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瑶门范文

时间:2023-11-07 09:40:47

琦瑶门篇1

关键词:王琦瑶 爱情悲剧 女性意识

王安忆其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可以说是其巅峰之作,她书写了一部属于王琦瑶式的女性悲剧。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王琦瑶的一生悲剧历程,让我们看到了她在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同时也有作者王安忆无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对男权社会的否定。

一、孤独的坚守与逃离后的回归

(一)弄堂里一颗不甘落后的心

可以说王琦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她坚决、果断、又富有行动性,她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在人生的各个转折点,王琦瑶的坚决与果断充分的体现了出来,无论是参加“上海小姐”,作李主任的“外室”,与程先生若即若离的距离,乃至生下薇薇和与老克腊的忘年恋。明知道自己的付出不可能换回一个好的结果,但只要有一丝的希望都会像“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用李主任留给她的那一盒金条,而是自食其力的靠给人打针来勉强度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

(二)逃离后的回归

在李主任死后,王琦瑶选择了离开上海,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但王琦瑶的坚定自守、倔强的性格使她到“邬桥”后再一次选择回到了上海,这就延续了她的悲剧,如果她在邬桥安安分分的生活,也许还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而她偏偏选择了回去,靠替人打针自食其力。“实际上,女性的逃离姿态并非只是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而采取的消极回避,以为逃离过程中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刚强气质与独立自主,使逃离本身成为女性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开端。同时成长女性在逃离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重新回归到原有的生活轨迹上来,但这种回归并不意味着女性退回到原来的精神原点,而是在一定的意义上表征着女性个体的成熟和自主性力量。”[1]王琦瑶的离开与归来,表现出了她的成长,她对自我命运的选择。

二、男性形象的否定和父爱的缺失

在《长恨歌》中作者写了一系列的男性形象,但是对他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甚至有的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名字,他们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的缺点,并且给女性的身心和精神上都带来了严重而深刻的伤害,从而导致了王琦瑶爱情路上的悲剧。

在《长恨歌》中,无论是王琦瑶还是她的朋友蒋丽莉、吴佩珍,在她们的家庭生活里,一直都是母亲陪伴着她们,她们的生活中似乎没有父亲的出现,作者特意没有写父亲对她们的影响,甚至连王琦瑶的女儿也并没有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没有父亲,也没有问过自己的父亲是谁。“这种‘无父文本’策略的采用正是要消解父权等级制度对女性成长的影响,而女性写作正是通过对父权制象征性的驱逐来获得铭写女性成长的权力。”[2]作者这样的表达方式,正是女性意识的强烈体现。

三、作者潜意识里的女性意识

在《长恨歌》的这部小说里作者在潜意识里就表现了女性的意识,在人物对话和叙述语言中以女性立场、女性体验为中心的观念和见解来进行表达,以此来表现对男权社会的批判。

(一)镜子和夹竹桃的隐喻

“隐喻涉及人类感情、思想和行为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但相关领域间的转换生成。”[3]在《长恨歌》这部小说里,作者好几处写到了镜子,“爱丽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镜子多,迎门是镜子,关上门还是镜子。床前有一面,橱里边有一面,浴间里是梳头的镜子,梳妆台上是化妆的镜子,粉盒里的小镜子是补妆用的,就连枕头边还有一面镜子。她在镜子前流连的时间多了些。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被欣赏被看的,是要符合男性审美的标准与要求的,女性始终处于客体的地位,而镜中所呈现出的影像,也处在一个被看的地位,小说中王琦瑶越是流连于镜子前,就越是想让自己成为主体而不是处在被看的客体,在潜意识里要求男女平等,摆脱自己被看的地位。王琦瑶或许能从“双我”的体验中,获得一种生活的勇气。

夹竹桃在《长恨歌》中也被反复的提起,“夹竹桃的粉红落花,写的是王琦瑶的名字。”[4]在小说的结尾,王琦瑶被杀后作者再次写到 “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 [5]夹竹桃是一种非常坚强有韧性的花,在季羡林的笔下曾经这样的赞美夹竹桃“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6]在小说中王安忆用夹竹桃来隐喻王琦瑶,是在赞扬她坚强不屈的品格,虽然她的一生都是在不幸中渡过的,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自己所认定的目标,这就是王琦瑶身上的夹竹桃精神。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的女性自主意识。

(二)王琦瑶的小姐妹情谊

在王琦瑶的生命里,有两个和自己要好的小姐妹蒋丽莉和吴佩珍,虽然王琦瑶成长时的小姐妹情谊也算是她成长的一个悲剧因素,王琦瑶的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是从去片场开始的,在那里,她初步品尝到了人世沧桑的味道;参加“上海小姐”的竞选,可谓是王琦瑶“错误”人生的第一步,这些都与她的“小姐妹情谊”是分不开的。王琦瑶的悲剧从此拉开了序幕。但是我们看到,在王琦瑶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有小姐妹陪着一起度过的,这种情谊是真心真意的,没有虚假的,可以共同团结起来抵制男权社会的压抑的,相互扶持共同汲取生活的勇气。虽然这“小姐妹情谊”也是王琦瑶爱情悲剧的一个因素,但却是女性所影响的,这也是作者在无意识间所传达出的女性意识。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以王琦瑶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在王琦瑶的故事里,我认为作者无意识的表达出了对女性要自强、自立和永不放弃精神的肯定,也表达了女性要有追求“男女平等”的合理愿望。

注释:

[1]高小弘.成长如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8.

[2]高小弘.成长如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5.

[3]张沛.隐喻的生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4]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16.

[5]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327.

琦瑶门篇2

关键词:王琦瑶;欲望;依附性;时代;悲剧命运中图分类号:I24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008-021.环境滋生的的欲望

上海的弄堂是剪裁了衣服剩下的边角料,被随意丢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这里“阴沟是溢水的,水上浮着鱼鳞片和老菜叶的,还有灶间的油烟气的。这里有些脏兮兮,不整洁的,最深最深的那种隐私也出来的,有点不那么规矩的。因此,它便显得有些阴沉。”[1]弄堂里鄙陋的流言也是不可小觑的,时不时如在地下抑久了的冤魂一样,附在人的身上,贪婪的舔舐着一可可纯粹的心。王安忆对弄堂有着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在这里生活的人眼里,雨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写在窗里是个水淋淋的''愁''字”;[2]雾也没有了朦胧的美感,“后弄的雾,是个模棱两可的愁,又还都是催促,”[3]这样环境中的人有着紧张而敏感的神经,他们感到压抑和憋气,渴望寻个机会从里面跳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王琦瑶也是这样的。人生而有欲望,但外界的环境会让这欲望变得更强烈,更及不可待,特别是对女儿来说,“它消耗着做女儿的耐心,也消耗着做人的耐心,它免不了有种弦在箭上,钗在匣中,伺机待发的情势。”[4]王琦瑶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她可求摆脱现状的迫切心情,而唯一的途径又是由金钱和名声铺筑的。

王琦瑶是个聪明的女孩,做什么事都是在心里先斟酌好了的,对于机会她既欢欣又不失鲁莽,顺顺当当的把握在手里。她到片场去试镜,面对开麦拉是紧张而欣喜的;又到程先生那里去拍照,表面是矜持的,内心却是热烘烘的;后又竞选“上海小姐”,随着欲望的逐步满足,奢望就变得真切了,于是又抱了决心去参加复选,置导演的好心劝说而不顾。十七八是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得年龄,更何况王琦瑶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她内心是极渴望从弄堂走向上流的,不一样的生活品质和追求。

王琦瑶最终梦想成真,成为“三小姐”,但这“三小姐”是颁奖典礼上的“三小姐”,在现实生活中她还是王琦瑶,平平凡凡的弄堂里的生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谁会甘心又一次回归尘埃。人的心是经得起痛苦和感伤的,但最怕产生落差,悬在半空不上不下,忘不了过去,看不到未来,无奈只能闷着头走下去。而支持她走下去的动力就是欲望。于是强烈的欲望驱使她不得不有所攀附,在遇到李主任后,就心甘情愿的做了他的情人,做了名副其实的三小姐。“实际上,她的自我认定中,一半是对权势的服从,一半流露的是对世俗化生活的向往。”[5]可她的内心又何尝不会感到委屈呢!正如王安忆说的:“王琦瑶是一个生命力极顽强的女人,她和上海一样能受委屈,但她百折不挠。她在小事情上很能妥协,但在大目标上绝不妥协,眼看没有路了,她又能走出一条生路。”[6]

“对权利、对荣华富贵的向往使王琦瑶放弃了有尊严有爱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走歪了方向,以至于她的一生都不得不在这条歪路上抗争。”[7]而她对权利和富贵的盲目向往又是与她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里弄的生活是时代的产物,被笼罩在浓郁的时代氛围下,王琦瑶的悲剧命运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2.时代赋予的依附性

如果说女性的依附性似乎是与生俱来,也并不无道理,但像王琦瑶这样急切而持久的依附却是时代为之添油加醋的。动荡而浮躁的社会环境,引起了女性心中的危机感,她们寻觅着社会中的立足之境,不管是暂时还是长久,过得一时是一时,甚至有些苟且的悲哀意味。王琦瑶对李主任的爱就像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是要给予温暖和呵护的。住在“爱丽丝”中的她不是过生活,而是等着生活来被过。李主任不在,她就是昏天暗地的度日子;李主任来了,她才能回过神儿来品味生活。可是李主任每次只是匆匆一来,王琦瑶的生活也就匆匆而逝了。这种依附性禁锢了王琦瑶,可“这是心也甘情也愿的囚禁,自己禁自己的”[8]没有自由的生活本身就是莫大的悲哀。

在王琦瑶年近三十岁的时候,开始过上了平淡真实的生活,她为了充实自己,在平安里开了小门诊,为别人打针。在这时,她遇到了康明逊。康明逊是大不同李主任的,王琦瑶与康明逊结识在打牌的幽默逗趣中,在桂圆红枣莲心的细致中,在围炉夜话的温情脉脉中。他们是同龄人的之间的琐琐碎碎细节感动间的爱情,这一次王琦瑶是把心交给了康明逊。但康明逊并不能担负起这份爱,王琦瑶也不能彻底的从绝望中独立起来,她对男性的依附是根深蒂固的,由表几里,一点都不含糊。以至于出现了后来与老腊克的忘年之恋。

老腊克虽然年纪与王琦瑶的女儿相当,却是复古式的人物。而王琦瑶之于老腊克却像是抓住了时光的尾巴,在老腊克的怀旧中,她也嗅到了着旧日的气息。可是再怎么样,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王琦瑶不想抛开他,她还是需要依赖他的,这种依赖既不是物质上的,也不是关怀和抚慰,更谈不上爱情所能托付的终身,而是一种理解和交流,不只停留在语言上,还有心里的共鸣。王琦瑶是一个细腻而又精致的女人,这个要求是不能少的。老腊克是又一代人,而也能欣赏她的美,受惑于她的魅力,这也是王琦瑶的骄傲。

最终老腊克也离她而去了,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对男性的依赖,“等男性给她的恩赐与承诺,而更重要的则是大多数女性的弱点,她们的依附性使她们没有独立生活的勇气。”[9]王琦瑶的生活虽然还一直维持着体面,但她的依赖性吞噬了她的自由,消磨了她的矜持,人也就随意起来了,对于爱情已经失去了理性判断的能力,注定了她一次次的爱情失败,使她的人生更富伤感了。

3.虚空的寄托

王琦瑶的一生是一缕华美的游丝,悬浮在上海的里弄巷口,不由自主,无所依托。她的生活环境和时代依赖性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但是追求了一辈子的她至死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无疑为她的悲剧人生雪上加霜。

起初王琦瑶是把自己寄托在男人身上的,可是随着李主任的去世,康明逊软弱的回避,完全扑灭了她的希望之火,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虚幻的,唯一的一点真实也是自己留给自己的。后来她又凭借着自己犹存的风韵去吸引并利用了萨沙,又不留痕迹的将老腊克俘虏了,她的内心还是有着些许得意的。可是她所抓住的筹码是有使用期的,过了这个期限,美貌逝去了,气质也衰退了很多,“女人的日子,其实是最不禁熬。”[10]的时代在进步,她是沉暮般的脚步是赶不上的,王琦瑶又一次扑了个空。

女儿可以说是王琦瑶一生中以外的收获,可女儿和她并不贴心。薇薇眼中的世界是新世界,着世界在王琦瑶眼中却是蒙了层帘子,不如旧世界来的清晰。如今的时代也是薇薇的时代,完全不把当年的“三小姐”放在眼里。王琦瑶在女儿身上是找不到寄托的,当然她自己也不认同这种寄托。后来薇薇和男朋友去了美国,她是有些躲避王琦瑶的,尽管她并不很听王琦瑶的话,但作为在母亲身边的女儿来说,她的生活还是被王琦瑶所营造的空气笼罩着。薇薇走后,王琦瑶又一次孤寂了。

