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经典语句范文

时间:2023-09-15 02:57:08

郭敬明经典语句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1

3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4 如果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可我疯狂了这么久为何上帝还不把我毁掉.

5 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6 在这个忧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7 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8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9 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0 每当我看天的时候 我就不喜欢再说话 每当我说话的时候 我却不敢再看天

11 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他们说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12 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 曾经也有一个笑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最后还是如雾般消散,而那个笑容,就成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条湍急河流,无法泅渡,那河流的声音,就成为我每日每夜绝望的歌唱。

14 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15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深的暗影。

16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17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8 牵着我的手,闭着眼睛走你也不会迷路 。

19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20 有些事情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每个人都是一个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你不要听我的,但你也不要让我听你的.

21 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 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 一张微笑着 忧伤着 凝望我的脸 我们微笑着说 我们 停留在 时光的 原处 其实 早已被洪流 无声地 卷走

22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3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24 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25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26 歌声形成的空间,任凭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的人的容颜不曾改和一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恨.

27 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28 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过去.

29 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30 我忘记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着我的脸 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

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31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32 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33 遗忘 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 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 就这样慢慢延伸 一点一点的错开来 也许 错开了的东西 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34 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35 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36 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 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 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 一滴一滴 流淌干净。

37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38 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39 总有一天都会面目全非,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40 风空空洞洞地吹过。一年又这么过去。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不知道是安稳的背后隐藏着沮丧,还是沮丧里终归有安稳。只是我们,无法找到。

41 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42 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43 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44 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不管我随着风飞翔到云间我都希望你能看见,就算我偶尔会贪玩了迷了路也知道你在等我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2

你好,郭敬明!不知道郭敬明会否看到这些文字。罢了!我的文字?毫无生气!我很笨拙,无法像郭敬明一样自如的驾驭文字。让一个个原本方正无生命感情的文字变得让人随之忧,随之乐,随之泪下。写这么多散乱的文字只是一种自白罢。自己对自己说:你好,郭敬明!

“有读过郭敬明的书没?“几乎见到每一个人我都会这样问。而回答不是摇头就是一脸的茫然。“郭敬明?谁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当然在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怎么会有人去接触那些明星,偶像?于是这又成了一种无奈。没办法。而我认识郭敬明不也是从读他的盗版书开始的吗?

从《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到《爱与痛的边缘》,《梦里花落知多少》再到《岛》。从盗版到正版,从陌生到熟悉,从欣赏到迷恋。这种心情无法形容。

读<幻城>,让我的心着实痛了好长一阵日子。刚开始会因为有很多的字不认识加之又是盗版,所以看起来很费力。可后来又演变成一种舍不去,弃不掉的美美的痛。--对就是一种很美的痛。卡索,樱释空,梨落,岚裳还有熵裂,星轨,星旧等等等等。魂牵梦萦。雪下得很大很大。我一个人伫立在茫无尽头的长街,整个世界一片死一般的静寂却能很清楚的听到樱释空的声声呼喊“哥,哥,哥,我爱你,请你自由的,自由的飞翔!“然后樱花大片大片的落下。我的真的很难受。我似乎能感觉到卡索腾热的内心。眼前一幅幅画面闪过。雪在四围放肆的下,樱花也放肆的落。整个世界一片寂寞。

说说<爱与痛的边缘>吧。写的很压抑的一本书。特坦白的说了郭敬明的不爽。哥很惊讶,当他看到我读《爱与痛的边缘》很有感慨的时候。真的那种比心痛更痛,比心酸更酸的感觉我能透过那行行文字理解得很透彻。现在的我一定和那时的郭敬明有同样的郁闷吧。某天的某时某分某秒突然闪过一个镜头。一个清秀的男孩子用45度角凝望阴沉的天空满眼的忧郁。这个属于阴天的孩子啊!特矫情的一个画面吧!可是这真的有出现在我的脑海。一直深信不疑郭敬明是这样一个忧郁的孩子,有很细腻的心思,写很细腻的文字,有很忧郁的内心,写很压抑的文字。可是就在前一阵,郭敬明来长沙宣传<迷藏>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我看到了他,看到了他特灿烂灿烂的笑。没有一丝一缕的忧郁。究竟是他在文字中惯用冷冷的文字还是在大众面前带上了面具?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后来才明白这就是郭敬明,他的一般明媚在众人面前,另一般的忧伤则用文字来倾诉罢。

还有《梦里花落知多少》。他让我对于爱有了更深的领悟。并且学会了一句骂人不带脏字却带英文的经典。“小样儿,你TM牛什么牛?

充其量不就一傻B?“经典!这段话曾经在我的宣传下一度成为流行语。不记得曾经在哪看过这样一段话"当有一天,这个故事被风吹散开,我们都已长大,我们不会忘记这个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故事,那些曾经牵动我们心肠的人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是啊,在这个故事里林岚,陆叙,顾小北,微微,闻婧,火柴,白岩松等等.他们真的有活在这个世界没?有的话快滚出来.首先是顾小北!懦弱的代表!什么叫让林岚过得好?是真的爱她就应该去追!还有林岚的任性伤害了周遭的每一个她爱的和爱她的人.在陆叙与顾小北中抉择了这么久,却换来与一个不爱的人过一生.陆叙是不争气的.就是不争气.是敢爱啊,为了林岚,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可为什么不撑下去?就那么死了?还有白松松,火柴,微微,闻婧等人我有好多话想说可他们真的有在这个世界上吗?或许只是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郭敬明,郭敬明,郭敬明,郭敬明,郭敬明出现在我日记本上,口中频率最高的三个字.就像歌中所说:

我们都说你的脑袋藏者一个音乐妖怪

我们都说你是天才郭敬明

他们怀疑有天你会江郎才尽

我还对你一如既往保持期待

郭敬明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3

一、当前学界关于凉州贤孝渊源研究的现状

纵观当前学界关于凉州贤孝渊源的探讨,《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甘肃卷》(以下简称《集成》)中的观点,是研究者普遍引用的观点,摘录如下:

1.凉州贤孝形成的确切时间由于史料短缺难以确切推断。

2.凉州贤孝早期形成年代最迟可追溯到元末明初,或源头更早。

3.它是我国较早的说唱曲种之一。

4.凉州贤孝的曲目及内容比较复杂,主要取材于“二十四孝”、“三十六计”、“七十二案”的故事,也有从唐代变文、俗讲演变而来的说唱文学。①

其中,1.2.3观点说明凉州贤孝的历史之久远,现无法推断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大致形成于元末明初,或更早;观点4有两层意思,一指凉州贤孝的“曲目及内容取材”即“内容素材”来源;二指凉州贤孝的“内容素材”也源于唐代变文、俗讲演变而来的“某种说唱文学”。

