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隰朋范文

时间:2023-10-23 01:14:00

管仲隰朋篇1

管仲的祖先姓姬,曾跟随周武王打江山。后来周朝分封诸侯,被封为管国国君,因此改姓管了。管仲少年时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诗书、懂礼仪、会驾车、善骑射。成年之后,管仲开始外出做点小买卖,到过很多地方,也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对社会的现状以及大众心理很了解。这使得管仲在行为习惯上,讲究实际,不迂腐,有民间智慧和草根经验。

说管仲,就不能不提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也是在颍水畔长大的,少年时与管仲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又一同外出做生意。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也很包容。每次两人做生意赚了钱,鲍叔牙总是让管仲多拿一点,自己少拿一点。一些外人看不惯,说管仲贪图钱财,不讲义气。鲍叔牙总是一笑了之,解释说管子家境相对较穷,需要钱。管仲还当过兵,先后好几次参加战斗,但每次都从战场上逃跑。人们说管子贪生怕死,鲍叔牙却为管仲辩护:管仲不是怕死,而是家中有老母要赡养,不得不这样做。管子也曾好几次当过一些小官,但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解职。人们都议论管仲没有贤德,鲍叔牙却铮铮辩白说,管子不是没有贤能,是没有遇到好机遇。

大约是做生意没赚到什么钱,当兵也没获得什么利,管仲和鲍叔牙一同来到了齐国。一番辗转之后,两人由于学问高深,很快受到重用,分别担任当时齐僖公两个儿子纠与小白的老师。不久,齐国政局陷入动荡之中――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欲杀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公子纠和管仲避难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莒国。齐襄公执政后荒淫无道,一直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也不中断。齐襄公与鲁桓公因此发生了角斗,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接着,齐襄公也被杀,群龙无首的局面下,管仲带着公子纠,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谁先赶到齐国,谁就会成为国君。聪明的管仲想阻止小白回齐国,便带着一小队人马阻截小白。当小白路过时,埋伏在那的管仲开弓射中小白的腰带玉钩,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中装死。管仲见小白倒在车中,以为威胁解除,便和公子纠不紧不慢地回齐国。谁知小白风雨兼程,先到了齐国,当上了国王。

接下来的故事,更体现了管鲍之间的友谊――公子小白在成为齐桓公之后,想杀管仲报仇。鲍叔牙挺身而出,力劝齐桓公不仅不能杀管仲,而且还要重用他。鲍叔牙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多得,只有他,才能使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齐桓公没杀管仲,还任命管仲为齐国的相国。

管仲当上相国之后,整肃秩序,力促经济,三年就使这个边陲国家民富国强,初见成效。此后,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齐桓公也顺理成章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不仅成为春秋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还成为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思想最开放的国家。这个国家呈现出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氛围,齐国专门设立一个“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招揽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发展学派,平等参与争鸣,形成了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景象。稷下学宫不仅成为齐国的智力和人才仓库,甚至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地,也成为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执政数十年后,管仲卧病垂危,齐桓公来到管仲病榻前,询问管仲对诸大臣的评价,看谁更适合当相国。桓公问:“鲍叔牙如何?”管仲答:鲍子是个正人君子,善恶过于分明,如果仅仅是好善尚可,但他记人一恶,终身不忘,没有人能容忍得了。管仲虽然跟鲍叔牙私交深厚,但仍实事求是向齐桓公阐述了鲍叔牙思维直观的缺点。齐桓公又问:“隰朋如何?”管仲答: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这时候日益昏庸的齐桓公最宠幸的有三个人:一个是把自己儿子杀了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的易牙;一个是背弃自己祖国和父亲的卫公子开方;再一个就是为了亲近讨好齐桓公自己的竖貂。齐桓公很想三选一接替管仲的相位,他试探管仲对这件事的态度,管仲明确表示反对。

齐桓公问:你看易牙这个人怎么样?

管仲答: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齐桓公又问:你看开方这个人如何?

管仲答: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齐桓公再问:那你看竖貂这个人行不行?

管仲说: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不同意的理由都是“非人情”――在管仲眼中,这三个人的行为,违背了人之常情常理。一个人,连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都会背叛,肯定心术不正,图谋不轨,这样的行为,当然得让人警惕才是。

由于管仲的强烈反对,齐桓公只得拜隰朋为相。隰朋当了一年相国后去世,齐桓公又任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在当上相国的两年,眼见得齐桓公日益昏聩,天天与易牙等人厮混在一起,不由愤愤不平。鲍叔牙死后,易牙等三人更是各树其党,争权夺利,根本不把年老体弱的齐桓公放在眼里。最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孤零零地饿死在深宫,十数日无人收尸,齐国也陷入了动荡和战乱之中,国力一天天变得衰弱,由管仲创造的辉煌也走到了尽头。

管仲隰朋篇2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管仲隰朋篇3

姜小白和管仲这两人算得上是“中国经济梦幻二人组”,他俩的经济理论那叫一个多啊,整个一部《管子》,两人一问一答跟说相声似的,各种经济学包袱都在里面。这些理论甚至是完全超越时代的,比后世的《国富论》一点不含糊。

大家可能不信,说中国有如此伟大的经济学家?

您把那个问号去掉,后面加上――管仲,就是答案。管仲在经济学领域的境界,相当于同时代的孙子在军事领域的境界。不过管仲没时间写书,这点跟亚当•斯密不一样。管仲自己不写,也没想起来找写,结果,死了很多年后,齐国才整理他的著作,弄了个半截子文集叫《管子》。大家搞经济的一定要读,跟《国富论》对比着读,读完你一定会感叹中国老祖宗怎么这么牛呢,金融权谋中的各种花花肠子敢情老祖宗早都知道啊,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战争、价格与市场、税收与财政、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分工,《管子》都讲得特明白,比亚当•斯密早了两千年。

粮仓打败兵工厂

管仲跟姜小白军事上不太在行,但玩阴的,搞金融权谋可不是一般的厉害。管仲把这一套理论称为“轻重论”。今天美国用石油收拾全世界,日本用铁矿石、稀土收拾中国,这些阴损的金融权谋的影子,姜小白和管仲才是祖师爷,一箭不放就收拾了好多国家。

衡山国夹在齐鲁之间,国民擅长制造战争机器,齐桓公想搞定他们又怕干不过人家,就让管仲想办法。管仲说:“衡山国的工厂,造一台战争机器要一年半以上时间,我们去衡山国以高价进口战争机器,燕国和代国听说后,必然害怕我们买机器是要攻打他们,他们要防备就肯定也来订购,他们一买,秦国、赵国也害怕,也会来争着订购,衡山国的产量就那么一点,天下都来订购,机器肯定涨价十倍,到时候如此如此,肯定搞定。”

于是,齐桓公去衡山国高价订购战争机器,结果十个月后,果然燕代赵秦先后来争购,衡山国君高兴坏了,把自己的机器涨价了十倍预订给了天下各国,等着发大财。衡山国大街小巷的人都去兵工厂制造机器,没有人种地了。十二个月之后,齐桓公又派外交通商事务大臣隰朋去赵国收购粮食,赵国粮食卖一石十五钱,隰朋给人家一石五十钱,全天下的商人都把粮食往齐国运输。再五个月后,全天下的粮食都到了齐国,全天下的粮食价格被齐国抬高了三倍。

订购战争机器十七个月后,高价炒作粮食五个月后,齐国忽然不要衡山国的机器了,还跟衡山国断交了。齐国一不要,其他国家也都不要了,衡山国君手里没粮食,也没赚到钱,傻眼了。衡山国只好去齐国进口粮食,很快财政破产,齐国攻打衡山国北部,鲁国攻打衡山国南部,衡山国君想了想,啥也不说了,带着全体贵族搬到齐国做齐国公民去了。

制造泡沫会盟天下

姜小白和管仲的梦幻组合,创作了很多搜刮天下钱财的剧本。虽然是两千七百年前的旧事,但是,后世只是换了演员和道具,他俩的剧本仍然在被使用。

比如,戴比尔斯和英美集团垄断世界钻石矿,通过拉抬钻石的价格,搞全世界男人的钱;美国攻打中东,垄断石油价格,搜刮世界财富。这些伎俩,管仲和姜小白都有专利。

垄断天下奇货,拉抬价格,搜刮天下财富的典型代表作是阴里之谋和菁茅之谋。

大家知道姜小白在管仲的策划下,用了二十年,终于取得了会盟天下诸侯的成功,成了霸主,但他这个霸主有些历史问题。因为宋国是公爵,齐国是侯爵。公侯伯子男,所以,作为盟主的齐桓公心里边有些虚,他得让大家伙儿承认,他这个侯爵,已经不是侯爵,而是超级侯爵,他得证明自己行。

如何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呢?一天,姜小白对管仲说:“我想明白了,我要带头掀起一场尊重周天子的运动,就叫尊天子以令诸侯。”管仲说:“这样的招术宋国也能想到,关键是搞运动需要经费,谁出钱?我有一招儿,你这么这么,就成了。”

管仲让姜小白去“阴里”这个地方铸城,那里独家出产一种美石(类似玉),这种美石是古代周天子制造王室祭祀专用璧的材料,姜小白修了三层城墙、九个城门,把阴里城防工事整得跟铁桶一样。姜小白让玉工在里面制作好石璧存着,石璧做了五种,一尺大小的标注面值一万泉(钱币的古称),八寸的标注八千泉,七寸的标注七千泉,中标注四千泉,瑗中标注五百泉。为什么做这么多种类呢?因为天下诸侯繁衍了几百年,越来越多,阿猫阿狗都自称是诸侯后裔,都惦记着沾沾封号的光,周天子家族萧条,但他们人丁可是繁荣得不行。管仲做这么多石璧,就是要把他们一网打尽。

石璧做好了,管仲就去见周天子,说:“我家国君想搞尊周运动,号召天下诸侯齐来拜祭太庙,但是按照传统礼仪,必须带着彤弓和石璧觐见,否则不能进庙去,您可以批准吗?”周天子问:“这次活动经费谁出?”管仲说:“我们齐国出。”周天子说:“那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办!”