文中多次出现“西班牙雕花的桃花心木盒”,这是李主任留给王琦瑶的唯一。里面的金条是沉甸甸的,沉它在王琦瑶的心底,做她最后的依托。在王琦瑶做护士的时候没动过它,在薇薇无尽的“搜刮”时也没动过它。其实它的价值远不止其中那几根金条的市面价,它是王琦瑶用青春和纯情换来的,盛着她一生的最美,在苦难中给予她莫大的安慰。她是舍不得动的,“万般无奈的日子想到它,心里才有个底。”[11]可世事难料,当她决定将一生的底本做人生的最后一次赌注时,换来的却是老腊克的离开,她对他的感情不是爱,她的爱老腊克是担负不起的,离开,对于老腊克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王琦瑶在这辈子没找到寄托,她一次又一次的扑空。她心底的"西班牙雕花的桃花心木盒"更是一种自我慰藉,是虚幻缥缈的,空空的架子放在那里,只是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做个摆设罢了。可当这个摆设也被无情的掠去后,王琦瑶还有什么呢,她可怜得竟没有能力保护一个假象,她的生命也就注定要终结了。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追求,失落,哀伤是贯穿其中的。她内心是积极向上的,她在不断的追求者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她的“生命始终被流离的生存和情感的饥渴牵引和摆布。幸福始终是个陌生的字眼。”[12]这其实也不完全怪她,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她出现在每个男人面前都是最不合时宜的,在李主任那里,她只能是个情妇,在康明逊那里,她又受到时代价值观的约束,在老腊克那里,她无疑充当一个精神上的知心姐姐。王琦瑶选择降生在这个时代,这个城市,可这个城市却最终遗弃了她,以悲剧为她送终。正如王安忆在谈到《长恨歌》时称:“在那里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13]上海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本身体现着它本身的复杂性,时代在变化,城市的生长总要摈弃一些东西,就好像蛹化成蝶的过程必然是撕心裂肺的疼痛。王琦瑶处在这个转折的夹缝中,做了无畏的牺牲,为她的人生埋下了必然会开出苦痛之花的种子。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白晓华.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悲剧命运[J].小说评论,2010年第五期

[3]王安忆.王安忆说[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4]崔颖.风雨飘摇总是花体悟王琦瑶的“幸福”.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琦瑶门篇3

关键词: 小说《长恨歌》 上海弄堂女儿形象 女性叙事分析 悲剧淡化处理

有人说最能展现一个城市的历史莫如这个城市的子民,而在中国千百座或是古雅或是传奇的城市里,上海是最让人记挂的。半个世纪前,张爱玲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半个世纪后,王安忆谱一曲《长恨歌》,书写弄堂女儿的别样人生。在小说《长恨歌》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张爱玲的影子,流言、旗袍、爱丽丝,那些旧式的繁华和落寞,也因此王安忆为一些学者所诟病。本文主要对《长恨歌》中上海弄堂女儿形象的女性叙事分析和悲剧淡化处理两个层面进行细读。

一、上海弄堂的女儿

首先,细节描述向来是女性叙事的特征,因为细节同“国家”“统一”“革命”等宏伟的见解相抵触,它常常是感性的、繁琐的、冗长的章节。[1]

“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是典型的待字闺中的女儿,总是闭月羞花的着阴丹士林蓝的旗袍,身影袅袅,漆黑的额发掩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上海的时装潮流,她们是勤恳老实,忠心耿耿,亦步亦趋的……每个门洞里都有王琦瑶在读书,在绣花,在同小姐妹怯怯私语,在和父母怄气掉泪……”。[2]小说一开篇用三个小节介绍“弄堂”、“流言”和“鸽子”,前三者细密地铺垫让主人公形象蒙上了一股温婉迷离的色调,半推半就间王琦瑶登场了。她是美丽的,乖巧的,谦虚的,不那么高不可攀的,可亲可爱的小家碧玉。用作者的原话说:“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股小女儿的情态,这情态的名字就叫做王琦瑶。”此时的王琦瑶还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偶尔同朋友吴佩珍耍点小心计,维持在小姐妹情谊间的优势状态罢了。最有意味的一处细节是王琦瑶在片场受挫的经历,当时吴佩珍的哥哥让王琦瑶去试镜,王琦瑶满心期待到了片场,当镜头灯光打照在她身上时,缺乏生活经历的她木然了,拍摄扫兴而归,为此她同吴佩珍的友谊也就撕裂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太没有面子了。

弄堂的女儿是富有心机的、爱慕虚荣的。和吴佩珍分手后,很快蒋丽莉成了王琦瑶红花下的绿叶,如果说开始住在蒋家里是蒋氏母女热情促成的,那么之后王琦瑶一面迎合蒋母,一面哄着蒋丽莉,都说明王琦瑶的深谙世故,利用她们家的优越条件,过她小姐般的生活。而后程先生同王蒋的“恋爱悲剧”,亦入木三分地展现了弄堂女儿的世俗面貌,不觉可憎,反而有些可爱的味道。及至同李主任相遇,有了第一段充满冒险的爱情,不得不说是一种虚荣使然。即使是成了女儿都出嫁了的母亲,她依旧憧憬着风姿绰约地吸引异性,依旧要在舞会和派对中缅怀往日的罗曼蒂克。

作者一次次写道:“王琦瑶的美不是那种文艺美,她的美是有些家常的,是在课堂供自己人欣赏的,是过日子的情调。她的美里缺少一点诗意,却是忠诚老实的。”[3]在这里,作者反复这样描写,正是为了表明王琦瑶虽然有出众的相貌,但至多不过是个平凡的女子,可以说已经暗暗埋下了伏笔,王琦瑶上不了大阵仗,抬不起大局面,她不属于十里洋场中倾国倾城的交际花,如陈白露、葛薇龙一般,爽爽利利过一把梦幻泡影的生活。她是上海所有弄堂女儿的代表,所以她是选美比赛的“三小姐”,冠以“沪上淑媛”的名目,“这名字有着海上生明月的场景,还是人海,月是寻常人家月”。[4]

其次,女性主义叙事在王安忆小说的创作中显现出一种普遍男弱女强的两性关系叙事模式,解构了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性别秩序,显现出女性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

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是王琦瑶,故事围绕她的一生进行叙述,从整体来说王琦瑶作为弄堂女儿的化身始终处于被高举的地位。虽然作者也揭露王琦瑶的弱点和她的市民气味,譬如描写她如何自甘自愿当李主任的情人,如何勾引毛毛娘舅,如何同芳华正茂的女儿斗气,但都是带着理解的温情笔调来叙述,并且十分明显地显现出一个弱女子在大时代中的随遇而安。值得一提的是,像王琦瑶似的女性,行走在传统与现代间的一条路,既区别于女权主义作家笔下的“出走的娜拉”,投身革命事业或者现代化职业,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在家相夫教子的瑞珏。她受过高等教育,但她选择类似交际花的生活,似乎屈身了,似乎堕落了。

不过张爱玲在散文《谈女人》里说:“几千年来女人始终处于教化之外,焉知她们不在那里徐图大举?”[5]屈从只是暂时的,沉默是更激烈反抗的前兆,王琦瑶是弄堂的女儿,身上散发着这个都市特有的物质气息和欲望气息,这是一个普通都市女性的平凡甚至平庸。这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女性观,王安忆所认同的女性是那种内心足够强大,能强忍着压力面对生活的风云变幻,而不从道德的圈子对这个女性进行品评。

二、“悲剧”的淡化

哲学家叔本华在揭示悲剧内涵时,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悲剧,其一是“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其二是“盲目的命运”;其三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6]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当推第三种悲剧,用今天小说的语境解读,也就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自然生成的悲剧,包括意念悲剧、性格悲剧和心灵悲剧。

相比于白居易笔下的唐明皇与杨玉环的悲欢离合,我们在审视小说《长恨歌》的时候,会发现披盖在充满悲情意味名字下的这个故事似乎不是那么的感人肺腑,让人唏嘘怅恨。可以说,《长恨歌》所呈现的故事似乎刻意淡化了悲剧意味,她的一生也将只是平凡的,李主任的匆匆来去,犹如惊鸿一瞥,即便偶有波澜;同毛毛娘舅和老克腊产生的爱情,面对岁月沧桑的洗礼,同朴实的生活相比,也变得无足轻重了。王琦瑶式的弄堂女儿有几分浪漫,就有几分实际;有几分风光,就有几分惨淡。王琦瑶的人生既不是意念悲剧,又不是性格悲剧,更不是心灵悲剧,读完小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共鸣。

王琦瑶最后在“碧落黄泉”一节里死于小流氓“长脚”的手下,这也是长恨哀歌,繁华一梦中少有的一次怪诞之美与忧郁之力。和这个死亡联系起来的是裸的金钱和一个妇女老态的细颈脖。没有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严肃意味,而留下了一种被轻侮的肮脏罪恶,这把小说先前各种美好流丽的画面全部瓦解了,这样的一种结尾处理是作者特意地反叛,因为王安忆本来就要写一部别样的上海故事,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这是一个由“流言”编织而成的上海故事,它是小“历史”。

此外,不知道是否因为部分运用了文学经典《长恨歌》的名字和其中故事的意味,作者在叙述王琦瑶的故事时,时不时特意安排了伏笔,例如主人公一出场有一处闲笔写道:“爬山虎的长寿也是长痛不息上面写满的是时间的字样,日积月累的光阴的残骸,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这是长痛不息的王琦瑶。”还有当王琦瑶逃难回到邬桥外婆家时,外婆有这么一番心理活动:“外婆看着眼前的王琦瑶,好像能看见四十年以后。她想这孩子的头没有开好,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如此的经营描写,把王琦瑶的最后结局又推向了命运说。而这样的一种处理,同样也淡化了小说的整体悲剧意味,因为这不关乎王琦瑶在人生选择上的挣扎和抗争,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激愤。

三、结语

“张爱玲的人生观走在了两个极端之上,一头是现实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是人生奈何的虚无”。[7]王安忆试图在张爱玲影响的焦虑之外另辟蹊径,《长恨歌》作为一种模仿中的创造可以无愧。但小说失却了艺术张力上的壮美和苍凉,精致装帧的图卷虽然极繁复极华丽,还是让人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参考文献:

[1]周蕾.现代性和叙事――女性的细节描述.妇女与中国现代性.上海三联,2008:268.

[2]王安忆.长恨歌.南海出版公司,2007:19.

[3]王安忆.长恨歌.南海出版公司,2007:30.

[4]王安忆.长恨歌.南海出版公司,2007:36.

[5]张爱玲.谈女人.色・戒.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6]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

琦瑶门篇4

[关键词]上海;王安忆;《长恨歌》;民俗

作为以传统的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中国一直是乡土文学的大国,但自从20世纪以来,整个小说写作的空间对象大面积向城市发生转移,乡村开始受到冷落。在作家对城市生活的书写中,上海这样一个中国近现代兴起的商业大都市,是风情浮艳集中之地,也成为中国近代通俗文学的大本营。上海故事被作家源源不断的想象和书写,写不尽的风诡云谲,说不尽的摩登繁华。都市精神里的文化个性,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了充分展现。

城市文学中上海曾是“现代派”文学的乐园, “新感觉派”笔下的上海一度被符号化,高楼大厦、人流、舞场、霓虹灯等造成一种速度感,形成一种“妖魔化的城市文学传统”。近年来,上海寻梦成为最热闹的话题,在商业炒作下,30、40年代的上海又重新以种种方式被歪曲地展现。王安忆敏锐的感觉到都市文化的发展与变化,注意到这中间的虚幻倾向。在她20世纪9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她希望去修复还原上海的市民文化,打破人们虚幻的怀旧情绪。

《长恨歌》表面上似乎也是一部上海传奇,它以20世纪40―80年代沪上名媛王琦瑶哀婉动人的情与爱为主线,写尽了上海的繁华与时尚,更揭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凄凉与可悲,繁华梦醒之后的荒凉与失落。作者所描绘的上海故事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她摒弃了一般“上海寻梦”创作的虚幻性,写的是王琦瑶及其相关者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浮华表象下真正的东西。小说的焦点不是霓虹灯闪烁的街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险象环生的商界生涯,而是对上海的世俗民相作了深刻的刻画,捕捉上海这座大都市的内在灵魂,把握上海的文化精神和历史的生活情感。本文就王安忆的《长恨歌》来分析一下她与众不同的切入视角和写作特点。

