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格式范文

时间:2023-10-21 19:01:28

章程格式

章程格式篇1

[关键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格式合同;公示

[作者简介]许凌志,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104-04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又称为工作规则、工厂规则或就业规则等。根据195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特别委员会报告书对工作规则所下定义为:“企业界对work rules,company rules,work shop rules,rules of employment,standing order之称号,供企业之全体从业员或大部分从业员适用,专对或主要对就业中从业员之行动有关的各种规则。”《劳动法》作为一部基本法,其法律规范是经过抽象总结的,其内容制定得比较原则、比较宏观,要使其落实到具体的劳动关系中,还必须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将其细化、具体化;而《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也做了一些规定,但是其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基本上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有所增减,本质上并无变化。因此,企业在组织、管理生产活动中,常常会依据国家的法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制定出比较系统、规范的供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通常包括技术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日常劳动纪律和其他各项制度等。在实践中,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常被一些企业等同于“厂规厂纪”。这种规章制度完全是从保障企业利益的角度制定的,所强调的也是企业对于劳动者管理的权利。而且,由于企业在经济上的优越地位,在一些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往往有许多不利于工人的条款,有些条款甚至是明显违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的。例如,地处某省山区的一家私营麻织厂为“严肃劳动纪律,加强劳动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定职工上班时间内不得随便上厕所(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下班后,不得随便离开工厂(职工都住在工厂宿舍,房间窗户被钉死,门外有锁);对外通信须由领班同意;每月休息一天(可以到附近镇上购买日用品)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劳动法规授予了用人单位制定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权限;另一方面立法又过于原则,缺少对用人单位单方制定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制。用人单位是制定规章制度的主体,而且我国的劳动法规缺乏对制定规章制度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具体规范,从而成为许多用人单位借以变相侵犯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滥用即时解除权的“尚方宝剑”,而劳动者却难以得到救济。造成此种局面当然是有众多原因所致,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对规章制度法律性质的错误定性。

一、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两种学说

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国外存在多种学说。以日本为例,号称有“四派十三家”之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合同说、法规范说、集体合意说、根据二分说等。其中,合同说中细分为数种学说,有代表性的有纯粹合同说、事实规范说和事实习惯说(格式合同说);法规范说中又分为经营权说、习惯法说和授权法说等。我国学界则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法规范说和格式合同说。

法规范说认为是劳动法赋予用人单位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权利,并赋予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以法律效力,从而具备了法规范的性质。其依据为我国《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这一规定要求用人单位要有自己的内部规章制度,从而确立用人单位是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主体,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既是用人单位的权利,又是其义务。内部规章制度的适用效力最为直接的规定是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即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表明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内部规章制度直接对劳动者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承认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九条中指出:“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规范性质。另一方面,我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五十条规定:“职工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事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根据这些法规,持法规范说的学者从中得出了劳动者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是法律为劳动者所确定的义务的结论。我国台湾地区在立法上对工作规则的法律性质也是采法规范说。台湾学者黄越钦先生在其专著《劳动法新论》中指出台湾地区现行法对工作规则之法律性质持法规说的态度,依据为:(1)根据“劳基法”第七十条规定,雇主可片面订立工作规则,不必经劳方同意,亦不必咨询劳方之意见(非合同说)。(2)根据“劳基法施行细则”第七条规定所列之劳动合同内容与“劳基法”第七十条工作规则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但劳动合同系由劳雇双方立于平等地位之合意,而工作规则系由雇主片面作成(取代劳动合同之内容、授权立法说)。(3)“劳基法施行细则”第三十九条更规定:雇主认为有必要时,得分别就本法第七十条各款另订单项工作规则。更扩大了雇主订立工作规则的权力。(4)依“劳基法”第十二条第四款之规定:违反劳动合同或工作规则,情节重大者,雇主可不经预告终止合同。但我们迄今劳动合同法尚未施行,故本条事实上即为对劳动者违反工作规则时之解雇规定。可见,在我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立法上对规章制度均采法规范说。

格式合同说认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一种合同内容,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用人单位为了简化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使劳动合同的订立更为迅速,凭其经济、社会上的优势单方预先决定规章制度的内容,加以体系化和定型化。对于规章制度中的条款,大多没有个别商榷的余地,劳动者只能附从于相对人所决定的内容。现实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一般不在劳动合同中明列,劳动者也并不清楚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但在劳动合同签订之后,规章制度便成为规范劳动者和企业之间行为的基本依据。

二、对法规范说的批判

我国学界以法规范说为通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并非全无缺点。笔者认为,法规范说至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察看我国《立法法》并未有可以授权企业法人制定法规的规定。若认为用人单位具有因授权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的权力,则与我国《立法法》的基本精神相悖。而且,用人单位若具有此种权力,那么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劳资对等的基本理念。

第二,引用的现行法规论据缺乏说服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九条中指出:“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可见,只有符合上述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于一个内容上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程序上经过合法的要约和承诺的合同,一样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法》第八条即为其效力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法条同样支持合同说,从而以该法规为论据认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性质是法规范缺乏说服力。

第三,法规范说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非常不利。广义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该包括劳动纪律和劳动条件等内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工会组织往往被虚置,集体合同未受重视,通过集体协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较少。虽然我国《劳动法》对劳动条件已经作了基本的规定,但由于过于原则,现实中容易被用人单位寻找到规避的空间。用人单位可以控制职工代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以“民主”的方式通过其单方制定的企业规章制度,而且我国劳动部门对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缺少有效的审查机制,从而造成了在实质内容上打擦边球,在程序上又符合规定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出台。若采法规范说,用人单位单方制定的规章制度,无论劳动者是否同意其内容,均对劳动者发生拘束力,那么用人单位就可能随意的、片面的将规章制度作不利于劳动者的变更,而劳动者却全无拒绝的权利,进而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采格式合同说