在其他有关凉州贤孝研究的成果中,常常是避重就轻,忽略前三个观点,直接引用观点4之说,却又对“二十四孝”、“三十六计”、“七十二案”为何意避而不谈。

凉州贤孝是一种民间曲艺,研究者如果以“内容素材”来源概述其“渊源”是片面的。在凉州贤孝渊源问题的研究上,《集成》只是抛砖引玉,但此后的研究者却没有将尚未探明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导致凉州贤孝的渊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二、凉州贤孝渊源研究现状的成因分析

笔者认为,导致学界在涉及到凉州贤孝渊源的某些问题时“避而不谈”、“避重就轻”或“经偏概全”的主要原因在于:

1.正如《集成》上所载的“史料短缺”。凉州贤孝是“盲人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既没有底本(曲本),也没有曲谱,研究难度较大。

2.研究者多为高等院校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教师、中国传统音乐在读硕士、极少数本土的贤孝爱好者,他们或缺乏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说唱艺术发展史的了解,或缺乏俗文学的基础知识,在研究凉州贤孝时没有将其与俗文学、曲艺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比较式的研究。

3.田野调查不够深入,缺乏第一手资料,对传承者独到的见解重视不够。

4.尚不了解“河西宝卷是敦煌俗文学的分支,变文的嫡系子孙,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②导致不知“某种说唱文学”究竟指什么。而这一点其实对研究凉州贤孝的渊源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广泛收集史料,勇于探索、潜心研究才是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式。

三、与凉州贤孝渊源相关的问题探讨

(一)二十四孝

“敦煌遗书《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约刻于五代末北宋初,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二十四孝’称谓。但在元代之前的各种孝传中或少于24个,或多于此数,显然尚未形成统一的‘二十四孝’。”③“甘肃境内已清理发掘的数十座宋金时期的墓葬中,就有砖雕或彩绘的‘二十四孝’人物故事,计30个。其中17个与郭居敬《二十四孝》中所列故事相同。”④“现在人们习惯上所称的‘二十四孝’,是由元代郭居敬集自虞舜以来二十四个孝道人物行孝的感人故事,并为每个故事配了一首诗所撰的《二十四孝》。”⑤

凉州贤孝是“盲人艺术”,以盲艺人口传心授为唯一的传承方式,“循规蹈矩”是其传承特点。盲艺人说唱贤孝靠“死记硬背”,即他们所言“师傅怎么教,我们就怎么说”。笔者多次拜访了凉州贤孝的传承人冯兰芳,贤孝艺人张天茂、王月、王信文等数十位盲艺人,王月老人曾对笔者说:“师傅说过,以前的贤孝艺人,能把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唱全,现在基本没有人唱全了,也就能唱那么几个。”这个说法与张天茂、冯兰芳、王信文等艺人所述一致。

笔者对凉州贤孝的调查与研究,始于2009年,历时四年,期间搜集到凉州贤孝传统唱段共55个。其中,仍在传唱的故事有《郭巨埋儿》、《丁兰刻木》、《王祥卧冰》3个,它们在郭居敬《二十四孝》中有记载,故事内容也基本相同,其他故事没有传唱下来,这与艺人们所说是相符的。

上述史料证明,“二十四孝”原本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泛指上古以来的孝行故事。现在人们对其习惯的称谓,特指郭居敬《二十四孝》中的24个孝行故事。《集成》所说“二十四孝”亦特指郭居敬编纂的《二十四孝》,由此可以说明,凉州贤孝的产生时间晚于郭居敬编纂《二十四孝》的时间。郭居敬为元代人,生活在约1279—1368年间,据此推算,凉州贤孝产生的时间大致在元末明初,或更晚。

(二)三十六计

关于“三十六计”,贤孝艺人王月曾说:“三十六计嘛,不知道贤孝中说了多少个‘计’。也就是说,行孝之人用什么孝心孝敬老人,不孝之人找什么样的疤疤子(方言:借口)害人,就是‘计谋’多的意思。”因一些凉州贤孝研究者在其书面语中经常用“三十六记”述之,《集成》所指“三十六计”,是代表“多”的意思。故笔者思考,还是因“记”与“计”为同音字,书写时将“三十六记”写成了“三十六计”呢?

在阅读古代音乐史的相关文献时笔者发现,诸如《白兔记》、《玉簪记》、《宝剑记》等,以“记”为后缀的作品有数十种(部),大多是杂剧、昆曲、南戏,这些作品被后世各种地方戏作为保留剧目,久演不衰。凉州贤孝也不例外,其中《白兔记》、《皮箱记》等6个唱段为传统经典唱段,至今仍在传唱。艺人们也说“贤孝中也唱《图财记》、《柳笆记》等故事,但没有36个。”笔者认为也不排除在凉州贤孝中曾经传唱着36个以“记”为后缀的剧目,但在传承的过程中大多数失传了。

(三)七十二案

“由于贤孝的演唱自由多变,所以凡是可以讲出的故事都可以被艺人们编成贤孝来说唱,比如《包公案》中的七十二记,还有《西厢记》中的选段等等。”⑥这是笔者在有关凉州贤孝的研究成果中见到的对“七十二记(案)”的唯一说明。《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共10卷100回,每一回写了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包公案》中的“七十二记”是如何统计的?我们不得而知。调查中王月老人说“七十二案嘛,在古代如果一个人不孝,做了坏事要吃官司。平常我们也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中、邻里邻居间有了矛盾,如果害了人家就得吃官司,一个官司就是一个案件。凉州贤孝中讲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各种官司也很多,但究竟有多少,我们也不知道,‘七十二’这个数字仅是代表‘多’的意思吧。”

“七十二案”之说,在既无据可查,又不知何意的情况下,艺人们的口述、独到见解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七十二案”应指“故事情节复杂、多变”之意。

(四)凉州贤孝与敦煌变文的渊源

凉州贤孝内容的“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⑦教化功能,早在敦煌遗书《孝子传》、《咏孝经诗》、《古贤集》、《搜神记》、《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等各类孝子变文中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敦煌遗书《父母恩重经》写本中有“郭巨至孝,天赐黄金”之句;《搜神记》有“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之言;《孝子传》S.389?穴乙卷?雪序有“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儿夺母命,生埋天感赐黄金”之辞。而敦煌遗书中95%以上为佛典和其他宗教文献,这些被称作为俗文学的唐、五代佛典和宗教文献写卷又是敦煌变文、俗讲的蓝本。郑振铎在其著作《中国俗文学史》中将曲艺文学称为“俗文学”,向达在其著作的《唐代俗讲考》中认为,“变文”原为“民间流行说唱体”,“民间说唱体”为流传在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的体裁,后被称为“民间曲艺”。“敦煌变文被发现后,中国曲艺史的断层始才弥合,古今脉络始才接通。或者可以说,它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曲艺音乐史上一个不可或缺、承前启后的‘中继站’。”⑧

