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范文

时间:2023-10-25 12:52:40

问路篇1

一、以提问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要通过教师的科学提问进行培养。一般的教学提问是 “引领思考的提问”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提问则要求在此基础上迈进到“立体思考的提问” ,即以指示问题的处所、思考的方向或以矛盾现象引导学生思索和发现问题,并能够促使学生以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思考课文(各方面或各处)与所提问题的关联,寻求答案,理解课文。

如对《将相和》的“渑池之会”提出“在“渑池之会”上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特点?”(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之心)、“哪里看出他机智,哪里看出他勇敢,哪里看出他的爱国?”、“应该怎样读出他的机智勇敢,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等问题,如果学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基本上读懂了故事。表面看来,这样的问题设计合情合理,没啥不妥,但是学生只能按照问题进行定向性的思考,而不能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如果我们提出“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和楚王是打了个平手呢还是决出了胜负?”的问题,那么,无论是问题的趣味性、导读面的广度还是思维的深度都将远远超出前者。因为学生要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读、思、辨,要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来立体地感知蔺相如,所以这样的提问就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作用,即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这种立体性问题相对于前者的线性问题而言,能够创造自主思考的空间,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提问的科学化――变“引路提问”为“指路提问”

科学的提问应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所具的认知水平,过易的问题不但不能够发挥学生智能,并且还会使学生对问题失去兴趣,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 。因此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并提出使学生运用思维“跳一跳”、“摘果子”的问题。

问路篇2

出门时,看到路线图放在桌上无人问津,心里有些担心起来。上了女伴的车,发现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我赶紧摇下车窗对着后边的几辆车子大喊:“你们一定要跟紧我们啊! ”可是窗子还没来得及摇上来,后面的车子已经油门一踩飞驰而去。

女伴说:“你怎么以为他们这群大男人,可以让我们小女人领路?你还是把地图看看好。不用着急,说不定还是我们先到。”我们一人开车,一人看路,到了关键时刻,还停下车来向当地人核实,果然一路顺风, 一尺冤枉路也没走。

可是在剧院门口,迎着寒风张望多时,并不见熟悉的车辆飞奔而来。女伴开始着急:这群人,好歹也要有几个人正点到达哇,不然观众涌上来,我们到哪里去找人把门呢?

那天的结果,比我们想象的更糟。那几辆车没有一个正点到达。有个男生,居然到了演出的下半场才气急败坏地赶来。他抱歉了一番以后,又喘着气解释如何迷路,如何在没有路线图、地址电话的艰难中,终于凭着智慧和灵感找到正确地点。

女伴背着他们对我大笑:“瞧,叫我说准了吧?”我不解:“可是迷路了那么久,干吗不到加油站去问路?”“问路?他们至死不问路!”

后来果然不止一次地听各种太太们说:“他们至死不问路。”丈夫们不问路,代价是太太孩子们随着迷路的车子在漆黑中耐心地转悠。可喜的是太太们基本上识大体,不当场抱怨。丈夫们在那种时刻,要的就是太太们的绝对信任:就是进了沼泽地,他们也能够独立地把一家人带到安全地带,只是对于时间就不能过分苛求了。

不问路是大男人们的通病,其程度和自信的程度成正比。做男人,不可以没有自信。成竹在胸,不需人指点,才是女人们可以依赖的男人。男人们,被社会被女人被他们自己,推到了这样一个角色面前――丰厚肩膀加指南针。如此期望,男人们怎么可以一路上不耻下问?