天下诸侯都没有石璧,强抢又打不下阴里城,只好去买,结果天下诸侯的黄金被齐国搜刮无数,阴里的石璧倒是流通到了天下。这一次,齐国赚的钱多得八年都不用收税。

齐桓公赚足了钱,很同情周天子,对管仲说:“周天子也没经费,天子没钱也是孙子,咱也得给天子弄钱啊。”管仲说:“这简单,天下江淮之间有一小块特殊的土地,独家出产一种茅草,这种茅草品种独特,每只都从根上长出三个分叉,这叫‘菁茅’。这种茅是古代诸侯参加天子封禅大会必需的进门证,请周天子派人先把这块地圈起来,然后号令天下诸侯:周天子要带着大家去封禅泰山、梁父山,老规矩――不抱着一束菁茅的,不许进门。”

周天子如此去办,结果,天下的黄金就开始像流水一样流入周天子的口袋,菁茅一束就被诸侯炒到了一百斤黄金。周天子有钱了,七年都没有再要求诸侯进贡。■

管仲隰朋篇4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绝大多数古代杰出人物,都启用过“忠清款亮,忧公如家”的自己极信任的人才。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的诸葛亮在用人上就极讲究这点,如对费袆的启用。费袆本是官卑职小,但诸葛亮在多次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他的才干,于是大胆重用他,并放手让他处理事务。在南征归来时,在众多的迎候臣僚中,诸葛亮独选了费袆和自己同车,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还频频派他出入东吴,搞好外交;北征时,又常常留他在自己身边,襄助军事。处处给费袆以锻炼的机会,使其才干日显。直至临终时还推荐费袆为继承人。正是由于诸葛亮的提掖和信任,费袆始终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为蜀汉政权的巩固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智。相反,杨仪的才干并不低于费袆,但诸葛亮认为此人德行低劣,不放心他,一直让他在身旁参谋军事,不委以重任。诸葛亮死后,杨仪果然倾心权位,稍不遂意,即思反叛。可见,诸葛亮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上确有见地。

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这也是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用人的又一重要原则。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说:“明君之举下也,尽知其补长,短其所不能益,若任之以事。”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国君,必须能量才用人,做到扬长避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由布衣登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为了巩固根基,成就帝业,十分注意广揽贤才,因才适用。他对部下的才能,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注意考察,了如指掌,并适当安排使用。如武将徐达娴于韬略,便授以元戎,将兵京外;常迂春骁勇善战,便用作先锋。对于儒士,如刘基、宋濂、叶琛、韦溢,根据各自的特长,或命之参赞戎机,或任之治理地方。又如管仲用人也十分注意使人得其事,事得其人。在配备齐国国家机关职能部门的行政主官的问题上,管仲通过考察认为,隰朋在管理内务方面举止知礼,言辞有度;宁戚在管理农业方面,能发展生产、开拓土地;王子城义在军事方面善鼓舞士气,指挥有术;宾胥元在司法方面公正无私,判案中平;东郭牙在监督方面,赤胆忠心,视死如归,各表现出特殊才干,因此管仲建议齐恒公分别任命他们为大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大谏等官职。正是由于管仲善用人才,使齐国国威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这也是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用人的主要原则。清代龚自珍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吁,就是希望执政者能知人善任,广纳贤才。我国自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迄明清的科举制,都是为得到各方面的大量人才。这些识人用人的办法,都发挥了应有的时代功能,值得我们借鉴。可以说任何一个阶级要取得统治地位,就必须广泛发现使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就在于他能知人善任,重用“三杰”。刘邦在总结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粮,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由此可见,“知人善任,广纳人才”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是何等重要!

管仲隰朋篇5

一朝之忿

樊迟跟随孔子在天坛下散步,问孔子:“请问老师:如何能提高道德修养、去掉恶念、辨别迷惑?”

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考虑个人得失,不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不就能去掉恶念吗?由于一时的愤怒,克制不了自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不是很迷惑吗?”

“一朝之忿”比喻一时的气忿。

(出自《论语》)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钟鸣漏尽

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

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進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

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

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

“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求仁得仁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 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岐(今陕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西岐。此时,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认西伯昌为文王,带着文王的棺木,向东方?M军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不赞成这种以暴易暴的做法,拉着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君主,这叫做仁吗?”周武王不听。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里挖野菜,后来就饿死了。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圣贤。” 子贡问:“那样的圣贤却被饿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怨言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仁德,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实现。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和《论语•述尔》)

[原文](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还?M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了他的才能,用丰厚的待遇来聘请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作乱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宁王没办法,只好让他回了家。

回家后,唐伯虎安心过起了以文会友、挂画为卖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出自《明时•文苑列传•唐寅》和明•杨仪《明良记》)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日暮途远和倒行逆施

伍子胥家世代都是楚国忠良。楚平王听信谗言,要杀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了斩草除根,派人骗吴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回来。伍尚明知道有杀身之祸,但他还是去了;伍子胥不愿回去送死,忍受了许多辛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逃离了楚国,到了吴国。

十多年后,伍子胥带领吴军攻入楚国的国都郢都。这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打开了棺材,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狠狠的鞭打了三百下。并在楚国范围内搜捕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

伍子胥的老朋友申包胥给伍子胥写信,责备他报仇的手段太过狠毒。伍子胥回信说:“我活在人世间的日子也不长了,就象是一个行路的人,天色已经很晚了,而路途却还很遥远,心急之下,就做出了违背常事的事情来。(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日暮途远”比喻一个人处在窘迫的境地之中,没有一点办法。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敲门砖

据宋朝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中记载,一天,冲元从窗外走来,东坡问:“何为?”冲元答:“绥来。”东坡说:“可谓奉大福以来绥。” 原来这是冲元登科时所作的赋句。冲元道:“敲门瓦砾,先生您还记着!”

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地,即可抛弃。

掷地有声

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 的天台山, 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

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

“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自《晋书•孙绰传》)

一动不如一静

西湖灵隐寺前有飞来峰,飞来峰的东麓有天竺寺。

有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到天竺寺和灵隐寺礼佛,途中经过飞来峰,孝宗皇帝问相陪的净辉和尚说:“既是飞来,为什么不飞去?”净辉说:“一动不如一静。”

“一动不如一静”指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自宋•张端义《贵耳集》)

初发芙蓉

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南北朝时诗人,都以辞采闻名。

有一次,宋文帝出了个题目,让他俩作诗,颜延之很决就写成了,谢灵运却写了好久才完。颜延之问诗人鲍照:“我的诗和灵运相比,优劣如何?”鲍照说:“灵运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你的诗象列绣铺锦,也是满眼雕绘。”

“初发芙蓉”芙蓉是荷花,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自然。

(出自《南史•颜延之传》)

[原文]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畏首畏尾

春秋时代,晋、楚两个强国争当盟主。

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会见诸侯,郑国国君没有来,晋灵公以为郑国和楚国往来,很生气。郑国公子归生知道这事后,就给晋国写了封信,首先回顾了郑国和晋国的友好,然后解释了郑君没来参加的原因,最后说:“我们国君在这三年来,先后多次去朝见你们晋君,对晋国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和诚心了,可还不能使你们感到满意,而我们已经无法增加这诚意了,除了亡国。古人说:‘畏首畏尾,身余其几?’郑国现在的处境便是这样,既怕楚国攻打,又怕晋国袭击。而晋国的命令又好像没完没了似的,这使得我们郑国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将全国力量集合起来,等候你们晋国大军的到来……”

“畏首畏尾”形容人胆怯多疑,对什么事都怕,既不敢进,又不敢退。

(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黄卷青灯

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

他三十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四十二岁被免官。四十六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今陕西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

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这对于做梦都是“兵戈铁马”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在《客愁》诗中写道:

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

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大意:

骑马出门却不知道该去哪里,

回来坐在屋里乡愁渐渐涌起。

面貌憔悴头发花白体力衰退,

只有黄卷青灯让人忘却烦恼。

“黄卷青灯”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油灯发青色的灯光。形容深夜读书的孤寂生活。

(出自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节选)》)

鸟道羊肠

清豁禅师是五代人,知道自己要圆寂了,给众人留下一首遗偈说……

世人休说路行难,

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苎溪溪畔水,

汝归沧海我归山。

又吩咐众人说:“我死后把我的尸骨留给虫蚁,不要修建墓塔。”说完就进入湖头山,坐在磐石上,不久就圆寂了。

众人遵照他的遗命,等了七天再去看,发现尸首完好无损,竟然没有虫蚁来侵食。

“鸟道羊肠”比喻狭窄曲折的山路。

(出自《五灯会元》)

