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茶中的后起之秀

时间:2022-08-23 02:26:24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茶北引”工程开始实施,青岛、日照、临沂相继试种茶树成功,拉开了北方种植茶叶的序幕。北纬36°是世界上公认的种植茶叶纬度最高界限的地方,茶树却在这里发芽生长,代代延续。一棵棵茶树吐新芽,一批批茶茗上新市,一阵阵茶香醉心窝。就在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的山东省海阳市丹露春茶场,作为鲁茶中的“后起之秀”,生产的“海阳绿茶”与“日照青”、“崂山绿茶”构成了鲁茶三足鼎立的格局。

丹露春茶场创建于2003年,位于海阳市东村街道办事处前辛治村南山,是一个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场,以烟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海阳市科技局、海阳市果业局、海阳市农业局、海阳市质监局为依托,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管理,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打造了海阳绿茶第一品牌――碧雪香。

曲折发展,终成特色

2002年,丹露春茶场引进南方的优质茶苗――“平阳特早”品种,在位于东村街道前辛治村以南的旋顶山上种植了30亩,没想到精心管理的茶叶却在冬季里全军覆没。丹露春茶场总经理钱树国不甘心失败,在2004年又种了20亩平阳特早,邀请市科技局、果业局的科技人员一同参与,集中攻关南茶越冬和抗旱等课题。钱树国的茶园――丹露春茶场也成为海阳“南茶北引”的试验田,技术人员采用土法――冬季保温保湿试验,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年平阳特早的成活率达到50%。

“2006年,丹露春茶场先后引进的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等国家级优良品种,均获得90%以上的成活率。”钱树国介绍说。经过4年的艰辛探索,海阳不但攻克了在北方种植茶叶所面临的成活率低、抗旱防冻等技术难关,还摸索出一整套南茶北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形成了有别于南茶的海阳绿茶特色。

生态种植,品质保证

记者一走进丹露春茶园,满园的茶香扑面而来,翠绿成片的茶树映入眼帘,不仅如此,记者还看到了茶树是怎样生长的。“为保证茶叶的原生态,我们都是用沼气液喂茶,用沼气灯杀虫。”钱树国告诉记者。随后,记者跟随钱树国来到位于茶园的沼气大棚,“猪和牛的粪在这里经过沼气池的发酵以后,形成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茶园里,给茶叶的成长提供必须的养分。”钱树国说,“这还能最大限度地为农户减少成本,因为不仅节省了肥料成本,沼气灯还可以照明、杀虫,节省电费和农药费,使茶园的管理成本大幅下降。”

“安全化生产是一条‘生命线’,一旦触及这个底线,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产业就会‘元气’大伤。”沼液喂养出来的茶叶叶片里有机物含量高,茶品好,钱树国用沼气践行了低碳理念,生产出了有益健康的有机绿茶。

有品牌才有竞争力。保证茶叶质量后,茶场开始考虑树立海阳绿茶品牌,“碧雪香”便应运而生了,并相继通过有机茶转换产品认证,成为烟台品牌产品,并被遴选为2012亚洲沙滩运动会指定用茶。现在的“碧雪香”已经从山东本土向京、沪、粤、苏浙等地区的市场开始延伸了。

茶香满园,遍地开花

钱树国作为烟台地区种茶的领路人,不仅走在茶叶种植的最前沿,而且带动全村人致富,让更多的人尝到种茶的甜头。2008年他开始提倡规模化区域种植,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镇成立分社,现在合作社社员由几十户发展到150户,茶叶面积达500多亩。在钱树国的带动下,海阳绿茶开始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机制,把企业、基地、茶农有机联系在一起,采取举办培训班,建立茶业生态示范园等形式,使海阳绿茶从无到有,小苗木长成大茶树,近3000多亩的种植面积也不枉钱树国辛苦栽培10年了。

高品质的茶叶质量一直都是丹露春茶场的追求,现在“碧雪香”系列产品已经成为海阳绿茶的龙头,产业前景广阔、市场畅销。在钱树国的带领下,海阳的茶叶市场蓬勃向上,成为了鲁茶中的“后起之秀”。相信丹露春茶场的未来将会更加宽广,品牌也会发展得更好。

上一篇:顶尖畜牧展看点在哪儿 下一篇:矿山机械设计的发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