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晏子使楚范文

时间:2023-10-17 19:35:02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1

关键词:理想;翅膀;现实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是惯用这样的模式: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理解重点词语,最后着重解决课后的问题。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干脆以课后问题为“纲”,以反复朗读为“方”,只要学生能回答出课后的问题,本节课就算圆满结束了。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就显得有些“古老”了。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鲜的东西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朗读,是学生体会课文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的首要因素。所以,课堂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段落,体会晏子机智勇敢、聪明、善于应变、懂得礼节,时刻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能屈能伸的形象。和楚王狭隘自大、目中无人、傲慢不知礼节、待人不友好、不懂尊重他人的形象形成对比。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晏子这一机智勇敢、不卑不亢的人物形象。先听老师范读,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再读晏子的话,我采用个别读、师导读、小组分角色读等,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把听、说、读、感、悟、思、情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和心灵体验过程独具匠心地整合在一起,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悟,使学生的朗读做到有感而发、由情而发。朗读已达到了我祈盼的课堂理想:“多种形式来诵读,抑扬顿挫成乐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如果只是单纯地读读背背,学生肯定要失去兴趣,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为了让同学们能走进课文,再走出文本,我突发奇想,何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编写课本剧,再演一演呢?于是我在课后布置了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作业:编写剧本,编排课本剧。“哎呀,太新奇了,太有趣了。”“我演楚王。”“我演晏子,他有胆有识、能言善辩。”“我从来没演过,我能行吗?”“我们试一试,一定能演好的!”……同学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同学们忙起来了:全班56位同学自由组合,编写剧本,推选导演,确定演员,制作道具……利用课余时间加紧排练。“剧组”同学反复研读课文、看视频、背台词、揣摩人物性格、琢磨动作神态、排练磨合。平时爱出“馊点子”的刘xx同学用丝线、细铁丝给楚王和晏子做了“胡须”;崔x同学要演楚王特意准备了一块“惊堂木”;就连平时不喜欢参加活动的王x同学也在练习下跪的动作……无形中全班同学都带着浓厚的兴趣,不止一遍地品读着课文,分析着文中的人物形象。

在全班同学的期盼中,《晏子使楚》课本剧终于上演了。同学们倾注了所有的热情,演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随着剧情的展开,演出时,同学们或敛声屏气,或鼓掌喝彩。

课本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精彩的“走进课本剧”又开始了。台下“观众”当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和最佳配角,并谈谈评选的依据。我的话音刚落,积极分子刘xx同学发话了:“我认为邹x同学演得好,她虽然是个女生,但面对‘楚王’的一次次侮辱,针锋相对,慷慨陈词,体现了晏子大夫的能言善辩、有胆有识,有女中豪杰的气势。我认为她应该是今天的最佳主角。”“我认为金xx同学演得好,他不但演出了楚王的傲慢无礼,而且还把楚王的‘笑’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说他和‘晏子’一见面,便‘冷笑一声’,继之以语言挑衅。‘晏子’说完话后‘故意笑了笑’,他只好‘陪着笑’。这是第二次‘楚王’的笑,表现的是那么尴尬,那么无奈。然后又是‘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笑嘻嘻’比‘冷笑’更显得阴险、恶毒,笑容中显露出剑锋,充满了杀机。‘楚王’又一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何宇振振有词地说。教室里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热烈地掌声,这掌声既是对“演员”演技的好评,又是对“评委”点评的赞赏。刘xx同学接着说:“最佳配角应该是赵xx同学,他的表演让我真正理解了‘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的含义,他站在‘狗洞’前,手握兵器昂首挺胸的样子既傲慢又滑稽。”范文杰同学说:“崔x同学的楚王演得不错,傲慢无礼、霸气十足,特别是发怒时那‘惊堂木’一拍,把‘观众’都吓了一跳,真有点王者风范。”……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议着,最后评出了最佳主角邹x和金xx,最佳配角赵xx。

最后请这三位“演员”登台介绍了自己演好这几个角色的秘诀,在间接的总结课文的同时,也回答了课后的问题,使同学们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获得了主动表现自我的机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味自己品读课文的妙处,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节目,为了扮演好角色,他们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更是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的过程,此时师生关系完全平等,教室里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孩子们演得投入,议得热烈,课堂教学进入“兴味盎然来表演,入情入境成乐园”的境界。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2

