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范文

时间:2023-09-23 02:44:28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1

对此,新浪网发起网上投票,两天内吸引了13000多名网友参加。结果显示,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的网友占到69.9%;支持这一方案,认为“可以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不足,发现高素质学生”的占23.0%;另有7.1%的网友表示“不好说”。

尽管北大对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了周密的考虑,实施的程序认真、慎重,但它违反基本的教育原则,背离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实质,在云集种种弊病的高考制度中,又增添了一种更坏的弊端。不客气地说,北大的方案不是教育改革,而是一次令人忧虑的教育伦理倒退。

【可怕的教育伦理倒退】

50多年来,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对我国的教育制度多次表示不满,也多次进行过“教育革命”或“教育改革”,但很难说这些改革收到了实效。建国后60年,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科学家、理论家、作家或音乐家,我国没有一部社会理论成果、文学巨著和音乐创作引起世界瞩目。正如钱学森生前发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国教育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教育伦理遭到破坏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整个教育界,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都不重视教育伦理建设,从来没有在这一层面思考教育改革问题。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谬误,正在于违背教育伦理,根本无法拓宽选拔特殊人才的路径。

教育伦理是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教学授业和教师言行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作为传道解惑、培养人才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教育兴旺的基因。教育伦理主要包括“有教无类”、“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独立思考”、“ 育德为先”、“知行统一”和“至乐向善”八个方面,其中有教无类、一视同仁、独立思考和因材施教四个问题,正是选拔优秀学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校长实名推荐制”恰恰很难贯彻和体现这四个原则。

“有教无类”不仅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招生、选拔优秀学生不容背弃的规则。贯彻这一教育公平原则,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广出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坚持教育道德的表现,甚至是教育机关起码的职业责任。

有杰出才能的人不是按家庭、地域分布的,不能说穷人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就天生愚笨而忽略对他们的教育资源投入,或在学校教育和人才选拔方面令他们受到歧视。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恰恰无意中把农村中学排斥在外,从而有了蔑视农村生员的意味。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向城市或城市的重点中学倾斜,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的校长几乎没有获取推荐的资格。北大方案在京津渝等13个省区试行的结果,只有两所县级中学,其余37所都是城市中学,农村中学的选中率微乎其微。

尊重独立思考,崇尚思想自由、创造自由,是教育伦理更为核心的内容。对那些在学业上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大胆独辟蹊径的学生关爱备至,长期以来是个敏感问题,很少学校、教师能够做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总以听话、同老师领导保持一致为优秀,文科更以思想符合正统观念作为好学生的标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在教育界尚未大力提倡之前,被视为真正的好学生通常是那些没有己见、不敢独立发现并阐述真理的人,所以我们很难培养出善于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真理的人才。正如美国GRE考试专家评价中国学生“善于学习真理、接受真理、传播真理,就是不会创造真理”。真正有才气的学生,总是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而这在中国的大多数学校通常被认为是“思想不成熟、政治不可靠、自大傲慢”的表现,不会得到肯定和赞扬。

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除了要求介绍被推荐者的学习成绩,还要介绍他的综合表现,特别是政治思想表现。那如果一个学习成绩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学生,不赞成该校的核心价值观,并给校方提过不同意见,他还会被推荐吗?这完全有悖于尊重独立思考、崇尚思想自由这一教育伦理。对人的评价只是求同,不允许有反对意见,在我国有相当的普遍性。而杰出人才,特别是文科优秀人才,恰恰是有独到见解或真知灼见的人,一时总不容易得到多数人特别是领导的认同。北大的校长推荐制,难以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北大方案:应试教育的本质没有变】

当人们希望校长“不拘一格降人才”,推荐偏才、怪才上北大时,推荐却变成一场考试分数的大比拼。各地选拔的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校长都把考试成绩作为推荐的关键。

问题还远不止此,这一方案还将导致一种荒谬的逻辑: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上北大要减30分,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上北大要加30分。这一推理绝不是耸人听闻,低估北大招生办的智慧,而是任何人稍加分析都能悟出的道理。须知,北大要求推荐的不是免试保送生,而是参加高考的推荐应试生,这部分人(占录取学生的3%)减免30分录取,与其对比,其他97%的考取者实则是以高出他们30分的成绩录取的,这不是公然颠覆“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朴素的教育原则吗?

北大的方案只能给高考添乱、增加更大的工作量,而应试教育的本质却没变 ,给中学的优秀毕业生增添了新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进一步澄清这种混乱,需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宗旨与实质进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继续做出颠三倒四的举措。自主招生的目的是要把那些偏才、专才招进高校,实行“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发现和培养人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大师和国宝,至今仍载史册。吴晗的数学考零分,但因文史、英文均得满分,被清华录取;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英文考了满分,同样被清华录取;季羡林数学只得了4分,也步入清华最后成了高材生。如果按照现在的高考制度,吴、钱、季三人不仅进不了清华,而且会被排斥在所有大学门外,他们的特殊才华可能被埋没,被高考制度彻底泯灭。

人才的成长规律恰恰证明,真正雄才大略的人只能在某一领域表现出过人的创造力,无一不是偏才。通晓一切科学的万能专家是没有的。爱因斯坦13岁时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思考转向宇宙、哲学和自然现象,他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十分出色,但其他三门课程不及格。高校决不能把极少数偏才排斥在外,把教育的最高目标仅仅定位于普及和传授知识,而应制定特殊的政策让奇才得到深造。这就需要推行大政策,冲破传统高考制度的束缚,降分把他们录进名校。

对于奇才,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学,甚至身为社会青年,名校每年都应接纳他们自荐,而不是指定一部分中学校长对申报者“过滤”。这是自主招生应有的气魄、搜罗人才的过人胆识,又是坚持教育伦理的大智大勇大善,更是衡量国家教育制度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北大的推荐方案及其他所有自主招生院校的方案一样,不仅离此目标十分遥远,而且没有冲破高考的藩篱,仍以考试分数论高下。自主招生的高校收到的大量推荐材料,都无异于评定三好学生,这种自主招生还有什么价值?还是教育改革吗?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2

虽说在世界上甚至在亚洲,北大充其量也就是个“准一流”,但对那些视升学率为生命的普通高中来说,她却是一个谁都想攀上的“亲家”。不是说北大在育人方面有多么神奇,而是我们国家所赋予的北清两所高校的地位让人须仰视才见。北大、清华已不单单是两所学校的名字,更成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衡量教育实绩的样本。有学生考进这两所学校,就是办学的成功,就是教师、校长乃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功绩。所以,每年的教育评估中,多少学生考取清华北大往往也就成了最为醒目、最为突出、可以一俊遮百丑的分量最重的砝码。重点中学与北大清华无缘的,教师挨校长,校长挨县长批,县四套班子领导可以公开亮相于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检讨(这可是发生在西北某地的一件真事)。而今北大主动向你示爱,还不让我们的中学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有消息说,这些年每年都有数百所高中向北大递交申请书,乞求那份被信任的资格。今年北大对推荐中学的资格要求是前几年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考取北大,对被推荐学生的要求是成绩列年级前5%,其实,这样的学生考取北大往往不成问题,那我们的中学何苦还要三番五次递交申请书甚至寻找门路谋取这一资格?原因只有一个――被北大垂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是一份巨大的荣誉。

