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志范文

时间:2023-10-12 14:50:05

好日志

好日志篇1

为什么营销人必须做好“工作日志”呢?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便于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营销讲究的是团队作战,而只要有团队,那么就必然要求管理到位。有了“工作日志”,管理者就可以对每个营销人的工作进度进行监控、指导和管理,发挥团队力量,做好销售业绩。

同时,对于营销人个人来说,做好“工作日志”,也便于自己对自己工作进度进行监控和安排,自我管理到位。

其二,使得工作更有成效。现代营销是系统营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每个营销人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如果没有“工作日志”,那么营销人很容易就会忘记、疏忽某些重要事情,导致营销工作后继乏力,得不到应有的成效;同时,没有“工作日志”,营销人无法对当天的各种工作进行有序安排,无法真正按照“急重轻缓”的原则来处理各种事情。

“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有了“工作日志”,那么营销人可以对自己每天工作进行一一列举,不会遗漏某些重要事项;同时,营销人可以按照“工作日志”记录的事项,有条不紊的开展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得工作更加有成效。

当营销人将“工作日志”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坚持落实下去,那么营销人的综合素质会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营销人的业绩也会蒸蒸日上!

那么,营销人的“工作日志”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求营销人必须有专门的笔记本作为“工作日志”。如果是同一个团队,最好要求大家统一购买一致的笔记本,作为所有员工的“工作日志”笔记本,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其次,“工作日志”必须包括日期、今日工作规划等栏目。

第三,“工作日志”中的“今日工作规划”,按照“急重轻缓”原则进行排序。

第四,“工作日志”要求营销人在每天上班期间填写,休息日可以不写。

第五,单位内部开会,要求全体人员必须携带“工作日志”进行记录。

营销人的“工作日志”有以下三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求营销人必须坚持填写“工作日志”,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下来,变成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如同我们每天都必须要吃饭、睡觉一样。

其次,要求营销人的“工作日志”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有实在的、实际的工作内容。比如说,有些营销人的“工作日志”,每天记录的就是“跑市场”、“看客户”、“回款出货”、“搞促销活动”等,这些“工作日志”都是典型的流于形式了。真正的“工作日志”是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工作内容的。例如:“去**县看**客户,对客户的商业库存进行盘存,对老板和营业员进行**产品的培训,带最新价格政策去和客户谈回款进货的问题,预计回款**万,提取**型号的产品多少台……”。这样的工作日志才是真正具备实际内容的工作日志了。

好日志篇2

每发生一次重大的数据泄密事件(譬如英国零售商TK Maxx和美国农业部的泄密事件)或者每出台一部新的法规,安全重点似乎都要从“阻挡坏人”的传统办法转向全面的安全机制,以进一步分析IT活动。

现在,不同类型的日志正在从不同来源以惊人的速度生成,这就可以详细记录下来IT活动。如果某位满腹牢骚的员工企图窃取数据,访问了含有机密信息的数据库,日志就有可能记录下他的一举一动,那样别人只要检查日志,就能确定是谁在什么时候从事了什么活动。日志提供了线索,企业利用这些线索就能追查所有用户(不管是否不怀好意)的行踪。

由此可见,对日志进行管理会给组织带来许多好处。它们让组织意识到面临的情况,并帮助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调查,例行的日志检查及深入分析保存日志不但可以立即识别出现不久的安全事件、违反政策情况、欺诈活动以及运作问题,还有助于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考虑到日志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功效,收集日志数据及进行分析,通常被认为是安全行业的一条最佳实践。不过,美国的许多法规还明确要求搜集、保存、维护及检查日志,日志管理随之从“应当做的一项工作”成为“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尤其是FISMA、HIPAA和PCI-DSS这三项法规同时影响着事件响应流程和日志管理,因为它们既要求检查日志,还具备日志功能。

《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FISMA)

虽然许多人在抨击FISMA完全注重文档资料、而不是注重具体措施,但该法重点强调了美国每个联邦机构都要制订、记录及实施在整个组织范围的计划,以保护信息系统。

NIST SP 800-53《联邦信息系统推荐安全控制》描述了日志管理控制,包括审计记录的创建、检查、保护及保留,另外还描述了万一审计失败,应当采取的措施。

NIST 800-92《计算机安全日志管理指南》同样旨在简化遵从FISMA,它完全偏重于日志管理方面。它描述了联邦机构需要日志管理,还描述了建立及维护成功、有效的日志管理基础设施的方法,包括日志创建、分析、保存及监控。

NIST 800-92讨论了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类别的日志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并且讨论了为参与日志管理的团队及个人明确定义具体的角色及职责的重要性。

《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性法案》(HIPAA)

1996年出台的美国《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性法案》概述了健康信息方面相关的安全标准。

NIST SP 800-66《实施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性法案安全规定的介绍性资源指南》详细描述了受保护健康信息的日志管理要求。NIST 800-66的第4.1条要求定期检查信息系统的活动,譬如审计日志、访问报告及安全事件跟踪报告。

另外,第4.22条还规定了记载行动和活动的文档内容至少保留六年。

虽然要不要把日志当成文档来对待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但一些组织的确选择了日志的保存时间与其他工作文档一样长。另外,该文档的附录A鼓励组织提出与日志有关的各种问题,包括系统性能监控是不是用来实时分析系统性能日志,以便发现主动攻击之类的可用性问题。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PCI-DSS)

PCI-DSS适用于处理信用卡交易的组织,它规定了要把特定的详细信息记入日志,还规定了日志检查程序,以防止保存、处理或传送信用卡数据的公司出现信用卡欺诈、黑客活动及其他相关问题。

PCI-DSS的第10项要求侧重于日志功能和日志管理方面。根据这项要求,系统所有部件的日志都必须每天检查一次; 这些日志检查对象必须包括执行安全功能的服务器,譬如入侵检测系统以及使用验证、授权和记账协议的服务器。

另外,PCI-DSS还规定: 组织必须针对日志实施文件完整性监控及变更检测软件,确保现有的日志数据在变更后会生成警报,从而确保日志的完整性。它还规定,来自监控范围内系统的日志至少要保存一年。

其他法规

另外美国还有诸多法规要求日志管理功能,但不如上述三项法规规定得明确。

譬如说,California Bill 1386(CB 1386)及即将出台的类似联邦法案规定: 一旦数据安全遭到了任何破坏,拥有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计算机数据(包括个人信息)的联邦机构、个人或者公司就要把此事透露给加州居民,只要后者未经加密的个人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得。