不知深浅

唐僧一行西天取经路上,遇见一座高山,峰插碧空,唐僧让猪八戒前去问路。

八戒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说:“此山叫做八百里狮驼岭,中间有座狮驼洞,洞里有三个魔头,吃尽这世上人。”劝说他们不要西去。八戒说:“只有三个妖魔,何劳费心!我师兄一棍就打死一个,我一钯就筑死一个,我师弟一降妖杖又打死一个。三个都打死了,我师父就过去了,有何难哉!”老者笑道:“这和尚不知深浅!那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很!他手下小妖,南岭上五千,北岭上五千,东路口一万,西路口一万;巡哨的四五千,把门的一万;烧火打柴的无数,共计有四万七八千。” 八戒听了这话,战战兢兢。

“不知深浅”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出自《西游记》七十四回)

堕甑不顾

孟敏是东汉山东巨鹿人,客居在太原。

有一次孟敏背着甑(古代瓦制器皿)行走,不慎失手,甑坠地打破了,孟敏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这事被当时的名士郭林宗看见了,问他,他回答说:“甑已经破了,看他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就劝说他去游学。

十年以后,孟敏名闻天下,位列三公。

“堕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不作无益的惋惜。

(出自《后汉书•孟敏》)

带金佩紫

司马徽是东汉名士。

庞统十几岁的时候,听说他的大名,驾车走了二千里路到颍川来拜访他。到了,见司马徽正在采桑,庞统从车中探出头来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怎么能做妇人采桑的事?”司马徽笑道:“请你先下车吧!你只知道走近道,难道不怕迷路吗?你说做人要带金印佩紫绶,那么象伯成、原宪、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的圣贤)这些人,岂不都一文不值了吗?”庞统赶快赔礼,说:“我生在偏远的地方,孤陋寡闻。如果不敲洪钟、不叩雷鼓(传说中黄帝用的鼓),哪会知道声音的大小?”

“带金佩紫” 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牧豕听经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

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

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牧豕听经”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出自《后汉书•承宫传》)

请缨

终军是汉初济南人。从小勤奋好学,博学善言,十八岁时被选为博士弟子。西来长安,汉武帝欣赏他的才干,拜他为谏大夫。

后来,朝廷想派人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长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捆起来,送到长安来(愿受长缨,必羁南越卫而致之阙下)。”

在南越,终军说服了南越王答应归顺。武帝非常高兴,让汉朝使者留在那里帮助南越王理事。但不久,南越发生内乱,南越王被杀,终军遇难。终军死时,只有二十多岁。

“请缨”缨:驾车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缰绳。人们用“请缨”表示主动请求出征、出使等。

(出自《汉书•终军传》)

老马识途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

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齐大非偶

春秋时代,齐??(xi)公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国的太子忽。太子忽推辞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齐国是个大国,不是我的配偶。”

后来北戎部落入侵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援,太子忽率领郑国的军队,帮助齐国打败了北戎。齐??公又提起这件事,太子忽坚决推辞。

别人问他,他说:“以前没有帮齐国忙的时候,我都不敢娶齐侯的女儿。今天奉了父王之命来解救齐国之难,娶了妻子回去,这不是用郑国的军队换取自己的婚姻?郑国百姓会怎么说我!”就辞别而去。

“齐大非偶”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出自《左传•桓公六年》)

封豕长蛇

楚国的伍子胥和申包胥是好朋友。

伍子胥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消灭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你能使它灭亡,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

后来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军队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在今湖北荆州北),楚昭王逃难在外,申包胥到秦国去搬救兵。他对秦哀公说:“吴国贪婪如大野猪,残暴如大蟒蛇,多次侵食别的国家(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最先受到伤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臣下前来紧急求救说:‘吴国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占领了楚国,成为您的邻国,它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那一部分就是您的土地了。如果凭借您的威灵楚国得以保存,楚国将世代事奉您。’”

秦哀公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宫廷上痛哭七天七夜,秦哀公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大臣,还不至于灭亡。”终于发兵救楚。

“封豕长蛇”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出自《左传•定公四年》)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吴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恨海难填

《山海经》上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死后变成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常常飞到西山去衔小树枝和小石头,要想把东海填平。

管仲隰朋篇6

何谓小农意识?很难精确解释,笼统的说,就是传统旧思想的延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

在中国想要混出个人样,很多时候懂得做人要比懂得做事更重要,简单的说就是要懂得自我定位,要本分,要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

所以,本人认为将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当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心才符合我国的国情——外国的那套移植到我国大企业都水土不服;所以,研究在以少数领导者决定一切的中小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小农意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下,列出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于企业决策层。1、人际策略:以之为鉴,以之精进。

2、工作方针:坚持愚民政策。

二、于人力资源工作者。1、人际策略:站在老板的对面就是错。

2、工作方针:做好本分,适度放水。

三、于普通员工。1、人际策略:八面玲珑,适当表现。

2、工作方针: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成长。

参考:小农意识的定义和表现

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简称小农意识。

其具体表现概括如下: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宗派亲族。

正文:“中小企业才是经济的核心。”2007年9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小企业部部长TheoTheophanous在第一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简称ABAC)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说。

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全国3/4的城镇就业人口在中小企业工作。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各经济主体中最具发展活力,全国65%的专利技术、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而且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来的。到2006年底,全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6.5%,高于全国增长率约23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为1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无疑,中国经济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最近金融危机,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关门,算是一次优胜劣汰,各中小企业也应该趁此机会反省反省了….

一、小农意识于中小企业决策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中小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主心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企业,这证明了其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但反过来看,很多时候中小企业的老板或者决策团队也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决策层的素质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本人将中小企业的发展粗糙地分成三个阶段,以下从两个方面对决策层的提高进行分析:

1、人际策略:以之为鉴,以之精进

人际策略,说白了,这是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人需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企业也需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作为企业舵手的决策者更应知道自己的位置所在。

个人观点是中小企业决策层的人际策略与企业的各发展阶段挂钩:

A求存阶段

这阶段就是解决吃饭问题,要有可能是非正式的也许是直觉经验型但至少是明确的经营战略,要有有效的收益模式,如果基本的生存都做不到那自然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a小农意识的错误策略

对内,重利多于重人。由于这阶段的很多创业者其实是一种投机的心态,看准了兔子就撒鹰,撒了鹰就要获利,所以平时对员工苛刻,赶工时对员工许下的承诺过后又不兑现,一副你爱干就干不干还有很多人等着干的嘴脸。

对外,轻信所谓“行家”,特别是亲戚朋友。会投机并不代表这人一定很清醒,反而很可能是被蛊惑了,很多人就是信了一些亲近人群的言论头脑发热去投资,结果自然是不必说了。

b正确的策略

对内,建立诚信的老板形象,重利也重人。尽管这时期的员工流动很大,但请尽量把这些人当合作伙伴,不要把他们当成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纯粹的雇佣关系下属,不要乱许愿,一旦许了承诺就要兑现,“亏了我,也不能亏了你们,你们也要吃饭”,这样的姿态会套住不少员工的心。

对外,理性批判的接受。对于某些建议,要对其进行理性批判的接受,不能因为“某人名气很大”之类的原因就盲从,尽量和智囊团队客观讨论分析(如果有的话)。

B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也稳定是阶段,这阶段要有明确的长远经营目标,对内要确立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解决企业日常工作的良性系统,对外要有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户群,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a小农意识的错误策略

对内,事必躬亲,不信任下属,朋党发展,制度形式化,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很多老板大概是小企业开太久了,企业发展了也没转换过来,总是对别人的工作持不信任的态度,只有自己做了才放心。这阶段,企业发展了,通常裙带关系也发展了,亲戚,朋友,各种名堂的都有,就是没有能力。制度,谁知道那几十上百条的东西说的是什么,上司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老板认为企业文化太虚,光说着好听,不如钞票实在。

对外,固步自封,不关心行业的最新信息,不与同行交流合作,过分追求新客户群。企业发展了,大佬们觉得自己也是时候休息休息了,反正无论怎么着,那些什么新技术来来去去还不是那几样,现在这业绩也算不错了,起码可以让自己硬起腰杆跟别人说我也是百万富翁了,有洋房洋车,还能带个小蜜到处跑了。和别人合作,那是把钱分人一半啊,大佬们觉得钱还是自个挣的好。大佬们喜欢做大,认为新客户多了收入自然更多。

b正确的策略

对内,放权,先制度后人情,大力建设企业文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即使装,也要装着信任下属。制度制定后初期的执行最重要,它决定了制度的权威性能否在企业确立下来,所以开始的执行必须严厉,杀一儆百。制度是必须执行的,至于人情,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予适当的补偿,比如适当的夸奖肯定和应得的奖金,刚柔相济,表明制度的执行对事不对人。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强企业的凝聚力,一方面有利于留住和吸收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对外,关心行业新信息,与同行交流合作,稳住老客户,稳定发展新客户。在这个信息发达交通发达金融发达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充分利用行业的共享资源发展自身才是正道,商场如战场,闭门造车是发展不起来的,固步自封只能失去主动慢慢衰败。通常稳住一个老客户所得的比辛苦发展一个新客户所得的更多,而且,甚至老客户会帮你带来新客户。

C战略阶段

前一阶段的稳定发展为这一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本的积累、人才的储备、对行业的深入了解,战略阶段是中小企业冲击上位的阶段,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是中小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表现自己在行业某领域独一无二能力的时候,品牌效应,融资,企业不仅要现在挣钱以后还要持续地挣钱和升值,可以说这是一场豪赌,成了自然一步登天,不成企业的前途就难说了…

a小农意识的错误策略

对内,专横独断,玩政治手腕内斗。因为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行政权和决策权都集中在同一人手里,缺乏约束的个人决策进入到这一阶段就很容易导致个人的专横独断,以致做出令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的错误决策。由于企业内小团体过多或决策层的内部意见不合,某些决策者就玩上了政治手腕,比如制衡比如挑拨等,想以打击其他对手的方式获得企业的主导权。

