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无奈范文

时间:2023-11-04 09:26:51

母爱的无奈

母爱的无奈篇1

我们都有过和母亲吵架的“历史”,吵架的理由也不尽相同——妈妈的唠叨。虽然我们都知道,那是爱,但我们总是接受的好无奈。

一·“路上小心”嘴边挂,“塞紧耳朵”脑中思。

“小心,早点回来。”叮嘱声又一次响起,耳朵也变软了,仿佛想要变成棉花糖,层层网住,杂言勿入。我们只能偶尔抱怨,毕竟这仍是一种爱。

二·“少上网,上瘾啊!····说的真对,网络是祸害,早知,我就不安网线了。”妈妈的唠叨又在耳畔响起。

这种无奈的爱有时好难接受,听“我知道了,玩游戏上瘾,我不过是挂挂Q,听听歌,写写作文,看看电影,哪样上瘾?”争吵开始“怎么不上眼,上一会眼发昏,上眼到发昏。你还近视,不要眼了吗?”

····无语,这爱好无奈,我的打算又要PUT OFF了。

三·学习重要,贵在与时间抗争;

游戏不轻,难在和母亲较劲。

“快学习,放假也不能放松。”无奈的爱有一次回荡在耳边,我只能敷衍“恩,我不回落的,不过,要还我游戏时间,我更喜欢玩中学。”母亲也不甘示弱:“都多大了,还玩中学,你认真学更实际。”

母爱的无奈篇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女儿已经逐渐长大,像许许多多的孩子一样进入了幼儿园,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与小朋友接触、交流、嬉戏,学习玩的技巧,慢慢地学习独立的生活,慢慢地学会面对困难,面对坎坷,不再因困难而悲伤,不再因坎坷而哭泣,再也不需要老是依靠父母。

但女儿的独立性并不是很强。在开始时,经常在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不想进入与父母隔离的铁门,即使面对老师的无可奈何的强抱,女儿也舍不得与父母相隔,哭着,闹着,喊着,以致闹得不可开交。做父母的既心疼又生气,虽然像女儿这样并非独例,但为人父母的,面对这样的尴尬情境,是无可奈何的,甚至有点悲哀。

老师总是安慰说,熟悉了就会坦然面对的,习惯了就会安静的,过了一段时间会好的。

还好,两个星期以后,进入幼儿园的女儿总算不哭不闹了。老师也说她表现很是不错,这让我与爱人舒了一口气,逐渐放下心来。但糟糕的事情接着来到,女儿让她母亲接送的时候,很是安静,很是听话。但一旦轮到我接她的时候,她却闹着要到中学见他母亲,我不依,她就哭得很伤心;有时候,我心软了,就带她去见他母亲;有时候,我觉得她的哭很没面子,不让她去,干脆让她哭着回家。还好,到了家她就跟邻居的小孩一起玩耍,这时候她乖巧了,不哭也不闹,一副很幸福的样子。

我心中真的是感叹不已,真是无奈啊!心想,女儿还是小孩子,过一段时间,等她闹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无奈的并不只有这些。也许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吧,女儿像很多孩子一样,喜欢玩耍。有同事的孩子与女儿年纪相仿,于是他们就呆在一块,一起玩,一起闹。但因为女儿比他们小了几个月,在不愉快的时候,打闹了起来。女儿是很少打赢的,好几次哭着回来,向我们报告她所谓的“不幸”,然后经常在大人对该批评的批评,该好言相劝的好言相劝,在一阵“教育”后,他们又重归于好,又玩在一块,又乐到一块。真是孩子的秉性啊!

