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梦想去旅行范文

时间:2023-11-06 07:54:22

带着梦想去旅行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1

南极,在每个人的心里,它是一个遥远的梦,一个神圣的世界。

刘润这个70后,对于这个神圣世界的向往是在一次戈壁旅行中点燃的。最初刘润拉着自己的同学ABCD等等一起去那个美丽的地方,最终这些同学ABCD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和刘润的南极之旅。梦想开始的时候,也是钱包出血的时候。5万元的船票、1.6万元的机票、2000元的签证费,还有服装、太阳镜等专业装备……同时,刘润也开始在网上查阅关于南极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下南极的气候,关于南极的功课,一项也不落下。

当然,实现梦想之路总是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而通往南极的第一站刘润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通往南极必经之路的阿根廷不开放对中国人的个人旅游签证。为此刘润差一点放弃南极之旅。梦想在,激情在,心里有股子不认输的劲儿,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签证解决了。

2012年1月8日,刘润终于登上了上海浦东出发的航班。两天的时间,48小时53分钟,最后抵达乌斯怀亚——这个“世界的尽头”,南极之行的起点。1月11日,他和来自14个国家的98位探险者一起乘坐俄罗斯科考船出发,两天后才能抵达梦想中那“最后的大陆”。当到达南极之后,刘润发出了感慨“整个南极,似乎都按下了静音键”。

在刘润所著的《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中写道:“有很多景象,你在电视里看一千遍,都不会有任何感觉,因为你从心里面没有把它当成是‘真实的’,那些离生活太远的美丽现实,和电影里的‘虚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只要你能亲眼看到一次,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是远远地看到,那种震撼也会是刻骨铭心” 。南极!还有比这更美的吗?

实现了自己的南极之梦,刘润从南极带回来的只有自己所拍的照片以及从最南端寄回来的明信片。因为,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针对私人、商业前往南极的访问做出了行为约束。任何访客都不允许带食物登陆 ,更不能从南极带回任何东西。结束了南极的旅程,刘润同时也为自己定制了自己梦想的下一站:北极。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刘润

Q:在整个旅程中,有没有令你最难忘的人或事?

A:在船上的这些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98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听他们讲自己国家哪里好玩,听这些故事就是一次环球旅行。

在船上,有个小伙子的故事也是我经常讲的,他是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小伙子,他说有一天他突然很想远行,就找出地图,随便指了一个地方,是南极。于是他就飞到了乌斯怀亚。他不是很富裕,就到一个咖啡馆,推门进去问能不能打工。每天他都去找“最后一分钟船票”。在乌斯怀亚,总会有人订了船票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最后一分钟来不了。因为船家已经来不及对全球探险者把票卖出去,他们就会在乌斯怀亚用更低的价格贴出“最后一分钟船票”。他就像《泰坦尼克》里面的JACK,在最后一分钟的时间赢得了船票,在船上小伙子邂逅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姑娘,两个人特别好。

Q:“梦想”这个词在书中提到了225次,你对梦想有着怎么样的理解?

A:什么样的事情是梦想呢?它能激励你,让你充满激情去做的事情才叫梦想。梦想能够点燃激情。如果你心中没有蜡烛是不可能点燃的。所以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梦想去激励自己,然后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一个人失去了激情,那是因为梦想被烧尽了。你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梦想需要点燃。人的一生当中未必只有一个梦想,在你的心中不断的有阶段性的梦想,你这一辈子活的才是极其幸福的。即使最后你的梦想没有实现,那是因为人生太短,不是因为梦想太大。

Q:最初你发动身边的朋友和你一起去南极,到最后,他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同去,这也是梦想和现实冲突的地方,你怎么看待?

A:其实挺遗憾的,我回来之后他们都特别后悔。我觉得只要你有梦想,你就要去追寻它,你总是因为现实中很多事的牵绊放弃自己的梦想,由此循环,你永远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当十年之后,当你老了之后,剩下的只有遗憾。所以有梦想就要立刻去追。梦想有时候是奢侈的, 但是梦想可大可小,关键是要享受追寻梦想的乐趣。

Q:为什么选择独自定船票,而不是跟旅行团?

A:不跟旅行团,自己安排自己的旅程是非常有成就感,非常自信的一件事情。如果旅程的每一天都由别人安排好,就没有那种未知的刺激感。不知道自己的旅程第二天、第三天会发生什么,随时都充满着刺激感,这样的旅程会更有意义,更有故事。

有一定的国际旅行经验,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去美国还会好点,但是去到南美国家他们不讲英语,如果经验不够的话你会遇到非常多的麻烦,基于这两个基础,我建议独自订票开始自己的旅程。如果你选择旅行团,那么一船都是中国人,都讲中文,接触的都是身边的人,只不过是景象换了。而我特别有收获的地方就是整个旅行都是自己安排的。一船的人都不认识,14个国家,各种各样的人,和不同的人聊天,听他们的故事会非常有趣。

TIPS

《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选择题,然而,许多答案的勾选,与其说是出于自己的意志,不如说是表达他人的意愿。这既非作弊,结果也皆大欢喜。“我不同意,我无法同意”,这是刘润《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对此给出的回答!因为一个来自微软高层的MBA的学生,可能比谁都知道王尔德的那句话:“没有人富有到可以赎回自己的过去。” ——蒋昌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教授

这是一个关于南极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是第一部将旅行、梦想如此浑然地“编程”在一起的自我管理类励志书,记录了一个在微软工作了12年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他的南极追梦之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悟。作者刘润的梦想,代表着每一个现代中国人应该拥有的梦想。