一、别样吟诵之趣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和散文的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遗忘。吟诵既是诗乐传统的核心,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诵里面,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诵的方法,以及经过吟诵以后的诗文内容,都把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古诗词时,我常常采用吟诵的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实践表明,小学生很喜欢这种新鲜独特的朗诵方式。如《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教学中,我在让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师生合作弄清楚词的大意后,便告之学生古人读诗词跟我们现在朗读课文不一样,要根据平长仄短来吟诵,有时还摇头摆身,甚至还可以唱出来。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引导,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此起彼伏的吟诵之声。通过吟诵将古诗词的语言有声化,这样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以声解义,领略诗词的精妙之处,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角色扮演之趣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名人轶事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这些都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品味、表演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中晏子机智勇敢、巧舌如簧的人物形象鲜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本课所属的第三单元学习要点提出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此,我安排了三个课时教学,前两个课时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感知,并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课本剧,第三个课时则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表演来体会人物说话的妙处,并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表演中,学生积极踊跃,不管是侍卫的傲慢无礼、楚王的仗势欺人,还是晏子的大义凛然、反应敏捷,都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课后学生纷纷向我提议应该多将课文拿来演一演。学生爱演,正是因为角色扮演给了他们更多展示提升自己的机会,为他们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自主推荐之趣

“我宣布,下周的课将由同学们自己来上!”当我一本正经地宣布这个消息后,教室里都炸开了锅。“隆老师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啊?”同学们都满脸疑惑。在我的示意下,大家都安静下来,我微笑着向同学们介绍了“自主推荐课”……“自主推荐课”是我县“发展性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主要课型之一,该课型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进行班级授课。授课小组的构建遵循基于异质同构理论,组建方式以学生自主选择和老师引导相结合,组内成员学习能力呈现出差异。

经过我对学生的培训和筛选后,“自主推荐课”在本学期正式进入了我的课堂。“自主推荐课”改变了传统的师生、生生关系,这是一个由授课学生和听课学生共同主导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与表现。因而,整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是被关注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个体以及集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正如一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以前都是老上课,现在由我们自己上课,虽然我们上得没老师好,但是我们都很喜欢这样上课的方式,我也希望能站上讲台给大家上课。”

四、温故复习之趣

一到了期末,不少学生都缺少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复习课都是老师来主导,就算练习题也是照着卷子做,然后进行讲评,这样传统的复习方式似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为了让复习课更加有趣,我让学生根据期末复习的进度自行设计复习提纲和练习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展示和测试。这一下就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大家纷纷在小组里商量着怎么出题来考倒大家。课后查资料的,找题型的,找答案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复习课上,每一个小组都倾尽所有智慧将单元的复习要点进行讲解和展示,配合小组设计出的各种“智力问答”练习题,课堂上你抢我答,热闹非凡。采用怎样的形式复习,对复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复习课注重形式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这样的复习才会有效!

总之,小学的语文课应该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其乐在其中,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张志娟.趣味教学法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外语文,2013(24).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3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十一、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重点)

2.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难点)

3.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语言中透露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一人之辩,终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我们就接着来学习《晏子使楚》领略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的风采。在正式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结合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最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2、教师:同学们根据对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简单说一说自己对楚王与晏子的印象分别是什么。

过度:看来,楚王与晏子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二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请你结合科文中的句子,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二)研读赏析,品悟语言

1、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楚王与晏子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课文之中是如何体现的?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小组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品悟语言,了解写作的方法,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力图使学生在反复的读文与交流的过程之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2、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所谓见仁见智,只要言而有据,言之成理,我们都应给予认可与鼓励。首先对楚王的印象部分进行交流。)

3、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1)楚王的印象

故事一: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3)从楚王的表现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性格?

(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故事二: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1)师:楚王问晏子的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什么?该怎样读这句话?