对外,恶性竞争,不自量力以卵击石,脱离市场纸上谈兵。社会竞争盛行森林法则,某些文人吃饱了撑着也在社会宣扬狼性法则,然后,很多把自以为是当自信的决策者又断章取义的进行理解,结果,恶性竞争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发生的,最后,自然是谁也没讨到好。另一方面,对于行业内原来的巨头不了解不重视,对己方实力盲目自信,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贸然挑战对方的权威,结果自是以卵击石。某些战略脱离了脱离了客户的需要纸上谈兵,空想的东西自然不会成功——白日梦没有市场。

b正确的策略

对内,以约束换发展,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问题其实就是发展阶段的问题的尖锐化和爆发,所以若想杜绝这一阶段的问题其实应该在前一阶段把该做的措施做好。以约束换发展是针对专横独断的解决方法,也是前一阶段放权的深化,将行政权和决策权分离并建立约束机制是较好实现决策民主化减少决策错误的方法。针对决策层内部的意见不合和企业内团体众多的问题,除了打击,联合也许是更好的方法,把各方的利益尽量统一,求同存异。

对外,联合同行共同发展,扬长避短创新发展,联系市场创造机遇。正如之前所说,这一阶段的问题是发展阶段问题的尖锐化和爆发,经常和同行交流和作的企业自然知道合则利分则弊的道理,可以并合成大企业进入市场竞争,也可以联合成中小企业群组织增强市场影响力,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哪一样都比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强。对于行业巨头,联合的办法可能行不通,这时候就要变通,创新发展,扬长避短,或许是科技创新或许是加强营销,总之,是要确保本企业在行业某领域内有不敢说是独一无二但至少也是前列的能力,即发展能为公司创造行业优势能为公司持续创造利润的核心竞争力。这如机会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企业想要发展战略就要联系市场的需要,那样,即使没机遇也能创造机遇。

2、工作方针:坚持愚民政策

先确定一个前提:中小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主要由决策者的个人风格决定。

作为决策层,对内只需要知道怎样让企业更匹配经营战略,还有,怎样让企业的员工更匹配企业,除此之外,其他的可以说都是细枝末节。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体现,个人认为相对应的应是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基础,结合了企业文化建设和薪酬激励措施的愚民政策——关于愚民,这是对员工的驯服调教,比如老板可以和员工称兄道弟,但又必须能让员工感觉到这是老板“体恤下属,没架子”而不是老板“很随便,可以驳他面子”——员工是愚民企业方可发展,员工是愚民老板方可放心,古往今来(哪怕现在的中国)的统治阶层都推行愚民政策。

营销大师史玉柱说:对老板来说,你别指望最基层第一线的员工跟你一样有雄心抱负,对你强调的那种企业文化有认同,实际上他们更多的人还是面临着要考虑个人利益问题。

A求存阶段

在这个研究生满地走本科生多如狗的时代,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并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小企业,招人是不愁的,愁的是留人,特别是缺乏吸引力的初期。这阶段决策层的行事风格将形成企业文化的雏形,即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本阶段人力资源方面的任务是吸引并留住企业必须的专项人才。

相应愚民政策:决策者个人魅力,给予实在的可见的激励。

创业初期,创业战略通常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缺乏持续发展能力,这时候不要和你的员工谈你的经营理念,你说不清,他们也不关心,这个时候应从小节上体现你的个人魅力,这个时候员工少,你和他们一起拼搏一起吃饭一起骂这世道混口饭吃都累得像条狗,适当时候给个加班费加一点工资夸奖几句好话,这样比你跟他聊我们企业三年内要发展成什么什么规模我给你们这些元老多少多少股份的实际。尤其现在工作难找,适当升工资后员工跳槽的机会成本加大,只要老板人不太差,工资又不太低,那样员工的流失通常不会太多。

B发展阶段

这阶段企业最起码要建立起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这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建设,马虎不得。在管理组织结构上,本阶段的任务是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反映在人力资源方面则是留住好的中层领导者。

相应愚民政策:感情稳心,报酬挽身,事业留人,制度是保障。

在日常工作中,决策者会发现企业大了自己也离普通员工远了,毕竟要做的太多不能事必躬亲,那么,放权给中层的领导者吧,这个时候决策者将通过中层领导者联系普通员工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说稳了住好的中层领导者相当于稳住了企业80%的战斗力。对中层领导者来说,光加工资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高层决策者在个人上的尊重和在事业上的肯定(马斯洛的理想化需求层次理论的第四层次和第五层次)。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将保障企业的运作有法可依,严格执行体现企业文化的奖惩制度将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企业内小农意识缺乏自律和宗派亲族的不正之风。所以,综上所述,感情稳心,报酬挽身,事业留人,制度是保障。

C战略阶段

本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可以说是“二次创业”,因本阶段的出现通常是因为企业已经发展到了某个瓶颈,商场如战场,不愿受困于小富即安的思想,所以,我们来了。这阶段的任务是借企业战略转变的机会改革企业,彻底或折中解决企业内部问题,反映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是规划招聘培训等的总爆发,其中,已成型的企业文化将起重要作用。

相应愚民政策:引导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让企业的成长跟上员工的成长。

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无可避免的积累了一堆的问题,上层的固步自封、中层的晋升无望、下层的人员流失、管理的裙带人情...通过战略的改变,无可避免的将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也将无可避免的产生管理组织的地震,这时应该强势统一决策层的意见,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该进修的进修,该调离的调离,重点是以内部晋升解决中层管理者晋升问题,可以考虑稀释股权、业务托管和鼓励创业的方法。关于鼓励创业,这里重点推荐参考史玉柱的“赢在巨人”计划,“只要加入这一计划,公司将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团队补充、全国推广运营等全方位支持,而一旦创业项目成功,创业团队最高可获得20%的利润分成。”可以注意到,是最高20%的利润分成,而不是股权,这样就可以杜绝以后关于项目所有权的纠纷,企业可以发展,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双赢。

二、小农意识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营销的意义,以本人浅陋的见识看来就是目的性地资源最大效用化,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和营销一脉相承,只是对象由有形或无形的物转成了有形或无形的人,但区别在哪里呢,最少对这个快速走上商品经济道路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人和物是没有区别的,不,区别也许是有的——在中国,人比物不值钱…

人力资源工作者在中小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平时帮老板打下手,老板当红脸,人力资源工作者当白脸,总之吃力不讨好和得罪人的事都包了,所以偶尔被人骂也很正常…

1、人际策略:站在老板的对面就是错

人力资源工作者在中小企业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但无论如何,总是最易得罪人的职位。

A求存阶段

这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可以忽略,是的,用不上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没太大研究意义。

B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发展的阶段,人力资源工作者忙碌的阶段,重点是,得罪人的职业生涯开始了。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老板说太多,那减少…

招聘预算,十个人,平均工资1500,老板说多,那减少…

培训,选几个项目,向老板推荐中等费用的,老板说贵,那选便宜的,要不自己内部培训…

绩效评估系统,让老板过目,经批准后推行,其他部门吵上门来,跟他说,“这是上头的意思,我也就一打工的,要不,我向老板转达一下你的建议?”

薪酬,讨工资的,“为什么本月工资必须拖到下个月才发?国家有规定不能拖欠的”无视他…

劳动纠纷,“不好意思,老板出差了,我们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也不在,请你下次再来好吗?”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可以没有任何原则,但必须有坚持——老板永远是对的。

人力专员在熟练业务的同时还应该熟练“太极拳”这一国粹,深习“推”“拖”“引”等诀窍…

C战略阶段

如果说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工作的主要矛盾是老板和普通员工之间的阶级矛盾,那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企业内部各团体的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对热衷内斗的中国人来说这将更激烈…

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有两选择,一中立,二选队站。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要么你还没资格去选择,你无足轻重;要么你有资格选择,如果企业内对立的有两方,那你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比较难过,无论胜利者是谁,如果企业内多方对立,那你的日子不会有太大变化。

第二种情况发生的可能:要么你本身就属于某个团体,这自然是没得选择的选择;要么你有鸿鹄之志,想作一场,那么,祝你好运…

人力资源工作者通常会选择第一种,因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理应超越这些政治斗争,如果选第二种,这里有一个问题:其实无论如何,到最后你都只能选老板——除非你不想干了…

2、工作方针:做好本分,适度放水

作为一个工作在管理执行不严谨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在做好每一件本分工作的同时要清醒地知道:我们只是给人家打工的,很多时候不必太较真,为了老板和全企业上下死磕不值。制度不外乎人情,所以,对上投其所好,对中互相体谅,对下打入群众。

A求存阶段

这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可以忽略,是的,用不上专业人力资源工作者。没太大研究意义。

B发展阶段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此阶段的两大难题是编制的制定和制度的制订,以及它们的后续。

如果光是专业性的工作那难度不大,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涉及到人那就会复杂得一塌糊涂...