在2012年1月,作者刘润利用自己永远用不完的年假和春节假期,完成了一次南极冒险和梦想之旅。本书取名为《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其实,南极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地理概念,而是作者的一次梦想之旅。船票也并不是那张船票,更不是电影《2012》中那张价值10亿欧元的诺亚方舟通行证,作者把船票定义为激情、承诺、思考、行动。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2

他刚回丽江。一年之中,半年用来旅行,半年用来写作。游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他把丽江当做自己终老的地方。当初他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曾去荷兰攻读MBA。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用12年的时间来追梦。对于他来说,似乎这十多年的光景还不够他去探索世界,他还有更多的梦想没有完成,索性继续持有一种奔跑的姿势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接下来的美好。他被称为“中国首位职业旅行家”。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噱头。他将这个功名归功于“坚持”,没有“坚持”的信仰,对他来说就犹如在粪池里游泳。

小鹏说,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这份职业,也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在某个外企做着一件薪水还不错的工作。父母曾经反对他不选择一份美好的工作而选择了这份看似疯狂的职业。尤其是妈妈,希望他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一边是四平八稳的精英生活,一边是险象环生的四海漂泊,经过无数次纠结后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他知道他需要去感受亚洲的古老沧桑,非洲的野性与神秘、南美的热情与奔放······小鹏想要洒脱的用力用心去记录旅行中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有人说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而他认为,人一生要首先为自己而活,只有活出人样才能更好的报答父母。小鹏面对质疑与否定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我的梦想难道是坐在高楼大厦的老板椅上俯视他人,抬头仰望却看不到一片天空?当然不是!”他的梦想是行走在世界各地,积累自己的历程,开阔眼界。他知道自己的坚持,终会得到结果。

旅行,是一件奢侈的行动。为了旅行,小鹏前前后后换了八份工作,每当赚够一笔旅行费用也就是他离开这里远走异乡的开始。第一次辞职是在2001年的上半年,小鹏在天津一家知名外企实习。3个月实习期满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留下来工作,却给老板发了一封辞职信,随后用自己挣到的第一份工资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旅行。2002年去荷兰攻读研究生,他将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欧洲各国旅行: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丹麦······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用最省钱的方式来维持旅行。能走路坚决不坐公交车,自带干粮。他被偷、被骗、被抢过,在意大利露宿街头,过海关被检查,在王府井乞讨······但是这些磨难对于小鹏来说就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从磨难中他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行走在路上。

针对全球旅游胜地而言,小鹏最喜欢秘鲁的库斯科。那里海拔很高,会让他产生一种忘我的眩晕感。库斯科离马丘比丘很近,作为一个印加帝国,有遗迹也有美食,让他流连忘返。对他而言,爱上一座城市,要看感觉。他是一个很注重感觉的人。走到哪里喜欢这个地方就停下来,不喜欢就继续踏上旅程。今年,他用了两个月游历南美洲,沿着切·格瓦拉《摩托日记》中的轨迹一路前行,看看当年古巴的同事和朋友,听他们讲述神秘的故事。他说他喜欢看书,受到了一些艺术作品的刺激,他就会马不停蹄地前去旅行。

之前小鹏把走遍全世界作为职业的终极目标,但现在在他看来这种“走遍”多少显得有点荒诞和可笑,在世界地图上进行插旗表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其实无法感动任何人。现在他把更多的时间拿来写作出书,弄弄自己的博客。出书是出于他对信仰的追求。他觉得旅行不能单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要更多的帮助别人。他想通过作品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梦想并不是仅仅是车子和房子,只要活出自己,不断地去追逐和奔跑,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现在他的梦想又有一些微调。他希望能通过他的书或博客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畅想,一些追梦的勇气。哪怕能起到一丁点作用他也会坚持下去。

现在小鹏已经出了四本书:《莲花之上》、《背包十年》、《我把欧洲塞进背包》、《我们为什么旅行》,而且在丽江有了自己的客栈。他把自己的旅行定义为“体验式”,而不是平常人的走马观花。比如,去泰国他会学学泰拳,学习泰国菜,去寺院学习修禅等等。因为这种独一无二的感受,所以他的客栈经营也就更加独特。他说:“我想把我的客栈的每一件房子都做成一个主题,比如叫‘撒哈拉’、‘清迈’、‘菲律宾’······在他的客栈里,住宿很别致,菜肴也具有异域风格。在这些表象之下,他更希望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给热爱旅行的人。

很多人想“复制”小鹏的成功。经常会问他成就梦想的秘诀。小鹏说最大的感悟是:现实最初与梦想是有冲突的。作为一个真正的旅行者要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逐梦想。一个人可能最初什么都没有,但是可以为梦想跌的头破血流也无所畏惧;第二个阶段是进入人生的一个低谷。人生的旅行中都会有一个低谷,比如人生的伤痛或作品不被认可;对小鹏来说,最痛苦的是最初前方没有人指引,但是那个时候唯独坚持非常重要。所以,小鹏对追梦的人告诫:如果要看到黎明,就要在茫茫黑夜中不断坚持!第三个阶段是分享世界。当你取得一些成绩之后通过各种渠道来分享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旅行的乐趣。最后一个阶段是回归自己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不是死水微澜,而是一种动态的平静,有起有伏,不管结果好坏与否都是一个旅行的终结。他坦言自己也有过一个膨胀的过程,但是他在放大自己后又努力地回归到了最初的本身。

有人说,旅行教会人“谦卑”。小鹏说,旅行教会他“平静”。旅行让他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小鹏坦言自己有很多缺点,比如邋遢什么的,但是这就是他自己。他时常会告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千万人比你高,有千万人比你矮,有千万人比你胖,有千万人比你瘦。所以不管是哪个人,你对世界上其他人来说都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是就是在这个高矮胖瘦的组合里,最平凡的你就要承担自己的使命,只有你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你才会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他也不会太多顾忌自己的缺点,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他才是最真,也可能因为这些缺点才交到了很多朋友。所以,旅行会让他平静。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3

