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范文

时间:2023-12-09 07:21:17

方山子传篇1

关键词:山西老陈醋;电子商务;应用策略

近年来山西醋业发展迅速,山西老陈醋已成为广大消费者一致认可的绿色保健食品,然而在山西老陈醋市场还存在着营销手法单一,低价竞争导致恶性循环,品牌意识薄弱,产品推广受地域限制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许多商家如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关调味品企业都已开始向我国食醋市场推进,今后的食醋市场将不仅是国内同行业的竞争,也将是世界性的竞争。因此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山西老陈醋行业来说势在必行。

一、电子商务的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一)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企业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产品、服务等,客户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网络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同时还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

(二)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双方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系统网络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可以提供365/7/24模式服务,加强市场竞争地位。

(三)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节省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

二、电子商务在山西老陈醋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地理环境封闭的山西省来说,受思想意识的禁锢,电子商务在山西省老陈醋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信息平台信息,C2C在线销售及知名品牌老陈醋企业建立公司网站展示产品信息为主。

(一)利用信息平台信息

目前,在阿里巴巴中国站的“山西老陈醋”供应信息有312个,求购信息为0个,注册公司信息277个。慧聪网的“山西老陈醋”供应信息有203个,求购信息有1个,注册公司信息167个,说明该产品的买方市场特性。

利用网络黄页、网络社区等信息平台信息。如企业黄页网络114(省略)“山西老陈醋”信息25项;另外中国食品黄页网、山西省企业黄页、灵通企业黄页等都有山西老陈醋企业及产品的信息。在“百度知道”与“百度贴吧”等网络社区都有丰富的山西老陈醋信息。

(二)C2C在线销售

目前在淘宝网有158条“山西老陈醋”产品销售信息,在腾讯拍拍店有132条,在百度有啊店有121条,其中“东湖”、“宁化府”、“紫林”及“水塔”等知名品牌是卖家主要的销售产品品牌,卖家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山西太原及各地市,说明山西人对把山西老陈醋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进行销售具有很高的信心和热情。但从卖家的信用级别来看都不高,说明产品销售规模不够大,并且在用户信赖程度很高的“淘宝商城”里没有任何山西老陈醋产品。

(三)公司网站

目前山西老陈醋各主流品牌都建立了公司网站,如“益源庆”品牌的太原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省略/);“东湖”、“美和居”的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省略/);“紫林陈醋”的山西省紫林食品有限公司(省略);“水塔”牌的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省略/);“来福”牌的山西来福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省略/)等。这些网站的定位都是信息型站点,只是在公司网站上简单地上传一些公司简介,公司图片,产品图片,公司荣誉,联系方式等内容,其中网站提供的“在线反馈”、“论坛”、“社

区”等栏目与用户沟通,但没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电子商务在山西老陈醋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营销

许多老陈醋酿造企业基础落后,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比较片面,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上网,或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企业的电子商务仅停留在表面的网站建设上,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营销,销售人员忽视醋行业大型门户网站中的一些商业信息,如中国食品网上求购山西老陈醋的信息都没有回复信息,不能很好地运用互联网进行收集市场需求信息,满足客户服务等。

(二)企业网站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首先是网站功能不健全。表现为众多的山西老陈醋网站都不成熟,如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网站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等。除了山西来福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网站外,其余所有的网站都只有中文版,这难以实现山西老陈醋利用互联网获取国外客户及拓展国际市场的目的。

其次是网站访问量低。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过于关注于传统业务,网站内容更新速度慢,网站利用率极低,访问量低,没有网站推广措施,网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传统广告成本过高,忽视网络广告宣传

长期以来山西老陈醋企业还是沿用传统广告做产品促销,如电视台广告,公交车体广告,超市里滚动的数字广告,公共场所的大型看板,候车亭广告,高速路两旁的巨型广告等来进行企业产品宣传。但传统广告费用支出太大,给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山西老陈醋企业忽视互联网这个传播信息、广告的工具,在大型醋行业门户网站上也基本上没有任何关于山西老陈醋产品的广告。

(四)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由于山西老陈醋企业大多数管理者还未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营销手段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因此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导致企业缺乏网络经营的经验,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

四、电子商务在山西老陈醋行业的应用对策

(一)从观念上重视电子商务

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最新的市场信息,谁就将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因此山西老陈醋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电子商务的新观念。在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方面,要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及时调整出口市场区域,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及东欧地区市场,积极构造全方位、多品种、高效益的外贸格局。而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能降低交易成品,减少贸易损失,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二)充分发挥企业网站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网站的形式向公众传递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文化,企业新闻、供求信息、人才招聘等信息,还可以向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直接用户等提供某种信息和服务,可以收集市场信息、注册用户信息并实现企业与用户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在线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山西老陈醋企业网站作为信息型的网站,是企业在互联网上最丰富的信息源。因此应优化网站结构与内容,完善网站功能,特别是提供与完善与用户的实时沟通工具,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性。网站功能的实现依赖网站较高的访问量,因此要做好必要的网站推广。网站推广的方法有搜索引擎推广方法、电子邮件推广方法、资源合作推广方法、信息推广方法及网络广告推广方法等。

(三)发挥博客营销的作用

博客营销就是利用博客这种网络应用形式实现营销信息的传递。博客营销对于山西老陈醋行业,作为一个以第三方形式全面客观展示企业形象的场所来说,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山西老陈醋文化建设、品牌宣传、产品调研等,实现了老陈醋企业与员工以及外界更好的交流;另外它也不再局限在企业官方网站的信息,而是更多集中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真实声音,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正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各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山西老陈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老陈醋博客宣传平台,更大范围地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逐渐提升山西老陈醋的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开展病毒性营销

病毒性营销方法并非传播病毒,而是利用用户之间的主动传播,让信息像病毒那样扩散,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病毒性营销方法实质上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服务的同时,附加上一定的推广信息。目前免费网络视频是病毒性营销的主要工具,如果应用得当,这种病毒性营销手段往往可以以极低的代价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百度视频搜索“山西老陈醋”有19个相关视频,但视频质量不高,大多是有关山西老陈醋的新闻报道,没有真正发挥视频作为免费营销工具的作用。如果能制作山西老陈醋悠久传统文化及其营养价值等的视频资料,通过病毒性营销方法,会起到宣传推广山西老陈醋品牌的作用。

(五)重视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常用的网络营销策略之一,在网络品牌、产品促销、网站推广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网络广告的常见形式包括:BANNER广告、关键词广告、分类广告、赞助式广告、Email广告等。网络广告相比与传统广告具有传播范围广、方式灵活、广告效果便于统计分析、价格较低等优点。因此山西老陈醋企业应注重网络广告的作用,在老陈醋相关的行业网站与信息平台上网络广告。

(六)引进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掌握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应用与管理的技术,具备电子商务实际操作能力,熟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模式及服务方式,因此电子商务人才是高级复合型人才。山西老陈醋各企业应当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多渠道选拔电子商务人才,要关注优秀人才,为他们的成长创造环境。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必然能为山西老陈醋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健康食品是发展潮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醋的需求量日趋增加。据调查,市场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因此山西老陈醋市场空间巨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山西老陈醋企业应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降低经营成本,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在世界食醋市场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第四版[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志起.山西老陈醋品牌未来何在?[N].山西市场导报,2007.

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武润威.山西老陈醋及中国醋发展趋势分析[DB/OL].人民网,2008.