日志本身可以让人们跟踪IT基础设施的活动,它是评估数据泄密事件是否发生、如何发生、何时发生、在何处发生的最佳方法。因而,管理这些日志是评估哪些数据已被人访问或者被人窃取、因而评估需要通知谁的最佳方法。

法规遵从时代对日志管理带来的重大影响就是,使日志管理成为一项要求,而不是只是一项建议,而这种变化肯定有利于受这些法规约束的任何组织。

不难看出,为什么搜集及管理日志很重要,FISMA、HIPAA和PCI-DSS等重要法规明确加入了监控日志管理活动的内容,这恰恰表明了日志管理对满足更广泛的风险管理需求以及企业安全到底有多重要。(沈建苗编译)

.Net环境下三种方法管理日志

.Net提供了几个方法来更好地管理日志。

1. 添加一个新的LogSource。

什么是LogSource?其实简单地说,它就是日志的一个分类标记,例如你可以用程序一次取出所有LogSource为指定内容的日志。这样一来,只要你记得这个Source名,你就可以读取和分类管理日志了。

默认情况下,用户在直接用EventLog的静态函数写日志的时候,要指定一个LogSource,如果LogSource不存在,那么它就自动在Application下建立一个,因此,创建LogSource就这么简单了。

2. 添加一个新的Log。

什么是Log?这里的Log是指系统事件日志里的大日志分类。一般情况下,系统有Application,System和Sercuity三个日志,每个下面有不同的Soucce,这样就构成了日志系统。

用户不能独立地创建一个Log,因为.NET里没有提供任何方法来创建一个Log,只能通过函数CreateEventSource(string,string)来创建一个Sourcce,此时如果这样做:CreateEventSource("MySource","MyLog"); 就会在日志管理器里看到多了一个MyLog类,然后再这样写日志:

EventLog.WriteEntry("MySource","This is a test log.");

就可以写一条记录到MyLog分类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日志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Source已经存在,那么创建会失败。注意:不管Source的哪个Log下,只要Source的名字已经存在,那么创建都会失败。

3. 最后就是用日志实例对象来写日志。用户可以指定一个Log名和一个Source名来写日志,但要注意,必须是Log与Source匹配,否则也会出现错误。这比直接用静态方法来写日志要复杂一点点,但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系统事件日志不好的地方就是日志只保存三个月,而且不好管理。如果可以直接管理服务器,或者就在本机上运行应该会好一些,否则就不得不自己写些代码来管理日志了。当然,如果是一些重要的日志,可以导出到其他文件中。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不必与数据库链接,效率会高一些,也不会有数据库访问失败的问题。

不会有进程冲突问题,它是系统的日志,不管是什么应用程序都可以写日志。

好日志篇3

【关键词】辅导员 工作日志 作用

一、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和《中共福建省教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通知》(闽委教宣〔2010〕17号),进一步提升本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福建各高校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而建立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内容。

各高校结合实际编印《辅导员工作日志》,每位辅导员人手一册,每学期发一本。日志印制有辅导员个人资料、学期工作计划、每天工作记事、学期工作总结等。每个辅导员针对每天深入学生的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工作的体会、认识、经验和收获等为工作日志的主要内容,实行一天一记载。

二、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的作用

“面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日志》制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笔者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方便查询,总结规律

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这一记录载体,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工作的周期性规律,进而对学期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和很多工作一样,学生工作本身也有周期性,尤其是常规工作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如补考、重修、贫困生助学金评选等一般都会在每学期开学初安排;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一般都会在每年的九、十月份进行。对于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辅导员来说,则可以借助日志“每天工作记事、一天一记载”这一特点,记录每天每月具体工作,方便以后的查询,摸索学生工作开展的规律,从而逐渐做到对每月每学期工作事项和流程了然于胸,从而提前做好工作规划。

(二)反省不足,对比提升

“《工作日志》作为一种个人写作文本,具有不同于日记和记录的特殊性,它通过个人反思性的记录,对于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在辅导员工作日志中不断总结、反思,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改进。同时,也可以将先前的经验教训反馈到接下去的工作实践当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技能,从而达到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成效追踪,自我检验

辅导员工作日志的特点之一是对同一事件或工作对象的记录具有连续性,这就可以帮助辅导员对工作成效进行追踪,并很好地进行自我检验。以与学生谈话工作为例,通过辅导员日志,可以发现学生在谈话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辅导员日志可以记录同一学生多次谈话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几次谈话之后,通过辅导员日志的总结,老师会发现谈话的效果和学生的改变,也能发现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四)制订计划,明确目标

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有利于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在辅导员工作日志中有制订学期工作计划的内容,通过制订学期工作计划,以计划为学期工作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工作动力,更有利于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可以在学期末对照计划,检验学期工作完成效果,以进行自评。

(五)撰写总结,指导工作

做好工作日志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撰写学期工作总结,进而对日后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辅导员借助日志,对学期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进而撰写出学期工作总结,在对学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检验的同时,也可以为下学期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六)绩效考核,客观评定

工作日志是科学有效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它可以“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对辅导员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如果仅凭客观印象、辅导员自评等定性方法,会削弱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而借助日志中的量化记录,可以客观评定辅导员工作量及工作成效。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使考核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考核指标设计更加合理。

(七)经验推广,整体提高

高校定期收集、检查辅导员日志,不仅可以作为直观评定辅导员工作绩效的一项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出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经验,在辅导员中间交流推广,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系部或学生处等上级管理部门应给予积极的反馈,把日志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一方面通过日志发现问题,指出不足,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日志肯定工作中的创新,提取经验,分享推广,以此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此外,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工作的成就感。

总之,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是将辅导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日志化的一种工作管理模式,是辅导员工作精细化落在实处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据。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可以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如果用心做好此项工作,就会从中受益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教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通知.

[2]田庆军,王哲.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浅析[J].高校辅导员,2010(03).