不问路,其实也就是不示弱吧。男子气概就是“不示弱”气概,这可是千百年的教导、全人类的期望。可是,示弱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它让人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对自己对现实有合理的估计评价。愿意示弱的人,多不固执己见、刚愎自用,敢于示弱的人,表明经常自我怀疑,从而有可能听取异己之见,从善如流。所以女人们对于示弱的男人,不要特别轻看了。

问路篇3

更让人惊讶的是,一辆与电动车并行的面包车并未与老太太发生任何接触,却被交警部门认定为对该起事故负有同等责任。警方认为:驾驶员让同车人问路时并未停车,而且问路后还继续搭讪,妨碍了安全驾驶。

目前,死者家属已将相关人员告上法庭,索赔16万余元。该案初定于2009年11月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法院开庭审理。

这起事故在阜阳引起了轩然大波。“你问路时停车了吗?”也成为流行一时的话语。

天降横祸

“不要过来啊,不要过来!”王琪尖叫着、浑身大汗的从睡梦中醒来。

王琪的母亲知道,女儿又做噩梦了。

“自从撞死人之后,这孩子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王琪的母亲告诉记者,这场车祸改变了王琪乃至全家人的生活。王琪的母亲形容这场事故为天降横祸,并认为自己的女儿极其冤屈。

王琪是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人。

2009年10月7日,王琪刚刚满19岁。对于王琪来说,生活本是无忧无虑,但从2009年8月6日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当时,王琪高考已经结束,正在等成绩下来。

当天,祝超群给王琪电话,约王琪一起到阜南去看朋友。祝超群是王琪的好姐妹。王琪的母亲说,这对姐妹曾经去过阜南看这位同学。于是,当王琪征求自己意见时,王琪的母亲也没反对。

祝超群与王琪两人约好,下午骑电动车一起去阜南。电动车是祝超群向朋友借的。

后来,交警分析案情时,对两人骑电动车去阜南非常不解。“从阜阳市到阜南县,至少40公里,另外,她们从杨楼孜到阜阳市还有不短的距离,这骑电动车怎么可能到阜南?”民警认为,祝超群与王琪“或许看书看多了,一点常识性的东西都没有”。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王琪骑着电动车带着祝超群,两人行驶到中途,就发现车已经没电了,两人商议后,准备调头回去。这时候,约是下午3时。

王琪与祝超群行驶的道路是S202省道,在当地被称之为阜南路。阜南路是南北走向的一条笔直道路,4车道,路面宽敞平整。警方表示,当天气温干燥,视线良好。

“这个时间点,这种行驶环境下,很少发生交通事故,没想到一辆电动车竟然撞死人。”接到事故报警后,民警感到非常吃惊。当天下午3点55分,王琪带着祝超群,驾驶着基本没电的电动车,行驶到阜南路颍州黄沙市场门前路段时,碾轧到一位同向行驶的老太太李继兰的右脚指头,当即,李继兰老人向后倒去,直直地摔倒在地。

“现场只有一点点血迹及呕吐物,我们开车找了一圈才在别人的指引下,找到事发现场。”警方推测:“如果车速快一点,死者应该是向前跌倒,这样的话,后果也许没这么严重。”

8月10日,李继兰因颅脑损伤在阜阳市第二医院不治身亡。

问路导致的车祸

如果这只是一起常见的小交通事故,只不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王琪毫无疑问地将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但警方调查时得知,王琪在行驶时,有人问路,王琪扭头搭话的一瞬间,发生了交通事故。问路的有无责任,责任该如何划分?这成为困扰警方的难题。

“我们多次讨论,还到(阜阳市交警)支队法制科咨询,最后认定问路的驾驶员负有同等责任。”办案民警解释,在责任的划分上,交警是极其慎重的。

驾驶员章洪杰说:“想想我真是冤呀。”不过章洪杰认为,自己这一方肯定是有点责任的。“要不是我们问路,她们不会撞到人。”

章洪杰是颍泉区苏集镇人,今年21岁。“17岁就出去闯世界了,出事时刚回家没多长时间。”章洪杰这样介绍自己。

章洪杰说,事发那天,自己驾驶着车号为皖F18623的银白色面包车和3位男性朋友一起去阜南玩耍。

“回来的时候,我不确定路对不对,就让章洁问路。”章洁当时坐在副驾驶座上。

这个时候,王琪与祝超群就在前方一点,于是章洪杰将车速降下来,靠了上去。章洪杰说:“我们车速很慢,离她们电动车仅有一二米远。”

