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幼儿园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2 13:26:38

山村幼儿园计划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1

关键词 入园难 破解策略 边远山区 台州市。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新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诸方面原因,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发展更是严重滞后。台州市地处浙江省沿海中部,其西北部绵亘天台山脉、括苍山脉、大雷山脉以及北雁荡山余脉,有 16 个乡镇属于边远山区,包括黄岩区的富山乡、上郑乡、平田乡、屿头乡、上垟乡,仙居县的安岭乡、溪港乡、湫山乡、淡竹乡、上张乡、广度乡,天台县的雷峰乡、南屏乡、龙溪乡、三州乡、泳溪乡等。这些地区常住户数约 5万,人口 15 余万人,3 ~5 岁适龄儿童有 6000 余名。这些乡镇处于山地、丘陵地带,远离中心地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幼儿“入园难”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口因素,大部分乡镇一直以来就没有一所村级幼儿园。据调查,前几年由于社会力量办学政策的驱动,少数乡镇的部分村建起了小型村级幼儿园。很快,部分村依托村小办起的幼儿班,随着校网的调整,连同村小一起被撤销。有些村,由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由于近些年部分村民举家进城务工,幼儿人数下滑,经济效益渐差,加上管理、师资等问题,生存岌岌可危。在一些村,由当地村民个体投资建立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 包括未经审批的) ,但部分幼儿园资金紧、教师缺、场地窄、设施差,办园水平极低,个别还存在安全隐患,被列入撤销名单,不少学龄前儿童面临辍学。

据 2012 年初调查,个别偏远高山乡镇还没有中心幼儿园,如仙居县的安岭乡、广度乡等。几年前,在大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乡镇中心小学利用富余的教室、师资等挂牌办起了幼儿园或学前班,即所谓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类中心幼儿园除了部分园舍独立( 多数由校网调整后闲置下来的校舍改建扩建而成) ,其法人、财务、人事、管理均不独立,仍旧依附于乡镇中心小学,条件不足,规模有限。有些乡镇中心小学校长怕麻烦,索性把幼儿园承包给个人。有些乡镇中心小学缺场地又缺师资,干脆给当地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挂块乡镇中心幼儿园牌子。民办幼儿园因为性质局限,以营利为目的,收费较高,村民承受不起。因此,目前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服务范围有限,仅能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山村部分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由于边远山区人口分散、家园距离过远、交通不便或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仍有 2000 多名山村学龄前幼儿( 包括留守儿童)不能入园。少数家长每天为孩子来回接送,但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交通安全隐患很多,而且增加了不少费用,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为此,一些家庭最终放弃了孩子上学的机会。

所以,仅靠中心幼儿园,或少数乡镇政府所在地家庭作坊式的民办幼儿班,是解决不了本乡镇所有幼儿入园问题的。

( 一) 尽快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 建立、健全村级幼儿园。

乡镇政府与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持续发展为原则,科学预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到点: 村大人多的可以按一村一园设置; 考虑到众多山村偏远分散、人口稀少、生源不充裕,可以把一个乡划分成若干个学区,根据方便幼儿、保证安全的要求,将相邻几个村归为一个学区,合理选址,建立一所村幼儿园。要广泛宣传、发动和引导,尽可能由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设立教学点或分园,或者由村集体筹建( 一村独建,或数村联建) ,也可以村民股份合作方式筹办,还可以向外引资、企业冠名举办,或者由优质民办幼儿园连锁办园等。在特别偏远、贫困的山区要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由优质公办幼儿园设立送教点、活动站,或举办流动园、季节班等,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只有办园多体制、多形式、多主体,边远山区学前教育资源才会快速增加。在组建村级幼儿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应给予指导帮助。要公开招聘园长和教师,根据准办标准规范办园,理顺管理,核定收费,有序招生。要制订实施方案,解决园舍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在用地、信贷、税费等方面给予倾斜。过渡时期,可以将教育布局调整后闲置下来的村小校舍改建成幼儿园,减免租金。①。

已经建有村幼儿园的,由于园舍小、资金缺、设施差、师资紧、水平低,再加上生源不足,难以为继。为保护其办园积极性,更为了避免孩子失学,出现新的“入园难”问题,乡镇政府和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形成合力,因势利导,调整布局,走集约化规模发展道路。即把相邻数村的幼儿园合并重组,整合为一,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选好园址。可采用股份合作制,在教育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优化资源,改善条件,理顺关系,有序管理,合格办园,逐步升等。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应提高其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山区孩子享受公益性学前教育。对于村级集体办或民办幼儿园,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除了必要的鼓励、引导、保护、支持以外,还应当拓宽思路,激活机制,以多种途径来实现公益化。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实行财政补助,努力建立起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政府每年要设立专项资金,不断增加投入。对收费较低、学生数不足规定班额的,政府加以补助; 对办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政府予以奖励。

同时,还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根据实际需要,解决部分孩子寄宿问题,政府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不落下一个孩子,政府还应制定政策,将经济特困家庭孩子、孤儿、残疾儿童纳入教育救助范围,让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在部分老少边穷山区,实施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建立一批希望幼儿园。②。

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举办的分园或教学点等公益性幼儿园,及受政府资助承担部分公益性教育任务的村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其收费标准应根据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村民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经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审批。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稳定至关重要,政府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要制定非公办幼儿教师管理办法; 实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做到持证上岗,严把录用关; 完善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明确职称与工资挂钩; 鉴于非公办教师流动性大,为稳定教师队伍,可以采用人事的方式; 督促幼儿园依法与教师签订劳动协议,保证教师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与权益; 可以实施山区幼儿教师津贴等倾斜政策;建立非公办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尤其要重视组织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同时,建立年度考核和评优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园长和教师给以表彰与奖励。③。

