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课件范文

时间:2023-11-10 21:54:34

四边形课件

四边形课件篇1

1.通过动手操作,让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副三角板,多套小七巧板,每个学生准备一副三角板,活动长方形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这些图形。出示课件,你们能在这些实物图上面找到哪些图形?(生: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通过看图让生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一个表象的认识,为教学作铺垫)

二、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魔术表演:

师:拿出活动长方形方框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

生:两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请大家看好了,分别用两手握住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一拉,变!变!变!还是长方形吗?

生: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和刚才看到的平行四边形差不多。

2.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像老师这样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方框变成平行四边形,边做边想,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对说得好的同学,老师要奖励他七巧板。

生:不稳定性。

生: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板书)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引导学生说出在变的过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没有发生变化,还可用量一量的办法进行测量)

生:(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说出这个特征的加以奖励,并和学生一起验证这个特征。

方法一:我们可用推平行线的方法验证,出示课件。

方法二:我们可把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延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这两组对边就是平行的,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来验证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不是平行的。

(板书)这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生:直角变成了两个锐角和两个对角,这两对角分别相等。

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呢?引导用量一量的办法。

3.得出概念

(板书)根据特征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课件把平行四边形还原为长方形得出长方形的两组对边是平行的,所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同上。

5.练习

完成课堂活动第二题,并集体订正。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的精美图案

2.任意拼出图案,并把自己拼好的图案画下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

四、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四边形课件篇2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小立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有效创生问题,让学生不断走进数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展思维,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建构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探讨.

1关于“小立课程”的诠释

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的路桥实验中学提出了“小立课程,创生问题,因学施教”的教学理念.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即大作功夫,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因学施教”,“以学定教”.真可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由此,学校的课程改革由教师被动执行课程计划转向积极进行课程创生.“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术语源于“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是指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等,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而实现的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意义和课程理论的持续的主动建构.教师进行课程创生,首先要注重问题创生,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材进行加工,通过“问题化”的方式使教材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链接,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探究学习,从而不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积累智慧,创新方法,完善认知结构,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数学问题创生中存在的主要现象

观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问题创生方面主要存在下列两个层面的现象:①学生层面,由于不少学生(特别是后30%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皆有所缺,以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缺乏.即使大多数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但不难发现,对于教师创设的问题,学生更多的是处于被动状态,表现在思维钝化和对知识的麻木,更谈不上主动生成有价值的问题.②教师层面,存在着四大问题:一是教师问题意识的缺乏;二是教师问题质量低下,缺乏层次性和思维价值;三是课堂上问题的单向性,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极少;四是问题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特别是有一部分教师片面地以为只要不断的提出问题就是激发学生不断的思考,因此出现课堂上问题泛滥的现象.而仔细观察下来,这些问题无非是判断性的“是不是?”“对不对?“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这些问题本身毫无意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3数学教学中基于“小立课程”创生问题的策略

