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症状范文

时间:2023-12-06 19:37:10

初老症状篇1

“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上下,时时感到烦心,对新鲜事失去兴趣,不爱凑热闹,总觉得自己落伍,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病种——‘初老症’。”所谓“初老症”,源自前不久热播的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特指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重压下,一些年轻人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心态消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

越来越觉得专家说法都是唬烂;

越来越不喜欢改变(已经习惯的习惯);

很讨厌在外面过夜,因为要带好多东西;

只要坐下来,小腹就有一坨肉;

躺在沙发看8点档连续剧30分钟就会开始熟睡;

对于年轻朋友不让座这件事情会非常介意;

除非参加大清早晨练的甩手功或庙会朝山活动,否则很难找到比自己年龄大的人聚会;

每次看到某某歌手某某影星过世的消息,就要感叹一次‘我们的时代过去了’;

开始注意医药新闻,譬如银杏是不是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开始关心商品成分、制造商以及赏味期限;

对路边的问卷部队非常有意见;

对诈骗集团开始产生周旋的战斗力;

逐渐喜欢到传统市场买菜;

一堆人喊你××姐、××哥,而你很想叫他们‘闭嘴!’;

讨厌过生日这件事;

……”

列有50条症候群的“初老症测试表”,对于“80后”们,大概是一边比对一边共鸣频频,而对于“70后”、“60后”、“50后”们,恐怕是瞄一眼就疑心里面嘲讽阵阵了。

但在医学专家和心理学者看来,“初老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未老先衰,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衰老。

稀松小事,不妨钝感

在一家合资企业从事货运工作的黎小姐眼看着即将而立之年,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所留下的痕迹,相比脸蛋更镌刻在她心里,“现在情绪很容易暴躁,似乎总有一团无名火在燃烧,上下班途中听到手机铃声都不耐烦了,但凡开会就觉得无比折磨。”自称“路怒族”的她如是说。因为常有欧盟、英美的贸易业务需夜间处理,黎小姐就不得不常常“倒时差”了,以前一两天就能倒回来,现在没个几天根本倒不过来,回到家坐着就能睡着。“不是睡不醒就是睡不着”的她,动辄肌肉酸软、肩颈疼痛,虽知养生重要,但事到临头总是事与愿违。当她对照50条初老症状时,黎小姐惊呼:这就是她生活的白描!

供职于“四大”(德勤、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被年轻人简称为“四大”)之一的小程,业务忙起来时经常凌晨才能收工回家,这样透支健康透支生命的生活常常令他感到不安,尤其是去年曝出普华永道25岁的潘洁过劳死的新闻后,未老先衰,戳中了他的痛处,大学毕业不过5年的小程,自称已是初老症晚期。

对初老症,相对于年轻人的紧张,专家们则表现出“不以为然”的轻松。专家们认为,初老症的所谓症状只是一些由现象堆积起来的概念,带有类型化群体心理情绪的影子,网络作为年轻人的憩息落脚处,有些流行词汇、概念仅仅是不加掩饰的生活细节、不拘小节的琐碎感想的提炼,切勿深以为然进而介怀,切忌盲目跟风对号入座强贴标签,吓唬自己。

心理专家坦言,从心理机制来看,如果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即便未必有根有据,但缘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就有可能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所谓初老症症状所描述的大多是心理活动,且都是小事小节,属高压下的正常现象,单看并不能说明问题,需要印证另一些细节,还要作程度判断。自我调节很重要,万勿上升到心理障碍层面,否则岂非人人有病?只要自己对心理状态感到满意便无恙。心理学提供了专门的认知测量方法与界定量表综合评判,不作价值判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部副主任李祺解释道。

针对“易忘近事,铭记远事”的症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崔丽娟教授表示:“久远之事记忆犹新也属人之常情,过去伤心的事在回忆中可能变得美好,喜欢怀旧的人大都善良,有人情味。”

对于“不喜结交新友却用facebook年轻化自己,缓解信息焦虑”一条,崔丽娟也表示可以理解:“30岁左右是承上启下的年龄,压力不小,逐渐内敛化,回归家庭亲情环绕,固然交友范围缩小,人的心理能源有限,不同年龄段基调该有所不同,应当坦然接受。”

