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之秀范文

时间:2023-10-09 14:12:15

后起之秀篇1

超越期待

相似大不同

初见海马S7,就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车身侧面的轮廓和设计同海马骑士十分相像,但当我仔细观察之后,就发现S7和骑士有根本上的差别,无论是前脸设计还是车尾设计都显示出这个紧凑型SUV的动感时尚。它的前脸端庄大方,不落俗套,中网格栅采用了比较常见的六边形,加入了一些中国人特别喜欢的镀铬条装饰,而在其内部的两条镀铬装饰条末端还采用了“音叉”的造型,与前包围上的U形镀铬装饰形成了很好的上下呼应,提升了前脸的质感、时尚感和层次感。带有透镜的前大灯不仅造型大气,更是加入了时下流行的LED日间行车灯,视觉效果绝不输合资车型。

海马S7作为SUV中的技术明星,线条更加精锐干练,顺畅自然,整个车身看上去也更加紧凑协调。宽大的轮眉和硬朗的腰线同时勾勒出海马S7作为一款SUV应具的力量感。方形的双边双出排气管以及恰到好处的镀铬装饰条,让海马S7的车尾看上去也相当饱满,而且层次感分明,红色的尾灯显得格外抢眼,点亮后的灯带也为海马S7的硬朗添上几分科技之感。

大走年轻范儿

因为这次测试的目的地位于内蒙古的乌兰布统大草原,所以长途驾驶海马S7的情况不可避免,曾被某自主品牌的新车异味熏到的笔者,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谁知这几天“亲密接触”以来,并没有闻到刺鼻的气味,甚至在高温、潮湿的气温条件下,海马S7的车内空气也没有像大多数自主品牌的新车一样,让人难以忍受。后来笔者查询海马官网才得知,海马S7的内饰选材都经过了瑞士SGS无毒认证,这点在大走控制成本路线的自主品牌中十分值得肯定。

至于整个内饰方面,海马S7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采用红黑双色设计的座椅及车门,辅以碳纤维的点缀,烘托出的运动视觉效果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除此之外,搪塑工艺的中控台也出现在了S7身上,相比硬邦邦的塑料而言,这种工艺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触感上都给人更胜一筹的感觉,而且这样相对柔软的材料在碰撞时的安全性也会大大提升,真是一举三得。

全黑的中控台也多了几分前卫之感,立体性更强,使得整个中控台的造型看上去更像是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鸥。多媒体系统的设计更为车内增加了不少科技感,7英寸触摸屏,带有导航、倒车影像、蓝牙电话和SD卡扩展等这些十分实用的配置,都让海马S7在同级别的自主品牌车型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触摸屏运行流畅,显示清楚,灵敏度较高,一路上保证了车内的娱乐气氛。

实用才是正经事

海马S7的长、宽、高分别为4498mm、1830mm、1730 mm,而轴距则为2619mm,虽然在数据上海马S7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海马S7的驾驶、乘坐、储物空间都有不错的表现。通过两天的长途驾驶,驾驶员和乘坐者都没有出现腰酸背痛的现象,这都要感谢海马S7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舒适性较高的座椅。

储物空间方面,车内经常触碰到的地方都有相应的储物格,不过数量并不算多。除了前后门板上的储物格外,其它储物格的实用性比较强,而且部分储物格还有软垫或绒布铺垫,人性化的程度也较高。S7的后排座椅还可以一定比例的放倒,以便扩充行李箱的储物空间。在后排座椅放倒的情况下,它的纵深增加了接近一倍,储物空间的扩充也比较明显,我们甚至将此次出行所用的两个帐篷都装在了里面,还加上两个人的各种行李,即使这样,海马S7变形后的行李箱也显得“绰绰有余”。

除了外观内饰和空间,海马S7的诚意也表现在安全配置上,它配备了自主品牌同级车型里面少见的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PS电动助力转向、刹车辅助以及主动式安全头枕等亮点配置,都让海马S7在面对竞争对手时能够拥有十足的底气,也让它在接下来的挑战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好学生

——挑战篇

说的天花乱坠也比不上“真枪实弹”的实力,以前一说到测试,自主品牌心里就没有“底儿”,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但这几年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迅速,这次我们举办的城市SUV挑战赛就有诸多自主品牌,打铁还需自身硬,海马S7的“身体素质”究竟如何,只有测过才知道。

平顺有余

海马S7装备了一款海马汽车自主研发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带有DVVT(进、排气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技术。110kW的最大功率和180Nm的最大扭矩在自主阵营里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匹配的5挡手动变速器或5挡自动变速器分别由德国GETRAG公司和韩国现代POWERTECH株式会社提供。此次我们测评的是海马S7自动挡的高配车型,搭载的是5挡手自一体的变速器,在一般公路上行驶,平顺性的表现十分出色,不论是平稳升挡,降挡超车,抑或是地板油加速,这款变速器带给你的永远都是平顺,让你丝毫感受不到恼人的顿挫。但也许是为了照顾到变速器的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在急加速时变速器降挡不够干脆凌厉,少了几分驾驶的激情。

绕桩项目中,车辆的起步阶段,发动机发力略显疲软,随着转速的攀升,动力的输出才愈发自如,海马S7采用了同级车中并不多见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较轻的转向感让它在城市中低速行驶时很轻松,但虚位较大,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提高车速后,沉稳的方向盘握感让驾驶者信心十足。

至于悬挂方面,海马S7与海马骑士一样,都和福特与马自达的CD2平台有着紧密的联系,更偏向舒适的风格。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让悬挂的减振性能表现出色,可以将绕桩道路上的一些坑洼忽略不计。只是悬挂调校初段较硬,后段较软,虽然对于车辆小幅度的转弯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但在沙地绕桩这样的极限挑战下,车身侧倾还是较大。

征服不可能

有了绕桩时的经验,沙坡攀爬时,我们已经对海马S7的调校风格有了一定的熟悉度,相信在沙坡攀爬这个项目上,海马S7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爬坡的场地位于一座丘陵的山腰处,用路锥围绕成一个“Ω”状,开口处位于南端,由南向北约有20°的陡坡,测试全程包括上坡和下坡,因为海马S7是前驱的车型,所以我们并没有要求前驱车型跑完全程,只是根据爬坡距离测试车型的能力。毕竟四驱车型和两驱车型没有什么可比性,有了这个定心丸,我们就尽力而为。

随着指挥旗的落下,海马S7向着坡顶进发,2.0L发动机在噪声和平顺性方面表现都不错,考虑到它在拖动1.5吨的重量,还是不要太强人所难为好,否则油门到底后发动机的吼叫肯定要多于加速感。在这样的沙地上爬坡,难度不言而喻,启动、加速,把握方向盘,海马不负众望,成功登顶。在坡顶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并不是谁都能感受的,没有一定的实力还是很难做到的,我从同行工作伙伴眼中都看到了惊喜和佩服的含义,我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谁会看不起自主品牌的SUV了。

稳中显胜

涉水路况是我们这次挑战赛当中比较惊险的项目,听着工作人员的尖叫和加油声就知道,这个项目的难度是相当得高。而且以冲过水域位置计算难度系数,从最深处通过难度系数为2,从边缘通过难度系数为1。若出现陷车情况则自行降低难度重复测试,最终记录完成难度和完成时间。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犹豫,是否选择走难度系数比较低的水域边缘,但最后,出于对海马S7的信任,我们决定向难度系数最大的涉水路面发起“进攻”。

