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词范文

时间:2023-10-26 02:57:38

劝酒词篇1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仅《诗经》中就有20多处提到酒。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还有劝酒文化。据史书记载,唐代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清朝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要知道早在远古时代,酒并不是普通饮料,而是用于祭祀、庆典、战争等隆重场合的奢侈品。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造酒的目的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厉禁止酒会、宴饮,违令者处死。到了三国魏晋时期,中国喝酒风气登峰造极,而劝酒风气更盛。众所周知,张飞喜欢喝酒,更喜欢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谁不喝就打一百军棍。下属曹豹不会喝酒,张飞大怒,竟然抽了他五十鞭子。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高兴,开宴会请大家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爷爷砍了你。”估计换到今天,这么喝的话就怕春节要变清明节。

从劝酒的历史文化脉络来看,中国人对于劝酒有其深刻的政治语境。正如前述,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酒文化与饮食文化并没有关系,而是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结合紧密。酒的稀缺性与神秘性,决定了君主利用酒来展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不存在劝酒。但随着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统治集团形成的政治性酒文化才慢慢向社会各阶层自上而下蔓延,变成普通大众的消费品,更是衍生出劝酒现象。但是场合不断变化,劝酒的本质却始终未变,哪怕到了现代商界,劝酒也成为这种政治化液体的衍生物。

除去至亲间的饮酒叙情,无论在政界还是商界,劝酒都有其政治文化内涵,那就是人要时刻守规矩,找准自己的位置,谁可以劝,谁必须喝,这都有讲法。而“规矩”与“礼仪”的背后则是不平等,是专制权威,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如果有权力、地位不对等的关系,就会有强制性的劝酒或逼酒。对位高的人来说,这是彰显权力的机会,对位置低的人来说,不喝就是不懂规矩,商界也是这个道理。

再深一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劝酒文化绝不仅仅是个文化现象,也有具体的心理功能,那就是测试同饮者的服从性和诚意。劝酒者通过观察你是否服从他要你继续饮酒的指令,观察你能不能为了“场面”伤害自己身体,来判断你对其的服从程度;同时还观察被劝者是否能够放下心防和体面,向劝酒者及旁观者展现丑态,因为维系一段关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醉酒就是这种代价。所以政治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心理。

在当代中国,越是靠近政治权力的地方,劝酒文化似乎越盛,反而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这种风气相对弱一些。如,河南、西安等传统政治中心,以及北京及其周边的东北、山东、河北等省市地区,劝酒、逼酒的风气极为盛行,因为逼酒构成犯罪的都有;江浙岭南一带,劝酒风气相对弱很多。这种现象,也影响到了春节的气氛,以致发生很多不愉快乃至涉法事件。

对此,检察官友情提示,劝酒不要过量,过量可能担责。根据我国法律,醉酒引发意外在这四种情况下要承担相应责任:一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所以,春节期间,适量饮酒,适当劝酒,如果搞得倾盆大雨、胡言乱语,那么后悔的还是自己。

举一起比较极端的例子。2009年3月,北京人张某、王某在饮酒后,将喝醉的酒友宋某送至张某租住的院内一未完工的改建房内后离开,导致宋某酒精中毒后冻死。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分别判处张某、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死者家属近40万元,真可谓夺命酒局。

借此新春来临之际,也与大家科普下健康又合法的饮酒习惯,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是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这样的话,也可以避免一对一的逼酒现象。二是瞄准宾主,把握大局。赴宴时首先要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胡喝,饭局的目的是联络感情而非喧宾夺主,一旦失B只会得不偿失。三是语言得当,诙谐幽默。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也会让自己时刻清醒,不沉湎于酒精的刺激。四是劝酒适度,切莫强求。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但过分地劝酒,只会将感情完全破坏,正所谓“人生难得几回醉,说是感情不是胃”。

