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11-18 10:56:26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篇1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小结 重要作用 有效要求 基本技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都重视导入和授课,殊不知结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认为一节课中精彩的导入和激情的授课固然重要,但是完美的结课也必不可少。课堂小结用于课堂的结束,所以形象地被称作“豹尾”,而这个结尾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富有艺术性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来激发学习政治的热情,熏陶纯美的性情。

一、高中政治课堂小结的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画龙点睛的小结,对于学生总结重点、理清知识网络、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概括要点,易于形成知识网络。

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分单元、课、框编写的。授课结束,教师对教学目标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梳理概括,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印象,易于形成知识的网络,又能理清线索,提炼精要,识记一目了然,增强记忆,还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尤其是对于一堂内容繁多的课,能起到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2.升华主题,易于形成点睛之笔。

良好的导入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而小结的失误也将会导致功亏一篑。高中政治课教学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主题。在课即将结束时,如果不重视小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就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相反,富有艺术的“点睛”之笔,则可让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形成一个点睛之笔的“豹尾”。

3.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高中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决定教学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在课结束时的富有艺术性有点睛之笔的小结,既要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又要为下一堂课埋下伏笔,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产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4.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思维。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问题都逐一讲清楚,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在教师引导下的课堂小结就成了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这种“留白”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能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回味悠长。

二、高中政治课堂小结的要求

高中政治课堂小结既要像句号一样,精彩总结,又要像省略号一样,余味无穷,它是本堂课的“点睛之笔”。所谓“句号”是指“是什么”,所谓“问号”就是指“为什么”,而“省略号”就是课堂中的“留白艺术”。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归纳,建构知识网络。给一堂课的教学划上“句号”,添上“问号”,最后形成“省略号”,引发学生联想。教师在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后,要引导、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使学生学无止境。高中政治课堂小结的精妙之处在于让学生上完一节课后有三大收获:一是学生们获得了“新知识”;二是这些“新知识”与以往所学形成知识网络;三是学生能用“新知识”分析身边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高中政治课堂小结的基本技巧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小结形式多种多样,也无定法。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依据课程标准、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效设计课堂小结。我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课堂小结的心得。

1.比喻法。

优美的歌声,让人震撼,给我们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感觉。高中政治教师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继续探索、创新。比如,我在上完《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题后,可用比喻:我国的GDP好比是一个大油罐,贡献为油罐的加油,索取为油罐的放油。当加油超过放油,则油位上升,也就是个人的贡献大于索取,实现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让学生难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口诀法。

把比较复杂繁琐的内容编成简单口诀,让学生掌握。当然制作口诀时要求精炼好记、全面。趣味的口诀,既能加深学生的知识识记,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我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作了如下的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掌握以下知识:4个主张(中国关于APEC的4个主张)、3个独特之处(APEC方式的3个独特之处)、2个作用(APEC的作用,APEC方式的作用)、1个宗旨(APEC的宗旨)。

3.讨论法。

新课改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其重要,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增强他们把握灵感和顿悟的能力。教师应把问题放心大胆地交给学生,鼓励他们深入探究、讨论、思考。一旦问题突破了,共性和规律也就找到了,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如学习《政治生活》这一模块时,我在多次课堂小结中设计了类似的问题:政府做某事的依据、为什么做某事、怎样做某事。学生经过深入的讨论,加上教师的点拨总结出回答此类问题一般要从以下六点论述: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②宗旨和基本原则;③政府职能;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⑤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⑥树立政府权威。当然,打开学生灵感的闸门绝非一时之功,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还需要经常的训练。

4.对比法。

此法比较适合复习课或巩固练习的内容。高中政治课本中许多概念、原理、知识点既相关又相异,运用强烈的对比,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而且可以总结概括相关知识,便于知识点形成线和面。如: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这四大政治制度就可以让学生比较着把握。此法可以打破框、课、单元甚至模块的界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5.体验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课堂教学知识目标,而且明确了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实际,利用课堂小结,通过各种手段如典故、音乐、诗词歌赋、漫画、艺术性的语言等努力创设特种情境,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体验人生、感悟社会。如在学习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这课时,我用迟志强的歌曲《钞票》结束:“钞票,让人悲伤又苦恼,钱哪,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人人都需要钞票,赚钱你要走正道……”相信这样的教学会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深远影响,必将内化为学生的品格和情操。

总之,只要坚持不懈地精心设计精彩的课堂小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分外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小结。

参考文献:

[1]郭振鹏,刘红梅.“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小结艺术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5).