涉水路况不仅仅考验的是车辆的动力、同时也进一步考察了车辆的悬挂。海马S7扎实的悬挂与海马M3的硬朗风格类似,这在绕桩时我们已经有所体验了,因此对它的信心还是十足的。

涉水路况也包括了一段坑洼路面,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车辆的隔音效果和乘坐的舒适感,看看在颠簸路面车辆内部的噪声是否在人能忍受的范围内,所以我们让一名工作人员手拿噪音检测仪乘坐车辆,一方面测试车辆的噪声,一方面测试车辆的舒适性。走过坑洼路面,就是项目的关键点,涉水路面。

小结:

得益于海马S7舒适性的悬挂调校和相对柔软的座椅设计,海马S7在通过坑洼路段时,大部分的颠簸都被悬挂规避掉了。只有前轮的驱动让它在涉水泥泞路面显得力不从心,不过好在海马S7的后劲十足,S7在经过几番水中的挣扎之后顺利驶出。

均衡全方面

如果说绕桩是在考察车辆在高速下的转向能力,那么草地速写就是在考察车辆的转向精准性和刹车的灵敏性。

海马S7全系标配BAS刹车辅助系统,中高配车型装备了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6气囊。由于写字的项目全是急转急停,所以制动的使用非常频繁,要求刹车踏板对车身的控制很高。而海马S7的制动是偏向舒适化的调校,制动踏板行程比较长,偏软的前半段缺乏些果断的刹车力度,只有坚决地继续用力踩到底,它才会发挥出比较强硬的制动效果。在多次转向、刹车之后,海马S7终于完成了“丁”字的测试项目。

小结:

在草地上写字项目中的海马各项表现比较均衡,转向灵敏度较高,方向盘也可以有效地传达驾驶员的诉求,但是转向的细腻程度还有提升空间。

最佳智能表现奖

后起之秀篇2

由小茶农到组织茶农加入合作社

田风保的家以及茶叶基地位于距离商南县城200里地的十里坪镇李家湾村。为了便于茶叶销售,他在商南县城开了一家雨山茶叶店铺。采茶忙季,田风保每天都要来回往返于基地和县城。由于每天加工的茶叶不够卖,田风保每天晚上忙完都会开上两个小时的车程,返回李家湾村,监督查看茶叶加工的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然后第二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把前一天晚上加工好的茶叶带到县城店铺,继续对茶叶进行精细化筛选,并及时与客户沟通。

采茶忙季,田风保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而田风保的茶叶产业发展,必须得从商南县的茶产业发展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茶叶一般生长在我国的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但其实陕西省就有三大产茶地:商南县所在的商洛市、安康市和汉中市。商南县的茶产业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1年,来自河南省的茶叶专家张淑珍将南方的茶叶引种到商南县并试种成功。“她首次将我国的茶叶种植纬度往北推移了3度,推向北纬33度,创造了茶叶种植的奇迹。”商南县茶叶局副局长朱贤魁告诉记者。到如今,经过40余年的发展,商南13个镇,几乎镇镇都有茶叶,全县拥有茶叶基地22万亩。在当地,一说到茶产业的发展,大家都很感激张淑珍,并亲切地称她为“老太太”或“奶奶”。

田风保在与茶叶打交道之前,是个开拖拉机的穷小子。每天拉货、运输,一天只能挣12块钱。1996年,36岁的田风保听闻生产队有块茶园,这块茶园就是“老太太”张淑珍试种出来的。但当时没人懂得种茶技术,茶叶发展还没推广开,所以没人管理,茶园荒废了。田风保当时想试着承包茶园。但村干部认为他一个开拖拉机的管不了茶园,就没答应。眼看着茶园一天天荒废,最终,村干部找到田风保并与他签订合同。就这样,田风保开始了自己的种茶之路。

田风保把茶业看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份重要事业,而且他深知发展茶叶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承包茶园的第一天起,田风保就开始对茶园进行正规化管理,他上山开垦茶园、种植茶树。没有炒茶的机械设备,第二年他便与当地茶叶站进行沟通,购买了机械,并定期去茶叶站学习茶叶种植管理技术。渐渐地,田风保对茶叶这个行业越来越了解,并把自己的茶园打理得有条有理。

对于种茶人来说,一个好的炒茶师傅相当重要。田风保告诉记者:“炒茶就像做饭一样,茶叶师傅相当于厨师。厨师的水平决定茶叶受欢迎的程度。”当时,他雇了一名炒茶师傅。田风保欣慰地说:“如今这个茶叶师傅还在为合作社炒茶,炒出的茶味道很受消费者欢迎,茶叶品质也稳定有保证,看来当年我的选择没错。”如今,这位炒茶师傅已升为茶厂的厂长。“用人这块不计较钱,只计较把事情做好。”田风保笑着说。

生产出来的茶叶可以卖出去,但价格却上不去,并不赚钱,这让田风保思索着与其卖给批发商,不如自己在县城开门市部自己卖茶叶。于是,田风保在县城租了一间大约15平方米的小门市部。尽管当时茶叶产量低,总产一年也就2000斤。但由于田风保对茶叶品质的严格要求,当时他的茶叶一斤可以卖15-60块钱不等,一斤好茶可卖到80块钱一斤。“这可比开拖拉机时的收入高多了。”田风保说。慢慢地,田风保的茶叶产品开始供不应求,2008年,田风保计划把当地的茶农组织起来,壮大茶叶发展力量。田风保说:“能组建合作社的前提是茶农很认可,不认可不会跟你做。”2009年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

从采摘到加工都要求精挑细选

商南县的茶叶不同于南方其他地方的茶叶。朱贤魁说,商南县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于种植茶叶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上,商南县气温低,使病虫害没有生长环境,因此山上的茶园都不需要打农药,也就不存在农药残留等问题。劣势上,由于气候干旱,而且每年只采摘两个月,商南县茶叶亩产单产低,特别是名优茶。此外,由于每年采摘时间短,茶叶的养分和精髓比较集中,也造就了商南茶叶香高、味浓、回甜、耐泡的特点。

参观茶园的路上,记者看到,很多茶园周围种着桂花等带有香气的植物。田风保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提高茶叶的香气。”在茶叶基地,记者看到几名采茶工正在认真采茶。

今年35岁的王慧从早上6点开始,就在茶园采茶。她差不多一上午可以采1-2斤茶叶。按照一斤25元的人工费,王慧一上午可以赚50块钱的采茶费,这些钱对王慧来说很是珍贵,这可是她为两个孩子积攒的学费。但采茶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采茶工要采出合作社需要的茶,得具有丰富的采茶经验和熟练的采茶技巧。王慧说,按照要求,采茶要采一芽一叶的,同时叶子上没有虫眼、没有缺陷,卷叶也不行,采出来的茶外形一定得漂亮。采的茶只有符合标准,合作社才会收购,并付给她工资,否则忙活了一上午,便白忙活了。