我走过不少中学,看到学校橱窗里张贴的除了上级领导来学校视察、与校领导亲切合影的照片外便是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名单、简介和大幅相片。来个“看图说话”便是――我们学校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为向北大清华输送学子而努力奋斗着――这恰恰正是我们不少高中的办学宗旨。而在一些高中的自我介绍中,“具有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这一金字牌匾亦赫然在目。可见,这一资格作为一种荣耀,其影响力已远远大于其实用性。

北大为了进一步扩大“掐尖”(今年虽说被推荐者过了面试关高考一本线即可录取,可推荐资格却必须是年级前5%,这怎么也摆不脱掐尖的嫌疑)规模,中学为了借“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这一巨大荣耀抬高身价,二者一拍即合,在应试教育的春天里绽放出了这样一朵奇葩。不要再去宣传这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全国仅211所重点中学推荐出二百来个前5%的学生进北大,连教育改革的皮毛恐怕都没触及到。我国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均衡、名牌大学农村学生的入学比例逐年下降等教育积弊在“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面前岿然不动,这又算得上什么改革?这对绝大多数学子、绝大多数学校来说不过是一片浮云。

当“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成为一种荣耀,昭示出的是我们教育观、育人观、升学观的狭隘和单一,体现出的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陈旧和僵化。当哈佛拒绝了我们的高考状元,当每年数十位状元离乡背井远赴港校读书,我们的中学和大学都该作一番深思了。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考生群,有号称最扎实的基础教育,可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建筑了什么?这恐怕才是我们大学该静下心来仔细思量的问题,那些哗众取宠的闹腾还是歇歇吧。

郑文龙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3

关键词:童书 出版传播 普惠性 互动平台

作为一种公益普惠社会责任,童书出版传播应设立一个相应的政府协调管理机构,编制童书出版传播发展规划,尽快建立与国家基础书目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童书定价机制,以推广、推荐、推送服务为抓手,在以政府“国家推动”为主导的、以行业自愿作贡献及以社会非营利机构专业服务为辅助的基础上,吸纳关心下一代社会力量,搭建起童书出版、童书传播与童书阅读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童书出版传播服务长效机制。

一、童书出版传播备受社会关切

我国的童书出版传播强势发展,已成为整个出版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最具稳定性的出版板块。新闻出版总署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出版童书19794种,其中新版12640种,总印数35781万册,总定价472792万元,同比实现全线增长。其中,种数、印数和定价总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6.96%(初版增长41.24%)、25.79%和37.34%,童书出版码洋近三年已超过出版市场的16%,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19.7%。专家预测,童书出版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达到出版市场份额的1/4到1/6强。另外,我国已成为世界童书出版贸易大国,每年引进童书品种数以万计,仅2010年引进童书42123种次,39.47万册,总价375.3万美元,占整个出版行业引进的20%,且引进童书的起印数与再版印数远远大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童书出版传播2010年被中国少儿出版界公认为“强国元年”,这一年童书出版传播备受社会关切的大事分别是:

1.少儿读物类出版产品整体质量良好

2010年12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3・15”质检活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10年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质检报告,18个质检活动先进单位获得殊荣。出版产品印装质量检测:图书单册合格率99.74%、报刊合格率99.57%。图书、期刊、报纸编校质量检查:报纸合格率92.1%、图书合格率94.41%。光盘、盒式音带平均得分为93.04分,CD类光盘平均得分为92.38分,DVD类光盘平均得分为87.88分,检测报告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出版的少儿读物类产品整体质量良好。

2.“世博童书”向上海世博会献礼

2010年中国童书出版界出版了一批“世博童书”,向上海世博会献礼,开阔了少年儿童的国际视野。如中少总社的海宝动画衍生图书50余种、浙少社的《海宝传奇》、外研社的《海宝有约・奥比岛超级明星档案》系列、苏少社的《海宝带你看世界》、天天社的《中华童谣:海宝陪你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上海世博会青少年行动手册》《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从童话到民族的象征》《“海宝教你学”系列丛书》《我的2010:上海市小学生世博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世博知识小丛书・2010看上海世博》《海宝漫游上海世博会》等。

3.数字出版阅读发展迅猛

数字出版大潮涌动,少儿出版纷纷试水。如江苏少儿出版社与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开发“赛尔号”品牌,推出了“赛尔号”系列书刊,童趣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推出《摩尔庄园》相关产品,河北少儿社与香港港嘉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输出了畅销电子图书版权。2010年5月,国家图书馆开通“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打造网上绿色阅读平台,把国家图书馆的少儿服务延伸到全国,为那些不能亲自到国家图书馆来的全国少年儿童提供服务。目前为少儿读者提供的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万亿,读者遍布国内各省区市以及美、日、韩、法、加拿大等15个国家。

4.儿童阅读推广持续升温

2010年7月,全国少儿阅读公共论坛在北京举办。同月,湖南少儿图书馆主持完成《全国少年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南方分级阅读推出中国儿童分级阅读标准。接力出版社等相关单位在京举行第二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举办第四届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

5.优秀少儿读物评奖捷报频传

2010年是全国优秀少儿读物评选的“集结年”,一大批优秀少儿图书获得政府或各种团体颁发的多个重大奖项,包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童书金奖等。

6.中国童书联盟成立

2010年1月10日,外研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青岛出版社(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师大出版社等8家非少儿类出版社(集团)发起成立中国童书联盟。5月22日,在青岛举行首届中国童书嘉年华活动。至此,形成了专业少儿社的中国专业少儿出版联盟和非少儿类出版社的中国童书联盟两个少儿出版平台。

二、搭建公益普惠平台正当其时

2011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中国儿童发展10年的开启之年,趁势搭建童书出版传播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正当其时。

1.政府主导着力发挥推广优势

优秀童书的推广,“国家推动”是最有力量的“第一推动”。国务院新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纲要》),是实现政府主导着力推广优秀童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童书对少年儿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人格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如何科学挑选、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给以界定,该项工作尚属空白。对此,《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儿童福利将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发展纲要》还指出:“为儿童提供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政府在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投入的同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进一步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使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

要实现上述目标尚需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两个积极性:一是统一思想,在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方面达成共识,开拓新思路,找出新办法,完善新举措,切实突出全民阅读中的少年儿童主体地位,推动少年儿童人均读书量的增长;二是建立机构,设立一个相应的政府协调管理机构,编制童书出版传播发展规划,尽快建立与国家基础书目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童书定价机制,加大童书公益性、普惠性出版传播力度,积极支持、开展“童书阅读推荐书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三是整合资源,组织童书出版传播责任主体,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资源丰富、服务快捷、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分级分布式的优秀童书推广、推荐、推送服务平台,为服务少年儿童阅读,建设童书阅读普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四是拓展窗口,可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版协、地方省、市政府联合举办,也可上下结合依靠地方省、市政府的力量,按照国际一流展会的标准,建立一个中国的国际儿童图书博览会,以此向世界推广我国的优秀童书。