凉州贤孝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其“为贤行孝”、“悟俗化众”的教化功能与敦煌变文是一脉相承的,凉州贤孝是敦煌变文的“子孙”。

(五)凉州贤孝与河西宝卷的渊源

河西宝卷产生于元代,成熟于明初。它是敦煌俗文学的分支,变文的嫡系子孙,是植根于河西民间的说唱曲艺,我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⑨

调查中王月老人说:“宝卷就是宝卷贤书,贤孝中的一些故事就是明眼人拿着宝卷贤书一段一段地念,让学贤孝的瞎子一遍一遍地听,听下了,记住了,就用贤孝调唱出来。我学贤孝时,师傅把三弦、贤孝调和故事教完后,再没教的了,就嘱咐我以后多听人家(指明眼人)念的宝卷贤书”。冯兰芳说:“我哥哥也是盲人,贤孝唱的好得很,他教我时,常说‘宝卷的词写得好,句句押韵,要编好贤孝故事就得多听宝卷’。什么事儿都能编着唱,好听不好听关键要看能否把唱词编得像宝卷的唱词一样押韵,词儿编的押韵了,贤孝唱出来自然就好听了”。

凉州贤孝的唱词类型中的七字句和十字句与河西宝卷的韵文句式结构相同。河西宝卷韵文的句式特点为奇数句与奇数句押韵,偶数句与偶数句押韵。凉州贤孝唱词的押韵除与河西宝卷相似外,有时试图句句押韵。如:

凉州贤孝七字句:天流\日月\草留根,人流\子孙\树留茎。(选自《鹦哥盗桃》)

河西宝卷七字句:池塘\水满\今朝雨,雨落\庭前\昨夜风。今日\不知\明日事,人争\闲事\一场空。?穴选自《花灯宝卷》?雪

凉州贤孝十字句:你就说\家里人\盼你回还(方言念huang),老爹爹\想念你\眼己无光。(选自《柳笆记》)

河西宝卷十字句:父母叫\范其郎\放声大哭,娘望儿\儿叫娘\十分伤痛?穴方言念teng?雪。你到了\山海关\日夜受苦,丢掉了\圣贤书\功名难成。?穴选自《孟姜女哭长城宝卷》?雪

凉州贤孝曲目及内容与河西宝卷的卷名⑩和内容相符的比例也较高,有14个(部)之多,占25.5%。河西宝卷“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悟俗话众、教化人心”{11}的内容主旨与凉州贤孝一脉相承。河西宝卷《鹦哥宝卷》与凉州贤孝《鹦哥盗桃》的故事情节相同,都以“人若不将老人敬,不如鸟中小鹦哥”的道理,告诫世人要操守“不忘孝敬父母,常存感恩之心”的孝道。

综上所述,河西宝卷的“底本”是凉州贤孝“唱本”的来源,或称“范本”之一。

结 论

凉州贤孝与河西宝卷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都是受敦煌变文的影响;都生长在同一片土壤上,即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二者在曲目、内容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教化功能一脉相承。凉州贤孝产生于元末明初,或更晚,河西宝卷产生于元代,成熟于明初,即凉州贤孝的产生晚于河西宝卷。这些事实证明:凉州贤孝是敦煌变文的“子孙”、河西宝卷的“分支”,是植根于河西的说唱曲艺,是我国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李耀先《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甘肃卷》,北京?押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年版,第635—636页。

②王文仁《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黄钟》2011年第1期,第111页。

③④魏文斌、唐晓军、师彦灵《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

⑤叶涛《二十四孝初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第28页。

⑥刘纳《古老的民间艺术——凉州贤孝》,《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2010年第1期,第94页。

⑦刘庆赟《凉州贤孝的调查与初步研究》,兰州?押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⑧席臻贯《敦煌变文与后世曲艺戏曲关系》,《中国音乐》1992年第3期,第29页。

⑨王文仁《河西宝卷学科属性之辩》,《黄钟》2011年第1期,第111—112页。

{10}王文仁《河西宝卷总目调查》,《丝绸之路》2012年第12期,第38—40页。

{11}张旭《山丹宝卷(上)》,兰州?押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页。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河西曲艺研究(项目批准号:09EB09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西走廊口头说唱文学研究(编号:13BZW157)阶段性成果之一。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4

仅一年时间,《小时代3》已经是新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第三部电影,在韩寒的《后会无期》面前,郭敬明似乎有理由成为“前辈”。有趣的是,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观众,甚至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这个时间差,当两人碰撞在一起,可以算是暗合了很多网友潜意识里的娱乐话题。

韩寒与郭敬明这对文坛冤家,历经十余年的纠缠,总也脱不开关系。粉丝因他们鏖战对骂,而有关他们的“隔空对话”也常年被媒体拿来大做文章。当他们来到电影行业,除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体验之外,对更多人来说,是一场演了多年的好戏的加持。

相遇之前:各自成长却殊途同归

对于很多偏科的80后来说,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与其说是个作文大赛,不如说是一条“大学捷径”,让你能彻底摆脱那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焦虑感和紧迫感。不过,和大多数拿到录取通知书、直通大学的“新概念”获奖者有所不同,韩寒和郭敬明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们选择文凭、直通市场。

在家学渊源和师出名门上,郭敬明很明显输给韩寒――首先,韩寒的父亲是上海市金山区文化馆的,并且是个很会起笔名的内刊编辑(韩寒就是他早年起的笔名);其次,韩寒的老师(模仿对象)是钱钟书、林语堂、梁实秋这些国学底子深厚的作家,他从一开始就选对了路子。在写作上,尖酸刻薄的韩寒也比“悲伤逆流成河”的郭敬明更有天分,虽然两个人出的书一样好卖,但是读者群还是有很大不同――就像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一样,韩寒的男性读者要比郭敬明多。

2000年,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出版。这一年,郭敬明刚刚升入高三,是自贡市富顺县第二中学的学生,经常给杂志和文学网站“榕树下”投稿,毫无疑问,那时他们的目标都很单纯,无疑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对于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靠版税养活自己。海明威说过:“你越写,越懂得写作。这是写作的唯一方法。”人生总是充满吊诡,十四年后,那个一鸣惊人的少年作家,那个收到10元稿费和一本样刊就激动不已的文学爱好者,却用两部热门电影证明了:“你越靠近市场,越懂得市场。这是赚钱的唯一方法。”两部电影分别是《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后会无期》喊话“票房8亿起步”,《小时代3》导演保守预测“票房为3亿”。

