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范文

时间:2023-09-23 20:52:28

选课篇1

日照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  韩磊

我和爸爸妈妈说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二的下午有一节选修课。他们都大吃一惊。哟,一年级就有选修课了。

我们一年级一共有九个班。一班到九班的选修课分别是成语故事、漫画欣赏、绿色课堂、寓言故事、看图说话、折纸、古诗诵读、英语、故事大王。我最喜欢的是成语故事、漫画欣赏、寓言故事、古诗诵读。

我选到七班学古诗诵读。老师教了我们许多古诗。教育我们好好学习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描写江南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秋天的风景“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咏寒松的“凌风知劲节,负雪见真心”。

我们班选修故事大王的同学说,他们上课还可以看碟子。

选课篇2

中等师范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适当充实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以适应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中师数学教学活动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充和延伸,我设计了《走进新课程》的选修课方案,并在中师三年级开设这门课。实践证明,通过选修课中开设《走进新课程》,是实现中师课堂教学主动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种有效策略。

一、设计《数学选修课》的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中师学校《数学》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中等师范学校数学选修课是提高中师教育质量的需要,不仅有利于突出师范性,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的基本技能,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还可以使中师数学教学主动适应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选修课是中师教育现代化,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的要求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明确选修课适应新课改的课程目标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学校,中师选修课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通过选修课的开设,提高师范生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所急需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帮助他们把实施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在实处。

具体目标是:

1、树立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发展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提高自我认识、自主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了解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正确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进行教学的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新课改理念。

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了解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所必须具备的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和简单应用新课改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选修课的课程内容

选修课课程内容的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体现为专业服务的功能,结合中师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高观点和操作性融合,既有理论层面的引领与学习,又有操作层面的指导与示范,努力做到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经验中升华理论。重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等。

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新观念。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的认识与反思。包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师德发展理论、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理论、教学设计与教材研究理论等,让每一位学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自觉置于新课程,走近新课程。

模块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获得与拓展。教学目的:掌握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教学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材处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功案例等。

模块三:教育管理与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教学目的:提高师范生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模块四:学校科研方法、教研与课程资源的组织及管理。教学目的:提高师范生了解教育教学科研的方法,初步培研他们一定的科研能力,帮助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组织、有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模块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精选选修课课程

课程要突出师范特点,渗透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基本功训练,紧密结合新课改和中师培养目标,选编学习内容,主要课程包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程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具体目标和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明确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初步理解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倡导的教学观,了解什么叫校本教研及校本教研的主要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课程的开展,使学生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特征及方法,弄清各学段、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初步了解全新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实践与反思》:通过一线教师对新课程实践与反思,使学生理解新课程发展的本质,指出课程发展成在教师,败在领导。使他们反思新课程的“新”在哪里;点上的经验如何在面上得到推广等一系列问题。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勇于探索,善于反思的曲折而漫长的改革过程。

《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主阵地在课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课程主旨是探寻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本质,把握课堂的特征,探究、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不断适应新形式,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灵活应变能力。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重视的战略性课题。

《小学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本课程主旨在指导参训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掌握方式方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基本技能和提升内涵修养。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包括代数教学研究、代数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讨、空间与图形板块的教学如何凸现空间观念的培养、复习课的设计及练习的设计、估算教学的策略、计算教学的探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相遇问题等:本课程通过讲座和现场观摩课,主要体现“体验探究、体现亲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让他们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五、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选修课的课程

教学中,要体现“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突出参与互动”的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专业理论引领:以报告式、互动讲座式形式为主,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理论引领,开扩视野。

( 2)群体参与式培训:学生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讨论、交流、分享、反思,在研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 3)课例观摩与诊断:组织到小学,现场观摩课,并以小组合作形式为框架尝试开展听评说课和议课活动。

( 4)小课题项目模拟研修:通过模拟小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促进其专业的持续发展。

中等师范的数学教育具有强烈的专业性,它的目标是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服务。在中师数学选修课教学中,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熟悉

选课篇3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原则;课件选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962-01

Selec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

DING Fu-jie

(C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 of Tourism & Commerce, Changzhou 213032, China)