2.专家学者权威推荐营造氛围

“童书阅读推荐书目”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知识推广普惠工程。在国外,一些政府或教育文化部门很重视这项工作,如美国的“CBC童书委员会”作为全国性非营利童书出版者的研究联盟,他们组织专家学者每年向社会推荐多种不同性质的书单。其中,CBC与国家科学教师协会合作,负责给学前儿童到中学生推荐年度最佳科学书;CBC与国家社会研究委员会合作,负责给少年儿童推荐年度最佳社会研究书籍等。在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出版传播的专家学者也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优秀童书推荐书目研究工作。如“新阅读研究所”已在新闻出版总署及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和资助下,开展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工作,从网上征集意见以及学校试读的情况看,该项工作受到了广大读者包括学生家长及学校师生的普遍支持,并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在现有的社会阅读推荐活动中应当优先发展优秀童书推荐活动:首先,要在社会阅读推荐活动中专门增添优秀童书阅读书目的同时,新增独立的童书阅读推荐书目活动,并优先筹划、优先安排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童书阅读推荐活动。其次,政府权威协调机构应以专家学者权威推荐为导向,以其良好的公信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向全社会稳定地、持久地、制度化地专门优秀童书推荐阅读书目,大力营造优秀童书推荐阅读社会氛围。再次,童书阅读推荐书目活动可以是论坛讲座、会展活动推荐导读方式,可以是书报刊绘画推荐导读方式,可以是广播电视、音乐舞蹈推荐导读方式,也可以是网络新媒体推荐导读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强趣味性、科学性和吸引力。最后,在优秀童书推荐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推荐工作的多样性(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层次性(针对不同读者群)、趣味性和艺术性(吸引小读者),必须感性,不要过多的理性,即使有理性的成分,也让它感性化。

3.社会民众给力推送形成互动

推送优秀童书是推广、推荐、推送普惠服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图书馆、出版责任主体尽管具有推送优秀童书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专家学者权威推荐的童书,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推送到小读者手上,量大面广,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各方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关心下一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由社会民众给力童书推送服务,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社会民众给力推广、推荐的优秀童书开展推送服务是与小读者形成互动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动员社会各行各业、社会非营利机构、童书出版传播责任主体(含新华书店“一网通”)和关心下一代社会民众积极参与优秀童书的推送服务活动,增强推送队伍活力,拓宽推送资金渠道,加大推送资金投入。其次,为迅速改善我国少儿图书馆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状况,要进一步增加社区图书馆和农村流动图书馆数量,并在公共图书馆开设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有条件的县(市、区)兴建一批儿童图书馆,使推送服务活动的童书有供儿童阅览的公共场所。第三,要发动和鼓励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公益性捐书送书活动,为“农家书屋”、儿童福利机构推送一定数量的优秀童书,使远离城市的小朋友、孤儿和残疾儿童也能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图书与信息服务。第四,面对网络时代的童书网络传播、阅读的巨大变化,要在公益性文化场所和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儿童提供公益性上网服务。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要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共同推动优秀童书阅读在网络传播发展中的实施。

三、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尤为重要

童书出版传播要以推广、推荐、推送服务为抓手,搭建童书出版传播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尤为重要。

1.正确处理公益与普惠的关系,在“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优秀童书的推广、推荐、推送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当下应具有的普惠特性,表现为服务活动的公共性、活动主体的国家性、活动开展的非营利性、价值目标的公平性等。而在我国现阶段,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公益,条件尚不成熟。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公益与普惠的关系,在大公益领域防止把利润最大化当做首要目标,把公益普惠的实施交到社会的手上,吸纳关心下一代社会力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优秀童书的推广、推荐、推送服务,在“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2.正确处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可持续”上实现新突破

搭建童书出版传播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作为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在提倡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童书出版传播仍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它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换取所谓经济效益,不能以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价换取所谓经济效益。因此,无论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而言,都要正确处理好体制机制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建立童书出版传播责任主体的社会责任理念,进一步开拓服务路径、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全社会关爱儿童、帮助儿童在读书中成长的责任感,在“可持续”上实现新突破。

3.正确处理童书出版与传播整体推进的关系,在“建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4

美国:艺术类学生要求高

作为创意大国,美国是世界上艺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艺术教育成就主要在现代艺术领域。美国的艺术范畴很广,包括雕刻、编制、绘画、设计、插画、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动画、摄影、电影、珠宝设计、媒体设计等。其中,时尚设计、室内设计、媒体艺术、电影艺术、摄影技术、美术设计、数码艺术设计等都是美国艺术类院校的优势专业。

与亚洲的教育方法理念不同,美式教育注重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实习或工作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在录取方面,美国艺术类院校主要看重学生的艺术修养,即拿作品说话。美国前500名的艺术名校录取比例大约为100∶1。美国艺术类专业申请不是同一个作品集可以申请所有的学校,有的院校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能力,有的则要求术业有专攻。哪幅作品应该出现在申请材料中,以及编排的顺序如何,都会影响到申请的结果。总之,美国艺术类院校注重创新,留学费用很高,留学门槛也较高。

此外,每年的艺术类高校招生并不参照当年专门设立的艺术测试考试成绩,也不参考本国统一的文化课成绩。

语言要求:申请本科要考TOEFL和SAT,申请硕士要考TOEFL和GRE/GMAT。艺术类院校一般要求TOEFL至少在90分以上。

院校推荐: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加州艺术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纽约时装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专业推荐: 时尚设计、室内设计、媒体艺术、电影艺术、摄影技术、美术设计、数码艺术设计等。

英国:边缘学科和跨学科课程较多

英国的艺术设计课程位居世界领先地位,赴英修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一直以来都呈平稳上升趋势,主要修读专业包括时装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平面设计等,其中展览策划是新亮点。

在英国学习艺术设计课程有很多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其不仅设有种类繁多且全面的艺术设计课程,还设有很多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学习的重点不是如何注重创意,而是如何将创意表现出来,转化为商业用途。除了主修专业,学生还可以选修其他专业,比如学绘画的学生可以选修印刷等。

一般而言,英国艺术类大学有两类可供学生选择:一类是纯的艺术类院校,这些院校开设的全部是艺术类专业;另一类是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它们除了艺术设计专业外还包含有商科、工程等专业。其中,一些公立艺术类院校如伦敦艺术大学,对于生源的要求非常严格,艺术类科班出身是基本要求。

一般艺术类的课程都是需要提供作品的,所以如果学生考虑转读另外一个领域的设计课程,则需要提供相关领域的作品。在英国有很多设计类课程可以考虑,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珠宝设计等。同时也有商科和艺术课程结合的课程,如时尚推广、时尚管理等。

此外,教授的知名度和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需要学生慎重考虑的主要因素。教授的名气与他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自是不必说,而学校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城市和乡村小镇有不同的艺术气息,学习艺术的侧重点也有不同。

语言要求:申请本科要求雅思5-5.5分,申请本科预科要求雅思4.5分。申请硕士要求雅思6-6.5分,申请硕士预科要求雅思5.5分。

院校推荐: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创意艺术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金史密斯学院、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专业推荐:策展、室内设计、艺术创意专业、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时尚与奢侈品、工业设计、电影设计、平面设计等。

