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文章范文

时间:2023-11-07 04:15:08

缘分文章

缘分文章篇1

关键词:SELV控制装置 安全特低电压 试验要求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084-02

IEC61347-1:2008/A2:2013《灯具控制装置 第一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于2013-01-01,于2013-10-01正式实施。新标准修改了防触电要求、电气强度、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等条款的内容,使得IEC61347系列标准和IEC60598系列标准在上述方面的要求更加趋向一致。此外,新标准在修改附录A、补充附录B条款的基础上,新增了附录L、附录M、附录N和附录O,使得整份标准更为完善。

在增加的条款中,附录L针对的是SELV控制装置,在条款内容上主要是引入IEC 61558-1:2005 4.2条款关于配套用变压器和IEC 61558-2-6关于安全隔离变压器,以及IEC 61558-2-16对高频变压器的相关试验要求,对SELV控制装置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因此测试时需要详细分析标准,对按照旧标准检验的产品依据新增条款进行试验项目的补差。

1 对安全特低电压电路的理解

在新标准中SELV电路的定义为:在ELV电路中与主电源隔离,其绝缘性不低于IEC61558―2―6的安全隔离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之间的绝缘。在特殊要求中规定,特别是当允许直接接触导电部分时,规定的最大电压为50 V交流有效值或120 V无纹波直流。

2 新增加的术语及对控制装置的分类

附录L在“术语与定义”中增加了耐短路变压器(L.2.1)、非固有耐短路变压器(L.2.2),固有耐短路变压器(L.2.3),失效保护式控制装置(L.2.4),非耐短路控制装置(L.2.5)分离高频变压器(L.2.6)等术语的定义。应特别关注附录L中将控制装置进行分类,分类的方式与灯具基本相同。

(1)I类灯的控制装置:独立式,防触电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包含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即易触及的导电部件连接到固定布线中保护接地导体上,使易触及的导电部件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不致带电。

(2)II类灯的控制装置:独立式,防触电不仅仅依靠基本绝缘,还包含了双重或加强绝缘的安全预防措施,不应提供保护接地或依靠安装环境来保证防触电安全。

(3)III类灯的控制装置:独立式,防电击依靠SELV。

3 新增附录L提出的试验方法

3.1 防触电保护

修改后的标准对SELV控制装置的防触电保护增加了10.3和10.4的要求。对于SELV控制装置,其可接触的导体部件应至少通过双重或加强绝缘实现与带电部件的电气隔离。输出电路与壳体或保护接地电路(如果有的话)应无任何连接。而且,其结构应当使这些电路之间不可能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通过其他导电零部件的连接,但有意采用时除外。SELV的输出电路与地之间应至少通过基本绝缘实现电气隔离。SELV控制装置在满足10.4所述的电压与电流限值要求的条件下可以在SELV电路中有两个可触及导体部件。如果电压或电流超过限值,则SELV线路中至少有一个导体部件应用绝缘隔离,且要求该绝缘能承受500 V有效值,历时1 min的试验电压。

新增的附录L要求SELV控制装置除了必须满足新条款10.3和10.4的要求之外,还须要符合IEC 61558-1:2005条款9.2危险性放电保护要求。主要是:对带一次电源插头的变压器,在插头拔出后1 S进行测量,插头的插销不得是危险的带电体。对不带一次电源插头的变压器,在断开电源后5 S进行测量,供变压器与电源连接用的端子不得是危险的带电体。

3.2 发热

在正常使用时,SELV控制装置及其支撑件或安装面不应产生过高的温度(相关温度限值如表L.2所示)通过IEC 61558―1―2005第l4章相关测试,但做如下变动:

―14.1章第十段:用电源电压升高6%替换电源电压升高10%;

―用表L.2替换表1。

―14.1章,从第三和第二段末尾,用附录L8.3替换18.3;

―l4.3章,第一段用附录L6.1替换14.2,19.12-3和26.3;

―14.3.4章,第一段,用附录L.8替换18.1,18.2,18.3和18.4;

―如嵌入模压式的变压器,应提交已装有测试用的热电偶样品。

3.3 短路和过载保护

SELV控制装置不应由正常使用中的短路和过载而造成不安全。

按照IEC61558―1:2005的第15章相关试验测试,作以下改动:

―l5.1章,第二段,用附录L.6替换14.1;

―l5.1章,表3之后第二段,用IEC61347-1第10章替换第9章;

―15.1章,表3后第三段用附录L8.3替换条款18.3;

―15.3.4章,本章节不适用;

―15.5.1章,第三段用附录L6替换条款14.2。

3.4 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

绝缘电阻与电气强度通过新标准的第11、12章以及附录L.8.2和L.8.3来检验其符合性。应在新标准第11章潮湿试验之后环境试验箱(房)内立即进行附录L.8的测试。

3.3.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在直流500 V下测量,施加电压后测量持续1 min后读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表L.3的规定值。

3.3.2 电气强度

在L8.2试验之后,立即使绝缘部件承受额定电源频率的正弦波电压1 min,电压以及施加部位在表L.4中给出。

3.5 结构的要求

在提供SELV控制装置中变压器的结构应符合IEC 61558-1:2005的19.12和IEC 61558-2-6:2009的第19章除19.1.6(针对非独立式的控制装置的条款)外的要求。