成名路上:追求自由或者追求安全

李安说:“由内而外,大侠看起来应该就像文人。”(他真正想说的恐怕是,真正的大侠看起来就应该像李安。)这话倒过来却未必成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人看起来都像大侠。但至少在“新浪博客”时期,韩寒离大侠圈的距离其实非常近,这点也是他与郭敬明最大的不同,后者从未试图靠近任何大侠圈,这个同样聪明的80后符号人物,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买一间新办公室如何才能更靠近陆家嘴,靠近东方明珠。撇开抄袭疑云不说,在郭敬明最好的一本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这个来自小城自贡的年轻人写道:“一不小心就在上海住了半年,感觉日子过得跟飞似的。对面的建筑群是上海的骄傲,每一个第一次来上海的人总是会惊讶于这个城市的华丽面容。”而本帮菜韩寒眼中的上海却是另外一个样儿,在《像少年啦飞驰》中他写道:“我们的身后是南浦大桥,我们沿着中山东路,看着旧的上海,对面是东方明珠,一个外地人到上海总要费尽周折去爬一下的东西。我在上海很多时间,从没有到他的脚下看过,我甚至不觉得它宏伟。”

对上海的态度,折射出两人看世界的眼光有多么不同:韩寒始终在批判,他奚落老师,也奚落东方明珠;郭敬明始终在沉醉: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无论是水晶吊灯还是锦衣华服,都让他激动到眩晕的程度。尽管博客荒芜后的韩寒,走了一条和郭敬明完全相同的路:办杂志、接拍广告和代言、拍电影……两人似乎越来越像。不过,我们若仔细分析两人的成长道路和脾性,便不难发现,他们正好代表了人性的两面,一面追求自由,一面追求安全――韩寒代表前者,郭敬明代表后者。

“画风”不同:当名媛会所遇到搬砖工地

知名学者朱大可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把郭敬明与韩寒这两位知名度最高的“80后”看做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他们互为镜像,”“他拍电影,他也拍电影,大众文化形态一样,但双方价值观不一样,这是最大的区别。”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最开始,就主打小鲜肉演员阵容,无论男女,皆以精致妆容,名车华服,徜徉在上海的灯红酒绿之下,承载着如偶像剧一般的少男少女美梦。

韩寒曾经吐槽说,他和郭敬明“男女有别”,也因此,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品位使然,他的电影里,男生都是糙汉子,女生也多是衣着素净的文艺小清新。当《小时代3》以时代姐妹花亮相罗马街头,裘皮大氅轮番登场时,《后会无期》则以平日里的演员男神们塑造出搬砖气质为荣。无论是冯绍峰还是陈柏霖皆灰头土脸脏兮兮,女演员们也不例外,陈乔恩就说过,“我是里面唯一换过两身衣服的女演员,可是第二件还不如第一件。”

你着华服,我就穿粗布;你演绎高大上的上流家族恩怨,我就拍无根的浮萍,连房子也可以炸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块抹布;你在高楼大厦名媛会所穿梭,我就去荒野生存放荡不羁爱自由;你玩姐妹之间的是非大战,我则凹兄弟之间深情告别。

“画风”上虽然如此南辕北辙,但本质上,两人在做的――都是“凹造型”,最多一个是“南锣鼓巷范儿”,一个则是“西单明珠范儿”。这两种风格倒也在大银幕上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比如,韩寒对于自己的风格认证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郭敬明则说:“我在对梦想生活提供一种范本”。

观众爱吐槽:PPT和word,水平差不离

在零点首映场,《小时代3》一夜揽走750万元,创华语片首映票房历史最佳,同时《小时代3》还超越《蜘蛛侠2》《美国队长2》《X战警3》等诸多票房巨无霸,杀进2014首映榜前两名,仅居《变4》之后。但2D拼3D,显然不在同一技术层面。相比之下,《后会无期》的情况略逊一筹,不过还是成功挤进内地影史首日票房榜前十。

上映前,《后会无期》在大V群中,好评爆表。上映之后,各种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炉。虽然很多人吐槽《小时代3》就是一部PPT,但《后会无期》的命运也没有更好,它被称作是一部word。甭管有什么差别,都是“office一家亲”,潜台词是:郭敬明和韩寒,两人作为新导演――水平差不离。

从《小时代1》公映开始,郭敬明就承受着“高票房、差口碑”的压力,而《小时代》也始终没有摆脱“像MV+PPT”的指摘,其剧情单薄、舍本逐末一直是受到诟病的原因。《小时代3》首映场,在最后拍摄花絮的彩蛋放映完毕后,但仍有执着的观众坚持等到最后,发现其实还有一段类似“浩瀚宇宙的小小星辰”似的独白,配之以制作豪华升级的城市美景。

虽然韩寒并没有受到价值观上的指摘,但由于他电影里的韩式风格的金句段子过多,也成为了诟病的对象。有不少观众表示,看完《后会无期》没有一点能记住的地方,都是段子的堆砌,本来因为喜欢看韩寒的书,觉得他有思想有内涵,抱着期待来的,结果不少观众表示一脸茫然,“没看懂,不知道韩寒想表达什么,好像有点太文艺了”。

结语:两个”闯入者”

郭敬明当年拍完《小时代》第一部时,被无数人诟病价值观,他说:我提供了一种梦想的范本。如今,《小时代3》的争议程度似乎不及《小时代1》时来得猛烈,一方面非目标受众已经不去看了,而市场也默许并接受了这样一部电影。而且在粉丝们疯狂的尖叫声中,有越来越多的业内大佬抢着来分一杯羹。

就像曾经有人问一位电影人,“撇开票房,《小时代》算一部好电影吗?”他反问:“为什么要撇开市场呢?我认为郭敬明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就是要生产一个‘工业产品’,因此评价它的好坏只有市场成功或失败这一个维度,如果一开始郭敬明希望拍摄的是一部好作品,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进入艺术的维度来评判它。”这话,似乎也同样适用于今时今日的韩寒与他的《后会无期》。

韩寒和郭敬明的电影讲了什么对大家来说,似乎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他们像两个闯入者,为2013、2014年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中国电影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当下,他们对中国年轻观众群体的研究,对粉丝心理的把控,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对营销的精准到位,包括拿自己这个品牌卖力宣传……这些都是这两个80后导演的“炼金术”。他们就像是家什和材料都齐备的大厨,菜色变了,但是顾客口味摆在那儿,酸甜苦辣几味永不变更地触及着人们的舌尖和味蕾。他们做的,不过就是换个厨房。

无论如何,这两个人自身的媒体品牌已经远远盖过了其他演员,甚至电影本身,两部电影各自说了什么已不重要,纵使他们有表达过点滴深情,也早已消湮在汹涌的娱乐大潮里。

这一战还未消停,他们似乎也已预定了下一场战役,韩寒和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科幻电影的兴趣。或许在两三年之后,他们将会再较高下,而他们的创作,故事,以及表达,对一些观众来说,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不知道,这与他们当初进入电影行业所抱持的目的,是否背离。(梓 月)