编制问题的根源是小农意识的宗派亲族,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关系户、部门拒收新人、部门要求加人等:关系户是指有人托关系进某部门;部门拒收新人是该部门抱成一团,不愿新人进去分薄了他们的利益;部门要求加人是该部门想壮大部门在企业内的势力…

编制问题引发的后续可能有:一个部门成为专门收容这类人的“关系户部门”,比如很多企业庞大而清闲的后勤部;某些部门成为“闲人勿进”的部门,比如财务部;许多部门关系对立,开会的时候,财务部骂销售部,销售部骂生产部,生产部骂财务部…

制度问题的根源是小农意识的缺乏自律,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人力资源部被敌视、人情先于制度、制度空乏等:人力资源部被敌视,因为制度由人力资源部所制订;人情先于制度是中小企业的通病;制度空乏,中小企业通常不注重制度建设所致…

制度问题引发的后续可能有:人力资源部的日常工作明里暗里地受到阻挠;制度没有权威性,逐渐形同虚设;企业内部管理逐渐混乱,无法可依…

其实要解决以上问题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在开始就取得老板强势的支持强制确定下来,以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企业也就会慢慢的走上正轨了。

本阶段人力资源工作者应作的本分工作:建立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组织,组建满足营运需求的企业组织编制——即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产部和市场部等。

本阶段大处必须坚持老板的意见,小处尽可随意,要注意和同级还有下级员工打好交道。

C战略阶段

本阶段通常是企业内部的一次革命,势力大洗牌,人力管理与营销共通的艺术性将表露出来:如何将有限的资源目的性地最大效用化?答案是整合。

一个战略要成功,必须有起码的三要素:项目、人才、资金。

整合的第一重点是根据企业战略参照企业现状制定一份“合身”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整合的第二重点是为关键岗位找到适合的人,解决内部由宗派亲族引起的人不适岗问题,为企业内个人发展超前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找到适合的岗位,解决中层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

整合的第三重点是合理高效的激励政策,关于考核和奖惩,以员工的自身利益结合新战略的运作,激发员工支持新战略工作的热情。

整合的第四重点是企业文化的运用,蓝领和白领的区别就在于白领的工作更难量化地考核,所以员工的积极性是关键,除了制度的因素,企业文化氛围也是刺激员工的重要因素。

整合的第五重点是提高对企业忠诚度高的员工的素质,让他们跟随企业成长,成为企业骨干。

也许还有更多,但这几样肯定是本阶段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还是那句话:做好本分,适度放水。

三、小农意识于中小企业普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普通员工按工作性质分可分成三种,高层决策者(空降外来者)、中层管理者、下层操作者,也许有人会奇怪,这样分的话那前面的两部分不就和这部分的重复了吗,其实不然,前两部分研究的是特例——从创业到二次创业的决策者与空降型的职业经理人的区别,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本职工作的员工与做着其他维持企业运营工作的员工的区别,他们之间差之不可以千里计——这一部分研究的是关于平时较少接触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的共性问题。

普通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中心,但普通员工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通常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中小企业也不关心普通员工这方面的素质,实际上普通员工若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了解那对本身也大有好处。因限于本人见识,所以仅能浅显的稍作分析,以下:

1、人际策略:八面玲珑,适当表现

办公室很简单,办公室也很复杂,关键在于宗派亲族的“办公室政治”……

所谓大隐于朝,政治是这世界最复杂的东西,可大隐之人也能在其中游刃有余,出淤泥而不染,那么,我等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俗人们又能否在“办公室政治”中生存?

A端正心态:既来之则安之

与人斗其乐无穷,既然已经身入职场,那就要有迎接“办公室政治”的准备,也许你并不热衷于此,不能做到把办公室政治当成一种享受,甚至你很厌恶,然而,你要明白,你是来到这里讨生活的,你想升职,你想加薪,那你就不能无视办公室政治,既来之则安之吧。

B熟悉环境:打好基础

身处是非地自然要有所准备,最基础的,先了解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管自己的人属哪派,招自己的人属哪派,各派大势如何,自己搭上哪一派更安全…这时候的重点是和管自己上司打好交道,县官不如“现管”,哪怕你做得再好,你上司的上司很赏析你,可如果你的直属上司要整你,那你也没办法…还有身边的同事,要知道哪些人能交好哪些人点个头就好哪些人能离多远就离多远好…要自律,不要急于露角,要小心探子、监工、锦衣卫等,不要犯众怒…

C投身战场:邪道?正道?

a邪道,无所不用其极地增强自己派系的实力。说的就是明里称兄弟背后捅刀子,借力打力,挑拨离间,拉帮结派,拍马溜须,见风使舵,把爱出风头的愣头青当枪使…手段很多,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推荐准备走这条路的反复研习《厚黑学》《罗织经》等中国国粹…

b正道,八面玲珑,适当表现,通过增强本身实力达到取得办公室政治优势的目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下面这故事很好地诠释了正道对比了邪道,且对上司们极具参考价值,管仲论相:

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

桓公:“易牙如何?”

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

桓公:“竖刁如何?”

管仲:“竖刁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

桓公:“开方如何?”

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

桓公:“鲍叔牙如何?”

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

桓公:“隰朋如何?”

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2、工作方针: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成长

很欣赏一句话,觉得是一种境界:依然有理想,但饭票已在手。

现在的社会人才供需有些像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发达国家大量供给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半成品,发达国家抬高价格少量输出高科技含量产品——反映在人才供需的状况上就是社会低级劳动力由于供过于求而持续地被压价,高级人才由于培养难和猎头公司的操作等因素千金难求…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正如不发达国家由于被持续剥削积贫积弱发达国家由于持续剥削越来越富,人才的供需和报酬也呈现病态的增长…

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社会(有能力也不敢改变,改变了多数就要坐牢去了,政治啊,沉默,这不是我等小民能讨论的话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努力让自己从廉价的低级劳动力成长为抢手的高级人才,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其重要…自律在这里十分重要,小农意识的缺乏自律要不得啊…

A摸索阶段

出来工作几年,在各行业各职位摸打滚爬,将不切实际的幻想抛弃,做着这样那样的尝试,有时还可以碰碰运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B规划阶段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寻找到目标,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现在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于是开始条理性的规划。

C执行阶段

管仲隰朋篇7

关键词:《诗序》 《诗论》 乐教 乐语之教

结合出土文献进行学术研究,这是近年来文史学界普遍认同的新方法和新趋向。因此,上海博物馆最近整理的战国楚简诗论资料,甫一公布,便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可以预料,这批资料将积极地影响中国文学史研究,在许多争讼已久的问题上引起重新思考和讨论。例如,从诗经形成史的角度看,这批新资料及其初步整理成果,便包含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整理者把这篇作品分成《诗序》、《讼》、《大夏》、《少夏》、《邦风》、《综论》等六个部分,亦即在作品序列的编排上采用了《颂》、《大雅》、《小雅》、《风》的顺序。其中《诗序》一类,辑录概论诗而不涉及具体作品的简文;其中《讼》、《大夏》、《少夏》、《邦风》四类,分别辑录论及具体篇章的简文;而被归入《综论》类的,则包括所论对象分属于《邦风》、《大夏》、《少夏》的那部分简文。《上博书》的这种编排,意味着楚竹书代表了不同于今本《诗》的另一种结构。按《上博书》第二简云:“讼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屖,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德也,多言。”[1]整理者认为,这里“可能存在着不同于《毛诗》的《国风》、《小雅》、《大雅》、《颂》的编列次序”。[2]也就是说,如何理解这篇简文的意义,如何恢复29支简书的原有顺序,这将影响对《诗》的早期形态的认识。

二、从内容上看,《诗论》是和今本《毛诗序》性质相近的一份文献。整理者认为,在这份文献中“从未出现过像《小序》那样将诗的内容极端政治化”的情况,因而判断“小序并非是孔子所论的真传”,而是“汉儒的臆测”[3]。这一观点能不能成立呢?这就有待于对以下两个问题--楚简诗论的内容是否与《诗序》相矛盾?其时代关系如何?——作深入研究了。而这样一来,《诗序》的性质及其在诗经学史上的价值,都需要重新认定。

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献诗讽谏”、“采诗观风”的古说是否可以否定?还是应当据信为实?因为《诗论》与《诗序》相矛盾的文句,集中见于对国风诸诗的评论,而这种差异很可能是同采诗之制相关联的。

这三个问题的中心,是《诗》的早期形态问题;其具体表现,则是《诗》的文本结构--编排顺序如何、先秦时代是否有《诗序》存在——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的看法与《上博书》整理者有所不同。为此撰写本文,略作申论,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一、关于《诗》文本的结构顺序

首先应当讨论的是《诗经》各部类的排列次序。《上博书》把概论《诗》及各部类的简书列于文首,判其次序为:

第一简:行此者其又不王乎?孔子曰: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

第二简:寺也,文王受命矣。讼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屖,其歌绅而逖,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盛德也,多言

第三简:也。多言难而悁怼者也,衰矣少矣。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孔子曰:唯能夫

第四简:曰:诗其猷平门,与贱民而 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又罢惓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