对输入电压超过300V的控制装置的绝缘绕组,其介电强度试验电压为3kV。

此外,分离高频变压器应满足IEC 61558-2-16:2009的第19章除19.1.3.7(针对非独立式分离高频变压器)外的要求。

3.6 元件的要求

作为组成提供安全特低电压保护控制装置的组件应满足IEC 61558-1:2005的20.6,20.7,20.8,20.9,20.10和20.11的相关要求。

3.7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3和表L.5中的值。此外,变压器作为SELV控制装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满足IEC 61558-1:2005第26章的相关要求和试验。

如果绝缘层充分密封,材料各层之间空气完全排出,那么根据IEC 60950-1的规定,满足双层绝缘或加强绝缘要求的光耦的贯通绝缘距离不需要进行测量。否则,光耦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贯通绝缘距离的至少应为0.4 mm。这两种情况L.8的要求都适用。

4 结语

(1)只要SELV控制装置就必须增加IEC61347-1:2008/A2:2013附录L的测试。

(2)由于在SELV控制装置中,常常使用高频变压器来实现初次级之间的隔离,因此在新版标准的附录L,绝缘电阻与电气强度方面提高了指标,在温升、结构、元件、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等方面引入IEC 61558变压器系列标准,都是为的是满足SELV电路与一次电路之间两级保护的要求,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IEC61347一l:2007/GB19510.1―2009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2] IEC61558一l:2005/GB19212.1-2008电子变压器、电源、电抗器、和类似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试验.

[3] IEC61347-1-2008-A2灯的控制装置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4] 裘继红,李妹,俞安琪.关注LED照明产品标准发展的新趋势[J].照明工程学报,2012,23(3):8-11.

缘分文章篇2

关键词:FPGA;图像匹配;边缘方向直方图;流水线;并行处理

引言

图像形状边缘蕴含着丰富的图像形态信息,形状特征作为图像的重要视觉特征之一,它不随周围环境(比如亮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体的稳定信息;人们对图像的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图像中物体形状的感知和区别[1]。基于图像形状边缘梯度直方图相关性计算的图像匹配算法在图像检索领域应用前景突出,该算法的关键步骤在于图像形状特征的提取和相似性度量。首先,我们需要提取图像的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量化分级后再计算图像间相关度。在实时图像匹配过程中,由于算法涉及到的运算数据量大,传统的软件方法或者一般处理器的顺序执行结构很难达到实时性要求。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可编程逻辑器件[2]。目前,FPGA在运算速度和灵活性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基于其流水线结构和乒乓操作,可以完成复杂的逻辑运算和高速并行信号的处理,所以在视频图像处理系统中应用广泛。文章在研究图像形状边缘梯度匹配算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采用纯硬件方式在FPGA上得以实现。

1 图像匹配算法结构

图像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是表征图像形状的一种方法,图像中目标形状信息是由图像边缘表现的,边缘是图像中灰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区域边界,边缘上每一个像素都对应此处一个边缘梯度方向[3],对边缘像素点的梯度方向统计得到的直方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图像中目标的形状信息。本算法的实现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滤波:平滑噪声,保护图像边缘信息;(2)边缘检测:采用Sobel边缘检测,确定边缘像素点,计算边缘梯度方向;(3)直方图:划分边缘梯度区间,统计每一个区间内的像素点;(4)相关性:计算图像与待检测目标的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之间的距离。

2 图像匹配算法的硬件实现

2.1 快速中值滤波

中值滤波是一种能有效抑制图像噪声而提高信噪比的非线性滤波技术,本设计采用3X3模板的快速中值滤波算法,把3X3邻域中的像素按灰度值进行排序, 然后选择中间值作为输出灰度值。算法包括图像3X3模板数据的产生和排序模块,采用流水线结构。在这里我们将输入的图像数据经过行缓冲器模块,通过调用Altera公司提供的altshift_taps(基于RAM的移位寄存器)宏模块实现行延迟产生图像3X3模板数据[5],其中行缓存深度设定为图像的行像素总数,然后每行通过3个移位寄存器进行列延迟将数据并行输出,经过3个周期即可输出3X3模板数据。排序模块中,先将3X3模板数据按纵列方向从小到大排序,再按横列方向从小到大排序,最后取45度方向斜线的三个数取中值。

2.2 Sobel边缘检测

Sobel算子[6]在技术上是一个离散的一阶差分算子,用来计算图像亮度函数的一阶梯度之近似值。该算子包含两组3X3的矩阵,分别为横向和纵向,将它们与图像作平面卷积,即可分别得出横向及纵向的亮度差分近似值。

2.4 相关性匹配

经由Block RAM统计得到的直方图虽然具有平移和尺度不变性,但是对图像旋转是敏感的。由于Block RAM的特殊结构,内存单元数据输出时的起始地址可以事先设定,可以方便我们对内存单元数据移位输出,所以在进行图像形状边缘梯度匹配时,我们采用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循环移位计算最小值的方法求待检测图像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图像中目标的旋转对应图像边缘梯度直方图的循环移位,有效消除了图像边缘梯度匹配过程中的旋转易变性。