*本为属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015,项目名称:网络营销在山西“煤博会”中的应用研究。

方山子传篇2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山东梆子,历史剧

一、 泰山石敢当的民间传说

泰山石敢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小石碑(或小石人)立在桥道要冲或镶砌于房屋墙壁,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神化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

最初的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古代人民对灵石的崇拜,随着民间传说和习俗的演变,石敢当被人格化,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的石敢当传说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泰山当地流传最广的版本中石敢当是普通劳动人民勇敢无畏的化身。

相传在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壮士,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一天,石敢当进城卖柴,见贴有王员外的告示:谁能为他家降妖,愿将女儿许配为妻。原来王员外有一千金小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幸被一妖精作祟,王员外请牛鼻子老道设坛捉妖,被妖精一脚踢下坛来,跌得头破血流。无奈才张榜求救。石敢当见义勇为,决心除害,他持宝剑藏在小姐房中,当妖精进来时,他举剑大喝一声:“泰山石敢当在此!”妖精一听,吓得驾起妖风狼狈逃走。事后,王员外亲自把小姐送上泰山,和石敢当成了亲,小两口过起了美满日子。谁知妖精逃走后,又跑到别村去祸害。村民听说石敢当能驱妖,便来请他。可是,石敢当往这村赶,妖精又跑到那村去造孽。石敢当又没有分身法,怎么办呢?后来,聪明的妻子对他说:“何不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放在宅墙上镇妖呢。”于是,人们纷纷在石头上雕刻“泰山石敢当”五字,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村宅平安。

泰山石敢当在泰山地区,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医生说,综合起来泰山石敢当始终是为劳动人民斩妖除魔、趋灾避难的勇士形象。此种民间传说的流行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优秀的创作素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山东梆子新编神话剧《泰山石敢当》。

二、 山东梆子神话剧《泰山石敢当》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约在明代末,陕西、山西一带的梆子腔,流传到山东后,受本地语言、民间歌曲、戏曲声腔的影响,逐渐演变发展而形成本地的梆子形式――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戏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山东梆子历史悠久,至今已存在400余年,剧目丰富,唱腔高亢动听。2006年山东梆子、“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否可以将两个非物质文化一场相结合,以山东梆子的戏曲形式完整在线“泰山石敢当”故事?就演绎“泰山石敢当”而言,山东梆子可能是最适合的剧种,唱腔高亢,激昂,能很好的在现山东大汉除暴安良的石敢当故事。而这一设想很快得以实现,新编山东梆子神话剧《泰山石敢当》应时出现,演出过程几乎是场场爆满,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舞台。

《泰山石敢当》由杨平芳编剧,杨宪法导演,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演出。此剧以石敢当的民间传说故事为素材经过创作人员的二次加工成为一出脍炙人口的山东梆子剧目。在民间习俗传说的基础上,剧目经过二次加工,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舞台性。

山东梆子《泰山石敢当》为观众讲述了“泰山石敢当”惩恶扬善、镇妖除邪的传奇故事。

石敢当出生在泰山脚下的一个石匠之家,少年时便牢记师傅“学艺先学把人做,习武重要修自身”的教诲,嫉恶如仇,敢做敢当。石敢当青梅竹马的小师妹被狐狸大王掳走,自小习剑的石敢当经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点化,功力大增,降伏了妖魔,救出了师妹。他不贪财,不迷恋色,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神剑在手,威震八方,所向披靡。各地求救者络绎不久,因分身无术,石敢当便化身泰山石中,将写着“泰山石敢当”的泰山石撒遍神州,镇宅驱邪。

主人公泰山石敢当艺术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全剧紧紧围绕石敢当这个神话人物,层层设置戏剧冲突。使全剧悬念陡生,高潮迭起,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舞台表演文武兼备,文戏感情细腻,真切感人;武打精彩简洁,扣人心弦;音乐唱腔,大胆创新。 在唱腔设计上,《泰山石敢当》保持山东梆子的高亢激昂特点,并适当融入了现代歌曲的表现技巧。既保留了山东梆子的传统韵味,让老年观众听起来亲切,又注入新鲜音律,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再加行当齐全,能充分展现生、旦、净、丑的各类唱腔特点和表演。在舞台设计上,整个舞台的背景采用写实的风格,以雄伟的泰山背景展现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立体感、冲击力、震撼力强。在情节设计上,融入了精彩的武打戏,让观众大呼过瘾。在人物设计上,许多小人物台词不多,但是演员表演得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 舞台上,主人公石敢当的形象英武、俊朗,在与妖魔殊死搏斗、扣人心弦的故事中,充分展示了他浩然正气、气贯长虹、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女色迷惑,勇敢机智、全心全意为民除害治病的高尚品德,是泰山文化特别是石文化的具体体现,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演员阵容强大,文武兼备,音乐、舞美和灯光服装道具的独特设计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巧妙运用,使演出满台生辉,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结语: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又是伴随着民间风俗成熟和发展的。民间风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间风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正是这一影响广泛的民间风俗传说为山东梆子的创新提供了新颖而传统的素材。《泰山石敢当》将两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在山东梆子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它无疑是山东梆子的一次创新。山东梆子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支持,借助传统民俗传说故事的深厚素材山东梆子文化定能继续传承,定能发扬光大。(作者单位: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郢.《泰山石敢当信仰的两处文物遗存》.齐鲁晚报.2005- 06- 05.

[2]周郢.《泰山与中华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

[3]陶思炎.《石敢当与山神信仰》.民族艺术.2006-01

方山子传篇3

[关键词]梅山民歌 类型 特点 传承

一、引言

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而梅山文化,是湖南一种重要的区域文化。梅山文化产生的地方是古梅山,包括今之安化、新化两县,东接益阳、宁乡、湘乡,西抵溆浦、辰溪,南到邵阳,北达桃源,方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这一古属梅山地域内所存在的文化现象。梅山民歌是梅山文化乃至湖湘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历史十分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变异,已成为一个完整的民歌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梅山人酷爱音乐,尤喜唱歌。章惇《开梅山歌》有句云:“穿堂之鼓当壁穿,两头击鼓歌声传”。当时武安节度衙门设于长沙,节度推官吴居厚也曾吟咏其事,他的《梅山十绝句·其四》写道:“迎神爱击穿堂鼓,饮食争持吊酒藤。莫道山中无礼乐,百年风俗自相承。”劳动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梅山人常以歌摇抒发感情,劳动之中常以歌谣助兴化疲,长期以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民歌。新化、安化(古称梅山)民歌统称为“歌谣”或“歌粒子”,它既不是指某一种民歌体裁,也不是指某一类民歌,而是指流传在新化、安化地区的民歌的总称。本文拟介绍梅山民歌的类型与特点,重点探讨梅山民歌传承的困境与途径。

二、梅山民歌的类型及特点

梅山民歌的种类繁多,《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中国民间民歌集成·湖南卷》等重要文献中均收有大量梅山民歌,其体裁大致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山歌、宗教仪式歌、儿歌、地花鼓等几种主要的体裁。

劳动号子是人民群众进行劳动生产时为了统一步调、协同用力、减轻疲劳所唱的歌。梅山地区的劳动号子分船工号子、打硪号子、抬轿号子、开山号子、拖树号子等,这些跟人们的劳动、当地的风俗密切相关,各种劳动号子歌词简短、句式相对固定、连贯易记,大多是一人领众人和,领唱人是劳动的指挥者,和者则以旋律和节拍来统一大家的劳动动作,节奏刚劲有力,情绪豪迈。山歌则高亢而优美,成了梅山地区的一种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山里人不同季节唱不同的山歌,做什么事唱什么山歌,如上山砍柴唱砍柴歌,小孩子放牛唱放牛歌,春季采茶唱采茶歌,农忙季节唱插田歌,其乐融融。梅山民歌中的小调是在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演唱时常带用乐器伴奏,其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结构规整、节奏明快、变化有规律,曲调优美、流畅。宗教仪式歌是伴随民间礼俗和祭祀典礼等仪式而唱的歌曲。儿歌是母亲教孩子的启蒙音乐,和孩子们玩乐时唱的歌谣,曲调短小,节奏性强,歌词口语化。地花鼓在梅山地区正月空闲之际十分流行,是一种歌舞演唱形式的表演。表演时不仅要唱出曲调特有的韵味,同时还要掌握好手、眼、身、法、步的有机结合,梅山地花鼓一般都具有欢快、粗犷、开朗的特性。梅山民歌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粗犷、大胆的艺术风格

梅山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北宋开发梅山后,汉人不断涌入,瑶、苗、汉民族逐渐融合,日积月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民歌是梅山文化的一种凸显,以至于其曲调具有粗犷、陡峭、抒情的独特风格和利索、大胆的特色。

2. 浓郁的地方方言特色

梅山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口语,口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使用的语言,生动形象,极富生活气息。当地的方言特色尽情体现在梅山民歌中,如:新化山歌《昨夜一洒麻麻雨》:

昨夜一洒麻麻雨呀,

清早起来加了一场白砾霜——

你看我伲俩公老子,

箍哒箍哒,抱哒抱哒,摔哒摔哒,困哒困哒,喊脚凉——

可怜对门十七十八哥哥一个人困罗——

咯番古长——

你看我心挂两头呢,

到了我伲光——

方言词“麻麻雨”、“我伲”、“古长”,具有新化方言特色。此外,多用叠词和衬字。如“箍哒箍哒,抱哒抱哒,摔哒摔哒,困哒困哒”,这种叠词的排比,节奏鲜明,意义得到强调,渲染了气氛。又如《五更阳雀啼》中“叽叽呱呱,叽叽呱胍”,音节响亮,形容阳雀在夜里醒来急促的叫声,烘托了少女思想情郎、夜不成寐的烦躁心情。梅山民歌中大量地运用了叠词,能表示音色、节奏、程度、频率、情态等多种意义,从而使歌词的感情更加丰富,曲调节奏鲜明,更加动听。

3.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根据近期的考察和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可知流传于梅山地区的宗教主要有梅山教、巫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其中,梅山教和巫教的历史最为悠久。梅山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古巫文化与其它宗教融合在一起,流传于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习俗,并随之而产生的梅山人精神。梅山民歌就是这种习俗和精神最重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方山子传篇4

关键词:“闯关东”;山东移民;武术;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036-05

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移民是人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媒介之一,正是人类的迁移行为促进了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闯关东”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有效地促进了先进的齐鲁文化在关东大地的传播。山东武术通过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的孕育和滋养,发展到近代已具备了独特的风格体系并形成为齐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近代以来,2000多万山东移民持续不断“闯关东”的迁移活动,必定会促进山东武术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因此,对近代山东移民与武术的传播进行研究,可以理清东北地区武术的历史流源问题。澄清山东移民“闯关东”对武术文化传播这一历史事实,可以为文化传播学理论学说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例证。

1 近代山东移民“闯关东”期间武术的传播方式

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总结经验,创造文化并使之传承。文化传播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以及社区之间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存在于一切人类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过程当中。文化通过迁移扩散的形式,促进了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为文化的广泛接触开辟了渠道。正是经过这种接触,人们对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界定,在与本地区文化的经验世界、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整合的基础上,促使文化实现突变以及生成新的文化因素,这种使外来文化产生增殖现象,成为促进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共享性、传播关系、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是保证文化传播顺利进行的四个基本条件。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只有文化的价值得到具有不同经验和价值观的人们的接受,才能达到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实现文化共享,成为可传播的文化。传播关系是人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联系,人们之间只有发生了社会联系,文化传播才有可能进行。传播媒介是联系文化传播关系的手段和工具,而人作为传播关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本身就是一种媒介。文化传播的方式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两人或多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传播媒介单一,人际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

武术是人们根据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基础原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提炼而逐步发展、丰富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的传播与发展亦符合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由于中华武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传播者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言传身教,才有可能使接受者真正理解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内容体系。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发扬光大,人际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武术传播中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人既是文化的承载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闯关东”的近代山东移民不仅自身承载着山东武术,同时也是将山东武术传播到的东北地区主体,他们在与东北地区原住民的接触中,运用个人传播和群体传播这些具体的人际传播方式,将他们自身拥有的武术文化特质输出,经过接受者的选择吸收后,实现了对山东武术的传播。

1.1 个人传播七星螳螂拳创始人山东福山王云生的弟子、大连寺儿沟油坊掌柜孙某在大连传授螳螂拳。之后,“福山肖树斌、烟台王传义、莱阳胡永福等来大连传授七星螳螂拳;烟台纪春庭、福山刘随山等来大连传授梅花螳螂拳……以后发展到沈阳、丹东、营口以至全省。”王传义(曾用名王川一),山东省登州府福山县芝罘社烟台村人,七星螳螂拳创始人王云生(王永春)之孙。19岁时与师兄杨维新来到大连寺儿沟王云生徒弟某油坊孙掌柜处,将七星螳螂拳传给油坊伙计。后到丹东一个大粮户的亲戚家将该拳术传给了店里的伙计。“之后来到哈尔滨乾丰利火磨房,在那里教了一年多的七星螳螂拳。最后来到海参崴,又教了一年左右的拳才回到烟台。”王传义在东北地区传授七星螳螂拳达3年之久,是东北地区传播七星螳螂拳的重要人物之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山东栖霞人李树峰、孙日胜等相继来大连传授弥祖拳、秘宗拳。胶东周某到安东(丹东)传授秘宗拳。“山东烟台外号‘马啡张’亦来大连传授斩魔紫金拳、斩魔紫金刀、斩魔紫金枪等斩魔紫金的套路,他的弟子有王汉山。”鸳鸯拳清末年间传人沈阳,“由李子明(任城燕尾子李三)和姜麟鲜(字朗山)两师兄共同传授给李锡(喜)奎和焦凤岐。山东人李喜奎传洪占春,洪占春传张万成。”张万成是东北地区鸳鸯拳的主要传播者,其传人有刘福生、裴根、董希昌、刘宝贵、宋宗财等人。该拳种主要流传于辽宁省的沈阳市、本溪市和辽阳市。1939年,徐德亮(山东省富山县徐家村人)来到丹东市传授三皇炮捶,使这一拳种在沈阳市和丹东市得到了广泛的流传。王连城、吴凤鸣(山东掖县人)是“双钩祁”祁树兴的弟子。王连城擅长双刀,继承了祁树兴的馆业(设于哈尔滨市道外北七道街),收徒授拳。吴凤鸣“早年在大连‘老华美鞋店’当工人时,曾拜通背拳名师修剑痴学习通背拳,1940年来到哈尔滨,拜祁树兴门下学习少林唐拳。”祁树兴故去后,在武馆原址从事业余教拳活动。

1.2 群体传播

1.2.1 武馆(所、场)传播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入侵,攫取了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的权利,保证了资本主义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倾销,造成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一大批无产者涌入城市谋求生路。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扩张,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出现了大批雇佣工人聚集城市的现象,为武馆的建立奠定了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一批“闯关东”的拳师开始在东北地区设馆授艺。

在黑龙江省,曹德坤(山东烟台人)、郝恒禄于1915年在哈尔滨设立“德坤武术馆”,传授太极梅花螳螂拳,主要传人有刘长功、张炳旭。刘恒臣(山东)1921年在哈尔滨设场,传授二郎拳,主要传人有张晋卿。刘岷山(山东文登县人)初到东北时在海参崴设馆教拳,1929年在哈尔滨道外六道街设立“岷山国术馆”,传授太祖拳,主要传人有于寿学、张植彬、刘国富、刘洪仁等。其弟子于寿学艺成后在南岗开设武术馆,在哈尔滨广传太祖拳。刘子源(山东)30年代初来到哈尔滨,1936年迁居佳木斯设馆,传授秘宗拳,其主要传人有姚子良、潘玉湖、孙永章、孙云龙、刁日恒、丁凤林等人。曲寿增(山东省黄县人)10多岁来到营口,拜鸳鸯门名师焦凤岐的弟子丁宝松为师,学习鸳鸯拳。40年代初,从营口来到哈尔滨市,在道外天一街设立了武术馆,开始正式在哈尔滨传授鸳鸯拳。流传在哈尔滨市阿城县的太祖拳是由山东人周长海所传授。1930年,周长海闯关东来到阿城县,为一徐姓富商押运货物。1942年,在阿城县设立武术馆授徒传拳,使这一拳种流传至今。

在辽宁省,20世纪初教授武术(国术)的拳房在辽宁的各地开始兴办。当时安东市(丹东)就有20余家拳房,各家拳房争相聘请高水平的武师任教,促进了武术的传播。1937年,石凤坡(山东人)曾在大连寺儿沟设场授徒50余人,传授子午梅花螳螂拳。“王之华(山东省文登县人)于1927年到海参崴开武馆,1930年回大连开武馆,传授秘宗拳。”

