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范文

时间:2023-10-05 13:58:49

人和动物

人和动物篇1

从地球史的角度来看,生物圈的均衡当然是极为重要的,生物专家认为,大约在两亿五千年前,地球经历过最大的物种大灭绝,9/10的海洋物种都告消失。最近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在六千五百年前,恐龙等物种全部消失,残存的哺乳动物才有了生存发展的机会。而到了今天,乃是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每200年来,会平均有一种哺乳动物被灭绝。从1600年迄今,至少已有484种动物和254种植物被灭绝。有鉴于物种灭绝的加速,保存物种、设置特定的保护区,或规定各种稀有物种应予以保护,遂成了近代世界的新标准。

规定某些动植物物种应该保护,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标准,人们很难反对。但这却很容易出现一种两难的困境。在此有两个例证。

第一个例证是第11期《南风窗》所报道的,1990年中国云南昭通市大山包乡为了设置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特让千名村民迁徙到云南省江城县整董镇滑石板村,但村民到了新地方后,2011年亚洲野象却开始侵入,野象群不仅毁坏了庄稼,甚至夺走了人命。而亚洲野象又是部级保护动物。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国家应保护稀有鸟类和兽类,但国家对可能更应该保护的人民,为何却保护得不周呢?人与动物孰轻孰重?有没有万全之策?

云南发生保护鸟类而让人搬走,而野象又来赶走人的不幸局面,我就想到最近发生在台湾的猕猴事件。台湾猕猴乃是3级保护动物,不准杀也不准打,已使得台湾许多临近丘陵地带的乡村猴满为患。猕猴是灵巧的动物,它们会成群啸聚,会破坏果园和菜园,有时候还会攻击儿童、路人,台湾的农委会为此头痛不已。考虑要把野猴抓来结扎,要鼓励农民养狗赶猴。但农民都说,这个方法收效极小,野猴不容易抓,用狗赶猴,说不定还会狗被猴欺,甚至惹恼了野猴,去进行更大的破坏。台湾的保护野生动物在猕猴上遇到了“大铁板”。

近代环境主义的观念兴起,保护动植物物种也成为一种流行,尤其是197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倡导“动物权”后,更对保护野生动物和饲养野生动物提出了重要的保护理论。人类以前对野生动物和饲养的动物都太野蛮,的确需要改善。问题是,在讨论到动物权,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动物权时,却也出现了许多争议。例如:

现在有许多野生动物,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的确遭到了破坏,必须加以维护,但这也表示,要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就必须减少人类的活动,那么野生动物的生存重要还是人类的生存重要?对于凶猛的野生动物如狮虎象豹,可能必须与人严格分离开来,不容活动空间相混,但对于没有攻击性的鸟类或兽类,是否可以设定出或人鸟共存的保护模式?在我的概念里,云南昭通市大山包乡设立黑颈鹤保护区,当初设立时,似乎就没有必要将村民全部搬走,如果设立极低容度的人鸟共存模式,应当即可达到保护之目标。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无限上纲成绝对的基本教义,为了黑颈鹤将人赶走,可能手段太过激进了。至于猛兽类如野象的入侵,因为是猛兽,反倒应该有野象保护区,不容人象杂处。