劝酒词篇2

关键词 阳关 《阳关三叠》 句叠 语叠 七声叠

一、关山,玉门关,阳关

古诗常以山隘为界,在地形险要边界处设置边关,边关大多以山峦相依,称之为关山。泛指为国家的边境屏障。古人以关山为背景的描写很多,并有《关山月》词牌流传下来,诗中的“关山”一语兼有关山和“关山月”两重含义。

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闱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唐王维《陇西行》)

此时的关山。并非独指河西一带。而是泛指所有边关。处于西域边关较为有名的是玉门关,地处古凉州,汉时设郡,今甘肃武成。玉门关以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而闻名于世,被世人传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也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描述。诗人心中的玉门关更多地是荒野孤处的象征,是春风不度的地方。

阳关与玉门关同为古凉州的边关,因其位于玉门关之南,古人视南为阳,称阳关。在以往的文作中很少见到阳关的描述。大约和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行驶路线有关。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不仅将“阳关”之名传之于世。更主要的是抒发了阳关情,引出了《渭城曲》,演绎出《阳关曲》。正所谓:一歌羌笛《杨柳》曲,诉说玉门关之怨:一杯劝君离别酒,道出《阳关三叠》之情。

二、句叠,语叠,加词叠

《阳关三叠》顾名思义,以原诗为主题,相和乐调三叠而成之。流传下来的三叠之法有三十多种,主要是加词叠,保留原诗。随声调变化,依声填词,内容相似,宇词多少差异。原句叠与原诗叠(语叠)原诗不变,仅在唱和顺序上予以变化,形成三叠唱法。

原句叠:

(一)、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汜轻尘,渑轻尘。

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

劝君更尽,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杯酒。

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

此种叠法将原句一分为二,前后加叠形成每句三叠,后三字的叠唱带有明显的唱和痕迹,强调了语义,节奏性十分强烈。

(二)、渭城,渭城朝雨,渭城朝雨泡轻尘。

客舍,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劝君更尽,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种叠法采用二字、四字、七字原句的递进,步步设句,加深了对原句的理解。如:西出(西出何方)西出阳关(西出阳关如何)西出阳关无故人。

原句叠的特点是保留了原诗的本意,只是在诗句上做了分解处理,通过叠加突出了语义,增强了节奏感。不足之处在于节拍太短,难以表述依依别离之情。

原诗叠:(叠唱三遍)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原诗不做分解,整体叠唱三遍,满足了声调的发展,重复本身就是加强,保留了原诗完整性,便于人们加深记忆理解。南宋魏庆之在其《诗人玉屑》中写道:“至阳关句,反复歌之。谓之三叠。”

加词叠:

加词叠是在汉代相和的基础上,先由虚词相和后由实词相和的一种演唱形式。参差不齐的长短句格式,高低起伏与乐曲情绪表现相吻合,弥补了五言、七言诗入乐的不足。现流传最广的《阳关三叠糖口为典型的加词叠。

一叠:(清和节当春)

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叶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二叠: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无复相加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三叠:

渭城朝雨涫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碧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驷,载驰驷。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眠。无穷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如梦频,闻雁来宾。(贝《中国传统名曲欣赏麓琴学入万谱新

除引子和尾声外,一叠二叠加词字数格式相同,三叠在此基础上,中间部分加入42字,明显反映出是旋律展开的需要。三叠所相加的词句远远超过了原诗的28个字。一叠中加入了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加述了关山万旅途之苦。二叠中加入了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加述了离别之情三叠中加入了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驷。载驰驷。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眠,无穷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加述了思君之苦。三叠中虽然相和之词比不上原诗的经典优秀,但延深了原诗中的蕴含之情,这里不是简单的注释,而是三次将原诗叠出,每叠表述不同的别离之情。主题未变,在和句中加入不同的演绎。三叠中分别以:遄行,感怀,旨酒来做引子,引出不同层次的心态,最终以“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只盼雁鸣传信。