笔者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性质应采格式合同说,这样更有利于对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劳动者的保护。格式合同,又称定型化合同,是指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当事人要么从整体上接受合同条件,要么不订立合同。格式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格式合同是由合同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的。格式合同的有关条款全部或部分的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具有预先制定性和单方决定性。这一点是不同于一般合同是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拟定的。格式合同的拟定在法律实践中有三种情况:(1)是由合同当事人即在经济实力上占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或集团单方制定。(2)作为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对方当事人共同参与制定。(3)由不属于合同当事人中任何一方的第三人、具有专门知识或法律赋予的权力就特定事项而拟定。第一种情况采用的最为普遍。

第二,格式合同的条款具有不变性。格式合同条款一经拟定,就成为一个整体,都已定型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修改,欲与之缔结合同的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讨价还价,只能概括的接受或不接受。当事人在主动自愿表示订立格式合同的意思表示时,视为已完全同意了格式合同中的全部内容条款。

第三,格式合同具有附从性的特点。拟定格式合同的当事人多为经济上的强者,掌握着各种资源和话语权,相对人为了与之订立合同,不得不受制于该格式合同的制定者。所以,拟定格式合同的一方在拟定合同时,并未与对方协商,相对人对于格式合同只有整体接受或者拒绝的权利,而没有要求进行进一步协商的权利,无法自由表达意志,只能附合于格式合同拟定人的意思。尽管在法律地位上,缔约双方都是平等的,都被赋予了平等的法律人格,但在实际交涉过程中,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事先制定合同的一方都是在经济上处于优越地位的企业,而对方则是经济上的弱者,前者有权单独决定合同的内容,而后者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格式合同具有附从性的特点,即在格式合同拟定时,相对人居于附从地位,不能对合同条款自由地表达其意志。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符合格式合同的概念和特征。首先,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预先制定的。其次,劳动者就规章制度的内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概括的接受或拒绝。最后,由于用人单位掌握工作资源,在经济上处于强势,而且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大于求,所以劳动者为了得到工作机会,只能附从于规章制度。这是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在形式上符合格式合同的表现。

一般而言,格式合同往往是由经济上的强者制定,弱者一方只有拒绝与接受两种选择,无法要求修改格式合同条款,从而权益常常遭受损害。为了纠正格式合同偏离公平理念的弊病,有从立法手段着手,也有借助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进行监督,而归纳其所遵循之原则,不外乎事前公示原则和条款合理原则。借助公示原则和合理原则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来监督格式合同,保护弱势群体。从我国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相关立法,也可以导出采用了格式合同之观点。理由主要有两点: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该条规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必须要向劳动者公示,这与上文所说的公示原则相吻合,为格式合同的特征。

其次,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其立法目的在于寻求规章制度内容的合理性。而且,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并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集体合同规定》第六条规定:“符合本规定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该法规还规定“奖惩”可以成为集体协商双方进行协商的内容,“奖惩”具体包括劳动纪律、考核奖惩制度和奖惩程序(《集体合同规定》第八条和第十七条)。可见,用人单位制定的企业规章制度不得抵触集体合同,不仅为尊重职工群体与用人单位集体协商结果的表现,也是以劳资双方合意之较公平的集体合同来匡正用人单位单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其目的也是在追求规章制度之合理性。因此,这些立法也与合理原则相吻合。

另外,当用人单位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不利于劳动者的变更时,在保护劳动者利益及兼顾用人单位经营之必要性的考虑下,其变更不能约束表示反对的劳动者,但如果此种不利益变更有合理性及必,要性时,例外的可以约束表示反对的劳动者。例如,用人单位虽然长期亏损,但没有依法采取裁员的方式减轻负担,而是采用降低企业规章制度所定的福利标准,以克服困难。此项不利益变更符合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同时也满足用人单位经营之必要,堪称有合理性,故不宜因少数劳动者反对,而不对其有约束力。

综上所述,在我国法律为对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性质没有作出明确界定时,根据我国现行立法和社会实际,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采格式合同说较为合理。

编辑

[参考文献]

章程格式篇2

对工程的说明见招标须知前附表(以下简称“前附表”)第1栏,名称见第2栏所述。

2资金来源

_____(业主名称)(以下简称“业主”)已筹集到一笔以多种货币构成的资金,用于_____(工程名称)的投资费用。该投资费用的一部分将用于邀请投标合同项下的合格支付。

3合格条件与资格要求

3.1本招标面向投标人。

3.2根据本合同所提供的全部货物和服务必须来源于合格的国家,本合同下的所有开支也仅限于这些货物和服务。

3在本款中“原产地”一词是指开采、种植、生产货物的地点以及提供服务的地点。

货物是指经过工厂制造、加工或对其零件进行实质性的重大组装而生产的,其产品在基本特征或使用目的及应用方面与其元件有实质性的区别,且得到商业上的承认。

3.4货物及服务的产地与投标人的国籍无关。

3.5为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投标人应提供令业主满意的证据,证明其具有本须知第3.1款中规定的资格和具有足够的资产及能力来有效地履行合同。为此所有提交的标书应包括下列资料:

(a)公司、商行、股份公司或联营体各成员的机构组成或法律地位、注册地点、主要营业地点的原始文件的副本;

(b)投标人(或联营体各方)在过去五年和现在正在进行的与本合同工程相似的经验和合同履行情况;

(c)按第四章表ⅳ的格式提供完成合同所需的主要施工机具与设备;

(d)按第四章表ⅴ的格式提供拟在现场或不在现场进行管理,或实施合同的主要人员资格和经历;

(e)按第四章表ⅵ的格式提供拟定的分包金额超过投标价格10%的分包内容与分包人名单;

(f)投标人(或联营体各方)的财务状况,包括最近三年的损益表,资金平衡和审计报告,以及今后两年内的财务预测和投标人(或联营体的授权代表)给予向其开户行了解资信的授权书;

(g)有关目前涉及投标人的诉讼案的资料。

3.6两个或多个公司联合投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投标书以及中标后的合同协议书应金字使所有联营体成员均受到法律约束;

(b)应推荐一家联营体成员作为主办人,且应提交一份授权证书,证明其主办人资格。

授权证书须有所有联营体成员的合法代表签署;

(c)联营体主办人授权代表为任何或全部联营体成员承担责任和接受指示。合同的整个实施(包括交付)应全部由联营体主办人负责;

(d)所有联营体成员应对按合同条件实施合同共同或分别承担责任。在(b)款的授权书中,以及在标书和协议书(如果中标的话)中应对此作相应声明;

(e)联营体成员之间签订的协议书副本应随标书提交。没有业主的批准,不得改变工作分工。

3.7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应主动按3.5款的要求更新和补充资格预审时的资料,特别是应该说明投标时(以投标截止日28日以前为限)投标人正在进行的工程细节。

3.8不允许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之间再形成新的联营体进行投标,但允许为加强其经济与技术实力吸收新的成员,并应先行获得业主的批准。这一批准必须在投标截止日期前三十五天以上提出。为此向业主提出的要求必须按资格预审文件的要求,提供新增加疆成员的所有人员、技术和商务材料(按资格预审申请表1~io填写)。

4招标时间表

粗略的招标时间安排见前附表第三栏中的说明。

5投标费用

投标人应承担其标书准备与递交所涉及的一切费用,不管投标结果如何,业主对上述称费用不负任何责任。

6现场考察

6.1投标人应对工程现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考察,以获取那些需用自己负责的有关投标准备和签署合同所需的所有资料。现场考察的费用由投标人自己承担。

6.2经业主允许和事先安排,投标人及其代表方能进入考察的现场。但明确规定:投标人及其代表不得让业主在考察中负任何责任。投标人及其代表必须承担那些进入现场后,由于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不管是否致命)、财产损失或损坏,以及其他任何原因造成的损失、损坏或费用。

招标所需文件

7招标文件的内容

用于招标目的而发售的本合同的招标文件包括下列文件及按本须知第9款发出的修改书和第17款发出的标前会议纪要。

第1章投标邀请书

第2章投标须知

第3章合同条件

合同格式

。投标书格式

。投标书附录

。指定材料表

。合同协议书格式

。投标保函格式

。履约担保书及动员预付款银行保证书格式

。授权书格式

第4章辅助资料表

第5章技术规范

第6章工程量清单

第7章图纸

第8章参考资料

章程格式篇3

关键词:网页制作;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20-02

网页制作方面的书籍很多,却很难找到适合中职学生的网页制作入门级书籍,借着我校国家示范校创建的春风,本人尝试去规划一本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页制作入门级教材。

一、教材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和特点出发来规划教材。结合我们中职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特点,入门级的网页制作教材应言简意赅,但却要联系网页制作行业的具体实际,培养可持续成长IT人才,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2.教材目标:了解网页制作的相关概念、熟悉Dreamweaver CS3的基本操作、能完成教材中的静态网站项目、能独立制作一个静态网站。