式中,T为模板图像的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H为待检测图像的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Hi为H平移i个单位得到的直方图。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文章在友晶科技DE2开发板上搭建测试系统,对单一背景下、形状明显的物体具有较好的匹配效果。目标模板的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数据存储于ROM中,待测试物体图像由CCD摄像头采集输入FPGA,并将其边缘检测后的图像通过VGA显示器显示出来,用于对比,利用Altera公司Quartus II软件自带的SignalTap II Logic Analyzer(在线逻辑分析仪)获取待测试图像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与目标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选取8个形状规则的物体置于白色背景下,获取其边缘检测后的图像,以及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与目标模板之间的最小距离,记录如图3所示。

图3中,第一行的两幅图像分别为目标模板及其边缘梯度直方图,第二、三行图像为测试物体图像,下面数字为测试物体与目标模板边缘梯度直方图之间的最小距离。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当我们选择合适的阈值对测试结果进行判定,可以成功匹配到与目标模板形状相似的物体,匹配结果受物体平移、缩放、旋转的影响较小。

4 结束语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图像形状边缘匹配算法的实现方法,借助Altera公司提供的众多宏模块,采用硬件方式实现图像快速中值滤波、Sobel边缘检测和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统计,构建了一种流水线处理结构,充分利用了硬件内部并行性,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可应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智能监控、安防、工业控制等领域。在后期研究中,我们将改进测试图像输入方式,细分图像边缘梯度方向区间,优化算法硬件结构,进一步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宏.基于边缘方向直方图的形状检索[J].电子设计工程,2013,

23:188-190+193.

[2]李正明,刘春国,安明建.基于FPGA的Sobel图像边缘检测的设计[J].现代科学仪器,2012,4:84-86.

[3]杨晓强.基于边缘梯度方向直方图的图像检索算法[J].微计算机息,2008,21:302-303+311.

[4]李雷鸣,张焕春,张波.一种基于FPGA的图像中值滤波器的硬件实现[J].电子工程师,2004,2:48-50.

[5]李明,赵勋杰,毛伟民.Sobel边缘检测的FPGA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9,16:44-46.

[6]张洁.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7]鱼明杰.HDTV视频图像灰度直方图统计算法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05,15:119-120.

作者简介:陈坤(1993-),男,本科生。

缘分文章篇3

2、相逢即是无缘。

3、倾心浮生缘、乱笑颜

4、殇、一世情缘

5、千里姻缘一线牵

6、情浅缘深i

7、情深缘浅.

8、缘分

9、*一种很深的缘分、

10、爱的边缘~

11、树下の姻缘

12、无缘无故恋上你

13、缘生又缘灭终难解

14、无缘の婚礼

15、绝境边缘i

16、尘缘而已

17、情深缘浅

18、再续前缘

19、缘待尽

20、浮生梦。三生缘

21、一切随缘吧、

22、相识是缘

23、向来缘浅奈何情深i

24、渡缘人

25、九份情缘四份情意i

26、前缘尽逝

缘分文章篇4

关键词:边缘检测;轮廓分割;椭圆检测

1 概述

一种可穿戴的电子设备是匹斯堡大学医学中心计算神经科学实验室(laboratory for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体重管理中心(weight management center),电工实验室联合研制的[3]。该电子设备结构十分简单,轻巧,可以直接将该电子设备佩戴在胸前,拍摄周围的环境,内置存储卡可以自动保存视频。监控周期设置为24小时,监控结束后,拍摄好的监控录像可以作为多种参考依据进行处理。文章中主要研究生活环境中的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作为医学参考依据。

文章是关于食物摄取行为的器皿边缘检测与识别的研究。将实际复杂问题转换成器皿的边缘检测问题,运用相对应的边缘检测算法,并对检测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判定食物摄取行为事件,从而为人体摄取能量与健康的主要因素的研究提供有效地科学依据。

2 关键技术

基于传统的椭圆检测算法的优势与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融合处理的椭圆检测算法,该框架按照图像的处理过程进行搭建,首先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关键帧,对关键帧进行轮廓检测和分割处理,得到多条弧线段,对弧线段进行过滤处理后,基于凸性约束原则重新组合弧线段,最后通过椭圆参数拟合方式进行椭圆存在检测。

在基于多融合处理的椭圆检测框架图1中,提取关键帧,对关键帧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后,边缘部分的像素点是离散的,经过轮廓检测和轮廓分割处理,连接检测出来的边缘点,构成比较平滑的曲线。然后将该曲线划分成多条弧线段,运用统计学思想,提出干扰数据,过滤筛选弧线段,并且基于凸性约束原则,重新组合了剩余的弧线段,构成集合,最后对弧线段集合进行椭圆检测,通过椭圆参数拟合,达到椭圆检测的目的。

在本论文中,考虑到实际场景问题的解决,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选用Sobel算子。

上述已有定义:

Sobel算子中,有两组3x3的矩阵,横向矩阵和纵向矩阵,将矩阵与图像作平面卷积,分别求出横向和纵向的亮度差分估算值。原始图像用M表示,经过横向及纵向边缘检测后的图像用GX及Gy代表,公式表示如下:

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角度?兹取零值,代表待检测的图像中包含纵向边缘。

3 设计

经过边缘检测后,只是得到一些离散的边缘点,但是边缘点之间的关系是未知的,将离散的边缘点重新组合在一起,还必须经过轮廓的检测过程。轮廓分割技术是基于轮廓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单纯的轮廓检测之后,并不能完整的、明确的判定图像中的分类信息。为了避免图像中的信息出现重叠,或者图像中的边缘划分不清,导致传输的信息错误,还必须经过轮廓的分割处理过程,将处理后的图像分割为不同的类别,明确图像中的信息。轮廓分割的主要目的是将图像信息的内容进行区分。由于充分的切割曲线后,图像检测后的各条曲线都被划分为多个弧段来表示,展示了轮廓分割后弧线的分布情况。不同的弧线段代表不同的图像信息,区分每个弧段的含义,这种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图像中的信息重叠问题。不经过轮廓分割的图像轮廓,是包含所有的信息融合在一起的轮廓,不同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错误的连接曲线,而轮廓的分割处理后不存在这一问题。但不可避免的是,轮廓分割可能会导致原有正确的连贯曲线被切割,从而破坏了原有的轮廓。轮廓分割存在优点和不足,但这种方法基本保证了物体轮廓检测与分割的正确性。

轮廓经过了分割和过滤两项处理后,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被保存了下来,噪声数据信息被删除掉。但是,并不能直接将这些保留的信息进行检测应用。这是因为保留的信息中依然存在隐患,并不能百分百的保证过滤后的数据一定是正确的,椭圆的检测精度不能被忽视。其次,轮廓分割过程中,破坏的原始轮廓的形状,无法区分离散的弧线段是含有同样的信息,可以将这些弧线段进行重新组合,划分并且合并这些轮廓,这种方法将会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一般来讲,图像通常是含有多个椭圆形的,保留下的弧段可以是来自不同的边缘区域,采用组合的方法,更能够确保检测结果有较高的准确精度。因此,弧线段的重新组合问题是椭圆检测的关键。

将基于多融合处理的椭圆检测算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的检测中,被监控者佩戴可穿戴的电子设备进行一天的生理活动视频的录制,每隔24小时作为一个检测周期,视频中包含了被监控者每天进行规律性的行为活动,该视频可以上传给医师,便于医师分析影响被监控者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由于食物摄取行为的判定是通过检测图像中器皿边缘的存在来决定的。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检测,只要考虑人体在摄取食物状态即可。由于人在吃东西时,身体基本保持静止状态,所以需要将拍摄的视频首先进行初步处理,从海量视频中提取静态视频片段,截取静止图像,并在大量的静止图像中提取关键帧,对提取的关键帧进行简单的预处理过程,得到待检测的特征图像,然后采用多融合处理检测算法进行图像的器皿边缘检测,检测图像中是否含有圆形器皿边缘,由于实际的生活场景图片中包含大量的复杂信息,干扰数据繁多,因此经过边缘检测,轮廓分割与检测,弧线段的筛选与过滤,重组弧线段,最小二乘拟合算法之后获取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检测结果足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判定食物摄取行为准确度较高。

基于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多融合处理椭圆检测算法检测器皿的边缘,轮廓检测与分割,过滤筛选弧线段,重新组合弧线段并判定的处理,得到不同的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监测和监控的视频,可以用来分析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并且对未来社会中,人们不断追求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明,顾晓东,刘健.基于张量的图像检测及滤波[J].中国图形图像学报,2002(8).

缘分文章篇5

解:解散。

之:的。

缘:缘分。

不解之缘: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出自《文选·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语法偏正式,常作宾语,用来形容关系密切。

缘分文章篇6

《高兴》、《秦腔》、《我是农民》、《废都》……一部部质朴大方,西北风情浓厚的文学作品时常吸引我的眼球。几乎每次去书店我都是不由自主地去寻觅它们,而后便埋头“饱餐”,是一发不可收拾。

倘若问我为甚麽如此沉迷于这些文学作品,读得如痴如醉,那么我就要说我与这些作品背后的主人---贾平凹,之间的不解之缘分!

孩提时代。我就十分痴迷于陕西这片土地。因为它那质朴的民俗、粗犷豪放的歌声、醇厚又熟悉的陕西口音……总是让我感到亲切。亦是从这里,我对那里的文化加强了解,一批大西北作家逐渐映入我眼帘。其中,最为代表的著名作家贾平凹给我留下的影响极其深刻,可以说是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记忆。也是此原因,我便深深迷上了他,像火一样灼热,像酒一般浓烈---我,注定与他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上了初中,我的阅读量随之增加。我也便进一步去了解贾平凹。我喜欢偷逃一节课在阅览室里来看他的书或兴奋或深思,是我读他书的特有特点。记得有一次,我有热情的泡在贾平凹的文章里 ,同学见了便说:“呦,你还看那么老作家的书,太out了吧……”而后便哈哈一笑。我反驳道:“我本来就喜欢他的文章,他是我的偶像哩!这总比你沉湎于虚拟的网络里要现实有用得多吧?!”同学只好悻悻而去。我又再一次与他的文章缠绵开来,久久不愿离去。

众所周知的2009贺岁喜剧《高兴》,在年初火爆上映。那一连串的搞笑情节迭出不穷,看得不得不使人难以忘怀。你们可知此电影的原主人是谁吗?不错,仍是我的崇敬者贾平凹!