“去阜阳怎么走?”章洁向王琪和祝超群询问。祝超群指着前方。王琪并未回头。

交警对章洪杰他们问路非常不解:“阜南到阜阳一条直道,哪里需要问路。”

如果这时候,章洪杰等问完路后立刻离开,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但问完路后,几个人继续同祝超群与王琪说话。

“要是没事,我们唱歌去。”坐在车后排的章飞虎对这两个女孩发出邀请。

由于车上还放着音乐,祝超群没有听清,就喊着一声:“啥?”这时候,王琪回过头来想说话,就在这时,电动车撞到了老太太。“我只感到撞到了东西,结果头一抬,发现撞到了人。”王琪没有想到,老太太竟然不治身亡。

面对警方的询问,王琪认为:“开车的人士故意搭话。”“要不是他们搭话,我不会撞到人。”

章洪杰也承认:“如果不是自己几人问路,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当你问路时,你停车了吗?

这起事故引起了轩然大波,警方内部也讨论不休。

事发十余天后,经过多次论断,在8月18日,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电动车驾驶人王琪及面包车驾驶员章洪杰承担同等责任。

记者拿到了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上面写道:王琪驾驶非机动车道路行驶,未尽安全注意义务,未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7条之规定,是造成事故的原因;章洪杰驾驶机动车道路行驶,未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且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2条第1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第3项之规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因此交警部门认定:因当事人王琪、章洪杰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认定两人承担同等责任。

交警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章洪杰主要过错之一就是问路不停车。”警方介绍,据他们了解,至少在全安徽范围内未见类似案例。

王琪、章洪杰虽都“觉得自己有点冤”,但都未提起复议。

目前,王琪一家以承担死者李继兰医疗费3万余元。

9月3日,李继兰家属将王琪、章洪杰及保险公司等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168455.88元(不包括已赔偿的33000元),其中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首先承担赔偿责任。

阜阳市颍州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不日将开庭审理。

这起事件至少改变了三家人的命运。

死者李继兰的家人丧失了亲人。本来准备外出打工的章洪杰目前呆在家里,等待开庭。原本纯真开朗的王琪虽然被一所安徽淮南一所大学录取,但变得沉默不语,让父母忧心不已。

而这一切都源于不停车就问路引发的恶果。

车辆作为现代人出行的必备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问路篇4

根据下列提示,编写一段题为“问路”的对话(60--80个字):

Green太太想去博物馆,但不知如何走,于是就向一位警察询问。警察告诉她沿街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向左拐,拐角过去第三幢楼就是博物馆。

Asking the Way

Mrs. Green: Excuse me, but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museum?

Policeman: Certainly. Just go up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The third building from the corner is the museum. You can’t miss it.

Mrs. Green: Oh, let me see. Go down this street,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and the museum is the third building from the corner. Am I right?

Policeman: Yes, that’s right.

Mrs. Green: Thank you very much. Bye-bye.

问路篇5

然而,3天的太空飞行,46次日出日落,留给3名航天员又是什么样的记忆?

神舟七号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期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等3位航天员讲述了那段不平凡的历程。

组装航天服

组装航天服原计划用16个小时,由于太空和地球的差别,翟志刚和刘伯明却整整花了20个小时。

刘伯明说:“飞船在飞行中会遇到很多震动,为了防止螺丝松动,航天服上所有的螺丝都拧得非常紧。我们在太空组装时把螺丝拧开要费很大力气。有时,着力点没控制好,螺丝钉没有转动,人却旋转起来。”

为了赶进度,翟志刚和刘伯明牺牲休息时间,昼夜工作。

太空环境下,人体处于失重状态。由于血液涌向头部,“感觉就像在地球上倒立一样”。20个小时的“倒立”,加上艰难的空间操作,两位航天员“头肿眼胀”,根本无暇顾及吃饭。