[3]孙绍然,田庆军,王哲.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建设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好日志篇4

一、活动背景

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在此之即,校团委提出在全校青年中开展“3.5学习雷锋主题活动月”活动。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校团委以“3.5”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契机,组织发动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响应校团委的号召,组织协会会员于3月5日前后在社区及校园内进行义务劳动。

二、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三、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增强同学们学习雷锋的意识,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雷锋劲射的热情,提升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境界,配合学校和社区创建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利用三月学雷锋活动月,激发襄樊学院学子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促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 ,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校园和我们身边的环境结合起来。

四、活动时间

2014年3月4日——2014年3月31日

五、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以青年志愿者为活动主体,号召党员、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及先锋模范,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鼓励我校其他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

六、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一:学雷锋义务整理图书活动

活动意义:在3月5日期间定期义务为校图书馆整理图书,由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120名青年志愿者定期分批走进襄樊学院图书馆,开展整理图书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在3·5学雷锋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活动时间:2014年3月5日至3月31日

活动地点:襄樊学院图书馆

活动方式:由各个二级分行分别轮流进行服务组织志愿者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整理图书,及维护场馆公共卫生。

活动流程:

(1) 活动宣传及组织报名:我校青年志愿这协会将活动通知及志愿者名额由各二级学院分会上报到总会秘书处,由分会自主组织报名招募。

(2) 由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到图书馆联系图书馆工作人员,并商量具体活动细节

(3) 活动实施:3月5日早上7点30分所有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由各分会负责人带队在图书馆卧龙广场集合,8点全体志愿者参加活动

我们将对表现积极的志愿者进行表彰

主题活动二:“校园文明”倡议书设计大赛

活动意义:以雷锋服务他人的精神倡议大学生共创校园美好人文环境,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校园,培养大学生文明礼貌的学生生活习惯。

活动时间:2014年3月5日至3月31日

活动地点:襄樊学院室外展台

活动方式:面向全校征集倡议设计方案,由大众投票和专业审评的方式确定优秀设计方案。

活动流程:

(1)2.28-3.2活动宣传及组织报名:我校青年志愿这协会将活动通知以展板和海报的形式向全校学生进行宣传,在新老区以展台的形式收集参赛作品。

(2) 3.3-3.6由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美术专业成员中组成评审小组选出面向全校投票的优秀设计方案,并将优秀方案向大众公布。

(3) 3.7-3.9设置展台,接受大众投票选出最终获奖方案,并将获奖倡议推向全校学生。

“校园文明”倡议书设计大赛。开展以:就餐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网络文明,恋爱文明,考试文明,乘车文明等相关主题内容的倡议书的设计,倡议方式可以是公约,承诺,宣传画等方式。

主题活动三 学雷锋关注弱势群体,进社区奉献青年热情

活动意义:3月5日我协会将号召我校先进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关爱那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走出儿女、父母刚离开他们外出打工的失落心情,帮助他们搞卫生工作,陪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组织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以娱乐他们的身心,并在社区以集会发言的形式向社区宣传安全、文明方面的知识。此外,对社区的街道、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做好清洁工作,做到文体、科教、卫生”三进”社区。志愿者要对社区本次活动主要要体现出“关爱自己,奉献自己“的主题,充分发扬雷锋精神!

活动时间:3月5日

活动地点:绿影璧社区

活动方式:带领社区留守儿童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帮助社区留守老人打扫卫生。

活动流程:

(1) 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取得联系,初步掌握社区留守家 庭情况,并与博物馆和科技馆取得联系争取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2) 协会在学校对此活动作出宣传,招募志愿者,并做简单培训。

(3) 活动当天组织好志愿者前往社区分配任务,保障活动的安全。

(4) 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联系社区,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准备。

主题活动四:“发扬雷锋精神,争当环保志愿者”讲座

活动意义:为了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提高理论学习水平,加强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对外联系,扩大志愿者会员的视野,更好的从事志愿服务。促进我校团委工作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的开展!

活动时间:2014年3月4日

活动方式及流程:

(1) 本次活动讲尝试协会承办隆中讲坛的形式举办。

(2) 联系襄阳市环保协会,拟邀请襄樊市环保协会负责人作为主讲人,邀请我校团委老师主持。

(3) 活动后期总结:本次座谈会结束后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组织一次“学雷锋志愿感悟总结汇报活动”收集更多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协会建设有利的意见和建议。

主题活动五:讲文明树新风 争做公交文明督察员

活动意义:为响应世博和亚运会,提高城市文明,树立魅力襄樊的城市形象,通过招募志愿者争做公交文明督察员活动,让广大志愿者更好的为市民服务,维持上车秩序,帮助需要帮助的乘客,提升城市公交文明形象,明确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为襄樊的公共交通事业贡献力量!

活动时间:2014年3月5日

活动地点:襄樊火车站公交站台

活动流程:

(1)本次活动由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各二级学院分会招募会员代表参加

(2)3月5日上午7点所有参加宣誓的会员在卧龙广场集合分赴公交站台

(3)由公交集团工作人员指导分配服务场所

(4)统一佩戴校徽和志愿者小红帽以及公交文明督导员绶带

2、3月5日——4月5日期间由各分会轮流组织参与校园志愿服务和净化、美化校园的活动;并参与志愿服务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的活动。在此期间每周六上午8:00——11:00均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

主题活动六:学习雷锋精神 义务献血活动

活动意义: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宣传雷锋精神,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以此来带动广大市民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用我们的爱心来帮助需要帮忙的人们,同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服务社会的热情,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弘扬雷锋精神,扩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事业中来!

活动时间:3月6日上午7点

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宣传及招募志愿者,由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将活动策划书下发到各二级学院分会,各分会积极响应将以书面形式上报总会登记。

(2)3月6日上午7点在新区大门口前集合,佩戴襄樊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小红帽由各个分会负责人带领赶赴襄樊市中心血站。

(3)学习血液方面的相关知识等。

主题活动七:爱心义卖温暖孤寡老人,牵手孤儿走进大学

活动意义:一方面为积极开展节后慰问,再者深入学习雷锋精神,发扬当代大学生学雷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树立新时期雷锋先进形象,更好的服务社会,实现志愿者的铮铮誓言“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活动时间:2014年3月5日

活动地点:襄樊市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

活动方式及流程:

为敬老院开展一次义卖捐助

带领福利院儿童参观襄樊学院

活动以各个二级分会承办,分别进行完成

活动流程:

(1) 前期联系:活动负责人联系敬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并联系活动赞助单位。

(2) 3月5日上午有分会长带领分别到各个服务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总会带领志愿者在市区开展义卖活动。

(3) 协会会分别准备部分慰问物品

主题活动八:美化家园 3·12义务植树活动

活动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水涝、干旱、泥石流、酸雨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植树造林,创造一个绿色家园更成了我们心中的梦。春天,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好时节。3月12日,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带着我们心中的梦想,怀着满腔的热情,种下希望的树苗,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公益意识,环保意识,发扬大学生的优良传统,以更好的服务人民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同时加强实践使其与理论相结合。