田风保介绍道,一颗茶树上面采摘的茶叶有上千块、上万块钱一斤的,有几十块钱一斤的,也有不值钱没人要的,主要是因为采摘时间段不同,价格也不同。茶叶采摘对时间的把握非常重要。以毛尖为例,好品质高价格的茶叶需要一芽一叶,即进入包装之前必须是一芽一叶的。一芽一叶采摘时间早,比一芽两叶价格高出好多倍。一般来说,茶叶采摘越早越嫩,越高档越值钱。

在田风保的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对早上刚从基地拿过来的茶叶进行筛选。“筛选茶叶需要认真、仔细,每一片茶叶都要符合规定。比如筛选毛尖茶,不仅要一芽一叶而且需要长短刚好,太长的老了,太短的也不行。”田凤保介绍道。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商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增加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近两年,种茶的成本越来越高。人工成本从一小时12元、15元、20元、25元、30元、40元、50元一直到150元不等。人工费成为合作社成本的重大支出。田风保说,按照一天一人采3斤茶来算,一个人一天费用为150块钱。采茶旺季采茶工大概有100人,那么一天的人工费就达到1.5万元。

苏丽荣是十里坪镇怀树坪村的村民,今年大约60岁的样子,采茶季节,她特意花了40块钱路费,专门来采茶。她每年都过来采茶,要在这里住上两个月。一上午,她采了2斤多的茶。按照一斤40元算,一上午收入可以达到80余元。如果一天采4斤,一天的收入可达到160元。这在当地算是高收入了。

打造“商茗”品牌

商南县的茶叶有不同于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优点,但就目前而言,当地的茶叶发展时间短,影响力小,市场占有率低。虽然品质优良,但当地在发展茶叶的过程中遇到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采访当天,商南县开始下起淅淅沥沥的雨。对于茶农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这场雨可以促进茶叶生长,提高产量。田风保说:“对于商南县的种茶人来说,真的是春雨贵如油啊!”田风保的合作社每天生产的茶叶供不应求,这让他备感欣慰,但由于当地气候干旱,灌溉设施无法配套,茶叶产量上不去。田风保坦言,当地茶产业还属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所以每年茶叶的产量并不稳定,风调雨顺,产量就高,一干旱产量就小。商南县当地年降雨量为850毫米左右,但降雨量不均匀,只集中在汛期。2015年,5个月没有降雨,茶叶种植急需抗旱设施。

去年,田风保自己筹钱花了30万元将一片茶园的喷灌设施做起来,解决了干旱对这片茶园的影响,茶叶的产量也提高了。但这仅仅是一片山。“茶叶市场这么好,发展不起来,主要因为产量低。灌溉设施搞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缺钱。发展基地要钱,租地要钱,还有人工费用。合作社的开销很大,以前还借过高利贷。”田风保坦言。

茶叶栽培方式有两种:种子直播和无性系繁殖。无性系繁殖,能够保证优良品种,培育周期短,2-3年就可采摘。而种子直播需要四五年才可采摘。目前,商南县无性系繁殖面积为1万亩,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每年当地苗木是政府无偿提供的,但由于投资大,提供苗木也是有限的。除此之外,商南县茶叶发展还遇到了茶叶总体利用率低,茶叶后续加工跟不上等问题。

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过程中,当地也注重茶叶品牌的打造。2013年,陕西省开始对茶叶进行品牌整合。商南县打造了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秦岭泉茗,这是“奶奶”张淑珍推出的子品牌。商南县的合作社或企业只有得到茶叶协会允许授权才能印上这个牌子,但底下必须印上各自企业的品牌。田风保的合作社不仅有秦岭泉茗品牌,还有自己的企业品牌“商茗”。他说:“不只要打造大的公共品牌,也要精心打造合作社的品牌。”

在采访期间,记者还前往秦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专门做有机茶的陕西思普茶坊参观。作为商南县茶产业发展的合作社代表,田风保有自己的一套理念:“认真做好产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认认真真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才有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将茶叶产业认真当作事业来做,打造商茗的知名度。”

后起之秀篇3

刺五加,五加科植物,别名刺拐棒、老虎獠子,日本则称为虾夷五加,前苏联称为西伯利亚人参。虽然它远没有其同胞兄弟五加出名(《本草纲目》中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的说法),但现代研究发现其补益作用远胜其兄长,可惜并没有被人们所熟识。

五加入药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称其具有“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的作用,并将它列为上品。古代本草并无刺五加的记载,1977年版的《中药大辞典》将其并入五加一起介绍。

刺五加侧重于补益强壮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有补中、益精、壮筋骨、强意志功能,久服轻身耐劳,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对脾胃虚弱,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尤为有效。

刺五加对多种疾病有保健治疗之功

因刺五加在历代本草书中榜上无名,所以它的功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运动员服用刺五加以提振耐久力及免除紧张,引起国外运动医学界的重视。研究发现,刺五加在运动生理学方面,具有减缓心跳次数及减低需氧量的效能,可增加人体氧气吸收量及细胞氧气交换率,对体力、耐力及持久力也有明显增强,证实其“益气、安神、活血”三方面功能。此外,刺五加尚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复合物,具有抗氧化的功能,能促进人体免疫功能及延缓自由基所致的衰老。

抗动脉硬化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所发现刺五加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21~100毫克/分升。刺五加中的配糖体A可促进排泄胆固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抑制血液从胃肠中吸收不良的胆固醇及脂肪,以及慢慢除去附在血管内壁的胆固醇及脂肪。亦可软化血管及恢复血管弹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

保护心血管

刺五加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高血压有逐渐、温和的降压效果;对低血压则有明显的升压效果。还能扩张脑血管改善大脑供血量。

减轻糖尿病症状

刺五加治疗糖尿病,可减轻患者口渴、虚疲等症状。使尿糖减低,血糖也稍降,从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改善神经衰弱

刺五加对精神衰弱有显著疗效。经临床观察559例,总有效率达91.7%。服后3~5天即可起效,服用后比服用前能提前入睡,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深度明显改善,心悸、健忘、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得到缓解。

抗疲劳

研究发现,刺五加有很强的抗疲劳作用,比人参还强,可预防疲劳。对运动过少者,服用刺五加可增强运动能力。

美白、抗衰老

研究发现,刺五加能美白肌肤,并能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延缓衰老。

对抗白细胞减少

国内有人报告,用刺五加治疗白细胞减少症246例,有效率达75%。

相关链接

刺五加养生产品大战市场

随着现代医学对刺五加的深入研究,刺五加养生产品应运而生。如今,市场上已经有了刺五加养生堂等养生机构,还有刺五加茶、刺五加原浆、刺五加颗粒、刺五加丸、刺五加酒、刺五加胶囊问世,甚至还诞生了刺五加巧克力。这里,特介绍两款自制刺五加养生品:

刺五加茉莉花茶

刺五加、茉莉花、绿茶各5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频频饮之。

刺五加茶

刺五加6~15克,水煎当茶饮。

后起之秀篇4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迫切需要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高端平台。”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启城仪式上表示,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及功能定位,必将对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大连的几大核心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是不折不扣的“后起之秀”。早期,大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较小,但受惠于近10年来国家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大连现在已“后来居上”。“可以说,大连电子信息产业目前的发展速度较快、门类相对齐全、功能相对完整,新兴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唐忠德表示。

没有一种模式是长久的。从“中国的班加罗尔”、“软件名城”到“设计之都”,大连已经被赋予太多的荣誉。盛名之下的大连,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转型升级。“在转型之中,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关键的策略。”唐忠德感慨地说。