Abstract: As an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 computer―aid teaching are more and more welcomed b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erms of its visual quality, flexible quality and practical quality. However, the courses on the internet are diverse. When choosing the courses, you shoul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and the principle of interacting, in addition, you should notice the friendly boundary.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s; the principle of interacting; the selection of course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原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现代的教学模式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目前许多老师在课上大都使用了课件,可是自己制作课件需要老师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制作软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现成的课件,拿过来自己使用可以省去了大量的精力,可是网上的课件有很多,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如何选择课件也就成为老师们所关心的问题。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堂演示型课件,这种课件主要是辅助老师讲课而开发的,用于辅助老师展示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另一种为个别交互式课件,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来担任讲课的角色,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演示型课件又称为电子教案,通常比较简单,主要列出了讲课的提纲或者列出讲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节省了老师板书的时间,使用的软件也比较简单,通常使用POWERPOINT,大部分的老师都会使用,也可以自己制作演示型课件。而我们通常讲的课件是第二种,即交互型课件,也就是代替老师讲课的的那一种,主要用于对老师上课的一种补充。我们先来看看这种课件的特点。

1 集成性

我们传统的讲课模式主要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课件集成了多种媒体,不仅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还有视频,而且多种媒体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例如在播放一段视频时,会同时播放一段音频信息,同时还配有字幕来解说,这样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实践证明,当人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时,人的记忆力超强,越不容易忘记。

2 交互性

这是多媒体课件最主要的特点。课件的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课件的播放过程中用户可以控制播放的速度,例如在观看课件时,对于熟悉的内容或看过的内容可以快进,没有看懂的地方可以倒退,还可以放慢播放的速度。第二、是在使用课件过程中,通常在自学一段时间之后有相应的习题,学生可以和课件进行交互,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决定下一步学习的内容,教学具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效率。

3 实时性

大部分的课件都提供了实时解答功能,对于每一章或每一节学习完之后都有相应的检测题,对于每一道题都有多种处理情况,如果不会做,可以点击帮助,调出相应的帮助信息。如果做的不对,课件也能马上指出错误的原因,同时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做的正确课件也给以鼓励。对于不同的情况都会立刻给出反应,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如何来选择多媒体课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原则:

3.1 教育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表达教学内容,教育性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因此教育性是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应该十分明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课件都要依据教学大纲,都要反映出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因为形式掩盖了内容。

第二、要有明确的教学对象,教学课件是为特定的对象而制作的,其内容的选择、深浅难易程度的把握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确定,特别是个别交互式课件更要考虑具体的对象。大杂烩的教学课件、针对所有同学的课件形式再好也不能算作好的教学课件。

3.2 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区别其他教学形式的最主要特征。演示型课件似乎不存在交互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点击鼠标,按预先设计的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即可,这是静态交互。静态交互远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的教学班级,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学生的不同反映,学生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选择不同的流程,这就需要动态交互。在选择课件时就要考虑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情况。交互式课件要是在没有老师情况下进行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课件,课件也会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这种课件更要注重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课件对学生指定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做出评判,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课件中所涉及的公式、定义、定理要是科学的,要符合逻辑,所反映的事实应该是科学的。表述要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

3.4 界面友好易学易用的原则

课件的界面要统一,按钮的位置、文本显示区域、提示信息的显示位置每个页面都要相对固定。颜色的种类也要统一,颜色不能太多,太多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最好选那些颜色使用相对固定的课件。一个页面中最好不要出现三种以上的颜色。其次功能键也要与操作系统一致,要具有使用手册。总之拿到课件后能很容易上手使用。

网络上的课件有很多,可是要找到自己满意的课件却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如果自己有这个能力最好是自己制作课件,祝愿大家都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课件。

参考文献:

[1] 叶乃文,宋承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 黄秋生.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2(7):45-46.