3.1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数《数学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数学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数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数学课程的基础.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生问题时,首先要充分研读《数学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主要脉络,使教师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课程,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基准,以问题的形式将初中阶段的某个核心知识、运算、思想方法等等,更好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3.2了解学生,搞好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不但是身体发育的时期,也是逐渐学习、增长知识和身心慢慢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教育心理学认为,初中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探索新事物,但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还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创生问题时,要善于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要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准一个问题的“引发点”,选择一个最佳着力点,把问题提在关键点上,引起学生思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3.3挖掘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创生问题,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二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使教材呈现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体验到问题的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妙之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成功感、喜悦感.案例1:“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的教材开发.“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的教材中共有8个探究,常规的教材处理是分5课时完成,分别是“SSS”,“SAS”,“ASA”、“AAS”,“HL”以及灵活运用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笔者在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与重组、开发,抓住“判定全等三角形需要几个条件”这个关键点作为切入口,创生一个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开放的一个探究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猜想、验证、想象和创新.问题1: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是否必须要六个条件才能判定全等?问题2:一个条件可以吗?两个条件?三个条件?为什么?问题3:怎么样的三个条件可以判定全等,或不能判定全等?如何检验?问题4: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否判定全等?问题5:当两条边和一个角具备什么条件时,两个三角形是能判定全等的?通过“问题化”使平铺直叙的课程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链接”,这些问题从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事实上,课堂上的结果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不仅解决了教材中“探究1”,也同时完成了“探究2”和“探究7”,也有不少同学想到了下面还要学习的“探究3”、“探究5”.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生成了一些新的结论,如“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全等”.可见,学生不仅弄懂了知识的来源,弄懂了知识的内涵,更是从中领悟实质,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3.4紧扣核心,实现知识生产“小立课程”认为,教师要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紧扣教学的核心内容,抓住数学知识发生的本源,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生当前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猜想、推理、判断,产生新的问题,达到新的水平.在此过程中应让学生明晰思考的方法,如对问题的特殊化或一般化,对问题进行条件变式、结论延展、逆向思考、背景迁移、类比泛比等等,这样学生不仅仅关注知识本身,还会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蕴含在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本质,从而主动促成知识生产.此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而不是一个个被割裂的知识点.案例2:从“三角形中位线”到“中点四边形”的知识生产.在学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后,师生共同证得命题“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即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成立.问题1:“如果我们改变四边形的形状,即特殊的四边形,从这个角度考虑,你能不能提出新的问题或猜想?你能不能证明自己的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猜想并证明以下五个命题是正确的.①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④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⑤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问题2:把上面五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过来还成立吗?你从中得出什么规律?学生发现规律:①如果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原四边形是任意四边形;②如果中点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③如果中点四边形是矩形,那么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如果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师生达成共识: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决定了中点四边形的形状.问题3:当原四边形是矩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之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变化有什么规律?面积变化呢?在讨论面积的问题上,学生已经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中点三角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14;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原四边形面积的12.问题4:正五边形的中点五边形的面积是原五边形的面积的多少呢?正六边形呢?问题5:不规则的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中点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本节课充分挖掘了教材中关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数学价值,“做一题,带一串,通一片”.教师抓住问题实质,紧扣知识原点,在精心创设问题下,学生自主构建了一个个关于“中点四边形”命题系列,这种把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导提升为一个系列命题,引导学生自主猜想、验证、获取、延伸、拓展、建构、归纳的做法,可使学生把握数学的核心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核心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四边形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9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是在学生已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较好,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掌握情况好;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课堂积极性高、参与性强,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厚。

【教育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观察、割补、比较、推理、归纳等方法,启导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经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新知学习成功与愉悦的过程,以及自信能学好数学知识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探究平行四边形计算知识的情趣,以及对平行四形面积从度量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再将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做比较,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科学的认知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平行四边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布置任务

1. 什么叫面积?

2. 如何量出如下长方形的面积?

3. 长方形的面积=

4. 预习课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想一想:你如何推导这个图形的面积公式?

[评析:前置学习与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紧密:第一道题回顾什么叫面积,既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又为新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认知心理准备,同时也唤起学生对面积问题的认知经验;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是对长方形面积,用单位面的度量与公式计算的回顾以及经验的唤醒,又为新课中从度量平行四边形面积,到割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再到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需要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做好心理准备;第四道题在让学生先学中,不仅可以学定教,而且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拓展打下基础。]

二、课前反馈,确立问题

1. 组内互检,扶帮抒见。

2. 教师引路,小组汇报。

师:哪组派代表说一说什么叫面积?

组1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

:其他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组2代表发言: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组5代表发言: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其他组还有意见吗?你们认为哪个组的代表发言最好?

生:第五组,概括全面,说得透彻!

师:将掌声送给第五组!你们是怎样计算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在小组内议一议。

师深入小组倾听后,学生汇报:

组6:第一种方法,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得到;第二种方法,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用长的量数乘以宽的量数,即可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师小结: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评析:在课前反溃,确立问题环节,教师的步骤清晰,首要的是通过组内互检,落实前置学习,其次是通过互助互帮,扫清一些最基础的问题,使旧知真正成为新知的生长点。然后,由学生熟悉的图形面积入手,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三、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1. 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你们想听。

课件播音: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并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地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 自主探索

师: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们认为呢?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只要把长方形的毛毯和平行四边形的毛毯重叠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哪块大。

(课件演示)

生2:我发现重叠后还是很难判断哪块毛毯大,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度量的方法,即把它们都放在方格子图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哪块大。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点非常好。(出示课件)每个同学的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方格纸,请大家来数一数画在方格纸上的两块毛毯的面积,再比大小。

自主探究卡

请你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比一比,有何发现?