软件的品牌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五年,也是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因此大连陆续出台了围绕‘十二五’规划的一系列纲要和文件,力求做到科学规划。”唐忠德表示,“十二五”期间大连将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造船和电子信息产业四大核心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对此,大连市经信委有着非常务实的目标:“十二五”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年增长高于30%;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培育石化、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一城一带多区”的产业布局,打造十几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和若干个产业发展载体;软件和服务外包争创“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在大连的信息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它已经成为大连的支柱企业,“大连软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

“作为大连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过10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增速达30%〜40%。”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表示,“未来,大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逐步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主,培育本土的跨国软件企业是实现这一转变的策略之一。”

在过去10余年中,大连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1998年,大连在全国率先成立信息产业局,并在全国创办了第一个“官助民办”经营模式的大连软件园,为国内外软件企业落户大连、发展软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今,大连软件园已经成为中国外资比例最高、对日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最高的软件园区。

对于这一点,与大连软件产业共同成长的东软,有深刻体会。1996年,东软在大连设立办事处;1998年,东软以“拓荒者”的姿态在大连由家村扎根,开始建设大连第一个软件园――东软软件园大连园区;2000年,东软在大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信息技术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08年,东软在大连的第二个园区东软软件园(河口园区)投入使用,这里可以容纳1万名软件工程师;2011年,东软在大连的员工已逾5000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已经向社会输送近1.7万名IT人才,大连是东软总部之外重要的基地之一。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软件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增长达到了35.2%,产业规模突破了2750亿元;而大连去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超过9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销售收入也达到506亿元,增速达到50.1%。

“下一步,我们要从中端向高端走,从外包中心提升为发包中心。”在唐忠德看来,大连软件还要练好内功。

迈向高端

6月19日,主题为“绿色IT、智能应用”的2011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大连召开,该交易会的话题主要围绕全球IT产业的绿色发展、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和信息服务业的升级转型等热点。这显示出大连打造低碳社会、绿色经济及软件服务高端发展的决心。

而大连的生态科技创新城,则以生态、科技、创新为开发思想,不仅全部应用最新的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做到绿色、环保,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低端的、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进入,集中发展高端的物联网、云计算、科技研发、工业设计、IC设计、软件开发、创意产业、创新服务、教育培训、金融商务等智慧型、高端与高附加值产业。”唐忠德表示,生态科技创新城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此外,大连还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程建设,争取引进平板显示等重大产业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推进网络动漫、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城区经济。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检测科技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综合科技服务基地,培育100家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

为此,大连特别重视人才问题。大连认为,在与国际领先的城市竞争中,人才培养,特别是应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是整个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产业人才瓶颈问题,大连一方面从国内外广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不断完善高新区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尽可能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便利条件。

2009年,大连引入安博教育集团作为产业人才培养的合作伙伴。安博教育自落户大连以来,与大连高新区合作,开展了IT人才实训、订单培养、企业人才培训、IT人才派遣、国际国内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等项目,为大连高新区乃至整个东北输送实用型人才,解决了企业对于一些特殊人才的需求。不久的将来,由大连高新区投资建设的安博大连实训基地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也将把大连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大连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创新和魄力,使得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在国际、国内有了名气,城市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批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等高端人才纷纷涌向了大连。”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表示。大连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副处长尹振习也表示,打造好、运营好大连的软件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本地企业服务,是“十二五”软件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功能。

加强创新能力

6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第25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大连的三家企业: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环宇阳光集团、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分别名列第36名、第65名和第70名。

5月底,市长助理、大连经信委主任刘岩亲自率大连市IT产业代表团,赴台湾开展考察交流。“这是为了拓展连、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领域,培育和推动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两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交流与合作。”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刘岩与台湾“经济部”两岸产业合作推动办公室、台湾“经济部”工业局进行了深入洽谈,通过多层次推介,增强了台商对大连投资环境的认可和信心,展示了大连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促成了10多项新的项目合作意向。

“下一步,大连要做到自主创新和高端发展并举。”唐忠德表示,这也是大连首次将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因为综合看来,大连的创新能力略显不足,因此急需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户和布局。

事实上,大连一直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企业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思想,为创新企业提供便利。并且从一开始就通过“国际牌”,吸引大公司来壮大自身发展,包括辉瑞投资、海辉、富达科技甚至英特尔等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已进驻大连。

大连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处副处长才冬梅从头至尾亲历了英特尔项目,参与了从与英特尔接触到选址、考察、谈判甚至签约的整个过程。2005年,英特尔有意建设封装厂,但当时的首选并非大连。那时竞争英特尔晶圆厂项目的包括美国凤凰城,以色列、越南和印度的城市,还有中国的上海、苏州、无锡、青岛、西安等城市,经过多次谈判后才确立在大连建设芯片生产厂。“英特尔是芯片产业的龙头,它能够认可大连,可以说是大连的综合环境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才冬梅说。

其实从2003年起,大连就与英特尔开始了软件方面的合作,2004年,英特尔公司成为大连海辉公司的股东之一,并在宽带领域达成合作。夏德仁表示,大连一度以重化工业为主,后来大力发展了旅游业、面向日韩的软件外包业。英特尔到来之后,不仅填补了大连半导体产业的空白,也符合大连高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并举的战略。

英特尔是一家很特殊的公司,哪个城市抢到了这个项目,必将拉动经济的发展。目前的拉动作用已经很明显了,近30家新供应商落户大连,与英特尔开展业务;联华气体、美国摩西湖化学在大连直接设厂;美国应用材料、科天、诺发、东京电子、尼康、欧洲阿斯迈等半导体设备商纷纷进驻大连。而由于英特尔的带动效应,许多厂商在考察大连的投资环境时也不再挑三拣四,加快了考察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还有80多家大连企业成为了英特尔的供应商。夏德仁曾表示,英特尔的投资已经对大连的经济格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将推动大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助于将大连打造成为IT产业的高地,并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来大连投资。借力英特尔这块金字招牌,大连软件产业实力正不断增强。

不过,大连的野心不只于此。现在大连又喊出了新口号:让大连本土企业走出去。

采访手记

共赢经济圈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老大”梦。

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到区域经济的概念――泛珠海三角洲、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圈、泛东亚经济圈。但环渤海始终没有珠三角、长三角发展得快,无论产业还是各地政府都没有形成配合。以京津两大城市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谁将是引领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的龙头老大?