活动时间:2014年3月12日

活动地点:襄樊学院后山

活动流程:

1.将参加植树活动的行动计划及意义告知各部及各分会会长汲取相关建议。

2.由各分会会长负责招募志愿人员,安排分内各项工作事宜。3.各分会会长将参加的组织人员交至组织部。由组织部确定最终人选。(共计150人)

4.安排在3月12日上午8:00,全体人员在翠园餐厅门口集合并带上水桶和铁锹等相关工具。

5.到达后社员在各分会会长的具体安排后开始行动。

七、活动步骤

1、筹备策阶划段(2月27日— 3月2日)。在27日前与校团委沟通、活动策划得到校团委批准后,协会于2月27日下午5.00召开全体理事成员会,根据策划书对活动做统筹安排,确立各分会、各部门、各负责人的职责,会议安排好各分会具体参与某个或某几个活动。会后各分会、各部门、各负责人做好对校内和校外相关部门的联系,确立好活动时间和具体实施办法,在3月2日结束前,将实施办法以策划书的形式上交秘书处,由各副会长和秘书长审核策划书,并提出改进意见。理事长、副理事长监督各负责人的工作,并负责将活动筹备情况(含各活动实施办法、地点、具体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上报校团委。3月5日前由宣传部搞好宣传工作。主要宣传的形式有:宣传板、海报及网站等,并利用晚自习时间向各班学生宣传我们的活动,号召全校的同学们参与我们的活动。活动期间,宣传部要积极联系学校和市区的各报纸、网站,对活动做最大范围的宣传。

2、启动实施阶段(3月3日—4月5 日)。3月3日召开活动动员大会,,并根据筹备情况做最后的活动调整。各负责团队从3月4日起组织开展活动,于3月5日当天将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各负责团队要按照总会分配的目标任务参加统一活动,并可单独开展活动。

3、巩固提高阶段(4月6日—4月8日)。各负责团队全面总结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发掘优秀典型;要保持活动持续开展的态势,积极探索构建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附件

志愿者招募要求

1、在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干好分内工作,保持教教室、寝室清洁;

2、在校园中,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3、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见到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即使制止;

4、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

5、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学生;

6、积极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报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好日志篇5

关键词:系统日志;日志格式;安全保护;实时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4-3817-03

Research on Safety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System Log File

LU You-min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8,China;2.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 Log in host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evidence of computer crime in the irreplaceable rol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host system log can be found the abnormal behavior and the traces of the perpetrators left behind.But, computer intruders and offenders by removing or tampering to damage the log records of their operation.,to avoid the follow-up、Safety Audit and criminal evidence by system administrators and professionals.So, Log’s security on hos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ecurity of computer systems.In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existing log's safety protection technology,and give a new method.

Key words: system log; log format; security protection; real-time backup

1 引言

所谓日志[1](Log)是指系统所指定对象的某些操作和其操作结果按时间有序的集合。每个日志文件由一条一条的日志记录组成,每条日志记录描述了一次单独的系统事件。通常情况下,系统日志是用户可以直接阅读的文本文件,其中包含了一个时间戳和一个信息或者子系统所特有的其他信息。日志文件为服务器、工作站、防火墙和应用软件等IT资源相关活动记录必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对系统监控、查询、报告和安全审计是十分重要的。日志文件中的记录可提供以下用途:监控系统资源;审计用户行为;对可疑行为进行告警;确定入侵行为的范围;为恢复崩溃的系统提供帮助;生成调查报告;为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证据来源。

日志对于系统安全来说如此重要,它记录了系统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为了维护系统自身资源的运行状况,计算机系统一般都会有相应的日志来记录系统有关日常事件或者误操作警报的相关信息。通过日志可以来检查系统错误发生的原因,受到攻击时追踪攻击者留下的痕迹,系统崩溃时可以用日志技术进行恢复文件。而计算机入侵者和计算机犯罪者通过删除、篡改等方式来销毁或破坏被攻击系统上的其操作所留下来的日志记录,最终躲避系统管理员和专业人员的追踪、审计和犯罪取证。因此,系统日志对于保护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系统日志的安全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2 日志的分类

日志的种类各式各样,日志数据存放所采用的格式并没有得到统一,要想对日志进行统一的安全保护,必须得先要解决日志的格式问题。下面先来看看日志的分类。

日志就是记录的事件或统计数据,这些事件或统计数据能提供关于系统使用及性能方面的信息。审计就是对日志记录的分析并以清晰的、能理解的方式表述系统信息[2]。利用日志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是日志被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日志数据是安全审计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而安全审计系统可以利用的日志大致分为以下四类[3][4]:操作系统日志、安全设备日志、 网络设备日志、 应用系统日志。

1) 操作系统日志

操作系统日志可以分成两大类:Windows 系统日志和Linux/Unix 系统日志。Windows NT/2K/XP 的系统日志文件有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等。在Linux/Unix 系统中, 有三个主要的日志子系统: 连接时间日志、进程统计日志和错误日志。

2) 安全设备日志

安全设备日志是指网络安全设备产生的日志,网络安全设备有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等,各设备产生的日志格式各不相同。

3) 网络设备日志

网络设备日志是指网络中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产生的日志。

4) 应用系统日志

应用系统日志包含由各种应用程序记录的事件。有Apache 日志、IIS 日志等。

由上可见,要想进行安全审计,或是利用日志进行计算机犯罪取证,必须先对各种不同格式的日志进行整合,统一它们的格式,然后在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对这些日志进行统一的安全保护,才能确保安全审计和计算机犯罪取证的正确进行。

3 统一日志格式的方法

日志保护技术在对这些日志数据采取保护措施之前,必须先做好日志格式的整合工作,统一日志记录的格式,在统一格式的基础上,对日志文件进行统一的保护处理。对日志格式的统一往往使用以下方法:

1) 对各种不同格式的日志,取用各种日志记录中共有的公共属性值,即取各种日志记录中属性的“交集”, 把这些公共属性值作为统一格式的日志记录所包含的信息。但这种方法把原有的各种日志记录中的一些属性值忽略去掉了, 使得审计的粒度变大变粗了。