[2]王敏勤.和谐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

穷人课堂笔记篇2

关键词:语文;探究;思考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小学语文教学在方方面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对立矛盾,而课堂教学工具的开放性使用与学生思想内涵培养之间的冲突最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没有能将教材中的课文内涵分析透彻,因而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进行深入的学习,心灵上不能与课文中心产生共鸣。随着应试教育制度与素质教育模式之间的冲突加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具和学生思想内涵培养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这使得语文探究教学被推上实践日程。而在探究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探究活动要抓好学生预习

要想让学生深刻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真正做到探究性学习,首先要从学生的自主预习开始。让学生在教师教之前,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预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由教师系统地讲解,必能取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对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尤为重要。可通过让学生阅读来实现自我探索,让学生能通过自主预习后,带着疑问来听课,领悟学习,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变无序无主的发散性学习为目的明确的探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3.作者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学习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求学生按照我布置的预习任务,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和研究,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并对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共同探究,进而将问题弄明白。这样,我就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将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

二、探究活动要预设目标

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氛围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语文探究课堂充分发挥出其教学价值,就一定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有效建设小学语文探究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使探究课堂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能够给小学语文素养培养明确具体方向,使得学生也能够在较为优化的探究教学环境中获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我在建设小学语文探究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将文字的识记阶段放在首位,就文章中所展示出的生字“葫、芦、藤、哇、盯”进行字音识记,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五个字的汉语拼音,使他们能够熟练标注并进行默写,接着在字形的识记训练上,我让学生一笔一画地进行字形摹写,我还组织学生“听读音,写字形”,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字形识记能力,从而打好文字基础。在进行语言文字识记后,我学生进行文字赏析训练,使他们能够有条不紊地把握课文的每一个语言环节,体验美妙的语言艺术。

三、探究活动要掌握探究的方式

因为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来进行综合讨论与交流,对学生的团体合作交流能力有一定要求,而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各有不同。学生在经过讨论学习之后,将知识与问题汇总,再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加深印象,完成探究性学习,让整个学习活动更有质量。比如,在教学《穷人》时,在感受桑娜夫妇及邻居西蒙一家的贫穷时,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请大家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认真地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默读圈画的地方,并选一处感悟最深的,做简单批注。(学法指导:抓住作者对“天气情况”“桑娜和渔夫的忙碌”场面及“吃、穿”条件的描写多方面分析。)这样,我通过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文中环境描写、场景描写及生活条件的描写全方位感受穷人的生活困苦,让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做到了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探究活动要提倡激励性学习评价

小学生一般都有较强的表达欲,教师可以利用此特点,加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此,我们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学生也会通过小组的展示,迅速成长。教师对于每组的合作成果,都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从而让学生尝到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的喜悦感,调动学生日后继续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菊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3(1).