在吉林省,1920年,在吉林市后渔行附近成立吉林省武术馆,促进了武术在吉林省的传播。原庆春(山东掖县人),少年时代习秘宗拳,时期到吉林市创立“育英武术馆”。后拜师入霍庆云先生门下,学习八极拳。弟子成名的有:高正宜、安天荣、韩俊臣等。山东拳师李广升、螳螂拳师傅英奎在吉林市和延边一代设场教拳。

近代以来,随着国家、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在自强保种,抵御外辱等民族忧患意识不断觉醒的情况下,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它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武术的传承也因而突破了传统的门户观念的种种限制,在全社会得以广泛的传播,而武馆成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最经济、最有效的形式。

1.2.2 镖局传播镖局是由民间的一些习武之人自由组合而成立的保卫机构。在冷兵器时代,镖局的镖师以超强的武艺为商品、物质的运输保驾护航。镖局的创始人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术行家,为了壮大镖局的规模,树立镖局的名声,他们将自己的武技传给了子孙、徒弟。而这些人当中的学有所成者,有许多人开门立户,广收门徒,传授武功,使中国武术得以发扬光大。

“闯关东”的一部分拳师在东北地区也开设了许多镖局。吉林省有八极拳师邓怀山、张金江开办的兴泰镖局,长拳拳师杨大胡子及徒弟李根明开办的义胜镖局。在辽宁地区有沈阳的“刘记振远堂镖局”,锦州的“三盛镖局”,营口的“永发”、“得胜”镖局等三十多个镖局。辽宁省的查拳开拓者、回族人刘宝瑞先生在沈阳老北市场开办了沈阳第一家镖局——“刘记振远堂镖局”。“刘宝瑞先生武功造诣深厚,不但精通弹腿查拳,而且精练杨式太极拳、八卦、戳脚翻子、太祖拳、八极拳、形意、燕青、少林等拳种。”在担任镖局的镖师期间,曾在沈阳地区广泛的传授了查拳。他对所有弟子都一视同仁,培养的汉族成名弟子有申金儒、孙玉奎、邢景芳等人,都成为东北地区查拳的传播者。

1.2.3 义和团运动传播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是以习练拳术为主的一种民间结社团体,包括义和拳、神拳、大刀会三种组织。“而以‘习拳练艺’为中心内容的义和团武术活动,对后来我国的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逐渐高涨后,义和团的法师和一般成员“闯关东”,来到东北传播义和团运动,同时也使山东地区的武术在东北得到了传播。1900年2月,义和团经海路和陆路迅速传到了营口和锦州。“营口附近居民群起练拳,其中青少年占多数。有人问他们‘练此何意’,他们回答说:‘预备逐杀洋人’。”1900年3月,锦州一带传闻有“神师降世,收童子、少年当徒弟,教以咒语,练拳习刀,日盛一日,濒至青年壮丁,亦相率从之,乡野村庄,十有九信。”不久,奉天境内的“锦州、宁远(今兴城县)、新民、广宁沿边一带,时有拳民出没,联络土著良民之曾受教民欺凌者,一唱百执妇孺皆起。”1900年6月,沈阳的义和团运动盛行起来。“为首的是山东拳师刘喜禄,以北关天后官、三皇庙、龙王庙等为据点设立神坛,号召群众学法术、练拳刀,保国灭洋。”当时,有名张老道者,遍行辽东乡邑,教人练拳。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开始在吉林、黑龙江流传起来。“在吉林省长春府的拳民最多。”有义和团法师“流入长春,教人书符篆,练拳仇洋。”在黑龙江,1900年6月,在义和团首领张拳师的宣传和组织下,开始设坛练拳。虽然东北的义和团运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它涉及到东北地区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劳苦大众阶层的积极参与,为武术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义和团运动使山东境内传练的武术在东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梅花、拳、大红拳、小红拳、神拳、硬气功、大枪、长矛、大刀等拳种和器械。

另外,帅府卫队对山东武术在东北地区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民国初年,在张锡銮统治时,帅府卫队聘请鸳鸯拳拳师洪占春等做武术教官。统治时期,又从山东请来了八卦拳名师宫宝田等拳师在军中任教。一些拳师在军中教拳之余也在社会上收徒传拳,对山东武术在辽宁地区的传播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2 近代山东移民“闯关东”对山东武术传播的影响

移民的迁移行为流动性较强,提高了文化扩散的速度,促进了文化的流动。大规模的移民在与原住民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使移民文化在迁入地不断的得到累积,为移民文化的发展储存能量。移民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与土著文化的整合,经过价值判断,使移民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增殖,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山东移民“闯关东”为山东武术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山东武术在东北地区的传播;山东武术文化在东北地区扩散也并非完全是在空间上整体的移位,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要经过价值选择,使武术文化在东北地区不断累积并发生增殖现象,从而促进了山东武术在东北的发展与创新。

2.1 推动了武术的传播与发展

近代山东人民所形成的“闯关东”的巨大移民潮,不仅将先进的齐鲁农耕文化带到了东北这片荒芜之地,而且也将山东优秀的武术文化传播到了白山黑水。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文化积累,一定文化积累的速度与文化发展的速度成正比,虽然这并不是文化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它却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多种传播方式,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民间武术传播的重要方式。“而师徒传承作为一种‘类血缘’的传承方式,又可以认为是一种扩大化的家族传承,由于武术作为非物质的、无形的文化,其传承方式必须是口传身授,而且这种传承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保障技艺的整体传承。”“师徒传承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它使武术技击技术变纯、变精,保持了武术内容的全面与丰富;而且更加注重传播效果,对被传播者的武技和武德非常重视。”然而,这种传播者与接受者相互依存的模式和一条链式的前后运动的传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它不利于各种武术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武术的传播局限在较小的范围。而身处东北的传播者们远离是非,摒弃了门户和宗派的成见,思想没有任何负担,专心于各拳种的传播。一批“闯关东”的武术名家在东北地区纷纷开设拳场,建立武术传习所和武馆,推动了武术的广泛传播和蓬勃发展。

文化的迁移扩散是文化随着人的流动而传播的,特别是当迁移的路线比较长或越过诸如沙漠或海洋等空间时,就更加突出。很多重要的文化现象都是通过移民的迁移活动而不断向外扩散的。“一种新事物或一种新思想的传播有时间上的渐增特征,即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接受它的人数增长得比较慢。随后,就会有一个相对速度较快的阶段,即接受它的人数迅速增加。”“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将武术传播到东北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积累,使武术文化在关东地区不断得到孕育,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武术,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习武练艺的活动当中,促使武术在东北地区蓬勃的发展起来。

2.2 加快了武术的创新“文化传播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延伸,他赋予文化价值创造普遍的人类化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传播者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接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据其经验、理解能力和价值观念可以重构出所接触文化的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产生文化增值现象。文化增值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实现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不竭动力。“传播既给文化带来相同或相似性,也给文化带来碰撞的机会,从而为创造新的文化,为文化的新的发展提供动力和生机。”武术传播到东北地区后,因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迁,所以它的一些文化组成要素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呈现出文化调试的现象。“武术的文化调适,我们可以理解为武术根据自己在不同时代所处环境进行调整的过程,包括获得某些属性、功能、特征等,以使武术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发挥出自己的功能以满足社会需要。”武术在东北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墨守成规,在秉承了传种和流派的基础上与东北的地域文化结合,形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武术拳种。

流传于山东德州、青州一带的秘宗拳于1905年后由山东栖霞人李树峰、孙日胜等人传到大连和安东。30年代初,刘子园在哈尔滨市设馆传授秘宗拳,其徒弟孙永章、姚子良、潘玉湖等人后来继续在佳木斯市设场教拳。“贺春林对秘宗拳的功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整理,突出其东北拳风并有别于陆续问世的其它秘宗拳流派。”被移民传播到东北地区的秘宗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拳法风格和技击体系,被称为“东北秘宗拳”。在我国回族当中广泛流传的萌发于山东的查拳,由曾经师从山东人王镖师等名师的刘宝瑞先生传到沈阳。刘宝瑞刻苦好学,遍访天下名师,精通多种拳术。他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在领悟查拳要诀的基础上,将各种拳术的精要融汇贯通于查拳之中,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沈阳查拳”,对丰富东北地区武术拳种的种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 结束语