有时候,为了挣回做父母的面子,也让女儿能学会自强,能够在以后做到据理力争,告诉女儿在争吵的时候,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敢于还手,但女儿总是懂得听,不懂得做。真是拿她没办法。

母爱的无奈篇3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节。在这个日子里,忽然觉得,有太多的话想跟父亲说,却不知如何说出口。或许你也试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走到父亲的面前或拿起电话想跟家中的父亲说上一两句祝福的话语,可一听到话筒中传来的父亲那一贯威严的声音,你终于还是没能说出你心中的话。

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天下最好的父母,每一个做子女的也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回报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有了子女的我们。我的父亲不会比别的父亲更伟大,他只是一个很平凡的父亲,可是他却是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爱最尊敬的人。

童年的生活很苦,那个年代也许生活不苦的人很少吧。那时候父母都很年轻,可能是因为母亲没有工作的原因,家里的生活重担都要由他来承担,父亲那么辛苦地劳动,可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很清贫,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而自己没有,心里对父母有很深的怨恨,就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能象别人家的父母一样可以给自己买想要的东西呢?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到中年的我,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之后,我的心里只有对父亲当年的无奈深深的内疚和怜悯,虽然当年他那么无奈,可是他是付出了他全部的爱和辛劳把我们拉扯成人的,而父亲,在承受着生活的压力的时候,从来不曾把生活的压力带给他的无奈和痛苦发泄到我们身上的啊。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冲撞父亲,让他很生气,他举起手想打我的时候我心里是很害怕的,可是我横下心来又冲着他嚷:"你打死我好了"。可是父亲他没有打我,当时的情景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可是我记得从小到大,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任何一个。现在的我是多么后悔小时候的不懂事、小时候的顽劣啊。尤其是在当自己也经历过太多的失败想放弃一切责任的时候,才能够明白父母当年的艰辛和为了生活而付出的苦苦挣扎。每次不敢想到这个,想到这些,就觉得真的很想回到童年时候去安慰我那无奈的父母。好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的父母现在的生活虽然都很普通,他们都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啊。而我和父亲的感情一直是最深的吧,虽然小时候我冲撞他,可是长大后的我,却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和他商量,他总是会鼓励我,会告诉我一定能行的。因为父亲的鼓励,这些年,虽然我的生活一直有很多挫折,可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而我最爱的父亲,他也老了,这些年来他的腿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痛快的走路了,这些年来吃了无数的药,看了无数的医生,现在已经能满大街的走路了,而我却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父亲也不需要,他和母亲从来没有对我们提出过什么要求和希望,每次回家只要我告诉我生活中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他就会马上兴奋起来,他是那么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快乐,也许这也是普天下所有做父母的共同心愿吧。

父亲节快到了,我在这里只有默默的祝福我的父亲健康平安、晚年幸福。也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都相亲相爱,幸福快乐。做为儿女,就用自己对生活的努力来回报我们的父亲吧。

母爱的无奈篇4

特别的母爱

在断断续续的雨声李,我怀着害怕的心情走进了那间我再熟悉不过的房子,等着一顿严厉的处分。推开门,只见妈妈在哪里安然地绣花,我想:待会儿可就是死火山爆发了!

妈妈见我走来,慈祥的对我一笑,我觉得这笑里是藏着利刀的,怎么觉得这笑让我毛骨耸然——妈妈先是问我:“在学校里有没有犯错啊?”我无奈地说:“昨天作业没做完。”妈妈的脸一下子变了,但不是严厉的脸,而是更亲切,亲切中带着一点无奈的脸。我真后悔昨天玩电脑,害的我作业都没做,这电脑真不该玩,可是世界时没有后悔药啊!我本以为妈妈会臭骂我一顿,没想到她只不过对我说:“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我先罚你一周不能玩电脑。”我一听,心里暗暗自喜:哈哈!被我躲过去了。我躺在床上想着。可回头一想,妈妈也许是用这种方法处分我呢。这时,我忽然感觉到了母爱的温暖,心灵的放松。

现在我真想让母亲痛打一顿,好好体会母爱的温暖,心里彻底觉悟了,我想着样的结果也许就是母亲用那独特的母爱感化了我,让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此我立志要做一名好学生,不用老师担心,不用父母担心。