人和动物篇2

全新的《动物保护法》就要出台了,这个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和兴奋,看过不少动物受到虐待和摧残,心里总有些不自在和愤怒。故事可能要回到十几年前的小山村。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家里养了鸡鸭兔和家鸽,还有一头猪和一头牛,每天早晨,我都会把我的鸡鸭喂得饱饱得再把它们放到外面去,鸽子也特别听使唤,自由飞翔,从来没有什么笼子,有东西给它吃的时候就把它们叫回来,只有兔子,可怜的兔子在窝里吃草和菜,兔子不可以喝生水,否则很容易病,也不敢把它放到外面,否则会被当成野兔给别人宰。兔子其实很想自由,兔子的窝是木做的,所以它们经常咬坏它。所以是修了又修。 自己养的动物,实际上大部分最后都是要作为桌上品的,除了那头牛。然而,动物也有感情,相处久了,你就不忍心要它的命,看着它们从小长到大,有时就像是你的孩子,谁忍心啊?然而,尽管我怎么想办法要救它们,最后还是没有留住,大家都在笑我,怎么那么傻和笨,其实小孩子的这个天性还是特别纯真的。 也不是没有不成功的例子,曾经给我放走了一只小老鼠,给我放飞过几只麻雀。唯独自家养的,跟我朝夕相处的家禽没有逃过一劫。当然,那时候母亲在安慰我,说它们都到天上去做神仙了,过得会更好,小时侯就听过很多母亲给我讲的这些故事,都是些神鬼怪的故事。所以那时候特别天真,还亲自埋葬过一只野外死了躺在地上的小鸟。 星期天和寒暑假,我们都会去山上砍柴或割草,其实山上更加吸引我的是那些好吃的野果,如今一想到就特别想它了。确实,那是很久违的味道。现在很难有机会吃到了。有时下雨没办法上山,我就喜欢放牛,带着斗笠,拿着僵绳,唱歌给牛听,偶尔还帮它捉身上的牛蓖(一种寄生虫,专门吃牛血的)。农忙时节,学校都有放农忙假,我们在田间周转,玩的时候开心,做得时候又特别有力,因为母亲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就可以早点玩。一家四口人,弟弟还小只能在家,父亲和母亲都做重活。而我的任务就是割稻子和拔秧苗。几乎这些活是我一个人全包的。毕竟这些都不是什么力气活,一个小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好它。只是因为我的手小,所以速度要比大人快才行。否则就赶不上给爸爸打谷和妈妈插秧。 那个故事在我的人生中,虽然不是占了最长的时间,但却是在最难忘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可能决定了每个人的喜好。喜欢大自然,喜欢一种纯真,小山村比起繁华的都市,可能少了些现代化的东西,但却拥有现代都市无法拥有的东西。喝的是纯正的山泉水,吸的是富含氧离子的新鲜空气,听的是鸟语花香,吃的是绿色食品,看的是高山流水。可如今,山村的小学已经停办了,全部小孩被赶到了镇里,山里住的人少了,因为孩子要读书,跑到镇里,离开了自家农屋和农田,没有了收入和生活来源 ,什么支持农民,支持教育,最后变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张,年轻点的只能外出打工,年老的在家租房带孩子读书,更多的农田变成荒地,原本有学校的山区,反而没有了学校,我的母校“清华小学”已经成了历史,我的童年山村,已经成为了荒村。 现代化的农村建设,没有把农民留住,为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村反而成了荒村?为什么那里的农田成了荒田?原因很简单,交通和教育没有得到更好的提供。一个山区小镇的房价比得上城市乡镇的房价,那是为什么?是因为很多本来有家可归的人没了家,那些有钱的商人就看中了这个市场,把房价越抬越高。 或许社会在进步,人、动物和自然、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自的关系。但愿一切都好。

人和动物篇3

二、知识结构图

三、易错点归纳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例1】(2016・全国Ⅰ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错因分析】误认为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以神经冲动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不需要能量。

【解析】神经元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项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是由于K+大量外流,K+外流消耗ATP,D项正确。

【答案】B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例2】(2016・全国Ⅱ卷・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错因分析】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教材旁栏中的“相关信息”,没有记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属于神经递质。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乙酰胆碱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例3】(2016・全Ⅲ卷・30)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上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不能对本题的图像进行识别,不能进行图文转化,导致解题语言表述不当。本题第(1)小题考查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主要激素的分泌情况,只要掌握了血糖调节的过程就能够作答。第(2)小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如酮体的来源和特点)的能力,只要认真审题,也是不难作答的。

【解析】(1)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进食后则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糖浓度降低,在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为保证机体代谢中所需能量的供应,脂肪代谢会增强,导致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内环境pH下降。

【答案】(1)高 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进食后正好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四)水盐平衡调节

【例4】(2016・全国Ⅲ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分析水盐平衡的具体调节过程,从而导致本题选择错误。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答案】B

【知识归纳】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五)免疫调节

【例5】(2016・全国Ⅰ卷・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错因分析】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不会将这一信息与所学特异性免疫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不能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建立联系,不能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导致答题错误。

【解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据此并结合题干“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归纳】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四、重难点归纳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知识讲解

(1)图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若神经纤维的中间某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如下图中ab和ac)。

(3)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①局部电流方向:

a.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b.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②兴奋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③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易混提醒

(1)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和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都是顺着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膜两侧的零电位出现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

3.典例分析

【例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向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向②侧移动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解析】根据糖蛋白可判断出,②为细胞内侧,①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通道开放,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两项正确;bc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C项正确;b点时,电位差为0,膜两侧电位相等,D项错误。

【答案】D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知识讲解

(1)突触类型,如下图所示:

[・] [・] [(轴突―胞体型)][A] [・] [・] [(轴突―树突型)][B]

(2)突触结构,如下图所示:

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实际上就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细胞间隙,内含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

(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

(4)鞯萏氐悖旱ハ虼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典例分析

【例2】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B.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C.在b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解析】图中a是突触小体,b是下一神经元,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受体特异性识别的神经递质,A项正确;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项错误;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项错误;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D项错误。

【答案】A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1.知识讲解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是抑制血糖的来源和促进血糖的去向。

③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但它们只能促进血糖的来源。

(2)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①神经调节:

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受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