2) 使用某种语言(如XML语言),把各种不同格式的日志记录翻译成统一格式。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先定义一种结构体类型的数据结构,把各种日志记录中所包含的数据项映射成这种数据结构中对应的数据类型。用这种方法,构造出来的数据结构应能把各种日志记录中的属性项都考虑进来,使得任何日志记录的属性项都能转换成该数据结构中对应的数据类型,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往往把通过格式转换后的日志记录都会变大,自然会给存储空间和存取时间带来大的开销。

4 现有的日志安全保护技术

所有的日志文件都有默认位置,如在Windows系统中,系统日志文件有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DNS日志等,日志文件的默认位置在%systemroot%\system32\config 目录下。入侵者和计算机犯罪分子很容易对其中的日志文件进行浏览阅读和更改甚至删除。日志文件有默认的大小,如Windows系统中,默认的日志文件大小为512KB,当然,系统管理员可以改变这个默认大小,但是并不是所有日志所对应的系统的使用者特别是普通用户都会去更改这个大小,这使得入侵者和计算机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他们可以进行很多无用的操作,而这些操作所对应的审计记录被大量的写入日志文件所对应的空间,当日志文件空间不够时,因系统或设置的不同,这时要么采取覆盖以前的日志记录、要么采取不记录后面的日志信息的方法来处理。用这样的方法,最终使得入侵和犯罪的痕迹无法保存在日志文件里面。不管是用哪种方式来破坏日志,最终都导致日志信息变得无效,使得依赖于日志进行的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计算机犯罪取证都无法正确得出结果,因此日志的安全保护势在必然。现有的日志安全保护技术和措施有[1]:

1) 系统日志读写权限的安全设计

现在的操作系统,在root权限下可以进行任何操作。因此入侵者一旦拿到root权限,就可以对日志文件进行随意的操作,从而可以破坏日志。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一种新的安全认证机制来提升系统日志的安全读写权限,确保日志信息即使在入侵者拿到root权限的情况下也无法对日志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因此,可以通过修改操作系统的内核来改变文件系统,增加文件系统的读写权限;或者使用一种特殊的系统进程对日志文件进行安全保护。

但修改操作系统内核在实现上具有较大难度不易推广,而使用特殊的日志守护进程来保护日志安全,又存在守护进程本身的安全问题,一旦守护进程被杀死,那么对日志的守护工作也就结束。

2) 系统日志文件的实时备份

系统日志的实时备份,是出于即使在日志文件被破坏后,还有备份好的完整、有效的日志供使用。该方法与系统日志读写权限的安全设计的方法不同,系统日志读写权限的安全设计的方法是尽量保护日志不被破坏(该方法对现有的操作系统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不太现实),而系统日志文件的实时备份的方法并不能保证日志不被破坏,而它往往是在日志被破坏的时候起作用(对已有的操作系统,日志保护使用这种方法比较普遍)。使用这个方法,必须确保备份的日志原始、完整、真实和有效,所以在备份时一定要实时,在日志记录一产生还没被破坏前,就进行了备份并且转移到别的地方进行安全存储。

根据备份后的日志转移存放的位置不同,系统日志文件的实时备份又可以分成本地备份存储和异地备份存储。

本地备份存储就是把产生的备份文件放到不同的目录下面,而且每次放的目录都不一样,在别人看来,这个目录的位置是随机不确定的。这种方法在恢复备份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些,并且,如果是使用这种方法来保护日志的话,即使入侵者和计算机犯罪分子不知道备份文件具体放到哪个目录下,但却一定能确定备份文件就在本机器上,他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破坏系统使系统崩溃和格式化磁盘的方法,删除掉备份文件。

异地备份存储,都要使用网络技术,把备份好的日志文件要转移到其他机器或专门的存储设备上去。用这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有,一、会增加网络数据传输的负担;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备份数据在网络的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攻击,要么使得传输的数据无法正确的到达目的地,要么使得数据在途中可能遭到篡改而变得无效;三、备份数据在异地的安全存放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四、使用异地存储,自然会多开销:网络带宽的开销、存储备份文件的硬件开销和管理开销,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普通的用户和一般的单位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他们遭到攻击和计算机犯罪窃取资料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这样的用户和公司大有存在,但因开销不起,从而导致异地存储实时备份日志文件的保护方案无法实施和推广。

5 新的解决方案

对日志的保护,只有两种:一种是保护其不受破坏;一种是保护其破坏后能恢复原样。而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案就是对应着这两种情况来进行的。但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现有保护技术的缺陷,在这里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有待探讨。

因现在的用户普遍使用windows和Linux/Unix类的操作系统,前面提到,对操作系统再做更改的工程量比较大,还可能对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带来影响,所以系统日志读写权限的安全设计保护措施难以实现和推广,因此往往使用实时备份的方案来解决日志的保护问题,但是用异地转移存放备份日志的局限性也比较大,在本文提出的方案中,考虑用本地存储备份文件的方式来解决。

前面提到本地存储备份文件的缺点是:一、难以从“随机”选取的存放备份的目录中收集备份,二、入侵者和计算机犯罪分子可以对本地磁盘进行格式化操作从而把数据销毁掉,这是本地存储备份文件碰到的最大难题。针对着这一难题,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主机上开发一个接口,类似于USB一样的存储接口。现在的存储磁盘(不管是固定的还是可移动的)存储容量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便宜,普通用户哪怕是个人都能消费得起,并且对于需要大空间日志的存储是一个福音,这是考虑用本地存储备份文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主机上把这个接口做成类似于USB一样的接口,但是在该存储体上要有两个接口,一个接口用于数据的写入,另一个接口用于数据的读出,存储体上的两个接口都共用主机上的同一个接口,在数据写入状态下,把写入接口端插到主机上,在读取查看或删除时,读出接口端插到主机上。与USB接口不同的是,该接口要有认证机制,只有通过认证才可以使用该接口来对数据进行写入、修改和删除操作,确保把无效数据写入对应的存储空间,也保证对该空间的数据进行非法的修改和删除。当然在备份数据写入之前,要先验证备份数据的原始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可对备份数据进行压缩,来提高存储空间的使用率,确保该空间里存放的数据是合法、可用和有效的。除此之外,在设计这个接口和存储体时,可以设计成附带锁和钥匙的功能,做到专门的设备有专门保管,防止公司内部人员使用计算机犯罪窃取资料或搞报复搞破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存储体不带锁具和钥匙,内部人员在现场使用自己的计算机对本机进行了非法操作后,可以把存储体的读出接口端调过来插到主机上,自然能够容易通过认证,从而可以达到破坏主机日志和备份日志的目的,使得对其从法律角度上犯罪取证造成困难。

6 总结

日志的安全存放确实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对已有的操作系统和产品因设计时在此方面考虑不周而更是突出。但现在却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如何确保日志安全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好好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辉,窦F.系统日志的安全保护[J].计算机工程,2003(17).

