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11-12 03:58:06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1

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写福尔摩斯探案的书,很有趣,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写了好几个案件,每个案件的案情都扑朔迷离,令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真相!故事的主人公福尔摩斯他不但头脑冷静、观察力敏锐、推理能力极强,另外,他还会剑术、拳术和小提琴的演奏。平常他非常悠闲自在,但一旦接到案件,便会紧紧盯住案件,将案件经过抽丝剥茧、层层过滤,最后以最快的速度将案件的真相找出来!他的好朋友华生感觉有点"反应迟钝",但正因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福尔摩斯的足智多谋。虽然这本书上也写了福尔摩斯失败的事件,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福尔摩斯能好的处理好案件,使真相大白!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案件是w血的研究,这个案件主要说了有两个人把一个人的女儿给伤害了,使他女儿不幸的死去,于是,他便筹算着要报仇。一共过了三年了,他一直也没有找到机会。但是他突然知道自己得了一种病,随时就可能死去,正巧在这个时候,那两个人也放松了警惕。于是,他便化妆成马夫的样子,进了其中一个人的房间,用毒刺把他杀了!还用手指蘸着血在墙上写了"复仇"这个词!而他杀死第二个人也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在墙上写了"复仇"这个单词!他又做了许许多多的伪装,但还是福尔摩斯一一识破了。在他被带进监狱,第二天要被枪毙时,他的病发作了!虽然他死去了,但脸上还挂着一丝丝笑容??

这本书写的很生动,虽然带着一丝丝恐惧,但我还是忍不住去不停地看,去探索案情的真相!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2

“我们把他视为对我们消灭邪恶和纠正错误的渴望的一种完美表达。他是个超凡之人,给我们这个乏味的世界带来新奇的刺激,给我们偏颇的心灵带来冷静和理智的思考。他是我们失败者的成功榜样,是我们自我禁锢中的勇敢脱生者。”——“福尔摩斯学”研究专家威廉·巴西古德

福尔摩斯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笔下的世界著名侦探,是一位惊人的智者。他勇敢机警,具有高超的侦探、分析、推理、判断才能。比如,瞟一眼,他就可以猜出某人的大致经历;关于烟灰,他能够辨识一百四十多种;对各种不同职业人的手形他极为熟悉;就是凭裤管上的几片泥点,也可以判断罪犯作案的行迹……

福尔摩斯侦探故事对人的启发之大,就连爱因斯坦在写《物理学的进化》一书时,也忍不住用了它来做全书的开头。他从福尔摩斯的侦破过程,说到科学家寻找自然奥秘的一般方法。人们一定很想知道: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疑案中独具慧眼,出奇制胜呢?他究竟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呢?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一文中给我们开出了一张怪有意思的简表:

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

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茛蓿剂和鸦片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学却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曾把溅在他的裤子上的泥点给我看,并且能根据泥点的颜色和坚实程度说明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7、化学知识——精深。

8、解剖学知识——准确,但不系统。

9、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近一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都深知底细。

10、提琴拉得很好。

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

从这张简表你可以发现,福尔摩斯的知识是有着它自己的特定结构的。实际上这就是柯南道尔所主张的侦探人才的知识结构。当然,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今天看来,它还远非最佳结构,但是,他给我们的重要启发是:

第一,要实现某种功能,必须有相应的某种结构才行。结构不同,功能也会不同。

第二,单有一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多门知识。知识面要广,是围绕某种目标的广。

第三,在多门知识中,哪些知识应该充分掌握,哪些知识应该达到精深的程度,哪些知识只要略知则可等等,以实现功能的需要为准。

第四,这些知识不像仓库中堆积起来的混合物,而是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化合物。

第五,与实现这些功能无关的知识甚至可以不要。

第六,这些知识并不全是为了工作,有一部分也用于丰富自己的生活,例如拉提琴。

1,福尔摩斯的存在性推论

福尔摩斯的原型,据道尔自己在《真实的福尔摩斯》(TheTruthAboutSherlockHolmes)中叙述,是根据他的医学院导师Dr.Bell(也就是中国通常翻译的贝尔教授)而来。但是,就是贝尔本人似乎不喜欢这样的说法。我个人也觉得这是道尔在那位真实原型的要求下误导读者。

我觉得歇洛克很可能真实存在于伦敦。当然,这位侦探先生不叫福尔摩斯也不住在贝克街221B,但他大概是道尔爵士的朋友,而且也和歇洛克做类似的“咨询侦探”工作。也就是说,我认为福尔摩斯是来自于真人原型的。他的个性大概不会象福尔摩斯那么鲜明,他的演绎法大概也不会每次都管用,但这个伦敦的天才侦探是存在的。歇洛克最重要的几个案件-四签名,巴斯克威尔的猎犬,血字的研究和冒险史中大部分的案件可能都是这位真实侦探的办案记录。而归来记和新探案中的案件大概有一半以上是柯南道尔虚构的。特别是到了新探案后期的案件,可能都是道尔编造的。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位真实的侦探去世了,或者他真的象歇洛克后来一样隐退了。而当时柯南道尔和报社签了合同进行连载,不可能中途停笔,所以不得不编造。而冒险史和归来记中少数看上去很糟糕的故事,大概也是因为当时没有好的案件可以写而编造的。

关于这个理论的直接证据的确没有。但是,近年来有许多美国研究者(比如SaulCohen的“NotesforanEssayonHolmesandHolmes”)把美国一位也姓福尔摩斯的法官OliverWendellHolmes,Jr和大师联系在一起。说他和大师可能是堂兄弟之类之类。

温森特?斯塔瑞特(VincentStarrett)在他的著名福尔摩斯研究《福尔摩斯的私生活》(ThePrivateLifeofSherlockHolmes)中也提到他曾经在伦敦图书馆里找到作者为亨利?华生(HenryWatson)的医学著作。这与其说是华生那位酗酒的哥哥的作品,不如说华生在纪录福尔摩斯案件的时候使用了约翰(John)这个假名。

另外,垂福尔?豪尔(TrevorHall)在他的福尔摩斯的大学与学院“SherlockHolmes'sUniversityandCollege”中居然在相应年份的剑桥三一学院学生名单中查到R?马斯各雷夫(R.Musgrave),这很可能就是福尔摩斯大学同学,马斯格雷夫礼典的委托人雷金纳德?马斯格雷夫(ReginaldMusgrave)。

这些似是而非的间接证据,都有不少漏洞。福尔摩斯,华生,马斯格雷夫等等作品中使用的名字,都是很常见的姓氏,同名同姓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华生在很多情况下为了照顾到委托人的隐私,又不得不更名改姓。就是在他据实而书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他那往往含混不清的记性。所以,我们若是像原旨主义者一样相信道尔原著的每一句话,很快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这也为福尔摩斯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和乐趣。分辨哪些是华生的笔误(或者故意隐瞒),哪些是可以引导我们探知真相的证据,恰恰是福学最具挑战的部分。