链接:关于《后会无期》和《小时代》

韩寒能治愈人生吗

“我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在《后会无期》最早流出的一批资料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就数这句台词了。如果说写《三重门》时的韩寒正在努力靠近钱钟书,那么拍《后会无期》时的他,则在努力靠近王家卫――就拿这句台词来说吧,它跟王家卫电影里“当我最美好的时候,我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出一辙。某种程度上,台词的成色决定了电影的成色。当然,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和当年从文坛杀入赛车场,韩寒以职业赛车手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样,这次他依然保持了一个职业电影人的态度,或者说尊严。

许多观众对韩寒的期待,无论文字还是电影,都不仅仅是新鲜好看,而是指望着能在电影里看到新浪博客时期的韩寒,一个可以帮助他们释放焦虑和恐惧的韩寒。而这个上海年轻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好意思辜负这种期待:正如影片描绘的那样,三个年轻人,浩汉、江河、胡生,在经历了一段“滑稽又忧伤”的旅程之后,对自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思考”,路上有各种奇遇,这些奇遇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现实。这种勇敢介入生活的态度,是韩寒与其他商业片导演的最大不同,他心中除了装着观众和观众的票钱,还装着他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应该会有很大疑问冒出来,比如:上路能治愈人生吗?打台球能治愈人生吗?吸烟能治愈人生吗?浑不吝能治愈人生吗?就拿第一个问题来说吧,所有试图通过上路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年轻人,到头来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学会了看地图。《后会无期》显然说服力不强,它只是暴露了一个32岁导演的仍稍显稚嫩的“世界观”。

郭敬明异想天开的封闭世界

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四位主角,以及顾源、简溪、宫、周崇光……一群年轻人,他们终于告别了精彩的大学生活,准备进入更加精彩纷呈的社会大学,一个不需要录取通知书却更加残酷的地方。虽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比起大学,残酷的社会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教育我们。”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滚滚的生活洪流”中,他们会迷失方向,心中充满惆怅……作为三部曲的终结篇,《刺金时代》在这个暑假画上了了一个“好看”的句号。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5

直到望见地面灯光飞窜、龙盘虎踞的城市群,才有了点感觉。我是要去参加个什么作文比赛,听起来似乎不大靠谱,但空姐温柔的广播让我确信是到了上海。

一下飞机,上海扑面而来。脑中立马闪过:上海滩、许文强、浪奔、浪流、情深深雨蒙蒙、假惺惺……只觉眼前人如海流,高楼耸立,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对上海的第一印象仅限于此,没有想象中的豪气冲天。

来到姐家,累极,蒙头就睡,不省人事。

次日,养精蓄锐(吃饭,喝水,看电视,再睡)。

第三日,考试。我和姐早早来到巨鹿路。此路给人感觉尚好,虽处南京路与淮安路之间,板着脸的高楼已少见。青砖老屋,小弄堂,梧桐树以及不时飘过来的吴侬软语,很符合王安忆笔下的精致与沧桑。开考前2小时,逸夫学校外聚集了考生与家长,黑鸦鸦的一片。唧唧喳喳。我是说树上的麻雀。他们看起来都不简单。与他们的镇定相比,我就略显紧张。姐说你扭扭捏捏的,像个小姑娘。下午一点进场,喷泉四射,我纤纤作碎步地进去,末了回眸,对姐嫣然一笑。后来姐说我那一回,像极了临刑前的犯罪分子。

我向来是文思迟钝之辈,开考后半小时,别人下笔千言,我稿纸上仍立着个光杆司令。其实我是在研究人相,得出的结论是:后面两位山东姑娘挺秀气,前面的陕西姑娘就比较彪悍了。监考老师提醒我别东张西望,于是埋头狂写,中途仅上了一次厕所。

好不容易挨到写完,我笑眯眯地走出考场,犹如刑满释放。还早,又和姐来到上海作协所在的爱神花园。那院很古典,欧式建筑,青竹石凳,爬山虎的藤占据了整个房壁,整个一拍鬼片的现场。我们故作惊讶,指手画脚,见人拍照,才发现自己忘带相机,以手抚膺坐长叹。

一个MM幽幽地走过,我预感没戏了。

于是一天后的清晨驱车回家,落下了九点半在青松城酒店举行的颁奖会。后来我听说青松城的气氛着实不轻松,宣布获奖名单时,有仰天长啸者,有沉默不语者,有的笑得满面春风,有的哭得梨花带雨。还好没趟这浑水,我虚伪地想。

车行至武汉,姐夫的姐姐一个电话来:“那个……你……”

高速公路上,那个x等奖来得太突然了。幸好不是飞来横祸。遂爽,不过也有遗憾:这次没认识几个人,唉,谁叫泰安没房了哩。后来……

嘿嘿,没了。

有时觉得好笑,我这个俗人怎么就堕落成了文艺青年。

初中作文,常被老师作反面教材诵读。受此打击,开始寻章摘句,剪刀加浆糊,也赚得几笔红色加下划线。

高中开始写酸文章,偶尔拿着猫狗之文屁颠屁颠地向老师请教,不料承蒙老师诚心叮嘱:别头脑发热,你没韩寒的才。顿冷。但我向来不太听话,不久复热,至今。虽因此浪费不少时间,也无甚成就,但从未为自己的头脑发热后悔。

到现在我依然没韩寒的才,韩寒才华横溢,而我是横竖都溢不出,但我可以挤牛奶一样地挤啊。契诃夫不是说过嘛,大狗小狗都要叫,就按上帝给它们的嗓音叫好了。怀才好比怀孕,时间长了自然会被看出来。可没怀上总不至于拿个枕头装或去xx医院吧。其实有才没才不重要,喜欢就行,用地主老财的话说:“老爷我就好这口。”

这世界上很多人以为自己是金子,但金子毕竟稀少,也不只有金子能发光,金属不也能么。破铜烂铁,新型钛合金什么的,有光就成。

看书嘛,总要经历由糟粕到精品的过程。曾经被毒害过也没啥关系,早日悬崖勒马的要紧。

有一段时间迷上郭敬明,被他莫名的忧伤蛊惑。整天想着让自己眼神忧郁,三姿(走、坐、睡)寂寞。有事没事抬头45°角望天,低头45°角数蚂蚁。隔三岔五摘一朵没有来路的油菜花(实在找不到葵花)欲授人芬芳,怎奈此花亦无出路,遂至枯萎。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的我,躲在仲夏那不张扬也不寂寞的角落,泪流满面,悲伤逆流成河。假寐,可硬是没梦见香樟(其实香樟长什么样我也不清楚)、落花。听见身边蚊子叫,随手一抹,蚊子们扑向盛大的死亡,这回总算知道了什么叫莫名的忧伤。

我曾经起过许多笔名:孤芜静、寂寞、落寞、孤星追月、思念成殇、末路荒凉……词与词之间越是牛头不对马嘴越显得深刻。有的笔名,我自己都不懂啥意思。嗨,怎么忧郁怎么来,大家不都想做忧郁一王子么?

