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课堂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31 20:49:45

这也是课堂作文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1

最近看到的两则广告,更让人感到生活课堂的重要,因为这广告赋予了我们人生的哲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则公益广告,标题是:“抛弃陋习,崇尚文明。”

第一段是在地铁里,大家都围着一个易拉罐在踢,生怕把它踢到自己面前。这时,易拉罐踢到了一个青年人的脚底下。这个青年人不像其他人,继续踢出去,而是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而第二段是在公共汽车上,年轻的人都坐着,车里只有一个老太太站着!而其他人则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这一回看到的,还是那位小青年,主动出来让位,并且把老太太扶到他的座位上。

看了这则广告,我觉得我们都应该为小青年的道德行为而赞美,相反,我们应该为那些旁观者的行为而谴责。要使中华振兴,就要从小建立这样的课堂模式,让孩子在社会公德的熏陶下健康的成长。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但有技术而且更要具有社会公德才能立足社会。

小学时,在上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一家日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前来面试的几个中国大学生,一走进人事部,扫帚,拖把,倒了一地。开始面试了,几个大学生不顾房内有多乱,而走向办公桌,这时人事部经理马上宣布面试结束,同时这几位大学生都被淘汰了。多惨的结局啊!如果他们多一点公德,多一份礼貌。恐怕这份工作就会属于他们。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2

《 这也是课堂》

在初中的一个暑假里,我们老师布置了一道非常特别的作业,给家人炒一次菜,回家我便开始动起手来开始学了。

我首先看冰箱里有什么菜,我定眼一看,红红的胡萝卜,新鲜的肉,大大的包菜还有又青又大的葱,我决定做一个胡萝卜炒肉葱丝。我把胡萝卜,肉和葱,各种材料都准备好了,再把胡萝卜洗好,然后拿出锋利的刀把胡萝卜切成圆片的把肉和葱切成细细的细条。我先在锅里放上油,开火,等待油滚了,开始炒菜。我把肉和葱先放进锅里,把肉先炒熟,我用小勺把肉把肉放在钟里来回翻动,再把胡萝卜放进去,放一水继续炒,因为胡萝卜是硬生生的,所以要炒就久一些。几分钟后,再放味精等配料,再炒一会儿就可以上菜了,正好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我的菜也差不多要上桌了。终于上桌了我把炒得香喷喷的菜递给他们吃,爸爸妈妈吃后笑嬉嬉地说:“还可以,挺好吃的。”我听后可高兴了。

从这次炒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3

撑把油伞在雨中漫步,踩在石板路上,手摸一下青灰色的砖墙,那是斑驳的青灰色,我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沧桑,给人带来无限的迷惘与感慨。

两位老人在一旁下棋,虽已是年逾古稀,却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手握着棋中子小心谨慎的思考揣测着对方心中的如意算盘,郑重下每一步,我停止了脚步。

“将军,老弟,姜还是老的辣”其中一位老人怡然自得。“唉!佩服,佩服,老弟我输了。”只见两位老人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我有所迷惑,本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却怎么不懂这楚河汉界中到底是谁赢了?

老人把头转向我,微微一笑:“孩子,从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就疯狂的爱上了‘它’——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时我并不懂,只是沉浸在棋局中,是想方设法的想超过别的人,可是岁月蹉跎,棋,生,棋如人生,人生如棋,不同性格的人们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两人对弈,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先出击,奋勇向前,大有“气吞山河如虎之势”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唯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者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是成竹在胸,轻浮者急躁冒进,行棋不顾后果,终因一叶障目而全局败北,看尽棋盘,我们两个人早在一次又一次的你赢我胜之中忘怀了,只是为了享受那份置于楚河汉界的快乐与满足。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中,我豁然开朗。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4

关键词:愉悦学习 语文 思路

语文是什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或许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它却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探询的教学问题。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愉悦的课堂、诗意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和智慧的课堂。下面,谈谈笔者的愉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一、愉悦让语文课堂走向幸福

愉悦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愉悦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教师的训斥、侮辱、嘲讽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愉悦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且师生脸上绽放的笑容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愉悦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愉悦的语文课堂里,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有的只是直率、坦诚、碰撞、争论、幽默,以及自由精神淋漓尽致的舒展。学生在愉悦的语文课堂里,质疑问难大可针锋相对,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出一支愉悦的课堂进行曲;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学生才能完善自我。