三、坡与阳关第四声

前文所述句叠。语叠,加词叠均为原诗中的变化,基本上仍为重复的三段式,一重为一叠。古本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仅有白居易《对酒》诗中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本为三叠何来第四声?想来身为唐代著名诗人的白居易决不是空穴来风,也不能是笔下之误,那只有一种解释《阳关三叠》在唐代还有一种叠法。

坡在记阳关第四声中,对《阳关三叠》歌法有独到的见解: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语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云唐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第一句叠,则此句为第五声矣。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见坡题跋卷二)

坡文中讲出了宋时的三叠歌法及四叠歌法,接下来考证了白居易的三叠唱法:即第一句不叠,第二句叠为第二声、第三声。第三句叠为第四声、第五声,第四句叠为第六声、第七声。叠三句而非叠三次。

依坡文考证白居易《阳关》三叠唱法为:

渭城朝雨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

苏考证的极为细微,白居易诗中:“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由此可知,第四声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才是正确的唱法。

劝酒词篇3

酒桌这个交际场所,是挺考验人的。你不能喝酒,最好学会拒酒;你不能酒量让新友们痛快,那就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大伙儿开心。这样,你即时伤自己的身体,又不让劝酒者扫兴。下面介绍几条“拒酒词”,你看好使不?

一、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

你可以展开说:“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难成全一个爱情。只有感情不够。才用玫瑰来凑。因此,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我不希望我们的感情掺合那么多''''水分’。我虽然喝了一点儿,但这一点儿是一滴浓浓的情。点点滴滴都是情嘛!”

二、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会陶醉

你试试这样说:“跟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苦痛;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感动。我们走到一块,说明我们感情到了位。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

三、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

你如果确实不能沾酒,就不妨说服对方,以饮料或茶水代酒。你问他:“我俩有没有感情?”他会答:“有!”你顺势说:“只要感情有,喝什么都是酒。感情是什么?感情就是理解,理解万岁!”你然后以茶代酒,表示一下。

四、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酒桌上,千言万语,无非归结一个字“喝”。如:“你不喝这杯酒,一定嫌我长得丑。”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劝酒者把喝酒的多少与人的美丑和感情的深浅扯到一块。你可以驳倒它们的联系:“如果感情的深浅与喝酒的多少成正比,我们这么深的感情,一杯酒不足以体现。我们应该跳进酒缸里,因为我们多年交情,清深似海。其实,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五、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

他劝你:“喝!感情铁,喝出血!宁伤身体,不伤感情;宁把肠胃喝个洞,也不让感情裂个缝!”这是不理性的表现,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们要理性消费,理性喝酒。''''留一半清醒,留一半西醉,至少在梦里有你伴随’,我是身体和感情都不愿伤害的人。没有身体,就不有能体现感情;没有感情,就是行尸走肉!为了不伤感情,我喝;为了不伤身体,我喝一点儿。”

六、在这开心一刻,让我们来做选择题吧!

我们思路打开一些,拒酒的办法就来了。他要借酒表达对你的情和意,你便说;“开心一刻是可以做选择题的。表达情和意,可以:A.拥抱,B.拉手,C.喝酒,任先选一项。我敬你,就让你选;你敬我,应该该让我选。现在,我选择A.拥抱,好吗?”

七、君子动口,不动手

他要你干杯,你可以巧没“二难”,请君入瓮。你问他:“你是愿意当君子还是愿意当小人?请你先回答这个问题。”他如果说“愿意当君子”,你便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水代酒,或者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动口喝”,请他喝;他如果说“愿意当小人”,你便说“我不跟小人喝酒”,然后笑着坐下,他也无可奈何。

