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之夜范文

时间:2023-10-02 03:27:23

渔港之夜篇1

下午1时,荻港的阿春鱼塘四周围满了观看的人群,其中有一百多个摄影发烧围着篝火吃鱼汤饭Bonfire adds a touch of warmth to the New Year Fish Soup Dinner. 友举着相机抢拍捕鱼镜头。鱼塘里渔民

夜幕降临,戴着鱼面具、穿着传统服饰的村民,燃起熊熊篝火,煮起正宗鱼汤饭,载歌载舞庆丰收,水乡古村呈现一派欢乐祥和、喜迎新年的喜庆场景。2012年1月8日下午至夜晚,开塘捕鱼写春联、水乡婚礼农家乐、祭拜鱼神唱渔歌、捉鱼跳舞狂欢夜等鱼文化系列活动在湖州荻港渔庄火爆举行。

浙江湖州荻港村,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四面环水,河港纵横。青堂瓦舍,临河而建的荻港自古就有“苕溪渔隐”之称,前人曾有诗句留影了往昔荻港的画面:“倚港结村落,荻苇满溪生。黄昏渔火光,不见一人行。 ”养鱼是当地百姓主要经济来源,古时就有“一家一户皆鱼塘,夫妻双双养鱼忙”的诗文,养鱼致富,耕读传家,长期以来形成深厚的农耕文化。

荻港门前屋后,绿桑成荫,鱼塘连片,小桥、流水及逶迤的街面廊屋,构成养鱼水乡独特景观。现今原汁原味的古村遗韵更是赢得了著名文学家舒乙笔下“这是最好的江南小镇”的赞誉。

养鱼、捕鱼、卖鱼、钓鱼、观鱼、吃鱼、祭鱼等一个个闪光点串联成异彩纷呈的荻港鱼文化。“塘里养鱼,塘岸植桑”,荻港以其“桑基鱼塘”的传统养鱼方式,即“挖地为塘以养鱼,挖塘泥堆成土基,种植桑树养蚕,蚕粪蚕蛹作为饲料喂鱼”的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养殖出举世闻名的“乌金

们穿着橡皮渔服正在用大网围捕鱼群,只见银鳞闪烁,鱼跃人欢。突然,一条偌大的鱼儿蹦得半空高,大家齐声呼叫起来。网越收越紧,鱼越聚越多。一位渔民双手捧着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青鱼乐呵呵地给大家看,岸上的一架架相机立即按下了快门。起网装船了,渔船上装满了鲜蹦活跳的鱼儿,有青鱼、鳙鱼、鲫鱼、鳊鱼、鲢鱼、鲈鱼、鳜鱼、白条鱼、汪刺鱼……鱼满舱、人欢笑,一派喜庆丰收的景象。

一阵锣鼓声响起,大红灯笼,金色喜字,伴着欢快的唢呐鼓乐,当头戴凤冠、身穿霞帔的新娘被四人花轿“晃”出来时,荻港渔庄一下就给“闹”了起来。长长的迎亲队伍簇拥着新人过小桥、穿古亭,来到一艘装饰成鲤鱼状的迎亲船上,从抱子孙桶、系同心锁,再到拜天地等一系列古老的婚礼仪式无不透出荻港古村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水乡民俗文化气息。

那边来自杭州、湖州、嘉兴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正在泼墨挥毫,书写着充满鱼文化意蕴、祝福荻港繁荣昌盛的春联。围看的村民、来宾不时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写好的春联挂满了用养蚕大竹匾布置起来的围墙:“龙腾虎跃春光好;鸟语花香荻港新”、“春来鱼儿肥;日照芳草绿”、“丽日和风百花娇;丰衣足食万家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翰墨飘香,一副副春联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美好的祝愿。