他喜欢把眼光投向于农民,他的小说《高兴》便是很好的范例。农民刘高兴、五富闯进西安城,以捡破烂为生,且与同等级的捡破烂者、女孟夷纯等在社会最下层艰苦并快乐的生活着。表现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通过影视,通过他的小说,我对贾平凹的好感又进一步加强。我反复看这部小说这部电影,我越来越被他所吸引。有时梦中也会梦到与平凹近距离接触,很是兴奋。但一觉醒来才发现是场黄粱美梦,失落感竟多了许多。

如今上了高中,繁重的课业侵占了许多阅读空间。我失去了好多时间来品读贾平凹的文章。但我对他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退,我还是会见缝插针来享受他的美文的。因为我热爱崇敬贾平凹,热爱文学。我与贾平凹之间有着不可磨灭的,亘古不变的缘分。

这缘分,是我与贾平凹的不解之缘!

写于09年九月

缘分文章篇7

[关键词]《晋书•文苑传》;文学思想;服务政教;“缘情”;尚 文采

[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8-0063-02

《晋书》是唐代的一部大型官修正史。由房玄龄等人撰。《晋书•文苑传》之序、论赞部分,字里行间充溢着撰写者对文学、文学家的评批之词。笔者拟紧扣住这些饱含了史臣文学思想的重点语词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归纳出《晋书•文苑传》的文学观。通过探讨,笔者认为《文苑传》的文学观为:服务政教、“缘情”、尚文采。即文学具有政治教化功能、文学创作是“缘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政教和吟咏性情,文学应该高度重视文采美。

一、文学具有政教功能

《文苑传》开篇即溯文学之功用,指出文章具有政治教化功能。“夫文以化成,惟圣之高义;行而不远,前史之格言。是以温洛祯图,绿字符其丕业;苑山灵篆,金简成其帝载。既而书契之道聿兴,钟石之文逾广,移风俗于王化,崇孝敬于人伦,经纬乾坤,弥纶中外,故知文之时义大哉远矣!” 首句“夫文以化成”指出文学具有政治教化功能,接下来站在政治角度把文学的作用提到“移风俗”、“崇孝敬”、“经纬乾坤,弥纶中外”的高度,将文学与政治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文中所说的“书契”、“钟石之文”,皆是圣贤之人表情达意工具,这些用语言文字组织而成、饱含圣明高义的文章,可以达到“移风俗”、“崇孝敬”、“经纬乾坤”的政教作用。

《文苑传》开篇即提出文学具有政治教化功用,可见史臣对文学服务政教功用的极度重视。

二、文学具有“缘情”特质

《文苑传》结尾“史臣曰”部分,指出文学是“缘情”的。“史臣曰:夫赏好生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这段文字讨论了文学与情性的关系,强调了文学的抒情性特征。文学“缘情”而发,“本乎情性”;文学之发生,源于情感抒发的驱使;文学是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情感是作家创作的前提,文学作品的情感特征和作品风格,完全植根于作家的情感感受和个人的思想性格,思想情感和情性的不同,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缘情”说,指出了文学的情感表现特质。

三、尚文采以便服务政教和抒情

《文苑传》在开篇的序和结尾的论赞中,指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政教和服务情感表达,文学必须讲究文采美。

服务政教要求讲究文采美。“夫文以化成,惟圣之高义;行而不远,前史之格言”,指出文学承载着重大的政教作用,所以写作、记载、传承就很重要;而文章又由语言文字构成,鄙于辞则意不得其传,所以就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提出要求:必须对文辞加以整饬、修饰,即讲究文采美,使文章更具影响力、更好地传道表圣、服务政教,不致“行而不远”。

“缘情”特质要求讲究文采美。史臣曰:“夫赏好生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他们认为文学是“缘情”的。接下来“应贞……极形言之美”,其他诸家“遒迈”、“宏论”、“美”、“学艺优瞻,笔削擅奇”、“风流可尚,擢秀士林”、“绮靡”、“朗”,高度赞扬形式宏大富赡、文辞雕琢华美、文风典雅清丽、情感遒劲畅达之文。即情感的驱动导致萌发著文的“冲动”,而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作家调动文采之笔,成就出优美、畅达之文章;内在情感的表达,需要文采之笔来抒发。综上,服务政教和情感抒发,都要求文章讲究文采美。