(1小格代表1平方分米,不满1格的都按半格计算,也可运用技巧算。)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度量比较。

(2)指名小组汇报。

组1:我们是这样数的,先数长方形每行有6格,一共有4行,面积就是6×4=24(平方分米);再数平行四边形整格的有20个,半格的有8个。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8÷2=24(平方分米)。我发现了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还有没有补成整格后,再数的?

组3: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将平行四边形上面第一行最右边的在边线外的不到半格的用同一行最左边同样的图形填成整格,以下每行依次类推,补成整格,共4行,每行6格,因此,平行四边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一样大,都是6×4=24(平方分米)。

组6:我们组是这样拼成整格的:先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过来,就可以把不满一格的合拼在一起变成整格了。最后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

(课件演示:略)

组7:我们组先从平行四边形上面一条边上任意找一个点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剪下,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把左边的直角梯形平移过来,我发现两个直角梯形拼在一起不满一格的刚好就变成整格了。最后我也发现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课件演示:略)

师:同学们都有独特的见解,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尤其组6与组7的同学想法很巧妙,他们用的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叫割补法。至此,我们可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通过上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一定发现它与一个图形有关(停顿――生: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否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呢?各小组可尝试研究与推导。

[评析:这是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前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设计,教师颇具匠心,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图形的转化方向这个关键问题。第一个环节,故事激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并提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而要求寻找旧知中的其他方法。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即用旧知中单位面积去度量,即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从中再抓住计算技巧,即拼成整格数,逼出割补法,从而就有了直角三角形割补与直角梯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要的是暗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图形的主要转化方向,分散了推导公式的难点。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精妙之笔,值得赞赏。]

3. 推导实践

(1)图形转换

师:(教师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现在老师随意给你们每个小组几个平行四边形,四人小组合作研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剪拼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2)展示成果

师:哪组愿意派代表上讲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成果呢?

组1:通过刚才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我们组想到了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顶底画一条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就能拼成一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师:其他组的想法呢?

组2:我们组的思想和刚才那组一样,但不同的是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的是一个直角梯形,把它向右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我们也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我们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师追问: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平移 割补法)

师:其他组还有补充吗?

组5:我们也是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我们组发现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生归纳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因为长 方 形 的 面 积= 长 × 宽

所以平 行 四 边 形 的 面 积= 底 × 高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引导学生说出用字母表示公式)

(板书:S=ah)

4. 提问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86-89页,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学生阅读课本和质疑)

生: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对角处一拉就能变成长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也就是相邻两边相乘,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不是相邻两边相乘。

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他找出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教师边说边进行实物演示。

[评析:这是自主探索、合作分享后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推导实践。又分为图形转换与展示成果。由于前期做了充分的心理与基础知识的准备,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自然而然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去思考。同时,又在自主研究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推导实践中,学生容易通过比较平行四边的底等同于长方形的长,高等同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建构的平行四边形由自己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过程的面积公式,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第二个环节,提问质疑。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课内练习,展示交流

1. 算一算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

2. 选一选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要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下面几个选择,你选哪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五、总结全课,完善新知

师:现在大家看:哪块毛毯的面积大呢?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知道吗?阿凡提在人们心中是智慧的化身。这节课,11岁的我们也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转化的方法,探究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老师心目中,你们比阿凡提还了不起!老师为大家感到骄傲!

六、当堂练习,成效检测

1. 平行四边形土地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 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底是5米,高是2.5米,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你能算出芸芸家这块菜地的面积吗?