穷人课堂笔记篇3

一、认识导语设计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从课开始的第一分钟开始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学生的兴趣之火被点燃后,学生的心弦一经扣动,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激起,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有人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比作一知识宝库,那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这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所以语文教师要舍得在新课的导语上花时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好的导语除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外,还能够让学生一览教师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意图,甚至可以让学生粗略地感知课文内容,有利于老师这节课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用于漪老师的话讲:“导入语如同歌唱家定调,定准了第一个音,就为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好的导语在一节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导语设计中应避免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至关重要,是教师为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新的内容中的一种过渡,要紧扣主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等等。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的教师设计的导语却不尽人意,有的导语背离主题,有的导语绕山绕水,有的导语牵强附会……导语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略举两例给各位同仁参考,希望各位在导语设计中尽量避免。第一,导语设计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有的教师设计导语时喜欢机械地照抄,拾人牙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有一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成语吗?有个别学生回答是‘黔驴技穷’,老师又接着追问:‘知道黔驴技穷出自哪篇文章吗?’学生回答沉默,这位教师自问自答:‘出自《黔之驴》’,自答后这位老师居然还按照抄来的导语继续问道:‘同学们猜猜看,《黔之驴》的作者是谁呢?’学生继续沉默,有几个学生因为不确定也不敢举手,这时老师倒是很有耐心,微笑着让学生大胆猜,猜错了没有关系,等学生猜出是柳宗元的时候,老师如释重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背起了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位老师不是借班上课,应该对学生有所了解,但就是因为设计导语时没有考虑到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死搬硬抄,不要说学生没有了激情,连听课的老师都耷拉下了脑袋。第二是背离主题,一个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笔下的《春》时,一上课就问学生:“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于是生侃侃而谈,有的喜欢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有的喜欢夏的知了呜叫,有的喜欢秋的金风送爽……,几个学生甚至开始了辩论,不知不觉中时间过了5分钟,老师只能喊停,硬生生地说道:“老师最喜欢春天,今天想和你们一起欣赏朱自清笔下的《春》,愿意吗?”学生有气无力地应道:“愿意”,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争论中,不能不说这位老师的导语有点偏离了方向。

三、灵活掌握常见的设计方法

成功的导语可以感染学生,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设计课堂导语的方法,如故事法、激趣法、想象法、猜谜语法等,下面我简单说说故事法。故事法就是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的故事来开头,因为初中生和小学生一样地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开头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跟学生讲了一个安徒生反唇相讥一富翁的讽刺故事,故事内容如下:“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讲完后告诉学生这位做出睿智回答的人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面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他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

好的导语犹如一场戏的序幕,精彩的序幕可以吸引学生去看完整出戏,但是导语精彩也不能喧宾夺主,导只为激情,只为启思,只为……愿所有教师共同努力,巧妙设计并应用好导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好教学歌曲的前奏。

穷人课堂笔记篇4

1 利用多媒体,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作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自然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系统也走进了农村中小学的课堂,它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它所提供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在美好的情境中阅读、发现、质疑、思考、领会学习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将多媒体教学系统引进课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小学三年级《走进大自然》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他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的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学生边看边赞叹:“好美呀!”“太漂亮了!”“我好想到那儿去玩,好想到那儿去呼吸新鲜空气”“老师,你现在就带我们去,行吗?”……此时的学生,那跃跃欲试的劲头,笔者都有点儿快控制不住了。这是多媒体课件的功劳,是这几张色彩艳丽、新颖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将学生置身于那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中的,触发了他们的兴奋点,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教学在继续,情感在提升,效果也达到了顶峰。之后,笔者就最大限度给学生用多媒体上课,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教学效果也在不断改善。

2 利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难点“易”起来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也有难易之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发挥它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优势,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为学生接受新知扫除障碍。

2.1 利用软件中笔画变形功能突破字形、笔顺教学中的难点

尤其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以及能按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来写字。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利用软件把生字的笔画笔顺制成可以演示的动画课件。学习生字让学生像看动画片一样,学生有兴趣,也就很容易把生字学会了。更重要的是,也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石。例如,在学“兔”字时,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一幅小兔子的图画,让学生观看小兔子蹦蹦跳跳以及小兔子演变成“兔”字的画面,学生就会想到小兔子有条小尾巴,书写不能丢掉“点”。然后为学生演示“兔”字的书写笔顺的动画,先分步演示,再连续演示。这样寓教于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2.2 借助多媒体教学突破朗读教学的难点