此外,为了更好地印证、强调对文采美的极度重视,史臣们还在《文苑传》开篇序中上溯了自周代末年至晋代的文学史,勾勒文学史时紧紧围绕文章要讲究文采美,不惜溢美之词高度评价了这一时期富于文采美的文学家及其文章,并直陈要以富于文采美的文章为典范,来做文采美之文。另外,除了在开篇序中倡导和强调文章讲究文采美,史臣在《文苑传》结尾的论赞中再次重申文章的文采美,并赋予这样的文士和文章极高的文学地位。也就是说,《文苑传》的开篇和结尾都紧紧抓住文章要讲究文采美的观点不放。

上溯晋代以前的文辞家,着力强调文章要讲究文采美。“荀宋之流,导源自远,总金羁而齐骛,扬玉而并驰,言泉会于九流,交律诣于六变”。赞扬“荀宋”这些赋体文学的开创者和初期的实践者们“言泉会于九流,交律诣于六变”,即文章文辞雄辩、韵律美妙、滔滔不绝。接下来,“西都贾马,耀灵蛇于掌握,东汉班张,发雕龙于绨椠”。贾谊、司马相如、班固、张衡,均是汉大赋的著名作家,“灵蛇”、“雕龙”二词均喻锦绣文才,史臣赞叹了汉大赋作家文章文采华茂、绚丽繁缛。继之,“文宗郁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澡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史臣用“祖”、“子”这类敬语尊称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并誉他们为“文宗”――文章大家,落脚于他们文风“高韵”、“丽则”、“澡绚”、“彬蔚”,即词韵清高、华丽雅正、文采富丽。尤其欣赏曹植“独彼陈王,思风遒举,备乎典奥,悬诸日月”,赞其文风刚健挺拔、典雅深奥兼备。可见史臣追溯晋前文学家,均着眼于他们文章的文采美。

上溯晋代文辞家,同样着力强调文章要讲究文采美。“及金行纂极,文雅斯盛,张载擅铭山之美,陆机挺焚研之奇,潘夏连辉,颉颃名辈,并综采繁缛,杼轴清英,穷广内之青编,缉平台之丽曲,嘉声茂迹,陈诸别传。至于吉甫、太冲,江右之才杰;曹毗、庾阐,中兴之时秀。信乃金相玉润,林荟川冲,埒美前修,垂裕来叶。今撰其鸿笔之彦,著之《文苑》云。”①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晋代的文学家,张载、陆机、潘岳、夏侯湛、应贞、左思、曹毗、庾阐等人,称赞他们文章文采美。先赞扬了张载、陆机、潘岳、夏侯湛这几位文章好地以至于“陈诸别传”来详述其“嘉声茂迹”的文学家,着眼点赞他们文章之文采:“张载擅铭山之美”,指的是张载有名的《剑阁铭》。《剑阁铭》全文仅仅184字,文章宛转相成,从自然地理角度自然转入社会历史角度,其写剑阁,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如亲临亲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美的享受。通篇是极规整的四言句式,对仗较严格。善用夸张、对比手法,多用典故,体现出了很高的写作技巧。接着论陆机“焚研之奇”――陆机文章之美令同样是文章大家的陆云要焚毁笔砚;“潘夏连辉”――潘岳、夏侯湛文章华美、锦绣光彩、青史留名,以至于他们能够“颉颃名辈”,原因归根于他们文风“综采繁缛,杼轴清英”、“穷广内之青编,缉平台之丽曲”,即绮丽繁缛、韵律和谐、内容包罗万象。其实在《晋书陆机传》中唐太宗亦高度赞叹陆机之文采:“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其词深而雅,其义博而显……百代文宗,一人而已。”可谓辞采、声韵、义理兼备。夏侯湛在《晋书》本传中被评为“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即文章富丽、文辞雕琢润饰。其实,对于陆、潘之文风,其他文学大家也是持此看法的,如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赞》中谈到:“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同样指出了他们文风华美、精于雕琢、富丽。接下来史臣们的笔锋转到除去陆、潘、夏外的《文苑传》传主应贞、左思、曹毗、庾阐等人,并告知之所以把这些人物及其文章选入《文苑传》,亦因看重他们文章文采美:“金相玉润,林荟川冲”,即内容与形式齐美,佳作创作不穷。可见史臣对晋代文学家的评批和选录,也是着眼于文采之美。并且直陈这些富于文采美的文章可以“埒美前修,垂裕来叶”――能够和前代的贤人比美、能够给后世留下典范,所以史臣才择其“鸿笔之彦”,留下典范。即史臣留下的典范是文采美之文,直倡做文章要讲究文采之美。

结尾的论赞再次重申看重文章的文采美。论赞中高度评价文采美之文,“极形言之美”,“遒迈”、“宏论”、“美”、“学艺优瞻,笔削擅奇”、“绮靡”、“朗”、“俱谐振玉,各擅锵金”、“遒文绮烂”、“缛藻霞焕”,称赞华美褥丽、雕饰绚烂、遒劲畅达的文风。

综上所述,《文苑传》的序和论赞部分的语词间折射出《晋书•文苑传》的文学观:文学具有重大的政治教化功能、文学是“缘情”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二者,必须重视文章的文辞之美。即服务政教、“缘情”、尚文采。

[注释]