2. 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一所独立、规范、上等级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建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其依附性质,使其在人、财、物等基本条件方面走出受制约的困境,增强其办园自主权和办学活力。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应该由县级政府牵头,乡镇政府负责实施,建设经费以乡镇财政为主,县级财政大力支持,省市财政积极引导。要依据本县市区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分解的年度任务,落实项目经费和人事指标,并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依法保障计划的分步实施,取得实效。

要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投入保障机制,保证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运行、完善与发展。要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规范收费项目,核定收费标准,加强收费监管。中心幼儿园根据标准收费,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推行实施按等收费制度,激励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升等晋级。④。

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委派有管理能力的示范幼儿园骨干教师担任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或聘任乡镇中心小学有管理经验的领导经过培训担任园长。核定编制,逐步建立一支以公办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组织小学中有转岗潜力的富余的公办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培训,充实到中心幼儿园; 以支教或交流等方式选派公办幼儿园教师定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教;每年拨出一定的事业编制名额公开定向招考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及其以上毕业生; 面向社会定向招聘相关专业大专及其以上毕业生,并要求其限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经过考评,择优进编。根据现有的资源及办园标准,制定并实施园舍新建或改扩建方案,以及教学、活动、生活等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教玩具、图书等添置计划,落实卫生、消防、安全措施,努力改善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在教育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要求及等级标准,更新理念,规范办学,优化管理,丰富内涵,提升质量,努力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所在乡镇学前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发挥其对村级幼儿园的示范、管理、指导作用,带动所在乡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

( 二) 完善必要的保障条件。

应重视学前教育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边远山区在破解“入园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有法律法规加以保障,才能得以解决。要建立、健全各级人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边远山区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工作机制,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有效促进依法办园、有序管理、合理收费,健康发展。

强化政府责任,逐步构建起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省市统筹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于边远山区,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无论是从国家的稳定,还是从人力资源开发来讲,缩小地区差距都应当是政府的责任。所以,各级政府必须真正重视边远山区的学前教育,将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谋划,政策支持,经费倾斜,重点扶持,逐步形成制度化,并进行目标考核,实行问责制。⑤。

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县级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管理的主体,负责制定本县域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目前,一方面应把建立独立的、上等级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近期的目标、重点推进的项目,列入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工程计划,积极筹划,财政支持,落实任务,指导实施; 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优质公办幼儿园到边远山区举办分园、教学点,或扶持、指导社会力量,尤其是村集体举办村级幼儿园。特别是与当前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步建设的公益性、规范化幼儿园,要保障其合理地位和权益,实行财政补助、师资支持、业务指导,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实现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在建立和完善乡、村两级幼儿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应当承担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县教育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密切合作,大力推进。县计划、财政、国土、建设、人事、卫生、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畅通渠道,积极配合,大力支持。

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在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边远山区的广大村民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日渐强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未来 10 年学前教育普及目标的提出,以及包括台州市及其所辖县市区在内的各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为边远山区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描绘了美好蓝图。只有科学预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才能真正破解台州市边远山区幼儿“入园难”问题,推动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以满足边远山区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维护弱势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注释:

①王迎兰: 《当前“入园难”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其解决》,《学前教育研究》,2010 年第 11 期。

②王海英: 《公益性、普惠性、科学性———新形势背景下的幼儿园新文化建设》,《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1 年第 8 期。

③郭中然: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出路》,《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1 年第 8 期。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2

安吉还有一个熠熠闪光的亮点,那就是安吉是中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而高高举着这面旗帜,推动、带领中国竹乡幼教团队进行卓有成效的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的人,就是从1998年开始担任县教育局幼儿教育管理培训中心主任的程学琴。

安吉幼教名声远播

2004年,在程学琴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安吉激活机制,实现了幼教事业超常规发展,由此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称号。程学琴领衔开展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和发展策略”课题研究成果获全国21世纪幼儿园管理高级论坛论文评选一等奖,获2005年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让安吉孩子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是程学琴一直以来的理想,为此,她主持了“开发利用竹乡资源,创建低成本高质量的农村幼儿教育”的课题研究,并于2005年8月在全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经验交流会上作介绍,该研究成果还多次在浙江省交流推广。同年,程学琴带领幼儿园开展了“安吉县贯彻实施《纲要》——利用自然资源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玩具材料”展评活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创意性活动之竹工艺玩具创作大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安吉学前教育模式传千里。安吉县教育局在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社会变革时期幼教事业的发展与管理——创新机制,实现山区幼教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大会发言,在2006年6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CD项目启动会上作了“强化管理,激活机制,保障农村幼教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专题介绍,在2008年10月全国“托举希望、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研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有关论文获一等奖。2009年,安吉的“村镇一体化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经验,在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活动中入选浙江省“30年教育历程,30件教育大事”。

全国先后有27个省(区、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到安吉考察学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孟宁主任、德国著名幼儿运动学专家齐默尔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全国各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各省(区、市)秘书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连续3任分管学前教育的司长等都先后到安吉考察,总结安吉经验。

“不做事,对不起昏暗灯光下的孩子”