17岁,在北京三环附近开了一家公司(占地10平方米)。

18岁,获得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未来国际领导人奖学金”。

21岁,带着一条断了的腿参加第八届“汉语桥”比赛。

22岁,参加第九届“汉语桥”比赛,获得一等奖。

23岁,谢绝与旅游卫视签约,只做崇尚自由的嘉宾主持人。

24岁,正式拜丁广泉为师学习快板。

25岁,北京话几乎成了母语,用中国字写成了《“玩”才是正经事儿》这本书。

你缺一颗认真玩儿的心

馒头、帐篷、拖拉机……一切磨砺都是为了节省开支。

买药、忽悠、被搭讪……百般笑料都是身边的平常事。

武术、相声、主持人……各种挑战都是对梦想的坚持。

蚂蝗、部落、纪录片……花样冒险就是他的真实生活。这就是一个瑞士小伙子在中国这十年的生活经历,而在同龄的中国青年看来,这无疑是不可想象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告诉自己,必须要考上大学,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而在履行着从小就制定好的教条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思考:这是我的兴趣吗?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瑞士小伙李牧告诉我们:生活需要有冒险精神,只有抱着玩的心态,才能过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大多数人缺少的是一颗爱玩、敢玩、认真玩的心!

随心所欲的幸福

很少人能够像李牧一样,为了梦想放弃很多东西。只是因为兴趣和爱好,便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这份勇气的确令人羡慕。而李牧却说,他只是在“Follow My Heart”,一切勇气都源自对梦想的坚持。他做了他真正热爱的事情,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那便是幸福的。其实许多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之所以久久未能实现,也许真的只是欠缺些许勇气。放弃稳定的工作,放弃买房子的念头,这份勇气未必人人都拥有。

细数他的北漂生活,精彩的足可以拍成一部电影。在北京国贸开公司;在青海西宁变成了汉族人;他邀请从没出过远门的藏族朋友摩托车旅行,见证朋友第一次看到大海与高楼;他在安徽农村与萍水相逢的孩子一起爬竹子,感受中国家庭的淳朴、热情;断腿参加 “汉语桥”比赛;荣获第九届“汉语桥”比赛一等奖;谢绝与旅游卫视签约,只做“嘉宾主持人”……在他的世界里,“玩”才是正经事儿;不会玩的人,注定要过枯燥无味的人生。玩会让人改变,会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李牧选择的生活方式,使他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听到各式各样的事情。他可以在没钱的游戏、搭车旅行和各种冒险中看到美丽的雪山、热带的丛林、干旱的沙漠和宽阔的草原,也可以一次次从善良的村民那里得到感动。在他看来,这些远比稳定的收入、有车有房的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

我和大多数人有着同样的想法,看到外国背包客到中国旅行,觉得老外都很有勇气、爱冒险,甚至羡慕西方的年轻人享有高福利,比中国人更容易说“不”。但其实那些敢于逃脱按部就班生活的老外,在自己的国家也多是“异类”,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虽然李牧是在玩,但他懂得如何在玩中享受生活,如何在玩中学习知识。他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旅行,都是追随着自己的内心。我很赞同李牧将“Travel”一词解释为旅行,而非旅游。因为在他看来,旅游是为了娱乐和休息,旅行则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世界。李牧热爱旅行,他享受冒险带来的刺激,更享受通过玩和旅行带来的人生阅历,那才是最宝贵的。

为自己编织 “捕梦网“

很多人都会好奇,出生在福利优厚、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的国家——瑞士,这个年轻小伙为什么要来到中国当“北漂”呢?李牧说这一切缘于儿时母亲送给他的“捕梦网”,这种印第安人的小物件,寄托着大人们的美好期望——让所有飘在空中的噩梦飞走,美好的梦被网子捕住。就是“捕梦网”,帮助他迈出了追求梦想的第一步。二十几岁的年龄,就该背着包去个陌生的地方,尝试新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面对梦想丰满,现实瘦小,他开始了边玩边学的寻梦旅行:不会中文又没钱,随便搭一辆公交车满北京转悠也挺好;受伤想买虎标万金油,比划半天医生先拿出虎鞭再掏出一瓶老虎尿;第一次去云南被送上门的“中国媳妇”追着跑;伪装成记者终于摸到了传说中几万元一把的龙泉宝剑。这一切一切好玩的经历,带着他一步步靠近梦想。

“玩”又有谁不会呢?可是“认真玩”未必每个人都可以。在李牧的世界里,冒险和梦想是密不可分的,追求梦想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常需要放弃很多,才能拥有更多,这就是“认真玩”。虽然李牧爱玩,但他从来都在“认真玩”,认真对待自己的梦想。他放弃了和旅游卫视签约的机会,放弃了在他人看来理想而又稳定的工作。不为别的,只是希望能够拥有自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以继续过自己的生活,不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和局限,继续在追梦路上旅行。

玩才是正经事儿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4

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与第一次科任教师的身份相比,我这次“老于”,班主任的身份,让我知道应该这样当老师。

出发前,考虑“标志”的信念力量,我仔细琢磨,什么小东东能一眼看出是我们七班的队伍,什么小东东能代表我们七班的信念。

我拿来红丝带,让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突然,一个想法出现了,我们很稚嫩,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带着红色的蝴蝶结,带着七班的希望,准备用一周的时间,无论思想、言行、习惯、状态都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化茧成蝶,我们势在必行。孩子们出发前的眼神,充满了期待和神秘感。