我曾经将笔下好友、同学的名字改成落梨、梨驼、落落、莫离、小莫、莫莫……谁叫我模仿郭敬明呢!

我写过这样的句子:无边的黑夜降临,总有一种莫名的忧伤……

曾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都是坚强的孩子。好了,不哭了,我在纸上替你哭过了……

也曾想写这样的句子:我的孤独来得突兀而没有缘由,像屈原桥上顺数第三十八根灯柱或倒数第四十五根灯柱。

到后来我自己都恶心自己,妈呀,我犯得着整天忧伤吗?犯得着将那些小快乐、小忧伤放大无数倍,学人家郭敬明、三毛吗?成天写那些“鸟儿飞过天空役留下痕迹”之类的句子有什么意义?其实现实生活中鸟儿飞过天空,有时也留点痕迹,比如鸟屎。

彻底自己后,迷途知返,从鲁迅、沈从文啃起,一直啃到福克纳、马尔克斯,获益匪浅。回头看郭敬明,真是那个什么啊。

前段时间美国某杂志评郭敬明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颇使我受了点刺激,往严重了说,这又是一次辱华。

好了,好了,咱不说亲爱的小四了,学校那么多他的粉丝,怕遭群殴。广大怀春的少女、少男们,对不起啊,破坏了小四在你们心中忧郁、唯美、高大的形象,赶明每人送一本《最小说》算是赔罪。罪过罪过。

如果说我侥幸得了个奖的话,那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阅读经典的。还是韩少功说得好: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农民从不骗人,不信你试试。

当你欲打着新概念的旗号沽名钓誉,招摇撞骗,猛然发现,到了十一届,它已老成了“旧概念”。2l世纪的人向来喜新厌旧,于是乎后来者都被拍到了沙滩上,虾兵蟹将四处乱蹦。还蹦达啥呢?早退潮了,蹦得再高也只会被人鄙为东施效颦。老实点的好。

虽然如此,我依然要顶着厚颜的骂名放一点厥词:除了新概念,没有什么作文比赛能每年吸引七八万人参赛,更没有什么作文比赛有高考加分。藏着卧着的龙虎高手们,就算你不想去证明自己有多牛逼,也应该在乎高考加分吧。进不了复赛顶多浪费一张邮票一个信封一块八毛钱。其实只要你有两把刷子,得奖的概率比“买码”中奖还高点。

连篇累椟写了这么多本就显得矫情,但我希望以上这些唠叨能让N个少年对教室里的朋友问:“去吗?”也让N个同学回答:“试试吧。”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6

《小时代2》上映后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在以社会中坚力量批评为主的浪潮中,鲜有中学生们发出的有理、有力、有节的认可和赞扬之声,尽管他们是小时代系列作品的主要受众群体。一班主创人员在郭敬明的带领下,迎难而上,一边四处宣传,一边不屈不挠地为自己的电影作品和小说作品,以及关于文学和商业的尴尬关系等周边八卦进行着“正名”和宣讲。

在参加凤凰某节目(窦文涛和许子东提问)的过程中,小郭被直指了两个核心问题,都很有分量。首先是许老师表示,小郭的作品主要受众群体是中学生,这让他非常“羡慕”,希望小郭能阐述一下作品中最打动中学生的是什么东西。

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郭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他在媒体面前所矜持的优雅姿态,翘着二郎腿侧歪在座椅中,一手托腮一手自然搭垂,优雅得像个女孩子。回答问题之前,他不经意地舔了一下嘴唇,这是谨慎应对的经典表现之一,说明他的心里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但不一定是紧张的表现。随后,伴随着稳定的目光注视和平缓流利的语速,阐述了自己的作品占据“天时”的优势所在,也就是符合中学生们所了解的这个时代,符合他们的视角以及畅想方式。稳定的目光注视,表现出了阐述的掌控感,平缓流利的语速也充分说明这些阐述的内容已经在心中千回百转,无比熟稔。甚至,在他回答的内容中,会用《红楼梦》和鲁迅作为对比陪衬,来说明其作品的时代优势,虽然在提到前辈的伟大作品时会有舔嘴唇和抹鼻子等自我安慰性小动作(同样的舔嘴唇动作还出现在“让他们(中学生)体会战争和饥荒”处,是列举性语言滞障的安慰反应),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自信和理直气壮的。毕竟,作为颇具争议的年轻作家,提到老前辈的作品和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时出现轻微慌乱,是非常正常的反应。

随后,窦文涛问:“你是更重视让读者喜欢,还是你心里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文学指标,更想达到这个指标?”这个问题对于文学工作者来说,绝对算绵里藏针的狠题目,因为放弃高远的文学追求基本上一定会被鄙视和批判,但满足读者则是作者们生存需求的第一道门槛。小郭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面带礼貌的笑容,随即立刻动用双手辅助表达了“高目标不是想就可以做得到,需要积累”的聪明回答,在这段逻辑完备的回答过程中,频频可见其双手的握拳、劈砍、掐捏等发力的小动作,映射着他讲这段话时内心的努力。与上一个问题有所不同的是,在这段回答过程中,他的视线已经不再稳定地关注在提问者身上,而是随着回答的内容而四处飘移,在每个句义表述完毕时才跳回到窦文涛脸上。视线跳跃性的增加也意味着对语言掌控度的减弱,也许是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如回答中学生那道题目时那么淡定和从容。但是,总体来讲,在应对这两道非常狠的核心问题时,小郭是有充分准备且理直气壮的。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7

读郭沫若诗集《东风第一枝》

《东风第一枝》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出版的郭沫若先生诗集,收集了郭老在1976年10月到1978年6月这段时间所写的几十篇诗作和文章,以及部分写作在先而至1976年10月后才得以发表的作品。郭老于1978年6月12日逝世,嗣后诗集出版。

《东风第一枝》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在扉页之后,即为邓小平同志在郭沫若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摘录,然后是6帧人物照片和3幅诗文手迹照片。人物照片有“1954年和郭沫若”、“1954年、委员长和郭沫若在一起”、“同志和郭沫若同志”等。手迹照片有“郭沫若同志手迹:《纪念》”、“郭沫若同志手迹:《水调歌头·粉碎》”和“1977年12月1日题关良同志画鲁智深”。这都是现今难得一见的史料。而书中所汇集的郭老几十篇诗文,则更是一场惊涛骇浪的历史见证,扬播着历史的正义之声,体现出这位文学巨子生命最后两年的情感和理念。