唯一一次吃热食,是因为刘伯明“路过食品区时,顺手拿出一包食品,加热了一下”。

饭热好了以后,饥肠辘辘的他们却谁也不肯先吃。于是,大家商定一起享用这顿仅供一人食用的热餐。

出舱的意外

出舱的最关键时刻,出现了意外。

“气闸舱泄压到1000帕,我用力拉了3下,可是舱门丝毫没有反应。”翟志刚说。

这是天与地的差别。地面训练时,只要将气闸舱泄压到2000帕以下,打开舱门没有任何问题。

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用辅助工具将舱门撬开一条缝,然后用力一拽,将舱门拉开。

可是,残留的气体马上又把舱门紧紧压上。

舱门依旧关闭,对太空环境的适应仍在继续……

按照国际惯例,太空飞行的前3天,是人体生理的适应期。此时,航天员最容易发生空间运动病和减压病。这次神七任务中,航天员却必须在第2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时,翟志刚操作十分吃力,刘伯明压住翟志刚的手,大声说:“稳住,深吸一口气,拉下来,顶住!”

翟志刚拼尽全身力气,用力一拉,终于,通往浩瀚太空的舱门打开了。

翟志刚开始出舱作业,在轨道舱内协助翟志刚出舱作业的刘伯明露出身来,递给翟志刚一面五星红旗。

“即使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远的瞬间!”刘伯明事后对战友说。

翟志刚接过旗子,在太空中挥舞一此刻,飞船正处于祖国上空。

两天后,翟志刚回到北京,看到自己在浩瀚太空举起五星红旗的画面,他说:“那一刻,被自己感动了。”

“奢侈”的景色

从太空看地球无疑是一种震撼人心的体验,3天里,航天员们饱览的美景近乎“奢侈”――这,是否也是对英雄的另一种奖励?

“地球是亮的,轨道舱是亮的,还有我的手套、我的脚尖,都是亮的。”报告会时,翟志刚一边感慨,一边描述出舱时的感受。那时的太空一片漆黑,深邃无边,静谧无边。

不过,大多数时间里,坐在3人中间的翟志刚无法欣赏太空美景。即便在出舱的时候,他也不敢心有旁骛,满脑子都是任务,总在想着“这一步完成了没有,下一步要做什么。”

报告中,航天员们这样形容他们看到的景色:“茫茫无际的太空,地球呈现出它的亮丽夺目,云海一色,陆地的棕黄,高山的奇峻,润泽似缎带的江河。这一切,都在我们脚下。”

私下里,刘伯明告诉我们:“地球是五彩缤纷的,空中的云彩像冻结的冰一样。”

景海鹏则说:“那种感觉很奇妙,是直入人心,难以形容的。”

问路篇6

重温着小时候看过的经典名着《西游记》,收获的是一份成熟,一段思索。一句‘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正如勃朗宁所说;“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当你坐在教室里发呆、睡觉、毫无节制的挥霍人生时;当你整日沉迷于电脑、网络,为其抛撒光阴时;当你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混迹在虚伪的弥红灯下时;你是否敢问问自己路在何方?

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现在的可怕的升学率,可怕的几万元换取的一分,可怕的房价物价。在这些问题面前,请问有多少人敢夸口自己可以在这巨压之下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的良好条件导致学生们养尊处优,根本不懂的如何在烈日狂沙、寒风暴雨中生存。她(他)们只能衍化出一个又一个新的代名词。一个又一个悲剧。列如盛极一时的“啃老族”、“宅女”、“宅女”、“富二代”。有或者屡见不鲜的为钱杀母、杀父这样的人间悲剧。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初三的学子,你们扪心自问,我的路,究竟在何方!当然这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或是某一群人的问题。这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也该问问我们的路在何方!!!