有趣的是,很多福尔摩斯研究者,包括著名的希德尼?罗伯特爵士(SirSidneyRobert),和全注释版福尔摩斯的作者威廉姆?B?巴瑞格德(WilliamB.Baring-Gould),温森特?斯塔瑞特(VincentStarrett)和我最喜欢的垂佛尔?豪尔(TrevorHall),在作品开篇,能够理智地意识到自己在研究一个公认的虚构人物。但是,到了作品末尾,都不由自主地把大师当成一个存在的历史人物。这大概是所有福学研究者心中共同的希望吧。

2,福尔摩斯的存在性推论2

我的朋友并不认为福尔摩斯真实存在,但是他认为案件是存在的。身为医生的柯南道尔可能经常以法医的身份协助警方办案,对后者的很多手法都不甚苟同,而在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恐怕时常遭到警官的嘲笑和忽略。所以他把当时警方放弃的疑案攒了一些,用自己提出的所谓演绎法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为此,他虚构了一个“咨询侦探”福尔摩斯和医生助手华生,并把这些换过地名人名的案件寄给报社发表。这种说法就可以解释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不时流露的对警察的嘲笑。在《血字的研究》收到好评之后,他开始连载。在积攒的案件用完之后,他不得不编造案件。之所以如此推测是因为福尔摩斯故事里的情节有时候太过巧合,缺乏生活中的随机性。所以很有可能是柯南道尔借用当时的案件,自己加入情节改造而成。

3,关于福尔摩斯的历史。

福尔摩斯作为一个人格来研究其实是蛮有趣的。(我建议各位去研读W.H.Baring-Gould的《SherlockHolmesofBakerStreet》这是任何一个Sherlockian都会反复阅读的经典。其次,我推荐TrevorHall的《SherlockHolmes:TenLiteraryStudies》。)整个故事中,歇洛克简直如机器一样精确冷酷,一点点似有若无的温情使他的个性变的更复杂。这也是我认为他有原型的主要原因。很多福尔摩斯专家认为他对女性的排斥很可能来自于他幼年和母亲的不愉快(SirSidney,Mr.Hall)。当然这种把心理问题都归罪于年幼时与父母之间的问题,是弗洛伊德的典型论调,我并不是很喜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麦可罗夫特也在与人交流和异性关系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这种心理问题可能的确和他们两个所共有的历史有关-也就是幼年时期的家庭问题。

一个很极端又富于戏剧化的解释认为歇洛克的母亲因为有外遇而被歇洛克的父亲杀死(Hall),而后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所以歇洛克终生讨厌女性,对警察毫无好感,坚持自己的“正义”标准。他所进行的“咨询侦探”几次在警察之前找到凶手,自己扮演法官的角色对后者进行“正义”的审判。当然……这是有点太过戏剧化了,所以我不是很喜欢这个说法。

4,福尔摩斯的心理问题。

福尔摩斯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忧郁症,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绝对是抑郁狂躁型忧郁症(BipolarDisorder)患者。这一型的忧郁症患者时而充满精力,可以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极其兴奋,脾气暴躁,感官异常灵敏,;随之尔来的是连续几个星期的低潮期,患者表现乏力,没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可以懒在床上一天不动,厌食……这难道不就是福尔摩斯吗?只要一有案件就可以兴奋的工作,没有案件的时候就懒在家里跟华生发牢骚“伦敦没有具有天赋的罪犯了!”在沮丧到极点的时候甚至需要可卡因来维持生命……对于福尔摩斯来说,注射可卡因是必要的,否则他大概会因为过度沮丧而自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抑郁狂躁型忧郁症患者脑部运作方式和精神分裂类似,以分散无连续性的思维为主要症状之一,换言之,他们都不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然而,考虑到海明威也是抑郁狂躁型忧郁症患者,同时也是美国大文豪……对这个问题,我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而且我相信福尔摩斯大概有偏执倾向(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偏执的对象当然就是他心目中的所谓“高于一切的绝对正义”。然而,我并不认为福尔摩斯患有与他的忧郁症同等程度的OCD。毕竟他并没有怀疑周围所有人都是“非正义”的,也并没有用自己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其他人。所以,他还的OCD还远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的程度,大概只是有些许偏执而已。

然而无论是忧郁症或者偏执都无法解释他对女性的冷淡。这可能的确是来自于他过去发生的事情……大概不太可能是初恋,因为麦可罗夫特也对女性冷淡。

再顺带说说麦可罗夫特,他是典型的自闭症(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就他们两个的心理问题来说,对于“母亲外遇-父亲谋杀母亲-父亲逍遥法外”的推论也并非那么虚无缥缈。

5,福尔摩斯和开膛手杰克。

很多人谈论过这个问题……有很多关于这个话题的电影和游戏。一般认为福尔摩斯生于1854年,那么他到1888年,也就是开膛手杰克活动的一年,不过34岁,也就是四签名之前的事情,当时华生应该还和他住在一起。如此重要的案件为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里没有写到,甚至连提都没提一句?

如果按照我的解释,福尔摩斯真的存在,那么很可能是福尔摩斯成功的侦破了这个案件,否则开膛手杰克不可能在杀掉5个女人之后就收手。但因为其中涉及敏感人物所以不便透露详情,甚至可能连柯南道尔都不知道具体情况。

按照我朋友的解释,福尔摩斯不存在,但案件是存在的。那么就是柯南道尔也拿这个案子没辙,所以就干脆不提。事实上,柯南道尔在开膛手杰克案发之后,的确提出了自己对凶手身份的推断。只不过他和当时警方的推断是一样的,认为是最后一个牺牲品:玛丽?凯丽的丈夫,为了恐吓惩罚自己的老婆而犯案。这个推论不但和当时的目击证词不符,也不符合开膛手杰克的犯案轨迹。

6,大脑与心。

英国一位在舞台上扮演过福尔摩斯的人说:“歇洛克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他只有大脑没有心,他是完全空的。”我无法同意这种说法,福尔摩斯对案件的精确推断来自于他的大脑,但是对正义与否的判断却来自内心。