安吉学前教育事业的成功,与程学琴的勤奋和智慧分不开,更与她深厚的学前教育情怀有关。

1990年,程学琴还是县幼教教研员。一次,她去县内上梅村一个与当地小学只有一墙之隔的幼儿园开展活动。在这里,程学琴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景象,小学教室地平窗明,桌椅板凳整整齐齐,而幼儿园活动室的地面坑坑洼洼。屋顶上一根电线吊着一只灯泡,一个破架子上支着一块斑驳的小黑板。孩子们用的是小学生用过的、凳腿锯短了一截的凳子。活动室里,四五岁的孩子们悬着脚趴在桌子上写字,好多小脑袋刚刚能探出桌面。

见此情景,程学琴很是心酸:“一堵墙隔了十多年!学前教育太亏了!”她决心为改善安吉的学前教育做事:“不干事并没有人怪我。但对不起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孩子!”同时,她也感觉到,要让学前教育得到切实的改善和发展,就要有像办小学教育那样的体制和机制。

“让幼儿园姓‘公’”

1998年7月,当了14年幼教教研员的程学琴开始负责县里的幼教行政工作。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上梅村的那一幕仍经常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此时的安吉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幼儿园”,但由于山区人口密度小,不利于规模化办园,农村幼儿园绝大多数只是一个混龄班。全县200多个幼儿园(班),没有健全的管理网络,像一盘散沙。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不足40%。农村幼儿教育处于多头管理和无序状态。幼儿园的经费常常被克扣挪用。政府投入的幼教经费只占全县教育经费的0.89%。而且都给了教育部门办的4所乡镇中心园。园舍简陋,桌椅破旧,玩教具严重缺乏,程学琴那年在上梅村幼儿园见到的景象并未消失。

程学琴下决心要大力改变办园条件。她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县幼儿园一家一家进行调查,核对数字、登记造册。她走遍了全县264个村庄,把所有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包括个体办的,家庭式的,甚至深藏山里的幼儿园都摸了个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她做出了理顺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方案。当时的教育局长看到方案后问:“周边县市区有没有这样做?做怎么样?不做又怎么样?”程学琴回答:“没有借鉴的经验。但是请相信,做——虽然会面临许多困难,但是在您任期内幼儿教育工作对老百姓肯定有个交代。不做——那请您别说我不干事!”在得到领导的肯定回答后,程学琴立即起草了《安吉县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提交教育局党委讨论。

经过程学琴和教育局领导的努力,1999年9月20日,安吉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安吉县幼儿教育管理办法(暂行)》,将全县幼儿教育统一归口县教育局管理,确定从2000年开始,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带动村教学点的建设。程学琴提出的积极主动地以科学合理的政策推进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实践。

2001年,正当程学琴鼓足劲头推进乡镇中心园、村幼儿园建设时,县里最好的实验幼儿园因政府招商引资,面临卖给新加坡商人的危险。外商承诺给时任园长杨芸10万元年薪。杨芸向程学琴哭诉:“我不能为了10万元不管幼儿园和老师们的去向。”程学琴劝慰杨芸:“我们自己建,绝不能让我们最好的幼儿园不姓‘公’。”

于是,跑土地,跑批文,跑贷款,跑担保,跑抵押,凑钱盖房子。程学琴憋着一股劲,和杨芸一起去做各方面的工作,经常是一脚土一脚泥,为实验幼儿园的生存而奔波。程学琴甚至通过丈夫做生意的朋友为幼儿园的贷款做担保人。最后,终于筹集到800万元,新建了一所占地8800多平方米,有一幢三层楼的新的实验幼儿园。

程学琴算过一笔经济账:村幼儿园一般只有一个老师。当时每个孩子每月收费30元,按每班30个孩子算(班额多的达50余人),除去支付教师200~300元的月工资,再投入几乎谈不上,举办者每年则可以获利6000元。这本应是政府的收入,可用于持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但如果幼儿园不姓“公”,就意味着农村幼儿教育既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又失去了自我造血功能,最终苦的是老百姓的孩子。

“幼儿园姓‘公’”慢慢成为大家的共识。县教育部门主管全县的幼儿园(班),负责规划事业发展,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重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视导、评估、考核等机制,指导教科研工作。县卫生、计划、财政、物价、人事和城乡建设部门分工负责。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经费开支、收费标准、人员聘用、园舍建设等方面实施规范管理。自此,安吉农村幼儿园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乡镇一中心,辐射管理行政村”

春潮带雨晚来急,安吉的学前教育模式在迅速形成。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改善办园条件,办好中心园;村委会负责村幼儿园的建设和维护。中心园的财务、人事、业务等管理纳入教育系统规范管理;乡镇中心园负责本乡镇村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政通人和,理顺了县、乡镇、村的幼教管理体制,就发挥了乡镇、村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程学琴当年在上梅村对办园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的朦胧设想变得清晰可行了。

原先依附于妇联、小学或村委会等机构的农村幼儿园分离出来了,一些个人办的低水平幼儿班得到了清理。当年为理顺幼儿园管理体制,程学琴和她的团队与有关小学校长“斗智斗勇”,借力与某些乡镇领导“一一过招”,还对一些刁蛮的个体办园者“恩威并施”,与他们巧妙周旋,讲起这一个个“抢幼儿园”的故事,程学琴不时以手背掩嘴而笑。

安吉的学前教育日新月异。乡镇中心园在县教育局注册,到县人事局办理事业法人登记。园长由县教育局考核任免,享受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同等待遇。多镇范围或一定区域内的村办园以教学点的形式成为中心园的一部分,接受中心园的管理。村教学点的行政、业务由中心园管理,人员由中心园聘任调配,经费由中心园统筹管理。