3.适用对象:所有网页制作初学者,特别是中职学生。

4.前导课程:PHOTOSHOP、FLASH

二、教材具体实现

1.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什么是网页、网站、网页制作

网页、网站、网页制作的概念

网站建设的流程

简易网站的搭建

第二章 Dreamweaver CS3软件介绍

软件及界面简介

站点管理

编写第一个页面

第三章 表格处理与页面布局

教学案例:全运会网站

练习案例:世博会网站

教学案例:上海新貌网站

练习案例:七彩云南网站

第五章 创建超级链接

教学案例:四川旅游网站

练习案例:庐山风景网站

第六章 插入多媒体元素

教学案例:在线教育网站

练习案例:中职教育网站

第七章 建立表单

教学案例:用户调查表

练习案例:网上定书单

第八章 CSS样式表

教学案例:科讯公司网站

练习案例:今日新闻网站

第九章 项目实战

教学案例:班级网站

练习案例:自拟主题

2.各章节内容安排理由及教学处理。第一章介绍什么是网页、网站、网页制作,对于一名网页制作初学者,应该对所学学科有大致的认识,对网页、网站的理解要从原来的非专业角度提升到专业角度,对网页制作的流程要有更系统的认识,要了解一个网站从输入它的网址到能看到网站内容,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最后我们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的服务器功能建立一个站点,并可在互联网上申请虚拟空间,将我们的简易网站上传上去,为互联网上的用户所浏览。这一系列的过程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网页的兴趣,从实战的角度感受建站的乐趣。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确实要带领学生真实地申请虚拟空间,并上传网站,只有将此落到实处,才可真正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第二章Dreamweaver CS3软件介绍,作为所见即所得的网页制作软件,适合网页制作的初学者使用,在这一章中教师应强调拆分视图的使用,通过效果与代码的对比,促进学生对HTML代码的学习,当然并不只是这一章,接下来的学习,教师也应该常使用拆分视图引导学生为可持续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表格处理与页面布局,关于页面的布局有两大模式:一是传统的表格、二是大势所趋的DIV+CSS,为什么笔者仍然选择表格布局模式?原因如下:表格布局效果直观,有利于初学者的学习,表格布局的学习更为简单,更易上手,学习者更有成就感,表格与DIV+CSS的布局模式并不冲突,不会对将来的DIV+CSS的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所以结合学习者特征,笔者仍然采用表格作为布局的手段。在教学上教师要重视表格的学习,在后续的学习中,表格是基础是重要的,学习者对表格布局掌握好了,就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加快学习的进度。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标签选择器的使用,教师要强调标签选择器的使用,这是制作网页的利器,应该反复强调。从第三章开始,每一章节都会有一个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有利于案例教学法及自主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第四章图像的插入与编辑,关于图像的插入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方法,可以一笔带过,但为什么要花一个章节来讲解呢?在网页制作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更认可完整网站的制作,网站可以是只有三、四个页面的小网站,但完整性的网站可以让学习者在制作中感受网站的规划与设计风格,为最后一章的项目实战打下基础,之前有些教材如网页制作百例之类的,笔者认为不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这一章的教学处理上,也应让学习者完成两个案例的制作。

第五章创建超级链接,这一章的内容也是网页制作的重要操作,在教学处理上,考虑到前两章已经对表格布局操作有了充分的练习以及课时的安排,可以考虑将练习案例作为课后练习,将课时补充给后续的章节。

第六章插入多媒体元素,虽然文字是网页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声音、动画、视频可以丰富网页内容,增强网页可观性,这部分的内容也是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内容,在教学处理上可结合自主探究方法,锻炼学习者自主实践能力,在内容处理上,也可将练习案例做为课后练习。

第七章建立表单,本教材只讲述静态网页的制作,表单的制作为今后的动态网页制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讲述表单内容时可以提及动态网页的内容,结合真实网站注册页面来讲解,效果会更佳,并仍然强调代码与效果的结合。

第八章CSS样式表,学习者要理解和区分Dreamweaver中的三种样式,要明白样式定义中分类的功能,并结合代码来学习。这部分的学习对学习者而言是有些困难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多去尝试分类各自的使用,在参与中体验感悟CSS的作用。

第九章项目实战,这一章是最后一章,教学案例是一个班级网站,详尽得讲解了从网站的规划、资料的收集、设计图的制作再到Dreamweaver的整合的过程,贴近真实的市场动作,从无到有的网站制作过程,通过这一章的实践,学习者会有很大的收获。最后的练习案例是由学生自主选题,可以小组形式完成。

三、教法指导

本教材的编写结构适合于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法的实施,充分让学生能“参与、体验、感悟”网页制作的过程。

四、学习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机制,结合最后一章的网站项目,综合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全面考核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网页制作》教学一线工作对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实践和体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参与、体验、感悟”为改革思路,吸引更多的中职学生主动参与网页制作、在体验中感受到设计的乐趣,在感悟中得到自信与力量,中职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l]陆莹.网页制作DreamweaverCS3[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常丽丽.中等职业学校网页制作课程教学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4).

[3]钟岸堂.中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教育,2010,(10).

章程格式篇4

长期以来,由于对保险条款法律性质的认识未能取得一致,导致保险界、司法界以及舆论界均存在误区,由此导致了司法审判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偏差,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一、保险条款的性质

根据《保险法》第107条的规定,保险公司经营的保险条款分两类,一类是必须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的,另一类是必须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的。前者包括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除此之外的保险险种均属于后者。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经营的所有险种(保险条款)均有国家监管机关介入,这与普通商业企业自行制定的格式合同有本质的区别。国家监管机关的介入,一方面体现国家的意志,另一方面代表了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普通商业的格式合同并无国家监管机关介入,主要体现其自觉遵守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如否则由其自身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保险业务实践中,保险公司保险条款的制定程序是,首先由保险公司研究起草保险条款,经法律责任人和精算责任人审核签字后,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审查备案。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查后,认为不妥当或侵犯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或有失公平的,提出意见,保险公司必须修改,再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或者备案,如果仍不符合要求,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不予批准或不予备案。

因此,保险条款具有如下特点:

(1)依法定程序制订的保险条款具有或部分具有规章的属性。从制订主体看,保险条款不同程度地体现着国家意志。从形式上看,有些保险条款直接以规章的面目出现。保监会在制定的一些保险条款或保险费率中直接嵌入“规章”一词,如《机动车辆保险费率规章》。而在保监会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关于农九师一六九团与农九师保险分公司保险合同赔偿纠纷案适用规章的复函》(保监法[2000]6号)中,标题中所称的“规章”明确指明系保监会制定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从适用范围来看,具有广泛性。《财产保险条款费率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境内各保险机构经营财产保险主要险种必须使用中国保监会制订的基本条款和费率。”从法律效力上看,具有强制性。一方面,严禁各公司使用未经监管部门制订或者审批、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另一方面,对于使用的保险条款和费率不得私自更改。《财产保险条款费率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任何保险机构不得变更主要险种的基本条款和费率。”第十五条规定:“已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如需作任何修改,原申报单位应按照原备案程序重新备案。”