4. 想一想

师:(课件出示如下图)学校里有一块草地,想在草地的一边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哪种设计方案的面积最小?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思考问题。)

[评析:从课内练习、展示交流与当堂练习、成效检测看,本节练习的层次性是较强的,有本节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再现性练习,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求平行四边形的综性练习,还有拓展性、思考性较强的发展性练习,能使班内三类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惜限于时间,有些题目研究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另外,课堂总结要让学生去说,从新学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学法等全面总结,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与学法的基础,是对新知学习的经验指导与总结,不可小视。]

[总评:本课教学体现如下特点:其一,课时教育目标设计符合教学生态,过程教学,时刻以目标为导向,努力达成目标;其二,对教材能深度把控,所以能做到设计新颖严谨,教学主线清晰、扎实,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其三,教学结构“前置学习,布置任务;课前反馈,确立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分享;课内练习,展示交流;总结全课,完善新知;当堂练习,成效检测。”严谨,符合学校课题研究中所要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时,教学流程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想、看、操作、研讨、争论、概括,顺利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其四,练习设计注意层次性,有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满足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五,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注意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这是符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其六,学科转化的思想方法突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其七,全程根椐学生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激励评价,为全课增添了色彩。总之,这是一节难得的好课。]

附:板设计

注:本文所述课堂实录是由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中心小学的黄建华老师授课,由广东南方教育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陈立伟评析。

四边形课件篇4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公安县胡家场中学刘小平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教学用具:CAI课件、剪刀、学生用三角板、透明胶布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投影:让学生走进央视栏目“开心辞典”节目现场,观察图形。[学生活动]观看影片后抢答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师:是的,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请你用两个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图案?[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拼出下列图案:

师:同学们所拼的图形中,除了有我们刚学过的三角形,还有很多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性质。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问题(1):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四边形的纸片吗?[教师活动]演示课件,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个叠放的三角形纸板。[学生活动]按照课件的演示,两个同学合作,叠、剪、拼。2、问题(2):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合作,展示交流的结果。[教师活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形:(甲)(乙)3、问题(3):为什么我们把(甲)图叫平行四边形,而(乙)图不是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并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着平行四边形。并指出: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4、做一做:先复制一个刚才拼的平行四边形,再绕其顶点旋转1800,然后平移,看能否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积极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对角相等,邻角互补等。[教师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三、运用新知,反馈练习例、学校准备修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要想使其一个角为450,那么其它三个角应是多少度?[学生活动]作尝试性解答。[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要求学生学好几何,设计更多更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家园。A30C随堂练习:1、填空:如图,ABCD中∠B=560,AB=­­­­(),CB=()25∠D=(),∠C=(),∠A=()。BD2、在ABCD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五、快乐套餐1、P85习题4.1T1、2、3;2、请你以平行四边形为主设计一个图案,并制作成网页在互连网上;3、数学日记(小组交流,口头完成)

本节课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本节课我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的方法本节课我感到疑惑的部分我还想知道

四边形课件篇5

本课是教学多边形的初步认识。这是以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认知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用边的数量来分类和命名,使他们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做好准备,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围、搭、拼、折等活动中进行观察和交流,清楚表达出操作过程中的思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识别、知晓名称。体会相关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培养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认识这三种多边形。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纸张,小棒,七巧板,剪刀,橡皮筋,钉子板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金刚变身——阅读当先,同座交流

师(课件展示):瞧,这是变形金刚第五代,它来自未来的22世纪,是由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变化组合而成,它可犀利了!想知道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吗?请大家捧起书,翻开书本第26至27页,仔细阅读。大家边读边想,书中的图形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课件出示问题,播放音乐,阅读3分钟)阅读后,回答预设的问题。

生:有4条边,是四边形;有5条边,是五边形;有6条边,是六边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数学书,自学过程中同桌可进行读、说、听、画的交流。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阅读指导,及时、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

二、再造金刚——自主分类,生生互动

师:变形金刚变化万千,现在老师把它拆散了,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归类吗?这些组成变形金刚的图形已经躲进你们的信封里,小组合作,把图形分别装进代表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盘中,送图形回家。

同座的学生上台分类后,让其他学生向上台分类的学生提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让生与生交流、生与生辩论、生对生纠错。从中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给不同类的图形取名字,明确它们的特征,掌握数边的策略。

教师可根据预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来调控课堂。

问题1: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你把它们分别叫什么?(对于能够按边的数量分类的孩子,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问题2:摸一摸手中图形的边,有什么感觉?数边有什么好方法?