程学琴把这叫作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乡镇中心园与村幼儿园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村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乡镇统筹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园长一支笔财务审批制度则规范了经费管理。

为了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促使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程学琴和她的同事们将全县乡镇中心园划片,确定示范园与片内幼儿园建立帮扶关系。示范园对帮扶结对园的指导每月不少于两次,要有帮扶协议、指导计划和记录。乡镇中心园对村教学点、辖区内托儿所的辐射管理工作也纳入园务计划,对各教学点的指导每月不少于两次,并要作记录。示范园每年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任园长或保教主任。园长任期三年,保教主任任期一年。乡镇中心园则选派教师到示范园挂职和学习。结对帮扶活动缩小了园际差距,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全县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对于少数散居于偏远深山里的幼童无法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问题,程学琴也有办法。自2002年起,程学琴发起了“幼教大篷车”送教活动,带领教师将送教车辆开进山村,开展非正规教育活动,前后累计开展送教活动百余次,不仅使大山坳里的孩子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是唤醒了家长们的早期教育意识,他们想方设法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

“一年一变化、三年一大变、五年一跨越”

程学琴是个头脑清醒、做事踏实的人,她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2000年开始,她带领大家为实现安吉学前教育“一年一变化、三年一大变、五年一跨越”的目标而辛勤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在营造学前教育发展环境上,县里每两年对关心支持幼儿教育工作的部门、乡镇、村领导进行评比表彰并奖励,充分调动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优化了幼儿教育发展环境,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在园舍建设方面,县里改征地为租地,采取政府还本幼儿园付息或幼儿园还本政府付息等策略,减轻了资金压力。乡镇幼儿园的建设享受与乡镇中小学建设同等的补助政策。凡符合布局调整规划的新建、扩建、改建幼儿园建设项目,由县财政按建筑面积给予补助,园舍按《浙江省等级幼儿园标准》建设。当时,安吉新建的20所中心园在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户外活动场地面积、生均绿化面积上都达到了省定标准。

2005年,县里制定了村教学点的选址、园舍、环境、设施等建设标准,县教育局指导各乡镇做好规划。村教学点建设资金由村委会筹措,乡镇政府给予补助,县教育局给予奖励。

2008年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核心内涵和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全力打造中国美丽乡村。程学琴感到这是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的大好时机,她找“新农办”了解创建指标制定情况,联系教育督导室向创建领导小组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考核指标。得知分管教育的金副县长是创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她积极向金副县长提议,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列入“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列入创建指标,将学前教育发展与环境、经济等指标同考核、同落实。在2009年的《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中,教育的考核指标得以修改,共计2分,其中学前教育占1.5分。于是,随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覆盖,全县各村委会积极主动地把村幼儿园与村卫生室、村委会办公点一起作为公益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亮点工程进行规划和建设。于是,在美丽的安吉乡村矗立起了一幢幢造型各异、样式别致的彩色小楼。这些小楼在当地往往是最漂亮抢眼的房子,那就是村幼儿园的园舍。

2010年年底,程学琴在广泛征求各乡镇和部门意见并经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安吉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交县教育局和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从而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幸福童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学前教育品牌。行动计划的所有目标被量化,被纳入对乡镇年度教育工作的考核。

两个五年加一个三年下来,成绩斐然。2000~2005年,安吉理顺了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完成了第一代乡镇中心园新建工程。2005~2010年,完成了美丽乡村幼儿园达标工程,基本实现城乡均衡发展。2011~2013年,将实现乡镇、村办园水平全面提升,11所中心园进行换代异地新建,5所中心园进行扩建,20个村幼儿园异地新建。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幸福童年”的品牌特色不断彰显。

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程学琴深知,教师是支撑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上,她有两个心愿,一是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二是提高非在编教师的待遇,努力实现同工同酬。为此,程学琴和同事们做了很多工作。核定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规定保教人员最低工资标准,为广大教师办理社会保险,为高龄教师办理退休退养手续等。她们努力争取,出台了许多有深刻人文关怀的政策。

2002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对幼儿园及园长、教师进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由县教育局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奖金。把奖金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了园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逐步增加乡镇中心园尤其是村教学点的人员配备,增加的人员经费通过逐步增加财政投入、安排事业编制等办法加以解决。此外,2005年,每个中心园公开招聘一名保教主任,其工资和福利等由县财政支付。2008年、2010年,分别推出中心园副园长岗位,面向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教师招聘,如果录用对象为非在编教师,试用一年后即转为在编教师。在公开招聘在编教师时,将招聘对象扩大到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且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者,使已经在农村幼儿园任教的优秀自聘教师有机会改变身份。

2005年,由县财政拨出专款。为农村幼儿园自聘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2008年,增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同年,县财政拨款为每位教师平均增加月工资500元,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水平不低于城镇职工平均水平;2011年,增加住房公积金。农村幼儿园教师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享受同等的进修、晋级、评优等待遇。2007年,县财政拨款为所有中心园配备办公电脑。2008年,为所有乡镇中心园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公条件。2009年,为乡镇幼儿园配备多媒体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2011年,程学琴抓住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争取政府的支持,出台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为全县非在编教师办理了住房公积金,非在编教师的年工资从平均2.1万提高到4.3万,收入达到了在编教师的70%以上。这里有个插曲。当年安吉县政府对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待遇有一个统一标准,即年收入为3万元。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即将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关键时刻。程学琴担心自己和同事们设想的幼儿园编外教师年工资4.3万的标准通不过,她殚精竭虑,调动各方力量为教师争权益。她找到当时的两位副县长,恳请他们在会上为幼儿园教师的待遇说说话。

程学琴说,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得知2011年5月12日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安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消息后的那种喜悦、激动的心情。因为这是向实现编制内外幼儿园教师同工同酬迈出的重要的一步,而这正是她的一个夙愿!