①房玄龄等:《晋书•文苑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92,第2369页。

② 房玄龄等:《晋书•陆机陆云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54,第1487页。

③ 房玄龄等:《晋书•夏侯湛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55,第1491页。

缘分文章篇8

一、小说《半生缘》

小说《半生缘》是张爱玲根据《十八春》改写的,但这部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许多苍凉的人生韵味,作者仍然以一种怜悯的情怀来看待芸芸众生,并直击他们孤独无望的人生境地和爱情挣扎,并又一次让读者清醒地看透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游离以及生存的悲剧性。小说以世钧和曼桢感情的悲欢离合为发展线索,并把叔惠、翠芝等人的纠葛作为主要内容,刻画了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痛苦煎熬。重读这部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张爱玲对于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并紧紧地围绕悲剧性的内容而展开。小说在开头部分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手法,这样的开头都是把叙述者对于往事的回忆作为引子,并把人物情绪的宣泄作为故事的高潮部分,以嗟吁的笔调来描写人物对于少年爱情的戏谑以及成年后的大彻大悟。这一笔调无疑促使文本的悲剧性更加突出,并很容易被读者感知到。小说中对于故事的结果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样的叙述策略更加深了文本凄凉、悲剧的感情基调。由于张爱玲本身就出生在一个趋于没落的家族,所以传统的道德文化已经在她潜意识中沉淀,这也促使她在心灵深处认为过去的事物会比未来的事物来得更加真实,所以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也较为古典,并努力地创设一种旧时代的文化氛围,把故事的开端设置在“很久之前”。但正是这种事件和空间的距离感更加让读者与文本产生共鸣的情感因素,也能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悲剧性,小说也采用怀旧的风格来激发读者的联想,而文本中萦绕的忧愁也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读者的内心深处。

二、小说《半生缘》中爱情悲剧性的书写

事实上,小说《半生缘》中几乎没有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特别是曼桢最后的发问,更让人生出许多的人生感慨,而究竟是什么造成年轻男女的不幸?似乎从曼桢和世钧的分手就显得戏剧性,而原因仅仅是因为两人相识时机的错误,种种误会,还是他们的阻挠?这些原因似乎都能解释两人分手的原因,但又总感觉不全是。如果要细致地追究其中哪个是缘由,又会让当事人感觉到非常茫然,或许是当时社会的腐朽一面,抑或是人们思想的愚钝。从文本的整体框架来看《半生缘》,小说从一开始到十一章节都是紧紧地围绕主人公曼桢和世钧相恋这一线索而展开的,其内容也显得较为综合、平稳,但故事从十二章节后就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曼桢被害成为故事的分歧点,而顾家也紧接着搬移到了苏州,这一段陡转的故事安排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形成了对比。正是把两人相恋时的宁静以及人事变迁后的沧桑和悲剧相对比,从而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幸福都十分短暂,而痛苦则显得很长,人物的前后对比也衬托出岁月无情的雕刻。而从局部来看《半生缘》,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了更多的反差,在文本的十三章节中,世钧错误地认为曼桢和慕瑾要结婚,而正在此时,他的父亲病危,所以世钧只能先赶回家。紧接着是父亲的死让他的心情十分压抑,于是他就自然而然地和有相同遭遇的翠芝结合在一起,并迅速地结婚了。在十四章节,故事又发生了急转,矛头对准了曼桢,从她由于难产住进医院后,故事就叙述她是怎样在金芳夫妇的帮助下最终脱离了医院的控制,并千辛万苦地写信联系世钧,但是信却遭到世钧母亲的阻碍,及至到最后,她才从叔惠的家中了解到原来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

《半生缘》中分别把曼桢的变故和世钧的遭遇作为两条平行的故事发展线索,在十三章节中,小说对于世钧对翠芝的移情以及当时世钧所处的状态并没有过多的说明,而是对他们相爱的场景和婚礼时的热闹场面进行了大肆地渲染,并在十四章节中详细地描写了曼桢经历了难产后所遭遇的种种艰辛,这些实际上都是为描写曼桢知晓真相后的绝望以及万分的痛苦埋下了伏笔,一方是世钧和翠芝之间的相恋景象,另一方是笼罩了无限凄惨光景的医院;一面是受到众人庆贺的结婚庆典,另一面是仍然游离在孤苦和等待之间的曼桢。这些鲜明的反差都让读者从心底觉得震撼,不禁对曼桢不幸的遭遇寄予了同情,从而更增添了小说的悲剧性因素。小说《半生缘》中各种各样的悲喜、凄凉都让人感慨颇多,的确,人与人之间相爱、相守都需要特定的缘分,而相识的早晚、样貌的美丑等都不是爱情的基础。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是特别需要缘分的,正因为两人之间的缘分,所以曼桢才会对后来到工厂的世钧倾心,而翠芝才会对叔惠一见钟情,但如果缘分只是出现在开始,那这段感情注定是悲剧的,就好像是曼桢与祝鸿才、叔惠与富家女之间的缘分,就好像是一种尖锐的讽刺,无故平添了无尽的悲剧之感。