[2] Matt Bishop.计算机安全学导论[M].王立斌,黄征,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84-303.

[3] 石彪,胡华平,刘利枚.网络环境下的日志监控与安全审计系统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4,(12).

好日志篇6

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古老是因为国内外很多有识之士在很多年以前就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新颖是因为这个话题一直经久不衰,目前有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仍在不断实践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尝试过自我教育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强,富有创造性。国内优秀班主任魏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班级自我管理理论。陶行知认为,自主管理能使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有利于良好集体的建设。在班务日志的历史演变中,尤其是课堂纪律问题,始终占据着主流位置。虽然形式变换了不少,但一脉相承的演变历程恰恰构成了一部无声的纪律史,并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鉴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希望探索出一套更加人文化、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新路子,既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同时,提高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自我教育是一个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变被动教育模式为主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正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热情追求。“班务日志”简单地讲,就是学生班级学习生活的信息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班务日志”有利于学生自主教育能力的培养,正确使用“班务日志”对班级全程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就是旨在通过“班务日志”的建设以及维护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来探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炼出具有理论支撑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为了让研究具有方向性,我们把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准备阶段,我们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学习相关理论书籍,接着实践探索,设计“班务日志”并制定记载方法,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差异,从而完善“班务日志”;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最后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进行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明确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迫切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我们生存在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人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但如今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所有的大人都以小孩为中心,对小孩是有求必应。长期下来,小孩缺乏是非观念,没有感恩之心,没有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的家长过早地对孩子灌输社会不良风气的思想,小孩对环境缺乏信任感,对自己缺乏要求,依赖性过强。这样下去,他们是不会符合新世纪的人才要求的。

二期课改的深入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新基础教育强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质量。在制定班规及其他的班级管理措施时,我都信奉“自己的规矩自己定”的原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班规。这样的“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措施,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同时也无形中让他们明白:自己定的规矩就要去遵守,自己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良好班风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二、构建了班务日志的框架内容

基于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经过学生的自主讨论,我们的班务日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班级日志:结合班级的值日班长轮流制,按照学号的顺序,每天一名学生记录班级一天的发展动态,内容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间纪律、班级或学生的趣事和糗事、今日值日班长感言。

文明礼仪日志:由班级的卫生委员负责,记录学生的领巾、校服、两操、就餐、卫生打扫。

作业情况日志:由学习委员负责记载,把每天的作业要求全面记录好,每天学生的作业完成与上交情况都记录好。

三、挖掘了班务日志遵循的原则

卢梭说过:“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班务日志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班级经过民主商量后,达成一致,决定采用值日班长轮岗制,按照学号顺序,每位学生负责好一天的班级管理,及时记录班级的各项情况,对于不正常的情况,协同班干部一起自主商量处理,并把处理过程和结果向班主任汇报。对于严重的问题,及时上报给班主任处理。这个原则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主人翁意识。班级的一切日常事务及突发情况能得到及时处理,而且充分营造了自我教育的气氛,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2.指导性原则

在班级中推行班务日志,并不完全等于班主任就可以不去管班级的事情。每天都运用早读、午自习、放学前把班务日志仔细看一遍,了解班级发展动态,注重一些细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班主任发现有的学生会包庇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学生不能及时做好记录,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提醒与指导,让他们及时反思。班主任不定期的指导无形中给了学生压力,关注与指导让班务日志进展得更真实更有序,也让班主任更好地掌握班级学生动态。班级和班务日志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日日清原则

每天放学前,班级都会有十五分钟的反思课,当天的值日班长对当天的情况进行反馈和点评,对好的现象进行表扬,对不好的表现进行提醒与建议。班主任发现,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让他们更乐于接受。根据班务日志所反映的突发事件及不良情况及时有针对地进行处理,绝不把今天的事情拖到第二天,这样的日日清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付出是得到了教师的肯定的,是有价值的。于是,他们更加仔细地发掘班级中的亮点,也更用心地观察班级中的不良现象。日日清原则的贯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断自律自省,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凸显了班务日志的作用

1“.班务日志”是班级管理教育工作的氧化剂

“班务日志”反映了班级学生日常主要的活动以及活动中的生动场面。当然,“班务日志”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它可以是集体活动的反映,也可以是对班级中发生的某人某事,学生对它的评论和感受及解决所发生问题的经过或建议。“班务日志”还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班级集体在一天中的总情况,一般以记集体为主,记个体为辅。全面翔实地记载了一天发生的情况:出席情况、教学及活动情况、同学思想动态及纪律情况、对班级及教学意见、处理意见等,这就为班主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改掉学生自由散漫的作风,为规范学生行为提供了依据。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言行表现。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日志中所提供的大量素材和真实数据来作工作计划和总结,对班级工作进行讲评,对学生进行操行鉴定。由于言之有据,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班级工作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2“.班务日志”是调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催化剂

学校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在班级教育工作中,只有当班主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时,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班务日志”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催化剂。“班务日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其表现形式:由值日班长和值周班长各执一本独立填写。由班干部先行记录的方式其好处是:班主任由于工作关系,情况了解较多、掌握问题比较全面。因此,记录“班务日志”就有可能详尽和充实,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个人记录是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个人记录,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逐步树立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轮流值日、值周的学生在这一天中,要负责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和活动,还要处理好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对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偶发事件要及时制止,妥善加以解决,严重的要及时报告班主任。与此同时在“班务日志”上如实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精心写好总结,然后通报———或表扬、或批评、或希望。这些活动每位学生都参与———班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民主协商、互相尊重的风气,产生了热爱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意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集体也真正成为学生们共有的乐园。

3“.班务日志”是协调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班务日志”不同于个人日记,它包含着来自全班学生的各种信息,其内容具有公开性。班主任可以查阅,任课教师也可以翻看,学生干部可以阅读,其他同学也可以浏览。班务日记作为班级活动的记录,它不是代表某个人的看法,而主要以事实为依据,反映全班同学对班级工作和活动和评价与期望。