上述排序表现了相当明显的逻辑缺陷:其一,第一简是对诗与志、乐与情、文与言之关系的综合概括,而其余三简则论述讼、雅、风的基本特点与社会功能。诗与情志的关系和诗的社会功能,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不应放在同一个意义环境中来讨论。其二,第二、第三简已分别述及《讼》、《大夏》、《邦风》,不必在其后又加一句总论性的评语“诗其猷平门”,然后又回过头来评论《邦风》。而且,从句式与意义的完整性上来说,第四简包含两个比较完整的意义段落;前一段落论及“邦风”,后一段落(“民之又罢惓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则不再是对《邦风》的评述,而应当是针对“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的《小雅》而言的。所以,跟在这一句话之后的,应是“少夏是也”。此简实质上已经显示了《诗论》论诗的逻辑顺序:先总论诗“诗其猷平门”,然后分别论及《邦风》和《小雅》。那么,在同一语境下,是否也有对《大雅》与《讼》的评论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因为被《上博书》归入《讼》下的第五简正好有“氏也,又城工者可女,曰讼氏也”等辞,其句式与第四简论《邦风》之语相同。首辞“氏也”二字,必是“《大雅》氏(是)也”的阙剩之文。这就是说,在第四简与第五简的残存辞语之间,阙失的除了“《小雅》氏(是)也”与“《大雅》”等辞以外,应有一句评述《大雅》的、类似于“与贱民而 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或“成功者何如”的问句。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诗论》论诗的顺序与《毛诗》《国风》、《小雅》、《大雅》、《颂》的次序并无二致。也就是说,《诗论》时代的《诗》,在类的编排上与今本《诗经》无别。

为什么我们能够依据第四简隐含的“诗”—“邦风”—“少夏”的顺序,断定《诗论》论诗的顺序与《毛诗》的排列相同,而不同意《上博书》得出的《讼》、《大夏》、《少夏》、《邦风》的结论呢?因为《上博书》整理者的依据是第二简(其文見上)。这支简书在关于《讼》、《大雅》的评述之前,有“寺也,文王受命矣”一句,显然是对某一具体诗篇的评述。而同样涉及“受命”之辞的简文则有被《上博书》列为第七简的一段文字:“怀尔明德害,城胃之也。又命自天,命此文王,城命之也,信矣。孔=曰:此命也夫。文王隹谷也,得乎?此命也。”“怀尔明德”当引自《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云云,言文王受命之事;“又命自天,命此文王”当出自《大雅·大明》——《诗序》有云“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云云,亦言文王受命之事。由此可知,此“寺也,文王受命矣”一句,应是接在第七简之后的。这就是说,第二简对《讼》与《大雅》的评论,是紧接在具体的作品评说之后出现的,是在分说之后对作品特点的一种总体概括。这种概括不一定要依据固有的类别顺序一一进行,因而也就不足以成为判断诗文本排列次序的依据。

二、关于《诗论》与《诗序》

从《诗论》的内容看,在性质上同它最接近的文献是《诗序》。《诗论》中的评述之语,很大一部分和《诗序》相类似。在考察这些评述之语与《诗序》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上博书》中尚存疑义的释读再做一些讨论。

被认为是逸诗而在《诗经》中找不到对应篇章的《 又荠》与《中氏》,应分别是《鄘风·墙有茨》与《周南·螽斯》。“中氏”出现于第二十七简,简文云“蟋蟀智难,中氏君子”。“中氏”与“螽斯”音近,当可通假。《螽斯》诗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乃是祝人多子多孙的诗歌。其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其中并未涉及“君子”之义。“《螽斯》君子”之释读,不但在文义上与上文之“蟋蟀智难”不相对应,而且与《螽斯》之诗义不合。因此,此处之“君”字,不应解作“君子”之“君”。《广雅·释言》云:“君,群也。”《周书·谥法》云:“从之成群曰君。”《韩诗外传》卷五云:“君者,何也?曰:群也。”《白虎通·号》亦云:“君之为言群也。”“君”、“群”迭韵。故所谓“中氏君子”,应读作“《螽斯》群子”,意为“《螽斯》多子(成群之子)”。如此,则上下文意明白晓畅且与诗义契合无间。

“ 又荠”见于第二十八简“ 又荠慎密而不知言”。“又”字在简文中通作“有”,“ ”与“墙”皆从“爿”,而“荠”与“茨”皆从“艸”。“慎密”,有谨慎小心、密不外宣之义。《墙有茨》云:“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中冓之言不可道”,此即所谓“慎密而不知言”。《 又荠》当即《墙有茨》无疑。[4]

《上博书》疑而未定的《可斯》,应是《小雅·何人斯》。整理者释第二十七简云:“可斯,篇名,或读为‘何斯’。今本《诗·小雅·节南山之什》有篇名《何人斯》,但诗意与评语不谐。”[5] 按此简简文云:“可斯雀(诮)之矣,离其所爱,必曰吾奚舍之,宾赠氏也。”所谓“宾赠”,乃丧礼。《仪礼·既夕礼》“知死者赠,知生者赙”疏:“各主于所知者,以其赠是玩好施于死者,故知死者,行之赙是补主人不足,施于生者,故知生者,行之是各施于所知也。”又“书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疏:“以宾客所致有赙、有赗、有赠、有奠,直云书赗者举首而言,但所送有多少,故行数不同。”又“书遣于策”疏:“以宾客赠物名字少,故书于方;则尽遣送死者明器之等并赠死者玩好之物名字多,故书之于策。策书明器之物,应在上文而于此言之者,遣中并有赠物,故在宾客赠贿与赗之下特书也。”那么,《何人斯》是否与丧礼有关呢?其诗有云:“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唁”,《说文》云:“吊生也。”由《既夕礼》“知生者赠,知死者赙”可知,唁生吊死而有所赠,乃人之常情、礼之常仪。而此所谓“何人斯”,不但无所赠,甚至于“不入唁”,因此引起诗人极大的不满,愤而作诗“以极反侧”。由此可见诗与丧礼的关联。《诗论》之所谓“离其所爱,必曰吾奚舍之,宾赠是也”,当是“诮之”的具体内容:“宾赠”乃礼之所需,用以表达对死者难以割舍之情。《何斯》之不入唁,违礼违情,故而“诮之”。

在《上博书》中未能隶定的篇名中另有《 》与《菜 》。《 》见于第十六简,《菜 》见于第十七简。整理者释“ ”云:“‘ ’字据下文也可写作‘ ’,第十七简之《菜 》也写作从艹从 ,和第一字从艹从 不完全相同,但应是同一个字。”[6]我们以“菜”之读音为线索在《诗经》中寻找,可以找到篇名中含“采”字的诗篇《采蘩》、《采苹》、《采葛》、《采苓》、《采薇》、《采芑》、《采菽》、《采绿》。在这些篇名中,“蘩”、“苹”、“葛”、“苓”、“薇”、“芑”、“菽”等字皆从艹,与“ ”之从艹相同;但其中仅“葛”字作为诗歌篇名第一字出现过,这就是《葛覃》。那么,现在我们得到的《葛覃》与《采葛》两诗,能否与《 》、《菜 》对应起来呢?《诗论》对《 》、《菜 》两诗的评语分别是:

第十六简:孔子曰:吾以 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一本。夫 之见歌也,则……

第十七简:菜 之爱妇

先说《菜 》。由此评语可知,《菜 》抒发的是“爱妇”之情。而《采葛》诗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正是一首极写怀思之情的诗歌,其义与“爱妇”这一评语可以吻合。再看《葛覃》与《 》。《葛覃》诗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此正是简文所谓“夫 之见歌也”。而简文所谓“氏初”、“反一本”的意义,则亦与《毛诗序》的解释相呼应。《诗序》云:“《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由“反一本”、“后妃之本”等文句推测,所谓“得氏初之诗”或可读为“得始初之时”,意为由《葛覃》可知其当初在母家之时躬俭节用的美德。因此,把《菜 》、《 》释读为《采葛》、《葛覃》,这是没有疑问的。

除此之外,《上博书》将出现于第十八简与第二十简之《折杜》确定为《小雅·杕杜》。整理者云:“《杕杜》一在《国风·唐风》,一在《小雅·鹿鸣之什》,前者言‘人无兄弟’,后者言‘征夫遑止’、‘征夫归止’和‘征夫迩止’。孔子云:‘折杜则情喜其至也。’那末,诗篇可能属于《小雅》中的《折杜》。”[7]但是,《小雅·杕杜》只是一首表现征妇思夫盼归之情的作品,与“情喜其至”的评语并不吻合,将简文之《折杜》确定为《小雅·杕杜》不免牵强。实际上,除这两首《杕杜》之外,《唐风》中还有一首母题相同的《有杕之杜》,其诗云:“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适我”、“好之”所表现的正是“喜至”之情。据此,简书中的《折杜》应为《唐风·有杕之杜》。盖此诗以“曷饮食之”来表现喜乐之心,由小见大,故有此评。

在确立了上述诗篇的对应关系之后,我们便可以通过比较《诗论》评语与《诗序》之间的同异,进一步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了。

据统计,出现于《诗论》中的诗歌共有六十首,除未能找到对应诗篇的《 而》、《角 》、《河水》之外,《伐木》、《裳裳者华》仅存篇名,《小明》、《青蝇》的评语仅存一字。因此,可资与《毛诗序》进行比较的,仅有五十三首。为醒眉目,兹按今本《诗经》的顺序,将简文评述之语与《毛诗序》的相应内容列表如下,简文中的数目字表示竹简编号:

关雎

关雎之怡;关雎以色俞于豊(10);关雎之怡,则其思賹矣(11)。好,反内于豊,不亦能怡虖?(12)以琴瑟之敓,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14)

关雎,后妃之德也。……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葛覃

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一本。夫葛之见歌也,则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

卷耳

卷而不知人(29)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樛木

梂木之时,则以其彔也(11);梂木福斯才君子(12)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兔罝

兔罝其甬人,则吾取(23)

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汉广

滩广之智,则智不可得也(11)

