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意思范文

时间:2023-12-12 22:35:19

只言片语意思篇1

1、曾几何时,网络被视为只言片语的集散地、道听途说的原产地。

2、从对个体的调查研究走向模型的创建,从感性的思维分析走向理性的科学论断,从专家的只言片语到系列专著文献的问世,事实证明,人才学不再是作坊豆腐,而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

3、相对于国外而言,信赖利益的相关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法律上尤其是合同法上虽有规定,但却是只言片语,且很模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4、他威协我说,如果我对任何人透露只言片语,就是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5、建立同盟关系、打击恐怖主义、抗击疾病、促进妇女权利、塑造普遍繁荣——但却对于选举、人权、自由或自治只有只言片语。

6、他擅长于从生意场中找出一个正在流行的词汇,或一段谈话的只言片语,并揭示出它们的荒谬。

7、那时我才知道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没有给我留下只言片语。

8、所以教师自身也不够重视,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常常是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随意性很强,讲解时也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性,至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就更少了。

9、以服务于典礼而采制的诗,以对乐的感悟来评价诗的中国开端之文论,加之对不朽之文的重视,中国文论往往极其珍惜笔墨,因此只言片语的品诗语言形成了中国文论的含糊感悟形态。

10、不仅对于破产管理人行使选择权的一般原则并未详加规定,且对特殊合同的特殊对待与处理也未见只言片语,()显然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亟待完善。

11、外界信息来自报纸、广播或旅行者的只言片语,呈现间歇性移动,并且经常有很大的滞后。

12、不过,尤文图斯看来希望最大,虽然两边俱乐部都没有透露只言片语。

13、简单地知道只言片语,即使你没有完整地把它们串在一起,也往往会让你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14、它是这么撩起的一种感觉:每当你读到报上一则趣闻,在街上遇见一个滑稽怪人,或者无意中听到只言片语,你下意识中世上只有唯一的那个人是你必须倾诉分享的,这就是那种感觉。

15、处在封闭状态中的中国学术界从有关这次会议的只言片语的报道中获得国外现代化研究的最初信息,当即认为这是对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资产阶级思潮,给予了批判。

16、他擅长于从生意世界中找出正在流行的一个词汇,或一段谈话的只言片语,让读者领悟到它们的荒谬之处。

17、猜谜的一方再次交头接耳起来,显然他们对这场戏所表现的字或只言片语,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18、五个月过去了,我们没有从你方收到只言片语,更不用说正式回复了。

19、我只能捕捉到不多的字眼,而即便如此我也收集到了些重要的消息因为除了其他那些意思大体相同的只言片语外,我还听到了句完整的话:“他们中再没有人想加入了。”

20、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一点一点地,我还是了解了所有的情况。

21、本来,事情可以以一个紧张的微笑和只言片语就此结束。

22、虽然是只言片语,但是我能感觉到这一次是真的离别。

23、但是我们如果历史和客观的看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学术并没有对文化艺术作出系统的解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美学思想,我们只能在他的论著中找到相关艺术的只言片语。

24、然而它们决不是看起来那个样子,尽管准确的消息也是只言片语。

25、不会强求写很多的文字,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但可能的话每天都写就好。

26、在贝幸铭的一生当中,他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留下了只言片语,成为我们的宝贵资料,如果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历程,慢慢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大师。

27、我常想,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位父亲如此执着的描绘女儿生活中的那些细微,记录女儿成长中的只言片语?

28、于是,我从纷杂零碎的历史片角中,搜罗着只言片语,想揭开徽州民谣这一庐山真面目,想寻找这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的带韵节奏。

29、每一次相见都令我热血沸腾,哪怕只是看到你的只言片语也足以令我心跳加速,无法自持。

30、投资者似乎从来自政府和银行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了信心。

31、垃圾信息和有用信息一样到处都是,用户不仅要有能力识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还要有敏锐的信息识别技巧与能力,以辨别有价值期刊上的第一手资料与个人网页上偏激或不现实的只言片语的区别。

32、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33、此外,虽然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现行的教学中,授课时老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只言片语,或者实验课教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强调不够。

34、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作者也只让读者瞥见了这场激烈辩论的只言片语。这场辩论还将在他描述的历史中,继续延续下去。

35、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36、在这全新的一年,只想留下只言片语,以此纪念。

只言片语意思篇2

一、学——赏——引——写:创诗意语言风格

语言诗意优美是衡量记叙文语言质量的重要因素。诗意语言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唯美的描写对象作为载体,如唯美的电影景物、电影人物、电影场面等。可学习电影的空镜头的运用。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如一次《描写心中的景,让语言诗意优美》的电影欣赏与写作教学指导课,就是借助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一个唯美的风景画面,进行诗意语言风格形成的教学指导。

1.学:学习语言诗意的方法、

师生共同学习以下让语言诗意优美的方法:A.推敲修饰词。打开五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发现景物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运用修饰词让景物鲜活起来。B.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景物生动起来。C.融情于景,把自我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使人身临其境,从景中体会人物的心情,让景物富有生命力。

2.赏:观赏优美景色电影片段。

(1)老师简要介绍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内容:在中国湘西农村,身为乡邮员的父亲退休了,他准备把这条邮路交给儿子。这是父亲最后一次跑邮路,是儿子第一次走邮路,一路上两人心情都不轻松。父亲回忆着当年乡邮员的岁月,他有很多话要跟儿子讲,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儿子爱他的父亲,但并不懂得父亲也不理解父亲的工作,一路上父子俩经历了很多,最后儿子从父亲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中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理解了父亲。当儿子第二次踏上邮路时,他已是一名真正的乡邮员了……

(2)欣赏电影中儿子第一次跟父亲同行踏上邮路的优美景物片段。

3.引:引用优美景色片段掌握语言诗意方法。

(1)口头表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空镜头中景物的特色,运用学习过的让语言诗意起来的方法进行口头表述。