7,华生。

福尔摩斯到底是否需要华生?很多人认为是作者柯南道尔,而不是福尔摩斯,真正需要华生。我比较同意这个看法,柯南道尔需要一个叙事者,而福尔摩斯,他大概和他哥哥一样,如果有可能,尽量自闭。但是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却不同意,他认为福尔摩斯需要一个叙述的对象,因为叙述是整理思路的最好办法。以下出自《爬行人》的一段话正说明了这种关系:“在他晚年我们的关系是特别的。他是一个受习惯支配的人,他有一些狭隘而根深蒂固的习惯,而我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之一。做为一种习惯,我好比他的提琴,板烟丝,陈年老烟斗,旧案索引,以及其他一些不那么体面的习惯。每当他遇到吃力的案子,需要一个在勇气方面他多少可以依靠的同伴时,我的用处就显出来了。但除此以外我还有别的用途。对于他的脑子,我好比是一块磨刀石。我可以刺激他的思维。他愿意在我面前大声整理他的思想。他的话也很难说就是对我讲的,大抵对墙壁讲也是同样可行的,但不管怎么说,一旦养成了对我讲话的习惯,我的表情以及我发出的感叹词之类对他的思考还是有些帮助的。如果说,我头脑的那种一贯的迟钝有时会使他不耐烦,这种烦躁反倒使他的灵感更欢快地迸发出来。在我们的友谊中,这就是我的微不足道的用处。”或者说,福尔摩斯需要一个朋友。如果就故事本身来说,福尔摩斯的确对华生很有好感,曾经多次坚持华生留下来进行委托人面谈,并且把华生从度假中拖出来跟他一起侦破案件。如果抛开柯南道尔不谈,福尔摩斯的确是把华生当成朋友的,这种友谊让歇洛克的无边冷酷中稍微透出了一点人性,同时也让他更迷人了。

8,JeremyBrett.

他是我认为的最伟大的福尔摩斯扮演者。北京最近出了一套12碟的福尔摩斯连续剧DVD。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在电视里看过,对他的迷恋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后来我又看过很多福尔摩斯电影,没有一个人超过Jeremy,无论是从外貌的相似或者是演技。Jeremy后来被认为因为扮演福尔摩斯太过投入而陷入忧郁症,这种说法太过极端,他的忧郁症是因为妻子去世的缘故。

不过Jeremy对福尔摩斯的诠释的确投入了他自己的理解。因为故事中柯南道尔对福尔摩斯的过去基本上没有提及,所以为了让福尔摩斯变的更丰满,他不得不自己想像福尔摩斯的童年大概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保姆和家庭教师等等……这样福尔摩斯就由一个简单的形象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扮演的福尔摩斯如此维妙维肖的原因。

(有一种说法是莫利亚蒂教授曾经是歇洛克和麦可罗夫特的家庭教师……)

柯南·道尔(1859——1930)

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爱丁堡医科大学,行医10余年,收入仅能维持生活。后专写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几经退稿才发表,以《四签名》闻名于世。1891年弃医从文,遂成侦探小说家。代表作有《波斯米亚丑闻》《红发会》、《五个桔核》等。1894年决定停止写侦探小说,在《最后一案》中让福尔摩斯在激流中死去。不料广大读者对此愤慨,提出抗议。柯南道尔只得在《空屋》中让福尔摩斯死里逃生,又写出《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归来记》、《恐怖谷》等侦探小说。塑造的福尔摩斯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任务。福尔摩斯的办公地点也成了旅游点。作品合乎逻辑的推理引人入胜,结构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涉及当时英国社会现实。对于其艺术成就,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柯南道尔被成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世界最畅销书作家之一。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3

书中的主人公福尔摩斯是个私人侦探,他具有超人智慧的头脑,聪明的思考能力,很善于逻辑分析。他可以在看见任何一位不熟悉的人都能准确说出他(她)的职业,令我敬佩不已。他曾经破过一个叫“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一案,案中有一个叫做斯台普吞的罪犯带着“魔犬”假装孤零零地生活,曾用猎犬先后害死过两人。福尔摩斯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后并处置了他。

在现实当中,我也曾经遇到过这样有趣的推理。有一次老爸的梳子在家里找不到了,我便问他:“爸爸,你刚才去过哪儿?做了一些什么事?”他回答说:“我到过卧室和厨房,到卧室拿衣服和梳头,在厨房炒菜。”我想:梳头是在柜子上梳的,炒菜是在灶台上抄的,这两个地方都很醒目,人一做完事就应该会看到的,而床底下不醒目,所以可能落在了床底下。我走过去检查了一下,果然不出我所料,那梳子还安安静静地躺在地板上哩!

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使我明白了,从报纸、电视上知道坏人虽然有,但是并不像我们想得那样可怕,只要我们向福尔摩斯那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地和坏人作斗争,正义最终将战胜邪恶。地球将变得更和平,更美好!

海安县海陵小学四年级:林梓栎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4

福尔摩斯是一名私人侦探,平常他都在贝克街221号的b室里抽着雪茄烟,等待委托人来。一旦接到案子,他就会立刻变成一条追逐猎物的猎犬,锁定目标,把整个案子抽丝剥茧,层层过滤,直到真相大白。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福尔摩斯》的读后感,请您阅读。

《福尔摩斯》的读后感1今天,我合上了还夹着香味的书本,看完了永远使我受益终生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尔编造了两个主人公:大侦探福尔摩斯和医生华生,并以华生的口吻和回忆录的方式,描写了26件惊心动魄的案例。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案例不是鬼怪悬疑的,不是让人胆战心惊的,也不是最辉煌成功的,而是我打开书本看到的第一个案子、也是福尔摩斯这本书节选中唯一失手的案子波希米亚丑闻。案子主要讲了波希米亚国王和他的情人艾琳艾德勒的一张照片纠葛,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他只好请教福尔摩斯,要福尔摩斯讨回照片,并把艾琳抓住。于是福尔摩斯跟华生去艾琳家导演了一场闹剧,结果发现了藏照片的地方。于是第二天他们三人前往艾琳家,不想艾琳早已识破诡计,弃家而去。并留下了照片。从此,福尔摩斯不再瞧不起女人,提到艾琳时总称她为那位女性。

合上书后,我的心还在剧烈地跳动着,脑子里仍回想着一件件案子。他那机智勇敢、能文能武的品质让我敬佩不已,而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阿瑟柯南道尔,如果没有这样一位聪明的作家,哪还有这样一位全球排名第八的虚拟人物呢?人们常说,想要当一个出色的侦探,就要具备四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推理力和知识力。再看看我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就比如观察力,这方面我最差,要我找一样东西,往往这东西就在眼前可还是没找到。再比如推理力,我看一道题都不能推导出另一道题。想想这些缺陷,我就羞愧不已,就目前这样的情况,别说当个侦探了,当个正常的人也没资格当。看来,我要多读读一些侦探小说,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学习一下那些侦探的精神和品质。我相信,只要我继续练习,就一定能战胜困难的!

于是,我又开启了推理的大门,又开始看起《福尔摩斯探案集》来

《福尔摩斯》的读后感2今天放暑假啦,我终于把《福尔摩斯探案》读完啦,那里的一个个生动的探案故事仿佛还历历在目,我佩服福尔摩斯的英勇机智、博学多才。我现在就带大家进入到这一趟刺激的旅程吧!