“把游戏还给孩子”

2011年,安吉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幸福童年”新农村学前教育品牌。程学琴发动全县幼儿园充分利用安吉地方资源创设幼儿游戏环境,大力开展“把游戏还给孩子”的主题活动。为此,她和同事们组织开展了“用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读书学习活动。举办专家讲座,对全县660多位教职工进行学习效果测评,分别组织园长、保教主任、班主任开展游戏主题论坛活动,分别举办村、镇、县城幼儿园游戏观摩研讨和展评活动。在全国首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幼儿园将游戏展示作为家园互动、向社区宣传的重要活动。游戏作为创新亮点工作,纳入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估。

2012年,为了解各幼儿园落实“把游戏还给孩子”的情况,程学琴深入25所幼儿园跟班观察,与教师座谈、做问卷调查、查阅备课笔记,了解一线教师存在的问题、困惑,对症下药,科学推进。程学琴利用安吉学前教育QQ群,与大家分享专家文章,同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还帮教师释疑解惑。老师们常常会收到她凌晨上传的分享文章。为解决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她与园长们一起到竹木加工厂采集材料,研究游戏环境的规划,科学设计、布置户外建构、运动、玩沙、玩水等游戏材料,与老师们一起观察、分享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快乐。实验幼儿园张海雯老师感慨地说:“程老师一讲起游戏,可以不吃饭。”

2012年11月3~5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幼儿教育杂志社主办,县教育局承办的“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和幼儿游戏指导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省内外的900多位代表听取了安吉的经验介绍,参观了幼儿园游戏现场,专家、代表们对安吉县的课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11月29日,程学琴应邀在省教育厅、卫生厅、体育局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上作专题介绍;12月18日,安吉教育局应邀在南京“幼儿园课程建设与质量提升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2013年4月,程学琴收到世界学前教育组织2013年工作会议和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筹委会确认函,她提交的论文“美丽乡村。幸福童年”届时将在大会上交流。

有老师与我们谈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安吉,幼儿到园率很高。细究有两个原因,一是各园都着意创设游戏环境,大力开展幼儿自主游戏、自然游戏,孩子们喜欢上幼儿园。二是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户外活动大多为“力气活”,幼儿沐浴在竹乡洁净的空气、灿烂的阳光中,生病的人少了,请假的人少了,来幼儿园的幼儿自然就多了。

奔走在为山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而奋斗的路上

1982年,程学琴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30多年来,她不断学习,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省电大等的学历提高学习,已拥有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这里有个细节值得写上一笔。记者这次到安吉约访程学琴,和她见面时,她正在接一个快递的电话,等记者和她一起到达她办公室时,等在院子里的熟络的快递员交给了她一包书。打开后,记者特意看了看,是幼教界知名学者屠美如、朱家雄等编撰的4册专著。

社会、各级组织对她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程学琴获湖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2008年,获安吉县“云鸿大厦杯”十佳创新之星;2009年,获安吉县创建“美丽乡村”先进个人;2009年,获湖州市第二届十大杰出女性提名奖;2010年,获县教育局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获湖州市南太湖巾帼先锋先进个人、安吉县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3年2月,被评为“湖州市五一巾帼标兵”,2013年3月,获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在201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感言中,程学琴说:“感悟我所做的工作,敷衍也能过,做好不容易,奋斗才有果。能为我热爱的事业奋斗,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与追求。”

在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正是山花烂漫时节的安吉的当天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系)的15位老师到了令他们心驰神往的安吉。到底是见多识广的专家,他们看了安吉的农村幼儿园,给了一个评价:安吉是中国的瑞吉欧!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3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在农村每8000居民、城镇社区每4000-5000居民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全县幼儿园。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到__年,每个乡镇(街道)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举办适量的责任区、大村、联村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小开办幼儿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县幼儿园总数8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50%以上;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建成1所以上省级示范性幼儿园、4所以上市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全县学前一年教育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

1.__年度目标:完成8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桐木漯、荒塘、棉花坪等3所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新建仁和镇李家铺责任区、水市镇梅岗责任区、湾井镇下灌责任区、九疑山乡鲁观责任区、鲤溪镇柏万城责任区等5所责任区幼儿园。

2.2015年度目标:完成11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新建舜陵街道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保安镇、天堂镇等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中和镇新开责任区、禾亭镇琵琶责任区、太平镇岭头源责任区、冷水镇上宜责任区、湾井镇湾井责任区、保安镇中心铺责任区等6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3.__年度目标:完成9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其中在桐山、文庙街道各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建九疑山乡中心幼儿园1所;新建冷水镇东城责任区、云潭责任区,太平镇下坠责任区,九疑山乡麦地责任区等4所责任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2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创建成省示范性幼儿园,农村2所公办幼儿园创建成市示范性幼儿园。