“要强调圈内各个主体的资源整合和分布,形成联盟合作,走出口共赢的道路。”唐忠德告诉记者。

大连身处东北亚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山东、辽宁、河北、北京和天津这两市三省在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由于城市间差异较大,所以既存在竞争,也有很多互补。例如,北京的装备制造业将向河北和天津转移,设计则向大连、青岛转移。

在东北亚经济圈内,大连与日、韩两国的互补性很强,其发展也得益于与日韩的合作。尤其是日本地震后,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对大连是利大于弊。因为大连是日本零部件加工的海外布局点,扩大了日本在大连企业的产能;而且日本的信息技术服务从中低端发包,也加速向大连转移。

后起之秀篇5

亿友陶瓷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全自动电脑控制宽体窑生产线,生产设备配套齐全,生产技术工艺先进。2007年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深受广大客户青睐。产品主要有全瓷欧式连锁瓦、琉璃瓦、西瓦、单筒瓦、罗曼瓦,具有耐寒、抗冻、抗强风、抗压强度高、防腐防渗水、隔热阻燃等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成为建筑屋面工程瓦的首选产品。公司目前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前列。

亿友陶瓷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倡导节能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成立时起,公司就树立了强烈的品牌创建意识,制定了品牌创建计划,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产品质量管理,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企业文化相融相生、小产品占领大市场、小企业大布局的名牌兴厂之路。

公司主导产品有“亿友”牌、“锦冠”牌、“金盈门”牌。其中“亿友”商标先后被认定为“沈阳市著名商标”“辽宁省著名商标”,2013年“亿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法库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2014年“亿友”牌全瓷欧式连锁瓦被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辽宁名牌产品”称号。公司是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理事单位,连续多年被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授予“质量信誉模范企业”。今年4月,亿友公司被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屋面瓦产业生产示范基地”称号。

客户就是上帝。亿友公司时刻把产品质量、优质服务和企业信誉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不断强化“一切从客户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一切对客户负责,一切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宗旨,把优质服务作为企业创建品牌的重要抓手,经常走访客户进行市场调研,听取广大客户的合理化建议,积极开发拓展新市场,使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扩大,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亿友陶瓷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共创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后起之秀篇6

在重庆市北碚北温泉街道金华路,就有一个名叫“天下粮仓”的工作室,专门创作用各种颜色的粮食种子制作成的五谷粮食画。米粒、绿豆、芝麻、花生、玉米、谷子,甚至野草种子,这些不起眼的材料,在北碚五谷粮食画第五代传承人、该工作室创办人唐大焱的手里,却能变成一幅幅灵动飘逸、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唐大焱指着陈列在工作室里的一幅作品介绍:“这幅《孔雀牡丹图》,用了十多万粒各类种子。尤其是孔雀尾巴,为了表现翎毛的自然感,光是选择适合的种子,我就花了3天时间。”画框里,一只长尾绿孔雀悠闲地在牡丹花间踱步,不是传统国画,却有着国画的质朴神韵。

历史悠久的民间五谷粮食画

据考证,五谷粮食画初起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因“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集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就把“五谷”作为辟邪之宝,将米、芝麻等粘贴到石板上,立于门庭中,寓意丰收平安。

五谷粮食画的鼎盛时期是清代。相传清乾隆元年,即公元1736年,江浙大旱,后波及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曾将所见绘成《千里饿殍图》呈报乾隆。随后,乾隆下令,从天府之国四川运粮救急,可在运粮赈灾过程中,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中饱私囊,全国上下粮食再次紧缺。乾隆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来,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了申诉后,想出一个办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体现粮食的金贵并引起皇帝对粮食问题的高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乾隆看后,乾隆深感粮食之于国家的重要性,最后下令惩办了贪官,并开仓济民。

此后,五谷粮食画在西南地区,尤其是重庆十分兴盛,曾一度成为重庆府敬献给皇帝的贡品。后因清末战乱,民间艺人凋敝,五谷粮食画一度沉寂。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历经千年沧桑的乡土艺术,又重现重庆北碚民间。

出身制作五谷粮食画世家成为传承人

唐大焱1985年出生在重庆万盛。唐家祖辈就会制作五谷粮食画,经过第三代、第四代传承人唐述清和唐帮东的改良与创新,到第五代传承人唐大焱,北碚五谷粮食画开启了新的篇章。

唐大焱从5岁起就开始接触粮食画,此后这一爱好从未间断过。2001年,唐大焱考入重庆师范大学就读数学教育专业,其间,他选修了“民间工艺”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唐大焱结合家传技法,花了一年时间,用一万粒粮食创作完成了五谷粮食画处女作《凤凰牡丹》。大学毕业后,唐大焱在重庆一中当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个同事见到了这幅《凤凰牡丹》,三番五次要求把这幅画卖给他。这件事让唐大焱意识到粮食画蕴藏的价值。

2008年,唐大焱从单位辞职,专心进行五谷粮食画的创作和研究。时值纪念诞辰110周年,唐大焱花了5个月的时间,用11万颗芝麻创作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彩色粮食画《人民总理》。这幅画获得了全国金奖,被一位收藏家以8万元价格买走,这让唐大焱对粮食画的创作有了更大的信心。

2008年9月25日,唐大焱在安装粮食画时,不慎从10米高的画室窗台上坠落,造成全身20多处骨折,右肺严重挫伤。卧床数月后,唐大焱开始以轮椅为伴。此后半年,他咬紧牙关做康复训练,终于甩掉了轮椅和拐杖,重新站了起来。2009年6月,唐大焱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五谷粮食画传承工作室,取名“天下粮仓”。 金黄的玉米、碧绿的豆子、雪白的大米、乌黑的芝麻……一粒粒粮食在他手里搭配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

2011年4月,北碚五谷粮食画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唐大焱也成为五谷粮食画传承人。此后,其作品《五谷丰登》在中国第十届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上获奖。

在不断求索中创新五谷粮食画

在唐大焱的工作室,笔者除了见到传统的国画、年画体裁的五谷粮食画作,西方印象派、抽象派油画等,用五谷粮食画也同样表现得惟妙惟肖。“我们不仅仅仿照名画,也有很多自己的原创作品。”唐大焱介绍,“最畅销的粮食画是以巴渝特色的风景、民俗风情为主的,它们的地方特色很鲜明。”

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唐大焱注重强化五谷粮食画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他将全国的五谷粮食画,分为原色五谷粮食画、彩色五谷粮食画、合成色五谷粮食画和夜光五谷粮食画。其中,由他首创的彩色五谷粮食画,是对粮食和种子进行特制染色,以达到永不褪色的效果。唐大焱说,彩色五谷粮食画解决了原色五谷粮食画颜色单调、灰暗的问题,但缺点也是致命的――染色破坏了原色五谷画的本色,打破了一派天然的优点。还由于染色的材料多以小米、芝麻等小型粮食为主,此类粮食颗粒太小,凹凸感不强,造成画面立体感不强。所以,唐大焱又创制了合成五谷粮食画,这样既保持了传统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的特点,又解决了原色五谷粮食画颜色单调的问题,使画面有了绚丽的色彩。

后起之秀篇7

大幕拉开,舞台灯亮,一个直立的长条凳上放着一个极具夸张色彩的偶人面具,一个演员走上,戴上面具后高喊:“……乡里乡亲,清早出门!”于是,舞台后侧出现几个偶人,他们一字排开,舞动向前,分别向上下场口的两个长条凳作“请安”状。这里,长条凳处虽无一人,但导演以凳代人,显示了长条凳的第一次变化。

偶人们请安后,分坐长条凳上,议论起即将发生的国家大事――废除酷刑、取消科举。议论之中,主人公徐秀才出场,他“自报家门”:“某,秀才徐圣喻也!六岁发蒙,十五岁就考上了县学生员,才学推为本府第一!”说到此处,秀才略停,眼光斜向一侧,一位偶人慌忙让出自己所坐的长条凳,秀才既不推让,也不道谢,心安理得地坐下。――长条凳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秀才继续自述,他喜欢考试,谈及这份痴迷,恍惚之间,他又进入了贡院考场。只见他迫不及待地跪倒在长条凳前,反复以袖拭凳,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略一思索,便在长条凳上笔走龙蛇,洋洋洒洒……与此同时,激昂的音乐声中,众偶人各捧一张长条凳入场,跪在秀才身后,与之一起组成了自古以来,千年不变的考场“内景”。