(2)提问:你认为儿子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这条邮路的?可从哪些景物中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由于与父亲的心灵隔膜以及对乡邮工作的不理解,第一次踏上邮路的儿子的心情是沉郁的,画面中的桥、水、山道……因为人物的心情都显得美丽而沉郁。学生理解了情景交融的内涵,理解了语言的诗意与优美离不开情感的介入,任何优美的语言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真挚流露,语言是有生命的。

4.写:用诗意语言描写心中的邮路。

最后,老师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描写儿子心中的邮路。学生写出了如下诗意优美的文字:

走出家门,天还灰蒙蒙的,阴着脸,似乎不满这么早就被出行的人吵醒。儿子和他父亲开始赶路,来到一条小河前。这是一条窄窄的小河,河上飘着浓重的雾气,远处几座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显得不是那么真实,犹如在迷境中一般。只有明丽的鸟鸣声和他们踏着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发出的脚步声提醒着他们在赶路。他们踏上了一座立在河上的石拱桥,这座桥似乎年久失修,微微倾斜地趴在河上,浓重的灰黑色与这混沌苍白的雾气晕染、弥漫在一起,似乎又有落叶的腐败气息与潮湿的水汽夹杂着扑面而来。桥面积满了水,湿嗒嗒的,又窄又滑。伴随着清晰而沉重的脚步声,他们慢慢消失在了朦胧的雾气中。

二、赏——引——结——写:创幽默语言风格

语言幽默是一种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的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幽默语言的写作必须借助特定幽默的电影场景,通过幽默电影场景中幽默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为描写对象。如一个《步冰河美妙世纪,让语言幽默起来》的电影欣赏与幽默语言风格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1.赏:观赏幽默片段,理解幽默作用。

(1)老师简要介绍美国经典幽默动画片《冰河世纪》的故事:冰河期使得动物们纷纷迁移寻找食物。心地善良的长毛象——曼菲德、嗜食的树獭——希德、狡猾的剑齿虎——迭哥,三只性格迥异的动物为了使一个人类的小孩重返家园,聚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支临时护送队,踏上了漫漫寻亲路。一路上三只动物矛盾重生,迭哥心生毒计,想诱领队伍踏入自己族类设下的致命伏击,但在他们共同经历了雪崩、饥荒等无数险境之后,使迭哥开始对自己的计划动摇了,最后它们完成了护送的任务并成了好伙伴。

(2)观赏一个幽默片段,问:谁能揭开这部动画片是靠什么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的?明确:幽默。

2.学:剖析幽默片段,学习语言幽默方法。

(1)仔细观赏长毛象、树獭、剑齿虎与知更鸟争夺一个西瓜的精彩幽默片段,记下觉得好玩好笑的地方,比如情节、人物对话、形象、形态、动作等,一起分享幽默艺术,探讨如何让语言幽默。

(2)通过片段欣赏与师生讨论,共同明确让语言幽默的方法。

A.形成反差。如情节反差,环境反差,语言、动作、神态反差等,通过对反差的描写实现语言幽默的效果。B.运用修辞。修辞的运用中特别强调夸张、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使语言焕发光彩,而且能使语言富有幽默感。C.夸大细节。即对细节进行细致的夸张放大,使语言幽默。

3.结:总结幽默语言的本质。

(1)幽默是一种亲切、轻松、平等感,反映了一种既自信乐观又睿智诙谐平和的人生态度。(2)语言幽默就是内容健康、格调高尚、形式优美、活泼的语言艺术。它像一朵带刺的小花,发散出幽微的香味;它又像一颗青果,含在嘴里,耐人寻味;它还像车轮中的润滑剂,加速生活年轮的运转。

4.写:用幽默语言方法描写幽默人事。

当堂,学生写下了如此富有幽默与生机的文字:

教室里静得只有老师在讲台上悠扬缠绵的语调和风扇吱嘎吱嘎摆动的声音。这时一阵突兀的呼噜声仿佛一阵轻风吹破了死寂的场面。这声音刚开始还是轻轻地给老师沉闷的语调打着拍子,渐渐地就开始喧宾夺主起来,没过了老师的声调。老师还沉浸在讲解的世界里没发觉这声音,只有一个个同学在底下笑岔了气。早些发现的同学早已告知了座位四周还在进行着思想斗争的同学,渐渐地笑声议论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汇集到一起。老师终于发现了教室里不正常的气氛,找到了发声源。那位同学与周公畅谈正欢,没发现正在向他逼近的一股杀气,嘴角的不明液体正像一根根银丝挂到桌面,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终于一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笑出了声,全班也仿佛受到了传染,此起彼伏地冒出连绵不绝的笑声。那位同学终于恋恋不舍地与周公告别,睁开了朦胧的双眼,看着教室里同学们异样的眼光,那位仁兄非但没有警觉反而大模大样地拍了拍身旁同学的肩膀:“哎呀妈呀,这节课还不叫长,熬了这么久终于下课了。”

三、学——赏——结——写:创哲思语言风格

成长的岁月会给初中生带来一件珍贵的礼物——深邃的思想。深邃的思想能让语言充满哲思、深邃迷人。哲思深邃的语言风格会使文章的立意充满深度与厚度,使文章真正“站立”起来。电影台词是影片中人物之间或人物与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也传达出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洞察力。哲思语言的学习,可以借助电影中经典的充满哲思意味的人物台词进行揣摩借鉴与学习运用。如一个《借经典电影台词,创哲思语言风格》的教学实践:

1.学:知识回顾总结,学习哲思语言风格。

(1)师生共同学习什么是哲思与哲思语言。明确:哲思即对人生、社会、自然等精深敏捷的思虑。

(2)师生共同学习什么是哲思语言。哲思语言即是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富有哲理与思考意味的语言。接着共同回顾文章中经典的哲思语言,如小说中的哲思语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这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散文中哲思风格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种种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这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议论。