1.足额配备幼儿教师,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县编制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通知》(教发〔2013〕1号)有关规定,核定教职工编制。要在三年内通过多种方式配齐配足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满足学前教育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四个少数民族乡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要采取倾斜政策,列入事业单位编制。要健全幼儿教师、园长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多渠道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适当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学校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县教育局要做好乡镇中心校和责任区中学富余教师的分流工作,选择适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经专门培训后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或后勤工作,其身份和待遇依法予以保障;引导具备相应资格的非幼教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经专门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后担任幼儿教师;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__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1.坚持以财政性投入为主。县财政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根据需要每年安排20万元财政性资金作为幼儿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和其他地方教育费附加中用于学前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10%。财政部门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项列支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要逐年提高,到__年达到6%以上。确定公办幼儿园每期按生均200元的公用经费或参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性拨款标准拨付。县财政要把公办幼儿园购买幼教玩具资金列入预算,保证幼儿游戏够用。

2.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凡投入100万以上新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县政府按5-10%予以税费减免。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出

台并完善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作出具体规定。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不同需求。3.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公办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比例。

1.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政府职责。落实县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公办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通报公办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县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公办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把发展公办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县为主、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的公办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将公办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县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2.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县教育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县发改委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县财政局要加大投入。县编委办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县住建局、国土局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县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县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县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3.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指标,每年对各乡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计划进行专项督查。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县政府设立学前教育先进单位奖、幼儿园建设成就奖,奖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和单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个人。对不承担责任,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街道),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4

家长管理中心是俄罗斯具有显著特色的学前教育机构,它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配合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与管理。这种幼教机构主要存在于经济不发达的俄罗斯各山区和城镇 , 一般提供半天或全天服务。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广人稀,一些农村、山区城镇和边远落后地区还没有组建正规的幼儿园,再加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造成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情况十分严峻。

二、家长管理中心在我国农村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低

学前教育服务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农村学前的普及率低,在罗志福等人的研究中,6 个样本县农村19 万 0-6 岁儿童中,0-3 岁儿童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因为没有托儿所之类面向 0-3岁婴儿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在 9.5 万 3-6 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仅为 1.4万,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数量极大缓解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的学期教育普及率。

(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

虽说最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已经有所改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也在激增,政府在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力度方面也有所加大,整个国家学前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城市和县成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且分布范围日益合理。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要。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学前早教机构几乎不存在。农村的公办幼儿园大多附设在当地的小学中,幼儿园的教师几乎都是小学中能力较弱的,不能给小学生上课的教师来担任,且这样的幼儿园一般班额很大,有时候一个班会有 100 多个孩子,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家长和教师配合工作,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而且,现在幼儿家长大多是 80 后或者 90 后,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更能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的指导配合幼儿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 四)我国和一些国家的做法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从城市城镇乡村的道路,基本上是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的。90 年代中期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当时提出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是农村发展学前班、城市提倡和鼓励发展家庭托儿所。幼儿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办法策略总体上还是比较实事求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机构家庭化和微型化。

三、家长管理中心在农村推行的保障措施

(一)对农村幼儿园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学前教育的师资属于全职教师,对于我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过于强调幼儿教师职业专业化并不适宜。一方面学前教育因其独特性,师资属于全职教师,家长是师资的重要来源,非正规教育也是以就地取材、能者为师为特点。举办家长管理中心首要的是要提高家长的专业水平,教师职业是一种技术职务,需要教师具备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家长要想在家长管理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组织能力等,只有家长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家长管理中心的工作。

(二)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家长管理中心的良好运转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5

中考改为多次考试该规划指出,当前,广东省仍存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对“应试型”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推进困难,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全面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该规划要求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制度,改一次性考试为多次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成绩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改革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遏制义务教育择校倾向。此外,还将逐步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技能抽查与技能竞赛制度,形成以技能为主体,综合考察学生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对于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该规划明确,要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加强中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引进,加强校长培训,资助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专业带头人培养工作,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特聘教师工作;实施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到2015年普及15年教育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广东省各县(市、区)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在规划未来五年的目标时,“普及学前教育”被放到了第一位。学前教育“入园贵、入园难”,近年来一直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也是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据悉,目前,中山市共有幼儿园430间,托儿所274间,但在城区的市属幼儿园不过5间。近年来,中山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把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即便如此,幼儿园“入园难”仍是不少家长的一块心病。而造成“入园难”的原因,除了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民办幼儿园又面临“社会地位”的不对等,在无形中令家长对民办幼儿园的信心大打折扣。中山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人表示,学前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入园难”、“入园贵”,特别是入公办、优质的幼儿园难,入民办、贵族幼儿园贵。根据中山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逐年提高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力争到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每个镇区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而此次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公办幼儿园的“普惠扩容”也有了规划明确,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举办幼儿园,把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放宽非户籍学生在流入地升学限制广东是外来人口大省,对于外来人口这一群体,该规划提出,要逐步放宽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升学限制,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具体措施是坚持“两个为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和“一市一策”原则,推行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积分制管理办法。在不断增加公办学位的基础上,政府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同时建立各级财政合理分担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此外,针对中小学“择校热”,新规划指出,到2015年,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普遍达到规范化标准。并规划改革办学模式,鼓励和支持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据悉,目前中山市已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全省前列。针对外来工子女能否享受同等教育待遇的问题,中山市副市长唐颖表示,中山将力争在2012年成为全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城市;2015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20年主要教育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6