《血字的研究》 在血字的研究里福尔摩斯与华生初识,接下来的故事就由华生站在他的角度上来告诉我们。刚开始见到的福尔摩斯特别萎靡不振,因为他是一个喜欢刺激的人而且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案子,这时有一个案件发生了,这是令警方非常棘手的案子,特白厄斯葛莱斯警官给福尔摩斯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亲爱的福尔摩斯先生:昨天夜里,在位于布瑞克斯顿路尽头的劳瑞斯顿花园街号发生了一件凶杀案,今晨两点钟左右,巡逻警察看到该处有灯光,因这里平常无人居住,故而怀疑出了什么事情。后来该巡警发现房门大开,前室空无一物,中有男尸一具,尸体衣衫整齐口袋里装有名片,上面写着有伊瑙克J。锥伯,美国俄玄俄州克利夫兰城人等字祥。案发现场既无打斗抢劫的迹象,亦未发现任何能证明死亡原因之证据。屋中虽有几处血迹,但死者身上并无伤痕。死者如何进入空屋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深感棘手。希望您在十二点之前惠临该处,我将在此恭迎,在接到回示之前,现场一切均将保持原状。如果不能在临,亦务必尽告详情,若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当他接到这封信时特别兴奋,就如一批几天没吃饭的狼见到猎物时的心情,我们立刻赶到案发现场,不一会儿,他就找到证据,抓住了犯人。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问他,于是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凄美的故事,讲了一个关于犯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他讲的起初我不信,但是后来把这个故事告诉犯人,奇的是犯人居然一脸不相信的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他:是福尔摩斯告诉我的。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侦探!这时换我惊讶了。我一定要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这将是我目前经历过最离奇的案件了。

这个故事读完,还有更多的故事,福尔摩斯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想更深一层的了解福尔摩斯就去看书吧。说不定还有更多的发现!

《福尔摩斯》的读后感3天文学知识空白、文学知识空白、哲学知识空白、政治学不及格--这就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对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私家侦探来说,能否完成最缜密绝伦的推理、能否理清最扑朔迷离的案情、能否解最匪夷所思的案件、能否挑战最惊险刺激的冒险……这些,才是真正值得他关注并能给他带来无限快感的东西。讹诈、勒索、谋杀、离奇命案……声名显赫的福尔摩斯仍然叼着他的老烟斗,一脸精明悍练的表情,带领我们步入又一个惊心动魄、神秘诡异的历险之旅……

他精通侦探业务所需的多种专长,如化学、心理学、数学、外语等等。使人惊叹的是,作为侦探的他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小提琴演奏者。尤其他那观察入微的心和善于逻辑推理的缜密头脑,一旦发现疑云,就全心投入,废寝忘食地推敲,直到案情水落石出。他高超的破案技巧,常令人心服口服,更让读者拍案叫绝。福尔摩斯具有超人的侦探才能,那是他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的结果。他专门在紧靠大英博物馆的贝克街租了间房子。在那里,他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经验和科学,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合乎逻辑,入情入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使人容易接受并相信。

或许,我不可能成为像福尔摩斯一样出色的神探,但是,我却一定可以通过我的不断学习增长我的知识,开拓我的思维,丰富我的大脑,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比福尔摩斯还出色的学生。福尔摩斯甚至连哥白尼是谁都不知道,可是他却成为了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许多侦探迷的偶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拥有神探所需要具备的一切,广泛的知识面,高超的破案技巧,超人的侦探头脑,善于思考的习惯,正确的思维方法,最重要的还有,他那观察入微的心。这一切又是怎么来的呢?肯定不是出生时带来的,这是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得来的。我们每个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最聪明的小天才,天才都是学来的。现在努力还不晚,为了我们的未来,开始努力吧!

《福尔摩斯》的读后感4我从小就听说过福尔摩斯,动画片里也有提起,但只知道他是一个很牛的侦探,他的作者是柯南道尔,其它的却一无所知。于是我就“勒索”老姐,帮我买一套《福尔摩斯》。老姐说,青年版的《福尔摩斯》太无聊了,所以给我买了成人版的。

在去年的一天,姐姐又捧着一个包裹走过来,这个剧情太熟悉了,当初《藏地密码》《盗墓笔记》就是这么被运来的,只不过那是一个成年人扛着都很吃力的大箱子,这次却明显小得多,但看着老姐的样子,心想,真是苦了老姐了,以她的体力,这个看似不大的方方正正的包裹,已经是她的极限了,我得好好犒劳她才行。(后来发现,其实我低估她了,现在,她把比书重的多的“蛋蛋”从嘉宝一期抱到嘉宝三期也就这样)。

“一座无人居住得空宅,孤零零的矗立在潮湿的花园中一条黄土小径的尽头,一名死者躺在火光摇曳的红色蜡烛下,墙上漆草的留下两个暗红色的血字——复仇……”一个《血字的研究》勾起了我的兴趣,但接下来的《四签名》有点复杂四年级的我无法理解其中的奥义,所以把书放回了书架,直到今年才拿出来。

首先,福尔摩斯是侦探小说史上第一个血肉饱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和普通人相比,他有着更敏锐的嗅觉和惊人的记忆力,善于从一般人忽视的细节中发现线索,但同时他也具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性格弱点,喜欢卖弄,语言尖刻,案情顺利时沾沾自喜,遇到挫折时焦躁沮丧,甚至还有依赖麻醉品的不良嗜好。他时常出没于英格兰的城镇乡村,与各色人等往来交谈,寻找犯罪的蛛丝马迹,而没有案子的时候,又喜欢深居简出,把自己关在贝克街的寓所里,拉小提琴打发光阴。他和华生医生之间的友谊看似平淡如水,却往往在患难中流露真情。就是自柯南道尔开始,侦探小说写作者在构思案情的同时,也把塑造侦探的个性提高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留下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神探”形象。

福尔摩斯惯用的手法,是通过对脚印、手迹、灰尘、泥巴等等细微末节的仔细观察,运用化学、药物学、解剖学、地质学等专业知识,经过缜密的推理和大胆的假设再现犯罪过程,最终揭露凶手。当他一眼看出某人的身份,或道出某人最近经历过哪些事情时,他阐述的理由总会令人心悦诚服。要知道,在19世纪下半期柯南道尔开始创作的年代,科学化的犯罪学并不存在,甚至没有一部系统的犯罪学专著可以借鉴,福尔摩斯采用的探案手法,几乎全凭柯南道尔的想象和经验归纳出来,其中有些甚至比当时官方的刑侦手段还要先进。比如,在他的第二部小说《四签名》中,曾提到使用熟石膏可以有效地保留足迹,竟与一年后出版的有史以来第一部犯罪学教科书《汉斯·克劳斯罪案调查》的结论不谋而合。对于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化的文学形式来说,柯南道尔无异为后人打开了一道取之不竭的宝库之门。

这就是我的福尔摩斯记。

《福尔摩斯》的读后感5今天我读完了英国柯南·道尔写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完这本书,我被福尔摩斯严谨的思维惊呆了。

匪夷所思的事物,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惊奇刺激的冒险。伟大的侦探,永远的福尔摩斯。这个身材瘦削、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神探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福尔摩斯,这个伟大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开始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这样敬佩福尔摩斯,我只是看看福尔摩斯破的案我能不能破开。我那时是对福尔摩斯怀着一种不服气的心理去看的这本书。

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发现我完全错了,福尔摩斯那严谨的思维不得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让我们来说一说这本书中的七个探案的经历吧!