劝酒词篇4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讲授故事的手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诗人和写诗的背景,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不好学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求知识,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但每个学生都有对事物喜好的兴趣,如学李白的诗,我们可以通过铁杵磨针、金龟换酒、妙笔生花等故事来了解诗人,再通过“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来学习诗仙酒后所做的诗,那样我们就能自己勾勒一幅《望天门山》的另一番美景,也会理解了《将进酒》的豪情才华。同样通过十里桃花香的故事,可以理解《赠汪伦》中“桃花潭水”般的深情。再比如学习王之涣的诗,自可以用旗亭画壁的故事来了解作者诗歌传唱的广泛,从而更深层地感受诗歌的境界。这一方法简单且有效,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像看电影一样去了解一个个“演员”和他们的“作品”。我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学生们对古诗歌喜欢的程度明显加大。

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去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通过兴趣的开发,学生们会逐步地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读诗人的诗,这时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些平仄、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等诗歌常识,帮助学生们从理论的角度去读诗。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不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与“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区别,乐府诗与唐诗宋词的特点,“离骚体”与“律诗”的异同。总之,让学生们在兴趣之余如同采诗歌之“菊”,见文化之“山”。

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对诗歌有了兴趣,又了解了诗词常识,再进一步就是深入理解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送别诗,是王维为送友人元二出使安西而作。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故又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诗中描写送别情景,抒发作者对友人的真挚友谊与依依惜别之情。此诗入乐之后,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别席离筵的绝唱,一直影响到后世。

诗的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渭城是送别之地,客舍是饯行之所,春城是离别之时,微雨、柳色是别外之景。绵绵朝雨,湿润轻尘,柳色清新,依依送翠,为行人上路烘托了气氛。古人送客有折柳相送之习,“柳色”二字使人联想到送别,起到以景衬情的作用。后两句抒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处说起。“劝君更进一杯酒”便是表达这种复杂感情的最好方式。一个“劝”字,一个“更”字,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情景。直中见曲,有丰富的感情内涵。“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劝酒之意,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不免流露出伤感情绪。

这首诗篇幅极短小,内涵丰富。诗中只选取送别的典型环境和临行劝酒的两个场景加以描写,主客双方惜别之情在一瞬间达到顶点,许多要说的话和种种复杂的感情尽在不言之中。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语浅情深,言近旨远,真切自然,含蓄不露。

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来深入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学习,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从内心深处去提升品读理解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再比如我们欣赏别塞诗歌时,要了解盛唐时期,唐王朝国势强大,疆域广阔,同边地少数民族交往密切,增进了人们对边塞生活的了解。又由于边事增多,文人们常有出使边塞的机会,有些文人希望从军边塞,为国立功,向往新奇的边塞景物和边塞生活。因而边塞生活成了边塞文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也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以乐府歌行和雄放的风格著称,多运用长短不拘、变化自由的文句,表现边塞题材,描写边地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边塞战争、个人的从军生活和征人思妇的不幸境遇,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和不满现实的情绪。他们的人生观是积极的、现实的,他们的诗词格调雄厚、豪放,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时,学生们在了解了作者及诗词常识的基础上亦会不知不觉中提高鉴赏水平,自然也就降低了理解古诗词的难度,也完全解除了死记硬背、不解其意的尴尬状况。

劝酒词篇5

关键词:民俗艺术学;花朝节;祭花劝农;农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

花朝节又名“花神诞”、“百花生日”,节期因时代、地域的差异有二月二日、二月十二日、二月十五日的不同,但多数地区设在农历二月十五,与八月十五“月夕”相对,也就是古人在诗文中常称的“花朝月夕”。花朝节主要有种花种菜、祭祀花神、饮酒食糕、祭祀劝耕等习俗活动,纵观它的发展轨迹和主要风俗,可以看出花朝节的产生、发展与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农耕文化的视角透视花朝节日的发展演变与民俗风情,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花朝节俗演变的内在文化背景及其蕴含的传统民俗心理。