在课文中有不少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远,而又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他们没有过那样的生活环境,哪能体会得到呢?如果教师把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文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制成课件,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给学生上课,课件上所展现的一幅情景图、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一段名家的朗读录音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使他们能够感悟到文章的意境美和形象美。如果再采用多种方式来朗读课文,让文本把学生带入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会、去感受,最终能与作者达到心灵想通,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感彩。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中,笔者制作了比较实用的课件。学生对于安塞腰鼓了解很少,笔者就在课件中为学生准备了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和表演视频,通过观看,使学生充分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表演形式,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安塞腰鼓表演的能劲、挥槌的蛮劲、跳跃的虎劲、转身的猛劲、全身使出的牛劲、让人看了更带劲。就像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这会儿,也一下子就要燃烧释放了一样。进行到这儿,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群情激昂,使课堂达到从来没有过的高潮。接下来在课文理解的教学中,通过课件中的配乐朗读,更使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赞歌,通过热情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朗读,更能表现人们那种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很容易就突破了朗读中感情把握这一难点。

3 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绝对是一大难题。以前,为了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不过,自从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之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场景,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创作发挥和思维拓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习作。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在写情景作文时,总是抓不住特征,写不出意境,有的教师把这些都归结于学生对周围景物不够留意,没做有心人,还缺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实际上是教师在指导写情景作文时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融情入景,这才是学生对写情景作文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作文教学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声音、影像,让学生有心弛神往之感,从而唤起学生倾诉的欲望和无穷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时,笔者知道班上大部分学生都选择小猫、小狗作为写作素材,为了改变这种选材上的枯燥和单一,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动物情景剧《动物世界》,从系列剧中学生看到的动物,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还有水中游的……他们看得兴趣盎然。看完后,再选定学生感兴趣的画面让学生反复地观看,细致地观察。通过这样做后,不少学生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作为写作对象,并从外形特点到生活习性上都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种方式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畅快,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媒体应用于作文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了视野,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利用多媒体,能拓展视野,延展教学空间

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内容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再加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多媒体系统的加入,那绝对是一组完美的黄金搭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能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穷人课堂笔记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童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如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孩子乐于参与的识字过程呢?我尝试用各种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好玩、刺激。

一、在有趣情境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课堂上我注重创设情境,把生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去记忆,激起孩子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好交朋友,可以将生字亲切地称为“娃娃”“小客人”“宝宝”等,识字过程成了交朋友、招待客人的过程。如他们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教师可以说:“读好了吗?生字宝宝等不及了,他们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孩子听后,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在组词练习时,教师可以说:“你们有这么多小伙伴,我一个人可孤单了,帮我找一些朋友吧。”一直处于老师营造的有趣情境中,孩子们读字读词兴致盎然。

在课堂上,其具体操作方法还有图画演示,如“苗”,我随手用粉笔画出一块田地,上面长着一棵禾苗;有实物演示,如教学“笔”,我带了一支毛笔,让孩子看,它上面是竹子,下面是毛;有形体演示,如“看”,我手搭凉篷向孩子解释。教学“拍、踢、跳”等字时,我让孩子拍拍手、踢踢腿、跳一跳来放松身体,使他们在活动的同时也掌握了这些生字的意思。

二、在快乐游戏中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能持久、稳定,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送字回家”“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眼明手快”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学习了生字“青”“清”“晴”“睛”“蜻”“情”之后,我就用几张白纸,分别写上“青”“氵”“日”“目”“虫”“忄”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组合成新字。一个说:“我是‘青’,谁来和我做朋友?”另一个说:“我是三点水,我来和你做朋友。”一起说:“我们两个合起来,就是‘清水’的‘清’。”拿到偏旁的孩子,都会争抢着和“青”组成新字。孩子们一下子活起来,都争抢着来表演,听得也认真。当表演的孩子稍微停顿一下,下面的孩子就跃跃欲试,有的急得脱口而出。下课后,许多孩子干脆学者老师,自己动手写些卡片,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演。起到了巩固生字的效果。

三、在轻松联想中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最擅长形象记忆,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小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有趣的图画,让他们轻松识字。