(提示学生抓住反问的语气,以及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瞅、冷笑”等词语。)

(2)根据学生抓住的关键词句,变换字体颜色,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专横、无礼、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设计意图:楚王在第二个故事中问了两个问题,而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讽刺齐国没有人,也

是说晏子是个无能之人,言外之意就是你晏子也配访问我楚国!专横、无礼的人物性格显而易见。除了楚王的语言,学生还可能会抓住“瞅”、“冷笑”这两个表示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学生找到的关键词句,将其变成不同的颜色,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体验。)

故事三: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同学们刚才通过集体合作,我们通过:初步印象——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验证人物性格、品悟文章语言的学习方法,看到了楚王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2)晏子的印象

A、能言善辩

请同学们根据:初步印象——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验证人物性格、品悟文章语言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对晏子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并完成以下填空:

故事一: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晏子根据楚王的逻辑进行推理:

因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晏子怎样的特点?(能言善辩)

过渡:晏子并没有说出最后的推理结果,但是这结果却是现而易见的。那么晏子的语言是不是都如此巧妙,他是不是真的能言善辩呢?同学们自己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推理后两个故事。

故事二:

因为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不中用之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故事三:

因为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强盗之国。

(设计意图:课文当中,晏子的语言是极其巧妙的,我们也就是通过晏子的话语体会到他能言善辩的这个最主要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很快就能住人晏子的语言进行分析,将晏子所说的话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反复朗读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语,说一说三处反击的话语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共同之处就在于晏子都是依据楚王的逻辑进行推理,且只说推理过程,不说结果,但是其结果却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推理,从而证实晏子能言善辩的特点。)

B、爱国情怀

(1)师:晏子作为一名使臣,他应该极力的维护自己本国的尊严,在反击的过程之后总他分明可以利用自己的推理直接指出楚国是狗国;是不中用之国;是强盗之国以此贬低楚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什么他却没有这样做呢?

(2)学生回答

(机智爱国不卑不亢)

(3)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爱国情怀等仅仅体现在这三处吗?你还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4)学生回答

(证明齐国人数多时所说的话也是有力证据。他利用了“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挨着肩膀,脚尖挨着脚尖”夸张的语言来说明齐国人多。)

同学们,课文中表示齐国人数多的句子可以用哪些成语代替呢?出示古文与课文内容。(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配合读文

(设计意图:将学生再次引入文本,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将自己的理解入情入境的表达出来体会楚王的蛮横与晏子的能言善辩,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晏子对国家尊严的维护,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积累运用,总结方法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能言善辩的晏子,也看到了一位蛮横无理的楚王。希望今后我们再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注重文章之中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并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去。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晏子,你将如何应对楚王的侮辱?从三次对话中任意选着其中的一次进行反驳。

(六)作业安排

将课文中的小故事排练成课本剧,加以展示;推荐《晏子春秋》中《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的故事。

教学设计范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文成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许多的旅游名胜,你们知道有哪些?(百丈飞瀑、铜陵山、刘基故居),这些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游玩,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到我们这的乡下去玩,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说就是体验“农家乐”。我猜很多同学的老家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住在乡下是吗?那你一定去过乡下,在乡下你都见到了什么?

(指名说,激发兴趣 …… )

师:今天,就让我们去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带着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2 、指名读文,扫除障碍

师: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生字不多,只有五个。下面我请同学们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多音字“结”“冠”。

(指名读,自由练读)

师:你们看,难读的句子只要多读几次,就能读通顺了,所以同学们要多读课文。

3 、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交流)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 划出句子,齐读

b. 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

不论 … 不论 … ”),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 独特、迷人 ,板书)能换个词吗?

c. 同学们刚才通过朗读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你们很会读书!现在谁来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交流后师小结: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老师就被其中的一道风景给吸引住了,你们看——

三、阅读片断,想像画面,品味语言,感受美景

1 、雨后春笋图

(出示片断: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儿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 自由读。师:同学们,读读看吧!我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喜欢上这道风景的。

b. 指名读。师:谁读着读着也像我一样喜欢上这道风景了?请你来读!

c. 品味语言。师:这道风景中什么东西吸引了你?它什么地方吸引你?

竹:“绿的叶、青的竿、绿绿的浓荫”,颜色多美!