(2)基于不同的制订程序,保险条款的规章性有强有弱。判断保险条款规章性的强弱,应以其中凝结的国家意志的多寡为依据。其中,由保险监管机构直接制订的,排斥了保险人的介入,体现的是国家单一的、完全的意志,规章性最强,可以称之为“规章保险条款”。由保险监管机构审批的保险条款,除了体现保险公司的意志,也要反映国家意志,可以称之为“准规章保险条款”;报保险监管机构审查备案的保险条款,国家实际上也参与了制订,条款中也凝结了国家意志,但由于国家审查的严格程度低于准规章保险条款,可以称之为“具有一定规章性的保险条款”。

(3)保险条款仍然具有一定的格式条款性。将保险条款视作普通格式条款是片面的,但不应当完全否认保险条款所具有的格式条款性。因为现行立法是把保险条款作为格式条款来规制的。而且,除保险监管机构直接制订的保险条款外,其他保险条款的制订都是由保险公司起草的,无疑在起草时会更多的关注自身利益,忽视潜在投保人利益,存在着利益失衡的可能性。赋予其一定的格式条款性,有助于促使保险公司起草条款时关注投保人利益。

(4)不履行法定制订程序的保险条款不具备规章性,属于普通格式条款。尽管立法明确规定保险条款的制订须履行法定程序,实践中仍不排除有些保险公司过去、现在或将来不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即予使用的可能性,案件审理中也发现个别保险公司在投保单特别约定栏内预先设定规章保险条款之外的免除自身责任条款的做法,对此,保险监管机构自然可以依据《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对保险公司予以严厉惩处。但根据保监会《关于保险条款备案问题的复函》(保监办函[2002]106号)第二条规定,“保险条款是否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不影响所签订的保险合同的效力。”这类未经备案和私自添加的保险条款,纯属保险公司自身行为,完全符合格式条款的特征,应按照格式条款来对待。这是保险条款性质的例外。

二、保险条款司法上的解释规则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合同纠纷也不断增多。法院对保险合同纠纷的审判,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对保险条款属性的认识。

由于审判机关和大多数审判人员对保险业和具体的保险业务不甚了解,加上受理论界和舆论的误导,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偏差。典型的表现就是,错误界定保险条款的性质,司法尺度把握不当。

司法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审判人员均将保险条款视为纯粹的格式条款,因而在保险条款解释和保险公司的说明义务方面,对保险公司持较为严苛的司法立场。甚至有认为,保险条款是保险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等目的,将投保单及正式保单等保险合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合同在符合现代社会规模交易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弊端。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缔约自由的合法外衣内,掩藏着保险人利用自身强势“压榨”处于劣势的投保人,导致合同实质上的不公平。因此,法官在处理案件中,对一般合同与格式合同的内容的注意程度及肯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保险合同这样的格式合同,应当主动介入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的认定。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保险条款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掌握如下几点:

1、保险条款因国家监管机关介入的程度不同,也不同程度地带有规章的性质。具体地说,对于由保险监管机关直接制定的保险条款(实践中不能绝对排除这种可能性,有些条款例如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就应当由保险监督管理机关直接制定为宜),应当更多地以规章对待,对这种保险条款的解释,不宜以“反作者规则”(或称“疑义解释规则”、“不利解释规则”)处理;对于由保险监管机关审批的保险条款,可在坚持合同解释规则的前提下,有限度地适用“反作者规则”;对与由保险公司制订报保险监督管理机关备案的保险条款,可以较多地适用“反作者规则”,以强化保险公司的责任意识。

2、应当认识到保险条款与普通的商业格式条款在制定程序上和国家参与程度上的不同,在司法上适用“反作者规则”时,也应当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区别,不宜对保险公司给予不适当的严苛。

3、对于保险公司未履行法定程序报批或者报备的保险条款,可以认定为普通格式条款,可以适用普通商业格式条款的“反作者规则”来解释和处理。

章程格式篇5

论文关键词 隐名股东 资格认定 司法实践 辨析

由于隐名股东制度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且在很长时间里没有统一的司法解释。使得相关案件各个法院处理不一,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各地裁判结果不一,严重的影响到司法的公正和权威。直至《公司法解释三》的实施,才使得在处理隐名股东资格认定上有了统一的认识。虽然《公司法解释三》尚有不足之外,但作为适用于全国性的法律文件,确实起到了统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裁判不一的局面。

一、《公司法解释三》实施前的处理方式

(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具体案件具体认定

由于缺乏对隐名股东的具体法律规定,致使法院在处理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上依据于对公司股东概念的理解,参照股东应当具备的实质和形式条件加以综合的认定。通常作为公司的正常股东,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第一,股东的名称记载于公司的章程之中,并且股东在章程中签名盖章表示认可章程愿意遵守章程的规定;第二,根据章程中规定的投资数额,股东进行了实际的出资履行了出资义务;第三,公司成立后取得了载有其名称的出资证明书;第四,股东名称被记载于公司的股东名册中;第五,股东的名称登记在公司登记机关中。第六,股东实际享受和承担了法律或者公司章程规定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在隐名股东资格具体案件的认定中,上述特征都会被物化为各种形式的证据。法院会根据案件的证据加以分析,参照股东的基本特征,将更接近于上述特征的投资者认定为公司股东。该类处理方式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股东资格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涉及实际出资数额、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确认股东资格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具体案件中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应当根据当事人具体实施民事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选择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根据该指导意见的规定认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资格应当将实际出资、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工商登记等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在具体案件中对证据加以审查认定,以选择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的处理意见。虽然该指导意见并不单指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但很显然该指导意见是北京地区法院认定隐名股东资格的裁判标准。