获港渔庄宾馆前的大广场,敲锣打鼓,舞狮舞龙,热闹非凡。渔民们奏起了欢快的“渔家乐”。你瞧,这小船、渔桶、网

开塘捕鱼喜获丰收

A big catch at a fishpond in Digang

斗、鱼叉、菱桶都是渔民们养鱼的工具,通过这些道具演奏出欢快、喜庆、动听的打击乐。荻港悠久的养鱼传统,不仅铸就“乌金子”鱼品牌,更催生了荻港人自己的渔乐文化。渔家乐所表现的内容,包含了江南水乡渔民生产和丰收的全过程:春天鱼苗下种,夏秋喂食养殖,年终捕鱼丰收。渔家乐充满了欢乐喜庆的气氛,表达出农民劳作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近几年,“渔家乐”如一支奇葩,绽放在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中,先后走进了南太湖音舞节和中央电视台。还在上海农博会、杭州国际童装节上展现独特的魅力。除了“渔家乐”打击乐队,村里还有青年舞龙队、少年武术队、老年扇子舞队、京剧表演队等文艺团队十余个。正是这些民间文艺队伍演绎出活色生香的水乡渔村的民俗文化。

此次活动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荻港充满鱼文化特色的篝火鱼汤饭了。大广场一隅是复原的渔村民间大厨房,一只只鱼形的大柴灶排列在前,炊烟袅袅,灶上叠着高高的竹蒸笼,渔庄里的厨师正在烹烧各种鲜鱼。广场上摆开了数十桌圆桌子。和孚镇旅游办主任章金财向我们介绍说,鱼汤饭是鱼文化的一个亮点。渔民通过一年来的辛苦劳作,过年之际,正是渔业丰收季节,左邻右舍用丰收的大鱼、酒菜来招待帮工、相互庆贺,一起围坐吃鱼汤饭,庆祝丰收。至今荻港村家家户户还保留着这种民俗。

夜晚6点时分,长达70米的篝火被点燃。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女士迈着轻快的步子登台为此次鱼文化民俗活动致词。她的热情洋溢的讲话刚毕,热烈的掌声、震耳的鞭炮声、激越的鼓乐声响成一片。一队舞龙队舞起了青龙,雄狮猛虎腾跃跳挪,戴着各种面具的人们唱起了渔歌、跳起了舞蹈,整个广场欢腾了。主持人宣布篝火鱼汤饭即渔家婚宴开席。鲜嫩可口的鱼菜、犹如奶汁般的鱼汤端上了桌面,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着表演,一边吃着鱼汤饭。

说起鱼汤饭,不能不说荻港的陈家菜。据悉,陈果夫对烹饪十分讲究。他是湖州人,故特聘他妻子朱明老家荻港的烹饪高手施庆生掌勺陈家厨艺。施庆生的传人现在就在荻港渔庄任大厨,即陈文学、钱荣华和吴杰三位大师。2006年7月,陈果夫全家十四人专程来荻港渔庄与钱荣华师傅相聚。故地重游,激动不已。为此,钱师傅亲手做了一桌丰盛的陈家

戴着面具载歌载舞

Dancers wearing masks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菜,陈家人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陈果夫女婿沈华祝老先生当即挥毫写下“传承陈家菜肴精华”墨宝,赠给荻港渔庄。陈家菜是荻港鱼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于是在活动现场,主持人请出了这几位陈家菜传人。他们齐声说:“各位客人晚

请大家好好品尝陈家菜!”原来这次鱼汤饭中还有声名 ,上好

远扬的陈家菜肴呢!

祭拜鱼神的仪式开始了。

桌案上放上猪头、鲤鱼、葱蒜、年糕、水果,点上蜡烛,燃起三炷清香。由徐董事长领衔的祭拜人员恭恭敬敬地叩头三拜。 ―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二拜,祝福全天下阖家欢乐;三拜,祈求来年渔业丰收。在祭拜礼仪中,渔民们欢欢喜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各地的节庆、民俗活动中多有祭祀。祭太阳神、月亮神,祭黄帝、妈祖、大禹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民间崇拜。荻港的祭祀就是民众表达对鱼神的崇拜,对一年丰收的感恩,对来年好年景的祈盼。

篝火熊熊燃烧,唱吧,跳吧,欢乐的人群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一队队“鱼群”、“小虾”、“小蟹”,共26支队伍,200多 人依次唱着舞着。和着悠扬的“梦里水乡”音乐,人们跳起了摇船舞、捉鱼舞,唱起优美的水乡谣:

“船橹吱呀,微波荡漾/一路摇曳一路笑/摇过春夏秋冬/摇破满天星空/开心的渔民们回来啦/摇起我们的小渔船/载着我们的丰收鱼……”

歌声此起彼伏,这边歌谣刚歇,舞台那边又唱起了《小小荻港村》歌曲……

荻港村党委副书记、荻港渔庄董事长徐敏利从小在水乡长大,对水乡鱼的特性、品种了如指掌,并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水乡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这

吊臂香端庄且高雅

Village girls stage a performance.