考试完毕,一偶人道:“八股文,八股文,连考八天,度日如年哪!”秀才却答:“非也。只要让我坐在这考桌面前,我就浑身舒坦,我就血脉喷张;只要让我看见这考题,我就两眼发亮,我就如登仙境,哈哈……考考考,试试试,真好啊,真好!”他双手托凳,高举过顶,再次高喊:“考考考,试试试,真好啊,真好!”――一张高举的长条凳犹如今天一张被顶礼膜拜的学历证书,深刻地昭示出在千年科举的熏陶中,读书人那怪诞又奇异的心灵。

秀才下场后,刽子手马快刀悄无声息地来到舞台上,但见他一脚踏凳,两眼圆睁,立于一偶人身后,其不怒而威的凶气立即吓跑了所有偶人。

栀子花紧随丈夫马快刀之后,她是来劝阻马快刀不要总去求一个酸秀才写什么家信,两人发生争执,夫妻二人的戏主要集中于舞台中央的长条凳上。他们时而并肩同坐,时而相互依靠,时而一方为另一方量脚纳鞋,时而一方又被另一方踹倒在凳下……长条凳既表现了马快刀与栀子花亲密的夫妻关系,也展示了作为刽子手的马快刀性格的另一侧面――稍有些惧内。

秀才为马快刀写家信,偶人们抬上一桌两凳,舞台自然由室外转入室内。秀才坐主位,马快刀坐客位,秀才专心写信,马快刀则细细欣赏起秀才的骨骼皮肉,看到陶醉之时,他一把抓起秀才的手,走火入魔般地想象着:“起开了皮就是肉,起开了肉就是经络,起开了经络就是骨头……”他越想越激动,忍不住站上了长条凳,又站上了方桌,声音随即变得极为恐怖:“这骨头里的骨髓一定还不少呢!”――长条凳增加了人物的高度,也放大了其扭曲病态的内心世界。

王保正来宣布朝廷的正式榜文:废除酷刑,取消科举。霎时,秀才瘫坐在长条凳上,马快刀则跪倒在地……不过,片刻之后,两人突然爆发。马快刀脚踩长条凳,双手乱颤,声嘶力竭:“……黑白颠倒!无法无天!……”秀才则挣扎着站起身来,质问苍天:“老天爷,你怎么没长眼睛,今年我还等着考试呢……”紧接着,马快刀转回身,脚踩另一张长条凳,怒斥:“这是什么朝廷?”秀才则又一次高举长条凳,怒吼:“这是什么世道?”得不到任何回答之后,秀才又俯身在长条凳上大哭不止……面对着两人的反应,王保正同情地唱起《窦娥冤》里的词:“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秀才和马快刀却分别直立起长条凳怒目而视,王保正只得尴尬地离去。之后,马快刀拖起长条凳,慢慢地走近秀才,秀才则手扶长条凳安慰马快刀,两人越说越近,同病相怜,最后各自怀抱一张长条凳,相约一起去“醉生梦死,一醉方休……”

在这段戏中,秀才与马快刀经历了层次分明的心理变化,由最初的震惊到愤怒的爆发再到拒绝他人的同情,最后到无奈的沉沦……长条凳都一一见证着。

终于,秀才醉了,醉梦中,他考上了状元,一张长条凳和两根长竿组成了状元轿,他端坐其间,喜气洋洋……

马快刀也醉了,醉梦中,他站立在一张长条凳上,如地狱里俯视众鬼魂的阎罗,受到众多犯人期盼与仰望。然后,突然之间,他凌空而下,手起刀落,惨声一片……

栀子花提灯来找马快刀,几个倒放的长条凳构成了一条颇有意境的石板小路,在这条小路上,秀才一步一诗,尽情抒发自己“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内心感受,马快刀则坐在看不到前途的小路尽头,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我要辞工!”

没有了科举,就没有了生路,秀才因饥饿难耐,主动来到马快刀家请求为其写信,栀子花与他隔桌而坐,一顿嘲讽与数落,秀才无力还口,只有低头聆听。听罢之余,忽然觉得有些道理,不禁俯身凑近,于是,长条凳的另一侧高高翘起,栀子花误以为秀才对其有意,厉声指责,秀才慌忙站起,长条凳翘起的一侧自然落平。这“翘起”与“落平”准确传达了秀才进门前后的心理变化:曾经的优越感早已不复存在,如今,他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

快刀肉铺开张了,众乡亲都来捧场,秀才也因不堪忍受做私塾先生所受到的苛刻,逃到了肉铺。马快刀要收秀才做学徒,秀才原来的东家丁朝奉极力挖苦与讽刺,马快刀以杀人之眼光瞪视之,丁朝奉魂飞魄散,落荒而逃,秀才兴奋地跳到长条凳上大叫:“继续看,随便看!”――这是秀才第一次站到长条凳上,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转入了新的轨道。

秀才真的成了肉铺里的学徒,李家守寡的女儿来买肉,看上了秀才,秀才的心也开始萌动。于是,肉铺一角的长条凳又成为连接两人的红线、月老。

栀子花有意替秀才保媒,她来讨秀才的口气,这一次两人并排各坐一张长条凳,中间不再有方桌相隔,显示出两人关系的转变。

众乡亲来买肉,秀才分不清前肘和后臀、寸金骨和里脊片,被大家嘲笑。为了尽快提高秀才的能力,马快刀细细说起了割肉的学问。此时,舞台中央,几张长条凳垒架起一块放大的肉。这块肉,“其实并不是一块肉,它的肉与骨头之间,肉与经络之间,肉与皮之间,那里边宽阔得很哩。”在这块肉旁,秀才聆听、揣摩、联想、参悟……终于,他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到了长条凳的最高处,明白了割肉与考试相通的“境界”与“学问”。

最终,马快刀变了,变得手不离书,满嘴诗文;秀才也变了,他成了割肉的行家里手。戏的结尾处,偶人们聚集在快刀肉铺里的长条凳上,谈论着马快刀和徐秀才的变化,长条凳既烘托出肉铺旺盛的人气,又与肉案和布景组成了一幅对称的画面,给整台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纵观长条凳在全剧中的运用,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作用:1.建构环境;2.象征另一物;3.刻画人物心理;4.显示人物关系。

后起之秀篇8

1902年秋,因在安徽安庆发起成立“青年励志社”,组织社员每周举行集会,讨论国事,传播革命思想,陈独秀与潘赞化等“青年励志社”的骨干人员受到清政府四处搜捕,无法再在安徽藏身,被迫离开安庆,转道前往日本,进行政治避难。

到达日本后,胸怀救国大志的陈独秀进入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学习。成城学校是专为准备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军事的中国留学生而开办的一所陆军学校,当时中国留学生很多人都去那里学军事,立志救国图强。在成城学校学习时,陈独秀结识了同在该校学习的刘季平,并由此写就了历史上的一段友谊佳话。