这种处理方式没有给裁判者提供一个统一标准,使得审判人员无所适从。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不能保障隐名股东应有的合法权益,反而使得其权益救济之路得到阻碍。因为上述处理方式没有考虑到隐名股东的特性,即借用人他名义出资,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等相关资料上记载他人名称的特性。因此,将隐名股东本身不具备的条件作为认定其股东资格的条件无疑剥夺了隐名股东应有的权益。

(二)内外有别的多重标准认定

该处理方式实际上采用了“折中说”即面对不同的争议主体设置不同的认定资格条件。在实际处理中将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隐名股东与公司以外第三人发生股东资格争议时,以工商登记文件记载确认隐名股东的资格。第二种情形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发生股东资格争议时依照双方对股东资格的约定,并需其他股东的认可。第三种情形隐名股东与公司发生股东资格争议时,以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的记载作为认定依据或者虽未记载但实际出资并实际行使股东权利作为认定依据。该类处理方式在江苏省地区具有代表性。《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条、第27条、第28条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认定标准。第26条规定隐名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的,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的记载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股东资格,但被冒名登记的除外。第27条规定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除存在以下两种情形外,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的记载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股东资格:(1)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约定,且其他股东对隐名者的股东资格予以认可的;(2)根据公司章程的签署、实际出资。出资证明书的持有以及股东权利的实际行使等事实可以作出相反认定的。第28条规定隐名股东与公司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应根据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的记载作出认定,章程、名册未记载但已依约定实际出资并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的,应认定其具有股东资格,并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从上述规定中明显可以看出,江苏地区法院在处理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时根据不同对争议主体采取不同的认定标准。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处理具体案件,但造成的后果是在不同案件中,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处于不同的结果,不利司法审判的统一和权威。

(三)有效隐名投资关系并且得到公司及其他股东的认可

该种处理方式将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设定在公司制度范畴内,即在认定隐名股东资格时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考虑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所约定的隐名投资协议的有效性,即对隐名投资关系的确认。另一方面考虑公司及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态度。因此对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有效的隐名投资协议和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同意。这该种处理方式上海地区比较有代表性。《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司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中明确规定了认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应当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关系应当为隐名投资关系,第二个条件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隐名投资关系必须得到公司及其他股东的认可(明示或默示)。针对如何确认隐名投资关系上,该处理意见规定一方实际出资,另一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但双方末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亦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双方之间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针对如何认定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投资关系的认可上,该处理意见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约定以一方名义出资(名义投资)、另一方实际出资(隐名投资)的,此约定对公司并不产生效力;实际出资方不得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只能首先提起确权诉讼。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且公司一直认可其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的,如无其他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实际出资人对公司享有股权。

该处理方式使得法院在处理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时有了唯一的标准,并且为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提供了比较合理客观的思路,即对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只需要从隐名投资关系的有效性和公司及其他股东对隐名投资关系的认可两方面加以考虑,这一点值得肯定。但不足之处在于认定公司及其他股东对隐名投资关系的认可上,该处理方式不仅要求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而且还要求公司一直认可其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这种认定条件对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过于苛刻,不利于保护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公司法解释三》实施后的处理方式

《公司法解释三》关于隐名股东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地法院裁判得到了统一。

《公司法解释三》第2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公司法解释三》将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设置了三个条件:首先是隐名股东应为实际出资者,其出资是依据其与名义股东达成的有效的隐名投资协议。因此,隐名投资协议的内容应包含由隐名投资者出资并且享受有投资权益,且在实际履行中隐名股东确实履行了出资义务。其次是隐名投资协议不存在合同法规定的无效情形。最后需征得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上述设置的三个条件笔者表示赞同,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条款特别是关于隐名股东取得股东资格需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的条文笔者认为尚有不足之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基础一方面是资本,但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股东彼此之间的合股的合意。合股合意可以通过订立公司设立协议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来表达,还可以依法律规定推之。为了保障公司的稳定和股东的合意,在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中设置股东同意的条件是合理的,但是将隐名股东资格的认定的决定权完全交由公司的其他股东来决定,而且还排除了公司其他股东默示同意的方式,这对于那些实际享受股东权益并且实际参与公司管理经营等情形的隐名股东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并且会放纵名义股东滥用股东权利,侵害隐名股东的利益。因此,将取得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作为隐名股东显名的唯一的必经程序使得隐名股东被放置在被动的位置上,不利于保护隐名股东的合法权益。