移民是人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对扩大文化传播的空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瑞典著名地理学家哈盖斯特朗认为迁移扩散扩大了文化横向传播的范围,有利于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近代山东移民“闯关东”以个人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人际传播方式将山东武术传播到了东北地区,这是东北地区武术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东武术由“闯关东”的山东移民传到东北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东北的地域文化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些独具东北特色的新拳种。“闯关东”的近代山东移民通过迁移扩散的形式和人际传播的方式使山东武术在东北地区得以传播、发展和创新,拓展了山东武术文化发展的空间,为文化传播学理论之一即移民是文化传播中重要载体和传播者提供了一个例证。

本文依据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指出了“闯关东”的近代山东移民是武术由山东传到东北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近代山东移民“闯关东”对山东武术传播的影响。

方山子传篇5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举不胜数,自古至今,仁者爱其山,智者爱其水,各有所爱。本文谨就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尝试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六部分:泰山神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当代西方文化。

泰山神文化是泰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方民间宗教,带有原始宗教的特点,是道教泰山化的历史演变,现在以“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和“泰山石敢当”为代表。在每年的春节,从除夕之夜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有来自泰山脚下乃至华北、全国各地的香客登临泰山,上香、许愿、还愿,特别是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的诞辰纪念日(农历三月十五)前后,登临山顶“碧霞元君祠”和山下“小泰山”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形成壮观的朝拜潮流。传说中的“泰山老奶奶”有治病救人、主宰生育的神力,“泰山老奶奶”以她的仁爱之心、平等之心,关怀民生疾苦、济世救人,成就了她万能女神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泰山老奶奶”不仅仅是祈求多子多福、祈求平安安康的偶像,“登泰山保平安”的泰山宣传广告就赫然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成为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圣母”偶像,有点类似西方圣母玛利亚的地位,是母亲的象征,是人们反思生命、回报母亲的精神偶像。近年来朝拜“泰山老奶奶”的香火费一直延续攀升,上一柱普通的香三五元,贵点的三五十元,昂贵的到600元、800元,甚至有天价的2200元,高价的香火费不仅体现着现代人对“泰山老奶奶”崇拜程度,也是现代人精神迷失、寻求精神寄托的有力佐证。“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石敢当与泰山联系在一起,借助泰山神威并被人格化,成为一位善良、勇敢、力大无比的勇士,能够驱妖拿邪、治病救人,因此家家户户或砌于屋墙,或立于街口,或置于房顶,鬼祟见之不敢进,成为家庭的保护神,流传至海内外。而泰山以其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和雄伟高大的形象,也成为中国的镇山,成为中国的保护神。

道教文化曾是泰山文化的主流文化,泰山地区远古就有鬼神崇拜,巫觋卜筮,是孕育道教精神的基因……泰山作为道教“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象征物,又反过来引证和强化了道教的理论。泰山与道教在文化精神上的密切溶合,到了水融的地步。泰山的宗教布局基本以道教为主,从山下的岱庙、王母池,红门附近的红门宫、一天门、斗母宫,一直到山顶的碧霞元君祠,无不充斥着道教文化的踪迹,可以说泰山宗教主线的布局是以道教为主的,泰山因此成为历史上“道教势力的主要基地”。在当今社会,道教作为宗教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在占据社会意识的主流,但是道教文化中“清净无为、淡泊名利、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每天坚持到泰山锻炼、提水的“泰山山友”、“泰山水友”数以万计,还有很多每日在花园、广场晨练太极拳、气功的健身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无不体现着道教文化的浸染,泰安也因为道教文化的渊源,配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易居住城市,是一座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的理想所在。

佛教是从北西汉末年从印度“拿来”(取经)的一个宗教,传入中国后很快“中国化”。佛教在泰山的历史也是很悠久,泰山佛教属于禅宗。据袁爱国先生的研究记载,泰山佛教的开山祖僧朗本是西域龟兹国高僧佛图澄的入室弟子,僧朗的弟子慧瑞后来赴西域取经,从四川入印度、直抵南天竺,回国后在长安帮助译经大师鸠摩罗仕译经(这段研究记载也是有关《西游记》中花果山所在地就是泰山的一个佐证)。泰山佛教寺庙主要分布在泰山主线以外的地域,比如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都分布在泰山的山麓或山脚,从地域分布就可以看出佛教在泰山的从属地位。佛教虽然在泰山宗教中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但灵岩寺曾是中国北方佛教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今天,普照寺、灵岩寺等泰山寺庙中依然香火不绝,不时有全国各地的云游僧人来泰山传经布道,普度众生。

泰山距离儒教(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只有几十公里,泰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起源地。孔子在泰山的活动,对泰山儒学的发展和兴起起了很大作用,现在泰山上还有许多孔子的遗迹和传说。有人把孔子和泰山联系起来,称“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泰山岩岩,鲁帮所瞻”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再到临终作《临终歌》:“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可以看出,在孔子心目中,泰山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泰山历史上著名儒家思想传播场所是宋代建的泰山书院(今五贤祠遗址),当时兴盛一时,四方学子闻风而趋,文教聿兴,学者众多。泰山书院在宋代成为儒家泰山学派的主要活动场所,欧阳修高度评价泰山学派导致“鲁人皆好学”,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一书中,称泰山学派“率先以仁文礼乐为学”。在泰山极顶的玉皇顶西侧建有孔子庙,供奉着孔子及其门生,是儒家思想成为儒教信仰的重要证明。儒家思想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之中,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象星星围绕着北斗旋转一样,遵循着儒家学说为人处世。孔子,就是人民心目中的泰山北斗。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泰山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早期中共山东领导人很多都在泰山周围地区开展过地下活动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得以在泰山周围传播。泰山也成为近代中国人民不畏、前赴后继追求民族解放的象征。同志在他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给泰山带来新的生机,文化为人民服务,为工农服务,把泰山文化的解释权从帝王将相、才子书生手中回到人民手里,泰山真正成为劳苦大众的山,泰山也从“帝王山”演变成“平民山”。胡耀帮同志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里程比喻为十八盘精神。“我们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艰难的路程。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只要上了“南天门”,就能够领略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了:曾经有如“众山”的许多艰难困苦,就显得渺小了;通往“绝顶”道路上的困难,就比较容易对付了。毫无疑问,在伟大征途上,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有人把从岱宗坊到南天门绵延8公里的登山里程,体现出的泰山精神比喻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之集中体现,成为鼓舞人们奋发图强、敢超一流的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至今,西方的一些思想价值观念也开始影响国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泰山也产生了很多影响。来自西方的消费、生活观念促进了泰山近年来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泰山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每年来泰山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旅游经济成为泰山的主要经济效益来源。旅游文化的升温,一方面进一步促使泰山从“帝王山”、“权贵山”向“平民山”转化,另一方面,一些单纯以部门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思想也对泰山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针对建设索道对泰山景观、文化影响的争论就体现出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以上为代表的六种文化意识形态在泰山目前客观存在的,泰山文化以其多样性和多元化在国内众多风景文化名山中独树一帜,傲立群雄。

二、现代意义上的泰山文化展现出三大特性:

包容开放性、融合和谐性、开拓创新性

1、包容开放性

与国内其他风景、文化名山比较,泰山文化的独特之处就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同样作为文化名山,泰山不仅有自己的地方——泰山神文化,而且还是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存之地,这是与其他单一文化名山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泰山是国内风景文化名山中,少有的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泰山是包容的,泰山从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以后历经奴隶制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两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到中国的近代和现代,一直是文化的发祥地和集散地。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可以在泰山找到存在的踪迹,无论是本地的泰山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释道文化,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西方资产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乃至当代的西方文化思想都在泰山传播生息繁衍。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泰山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集成。

泰山文化的包容性,是由不同阶层的需要为前提的,帝王将相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和个人癖好可以独尊儒家,罢黜百家,或者可以兴佛抑道,而普通民众也可以在泰山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的偶像所在,可以在泰山老奶奶面前上香许愿,祈祷平安。泰山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阶层民众的不同精神需求。

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与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大致说来汉唐奉行文化多元化,泰山文化就体现出更多的包容开放性,明清以后奉行闭门锁国政策,泰山文化基本上也是封闭状态。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古今中外的思想大汇合,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性更得以体现。泰山以其博大的胸怀,不墨守成规,不唯我独尊,而是吸纳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于一身,只有泰山,才有这样的胸怀和胸襟,敢于接纳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泰山这个怀抱里找到自己生息繁衍的乐土,回报泰山这片大地。