法国:艺术家的朝圣地

法国是艺术家的天堂,无论是美术、音乐、舞蹈还是电影,都是各种艺术流派的创始者或领导者。其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声誉亦闻名海外。

据悉,法国共有56所属于法国文化与传播部的公立美术学院,相当于中国的美院。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法国高等音乐院校来华挑选有潜质的音乐艺术类学生到法深造。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由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国家造型美术硕士文凭(DNAP/DNSEP)。目前,赴法留学学生有1/5以上选择艺术类专业。这些报读艺术专业的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是选择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等设计类专业。

一方面,法国的艺术专业的教育方式是非常自由甚至松散的,优良的教育设施均对学院里的每个专业的学生开放;另一方面,法国艺术专业的教育又是十分严格的,学生每升一个年级都要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考核,只有通过了考核才能进入下一个年级学习。此外,法国艺术院校能够利用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艺术人才,灵活地聘用非本校的老师授课,因而教师资源更为丰富。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音乐、美术学院都直接受到国家资助,对所有学生均免学费,国际留学生每年只需交纳350-700欧元的注册费,即可享受一流师资的教育。法国的顶级公立艺术类院校招生名额极少、要求极高。而法国的私立学校优惠政策则主要针对本国学生,对于中国留学生是没有任何优惠的。

语言要求:艺术类专业对法语成绩有较高要求,申请者TEF(法语水平测试)需要达到200分以上,方可申请入读语言课程,500分以上才可申请入读艺术类专业,且要保证有500学时的法语培训证明。

院校推荐:巴黎美术学院、巴黎国际音乐学院、ESMOD国际时装设计高等学院、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凡尔赛国立美院、巴黎视觉传达学院、敦刻尔克美术学院、勒芒美术学院。

专业推荐:实用美术、服装设计与制作、广告多媒体设计、艺术与建筑设计、舞蹈、音乐教育、影视制作等。

意大利:百年艺术院校“宽进严出”

意大利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与音乐财富著称世界,众多珍贵的艺术城市和悠久的文化传统让这个国家成为创造的沃土。考虑到意大利在美术和音乐学院领域已经具备良好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它将所有从事艺术、音乐和设计教学的高等教育机构都整合到了一个大学级别的体系中。

意大利政府对高等教育公立院校补贴免学费,对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都统一采取全免学费的政策。意大利艺术类的专业教育质量相当高,高等院校在艺术、建筑、时尚等各艺术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培养出的人才在艺术领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留学意大利,要求高中毕业,有大专线以上的高考成绩,并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大利语基础。不过如果学生留学意大利又不想学习意大利语,建议可选择英语授课的专业。

语言要求:对于选择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的学生,出国前需学习600课时的意大利语,语言要达到A2水平;国外进行6个月的语言培训,达到B1-B2水平。选择国际生计划的学生,出国前需学习800学时以上意大利语,达到入学要求的B1-B2等级(建议在国内考取意大利语B1以上证书)。

院校推荐:佛罗伦萨美院、米兰美术学院、罗马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柏丽慕达时尚学院。

专业推荐:音乐、绘画、服装设计、工业设计、雕塑、文物修复、建筑设计、机械工程等。

日本:动漫设计全球闻名

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生源国之一,现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在日本求学,占其所有外国学生总数的70%。而艺术生留学日本,选择最多的专业是动漫设计。

日本在动漫设计等相关领域一直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风靡全球,中国作为日本邻国,这些经典作品伴随了80后、90后的成长。可以说,去日本学习动漫是当下不少艺术生的梦想。精华大学、东京工学院、东京艺术大学都是学习动漫不错的选择。

此外,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细化,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要求的专业,而非拘泥于一些抽象化的教学。所以,日本院校对动画制作等高技术含量专业的精细化趋势也越来越强。

语言要求:申请日本艺术专业,语言要求比较灵活,一般对英语成绩无特殊要求,日语成绩达到N2即可。

院校推荐:东京艺术大学、 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仓敷艺术科学大学、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京都精华大学。

R低萍觯汗ひ瞪杓啤⒂蜗范漫、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视觉传达、绘画、雕刻、园林景观、插画等。

韩国:韩剧催生留

韩国的艺术类院校很受年轻人欢迎,因为在韩国从事娱乐业的收入很高。几乎每所韩国知名大学都有专门的艺术学院或艺术系。而近两年选择去韩国读艺术的留学生日渐增多,“韩剧”功不可没。韩国服装设计、影视表演、摄影、动漫设计以及视觉设计等新兴专业也因此成为中国学生追捧的热点。

去韩国留学,可以在国内以韩语零起点申请入学,到了韩国以后,再学习韩语,以尽快进入专业课程。

去韩国学艺术主要是由韩剧所引发的,很多中国学生表示希望能够进入韩国明星就读的大学攻读艺术表演专业,努力实现自己的明星梦,但由于韩国的艺术类院校并不多,所以竞争也会比较激烈。

语言要求:申请去韩国留学的国内学生,在拿到签证后需在韩国攻读一年的语言课程。韩语等级考试达到4级或者4级以上者,方可申请大学专业课程。有些要求高的学校还规定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继续选修语言课程,并且达到5-6级水平。

院校推荐:中央大学、弘益大学、庆熙大学、檀国大学、建国大学、东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5

历史类:《辛亥革命》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著,季我努译。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推荐人:李红岩(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1917年,一位名叫约翰・里德的美国人曾经在俄国目睹十月革命,后来他将所见所闻写成《震撼世界的十天》,受到列宁赞扬。辛亥革命前后,一位名叫布朗的美国人则在中国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写下17本日记。后来,他依据这些日记写成《辛亥革命》一书。这本书虽然写于近100年前,但眼光的精准实在让我们咋舌。他好话不嫌多地赞美孙中山,坏话不怕少地抨击西方侵略者,我们读了不但内心舒坦,而且颇受感动。他说,西方政府一直在公开教唆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因为只有这样才便于他们控制。而中国民众之所以愤恨西方人,归根到底在于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暴力侵略与经济掠夺。读了这般言论,都不敢相信它出自一位美国佬之口。可言论的高潮并未就此中止,作者似乎有意再掀起一个高潮似地写道:像孙中山那样“集多种崇高美德于一体的伟人世间罕有”;辛亥革命所导致的中国转型为“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社会运动无法比拟”。作者就像是在唱赞美诗:辛亥革命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综观人类整个历史,没有什么比辛亥革命更激动人心的时刻。欲识庐山真面目,须将身儿置山外。谁说作者的那些话不具有方法论的启发性呢?对了,书中夹带着几十幅图片,那可多是中国人前所未知的。

历史类:《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杨琥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李红岩(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五四是永远说不尽的话题,因为,我们从五四走来。但是,在许多人看来,正如对《红楼梦》、对鲁迅,对五四也早已很难说出新话。仅此一点,就足以看出我们的学术视角是多么单调。其实,任何对象都是说不尽的。我们要在言说中制造新奇,就得经常变化花样,转化视角,营造场面。我敢说,许多男人都与近古乃至上古、乃至外国的著名美女发生过精神恋爱。这是因为,在兴奋的想象中,美女非但是不死的,而且是不老的。对五四,我们是否已经缺乏该有的兴奋与想象呢?感谢杨琥,他以最没有想象力的最值得称赞的学者的美德,为我们提供了触发兴奋想象的酵母。别以为编本书很容易,那得看编什么、怎样编!像这本书,就是一本很难编的书――除非你不想像杨琥那样地道!看看前人是怎样评说五四的吧,就像我们听陈寅恪先生讲述柳如是一样,借助那些或一致或歧异的言谈,认识五四何以规定了我们今天的向路!