章程格式篇6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综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蒙古族的长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歌曲,其旋律特征有二:一、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扬辽阔,演唱时节奏和速度十分自由。旋律中的装饰性细节难以纪录。虽然可以发现各句之间的内在结构规律,但要找到方正结构是较难的事。二、在旋律进行中,长音和密集节奏的华彩性短句之问的对比,以及用密集的同音反复来构成的颤动着的长音。其具有特有的演唱方法――即下颚颤音和喉颤音。男声演唱时常用下颚颤音,女声演唱时常用喉颤音。掌握其演唱风格与技术难度较大。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自古以来“习为歌唱”。歌悠悠、声悠悠的马背生涯,使民间歌曲成为本民族历史、社会、文化与生活的缩影。其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结构及织体诸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多年来,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孜孜不倦,本人有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经验,对长调这一声乐艺术形式有浓厚的兴趣。遂对十二年来(1994-2006)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加以综述,希望对声乐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关蒙古族长调民歌特征的文章,有刘永福载于《音乐探索》上的文章《略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他指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札乐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章从四方面分析了略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一、色彩的多样性;二、功能的广泛性;三、内容的丰富性;四、从形式上的独特性、发声技巧的独特性、旋法上的独特性分析了音乐的独特性。从表现形式上来讲长调民歌的演唱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无伴奏,伴奏乐器一般是马头琴。文章最后指出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草原音乐文化的基础和主流,诞生在马背,扎根于草原。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李世相在《内蒙古艺术》上的文章《缘爱为本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特色》一文中阐述了长调民歌的歌词的特点:既遵循着蒙古族诗歌的韵律特点,又在音乐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其基本特征如下所述:“每一首歌词都遵循着蒙古诗歌的格律,包括谐头声、开始的节奏、语音和语义在行间或行内词逗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具有平衡和连接行间作用的无词义音节,这些都作为对旋律形式的支持。以缘爱为本特色与礼仪规范的严肃性,善用比兴的抒情性结合,共同构成了长调民歌歌词的整体特征。”宫日格玛在《内蒙古艺术》上发表的文章《关于“长调”的旋律形式与表现特征》中指出:所谓旋律形式,即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的整体。在传统旋律形式中,蒙古民歌的旋律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最为典型。在旋律形式中,自由节拍的起伏性变化,跳进与级进音程的有机结合,长、短节奏的对比,自由庞大的旋律结构,体现出蓝天原野、翱翔的雄鹰、奔驰的骏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大草原的自然风光与蒙古人的情感和精神气质。长调旋律的基本情绪和风格主要是辽阔、抒情、雄壮和谐、深沉幻想。长调旋律的速度的表现特点是由基本速度、节奏速度、平均速度感等三个方面组成。长调旋律是自由节拍形式的,它的力度表现主要以自由节拍、切分音、附点音和连音等形式体现。长调旋律的音程由级进与跳进两种类型组成。乐音运动线条表现图式是根据长调旋律线条的张驰形式和乐音运动曲线形象为主要依据而形成的。

有关蒙古族长调概念性的文章,有斯仁・那达米德载于《民族论坛》上的文章《何谓长调》,该文阐述了长调的概念与特征。长调即乌日图道,是蒙古族对气息悠长,速度徐缓自由的一种民歌的传统称谓。“乌日图”为长,“道”为歌。长调有特征:1、速度徐缓自由,气息宽广辽阔,同一民歌内部的速度无严格的时问控制。2、节拍自由,无固定的重音循环规律。3、旋律节奏的律动为非均分性,无重复性。4、句法自由,无严格的对称性。总体结构为非方整性。5、曲式规模庞大,音域宽广。6、腔长字疏。7、特定的音色和特殊的演唱技巧。8、宁静含蓄的意境。以长调《高峻的山梁》为例讲述了蒙古族的长调。格日勒图在《中国音乐学》上的文章《简论蒙古族乌日汀哆》阐述了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的概念、风格及特点。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是蒙古族多种音乐形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音乐品种。她的历史悠久,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影响了其他地区和国家。乌日汀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且在民间,约定俗成的表述各种风格特点的名词术语自成体系。其曲体结构已形成初步的系统化,演唱发声方法也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文章力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粗略的解析和论述。

章程格式篇7

关键词:标准化模板;信息处理;Web;武器装备;试验文档

中图分类号:TN91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2)18005303

引言

武器装备能否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效能,是部队武器装备研制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武器装备在试验、测试过程中信息的处理、传递、融合、共享程度对武器装备的进一步研制、开发、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武器装备试验电子靶场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很大发展,试验数据资源的传递、融合、共享程度比较高,但是对试验文档信息的管理还停留在纸质作业、刻录光盘、人工传送或者邮件发送接收阶段,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大量的“信息孤岛”,严重阻碍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如何针对武器装备试验信息的特点实现基于Web的武器装备试验文档综合信息处理,将为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与试验信息分析处理提供较大的帮助,有效推动电子靶场信息化建设。

目前,文档数据信息交互的方式主要有2种[14]:

(1)在Web页面上对文档信息进行处理。这种方式主要针对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文档,XML定义了清晰的结构和存储机制并支持多种检索方法,为半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有效的通信、存储和检索的实现方法,具有数字签名和多种加密的方法的特点,但是XML文档不易存储和显示图片、公式、图形等数据信息。

(2)在本地计算机上对文档信息进行处理。主要使用工具是Word、记事本等,其中Word以其对文字、图片、公式、图形等数据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保存格式多样化,表现形式丰富等优点尤为适合对武器装备试验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由于包含在word文档中大量的有用的数据仅能在Word环境中编辑与显示,没有语义信息,不适合数据查询及数据交换,严重阻碍文档信息的传递、融合、共享。

武器装备试验鉴定与试验信息分析处理过程中要处理doc,xml,txt等多种格式试验文档,且在测试过程中要依托Web技术对这些试验文档信息进行处理、传递、融合和共享,从而得知以上两种方式很难满足这一需求。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Web的方法,通过武器装备试验文档标准化、格式转换、ID设置、文档优化等步骤实现在Web页面上对不同格式的试验文档进行综合信息处理。该方法充分融合上述两种方式的优点,将Web技术与Word应用程序联系起来。本文提到的信息处理是指对文档内容依据关键词检索、提取内容[]与重新合并提取的内容生成新文档,新文档可以在Word中浏览、操作。