学习“坐”字时,根据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可指导孩子进行联想记忆:“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怕”字是竖心旁,跟心情有关,让孩子想象一个人心里很害怕,脸色都变白了。学习“垂”字,有这么多横,孩子容易写错。我试着编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孩子要坐秋千,所以要先写“千”字,接着写一横再两竖,像坐着两个小孩子。糟糕,两个孩子要摔下来了,赶快拿一块垫子(一横),垫子的下面是土地(一横)。全班的孩子边说故事,边写“垂”字,巧妙地记住了“垂”字及其笔画顺序。

四、在充分展示中识字

孩子们在掌握了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识字量,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巩固识字。我在班里设置了“展示台”,定期展出孩子们的识字成果。有时展示孩子自己办的识字报,这些识字报形式多样;有时展出孩子们利用商品包装纸制作出的剪贴报,构思新颖、奇巧;有时展出孩子们在认识了路标、牌匾后的即兴画,图文并茂生活化……有了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孩子们的识字热情特别高涨,识字量也在不断增加。正是这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拥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找到了成功和自信。

穷人课堂笔记篇6

一、有情可诉时练笔

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理解和感悟之后,“写”就成了他们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一项呆板的课堂教学任务,由学生来配合完成。教师组织课堂小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当学生读到情深意浓时,便可以设置小练笔,让学生自由表达心声。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比如:我在执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迟到》一文,当学到第18自然段父亲来送花夹袄时,学生对比之前父亲面对小海音的错误时的严厉,心中肯定有话想说。教学中,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对比“一打一送”两幅插图,并提笔写一写此时小海音想对父亲说的话。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心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练笔比较顺利。有的写道:“爸爸,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赖床,不该逃学。以后我会好好学习,再也不迟到了。”有的写道:“父爱如山,爸爸,我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我读懂了您的爱。”学生写得情意浓浓,通过练笔,他们设身处地感受人物的情感,深入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小练笔设计一方面检测学生对前文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另一方面也在“写”中升华情感,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净化。

二、强烈争论处练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对文本有强烈争论的地方,可借用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再加以点拨、解疑。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感受将更加深刻而丰富。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余意未尽处练笔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能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使空白处不再空白。这样不但可以加深理解,丰富语言,而且能拨动情感,丰富感受。真可谓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如《穷人》一课,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桑娜知道丈夫和她想法一致时,才“拉开帐子”,文章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势必会让学生浮想联翩,我们何不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一个续写训练,让学生大胆想象,把文章续写下来。想象一下,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让学生续编,进行小练笔训练,填补了文本的空白。我想: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参与的热情高涨,创造性被大大激活,想象力得到了训练,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四、行文精彩处练笔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可谓文质兼美。读着这些精彩的语段,欣赏这些飘扬的文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这些语段,还可以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精彩点进行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掌握写作方法。比如《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式精美,手法独特,这就是引导练笔的好时机。在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诵读之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般地进行仿写。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还涌现出了令人惊喜的高水平好文段。比如,有的写道:

“如果不能成为绚丽夺目的彩虹,

那就做一朵悠然自得的白云。

做大海里最快乐的水母,

做天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学生像在写小诗般,通过仿写训练,孩子们发现,写小诗歌并不难,优美的句子如泉涌般地出现在自己的笔端,他们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创作的积极性也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总之,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小练笔的时机,及时发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激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思维,才能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

穷人课堂笔记篇7

关键词:生物课;结课;课堂设计

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对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知识系统活化,承前启后。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质疑问难,发展智力。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和效果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学习。

1.归纳总结。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2.布惑置疑,再起波澜。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3.首尾呼应。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4.讨论比较。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5.达标巩固。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和习题训练,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6.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的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7.妙设歌诀。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8.冶情励志。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可联系我国明代杰出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辉煌事迹:他常常是头戴斗笠,肩背药筐,江湖田野山村处,搜罗百氏,访采四方,用了27年时间,付出大半生心血,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

诚然,“画龙点睛”无定式,但它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生物结课应注意的问题

结课的方法很多,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在结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准确性。结课要科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2.明确性。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言简意赅,富于启发性。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语言精炼、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4.趣味性。在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乐学,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穷人课堂笔记篇8