所以,不管是个人轮流记录还是班干部记录,都应该以班级代表人的身份出现。因此,也就要求每一位记录人以班集体主人翁的态度认真进行记录。

由于“班务日志”的这个特点,班主任就可以通过“班务日志”听到班级同学的呼声,摸到班级跳动的脉搏。如果说班主任通过查阅“班务日志”接受班级的信息是单向沟通,那么,班主任通过定期地对“班务日志”的讲评,则是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从而加深师生间的理解,密切师生感情。有的科任教师由于不是班主任,一般不易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许多时候听不到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建议。由于有了“班务日志”,科任教师就可以通过“班务日志”倾听学生的呼声,从而改进工作,或由得到学生的赞扬而获得鼓励,还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学生们一颗颗真诚的心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请看下面的一则“班务日志”(片断):

辰在英语课上偷偷玩溜溜球,被陈老师发现后,陈老师要求他交出溜溜球,结果他死攥着球硬是不交。陈老师气得脸煞白。我们感到很对不起陈老师。辰,你也太无礼了!然而更令人羞愧的是,当时竟没有一个同学站出来制止辰的无礼行为。为此事,班长召开了班委会。班干部们一致认为,要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并讨论确定了处理方法。

当课任教师看到这则日记会怎么想呢?她一定会为学生诚挚的心感动。我们再来看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尽管生活在同学之间,但许多场合他们是以管理者、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同学面前的,因而无形中,就有可能和同学产生一些心理隔阂。

利用“班务日志”,就可以消除这种隔阂。因为“班务日志”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加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班干部与同学们就可以形成平等的同学关系。由于“班务日志”的沟通作用,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这也是“班务日志”的魅力所在。

4“.班务日记”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的强化剂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播下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班务日志”里收获累累硕果。可以说,“班务日志”反映着全班同学辛勤耕耘的心血。正是由于“班务日志”是集体的产物,它可以产生一种较强的凝聚力。它要求每一位同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这里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要求每一位同学为它锦上添花。因此,每一位班级成员就必须把自己融化在集体之中。班务日记的这种凝聚功能来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它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班务日志”还是一个班级的成长史。翻开一本本的日志,可以看到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庞;也可以看到一颗颗真挚的心,还可以看到一个个跨步前进的身影。

自2010年9月至今,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认识。通过研究,首先转变了教师的一个观念: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管理好自己,同时参与班级管理的。但是注重能力是需要班主任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创建班集体这一形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训练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参与班级管理,控制和协调好个人、小组与班集体,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而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研究,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人人都能参与班级管理,这种“班务日志”的形式简单易懂,非常适用于中高年级孩子的操作。推行之初便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的就餐纪律明显好转;教室的卫生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课前准备有条不紊;路队秩序井然有序……

班务日志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推行并创新班务日志,调动学生管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自律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让班务日志成为师生前进的动力机,情感的融合剂。

好日志篇7

班级的日常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卫生、纪律、学习、两操及其他活动,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决策以及和学生进行沟通、评价和处理等,纷繁复杂。班级管理日志的产生首先是为管理服务,使用得好能减少班主任的工作强度、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自律和自主管理能力、促进班级的民主和谐。班级管理日志能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和谐的班级氛围。管理上出成绩、上水平的关键,决定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班主任较强的驾驭能力,力挽狂澜而又有条不紊。班级管理日志首先具有的是“日志”的作用:它能及时准确而又全面客观地将学生活动的信息呈现给班主任。然后才有“管理”的作用,那就是鞭策和激励。记录学生不良行为本身具有震慑作用,就是对学生提个醒,从而使当事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记录学生的良好表现就是在表扬当事人,激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日志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发挥出应有的震慑作用和激励作用,潜移默化而润物无声,而不是为秋后算账而积累罪证。一般来说,比较好的管理日志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鞭策和激励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均衡起作用,相得益彰,“度”的把握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科学性。鞭策和激励是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判断班级管理日志的效果好坏,标准就应是这两种管理手段发挥了多少,而不是积累了多少张表格。

二、班级管理日志的消极作用

如果该鞭策的没有鞭策,该激励的没有激励,日志消极的负面作用就会增加,那班级就一定回出现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削弱学生的自律意识,降低学生的自主管理热情,使同学关系分裂、班级凝聚力下降、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增加。这样的班级日志就是劳师糜饷,浪费纸张和学生时间,甚至会培养出一大群弄虚作假的骗子班委或者恶意报复的伪君子。班级管理日志管理效能低的主要表现有:第一,信息不真实。虚假或者不准确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人情(关系)问题和班主任的“信任危机”。学生之间私人关系好或者个别同学很强势都会限制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谁也不愿去得罪恶人。这不是我们的初衷,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关系破裂、僵化,对班级和谐无益。第二,处理不恰当。班主任从班级日志上了解到一些信息之后,应去伪存真,不应全信。不能直接用于管理和处罚,应该进一步推敲和验证。即使信息是准确全面的,也不要大动干戈、雷霆万钧,而应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有的班主任将班级管理日志当作获取学生情况的唯一渠道,甚至直接拿班级日志指责学生、考评学生,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三、正确使用班级管理日志

第一,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走进学生心灵,不能完全依赖班级管理日志。

在班级管理日志中看到的信息,可以当作一个线索,当作全面了解学生的“藤”,顺藤摸瓜,从而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第二,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不要弄成二次批斗或者向家长告状,纠缠不止,伤害学生情感,毁坏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

为了维护关系和谐的班级氛围,只作象征性的批评即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就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

第三,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培育健康向上的班级管理之风,及时处理因班级管理日志引发的学生纠纷。

口头的说教是没有用的,班主任要以身示范。将班主任自己纳入被管理对象,记录不良表现并处罚之,让学生瞧瞧班主任是如何接受批评并改进错误的。身教胜于言传,班主任示范让激励作用表现得更突出,让管理的过程变得异彩纷呈。

第四,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从班级日志中得到并确认的学生的进步或者良好表现,一定要记下来,公开并毫不吝啬地表扬之,从而树正气、压歪风。“充分发现学生心灵本来就有的善良的萌芽,并使之凸现,再用这些善良的萌芽去鼓励他们保持并表现出更多的善良。”

第五,班级管理日志的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将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

尽量调整好,使用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不要停下,只要不是很糟糕就要坚持下去。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消除顾虑和减少分歧。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意识,虚心接受批评。几乎可以绝对地说,任何一个班主任的成长道路都是曲折的,任何一种管理方式都兼有利弊。单凭一张表格是管不好班级的,当甩手掌柜是不会带好班级的!班级日志仅仅是一种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方法而已。班主任要想带好班,就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心灵。