2.赏:赏析经典台词中的哲思语言。

(1)结合名著阅读,回顾电影《简爱》的主要内容。

(2)观赏简爱与罗切斯特倾诉衷肠的经典片段,揣摩这一片段中简爱的经典电影台词:“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与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3)师生共同体悟此台词的哲思内涵,表达了简爱追求人格独立平等的思想,发出了那个时代女性最强烈的心声。并明确此段台词的表达方式:抒情。

3.结:总结哲思语言的构成特点。

根据以上例句分析得出哲思语言的构成特点:(1)表达方式:议论、抒情为主。(2)句式特点:多用问句、感叹句。(3)修辞特点:多用排比、拟人、比喻。

4.写:运用哲思语言进行文章结尾写作。

学习例文《我眼中的色彩》中哲思类语言的片段,完成作文《我眼中的色彩》,要求文章结尾用哲思语言总结、点题、升华。习作《我眼中的色彩》,学生写下了如此富有哲思意味的文字,成为升华主题的结尾:

当外国人抚摸着中国精美的刺绣感叹时,当整个欧洲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为荣时,当新娘们小心翼翼地穿上那件寄托了她们全部希翼的红嫁衣时,那才是中国最美的时候。中国风,是永远不会老的,红色,永远是中国人最炫、最能彰显国威的色彩。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曾经被我们遗忘的最古老的色彩,让红色在这片深沉广袤的土地上沉淀、蔓延!

只言片语意思篇3

关键词:西方影片;英语教学;西方文化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影片的普及是一件值得从事英语教学的人士关注的事情。学生可以借助于西方影片中的对白学习地道的英语,学习西方礼仪文化,领略西方人的思维。目前,西方影片以其极佳的观赏效果、高超的制作手段、新锐的文本冲击着中国国内的电影市场,也受到热爱时尚的青年学生的喜爱与追捧。再加网络、微博、3D高清、手机版影片及多种多样的传播介质的存在,使得观赏西方影片更加便捷、更加普遍、更加赏心悦目,几乎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欣赏到冲击力极强的西方影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件好事,因为这种优质的传播内容的存在丰富了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也提升了人们欣赏能力和认知水平。所以,对于这种影像时代的到来,应当持欢迎认可的态度。

记得九十年代西方影片并不普及的时代,原版的西方影片成了英语教学的抢手货和教辅读物,学生可以借助于西方影片得到多种教学资源,对英语教学来说实在是一件幸事。因此,当前西方电影大潮再次来袭中国,也引起了英语教育者对于西方影片中所蕴含的英语教学元素的深入探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西方影片中所蕴含的英语教学元素进行分析。

一、西方影片中蕴含的西方文化元素

正如《美国电影积极传播研究》的作者钟蕾所言:“虽然电影在美国被称为娱乐产业,但电影带给人们的远非‘娱乐’二字的意义所能涵盖。从电影诞生之日至今,电影始终反映、影响和改变着美国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1923年的《纽约时报》报道说:‘电影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反映。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自身:我们自身,就是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因此西方电影,是西方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只是普通的镜子。它是一只多棱镜、多维镜、多层镜、高远镜、显微镜。”西方电影自诞生时日起,就一直是西方文化的积极载体,其传播西方文化的速度之快,空间之普及,超过了任何报纸和书刊的速度。

二、西方影片中的语言元素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它的区域性特征,也就是存在着不同的地方方言和民俗化语汇现象,也会有当地通行的民谣民谚、民间故事等,这些语汇在正常的词典里是查不到的,在正规的英语教科书的教学语词里,也是很少提及到的。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恰恰是这类语言丰富着语言的表达效果和修辞意义,深化着语言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极其鲜活的个性。而在电影这种以口语语言为主导的艺术样式里,人物所使用的正是西方人中最流行最通用的口语词汇,也是西方民众约定俗成的口语文化的具象形式。如经典美国老片《音乐之声》和《海蒂》中,包含着大量的民歌歌词和谣谚,这些词汇新鲜、有趣、生动、质感,具有一般教课书语言所不具备的生活气质,是英语学习者所需要的生活类词汇。所以当观赏西方影片时,注意吸引美语中的俗语、俚语、谚语等语言信息,就会积累出大量语言标本,对深入学习英语,使英语教学走出死的书本、更加生活化是极其有效的手段。

三、学习西方先进的思维模式

最近,西方影片出现了一种另类风潮,许多导演突破传统的文学构思习惯,颠覆观众的观赏心理,将影片处置成一种多元化思维倾向的演绎。于是,感情、同情、复仇、报恩、追杀、怜悯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了一起,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故事情节。同时,很多电影中还融入了梦境、心理学、情感等流行的时尚元素,在主流与非主流影片市场都找到了很好的切入口。在观赏这种影片时,不仅要看得懂影片的内容,更要看得透导演在影片中所表现的那种奇巧的构思和颠覆性的文本。这种带有革命性质的多元化开放型的思维方向,在考验着观赏者智慧的同时,也向观众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文学艺术正走向反传统的多元化时代,一切单向的思维模式和一元化的叙述文本,最终将要遭到淘汰。而这种先进的思维模式才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必定要经历的一场头脑风暴。因此,在观看这类电影的时候,应当把重点放在解析导演的构思风格上,理清影片的思维方向和叙事纹理,也就是弄清了导演的思维模式。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习西方人先进的思维,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才算真正学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

只言片语意思篇4

关键词:英文电影 英语教学 作用 策略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越来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看大片学英语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方法之一。电影取材广泛,语言环境直接、地道,以其直观的手段,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扩展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社会概况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在短时间里,就可以感受到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就可以接受到最直观,最生动的文化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能充分发挥电影教学的潜能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一、总结这些年的英语教学,英文影片辅助教学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地道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用耳朵接受英语,同时开口说英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刺激听觉视觉,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把自己当成局内人看待,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场景感觉,在不同的层次和深度,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这样原本单调无聊的课本英语学习就逐渐转化为妙趣横生、轻松自如的积极学习。从被迫听说变为主动听说,提高了学生们的听说兴趣。