第一个故事《修道院公学》写的是霍尔德芮斯公爵的独生子被劫走的事情。起先,我认为是德语老师黑底格把孩子劫走的,可是,后来种种证据证明德语老师黑底格只是这其中的一个受害者。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是公爵大人的秘书王尔得先生精心的一手策划的。

第二个故事《黑彼得》写的是彼得·卡里船长之死的疑案。本来“凶手”已经被霍普金斯先生(福尔摩斯寄予厚望的一位年轻警探)找到了,但是福尔摩斯凭着他的推理,又找到了另一个凶手。这两个凶手相比较,显然,福尔摩斯捉住的那个人是真正的杀手。

第三个故事《查尔斯·米尔沃顿》写的是查尔斯·米尔沃顿要将一些挑拨夫妻关系的信件在贵族麦尔兹女士和中尉多尔金结婚的前两天寄给多尔金,让他们取消婚礼。福尔摩斯巧妙地把这些信件烧掉了,避免了这次“灾难”的发生。

第四个故事《六座拿破仑半身像》写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有五座一样的拿破仑半身像都被同一个人打碎的事情。福尔摩斯在大家都十分迷惑的时候打破了第六座塑像。在那里他发现了一颗珍珠,原来,这个犯人就是要找这颗珍珠。

第五个故事《三个大学生》写的是在福兹求奖学金考试的前一天,试卷被抄袭的事情。福尔摩斯从各个角度调查了现场,又拜访了在周围住的三个大学生,了解了他们的身高和兴趣,捉住了这个“贼”。

第六个故事《金边夹鼻眼镜》写的是约克斯雷旧居事件。这一事件中,不仅有青年威洛比·史密斯的惨死,而且悲剧后的事情还揭示出了奇特的犯罪动机。

最后一个故事《失踪的中卫》写的是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橄榄球队与牛津大学队比赛的前一天英国剑桥大学队的中卫失踪,福尔摩斯通过跟踪找到了中卫。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5

洛阳市55中学四(2)班 王一鼎

近段时间,我用六天的时间读完了个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觉得[英国]的作家柯南道尔写的非常精彩。

书中主人翁福尔摩斯先生是一个才智过人、善于推理,侦破了很多案子的著名人物。他利用观察、发现、推理的方法破了《血字研究》和《带斑点带子》等案子,利用询问和跟踪的办法破了《失踪的新娘》和《神秘的客人》等案子。我看了以后受益非浅。如果你读了这一些案子的侦破经过以后,也会陶冶你的情操,开发你的智力,增强你的勇气。

我们要学习福尔摩斯先生,学习他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多用推理的方法来探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6

关键词:福尔摩斯;科学侦探;兴趣;勇敢;同情

福尔摩斯是著名的侦探家,在这部小说中福尔摩斯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解决了一直萦绕在罗伊斯小姐心头的难题。他在好友华生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移除了罗伊斯小姐房间中的潜在威胁。他与华生在合作过程中的亲密无间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福尔摩斯是一位极具智慧且富有冒险精神和同情心的科学侦探家。本文想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名侦探福尔摩斯的魅力。

一、 福尔摩斯是科学侦探的典型代表。

福尔摩斯用科学的侦探方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办案极其理智从不感情用事,他首先立足于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并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逐步分析案情,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他常常亲自到犯罪现场做调查取证工作,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这篇小说当中,他详细调查了罗伊斯太太留下的遗产数目,发现了它与案件之间的关系,为案件的进一步侦破提供了突破口。调查遗产回来后,他明白了那个恶棍罗伊斯企图阻止他们调查案件的原因,因此他立刻决定和和华生到水门去一趟。到达现场后他详细了解了死者死亡的时间,房间被装修的时间和原因,为什么房间的铃绳只是个摆设,为什么那个莫名奇妙的通气孔并没有起到通气的作用,以及什么时候罗伊斯小姐的继父回来,带着这些问题他详细地检查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在此他发现了案件的重要线索—杀手肯定是通过她继父的房间进入罗伊斯小姐的房间并夺走其生命的,因此他拒绝检查第三个房间,直接去检查那恶棍继父的房间。果不出所料,她继父房间的布置与陈设证实了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凶手是那恶棍所豢养的毒蛇。正是他的这种建立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上的严密推理加速了案件的侦破。

他从不忽视任何一个对案件有帮助作用的细节。因为他认为在别人看来或许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也有可能使案情获得重大转机。如果侦探家充分利用这些细节,就有可能使侦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这起谋杀案中,福尔摩斯抓住最令人忽视的但对案件的侦破具有重大意义的细节,即罗伊斯小姐临死时说的一句话,“那是一条带斑点的带子。”福尔摩斯根据其所生活的环境认为这句话对案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她生活在乡下从来没见过蛇,更何况是在黑暗中看到的,当时罗伊斯小姐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因此她将蛇看成是一条带斑点的带子也就不足为怪了。但华生医生却从来不这么想,由此可以看出福尔摩斯具有科学家一般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福尔摩斯又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分析家。他出色的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揣摩疑犯的心理,弄清其犯罪动机。在《斑点带子案》中他仔细地揣摩了罗伊斯先生的心理,为什么他一直想阻挠继女的婚事呢?带着这个疑问经过一番调查后,他初步认定这极有可能是因为钱。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不想与其继女分享遗产,继女的结婚自然会有损他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决定用狡诈阴险的手段达到其罪恶的目的。他将毒蛇驱赶到继女的房间,将其在即将结婚的前夕咬死,其手段阴险毒辣可见一斑,其丑恶狰狞的面目着实令人可憎。但他最终自食恶果,也是罪有应得。这更让我们对福尔摩斯高超的侦探艺术拍案叫绝!