在推进集团办学过程中,努力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坚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方向,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优质公平、主体多元”的总体思路,实现投入机制、办学模式、运作机制的三转变,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目标、服务为宗旨”的幼教发展理念,以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为目标,建立公办为主、民办并存的多元结构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名园集团化办园。充分发挥优质名园示范辐射作用,整合资源,集成力量,全面推进__区域幼儿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建立以公办名园和知名企业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实行投资主体与办学主体分离。机关幼儿园第一所分园---中央花园幼儿园,是机关幼儿园与知名企业中国百姓集团、江苏武房集团合作共赢的典型代表。经过市政府、市管局、教育局和开发商多方协调,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明确开发商为投资主体,主要负责硬件投入,机关幼儿园为办学主体,输出软件,负责办学,办学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在创办期间,依托开发商强大的经济实力,在硬件建设上,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机关幼儿园依托丰富的办学经验,高起点办学,三年内高标准通过江苏省优质幼儿园、江苏省平安校园、__市首批体育项目幼儿园等评估,办出了声誉,办出了水平。可以说,中央花园幼儿园的创办成为机关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一个成功典范。

建立公办名园与街道社区联合服务的办学模式,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机关幼儿园将教育的视线下移,开设早教中心,扩大服务项目,为0—3岁宝宝及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尝试托幼一体化办学。在市教育局、市计生委、市管局、茶山街道、机关幼儿园等领导的多次协调下,__市机关幼儿园与茶山街道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开办“__悠悠早教培训中心”, 办学性质为民办非企业。明确机关幼儿园为独立办学主体,自主经营;茶山街道提供办学场所,天宁计生、茶山同济社区协助中心开展社区早教工作。两年来,中心与茶山同济社区积极联动,借助天宁计生、儿保、教育部门的力量,科学建构0—3岁婴幼儿早教服务体系,开设亲子教育、全日制苗苗班、社区流动课堂、带养人培训、沙龙咨询等多功能业务,为0—3岁婴幼儿及带养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赢得社区百姓的赞誉。悠悠早教中心的创办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实践。

建立优质名园与跨区教育部门合作引领的办学模式,促进区域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与优化。由市管局、戚区党委政府协调,经戚区文教局和机关幼儿园多次协商,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在戚区引进__市机关幼儿园教育品牌,创办一所集幼教、早教、科研、师资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幼儿园---东方名园幼儿园,以加快推动区域学前教育总体水平,更好地提升周边社区的社会服务效应。协议约定,幼儿园办学性质为民办,戚区文教局将积极扶持幼儿园可持续发展。__市机关幼儿园承担东方名园幼儿园办学任务,保证办学品质,在戚区做好示范引领。开园以来,双方合作愉快,戚区文教局在环境创建、业务指导、儿保卫生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心帮助,政府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园方积极主动,高起点规划,稳步推进办园进程。短短几个月,在文化环境建设、课程改革、校园安全、园务管理等方面在戚墅堰区学前教育做好示范与引领,得到15批500余领导的肯定和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情形下,城市和农村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借助名园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园,可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此,建立以机关幼儿园为基地的城镇帮教式合作模式,选择1~2所乡村园,溧阳殷桥小学幼儿园、新北春江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以达到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互助成长。此模式采用松散结合模式,农村园作为集团园的业务帮教园,在人事、财物和法人地位上相对独立,集团园主要帮助农村园输出理念和管理、培养教师队伍,在名师资源、教研资源、课程资源等方面实行共享,以提高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及办学效益,从而带动和促进农村园快速发展。

其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公办名园与知名企业牵手合作,达成互惠互赢,开发商为小区配建高品质的幼儿园,提升小区居民的

生活品质,大大地吸引了市民购房热情,赢得了房产销售大好业绩。机关幼儿园借助民间资本拓展了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活力,有充足的办园资金促进幼儿园良性循环,同时储备了较强的事业发展基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条件,分别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投资悠悠早教中心和东方名园幼儿园,为壮大机关幼儿园办学实力提供坚实基础。同样,公办名园与街道社区、跨区教育部门的合作,双方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服务品质、互助成长等方面都是双赢的。其二,创新办学体制,确保教育的公益性。以公办名园为主体的民办幼儿园,坚持政府为主导,把好教育大方向,有利于端正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品质,从而保障受教育者利益。公办园依托企业经济实力发展幼教,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较好地分担政府资金投入;在经营发展中,努力保障教师待遇,妥善解决教师绩效工资,无形中减轻了政府经济负担。

其三,承担了社会教育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机幼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承担着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与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责任。 在放大名园办学规模中,努力缓解新北区、戚墅堰区、天宁区“入园难”问题,给百姓以多种机会、多种选择,有效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在课程改革、园务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各成员单位在本区域积极发挥领军作用,为推进区域幼教的整体发展与优化而努力。早教中心作为__市《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模式,为__市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发展开启了新旅程,对于完善__市早期教育体系的发展机制,提升早期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7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加快发展的目标、把群众的期盼作为推进改革的动力。“十二五”期间,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历史机遇,出政策,增投入,抓师资,强管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6 540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 284所,占65.5%;在园(班)幼儿129.4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68.28万人,占52.76%;学前一年毛入园(班)率92.16%,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79.6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3.82%;全省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为8.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万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5.8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16万人;全省幼儿园师生比为1∶15.88,其中公办幼儿园师生比为1∶26.57,民办幼儿园师生比为1∶11.67;全省一级示范幼儿园360所,其中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78所。与2010年相比,全省幼儿园增加2 750所,增幅为72.56%;在园幼儿增加30.71万人,增幅为31.1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26.39个百分点;教职工增加3.45万人,增幅为73.4%。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增加170所,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增加55所。