2.丰富的文化知识,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触文化,触摸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意义和美感。电影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人物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的应用以及渗透着不同的文化。从而使学生如同走进另一个文化世界,学生易于模仿和掌握。

3.电影主题的向上和时代感强,具有教育意义,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延伸学生的生活经历。许多知名电影制作人把自我风格和时代相联系,展现了许多历史事实和著名人物的发展史,使学生能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有促于学生的发展。英文电影为英语学习者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4.利用优秀电影欣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的“乐”,即: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毅力,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在教学中,只有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封闭的教学状态,将与教学有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应用到其中,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若没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英语学习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然而,教师若把英语影片引入英语教学中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许多学生认为看大片学英语是件快乐的事。

5.培养学习者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英文电影创造了一个理想的语境,学习者身临其境,体察不同地区的习俗,感受不同层次人物的心态;从感情上进入角色,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场景感觉。他们不再拘泥于语言的翻译――思维――翻译――表达过程,而是借助于图像和语言信息,展开用英语思维的活动,学习者学到了活的语言,思维越过了中转过程。

影视作品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意味着让学生花费整节的英语课去欣赏一部英文电影。如何充分利用优秀电影资源,如何对影视教材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并符合教学需要,借助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标准地道、生动真实的语言输入,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学习手段全方位地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知、欣赏文化和提高辨析问题能力是英语教师在听说实践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在教学中播放英语电影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1.选择影片。哪些电影比较适合用来学习外语呢?普通意义上来说,选择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含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这三个方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影片的选择有点不同,首先要以教材为中心,把握影片的针对性,选择和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影片欣赏。然后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影片能符合学生的胃口。学生对于影片的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效果,因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影片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可鼓励学生去选择适合他们口味的好影片,从而使学生参与进教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语言的能动性。最后要以语言文化为中心,使学生能在欣赏的影片中领会和验证自我获得语言的程度。影片的语言及台词尽量地生活化,实用化,标准化。一个学期可以选定二、三部片子,每周安排时间到将“看电影学英语”成为你固定要进行的功课。

2.影片与剧本。在看一部新电影之前,千万不要看剧本,看不懂也要硬着头看,至少能对情节有所了解;电影中的有些对话看起来很费劲,里面充斥着习惯用法和美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要多看多听,才能适应它;反复精听,争取听懂每一个单词,可以采取听写的方法;背诵,一开始可以用中文思考美国人的逻辑思维,边思考边背诵,大约坚持两周左右。之后可以大体上用英文思考,把美国人的逻辑慢慢变为自己的了。

3.观看的过程。在电影的播放过程中,与课本内容有关,经典的对白或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语句,可使用电脑的一些功能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慢镜头,暂停,重复等,同时巧妙的设计情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4.观后。看完整部电影后, 教师可组织学生就人物性格、表达效果、感彩、文化内涵、最发人深省的情节和言论、具有争议的观点等等展开讨论,并比较影片标题和内容的一致性。亦可让学生写观后感、口头或书面表达影视概要、推测故事的另一种可能结局。

5.细选精彩片段,鼓励模仿表演。对一些经典对白,要求学生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和背诵。课外可要求学生使用磁带进行影片精彩片段的配音,朗读,背诵和听写练习, 尤其英语电影配音使学生们英语学习中多方面的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强化,有利于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形成,充分挖掘出学生们内在的优秀潜能,有利于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进行经典主题歌填词、角色扮演、剧情改编等活动。

综上所述,把电影这一媒介引入英语学习不仅能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的英语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力增强。从另一层面上给学生学习生活增色添彩。也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白 杨:《影视艺术中的英语教学探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

[2]饶成康:《谈英语影视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

[3]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只言片语意思篇5

1、电影教学的作用及优点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一块黑板加几支粉笔,完全是单向式的导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往往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更是不高。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学校也无法给学生营造一个用英语进行交流及表达的氛围。因此,如果继续让他们进行简单的重复课本上的对话来进行模拟演练,已无法激起学生制动练习的欲望,并且也不可能使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所提高,有时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更加不愿意去学习英语。因此需要找一个突破口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突破口就是学生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喜欢看电影。如果硬是文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毫无疑问也可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当中,让其为英语教学服务。现如今,许多商业电影之所以成功,在于它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让观众投入到他所讲述的故事当中。电影包含生活片、爱情片、战争片、科幻片、等,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能够将他们对于影片的喜爱发展到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喜爱。 文化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我一部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讲,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及思维的集中体现。语言和文化需要互相作用,互相理解。学习英语,其实不仅仅意味着掌握单词的发音、语法、词汇,还意味着要了解西方的观念、习俗以及社会习惯,真正理解他们戏中的语言。学习英语其实和学习英美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英语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尽管学生掌握了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的技能,按道理说已符合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但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容易出错,这就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及采用的教学方法都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意义及语言应用的实际。而将原版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刚好可以避免此类的问题,可以将英语和英美的文化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提高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和英语思维你能力的目的。 2、英语教学电影的选择 以原版英文电影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及其它相关的能力。从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思想内容。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适用于课堂教学。 有些电影,比如动作电影,虽然学生喜欢观看,但是内容太过空洞,没有内容也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只有合适的影片才能够找到讨论的话题,才能够从语言及内容上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想,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会有进行讨论的欲望。 2.2影片语言的难度。之所以选择英文电影来进行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影片中的语言。影片中的语言取材于现实生活,比课上看到的更加生动,更加规范。影片中的语言不仅仅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了语言的重读、连读、语调等语言现象,还有观众熟悉的英语成语、习语等。当观众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观众创造了一个记号的语言环境。可以选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影片,因为这些影片的语言更能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发音清晰、响亮,习语较少,比较适合水平中等的学生学习中使用。对于那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有英语或者汉语字幕的电影,让学生可以逐渐从仅仅依靠视觉学习英语过度到依靠听觉来学习和理解这门语言。 3、实际步骤 3.1观看前。放映电影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时间的限制对影片进行相应及必要的删减。课前可将该影片的历史背景、故事概要、好词佳句及生词等预先打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这些工作。 3.2观看中。观看前学生已经对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不将影片打断,让学生尽量去自己理解。 3.3观看后。播放完毕,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对影片进行讨论,也可以挑出来精华的段落或者场景,对重点台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反复观看、练习,也可让学生对影片中的经典桥段进行配音练习。这种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因此也就会具有极大地魅力和吸引力,同时给学生巨大的挑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及兴趣。也可以根据所看电影回答问题、判断对错、英汉句子互译等。 将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创建了真实的语言氛围,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它只能作为一项教学活动而已,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则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尤其在语言方面及文化积累方面,尽量详尽的考虑到英语教学中影视文学应用所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以期望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另外应尽量完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电教设备,增加英文影片的种类,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有事,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只言片语意思篇6