②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能够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级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③反馈调节: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a.正反馈的实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等。

b.负反馈的实例: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2.典例分析

【例3】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题图分析可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了血糖调节,A项正确;甲表示胰岛B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乙表示胰岛A细胞,能产生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B项正确;甲可作为效应器,接受释放的神经递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C项正确;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项错误。

【答案】D

【例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B.若③含量低于正常值,则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①和②

C.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D.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解析】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A项正确;若③(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则通过反馈作用,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①和②减少,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其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C项正确;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D项正确。

【答案】B

(四)体温平衡的调节

1.知识讲解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2)调节过程:

①寒冷环境:

②炎热环境:

2.易混提醒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仅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3.典例分析

【例5】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A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完成对体温的调节,B项正确;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C项正确;体温调节过程除存在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D项正确。

【答案】A

(五)水盐平衡的调节

1.知识讲解

(1)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

(2)水盐平衡的过程分析:

①神经调节:

a.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b.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c.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②体液调节:

a.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

b.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

c.释放部位:垂体后叶。

2.典例分析

【例6】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后叶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分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水分重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尿量减少,B项正确、D项错误;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

【答案】D

【知识归纳】对机体稳态中下丘脑功能的分析

(1)作为感受器: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从而调节水盐平衡。

人和动物篇4

小时候,我们跟父母学习说话。长大后在学校认字,写字,读书和练习编写对自己和他人都已构成完整意思的句子。

千百年以来,这种人类彼此能“沟通”的话语被称为语言。

动物之间也能沟通

过去,大家对动物的习性知之甚少,以为只有人类才能沟通。今天,人们知道许多动物彼此之间也能交流。它们相互呼唤,相互通报险情和转告哪里能找到食物。有的动物发号施令,其余的唯命是从。为此,它们或吼叫和咆哮,或低声嘶鸣和不停地蹦跳,或相互做鬼脸和示意触摸。

动物之间确实存在信号密码,有的还相当复杂。毫无疑问,它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使用分音节的单词,它们不会“说话”。然而,你们将了解到它们也需要沟通,它们有完全属于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动物之间怎样沟通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斑马为求生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灌木丛在摇曳,一个非同寻常的声音,一丝异常的怪味……这对斑马说来都是信号。领头的斑马严密监护着马群。马群中有一头斑马突然停止吃草,昂首远眺,这标志着危险近在咫尺,大祸即将临头。这时稍有风吹草动,整群斑马就会撒腿飞跑。

其他食草类动物,像非洲大羚羊之一的牛羚,经常同斑马在一起吃草。牛羚和斑马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但它们和睦相处,一有危险征兆,彼此互通情报。

雌狮子们在捕猎斑马时,清楚地知道斑马一刻不停地在警觉地聆听和嗅闻,一旦被它们发觉,马群就逃之夭夭。雌狮子们在接近斑马时,是无法用吼叫声交流情报的,它们必须肚子紧贴地面潜伏在草丛中,不能发出丝毫的声音,也不能让斑马嗅闻到气息。然后,它们瞄准同一只猎物,群起而攻之。

为什么雌狮子们不会搞错猎物呢?道理很简单,它们事先已经悄悄地互通信息了。它们在接近猎物时,彼此用眼神示意,尤其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指挥捕猎的那头老狮子。它的一举一动,它潜伏在地面的姿态和尾巴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向凶猛的猎手们发出的信号密码。因此,一旦老狮子发起攻击,其他雌狮子紧随其后,追捕同一个目标,绝不会张冠李戴。

沟通是为了生存

野生动物必须聚精会神地静听、嗅闻和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既是为了寻找食物和发现危险信号,也是为了识别其他同类和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

有些动物是离群索居、单独生存的。这些动物的语言往往不太复杂,它们使用语言通常是为了排斥其他动物或寻找伴侣。

成群结队或拉家带口地生活的动物则需要有较好的沟通。因为稍有闪失,就会全体遭殃。这类动物掌握的语言一般较复杂。

五花八门的语言

显而易见,我们人类的语言首先是说出单词,然后组成句子。我们使用嗓子和嘴,也使用耳朵听取他人的叙述。我们用视觉来审阅或观察他人的姿态和表情。有时,我们通过触觉来沟通,如握手和拥抱。而嗅觉和味觉能使我们辨别某种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

动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拥有上面所说的5种感觉功能: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和视觉。通过这些感觉功能,动物可以识别同类并与之沟通。

敏锐的听觉

有些动物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听觉来沟通信息,我们称为“声响”的语言。

鲸能在海下相隔数千米处彼此听到。森林中的鸟类通过叫声而彼此相认。蝉是通过爪子摩擦身体而传送语言。有些动物甚至能分辨出我们人类觉察不到的声音。譬如,鱼类能“听到”很远地方的水的颤动声,它们没有耳朵,但全身布满串联成行的探测器,即“侧线”。正是拥有了这套系统,鲨鱼可以确定某条在数千米外挣扎的受伤鲨鱼的位置。

