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南部四方山

时间:2022-05-18 04:11:34

中图分类号:F407.1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摘要:四方山—板石沟成矿带位于龙岗陆核南翼为太古宙绿岩地体,由片麻岩,条带状角闪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组成,为一火山沉积建造,其中硅铁建造成为铁矿的赋矿层位。航磁异常特征明显并集中分布,反映带内已知大、中、小型矿床及矿点三十余个,板石沟鞍山式铁矿、五道阳岔岩浆熔离型铁矿为区内的典型、大型铁矿床,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好和找矿潜力。

关键词:成矿带 鞍山式铁矿岩浆熔离型铁矿找矿潜力

【Abstract 】 SiFangShan-banshigou metallogenic belt is located in longgang south land nucleus for the archean rock body green land, the gneiss, ribbon Angle flash magnet article jadeite quartzite, the length of Angle flash rocks, for a volcanic sedimentary built, including ferrosilicon built into a iron ore, through a fu. Aeromagnetic anomalies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features obvious, with inner known reflect large, medium and small deposits and mines more than thirty, banshigou iron ore, anshan type five way Yang bifurcation magma from type iron melt in the typical, large iron ore bed, and has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Key words 】 metallogenic belt;Anshan iron ore type;Molten lava from type iron ore; Prospecting potential

1构造地质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

吉林省南部四方山—板石沟含铁绿岩带位于古华北板块东缘的龙岗陆核南侧,属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濒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结合

部位。

龙岗陆核南翼为太古宙变质岩系,呈北东东向带状分布,由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条带状角闪磁铁石英岩、混合花岗岩组成。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太古宙绿岩地体呈大小不同的残留体分布花岗岩中,硅铁建造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层位。杨木桥子、四方山、板石沟、爱林、大荒沟、大方顶子等铁矿,多呈似层状或较大透镜状分布于绿岩带中,含铁品位好,一般为大—中型铁矿床。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岩浆熔离型铁矿。

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5万航空磁测调查资料表明:区域磁场较明显,在龙岗背斜部位总体为升高的低缓正值波动磁场,强度是100nT左右。正值区磁场的波动,反映出地层磁性的不均匀,负值区磁场的变化,反映出结晶基底的深浅,在正值区域场上有一系列异常,其中反映已知铁矿的有青沟子铁矿集中区、四方山铁矿集中区、兴林乡朝阳一带铁矿集中区板石沟铁矿集中区、五道阳岔铁矿集中区等。航磁异常组合呈北东东向展布,异常北部伴有北东东向展布的负航磁异常,与区内角闪绿岩带含矿层总体走向一至,是区内典型的鞍山式铁矿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如板石沟铁矿异常群,详见图1板石沟铁矿区航磁异常图

图1板石沟铁矿区航磁异常图

而区内异常形态无规律的低缓异常是寻找以五道阳岔为代表的岩浆熔离型铁矿深部找矿标志。总之从异常特征及其组合特征上反映,该区分布的航磁异常具有大规模铁矿的标志性特征。

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收集以往地质资料中岩石光谱分析结果统计,地层中所含主要微量元素有:Ba、B、Sr、V、P、Pb、Zr、Ti、Mn、W、Cu、Cr、Ni、Co等,其中Ba、B、P含量高于地壳的克拉克值, Ba、 B、P含量较高是和岩石中富含挥发份及磷灰石有关。Ti、Cr、Ni、Co接近地球克拉克值。其他元素均较地壳克拉克值低。大体反映了太古代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绿岩中的铜、钻、镍、铬的平均含量反应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老到新镍的平均含量,出现明显递增趋势;而铜、钻、铬则有递减的趋势。这与自下而上基性程度降低是大体相一致的。

4典型矿床与区域成矿规律

区内已查明铁矿床30余个,已发现铁矿(化)点40余个。板石沟—沉积变质鞍山式铁矿,五道阳岔—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和岩浆晚期贯入式铁矿床。

4.1板石沟铁矿

板石沟铁矿是区内典型鞍山式铁矿床,分布于成矿带中部,赋存于太古宙杨家店组,由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岩组成,见似层状,透镜状磁铁石英岩,磁铁角闪石岩。依据角闪质岩石化学成份,分析原岩应属中基性火山喷出岩。

板石沟复式向斜褶皱构造为矿区的主体构造,形成南北两条成矿带,北成矿带西起木通沟,东至上青沟,长8km,呈舒缓波状展布,总体走向近东西,分布有15、14、8-4,南成矿带分布有16-19矿组,西部为木通翘沟起闭合。东1、2、3矿组收敛,矿体整体走向北东东向,出露于地表。矿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自1958年发现—1984年发现矿体150多条,主矿体长1200m,倾斜延深1300m,矿体最大真厚度近50m,平均品位30%左右,1984年以前勘查资源储量约1.2亿吨,本次深部生产勘查估计增加资源储量5000万吨以上。勘查深度500m—1000m,矿体没有封闭。有望取得重大找矿新突破。

图2板石沟铁矿各矿组的分布形态示意图

17=板石铁矿矿组编号

成矿规律:受太古宙角闪绿岩带控制;厚大矿体多为向斜核部;

具有较强磁性。

4.2五道羊岔铁矿

五道羊岔铁矿是近期勘查发现的新类型铁矿床—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和岩浆晚期贯入式铁矿床。矿床分布于成矿带北东部,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矿区为一套太古宙变质系,原岩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石榴石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受古太古代岩浆侵入的影响,产状变化较为复杂。

矿区岩浆岩主要为太古代酸入岩和基性~超基入岩两种类型。基性~超基入岩主要以角闪岩和辉长岩为主,呈岩墙(脉)侵入于变质岩或花岗质岩石中,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影响,已改造成为斜长角闪岩,铁矿赋存于基性~超基入岩之中。

矿区主体构造为柔流切变变质变形构造,主要发生在太古宙地质体中,构造形迹以地质体在塑性柔流及固态流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片理、片麻理、暗色矿物及浅色矿物变质条带以及由这些新生面理形成的顶厚柔流褶皱等,主体形迹面理走向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30°~60°左右,局部近70°。受此构造影响,区内形成复式向斜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形态。

区内共发现多条矿体,呈似层状,行分布,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15°~45°;主矿体长1520m~1960m,延伸360m~440m,平均厚度4.78m~6.98m,平均品位(mFe)5.04%~15.1%。全区资源储量1.87亿吨。

矿石自然类型为闪石型铁矿,按成份划分为钒钛磁铁矿,工业类型为需选贫铁矿。

成矿规律:太古宙中基性~超基入岩;中低缓航磁异常区。

5找矿潜力分析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潜力较大。

目前潜力评价成果,预测板石沟铁矿石总资源量8亿吨以上,展现了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

参考文献:

1、1980年吉林省第四地质大队《吉林省通化四方山-板石沟铁矿一带鞍山式 铁矿地质调查报告》;

2、1989年《吉林省鸭绿江沿岸地区航空磁测成果报告》;

3、1990年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吉林省浑江板石沟铁矿构造变形控制规律和铁矿找矿方向》;

4、2012年吉林省地矿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的白山市五道阳岔详查地质报告;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被水损坏的公路沥青路面防治措施 下一篇: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