笋: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哪些词让你眼前一亮?“鲜嫩,成群,探”,小笋芽,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多聪明、多可爱的小笋芽啊!怎样读出竹笋探出头来的样子?

d. 想像画面。师:读到这,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e. 画面起名。师:一段文字,加上同学们的想像,它已经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咱们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吧!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同学们真是起名高手!老师把你们起的名字写到黑板上的画卷中。

2 、师总结学法:同学们,一段文字,读着读着,我们就把它想像成了一幅画,读着读着,我们又把这幅画浓缩成了这样诗意的名字。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课文。下面把时间交给你们!出示“学习锦囊”: 1 、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断读一读,边读边 想像画面,并且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2 、在旁边写下读书时的感受、发现、疑惑 ……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情况,并对个别有特色的批注加以表扬

如: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把片断中好词好句划了出来, 真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有些同学已经把风景的名字写在旁边,还有些同学写到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 )

3 、全班交流

师: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景跟大家分享。你可以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说给大家听,你还可以演出来,画出来。

院里鸡群图

出示:鸡,乡下人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

. 你喜欢哪一处风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现?

a. 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他读得怎么样?谁还想读?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 ……

b. 说。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片断?(这是只骄傲的雄鸡,伟大的母鸡 …… )为什么这么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率领”“大踏步”,你说得很好,带上这种感受再去读一读,你会读得更好。

c. 演。有没有用演的方式来表现一下这只的公鸡?

e. 你们给这幅画面起个什么名字呢?生自由交流。

门前鲜花图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a. 你给这道风景起了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见过这些花吗?出示图片欣赏,你在乡下人家还看到过哪些花?(桃花、油菜花、梅花、杜鹃花 …… )当乡下人家的门前开满鲜花的时候,你能用上哪些词来说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五颜六色 …… )与其说是乡下人家,还不如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呢!

b. 谁想去这座独特的花园里赏花?那就通过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那儿去!(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我已经闻到花香了,可是还没看到花,谁再来读读?你为什么这样读?)

c. 读着这段话,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朴素和华丽相对,矛盾吗?不,乡下人家的花不像城里的鲜花用美丽的花瓶装饰,用漂亮的彩色纸包装,它们就长在土里,是最朴素,最自然,也是最美的花!

d. 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出花的美!

四、小结归纳、升华情感

1 、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节课我们只能欣赏到这,乡下人家还有许许多多独特、迷人的风景,只要你细细去看,用心观察。老师这儿有一本乡下人家的画册,请大家欣赏。

2 、学到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4

[关键词] 主体 心理 实践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本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中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同仁们参考。

1、农村中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自从我国实行新课改后,许多农村中学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熏陶他们的思想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据我所知,还有一些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没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墨守成规,还按照其旧的教学模式去授课,整堂课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新世纪的农村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想像,勇于探索,大胆张扬个性,体现自我价值。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敏捷的思维特点发生了矛盾冲突,并成了学生学习的桎梏,大大地影响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的,但仔细研究,也发现一些规律。下面我把它概括为三种情况。

(1)逆反、自卑。这类学生叫双差生。他们对老师不尊敬、不好感。他们常常犯错,给老师制造许多麻烦,老师批评他们,他们甚至对老师怀有怨恨之心。老师提出问题,他们不但不回答,有时还搞恶作剧。对这些学生,老师应多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形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自信心,并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当然,也有些学生因智力较低,成绩较差,理解和分析能力都不好,他们很自卑,常常怕别人讥笑,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回答。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该要谨慎对待,热情关怀,小心呵护。不要打击,不要讥笑,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提问要简单易懂,让他们动动脑筋就能回答出来。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慢慢树立起来了。

(2)被动保守。这类学生还尊敬老师,但对老师不亲热也不憎恨,对老师没有深厚的感情。有的智力很好,理解、分析问题能力都较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他们却守口如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类学生,可能平时老师对他们关心不够,没有震撼过他们心灵,因此他们对老师没有热情,冷冷淡淡,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

对这类学生,老师应检查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我们是否对他们关怀了呢?如果没有的话,希望我们老师多些与这些学生沟通,这样,他们才能与老师默契配合。

(3)积极乐观。这类学生热爱老师,认真学习,比较聪明,善于思考,大胆张扬个性,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他们经常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课余,常常向老师请教问题。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这类学生往往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如果好好培养引导,他们就会成为优秀人才。

当然,也有些学生尽管懂得不多,但他们上进心较强,爱好表现自己,也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该热情支持。

3、农村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我国课改不断深入开展,我也同全国各地一样,积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认真探索课改方式方法,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方法。

(1)针对逆反、自卑的学生,老师在检查预习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扫除理解课文的障碍,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例如,我上司马迁的《圯上敬履》,在检查预习的时候,先让几个学生上台把不会读或不会解释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同学帮助注音或解释,最后,老师总结并表扬。因此,他们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结果这节课上得很顺利。