历史类:《英雄之城:大轰炸下的重庆》

王川平主编,重庆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李红岩(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对南京,我们的历史记忆历久弥新。对重庆,我们似乎亏欠些什么!尽人皆知南京大屠杀,但有多少人知晓重庆大轰炸呢!作为抗战时期的中国首都,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重庆早已不仅仅是一座西南重镇,而是中华民族的一具民族图腾!其实,正如莫斯科、列宁格勒、伦敦,重庆绝对是二战中最重要的东方堡垒。它的符号与象征价值,早已跨越国界,具备世界意义。在唤醒与重建历史记忆的过程中,我愿意郑重地推荐《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而《英雄之城:大轰炸下的重庆》就是这套丛书中最有可读性的一种。书中所载文字很少,更多的是珍贵照片。在照片中,我们不仅看到国共、中美、中英、中日等多重面向,还看到了各色人物以及真实的社会场景!我们不仅看到了悲惨与悲壮,更看到了奋斗与光明!那是中华民族的缩影与精华,也是人类的正义与大道。重庆是吉祥的名字,而吉祥往往在苦难的隧道中走来。

文学传记类:《太平轮一九四九》

张典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6月出版

推荐人:樊希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读书》杂志总编辑)

太平轮是一艘1949年1月27日沉没的货轮。台湾资深媒体人张典婉,通过多年探访幸存者与遇难者家属,结合大量珍贵史料与照片,写成此书,向我们讲述了太平轮的生死别离,再现父辈集体流亡的辛酸往事。

文学传记类:《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丁晓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推荐人:徐怀谦(杂文家,《人民日报》副刊主编)

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该书披露了胡乔木撰写《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等重要文章、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等重要讲话的台前幕后,写出了他亲历整风运动、庐山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所思所想,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史学价值。

文学传记类:《我的阅读史》

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推荐人:陈品高(《博览群书》杂志主编、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

该书是作者对自己多年来阅读经历的回想与叙述。他摆脱了学术体例与框架的约束,穿行于个人经验、情感流脉和时代细节,展示了自身性格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这种“个人小叙事”是对“文学史大叙事”的补充和阐释。

文学传记类:《中国现代文学史论》

钱理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推荐人:陈品高(《博览群书》杂志主编、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乃钱理群先生“接着樊骏先生往下写”,有关现代文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思考结晶。

文学传记类:《文学隐喻研究》

朱全国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推荐人:陈品高(《博览群书》杂志主编、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

该书首先梳理了隐喻研究的历史,从文学语言出发,以“文学性”为中心展开自己的逻辑表述,在涉及文学隐喻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有深度的开掘,多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文化类:《八十溯往》

沈昌文著,海豚出版社,2011年8月版

推荐人:樊希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读书》杂志总编辑)

这是沈昌文先生的自叙性作品。他是三联书店的老领导、老前辈,著名的出版家。他在书中所回忆的种种往事,处处体现出他们那一代出版人的追求和情怀。

文化类:《阅读的未来》

罗伯特・达恩顿著,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推荐人:樊希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读书》杂志总编辑)

互联网和层出不穷的数字技术正在不断冲击传统的阅读。作者是图书史研究者,曾任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参与过谷歌图书馆计划,深谙图书史和电子图书之道。他在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中穿

梭,揭示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多元与突变中,为我们塑造关于阅读未来的种种可能。

文化类:《走近清华简》

刘国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推荐人:李红岩(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关心考古、喜欢古董的人越来越多了。曹操墓成为新闻热点,毕竟是好事。而简帛,想不到吧,居然也拥有许多围观者与爱好者。清华大学收购的一大批竹简,有人不认同,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再没有第二本书比这本书讲得更好的了!

文化类:《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瞿林东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3月出版

推荐人:李红岩(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副主编、研究员)

这是一本很纯正的书,往往在平实周正的叙述中蕴涵着对许多重要问题的深思。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是它的主题,与史学史结合是它的特点。然而,它并不虚远。一部电视历史剧,就链接了历史与社会。可见,这其实是一本阐述如何建立正当的文化生活的书。

文化类:《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宿白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本书是北京大学宿白教授1952年至2010年发表的40余篇论文的汇集。主要集中讨论的是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墓葬及宗教遗迹的考古学研究。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资料的发现与著录,唐代即已开始。北宋提倡恢复古礼,研讨古器物蔚成风气。宋元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都邑志书的纂修,所以书中论文较详细地著录三国两晋南北朝遗迹遗物,应自宋元始。有清一代提倡金石考据之学,石刻的搜集、古器物的考订,规模广泛程度在宋元之上,为当代的考古学打下基础。宿白教授为新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学者,本论文集所汇集论文多为当时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文化类:《粉丝时代》

简东方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推荐人:凌沧州(作家、文化学者,《出版商务周报》总编辑)

简东方先生乃一位江湖奇人,大隐隐于网络,在公务员们闷头发大财的今日,老简居然闷头鼓捣出一部中国网络的趣味史,一部近20年来中国网民的编年史。

这本书叙述的网络舆论事件,从邓玉娇案到李刚门,包罗万象,透过20年网络民意的变迁,管窥中国社会的变化,看到中国网民的成熟。

我相信,每个读这本书的网民,或许都能心有戚戚焉。想当年,天涯论坛上,哪有如此关心社会时政的网友这么多,多的是谈风弄月,花花草草;现在,像凯迪的猫眼看人,网易的新闻跟帖,每一个论坛,每一个跟帖,每一个博客,都似乎在唱响中国网民推进社会进步的奏鸣曲。

简东方先生的《粉丝时代》可谓得其时也,研究中国网络的人尤其应该看看这本书,研究中国社会的人也应该看看网络里奔腾着怎样的民意。

文化类:《新启蒙年代:我的80年代的阅读》

向继东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推荐人:徐怀谦(杂文家,《人民日报》副刊主编)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思想启蒙的年代。从《走向未来》丛书、李泽厚的美学到《第三次浪潮》、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随同知识的爆炸到来的是读书无、思想无。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代,一个言论自由的年代,令今天的我们回想起来,仍然唏嘘不已。

文化类:《民国影坛的激进阵营――电通影片公司明星群像》

臧杰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推荐人:周实(作家,原《书屋》杂志主编)

这是一个影迷也是一个淘碟的狂人为自己写的一本书,但它恰恰因为这点也就更是大家的。曾经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通公司一直被中国电影史大写为左翼的新阵地,它所留下的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多年以后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国歌。然而,就是这家公司却只留下了4部影片,其存在也不足两年。事情为何会这样呢?作者通过影人的命运,将其晦暗不明的历史一点一点地捞出了水面。