1武器装备试验文档标准化模板

武器装备试验文档标准化模板是指依据试验文档的格式、内容、结构、层次、关键信息、解析粒度等因素定义一种结构规范的标准化文档模板,满足Web系统对文档的自动识别、检索、解析等要求。

本文充分利用XML语言的优点[5],借鉴微软公司的WordML格式,定义一种结构规范化的文档作为武器装备试验文档的标准化模板WXML(XMLforWord)。WXML是对WordML格式的修改和扩展,不仅可以被Word应用程序识别,同时能够在Web上依据内容进行检索。WXML文档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根节点下包含2个子节点:docOleData节点用于记录Word中操作的Ole对象,body节点用于记录文档的实际内容;sect节点记录的是Word文档中一个分节的内容;Content_Root为本文定义的节点,记录了用户转换Word文档的实际内容,其子节点树结构与用户定义的XML文档结构类似;ContentNodeName节点记录的是Word文档章节名称、ID号和关键词,WordContent标签下记录的是WordML格式的章节内容片段。每个节点的属性里面包含有父子关系属性,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子节点。

2武器装备试验文档处理

2.1格式转换

试验文档格式转换的主要工作是对武器装备试验鉴定过程中产生的有关产品过程、测控资源、试验组织等试验文档数据信息,其中包括总体方案、研制总要求、试验大纲、实施方案和安全性分析等多种类型文档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试验文档的内容、层次、特点等因素将试验文档转换成标准化文档WXML。由于文档的组织方式和表现方式差别很大,不同格式的文档只能用各自专用的阅读器打开,并且不同格式文档之间格式转换很不方便,转换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重要的格式信息。大部分文档无法跨平台应用,甚至有的文档的不同版本之间都不兼容,因此为了实现对文档内容信息的有效处理,必须进行文档格式转换[67]。

设待转换的试验文档标题为Tittle,共包含NUM个章节,章节标题为Charles[NUM],内容为Content,在转换过程中docOleData节点记录着操作文档的对象,Tittle将转换为Content_Root下的第一子节点。ContentNode的Name,ID属性记录着章节标题Charles[NUM]和ID,子节点数与章节个数NUM相同。WordContent节点是带有WordML格式的内容片段。WordML记录着图片、公式、图形的二进制码,并且保留位置,大小,形状的标签属性。

2.2ID设置

章程格式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镇负责、村自治、户落实的工作机制,有机结合政府服务和村民自治,通过完善自治章程、自治制度、自治组织、自治形式,不断提高村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引入到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有机统一的发展轨道,实现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全镇人口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目标。从年始,至2014年止,用5年时间,万顺村、治华村、三水村、新场社区创建为区级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先进村,龙泉村、合作村创建为区级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合格村,力争把万顺村创建为市级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示范村。建立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的长效机制,完善自治章程、自治制度、自治组织、自治形式,形成村级规范化管理、镇监督服务的工作格局,达到“两委负总责,协会唱角,村民搞自治,主生上水平”的目的。

三、自治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自治章程。自治章程是村民自治的“宪法”,自治制度、自治组织、自治形式都是基于章程衍生出来的。章程内容要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机结合,如依法行政、流动人口管理、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等,同时要充分体现群众意志。章程是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政策与群众意志的有机结合体。制定章程时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合法的程序,经过法定村民代表人数表决通过。

(二)进一步完善自治制度。自治制度是自治内容的具体表现。自治制度项目要有针对性,内容要具体有操作性,奖励和惩处有机结合并准确把握分寸。制度要经过法定村民代表人数表决通过,用文本固定。

(三)进一步完善自治形式。自治形式是落实自治制度的方式。自治形式要灵活多样,以达到自治效果为目的。可以采用与对象签定《协议书》、收取违约金等方式。

(四)进一步完善自治组织。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监督者和实施者,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自治组织至关重要。自治组织必须坚持村(居)党支部的核心作用,与村委会紧密结合,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自治中做到表里如一、一视同仁、内外一致。

四、主要任务

(一)镇制定《创建活动方案》,下发区级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先进村(居)和合格村(居)标准,各村(居)完善自治章程、制度、组织、形式。

(二)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的组织网络。加强村(居)党支部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领导能力建设,强化村(居)委会的自治能力,按照“五有”(有活动场地、有服务项目、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在文体器材)的标准,加强计生协会建设,形成党支部、村委会、计生协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自治新格局。同时逐步推进村(居)计生专(兼)职人员与村(居)计生协会干部一体化。

(三)广泛宣传,调动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各村(居)要利用组长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院坝会、书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群众对《创建活动方案》、自治章程、自治制度、协议内容、计生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自觉履行违约责任。

(四)规范运行,完善档案资料。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过程中,及时做好各种活动记录和资料的留存归档,主要包括推选自治组织的有记录,《自治章程》、《自治制度》、《自治公约》和《协议书》的草稿、征求意见稿和表决通过的定稿,召开会议的记录和表决记录,协会活动记录,表彰惩处记录等。

(五)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创建村(居)。今年万顺村创建为区级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先进村,治华村创建为区级合格村,其他村(居)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今后4年按年度把创建任务下达到相关村(居),2014年完成目标。

五、加强领导

(一)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在计生办,负责日常工作。

(二)镇计生办是本次创建活动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我镇的创建活动,对各村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估。

(三)各村要成立以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计生专干、村支委成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创建活动工作小组,把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梁实秋雅舍范文 下一篇:运动会方队口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