是啊!天地间有各种各样的爱,但什么爱液比不上母爱,这是我观察一周得到的结果。

母爱的无奈篇5

一个小男孩看见我,准确地说是先看见我的车——一辆银色的宝马之后,就迅速从小树下他的摊位上跳起来,想要卖掉他那一串串的香蕉和一瓶瓶的烤花生。他的衬衣脏兮兮的,松松垮垮地搭在短裤上。尽管他只有12岁,但看上去已经遍尝生活的艰辛。

等我把车停下时,他已经站在车门旁,嘴里吆喝着:“香蕉300奈拉,花生200奈拉!”我用怀疑的眼神看着那些生了黑斑的香蕉,把价砍到香蕉加花生一共200奈拉。他同意后,我拿出钱包,递给他一张崭新的500奈拉纸币。他没有零钱,我告诉他不用找了。他冲我感激地笑笑,露出一排好看的牙齿。

两个星期后,当我再次看到小男孩时,我愈发明白我在这个社会的位置。母亲的保镖告诉我:“你是部长的儿子,应该热爱这个国家。”但是看着这个本该在教室里读书而此刻却在烈日下叫卖的男孩,我实在找不到热爱的理由。一直以来,父母都教育我们三兄妹,要清楚我们的优越生活以及与之相伴的责任和义务。

我把车靠边停下,然后摇下车窗。男孩还穿着同样的衣服,手里准备好了一串香蕉和一瓶花生。我对他摆摆手,问道:“怎么了?”他用蹩脚的英语回答说: “我,我没有钱买课本。”我拿出钱包,抽出两张崭新的500奈拉纸币,问他:“够吗?”他有些局促不安地四下望了望,这才把手伸进车窗接过钱。1000奈拉对于一个家庭年收入不足5万奈拉的人来说,是一大笔钱了。“太感谢您了。”他说。

回到家,我提起了这件事。母亲身边的工作人员提醒我:“在这里,如果你施舍一点什么,人们会把你当作财神,然后蜂拥而至。”没错,在尼日利亚,人们会利用乐善好施的人,可是全世界的人都会这样。不过,我还是想知道男孩是不是真的会把钱拿去买课本。万一他是个小骗子呢?我对他一无所知,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

接下来的6个月,我一直在尼日利亚北部的难民营忙碌。在回来后的某天,我驾车外出时,又看到了那个小男孩,他正站在一个卖鸟人旁边。他蹦上跳下,试图引起我的注意。

当我把车窗摇下时,他满脸微笑地走了过来:“嗨,好久不见。”他说。“现在上学了吗?”我问道。他点点头。我们看着对方,陷入了沉默。突然,我明白过来他想要什么。“给你。”我拿出一张500奈拉的纸币。他用力摇摇头,后退几步,好像我冒犯了他。“怎么了?”我问,“这只是我给你的小礼物。”

他再次摇摇头,把放在背后的手转了过来,脸上闪着汗珠。他把一串香蕉和一瓶花生放在前排座位上,然后才说:“这些天我一直在这儿等着把这个给你……”

母爱的无奈篇6

1883年,一个法国的旅行商人和女伴来到法国南部的奥弗涅,生下一个私生女。她的出身,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迷雾。

香奈儿5岁时,母亲死于肺结核。她那热衷于寻欢作乐的父亲决定去美国寻找新的自由,就把女儿留给了伯父。伯父把她丢给了孤儿院。这个敏感漂亮的小女孩,在孤儿院中度过了惨淡的童年。当她长到17岁,离开孤儿院的时候,曾发誓:永远不接受任何人的怜悯!