一、 与心灵粘合的上海民俗刻画

民俗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包括民众传统的社会文化和物质生活文化,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许多内容。对世俗民情的刻画,很多小说都有独到之处,很多人认为写上海的世俗民情,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最深刻。但我认为王安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在对世俗民情的刻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上海的眷恋与欣赏,和张爱玲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绝望与沧桑,是很不一样的,上海之与王安忆,如北京之与老舍,湘西之与沈从文。

老舍的许多作品都对北京的民俗做了深入的刻画,老舍先生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是写北京的,他离世前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也是写北京的。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创作同北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正红旗下》虽然仅仅写了一部小说的开头,但是小说异常传神地描摹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在对世俗民相精雕细刻中,在对市井生活的徐缓描写中映射出京城旗人社会和中国社会的万千景致以及风云走向。沈从文在小说及其创作中,正因为他对家乡深沉的热爱,才能用那细腻的笔触、清丽流畅的文字,精心描绘出千里沅水及各支流两岸灵秀的风光和湘西人民独特世态人情的画轴。他们都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民俗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执著的偏爱与眷恋。在《长恨歌》的创作当中,上海也是一块与作者心灵粘合的地方。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有意识地淡化社会生活,对40―80年代上海经历的政治纷争、经济荣枯等宏大的可以铺叙传奇故事的场景叙事故意隐去,把社会政治生活对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作用基本淡化,而以个人化的民间立场,把笔力凝聚在弄堂人家的日常生活,突出市民生活的丰满血肉,描绘一幅都市民间生活图像,呈现出自成一体的上海文化风景,是一曲上海的民俗风情之歌。

二、 关注繁华表象下的日常生活

关注民间生活,用民间视角来写作,很多作家都做了成功的尝试。而上海是在殖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文化形象的,是以无数的“声”和“色”做底子的。上海是璀璨光华、喧哗嘈杂的,如果没有敏锐的目光和深入的了解,人们很难去关注它繁华表象背后真实的民间生活。王安忆在表现上海文化精神时,没有把它当作上演传奇故事的光怪陆离的据点,而是透过繁华的表象,用一种世俗情怀和民间视角去寻找城市里最基本最有民间稳定性的因素。紧紧抓住弄堂和小姐这两大最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意象进行开掘,以个人的立场,构建起一个都市民间世界。

《长恨歌》颇继承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张爱玲对世俗生活的刻画方式,都对日常的生活津津乐道。但《红楼梦》的家常中穿插着神仙世界,张爱玲的家常中纠结着传奇故事,只有王安忆的家常是纯粹的世俗化。王安忆热衷于描绘最家常的生活,最家常的场景和最家常的人。正是这些世俗与家常最能代表上海的世俗风情与文化。王安忆喜欢家常,喜欢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喜欢世俗生活的本真情态,能够精准地把握人情世故,捕捉生活细节的情趣。王安忆用民间视角与世俗情怀来描摹的是与众不同的上海,是在虚与艳之中突出的一个真与实。

《长恨歌》中,最世俗的场景是弄堂,王安忆的《长恨歌》写的就是小弄堂组成的大上海。弄堂是那么的小而微不足道,不是外滩不是虹口也不是租界和洋行,但普普通通的上海弄堂,曾经是上海大多数市民的生活环境。“它一头连着世界潮流,一头连着中国本土的那种上海,它的滞后性是显著的” ,弄堂只是一个外在的躯壳,这些鳞次栉比的房屋是大多数上海人的居住环境和流言生长地,弄堂的世界是形形的人生。

小姐是上海文化精神的生命体现,王琦瑶是上海千门万户、里巷弄堂中最常见的女儿,王琦瑶与其说是上海小姐,更不如说是一个邻家女孩,她“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去拍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上海的弄堂里,每个门洞里,都有王琦瑶在读书,在绣花,在同小姊妹窃窃私语,在和父母怄气掉泪”。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数的,这大多数虽是默默无闻,却是这风流城市的艳情的最基本元素。

她们生于上海,自然要吸取春申风月、黄浦精华;她们的风头与堕落,不止代表了个人的际遇,也代表了这座城市对她们的恩义与辜负。当年的上海小姐选美,铺张了当年的影艺娱乐的魅艳风情,则又透露着一切声光色相。

王琦瑶作为“上海弄堂的女儿”,她代表的是上海“过去时”的历史与现状构成的一个“上海旧梦”的神话。在她的身上,体现着权力与金钱的双重力量的腐蚀作用,既显示着上海的繁华,同时也揭示着繁华背后的腐烂。王琦瑶的特殊价值,在于作家将赋予的双重意义:既关注上海的小家碧玉(在她身上包含了上海小市民生活场景的某一侧面),又具有着文化的象征意义,在现实与历史的互相映衬中,成为了一种城市文化人格与一个人含有的城市意义的综合体,体现着作家对于上海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的深刻体验。

在家常的弄堂中,王安忆告诉读者,上海的真正历史是百姓生活,是弄堂里的王琦瑶是程先生是老克腊是长脚等等芸芸众生。吃饭穿衣是她们的日常生活。如在1957年的冬天,弄堂深处,小楼一角,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雨雪霏霏。王琦瑶等人却能依偎在小炉前,烤山芋,烤朝鲜鱼干,开水锅涮羊肉,边闲谈边吃喝,做糯米汤圆,有一种奇异的生存智慧。在穿衣方面,严师母曾无限感慨地说:“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兴趣和精神,是最要紧的。”连当年的上海小姐竞选时的盛况也是极力铺排的服装的盛况,羽衣霓裳,天空中洒金洒银,五彩云是飞上天的女人的衣。第三部对薇薇一代的生活描写更是侧重于日常的衣饰装扮,用尽了全部心思。

三、 用诗化语言凸显具有民间色彩的女性化城市

上海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的,远远谈不上色彩斑斓,很多作家都把民俗色彩浓重的作品处理得清幽淡远,好似桃花源,王安忆却能够把平淡的生活写的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地方,淡极始知花更艳,于极平淡处显示出上海这样一个城市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化特色。在凸显上海的女性化的特点时,她并没有刻意的去表现,而是用语言的奇观折射出这座城市民俗特点。在《长恨歌》中,她用细腻精致语言风格表现了民俗化的上海独特的女性化特色。她的语言风格如南宋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婉约,却又多了一些光亮,这光亮闪闪烁烁的布满了全篇,是一池的荷花,荷叶上面滚圆的晶莹的水珠,映着光线,折射出珍珠般的光泽,那是一种令人心碎的炫目。

在这种炫目中,王安忆通过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民间俗世情缘,放弃了变幻莫测的男性城市,而预设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绵长的女性城市。王琦瑶本身就是拟人化的上海,没有金戈铁马、长歌浩叹,是婉约的,带着忧伤的,风情万种的。王安忆说过:“长恨歌里我写了一个悲剧,其实我要写的是一个城市的故事,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我是直接写城市的故事,但这个女人是这个城市的影子”;“在我眼中,上海是一个女性形象,她是中国近代诞生的奇人,她从一个灯火阑珊的小渔村变成东方的巴黎,黑暗的地方漆黑一团,明亮的地方流光溢彩得令人炫目,她真是一个神奇的女人”。上海是一个王琦瑶式的东方女性城市,写王琦瑶的悲剧命运就是上海的历史变迁,写上海的文化精神,就是王琦瑶的心理积淀。

在新时期众多的作家中,中国文坛经历了此起彼伏的文学流派变更,每一种流派的变更都是作家们在寻求新的手法来表达生活,王安忆是其中做的比较好的一个。她说:“我自以为是远离一切潮流的作家,其实却得了一切文流的好处。每一次生死攸关、而又荒诞不经地冲破,都为我的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使我一无负担、二无拘束地在往昔的战场上自由自在地活动。”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风格。她不断追求一种艺术与表达方式的突破,因而她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上海故事,写出了一曲城市民俗特点的上海之歌。

[参考文献]

[1] 沈永英.上海故事中的空间与怀旧――王安忆和程乃珊上海故事之比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 王安忆.长恨歌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3] 齐红,林舟.王安忆访谈[J].作家,1995,(5).

[4] 王安忆.漂泊的语言・王安忆自选集(散文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琦瑶门篇5

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怀旧情结

怀旧,作为二十世纪末几乎席卷一切的一种社会情绪与社会思潮,对当代文坛构成了强力冲击,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波。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即为怀旧文本的典型范例。其有意打破故事正常流程、一唱三叹的慢节奏的叙述;对上海弄堂、流言、闺阁、鸽子以及王琦瑶式的女人的细致描绘与精警分析、议论;对作为边角料的人生绵绵不绝的长久关注;对四十年前上海繁华生活之影的极度留恋与对其无可奈何消逝的哀惋与叹惜;以及对当今上海的种种不称心与无形鄙薄,无不传达出一种极其浓厚的怀旧情结。可以说,《长恨歌》是一曲繁华旧上海的挽歌,是一部对四十年来上海由沉潜趋于浮躁、由精致滑向粗糙、由优雅坠入粗俗的怀旧感伤史。本文试从对旧上海的书写、怀旧缘由、幻灭的怀旧三方面来叙述王安忆的这场幻灭的怀旧之旅。

一、对旧上海的书写

《长恨歌》是一张旧上海的老照片。作者营造怀旧氛围的第一步便是事无巨细地向我们描绘了一个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的轮廓和风貌:有着老虎式天窗、摆着月季花的窗台,一直通向二楼闺阁的楼梯,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的弄堂;带着薰衣草气味,樟脑丸气味和肉的气味,鄙陋的,但或许可淘出真货的流言;挂着花的窗帘,不时传出周璇的“四季调”的闺阁;忽起忽落,飞翔于楼阁之间的鸽子……作者都不厌其烦地进行着描写。而要写出真正的旧上海,就必定要把它置入到特定的城市建筑构造当中,因为只有对那些最具上海特征景物的描绘,才可以最见出旧上海的独特韵味。无疑,弄堂是最能代表旧上海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作为一种存在和需要,她孕育了几代上海人的居住心态。王安忆作为一位移民者,深知弄堂对于上海的意义。

“上海的弄堂是形形种种,生色各异的。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它们是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①(p.4)风格各异的弄堂,曾经是上海人赖以生存的建筑空间,如今几乎不复存在,上海将因失去具有历史象征的弄堂而面临失去历史的危险。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的,是有一些私心的。”①(p.5)弄堂培育了上海人的亲情感,大家共用一个灶问,谁家添了什么东西,吵了架,或生了病,没有不知道的。如今道道铁门隔断了曾经邻里的欢声笑语,封闭的环境、孤寂的生活,使昔日的弄堂族更加留恋弄堂的岁月。王安忆对于弄堂的细致描绘,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缅怀之情。

上海怀旧,除了这些特定的环境描写外,对于旧人物的追忆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恨歌》描述的是城市的故事,但人物还是作为这个城市的代言人出现,并且都抹上了一层怀旧气息,只是怀旧的程度深浅不一罢了。程先生、康明逊、老克腊等人虽然不是怀旧的核心人物,但对怀旧却十分地迷恋。如程先生在解放后,从服装到心态上与当时的社会都有明显的区别,永远穿着整洁西装的他“像是从四十年代旧电影里下来的一个人物。”①(p.201)“身影带着些纪念的神情。”①(p.201)“他是执着的有要与旧时尚从一而终的决心。”①(p.202)严师母是上一代人,可处处散发着王琦瑶的身影。张永红是下一代人,却时时向王琦瑶请教,和她最知交。作者对主人公王琦瑶的怀旧描写更是精彩,是文章的重头戏。说穿了,王琦瑶是活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她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也全然仰仗她当年的艳名――充当40年前上海的活见证。随着女儿薇薇的诞生,王琦瑶的怀旧心理更加强烈,因为这时王琦瑶生存的边缘状态决定了她怀旧的宿命。以1946 年的上海为参照,这时的上海,“在王琦瑶看来已经是走了样的……旧和乱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变得粗鲁了……上海的街景简直不忍卒睹。”①(p.248-250)上海已不是以前的上海,被生活挤在边缘的王琦瑶不得不蜗居在平安里,靠做注射护士而生存。失去了往日优雅的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她才如此鄙薄今日的举止粗鲁。从建国到结束那个年代,十分讲究大一统,满大街都是人民装,当年靠优雅而独领的王琦瑶,怎么会不怀念她的时代呢?

二、怀旧缘由

上海既有优雅、精致的一面也有粗鄙、血腥的一面。但为什诸多怀旧作品中滤去了旧上海贫穷与血腥的一面,而尽力渲染它的繁华呢?对王安忆来讲,她既未经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也并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为什么也会对旧上海情有独钟?