文化类:《瓯风新刊第三集》

方韶毅主编,黄山书社,2011年10月出版

推荐人:周实(作家,原《书屋》杂志主编)

1934年温州曾有过一份《瓯风杂志》,共发行24期,此书延续其刊名,不定期出版,只为远绍前贤,期望有所传承,故《瓯风》之后添了“新刊”两字。若要类比,似可参照《温故》、《读库》。不同的是,此书所重在于温州,细细读来,字里行间,都能让你触到感到江浙一带的幽深文脉。温州能有这样一本陆续推出的温雅丛书,不但令人生出羡慕,而且使人难免嫉妒。

艺术类:《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集》

中国美术家协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推荐人: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本图书是中国美术界积极响应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向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礼而立项编撰的大型美术作品文献集。作品文献集以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反映新疆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为主体,兼有40年代老一辈美术家画新疆题材的作品,是我国首次集中整理汇编的专题美术作品集。书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的专业论文,由研究新疆美术的史论家分专题撰写,从资料和论题来两方面集中总结论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新疆美术文化的一次系统理论梳理。第二部分的美术作品,均为全国优秀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素描等共近500幅,按时间段编排,同时兼顾艺术家个案的完整性。第三部分的学术年表,精心汇集新疆题材美术创作过程的各类资料,核实历史过程的细节,将大事、要事重要文献图版按年代编排,资料线索清晰,记事准确,体例规范。不少资料属于第一次发表。本书出版质量一流,图书编纂设计新颖,是近年大型美术作品文献集中学术含量极高的图书。

艺术类:《云冈石窟装饰图案集》

王晨编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栅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本书是云冈石窟图案的精选集,作者在多次考察云冈石窟,大量收集各类图案的基础上,按图案时间、纹样的构成、图案的运用等分类进行精心编排,同时附有图案的复原图例和图案渊源及沿革演变的研究文字,是一部融调查研究和实用为一体的专著,对今天的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图书的装帧设计十分新颖,纸张图版质量都属上乘,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图书。

艺术类:《漫话叶浅予》

包立民编著,学苑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推荐人:陈品高(《博览群书》杂志主编、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

他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他的舞蹈、戏曲人物国画,被徐悲鸿评价为:“此在国画上如此高手,五百年来,仅有仇十洲、吴友如两人而已,故浅予在艺术上之成就,诚非同小可也。”他的艺术人生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艺术类:《洋风姑苏版研究》

张烨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推荐人: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本书是一部专题研究18世纪苏州民间年画中洋风姑苏版的学术专

著,在此前仅见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的著作,本书在前人收集整理的成果基础上,又对流失英国、日本和散在民间的版画作品进行了调查汇集整理的工作,资料全面翔实。以此为基础重新清理了此前学术界对姑苏版概念上的含糊分歧,比对缀合了长期被分开的10多件版画,从中分析出洋风姑苏版绘制的技法要素、题材样式、洋风姑苏版的兴衰原因等长期被学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上下编。上编以分析洋风姑苏版的形式内容为主线,对姑苏版作源流辨析,订正概念,论证风格技法及其制作规律。下编集中探讨洋风姑苏版的功能、作者、外销途径、日本浮世绘与姑苏版、洋风姑苏版与清代的教难等多层面的学术问题,是迄今为止关于这方面研究最具有学术深度的著作。书后附录的年表和作品一览表均达到学术规范。全书近300页,论述文字18万字,图版251幅,是一部图文并茂、学术含量很高的新书。

哲学宗教类:《德性论》

江畅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推荐人: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伴随着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当代复兴,其与伦理学的价值论、情感论和规范论相对应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伦理学界的热门话题。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伦理学、价值论和西方哲学研究,提出建立德性论作为伦理学的主干分支学科的思路,认为德性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人的品质,即善品质(德性)、恶品质(恶性),以及如何获得德性和如何避免或克服恶性等,主张确立伦理学的德性原则。在《德性论》一书中,作者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当代西方伦理学界关于德性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着重对德性与恶性、人性、幸福、智慧、认识、情感、意志、实践、环境、教育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释。本书以论题的前沿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学术逻辑的严谨性,为目前的学术创造和学术建构提供了一种示范。

哲学宗教类:《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美]迈克尔・桑德尔著,朱慧玲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王晓渔(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副教授)

这本书源于迈克尔・桑德尔为哈佛大学本科生教授的同名课程,视频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属于“全球开放课程”。在桑德尔那里,公正不仅是抽象的理念,还是具体的问题,比如是征召士兵还是雇用士兵?如果不参与政治,你会成为一个好人吗?我们应当弥补前辈们所犯下的罪吗?团结是对自己人的一种偏袒吗?桑德尔不是提供答案,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且尽可能呈现问题的困境,让学生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

政治类:《中国未来30年》

吴敬琏、俞可平、罗伯特・福格尔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推荐人: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未来的30年,中国如何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也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中央编译出版社邀请国内外17位知名学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把脉,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贸易、农业等方面,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以及应该关注的问题,对读者有较大的启发。

政治类:《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

胡鞍钢、鄢一龙、魏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推荐人: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该书前瞻性地提出了以中国2030年共同构建共同富裕社会为主题的长远战略构想。创意性地提出了全球2030年共同构建“大同世界”的新理念、新目标。首次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研究国情和世情。《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是国情研究中心又一部“集大成之作”和“精心之作”,是国情研究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政治类:《人间正道》

韩毓海执笔,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韩毓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推荐人:陈品高《博览群书》杂志主编、光明日报社主任编辑)

该书从世界视野和人类发展总体进程,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道路的先进性,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四个角度,清晰概括了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

军事类:《战略决策新论》

徐国平著,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推荐人:姜铁军(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战略决策作为军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战略谋划中处于中心地位。战略决策所要解决的是有关国家生死存亡和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战略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安危和整个军队的行动。《战略决策新论》共由七章组成,从战略决策的概念入手,概略地介绍了战备决策的含义、内容、基本特点、基本原则。该书还对国内外战略决策的发展简史进行了简单的论述,让读者对战略决策有了一个“纵深感”。全书的主要内容一是关于战略决策的依据,包括外部战略环境、内部战略环境和军事战略思想与有关国际法规等;二是战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包括战略情况的分析与判断、拟订战略决策方案、方案优化与抉择、方案的执行与反馈;三是战略决策与战略运筹分析,包括战略运筹分析的一般思维准则、战略运筹分析的基本方法、战略运筹分析的组织与管理;四是战略决策中的谋略运用,包含军事谋略的基本含义、战略决策者谋略能力的基本要素、战略决策中的谋略运用。书稿最后还创造性地对战略决策者的基本素养,包括战略决策者面临的挑战及其重要作用和战略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了概括。

军事类:《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新论》

黄迎旭著,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姜铁军(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用近10年的时间,研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军事原著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写成了这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该书在2004年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该著作的绪论系统阐述了马克思思格斯从事军事理论创造活动的历史进程。着力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战争基本理论、军队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等方面所作出的新贡献,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军事领域实现的新突破,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军事科学方面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结合马克思思格斯对一场场具体战争的剖析和论述来解构他们的军事思想,有创造性和很强的可读性,可以帮助人们具体而生动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军事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育心理类:《学校教育生活的重建》