民国时期邱山宁先生刻于泰山烈士祠内卧虎石上《泰山颂》,这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包容性: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

2、融合和谐性

泰山红门有两座隔街相望的寺观,道东是弥勒院,是佛教所在,道西是红门宫,是道教所在,中国的两大传统宗教在泰山上相隔不过5米的地方隔街做了好邻居、好伙伴。特别令人称奇的是,飞云阁横跨东西,把弥勒院和红门宫从空中连成一体,在别处打打杀杀、势不两立的佛道两教,在泰山却成了一家人。泰山普照寺门口有这样一副门联:“长松筛月不辨今古,黑豆未芽何分佛儒”,在寺中筛月亭中则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引泉种竹开三廷,援释归儒近五贤”。这两副对联清晰表明普照寺作为佛教寺庙又是儒家重要的活动场所。据记载,在清代,和尚、道士、儒生一起在普照寺居住、生活、学习,儒释道三教合一在这里得到最明显的体现。在今天的普照寺佛堂的东南侧墙,赫然挂着“仁者爱人”的署名“泰山管委会”的宣传牌,而佛堂内正香烟缭绕,来自天津的本愿法师正带领一班佛门弟子颂经念佛。在斗母宫,也体现了道、佛一家的风格氛围,斗母宫后殿为碧霞元君殿,供奉着泰山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奶奶,是道教神像,而前殿灵隐无爽殿则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是佛教的神像,道、佛两家在这里共居一院,成为奇观。

长期同处泰山的儒、释、道,在泰山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斗争和融合的复杂过程。一方面,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斗争的过程,一方面又是互相学习融合的过程。斗争是主流,在斗争中促进了彼此的互相学习与融合。到宋元时期,“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三教合流思想成为主流。在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之间吸取对方的精华,排除糟粕,经过消化改造,创造新的思想体系,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他们互相制约,使每一方不致走向极端;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儒释道的共同存在,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重伦理、爱道德、克勤克俭、坚韧耐劳、自强不息、气节至上、情不越礼、理以节情。在儒释道斗争又融合的过程中,体现着和谐的美。

如果说泰山在历史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典范的话,那么在现在的改革开放社会,泰山也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当代西方文化的一个有力象征和典范。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要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为中国发展和富强服务。改革开放事业,是一次东西方文明融合交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摩擦有斗争,在摩擦与斗争中又互相融合,共同塑造中国的新文化。近年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正是从战略角度号召去消除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摩擦和斗争,以期达到文化、经济、价值等观念上的大融合、大和谐。

3、开拓创新性

在岱庙天贶殿内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中,有一个创新的绘画处理手法。在画法上,即继承了宋代传统笔法(下部人物前后无大小之分,建筑物采用均角透视等),又加以清初传入的西画技法(顶部山石、林木、建筑物运用近大远小的西洋画法)。从而使壁画显现出宋清兼融、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

泰山几乎荟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精华,又是当代中西方文化的汇合交融的一个典范象征,不同文化的互相斗争融合过程之后,必然创新诞生出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包容—融合—创新,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泰山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从中国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文化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之后,都会产生一段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盛世时期。现在的改革开放事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济、文化,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东西方文化大融合时期,大融合必然带来大发展,开拓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展的主流。只有创新的,才是自己的,只有创新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大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自主创新”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号角。

三、宏扬“择细成高”精神夯实创业基石

提到泰山,很多人都会想到这句名言:“泰山不择细土,故能成其高”,这句话最早处于秦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就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中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它东望大海,西邻黄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泰山之所以如此雄伟壮观,是由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形成的。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燕山运动奠定了它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它的雄伟。泰山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受掀斜式断块抬升控制,断裂活动使其拔地而起,耸立在华北平原之中,故彰现得特别高大雄伟。据最新的报道,泰山岩石历史已经有28亿年,是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对研究中国东部元古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板块构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泰山的山体却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直到今天,它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成长着。

泰山的美在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泰山的自然景观之美,美在山体的高大及形象的雄伟。它主峰突兀,山势陡峻,山峦叠起,与周围的河海、平原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泰山山脉绵延200多公里,基础宽厚,形体集中,使人产生一种安稳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形成了“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泰山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一是包容性,不同文化都可以在泰山繁衍生息;一是泰山独有的凝聚力,凝聚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那就是“不择细土”,不以物小而不容,不以物异而不容。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泰山“能成其大”,缘自“不择细土”,不择的是“细土”,而不是“细沙”,假若泰山是一大堆的细沙组合起来的,恐怕泰山就没有今天的高大挺拔,而是沙丘一堆了。

在泰山立足、传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很多,有的繁衍生息下来,有的昙花一现不知所踪。有生命力的文化才可以持续发展,受到广大人民拥护信赖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结合现代科技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

“择细成高”是一种拿来主义的学习精神。我们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文化,都需要用拿来主义的“择细成高”精神来衡量一切,不能把西方糟粕的落后的东西再拿到中国来,成为西方落后科技和落后制度的延续市场。同样,我们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也需要有拿来主义的“择细成高”精神,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科技、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科技和经济与小农经济时代的科技经济基础已经大不相同,如果照搬、照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现实社会也是走不通的;另外,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果连社会主义的宗旨和优越性部分都给抛弃了,我们的改革将失去方向和意义。

“择细成高”是一种做细做实的的精细文化。台湾的农业叫做“精细农业”,他们种植有机玉米的生产工序有100多道,种玉米种到这种精细程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反思的。从文化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一个不足和薄弱点就是精细度不够。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不拘小节,讲宏观,很少讲微观;讲模糊,很少讲清晰;讲虚证,很少讲实证。可以说,传统文化中对精细度要求的不高,是中国近代衰落的一个文化原因,而近代的科技、经济几乎都是从西方发展并迅速细化规范起来的。现在我们搞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管理,从文化层面上来说,我们需要学习西方文化中重视精细度的一面,宏杨“择细成高”的精细文化精神,把任何事情都做细做实,在做细做实的过程中体现凝聚力。做人讲细节可以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企业讲细节会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政府讲百姓利益无小事才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我们需要提倡并宏扬泰山这种“择细成高”的精神,以“择细成高”的精神夯实创业的基石,以甘做泰山上的一粒细土,甘做长城下的一块砖石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件小事,进而成就宏伟的人生和事业大厦。

四、现代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当代灵魂

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是一个价值观念冲击动荡的时代,是一个只争朝夕社会巨变的时代。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紧跟时展的步伐,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文化坐标。泰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及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集中体现。泰山文化的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正体现了这个变革时代的发展主旋律,是这个时展的文化象征。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给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文化精神食粮,指引了我们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轨道。现代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文化角度讲,泰山是当之无愧的国山,泰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当代灵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几代人肩负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借鉴学习人类一切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需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需要宏扬包容开放、融合和谐、择细成高、开拓创新的现代泰山精神,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创兴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承蒙知名泰山文化研究专家李继生先生斧正,谨表谢意!