职场适应,动态平衡

从初老症的50条症状中谁也不难看出其背后的恐“老”心理。如果真的有人深陷其中,李祺分析认为:“一种可能是其人的自信对容貌依赖度很高;另一种可能是过于恐惧死亡,虽然人人恐惧死亡,但显露程度不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陈晓云副教授认为:“恐老心理,除了表现出难以接受衰老的心理,还有试图改变现状的愿望,既担心无能为力又不妥协于现状。”

代际间隔缩短,使年轻人间惶恐找不到共同话题,唯恐思想意识落伍,也是专家对初老症流行的解读之一。崔丽娟认为:“如今精神生活现象多元是社会的进步,以进化论观点来看是积极的。社会资源有限,竞争压力难免,发展最快的区域往往压力最大,才会有心理问题。不同层次的价值需求都要通过竞争来实现,欲望令人迷茫,令人难以放弃,不懂得适应现实,得不到其实也是一种公平。同时,面临困境,试图超越,人才会不断充实自我,得到丰富的经验。”

崔丽娟还提醒说,实际上初老症现象还关乎职场适应问题。进入职场几年后的年轻人,开始发现原来的抱负和理想也许只是幻想,人际关系、社交可能陷入困境,甚至受到不公正伤害等等都可能导致职业倦怠。陈晓云指出:“职业倦怠是低迷情绪下的职场衰老,年轻人在职场适应中的不同心态投射到行为上,积极、消极、逃避皆有,这些问题出现实属正常,关键在于调节控制程度,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

专家们认为,职场心理健康既是群体现象又是个体现象,在心理及生理的初老过程中找到动态平衡点很重要。

隐形杀手,关爱健康

相对于心理专家,医学专家的提醒似乎更实在,他们指出,自认“初老”的人群共有的特质是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因此,慢性疾病和脏器功能衰退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很有可能成为隐形杀手。

据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的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披露,中国内地城市白领中有76%处于亚健康状态,接近六成处于过劳状态,35岁至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平均比实际年龄衰老10年,健康状况明显降低。这一调查报告称,该人群中有八成饮食、睡眠不规律,每天感觉比较疲倦;23.7%不能保证吃早餐;超过五分之一经常吃快餐,无法保证蔬菜水果的正常摄入;超过54.4%感觉睡觉不足,另外32.4%睡眠质量不高;只有46%的人偶尔运动。

另据5月17日中国平安的《国人健康调研报告》,国人健康赤字8.2岁,即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8.2岁,女性好于男性。同时91%的被访者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83%的人营养不均,66%血压异常,37%运动不足,34%压力过大。

初老症状篇2

马先生因血糖控制不理想,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双下肢出现浮肿。马先生原以为是糖尿病诱发了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导致了浮肿症状的出现。于是,马先生赶紧到医院进行了相关的检查,但化验肾功、微量尿蛋白都基本正常。检查结果却出乎马先生的意料:浮肿并不是因为并发症引起的,而是因使用胰岛素发生了浮肿。

镜头2:初用胰岛素影响视力

李老伯今年52岁了,已有5年的糖尿病史,一直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一直控制不理想,平时也不注意日常起居和饮食。前段时间感觉浑身无力、口渴,到医院测血糖高达23mmol/L。医生及时调整了糖尿病治疗方案,改用胰岛素治疗。经过胰岛素治疗,血糖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李老伯拒绝继续使用胰岛素,他对医生说:我不想再用胰岛素治疗了,我怕再继续使用会变成瞎子。经过交谈后发现,李老伯在使用胰岛素前看东西很清楚,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因此产生了极大的排斥心理。

出现浮肿和视物模糊莫惊慌

马先生和李老伯初用胰岛素后出现的症状,可能其他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过亲身经历。当出现症状后,由于对胰岛素治疗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产生排斥心理。其实,患者在初期使用胰岛素时出现浮肿和视物模糊后不必惊慌。首先应查找病因,确定是否患有肾病、心脏病或眼病等合并疾病引发的。如果不是,应考虑是否由注射胰岛素引起。如果是由胰岛素引起,多数不需特殊处理,一般可自行消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初用胰岛素而发生浮肿的患者,如浮肿明显可短期服用一点小剂量利尿剂。