问题3:从这些图形的名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这些图形我们统称为“多边形”。并通过一首儿歌来加深感悟:辨认图形真有趣,几条边来几边形。认准一边有序数,记得首尾要相连。

期间穿插一个游戏,课件展示:从变形金刚的嘴里依次吐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所有图形,有几个是补充的。

师:你们认为是四边形的就站起来大声说“是”。

师:第3个图形为什么不是?

生:它只有三条边不是四边形。所以三角形不是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环节,学生通过给图形分类、送图形回家等活动来反馈自学的情况,教师用预设的三个问题来调整生生互动状况,要充分展示出学生自学的成果,同时要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突显出来。

三、玩转金刚——动手创造,师生共赏

1.师(课件出示):第五代变形金刚就是由这么多的图形组合而成的,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创造,材料都装在信封里,你选择一种材料来创造图形。可以用橡皮筋围,可以用小棒搭,可以用图形拼一拼,也可以用纸张折一折。小组合作,创造出更多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老师期待大家的表现哦,开始吧!(学生动手操作,师选择帮助)

2.展示。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家分享呀!

预设学生的作品有:

撘:用小棒搭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围:利用双手的手指撑开橡皮筋,撑成四边形、五边形。

拼: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

折: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各种图形。(重点是书中第27页的第四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接着,教师引出了精彩的“图形魔术大赛”,并用奖励“魔术星”的方法来激励孩子。

魔术一:分一分。

师:把这些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学生同桌二人合作,尝试练习,再汇报交流)

魔术二:剪一剪。

师: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剪法。(课件先展示三种常见剪法及其结果,接着,教师又预设了有创造性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另外两种少见的剪法,看看结果分别是几边形)

师(活动小结):这次魔术大赛,你得到几颗魔术星呀?看一看这魔术星,它是几边形呢?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活动,不仅使他们对这些图形的认识更深刻、更清晰,而且对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在动态中认识事物的能力,能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金刚隐身——梳理知识,绘智慧树

师:第五代变形金刚很神奇,我们的同学们更神奇,我们把变形金刚拆解开,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图形?

生: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学生说,教师依次贴出卡片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是几边形?

生:数一数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教师贴卡片“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师:对了,用这个方法,我们还能认识更多的图形。如,7条边是“七边形”,8条边是“八边形”等。(教师画省略号)

师:其实这些图形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叫多边形。(贴卡片“多边形”)

师(画出智慧树):瞧,一棵多边形的智慧树完成了,这里包含着咱们班同学们的智慧。同学们想不想永远留下它?回家后,每位同学都画一幅这样的智慧树,让它伴随着你们一起长大。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的知识点较容易掌握,此课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通过创设“变形金刚”这个情境,预设了四个活动链来引领课堂,以学定教。教师应及时把握生成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应用,还应该引导学生辩论、评价,努力缔造“生本”课堂。

四边形课件篇6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越来越丰富,但无论什么样的数学课其一根本目标没有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验思维过程,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 变式教学;数学课堂;应用

一、变式在新知探究中的应用

为了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变式,从而产生新知的生长点。

例1:“求证: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变式1 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2 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3 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4 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二、变式在例题讲解中的应用

1.例题问题的“深加工”

教师在例题讲解习惯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例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课本例题进行“深加工”。

例2: 某商场将进价为40元的衬衫按50元售出时,每月能卖出500件,经市场调查,该种衬衫每涨价1元,售量减少10件。如果商场计划每月赚得利润8000元,请问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月应进货多少?若老板想仓库租金尽量少?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变式 1]该种衬衫每涨价2元,售量减少20件。又怎么样呢?

[变式 2]该种衬衫每涨价3元,售量减少20件。想赚得利润12000元,请问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月应进货多少?