好日志篇8

【关键词】异步日志服务;回调机制;Hibernate

1.引言

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通常使用传统的同步日志服务创建并发的客户端,分布式计算框架会部署到许多物理位置上完全不同的服务器上,在这种环境下,记录所有日志到中心数据库就显得相当繁琐——系统本身的调用阻塞会带来巨大的系统开销,使得日志服务几乎不可能完成。异步日志服务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可靠模式(guaranteed mode)下,日志数据仅被提交一次到目的地便被Hibernate轻松的持久,减少了额外的系统开销,使客户端的业务执行更加流畅,较好地提高了软件的健壮性。

2.回调机制概述

软件模块之间的接口调用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同步调用、回调和异步调用。同步调用是一种阻塞式调用,调用方要等待对方执行完毕才返回,它是一种单向调用;异步调用是一种类似消息或事件的机制,不过它的调用方向刚好相反,接口的服务在收到某种信息或发生某种事件时,会主动通知调用客户方的接口;回调是一种双向调用模式,也就是说,被调用方在接口被调用时也会调用对方的接口。回调和异步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通常我们使用回调来实现异步消息的注册,通过异步调用来实现消息的通知,回调常常被认为是异步调用的基础。

图1 接口调用的三种方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语言、平台(Win32、

JDK)或构架(CORBA、DCOM、WebService),客户和服务的交互除了同步方式以外,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异步通知机制,让服务方(或接口提供方)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主动通知客户,而回调是实现异步的一个最简捷的途径。

3.异步日志服务的框架

传统的同步日志模型中,日志服务调用没有成功返回前,调用者是不能往下执行的,所有的调用都被阻塞,直到记录被持久或被日志服务所接收。显然,当一个应用被设计用来记录大量的日志信息,每一条日志信息都必须在下一个日志被处理前完成记录,这将会是一个相当耗时处理过程。

一个通用的异步日志服务包括如下组件:客户端创建一个日志消息LogMessage

(Value Object),要求辅助类(JMSLogger)这个消息到队列;辅助类(JMSLoger)使用日志消息来创建一个JMS的Object Message,然后提交到队列Message Queue;一旦消息到达,容器就调用监听这个队列的MDB,访问它的onMessage回调方法;MDB读取消息(LogMessage),然后使用Hibernate持久消息到数据库。

因为可以把调用者与被调用者分开,调用者不再关心谁是被调用者,即客户端信任JMS的消息机制,从而无需考虑日志消息的传送过程。日志服务使用JMS的点对点消息方式,保证了消息被可靠地投递。图2说明了一个通用的异步日志服务的主要框架组件。

图2 日志服务的功能框架图

4.开发实例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回调机制在开发一个简单的异步日志服务中的应用。本实例的主要流程是:创建一些日志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JMS提供者,并且持久到数据库。为达到这个目的,本例中使用JMS来实现异步、访问onMessage实现回调、使用Hibernate来持久数据。图3是JMS API Programming Model的模型示意图[1]。

图3.JMS对象模型

回调机制的基本思想就是调用者在初始化一个对象时,将一些参数传递给对象,同时将一个调用者可以访问的函数地址传递给该对象。这个函数就是调用者和被调用者之间的一种通知约定,当约定的事件发生时,被调用者就会按照回调函数地址调用该函数。下面展示开发实例:

not-null="false"/>

not-null="false"/>

not-null="false"/>

3、回调

private void persistMessage(LogMessage message) throws

HibernateException {

net.sf.hibernate.Session session = null;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 null;

Transaction tx = null;

try {

// Create a session factory from the configuration

(hibernate.properties

// File should be present in the class path)

sessionFactory = new Configuration(). addClass(LogMessage.class).

buildSessionFactory();

// Create a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 Begin a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

}catch(..){

.....

}

try{

// Assign the message id

message.setMessageId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Save the object to the database and commit the transaction

session.save(message);

mit ();

}catch(Exception ex){

....

}finally {

// Close the session

session.close();

}

}

4、实现日志持久

sessionFactory = new Configuration().

addClass(LogMessage.class).

buildSessionFactory();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

…………………

message.setMessageId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Save the object to the database.

session.save(message);

mit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旦确定对象的关系映射文件,持久的日志信息将会很容易地进入到数据库中,而hibernate将在后台处理好一切相关的工作。本实例的开发包括三个清晰的开发步骤:

第一步:创建应用入口。

日志程序是这个应用的入口点,日志程序使用JMSLogger发送消息到队列,它创建一个日志消息(LogMessage),然后由JMSLogger发送到LogMessageQueue目的地JMSLogger是一个JMS类,一旦被实例化,它就关联自己到消息目的地。因此,当JMSLogger被日志程序创建,它就通过JNIDI命名空间查找连接工厂(Connection Factory)和队列(Queue),然后开启和JMS提供者(JMS Provider)的会话(Session),

第二步:实现回调。

接下来,JMSLogger发送消息到目的地。应用客户端通过简单的实例化日志程序和调用它的方法来访问日志服务。在J2EE环境下,日志服务只在应用服务启动的时候被实例化一次,当应用服务启动时,使用Java管理扩展来管理Beans,这样客户端便能通过JNDI查找到这个服务,然后像往常一样,调用它的方法来持久日志消息。

第三步:实现日志持久。

LogMessageQueue是日志消息发送的目的地,一个MDB监听这个队列。一旦消息到达队列,EJB容器就调用MDB,并且委派它作更多的处理。MDB取出日志消息(LogMessage),通过Hiberante的持久机制,持久日志消息到数据库。

5.结语

利用回调机制开发的异步日志服务,提供了许多其他分布式对象计算模型没有的优点,如:日志产生者和调用者之间的“松耦合”,系统的高可扩展性,以及高度的可靠性。上述优势的存在,解决了同步日志系统中存在的代码混乱、紧耦合和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它还有具有一些别的好处:对于使用者,消息的产生、传递是透明的[2]。这就为建立动态的、可靠的和灵活的应用系统提供了很好的组件。比如,日志服务是许多应用程序的基础,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是工作流,网络管理,通信服务或供应链管理程序等。

参考文献

[1]何文涛,冯勇卫.中间件服务器上MDB持久化消息的探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04).

[2]曾斌,彭长根,杨辉,等.基于J2EE技术的企业异步通信解决方案[J].计算机工程,2006(05).

上一篇:关于赞美老师的成语范文 下一篇:端午节的诗句或词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