选课篇4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竞选语文课代表这个职位,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竞选这个职位不是为了向大家展现我的才华,是为了更好地为老师分忧,为同学服务。我觉得作为五(1)班的一份子我应该为班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知名作家罗曼。罗兰曾今说过:只有先相信了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我今天给予了自己充分的肯定,我是从二年级开始当选语文课代表的现在已经四年了,我相信我比别人更了解郑老师布置作业的习惯。所以我可以比别人更快胜任语文课代表这个职位。

我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课代表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但不仅仅是语文,作为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在各个科目都该起带头作用。所以,如果我选上了这个职位我会尽力把语文成绩提高,并且比以前更好的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我的任务。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当好同学的领头人。

大家请不要让我怀着希望而来,抱着失望而走,请投我圣神的一票吧!

谢谢大家!

选课篇5

论文摘要: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50名参加公共体育选课的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公共体育选修课这一体育类型,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但也呈现出了学生选课价值观念的从众化、功利化、应付化。

0前言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选修课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是整个人生体育的桥梁和纽带。它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体形态、结构、机能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独立教育学科。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公共选修课的调查与分析,得出我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并根据这些价值取向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和选课制度。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250名(男144人,女106人)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t

本文就公共体育选修课选课情况设计问卷。主要对我校大一、二、三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0份,有效回收255份,回收率为98%,有效卷250份,有效回收率96%。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250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2.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对收集的调查表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我校学生公共体育选乖现状分析

2.1.1学生选各项目的频数

从调查表1和表2可以得出:我校大学生的公体选课情况与往年相比产生了一些变化。男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征反映在选项中,表现出对竞技性、对抗性、娱乐性兼备项目的倾斜。女生则对塑造形体的项目、韵律感强的项目选择多,这也正迎合了女同学爱美和追求时尚的特点。

2.1.3我校学生选修体育课的依据

从表3中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参加公体选课的依据呈多样化的趋势。

2.1.3.1满足自己爱好、健身健美、娱乐消遣为选课的首要动机

在表3中反映自己爱好、健身健美、娱乐消遣是主要动机,位居前四位。这些充分说明了大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功能,也正是我校开展体育选修课的初衷所在。

2.1.3.2学生严重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从表3中可以看到,在选课依据中排最后一位的是往后的实用性。显示了我校体育教学部门在宣传、引导学生方面的力度不大。指导思想不清,学生不能清晰地确立自己的行为指向,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体育选修课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了解开设体育选修课的目的所在,树立起正确的选课思路。

2.1.3.3选课中呈现应付性和从众现象

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多数人还是停留在纯粹的修满学分,占总人数的22.2%。选课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体育是一门必修课,有学分,不学不行”、“完全为了应付”的想法在男女生选课时占前三位。由此可见,尽管体育课中的项目是自己喜欢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选课的动机只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2.2公体选课中存在的问题

2.2.1课程内容和形式上安排不够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反映大多数体育项目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即使在过程中安排有理论学习,课时也比较少,安排的理论考试也是应付式的,从而导致多数学生不重视理论课,更严重的是不喜欢上体育理论课。

2.2.2 学生人数多,组织开展难度大

进几年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涨,造成大学的学生人数逐年剧增,体育场馆的人均比例也逐年下降。虽然我校迁至大学城以来相关的体育设施已经逐步地完善。在占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在人数不断增多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同样制约着公共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2.2.3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够合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公体课考核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同一标准的考试,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会使身体素质好的、技术较好的学生不用努力就可以拿高分,而身体素质较差、技术不好的学生拼命练习也达不到合格的要求,并且不同的任课老师打分的标准不同,造成成绩差异较大。

2.2.4我校学生还没有形成体育消费意识

说明:“是”表示在选课时对要经济支出的课程的放弃。“否”表示不受影响。

从表5中可以看到42.9%的学生会因为要花钱丽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在课程过程中需购置器材或服装时持“一般”态度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57.1%,这与学生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意识有很大关系。在有限的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前两项是他们认为的理应的消费支出,其次才是进行娱乐休闲的消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选课已不再是盲目服从、被动的行为,而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发展身体为基础,同时兼顾目的性和价值取向。

3.1.2学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健康第一”的意识虽然已经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但是学生对于未来的健康意识还不够清晰,难以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一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的真正价值。