一、花朝节与花卉种植文化

花朝节的兴起与古人对花卉的认识与种植密切相关,作为物种,花卉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但人们对花卉的利用是从认识它的实用价值开始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花卉草木等植物的食用和医疗作用。先秦时期,食花之风仍然存在,如屈原《离骚》所写“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花卉的观赏价值,《诗经》中已经有了将花卉送人的诗歌:“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溱洧》)汉代以后,色彩斑斓、形状多样、芳香浓郁的花卉开始大规模的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人类对花卉的认识从实用价值到审美文化的发展是花朝节俗形成的社会基础。

唐代,花朝节只流行于上流社会和官宦阶层,还不是一个全民性的节日。节俗也多为文人之间的觥筹交错、踏青赏花、吟诗作文。直到宋代以后花朝节才日渐从上层社会扩散到民间,花朝节的这种演变趋势与我国古代花卉种植业的发展关系较大,尽管我国花卉栽培出现较早,但花卉种植业起步则较晚。我国花卉业起步于唐代,确切地说直到中唐以后,花卉业才渐趋繁盛,出现了许多靠出售花卉为生的专业花农。许多大城市还出现了花市,如白居易《买花》、韦庄《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诗中的描写。明清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花市更加繁荣,《扬州画舫录》卷四详细记载了扬州花市的盛况:“开明桥每旦有花市。盖城外禅智寺,城中开明桥,皆古之花市。近年梅花岭、傍花村、堡城、小茅山、雷塘皆有花院,每旦入城,聚卖于市。每花朝于对门张秀才家作百花会,四乡名花集焉。”

花卉种植业的发展和花市的繁荣对花朝节俗影响甚大,当花卉种植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行业,花朝节也就从文人吟诗作赋、流连光景的高雅节日演变为集体性、大众化的世俗节日。节日的民俗风情也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增加了许多与花农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习俗,如祭花神、选种、祭祀劝耕等等,这些节俗都体现了花朝节的农耕文化特点。

二、花朝节的农事祭祀和劝农活动

历代花朝节祭祀的主要对象为花神,传说中的花神即《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的“女夷”:“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花神不仅掌管着百花的生长枯落,还兼顾着庄稼的繁茂收获。为了使自己的农田获得丰收,许多农人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举行庙会庆祝,也有地方专门建造一些花神庙,里面有十二花神的塑像,供人们供奉祈福。如《吴郡岁华纪丽》卷二载:“虎丘花农争于花神庙陈牲献乐,以祝神厘,谓之花朝。”《清嘉录》卷二引清代蔡云诗歌《吴歈》:“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诗中描写的正是江南民间祭祀花神的风俗图景。现在在北京丰台地区和南京雨花台地区还留有花神庙的遗迹,每年花朝时节,都有花农在此卖花,但祭祀花神的习俗已逐渐被淡化。

有些地方在花朝节祭祀土地神,《淳安县志》(明嘉靖刻本)卷一载:“花朝二月二日,东西坊市为会务以华丽相高,其间有露台,甚奇巧,然亦观上人好尚而为之,乡间于是日祭里社。”关于土地神,其最早的神职就是主宰各种植物、庄稼的生长、收成,人们认为庄稼的丰歉完全取决于它的喜怒,便用祭祀、祈求的方式祭拜土地神,以获得粮食的丰产。花朝节对土地神的祭祀体现了人们对农业丰歉的关注与祈求丰产的心理。

中国的劝农制度始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了皇帝亲耕、皇后亲桑的礼仪制度。宋代时劝农政策更为完善,各地设专门的劝农官员进行劝农活动。《佩文斋广群芳谱》引《风土记》云:“宋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梦梁录》卷一“二月望”:“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之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明清时期,花朝节劝农习俗仍沿袭前朝,明朝宣宗皇帝在花朝节还曾写诗赠送大臣,诗中体现了对农事的关注之情,并借此告诫官员及时进行劝农活动,《山东通志》(明嘉靖刻本)卷三十七记载其诗《花朝诗赐兵部尚书张本》。可见古人认为花朝节是种植瓜果蔬菜的最佳时节,此时的辛苦耕作将会带来秋季的收获,所以朝廷官员借此时机劝农耕种。

