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范文

时间:2023-11-06 09:42:46

卜算子咏梅篇1

卜算子咏梅是词牌名,意思是对梅花的赞美。引自《毛泽东诗词》,文章大意为: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此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欧美封锁,苏联翻脸;面临的国内环境是经济困难,灾害重重。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卜算子咏梅篇2

“亮晶晶的东西落下来了!”雏鸟在窝中叽喳道。“是雪花啊。”我默想。“这预示着我又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叫春。”我心里踊跃出一种异样的喜悦。“嗨,你们好!”我向雏鸟问好。“呵,是‘丛中笑’,你好啊!”“现在冰封雪冻,花姐姐们都休息了,唯您独俏,一定很神气吧?”另一只小鸟羡慕地说。

我无语,苦笑。又眯起眼睛眺望了一下身边被冰雪所覆盖的万丈深渊,想道:多么绚丽的殷勤话!可是,我不可以被垒倒,我不可以让花朵永远沉睡,自己孤芳自赏,我的信念如那万年冰山般牢固!

天空,犹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小湖犹如一位安静的女生,斯斯文文,湖面波光粼粼,一小串淡紫色的丁香弧形垂下,把那小巧玲珑的湖儿衬托的更加美丽。

春姑娘来了,冲我微微一笑。“哦,是春啊,你这可爱的家伙。”

我心中一惊,花儿们该苏醒了,可是我在这一年中又要埋没在花群中可。但,不,我不要这虚假的美丽!

我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唤醒众花的《梅之歌》唱着唱着,我感到眼睛湿润了,泪花竟大滴大滴的顺着脸庞流下。是悲哀,是欢喜,还是别的感情?我说不清楚。

果然,花儿们迅速绽放,婀娜多姿,美丽无,很比,很快,我被淹没在众花之中。

虽然,我现在只会被大家遗忘在角落之中,但我快乐,我仍在和雏鸟谈天说地,我仍环抱着大树说着悄悄话,我仍在羡慕蓝天的空灵,我仍把笑挂在脸上。

卜算子咏梅篇3

卜算子是词牌名。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来源:文章屋网 )

卜算子咏梅篇4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近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近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卜算子咏梅篇5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是一位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却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在这首词里,通过梅花来咏赞诗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唐圭璋评曰:“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起句写梅开之处,驿外断桥,梅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于浮花浪蕊。再写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的遭遇如此,只有“独自愁”。下片说明梅不与群芳争春之意,“零落”两句,更提示出梅的真性,深刻无比。全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既写出梅的风格神韵,又有诗人的自我写照,词中物与我融合无间。作者以梅花自况表现了自己孤芳自赏的孤傲品质;以“群芳”暗指抗金立场上的主和派,表达他情绪愤懑的抑郁之情。

1961年12月,同志亦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这首咏梅词同陆游的一样,都是咏物词;也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又和陆游的咏梅词不一样,通过咏梅所展现的感彩完全不一样,也就是立意完全不同,用词人自己的话说,便是“反其意而用之”。

上阕头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春夏秋冬循环不已,这本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是词人的叙写却耐人寻味。头句才说“春归”,次句即说“春到”。春归是风雨所送,春到是飞雪所迎。词人强调的是春到。很明显,这里春归春到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自革命运动开展以来,虽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形势,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即是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写出来,将严寒写足,将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写足,使用的是一种衬托手法――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梅花开放,就十分难能可贵了。因此,“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如此严寒的时节开放,而且开得特别俏丽呢!古人强调,咏物词很难写,因为写某物一定要象某物,但又不能被该物之特性所拘泥,否则就不能达到借物咏怀的目的。词人笔下的梅花,首先是像梅花,梅花确能开放于冰雪严寒之中;但又没有拘泥于梅花本身,他是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用得极好,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坚贞美好的情操和风采。

下阕的首句承俏字写出。“俏也不争春”,“也”字很重要,通常人们认为,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因之各类花卉在春天争相开放,甚至杨花柳絮也不甘落后,可是梅花却不是这样,她开放于寒冬之时,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她已经飘零了。这是梅花的特性。所以词人说,梅花俏丽开放但并不是想争占春光,她只是想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就是“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高兴的样子。这里就没有被梅花固有的特性所拘泥,而是根据梅花不争春的特点加以引申。这一引申加上烂漫春花的衬托,梅花就不仅有俏美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起来看,上阕着重写梅花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表现了梅花的绚丽挺秀、谦诚坦荡的动人形象。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拿的词同陆游的咏梅词作一比较了。我们比较的是两者的立意,不比较其艺术性高低,也不比较立意的深浅,因为时代不同,那是没法比较的。陆游笔下的梅花也是不争春的,所以她听任群芳的妒忌。但有一点陆游是非常强调的,他笔下的梅花即使成了泥和尘,仍然要保留她原有的香气。陆游笔下梅花的整体形象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却仍然要保持其高洁的情怀。这里,梅花象征着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陆游也是在以梅花自况。笔下的梅花的形象已如前所述,傲寒俊俏,谦诚高尚。她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的象征,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六十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崇高品德。

由此看来,的梅花象征着坚强、乐观,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崇高品质;而陆游的梅花则侧重顾影自怜的孤傲情怀。

卜算子咏梅篇6

首先,变教师设计导入语为学生自行设计有效的导入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快速进入情境。