二、诗意让语文课堂走向浪漫

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当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诗的灵性,洋溢诗的浪漫,弥漫诗的芳香,勃发诗的激情,流淌诗的旋律,演绎诗的精彩。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不仅广袤美丽,而且多姿多彩,既有黄山、漓江等赏心悦目的山水风景,又有荔枝、峨眉道上等回味无穷的生活故事;学习语文,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

儿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是一首灵动的小诗。他们那纯真无邪的脸庞、闪烁着灵气的眼睛、侧耳凝神的表情、神奇绚丽的思想,以及那如雨后春笋般高高举起的手臂,都组成了一首首小诗。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的乐园,充满儿童的感动,充满儿童的诠释,情怀,梦想。只要惬意地聆听一下小朋友的造句,就会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课堂。

语文课堂会因诗意而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会因浪漫而变得自由驰骋。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呆滞的课堂,是死板的课堂,是做作的课堂。只有飘荡着诗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都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三、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

语文课堂上,教师播下种子,收获的可能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而这一切,教师却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过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课堂。唯有这样的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

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师生双方可以敞开心扉,自由平等地进行心灵对话和智慧碰撞。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可能诞生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正视阴错阳差,应重视节外生枝,应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

生成可以激活课堂,语文课堂上的精彩源自生成。充满智慧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的自由精神殿堂,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学生的情感,淡化学生的感悟,禁锢学生的想象,进而扼杀他们的创造灵性与个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让课堂教学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四、真实让语文课堂走向永恒

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些所谓的观摩示范也就失去了价值,只会留给听课教师深不可测的疑惑。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时装,虚假的课堂表演不仅没有看头,还会误人子弟。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机械排练过程中究竟能收获什么,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厌倦的叹息中,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累了。此外,从他们强作欢颜的言行举止中,也应该知道他们的独立人格已经丧失,因为他们选择了顺从、沉默和合作。这样的课堂,岂不是莫大的悲哀!

真实的语文课堂将逐步走向完美,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不真实的语文课堂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5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人文通识课;到课率;课堂因素;关系

当前,通识类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文通识课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尤其在理工类高校中,人文学科课程与学生的理工专业课程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在各自领域更全面、平衡地发展。在评价课程有效性的依据中,课堂到课率占据重要地位。到课率越高说明课程越有价值,表明了学生对教育资源的肯定。反之,到课率偏低,说明课程存在一定不足,未获得学生高度认可,教育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课程亟待完善。

然而,据相关研究,当前各大高校通识课的到课率总体而言并不令人满意,课堂缺勤现象屡见不鲜,这可说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绝不能忽视。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采取一些办法来改善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低的情况,例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施奖惩措施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终究尚未有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影响人文通识课课堂到课率的原因多多,且其中有些原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织,是动态、复杂的关联关系,难于同时改善或解决。影响到课率的原因也有课内原因和课外原因之分,课内原因包括这些因素:教师(如外形、职称、年龄、话语风格)、教学方法(如填鸭式教学、互动教学)、教学内容(如有趣有用、有趣无用、有用无趣、难易等)、教学场所(如教室光亮或阴暗、教室楼层高或低、教室空气干燥或潮湿、教室温度高或低等)、教学时间(如白天或晚上、周末或假期等);课外原因包括这些因素:天气(如天气宜人或雷雨暴雨天气)、学生(如身体健全或残疾、身体生病或无恙、情绪低落或高涨或正常、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师和教学方法的喜好等)、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是否与上课时间冲突、其它课程上课时间是否与本课程时间冲突等)、以及其它不可预料的课外原因。不论课内还是课外因素,它们都会共同和微妙地影响课程到课率,其共同影响的复杂性和微妙性是难以一一厘清的。

然而,不论问题有多复杂,解决问题的努力决不可停歇。为了解影响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各课内因素(或称课堂因素)各自起的作用特点,笔者与其他人员一起对华南理工大学2015-2016学年第2学期开设的118门人文通识课进行了全程跟踪调研。调研方式包括随堂听课记录、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等,随堂听课记录包括记录学生到课率、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课堂活动特点、点名频率、考核方式、班级人数规模、教师外形特点、职称和性别等,以便深入了解每一门课程到课率与各课内因素的关联关系。经过一个学期的调研,我们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得出以下发现。本文所称的人文通识课包括人文科学通识课和社会科学通识课,为了行文便利,简称为人文通识课。