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当患者出现某种症状后,应及时查找原因,勿惊慌。惊慌可能只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可能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那么,为何初期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易出现浮肿和视物模糊等症状呢?首先,注射胰岛素为何会发生身体浮肿现象,这是因为胰岛素具有刺激抗利尿激素释放及引起水、钠潴留等副作用,因而使尿量减少,水和电解质失衡而发生浮肿。其次,胰岛素为何会导致患者视物不清,这是因为当血糖升高时,病人会感到口渴,想要喝水,眼睛一样也会“渴”,眼睛里的零件也要“喝水”,病人慢慢就适应了这双“充水”的眼睛去看东西。而用了胰岛素之后,血糖迅速下降,病人不再口渴,眼睛也不“渴”了,“充水”的眼睛恢复正常,但病人不能一下适应它,看东西时会模糊不清,造成眼睛出了“问题”的假象。

初老症状篇3

初老症状1:额头处的纹理加深。

目前最有效的抗老产品是含有维生素A酸的产品,在使用它一段时间后,你确实能看见细纹的变浅。对于额头的八字纹,涂抹时,用两手无名指从纹路处向外涂抹,打破了皱纹的生长方向。另外,加入提拉紧致类的产品,每次涂抹时均在额头位置向上按摩,它能让你的皱纹更再推迟些。

额头是很容易出油的部位,但不代表你就可以忽略对它进行油性的保养,相反,在秋冬季,滋润度高的面霜一定要即时补给,它比起单纯的补水产品,改善干燥的力度会更强。

初老症状2:熬夜过后,肤色暗沉明显,整个脸都呈现下垂感。

年轻时熬个夜根本不算什么,初老袭来之时,你会发现年轻女孩和你之间的区别就是你的脸会往下挂,且非常明显。嘴角向下抿,这个动作首先就要戒除,它会鼓起你嘴角旁边的肌肉,并带动它们一起往下走。

当熬夜成为必须时,保湿+提拉面膜一定要备上,前者防止水分的严重流失,后者保证脸部走势不向下。此外,提拉面膜的功用要想加倍,在面膜的营养成分很充裕时,请屈起你手指的四个关节,沿两腮向上提拉。

初老症状3:向侧面歪一下脸,脖子和两腮的皮肤竟然连成一线。

上了年纪的人,脸部的轮廓就变得乱七八糟,之所以连成一线,说到底还是皮肤松了。选择紧实效果的产品会比营养的乳霜来得更恰当,而焕肤产品不仅能代谢多余的角质,还有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效果。

初老症状4:照镜子时,发现脸上两道深深的法令纹。

法令纹的越见加深与皮肤松弛有关,颧骨处的肌肤越加下垂,压下来,自然让法令纹越见严重。所以,使用提拉紧致类产品时,你一定要从法令纹上方开始,将两颊的肌肤上提,最简单的手法就是用手掌侧沿向太阳穴方向推拉。

初老症状5:眼部可能没细纹,但眼袋开始松弛。

即使你眼部没有什么细纹,但还是要当心你的眼袋就出卖了你的年龄。年轻女生的眼部周围是非常紧致的,一味控制细纹,更要防眼袋这个大敌。

选择含有咖啡因等紧致成分的眼霜,冰敷着用,降温、收紧、排水是紧致眼部肌肤的秘诀。现在很多眼霜配备了小按摩头,利用好的话它比手指效果更好。

初老症状6:肤色暗黄明显,出门前要上底妆。

如果有人问你今天是否没化妆,那就说明你肤色的暗黄度已经明显了。亚洲人的肤色普遍偏黄,紫色的饰底乳可以矫正暗黄肤色,再用蜜桃色的腮红加强在两颊,增加好气色。

暗黄也表明脸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使用美白的化妆水拍打全脸,力度别大,但拍打的次数要多些。

初老症状7:脸上的斑点越来越多。

初老症状篇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2-104-02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诊疗技术的提高,心脏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成为老年人的主要疾患。老年人对痛觉敏感性下降,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另外老年患者并发症多,预后差均降低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43例老年AMI患者与同期收治的63例成年人AMI患者。