次鱼文化活动富有荻港特色,独具乡土风情。我们发掘它,是为了传承它;传承它,是为了弘扬它。今天在现场给大家服务并表演的都是渔庄的200多位员工。他们的辛勤工作营造出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氛围。我们会将这些活动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此来激发干部群众创业干事的热情,促进荻港经济、文化发展。欢迎你们以后再来采访,那时我们一定会搞得更好。”

熊熊篝火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欢乐的人们放飞着好心情。一阵阵爆竹声、劲歌声、欢笑声在渔村的夜空久久回荡……它预兆龙年的水乡大丰收,荻港的明天更美好!

By Zhang Ke, our staff reporter

Digang, a village specialized in fish farming since very ancient times, holds its annual grand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8, 2012 and the revelry goes all the way into the night.

Digang is a village in an area crisscrossed by rivers and dotted with ponds in northern Zhejiang. Fish farming has been the vil-lage’s economic pillar for at least a thousand years.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 lifestyle at Digang was simple and stable for centuries. A household took care of a few fishponds and people educated them-selves by studying classics. Those who came out well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got appointed to official positions. Those who did not stayed home and continued to take care of family fishponds.

The world-famous mulberry-dyke-fish-pond system of China was invented in Guangdong, a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but it is in and around Digang that the system is well preserved and is about 6,700 hectares large, which is actually the largest and best-preserved mulberry-dyke-fish-pond system in China.

Digang has been rediscovered by scholars, poets, tourists, pho-tographers over the last 20 some years. In some people’s eye, the village is the best prototype of village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first celebration of the big day takes place at Ah Chun fish-pond, a private business, at 1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More than 100 photographers are there to capture the harvest on their cameras. Dressed in one-piece rubber overalls, the fishermen wade into the pond and begin to pull in a big net. As the big net begins coming in, fish jump. Bystanders cheer and photographers click away. Smiling from ear to ear, a fisherman carries a big fish over to the photogra-phers. They click away madly.

The second celebration is a traditional village wedding. A group of people comes to the bride’s home to accompany her all the way to the bridegroom’s home. The procession is composed of a small band, a sedan chair carried by four men, red lanterns. The proces-sion goes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arrives at the riverside where a

EXCLUSIVES新春特稿

渔村巾帼舞起青龙

The women dragon-dance team at Digang Village is

ready to stage its biggest annual show.

carp-shaped boat is waiting. At the wedding, people see many tradi- At six o’clock in the evening, bonfires, which are placed in a row

tional household appliances. as long as 70 meters, are lit. After the director of the fish restaurant

The third celebration is a a gathering of calligraphers from makes a brief thank-you speech and the village’s dragon-dance team

Hangzhou, Huzhou and Jiaxing as well as village enthusiasts. They stages a noisy happy performance, the banquet begins. As it turns

write couplet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as the lunar new year is the out that three of the chefs from Digang Fish Restaurant are disciples

time households across China put up new couplets. The couplets of Shi Qingsheng, a chef who cooked for Chen Guofu (1892-1951),

created on the spot are placed on the large bamboo plates leaning a high-ranking Kuomintang official. Chen was from Huzhou and

against walls. The large flat plates are vessels for silkworms to live his wife was a native of Digang. Shi worked for the Chen family for

in when the silkworm farming season starts in the spring. years. The chef not only trained disciples but also passed his recipes

The large square in front of Digang Fish Hotel serves as the ven- to them. The three chefs all work at Digang Fish Restaurant now. In

ue for musical performances staged by villagers and all the pieces July 2006, 14 descendents of the Chen family came to Digang Fish

are associated with fish farming. The tools from everyday work Restaurant to meet Qian Ronghua, one of the three disciples of Shi

such as buckets, harpoons, landing nets, miniature boats are all used Qingsheng.

as percussion instruments. The

band has appeared in various tel-

evision programs. Digang boasts

about ten performance teams

such as dragon dance team, mar-

tial arts team, fan dance team,

and Peking Opera club.