一、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的主观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调研的118门课程的调研数据进行了整理,由于有些课程的调研数据不够完整,只整理出完整、有效的113门课程的数据。笔者将每门课程的数据分别按课程名、教师姓名、教师外形和性格、教师职称、教师性别、教学方法、课堂活跃度、点名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方式、班级人数规模、应到人数和每次课实到人数等进行分类,形成了113门课程的分类数据表,即113组数据,以下分析就是基于这113组有效数据进行的。

总体来看,在113门通识课程中,有近一半课程的到课率在60%-80%之间,也存在个别课程到课率极高或极低的现象。由于在调研过程中清点到课学生人数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比如在清点到课人数时可能出现学生有特殊情况已暂时离开教室的现象,因此实际到课率应更高一些,但不会相差很大。但无论如何,全校的人文通识课60%-80%的到课率并不是很理想。可见,探究影响通识课到课率的因素,包括课内和课外因素,以利于采取应对和改善措施,提高到课率,这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数据也表明,学生到课率也存在着一定的依时间而变化的趋势。约有61%的课程,其到课人数的最大值出现在第一和第二次课中,换言之,在人文通识课开课最初的两次课,到课率通常是比较高的。而在学期期中阶段,到课人数逐渐回落至平稳。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课程没有达到学生预期期望值,抑或是学生在摸清课程教学要求特点之后选择“偷懒”旷课,使得到课率有所下降。此外,临近期末时,到课人数又有所回升,这可能是学生需要了解期末考试相关事项所致。

总之,本次调研的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总体特点是:到课率多集中于60%-80%之间,也存在少数两极分布,总体到课情况不理想。到课情况存在一定的时间影响趋势,具有先高后下降,最后稍许回升的特点。

以上是总体情况,下面是对一些具有共性或类型化数据的具体分析。

(一)极低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发现,有12门课程(约占11%)的人文通识课平均到课率低于50%,即到课人数不足一半,这说明存在大部分学生旷课的现象,主要是什么原因呢?对比这些课程的调研记录数据表,可发现一些共同特点:授课教师形象的描述中类似“年轻”、“时尚”的字眼出现得较多,这些课程的课堂活跃度普遍一般,点名频率大都较低,课堂作业大部分较少。最为显著的一点是,绝大部分课程是应到人数达到120人的大课堂(如表1所示)。

(二)极高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发现,有6门课程(约占5.3%)的到课率高于90%,也就是说学生几乎全勤。甚至其中有个别课程的到课率高于100%,原因在于一些没有选修该门课程的同学也前来听课,这部分同学数量不少,且几乎每周如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6门课程中有些课程开设了几个班,在不同时段授课,但到课率同样很高,例如《西班牙语初级》和《学术英语写作》课程,这说明这些课程不论在何时段上课,也不论是哪些学生听课,学生们都很愿意到课。对比发现,这些高到课率课程多为全英课程,课程的班级人数规模均不超过60人。授课教师均为女性,且调研记录中多次出现“漂亮”、“长相好”等字眼。多数课程课堂较活跃,点名频率低,作业较多(如表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高到课率的全英人文通识课的相关课堂因素具有如表2中的特点,即教师为女性,长相好,课堂活跃,很少点名,作业较多,小班授课。

(三)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中发现有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而到课率不同的情况。例如,“创业学”由三名不同教师授课,但到课率略有不同,观察其存在差异的课内因素特征,发现由女教师授课的那门课程班级的到课率要比由男教师授课的另外两个班级高,并且其课堂活跃度明显更高。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大学美育》和《岭南文化》课程中,女教师授课以及课堂气氛更活跃时到课率更高。此外,《物流与社会》课程的对比组可比性较强,该课程开设的3个班分别由3位外形长相接近的中青年女讲师授课,另外其他的课堂条件几乎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3个班的到课率特点是:课堂活跃度和点名频率高、以及作业量多的班级到课率更高(如表3所示)。

由此可以推断,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级的情况下,高到课率的班级其课堂因素特征如下:女教师班级比男教师班级到课率高,课堂活跃度和点名频率较高以及作业较多的班级到课率也相应较高。

(四)同一教师讲授不同课程的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

调研中也发现有同一教师讲授不同课程的情况,虽然案例不多,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比如,同一教师在两门课程中采用的授课方式相似,其课程作业、点名、考试的情况也类似,但到课率还是有所差异,例如有一位教师讲授的“创业学”与“营销学原理”的情况就是如此。这说明与教师和教学方法无关的因素也在影响着到课率,例如课程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或者其它课外因素。