20岁那年,香奈儿开始在一家针织店当店员。同时她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叫Coco,靠卖唱增加收入。

25岁时,香奈儿遇到了第一位情人巴桑,一位爱骑马的绅士。和巴桑一起,香奈儿初尝爱情的美好。

巴桑非常喜欢香奈儿,可他的母亲却对她的身份百般挑剔。最后,巴桑提出和她永远保持情人关系,香奈儿断然离去。

1910年,香奈儿和一位年轻的英国实业家邂逅并相爱。他就是亚瑟。香奈儿曾说,亚瑟是她一生中唯一爱过的男人。

在这位情人的资助下,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亚瑟经常带香奈儿去赛马场。香奈儿注意到,出没在赛马场的贵妇们都喜欢戴帽子,但当时流行的帽子都是别在头上的,戴上以后,必须要用帽针才能固定,很不方便。

于是,香奈儿设计出一种宽大而简洁的帽子,很快受到欢迎。

1912年,巴黎《时装杂志》用整版的篇幅刊载了香奈儿的帽子。这位年轻无名的女人,一下子在巴黎初露锋芒,引起了时装界的注意。

1913年,香奈儿来到法国南部的海滨杜维尔开了第一家时装店。

香奈儿带来了服装的革命,她主张造型简洁、朴实、舒适自如、色彩单纯、素雅。黑色和白色,是她永恒的主题。

香奈儿改变了时装的概念。她自己说:“我使时装的观念前进了四分之一世纪,我凭什么?因为我懂得如何解释自己的时代。”

具有颠覆性的,不仅是她的设计,香奈儿本人的举止,也是打破世风的。她大胆地穿起裤子,扯掉衬裙,剪短长裙,骄傲地行走于街头。

1919年,亚瑟这个一直理解她、帮助她的男人,因为车祸去世了。

这对香奈儿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只有在他的面前,香奈儿才会流露出自己的软弱。她一生只对亚瑟说过,“请你永远留在我身边”,并希望他能够娶她。

但是,亚瑟在生前,为了与父亲和解,不得不娶另一个女人为妻。

这一切的原因还是香奈儿的出身太低微!

亚瑟死后,香奈儿为自己设计了一袭黑裙,简洁流畅的线条,精致的剪裁,成为流行中的经典,经典中的流行。她对亚瑟说:“我要让全世界的女人为你穿上黑衣。”

失去了这个“唯一爱过的男人”,从此她的生活里只剩下工作。

1920年开始,香奈儿开始享誊全球。无数非富即贵的显赫男人围绕在她的身边。流亡法国的俄国沙皇的长子狄米提、帕夫洛维奇公爵、英国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等,都拜倒在她的裙下,她坦率地说:“我后来确实爱过一些人,但是,在这些爱情中,我始终做自己。”

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成为她的好朋友:毕加索、狄亚格列夫、海明威等。很多权贵试图娶她回家,但她总是一一拒绝。她不会为了他们而改变自己,她选择独立,选择永远地工作。不管男人们如何赠她珠宝,带她旅行,回到家里,她永远是孑然一身。

母爱的无奈篇7

童年时光是一个梦幻的时代,童年的生活应美丽而难忘,童年的回忆应久远而醇香。回眸凝望,童年就像一首歌,一件永不褪色的花衣裳…但在我的童年里,却有一件刺穿心灵的事,它使我过早地体会到与年龄极不相符的痛心与无奈,深深地印刻在心里,入住在睡梦中。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我的命运仿佛就已注定。一出生嘴里就长泡的原因,使我不能吸妈妈的乳汁,也再没有尝过乳汁;因为我爸爸妈妈工作忙,我从小就是外婆抚养,每一次回到自己家都是那么陌生,即使后来与父母住在一起也很少与父母交谈。在我心中母爱是那样匮乏,长大后我变得更加沉默少言。我妹妹的出生使我说话的机会更少了。说夸张点她与我走上了两个不同的极端。她活泼顽皮,嘴也是说个不停。在母亲的眼里似乎没有了这个忧郁的我。