3.1.3学生选课时目的不明确。呈现应付和从众现象。大学生从众心理在选修课中深入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问题,对自己的行为和导向没有很好的确定性。

3.1.4体育理论课开展不够,考试标准不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内容,虽然体育教学注重技能的学习,但是必要的理论学习还是应该同步。

3.1.5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我校学生没有形成体育消费意识,在体育费用方面停留在传统上,这与学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形成正比。

3.2建议

3.2.1针对选课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建议学校选课的制度做进一步的改进。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选课本是围绕学生为主体去设置课程内容和形式,在选课制度上应尽量放宽自由度和多样性。

3.2.2相关部门加大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再是满足于学校体育,而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受益终身。

3.2.3在开设体育课程项目时进行大面积的普查,对学生感兴趣、大众化的项目进行完善,尝试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选项课。加大选项课的自由度。

3.2.4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分配技术训练、身体素质练习和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对体育选修课的管理,改革不够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3.2.5学校应对体育器材进一步完善,加大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效率。利用大学城的地理优势开展一些特色项目,丰富课堂内容。

选课篇6

关键词:新课改;选修课;物质结构

一、新课改的宗旨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及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选课的依据

1.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要求而定

学生在高中阶段修满6学分,即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再从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并获得2个学分,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学一个模块,也可以选学2个或3个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素养。

2.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而选

(1)对文科类学生,学完必修1、必修2后,再选修一门选修模块,就可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毕业要求。在学习了必修课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后,可以从6个选修模块中选择比较简单,理论性不强,接近现实生活的模块进行学习。针对这6个模块而言,《化学与生活》模块相对比较简单,适宜学文科的学生选修。学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后,已经对化学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选修《化学与生活》,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对理科学生而言应依据高考的趋向而定。

①根据高考思路有选择性地选课。

宁夏高考内容是两个必修模块和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为必考内容,选考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三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

②依据选修课的知识结构来选。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而又有知识结构的联系。《化学与生活》是以生活中常见物质为基础,了解其性质和用途。《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是综合性的知识,用到的一些原理、概念、方法、规律都分散在各模块中,相对比较难学,拓展起来要用到各方面的知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原理》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贡献。《实验化学》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在高二开设选修课时,依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有两个班级选《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一个班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我在给没有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班级上有关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情况,及分子的空间构型时,涉及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理论对分子结构的影响,给学生列举了许多例子,花费了好长时间,其结果学生仍然是懂非懂,教学过程中感到很费力,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当我在学完一个模块后,两班交换模块后,给学过《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班级上这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且能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这几种分子的结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讨论也比较活跃。

因此,我认为,在选修这三个模块时,应先学《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再学《有机化学基础》比较好点。另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选学《化学与技术》,这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来选课。

总之,在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教学中,各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选课,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优点,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江家发,阎蒙钢.高中化学课程评价[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选课篇7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与培养”,作为校本课程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本选修课程,是达成这一改革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校本选修课程的有效管理则是校本选修课程实施重要的保证,决定校本选修课程实施的成败。

一、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内涵

1、关于“校本”

“校本”就是指“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郑金洲教授把它表达为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学校自身的问题,要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彻底”。其基本特征是针对性、适应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即针对本校实际问题,适应本校特质,立足时代和知识前沿,促进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

2、关于“校本选修课程”

校本选修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相对必修课而言的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相对于必修课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拓展性的特点。

3、关于“校本选修课程管理”

“校本选修课程管理”属于学校课程管理范畴,是对校本选修课程的“编订、实施、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从而有效地实现校本选修课程预期目标的控制活动。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及教师;管理的客体是校本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特别是对校本选修课程实施的管理;管理的层级是从属于国家和地方课程管理体系之下,是对国家管理和地方管理的重要补充;管理的依托是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二、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内容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认为课程应围绕四个基本问题来展开,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校本选修课程管理内容的确立也就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即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和结果的评价,据此我们认为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校本选修课程目标的管理