[变式 3]某商场将进价为40元的衬衫按50元售出时,每月能卖出500件,经市场调查,该种衬衫每涨价1元,售量减少10件。商场能否每月赚得利润10000元,请说明理由? [变式4]某商场将进价为40元的衬衫按50元售出时,每月能卖出500件,经市场调查,该种衬衫每涨价1元,售量减少10件。商场每月能赚得最大利润为多少元?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月应进货多少?

本题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列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行程、工程、浓度、利润等一些问题,在设未知数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审清题意,直接或间接设好未知数,找对等量关系。在教学中,本人抓住问题的本质,对题目进行精心变式,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解题方法的再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异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例3:如图A是CD上一点,ABC、ADE都是正三角形,求证CE=BD。

变1: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求证CD=BE

变2: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画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连接CE、BG,求证BG=CE

变3:如图,有公共顶点的两个正方形ABCD、BEFG,连接AG、EC,求证AG=EC

变4: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若PB=3,求PP’。

三、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实践经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运用,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对问题的变式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要与“主旋律”和谐一致,既要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展开,又要防止脱离中心,主次不分。

3.纵向联系,温故知新

变式要注意纵向联系,要紧密联系以前所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旧知识也得到复习、巩固和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哲学道理。

4.紧扣《新课程标准》,万变不离其宗

在中学数学习题变式教学中,习题的变式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要以标准为“纲”进行“变”;不要“变”出一些偏离标准的“繁、难、杂”题目来浪费学生的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变”,有“变”才有“活”,适当的变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座桥,让学生在已知的水平和未知的水平之间自然过渡,“变式” 能使你的数学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亚峰.课本例题的开放和探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5)

[3]中小学数学.(2004第4期)

[4]李玉琪著.《数学教育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四边形课件篇7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电子白板;运用;探究

实用主义学者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应该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服务”.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游离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红利”之外. 教师将先进科技发展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其中,时代性、科技性、现代化等特点各位明显. 近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多媒体器材实践运用专题调研活动,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器材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推动新课改进程、提升学习对象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深远的助推和深化功效.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器材,有着广泛、深刻的运用. 本人现就平行四边形章节中电子白板运用作以阐述.

一、利用电子白板,展现平行四边形内容生动性

电子白板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器具,具有显著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曾经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在于将学生的内在情感全面激发、深刻唤醒和深刻鼓舞. 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是第三学段学生主体接触较早的平面几何知识. 学生对形象生动的丰富画面以及运动变化的动态场景充满激情. 教师讲授平行四边形章节相关内容,平铺直叙、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课改要求,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 此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对文字、画面、声音等要素进行科学编排,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呈现抽象、单板的平行四边形内容,能够使初中生有焕然一新的新奇感受,从而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主动探求平行四边形知识. 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电子白板为载体,利用预先设置好的教学程序,先将生活中“小区门口的电动门、小商店门口的推拉门以及绘图用的缩放支架”等事物,运动和静止时的画面呈现在电子白板上,让初中生有一个感性和具体的认知,内心形成认同感,保持积极情感参与探知活动. 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讲授时,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画面运动变化的特点,将一个矩形图形进行变化,展现出图形由矩形形状运动变化为平行四边形的发展过程,其中加入“小朋友动手推和拉矩形图形”的动态画面,从而激发起初中生强烈的学习情感,同时,为初中生感性认知平行四边形性质打下“伏笔”.

二、利用电子白板,讲授平行四边形内涵要义

笔者以为,对于数学每一个知识点内涵要义讲授,应为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重中之重,自然也是基础性奠基工程. 学生把握要义精髓,是学习活动得以推进和学习效能有效提升的先决条件.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仅靠黑板和课件,不足以全面生动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深刻内涵. 而在电子白板教学器材的辅助教学下,教师讲授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等内容时,能够更为简单和顺畅,通过操作电子白板上的辅助工具栏,对平行四边形图形进行放大、标注、旋转、对比,从而向初中生讲清楚平行四边形的内涵要义,提高其教学实效. 如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对应角关系”这一内容,教师将电子白板与电脑进行连接,将教学课件传输到电子白板上,通过点击“几何画板”工具栏,迅速呈现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标准图形,然后利用“拖拽”功能,将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拖拽到它的对应边,观察这两条线段是否重合. 此时,初中生通过观察发现,被拖拽的这一线段与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正好重合,由此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性质之一,就是对应边相等. 在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角时,在运用拖拽程序基础上,教师采用旋转图形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观察、分析活动,从而达到认识平行四边形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的内容. 在此教学过程中,电子白板的运用,加速了初中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认知进程,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初中生的参与学习情感.