童年的天总是晴的,可有一天却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份美丽。“孩子她爸,我包里的一块钱,你看见没?”妈妈扯着喉咙说,“你包里的,我哪知道。”这时父母把眼神转向了我和妹妹身上,妈妈把我和妹妹叫去询问,但我看来在那时妈妈心中就有了答案。“你们俩谁拿的钱?”“我没拿”我和妹妹几乎同时回答,妈妈很无奈,只好想了一个法子。“你们看着我的眼睛,我会知道答案。”这在我看来是多此一举…妹妹去玩了,妈妈看着我说:“做人要诚实,拿了就说吧。”“我说了没拿,你要我说什么。”…我就像一只被逼山崖的羊,无奈中投降了。“是我拿的行了吧。”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说,但当时我只知道,不管我怎么辩护,妈妈都不会相信。这件事后,妈妈对我的爱也减少了,我也更加沉默…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幼小的心灵受伤了,因为母亲的误解不信任,冤苦了我幼小的心。那怀疑的目光和语调都是针,刺伤我心灵的针。

初二:沫草蓝天的季节

母爱的无奈篇8

沙龙展上的裸女风波

19世纪的法国巴黎,艺术展览层出不穷,而沙龙展览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最重要的官方展览,展览开幕犹如巴黎的一个盛大节日,受到万人瞩目。沙龙展由40位官方委任的法兰西学院院士组成评委会,从数千件送选作品中评选出符合学院标准的作品参加展览,并对其优秀者授以奖章。人们想尽办法打听评选消息,因为获奖的画家不但可以一夜成名,而且会成为画商追逐的对象。1863年的沙龙展因为评委会的苛刻要求,落选作品远远超出往届,多达4000多件,一些曾经入选过沙龙的学院派画家也被拒之门外。由于落选作品太多,评选结果成为巴黎街头巷尾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引起了公愤。这些不满的议论纷纷传到了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耳中,拿破仑三世在亲信的陪同下来到法兰西学院,他认为落选作品与人选作品没有任何区别,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完全不必要。于是他下命令给负责此次展览的领导者,在展览馆再设立一些展厅展出落选作品,让公众来评判。

落选沙龙展开幕当天就吸引了大批观众,“到落选沙龙去”成为法国民众满足好奇心的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马奈的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在这次落选沙龙展上被挂到了显著位置,并引起了世所罕见的轰动。有评论家说,没有这幅画就没有以后的马奈。这幅作品在题材上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学院派大相径庭,它直接表现了现实环境。画面中两个衣冠楚楚的绅士,与一个的女子坐在一起,在郊外池塘边树阴下的草地上共进午餐。不远处一个半裸的女子在河边沐浴,这是官方学院派坚决不能忍受的。学院派画家们认为它的题材“”,画面上身着贵族服装的绅士与一个女人公然在草地上共进午餐,简直是“伤风败俗”。除此之外,学院派画家还认为它在构图上抄袭了拉斐尔的作品《巴黎的审判》,只不过他把拉斐尔描绘的女神变成了现实版的巴黎女人。三是在色彩上,学院派绘画中的皮肤颜色都是棕黄色的,以表达女神的“健康、纯洁和自然”。可是马奈的这幅画里,那个女人的皮肤实在是太白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巴黎女郎突然在户外衣服,这和习惯了的供欣赏的女神们的相比,“”的感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此外,批评家还说它“粗俗”,因为马奈没有按古典式学院派的画法,将作品画得典雅高贵,而是采用了大胆的笔触和对比的色彩,这在技法和风格上违背了传统。携妻带子的普通市民们也对这幅画表达了“极度的愤慨”。不过据说第二天偷偷跑回来,再一次买票来看这幅画的成年男性,也大有人在。

马奈激怒学院派的不仅仅是其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学院派的绘画延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作品有教导的意义。而对马奈本人来说,午餐、、绅士、草地,都是无关紧要的,他只想表现人体与色彩的对比效果,这是新技法和新风格的探讨,把他在外部光线下的真实感受画出来。他自己说:“这是真实的,比古希腊、罗马的样式好,即使它是平淡无奇的,有人要说就让他们去说吧。”莫奈所说的希腊、罗马样式,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是理想美的典范。但马奈认为那太完美了,已经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他要表现的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这种真实来源于他自身的真情实感。但观众不那么认为,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他的作品与真实生活结合起来,马奈的作品因而立刻变得伤风败俗起来。