这一次,我是和自己班级的54个可爱的小精灵。期待与担心的心情让我前一夜几乎没有睡觉,一方面,担心旅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心中有很多期待。凌晨5点左右,七班的全体同学,带着美丽的红丝带,一路欢歌来到了长春火车站。

正如红丝带的寓意一样,我们54个小精灵也许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化茧成蝶的变化。我们班的王××在班级平时表现一般,但在这次旅行中孩子呈现出来的进步让我感到惊喜。一路上,用心数着自己的组员,领着自己的小组活动,吃饭时细心地照顾同桌的同学,这样的变化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在第二天的晨会上,他们小组就获得了优秀小组的称号。在接下来的几天的行程中,他带领他们小组表现得更加突出。在返回长春的火车上,他有些难受,火车上的饭菜他吃不了,我细心地照顾他,他的眼睛湿润了。那眼泪明明中就写着孩子经过这次旅行,自己对自己改变的满意,那眼泪明明中就写着孩子经过这次旅行,老师对他的赞赏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教师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赏识是多么重要的环节。

李××是个很调皮的孩子,经常在班级里捣蛋。但是在集体出行前,我交给他一个很重要的活,也是很重的一个活,那就是帮我拿大包。虽然在学校我们的关系有些紧张,原因是经常有些不合适的行为出现在他身上。但是这次的任务,他很欣然接受了。看到他接受任务没有任何为难情绪,我想和他在北京的进一步交流也许就更好开展了。几天的行程中,孩子表现还可以。在回长春的火车上,因为超大声说笑,我把他叫到没有人的地方,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我们谈话的主题是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有梦想。孩子的观点是“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其实这就是好兄弟之间的快乐。孩子的观点是:我是有梦想的。每次月考前,我都和班车上我的好朋友说,一定要考好。我也想考上好高中。起初谈话时,他很不理解我说的话。再后来的谈话中,他渐渐明白其实有想法不是就有梦想,梦想是落在实处,脚踏实地为自己拥有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他渐渐明白其实大男孩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以,但是这样的状态不要一直持续。毕竟到了我们要冷静思考问题的年级了。已经是八年级了。其实应该在努力拼搏追求梦想中去寻找快乐。回来后的期中备考当中,孩子的表现让我很惊喜。

马××是班级中一名特殊的孩子。不是十分热爱学习,但是孩子很重感情。在这次旅途当中,孩子表现出有点厌学的状态。对导游的讲解不感兴趣,对照班级集体相不在乎。总是站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看到他这样。我就很不高兴地说了他两句。没想到他对此认识不是很好,也很生气。见此情况,我从旅途中他表现好的一方面入手和他谈心,没想到却收获了孩子的一片真心。“第一天,你帮着七班忙里忙外,整队啊,组织吃饭啊等都做得很好。但是今天杜导在讲解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认真听呢?”“老师,我身体不舒服。”“那昨天也是身体不舒服的表现吗?”“老师,我是有点听不进去。”“孩子,这和你在学校上课的状态一样。其实只要你调整一下自己的想法,知道来北京的目的,也许你就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这段历史。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一样,有什么心理负担可以和老师交流。哪些学科学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学习方法。不能自己自暴自弃,那是很危险的一种学习状态。”“其实,老师,我就是现在学不明白英语。英语一科就让我的名次一直在班级最后几名。”孩子的肺腑之言,让我更清楚地明白,作为他的英语教师,我接下来该做什么。回来后的几天学习,他开始主动问题了。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5

三十岁

乖乖女决定做回“女汉子”

玛侬・奥塞沃特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女演员,这是世界顶级的乐团之一,担任提琴手的她一演奏起美妙的音乐,台下的每一位观众都会被她的精湛演奏所感染。

可是谁也不知道,玛侬并不喜欢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她的内心其实是个“女汉子”。玛侬的童年是在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的老家农庄里,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每当收获季节,爷爷就开着他那台老旧却又马力十足的拖拉机,驰骋在田野之中,她则坐在副驾驶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中学时,父母却将她带到了阿姆斯特丹,让她学习音乐,学习精致而繁琐的上流社会的礼仪,希望她在长大成人之后跻身名流。在她看来,广袤碧绿的田野、万里无云的蓝天,还有空气中庄稼清新的味道才是人生最好的财富。渐渐地,玛侬心中有了个不知是天才还是疯子的想法:她要开拖拉机周游世界,然后去到南极,去到世界尽头!

为什么要选拖拉机?拖拉机算不上舒适,但是简单可靠,大轮子又适合多种地形和路况。最重要的是,爷爷那台老式拖拉机早就植根在了她的记忆深处。

一天又一天,玛侬的梦想如同听到召唤的猛兽,呼之欲出。玛侬偷偷回到了弗里斯兰,她去了跳蚤市场,买到了一台二手梅西・弗格森牌拖拉机,踏上了前往南极的路。那是2005年,她刚刚过完29岁的生日,命运就是这样奇怪,让她当了十几年的乖乖女后,又变回了农场的“女汉子”!