刘季平,原名钟,字季平,别字离垢,曾自署“江南刘三”,晚号“黄叶老人”,他1878年出生于上海华泾(今属龙华乡)的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学习刻苦用功,很快即以诗文驰名,尤工书法,21岁时便经县试被录取为县学生员。值得一提的是,刘季平虽然出身优越,但他却思想开明、为人正直,满怀一颗爱国爱民之心。因此,1903年刘季平年满25岁时,便怀着一腔报国热血,与当时很多爱国青年一道,东渡日本,学习富国强兵之道。到达日本后,刘季平进入成城学校骑兵科学习。

陈独秀与刘季平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相识的。1903年3月31日的下午,刚从早稻田大学转至成城学校学习的苏曼殊,带着才认识不久的新同学刘季平,一起去找陈独秀。不料,来到陈独秀门前时,却发现是铁将军把门。两人甚觉沮丧,正要转身离去,忽然从走廊最里面的一间活动室内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应该好好地教训教训这条走狗!”……苏曼殊一听口音便知是陈独秀,于是,他便带着刘季平向活动室走去。打开门,果不其然,陈独秀正在发表演说,屋内满是人,蒋百里、张继、蔡锷、陈天华、邹容、黄兴等留日学生中的反清爱国活跃分子都在。刘季平第一次遇到这场面,便悄悄地向旁边人问道:“你们在开会吗?要教训谁呀?”站在他身旁的是后来成为“西山会议派”重要人物、曾主谋提出“弹劾共产党案”的张继。张继看了看刘季平,气呼呼地说:“姚昱!清廷在日本的一条走狗!”

原来,清廷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激进知识青年进入成城学校学习,将会危及他们的统治,为约束留日学生,便密令驻日公使馆严加防范,同时派遣学监到日本,协助驻日使馆官员阻止中国留日学生的正当利益和要求。就在陈独秀和刘季平赴日之前,已经发生过因公使蔡钧阻挠吴稚晖等留学生入成城学校而引发留学生抗争的事件,后来吴稚晖被日本警方驱逐出境,胡汉民等百余名留学生退学归国,这一事件在日本与中国国内都产生了很大反响。此时,姚昱作为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监,更是清廷的一条忠实走狗,他不仅经常向清廷告密,还常常无端地压制学生,阻挠学生学习军事,且作风卑劣,生活腐化,遂激起爱国留学生的公愤。

基于此,陈独秀刚演讲完毕,苏曼殊便喊道:“是应该狠狠地教训教训他!”

陈独秀见是好友苏曼殊,便向他走过来。两人寒暄完毕,苏曼殊将陈独秀向刘季平做了介绍。刘季平很早就听说过陈独秀,尤其是他创办“青年励志社”宣传革命思想的英勇事迹,更使刘季平深为叹服,只恨无缘一见。此时,见到了传说中的陈独秀,刘季平禁不住一阵兴奋。陈独秀那乐观大气的革命豪情、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以及对政治问题鞭辟入里的分析,都让刘季平深为折服。而当时刘季平在留学生中已有“才子”的美誉,这也给同样喜欢文学、酷爱写作的陈独秀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文学的痴迷,使得两人很快走在了一起。

当天晚上,陈独秀便与邹容、张继等剪掉了姚昱的辫子。那时的留学生凡被剪辫者,或被疑为偷了人家的女人,是奸夫,或被看作“里通外国”,视之为“汉奸”。陈独秀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清政府驻日公使遂要求日本警方严厉惩办肇事者,不久,日本警方便查明是陈独秀等人所为,便于4月底将其驱逐出境。

虽然陈独秀被勒令回国,但剪辫事件却大长了进步留学生的士气,刘季平也在这件事中受到鼓励。他先是积极参加了陈独秀于4月初因沙俄企图永占我国东北而发起成立的“拒俄义勇队”,陈独秀回国后,孙中山在横滨设兴中会分会,他又闻讯立即加入,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斗争,后来还与邹容成为好友,演绎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另一段传奇佳话。

就这样,陈独秀与刘季平两人通过在日本的这段交往,逐渐结下了深厚情谊。

1903年4月底,陈独秀由日本回到安庆。当时,中国国内反俄情绪极度高涨。矢志革命的陈独秀也不甘落后,他当即于5月17日在安庆藏书楼举行爱国演说,发起成立爱国学社。不料,满怀爱国之心的陈独秀却被清两江总督以“爱国学社与东京拒俄义勇队互通消息,实为排满,且密布党羽,希图大举”为由,电令安徽巡防营统领韩大武“务将陈仲甫(即陈独秀)、潘晋华、潘赞化等学社的为首分子一体缉获,无任逃遁”。无奈,陈独秀只得离开安庆,逃往上海。1904年11月,陈独秀加入了由东京留学生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在上海成立的暗杀团分会。入会后,陈独秀还向杨笃生等军国民教育会会员打听昔日好友、同为军国民教育会会员刘季平的消息,但所得甚少。而令陈独秀想不到的是,他所费尽心思寻找的好友刘季平,此刻也在上海。

刘季平是1904年初从日本回到上海的。回国后,他在浙江陆军学堂担任教官,并与军国民教育会秦毓鎏、费公直等协助堂兄刘东海在上海华泾本宅办丽泽学院(后更名为青年学社),延纳海内同志朱少屏、黄炎培等讲求应用之学,文事外兼重武术,积蓄、培育反清力量。

造化弄人。尽管同处上海,陈独秀与刘季平两人却无缘相见。在上海逗留一个多月后,陈独秀于1905年1月返回了芜湖,后再次留学日本。

而刘季平则先是因故被捕,获释后亦前往日本。事情起源于清政府制造的震惊全国的《苏报》案。当时,在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后,《苏报》连续发表了《读〈革命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一系列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并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苏报》还积极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苏报》的革命行动招来了清政府的百般仇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等莫须有的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亦自动投案。稍后,《苏报》也被查封。

刘季平与邹容在东京剪辫事件后便交往频繁,感情甚笃。此时,得知好友入狱,刘季平心急如焚,他一方面为营救邹容而四处奔走,耗尽家中资财,另一方面重金雇请义士刺杀两江总督端方。刘季平还时常前往牢中探望邹容,送去他喜欢吃的油酥饺、如意酥、寸金糖等食品。

正当刘季平为营救邹容而积极奔走时,他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的事情暴露,遂被清廷逮捕,后被羁押至上海租界巡捕房。清政府逮捕刘季平之事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后经黄炎培等多方营救,刘季平于半年后获释。出狱后,刘季平家中已一贫如洗,为调节心情,他便再赴日本留学。只是不巧的是,由于去日本的时间不一,陈独秀与刘季平并未能在日本见面。两人的再次相见,已是1909年的年底。

1906年,刘季平由日本回国。在这之前,邹容已在狱中被折磨致死。清廷对邹容等革命志士十分憎恨,将其遗体残忍地弃置在“化人滩”荒冢地。后来,《中外日报》馆备棺准备将其殡殓,但由于邹容家乡远在四川,从上海到四川路途遥远,无法归葬,便将邹容遗体放置于四川会馆,题名为“周”。革命党人陈去病闻讯心酸不已,便去信刘季平,请其为邹容遗体“乞谋片土”。