《草地上的午餐》被美术史界认为是现代艺术的一个开端,受到影响的青年艺术家们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它所表现的主题,而是更关注眼睛看到的景象。视觉艺术在此之前一直是服从于宗教或者服从于某种说教,试图教化观众,警醒世人。而从马奈开始,绘画艺术终于慢慢地独立出来,成为画家自由表达个人感受的语言方式。

对马奈如潮的批评与嘲笑,反而使他出了名,也就是从这幅作品开始,他逐渐成为青年画家学习和崇拜的楷模。

花花公子的“君子协议”

1832年1月23日,马奈出生在巴黎,他父亲奥古斯特·马奈曾在司法部担任法制局局长,他是个显赫世家的长子、上流社会家庭的宠儿。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学习法律,但他却有另外的想法。1848与1849年马奈连续两年报考法国海军学院都遭落榜。于是他到一艘船上当了见习水手,在一次前往巴西的航海旅行中,他深深为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回国后他就说服父母,师从学院派著名画家托马斯·库退尔学习油画。库退尔画室对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十分严格,他的教学格言是“追求理想美不带任何个性”。在这里马奈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但马奈并没有局限于此,他把大半时间用于在卢浮宫临摹、学师作品。在绘画之外,马奈还酷爱音乐,父母为他请了美丽的家庭女教师苏珊·勒诺芙辅导他音乐。苏珊是个荷兰姑娘,美丽端庄、温文尔雅,而此时的马奈已经是一个19岁的少年了,在父母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他们很快就陷入了热恋。不久,苏珊怀孕了,心慌意乱的马奈不敢向严厉的父亲坦白,只好求助母亲帮忙。马奈的母亲欧妮杰是法国驻荷兰公使的女儿,聪明干练,很有主见,她将苏珊悄悄送到一个少有人知道的地方待产,1853年1月29日,马奈的孩子出生,但一直寄养在奶妈家。孩子受洗后,教父是马奈,教母是苏珊,不久之后马奈与苏珊结婚,但是迫于当时的社会舆论压力,马奈始终没有承认这个儿子。对外的说法是,孩子是苏珊的弟弟,婚后苏珊每周都在家里举行音乐会,演奏贝多芬、舒曼、瓦格纳的乐曲。1874年马奈一家去威尼斯旅行,苏珊为丈夫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就是雇人把一架钢琴运到灯光闪烁的运河边,在一片宁静的夜色中弹奏《威尼斯船歌》。

马奈的画室在黄昏时刻会吸引很多人的到来,这些人中有知名画家,巴黎报纸的专栏记者、银行家、诗人和很多漂亮女士,在漂亮女士中以演员居多。马奈与妻子有一个“君子协定”,苏珊给马奈结交女朋友的自由,但是,他晚上必须乖乖的回家。马奈始终坚守这一协定,在家里是他一个标准的模范丈夫,温情有礼,但在外面他也有很多漂亮女朋友,梅里·洛朗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优雅而高贵、充满诱惑力的法国女郎,马奈不仅为她创作美丽的肖像,而且每年给这个漂亮的情人花费10万法郎。梅里·洛朗对马奈也有很深的感情,在马奈因病去世以后,每年春天她都会为马奈的墓地送上第一束开放的丁香花,因为马奈喜欢丁香。在梅里·洛朗的倡议下,梅里·洛朗的故乡南锡市美术馆收藏了马奈的名作《秋》,梅里·洛朗就是这幅画里的模特。

一场精神恋爱

马奈被尊为印象派的领袖,而实际上他一直固执地拒绝参加印象派画展,大概在他的内心里并不认同印象派。之所以成为印象派画家们崇敬的对象,是因为马奈的确代表了印象派画家们想要突破传统、开拓创新的方向。但是,马奈之所以成为领袖还有一个性格原因——坚韧、顽强,敢于挑战世俗的勇气。马奈竟然打破了人们几百年的审美习惯,去表达自己个人的审美感受,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种英雄式的壮举。