草长莺飞的三月,玛侬飞快地办好了出境手续,一路“突突突”地开出了国境。每小时20公里的蜗牛速度,在玛侬看来却如同在云层里飞翔。她这一次的路线是从荷兰一路南下,直抵非洲最南端,继而开往南极――她梦想的终点。

买下拖拉机已花掉了玛侬的大部分积蓄,接下来的路她只能省吃俭用。在欧洲的乡间小路上,有许多徒步“暴走”的旅行者,他们有时候会拦下玛侬的“大块头”――那是玛侬对她座驾的爱称,请求玛侬捎带他们一程。他们一路上与玛侬聊起各地的见闻,玛侬坚决不收现金,这些旅行者就与她分担“大块头”的油费,拿出来自各地的食物与玛侬分享,还热情地邀请玛侬去他们的村庄做客。这无形中减轻了玛侬许多的负担,还让她认识了不少好朋友。

六个月后,慢吞吞的“大块头”才从西欧沿海的荷兰来到西亚土耳其的地中海边缘。玛侬要带着“大块头”横渡地中海了,但这时她又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块头”渡海的费用不菲,几乎要掏光她的所有存款。无奈之下,玛侬只好带着“大块头”上了黑船。

黑船是当地人非法渡海的小船,一旦被海关发现,“大块头”就要被没收,而玛侬也会被遣送回国,那就意味着她的南极之旅的中断。黑船趁着一个阴冷的雨天出发,不料却在海上遭遇了暴风雨,年久失修的黑船上没有任何保险措施,一旦倾覆就是船毁人亡!玛侬钻进拖拉机的驾驶室,祈祷千万不要出事。也许是上帝听到了她的祷告,虽然黑船在暴风雨中飘摇,最后奇迹般地靠岸了。

跨越三大洲

一路收集梦想

跨过亚洲,进入埃及,玛侬又顺着尼罗河闯入了无边无尽的撒哈拉大沙漠中。沙漠中炎热异常,她与“大块头”都经受了自然的严厉考验。一次玛侬用尽了淡水,只好用一根吸管,在滚烫的拖拉机水箱中吸着机油味的水度日,直到一支探险队经过,才带她脱离困境。还有一次,她经过一个当地人被风暴所摧垮的村庄,她的“大块头”像大力神一般拉起倾倒的房屋,拯救了被困在废墟中的灾民。沙漠土著拿来了最好的羊肉感谢她,还为她带上许多椰枣作干粮。

到了炎热的非洲,玛侬已不可能像在欧洲一样生活。坚持睡在驾驶室,不等太阳升起人就会中暑。她找来了一张大帐篷,每天傍晚搭建好,然后在帐篷里休息。这张帐篷并不牢靠,漏雨的问题让她在热带雨林里苦不堪言却又乐在其中。

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玛侬经历了一场奇遇:她在睡眠中被一阵异常的响动惊醒,当她醒来时,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大象!它们在夜色中缓缓前行,借助月光,她能看到领头大象巨大的长牙,离她的“大块头”不过两三米,而最大的那只大象,甚至比她的“大块头”还要高出许多!不过这群大象并没有为难她,它们只是一群过客,好奇地打量了玛侬与她的“大块头”一阵,就缓步离开了。

在坦桑尼亚,玛侬遇到了一个叫赛迪・哈米斯的11岁孩子。赛迪问玛侬:“阿姨,您开着这个大家伙,是要到哪里去呢?”玛侬回答他:“我要去南极洲,那是地球的最南端,终年都是冰雪,什么东西在那里都会永远保存下来。那里是我的梦想。”

天真的赛迪从来没见过冰雪,他向玛侬说:“我的梦想是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统,你能将我的愿望带去南极吗?”玛侬被赛迪的话所打动了,她答应赛迪,一定会将他的梦想带去南极。

此后一路,玛侬开始有意打听起那些萍水相逢的人的梦想,并将那些梦想都记在了小本子上。当她翻看那个本子的时候,她才惊奇地发现那些梦想已有几百条!玛侬有了一个浪漫的想法:到了南极,就做一个大大的雪人,把写着梦想的本子放进雪人肚子,保存在世界的尽头。

一位南非的志愿者听说了玛侬的事情,在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给她订了一张开往南极的船票。这时离玛侬离开荷兰已有三年半,玛侬还要花半年时间穿越非洲南部,赶上到达南极洲的船。但“大块头”却抛锚了,她所在的地方是非洲南部的荒野,连一个人都看不到。

玛侬在荒野中担惊受怕了好久,总算见到了一个过路的人,他很惊讶在旷野中竟然能见到一个开拖拉机的单身女子!玛侬向他求助,他在查看了一番拖拉机后,总算找出了解决办法,只是要玛侬答应他一个要求。

玛侬以为他会提出非分之想,但这个自称罗杰・纽文迪克的男子却笑着说只要将他带回有人烟的地方就好了。他很快修好了拖拉机,与玛侬一起上路。玛侬得知风趣的罗杰是一名新闻摄影师,回到城市交换了联系方式后他就匆匆别过了。而玛侬还要向南全速前进,赶往好望角……

坚持到底

直到世界的尽头

2009年,玛侬的南极之行夭折了――幸运之神却没有眷顾她,当她好不容易赶到好望角,却因为路上的延误错过了时间,那艘开往南极的破冰船已经出发,她只剩下伤痕累累的“大块头”,还有一张过期的船票。

玛侬垂头丧气地开着“大块头”返程――整整四年的风雨兼程,没了工作,没了存款,连梦想都离她远去。接下来她将何去何从?当她驾驶着“大块头”回到南非开普敦时,罗杰联系上了她。罗杰没有像上次一样幽默地开导她,而是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的“南极计划”:“你的计划太草率了,你的二手拖拉机根本到不了南极点,一踏上南极的土地,它的发动机就会罢工,驾驶室的玻璃连二十分钟都撑不过。而你自己也没有相应的准备,一旦玻璃破碎,你马上会被冻成冰棍!”

罗杰的话让玛侬雪上加霜,他又问:“旅行中遇到的那些人对你说过许多梦想,你觉得那些梦想有价值吗?”

见玛侬机械地点头,罗杰话风一转:“这就对了,你的梦想,对他人也是有价值的!你也应该把梦想展现给别人看,鼓励他们追随自己的梦想!”