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鹊巢

鹊巢之归,则离者(11);鹊巢出以百两,不亦又离虖?(13)

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

甘棠

甘棠之保(10);及其人,敬爱其树,其保厚矣。甘棠之爱,以邵公(15);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甚贵其人,必敬其立,敓其人,必好其所为,亚其人者亦然(24)

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

螽斯

中氏君子(27)

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柏舟

北白舟闷(26)

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

绿衣

绿衣之思(10)绿衣之忧,思古人也。(15)

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燕燕

燕燕之情,害曰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10)燕燕之情,以其蜀也。(16)

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

北风

北风不绝人之怨(27)

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

墙有茨

墙有茨慎密而不知言(28)

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

木瓜

木瓜之保,以俞其捐者也。(18)木瓜又臧愿而未得达也(19)

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兔爰

又兔不逢时(25)

兔爰,闵周也。桓王失信,诸侯背叛,构怨连祸,王师伤败,君子不乐其生焉。

扬之水

汤之水其爱妇恨(17)

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

采葛

采葛之爱妇(17)

采葛,惧谗也。

将仲子

将中之言不可不韦也(17)

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褰裳

涉秦其绝(29)

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又利词(17)

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

猗嗟

猗嗟曰:四矢反,以御乱,吾喜之(22)

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蟋蟀

蟋蟀智难(27)

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有杕之杜

折杜则情喜其至也。(18)吾以折杜得雀(20)

有杕之杜,刺晋武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焉。

宛丘

宛丘曰:訇又情,而亡望,吾善之(22)

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

隰有苌楚

隰又苌楚得而悔之也(26)

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

鸤鸠

鸠鸤曰:其义一氏,心女结也,吾信之(22)

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鹿鸣

鹿鸣以乐词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冬虖不猒人。(23)

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天保

天保其得彔蔑疆矣。巽寡,德古也。(9)

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

湛露

湛露之賹也,其猷酡与。(21)

湛露,天子燕诸侯也。

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9)

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祈父

谇父之责亦又以也。(9)

祈父,刺宣王也。

黄鸟

黄鸟则困而谷反其古也,多耻者其病之乎?(9)

黄鸟,刺宣王也。

十月之交

十月善諀言。(8)

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

雨无政

节南山

雨亡政、即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8)

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

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

小旻

少旻多疑,疑言不中志者也。(8)

小旻,大夫刺幽王也。

小宛

少宛其言不亚,少又佞安。(8)

小宛,大夫刺宣王也。

小弁巧言

少弁、考言,则谗人之害也。(8)

小弁,刺幽王也。大子之傅作焉。

巧言,刺幽王也。大夫伤于谗,故作是诗也。

何人斯

可斯诮之矣。离其所爱,必曰吾奚舍之,宾赠是也(27)

何人斯,苏公刺暴公也。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焉。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

谷风

谷风背,(26)

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

蓼莪

翏莪又孝志(26)

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

无将大车

将大车之嚣也,则以为不可女可也(21)

无将大车,大夫悔将小人也。

大田

大田之卒章,知言而又豊(25)

大田,刺幽王也。言矜寡不能自存焉。

文王

文王曰:文王才上于邵于天,吾美之。(22)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大明

又命自天,命此文王,城命之也,信矣。孔=曰:此命也夫。文王隹谷也,得乎?此命也(7)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皇矣

褱尔明德害,城胃之也(7)

皇矣,美周也。天监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

生民

后稷之见贵也,则以文武之德也。(24)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腸=少人

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

清庙

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豊,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5)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6)

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烈文

烈文曰:乍竞隹人,不显隹德。于乎前王不忘,吾敓之(6)

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也。

昊天有成命

昊天又城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6)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分析上表所列《诗论》与《诗序》对这五十三首诗歌的评述,可以把其间的异同关系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诗论》与《诗序》的评述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与发明,表现了基本一致的评判取向。属于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共有三十五首,它们是:《周南》的《关雎》、《葛覃》、《兔罝》,《召南》的《鹊巢》、《甘棠》、《螽斯》,《邶风》的《柏舟》、《绿衣》、《燕燕》,《鄘风》的《墙有茨》,《卫风》的《木瓜》,《王风》的《兔爰》,《齐风》的《东方未明》,《小雅》的《鹿鸣》、《天保》、《菁菁者莪》、《湛露》、《祈父》、《黄鸟》、《十月之交》、《雨无正》、《节南山》、《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谷风》、《蓼莪》、《无将大车》,《大雅》的《大明》、《皇矣》、《生民》、《荡》,《周颂》的《清庙》。

第二种情况是《诗论》的评述与《诗序》不发生在同一个层次上,其间不存在可比性。《诗论》采用了流行于春秋时代的“断章取义”之法--仅针对诗篇中某几句话发表评说,或在引诗之后用简单判语表明主体态度,如“吾美之”、“吾信之”、“吾喜之”、“吾善之”之类。这种断章取义的评述以及感情性判断是不应该被当成篇章之义而与《诗序》进行比较的。属于这一类因而可以排除不予讨论的作品有《猗嗟》、《宛丘》、《鸤鸠》、《大田》、《文王》、《烈文》、《昊天有成命》等。

第三种情况是,《诗论》的评说与《诗序》不合,二者表现了完全不同的评判取向。《诗论》立足于歌辞本身进行评说,而《诗序》则按“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方式,把诗歌与伦理政治联系起来。属于这一类的作品共有十一首:《周南》的《卷耳》、《樛木》、《汉广》,《邶风》的《北风》,《王风》的《扬之水》、《采葛》,《郑风》的《将仲子》、《褰裳》,《唐风》的《蟋蟀》、《有杕之杜》,《桧风》的《隰有苌楚》。

上述分析结果显示,《诗论》与《诗序》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与发明的情况占有压倒多数的明显优势。这说明它们应是同一系统的诗说。那么,对于后一种情况中不相吻合的现象又应作如何理解呢?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十一首诗歌全部出自《国风》。这一现象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为什么《诗论》与《诗序》不相吻合的情况会如此集中的出现于《国风》当中呢?要讨论这一问题,就要讨论《国风》作品的采集目的以及先秦时代人们诗歌观念的演变。

三、关于“采诗观风”

在秦汉时代的史籍中,出现过许多关于“采诗观风”、“献诗讽谏”的记载。“献诗”之制由于《国语》、《左传》的记录而得到了学者们的肯定,但是出现于《礼记》、《汉书》等史籍中的“采诗观风”之说,却由于缺少先秦信史的记载而一直是争论和怀疑的对象。直到今天,在《上博书》公布的这批资料中,终于可以找到支持“采诗观风”之说的证据了。《诗论》第三简云:

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大敛材焉。

这支简文明确说了到《邦风》“纳物”、“溥观人俗”以及“大敛材”的特点。这也就是《汉书·艺文志》所云“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之义。除此之外,在第十六、二十、二十四简又曾三次出现过“民性固然”这句话。由此可以确认,诚如传世文籍所记载,除了献诗讽谏的制度之外,“采诗观风”亦是圣王之制的重要内容。

一旦确认了“采诗观风”这一先秦古制,我们便可以进一步讨论作为中国政教文学理论核心内容的美刺之说了。所谓美刺理论,实质上是关于献诗、采诗的理论;或者说,是对献诗、采诗指导思想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总之是献诗、采诗制度的直接衍生物。其核心本质,则通过“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序诗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诗之美与刺,是序诗者依据诗歌创作或采集时代执政者德行之高下以及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对诗歌作品性质及意义作出的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规定与评说。假若一代之主并非有德之君,产生于这一时代的作品,无论其本身的内容如何,都会因这“一人”之无德而被纳入“刺”诗的行列。通过研究《诗经》作品的创作与编辑时代可以知道,几乎所有的“刺”诗,其被编辑的时代都晚于被创作的时代。这意味着,所谓采诗观风,一方面表现为采诗之乐官通过歌诗向君王呈现与作品相联系的民俗土风,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乐官通过这些诗篇向当朝君王呈现前朝的社会风貌,提供历史鉴戒,以达到“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与仪式配乐一样,出于讽谏目的采诗观风也是周代乐教的重要内容,而“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的序诗方式,则是造成用诗之义与歌辞本义疏离的重要原因。《国风》中大量抒写男女欢爱的情歌被《诗序》当成“刺时”之作,皆缘此。尽管《毛诗序》云“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但是,这种序诗方式并非《国风》的专利,它也同样也出现于《小雅》当中。《小雅》中与时政无关的“刺幽王”之诗,亦因此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诗序》是周代乐教的直接成果。