主要参考资料:

路宗元《文化泰山》

李继生《泰山导游词》

周郢《四壁丹青传胜迹——岱庙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方山子传篇6

一、山东民间舞蹈教学的意义

山东民间舞蹈以其悠久历史闻名,其中最著名和典型的舞蹈形式囊括了海阳秧歌、胶州秧歌以及鼓子秧歌等,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由此可见,舞蹈艺术的根本特征表现为舞蹈的审美特性,综合分析山东民间的三大秧歌,它们来源于现实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生命所包含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借助秧歌这种纯朴古老的艺术形式,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将舞蹈中所富含的真谛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

山东民间舞蹈最直接、最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将山东人民以及山东地区人们的性格、气质特性、生活方式、物质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生存面貌等淋漓尽致的表现。山东民间舞蹈在中国美学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本篇论文通过探索和研究山东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传承,以发挥舞蹈教学这一文化载体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二、舞蹈教学是传承和发扬山东民间舞蹈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舞蹈文化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动作实现统一,这种教学方式将舞蹈文化传授给学生,是一种最直接的方式。由此,在山东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中,舞蹈教学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在山东民间舞蹈教学中最为关键,有助于更快的了解和认识舞蹈形态之后的文化内涵。以鼓子秧歌为例,在这种舞蹈形态之后包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基于此,在民间舞蹈教学里,要不断的从民间舞蹈所包含的文化着手,通过分析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山东民间舞蹈。

建立立体的舞蹈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文化上了解和认识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传承,而不是停留在肢?w语言的表达之上。通过增强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山东三大秧歌所富含的民间舞蹈的丰富内涵与意义,更快的掌握山东民间舞蹈文化的精华,不仅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还清楚的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种动作背后富含的寓意。

舞蹈教学通过让学生将技术与知识的结合,通过丰富的舞蹈文化内涵支撑着山东民间舞蹈的形态,使其更具表现力,让每一个舞蹈动作因为有了灵魂更具感染力,从而在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重点强调和促进文化的渗透发展。

在山东三大秧歌中的胶州秧歌与鼓子秧歌两大舞蹈形式,以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都体现了齐鲁文化,清晰的标示出了舞蹈中齐鲁文化的差异性。第一,鼓子秧歌这种汉族民俗舞蹈主要在鲁北平原流传,在东西地区,鼓子秧歌的表演风格也各具特色。例如,东部地区鼓子秧歌以惠民县为代表,秧歌的特点表现为节奏舒缓、动作伸展、气势浑厚有力,具有柔韧性;西部地区鼓子秧歌则以商河为代表,其的特点表现为节奏顿促、线条粗犷、棱角分明,具有刚健的特性。在东西两个地区,鼓子秧歌共同的特点表现为粗犷雄浑、气势豪迈,以及神、韧、稳的特性。第二,胶州秧歌这种汉族民俗舞蹈形式主要在鲁东半岛靠近胶州湾附近流传,在传统秧歌表演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表演角色主要为女角。如,翠花演绎的为中年妇女,这一角色的动作开朗大方,扇女扮演的为少妇,这一角色动作温柔贤淑,小曼儿扮演的为小女孩,这一角色的动作活泼俏丽。这几个角色虽然不同,但是在动作上表现为拧、碾、神以及韧等特点,并且呈现出“三道弯”的基本体态特点。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这两种山东民间舞蹈形式,它们在表演中呈现出的特点也对山东人民吃苦耐劳、憨厚纯朴、善良热情、宽容大度以及自强自立等性格和社会风貌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在山东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首先,在“鼓子秧歌”教材内容上的选择中,需要特别注意晃鼓子、劈鼓子、摆伞、走伞以及杨家庙、不倒松、四面八方等动作,并对这些特色动作的动势与走势等进行重点训练。其次,选择“胶州秧歌”的教材内容,需要集中训练正丁字拧步、倒丁字碾步、小曼儿步扭以及抱推扇等动作,不仅确保动作到位,而且还要确保每个动作的韵律美,体现出该舞蹈所富含的审美心理特征。

在山东民间舞蹈教学中,通过非语言文字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训练能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效果。

三、山东民间舞蹈的教学与文化传承

(一)山东学院民间舞蹈对传统民间舞蹈的传承

对传统山东民间舞蹈加工、创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山东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保护、传承,实现山东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与民族精神等基本要素的充分体现。在山东民间舞蹈文化强调与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山东民间舞蹈文化过程中,在保留传统优良精神文化精华的前提下,还要实现创新发展。

(二)山东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民间舞蹈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传统的,特别是对待山东民间舞蹈的传统问题时,往往只认为只有对齐鲁原生态进行传承的舞蹈才是真正意义的山东民间舞蹈,反之则不是。但是站在舞蹈参与的角度分析,民间舞蹈是只有人民大众参与或者实现自娱自乐效果的舞蹈形式。通常持有这一观点立场的人,强调的是山东民间舞蹈的原汁原味。但是从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过于强调传统,属于片面的坚守传统。

这一观点,对山东民间舞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创作实践方面,使得山东民间舞蹈教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阻碍了舞蹈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内容的丰富和舞蹈技艺的提高。因而,若促进和实现山东民间舞蹈走得更快更远,需要改变对山东民间舞蹈的认识,提高民间舞蹈技艺和民间舞蹈审美的发展。例如不管是海阳秧歌还是胶州秧歌,在看到山东大秧歌时可与清代《柳边记略》中描述的秧歌形式的源流相联系,同时为了避免出现随意性,所谓民间舞蹈应当具有特定的民族区域风格特色,山东民间舞蹈应当融合山东区域乡土风情,重现山东浓郁的风土人情,既展现传统魅力,又具有现代舞台时尚特色,最终让民间舞蹈成为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个活化石。

基于上述分析,山东民间舞蹈形态不应该永远停留于原生态,例如胶州秧歌实现了舞蹈与戏的结合,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眼光看待民间舞蹈的发展。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山东民间舞蹈也不再只是表现对神崇拜敬仰的方式,在舞蹈形式背后的内涵中,山东民间舞蹈也成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手段,并且从根本上实现质的跨越。

山东民间舞蹈在继承传播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方式来实现,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变为群众集体创作,在娱乐过程中实现文化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山东民间舞蹈教学与文化传承深深植根于山东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四、结论

方山子传篇7

摘要: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师利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也是唯一兼有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佛教圣地。灵应寺坐落在梵仙山顶上,是五台山庙群当中唯一的一座大仙庙,庙内以供奉民间信仰中的狐狸,即“狐仙”为主。

关键词:五台山;文殊菩萨;灵应寺;狐仙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40公里。山的坐落方向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最高峰为北台的“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被誉为“华北屋脊”。

在调查期间,发现该地是一个以佛教为中心,文殊菩萨崇拜为主的五台山当中何以有大仙(主要狐仙崇拜为主)崇拜。这种非官方的,非占主导地位的,存在于民间的狐仙信仰是如何在官方认可的,占主导地位的佛教中心占有一席之地的。

一、文殊、文殊道场与五台山

“文殊是古印度舍卫国(今尼泊尔奥都附近)多罗聚落人,从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学道后,即随世尊四处游化,弘扬佛法。……一生的弘法活动,悉在古印度的境内。他的名声、事绩及其思想,是随着佛法的传播,主要是随着般若经类的流行,传到我国的。”①传入我国以后,文殊是在哪儿居住的又在哪儿弘扬佛法进行演教的。据《太华严经》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②从上述文献中不难发现文殊菩萨居住在清凉山,并且携家人和众位菩萨一万多人在此处讲经说法。既然清凉山是文殊菩萨居住、讲经说法演教的道场,那么清凉山在哪里,那里又是什么地方。《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七《诸菩萨住处品》第三十二中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扔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灾矣。”③

从上面的两部文献中可知文殊菩萨居于清凉山,清凉山即五台山。所以五台山确定成了文殊菩萨讲经说法、演教的道场,随之五台山也成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二、梵仙山:大仙庙·梵仙寺·灵应寺

梵仙山位于大白塔南约1公里处,山顶建寺,名灵应寺。山顶寺庙始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年间重建,清代再建。寺庙坐西向东,占地1092平方千米。寺内有殿两层六间,东南角是南天门,门外是一片空地,过去是“放禄马”的地方。