[关键词] 影视翻译;关联性;趋同性

人们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影视翻译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影视作品,它面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广大观众。因此,如何满足所有观众的要求,这就对中国的影视翻译者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

影视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鲜明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文学类作品的语言,如小说和散文。笔者认为,影视语言主要具有连贯性、通俗性、简洁性和准确性四个特点。

(一)影视语言的连贯性

影视语言单独来看好像没有连贯性,语言断断续续,跳跃性很大,但只要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其连贯性和逻辑性。如影片The Lion King(《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

沙祖:想想吧!无论何时他变脏了,你都可以痛打他一顿。

拉飞奇:嗯嗯嗯嗯嗯…呵呵呵呵呵…辛巴。

辛巴:爸爸!爸爸!快!爸爸!我们得走了!快醒醒!

某母狮:哦!

辛巴:对不起!……哦!

这部分语言分解来看时,感觉毫无联系。但结合画面,结合那些鲜活的人物,观众能够识别这些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从而跟得上剧情的发展并且清楚地了解各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影视语言的通俗性

影视作品具有广大的观众群,观众也是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社会阶层。因此为了满足所有的观众,大多数影视语言必须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如果影视语言晦涩难懂,太过书面化和正式,观众在观看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视听觉效果。如影片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的一些台词:“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和“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 奇迹每天都在发生。”这些语言通俗易懂,易于被观众所接受。

(三)影视语言的简洁性

作为独特的艺术作品,影视语言必须简明扼要,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重要的信息。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空间都要用影视画面和音效来表达,让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回味情节和展开想象。如电影《泰坦尼克号》中Jack对Rose说的一句经典台词:“You jump! I jump!”译为“你跳!我也跳!”不仅直截了当,并且有力地表达男主角的决心和浪漫,亦能让观众深刻地记住这一台词并广为流传,使之成为经典。

(四)影视语言的准确性

影视作品是为观众服务的,而其中每句台词都必须经得起观众的考验。这就对影视语言的精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电影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中的一句台词“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这句台词中的“winning a war with words纸上谈兵”用法必须准确无误,从而使影片的严谨性被观众所认可。

二、影视翻译中的关联性

Dan Sperber和Deidre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联理论。根据关联理论原则,影视翻译工作者应致力于从影视作品的源语言中寻找出最佳关联,再把这种关联用准确的译语传递给影视观众,让观众流畅地观赏电影。

影视翻译从本质上来看包含两种交际活动:一方面是影视翻译工作者与影视作品源语言的作者之间的交际活动,而另一方面是影视翻译工作者与影视观众之间的交际活动。而交际活动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准确传达交际双方的意思,并且交际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因此影视翻译者应该在全面理解影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来推断出源语言的最佳关联性,准确无误地理解原作,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原作的意思翻译出来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在电影院中用最短的时间接受到最有效并且最准确的信息,充分享受不同电影文化带来的乐趣。

比如电影《功夫熊猫》中的一句台词:“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译者翻译为:“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此翻译借鉴于一句古语,言简意赅,贴切于说话的语境,也符合整部电影中功夫熊猫学艺地点古色古香的场景。并且观众也易于接受此简短的翻译,在理解台词的同时还能够学习一句有用的古语,一举两得。而对于电影中的另外一句台词:“Enough talk. Lets fight!”译者翻译为:“少废话,决斗吧。”此句翻译把当时的气氛烘托得非常恰当,让观众如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要化身为主角酣战一番。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简缩或省略是必须的,并且这也符合影视语言的简洁性的特点,能够让观众轻松地欣赏电影。而且事实证明,越简短的台词越能被观众所记住并流传。

再如电影Sleepless in Seattle《西雅图不眠夜》中的一句台词:“Your destiny can be your doom.”这句话中的两个单词“destiny”和“doom”都有“命运”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为“你的命运将是你的命运。”,观众会觉得难以理解。这时,译者应该从源语言上下文中去寻找正确的关联性,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用合适的译语来表达:“命运也许会成为厄运。”此翻译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说话者在当时语境中的真实意图,从而让观众能够清楚地了解影片内容。

又如有些英语单词有很多种意思,译者所看到的字面意思未必是正确的解释。甚至有些很简单的单词,单凭译者所知道的解释去翻译,常常会出错。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一句台词:“It made me look like a duck in water.”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翻译为“它让我像一只水中的鸭子”,观众会有可能花时间去想水中的鸭子是什么样子的,这句话在原作中是什么意思,从而心存疑惑,影响电影的观看。这时,影视翻译者需要做的就是借助源语言上下文的关联找出最合理的联系并挑出最正确的解释。通过对该词组“a duck in water”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该句最佳翻译应为:“它让我如鱼得水”。这样一来,观众会直截了当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流畅地观赏电影。