三、小说《半生缘》中生存悲剧性的书写

在长篇小说《半生缘》中,张爱玲就好像是在淡然地讲述着旧上海发生的林林总总,并刻画了普通而又遭遇迥异的人物,她充分地展现了漂浮在特定时代中人物的生存命运,并悄然地引领读者一起感知,其文字语言悠远,韵味无穷。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充满了一股悲剧、凄凉的感情氛围,这或者是作者对于人世、人类生存环境持有的一种悲观情结,就在这个几乎泯灭理性的年代中,人们身上影射出来的悲剧感更加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无望。

(一)哀莫大于心死

从小说的叙述中可以简单地知道,曼桢之所以愿意嫁给令她十分鄙视的鸿才只是为了孩子,虽然在婚后,曼桢仍然多次遭到鸿才的侮辱,但她的心底真的已经不再感到伤心了,因为最伤心的事情早已过去了,她对剩下的日子已经没有了期待,只是坠入无尽的绝望深渊中。此时的曼桢就好像是整日躺在填满污垢的泥土中,这段令她痛苦、心死的婚姻带给她的只是绵延的疲倦,她更加恨自己。或许曼桢认为世钧与翠芝结婚的消息只是存留在心底无法磨平的伤痛,并自以为在以后的日子中能逐渐淡忘忧伤,但是他们都错了,就在新婚之夜中,两人都发现自己错得一塌糊涂,可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了。当岁月逐渐消逝,那些关于青春年少时期的记忆早已经飘逝,紧紧14年的光阴已经让世钧感觉到苍老,在偶然的一天,他发现曼桢过去给他写的信,她说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在等着你,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抑或是在什么地方,但你只要知道,有那么一个人。这些隔着久远年代的话语,世钧却还能真切地感觉到曼桢在他耳边细细地说话,就好像是她的声音在远远地飘荡,并激起了旧日的疼痛,这才发现那些关于青春的记忆一直都珍藏在心底,从来就没有忘记。而曼桢在这14年中,已经记不清曾多少次在梦中不断地向世钧哭诉,或许她也不知道,再次遇到世钧的时候竟然能用平淡的语气来叙述她遭遇的种种,毕竟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可想而知,时间是多么无情,没有人能赢过时间,他们都知道,他们已经不能回到过去了,或许这一次的离别将会是永别,但是他们的心中都怀着向死而生的心态孤单地面对未来的人生旅程。

(二)孤独

在张爱玲的创作主题中,孤独似乎一直是主角,并且她也认为我们都是孤独的,于是在她笔下塑造的人物也有一颗孤独的灵魂,就算他们处在充满喧嚣的环境中,仍然不能寻求心灵的安宁,所以他们只能竭尽全力地去保持心中那份安静的心情,就好像曼桢曾经充满凄凉地说过:“我们都是已经习惯孤独的人”。张爱玲则把这种生存的悲剧移植到作品的创作中。从小说《半生缘》的叙述空间来看,无论是曼桢曾经住过的弄堂,还是世钧老家的豪宅,似乎所有的景物和周边的环境都缺乏鲜亮的色彩,而在文本中也时常出现昏黑、苍白等词汇,就好像是秋冬中弥漫着阴冷的空气,只有灰暗浸透人们的心灵。小说的故事也在充满绝望和孤独的氛围中展开,外来的种种压力都远远地超过了个人的能量,每个人都仿佛被一张无形的网钳制着,无法解脱。而如同阳光、小鸟一类象征光明的事物也会在人物面临悲惨、孤独的时刻悄然出现,当曼桢被姐姐捆起来的时候,窗子外面的景物都十分鲜活,只有在这间封闭的铁屋内散发着快要窒息的绝望和内心的孤独,读者也能从中感觉到一阵一阵的心酸,张爱玲的小说中并没有令人动容的呐喊,也不会凭空出现一个英雄人物。即使是曼桢、曼璐,甚至是祝鸿才,其实都是孤独的、软弱的,他们都是被沉重的负担所压抑着,所以当所有的繁华和斗争都已经隐退的时候,他们也承受不住任何的打击了,而当周围的一切都归于平静后,留给自己的只有满满的孤独感。

四、结语

小说《半生缘》可以作为30年代人情世故的缩影,把生活在上海普通人物的生活尽情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拥挤不堪的大杂院、上层社会的繁琐礼仪,甚至是婆媳之间的不和谐都成为这座城市里的话题,并在小说中得到鲜明的呈现。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表露出作者的悲怜的情怀。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人生冷暖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但在心底又好像他们还在那里生活着,至今仍然让读者不能释怀。

[参考文献]

[1] 王晓雁.寂寞人生的无望守候——解读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J].名作欣赏,2010(06).

[2] 袁瑾.悲剧人生 苍凉最美——从《半生缘》品读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味[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03).

[3] 卢宽慧.将生命撕碎了又拼贴——《半生缘》中的顾曼桢与张爱玲悲欢人生的比照[J].青年文学家,2010(18).

[4] 吴凡.一个残缺的爱情故事 一段无奈的幽怨人生——颇具艺术品味的影片《半生缘》[J].家庭影院技术,1998(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口技教学范文 下一篇:也美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