课程的生成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课程总目标,二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需要,三是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状况。校本选修课程的管理首先是保证教学目标与国家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所开设的选修课程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符合公共的社会道德和伦理,对教师开设的选修课程进行思想和道德的评估是管理的第一步;其次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管理,尽管选修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课程,但绝对不能单因兴趣而开设,不能陷入纯兴趣化的学习,而是在兴趣爱好下的知识与能力的生成,“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四个维度平衡兼顾,从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和加深知识面、培养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管理,校三选修课程既依赖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中要相应确立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并进行动态化的监控,在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提升校本选修课程的质量。

2、对校本选修课程资源的管理

校本选修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隐性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校园文化,二是指显性资源,主要指学校的设施设备,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实验器材等,三是素材资源,主要指教师在日常生活以及教学活动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这些资源是选修课程的必要载体,没有选修课程的资源,选修课程的开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对校本选修课的管理程很重要一点就是对选修课程资料的管理,对这些资源要进行分类整理,建立选修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率。

3、对校本选修课程课堂教学的管理

课堂教学是校本选修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也是选修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校本选修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应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同时还要做好如下几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选修课课堂教学规范,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选修课程教学制度,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教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进行选修课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建立选修课教学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是建立选修课教学研究机制,在尊重教师个体特长的条件下,倡导集体教研,为教师学习和提高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学校组织文化来影响教师,共同探讨选修课教学方法,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

4、对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的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不仅是对中小学课程评价要求,同时也是学校校本选修课程评价目的管理要求。在评价目标管理上,一是要重视选修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评价结果,引导学生对评价结果的正确归因,使学生为了自己的发展继续努力;二是学校要利用选修课程评价,激发教师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愿望,而不是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三是学校应该通过选修课程评价,发现校本选修课程中的问题,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建议,从而促进学校选修课程的发展。在评价方法的管理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学校选修课程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实践,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用适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同时强化评价结果的管理,将教师的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与教师的评职评选及职务晋升相联系,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学生的学分考核,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联系,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三、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选修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以生为本是其基本要求。在选修设置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而,课程内容力求多元化和层次化,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在学生的选课上,提倡学生自己选择课题,鼓励独立探索解决问题,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设计上要特别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差异性原则:选修课程更多地体现一种差异性课程,内容不同,学生的组成、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场所等均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也必须具备差异性,不同的选修模块要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管理机制,选修课的管理才具备针对性和适应性,管理才能发挥就有的实效。

3、广泛性原则: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改变了原来行政分班管理的模式,“走班制”是目前采用的普遍形式,除了学校的统一管理之外,更依赖于教学组织者的管理,作为选修课教学的教师,他们既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更是课程的管理者,因此选修课比必修课的管理更具普遍的参与性,有时还会拓宽到校外的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如一些校外活动性选修课程的实施,就需要家长及相关部门参与到教学的管理之中,这就要求充分调动全校师生以及家长、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到选修课程的管理之中。

4、专业性原则:传统管理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的干预,而选修课程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其创造力。建立选修课程专家咨询制度是提高专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组建校本选修课程专家小组,有条件的学校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将专家组的意见作为管理的重要参考,从而提升校本课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四、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实施

课程的实施是课程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最主要的内容,它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且充满着不确定性,对校本选修课程实施合理的管理是选修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实现其价值的保证。