善于嗅闻和品味

嗅觉和味觉是动物惯常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两种感觉器官。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蚂蚁是通过味觉和嗅觉而彼此辨认的。某些蝴蝶在相隔几千米之外就能相互感觉到。鲑鱼是通过品尝水的味道而找到它诞生的河流的。狗在树下撒尿,散发出让其他狗能够辨别的气味的信息。自然界很多动物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通过气味而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本身即是种语言,我们称它为“化学”语言。

动物的视觉

动物也通过视觉和“动作”语言来交流信息。不过,只有在它们相互对视时,彼此才能发现对方的动作和脸部的表情。大多数情况下,动物使用这种手段是为了赶跑敌人和求爱。你们将了解到,动物还通过动作语言向同类指明寻找食物和贮藏食物的道路。一些色彩斑斓的动物则往往以色彩为有效手段,让对方认出自己或把潜在的敌人吓跑。

动物语言的学习

“声响”语言、“化学”语言、手势及面部表情等,动物是如何学习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呢?多数动物认知同类语言的能力与生俱来,无须在后天进行学习。比如,幼狮天生懂得大声咆哮、亮出利齿去吓唬别人,它们拥有天生的语言,这被称为“先天语言”。你也会在猴子那里见到这样的场景,就像我们人类学习说话一样,小猴子处处模仿它们双亲的行为,循序渐进地掌握表达的方式,这被称为“后天语言”。

黑猩猩面部的丰富表情传递着它想传递的意思。这些不安分的“学生”很容易模仿人类。

人和动物篇5

--------------------------------------------------------------------------------

2007年9月24日 14:17:08

唤引金丝猴 动物与人和谐相处

不少游客被神农架的美景折服,临走时心里却有遗憾:为什么很少看到成群的金丝猴?目前,神农架正在进行金丝猴唤引项目,游客看金丝猴的愿望终究会实现。

金丝猴唤引项目研究基地建在金丝猴自然栖息地之一———大龙潭。基地共有5名工作人员,从今年4月15日起就在野外跟踪固定的金丝猴种群,从而了解种群的结构、活动范围、生活情况及繁殖规律等。通过长期野外跟踪,他们要与金丝猴建立深厚的感情,用5至8年的时间让人与金丝猴能够和谐共处。

3个多月过去了,金丝猴活动范围由基地周边迁移到50公里外的板仓,工作人员也就在板仓“扎营”了。记者透过一本厚厚的金丝猴野外观察记录表,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艰辛。

队员中年纪最大的杨敬龙师傅说,吃的口粮是从山下带上来的,喝的是山泉。有时候山上没有水,嘴巴干得裂口子。野外,会遇到黑熊等野生动物,最大的威胁则是蛇,旱蚂蟥更是把队员的腿叮得全是疤痕。

他们每天的工作从早上七时开始,但有时猴子迁移太快,一直要找到下午才看到它们的踪迹。 金丝猴身手敏捷,队员跟在后面则困难重重,有时还要徒手爬高达几百米的悬崖,身后就是无底深渊……

人和动物篇6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送给我一颗鸟蛋,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一颗什么鸟蛋,只是在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将它孵化出来直到养大!

我把它放到暖和的地方,用棉花做了一个简易的鸟窝。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些日子,小生命终于诞生了。您不知道,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我有多么惊讶、多么高兴!我挑了一些极小的食物,喂给它吃,这小家伙还真能吃,一连吃了很多。我按照朋友教给的方法加以精心喂养和调教,几个月下来,小鹦鹉不但学会了“你好”、“晚安”、“欢迎”、“拜拜”,等等普通的日常用语,还从那些闲杂人员中学会了“顶嘴”和一些诸如:“去你”,“打死”等之类的话。久而久之,这个小鹦鹉还学起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锤子敲打的声音,健康歌里的“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就这样,我和小鹦鹉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我放学回家,它就会落到我的肩膀上,用嘴给我“梳头”表示欢迎我回来。早上的时候,总是它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它经常喊着:“懒猪,起床了。”

有一次放学回家后,我发现钥匙放在了屋里,我非常着急,就在我沮丧的时候,小鹦鹉飞到了我肩上,用它那锋利的嘴角啄着我的脸,顽皮的说道:“有办法、有办法!”说完就不知去向了。我知道依赖鹦鹉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想办法才行,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玻璃打碎,就在我举起石头时,忽然小鹦鹉飞到我肩头扇动着它的翅膀,我仔细一看,它嘴里衔着一串钥匙,我喜出望外,这一次是鹦鹉帮我渡过了难关。

西乡第二小学六年级 吴雨?