二、福尔摩斯对侦探的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侦探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正义和法律,而并非金钱,他从不向来向他求助的人收取额外的报酬。

福尔摩斯无所事事的时候常常摆弄各种化学实验研究侦探艺术以打发闲暇时光。他嫉恶如仇,扶危济困,视惩治罪犯为自己的职责,绝不向求助的人收取额外的报酬。他告诉罗伊斯小姐说至于报酬,他的职业本身就是他的报酬。罗易斯小姐只需以她的能力支付本案可能的费用就可以了。在他看来侦破一个复杂的案件并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是一种智力游戏。在侦探活动中可以获得无限的乐趣,这种乐趣是金钱所不能替代的。虽然他知道侦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且充满了危险与艰辛。他要面对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甚至要冒生命危险。但这与他从侦探活动中所得到的乐趣相比,也就微不足道了。福尔摩斯对侦探的满腔热忱由此可见一斑。

三、福尔摩斯具有骑士般的勇敢精神和绅士般的优雅风度。

他敢于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他嫉恶如仇却又对下层人民充满了同情,尤其是对无助的妇女给予无限的尊重,设身处地的替她们着想,保护她们不再继续受伤害。在这篇小说中,恶棍罗伊斯企图以武力威胁福尔摩斯少管闲事,但他毫不畏惧,以幽默的方式将其打发走。任何来自外部的威胁都不能使他屈服、退缩。

他热情地接待向他求助的罗伊斯小姐并安慰她不要过于悲伤和恐惧,他尊重罗伊斯小姐并耐心地听取她的诉说。在随后的侦探过程中他用各种方法极力保护罗伊斯小姐免受伤害。在他和华生来到罗伊斯家时,他故意让其他人将他们误认为是建筑工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保护罗伊斯小姐的名誉。当罗伊斯知道她的继父那天早上曾跟踪她时吓的嘴唇发白,福尔摩斯建议她将自己锁起来以避免恶棍的再次伤害。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7

英国伦敦老城区中心,贝克街221号B座的门牌下,有一块颇为醒目的头像,这是一位30来岁的年轻人,英伦鹰钩鼻,目光深邃。在不远处的地道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铜像,主角也是他:双舌呢子帽、深灰色斗篷、嘴叼大烟斗、手持放大镜……读到这里,大家不用再猜了,这便是鼎鼎大名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上百年来,听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广大福尔摩斯迷心中就会荡起阵阵涟漪。他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已被各国拍成了211部电影。最近,英国导演盖・里奇又执导了一部《大侦探福尔摩斯》。这部怀旧色调的影片在全球热映,让人在尽情品味维多利亚时代的同时,也对盛行至今的刑侦司法学的源头有了生动认知。

眼科医生笔下的名侦探

1887年,当柯南・道尔这位高大俊朗、留着一撇威严的英式小胡子的苏格兰医生毅然“弃医从文”,在《比顿圣诞年刊》发表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时,未曾料到,竟从此打开了一扇门,为世界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

正是凭借这部曾屡遭出版商刁难,几经辗转方得以出版的侦探小说,以及40年间陆陆续续在《海滨杂志》上发表的56部短篇和4部中篇小说,柯南・道尔将这些小说的共同主角福尔摩斯塑造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就像西方世界的耶稣与圣诞老人。

福尔摩斯的诞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柯南・道尔创作这个角色时,正值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电器、内燃机、电报、电话等新发明,如同魔术师的百宝囊,百变而不穷。庞大的日不落帝国,影响着世界的角角落落,也令彼时的英国人豪情满怀。

见证了科学技术巨大生产力的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普遍认识:科学能够解决人类的一切难题。而伴随工业革命成长起来的柯南・道尔,注定了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自然而然地将科学基因注入福尔摩斯身上。

柯南・道尔,出生于风景如画的苏格兰名城爱丁堡,9岁时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青年时代在爱丁堡大学学医,毕业后作为随船医生在西非海岸待了一年多,回国后在海滨城市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了好几年。1890年,他还到维也纳学了一年眼科,等回到伦敦后,成为一名地道的眼科医生。

医学方面的渊博知识,为柯南・道尔塑造福尔摩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无论是在《冒险史》《波希米亚丑闻》《红发会》、《身份案》,还是《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五个桔核》、《歪唇男人》、《蓝宝石案》等名篇里,叼着烟斗的福尔摩斯神情自若,运用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在纷繁芜杂的案件中游刃有余,寻觅蛛丝马迹,将一个个真凶绳之以法。

虚拟的福尔摩斯,面对凶残的犯罪力量从不妥协,也从不屈服。为了消灭犯罪头日莫里亚蒂教授,福尔摩斯甚至甘愿“葬身”瑞士莱辛巴赫瀑布的滚滚激流中。当然,侦探之神如果这样消失,既不会让广大读者满意,也不会让对正义充满期待的柯南・道尔“心安理得”。1903年,柯南・道尔发表了《空屋》,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

现实中,柯南・道尔也具有这种无所畏惧、甚至“钻牛角尖”的精神。他一生中最大的义举,就是为一个叫奥斯卡・斯拉特的谋杀案嫌犯打了17年官司,最终为其洗清冤屈。

永不褪色的法治精神

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是理想司法的化身。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刑事司法正处于变革的前夜。经济社会转型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犯罪侦查、审讯等方面,基本还停留在中世纪刑讯逼供、酷刑恐吓等古老手段上。尤其是对于犯罪证据的获取,缺乏科学审视与关注,冤假错案数量也蔚为可观。

面对这种司法乱象,柯南・道尔的选择,也就具有了一种强大的时性力量。这位半路出家的作家,用人文主义激情演绎着“知识就是力量”,也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刑侦司法科学化。

作为非常优秀的私家侦探,福尔摩斯尽管屡屡帮助皇家警察机构“苏格兰场”破获了大案要案,却与物质欲望隔绝,从不居功自傲,也不依靠权威,一切让证据和事实说话。喜欢蜗居房间,鼓捣各种化学仪器设备的福尔摩斯,让人看似有点偏执古怪的背后,其实也准确地传达了作者对于理想刑事侦查机构的期待――独立、公正、科学。

从某种程度上说,福尔摩斯这个人物的塑造,对于刑事司法领域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及至现代,一些福尔摩斯的破案理念,如物证认罪、合理推理、证据锁链等,成为刑事侦查教科书中的常设内容。在犯罪现场运用各种DNA检测、指纹识别、m液分析等微量物证侦查技术,辅以犯罪心理分析、缜密的逻辑推理,已经成为破案常态。

贡献如此之巨,是以柯南・道尔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并在1897年被英王室册封为爵士。

古罗马法学家杰尔苏有句名言:法律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意大利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则说到,电影是第七艺术。近百年来不断被电影演绎的“福尔摩斯”,正是法律和艺术的结晶,且经过岁月的打磨,成为一件弥足珍贵的艺术品,闪耀着不朽的法治光芒。

可贵的福尔摩斯之踵

单从读者角度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已经是精品了。尤其是40部短篇小说,画面感非常强,冲突设置集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对于导演们而言,只要稍加修改整理,便是一部出色的电影蓝本。不过,令人费解的是,深受读者和观众们喜爱的福尔摩斯,在柯南・道尔的设计中,却存在着种种先天不足。

福尔摩斯不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在《血字的研究》中,经由华生的描述,我们知道福尔摩斯虽然有着准确的解剖学知识,却无系统性;虽然有着偏于实用的地质学知识,但很有限;植物学知识相当片面,但对于莨菪制剂、鸦片及却知之甚详,对于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实用园艺学却一无所知;政治学知识更是少得可怜;文学知识、哲学知识、天文学知识则基本没有,