张广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推荐人:项贤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校生活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价值,是教育理论和实践部门长期以来都重视不足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大家都关心课堂教学,关心学生在学校学到了多少书本知识,甚

至认为学生去学校受教育就等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实际上,学校生活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有时往往比那些书本知识的影响要深刻而长远得多。作为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作者着重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在本书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种种弊端,恩考并探索了重建学校教育生活、发掘和利用学校生活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这本书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因而在不少方面做得不够规范,探讨也不够深入,但无论是对教育实践工作者,还是对教育科学研究者来说,阅读这本书,都能获得不同的启发。

教育心理类:《教师阅读地图》

魏之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推荐人:项贤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本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读书的书。全书分为“教师要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优秀图书和优秀电影评介”和“阅读误区”等几个部分,按照学科知识、专业知识、人类基本知识等几方面向教师评述和介绍了200本图书,介绍了如何利用书目进行阅读,也对一些阅读失衡案例进行了分析。尽管所介绍的图书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中小学教师,也不可能完全囊括了中小学教师应当阅读的所有图书,但在中小学老师的阅读生活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关注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读书风气不盛的时期,能有这样一本引导中小学教师来读书的图书,的确难能可贵。

教育心理类:《二十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学名著选编》

米靖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推荐人:项贤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本书把2 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6本职业教育理论著作整理合集出版,包括了朱元善的《职业教育真义》、杨鄂联的《职业教育概要》、江恒源的《职业教育》、何清儒的《职业教育学》、庄泽宣的《职业教育概论》和《职业教育通论》等。这些图书出版的年代,正是我国职业教育筚路蓝缕的开创时期,这些理论著作既指导了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是当时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理论反映。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需要大发展却没能很好发展的时期,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重温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职业教育先驱们的著述,其中诸多问题与今天仍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本书不仅对我们研究当时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有历史资料的价值,而且对我们今天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法律类:《法学知识如何实践》

刘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推荐人: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兼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所副所长)

优雅并不妨碍严肃,轻松并不妨碍严谨。这就是我阅读《法学知识如何实践》的首先感觉。从本书各章的题目来看,实际上都是法学的宏大题目,

(说实在的,我觉得本书的书名似乎不能有效涵盖本书的内容,因为作者体察到的法学知识的选择性实践首先得依赖于法学知识的选择性形成),但作者却并未单纯以宏大的话语、紧张的论证作为阐释工具,而是集聚广博的知识,选择微妙的角度并沿着清晰的思路,在“非紧张状态下”以“口述式写作方式”详尽阐释这些确实紧要的主题,并确实会引起伴随阅读的紧张思考。本书中的有些观点(甚至是其中的基本观点)我并不赞同,有些论证的逻辑体系我亦认为有所缺欠。但我仍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阅读两遍以上的法学著述。不信你也试试。

法律类:《大学法治与权益保护》

湛中乐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推荐人: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兼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所副所长)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有关大学治理法治化的专著。作者通过自身居于其中的大学治理机制的运作过程与实际效果,切实体察并深刻认识到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及其交互作用,并运用其作为行政法学者的专业知识与学术技能,为大学治理的法治化模式与实现路径勾画出一幅基于深入分析的理想图景。本书对大学自治与大学法治关系的论述严谨深刻,对大学治理法治化诸种要素(如大学的法律地位、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大学管理的权限与程序、相关权益的法律基础与救济途径等)的分析精当扼要,对近年来有关大学治理典型案例的分析鞭辟入里。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机制中,大学治理不能自外于法治环境与法治过程。读罢此书,心知信然。

法律类:《证券法的变革与走向》

陈洁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推荐人:陈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兼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所副所长)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6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全面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深入贯彻落实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推进“全民阅读”精神,引深“经典诵读写”和“五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书香校园创建”工作,根据县教科局乡教函【2017】x号文件精神, 结合学期工作部署安排,制定2017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暨举办首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科学减负、激情课堂、活力校园;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从而推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活动主题: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伴随人生

阅读文化经典 建设书香校园

开展亲子阅读 加强心灵沟通

三、宣传口号

1、活力校园,轻松学习,锻炼能力,展示自我。

2、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3、大手拉小手 共享读书乐。

4、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5、以读书为乐 与智慧同行

6、与书籍为伍 与经典结伴

四、活动目的:

读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春秋时期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到唐朝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到当代的“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一代一代的伟人用事实证明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用书籍构建文化长城,用知识激发智慧泉涌。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读书日”并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加强读书学习的交流

五、活动内容

(一)教师读书活动

1.倡导教师与好书为伴。学期初,要求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学期至少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经典书籍,不断充实自我。在4.23世界读书日,开展教师个人自主推荐、学校学生购书赠书活动。

2.开展阅读感悟交流。要求教师做到四勤——勤读、勤做、勤思、勤写。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某些印象深刻或深受启发的语段摘录下来(可以是手抄摘录也可以电子摘录),并针对有关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及时记录感受,如每月一次的阅读感悟交流:本期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题目介绍,阐述喜欢的理由(提炼式),该文给予我的教育教学启示,同时上传云空间,微信群等,相互学习、相互点评。

3.“读书,让人生更美好”读书征文活动

(1)参加对象: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必写

(2)作品上交时间:即日起至4月30日止

(3)作品形式:可以是散文、随笔、评论、对话、访谈、聊天、随感录、读书故事、小品文等,具有可读性思想性和启示性,倡导经典阅读。

(4)评奖方式:请参加征文活动的老师将自己的文章发至个人云空间及中心校邮箱(xx)内,此次征文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并有精美纪念品送上。

(二)班级学生读书活动

1.班级开展"阅读"活动。从教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学生一起读书,每天一个温馨小故事。并通过每周两次的"小喇叭"广播展示阅读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评选“故事大王”。

2.完善班级"图书角",同时在学校公共区域创设"快乐书吧",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图书分享的快乐,扩大阅读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我的图书大家读"活动,由学校发出倡议, 以班为单位,开展献一本书看百本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至少为班级捐献一本自己看过的书,带到班级以组建或完善班级图书角。

3.各校要发挥班级值日生作用,做好图书角的管理工作。将损坏的图书进行整理,各班要定期更换图书,保持图书整齐干净。

4. 师生读书签名活动。4.23世界读书日,开展“齐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师生读书签名”等形式的活动。向大家展示读书的魅力!