人和动物篇7

【关键词】  心肌保护;电-机械耦联;钾

    comparative study on carotid aortic vascular sensitivitybetween human and rats

guan yu-long1, dong pei-qing2, wan cai-hong2, yang jing2, he mei-ling2

(1.department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nd fuwai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37;

2.department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heart, lung and blood vessel medical institut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ortic vascular sensitiv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to search for possible causes of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basic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methods carotid arteries were harvested from anesthetized wistar rats and cadavers who died within 2 hours . the response to 68mmol/l kcl and noradrenalin was assessed for observation of vascular sensitivity to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vasoconstrictor and receptor-mediated vasoconstrictor between rats and human. results (1) the arterial rings of rats possessed swift and repetitive response to 68 mmol/l kcl. the tension of rings restored to baseline when the rings were washed with fresh krebs-henseleit solution. the arterial rings of cadavers had persistent vasoconstriction and the tension did not restored after the incubation solution was switched into fresh krebs-henseleit solution. (2) the arterial rings from rats and cadavers possessed similar response to noradrenalin and sodium nitroprusside.conclusion human and rats have similar receptor-mediated vasoconstriction mechanism. the response to 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vasoconstriction is different between human and rats, which indicats human and rats possess different channel characteristic. so those may be the primary cause of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basic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

key words: cardioprotection;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potassium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在围术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损伤。为减轻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学者们曾应用不同实验动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我们发现,有些在动物实验中应用的方法和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结果不尽相同。本实验通过比较大鼠和人体动脉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揭示不同种属间组织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wistar 大鼠(清洁级,购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人颈总动脉血管条(取自脑死亡供体)。

1.2 实验仪器 powerlab 4 腔张力检测仪;sartorius basicplus bp211d天平;jb-3型磁力搅拌器。

1.3 实验步骤

1.3.1 液体的配制 实验当日配制krebs-henseleit(k-h)溶液(mmol/l):nacl 118,kcl 4.7,cacl2 2.5,kh2po4 1.2,mgso4(7h2o) 1.2,nahco3 25.0,glucose 11.0,ph 7.4;68 mmol/l k+溶液: kcl 68mmol,其他同k-h液;m199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配制m199 溶液(购自gibco brl公司),放置于4℃冰箱中备用。

1.3.2 标本的制备 wistar 大鼠(体重250±10g,n=10),10% 水合氯醛375 mg/kg 腹腔注射麻醉。取双侧颈总动脉血管,用眼科剪将血管条剪成3 mm长的血管环。取自人尸体的颈总动脉血管备用(n=10),用眼科剪将血管条剪成3 mm长的血管环。

1.3.3 颈总动脉血管电-机械耦联反应测定 将制备好的大鼠、人颈总动脉血管分别悬挂于powerlab 4 腔张力检测仪的器官室挂钩上,调定大鼠血管基础张力为1.5 g,人颈总动脉血管基础张力为3.0 g,维持基础张力平衡1 h。分别在器官室内加入68 mmol/l k+溶液,连续记录血管张力,观测动脉血管对高钾的反应性,直至最大张力达平衡。使用k-h 液进行换液,使得血管张力降至基础水平。重复上述刺激3次。

1.3.4 颈总动脉血管α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测定 血管平衡1 h后,大鼠血管使用68 mmol/l k+溶液进行预处理3次,人颈总动脉血管无须预处理,分别在器官室内加入10-5 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张力达平台期后加入10-5mol/l的硝普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两组不同血管材料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张力随时间的变化值。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用±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颈总动脉血管电-机械耦联反应结果 加入电-机械耦联收缩刺激剂68 mmol/l k+溶液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张力缓慢上升,并在1 h内达峰值。以k-h液冲洗3次后,血管张力迅速下降,并在30 min内恢复至原有基础张力水平(1.52±0.03)g,与基础张力(1.52±0.02)g相比,p>0.05。再次加入68 mmol/l k+溶液,血管张力再次上升。电-机械耦联反应刺激具有可重复性,见图1。而人颈总动脉血管张力缓慢上升,并在1 h内达峰值。以k-h液冲洗3次后,血管张力无改变(7.51±0.19)g,与基础张力(2.52±0.04)g相比,p< 0.01,见图2。

2.2 颈总动脉血管α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 受到10-5 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张力急速上升,20 min内即基本达峰值,之后缓慢上升,连续性观测1 h血管张力无衰减。加入硝普钠后,血管张力急速下降,在20 min左右即达基础张力水平(1.43±0.13) g,与基础张力(1.53±0.05)g相比,p>0.05,见图3。人颈总动脉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血管张力缓慢上升,30 min内达峰值。加入硝普钠后,血管张力缓慢下降,在30 min达基础张力水平(3.21±0.28)g,与基础张力(3.06±0.13)g相比,p>0.05,见图4。