三、饮酒食糕的农业饮食文化

劝酒词篇6

作者:李石朝代:宋体裁:词

九九之年逢降庆,生年生日同时。金花紫诰鬓银丝。乞身香火地,日戏老莱衣。浑舍集成千岁会,子孙三世庭闱。共将春酒祝金卮。蟠桃三月暮,莫怪看花迟。

2、朝中措

作者:张纲朝代:宋体裁:词

年时生日宴高堂。欢笑拥炉香。今日山前停棹,也须随分飞觞。东阳太守,携家远去,方溯桐江。把酒祝君长健,相随归老吾乡。

3、西江月

作者:管鉴朝代:宋体裁:词

好个今年生日,满堂儿女团栾。歌声不似笑声喧。满捧金杯争劝。富贵功名任运,佳辰乐事随缘。白头相守愿年年。只恁尊前长健。

4、浣溪沙

作者:张纲朝代:宋体裁:词

象服华年两鬓青。喜逢生日是嘉平。何妨开宴雪初晴。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叠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

5、满江红

作者:吴泳朝代:宋体裁:词

梦绕家山,曾访问、鹤林遗迹。见老鹤、翩跹飞下,方瞳如漆。蕙帐香消形色静,玉笙吹彻丰神逸。梦醒来、忽记鹤归时,翁生日。南陌杖,东山屐。红楼酒,青霄笛。料中梁何似,涪江今夕。君不见洛阳耆英会,花前雅放诗闲...

6、洞仙歌

作者:朱敦儒朝代:宋体裁:词

今年生日,庆一百省岁。喜趁烧灯作欢会。问先生有甚,阴德神丹,霜雪里、鹤在青松相似。总无奇异处,只是天然,冷澹寻常旧家计。探袖弄明珠,满眼儿孙,一壶酒、向花间长醉。且落魄、装个老人星,共野叟行歌,太平...

7、如梦令

作者:朱敦儒朝代:宋体裁:词

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欢会。欢会。坐上人人千岁。

8、感皇恩

作者:程大昌朝代:宋体裁:词

身寿又康强,谢天将并。耳目聪明行步壮。登高挥翰,不用瞠眉扶杖。华堂偕老处,儿孙王。只恨萍蓬,他乡浮荡。回首故山便惆怅。今年生日,忽似还家模样。当缘风絮韫,来赓唱。

劝酒词篇7

中国人喝酒时劝酒风很盛,酒至酣处,常见人们猜拳行令,以酒当罚;日本人一般不劝酒,可是一旦进入角色不用劝也绝不会少喝。

中国人喝酒时,一声“干杯”,双方一饮而尽,如果互相碰了杯,就更强调了一口喝干的决心;日本人也常喊干杯,但未必喝干,日语中的“干杯”一词虽然与中文所用的汉字相同,但是仅仅表达“喝”的意思,用来号召大家一致行动。

中国人干杯除对饮外,大场合上通常是全体举杯共饮,以示共同心愿;日本人在真正干杯的时候往往处在喝啤酒的场合,而且是一人“表演”众人为其鼓动加油,并有节奏地齐呼“一气、一气”!意在督促他一口气喝完。

中国人喝酒时,老朋友在一起不必计较“你斟我饮”,可随意自斟,想喝就倒;日本人一般不给自己倒酒,聚在一起,不论亲疏,必定互斟共饮,而在自家独酌时,必有爱妻陪伴左右,喝一杯倒一杯,天天如此。