罗杰的话瞬间照亮了玛侬灰暗的内心,她再度振作起来,开始写一本一路南下闯南极的游记,又在罗杰的帮助下,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巡回励志演说。无数人因为玛侬的演说而振奋,重新踏上了寻梦之路。

相处中,罗杰和玛侬飞快地坠入爱河,三年之后的2012年,玛侬结束了38000公里的环游之旅,再度回到荷兰。她已与罗杰相伴三年,一起举办过数十场励志演说,在另一个领域功成名就。

罗杰向她求婚,她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想不到罗杰给她带来了一件另类的新婚礼物:“大块头”的制造商梅西・弗格森被她的故事感动,答应为她打造一辆真正的南极装备!该公司还有一项荣誉:全世界第一辆造访南极的拖拉机,正是他们制造的“南极一号”,而玛侬将驾驶他们的“南极二号”,成为第一个开着拖拉机造访南极的女性!

梅西・弗格森特制的“南极二号”足有两个“大块头”那么大,它不再是一辆简单粗糙的农用拖拉机,而是一辆十足的探险车。它的外壳经过特别加固,能抵抗南极洲最严酷的风雪,寻常的玻璃窗被双层聚酯窗所取代,能抵御零下几十度低温而不爆裂,宽大的雪地轮胎以让它跨越任何地形,它就是玛侬的梦想装备!

玛侬信心百倍地在日记里写下鼓舞人心的文字:“这趟旅程就是为了完成一个梦――去南极。拖拉机的缓慢象征一个事实,即完成你的梦想需要时间,不管你前进的速度有多慢,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正当玛侬准备再度踏上南极之旅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对玛侬的家庭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她却也担心罗杰会因此阻挠她的新旅程。

果然,罗杰对玛侬说:“今年你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南极了!”玛侬还没来得及沮丧,罗杰又冲她挤挤眼睛:“等明年生完孩子,你就放心去探险吧,我来当全职奶爸!”

2014年,刚生育完的玛侬一经恢复,就踏上了被她称为“世界尽头”的旅程。此时,她已收集到了一千多个愿望,并将它们带在了身边。

11月21日,带着丈夫和女儿的祝福,玛侬终于踏上了南极的土地。“南极二号”以十五公里的速度,缓慢而坚定地向极点进发!

玛侬每天要驾驶十小时的拖拉机,遇到风雪时,还需要拉起一块大帐蓬,将拖拉机和自己整个保护起来。一次玛侬正要拉上帐篷,却突然发现有什么正在靠近!只见一个个滑稽的身影向帐篷走来,原来是一群南极企鹅!它们将玛侬的帐篷当成了躲避风雪的场所,玛侬也打开帐篷,欢迎它们前来避风,一个人、一辆拖拉机和一群叽叽喳喳的企鹅,成了玛侬在南极的奇遇。

在南极冰原上行走了4500公里,12月7日,玛侬终于到达南极点,完成了她历时十年的壮举。玛侬将写满了一千多个梦想的纸条装进密封罐里,埋在了冰雪之中,并约定八十年后由后人打开它。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6

一个成功人士跟一个屌丝男拼凑成的旅途搭档自然少不了各种看点,更何况导演还是一个擅长拼接原本毫无交集的小人物故事的人。如果我是一个导演,我不会仅仅满足于让人笑,笑的同时能引发你的思考和共鸣,那么我的目的达到了,徐峥的目的也达到了。

一个带着梦想带着目标去旅行的王宝,最后成功了。一个带着梦想带着目标去找老板的徐朗,最后也成功了。可是,过程不一样。

囧途中的加法

王宝的成功是通过旅行去实现给妈妈的承诺,在一个梦想清单上,他在不断地做加法,执著而坚定地去追求他一直想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单纯乐观的心,再囧再艰难他也不放弃。只会做葱花饼的王宝,却给自己设定一个遥不可及的明星女朋友,带着“女友”的照片、带着健康树、带着目标清单就跟着旅行团去了泰国。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觉得王宝非常的傻,甚至很天真,以至于不削他的“幻想”。有这样的同伴同行,都会觉得他是个走到哪就知道拍照的累赘,既没有共同话题也无法理解跟沟通,就算王宝主动帮忙也都是添乱。

可是他成功了,一项项地完成了他的清单,一个个地留下了他的足迹,一页页地写下了他的旅行日记。在你以为他是如此傻而天真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心记录着旅行的点滴,用自己的心带给母亲对生活的希望跟美好。以至于他的梦想感动了徐朗,促使徐朗帮助他扩大了自己的葱花饼事业甚至是跟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明星女友合影拍照。是的,有梦想的人是充满激情与能量的,这种能量不仅能感动到身边的人,还能促使其协助完成梦想,这就是心理学所讲的吸引力法则。但是梦想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可量化的、坚定而执著的,否则那叫做妄想、幻想。

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梦想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常常会遭到很多人的不解与嘲笑,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梦想跟目标,不愿意面对自己,看到别人有清晰的梦想与目标时,会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不接受的一面,于是把这种不满和不舒服投射到有梦想的人身上,去嘲笑和嫉妒他们。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原本有过梦想和目标,但是因种种原因没有得以实现,于是希望别人也能同样失败,好在心理上获取平衡。“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正是很好的诠释。

囧途中的减法

徐朗呢,带着一颗事业心跟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踏上了追求事业成功的路,只要拿下老板的授权,几十亿的项目跟他多年奋斗的心血就实现了,他不允许自己失败,也不允许任何人阻拦他。可是因为王宝的同行,他从最开始的利用他躲避同事的追踪,到后来不得已先要帮助王宝完成他的梦想清单而后才能完成自己的授权签单,最后却从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了面对自己,学会了舍弃,学会了向内看。王宝有爱,发自内心的对母亲的爱。徐朗也有爱,但他把这份爱跟他的事业成功和金钱名利画上了等号,他认为事业上赚到的金钱就是给家人的爱,可是他的妻子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他的关爱和陪伴。他从王宝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