3 讨 论

在心脏直视手术中,cpb和心脏停搏为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提供了安全的保证。但在心脏停搏期间,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再灌注损伤的产生,部分患者在体外循环后发生心功能低下、心律失常等,影响了手术的顺利恢复。为此,学者们在心肌保护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心脏停搏液的改良、灌注方式的改进、心肌损伤机制的探索等[1-6]。但是文献中有关心肌保护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较好结果的一些心肌保护药物(如腺苷等),在临床观察中并没有明显增强心肌保护的效果[7-8]。动物实验中发现的缺血预处理技术,在动物实验中可以明显改善之后心肌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但在临床实验中也是不能得到验证[9]。这种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结果之间的巨大差异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10-11]。

本研究选择大鼠和人类动脉血管作为实验材料,从血管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可能造成心肌保护基础实验与临床观察差异的可能原因。本组实验由于采用了powerlab 4 腔张力检测系统,压力传感器的设置较传统电生理检测装置有很大改进,采用了计算机模拟量到数字量转换(a/d)系统,敏感度大大提高。

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刺激兴奋后,通过肌细胞特有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产生收缩反应。在基础实验中,一般采用高钾作为电机械耦联反应的刺激剂,其浓度从30 ~ 100 mmol/l不等,68 mmol/l k+溶液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据报道,68 mmol/l k+溶液可以在不同动物的不同血管产生强烈的收缩效应,并且没有脱敏现象。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受体分布广泛,因此是药理机械耦联反应实验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因此,选用这两种试剂作为生物力学实验的刺激剂。加入硝普钠观察血管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在电机械耦联实验中发现,大鼠对高钾有较强的耐受和调节能力,大鼠血管张力在去除刺激因素后迅速下降,说明细胞内存在快速的钙通道调节机制,从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张力下降。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在药理机械耦联反应实验中,人体血管与大鼠具有相似的α受体介导收缩反应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曲线。但是人体血管上升(收缩)和下降(舒张)曲线更为平缓,说明收缩和舒张强度低于大鼠。这可能提示人体对药物具有一定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尽管动物实验中经常采用高钾进行反复刺激,进行血管生物力学的检测。但是检测也显示,暴露于20 mmol/l的高钾溶液,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并未受到影响,但是内皮细胞衍生的超级化因子(edhf)介导的舒张作用减弱[12]。本组实验则通过生物力学的角度直接证实了高钾的这种不利影响。人颈总动脉受到68mmol/l k+溶液刺激后,血管张力持续增高,改变细胞外k+浓度并不能使张力降低。这说明高钾对人体血管的不良影响较大鼠更为明显,人与动物血管调节钾代谢的机制存在明显差异。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将会明显影响心肌保护的效果,表现在:① 高钾引起心肌血管痉挛,影响心脏停搏液的均匀分布,使部分心肌代谢活动持续存在,加重心肌缺血。② 钙内流导致细胞内钙超载。由于心肌收缩最终都是改变细胞内ca2+的浓度。高钾刺激引起的血管张力持续增加说明,细胞内ca2+浓度较高,细胞会调动质膜上的通道或通过耗能的ca2+泵,从而调节细胞内的钙浓度。但这些过程大多数都是耗能过程,会加重细胞缺氧。③ 心肌血管的挛缩影响复灌后血液的复流。④ 影响复灌后正常电机械活动的恢复。由于细胞外高钾本身对心肌电活动的产生和传导有影响,如果复灌后血运恢复不畅,也会间接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因此,根据本实验结果,有必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探索大鼠和人体血管电机械耦联反应差异的内在因素,将对心脏停搏液的改良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在选择心肌保护的实验模型和实验设计时,应考虑不同种属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黑飞龙,王寿世,曹焕军, 等. 阜外极化停搏液大鼠离体心肌保护效果研究 [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 6(3):183-186.

[2] 卢向航,冉珂,徐军美,等. 延迟相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 6(3):180-182.

[3] allen bs. pediatric myocardial protection: a cardioplegic strategy is the "solution" [j].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pediatr card surg annu, 2004, 7:141-154.

[4] hayashi y, ohtani m, sawa y, et al. minimally-diluted blood cardioplegia supplemented with potassium and magnesium for combination of 'initial,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bolus' administration [j]. circ j, 2004, 68(5):467-472.

[5] 董培青, 孙衍庆, 杨璟, 等. 心脏直视手术外源性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效果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7, 13(4):212-214.

[6] teshima y, akao m, jones sp,et al. cariporide (hoe642), a selective na+-h+ exchange inhibitor, inhibits the mitochondrial death pathway[j]. circulation, 2003, 108(18):2275-2281.

[7] shalaby a, rinne t, jarvinen o,et al. initial results of a clinical study: adenosine enhanced cardioprotection and its effect on cardiomyocytes apoptosis dur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 33(4):639-644.