郭老在《永在》诗中写道:“伟哉领袖万民亲,改地换天绝等伦。三座大山齐扫地,五星红旗高入云。”在《怀念》诗中,郭老写道:“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阴翳五州哀。”“盛德在民长不没,丰功垂世久弥恢。”在《八一怀》中,郭老写道:“服务为民公仆责,同仇敌忾万夫雄。反封反殖反双霸,赤旗高擎贯始终。”充满了对革命领袖的崇敬热爱,真挚感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在1976年10月,当得知祸国殃民的“”覆灭后,郭老在书中立场鲜明地用投枪匕首般的语言写下了《水调歌头·粉碎》,词中写道:“大快人心事,揪出。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这上半阕词句,当时曾广为传唱。确实,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十年“”期间,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老也难幸免,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更为残酷的是,他的在农业大学读书的儿子被绑架后坠楼身亡,郭老和夫人于立群因无计可救而悲痛万分。然而,历史是公道的,于立群在“序”中写道:“的倒行逆施,使郭老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他的健康被夺走了,但他顶住了这股逆流。可以宽慰的是,郭老在他有生之年终究看到了的覆灭。”

郭老能在晚年亲身经历1976年10月这个地覆天翻的历史时刻,目睹了中国历史上又一群丑类倾巢灭顶,正如于立群在“序”中所言:“他的心该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欢快、何等的痛快哟!”在1977年12月1日,郭老写下了《题关良同志画鲁智深》,诗云:“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原注:“诗末三行是指泥巴可以肥田利农。”)诗人虽已老迈,但心如火中的凤凰欲再振翅冲天。《人民日报》1979年1月29日第6版发表了郭老这首诗和关良的画。当时正值破除迷信拨乱反正之际,《人民日报》发表郭、关的诗配画,显然具有深意。

《东风第一枝》是郭老20世纪后半叶的重要诗作,印数达7 万册;而出版这本诗集的目的,如于立群女士在“序”中期望的那样:“愿这本集子成为一束迎东风而放的花枝,加入万紫千红的队伍,为神州的春天再增一分春色。”

郭老未及看见《东风第一枝》出版便离我们而去了。但他是带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而去的。也就在郭老逝世的当年年底,即1978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读郭沫若诗集《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是195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郭沫若诗集,分24开平装本、精装本;采用“一花一诗”的写法,即一首咏花诗,旁边配一幅黑彩版画花卉图案,文图并茂。百幅花卉插图和扉页之后的郭沫若肖像都是由大师级版画家刘岘先生雕刻的。

郭老在诗集里扬弃传统写诗方法,无华丽辞藻,无深奥典故,而是以第一人称的拟人化笔法,短语长句,韵节自然,让花卉自个儿娓娓道来——或一段故事,或一段常识,或一段感悟,或一段警示,有直白也有妙句,首首诗歌都有所指,内涵深刻,耐人细品。

《百花齐放》中许多诗句通俗易懂,如儿歌般朗朗上口。比如《蒲公英》全文:“倒不希罕人们所宝贵的的黄金,在转瞬间会把黄金变成白银。银色的种子,是一团空降部队,但我们是向大地中投下生命。中国大夫知道我们的药性,他们会用我们来治病救人。很好,我们实在是热爱中国,我们是大地之子,别名叫地丁。”

《百花齐放》不乏机巧诙谐的语句,显得轻松有趣。如《含羞草》的后四句:“因此,人们便叫我们为含羞草,我们害什么羞?人们应该知道。我们是替动口动手的人害羞,请设身想想:岂不是太无礼貌?”又如《紫薇花》的后四句:“因此,又被人们叫作怕痒花,其实我们倒不痒也不怕。只是告诫人们要规矩一些,为什么对花木要用手乱抓?”诙谐中包含着谆谆教诲。

诗集中有不少篇幅结合花卉的生物学特征比喻一种生活的哲理。比如《玉簪花》的后四句:“我们不需要任何阔气的享受,但温暖的阳光定要十分足够。如果把我们栽种在阴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气暮气,苗而不秀。”又如《夹竹桃》的后四句:“阳光如果缺少,我们要起变化,红色的花会变成白色的花。在这里显然包含着深刻教训:红色专家也能变成白色专家。”

诗集中有几首借花讴歌农民的诗,情意真切。比如《菜籽花》、《木笔花》、《石榴花》、《凤仙花》、《向日葵》,其中尤以《向日葵》前四句最为简约:“我们当然没有牡丹那样高华,但和死不了一样是到处开花。老百姓谁个不知道向日葵?我们是向着太阳,也向着农家。”《菜籽花》也是如此:“我们把大地化成一片黄金,多谢春天,更要多谢广大农民。劳动人民是真正的宇宙真宰,为了他们,我们甘愿粉骨碎身。”菜籽粉骨碎身就是榨油以报答农民,多准确。

当然,由于诗集写成于1959年“”时期,数量不菲的诗篇如《荷包牡丹》、《马蹄莲》、《玫瑰花》、《蜀葵花》、《郁金香》等,大都有深深的时代烙痕。比如《郁金香》的前四句:“波斯诗人曾经把我们比成酒杯,但他错误地只用来作自我陶醉。我们今天是要为而干杯,高呼中国共产党和万岁。”又如《蜀葵花》中间三句:“我们要做多快好省的花模范,我们要做力争上游的青云梯。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不算稀奇。”其中,蜀葵开花正是双花梯次而开,“青云梯”的比喻十分贴切,非四川人不会用此比喻。诗中的豪言壮语和口号,亦属特殊的时代语言,真实而无矫饰。

郭老在诗集中还歌咏了少数很特别的花,如《罂粟花》。罂粟是,罂粟花常被比作妖艳的妖魔,但诗中说道:“我们本是药草,用量自有分剂,你们当成三顿饭吃,怎不坏事?”多明晰的辩证观!

在《百花齐放》中,郭老满怀着一片真诚,愿中国大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总是春。所以他在《后记》别声明,“普通说‘百花’应该包含一切的花,只写100种似乎就不包含其他的花。这样,‘百花’的含义就变了。因此,我就格外写了一首《其他的花》,作为第一百零一首”。而这个“一”在《易经》里既是万物的结尾又是万物的开始。哲理深邃,郭老真是用心良苦啊!