他完成的是减法,减掉了那些外在非常光鲜亮丽的求胜心、好斗心、功利与浮华、虚荣与邪恶,而后剩下的是独立面对自己,然后他看到了自己最不该放弃的、忽略得最多的、原本最重要的家庭。也许没有这一路越来越背、越来越囧的旅途,他不会如此沉下来向内看,不会发现他原来早已迷失了自己。但是这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连串囧事让他清醒了,他从王宝的身上看到了最简单最可贵的幸福。于是他选择了放下,回归家庭。

人生的路上,有时需要做加法,有时却需要做减法。做加法很容易,却少有人能做减法。我们在行走的道路上,越是急功近利地想得到更多,越容易迷失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加负担,以为增加了才会有动力。加法做多了,就会走得太快,走得太快,就会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何时才不囧

电影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徐朗帮助王宝就很顺利,王宝帮助徐朗就是各种捣乱帮倒忙呢?生活中还真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那么,怎样才能想帮助别人又不太囧?

首先,确定别人是否真的需要你的帮助。如果只是单方面地试图帮助他人,起不到任何好的效果,你满足的不是他的需求,而是你自己的需求。初入行的心理咨询师会急于在个案上获取成就感,于是过于主动地帮助来访者,使得来访者退缩和防御,这是咨询师的助人情结。你的帮助与对方的需求不在一个节拍上。又或者雷锋日的时候,一个老奶奶被多名学生反复搀扶过了几次马路,却不知老奶奶实际并不是要过马路。

其次,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就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也不会起到很好的帮助效果。王宝确实是很想帮徐朗,但没有一次是站到徐朗的角度去想问题的,他给予的帮助都是他自己的理解。王宝的生活很简单,思考问题也很简单,在他看来,泼水能让他快乐,他就去泼水,却不曾想徐朗没有心思玩这些,只单纯地以为他想要的也是徐朗想要的。父母有时候也会这样,急于帮助孩子选择他们认为的好学校好专业好生活,甚至使孩子过快成长,这都是家长的心理投射。心理专家常常发现很多高三的学生,他们的高考目标与家长、老师的不一样,这就会导致孩子难以抉择而苦恼,从而增加心理负担。当你的梦想跟目标与家长和老师的冲突,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做一个好孩子或是一个好学生去顺从妥协呢?这需要提早做好三方面的沟通协调,这样才能让家长跟老师的意见、建议能真正帮到你。

生活中我们似乎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我觉得西瓜好吃,所以你们当然都会觉得好吃。其实可以有这样一种选择,问问对方,你喜欢吃西瓜吗?你现在想吃吗?需不需要我帮你拿一块?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7

每回住进金门“水调歌头”民宿,总会想起上述事。开民宿,也曾是太太的梦想。然而,举凡人作梦,都梦其美好,而遗其苦楚。住进水调歌头,深知每一栋风格不同的民宿,都是苦心、都是经营。这就不能不提民宿主人颜湘芬。都忘了我在哪个场合认识她,吃饭饮酒,还是就在她主持的民宿?

每回入住,湘芬总会在,晚上陪喝酒聊天,白天我经常晏起,如果没有行程,就待在中庭晒阳光、发呆。我常为旅途备上看稿、阅读等事务,旅途结束,整顿行李时都发现,白带了,白沉了行李。上午餐后,旅客多已外出踏访,民宿中只剩下庶务。有一回,我们还一起研究积得高高的天花板灰尘,该怎么擦拭?找来伸展竿子绑上扫把,似乎真有扫净漫天灰尘的气势。还一回,夜已深了,湘芬突然来电,隔邻的“定风波”民宿,房间冷气故障,委我查询关心。湘芬也经常吃好逗相报,我至少收过花生、酱菜等馈赠。

曾参加活动,参访台中新社退休夫妻开的民宿。他们不到八点,就疲着神态,后来他们终于坦白,低估了民宿营运的压力,以为这事轻松闲淡。没料到退休生活成了“二度就业”,私底下透露,正找合适的店家接手。开民宿的基础,是对人的热情。

台湾开放个人游,我偶尔在西门町碰到寻路问址的大陆同胞。一次,还多走了十多分钟,带两位就读大学的小姑娘到她们下榻处,留下信箱、手机,告知她们,在旅台行程中,如果遇着其他困难,可以来信或来电。但一周、十天过去了,她们该回到大陆去了,并没有收到讯息,也许旅途顺利、也许就近处理了她们的疑难杂症,对于一个萍水相逢的问路人,的确该维持安全距离的。

提水头民宿,主要是大陆同胞游金门,势必到水头。跟随导游览金门最大的洋房楼群,也一定会经过颜湘芬经营的“水调歌头”“定风波”等。我常在登机的当天,什么事都不做,就守着古色古香的民宿,喝咖啡、发呆?民宿不是参观的景点,但常会有游客受到古宅吸引,轻手轻脚闯入,我也不阻止,任他们偷偷浏览与拍照。

带着梦想去旅行篇8

1

2004年夏天,远房姨妈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远房表哥――小安,正坐在我家的客厅里接受着长辈们的思想教育。

小安当时正值大学毕业,家里为他安排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却屡屡拒绝上岗。

而这次谈话的主旨,大约就是长辈们认为大学毕业就要赶紧工作,老老实实就业,不要想东想西,“没个正经”。

我一面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一面将小安给我带来的漂亮糖果打开品尝。

客厅里长辈们有些生气的教训声、苦口婆心的规劝声不断交替着,在夏蝉嘶鸣的背景音里,仿佛一幕对白冗长的话剧。

我渐渐被那里的热闹吸引了注意力,不由得竖起耳朵倾听。

我期待着男主角――小安的发声。可他始终只是“嗯嗯啊啊”地答应几声,任凭长辈们一个个轮流发表着大同小异的见解。

终于,爸爸的声音传来:“小安,大家能说的都说了,现在你说说你的态度吧。”

小安的声音从容而真诚:“我知道大家都是为我好,但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无论怎么样,我都要去外面走走看看――我只想要给自己一年时间。”

沉默片刻后,爸爸问:“为什么你一定要耽误这一年?一年的时间里,你觉得你自己究竟能够完成什么?”