(2)针对被动保守的学生,在分析课文时,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的精神。

例如,我上方志敏的《清贫》这篇课文时,提了三个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揣摩方志敏和国民党士兵对金钱抱有怎样的态度,把握朗读情感?(2)圈划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词句,说说它们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3)课文第9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学生很快找到了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觉得很轻松,整堂课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针对那些积极乐观的学生,老师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他们进行表演,培养他们再创造的乐趣。例如,我上《晏子使楚》这篇古文时,在学生对照注释,弄清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楚王、大臣、盗窃犯、晏子的角色,先是楚王和晏子在席上喝酒,然后让两个大臣把一个盗窃犯押到楚王的面前,后来楚王与晏子进行一场激烈的言辨,结果,晏子善于辞令使楚王心服口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戏表演完了,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样,老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感到很有趣味。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5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谈心或课堂表扬的形式让其尽快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二是以自身为榜样。对于一名学生,尤其是一名小学生来说,教师是其心目中最敬佩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其性格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另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还要拥有很深的文学修养以及广博的知识。三是多与学生接触,不能一下课就回办公室,而要尽可能和学生在一起玩耍、聊天,以期更好地了解他们,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四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另外,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和减少作业量。反之,对于学习能力出众的学生,则要适当加量和增加相应难度的题目,以免他们对学习产生骄傲情绪和懈怠的心态。五是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出适合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问题,以期激发每个学生都会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

二、注重实效,激发探索热情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

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分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其实这种形式看似非常热闹,实则并不能真正地起到讨论的作用。往往是小组中学习成绩突出者在思考,而其他学生则充当了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就更不愿意去思考了。另外,在演课本剧方面,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种表演虽然学生参与了,很大程度上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肤浅的,并没有真正把握和领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这种表演所受到的效果实则也是有限的。最后,在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方面有过度的嫌疑。毕竟如果光是以图片和音乐为主导,而放弃了文字这一语文特色,那么这堂课就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适当,这样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优化教法,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一堂课可以将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目标教学、互动教学、合作研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组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一种持久的参与意识,最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释放。

在教授《晏子使楚》时,教师提出齐人在楚国变盗贼,晏子认为这是因为两国的水土不同,问同学们同意不?这时,有学生举手回答说不同意,并解释说,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个齐人本性不好,才成为盗贼的,而和在哪个国家没有关系。于是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晏子运用的是一种辩论的说法,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因此说齐国人到了楚国后就会犯罪,这个说法是片面的。这样一来,学生对晏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在这一刻,学生与众不同的体验是其个性化的充分展现。说实在的,这是教师在备课时也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教师不要怕学生“节外生枝”而打乱教学思路,只有在课堂中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展示其个性,萌发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的制约,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教法。教师只有转变观念,领会课改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效,才能培养出有品德、有个性、有知识的好学生。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激发 探究 “活”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民主性

民主性是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特性。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大胆果断地决策并实施,才有可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请先坐下思考一下”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没有教学民主,独断专行,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顾虑行政管理,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压抑,个人聪明才智与激情都被窒息,最终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教得“活”,才能教得生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的文、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讲授法,或讨论法,或谈话法,或练习法,或实验法,或点拨法,或读书笔记法。尤其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教《晏子使楚》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晏子、楚王等,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晏子使楚的一个故事。通过表演,让学生展示体验的环境,把握人物的地位和性格,感受戏剧冲突的紧张和有趣,体会晏子足智多谋、机敏善辩的外交家才能。这种体验学习使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理解。又如教《桂林山水》时,在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后,发挥自已的想象,画画自己印象中的桂林美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桂林山水的美,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多侧面地理解。

二、鼓励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增强教学的参与性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三、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因此,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们在抓紧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评书、征文比赛、影评、诗文吟诵、演讲、诗配画、猜谜等,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我们还组织学生文学社,指导进行童话、儿童诗等的创作,并创办文学社报,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一个园地。语文课外活动,形式不拘,重在开放,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学生作文在市镇各项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7

引导教学法适应课改形势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当前各科的指挥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此方式有不少优势,以“问题引导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实际运用为例,进而不断完善并适当创新,最终必将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引导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孜孜以求的实践课题。自二十世纪80年代德国教育界提出“行动导学教学法”,它逐步地被认可、接受并风靡起来,在实践中日益显现其独特的优势。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并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通过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教学的主体参与机制,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就如何正确认识引导教学法并充分运用在课程活动之中作一探讨。