(五)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课堂因素有多个,包括教师外形、教师性别、课堂活跃度、点名频率、作业、班级规模等。其中对提升到课率有正面积极促进作用的课堂因素特征显示为:长相好的女教师、课堂活跃度高、作业较多、小班授课。而对提升到课率有消极负面作用的课堂因素特征显示为:外表年轻时尚的教师、课堂活跃度低、作业少、大班授课。此外,据前述分析,课堂点名频率的高低对课程到课率的影响不具确定性。

二、到课率与课堂因素关系的客观分析

通过以上对113组调研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了影响课程到课率的诸个课堂因素及其与课程到课率的关系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具体是如何起作用的,笔者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采用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进行客观数据分析。首先,将113组调研记录数据中的主观分类剔除,留下教师职称、教师性别、课堂活跃度、点名频率、作业量、考试形式以及课堂总人数这些客观分类,且为了方便建模,对这些非数字化的课堂因素分类进行数值替换,具体替换形式如表4所示。

由于样本数量不是很多,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误差,此模型只解释了到课率波动的43.19%。但是,由于调研对象学校所开设的人文通识课数量也有限,此模型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些课堂因素与到课率是正相关的关系,另一些因素则是负相关的关系。在正相关的课堂因素中,可以看到,课堂越活跃、点名频率越高、作业越多、考试越严格、班级人数规模越小、由女教师授课的课程,其到课率可能会越高。在这里,通过模型分析,就可以明确地看到在前一部分的主观分析中无法确定的点名频率对到课率的影响,其对到课率的影响是正相关,即可以促进到课率的提升。

三、结论

通过对113门人文通识课的113组调研记录数据的主观和客观分析,发现了到课率与8个课堂因素的关系及其特征。具体而言,人文通识课到课率与教师职称、教师外形、教师性别、课堂活跃度、点名频率、作业量、班级规模、考试方式这些课堂因素有关,其中,女性教师更受学生欢迎,而教师职称、班级规模与到课率呈负相关关系,其余5个因素与到课率呈正相关关系。换言之,教师职称高、班级规模大、男性教师授课,对课堂到课率的提升可能没有明显的作用,到课率可能偏低,而教师长相好、课堂活跃度高、多点名、多布置作业、考试严格,则可能有利于提升课堂到课率。此外,年轻教师穿着时尚也不一定有利于提升课堂到课率。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6

这个学期开始,我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进行了始业教育,让孩子们计划这,计划那,同时也告诉孩子们,有了计划,一定要坚持,做事不要拖拉,要讲效率。突然,我有了一个想法,与学生做了个约定,老师尽量在语文课堂上不讲班级事务,以免耽误大家的语文学习时间。并请一个同学做监督记录,学期结束,如果能做到90%的语文课堂不讲班级事务,在期末老师给大家发奖状时,你们也给老师发一张奖状。话音刚落,一大群男生争着举手,都要做老师的监督员。当下,我就与同学们做好了约定:语文课堂不讲班级事务。

第二天,早自修、早操,都有事发生,都有年级值日生检查反馈班级同学有不遵守纪律现象的发生。而紧张的早操结束,紧接着就是语文课。正当我想利用语文课的开始讲讲班级纪律时,突然想到了昨天我与学生的约定,也就只有放一放,带领孩子们投入到语文课堂上。一节语文课,我也尽量给孩子们正能量,手里捏着奖励的小卡片,不断地奖励孩子们上课的投入、积极的发言、作业的认真。不知不觉间,一节课下来,本想批评的那些话,早已因学生的精彩表现而遗忘了。与以往相比,在课堂开始时的思想教育,会令孩子们带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上语文课,一节课下来,课堂的气氛肯定轻松不起来。

这样的课堂,仅仅是开始,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延续下去,坚持下去,我想无论是对学生自己的学习心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对老师自己的工作心情,都是有益无害的。几个星期下来,发现了这几大变化:

首先,调皮的孩子更主动参与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工作最头疼的就是班上的调皮学生。无论是自修课的纪律,课堂的参与度,还是家庭作业的情况,都会令老师特别操心。有些甚至是班主任与之斗智斗勇的对象。以往,课堂开始前,不是提醒一下调皮学生的出操纪律,就是批评一下这些学生的回家作业现状,然后开始新的一节课堂。带着这样的一份心情参与语文课堂,要想让他们提起精神上课,已经不容易了,更别提是要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有了约定以后,这样的孩子虽然在班级事务上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一旦上语文课,他们的精神直接进入语文课堂,我没有将课前的“前科”展现,在他们内心,站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位语文老师,一位带着他们进入语文世界的导师。生动有趣盼课堂,丰富多彩的语言,多样的课堂组织方式,正是这些孩子所喜欢的,对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畏惧之心不复存在,展现在课堂的就是一种自在的思维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语文课堂。与以往相比,这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其次,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了。