接信后,刘季平号啕大哭,他随即冒着被株连的危险,与堂兄刘东海等冒险将邹容遗体移走,连夜雇船运至华泾,在故居黄叶楼畔捐地为其安葬。后来章太炎在《邹容墓志铭》中曾称刘季平云:“上海义士刘三(刘季平在家中排行老三),收其骨,葬之华泾,树以碣,未封地。”又云:“刘三者,性方洁,广交游,业为君营葬,未尝自伐,故君诸友不能知葬所。”刘季平的壮举一时间传遍海内,爱国志士纷纷翘首称赞,后来陈独秀知道后也夸赞不已。

此后,刘季平先后任江苏陆军小学、浙江陆军小学教习等职,也就是在浙江期间,他与老友陈独秀重逢,度过了人生中的一段难忘时光。

陈独秀1909年从日本回国后,携高君曼(其结发妻子高晓岚同父异母之妹),共赴杭州,就任杭州陆军小学历史、地理教员。

到杭州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独秀遇到了同校担任教习的刘季平。当时,杭州乃至江南,提起刘三,人们皆誉之为“江南才子”、“著名文人”,却少知其名刘季平,更不知原名钟了。陈独秀刚到杭州时也听人说起过刘三,但却不知道刘三就是自己苦寻多年的好友刘季平。

故人相逢,一时间感慨万千。两人互相诉说了日本一别后各自的经历,然后陈独秀感叹地说道:“我刚来杭州时,便听人说起过刘三,但不知道会是你。刚才听人叫你刘三,甚至学生也叫你刘三老师,心里纳闷不解。好端端的刘季平不叫,却叫个刘三,而你答得响亮,乐于此叫。看样子,这里头似乎还有什么典故,能说给鄙人听听吗?”

“仲甫兄,这哪里有什么典故。我在家排行老三,从小家里人就叫我小三子,这本不足为怪。只因《苏报》案发生后,邹容病死在狱中,章太炎先生写的墓志铭中,称鄙人为上海义士刘三。这样,刘三就叫开了,叫得人们连我的名字也不知道了。”说到这里,刘季平顿了顿,幽默地说道:“好吧,刘三就刘三,我本来就排行老三,这是爹妈给的,还能叫刘二?”

“刘三,你说的不就是典故吗?名副其实。”陈独秀也称起他“刘三”来,笑着说:“刘三,你确是个名声远扬的义士。我在上海听章士钊先生说过你的义举。当年《苏报》案发生后,章太炎先生被捕,邹容投案。你为营救他们,曾请义士刺杀两江总督端方未遂,又耗尽家中的资财保释义士。邹容病死在上海西牢里,你遵照同盟会老会友陈去病(佩忍)先生所嘱,又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收尸营葬,慨然割宅旁数亩之地为邹容建墓茔。你刘三不仅今日名扬四海,还要流芳百世。”

“哪里,哪里,我只不过做了一个爱国者应刻做的,谈不上英勇义举,更谈不上流芳百世了。”刘季平谦逊地说。“不,不!你刘三此义举众口皆碑,历史当记上一笔。”陈独秀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噢,我想起来了,陈去病先生有感于你刘三的义侠,好像还赠这样一首诗:‘刘三今义士,慷慨重交游。以我一言故,而为烈士谋。千金收骏骨,坯土树松楸。差喜章枚叔(即章太炎),生还可暂休。’陈先生这首诗,对你刘三是最可宝贵的评价了。”

当时,刘季平不仅能诗善饮,而且书法造诣很深,喜用纯羊毫,隶书潇洒飘逸。陈独秀很欣赏他的书法,经常和他在一起品谈字画,高兴之时,就互赠笔墨。因品谈字画的机缘,陈独秀在刘季平的引见下还结识了书法家沈二(沈尹默),并与其结为好友。

对于在杭州的那段怡人生活,陈独秀1910年在一封致苏曼殊的信中曾说:“去岁岁暮,再来杭州,晤刘三、沈尹默……仲(即仲甫,陈独秀字仲甫)现任陆军小学堂历史地理教员之务,虽用度不丰,然‘侵晨不报当关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1911年暑假,沈尹默、刘季平因不耐杭州夏天的酷热各自回乡度假,唯留陈独秀夫妇于杭州。陈独秀难熬酷热,生了一场病。躺在病床上,他深深地怀念起沈尹默、刘季平,于是抱病挥毫写了一首《杭州酷暑寄怀刘三沈二》的诗,抒发思念友人的情怀:“病起客愁断,心枯日景沦。有天留巨青,天地着孤身。大火流金铁,微云皱不鳞。清凉诗思苦,相忆两三人。”后来陈独秀于1914年7月去日本协助章士钊编《甲寅》,闲暇间想起挚友刘季平,还忍不住吟诵此诗,随后又将其发表于《甲寅》第1卷第3期上。对刘季平的深深挂怀与无尽思念之情,尽显无遗。

在这期间,陈独秀还促成了刘季平与陆灵素的婚事。陆灵素1883年出生于上海青浦朱家角镇,为名士陆士谔之胞妹。她自幼聪慧好学,喜吟咏,善唱曲,在黄炎培所办的广明师范毕业后,于1906年赴安徽芜湖皖江女校任教,与同校任教的苏曼殊、陈独秀相识。刘季平倾慕其芳华,便写诗托陈独秀带给陆灵素:“皖水湘江无限程,渠侬踪迹亦纵横。如何来尽飞腾意,要做黄龙万里行。”随后,在陈独秀、苏曼殊等人多方撮合下,陆灵素最终与和她有师生之谊(刘季平曾在广明师范任教)的刘季平于1910年结为伉俪。婚后,每逢陈独秀等人来访,便由陆灵素唱曲,刘季平吹箫,唱至高潮处,宾朋皆满堂欢腾,陈独秀亦赞其可比之为李清照与赵明诚。后来刘季平夫妇俩到北京后,还与陈独秀往来密切,互帮互助。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同年11月,陈独秀故乡安徽宣布独立,安徽都督孙毓筠慕陈独秀之名,电召其返皖任都督府秘书长。就这样,陈独秀夫妇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西子湖,结束了与沈尹默、刘季平浪迹天涯、诗酒豪情的浪漫生活。依依惜别时,刘季平还挥泪相送,与陈独秀相约天涯海角再相逢。

随后,便是陈独秀的执掌北大文科、进行各项文科教学改革的壮举,接着他还发起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往后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一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出任党的一至五任中央总负责人,参加了波澜壮阔的国民大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而刘季平则先是于1916年12月赴北京大学任教,积极参加了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此后又受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再后来,刘季平至南京东南大学、上海持志大学讲授国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任江阴要塞司令部秘书长,后任江苏省革命博物馆编纂主任,继又为江苏通志局(后称通志馆)编纂,1931年监察院成立,又转任监察委员。在这期间,陈独秀曾几次被捕,刘季平都积极参与了营救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季平华泾老家黄叶楼所藏图籍文物被掠失殆尽,极度伤心的他遂迁居上海龙华路寓所。自恨老病,既不能效命前线抗日,又不能随政府西迁,刘季平忧愤不已,常终夜不成寐,曾做诗自嘲云:“酽酒肥鳞取次呈,玉箫瑶瑟迭番更。狂奴宁少心肝者,风雨红楼恣笑声。”此后刘季平身体日渐衰弱,最终于1938年8月26日病逝于寓所。

上一篇:祝公司发展好的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西高地白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