梵仙山北侧有一条羊肠小路,用石头铺成的,偶尔也有土路。路的两边大小树木成林,而且树上挂满了五种颜色的经幡,沿着路的两边一直到山顶。山顶上是一条平坦的路,在路的南面是一座红色砖墙配着灰色瓦顶的寺庙,紧靠寺庙的是忻州市五台山广播电视站。走到路的尽头是向北开的寺庙山门,山门上方写有“仙境”二字。寺庙正门向东敞开,庙门外观形状拱形,用灰砖砌成,庙门上方横批上写有“佛门仙境”,正上方是黑色牌匾刻有金黄色的“梵仙寺”从右至左的三个大字,此牌匾张政书刻于已卯年初秋。进入庙门内,内侧正上方挂有两个牌匾,最上面金黄色的牌匾正中间刻有“灵应寺”从右至左的三个大字,牌匾左下角是“卒已石家”的印章,下面镶有金黄色边框的红色牌匾左上角刻有“敬大仙”,正中间刻有“有求必应”从左至右的四个大字,右下角刻有“叩”字。庙门两侧分别有一个赤兔马和马童的石像,放置于红色木质栅栏内。寺院中间有两颗高大的杨树并排而立,而且树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布条。院子南面是文殊殿,文殊殿由两个一大一小的房子组成且每个房子内部在细分成三间小屋,每一间小屋内奉有一尊佛像。大房子的三间小屋内分别是“地藏王菩萨”、“送子观音”、“文殊菩萨”的像;小房子的三间小屋内分别是“太上老君”、“财神爷”、“关公”的像。院子西面是大仙殿,面宽三间,两层楼,下层为石结构里面洞三眼。上层有殿三间,笔者考察期间由于大仙殿正处重新翻修阶段,所以上层三间殿已被拆除等待重新装修。院子的北面是客堂,但在笔者考察期间客堂并没有被作为是招待香客而用的,而是把客堂当成了供奉老仙(狐仙)的场所。客堂一共三间小屋,正中间供奉有药师祖孙思邈;左手边小屋内供奉有“大仙奶奶”、“胡三爷”、“胡三娘”;右手边小屋内供奉有“老仙奶奶”、“二仙奶奶”。各位老仙头戴珍珠冠,面带笑容,左右都有童男童女作为侍从。

灵应寺,灵在哪里?笔者在客堂中发现了刻有“佛”字下面带有莲花的竹筒,里面装着用竹子做的签,而且每支签上都标有红色的大写数字,如“五十九、八十三、一百”等。据果名讲,像这样来灵应寺拜狐仙、“摇签算卦”的人每年都很多。查看“梵仙山功德布施芳名登记”从正面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且以东北三省居多。

三、梵仙山:传说与“文殊赐宝地”

灵应寺因何而来?因何而建?文殊道场中的大仙崇拜如何存在。魏国祚编著的《五台山传说故事》和侯天和、张裕主编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这两本书以不同的人物形象传说了灵应寺这座大仙庙的来历。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非常虔诚的朝拜者来五台山朝拜。当他到达五台山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正在迷路绝望的时候他看见远处亮有一盏灯,于是顺着灯的方向走了过去。当他来到此处看见有一个小屋里面坐着一位老人,他推开门对老人说:“我是去五台山拜佛的人,途经此处天已大黑,迷路之际看见此处有灯光欲来借住一宿”。老人听完后说:“赶快进来吧!”,朝拜者谢过之后问老人:“我一天没吃饭了,您这儿有吃的吗?五台山离这儿还有多远?”。老人把一盆馒头端上来并告知朝拜者五台山近在咫尺。朝拜者开始吃馒头,当他吃掉一个馒头又会变出一个馒头,怎么也吃不完。等他吃饱,就地睡着了。第二天,朝拜者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荒野里。传说中的这位老人就是由白狐所变,故事发生地在梵仙山附近

笔者在田野考察期间搜集到了与上述或所载文献中所描述大仙庙来历不一样的另一种解释“文殊赐宝地”。相传,狐狸、黄鼠狼想成仙必须吸取活人的精气,方可成仙。文殊菩萨慈悲为怀,想到这一点就把以狐狸、黄鼠狼为代表的欲想成仙的动物集结在五台山,让它们在此修行并赐宝地梵仙山为它们的修行场所。就这样,在文殊菩萨的教化下各仙家在此地修行、修成正果。(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注解

①王志勇主编,崔正森.五台山佛教史(上)[M].第49页.

②明·释真澄撰.清凉山志[M].五台山法物流通.

③王志勇主编,崔正森.五台山佛教史(上)[M].第51页.

参考文献

[1]王志勇主编.崔正森著.五台山佛教史(上)[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07月第1版.

[2]明·释真澄撰.清凉山志[M].五台山法物流通.

[3]侯天和.张裕主编.佛教圣地五台山[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6月第1版

方山子传篇8

大盘山地处“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的磐安县境内,交通便捷,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的游客来磐安的旅游时间都会在2小时以内。大盘山离亚洲最大的横店影视城只有20公里,至浙赣线的义乌站、义乌机场和金温线的缙云站60公里;与天台国清寺、新昌大佛寺、永康方岩、缙云仙都、仙居神仙居等知名景区相距均在50~100公里。

大盘山是浙东祖山,以其清、秀、奇、险、野、幽、特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著名的十大户外登山线路之一。大盘山自古为名山,是磐安人的圣山,历来是登高揽胜、宗教朝圣的胜地。主峰盘山尖海拔1245米,矗逼云汉,雄伟壮观。山顶视野开阔,层峦远去。朝阳晚霞、霜雪雨雾、晴云星月,万象变幻。清孔椿有诗赞大盘山顶:“巍巍数万仞,中凹似仰磐,足蹑浮云上,天风六月寒”。据说当年济公云游到大盘山,驻足大盘山顶,一不小心,把一块巨石扇到了杭州,这就是现在杭州的飞来峰。大盘山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景点106处,其中优良级景点35个,占33%,有平板溪、斤丝潭、双瀑争潭、百丈瀑布、七子花等四级景点。

大盘山拥有两大地质奇观,一个是山顶的火山湖,另一个是千米平板溪。米襄阳当年留下了“此地风光三吴无,平地清流世间殊”的诗句,盛赞千米平板溪的天下一绝。亿年火山湖位于大盘山主峰西南侧,海拔1180米处,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我国东南部最高的高山湖泊之一。湖周水草遍布,茂盛而葱绿,是茂密的针阔混交林,湖水、草甸、森林,俗称天池。

大盘山周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云山旅游度假区、孔氏家庙、双峰古民居、古建筑、双峰山、百丈潭、弹子岩、龙溪漂流、浙八味市场构建了一道美丽独特的环大盘山之旅。

大盘山素有“天然药材资源宝库”之称,是珍稀药用植物“浙八味”中元胡、白术、白芍、玄参、贝母的原产地,大盘山内分布着许多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道地中药材,拥有七子花、香果树等珍贵保护植物。保护区是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最重要种质资源库,是目前我国唯一以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存野生药用植物853种,其中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154种。大盘山麓的药用植物园,建成后将成为磐安县开展中药科研、科普培训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大盘山养生保健旅游资源丰富,林区绿视率高,溪流众多,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是天然氧吧,舒适、宜人,游客呼吸负离子和清新空气,有利于新陈代谢。森林浴、健行等保健活动,有利于提高体质。空气负离子有消除失眠、定气安神,促进新陈代谢、净化血液、强化细胞机能、美容延寿等重要功效。空气负离子含量大于每立方厘米1000个时。人体明显感到清新、舒适。大盘山自然保护区各测定点空气负离子含量峰值最高达每立方厘米38000个,平均每立方厘米6338个,空气负离子含量峰值平均是一般市区的7倍,均值平均是一般市区的15倍。大盘山可以利用中草药资源、昭明太子治病救人民间医药文化,开发中医、中药、药膳等保健养生、休养疗养活动。可以组织开展药材观赏旅游、养生保健旅游、美容旅游、银发旅游、亚健康康复旅游等。

大盘山有辉煌灿烂的人文史迹,历来是登高览胜、宗教朝圣的胜地。早在4000年前就有磐安人的祖先在文溪、好溪两岸活动生息。安文镇、深泽乡金钩等地均为新石器晚期直至西周中期人类活动所遗。历史名人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诗文留传千古;南宋诗人陆游先后三次到过磐安,在大盘山留下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昭明太子、羊情、卢琰、孔端公等在此避世隐居,繁衍生息,授课讲学。大盘岭为旧时金、台要道。当年南梁的昭明太子在大盘山隐居避谗3年,传道授业、悬壶济世,在大盘山留下了很多遗迹和传说,被誉为“药王”,磐安人民尊称他为“盘山圣帝”;洗肠坑位于石水壶前方有一长方形浅水潭,虽其貌不扬,但因相传昭明太子在此沐浴读书、寻药救人、脱凡成仙而闻名。大盘山境内广泛流行着罗隐的传说,婺州孔氏南宗――榉溪孔氏家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传了几千年的双峰、深泽炼火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上一篇:二审答辩状范文 下一篇: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