1、组建健全的管理机构

校本选修课程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校本课程管理的决策人员,智力人员,执行人员以及监督者”,构建合理面健全的管理机构,才能有效协调这四方面的管理力量,保证管理系统的和谐运行。一是组建学校课程委员会,其主要成员应由校长、各科室主任,各学科组长,各学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代表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校本选修课程进行规划和决策,制定《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方案》,组建校本选修课程开发队伍、师资队伍,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为校本课程开发创造必要条件,并监督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二是组建校本选修课程资源编审小组,成员主要由学校各科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及相关专家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选修课程资源的开发,给课程管理提供咨询和建议,为校本课程管理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建立选修课程教学团队,主要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实施教学及教学过程的管理;四是组建选修课程监督小组,主要由教学管理行政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具体督查课程实施中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四个管理部门除监督小组之外,组成成员既各有分工,各司所职外,但又有交叉,一个教师既可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同时也可能是具体的执行者,使教师参与到课程开发及管理的全过程,正如美国学者亨德森和霍桑提出“转化型课程领导”所倡导的管理理念,让教师“参与学校远景目标的制定、实践不同的课程理念、加强彼此的合作、阐明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建构学校课程的意义,从而发展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判断与管制的能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管理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因此,建立健全校本选修课程管理制度,是管理好校本选修课程的重要措施保证。一是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制度》,确立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管理主体及开发主体,明确开发的职责,开发的任务目标,开发的工作规范及相应的奖励措施等内容,保证选修课程开发的系统性与适应性;二是建立《校本选修课程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管理的主体,落实学生管理的责任人及具体的管理职责,同时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管,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定,保证学生选修课程学习活动的具体落实;三是建立《校本选修课程教师管理制度》,明确教师选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标,规范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行为,激励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四是建立《校本选修课程评价制度》,确定校本选修课程评价主体及具体职责,制定校本选修课程评价量表,对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及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予以矫正。通过这些制度的规范及约束,能很好地协调校本选修课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为校本选修课程的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3、搭建顺利实施的保障平台

选课篇8

1.区分开“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含义

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各个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也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通常,在我们的思维定义里,选修课仿佛就是必修课的对立面,必修课是必修,那么选修课就是无关紧要的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因此在开设选修课的前期就要明确选修课的必要性。倪文锦先生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论述得十分精辟:“选修课不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语文课程双翼中的一翼,共同构筑了语文新课程。”由此可见,选修课和必修课有着同等级的地位,广大师生应当正确认识选修课程的重要性,转变之前的错误观念。

2.避免盲目教学,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

不少的高中教师盲目地模仿大学的选修课教学模式,脱离了高中教材的规范性和内容难易性,随意扩展,脱离实际,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注意并改正这一点,大学和高中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学识认知水平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异性有时并不能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师在借鉴大学教学模式的同时,应分析高中生的学习状况适当地修整一下借鉴来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为学生服务。

3.不可过于注重目的性,扭曲选修课的实际意义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应试高考的压力下,把选修课强行转变成语文复习课,严重扭曲了选修课的实际意义和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通常都是根据历年高考的题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而这种应试性的教学模式却大大折煞了语文选修课的培养目标,结果也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理想的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注意语文选修课教学形式

1.避免盲目追求全面,防止舍近求远

每次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钻研一两个问题,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切记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过于追求面面俱到,如果追求得太多,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在每次的讲解中,教师要有选择性的确立所要讲解的重点和方向,全程主要围绕这些进行教学。另外,语文中是有很多“点”可以展开学习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多加注重“点”的训练,不要过分追求“面”的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被动接受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延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选修课需要学生乐于并且主动去学习,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所以,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3.丰富选题内容,避免单一重复

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虽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也不可单一重复。选修课更注重的是扩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所以,在选择选修课的讲课内容时,每个课时都应该在选题上有所改变,这里所说的改变并不是细节上的一些变动。每次的选题可以有很大的转变,以此来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性和热情。

三、语文选修课的实施注意点

1.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问题并不是就代表着重点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所以在日常的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选择课题的难易度,不要专攻难点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掌握和延伸的。另外,难易课题交叉教学可以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力,让学生们学娱结合,让学生们在难易程度适中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实现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2.精选课堂内容,浓缩语文教学

高中生都要面对的就是高考这一大难题,所以,普遍的高中教学课程量都很大,并且教学时间很紧迫。面对时间少但课程量大的教学难题,教师应当理性正确的处理。首先,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肆意地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应当给予学生的休息时间需要正常休息。这样,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学生的紧绷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教师就需要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上全面观测,找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重点内容,放弃重复或者无意义的教学内容。

3.师生共同努力,分担语文学习压力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着同样大的压力,教师在担负自己责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教师的修养和素质。准确的说,高考是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应该共同努力。所以说,在高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也是重大的,教师的备课量大,同时又要讲究教学方法。因此,高中教师应该跟学生站在同样的位置,和学生一起努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很多,广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并改进选修课的教学模式,相信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会在时间的积累下不断提高。

上一篇:小兔运南瓜范文 下一篇:十月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