“十二五”期间,云南在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云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第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学前教育l例》《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文件,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前所未有。中央和省级共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57.93亿元,实施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1 579个、238万平方米;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2 067所、155万平方米;在3 136所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设立10 671个保教班;在7个县设立280个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招聘629名支教志愿者;对1 704所(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827所(次)城镇公办幼儿园给予奖补;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给予每年每生300元资助。州市一级中,昭通市安排奖补资金3 000万元,对每所新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补助50万元;玉溪市2012年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2 0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500万元。

“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快马加鞭。2011年,云南被国家确定为“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改革”试点省份。昆明市积极探索城市“名园办民园、管办分离”的办园模式,有10所省一级园举办或合作举办了20多所优质民办园。巍山县率先在大理州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园的目标。红塔区创新管理模式,以公办幼儿园为中心,将辖区内所有幼儿园混合划分为8个园区,统筹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红塔区洛河乡结合乡情,采用“大组独办、小组联办”的办学模式,在全乡31个村民小组开办了25个幼儿班,形成覆盖全乡的学前教育网络,全乡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8.6%。

“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千家万户。临沧市将营养改善计划向幼儿园延伸,市财政给予每名农村在园幼儿每天2元的营养餐补助。勐海县对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8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直过民族”家庭入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1 000元。兰坪县将民办幼儿园教师“五险”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补助,并投入144.72万元让在园幼儿免费享受营养早餐。龙陵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700万元,把县域内的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纳入了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范围。

“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各地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增加事业编制正式招录、小学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临时聘用等多种方式增加教职工数量,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全省高校积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平均每年招录5 000人以上,有3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生6 000人左右。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云南省共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经费1.58亿元,完成“国培”计划3.1万人次,组织1 100名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全员培训。全省创建了20个省级幼儿园名师工作室、12个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景洪市增加200个幼儿教师编制,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幼儿园配齐工勤和安保人员。勐海县对“直过民族”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招聘专任教师185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146名,每人每月支付2 800元报酬,对“民办公助”幼教点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 500元,解决好农村学前教育“有人管、进得来、有人教、留得住、教得好”等现实问题。

山村幼儿园计划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幼儿园课程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学前教育被纳入到政府的工作内容中,各地政府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课程的支持。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与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对四川乐山峨边和马边彝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进行一个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些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建议。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化倾向严重。调查发现,彝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严重,表现在教学方式单一,仍以集中讲授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显性知识的传授与记忆,隐性课程内容几乎被忽视。众所周知,幼儿期处于人生的奠基阶段,幼儿性格、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要于知识的记忆。然而,在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几乎每所幼儿园都教授儿童认字、写字、背诵和运算,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至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与别人相处等都未曾给予重视,极大地违背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其次,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缺乏。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已是当今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对于乐山彝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来说,课程资源尤其是彝族本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幼儿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彝族本民族幼儿发展的特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对课程参与的主体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家长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限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乐山彝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设施相对简陋,玩具也比较少,幼儿园自制玩具也很有限,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再次,课程无从体现民族特色。从调查来看,乐山彝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在课程上没有体现出彝族特色。他们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模仿其他地区的幼儿园,采用国家统编的幼儿教材,但基本上没有彝族文化内容。在常规教育中,尽管虽渗入了一些彝族文化,但是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民族特色,这显然是不符合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既悖于民族教育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当地彝族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生的适应性,促进课程的民族化与多元化。多元文化课程理论也认为,作为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也要体现出其民族特色,帮助幼儿理解自己民族文化,在认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包容、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二、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实现。众所周知,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为其培养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者,而教育的发展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民族地区处于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薄弱的经济导致了落后的教育观念,很多地区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都还停留在口号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调查发现,彝族地区农村幼儿价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尤其是女孩。作为幼儿园,其幼儿园课程也是最简单的照搬照抄,忽视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实际能力,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浪费,教育教学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我们知道,教学必须通过课程来体现,而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彝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在调查中发现,在乐山彝族农村幼儿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寥寥无几,只有一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很多幼儿教师是其他专业的专科学历,这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彝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的不对口,对课程资源认识上的模糊,从客观上都限制了幼儿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利用和实施。

再次,本地幼儿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目标。四川彝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其独特的彝族文化、民风习俗等,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然而,调查发现,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人员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不够,现实生活中对其开发和利用地非常有限,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没有被纳入到幼儿课程资源的范畴中来,造成了各种园外幼儿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由于民族地区一般都处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薄弱的经济基础、民族宗教的负面影响和语言文字障碍等因素造成了民族地区落后的教育观,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及教育教学,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要转变当前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观念,应通过多种宣传渠道促使少数民族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本民族发展和幼儿个体成长的意义,要重视家校合作,充分利用本民族的人文社会资源,积极落实幼儿教育新理念,逐步形成适合本地幼儿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其次,强化政府农村学前教育责任,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基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公益性,政府必须在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上进行大力投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这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只有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幼儿园的各种硬、软件环境,丰富幼儿园园内课程资源,使幼儿园在没有资金压力的基础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只有在有教育财政的保障下,才能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为幼儿教师提供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再次,开发本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作为彝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以本地彝族文化为依托,建立起既适合本地幼儿生活经验又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课程体系,这不仅是园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作为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应带领幼儿走进和探索自然世界,开发农村地区的社会、科学资源。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大自然是幼儿园活生生的教材,在自然环境下组织幼儿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有真实体验,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与愿望。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应经常带领农村幼儿走出教室,在户外开展多种有益的幼儿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贾宁、谷炜.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2(6)上旬.

[2]李炙檬.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上一篇:开心网名范文 下一篇:客房管理系统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