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一)作者本身

基思・泰斯特在《后现代性的生活和时代》中对“怀旧”有着这样的阐述:“怀旧感隐含了对某种不在场事物的双重渴望。第一,怀旧意味着乡愁,乡愁预先假定渴望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要么无家可归,要么在国外。”

一来,王安忆是跟随父母到上海的移民,虽然从小生活在上海,但她总感觉自己被这个城市所排斥,于是产生孤独感、漂泊感。二来,1969年,年仅15岁的王安忆离开上海去淮北农村插队,从此,她离开上海整整十年,当她重新回到上海的时候 ,上海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上海对于王安忆是陌生的,王安忆对于上海也犹如一个异乡人,对上海的疏离感与陌生感使王安忆把上海作为一个观察和寻找的客体,从而寻找自己与这个城市的关联。她的创作一直处于“寻找和发现”之中。王安忆曾说:“小说是什么?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但是筑造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②《长恨歌》中对“邬桥”小镇的描写,就带有找寻上海历史的意味。“邬桥的一切都是最初意味的,所有的繁华似锦,万花筒似的景象都是从这里引发延伸出去,再是抽身退步,一落千丈,最终也还是落到邬桥的生计里,是万物万事的底,这就是它的大德所在。”①(p.116)上海的繁华是由许多具有邬桥精神的简朴衬托出来的。又写道,“邬桥是我们母体的母体,因与我们隔了一层亲缘,所以便看它们陌生了……其实我们都是从它那里来的,邬桥的桥都是外婆桥。”①(p.118)上海在两百多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邬桥其实就是上海的前身。王安忆试图通过对于上 海前身的追问,来确立自己的上海身份。

(二)上海本身

世界上许多主要的城市,如伦敦、巴黎、东京和北京,都是有着它中世纪或更古代的起源的,而上海的身份则是完全现代的,它是十九世 纪世纪资本主义疯狂扩张的产物但从另一方面看,作为中国最现代的城市,上海从其他地区赢得更多的却是嫉妒,而不是敬意,甚至直到现在,上海的居民还被认为狡猾、精于算计、小气在和势利。这样独一无二的成长与生活环境,这样的城市自然给了作者无的遐想空间和创作背景。

(三)外部环境的氛围与影响

首先,在90年代的中国文化市场上,怀旧是一种时髦,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寻根”热潮的鼓动下,作者是怎样的雄心勃勃去寻找上海的根的。

其次,王安忆对上海的追忆性寻找有着很深刻的动机,这种动机里无论如何也不能消除张爱玲对她的巨大影响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始,我们便可以感受到张爱玲竭力表达人生安稳的一面,但这安稳背后的底色――上海,其中包含了许多,这是既有传统社会的宁静,又有现代都市的喧嚣,既有传统的市井昧,又有现代人的空幻感。这种影响使王安忆也想像张爱玲一样贴到上海这个城市的芯子里去,掘到张爱玲所说的“底子”里,但王安忆所能找到的芯子不是那芯子,她找到的东西包含了张爱玲的,但又比张爱玲呈现出来的更为广阔。

再次,正如泰斯特所说,“怀旧隐含了对某种在远处或从前的事物的渴望,现在与过去存在着质的差别。”怀旧,除了显在的对昔日的缅怀之外,这有更深一层的潜在意蕴:对现状的不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追怀过去的心理,有很大一部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不如意的基础之上的。对现代生存处境的陌生不适与抵触反感,以及丧失既得利益的无可奈何与被排除在主流生活之外的尴尬失落,铸就了一代又一代失意者“往后看”的执着习惯。“今非昔比”的共同感慨,是频频震响在怀旧这一旋律中的最强音。如今上海发展,高楼林立,但只是一种单一的构筑方式,昔日的弄堂已是面目全非,丧失了旧上海令人琢磨的韵味和情调,失去了文化底蕴同时为物质所累的上海人对理想信念、生命终极关怀等命题的思索失去了兴趣,成了一群消费动物。如《长恨歌》中的薇薇也只在想到有钱买衣服时才会希望爸爸的存在。现代上海失去了它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上海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疲乏,他们的生活已没有原本的浪漫色彩 ,星辰日月、风霜雨雪似乎与他们无关。上海的意蕴风情早已在人们快节奏的消费文化中消失殆尽,作者于是以饱含感情的笔触、不无遗憾的心情追忆了旧上海的精致繁华,隐去了苦难与贫穷,以期重现失落掉的欲念对象,留住上海的似水年华。

三、怀旧的幻灭

拜伦说得很好:“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对女人而言,去爱一个人就是完全抛弃其他一切,只为她爱人的利益存在。王琦瑶每时每刻都是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当选成了“上海小姐”之后,她虽身处浮光掠影一片的繁华之中,沉浸在极致的风情和惊艳之中,但也敏感的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出场,所有的争取都到了头,希望也到了头”①(p.59),“这一刻的辉煌是有着伤逝之痛的……是命运感的,良宵有尽的含义。”①(p.59-60)她已清楚地感受到时间的成功,眼前的繁华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而小说的所有描写,都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幻灭。

怀旧时慷慨悲凉也好,柔肠寸断也罢,而其最终的结局,却是惊人的一致――除了幻灭,还是幻灭。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往事早已灰飞烟灭,其踪迹更是渺不可寻。人们对那不可再现的过往的回忆,往往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无尽的依恋与惋惜。那海市蜃楼般的往事,是那般的可望而不可及。疲惫的现代人,也只好凭借这虚幻的景象来暂时地安慰自己那伤痕累累的灵魂,也算慰情聊胜于无罢。人类对精神家园的不倦追寻与探索,为令人窒息的龌龊现实凿开了一个极其微小的通风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佳境顿现眼前。对往昔的回忆,是对现实的暂时中断与反叛,是人类灵魂较高的心灵力求挣脱现实的枷锁,不绝地向上飞升。这一潜意识在人的记忆黑域中冲突奔腾,疯狂地寻找着突破口,终于,各种欲望由“怀旧”这一人类灵魂的薄弱点喷薄而出。一个又一个往事片段的闪回,仿佛一道道紫金色的闪电划破记忆暗夜的长空,绚烂夺目,却又转瞬即逝。正因为其不可久留,不可再得,才显得那般的余味悠长,那般的可珍可贵。透过怀旧的窗口,穿越时间的隧道,借着回忆这一束强光,窥视过住的记忆,昔时、昔地、昔人、昔景,将一一重现眼前。是喜?是悲?唯亲历者自知。“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将油然而生。其实,又岂止是人非,物也早已不是当年的物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真乃千古至言。深谙个中三昧的王安忆,在小说中精心谱写了一曲曲怀旧的挽歌。王琦瑶的欲回当年而不得,王、康爱情的破灭,程先生的断然自杀,老克腊的最后出逃,都是因为受了同样的致命伤――怀旧的幻灭。王琦瑶:“她的世界似乎回来了,可她却成了旁观者”。①(p.269)王、康恋情:“康明逊知道,王琦瑶再美丽,再迎合他的旧情,再拾回他遗落的心,到头来,终究是个泡影。他有多少沉醉,就有多少清醒。”①(p.175)程先生:“要走快走”,往事不再,旧情已了,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老克腊:“他想他今天实在不该再来,他真是不知道王琦瑶的可怜,这四十年的罗曼蒂克竟是这么一个可怜的结局。他没赶上那如锦如绣的高潮,却赶上了一个结局”。①(p.341)在文本中,就连即时的回忆,也难免夹杂着幻灭的感慨:“他们回顾昨天晚上,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和纠正,要使情景重现似的。昨晚的灯光和康乃馨在这样潮天的太阳里显得不真切,恍恍惚惚。他们就加把劲地回顾,她把它呼回来。”①(p.71)刚刚获得“上海小姐”花冠的王琦瑶“忽然发现她做主角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昨夜的那光荣啊!真是有些沧海巫山的味道。”①(p.72)乃至在一再标榜怀旧的老克腊眼中,“那歌乐中人实是镜中月水中花,伸手便是一个空。那似水的年月,他过桥,他渡舟,都也是个追不上。”①(p.346)幻灭,只有幻灭,才是怀旧的真谛。最后实现了王安忆创作《长恨歌》的怀旧目的。王安忆用自己的想象虚拟了一个美好的梦幻上海,最终却发现她寻找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上海,上海只是她自己生不逢时难以了却的牵挂而已。老克腊的离开、王琦瑶的死亡预示着旧梦的终结,作者的目的是要让人们从怀旧的梦幻中走出来,回归现实。

综而观之,本文从对旧上海的书写、怀旧缘由、幻灭的怀旧三方方面,对《长恨歌》进行了考察、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一部怀旧文本,《长恨歌》的经典性是不容置疑的。当然,毋庸讳言,以“同志”身份进入上海的王安忆,其对旧上海的隔膜,对上海上层社会的陌生,无可避免地导致了小说极力渲染的怀旧氛围的矫情与褪色。被选为“上海小姐”的殊荣与爱丽丝公寓的豪奢生活,应该说是王琦瑶的极盛时期,可作家运笔至此,却明显地显示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缺陷。虽然对整部小说而言这只是白璧微瑕,但却给读者带来了不少的遗憾。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2]王安忆.心灵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安忆.寻找上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4]罗岗.寻找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疏解[J].当代作家评论,1996(05):28-29.

[5]张旭东.现代性的寓言:王安忆与上海怀旧[J].中国学术,2000,3.

[6]施晖.试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的怀旧[J].史哲文艺,2013,9.

注解:

①王安忆.长恨歌[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琦瑶门篇6

太阳从地平线上生起,春天已经来临,大地却并没有从春天中苏醒。

朝阳斜射在这个操场上,在操场的篮球区有几个小伙子正疯狂的打着篮球,还有几个同学在旁边观看着,不时的发出几声喝彩。

还有几个男女生在田径区的树阴下的小径上兴高采烈的聊着。

二内外景中学教室/走廊清晨

在一个教室的门口的牌子上写着99-7班。在走廊上站着两女一男;他们在十分亲切的交谈着,在教室的前排坐着一位戴眼镜瘦高的男生看着物理书,班里还有几位学生在交谈着。

这时站在走廊上的男生面对着教室喊到。

男生:(os)张蕾!和我们一块聊聊吧!别在看你那无聊透顶的物理书了,你想做物理学家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你要学我“享受每一天”嘛!

而张蕾象是没有听到一样。目光根本就没有离开过书本。

刚才在球场上飞驰的小伙子一手托着篮球满脸是汗的走了过来。

男生乙:刘泫琦!一假期不见你的老毛病还是没有改!又开始向人家张蕾轰炸了!

刘泫琦:我说温宁啊!现在还没有上课,你不要把班长的架子拿出来好不好!

这时站在旁边的短发女生有些看不贯了。

短发女生:温宁也是为了你好呀!

刘泫琦:(对着短发女生)梦瑶!你这时什么意思啊!是不是......

刘泫琦的脸上露出了狡狤的笑容。

梦瑶:(有些气愤)刘泫琦你瞎想什么呀!

温宁:刘泫琦,你再口无遮拦的话我可把你的事迹向新班主任汇报了!

刘泫琦:(小声咕哝着)汇报就汇报吧,她又不是不知道!

温宁:(笑笑)这次可是新班主任噢!

刘泫琦:是不姓金啊!

温宁:姓李!

刘泫琦:(有些惊讶)什么?怎么历史往后退了。

梦瑶:(不解的)你再讲什么?

刘泫琦:我华夏民族自皇帝以来好不容易到了明朝朱家天下,我以为以后会到金家即爱新觉

罗氏,怎么一下子又回到了唐朝,成了李氏的天下了呢?不公平!(遥遥头,苦苦的叹了口气)哎......!让我刘少奇等到什么时候啊!

这时那位长发女孩问了一句。

长发女孩:咱们朱老师呢?

温宁:现在这老师也在追赶商品经济的浪潮,刚评上特级讲师,就去轻工学院了。

梦瑶:(不解的)为什么?为了什么?

刘泫琦:当然为了钱啊,看你平时很聪明的怎么现在......

梦瑶:(对这长发女孩)张瑾,你是怎么管你家刘泫琪的!

刘泫琦:我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梦瑶:(自言自语)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

三内景中学教室下午

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津津有味的上着她的课。黑板上写着“工业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也聚精会神的听着。

这时坐在前排的张蕾忽然拍了一下桌子然后静了下来。

陶醉在自己语言中的老师极为愤怒!

教员:张蕾:你在干什么?

张蕾:(无所谓的)既然被你抓住了,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教员:我--问--你--在--干--什--么?

张蕾:哦!做题!高兴了就拍了一下桌子!

教员:(怒不可揭)你!被抓了还理直气壮,你以为你真的鹤立鸡群呀!有什么好神气的只是爱啃书本而已,你以为你真的很聪明吗?如果一头猪有你这样的精神,我看它也比你强!