由此可见,影视翻译者对源语言的翻译是以最佳关联性为原则的,以交际活动为依据,以观众的接受为目标,试图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原作真实的意图正确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影视翻译中的趋同性

翻译的趋同性可以划分为语义趋同和语用趋同。笔者认为,影视译者应尽量做到语用趋同。其原因在于影视翻译的目的是让影视观众理解原作的意思,从而轻松地欣赏电影。而由于文化的差异,源语言和译语不可能完全地相同,因此译者只能是在最大程度上使得译语趋同于原文。

如第80届奥斯卡获奖影片No Country for Old Men,对于影片名字的翻译,如果影视翻译者只是为了满足语义趋同,将其翻译为“没有专门的老人国度”,不仅观众会感到无法理解,而且也与影片内容不相符合。在此情况下,译者应该在全面了解电影剧情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合适的译语来表达出源语言的意思。通过对电影内容的了解,译者知道了它主要是关于一个老兵和一个老警察的故事,他们本来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执法者,但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束手无策,完全失去了作用,一面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一面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因此,最佳翻译应为《老无所依》,此翻译不仅贴近影片内容,准确表达出影片主角的辛酸和无奈,而且很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

再如另外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经典影片Ghost,如果直接翻译为“鬼”,那观众则会以为这是一部鬼片或恐怖片,很显然,这一翻译与影片故事所讲述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大相径庭。此时,影视翻译者不应该只考虑语义趋同,而应该在了解影片内容(未婚妻莫莉与遭歹徒枪击不幸去世的未婚夫山姆的未了情缘)的基础上认真选取合适的译语并将片名的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因此,最佳的翻译应为《人鬼情未了》。此翻译不仅反映出了电影浪漫的情节和感人的基调,让观众一目了然地知道电影的类型,而且很容易被观众所认可和广为流传。

又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一句台词:“Jenny and I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译者可以将其译为“豌豆和胡萝卜丁”,此翻译能够达到语义趋同,但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观众会误解为两个主人公看起来都个子很小,像豌豆和胡萝卜丁那么小。很显然,此翻译不能达到语用趋同,源语言意思完全被歪曲。此时,译者应该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找出“peas and carrots”的真实含义。因此,最佳翻译为“珍妮和我形影不离”。此翻译能够让观众准确快速地进入到男主人公阿甘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

由此可见,最佳的影视翻译必须同时兼有语义趋同和语用趋同。当然,由于影视语言的独特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影视翻译者在无法同时兼顾语义趋同和语用趋同的时候,就应该想方设法做到译文的语用趋同,以传达出原作作者的意图,让影视观众准确无误地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东西,充分享受电影带来的乐趣。

四、结 语

影视翻译作为中西方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翻译的独特的语言特点,因此,在进行影视翻译时,译者们应该全面了解影视翻译的独特性,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语义,结合关联性和趋同性,尽量传递出影视作品中源语言的最佳关联性,选择适当并且简洁的译语,努力使原作作者的意图与观众的期待和理解相吻合,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影视作品,从不同的电影中体会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Sperber D,D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

[2] 蔡东东.当代英美电影鉴赏[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93.

[3]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 (04).

[5]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1(01).

[6] 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北京: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2007(02).

只言片语意思篇7

关键词: 英文电影 英语教学 促进作用

一、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现状及要求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型的语言,一直广泛应用于国际各个领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这一“武器”,才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国际竞争力。然而多数中国学生的英语状态是,学会了基本的英语语法,阅读不成问题,也可以听懂简单的对话,可一旦跟英语国家的人交流还是特别困难。总结原因,他们缺乏的是英语会话言语的组织能力。要想学地道的口语,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国内英语语言环境很缺乏。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要对大学英语启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看英文原版电影是模拟语言环境,符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受到越来越多英语研究者的关注。

二、看电影学英语的好处

随着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学习的途径也愈发丰富。英语教学实践证明,看英语电影可以作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其一,可以更直观地解西方文化。英文电影是一部讲英语国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它的语言、思维及文化。

其二,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部电影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在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中,学生可以学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法。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将学生平日所学通过声像直观地表达出来,为英语学习者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其三,可以寓教于乐。电影的娱乐性很强,作为一种同时具备声音、图像的“立体”式的媒体形式,避免了英语学习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看电影进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客观条件及实践性

随着大多数高校都建起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实验室,笔者发现,利用这些设施播放经典英文影视作品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需求与学生需求的结合

笔者曾对所带班级进行过调查。当时想要放映一部英语电影,于是想先征求学生的看法。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对电影的兴趣上面。反馈意见表明,100%的学生欢迎电影教学,其中80%的学生对电影的类型和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次之,另外20%的学生既对电影的内容感兴趣,又对语言感兴趣。20%这部分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都是班上的英语“尖子”,他们会慢慢带动其余学生。事实上,借助电影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正是英语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1.影片的选择没有注意难度、思想性、相关性及时间长短。如果选择的电影难度过大,学生甚至连情节都很难把握,更不用说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了。笔者对所带班级2007级(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第一遍看英文电影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情节上,对于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吸收和加工非常少。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所学内容的相关性也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挑选作品时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所选作品思想内容必须健康积极,还应与课本单元主题、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较紧密,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影片的时间长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选择的影视作品过长,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2.影片的播放在时间、地点、字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时间有限,完整地播放电影,与教学进度易产生矛盾。此外,有的教室隔音效果差,电影教学会影响到邻近的老师授课。对于电影字幕在语言教学上的作用,实证研究证明,字幕能使学生较好地获得对语料内容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对内容、词语、句式记忆更佳。因此,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字幕。

四、如何看电影学英语

(一)英文电影的选择

在教学中,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的目的是以此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因此,选择适当的英文电影,应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五点:

1.应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看电影学英语应分为几个阶段,即入门阶段,可以选择一些语言和内容较为简单的、轻松的影片,像《海底总动员》。在学生对英文影片有些感觉和兴趣后,就可进入初级阶段了,这个阶段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像《阿干正传》等影片,同时培养学生作模仿和跟读练习。下一阶段就是专攻听力阶段,像Lost这样的影片正是练听力的好材料,因为该片中不同的口音很多,个人认为如果能把它拿下,那么听力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在成功突破听力后,下一个阶段就是提高阶段,在有了一定的听力基础后,就可以看一些既具有教育意义又能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影片,比如《教父》。

2.应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的影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力求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3.应注意中英字幕的适当取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根据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来选择保留何种字幕或是否需要保留字幕。

4.尽可能选择与生活贴近、与教学内容接近的影片。与课本单元主题、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较紧密的影片更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并且可寓教于乐。

5.看影片中人物的发音是否清晰、标准、地道。

(二)看电影学英语的具体方法

英语环境是听力和口语练习的必要条件,看电影学英语可营造出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

在选择好合适的电影后,还需要查找资料做好讲解工作,教师可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剧情和对白。

2.培养语感阶段

杜子华在《英语成功学》中提到,“英语语感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觉,了解的程度和语言之间的距离,当你一旦培养起语感来之后呢,你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都会在大脑里处于潜意识状态,当你说英语时,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比如说谢谢您,你说Thank you。因此不假思索地说地道英语就是语感,该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语感”。

3.浪漫阶段

从教育学上来说,语言学习有三个过程,第一个就叫浪漫的过程,浪漫的过程就是说不管语言的对和错,都乱说乱用,比如小孩学习英语,一个人只有浪漫地去做什么事的时候,才能把它放到一种潜意识上去。所以,在看了多部电影后,可以精选部分电影鼓励学生进行剧情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4.准确阶段

在进行了大量的泛看、泛听之后,就需要力求准确了。必须把所看的好的影片,无论从语法上、词法上,还是从结构上、得体性上,都要把它表达得非常准确。

5.综合应用阶段

什么叫综合应用阶段?就是一个人当把他浪漫期培养的感觉,又转换成准确期,并且最后能综合地利用,在利用的时候并且还不知道自己在利用这些东西,他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就像美国人说英语根本不需要想语法一样。语言学习到第三个阶段,叫交际法教学,在这一阶段,需要做精听、精读练习。

(1)为了促进理解,要查看电影脚本,在看完第一遍之后,记住比较难听懂的段落,查看脚本,仔细研读并朗读出来。例如,在《当哈莉遇上莎莉》中有很多莎莉和哈莉的经典对白,其中一些说得又快,又很难听懂。在看完影片之后,应马上查看脚本中的对白,大声朗读并记忆,然后反复模仿其语音、语调、语气,尤其要重视连读和略音以及一些俚语的读法。在做完练习后,分析学习效果。

(2)角色扮演

选取影片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并在课上表演。为了演得好,学生必须得进行大量的听和模仿。在这期间,可以让没有参加的学生作评审团,指出他们的优缺点,以提高整体的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要留意文化差异

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其中的文化差异,却不能仅仅通过语言来分析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并与中国的相关文化作比较,让学生体会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让英语真正地发挥它交流的作用。

(4)要养成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首先,在看电影学英语的过程中,观察如何应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沟通。其次,合理切换中英文字幕练习听力和口语。最后,要遵循遗忘规律,适时进行复习。

五、结语

总之,在外语学习中,英文电影是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影片,并且精心设计每一次学习,在不断的正确引导和督促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会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英语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英语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到看电影上,这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要将这一教学方式与日常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英语电影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松涛.英美影视作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4).

[2]杜子华.杜子华英语大课堂・网上情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2).

[4]饶成康.谈英语影视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

只言片语意思篇8

[关键词]影视片名,范畴原型,语言形式,文化;审美

一、引言

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分类的认知过程叫做范畴化。(,2006:57)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赵艳芳,2001:55)范畴化所形成的范畴集合,并不是混乱无序的,范畴之间根据彼此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层级网络系统。(,2006:89)原型范畴观认为人类对范畴的划分是以原型为中心的模糊的认知过程,范畴内的成员构成一个家族,相互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原型经常用来指范畴内的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原型的准确含义是“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其最佳成员只是原型的个例。”(赵艳芳,2001:63)笔者认为,该定义更接近于抽象化的心理图式。因此笔者倾向于把原型看作范畴典型代表的观点。因为范畴的典型代表既是范畴的个例,又是认知的参照点,还可以以其为代表抽象出范畴成员的典型特征集合。

文本意义范畴的原型观对于翻译该语际转换活动很具有启发作用。从认知的视角看,翻译本质上就是以具体文本为加工客体,把某种语言符号所负载的认知范畴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所负载的认知范畴。我们可以称之为再范畴化活动。由于两种语言符号负载的认知范畴隶属于不同的文化,虽然人类的认知具有某些共性,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个性反映在认知范畴中呈现出不同的认知范畴体系。。这样就需要翻译者有意识地调动两种语言各自的范畴体系”(刘华文,2005),根据具体的语境需要进行再范畴化。在该再范畴化活动中,与两种语言及文化密切相关的范畴原型对于译者的翻译活动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译者的认知思维上表现为认知加工客体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影视片名翻译过程涉及的认知加工客体是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资源,译者在客体之间寻找相似性和相关性的时候,范畴原型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影视片名翻译研究重在对译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概括总结(如音译,意译,直译),而很少探讨影视片名翻译活动的认知思维规律,没有真正进行“因果模式的阐释”(J.Williams&A.Chesterman,2004:53)。因此,笔者拟在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原型理论对影视片名翻译该再范畴化过程进行阐释,揭示支配翻译转换过程的动因。