作为精神领袖,马奈始终有意地与印象派画家保持着距离,但他十分乐于与“印象派圈里”成员一起在咖啡馆里坐一坐。另外他还通过印象派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来了解他们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马奈作品《阳台》不是他的成名作,也不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但它确实是马奈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因为这幅画的主角是莫里索。这是一个优雅美丽的女人,也是印象派中为数不多的女画家之一。当时人们对莫里索的评价是:优雅、智慧,雍容华贵、落落大方,有良好教养又十分自爱。莫里索对马奈十分爱慕,但却始终把这份感情隐藏起来,直到在马奈去世之后才对自己的姐姐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马奈也一样,由于家庭与上流社会的规则的制约,马奈对莫里索这个年轻姑娘的爱只能通过绘画来抒发,他为莫里索画了多幅肖像。除了《阳台》,还有《持扇子的女人》、《莫里索在梳妆》等等。莫里索与马奈互相尊重,保持了终生的友谊,莫里索最终嫁给了马奈的弟弟欧仁·马奈。

1874年印象派的青年画家们举办第一届画展,莫里索请求马奈参加,他拒绝了,因为这时他的作品已被官方沙龙所接受,而他本人也成了法皇拿破仑三世的艺术顾问,所以,他不愿意直接和这些还没混出名堂的年轻人搅在一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而这种友谊是实质上的,马奈在精神上影响着这群青年画家,而这些青年画家的艺术探索也同样影响着马奈。

1874年,在印象派的第一次画展之后,年轻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已经租不起巴黎的画室,被房东赶了出来,在他走投无路之时,马奈出手援助了莫奈,他通过朋友在巴黎郊区阿让特伊为莫奈一家找到一所房子。莫奈一家在此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马奈开始时只是偶而来看莫奈作画,但很快他就被莫奈明亮的色彩所吸引,并对色彩的表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干脆决定来阿让特伊住几个星期,和莫奈一起作画。马奈在这里画了第一批称得上印象主义的作品,代表性的有《船上作画的莫奈》。1874年的秋天,马奈才离开这里和妻子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这时候的马奈踌躇满志,正是创作中的黄金时期。

哀婉玫瑰

在1880-1883年之间,马奈只画了一些表现花园和花的作品。在他的画室里总是摆着鲜花,特别在他生病的最后一年,朋友、熟人或根本不认识的人都送来鲜花,因为人们知道这份关心会给在病痛折磨中的他带来快乐。1882年1月开始,马奈全心投入《女神游乐场的酒吧》的创作,这幅画是马奈毕生才华的展现,也是马奈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画面展现的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活跃的场所,也是当时巴黎最常见的景象。在这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中,虽然只是咖啡馆的一角,但却反映了巴黎夜生活的繁华。通过酒吧女招待的眼神,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她就像一朵“哀婉的玫瑰”,也许画家把自己的伤感通过画中人物传达出来。鲜花、美酒、漂亮的法国女郎,马奈赋予了这幅画很多梦幻的色彩,他用尽浑身解数表现出光与色的梦幻效果,画完这幅画的马奈也走到了生命尽头。作品如此完美,结局让人伤感。1883年4月的最后一天,马奈因病不治身亡,数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法国著名文学家普鲁斯特满含泪水叙述他的生平,法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创始人左拉赞扬他是从古典绘画过渡到印象派的一个跳板,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讲话最简单:“马奈要比我们想象的都伟大。

1884年1月,在一直视马奈为仇敌的法兰西美术学院展览大厅,官方为他组织了大型画展。1890年,在印象派画家的倡议下《奥林匹亚》一画,被以募捐的方式买下来并捐赠给国家。1907年,法国总理克里蒙梭下令,将该画永久陈列于卢浮宫。马奈《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2010年6月22日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24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24亿元)成交。

上一篇: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范文 下一篇:战胜困难的名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