【关键词】板书笔记提高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应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历史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重现历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学习历史,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同时,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学生动手做听课笔记的也越来越少,这两个“越来越少”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担忧,也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板书与笔记的关联

以往评价教学,对教师的教案、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课后小结非常看重。特别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板书设计,经常引起听课者的共鸣,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现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普及,那些现成的音画设计和课件在网上比比皆是,教师无需自己制作,只需网上下载,既方便,又快捷,因此多媒体课件渐渐地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导致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同时,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普遍不做听课笔记了,他们或只是捧着教材,或只是盯着显示屏上五彩缤纷的插图,就是很少有拿着笔和纸记录课堂内容的。缺少了听课笔记的听课,学生疏于动手写字,教师在讲台上的提纲挈领、临场发挥、灵光闪现,都没有留在学生的“纸写笔载”中,难免是一种缺陷。一位专家说,听一堂没有板书的课,好像读一首没有诗眼的诗,看一幅没有神韵的画。听一堂不记笔记的课,思路就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对问题的深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由此可见,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眼睛”与“窗口”,是传递和接受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一手漂亮的板书如同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学生也定能以此作为参考和借鉴,记下一手漂亮的笔记。而且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突出重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自己的板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水平,积极优化课堂板书。同时,教师要在书写板书的时候,告诉学生记好笔记的要领,提醒他们,并指导他们记好课堂笔记。

二、优化板书的原则

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认真揣摩,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写出一手像样的、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板书。总体说来,优化板书应该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条理清晰。历史课涉及的知识点纷繁复杂,头绪繁多。板书应该是教师讲课的提纲,提纲决定了教师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体现了知识内容的层次性及其内在联系。条理清晰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第二,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简明扼要。板书贵在扼其要点,删繁就简。“简”是字不多,话不长,能用两个字的就不用三个字,能用一个词的就不用一句话,能用图示的就不用文字描述。简明扼要的板书能够统领课堂知识,扼其要害,抓其要点,让学生一抬眼就看得清楚明白,毋庸到冗长的文字堆里去寻找信息。

第三,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美观生动。 “美观生动”学生就爱看,就能吸引住学生,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愿意抄笔记。比如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就是美化板书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板书文字在排列上做些艺术性的处理,其效果也会不同凡响。

第四,历史课堂的板书要做到形式多样。不断变换板书的形式,可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花样翻新可以使人为之一振,兴趣大增。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以示意图、对比表格等辅助手段,设计出形形的板书,才能受学生的欢迎,才能充分地发挥板书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笔记的要领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所有的记忆东西都会逐渐遗忘。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笔记记在课本上或笔记本上,这样方便查找,也不容易丢失。学生可以通过翻看课堂笔记,回忆起当时的课堂情景,从而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记笔记方面不得要领,这就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逐渐教会学生记笔记的如下要领:

第一,明确做笔记的宗旨。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因此,做笔记时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第二, 把握做笔记的时机。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因此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书写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完善。

第三、 注意做笔记的方法。课堂笔记应该简明扼要、纲目清楚。因此,做笔记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圈点勾画,突出重要的经典原话,名词解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二是抓关键词做批注,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授的重点记下来;三是摘录板书,把不懂的问题和疑点记下来,课后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

第四、分清主次,把握内容。课堂上做笔记,要坚持“听”与“想”为主,记笔记为次,不能“满堂记”、“满板记”,保证听懂了,想好了再记。而且,不能过于注重“漂亮”,要坚持以记内容为主,记提纲、记重点、记补充的内容、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四、运用好板书和笔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当然,对于教师而言,板书不是写完就万事大吉了,还应在课堂小结中充分利用板书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顾、总结、巩固、延伸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内容,再对繁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同样的,对于学生而言,也不是课上记记笔记就万事大吉了,还应在课后做好整理和完善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要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而且还要充分地使用笔记,复习笔记,最好在当天抽出合适的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看笔记,通过复习笔记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上一篇:关于请示范文 下一篇:生命的力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