1.2 参照国际心脏病协会和WHO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依据患者病史及心电图,心肌酶学明确诊断。观察指标包括梗塞发病的初发症状,重要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死亡原因。

1.3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老年组(年龄60-85岁)43例,男患29例(67%)女患14例(33%).和非老年组(35-60岁)63例,男患49例(78%),女患14(22%)。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性别上无差别(X2=1.4,P>0.05)。

2.2初发症状 两组起病时无胸痛者的重要表现比较如表1

2.3主要症状 老年组心衰,心率失常,肺部感染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

2.4病死率及死亡原因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死率分别为7例(16.3%)和2例(3.2%),差异显著(X 2=4.09 P

2 讨论

初老症状篇5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上升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有文献报道,70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死亡率可达12%,因此老年消化性溃疡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2007年至2010年我院胃镜检查出的53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3例,年龄60~85岁,中位年龄75岁,其中男38例,女10例,男女之比2.5:1。病史中有吸烟史29例(55%),饮酒史32例(60%),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6例(30%)。有合并症13例(25%),其中出血8例,梗阻3例,穿孔2例。

1.2 临床症状

老年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最多,其次为腹痛、嗳气、贫血、消瘦、黑便等,个别患者无任何症状(因偶然情况作胃镜时发现有消化性溃疡),腹痛多无规律性,以钝痛和隐痛多见,有些病例疼痛可放射至颈部、胸骨后、腰背部及脐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有典型节律性疼痛特点的仅占24%,本组病例有典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18例(29%)。

1.3 胃镜检查

本组53例病人全部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复合性溃疡13例。胃溃疡中胃角15例,胃窦13例,高位胃体溃疡12例,溃疡直径≥2.5cm 13例;十二指肠溃疡中,两个病灶以上10例,有l例达4个病灶,直径≥1.5cm 15例。1~3年胃镜复查50例,溃疡愈合情况为仅有20例已愈合,25例为慢性溃疡,有3例溃疡加深扩大,其中2例溃疡癌变。

1.4 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

本组病例病理资料证实,33例有慢性炎症、不同程度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38例。

2 讨论

老年人消化器官及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表现为对疾病反应性低下,愈合能力差。目前认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老年人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黏膜血供差,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应用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相关,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1]。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青年人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吸烟、饮酒者所占比例高,以胃溃疡居多。(2)上腹部疼痛性质、部位不典型,其原因与老年人胃黏膜普遍呈退行性变,且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胃黏膜血流减少,呈慢性进行性营养不良,且老年人痛阈升高,敏感性降低,反应迟钝等有关,所以临床症状不典型。(3)合并症多。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常因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直到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才来院就诊,有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甚至延误病情而发生癌变,危急生命。并发症的发生是老年溃疡病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最多见合并症是出m,占上消化道出血的总死亡率的30%~50%[2],有的病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一旦出血,则出血量大,不易止血,再次出血机会多,出血后易发生序贯性器官功能损害,器官损害程度与缺血期血流量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对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应力争早期诊断和治疗。(4)伴随疾病多。在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多脏器疾病同时存在或一脏器多种病变并存较为常见(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以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较多,吸烟、饮酒、抑郁等都是造成老年消化性溃疡病程长、溃疡不易愈合的原因。(5)老年消化性溃疡多见高位溃疡、巨大溃疡(溃疡直径>2.5cm、复合性溃疡、无症状溃疡及多发性溃疡。HP感染率偏高,因此溃疡灶往往难以愈合。对于老年胃溃疡中巨大溃疡和高位胃溃疡应认真鉴别其良恶性。事实上即使是有经验的内镜医师也有可能在初次胃镜检查时漏诊恶性溃疡,胃镜复查时,应对原有溃疡部位多次活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而此时胃镜恶性检出的阳性率比初次检查要高。本组病例胃溃疡初次胃镜检查确诊后约一年,胃镜复查有2例在原有溃疡边缘找到癌细胞,手术证实为早期癌Ⅲ型,系溃疡癌变,因此,对初治的胃溃疡患者应在药物治疗6~8 W后再次复查胃镜。(6)治疗方面鉴于老年消化性溃疡较难愈合,因此在药物治疗时,应更加积极,疗程更长,并在治疗溃疡病的同时,努力控制其他引起溃疡病的相关因素和伴随疾病。对于难治性溃疡,有反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及怀疑有恶变可能的消化性溃疡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编.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39.