引导教学法,就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以实际行动为导向的一种课程活动模式。从实质性内容来看,引导教学法并非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而是由各类教学方式及技巧组成的整体性概念。它一般包括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内容。根据课堂和教者需要,既可单独使用,又能综合运用。究其根源,它来自于“启发式”模式,但是与后者相比,又更加注重主体学习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和创新。

一、简析引导教学法的优势

引导教学法又叫实践导向法、行动引导法、活动导向法和行为引导法等,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在学习内容上,以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并举,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获取课外知识;在学习目标上,能兼顾基本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的共同达成;在角色定位上,教师不再是知识讲授者,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和督促者;师生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可依据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与学生指导和交流,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己检查对上课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及时的调整或巩固。总而言之,引导教学法重在让学生的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中,它是培养学生行为意识并提升其行为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例谈引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运用

本文以“问题引导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实际运用为例,简要阐述。

1.问题引导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就是把教材知识点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自我解读和合作讨论的思维活动中能够理解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他们自我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可概括为“设疑―学生答疑存疑―教师释疑”。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笔者没有直接地进入课堂教学程序,而是首先把楚王在“入城门时”“初见晏子时”和“酒宴以盗相辱时”的三个问题提炼出来;接着以如下问题形式引导学习思维――“如果你是当时的晏子,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尴尬或困境呢?”让学生们从“设身处地”中寻求自己的理想化答案。然后通过阅读教学来揭示主人翁晏子分别作出的三种巧妙性回答,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充分感悟他的聪明睿智、善辩艺术和爱国精神。如此而为,既可有效激发课程学习情趣,又能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努力尝试创新实践。

2.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按照构建主义教学论,在课程学习活动中,把不同基础成绩、学习能力、态度品质和兴趣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小组内,让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地探讨、研究并完成学习任务,能使他们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构建一种更新的深层次化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如教学《最后一课》时,笔者要求全班围绕“谁是本文的主人翁”这一任务,积极开展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有的小组认为是韩麦尔先生,有的小组认为是小弗朗士,而有的小组认为是他们师生俩人,还有的小组则在讨论中不能形成相对统一的结论。令人可喜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对课文的独特阅读感悟。当然,我们也会关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开展合作探究的结构是否合理,过程是否热烈,资源是否共享,至于能否形成最终统一的结论倒是次要的。

3.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程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所谓“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需要设计出多类不同的角色,让部分学生扮演一些“当事人”,其余人则作为“群众演员”或“评委”或“观众”一起融入“剧本”之中,并采取“换位思考”方式去深思和浅析不足,以便在审美批判和快乐质疑中能够正确地解决不足之处。以课本剧为主要形式的角色扮演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授课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语文学习情趣,而且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诠释文学作品并展示个性才华的学习型舞台。比如《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最后一课》等耳熟能详的文本,都比较适合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自编自导,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旁白以及动作等精心设计,并结合自己的独特感悟重新加工,让其中各类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从而通过亲身体验和阅读感悟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限于知识传授、方法的指导,更多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就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引导教学法的内容丰富多元,然而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综合运用,我们都要在实践基础上予以丰富、完善和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爱民.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误区与对策,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J】,2011(11)

【2】刘步斌.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问题教学法,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J】,2012(7)

课本剧晏子使楚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课文内容 排练习惯

一、排练课文内容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学《晏子使楚》一课,我别出心裁,留给学生一个作业,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明天课堂上公演。今天早上我正为个别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百出怒发冲冠,却发现有几个学生正在窃窃私语。哦,原来是在准备表演课本剧。顿时烟消云散,还是看看孩子们可爱的一面。一听我说要开始课本剧表演,孩子们相当兴奋,纷纷开始准备道具,更衣上阵。