再如,福尔摩斯是一个没有多少生活情趣的工作狂人。这个单身的英国男人,没有心仪的恋人,没有渴望的沙龙,除了兄长迈克洛夫特・福尔摩斯、远亲弗纳・凡尔奈等,没有其他亲人。平日里除了收下接踵而至的案件,就是忙碌不止的破案分析。无论是他擅长的剑术、拳术,还是小提琴,都不过是为破案服务的。他喜欢一头钻进房间,鼓捣自己的各类瓶瓶罐罐,为了适应这种不分日夜、废寝忘食的强工作状态,甚至喜欢注射诸如吗啡、古柯碱等精神麻醉品。在现代人眼中,这无疑是一种略显病态的生活习惯。

甚至有专家推理,福尔摩斯患有抑郁狂躁型忧郁症。因为这一类型的忧郁症患者,时而充满精力,可以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极其兴奋,脾气暴躁,感官异常灵敏;随之而来的是连续几个星期的低潮期,可以懒在床上一天不动,厌食;常常对华生哀叹,伦敦城没有高智商罪犯了……

而且,在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不是那么全能的英雄,比不过美国的超人、蜘蛛侠、绿巨人、闪电侠,等等。在生活中,这位侦探就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有喜、有怒、有哀、有乐,甚至也会犯一些错误,被老对手莫里亚蒂教授算计,一起跌下瑞士瀑布;被小女人艾琳・艾德勒识破身份,进行反跟踪。

但这种人物的瑕疵设计,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清风。福尔摩斯不同于超级英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现实人物”,完整地呈现在现实生活里。他乘坐大家熟悉的英伦马车或火车,出没在漫天的伦敦大雾之中;他住在众所周知的街道旅馆里,阅读《每日电讯报》和其它流行的报纸,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来往接触……

或许,正是这些不完美,使福尔摩斯更加真实可信,仿佛触手可及。

福尔摩斯探案读后感篇8

[关键词]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电影;改编

自从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创造了经典的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之后,尽管道尔身后出现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以及约翰・迪克森・卡尔等人的文学造诣并不在道尔之下,但是他们笔下的人物就影响力而言却无一能与福尔摩斯相提并论。尤其是在福尔摩斯风靡世界的年代,也正值电影业的蓬勃兴起,该系列小说进入大银幕并受到数代观众的欢迎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然而,目前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改编已经走入了一个困局之中,首先便是因为原著的经典性,使得目前已经存在太多类似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根据福尔摩斯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超过了两百六十部,超过七十名演员曾经扮演福尔摩斯这一角色。[1]推理悬疑类电影最为重要的便是情节的神秘性,然而观众对小说和同类题材电影的熟稔已经大大地破坏了这种应有的观影。其次,柯南・道尔尽管拥有丰富的推理知识,但是其所处时代距离今天的观众毕竟有一段距离,而刑侦手段的进步却是迅猛的,曾经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最高科学理性的破案手法在今日看来已经颇为陈旧甚至粗疏,毫不新奇。这就很容易导致当代福尔摩斯电影将原本颇具严肃意味的推理故事变为恶搞的对象,以推陈出新,这极容易损害电影的品格以及原著的艺术性。因此,很有必要对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电影改编特征进行梳理,从而总结得失,探寻新路。

一、案件的改编与重新整合

案件是福尔摩斯系列电影的核心情节。早期的福尔摩斯电影一般都对案件采取了忠实于原著的改编态度,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20世纪30年代末环球公司出品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1939)等14部电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的电影就必须对原著进行必要的裁剪。在2002年由英国BBC推出的同是改编自原著《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的同名电影中,情节上就有一些细枝末节上的改动。如当客户亨利差点被猎犬咬死时,福尔摩斯差点死在泥潭里没有救出美女,福尔摩斯在有案件的时候也滥用吗啡等。

到了21世纪之后,对案件的改动力度则大大加强了。如在盖・里奇执导的《大侦探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2009)中,除了借鉴道尔的原著之外,还对美国漫画家莱昂纳尔・威格拉姆的同名漫画进行了“移植”[2]。第一部电影化用了原著中的《苏赛克斯吸血鬼奇案》,但是故事的核心并不是罗伯特・弗格森先生的儿子杰克的阴谋,而是领袖亨利・布莱克伍德勋爵的毒气计划,在挫败这一计划后,电影由艾琳・艾德勒引出第二部的反面人物莫里亚蒂教授结束。而第二部《大侦探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Sherlock Holmes:A Game of Shadows,2011)则是化用了《最后决战奇案》,但是除了在结尾处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一起同归于尽以外,案件内容几乎和原著没有太多关系,原著中的莫里亚蒂是犯罪界的拿破仑,只是制造刑事案件逼迫福尔摩斯侦破。而在《诡影游戏》中,莫里亚蒂的阴谋则是掀起世界性范围的战争,这也使得福尔摩斯的牺牲具有更为崇高的意义。

而在比尔・康顿执导的《福尔摩斯先生》(Mr.Holmes,2015)中,由于电影的剧本并非来自道尔原著而是改编自米切・库林的小说《心灵诡计》,福尔摩斯的形象以及整个破案故事几乎都进行了“再创作”。电影中的年代为1947年,此时的福尔摩斯已经93岁高龄,行动迟缓,且记忆衰退,于是搬离了贝克街,孤独地归隐在英格兰乡间靠近大海的地方。平时他会默默地在电影院看有关自己的电影,并且福尔摩斯本人否认电影中出现的那些关于他的种种风光无限的事迹。由于在整理麦考夫的遗物之时,福尔摩斯发现了自己接受的最后一个委托有蹊跷,因此萌生了要破一桩50年前的悬案的想法,年老却依然自负无比的福尔摩斯在寡居女管家的孩子的帮助下开始了查案。故事中不仅没有华生,也没有麦考夫和哈德森太太以及福尔摩斯的宿敌莫里亚蒂教授,他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福尔摩斯在这一次查案中所要对抗的敌人也并不是阴谋、凶手抑或轨迹,而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二、人物关系的调整

人物关系构建起了一部小说以及电影的关系网络,并且作品的情节正是通过人物关系组织、延伸开来的,人物关系的设置(包括同性关系与两性关系)直接关系到作品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传播功能以及文化意义。而人物关系同时也是微妙的、不可量化的,不同时代人际关系的观念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观众的审美品位和日常习惯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与文学作品的一成不变不同,电影改编往往会在人物关系上进行调整,以迎合观众的欣赏需求。