周代社会的教育制度,除了以瞽矇为对象、服务于礼仪的乐教之外,还有以国子为对象、培养政治人才的乐语之教。周代乐教的重要内容是“风、赋、比、兴、雅、颂”,而乐语之教的中心则是“兴、道、讽、诵、言、语”。前者实际上是瞽矇传诗时弦歌讽诵的六种方法,而后者最重视的,则是立足于歌辞的“诗言”与“诗义”之教。[8]萌芽于西周中期的引诗、赋诗,正是实施乐语之教的成果与表现。乐语之教使乐歌的文辞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引诗、赋诗之风的逐渐盛行,当人们赋引的对象由《雅》、《颂》而延及《国风》之时,依据采诗观风的思想对诗义的解读所造成的与诗辞本义之间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适应当时社会“赋诗言志”的现实需要,调整《诗序》与作品歌辞本义的矛盾,立足于歌辞对之重新阐释,遂成为实施乐语之教的当务之急。换句话说,一旦“赋诗言志”成为诸侯聘问的重要外交手段,那么,立足于文辞本身的引申与阐发必然成为各国诗教的重要内容。这应是《诗论》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也是《诗论》对《卷耳》、《汉广》、《采葛》诸诗的评述与《诗序》发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在《从汉四家诗说之异同看〈诗序〉的时代》 [9]一文中,笔者曾对《毛诗》和齐、鲁、韩三家说诗特点作过分析,认为:“在《毛诗》一系传承旧说并作进一步申述的同时,儒家后学亦有人开始从诗本身出发去理解诗义,由此出现了突破传统说法的诗学流派,发展到汉代,形成了齐、鲁、韩三家之说。史籍记载今文三家或出自战国末年的荀子,这种说法在时代上是可信的。”在分析了《诗论》中相关的内容之后,我们知道,汉代今文三家从诗歌内容出发理解诗义的作法,实际上应该萌芽于孔子时代之前,而在孔子以《诗》立教的授诗实践中,也已经有了立足于歌辞阐发诗义的先例。这就是说,原先被认为出自荀子的今文诗说,实质上仍然是孔子传诗系统的支流。而这些支流的存在,则进一步证明《诗序》(准确说是《毛诗》首序)的产生时代,必然在孔子之前。[10]

作为周代乐教的成果,《诗序》的产生与诗文本的形成过程相始终,它的解诗习惯的转变--由早期重视仪式功能转变为后期专注美刺,实质上反映了周代礼乐文化由重视礼仪之教向重视德义之教的转变。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官学失守,乐人散在民间,原来由大师执掌的乐教与由大司乐执掌的乐语之教,开始在孔子恢复周道的实践中走向融合。当他按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造士路线授徒讲学时,融合乐教与乐语之教为一体的《诗论》也就产生了。因此可以说,《诗论》是在《诗序》的诗说传统面临挑战之时,与当前需要相结合的产物。作为《诗序》向汉四家诗说传承发展的中介环节,它表现出了一种承上启下的意义:上承《诗序》建立的诗说传统,下启儒家后学据诗立说之先河。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各派所传,自成一系,至汉代出现的四家诗,便是孔子所建立的诗教系统中最有影响的几条支流。

管仲隰朋篇8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迁安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全面实施“四五”转型攻坚计划,以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为目标,加快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全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实施生态与旅游休闲紧密结合的“三纵一横”四条“绿道”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观光采摘游、科技体验游、休闲度假游、自然生态游、民俗农家乐等五大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目前,全市涌现了5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景区和特色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收入达到5.1亿元,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从业人员达到3.6万人,其中安排农民就业3万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惠及全市15个镇乡25.1万人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农民受益面达到40%以上。2010年9月,农业部高鸿宾副部长和农业部乡企局张天佐局长到迁安市进行调研,并对迁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3月,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正式公布了全国3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认定名单,迁安市是河北省唯一入选的示范县。

一、“三区、四带、十六园”——绘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格局

1.三区

中部南部都市农业休闲观赏区。在迁安市中部和南部区域,以满足城市建设和人民现代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和功能,与城市融为一体,兼顾经济、生态、示范及娱乐功能,发展以传统农业体验、农业生态景观、高科技农业示范等为主的都市农业。

东部北部高效农业旅游体验区。在迁安市东部和北部区域,针对都市农产品及农业富民需求,以生态高效为主线,发展以设施蔬菜、特色果品、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为主的生态休闲集约农业、高效农业。

西部生态农业地质文化景观区。在西部工业区,以矿山改造、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地质公园文化为主线,通过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经济林、生态林,整合各山区风景区和地质文化公园品牌,打造西部生态农业及地质文化旅游景观。

2.四带

物华京东,水果采摘带。以西部北部山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参与、体验性强的果品采摘休闲景观群。

诗意滦河,湿地景观带。以滦河两岸为重点,发展疗养度假、采摘垂钓、水上运动为主的集特色体验、观光、保护于一体的休闲基地。

神韵迁安,地质文化带。以山叶口、灵山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和地质景观,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和佛教文化基地。

锦绣田园,高效农业带。以东部高效农业区为重点,发展集农事体验、科普教育、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主题园。

3.十六园

现代农业科技园、瑞阳生态农业大观园、白羊峪休闲农业园、成山果品采摘园、山叶口森林地质公园、黄台湖湿地公园等十六个主题休闲园区和休闲农庄。科学规划休闲农业企业的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交通区位和休闲农业资源条件,考虑区域内休闲农业企业密度,准确选址。使各园区之间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淡旺季平衡,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减少投资失误,提高开发效益。同时做到各休闲农业企业项目设计主题鲜明,功能区分明确,科学规划景观搭配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三宝、三山、三礼品”——塑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形象

1.迁安三宝:安梨、京东板栗、甘薯条

安梨。安梨是燕山山区的特有资源,迁安的几十万亩沙地和几十万亩山地都非常适合安梨生产。安梨味酸甜,极耐贮藏。迁安市贯头山酒业有限公司与唐山露丰饮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燕山特色精品安梨科技示范观光园,开发了安梨酒、安梨醋深加工项目。

京东板栗。“京东板栗”皮薄,果仁软糯香甜。迁安是闻名中外的“京东板栗”故乡,栽培历史有两千年之久,年产量4000吨,形成了“阜安”、“乐丫”、“富满川”、“乡香”等品牌。

甘薯。迁安市建立了甘薯产业化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甘薯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变性淀粉、甘薯营养粉丝、甘薯方便粉丝、无矾粉丝等系列食品,组织甘薯精深加工,注册品牌,实现品牌化销售,从而形成了以甘薯精深加工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迁安三圣山:成山、灵山、龙山

成山——心想事成上成山。成山位于迁安太平庄乡,这里不仅有成片果园,还有香火盛极一时的成山庙,庙前一井四季不干,当地村民谓为神泉,目前庙宇正在恢复重建。

灵山——心有灵犀到灵山。迁安灵山旅游区位于迁安市蔡园镇灵山村西五峰山下。一九九五年蔡园镇政府依托景区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重修了始建于唐初的白塔寺,恢复了“三步连环井,九步莲花池”等古迹,开发了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地貌景观。

龙山——心旷神怡数龙山。迁安龙山公园景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美丽的传说,而且峰奇石怪,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如诗如画,向世人昭示其迷人的风采和魅力。战国时,齐恒公纳谋臣公孙隰朋策寻蚁穴得泉水,蚁知泉遗迹尚存;齐恒公纳管仲之方,放老马遁出迷谷,老马识途典出于此。龙山山巅有石城,系唐王征东时行军总管姜行本所筑;山东南有夷齐庙,为纪念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而建;东侧有曾出土青铜器、陶器之西周古墓群;山西侧,有曾出土打制石器、骨针、骨锥、哺乳动物化石的距今4.2万年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

3.迁安三礼品:贯头山酒、弘业地毯、迁安书画纸

贯头山酒。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魏晋时期,一代酿酒名师狄戎,踏遍燕山山脉,慧眼识泉,就在此酿酒兴肆。所酿佳酒,以酒质纯净,味美醇甘,誉满京城,红遍北国,有“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之赞誉。迁安造酒始于何时,一直说法不一。自从清华大学任重远先生通过对《山海经》的破译,以及对迁安地理天象和地表遗物的综合研究得出黄帝古都在迁安之后,方确定迁安造酒始于黄帝。

弘业地毯。以品质文明于世界,被誉为民族工艺的奇葩,四大系列地毯风格各异,出口美国、日本及欧洲三大国际市场。传统地毯古朴自然,庄重高雅;波斯地毯高贵绚烂,富丽堂皇;纯羊毛胶背地毯自然清新,朴素典雅;腈纶地毯自然活泼,清新明快。机织地毯色彩丰富,现代时尚,可与手工地毯相媲美。

迁安书画纸。与宣纸齐名,有“南宣北迁”之誉。主要用于书法和绘画。迁安市位于滦河流域,多贫瘠白沙地,农家素有种植条桑的习惯,自古为我国北方条桑之乡。所产桑皮纤维长,质细密而柔韧,拉力强,为制造书画纸的上乘原材。其生产历史可上溯至5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

三、倾力打造五类个性化休闲农业品牌

围绕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迁安市累计吸引8.1亿元各类资金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重点打造五类个性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1.传统观光农业游品牌

依托白羊峪长城景区,以围山转工程为基础,投资2亿元的白羊峪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已建成集农业观光、果品采摘为一体的四区、八园、十二景,形成具有北方特色的“春观光、夏戏水、秋采摘、冬滑雪”的农业景区。

2.都市科技农业游品牌

建设了以迁安市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和高新技术,向游人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魅力。

3.休闲度假农业游品牌

总投资1.6亿元的五重安乡瑞阳生态农业大观园,建有绿色干鲜果品500亩,30亩现代化连栋温室区,杂粮、果品、花生油加工车间,特色养殖场以及集餐饮、住宿、会议于一体的接待中心5000平方米,具有采摘、垂钓、野味品尝、娱乐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住宿等功能,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4.自然生态游品牌

已经初步形成挂云山云山峡谷森林、山叶口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各具特色的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河北省级森林公园山叶口景区总面积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9%以上,四季分明,季季有景,景景迷人。奇特的地质构造、怡人的生态环境、美丽的民间传说吸引了八方游客。

5.民俗农家乐旅游品牌

上一篇:莫名其妙的名范文 下一篇:关于梦想的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