孩子们自愿组合,自主排练,自由发挥,一次次全场笑翻。最佳表演奖当属三位楚王扮演者:遥遥、小寒、明明,三个人都是比较张扬外向的女孩,她们的出色表演在我预料之中,但是还是不时被他们自主添加改编的台词而逗笑。小敏也扮演大王,我可真没想到,平时那么文静,每天来和不来一样,一声没有,但是当她正襟危坐的时候真把我震撼了,那神态傲视冷峻,那声音威严厚重,那动作沉稳霸气,仿佛女王在世一般,真是不可思议。演出完毕后,“女王”合影留念,只听台下照相机手机“咔咔咔咔”,明星出厂般的感觉有没有?第一组的晏子扮演者小涵表演得也是相当到位,语言铿锵有力,不卑不亢,动作上也落落大方,甚至站到了讲台桌上,让观众大惊失色,全体仰视,不知所以然。最佳配角奖当属众多套的小丁,有宫女,有太监;有囚犯,有卫士……各个各尽其责,该端茶倒水的端茶倒水,该押解囚犯的押解囚犯,毫不松懈。“那是什么?”第一组表演完毕,还有一个人弓着身子,手扶柜子,在我们观众的角度只能看到拱形的造型,根本看不到他的脸。“那是狗洞!”“哈哈――”原来如此,真是无私敬业的活“道具”。

最佳道具准备制作也比比皆是:有用小被子做成的大王斗篷,有用纸壳子、矿泉水瓶子做成的王冠,有用纸折叠出的盔冠,有用纸条子汇集而成的拂尘,有用纸画成的囚犯标志,真是细致入微。第一组表演完毕,“服务员”刚要把端上的“酒”撤下去,“晏子”小涵说:“哎哎,别浪费了,干了!”课堂上一片哗然,真是欢天喜地,于是,众位举杯畅饮……这样学习,孩子们能不感兴趣吗?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对于学生来说,一定要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因为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所谓积重难返,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时候就注意培养。不好的习惯,很多都是在不经意间就根深蒂固了,每个人都可能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只是不注意、不知不觉罢了,甚至,我们还不知道这属于有害的习惯;有些不良习惯无妨大碍,稍加注意即可,但是些不良习惯不然,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如有的人背后论人招惹是非,生出祸端,致使被人找上门来吵闹甚至于大打出手,闹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甚至有人员伤亡,这样触犯法律、追悔莫及。坏习惯一旦养成,想矫正就变得异常艰难,它会在毫无察觉的时候表现出来,令己头疼,让人生厌。如一些同学乡音很重,不利于语文学习,也不适合交流,尽管学着说普通话,却是蹩脚的,有时一不小心,乡音便会“溜达”出来,可见习惯之“自然”,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应该制订良好习惯的养成规划。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居首位

蓦然回首,教学中确实是交织了太多情感。特别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其间的酸甜苦辣,时常让我感慨万千,单单一个“爱”字,就是一门艺术。

很多教师认为,在教育生涯中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全身心地对学生付出爱,我认为“爱学生”不仅是自己单纯付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爱、懂得爱,感恩爱,从而学会自己去爱,爱自己、爱别人。感动了学生就是教师的成功。

记得有次开学第一周,睡不好,吃不好,又忙碌,寒假增重的那几斤也很快不见踪影了。今天,带病上课,确实煎熬。但就自己的课堂表现,我还是得犒劳自己的。能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能一直面带微笑、引导鼓励学生开口,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或许是几个学生的细心,还是观察到我身体上的疼痛,下课到我办公室主动要求帮我改作业,让我的心里开满了阳光。有学生感动、认可与做伴的日子,永远不缺阳光。

人生中,我们都会受伤,很多时候,一句短短的鼓励,一个温和的目光,都像创可贴一样,简单,廉价,却是那么被需要。我,作为老师,在怜惜孩子的同时,更觉得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更要多给一些关爱,做孩子心灵的创可贴。

四、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都喜欢受到夸奖,有的学生的作文,十分出色,自然当做范文,遇到优美的句子我也要赞美一番。我们来看看学生作文中的这句话:“圆象征着农民伯伯的那张谱写着悲欢离合的脸。”多么妙趣横生充满童趣的联想,这是成人很难想象出的妙喻,它的产生无疑为文章增添了新的血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在众多优秀作文中,另一位同学的见解可以说是最具深度的。她通过圆联想到东方升起的一轮红日,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她在文中这样写:

“这轮红日不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吗?曾经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终于盼来了中国共产党。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迎来光明与黑暗交替的一刻,公元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誓,使红日升起在东方,全国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立起一幢坚固的社会主义大厦。红日普照,也难免会引来乌云,但我们坚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不管世界如何变幻,社会主义中国这轮红日始终高悬在东方,照亮世界人民的道路……”如果这样的作文引不起你的共鸣,我绝不相信。

上一篇:赞美教师名言范文 下一篇:亲情的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