[8] korbmacher b, klein kk, sunderdiek u,et al. does adenosine pharmacologically precondition human myocardium during coronary bypass surgery[j]? j cardiovasc surg (torino), 2005, 46(3):285-290.

[9] reffelmann t, schwarz er, skobel ce, et 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does this animal experiment phenomenon have clinical relevance[j]? med klin (munich), 2000, 95(10):559-567.

[10] bolli r, becker l, gross g,et al. myocardial protection at a crossroads: the need for translation into clinical therapy[j]. circ res, 2004, 95(2):125-134.

[11] royston d, kovesi t, marczin n. the unwanted response to cardiac surgery: time for a reappraisal[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3, 125(1):32-35.

人和动物篇8

【关键词】 替米沙坦;色谱法,高压液相;生物等效性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of telmisartan in Chinese healthy volunteers

【Abstract】 AIM: To develop a HPLC method with fluorescent detection to determine telmisartan in human plasma and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profiles and bioequivalence of telmisartan in healthy Chinese volunteers.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two period crossover study, 24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received single dose of 40 mg telmisarta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telmisartan was determined by HPLC metho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two preparations (test and reference) and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were calculated with statistic analysis. The column was Diamonsil C18 (5 μm, 4.6 mm×150 mm).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61∶39, pH adjusted to 3.74 with H3PO4)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internal standard was candesartan. The fluorescence detector was operated at λEx=305 nm and λEm=365 nm.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telmisartan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5-144 ng/mL (r=0.9998). The absolute recovery was 79.62%-85.69% (n=5), and the relative recovery was 101.92%-108.95% (n=5), and the intraday and interday RSDs were 4.23%-9.80% and 4.03%-9.95% (n=5). AUC0~96 of the test and reference preparations was 888.90±406.49 and 895.03±364.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wo preparations were bioequivalent.

【Keywords】 telmisartan; chromatography, high pressure liquid; bioequivalent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替米沙坦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考察替米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方法: 24例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40 mg替米沙坦片供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用HPLC测定替米沙坦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而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5 μm, 4.6 mm×150 mm),以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61∶39,磷酸调pH=3.7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坎地沙坦为内标,荧光检测波长λEx=305 nm, λEm=365 nm. 结果: 测定替米沙坦的线性范围为0.5~144 ng/mL, r=0.9998,绝对回收率在79.62%~85.69%(n=5),相对回收率在101.92%~108.95%(n=5),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4.23%~9.80%和4.03%~9.95%(n=5). 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AUC0~96分别为888.90±406.49和895.03±364.53. 结论: 两种替米沙坦制剂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关键词】 替米沙坦;色谱法,高压液相;生物等效性

0引言

替米沙坦(telmisartan)是新一代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而产生降压作用[1]. 有研究表明,替米沙坦对AT1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其他心血管系统的受体无影响,呈现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单独用于治疗中度高血压可使50%以上的患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适用于对其他降压药不能耐受或过敏的各型高血压患者[2].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探讨替米沙坦片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并对其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为正确应用替米沙坦提供理论参数和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替米沙坦片(商品名为美卡素): 40 mg/片,批号: 107567,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产品;替米沙坦片: 40 mg/片,批号: 021218,替米沙坦对照品(含量99.62%)及内标坎地沙坦对照品(含量92.0%)均为济南隆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SHIMADZU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D溶剂泵,RF10AxL荧光检测器),HW2000色谱工作站,SUPELCO固相萃取仪,Bond Elut固相萃取小柱(C18, 100 mg, 1 mL)日本岛津公司; 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5 μm, 4.6 mm×150 mm)迪马公司;流动相: 0.01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称取1.36 g磷酸二氢钾溶于双蒸水至1000 mL,用磷酸调pH=3.74)乙腈(39∶61);流速: 1.0 mL/min;荧光检测波长: λEx=305 nm, λEm=365 nm. 24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均为江西医学院在校学生,年龄19~23岁,体质量55~65 kg,身高164~173 cm,试验前接受全面体检,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率、血压、心电图等均为正常.

1.2方法

1.2.1血样处理首先往固相萃取小柱中加入甲醇2 mL浸润活化抽干,再加入重蒸水2 mL使小柱填料平衡. 取血浆样品0.5 mL置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内标液10 μL,旋涡震荡混匀成血浆样品,上柱,然后用0.05 mol/L磷酸二氢钾(称取1.36 g磷酸二氢钾溶于双蒸水至200 mL,用磷酸调pH为4.6)和甲醇的混合物(4∶1)0.25 mL冲洗2次,洗液弃之,再加入0.4 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进样20 μL,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1.2.2标准曲线制备精密称取适量的替米沙坦标准品与坎地沙坦对照品,用流动相溶解,并用正常人血浆稀释,配制成含标准品0.5, 2.0, 6.0, 18.0, 36.0, 72.0和144.0 μg/L的系列血样,其中内标坎地沙坦浓度为1.0 μg/L,分别按血样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

1.2.3精密度和回收率精密配制含替米沙坦2, 18和72 μg/L的系列对照品血浆1.0 mL,各浓度均为5份,按前法测定日内、日间变异和方法回收率.