初老症状篇6

【关键词】肺结核;诊断;老年患者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8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肺结核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且多伴有合并症,造成诊断困难,因而出现误诊和漏诊。为了解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和提高诊断率,本文收集了笔者所在县2002年-2009年10月入院治疗的93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老年组93例,占同期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肺结核病例的2.7%(3406例),男68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其中60~69岁74例(79.6%),70~79岁16例(17.2%),80~85岁3例(3.2%)。60岁以前发病者47例(50.5%),60岁及以上发病者46例(49.5%)。老年组初治64例(68.8%),复治29例(31.2%)。随意抽取同期收治的20~30岁青年患者100例作为青年组,其中男78例,女22例。初治91例(91.0%),复治9例(9.0%)。

1.2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防治所近8年收治的93例老年肺结核与同期100例青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

2结果

2.1病程特点老年组病程15 d~41年,≥10年者28例(30.1%),

2.2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老年组首发症状以咳嗽多见(83例,占89.2%),多于对照组(65例,占65%)。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多为肺结核常见的临床表现,老年组以咳嗽、咳痰为首发症状者占80.5%,青年组仅为49.0%,表明老年人发生呼吸道症状时,应考虑肺结核的诊断。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例(%)

症状 老年组 青年组

咳嗽 83(89.2) 65(65.0)

咳痰 78(83.9) 33(33.0)

乏力 29(31.2) 35(35.0)

盗汗 27(29.0) 38(38.0)

胸痛 62(66.7) 55(55.0)

消瘦 48(51.6) 28(28.0)

发热 64(68.8) 24(24.0)

咳血 22(23.7) 11(11.0)

呼吸困难 43(46.2) 7(7.0)

发绀 15(16.1) 3(3.0)

2.3临床误诊情况老年组首次误诊为气管炎7例,肺部感染4例,感冒2例,肺化脓1例,误诊率15.1%。青年组首次误诊肺炎3例,肺化脓症4例,支气管扩张2例,误诊率9%。

2.4肺结核诊断类型按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病分类法,老年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继发性肺结核87例(其中含慢性纤维空洞性18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青年组分别为3例、88例(其中含慢性纤维空洞性2例)、6例,并有原发性肺结核3例。老年组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明显多于青年组,临床上该型属于重症或难治性,且为不易控制的传染源。因此需高度重视老年人肺结核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

2.5实验室痰菌检查老年组痰菌阳性者79例,占84.9%,青年组32例,占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6治疗效果按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初治患者中,临床治愈:老年组8例(12.5%),青年组53例(58.2%);好转(包括显效及有效):老年组33例(51.6%),青年组38例(41.8%);老年组有效率64.1%,青年组100%。复治患者中,老年组无临床治愈者,青年组治愈5例,有效率分别为44.1%、9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依据全国2000年第四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5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75岁达到最高峰,说明老年肺结核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的重要性[1]。

本文所收治的老年肺结核93例,占同期肺结核患者的2.7%,平均年龄为68.7岁,有逐年后移趋势,与青年组相比,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病程长,最长为41年,其中有36例系年轻时患病迁延而来。症状不典型,以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乏力等为主,占70%左右;男女比例失衡,为2.72:1,与国内报告相近。

复治患者多,初、复治比例为2.2:1,空洞型多见,痰菌阳性率高;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就诊者多,易误诊为气管炎、肺部感染等;无论初治或复治,总体治疗效果均较差。当前老年人结核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提高对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的认识,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和防治效果。

复治病例中,耐药病例为多数,患者有不规则化疗史、单一用药、间断用药、自行中断用药、疗程不足、化疗方案不合理等,同时老年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等影像学分析,老年肺结核病变广泛,干酪性或坏死性病变多,播散病灶较多,液化形成空洞较多,表明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自身修补功能较差,抗菌能力弱等特点。