张蕾站在那里,气得直咬嘴唇。

教员:你这样就神气了吗?咬嘴唇就英雄了吗?身为学习委员在课堂上不听课,你应该知道结果吧!

张蕾:(冷冷的)你说完了没有!讲完了就上你的课!

教员:你……你这什么态度!

张蕾:我只是提醒你不要浪费我和同学们过多的时间!

说完就坐下来开始看他原来的书。

教员:你……!

教员走出了教室,叹了一口气。

刚出教室门口,教室就响起了一阵掌声,但这掌声又诠释着什么呢?

四外景学校操场双杠区黄昏

在操场墙上写着“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张蕾气愤的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子狠狠的朝墙上砸去。

张蕾慢慢的在操场上走着。

李老师从不远处走来。

李老师:(os)怎么了张蕾!

张蕾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就抬头望去,看见李老师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

李老师:是不是压力太大!

张蕾摇了摇头。

李老师:既然不是请不要无理取闹好不好,现在是第四个老师告你的状了!

张蕾:(不屑的)告我也告不倒,我还不是好好的,你跟他们说,别让他们浪费时间了!

李老师:张蕾!我知道你给学校拿过大奖,但这并不代表你的终身成就,有才无德,还不如没有才呢!明白吗?

张蕾:老师我也不想这样,但……!

李老师:我知道你还小,是学校太压抑,但只有经历这段时间才会珍惜大学时光,进了大学以后就可以选择你所喜欢的了!

张蕾沉默了许久。

张蕾:这段无聊的高中时间可以不经历吗?

李老师:如果你有本领现在进入大学就可以不经历。

张蕾:老师我做不到。

李老师:(笑笑)所以你才必须经历呀!

五内景中学教室上午

所有的同学都听着数学老师讲着课,而坐在前排的张蕾看着他的物理书。

忽然数学老师莫名其妙的在黑板上写了一道数学题,然后转身对大家讲。

教员:同学们!你们谁上来解一下这道数学题。

同学们没有一个回答的。

教员:张蕾!我看你什么都会了,上课也不听,你来讲解一下吧!

这时张蕾放下手中的物理书走上了讲台,在讲台边看了几秒钟黑板上的题就

拿起粉笔写了起来。

老师吃惊的看着张蕾。

张蕾不到一分钟就把题写完了,然后走下了讲台,拿起物理书又看了起来。

教员尴尬的擦着黑板,边自语。

教员:真搞不懂!高数里的难题也难不住他.看来下次找一个更难的我一定要

听我的课

这时张蕾听到老师的话,就向坐在温宁旁边的肖雯看了一眼。

张蕾:(旁白)肖雯!你想赶上我还早呢!

六内景学校旁边小饭馆中午

每天的中午,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学校食堂那难以入口的饭菜如果吃腻了,

可以在这里改一下口味。

张蕾:肖雯,刘泫琦,张瑾在这里边吃边讨论着什么。

这时温宁从门口走了进来。

刘泫琦看了看他,然后向他招了招手。

刘泫琪:温宁!这里,你怎么来这么晚呢?

温宁:对不起!校长刚开完会,这次特长赛的规则改动了几条……。

张蕾:(旁白)其它特长赛无不惊心动破,这也是学校唯一保留下来的素质教育的影子,每年特长赛到来的日子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日子,老师个个都成了评委,而课程也就停了下来,对于爱玩的同学来讲无不是一个放松的机会。

这时刘泫琦将手在肖雯的眼前晃了几下。

刘泫琪:喂!醒醒!

肖雯:刘泫琦!我问你点事情,你中间的那个字为什么是水字旁呢?

刘泫琦:不知道!你问我妈吧!

温宁也感到奇怪的问到。

温宁:我在字典里查这个字了,不知道用在你这里是什么意思。

刘泫琦:我妈妈姓水,本来这个泫字是火字旁,但我妈非要改我有什么办法。

张瑾:你家里真的好奇怪!

刘泫琦:应该是咱家!

张瑾听到这句话,羞得满脸通红。

温宁:(微笑着)真有你的!

七内外景中学教室黄昏

李老师在这个操场上慢慢的走着,现在已经是仲春,所有的绿色陪衬着这个

被暮色拢着的却又充满朝气的校园。篮球场上早已没有了飞驰的身影,这个校园进入了宁静;祥和的气氛之中。

李老师叹了一口气,忽然看到二楼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于是就上了楼。

走到教室门口就看到张蕾在那里看着,写着,画着。她推门走了进去。

张蕾听到门响就抬头望去。

张蕾:(有些惊讶)李老师!你怎么还没回去?

李老师:没有打断你的思路吧!

张蕾:(笑笑)没有!这次特长赛!我好紧张!所以没有走!想想该怎么办!

李老师:(摇摇头)是不是感到压力了。

张蕾:(点点头)新来的肖雯!我感到压力不小!

李老师:又有一位老师对你不满了。

张蕾:是不是数学老师啊!

李老师点了点头。

张蕾:上次我在课堂上看物理书被他抓住了

李老师:(意味深长的)张蕾呀!不要树敌太多,这样对你没什么好处!懂吗?

张蕾:嗯!我明白,可是他讲的我都会啊!

李老师:但你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考的很平常啊!

张蕾:但我也没有落下啊!老师!

李老师:有时候你给他们一点面子,他们比吃什么都高兴,知道吗?

张蕾:谢谢你了李老师,你真像我姐姐!

李老师:老师也不大吗!但我很乐意做你的姐姐!但你要抛开压力,懂吗?

张蕾:我会的。

张蕾(旁白)老师的讲话使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但让我没有压力我做不到,肖雯一到来就用成绩证明了她的实力,她在我心目中就像一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如果真的爆炸可能会摧毁我所有的第一。

八外景中心广场下午

发展中的邢台永远向外人展示他发展中的一面。这次建成的中心广场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广场的喷水池旁边的石板凳上坐着深思的张蕾。

北国的天是蓝色的但蓝的人心理发亮,给人一种空空的感觉,中原的天却是灰蒙蒙的。

张蕾看着灰蒙蒙的天。

远处不时的有外国人拿着相机经过。

张蕾:(旁白)果然不处我所料,这一切都在明明之中注定的,该来的会来,不该来的,留也留不住,张瑾,王昭,温宁,肖雯,高兴的是他们,而我将不会在这个高兴之中出现了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人就像天空的风筝,不管飞多高多远永远会被这条剪不断理还乱的线牵着。

下午的阳光就这样照在这个有心事人的脸上,忽然有一颗泪水从他的眼中移

出,但他还是浑然不觉的看着这灰色的天空。阵阵的春风吹着他那飘逸长发,

忽然有人把一只手帕送到了他的面前,这时他才回过神儿来看到有个小女孩

站在他面前。

小女孩:哥哥!你在干什么!哭了吗?是不是你妈妈让你打针!

张蕾:不是的,哥哥在看天呢!眼睛酸了!所以才流泪。

小女孩:干嘛要看天呢?天

琦瑶门篇7

一.背景描述的浪漫主义视角

《长恨歌》的故事情节展开之前,王安忆用“鸽子”的视角对上海的弄堂做了描述。“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被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这制高点就是鸽子的视点,因为鸽子“是唯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人”,“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们的眼睛”。

王安忆在采访中曾说:“我讲述这个故事,我是将其放入一种背景,所以会写弄堂,写鸽子,这些都是故事的外延。只有在这样的场景中,故事才有真正的格调。”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第三卷也专门描绘了巴黎圣母院及在其钟塔顶上俯瞰的巴黎全景。巴黎圣母院“这座可敬的纪念性建筑的每一面、每块石头,都不仅载入了我国的历史,而且载入了科学史和艺术史”,“它们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每一代人都在这座纪念性建筑上铺上他们自己的一层土,每个人都在它上面放上自己的一块石。” 这样的一座建筑物正是历代生活和悲剧的最好见证人。在圣母院钟塔顶上俯瞰的巴黎城也经历了沧桑变化。十五世纪的巴黎城“任何一座建筑物无不有它奇异之处,无不有它的来由,无不显示出它的特性和它的美,没有一座建筑不是艺术品”,而“现代的巴黎并没有任何一致的外貌,它是综合几个世纪的样式,而最美的样式已经消失了”。

美国文学理论家帕顿·派克认为作家可以从三个角度描绘城市:“从上面,从街道水平上,从下面。从下面观察是发现城市的文化本能,发现城市人的潜意识和内心黑暗,发现在街道上禁止的事物,这是现代主义的观察立场。从街道水平观察更切近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用一种视城市为同类的认同感,把城市当作一种正常的存在,因而能够比较客观地表达出城市人生的隐衷,委屈和真实含义,这是写实主义的观察立场。从上面看则是把城市当作一种固定的符号,在这种眼光下,城市是一种渺小的而且畸形的人造物,被包围在大自然和谐而美妙的造化之中,这是浪漫主义的观察立场。”依据此观点,我们不难发现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上海弄堂的观察,和《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对巴黎的观察一样,取的都是浪漫主义的视角。

二.情节的大胆虚构和想象

《长恨歌》第一部的故事发生在四十年代,这段年代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没有关系,她写这一部完全出于想象。“《长恨歌》为怀旧提供最多资料的是四十年代的一部,可这都是虚构的,我对那个时代一无感性的经验,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心理上的怀旧因素,我只是要为王琦瑶的仅有的好日子,搭一个盛丽的舞台。”

王安忆曾说:“做作家其实是要获得一种权利,那就是虚构的权利。”“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最好的作家应该富有浪漫气质,不满足于揭露现实、描绘现实和剖析现实的工作,而是力求从现实中升华到另一境界——心灵世界。”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也极尽夸张虚构之能事,使小说的情节充满了奇特的想象。比如关于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相识的情节,关于圣迹区的描写,关于弗罗洛化装跟踪弗比斯的描写,关于三个主人公结局的描写,都给人以曲折奇幻的感觉。小说中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怪诞情节,如作者对“奇迹王朝”的描写,对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的描写,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

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中主张应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力求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比生活真实更鲜明、更突出、更集中。而要从从自然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要凭借想象的翅膀,所以雨果十分重视想象的作用。在《论司各特》一文中,雨果赞扬司各特作品贯注的想象,认为“他的想象掌握所有人的想象,并且迎合所有人的想象”。在《莎士比亚论》中,雨果解释说:“莎士比亚首先是一种想象。然而,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人对象,这是伟大的潜水者。”他还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想象。这便是为什么莎士比亚能如此随心所欲地操纵现实并使他自己的主观偏好和现实并行不悖的原因。这种主观的偏好本身就是‘真’的一种变种”。

三.人道主义的宽广情怀

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倡导人的灵魂自由,要求人应该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将此具体融化为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心。例如,小说一开始描绘“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上海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这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小说的主人公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股小女儿情态,这情态的名字就叫王琦瑶。这情态是有一些优美的,它不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平易近人,可亲可爱的。它比较谦虚,比较温暖”。小说中还描绘了许多日常生活场景,诸如打麻将玩桥牌,闲聊,弄堂里几个姨娘切切磋磋地说东家的坏话,隔壁的留声机哼唱着四季调,理发店里飘出了洗发水、头油的味道……不仅如此,小说中还表现了作者的人性关怀,集中表现为对王琦瑶“自我”选择的体谅、生存努力的承认、以及精神状态的关怀。例如王琦瑶们利用一些男人,实出于弱者的自救。在程先生和李主任之间进行抉择,也就是选择爱情还是人生的实处。王琦瑶选择抓住人生的实处,因为在那样一个时代,唯有物质的保障才能象征女性人生的安稳。当经历繁华梦破灭的悲凉后,她再次来到上海,靠给人打针维持生计,生活单调清苦。可就在这单调乏味的生活里,她在一针一线、一茶一饭中找回了昔日做人的乐趣,表现了她生命中潜伏的韧劲。然而人的一生宛若流星,王琦瑶这个曾经走在时尚先锋行列的“上海小姐”,同样不能摆脱时间的巨手,她在年华易老的警惕中输给了时间。“有谁比王琦瑶更晓得时间呢?……窗帘起伏波动,你看见的是风,王琦瑶看见的是时间,地板和楼梯脚上的蛀洞,你看见的是蚂蚁,王琦瑶看见的也是时间。星期天的晚上,王琦瑶不急着上床睡觉,谁说是独守孤夜,她是载着时间漂呢”,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人生韶华易逝的沧桑感。

人道主义的光辉也同样贯穿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把故事摆在路易十一统治时代的法国,并把它写成一部善良的无辜者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遭到迫害的摧残的悲剧,鲜明地表现了雨果反封建专制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描写的是法国15世纪的社会风貌,却回响着1830年“七月革命”的声音。“奇迹王朝”的平民、乞丐攻打圣母院的雄壮场面正是巴黎人民“七月革命”的再现。小说热情歌颂了广大人民为追求平等、自由而团结互助、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伟大精神。雨果认为,表现人道主义,表现这种伟大精神与肉体、兽望的对立斗争以至最后取得胜利,才体现人的真实。小说中爱斯梅拉达不计前怨给加西莫多送水之后唤醒了加西莫多沉睡的心灵,使一个孤僻、粗野的 丑人变成了一个勇敢、忠实,并有了强烈爱憎感情的人物,突出表现了作者认为仁慈感化可以出现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个作家的文学素养、文学观念、人生信仰的行程是与他对文学的浸濡与吸收密切相关的。在对西方艺术大师的研读中,雨果对王安忆产生了深度的影响。在《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中,她对《巴黎圣母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她说:“我觉得《巴黎圣母院》应该好好读一下,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左拉是一个很好的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们向我们描绘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世界是怎么会变成这么罪恶,这么丑陋的……左拉、巴尔扎克把这世界的皮都剥开来了,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这样,他告诉我们这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这是个永恒的世界。”王安忆在《长恨歌》中也做了同样的尝试,她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抒写了一位40年代平民出身,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的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间情怀。

参考文献:

[1]王安忆.《王安忆说》[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王安忆.《长恨歌》[M],南海出版公司,2003,8.