想一想自己的父母、老师、亲人、不用我多说相信你心里已然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论成与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吾欲有破天之志”

“有人欲笑,晚矣、晚矣。”但我坚信自己,坚信“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所以我说路在脚下。

问路篇7

星期六的上午,兰兰要去白马石刻公园。但他不知道怎么走,正巧对面走来一位老爷爷,她决定要去问问老爷爷。

兰兰走过去问:“老爷爷您好,请问去白马石刻公园怎么走啊?”老爷爷热情地说:“从这条路往前走,看见十字路口再往左走就到了。”兰兰说:“我知道怎么走了,谢谢您老爷爷,再见。”老爷爷说:“再见,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兰兰按照老爷爷说的路线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白马石刻公园。

二年级:肖迪非

问路篇8

然而,就在众商家为推销CV12而喧嚣尘上的同时,对其来历、原理的介绍却往往语焉不详。那么,CV12技术到底是什么?其发展前途又如何呢?以上几个问题已经成为了广大烧友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迷局。这一次,本文就将在一片迷茫的“共享卡”旋风中,为您透视CV12背后的奥妙。

身世之谜

说起CV12,不论您是“共享卡”服务的使用者,还是仅仅通过网上图片一览过它的“芳容”的初识者,多数人对其的第一印象恐怕都是个“DIY发烧制品”。不论是在外的“共享卡”电路板、极其脆弱的排线连接,还是看起来颇有些亡羊补牢意味的“短路水晶头”,每一处都暗示着CV12全然不同于大厂产品的身世。事实上,CV12正是在一群欧洲卫视玩家的灵感中诞生的。

由于近几年来,家庭中的电视数量不断增多,对于拥有比较好住房条件的许多西方家庭而言,“一屋一电视” 几乎已经成了“标准配置”。然而,这种模式在烧友试图共享加密卫星电视节目时却遇到了麻烦。因为一张智能解密卡不可能同时在多台机器上使用,所以如果想在多台电视上观看不同的卫视节目,就只能购买多张智能卡。从经济角度而言,这无疑是极不划算的。同时,传统的共享解密机制只适用于安装在电脑上的卫视接收卡。因而,想用电视+机顶盒接收加密节目的广大烧友只能寄希望于支持解密卡共享的接收机的早日出现。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带有以太网接口DreamBox系列机型问世了。通过适当的第三方软件,几台DreamBox接收机就可以通过局域网络,共享一台机器上的智能卡进行解密。

但是,由于采用了集成Linux系统与第三方软件,DreamBox接收机的售价极为昂贵,其共享配置也相当复杂,一般用户很难胜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卡片共享系统”一直是“骨灰级”烧友手中的,对于普通收视者而言,则是根本可望而不可即的。直到“傻瓜级”的CV12共享卡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而这种共享卡的设计理念与原始电路,正是由欧洲某卫视论坛的发烧友们提出的。之后,敏锐的中国卫视厂商借鉴了这一发明,并对其加以发展完善,并最终以商业产品形式推向市场。于是,CV12“共享卡”正式诞生了。

不和谐音

在国内的主要卫视器材网站上,随处可以看到对CV12共享设备神乎其神的宣传。然而,就在同一批网站的客户服务论坛上,却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不和谐声音。在网友的相关留言中,“失效”、“死机”、“登录不上”等字眼频频出现,而矛盾的焦点则几乎全部指向每晚6-12点服务器稳定性的急遽下降―――这一时段,正是卫视用户收视的“黄金时间”。

被经销商们大加褒扬的CV12何以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问题呢?这还要从它的根基―――工作机理说起。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CV12内部的奥妙。打开CV12客户端主设备的外壳,可以看到主电路板上有三块主要芯片。其中一片Realtek芯片负责以太网端口的数据传输,另一块Flash ROM则用于存储相关的设置参数,而剩下的那块,正是整个CV12设备的心脏―――主处理器(AT8515L)。通过排线与主电路板相连的模拟智能卡界面(即插入接收机卡座中的那块电路板)所接收的接收机-智能卡双向通讯,就是通过主处理器封装为TCP/IP包,以便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的。这样,只要连通相应线路,再用设置软件通过电脑串口将相应的用户名、密码和服务器IP地址等参数写入Flash ROM,就可以在完全脱离电脑的情况下,使用CV12终端从网络上接收源源不断的解密信息,从而实现加密节目的解密共享。