班级事务讲多了,毕竟,孩子会有一种紧张感,尤其是老师这样那样的要求,会束缚了全班学生的课堂思维。“我们的约定”之后,语文课一开始,就是一种老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他们对每一课的语文学习内容是新鲜的、是感兴趣的,调动的各种感官也更充分了。因此,“约定”后的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的氛围更加轻松了。还记得有一次,课堂前,有个学生刚刚跟同学闹别扭。我刚开口跟他说,他就一副要与我吵架的样子。而这时,上课铃声已经响了。换做以往,我会揪着他不放,非让他尊重我的教师权威不可。但是这样的话,影响全班学生的课堂效率。而这次,我记着“我们的约定”,没有在课堂上花时间处理,而将精力花在课堂教学上,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内容也上得更加有趣。没想到,一节课下来,这个孩子也慢慢投入到课堂上了,课前的那种冲劲早就消失了。我想,课后也就不须要多花时间去教育他了。

再次,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

语文课堂,每周满打满算,只有六节课,教学任务已经相当重,又要面向四十多个学生,每分钟都花在课堂上,都已经是满满当当,争分夺秒。自从有了“我们的约定”以后,每节课的课堂我都会更花心思,将40分钟的课堂组织得更加有序,效果自然更加明显了。尤其是孩子们养成了专心上课的习惯,他们知道语文课堂上,哪怕课前有再多的情绪问题,老师都不会打岔,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了不少,听讲的效率也提高了。

反思老师的行动,其实是摆正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角色问题。小学老师,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杂事缠绕。尤其是班主任,要管的东西太多,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杂事管多了,在自己的业务课堂上,就会分神不少。我们要摆正这种角色,属于学科课堂的时间,少掺和班主任的事务;属于语文教学时间,用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用学科德育教育学生。摆正了角色,老师更像老师了,语文课堂也更完整了。当然,要想摆正角色,还须要注意以下两点:

1 两种角色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班主任教语文,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语文学习,因为语文老师能更加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思维,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话对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更加有效。而语文老师做班主任,能用更多的语文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能用更多的语文老师的教学魅力去教育学生,这样班主任的工作也能做得更好。

2 两种角色要掌握尺度,互不干扰。

班主任的角色,须要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上下工夫,但是这种尺度需要掌握好,并且良好的班级氛围也不一是一蹴而就的,不必苛求一下子解决。将原本属于语文的时间正常进行,课堂过后,孩子就会成长,有些问题也会自然解决。而班主任的角色上,少提一些孩子的语文学习,少一些学习效果的评价,少一些学习要求的提醒,那样的话,孩子也会更喜欢这个班主任,自然也会更认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7

关键词:新课标 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新课改的浪潮又一次掀起,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渗透,语文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喜人的变化,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走进了一些极端。例如,语文优质课的评比,经过多次磨课、洗课、评课,已变成一人上多人帮的艺术欣赏课,追求课堂的丰富斑斓,异彩纷呈,追求形式的完美,走过场,中看不中用,课前的预设忘记了课堂中的生成,老师往往被自己的预设所束缚。而随堂课,依旧是古老的课,有人说是“穿新鞋走老路”的课,是“现代化了”的课。虽然我们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的教学观念,学习方法方式及角色转换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活泼多变的课堂上去探索,去感悟,去体验。但是,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阅读教学首先要理解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提倡三维目标。许多的语文老师将三维目标支解、割裂。按维度条分缕析来设定目标。这样不仅烦琐而且机械化。于漪说:“语言,思维,情感是同时发生的。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而我们的课堂是先进行知识的教学,虽然形式多,老师找出,学生注音,解释;学生预习,老师检查;或是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代表汇报等。接着到过程方法这一目标,我们老师让学生读课文,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教室里很热闹,教师也时不时地加入。学生代表汇报结果,教师总结。这就是完成了第二目标。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语文教师的拿手戏,积极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情细胞。有的老师在围绕情感目标时讲得声泪俱下,学生也是热泪盈眶。课堂在流泪中似乎达到情感的融合。这样的割裂教学严重地违背了我们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理念。