老年组以咳嗽、咳痰为首发就诊者较多,误诊率高达14.1%,这也是今后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其误诊原因,主要是老年人发生呼吸道症状时,多考虑气管炎、肺部感染,忽视了X线检查和痰菌检查,也有少数患者受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因而延误了诊治。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对预后有着根本性的影响[2-3]。建议今后应当重视肺结核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意义。

老年肺结核在治疗观察中,虽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忽视老年肺结核五多问题:既重症多、耐药多、排菌多、复治病例多、空洞多,因此,临床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必须根据病情、药敏试验结果选用3~5种高效敏感或者较敏感药物,包括二线药物,制定出合理高效、化疗方案,疗程适当延长,一般不少于9~12个月,耐多药患者延长1.5~2年,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因老年人肝肾功能低下,清除率较低,易在体内储积,应在用量上适当减少,并可给予支持疗法及免疫增强剂治疗[4-5]。只要遵循治疗原则,一般都能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2] 全国结核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3-7.

[3] 杨瑜.敦煌地区青年人和老年人肺结核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4);22.

[4] 朱红辉.老年肺结核96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10):14.

[5] 山国芬.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35-136.

初老症状篇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危、病重之一,同时也是致死的主要疾病。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使冠心病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并促进冠心病无创诊断方法的发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作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这些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层卫生人员应有一定认识和必需的掌握,有利于一线救治工作。现将本所近几年来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72~85岁;平均为77岁。既往有冠心病史8例,高血压病史3例,糖尿病史1例,房颤病史1例。10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中7例为初次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诱因:过度劳累2例,情绪激动、生气等精神刺激4例,洗热水浴1例 ,寒冷天气室外活动1例,无明显诱因2例。起病至就诊时间为10~30min不等。

1.2 症状与体征

出现胸痛、烦躁不安、大汗及休克症状2例,胸痛伴全身不适,乏力、血压无变化8例。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症状不缓解6例;服药后症状稍有缓解,继后胸痛等症状反复4例,其中1例患者肌肉注射吗啡后症状缓解。

1.3 检查

1.3.1 心电图检查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图像5例, ST-T明显改变,伴频发室早3例,ST-T明显改变,伴房室传导阻滞1例,快速房颤1例。

1.3.2 血压监测

血压偏低,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血压恢复正常7例,血压未恢复者3例。

1.3.3 医院检查心肌酶谱

10例均为异常。

2治疗与结果

常规镇静、止痛、吸氧、抗凝、扩冠等治疗,除以上治疗外冠状内动脉支架3例,1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现药物治疗有3例偶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症状,另7例现病情稳定、恢复正常活动。

3 讨论

初老症状篇8

[关键词]阿立哌唑;氟哌啶醇;精神分裂症;老年人

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是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文献多有报道,认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1]。为探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此进行了开放性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系2005年12月~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躯体疾病;入组前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共40例,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A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0~79,平均(67.5±4.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3±1.6)年。氟哌啶醇组(B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60~76岁,平均(66.2±3.9)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2.2±1.4)年。两组以上各项及PAN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经1周药物清洗期。阿立哌唑初始剂量5mg/d,最大剂量4mg/d,平均(13.8±3.5)mg/d;氟哌啶醇初始剂量4mg/d,最大剂量32mg/d,平均(12.6±4.2)mg/d。疗程24周。采用PANSS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8、16、24周末各评定1次,同期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1次。以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疗效8周后A组痊愈1例,显著进步3例、进步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65%;B组治疗8周后痊愈1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45,P>0.05)。24周时A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B组分别为2、3、7和8例,其中脱落5例为无效病例,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8,P

2.2两组PANSS评定比较两组均在治疗4周末开始起效,治疗8周末时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第24周末时以A组疗效显著较好(P

2.3两组安全性比较A组TESS评分平均(5.06±4.35)分;B组平均(9.56±6.36)分,前组显著较少(P

3讨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喹啉类衍生物,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能部分激动多巴胺(D2)和5―羟色胺1A(5―HT1A)受体的活性,为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系统稳定剂(DSSS),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1]。

上一篇:我怀念范文 下一篇:饮用水源地保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