二、片名的审美追求与翻译中的语言范畴原型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娱乐性商品,片名就是其推广自身的商标。《现代汉语词典》把商标定义为“企业用来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标志。”(《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由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看出商标与片名一样,作为一种符号,具有与标志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符号区别开来的明显特征。片名(作为广义商标的一种)具有潜在的审美召唤作用,吸引潜在顾客。片名的翻译主要从音、形:义各个层面上充分考虑其审美效果,迎合顾客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唤起影视片名在目的语文化中读者的共鸣并产生商业效果。因此,片名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目标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达到文字优美、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便提高票房收益。“(贺莺,2001)

1 片名翻译与目的语形式审美范畴原型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加强注意和记忆的有效方法就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刺激的接受,从而使刺激媒介在大脑中的作用得到强化。因此片名的翻译必须把听觉和视觉层面的审美作为重要参数考虑进来,因为影视作品对潜在顾客的吸引力首先是通过听觉和视觉产生作用的。汉语影视作品习惯于用四字结构形式。四字结构作为一种音、形层面的审美原型在汉语文化中被广为接受。“从语言学角度看,古汉语的影响和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文化心理来看,不得不承认四字格有一种沉稳而含蓄的魅力。四字格介于词与句之间,既可作词又可作句,包容量可大可小,伸缩性极强。在电影译名中,其优点是无可比拟的:语音上朗朗上口、顿挫有力,语义上短小精悍、含蓄优美?”(林秋云,1996)正因为如此,汉语的成语几乎都倾向于用四字结构,相应四字结构更被赋予了意义凝练、形式古朴的形象特征。如;《功夫之王》、《天下无贼》、,《卧虎藏龙》,《大鸿米店》、《千钧一发》、《士兵突击》、《垂直打击》等等。在片名设计中,这种音、形结合的语言形式审美范畴除了四字结构,笔者认为应该还包括二字结构,三字结构等。在传统的汉语叙事标题中三字结构(如《出师表》、《过秦论》、《石头记》等等)和二字结构(如《锦瑟》、《春晓》等等)也不在少数,甚至一字标题和其他多字标题也可以划入该范畴的。只是在这些语言形式审美范畴的成员中四字结构无论从音韵还是视觉冲击上具有更突出的原型地位。在片名翻译中,这种审美原型成为译者认知思维中的优选对象。笔者以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译名为考察对象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四字片名34部,三字片名13部,二字片名10部,一字片名1部,其他(5~8字)共22部。其中四字片名占42.5%。由此不难看出四字结构在译者认知思维中的优选地位。当然,四字结构作为一种兼具音、形审美特征的形式审美原型仅仅作为一种选择的倾向性,并不能成为选择的必然结果,有些译者甚至刻意在翻译过程中避开四字结构不用,而突显出其“异质”元素。毕竟汉语片名的音、形审美范畴的成员不仅仅限于四字结构,四字结构只是拥有更突出的原型特征而已。笔者认为,四字结构在英译汉的片名翻译中还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在英语片名汉译该再范畴化过程中共译者必然会优先利用汉语语言形式审美范畴的原型成员,它是由汉字音、形特征和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成的,四字结构的片名总体上更经典,更易为观众相互传颂、记忆。

2 片名翻译与目的语文化原型

译者进行片名翻译的时候,其认知加工的对象不仅仅是原片名,更要考虑影片内容。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说片名翻译中译者所处理的原文本包括了原片名和影视内容情节。(吴敏,1995)认为片名的翻译“应该在忠实于原片名,和影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译者的再创造就要以原文本为参照,充分利用加工目标语文本资源进行认知加工,再造。这个过程中意义原型在译者的认知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影视作品属于雅俗共赏的艺术创作成果,娱乐性和商业性是其最 大的特点,市场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最后尺度,因此片名的翻译面对的是占据绝对数量的普通观众。这就决定了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认知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目标语文本资源的原型文本的影响。如当影片主旋律为男女感情时汉语文化通常用“情,缘”这类原型性标题模式。英语片名的汉译过程中,这类电影常常被冠以这类原型性标题模式,如“shakespeare in love”被译为《莎翁情史》,enchanted被译为《魔法奇缘》。而电影“pretty woman”被译为《风月俏佳人》,译者在“俏佳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汉语文化中用于描写男女爱情的原型性文本“风月”。该译文不仅点出了影片主人公为女性,更用“风月”为该原型文本增加了片名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厚重感,因为在汉语的文学经典中“风月”就是男女爱情故事的代名词,这种原型性文本对于影片片名产生的吸引力不可谓没有功劳。

3 片名翻译与源语文化原型

毋庸置疑,影视片名的翻译主要照顾的是目标语文化原型。但在某些具体情况下,译者也可能为了“求异”,采取了照顾源语文化原型的翻译策略。如Paradise road被译为《伊甸园之路》。此处译者如果依照字面意思直译应该是《天堂之路》,笔者认为似乎也无不可。但两相比较,笔者认为前者使用了英语文化中源自圣经用于表达幸福爱情原型性文本,更具有“异域情趣”和文化底蕴。而且, “伊甸园”这类典型的异域文化文本在汉语文化语境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知和青睐,在各种宣传媒介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它的出现。其他这类异域文化文本如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Achilles’heel“阿基里斯之踵”在汉语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笔者相信,假以时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异域文化原型将会在汉语文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看下倒,影片Romance Of AstreaAnd Cdadon~译为《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英语文本“romance”作为“爱情故事”的原型性表达,其音译“罗曼史”已经完全被引进了汉语文化,成为众所周知的异域文本,同时它还在其形态上保留着“异质”的一面。在该译名中,译者没有直接把名字Astea和Celadon进行音译,而是把坚守誓言的男女主人公译成“男神,女神”,将其“异域情趣”坚持到底。相比该片的另外两个译名《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罗曼史》、《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爱情》,笔者认为《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无论从内容的关联性和审美各个层次上看都优于后两者。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完全有理由发挥源语文化原型文本的作用在更多的场合运用它们,翻译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

上一篇:小品我心飞翔范文 下一篇: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