明白了结构,CV12的运行原理自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通俗地讲,所谓“共享卡”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为正版卡加装了一条“延长线”。当用户的接收机收到加密节目后,会把加密数据流中有关授权与密钥的数据通过模拟智能卡的电路板发给CV12,CV12再把这部分数据原封不动地加以封装,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端。在此之后,服务器端把这些数据重新还原,使用正版卡进行解密处理,再把密钥用同样方式回传给客户。经过这样一番操作,在接收机看来就像直接通过卡座与正版卡交互取得密钥一样,完全透明地拥有了解密节目的授权。对CV12客户端与服务器上/下行流量的分析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点。因此可以说,CV12只是一个传输媒介,本身并没有完整仿真智能卡的功能。所有的授权确认和密钥提取、计算操作均需要由连接在共享卡服务器端的相应正版卡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CV12工作是必须始终与服务器保持不间断的双向通讯,即使密钥未变,也不能从网络上断开。也就是说,只有使用包月上网连接的用户,才可能比较经济地享受CV12的服务。

事实上,现有的CV12共享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对服务器端而言,既可以选择电脑+IC卡读卡器的模式,也可以使用专用的共享服务器设备,实现彻底的无电脑运行;同时,广大用户作为CV12客户端,则可以在用卫视接收卡(1020、1025……)+电脑、电脑+仿真卡(SEASON)+接收机或CV12客户端+接收机进行解密这三种运行模式间自由选择。本质上讲,这几种模式所使用的基本原理都是一致的,所以也就可以随意替代使用。

可是,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了:既然共享卡仅仅是将“机卡通信”打包后原封不动地上传到服务器,在本地并不作任何处理,那么照此说,其对不同加密系统的卡片就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为何现有的CV12设备只能支持法国电信的Viaccess加密系统呢?

其实,问题并不出在CV12本身,而是共享服务器端正版卡的处理能力有限所致。当多个用户连接到共享服务器时,正版卡就需要分别处理不同用户送来的授权信息流。对南瓜(NagraVision)、Conax等其他系统来讲,由于其智能卡均被设计为只能同时处理一路数据流,因而根本没有使用CV12系统的可能。即便是卡片处理能力存在相当冗余的Viaccess系统,一旦用户达到一定数量,超过了智能卡处理能力的极限时,蜂拥而至的授权数据就会使卡片在疲于应付中发生数据丢失,直至死机。由此可见,这个“先天不足”也正是导致CV12服务器在收视高峰时段出现故障的直接原因。换言之,完全依赖于正版卡片的工作机制成为了CV12设备最为致命的缺陷。

同时,共享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也十分脆弱。即使以1Mbps左右速率连接互联网,在使用高峰时段也会凸现带宽不足的矛盾。在可以搞垮大型服务器的DDoS(拒绝服务,就是用大量垃圾数据消耗服务器带宽)攻击面前,CV12则更是不堪一击,往往会在顷刻间全面崩溃。2005年春节前后发生的数起某些商家攻击竞争对手服务器的恶性事件,其背后都徘徊着DDoS的阴魂。直至今日,还经常可以在论坛上看到动辄"让服务器灰飞烟灭"之类恶狠狠的威胁,给CV12设备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让国内卫视器材领域本已纷杂的市场秩序多添了一分混乱。