二.有效学习仅仅锁定为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特别是比赛课、公开课。教师大多数会针对某疑问,让大家分组讨论,分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几分钟后请各自推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似乎体现我们的课堂是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不妨仔细思考一下,这样的学习是“为一人而设计”。那些爱好语文,平时活跃,胆子较大,发言机会较多的学生他们才敢展示,性格内向,害羞的同学在合作中可能就扮演了群众演员的角色,他们就会觉得这是他们的事,还有一部分顽劣分子似乎也在讨论,其实是没事偷着乐,为了公开课老师的吩咐,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勉强讨论着。这种合作学习怎能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体现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理念。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但这并不是否定合作学习,如何将合作学习变成真正的有效合作,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三.语文课堂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的评价定位。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无论观点是否合理,我们的老师不敢加以过多的点评,一味加以肯定,不敢评判学生的阅读体验,害怕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你回答得很好”,“你表达得很清楚”,“你很大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都被你震撼了。”“很好、正确”,“比较正确”等。对于学生的回答,一些教师就这样庸俗地附和、轻率地敷衍。一部作品,一个问题,回答再多也不会有几百上千个。如此“创造性”只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语文答案只要说说,考试时随便发挥就行。其实不然,考试时,许多学生的答案表面上写得满满的,但他们的答案经不起推敲,有的纯属瞎扯,天马行空。说到底还是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欠于对问题的细致分析,正确指导,仔细研讨,如何把握文章的精髓,抓住要领,语文老师在上阅读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谱。课堂中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客观辨证的评价。

四.对教学参考中的观念敢于提出质疑。我们不少语文老师在平时欠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仅仅结合教参向学生作机械的传授,导致我们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的厌倦,因为他们没有期待和盼望,“老师讲的都是我买的课文解析上的,我都懂。”甚至认为语文老师平淡无奇的教学是我最不喜欢的老师。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教参中有很多的观点早已陈腐。例如:《孔乙己》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罪恶,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由此可见,对于经典的阅读应走向多元化。让“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跟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教育者应有敏锐的眼光,对于教参中的观点,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创新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争鸣的课堂。

这也是课堂作文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态;价值观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的基础学科。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沟通能力。而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由于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率太低。

一、有关生态价值的语文课堂

所谓生态就是指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所有的生物与所生活的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动态平衡关系。在生态系统当中,任何一个生态元素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规律成长和发展。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就是一种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可以当作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经营,就成为了我们所讲述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依赖共生。这样的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培养高素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语文课堂特征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生态语文课堂成为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要想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就必须了解生态课堂的具体特点。

(一)多样性

生态系统能够长久的维持稳定,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生态系统当中的物种多样性。如果将语文课堂当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那必然也应当拥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于语文课堂的多样性来说,主要指三方面:首先是语文课堂上物体多样性,主要是指进行教学的学习工具,促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组成;其次是课堂中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分为学生文化、教材文化、教师文化等各个文化领域,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组成了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多元化文化空间;最后还有一个多样性的方面,那就是学生思想以及行动上的多样性,组成初中语文课堂的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从而就形成了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思想和行动的多样性。

(二)整体性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性,这也是每一个生态系统所拥有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能独立存在,所以说初中的语文生态课堂有整体性。在初中语文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这个课堂中所包括的各种物品和所存在的环境。

(三)开放性

对于初中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极具灵活性,所以要想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就必须赋予这个课堂一个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将教学思维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教室外面进行学习,例如去体会大自然以及人文社会文化等。另外,初中的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开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当是开放的。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打开心扉,勤于交流,构建一个民主且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学内容上也应当是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是教材当中的,更应该包括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生活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三、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策略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每一个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中我们提出几种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当中,初中语文课堂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作为主要内容,而衡量教师的教育成果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这样一来就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培养上也造成了阻碍。而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当中,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作为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保证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进行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就必须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个性、情感、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完成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而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重点,在于进行课堂前的预习工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并完成怎样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了预习之后,就可以根据教师所给的要求,进行语文知识点的应用,从中体会语文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学生所进行的预习越充分,所能体会到的乐趣越多。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同时拥有多样性、整体性、开放性、共生性等多种特性。从这些特点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在初中语文课堂这个生态系统当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增加交流与沟通。只有个体与个体之间加强交流,增强合作,才能够保证这一生态系统的长久维持。如此一来,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升,给予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新的压力。而生态课堂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能够构建完善的生态课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芝.积极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6(02):252.

[2]沈井香.以人为本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J].才智,2013(36).

[3]魏宏雁.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之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02):69-70.

上一篇:用纸折玫瑰花范文 下一篇: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