝后代的发展中,根据《世本》一书的统计,从传说时代到先秦时期,曾经有101个方国自称是他的后代。后来,这101个方国又进一步分化出10个氏。加上由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人而来的方国和氏,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相传都属于黄帝族系,都是黄帝的后代,大约有800多个姓氏。

黄帝族的统治地位历时久,势力大,占据的地盘广,所以人丁极其兴旺。通过对中国现今的120个大姓研究发现,无论从血缘上,或是从地缘上,黄帝族有许多姓氏与中原密切相关。据统计,在这120个大姓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个姓,占总数的72%。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匈奴族和鲜卑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系。

有些黄帝族姓氏还留传着许多民间故事。例如张姓,相传出自黄帝的儿子挥,因为发明了弓箭,担任弓长的职务,进而由“弓”“长”两个字组成一个“张”字,于是便有了张姓。传说西周穆王时,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代有一个名叫造父的人是周穆王的马车夫,有驾御千里马的本事。周穆王在瑶池幽会西王母流连忘返,东方的徐偃王乘机作乱。周穆王听说后急忙赶回来,乘坐的便是他驾的马车,一日千里,及时平定了这次叛乱。事后,周穆王认为他劳苦功高,便把他分封在赵城,他的后代便姓了赵。所以,如今的赵姓人也是黄帝子孙。

从新郑国到新郑县

河南的省会是郑州,郑州往南不过百里,就是新郑。作为省会,郑州的知名度是高一些,郑州解放前叫郑县,这难免给人一种困惑,新郑不会是和老郑县相对应的吧?

这种概念上的偏差,相信会在很多人的脑海中闪过,事实上,新郑确实是新的郑,不过这个郑,指的不是老郑县或者老郑州,而指的是老郑国。所谓的郑国,是春秋时代中原地区的一个诸侯。

西周末年的某一天,一个叫姬友的人走到了今天的新郑一带,停了下来,仔细查看着附近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这个姬友可不是普通人,在周代,姬是王姓,姬友就是当时周宣王的弟弟,被封为郑伯(后改为公爵,史称郑桓公)。不过郑国最初的封地在陕西凤翔,后来迁徙到陕西华县一带。

姬友还是西周的中央官员,担任司徒一职。西周末年,内忧外患,政治嗅觉敏锐的姬友已经打定主意:举国东迁。

姬友一路东行,来到新郑一带,看到这里水草茂盛,非常适合定居。当时新郑一带有一个封国,是郐国。郐国在历史上属于打酱油的那种诸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毫无政治远见,也没有理想抱负。姬友就派儿子跟郐国国君谈判,买下了新郑这一大块土地,以便将来安顿封国军民。

祸事果然说来就来。公元前771年,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了――周幽王宠信美女褒姒,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犬戎杀向镐京时,诸侯们都不来救援,镐京被攻破,西周灭亡,继位的周平王看到王室衰微,国库空虚,只好把都城迁到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附近),这就是著名的“平王东迁”。

郑桓公姬友也实在是条汉子,他虽然早早为封国军民找好了退路,但自己并没有提前开溜――作为王室的司徒,他参与了抵御犬戎的抗战,结果战死疆场――所以,历史上对郑桓公的评价相当高,对外他作为王室司徒,以死报国,体现了一个忠;对内,他作为封国国君,为封国军民提前寻好退路,体现了一个仁,既忠且仁,不愧为一代英杰。

镐京城破后,王室东迁,郑国也随之东迁,由于姬友的高瞻远瞩,郑国举国搬家的工作非常顺利。郑国人告别了陕西老家,千里迢迢来到当年的黄帝故里,定居下来,开始建设新郑国的生活。

为了有别于原来陕西的老郑国,郑国人把东迁之地称为新郑(国)。

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新郑名称的来历。

白居易在新郑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 这句文学知识在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妇孺皆知。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编撰的《新郑县志》上对于新郑市东郭宅(今东郭寺村),有着这样的记述:“白居易所生,在县西十二里,宅今废。”

在东郭寺村完全小学院内,有一处残存的房基,其上竖着一块小石碑:东郭宅遗址。背面介绍这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出生地。

白居易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白曾任巩县(今巩义市)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了新郑城西的东郭宅(今东郭寺村)。东郭寺村地势低洼,一度积水成患。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白居易在东郭宅出生时,家中的男人们都出去排水了。后祖父白给孙子起名“居易”,意思是希望孙子能得到一个容易居住的地方。

白居易的祖父白、父亲白季庚和外祖父都是诗人,白居易半岁时母亲就教他念字看画。在家庭的熏陶下,白居易五六岁学作诗,九岁通音律,十岁能解读诗书。

白居易在新郑度过了他最美好的12年童年生活。白居易12岁那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事,其父白季庚便送儿子到符离避乱。从此,白居易就离开了故乡新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童年是美好的,对于伟大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新郑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并被反映到了他的诗歌中。据《新郑县志》记载,离开家乡44年后,从苏州卸任返回洛阳途中,56岁的白居易特地取道新郑,来到溱洧河边停留了很久很久,面对满天晚霞,无限乡情涌上了诗人的笔端:“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如云女,亦无芍药名。”他在东郭宅住了一个晚上,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儿时情景,历历在目,恋乡深情,溢于言表:“生长在荥阳,少小辞乡曲。迢迢四十载,复向荥阳宿。去时十一二,今年五十六。追思儿戏时,宛然犹在目。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岂唯变市朝,兼亦迁陵谷。独有溱洧水,无情依旧绿。”

此后,诗人虽然没有再回故里,但是,故乡的优美风光、丰富物产、历史名人、郑风名诗等熏陶了诗人,时时出现在思乡的梦中,并在他的诗篇中得到充分展现。在他的许多诗篇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关键词:轩辕、郑国、子产、东里、遗爱、张良、留侯、溱洧、郑风、东郭、枣树等,都留着故里的深深烙印。

会昌六年(846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居易写下了《醉吟先生墓志铭》,仍然不忘故里,郑重写下了“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的句子。

上一篇:特别的人范文 下一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