从西方烧友自制的家用小设备,到堂而皇之地摆在国内卫视器材网站中出售的“高科技”商品,CV12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市场化之路。令人遗憾的是,本来只能承载少数共享端的家用设备成为了某些商家牟利的工具,从而大变了味道。为了赚取每用户每月近百圆的无本万利,一些服务商动辄便发展数十甚至上百用户,赋予了“共享卡”太多本不属于它的额外职责,直至使其成为这种家用设备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如此杀鸡取卵的“压榨”只能意味着,日后频繁的崩溃与死机已成为CV12宿命中的必然。

可以说,在网络中如此之多的恶名之下,CV12技术并没有错。真正错的,是一部份利欲熏心的经营者使用它的方法。

路在何方

一个事物一旦诞生,就必须要沿着它自己的轨迹走下去,CV12也不例外。可是,究竟怎样才能走得更好,而不是昙花一现后只剩下人们的扼腕叹息呢?其实,摆在CV12面前的路有很多,但每一条孕育着希望的路上,同样密布着更多的荆棘与泥沼。

毋庸置疑,现有的CV12共享卡设备以其手工作坊式的粗糙设计和乏善可陈的稳定性,显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虽然从技术角度讲,只要进行并不十分复杂的改进,就可以让CV12设备真正“登堂入室”,但从法律角度而言,这种共享设备与盗版卡别无二致,其存在无疑是将被严格禁止的。因此,拥有雄厚技术力量的主流电器厂商自然不敢冒险涉足这一领域,更不要说对其进行技术改进了。可见,如果仍旧沿着现有轨迹行进下去,“CV12工业化”的设想永远只能是黄粱一梦。

但是另一方面,在CV12服务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势必会有更多怀有投机心理的的卫视设备经销商投身到这一行业。可以想象,在经过若干轮竞争与淘汰,加之共享卡技术的全面完善(比如可以将仿真卡功能引入CV12,只要密钥不变,就不用连接服务器,从而大幅度减小服务器负担,提高其稳定性等等),其价格会更易于被用户接收,最初开始时常因“收钱看不了”而饱受诟病的服务“信誉度”也会大幅提高。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一切便似乎都走上了“良性”的轨道了。

然而,始终不能忘记的一点是:无论这种“共享”模式已经被修正得如何完美,它仍旧和盗版卡一样,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一旦国内电视广播全面实现数字化,TVRO的合法地位得以确认,政府势必就要开始维护电视节目提供商的利益,重拳打击非法收视。同时,随着各卫星电视直播系统的不断降价,拥有完善信用体系与售后服务的正版卡与收视权限没有保障的盗版、共享卡相比,其优势日渐凸现。此时,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弃非法收视,投入合法服务的怀抱。这一天,显然就是“共享卡”与其它破解设备的末日。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CV12现在的路走不通。但无论如何,这个凝聚了众多卫视烧友智慧的发明不应就这样趋向没落。事实上,只要把着眼点稍加变化,CV12就可以走上一条阳关大道:与接收机二合为一,真正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恐怕是“共享卡”目前最为积极、最有前途的一种发展方向了,它不仅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CV12的“机-卡”界面连接问题,更为其开拓了一个全新而广阔的市场。在这个宽带连接无处不在的时代,为机顶盒附加网络功能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既然可以实现电话、短信“开卡”,网络授权又何尝不可?这样一来,除了传统的上网浏览等功能,用户更可以直接通过机顶盒完成对卫星电视节目的在线点播、计次付费,充分享受细致入微的“定制服务”,节目商也得以有机会推广更为灵活的套餐服务。此外,由于共享卡拥有通用于各类加密系统、码流格式的特性,因而不仅可以用于卫星加密系统,更可以和DVB-C/DVB-T制式的接收设备相整合,其市场潜力无疑是极其巨大的。显而易见,上述新功能的实现对服务商与用户双方都是个利好消息,同时也让“共享卡”设备第一次有了正式、合法的名分。至此,CV12彻底摆脱了“非法”的阴影,获得了新生。

设想归设想,“共享卡”未来的路还需要它的制造与经销者自己来走。但很显然,“从良”还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其实就一句话:事在人为。

上一篇:瞎子摸象范文 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