三、利用电子白板,推动平行四边形案例解析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解数学案例,基本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通过标注图形边和角的形式,进行平面几何图形问题的讲授活动,初中生认知和理解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电子白板的运用,一方面能够省掉“写案例”、“出问题”、“销问题”的时间,从而扩大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容量. 另一方面能够借助电子白板的强大内部功能,直观、形象的揭示问题条件的深刻关系或图形的丰富内涵,从而提高案例讲解的实效. 在平行四边形案例讲解中,根据题意,认知图形,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解析案例方式. 也是数形结合解题思想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 如图所示,在一个四边形ABCD中,AB平行于CD,对角线相交于点O,并且AO = CO,探索“四边形ABCD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的案例中,教师借助于电子白板的投射功能及交互功能,将该案例投射到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起对案例条件进行分析,并用电子白板上的“标注”按键进行提醒,教师并用红色笔进行“注明”,向初中生明晰该案例解析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从而点明该案例解析的重中之重是“找寻出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和等量关系”. 这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教学有效性,推进解析进程.

总之,电子白板作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手”之一,教者要利用其显著特性,科学运用,灵活使用,促进课堂教学深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成益林.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合理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4年01期.

四边形课件篇8

Ⅰ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角形哪些元素与“三”有关 生:三个顶点,三个角,三条边 师:几何里我们通常研究物体的形状、位置还有大小,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大小关系。大家把书翻到64页

(引入不能太长,又不能和要讲的内容无关)

Ⅱ新课 一、发现定理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我们一起通过画图来研究

活动:任意画ABC,测量其三边,并填空AB+BC___AC,AB+AC____BC,AC+BC____AB(先让学生们说他们的发现,教师再展示自己的)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一、证明定理

师:我们每个人画的三角形不一样,但结果却是一样的,说明我们的发现具有一定普遍性。该如可为我们的发现寻找一个理论上的依据呢?(这个问题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给一点提示) 师:从A经过B到C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线?

生:折线

师:从A直接到C是一条什么路线?

生:直线

二、得到定理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简单运用定理、引出做题捷径

例1 有三根木棒长度分别为

(1)3cm,4cm,5cm

(2)3 cm,4cm,9cm

这三根木棒能否构成三角形?(让学生严格按照定理,说出两问过程,教师记录在黑板上)师: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命运是由谁来决定的?

生: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可以构成三角形较短两边之和小于最长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三、完善做题捷径

师:如果较短两边之和等于最长边,能否构成三角形呢?

活动:拿三根木棒2cm,4cm,6cm摆三角形(学生动手,教师用课件展示)

师:较短两边之和等于最长边时,同样不能构成三角形

四、总结做题捷径

2捷径 ①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可以构成三角形②较短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最长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Ⅲ 巩固、提高

一、基础知识关

1. 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

(1)从中任选三根有几种选法 (2)哪些可以构成三角形

二、综合运用关

2.①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一边长8cm,求其周长

②等腰三角形一边长4cm,一边长8cm,求其周长

三、巩固提高关

3.一条长18cm的绳子能否围成一个一边长4cm的等腰三角形

Ⅳ小结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了哪些

内容

生:(定理、捷径内容)

Ⅴ作业 课本P65 1、2

在对本节内容深入了解后,再考虑如何做课件,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完美,课件上我选择smart notebook 每一页我选用不同的背景,既不能让学生感觉单调,又不能让学生因为看背景而忽略了课堂内容。在内容展示上我充分发挥其 “无限克隆”、“遮盖”、“翻板”、“选择题”等功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同时利用它能够直接“点击操作”的特点,让做题过程展示的更加直观。

上一篇:武则天语录范文 下一篇:乐不思蜀的典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