小安迅速回答:“我想要四处走走,一年就是我给自己的期限。期限一到,我就必须工作。”

姨妈忍不住又提高了音量:“好好的工作机会你不要,偏要用一年大好时光去旅游……”

我在自己的房间,将一枚小安带给我的糖果放进嘴里。

我将糖果盒子翻到背面,看到了上面印着的“赏味期限”:十二个月。

恰好同小安要求的一年一样长。

一年之后,期限一到,这甜美的糖果也许就面临着变质的危险。

而小安呢?

他现在努力争取的自由旅行,应该也就到了他的“赏味期限”了吧。

2

一年过去,也许他也只有回到他并不喜欢的工作里来,安心过上普通平凡的生活。

而真的当一年过去后,我才发现我当初的伤感是多么多余。

小安告诉家人,他决定接下来向旅游业发展。接着,他便掏出了自己在一年时间内考取的导游证,表达了自己要继续“游山玩水”的决心。

“你一个法律专业的高才生,为什么要去当导游?”电话这边,姨妈对他嘶吼。

但也许是法律专业的出身造就了他能言善辩的优势――

最终,小安又与家人顺利定下了“三年之约”:

“再给我三年时间,假如我在旅游业混得不够好,我就收起心来,找一份让你们满意的工作。”

三年呀……妈妈跟我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是很久很久的时间啊。

在那时年少的我看来,三年的时光,似乎可以造就许多不可信的改变。

我不由得看了一眼角落里放着的漂亮糖果盒。

那是一年前小安带来的。如今赏味期限已过,糖果早就被我提前吃完,剩下精美的盒子舍不得扔,用来存放些零散的小玩意儿。

后来的后来,听说小安又说要再等三年,然后又是三年……

直到他在长辈口中,已经成了一个“特别会谈条件的固执小孩”,而他认真地向家里要求一年时间的情景,也已经成为大家笑着提起的有趣往事。

小安这个人,似乎也与我越来越远。

直到前不久我计划着一场出国旅行,由于语言不通,还是考虑联系旅行团。

妈妈不经意地说:“去找小安好了,让他好好给你介绍介绍,再拿个内部价。”

我有些震惊:“小安哥哥?他现在在哪里?”

妈妈轻松地说:“不还是在开那个旅行社嘛,搞得挺不错的。”

我连连追问细况,妈妈也迷糊起来:“都开了好几年了呀……没跟你说过吗?我以为你知道……”

原来,在我不知道的后来,小安已经有声有色地开起了自己的旅行社,一切踏上正轨,欣欣向荣。

3

在这一刻,我突然恍然大悟:

也许从一开始,小安就从来没有把那一年或者三年当作自己的“期限”。他将追求梦想的蓝图,规划成了一段段的短期目标,好让自己更加踏实地奔向正确的方向。

从取得资格、顺利入行到升至管理层甚至创办自己的公司,一切都是在一段段“期限”般的时间里完成的,却最终拼出了一个完整的梦想。

我突然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送小安和姨妈出门。

他情不自禁地在我家门口的旅游挂历前驻足了好一会儿,差不多将每一页都翻了个遍才罢休。

这些世界上美好的景致,终究会被他一一踏遍。

这是他一开始,就打算为之奋斗的美好未来。

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想,如果那一年的时光里,小安没有考出导游证,还会有接下来的三年吗?

或者,在后来的时间里,他始终都没能进入管理层,更遑论有朝一日能开创自己的旅行社――那么,他最终还是会放弃吗?

我更愿意相信答案是“不会”。

对于小安来说,挂念着万水千山,从来就不是为了将每一段旅途“完成”,而是为了享受不断在路上的喜悦。

每一次的抵达,都在向下一次的出发靠近。

每一次的驰骋,都开阔了心里那片向往自由的草原。

后来,我曾经听很多人说过“给我几年时间”这样的话。

他们中的有些人,目光犹疑,疲惫不堪――或许,这几年的时间只是让他们理所应当选择放弃的一个借口。对于这些人来说,所谓的“梦想”,不过也只是一种带着“赏味期限”的渴望。

而其中的另一部分人呢?

纵使历经辛苦,眼睛里依然在发着光。他们明白自己心中梦想的价值,所以毫不惧怕地踏上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途。

对于他们来说,时光的流逝永远都无法改变梦想的重量。

所谓真正的梦想,应当坚定、持久、安静而富有力量。

它绝不需要激情与幼稚来作为自己维持新鲜的防腐剂。

它应当永远存在,并且历久弥新。

――真正的梦想不是糖果,不该有所谓的赏味期限。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的追求,因其高大上而容易被人当作放弃的借口。而小安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梦想的意义――坚定、持久、安静而富有力量。如此,方不愧梦想二字。梦想永远是现在时,而绝非将来时!(津津)

上一篇:合理化烟幕范文 下一篇:中国梦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