首先,在两性关系上,在原著之中,由于小说是以华生的视角来撰写的,因此华生只能根据福尔摩斯的外在神态来判断他对于女性的态度,尽管福尔摩斯保持着对女性的欣赏和尊敬,但是在好友华生看来,对于福尔摩斯那冷静刻板和极其镇定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换言之,原著中的福尔摩斯是一个异性的绝缘体。这主要是因为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主要撰写于18世纪,欧洲正沉浸在理性时代之时,科学理性被置于崇高的位置,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当时人们普遍坚信情感是理性的大敌,尤其是与女人有关的,如异情等,都有可能威胁到理性的存在。因此对于始终坚持以理性破案的福尔摩斯来说,他绝不允许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风流韵事,更遑论正常的家庭生活。而在这种畸形的对感性的压制结束之后,福尔摩斯这一形象依然因为坚持着独身主义而始终在观众中保有一种颇为另类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审美吸引力。

然而对于当代电影来说,这种男主角与女性始终保持距离的关系也多少显得太过刻板和单调,因此在原著中唯一与福尔摩斯产生较多关联,被福尔摩斯称为“那个女人”的《波希米亚丑闻》中的艾琳・艾德勒成为电影中着力刻画的女性形象。她与福尔摩斯的关系也被编剧给予了较为浓墨重彩的刻画,以显示福尔摩斯并非完全不近女色,拉近了福尔摩斯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如在原著中艾琳与莫里亚蒂教授之间并没有关系,而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艾琳成为莫里亚蒂的手下,莫里亚蒂正是因为福尔摩斯有可能对艾琳产生感情才命令艾琳以“美人计”接近福尔摩斯。而艾琳也因为真心喜欢上了福尔摩斯才将莫里亚蒂的阴谋和盘托出,最后莫里亚蒂将艾琳杀死,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之间的对决又多了一层为艾琳报仇的意味。

其次,在同性关系上,原著中的华生与福尔摩斯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高于友情的情愫,然而华生毕竟正常地组建了好几次家庭,并且在维多利亚时代暧昧的同性关系的生存空间是极为尴尬的。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进入到21世纪以后,人们不仅不再视“同性恋”为洪水猛兽,甚至会在影视作品中刻意张扬男性同性情爱,为女性观众创造一种颠覆原本社会阶层话语,抵御社会压力的“理想关系”,满足女性观众对男性感情的“窥视”欲望,以至于形成了所谓的“耽美”“腐女文化”一类的亚文化。[3]在改编后的福尔摩斯系列电影中,虽然并不直接指涉同性恋定义,但不难发现均对福尔摩斯对华生的依恋情感进行了强调,使二人关系进一步置于一种暧昧未明的状态中,吸引观众的热议。例如,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与福尔摩斯分别三个月后的华生发现,福尔摩斯一人居住的贝克街221B房间变成了近似猪窝一般的脏乱(原著中只是提及乱,如烟草放在拖鞋中),不仅东西随便乱放,邋里邋遢,而且福尔摩斯在里面随意开枪,窗帘永远不拉开。福尔摩斯在阴暗中到处乱趴,过着瘾君子一样的生活。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华生准备结婚要搬走,福尔摩斯不愿意过没有华生的日子而自暴自弃。又如福尔摩斯与华生在皇家饭店吃饭,听华生说自己的心上人玛丽小姐也要来时,一副惊讶且受伤的表情,在玛丽小姐到来后更是醋意大发,挖苦玛丽小姐的项链是借来的,辛辣地讽刺玛丽小姐抛弃了自己的前情人找到华生,气得玛丽小姐夺门而出等。这种感情设置使得女性被置于观看主置上,对大众文化下的性态话语进行了戏谑式的挑战。

三、推理与冒险比例的改变

在福尔摩斯系列电影中,推理无疑是导演必须表现出来的关键要素。然而与文字仅凭侦探巧妙而严谨的推理就能够妙趣横生不同,电影中必须兼顾“文戏”与“武戏”的比例,才能使观众感到剧情有张有弛,过多的推理容易使场景缺乏变换,让观众感到厌倦。因此,电影往往会突出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冒险”活动,让侦探经常性地置于千钧一发的危险局面,或给其增加大量华丽的打斗情节,以迎合观众对暴力美学的欣赏趣味。何况,原著中也存在一定的冒险成分。首先,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本身就是一个格斗高手,他不仅能够将棍棒作为自己的称手兵刃,也十分擅长刀剑以及赤手空拳的搏击,健康的体格是支持福尔摩斯写下卷帙浩繁的专论和进行长途奔袭追凶的基础之一。其次,福尔摩斯并不仅仅待在伦敦贝克街221B号,道尔描述了福尔摩斯穿梭于伦敦乃至英国的各个角落调查事实真相,以《四签名》为例,福尔摩斯为了追查搭乘着“曙光号”的罪犯的下落,在泰晤士河上打听了一家又一家船坞,直到问至第十六家时方得到答案,没有良好的体能是无法做到的。

而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导演盖・里奇为了增加电影的可看性和商业性,为福尔摩斯增加了需要进行近身搏击的戏份。[4]如在正在建设的、悬空的伦敦桥上,福尔摩斯使用在维多利亚时代刚刚流行起来的“巴顿格斗术”与“巫师”进行决斗,身穿黑大衣的福尔摩斯在灰色天空的背景下极为冷酷,最后被打败的巫师被铁链吊死,完成了他应该接受的绞刑,场面宏大且十分火爆。在《大侦探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中,动作场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如福尔摩斯不仅会李小龙的将双节棍夹在腋下的动作,家中还有练习“咏春拳”所需要的木人桩。福尔摩斯与华生在造船厂时与黑道杀手的肉搏,福尔摩斯的拳脚极其老道狠辣,并且能够随手操起身边的物件作为兵器,使打斗还具备了一种轻喜剧的效果。盖・里奇还对这些打戏进行了电脑特效处理。考虑到福尔摩斯精通医学与人体结构,里奇用特效表现出了福尔摩斯在出手前所设计的打斗招数,攻击敌人的身体部位,以及攻击力度能够对对方造成什么样的伤情等,这些想象都以慢镜头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对方被击中之后呈现出什么样的痛苦表情,其肌肉会发生怎样的收缩,血液会往哪个方向溅射等,显示出福尔摩斯即使是在生死相搏之时仍然有着精密高速的运算。

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银幕呈现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问题。福尔摩斯不仅仅是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还在一百多年的演绎中成为一个颇具票房号召力的银幕形象,对于他的塑造关系着电影在语言运用、情节剪裁、银幕造型设计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对于观众几乎早已知道前因后果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电影主创又该以什么姿态来继承、延续原著的精神,并别出心裁,使电影在叙事中具备当代人能够接受的审美价值、思想认识以及娱乐要素,这些都是电影人需要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徐雪婷.福尔摩斯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以《大侦探福尔摩斯》和《神探夏洛克》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王铮.《大侦探福尔摩斯2:诡影游戏》解读[J].电影文学,2012(17).

[3]张翼,董小玉.论互联网环境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以耽美文化为例[J].新闻界,2013(20).

上一篇:母亲节的礼物作文范文 下一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