中国人信奉“酒逢知己千杯少”,围坐在一起,三巡五巡经久不散;日本人喝酒喜欢“接力式”,常常是一连到几个酒馆去喝,最后一醉方休。

中国人去酒馆经常是零打零喝,散装酒在“酒迷”当中颇受欢迎;日本人去酒馆往往有自己的定点,而且是买下一大瓶酒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寄存在酒馆分几次饮用,喝光后再续上一瓶。酒柜上最显眼的就是挤得满满的各式酒瓶上面的各种笔迹和大小不一的签名。

中国人出席酒宴,散席后客人要向主人道谢,或因打扰而致歉;日本人则相反,散席时主人反而频频向客人施礼道谢,意在感谢客人赏光出席。面对酒席散后桌上的剩余,中国主人通常感到欣慰,在他们看来,客人已经饱得再也吃不下了;日本主人见此情景难免暗中为此光火:是不是我做的菜不合口味才剩下这么多?

劝酒词篇8

酒不醉人人自醉。

烟是和气草,酒是和气汤,请!

劝君更进一杯酒,走遍天下皆朋友。"

"山高流水觅知音,我于大哥酒连心"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得喝倒"--用于本单位自家人饮酒。

"女有貌,朗有才,杯对杯,一起来"--与女士饮。

"少小离家老大归,这杯我于大姐陪"

"小何才露尖尖角,今天喝酒大敬小。"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敬领导一杯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约对门,喝酒喝个双。"--与对面朋友饮

"啥话也别说,最亲是大哥"--与年长者饮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女子说了算

"千里有缘来相会,能喝不喝也不对,"

挡酒词:

"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

"我为大家唱支歌,唱完不好再说喝"

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一两二两漱漱口,

三两四两不算酒,

五两六两扶墙走,

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酒是粮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革命小酒天天醉..............

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辣酒涮牙,啤酒当茶.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不会喝酒,前途没有

一喝九量,重点培养

只喝饮料,领导不要

能喝不输,领导秘书

一喝就倒,官位难保

长喝嫌少,人才难找

一半就跑,升官还早

全程领跑,未来领导

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路见不平一声吼,你不喝酒谁喝酒?---令打酒官司的人喝一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连干三杯酒,你说苦不苦?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小姐说了算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与在座小姐对饮一杯

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咳,没办法,喝了吧

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酒量不高怕丢愁,自我约束不喝酒。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请经商下海者喝一杯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一条大河波浪宽,端起这杯咱就干。---自饮一杯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大口喝

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百川到东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

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

会喝二两的喝五两,这样同志党培养!

会喝半斤的喝壹斤,这样哥们最贴心!

会喝壹斤的喝壹桶,回头提拔当副总!

会喝壹桶的喝壹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出门在外老婆交代,少喝酒、多叨菜,够不着了站起来。输了咱不喝,赢了咱倒赖,吃不完了兜回来。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劝酒者起身敬酒,被劝者会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意让劝酒者再喝一个,此时劝酒者应对:“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女士劝酒: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到杯酒,领导不喝嫌我丑。

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一两二两漱漱口,

三两四两不算酒,

五两六两扶墙走,

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酒是粮,越喝越年轻

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小快活,顺墙摸;

大快活,顺地拖。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相聚都是知心友,我先喝俩舒心酒。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举杯问小姐,我该喝多少?---小姐说了算

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杯我请小姐陪。---与在座小姐对饮一杯

跟着感觉走,这次我喝酒。---咳,没办法,喝了吧

来时夫人有交代,少喝酒来多吃菜。

酒壮英雄胆,不服老婆管

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百川东到海,何时再干杯,现在不喝酒,将来徒伤悲

感情铁不铁?铁!那就不怕胃出血!

感情深不深?深!那就不怕打吊针!

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朋友够豪爽!

会喝二两的喝五两,这样同志党培养!

会喝半斤的喝壹斤,这样哥们最贴心!

会喝壹斤的喝壹桶,回头提拔当副总!

会喝壹桶的喝壹缸,酒厂厂长让你当!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喝冰水找理由)

上一篇:公司设立范文 下一篇:学习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