甲同学的导入语:我来为大家介绍“感动中国”的候选人――湖南新天地旅行社的青年导游文花枝小姑娘的故事。文花枝的名字,出自的《卜算子・咏梅》里的一句诗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如果说是文花枝的坚强美丽丰富了这句诗词的内涵,那么,她父亲在给她起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寄寓了他对女儿的期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卜算子・咏梅》。

乙同学的导入语:我们学过这样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描写的是梅花。这首诗歌突出了梅花凌寒开放,暗香幽幽的特点。

丙同学的导入语:我要向大家展示宋朝诗人林逋的一首诗:《山园小梅》,这首诗中的梅花很美。笔下的梅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丁同学:我搜集了一些梅花的图片,看梅花的枝干多有力量。它凌寒开放、坚贞不屈。今天让我们看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描写梅花的吧。

我们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导入语,这无非是“摁着牛头吃草”,如果让学生自行去设计与诗词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

其次,变教师课堂提问为学生预习作业问题列举,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预习作业问题列举】

1、学生搜集资料为: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和1961年国内国际社会背景。

2、自由读,重点理解“归”、“百丈冰”等词语的意思。

3、连起来说说上下阕的意思,分别赞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

4、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问题的设计必须全面,学习古诗词的一般方法,能运用到所有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释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变自由朗读为竞争朗读,增强比学赶超的氛围,快速提高背诵的速度和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重要性。但在我们平时的朗读中,部分学生有些心不在焉,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便人声鼎沸了,不免有赶鸭子上架之嫌。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上进行背诵比赛,每个小组抽一名代表参与。确定背诵范围,抽签决定上场顺序。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学生一定会热情高涨,相互竞争,背诵的速度和质量都会相应提高。

通过正确停顿、读准节奏,进入角色。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进而有深层次鉴赏的渴望,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体现。

第四,变教师引导推敲品味为教给学生具体答题步骤,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品味古诗词语言,主要有咀嚼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赏析脍炙人口的佳句,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以下是常见题型,给出相应的答题步骤。

1、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词),要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来分析。一是解释这个字(词)是何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是描述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三是点出该字(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一是指出用典或化用及说明来源或含义;二是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义或表达的情感。

3、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三是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尤其要注意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新课标注重古诗词的鉴赏考查,考试中其占分值逐渐增大,考查面越来越广。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精妙凝炼的语言来实现。因此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答题步骤,让学生有据可循,有话可说。

总之,诗词教学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问题质疑法”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卜算子咏梅篇7

??题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泽东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也曾经写过同样词牌的词。

两位大诗人也是历经风雨,饱经风霜。把自己当作“梅”向风雨霜雪挑战。

人一生遇到的挑战很多。正像那梅花在寒风中挺俏。我们须要经历学习、工作、结婚、生儿育女、老弱……迈过一生中诸多个驿站。

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奋斗,有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不是嫌学习累,就是嫌这嫌那。

从前,有两头驴,一头野驴天天在草原上狂奔,他是受不了拉磨的生活才出来的,而一只乖乖驴,每天替主人拉磨,一次它罢工,主人便在它的嘴前边挂了个萝卜,它便为了萝卜跑起来,又一次罢工,主人便用鞭子打它,它又跑。主人又一次施用萝卜,并把它的眼睛蒙上块黑布。又跑了几天。一次主人带它去草原上,让它吃草,它不吃也不跑。它想:主人怎么不蒙我的眼睛呢,这天回来后,它听见主人磨刀要杀自己,但为时已晚,只有用哀叹最后看一眼自己不曾奋斗过的世界了。

看来只有努力,独立性强点,才不会导致这样的下场。

今天的我们这一代孩子都是密罐里泡大的,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历经磨练,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充实自己,提高综合素养,迎接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卜算子咏梅篇8

古人写诗善于描写景物。在现实生活中,景物本是没有感情的,但在诗词作品中,作者笔下的景,能通人意晓人情,它们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孤立的自然之景或社会之景,而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物,是一种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意象、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共28个字,却用18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九种景物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形象生动而萧条冷落的深秋晚景图,从而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凄苦之情。作者运用传统的借景抒情的写法,把抽象的、难以表达的天涯游子的悲,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显,景因情生”。即是此理。

二、借景喻理

宋代常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常见的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说明一个深刻的哲理,使人耳目一新。如杨万里的《过松原晨炊漆公店》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人借助登山、下山过程中的景物描写,道出山区行路的感受,悟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崇山峻岭总是一座连一座,一峰连一峰,一山放过你,前面还有一山拦。这暗喻人们在工作、学习中,困难、阻碍总是一个接一个,一重接一重。因此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掉以轻心,应该充分估计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碍,振作精神,勇往直前。

三、借物言志

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咏物之作,这类作品大多是借事物的某一特征、品质来寄托诗人的志向、品格和生活态度等。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既是一首咏梅诗,也是一首咏怀之作。作者借歌咏梅花遭受摧残、践踏,依然坚守情操不变志节的孤傲高洁的情怀,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表现自己的情操,梅的境遇、性格、情操,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梅被人格化了,梅与人合而为一,融作一体,生动地描绘出失意英雄的孤傲高洁的形象。

四、借古讽今

上一篇:睡前小故事范文 下一篇:杨玉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