(三)亲子共读活动

各班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向家长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家长积极投身到"大手拉小手,牵手共阅读"的活动中来。印发《**小学读书节给家长的温馨提示》和《亲子阅读经典故事推荐(10个)》,进行宣传发动。

1.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到书店、网上购书,以拓宽读书渠道,努力丰富自己的家庭藏书柜。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过年时以书为礼。

2.建议家长开展每天30分钟"亲子共读",促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共同成长,撰写亲子共读日记,开展"亲子读本讲读"比赛。

3.利用云空间平台、家长qq群及家长学校,分享交流亲子阅读体会,并进行好书推荐。

(四).“走进书里”读书征文活动:

(1)作品上交时间:即日起至4月23日止。

(2)作品形式:读书体会、好书介绍、切合主题的散文和诗歌、读书故事、读书随笔等。

(4)评奖方式:请各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帮助有意参加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美文 以电子稿形式上传云平台同时a4纸打印,上交给图书室。最后评出读书之星、文学之星若干。

七、其他事项:

1.做好相关资料(文字、图片)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做好读书节的相关活动信息报道。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7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了使广大同学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及内容,我们班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活动。

世界读书日始于1995年,目的是推动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 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等。因此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活动分五部分进行:一是读书心得交流;二是介绍世界读书日的来历;三是推荐好书;四是读书笔记交流;五是诗文朗读。尤其在推荐好书活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来为大家推荐好书:如韩雪介绍的《智慧好童话》,张雅靓推荐的《非常妈妈》,田佳的《开窍作文》……等一些好书。在诗文朗读结束后,我们班评选了诗文朗读之性,韩雪和吕晓杨并列第一,刘思敏第二,张雅靓和尤丹并列第三。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在恋恋不舍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是啊,读书日的活动目的就是在于让同学们爱书、藏书、读书,我们就是应该时时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同学们走入书的殿堂。

读书是非常有好处的,读书就是与名人对话、与名人交谈、向名人学习,读书可以明智、可以获得生活工作必要的信息和方法、可以走生活工作捷径之路,事半功倍;当生活中有困难时,读书可以获得解决的办法;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读书可以给你指点迷津。读书可以使人高兴无比,读书也可以使人痛哭流涕,读书可以让人凝神思索,读书也可以让人谈笑风生,读书可以让人总结经验规律,读书也可以让人反思自己。

我校“世界读书日”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的开展将对我们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的作用。今后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开展相关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同学生们良好的爱书、读学的品质。让一本本好书成为导航灯,指引我们向“知识渊博、性情通达、思维创新的人”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以性为主的世界学校文推荐篇8

“大学之在,在于精神之立”。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的兴起,大学校园文化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随时代的前进不断积淀、不断升华而形成的。每一所学校在其风雨兼程、沧桑砥砺的办学过程中,都形成其独特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环境基础和资源。

1.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

1.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体现,表现出此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通常来说,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应重视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都会强调学校的“校训”,而“校训”体现出来的则是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从每一个学生的新生入学教育到大学的四年中,使校训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这其实也是校风建设的一个方面。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整个学校的办学教育、思想教育等方面,点点滴滴的全面着手培养,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使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校风对学校和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树立良好学习风气,进行有计划和有系统的实践活动,同时有针对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行为方式达到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应加强学习动力教育。严格考试处罚机制,使学生能严于律己,勤以致学。除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我们在学风建设中还应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大学生是积极活跃的社团分子,他们热气洋溢,喜欢一切新鲜事物,在大学期间都会创建或加入许多社团,因此,我们应高度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积极意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保障社团运作和发展的专项经费,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确立社团在学校的重要地位,使社团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健康成长发展。同时我们应引导社团应引导社团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要强调社团活动的思想性、突出时代性、注重层次性、倡导主体开明、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活动。教风建设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我们应强调树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同时提倡建立民主性教学关系和创新开放的授课思想。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关注个体特点,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虚心听取学生意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

1.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学校逐年扩招,许多高校生源情况相对复杂,制度文化更显得尤其重要。学校制度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和认真组织实施。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逐步健全、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师生能认可并共同遵守。而强化激励机制时应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每一项制度出台前,应根据师生的实际思想情况,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组织舆论引导。而在制度出台后,应大力宣传建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师生学习制度规定的具体内容,使师生真正领会制度的内涵和实质。通过舆论宣传,扩大教育效果,有意识地进行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并最终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规章制度建立后,我们应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从严”“求细”和“与人为善”,从而达到实现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

1.3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楼、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优良校园文化的外显,因此,人们常称之为显性校园文化。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大学校园,都是当地的专家学者名人聚集区和文化教育游览区,都拥有秀美怡人的校园和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物,学校的显性校园文化也即是当地的文化明信片及其品牌标志物。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海南省高校可先从大学校园入手,结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专业特色,同历史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相传承,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相一致。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在校园内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明信片和文化标志物,提升海南国际形象的精神家园。大学也是所在城市最有品位的文化与科技教育中心,大学的校园和建筑无疑是体现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科教特色,并且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区域及地标性建筑之一,成为赖以吸引海内外学子以及旅游者驻足与流连的文化交流场所。目前,海南已拥有十几所高等学校,各高校的校园建设规划可结合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之中加以通盘考虑,使海南省各个大学校园也同其他旅游景点、主题公园、风情小镇一样,成为国际旅游岛布局蓝图中的月亮星辰,逐步打造成为海南能够持续吸引海内外学子和游人的闪光亮点与回味无穷的明信片。因此,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应与城市建设规划目标配套协调,并起到提升所在城市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的核心作用和示范效应。除显性校园文化建设外,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各高校还应力求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既可突出学校的整体形象,以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策略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是“无墙”的课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为营造优良校风学风,塑造校园文化,高校各部门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校园文化之旅活动,从而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向高潮。开展体现传统文化内涵、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可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成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一分子。可举办名家讲堂、大型书展和图书推荐、读书沙龙等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导向,为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精神文化提供智力支持。

2.1名家讲堂“名家讲堂”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师生交流,展现名师风采,丰富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沟通与交流,树立同学们读书的习惯,拓宽思维,开阔眼界,以提高综合素质。在开展“名家讲堂”活动中,可先在校内进行宣传,以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学者、省内影响较大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为主导,邀请他们到学校开设讲座,内容聚焦在名家与书籍的故事,使大学生有机会与名人面对面,感受到名人的成长过程和经历,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意志。“名家讲堂”可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校园学术氛围,为全校学生引航指路,使其热爱读书,热爱校内文化,以拓宽思维,开拓进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个人修养,促进自身成长。

2.2大型书展与图书推荐活动为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倡导学校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拓学习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高校图书馆可开展大型书展活动。“图书推荐”是校园精神文化活动项目之一,此活动旨在通过图书推荐活动,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图书馆藏书建设提供参考。“图书推荐”可根据当今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采取“网上推荐书目”,既可保证推荐图书的质量,又能兼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同时可在校园网上公示师生推荐较多的书目和获奖名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两项活动的开展,能在学校内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广大学生从优秀图书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

2.3读书沙龙除通过读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发思考,激发群体智慧的火花,切实解决学生在读书当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书沙龙”搭建名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拓展视野,更新观念,让学生与名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读书沙龙”在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分别展开。采用共读和选读一好本书相结合的方式,在促进专业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每月初,学校请不同领域的教授和学者列出一本书,推荐给全校学生阅读,月底则请推荐图书的教授或者学者以“读书沙龙”的形式让教授、学者和读过这本书的学生面对面交流读书心得。沙龙结束后,将讨论视频在校园网上公布,给读过这本书又没到沙龙现场的学生共享。同时各学院要将选定的书目以网络、宣传海报、广播、通知等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各学院每学期要组织1—2次读书沙龙或者读书报告会,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兴趣,增进交流。

上一篇:感谢师恩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海藻面膜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