这本诗集,共汇集了郭老自云“费了十天功夫”写成的101首咏花诗,平心而论,颇有“”的速度。然而在中国古今诗坛,又有谁为百种花卉写过诗?唯郭老一人而已。如果体谅到当时的国情,《百花齐放》当不失为一组大型的真诚的“花之歌”。

郭敬明经典语句篇8

作为公众人物,看似五光十色的艺人们,实际上也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样,一刻也没有脱离小市民的做派。市井心态人皆有之,交织成一道ABCD的选择题,列位看官也可对号入座。

心态A:怀旧

小虎队应该是新年里第一个借助虎年东风的团队了。就像老同学聚会那样,看得虽然是沧桑的老脸,但想的却是当年的峥嵘。一向不景气的正版唱片市场一夜被激活,小虎队全部12张原版专辑,在网上炒到3万元;KTV里响彻“小虎队”的狂欢……怀旧情绪席卷了几代人。小虎队效应带来的不仅仅是怀旧风,更是怀旧经济。

乖乖虎算是一个读书人,因此非常明智地拒绝了以小虎队名义巡演的邀请,认为经典是值得捍卫的,不容再去亵渎。于是他们仨相约12年以后再见,那可真就是“老虎队”了。

在娱乐文化工业范畴,怀旧风虽未山呼海啸般肆虐,冰山一角却也早已浮出。比如,电影《变形金刚》的热映带动了相关动漫、模型等市场的再度兴旺,擎天柱一句“汽车人,出发”足以让无数人动容,哆啦A梦、一休哥等的手机铃声随处可以听见,《恐龙特急克塞号》、《铁臂阿童木》、《猫和老鼠》等经典动画片又出现在各个报纸杂志、车载电视上……

但为什么偏偏是擎天柱、孙悟空这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又火起来?岁月流逝,70后、80后前赴后继地担负起家庭的担子,不经意间成长为社会的新一代中坚力量,进入怀旧年代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他们充当了娱乐消费市场中最强劲的购买力。

网友点评:怀旧经济俨然成了购买力决定市场的问题,在娱乐文化工业领域尤为如此。二十年一轮回,今天的“喜羊羊灰太郎”若干年后也会成为“00后”的怀旧大餐。

心态B:嫉妒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周杰在博客上如是说。称“还珠”剧组的台湾演员诋毁内地人,周杰进而声讨那些在内地捞了好处却又转头谩骂内地人的台湾无良艺人。

那么为什么要挑小虎队再次出山的当口来引爆十年前的“”话题?早干什么去了?从周跑跑到周骂骂,其实周杰本人很有必要就“撞车门”后的自己检讨一下,但也许是嫉妒心态作祟使然,也许是长久被媒体隔离的寂寞驱使,周杰这回又冲动了。相对于小虎队、林心如等人的演艺势头来看,周杰显得比较逊色。就周杰撞车事件背后的娱乐危机公关来看,周杰的性格显然并不适合在娱乐界打拼,而此次“还珠”骂战升级事件,再次验证周杰从一个不自我反省的男人再度沦为一个骂街的“女人”。一度还是男人式的强硬,转瞬就成了女人式的撒泼,虽然他说的是真话,但也因为旧事重提而背上了炒作之嫌。非但没有重振自己的品牌,反而让人窥看到了他率真的底线,娱乐圈有自己的全性思维,周杰的西北式“一根筋”作风显然处于下风。

面对周杰之语,苏有朋口口声称谣言止于智者,陈志朋明确表示再造谣中伤就对簿公堂。有孟广美诋毁内地人在先,我们不得不相信“无风不起浪”的名言,因此这俩人也不可能真的与周杰硬碰硬。怪就怪艺人内心深处的嫉妒野草在一夜之间疯长起来,哪还管隔夜饭的馊味儿呢。

网友点评:周杰还是读书太少,做事不计后果。自己的问题一大堆,又来声色俱厉地指责他人,时机也算得太不准了吧?

心态C:围观

面对娱乐圈的各种潜规则,网民实际上是庆幸有个宋祖德这样的大嘴的,因为他说的并非都是栽赃陷害,有的事情绝非捕风捉影。每逢他张嘴,总把娱乐圈喷得昏天黑地,让那些明星一身口水,不得消停。不过,最近他的大嘴被贴了张封条,可能会稍稍影响一点火力。宋祖德的博客已经显示为“封杀用户”,这里曾经是他最重要的言论发表空间,如今变成一片空白。但久经沙场的祖德兄目前情绪稳定,他说:“大不了我自己办个网站,叫小草网站,一样可以在上面发表我的言论。”

宋祖德的低俗是建立在对娱乐圈的叙述而非评论上。如果这叙述是虚假的,应该有另一种真实的叙述来反驳、澄清;如果这叙述不幸为真,那宋祖德就只是叙述了一种低俗的现实,充其量是以低俗对低俗,他自己恐怕还算不上低俗之王,因为远比他低俗的“始作俑者”每天层出不穷。但归根到底,祖德还是一个人在战斗,势单力薄、茕茕孑立。但如果娱乐圈的怪现状不变,低俗的土壤就还在,一个宋祖德倒下去,还会有更多的宋祖德站起来。因为,只要有围观的看客,就不愁没有这些爆料的猛人。还是那句话,“身正不怕影子斜”,苍蝇不会去叮那无缝的蛋的。

网友点评:宋大嘴暂时封口,让我等甚感失落。倒不是说他多么百发百中,其实是被演艺圈这些假模假式的假招子弄烦了,希望“正义的来福灵”多来几个,把画皮给他戳穿、戳穿。

心态D:强势

新概念作文大赛后,80后“三驾马车”就此分道扬镳,韩寒日渐成为公民社会的意见领袖,张悦然依然醉心于纯文学的写作,郭敬明则顶着“抄袭门”的批判与压力,在商业化写作之路上一去不归。

韩寒每一次挖苦嘲讽郭敬明,都会引起轩然大波,南都周刊去年曾刊发引起广泛影响的封面报道《公民韩寒》,他称与郭“男女有别”。但当媒体跑去问郭的回应,得到的回答只是:我不评价别人。因此,作为他的死敌,韩寒逐渐感到了对手的强大。

在“男女有别”这种被娱乐化的嘲讽背后,清晰可见两种价值观的厮杀。韩寒的嬉笑怒骂解剖了充满荒诞的社会现实,他高扬理性与常识,笔锋凌厉不乏尖刻;郭敬明则承认现实,他极致演绎了这个社会的商业逻辑,自己甘心充当一个受益的消费符号。韩寒代表的恰恰是大多数人秉持公正的强势心态,郭敬明显得有些逆来顺受,但却依然坚挺。

网友点评:郭氏的粉丝群仍是仰望于他的少男少女们,他们疯狂迷恋自己的小四,却发声喑哑;韩寒的拥趸则不限于青少年,他清醒而张扬的公民意识,赢得了愈来愈多公共知识分子的声援。但强势与弱势的博弈,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的。

上一篇:以青春为话题作文范文 下一篇:珍惜时间的格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