[3](法)维克多.雨果 陈敬容译.《巴黎圣母院》[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 6.

[4][丹麦]勃兰兑斯语,转引自艾珉《法国文学的理论批判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王安忆.《纪实与虚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6]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7]王安忆.《心灵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琦瑶门篇8

河南赵应珂陶婉璐(硬笔)

安徽宋婉祥舒轶(硬笔)

广东林沐嘉李游陈柏珩

四川陈为享

辽宁李松洁

河北樊志正

浙江沈佳

二等奖

安徽赵静徐磊马超志(硬笔)

广东陈梓婷余嘉梓陈润琪黄嘉鸿温政鑫黎子宇

陆晓亮李雯

广西吴亭仪黄荣志

河北马子烨崔正昊文韬袁章晶王雨晨梁艺宝

韩璐伊李悦华刘家琦刘亚设刘子旭林美璇

邢菁凡张铭宇刘佳蕾

河南孙华张梦杨雪李浩洋胡曼琪高飞翔

马俊杰刘晨辉祁翔王秋雨秦张文星

周子钰韩龙飞黄康尧王晨沣杨晨

浙江王盛雨叶昌荣

天津任雨菲

重庆李峥序

福建胡兆枢

甘肃牛娜

三等奖

安徽杨心郑礼芳张古月杨孝凡王雪晨张健

马毅睿潘司宇刘承宏治童话(硬笔)

宋晓欣(硬笔)秦晓婷(硬笔)林毓(硬笔)

赵思源(硬笔)刘涛(硬笔)金戴舟(硬笔)

赵世远(硬笔)杨睿(硬笔)吕瑞琦(硬笔)

陈晨(硬笔)刘燕(硬笔)李紫璇(硬笔)

李恋潋(硬笔)金草原(硬笔)戴国鼎(硬笔)

朱天(硬笔)孟朋(硬笔)童馨宇(硬笔)

福建游晓宇叶峥范无波吴楚晴张子航王烨

杨鑫洁(硬笔)陈昱铃(硬笔)连静熙(硬笔)

潘玺如(硬笔)刘慧敏(硬笔)方林骊(硬笔)

张子航(硬笔)郭林屹(硬笔)陈基(硬笔)

广东区咏杭蔡盟梁均林吴嘉图刘婉莹陈启彬

许力天林彦聪林彦超王伊潼何翰林

苏泽慧李思霖王启江黄菀馨陈家欣刘昊睿

胡一凡(硬笔)

河北赵佳艺贾明昊蔡月琳史思远马骅腾张思捷

王一彭钱建成刘与心梁家硕马瑞鸽刘蕊

李金蔓刘胜乾王男郭越杨天佑陈雅婧

王润泽王星越孙润轩王艺霏胡皓一李宗展

田阅李元(硬笔)张铭宇(硬笔)赵佳怡(硬笔)荆菁凡(硬笔)

河南田丰硕王瑞朱妹一张晟阳张书涵于恒基

孙先君陈永康李政愿于声魏子厚孙菁 刘雨霜陶婉璐王婧雅王耀锋杨佳轩甘鹤霖 张杨梦圆朱璐琳马越扬高嘉良程瑜詹煜杭赵鑫雨王清翰董梦雪郭原榕长 李曾元周梦茜王四海贾红翔王昱博(硬笔)吴钦(硬笔)冉智谊(硬笔)樊梦园(硬笔)

荆润倩(硬笔)赵育博(硬笔)景琦(硬笔)

杜林晓(硬笔)

浙江邓欢许璐璇韦欣怡陈依璐丁楠徐忆文

龚欣瑶徐湛王霖凯朱宏杰卢佳怡朱潘

章圣然方语童张蕊张少辰来则成李昱澄

何孟昊饶晨罡余旭辉陈婉妮童马亦心

张栩蓓(硬笔)张薇佳(硬笔)

广西马佳慧吴俊睿张睿杰彭周洲陈

黄俊源(硬笔)易雪岩(硬笔)曾伟轩(硬笔)

吴亭怡(硬笔)

黑龙江李明皓李爽王宇航(硬笔)连桐杉(硬笔)

江苏杨冠锦蔡哲许若尧居卓儒林月蓉(硬笔)

辽宁李佳桐沙飞宇陈祉璇(硬笔)

山东赵宏宇李金舟李先武房鑫

刘沁(硬笔)王浩臻(硬笔)

吉林冯译萱(硬笔)钱漫(硬笔)刘玉祺(硬笔)

薛舒元(硬笔)于小雅(硬笔)

山西朱泽昊赵嘉骏侯亦铖郭心怡王美琪

张言可(硬笔)

甘肃王悦晨于杨阳(硬笔)

陕西刘佳璞

上海赵凌

湖北潘淑敏

四川张鉴李遥刘天平

重庆另康宁(硬笔)

新疆方雯昕杨智寅

优秀奖

河南王晓禅许路陈柏林付显晴刘爽赵含润 杨子程一澜周金辉翟一凡燕潇雅王浩然钟婧谢尘吕叶青刘铭武益乐周梦茜魏亚琦程龙娇范钊郝中嘉程怡李昕露闫云翔何平曹爽芦程程姚雅斐王留洋李佳文何方高尚赵佳康悦田史碧斐 李影晴靳晨阳赵育博丁淼锐靳齐李巧玲 魏枫佳陈泽华郭坤袁博闻刘聂敬冉 将茜雯吴钦杨泽申魏雅芊周梦雅部家彤平一凡杨家栋夏亚琼杨弈轩董麒麟刘采月张高竞楠裴一萌张海钺杨凡吕肖童陈璐李京龙娄恒祥史怡菲李丰廷干鹤霖孙梦张佳宜辛小琪王宇航王选张韩刚 吴子彦张伊璇高永鑫尹亮吴钦于承民 王彦博赵奕霖刘昊王艺蕾张泽华莫子静 王宇琦王云飞赵帅 赵恒博余彭浩樊梦园 崔耀一李嘉岩刘畅彭纪翔张一帆荆润倩张森森耿杨博万书豪李莹姣王凯玄穆靓奕李晓蕙陈卓陶亚飞裴梓萌李嘉佳尹媛媛刘懿蕾曹辰熙敬浩然于泊宁李芊儿张子枫娄溪林杨蒲然牛晓琳张亮张乐毅卢亚笙 张子桐王晴轩林晓 陈寒蕾陈艺萌翟思斯 夏亚琼王宁王悦张若彤卞艺轩吴昊李嘉辉于辉王思琪杨铭薇林晓王原岳润泽孙菁林子璇马旭阳景优恒黄铭辉薛钰铎张爽娄恒祥焦宇海冯嘉旭王秋雨高崇赵晨凯原棕辰杨硕李嫩郑子健康恩烨王宇航芦琪王博冉黄志翔尹嘉懿孟子程高靖尧王聚臣曹方舟史云翔茹艺赵郑娟孙一迪黄源 王明阳蔡佳泽郭倩倩 胡潇贻牛苗苗谢宇听闫紫薇王志毅陈麒羽 吴炜李子馨李文瑞康海宁欧阳慧吴雅雯牛振华刘晓枫荆倩倩 曹辰赫乔宇吴莹莹 张兢文刚毅雯雯王云飞胡景梁王健 郭晗赵曼琳张东丽王昱栋杨丰宁刘伟峰 王兆龙韩佳祥赵晓王静刘强何子龙 刘星雨崔鑫源宋佳琪郭雨珂陈婧孙乙铭 王梦显方大中申子衿纪硕张钰于航 连芳菲孙西灿连子枫张雨浩田一岚邵敬洲 朱吴宇杨佳轩丁晨航王昱薇李丽明郭琳鑫张雯蕾李良瑜任诗译贾自涵冯文滔张文卿郭家蔚郭帅王卓雅闫婧婷季琳娜朝龙飞郭旭冉孙杨胡景梁张潇剑师超娜孔令元姜正浩徐妍昕张蒙刘悦孙泰阳李想张钰满王昱博李帅臣焦杰瑞耿仕远兰泽伟龚河仪张栗晶武钰卿王子川许菁杜姝慧赵卿慧李心蕊马健鹏杨李晨李张弛兰博文赵羽晨付伊豪徐一铭朱雅琪蔺奥军郭艳丽王怡朦李鑫宁欣荷车两臻黄龄莹王宁甜闫翰瑜连奕凯朱铭靖张一博王丽雯朱佳琪王奕迪朱亦琳安紫雯季琳娜张世龙李佳惠李跃龙龙昕田程倩岳雪莹师超娜张兆琛郭佳音方杰潘月孙武刘悦李张弛贾韩单田玉杜鹏司昊轩白玉焦杰瑞郭艳丽黄金泰何轶男冯路赵子梦张栗晶黄龄莹董思佳申奥何轶涵冯万川杨赵帆肖景元王丽雯朱沛炎刘旭李心蕊董文政刘世远

河北 张思捷刘畅吴晓哲申傲魏子钦冯拓 周勃旭崔天琦李茉含吴尚鸿许泰哲翟擎宇 黄今缪钰孙小雨姚一丹李澳许茗玮 周文博王琛杨心宇李小妤刘筱越施建孙婧瑜彭诗雅高雨浩戴子千任浩源孙楠韩宝宣韩育霖刘峻成孙小雪李星瑶张梓晗沈一静许志鹏冯飞史嘉毅陈世豪张溶曼申薪王藤藤卢皓琮王帅桦周萌萌廖佳豪张欣宇刘熙闫峰张涵张言吴宇杰万雪常梦航崔琦轩王子陈子涵曹宇浩王泽旭边雯张芸浩张雨桐于灏叶源王浩哲李奇畅翟子李辉马瑞鸽李怡然袁泽宇牛钰王琮珊王少昆曹苗苟维川杨羽菲朱洁孙思嘉郭舒婷吴浩铭张可周刘雨舟刘丝雨李金朱明琪田佳琪马天琪张冰洁王绍宇张佩文赖曦文苏菁童景一楠董少飞李天骋陈文旭刘米叶赵子斌张子龙高丹晴任昊阳王一帆蔡雪娇李依纯苗田露王 婧冯栩菲王一彭张芮溪于智童沈琳张雅萍刘可谦毕佳蕊褚雨张雨丛吴雨韩李天宇于昊加李扬裘天瑜吕朋霖李泽赵阳李辉王淋玮汪仑杨晨宇苗峻李怡然姚欣彤祖梓迪吴天娇王仕轩王佳怡张伦王一茜何一丁