1.2.4健康志愿者的选择与试验方案受试者试验前2 wk未服用过其他药物,试验期间忌烟、忌酒. 本试验采用随机交叉单剂量双周期试验方案,将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按体质量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禁食12 h后分别口服供试制剂或参比制剂40 mg,分别于服药前(0 h)及服药后0.3, 0.7, 1.0, 1.5, 2.0, 3.0, 4.0, 8.0, 12.0, 24.0, 48.0, 72.0, 96.0 h采集上肢静脉血3.5 mL至肝素化试管中,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浆置-20℃冷冻保存,10 d内测定. 24名受试者服药2 wk后,交叉给药重复上述试验.

统计学处理: Cmax, Tmax用实测值表示,AUC0-t用梯形法计算,AUC0-∞=AUC0-t+Ct/λZ,Ct为最后一点的血药浓度,λZ为末端消除速度常数,可用对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末端直线部分斜率求得,t1/2可按t1/2=0.693/λZ求出. 用3P97软件对梯形法计算的AUC0-t及实测的Cmax取对数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以考察其生物等效性.

2结果

2.1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评价

2.1.1方法的专属性在该色谱条件下测得的色谱图中可见血浆中替米沙坦保留时间为5.2 min,内标的保留时间为3.7 min,替米沙坦峰、内标峰与血浆杂质峰完全分离,无内源性杂峰干扰,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图1).

A: 空白血浆;B: 血浆+替米沙坦+内标;C: 口服40 mg替米沙坦2 h后的血样.K: 坎地沙坦;t: 替米沙坦.

图1人血浆替米沙坦高效液相色谱图(略)

2.1.2线性范围血浆中替米沙坦经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 Y=0.0779X0.0057(r=0.9993),结果表明,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在0.5~144 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 最低定量下限为0.5 μg/L(S/N=3∶1).

2.1.3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按“1.2.1”的方法处理血样,记录样品与内标峰面积,将样品峰面积/内标峰面积代入到标准品的回归方程,得到相应的浓度,从而求得血浆中替米沙坦方法回收率,取上述各浓度血样日内分别测定5次,连续测定5 d,得日内及日间精密度(表1).

2.2血药浓度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40 mg替米沙坦片的平均药时曲线如图2.

表1人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回收率(略)

RSD: 相对标准误差.

图2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替米沙坦的平均药时曲线(略)

2.3主要药动学参数采用3P97软件计算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替米沙坦片,所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2.

表2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替米沙坦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略)

2.4生物等效性评价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将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13±6.62)%.

3讨论

目前国外报道的测定人血浆替米沙坦方法有放免[3]和高效液相色谱法[4],国内仅有液质联用的检测报道[5]. 本试验通过改进色谱条件,调整流动相pH值及比例,建立了测定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已有文献报道替米沙坦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1-4]一般为多次液液萃取,操作过程不仅烦琐,步骤甚多,而且回收率低,不利于大样本的生物分析. 本试验选取C18小柱固相萃取方法,比较了甲醇、乙腈等多种溶剂对样品杂质的洗脱情况,发现血浆样品经一定比例的甲醇和缓冲液洗脱,既除去血浆杂质的干扰,又保证替米沙坦和内标的高回收率,所得的色谱图分离完全,无测定干扰,具有操作简捷,重现性好的优点. 为此,可以认为本试验建立的HPLC方法是替米沙坦的体内药物分析的良好方法,特别对与大样本生物分析时,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节省试验经费,为今后生物等效性分析或生物利用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确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Stangier J, Su CA, Hendriks MG, et al. The effect of telmisartan on the steadystate pharmacokinetics of digoxin i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J]. J Clin Pharmacol, 2000,40(12):1373-1377.

[2] Stangier J, Schmid J, Turck D, et al. Absorp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intravenously and orally administered [14C] telmisartan in healthy volunteers[J]. J Clin Pharmacol, 2000,40(12):1312-1315.

[3] Stangier J, Su CA, Roth W. Pharmacokinetics of orally and intravenously administered telmisartan in healthy young and elderly volunteers and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J Int Med Res, 2000,28(4):149-152.

[4] Monton M, Jimenez A, Nunez A,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Ⅱ AT1type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vitro on human platelet activation[J].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0,35(6):906-911.

上一篇:平安校园手抄报范文 下一篇:国旗下讲话主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