浙江 郭奕蝶怀宇晨张翘楚陈依然朱竣凡罗超杰陈萌儿沈诗颖徐嘉成左佳仪崔佳钰叶晴昕孙乐陈钶楠刘思莹吴晨煜东陈晨应佳炜郭之晗吴晔彬陈昊沈冰清陈斯雅卢嘉琪柴烨翁恺羚蒋理毛雨杰陆雨薇田栩冉徐欣怡章若张言盛陈嘉俊王文迪洪琛施昭伊吴延安申寅郑雨昕沈怡婧朱子民钭普戴煊玲胡高辅吴鑫呈占晓茹鲁靖沂廖友浩钭建博钱锐陈洪达单文韬刘磊顾前谢昕章雨歆乔昕瑜谷俊璇张栩蓓肖宇清何鑫乐杨宇帆郭心悦王逸群刘园馨屠铭荣徐韵婧吴欣然李晨浩童凌燕管天瑞郑泽胡颖洁赵安胡李亦汪思媛华家乐李余轩朱子民张薇佳徐啸扬包铖赵淑琪范馥恋俞敏佳虞博文沈超蒋哲宇徐成浩王芷卿吴茜彤金雨薇潘煜锴彭心艺钱余峰沈欣仪何佳怡徐侃宸严睿佳韦欣怡施天娇吕思仪沈伊柠陈宇林崔咏琪吴润荣陆邵奕张琳逸沈方直沈乔泽郑硕胡樱苏钰钦钟世怡朱祥龙朱宏杰周政圆徐佳意陈佳文沈辛雨钟世媛徐一尘何孟轲沈家乐刘泳泉周懿佳李煜凡于翰韬徐兆波陈嘉怡杨曦文王天昊戚致成仰柯薏舒睿龚思宇陆乐王方屠诗颖刘菁朱晓婧章子成陆苑瑶卢枕叶浩天李康宁杨田宇王钱潇彭焓笑李诗薇徐承宸王觉平蒋致宁李卓怡朱谦慎李中诚吴良骥裴一侃周顾言崔睿芳吴泓彬吴汪怡丁城高琳妍施潇艺皇甫梦琳

陕西郑欣茹何丽娜袁育淼宋九和李至玉薛昱萱王梓昊李雨茜唐严郁王一涵任治辰刘耕雨 李欣冉朱帅宇任楚轩刘宇航杨梦郭彤 亦婷刘懿滋张艾菊仇瑞琪李嘉豪徐可欣董秀魏泽远张琳悦张翰木万昕怡郑添禄张悦山金驹万里

广东 丁虫虫詹岳睿董君行庄泽龙陈昱军范钰淇 赵君豪黄冠熙胡文静王忻林沁依黄苑馨董灵芊方舒平吴欣桐彭士杰吴荣羲黄霖吴泽成李晨曦黄书酩邱雪茹钟淇亦林义霖黄以正钟惠莲苏智滨雷旖琳陈逸婷卢树衡李恩倩梁泰耀郑子慧杜欣瑶曾雨晴刘烨梅程诗芸朱千晟王惠戴棋杰黄诗惠张健彬范晓慧冯汐钟硕圃王志毅赵俊彦孙雯茜黄令尹冯译娴张乔恩陈颖聪梁蕴邺连思阳戴幸茹孙思周黄尹梁梦园肖政杨陈帝任吴泽涛丁昭然邓亦君韦鸿杰张伟诚马冯万里方政姚朝阳徐戈辉李文森戴道彭科晓梁楠桦陈卓黄琉雯张峻铭林意翔蒋旭枫王泽铧陈启彬陈帝任陈鹏晓刘婉莹刘熙晨韦鸿杰王智斌刘亦佟黄冠熙陈彦良程梓维张浩琨周桂林黄苑馨刘志鸿吕泓浩黄敏如黄霖游梓铖邱政鸿吴思颖李泽轩吴俊奇钟淇亦周邱政大谢沂键易臻萱陈俊熹苏智滨赖奕彤香彦羽蓝炜琦梁泰耀许钧谢建仁潘炜琳梁天柱程诗芸李俊泓李惠珊伍思颖卢明枫黄诗惠邓淼祝咏熠刘楹正张乔恩钟硕圃孙靖文艾雅伦王梓苇卢炜婷叶子杨冯译娴孙铭梓张航陈镇炜吴嘉图苏芷柔刘炽枢何雨婧许展豪梁杰刘赵禧蔡鹏炜肖政杨詹蔓琪刘润祺李莹盈梁雨浪邓亦君倪书月李姝涵欧阳伟杰

山东于墨函李文瀚王文李晓健杨洁肖文木梁昕黄云鹤王晴田思远王小洁陈良帅王思睿孙立香杨翠玉李青庭陈文旭贾俊轩杜书涵谢勇震尚薇杨晓倩窦传航孙旭孙博文桑浩瑞巩亚男秦凯旋裴梦雪杜若飞路博文王晨宇程万里孙雨吴金梦解新雅王单凡付义鹏梁昕窦传航冯倩刘先亮 房鑫杜书涵杨壮壮段明康朱智诺徐睿柯 李江菡逸张文婷郑晓康

四川 宋柳君胡旭李春锐许思源郑海驰苏婧吴笛王琳琦张卓梵陈月伶杨舜涵向宇恒 金蕊茜李嘉豪葛云瑶卿子剑刁祥王晨旭 曹文希张露千闵美晨李纬经雷紫魏山明倪铬孙诗佩叶孟昕丁柯宇王宇恒唐元玲穆婧怡余浩宇李梦妮余宇乾周晓叶一夫胡籽文王涵罗雅姣徐禧苏飞帆

福建苏金殿林萍玲叶嵘董破冰张泷元曾繁国 张雪娇林书航江鸿欣林一楠张铭轩邱冠云 杨俊林陈孝琪陈雨欣赖雨轩丘翔宇胡罗泓黎靓郑焱镧林新铖陈玮邹瑶张畅洋张栩榕李晨曦陈可嘉吴乐薇饶文棋林澜姚思婕曾锐欣王潞鑫张梓杰金剑威罗永睿张万凌黄龚杰林瑶卞宇轩饶纪航范钰煊梅冬明黄勤凯潘舒玄李汶霖唐悦杨鑫彤 林文檑江映月张康妮吴楹陈东宇谢宇山吴蟠高凌霄张嘉林林璐洁毛枫婷罗可欣洪艺庭高琳汐钱锘涵汤立群吴凰湄胡舒楠陈俊龙张静怡林逾昔吴镇宇陈晓玉丘紫丹林梦凡郑林晨林倩怡方舟邱艺铭邱祯敏方林骊傅钰晗陈舒彦黄安韵黄丽萍郭乙蜒林怡婷

湖北马天宇陈昊凝董破冰晏志强马沁铭王梓妍 陈雨欣傅文蕊林一楠

重庆苟健鑫张泷元唐韵年茜张铭轩 湖南曹家铭范宏谭淋丰张璇陈颖飞吴弘林 张知玄周嗣翔刘宇轩李梁黄硕茂陈挚彬 蒋睿瑶胡旭然李艾阳陈博文胡亦谦 黑龙江 曹永胜蒋宇航于焱刘美迪裴会林王宇琦 李莹莹

山西刘洋王靖嘉罗俊豪马腾云王嘉伟李瑜 陆宇峰刘慧雯赵夕同武安邦侯仕玮姜绍楠 刘心力钟馨石玮张旭冉刘德奇黄舒云 孙佳欣秦钰任杰王璞温明琦赵渊睿 徐政男陈嘉欣梁磊欣周妍郭文月郭羽筝 桑熔慧张静雨胡小倩王玺君郭佳欣卢瑞辰 王佳鑫李心怡朱赵伟王建淇吴优孙杰王薄凯李俞霖祁宏韬郭佳琳金琳何艺陈逸菲赵艺楠郑淑琴徐浩楠李梦瑶杨溢梁悦温嘉豪张娴孙艺菲邵云瑶胡欣怡刘语王一涵贺鹏李昕航刘思玄朱星容王李潇越连杰靳舒雅申思远阳杰冯洁吴婷王李璇武一帆史大为王昕雨王旭危浩彬白灏楠刘骄阳黄渝江王瑞尹恩皓雍凡星秦瑜航方昱翔陈诗璐张尖候雨阳

江苏 张艺夏欣闫骏一方绍辉夏文翔秦清如杨珊珊张馨研戴亚鑫高天毅陆冠希卢慧 陶一靓王一韩佳慧高善河林月蓉王晨宇 樊与辰周子涵卞安煜李帅丁泽云方绍泉葛雨璇王思源刘兴龙吴悦方绍辉陈佳钱昱承孙智浩刘瑶钱丽娟邓文峥陈启谢欣芸朱春楠朱岑曹政孔昱哲吕梦绮朱浩文林玲姜瑛琦薛冰王楚涵王骅张明琪周文杏王楚楚杨啸乾高灵灵许蕾林韵怡邵钰陆家玮

上海傅晔园瞿涵吴诗盈王思洁计昕瑜姚静怡 施可以张思捷瞿怡王金青沈泽豪张忻 谈丽婷施韵杨妤洁范怡雯沈汐刘思捷 顾雅晴王盛怡杨哲人倪天余戚雨薇徐双毓李家豪许心怡杨雨婷叶静怡倪馨怡朱逸凯俞虹冰邢佳俊倪好闻严俊杰倪蓓

张上明珠

安徽曹淼胡心怡于良威徐志伟祝云峥严菲 徐哲璞蒋晨王桐吕少伟董佳洛戴国鼎 赵佳怡张彦轩夏文聪王舒李文汪嘉琦杨曼卿罗雯陈伟东苏渝升郭博润燕博刘思宇管薛冠昌姚若囡巫绍辉孙静音周琪董佳妮蒋鹤肖宏睿黄笑天宋欣遥禹立原丁睿汤许洋邵钰茹潘通宇闫思怡张梦婷秦晓婷严晓旭王芳张馨心李志异李建华张亦驰蒋魏琦王允咸朱飞鸿刘绍坤赵晨明黄旭禾卢威翰葛海潼吴正昊吴可欣韦欣睿戴国鼎禹立辰侯雪霁黄冠一王宇孛李振楷李明阳李子龙朱弘毅王杨茗叶波赵入辰杜岳睿汪博雅顾廷园石志远王静宁胡健雅胡新坦吴石飞韩辗 蒋京男程琳琳杨含坤陈洁方朱诗文段媛包维敏束亚男汪淼文言汪殊逸丁斌施歌储莉莉宋昕赵华龙倪冉舒康汪婉怡戴舒淇赵吉龙尹华烽谈秀丽曹紫艳李梦非秦一汪湛博程琛李华朱乐天查俊张沣鹏栗馨茹韩冬涂健豪李梅露肖昌昊张世伟钱玉洁房星宇王雨琪 吴魏圆韩晨润袁景丽关英健陆晓冉朱永昱 刘天凯潘昊琦李若云邵雨凡潘玟李扬杨德华何彦冰刘宇航程雅文廖晶晶周正楠杨逸凡朱安平杜智童汪晨旭健葛璐瑶王魏晶晶龚雨包酝杨静茹葛璐莹徐敏陶晨晨王中一施磊聂磊杨子朱明坤夏玉琦殷保坤林梦婷朱隽婉时淑馨马小宇黄青刘倩辉韦海茹魏文杰张萱汤旖璇王刘丽娟

甘肃王悦晨刘志英刘栩含董梦洁雷文奇许玲王江莹牛舟王佳妮于扬阳莫锦辉王艺霖 广西 莫谨菲张蕾林鑫华李星龙姜禧霞黄心怡伍志杰陈颖芝李智昊赖昱璇刘志国秦云凌梁诗源刘治国韦淞林杨福隆覃誉莹黄亦畅孙睿黄日飞廖昕妍彭灿宇潘逸奔韦田恬颜莹黄亦畅谢雨琦韦羽伍冰津刘览博张文韬覃一倍黄珂潘华华韦棋翰朱显鹏李韦吴尚泽李瑞琛韦诗卉黄露薇林小荟陆楚昀覃汤可熠

新疆潘昕赵誉斐杨飞路健孟繁鹏何家豪张兆伟陈传积于婧陈浩然方雯昕彭琛玮王铎儒谢沂恒王昊哲杨智寅金文君卫陈晨魏语欣郭炫江单泽媛单思雨周靖雄李世豪魏志鸿李宜霏闫思臻赵国锐林新杰孙文鹿

吉林罗伟桐(硬笔)陈铭源(硬笔)胡曦文(硬笔)

郭轩硕(硬笔)周妍(硬笔)孙硕廷(硬笔)

宋思安(硬笔)刘楚君(硬笔)周星彤(硬笔)

才华溢(硬笔)于佳傲(硬笔)王含聿(硬笔)

薛祥文(硬笔)温特(硬笔)杨超轶(硬笔)

李航晨(硬笔)修孟希(硬笔)李迪(硬笔)

徐浩(硬笔)

辽宁赵小龙

云南嵇亦琳师瑞娜 内蒙古石琦

贵州阎丽蓉

地址不详陈雨薇陈陆佳

优秀辅导教师

省份辅导教师获奖学生获奖等级

河南 荆小庆 赵应珂 一等奖

河南 陈鸿 陶婉璐(硬笔) 一等奖

安徽 刘卫东 宋婉祥 一等奖

安徽 马功玉 舒轶(硬笔) 一等奖

广东 邵越新 林沐嘉 一等奖

广东 邵越新 李游 一等奖

广东 邵越新 陈柏珩 一等奖

四川 陈刚 陈为享 一等奖

辽宁 于秋菊 李松洁 一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樊志正 一等奖

浙江 李多来 沈佳 一等奖

安徽 刘卫东 徐磊 二等奖

安徽 刘卫东 马超志(硬笔) 二等奖

安徽 毛云 赵静 二等奖

福建 曾庆恩 胡兆枢 二等奖

甘肃 车运隆 牛娜 二等奖

广东 邵越新 陈梓婷 二等奖

广东 邵越新 余嘉梓 二等奖

广东 邵越新 陈润琪 二等奖

广东 邵越新 黄嘉鸿 二等奖

广东 卢志东 温政鑫 二等奖

广东 卢志东 黎子宇 二等奖

广东 陈慧勇 陆晓亮 二等奖

广东 李秋云 李雯 二等奖

广西 肖建平 黄荣志 二等奖

广西 肖建平 吴亭仪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马子烨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崔正昊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王雨晨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梁艺宝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韩璐伊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李悦华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刘家琦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刘亚设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刘子旭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林美璇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邢菁凡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张铭宇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刘佳蕾 二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文韬 二等奖

河北 郭振同 袁章晶 二等奖

河南 程志宏 杨雪 二等奖

河南 程志宏 李浩洋 二等奖

河南 程志宏 胡曼琪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高飞翔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马俊杰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刘晨辉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张文星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周子钰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张梦 二等奖

河南 陈鸿 杨晨 二等奖

河南 陈琪 秦 二等奖

河南 王琦 孙华 二等奖

河南 张和平 韩龙飞 二等奖

河南 靳超然 黄康尧 二等奖

河南 于海跃 王晨沣 二等奖

河南 王秋雨 二等奖

天津 董士林 任雨菲 二等奖

浙江 丁仲原 叶昌荣 二等奖

浙江 何建华 王盛雨 二等奖

重庆 张军 李峥序 二等奖

安徽 刘卫东 郑礼芳 三等奖

安徽 刘卫东 杨孝凡 三等奖

安徽 刘卫东 王雪晨 三等奖

安徽 刘卫东 张健 三等奖

安徽 刘卫东 马毅睿 三等奖

安徽 刘卫东 刘承宏治 三等奖

安徽 刘卫东 潘司宇 三等奖

安徽 毛云 杨心 三等奖

安徽 毛云 童话(硬笔) 三等奖

安徽 毛云 戴国鼎(硬笔) 三等奖

安徽 毛云 朱天(硬笔) 三等奖

安徽 毛云 孟朋(硬笔) 三等奖

安徽 耿昭军 秦晓婷(硬笔) 三等奖

安徽 耿昭军 林毓(硬笔) 三等奖

安徽 耿昭军 赵思源(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刘涛(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金戴舟(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赵世远(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杨睿(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吕瑞琦(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陈晨(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刘燕(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李紫璇(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李恋潋(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金草原(硬笔) 三等奖

安徽 马功玉 童馨宇(硬笔) 三等奖

安徽 宋晓欣(硬笔)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吴楚晴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王烨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杨鑫洁(硬笔)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陈昱铃(硬笔)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连静熙(硬笔)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潘玺如(硬笔) 三等奖

福建 陈丽华 刘慧敏(硬笔) 三等奖

福建 林梦 游晓宇 三等奖

福建 林梦 方林骊(硬笔) 三等奖

福建 林梦 张子航(硬笔) 三等奖

福建 林梦 郭林屹(硬笔) 三等奖

福建 汤远昌 陈基(硬笔) 三等奖

福建 叶朝伟 叶峥 三等奖

福建 曾庆恩 范无波 三等奖

甘肃 王彦恒 王悦晨 三等奖

甘肃 于杨阳(硬笔) 三等奖

广东 卢志东 吴嘉图 三等奖

广东 卢志东 刘婉莹 三等奖

广东 卢志东 陈启彬 三等奖

广东 邵越新 林彦聪 三等奖

广东 邵越新 陈 三等奖

广东 邵越新 林彦超 三等奖

广东 邵越新 王伊潼 三等奖

广东 陈慧勇 苏泽慧 三等奖

广东 陈慧勇 李思霖 三等奖

广东 陈慧勇 王启江 三等奖

广东 陈慧勇 黄菀馨 三等奖

广东 朱燕霓 陈家欣 三等奖

广东 朱燕霓 朱柏铖 三等奖

广东 朱燕霓 吴星艺 三等奖

广东 李秋云 许力天 三等奖

广东 李秋云 胡一凡 三等奖

广东 李秋云 刘昊睿 三等奖

广东 梁事明 梁均林 三等奖

广东 冯汉昌 何翰林 三等奖

广东 区咏杭 三等奖

广东 蔡盟 三等奖

广西 肖建平 曾伟轩 三等奖

广西 肖建平 易雪岩 三等奖

广西 肖建平 黄俊源(硬笔) 三等奖

广西 姚常凤 马佳慧 三等奖

广西 姚常凤 吴俊睿 三等奖

广西 姚常凤 张睿杰 三等奖

广西 张永银 彭周洲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贾明昊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蔡月琳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史思远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马骅腾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梁家硕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杨天佑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陈雅婧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王润泽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王星越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王艺霏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胡皓一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李宗展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田阅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李元(硬笔)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张铭宇(硬笔)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赵佳怡(硬笔) 三等奖

河北 张建国 荆菁凡(硬笔) 三等奖

河北 李芳庆 马瑞鸽 三等奖

河北 李芳庆 刘蕊 三等奖

河北 李芳庆 李金蔓 三等奖

河北 李芳庆 刘胜乾 三等奖

河北 郭振同 王一彭 三等奖

河北 郭振同 钱建成 三等奖

河北 郭振同 刘与心 三等奖

河北 郭振同 史思远 三等奖

河北 赵佳艺 三等奖

河北 王男 三等奖

河北 郭越 三等奖

河南 郝留旺 田丰硕 三等奖

河南 郝留旺 王瑞 三等奖

河南 陈鸿 朱妹一 三等奖

河南 陈鸿 刘雨霜 三等奖

河南 陈鸿 王婧雅 三等奖

河南 陈鸿 王耀锋 三等奖

河南 陈鸿 王昱博(硬笔) 三等奖

河南 马守岭 张晟阳 三等奖

河南 靳超然 张书涵 三等奖

河南 靳超然 杨梦圆 三等奖

河南 靳超然 高嘉良 三等奖

河南 张和平 于恒基 三等奖

河南 张和平 孙先君 三等奖

河南 张和平 程瑜 三等奖

河南 张和平 詹煜杭 三等奖

河南 陈淇 陈永康 三等奖

河南 陈淇 李政愿 三等奖

河南 陈淇 李曾元 三等奖

河南 于海跃 魏子厚 三等奖

河南 于海跃 于声 三等奖

河南 王琦 孙菁 三等奖

河南 康智鹏 杨佳轩 三等奖

河南 邓艳 朱璐琳 三等奖

河南 邓艳 马越杨 三等奖

河南 荆小庆 赵鑫雨 三等奖

河南 马守岭 王清翰 三等奖

河南 马守岭 董梦雪 三等奖

河南 马守岭 郭 三等奖

河南 杨卫华 周梦茜 三等奖

河南 李瑞林 王四海 三等奖

河南 李瑞林 贾红翔 三等奖

河南 康志鹏 冉智谊(硬笔) 三等奖

河南 康志鹏 樊梦园(硬笔) 三等奖

河南 王新年 荆润倩(硬笔) 三等奖

河南 卢邦杰 赵育博(硬笔) 三等奖

河南 卢邦杰 景琦(硬笔) 三等奖

河南 杜林晓(硬笔) 三等奖

河南 吴钦(硬笔) 三等奖

河南 甘鹤霖 三等奖

河南 张斌 三等奖

河南 原榕长 三等奖

黑龙江 闫冬 李明皓 三等奖

黑龙江 闫冬 李爽 三等奖

黑龙江 杨贵才 王宇航 三等奖

黑龙江 贾江 连桐杉 三等奖

湖北 何建华 潘淑敏 三等奖

江苏 周宗云 蔡哲 三等奖

江苏 杨成举 杨冠锦 三等奖

江苏 庞朝元 许若尧 三等奖

江苏 庞朝元 居卓儒 三等奖

江苏 姜传文 林月蓉(硬笔) 三等奖

辽宁 历东 李佳桐 三等奖

辽宁 张俊 沙飞宇 三等奖

辽宁 杜玉宏 陈祉璇(硬笔) 三等奖

山东 孟庆国 赵宏宇 三等奖

山东 程增华 李金舟 三等奖

山东 程增华 李先武 三等奖

山东 房鑫 三等奖

山东 刘沁(硬笔) 三等奖

山东 王浩臻(硬笔) 三等奖

山西 朱俊 朱泽昊 三等奖

山西 朱俊 郭心怡 三等奖

山西 朱俊 王美琪 三等奖

山西 朱俊 张言可(硬笔) 三等奖

山西 申海涛 赵嘉骏 三等奖

山西 申海涛 侯亦铖 三等奖

陕西 张春平 刘佳璞 三等奖

四川 胡 纲 张鉴 三等奖

四川 胡 纲 李遥 三等奖

四川 张卫东 刘天平 三等奖

新疆 王凯泉 方雯昕 三等奖

新疆 王凯泉 杨智寅 三等奖

浙江 沈海峰 邓欢 三等奖

浙江 王阳君 许璐璇 三等奖

浙江 王阳君 徐忆文 三等奖

浙江 王阳君 龚欣瑶 三等奖

浙江 王阳君 徐湛 三等奖

浙江 李多来 陈婉妮 三等奖

浙江 李多来 韦欣怡 三等奖

浙江 李多来 陈依璐 三等奖

浙江 李多来 丁楠 三等奖

浙江 何建华 王霖凯 三等奖

浙江 何建华 朱宏杰 三等奖

浙江 何建华 李昱澄 三等奖

浙江 何建华 何孟昊 三等奖

浙江 李义军 卢佳怡 三等奖

浙江 沈海峰 朱潘 三等奖

浙江 沈海峰 章圣然 三等奖

浙江 许龙军 方语童 三等奖

浙江 许龙军 张蕊 三等奖

浙江 许龙军 饶晨罡 三等奖

浙江 陆爱国 张少辰 三等奖

浙江 韦海珍 来则成 三等奖

浙江 童涛 童马亦心 三等奖

浙江 王阳君 张栩蓓(硬笔) 三等奖

浙江 张薇佳(硬笔) 三等奖

浙江 余旭辉 三等奖

吉林 关玲 冯译萱 三等奖

吉林 关玲 钱漫 三等奖

吉林 关玲 刘玉祺 三等奖

吉林 关玲 薛舒元 三等奖

吉林 关玲 于小雅 三等奖

重庆 何根源 另康宁 三等奖

上海 赵凌 三等奖

优秀教学成果奖

福建省屏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安徽省舒城县马功玉书法工作室

湖南省长沙市游艺书画室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社区教育中心校

福建省沙县大苹果书法培训中心

浙江省桐乡市金凤皇艺术学校

河南省安阳市雅兰书画学校

河南省内黄县大鹏书画艺校

河南省漯河市天蕾少年书法培训中心

福建省蒲田市林梦书画工作室

河南省郑州市五色墨书法艺术中心

广东省汕头市归一堂书法工作室

安徽省合肥市仓河书画院

广东省惠州市东江书画苑青少年书画培训中心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城艺术馆

陕西省西安市明德少儿书画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意水居沈海峰少儿书画工作室

山西省太原市弗润德蕾培训学校

江苏省金坛市朝元书法工作室

四川省彭山县胡纲书法培训中心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南部中心校

广东省东莞市有鱼堂

江西省赣州市墨池苑

浙江省义乌市弘远堂

福建省上杭县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清溪书院

新疆乌鲁木齐市凯泉书法社

山东省聊城市雷晨书画教育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青书法工作室

河北省保定市兰亭书法学校

河北省玉田县植艺书苑

广东省高州市翰墨书法班

河南省郑州市林杰书法班

广东省深圳市秋倪书法班

河南省汝州市海容斋少儿书法班

浙江省杭州市太炎路书法家教部

广西柳州市湘雨书法教学苑

广东省佛山市六然书法工作

河北省高碑店市李芳庆书法工作站

广东省江门市秋云书法培训中心

河南省三门峡市育英书法艺校

河南省新郑市克来旺艺术工作室

河南省辉县市启蒙书画培训中心

河南省平顶山市陈鸿书法培训中心

山西省长治市香山书院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书画兴趣培训中心

安徽省郎溪县墨韵少年书法班

吉林省长春市关玲书法辅导班

河南省平顶山市马东明艺术工作室

上一篇:关于快乐的文章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市场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