The most attractive event that

day is the outdoor fish soup din-

ner that evening on the square.

In one corner of the square is a

large kitchen shed established

for the occasion. Chefs from

the Fish Restaurant are busy

preparing various fish dishes. It

turns out that the Spring Festi-

val is a time for fish harvest. A

household usually entertains its

neighbors and helps with a fish

soup dinner. The feast has been

a tradition for centuries. For that

evening, dozens of tables are set 水乡婚礼别开生面

A traditional wedding boat parades through the river network on its way to the bridegroom’s

up on the square.

渔港之夜篇2

东莞水上交通管理中心4月正式对外开通

4月1日,东莞海事局宣布东莞水上交通管理中心(简称VTS中心)正式对外开通运行。东莞VTS系统通过雷达、摄像头,基本实现对重要水域、河口、大型码头的全覆盖监控,实现航运安全、有序、有效率。同时,东莞VTS中心还正式了《东莞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细则(试行)》和《东莞VTS用户指南》,进出东莞VTS管理区域以及在管理区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肖国豪)

湛江港船舶航行实施新规5万载重吨以上大型船舶禁止夜间通过

据湛江海事局透露,《湛江港船舶安全航行管理规定》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所有在湛江港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必须按照规定执行,如超过5万载重吨的大型船舶通过海湾大桥水域须提前3天向湛江船舶交管中心申请,并不得在夜间通过。有关规定的具体信息可登陆湛江海事局网站查询。(张超)

汕头港鳗苗专项整治活动圆满结束

近日,为期三个月的汕头港鳗苗专项整治活动落下帷幕,汕头海事局联合汕头市水上公安分局、汕头渔政支队成立鳗苗汛期联合整治组,共出动船艇280艘次,执法人员1400人次,清理碍航捕捞渔船325艘次,清理碍航渔网属具550个,保障了鳗苗汛期汕头港航道的安全畅通,期间未发生一起因渔船碍航引起的安全事故。(宋东斌)

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成功救助失联渔船

经过3天的艰苦搜寻,4月1日19:20时,在雷州乌石以西约11海里处找到失联的湛江籍渔船“粤雷渔07126”,6名渔民和渔船均已安全。

据了解,湛江籍渔船“粤雷渔07126”于3月30日下午13:30时在湛江流沙港以西约30海里处失去联系,船上6人遇险。接报后,湛江海上搜救分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湛江海事局、南海救助局湛江基地、湛江渔政支队、广东海警三支队、南海救助飞行大队以及雷州市政府展开海上搜救,分别从徐闻海安、湛江、雷州流沙共派出7艘公务船投入失联渔船搜救行动,一架救助直升飞机“B07137”从三亚起飞投入到整个搜寻救助中,同时协调11艘渔船协助搜救。(邬丽光、张超)

暴风雨突袭珠江口水域沙角海事处快速应急化险情

3月30日07:23时,沙角海事处接报,有一渔船在虎门大桥下游水域翻沉,两名遇险船员已经被过往商船“新华洲17”船救起。接报后,沙角海事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执法人员快速赶赴现场,对遇险船员进行妥善安置。在了解得知渔船“粤番渔XX”由于大暴风雨导致翻沉在54#浮附近水域,执法人员马上赶往渔船翻沉水域,发现该渔船已翻倾漂浮在主航道上,当时正是涨潮,进港船舶特别多,执法人员立即向交管中心报告情况,让交管航行警告,同时拉响海巡船警笛,用VHF提醒过往船舶加强望,注意避让,另外用缆绳绑在翻倾渔船上,将渔船拖离航道到附近浅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应急处置,翻倾渔船被拖到上横荡岛附近水域,遇险船员也顺利移交给随后赶来的渔政和当地政府部门。(沙角处)

阳江海事联合边检开展搜救演习

渔港之夜篇3

“哥曼德”是英国特种部队的名字,以戴绿色贝雷帽为特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哥曼德”突击队在日军占领的菲律宾达沃港袭击了日军间谍船,在英国特种部队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电召“哥曼德”

1942年6月25日,美国一支运输船队装载着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在太平洋的一条秘密航线上悄悄驶行。这支运输船队是给驻守在中途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运送给养、装备的。

夜空中,正下着蒙蒙细雨。美军运输船队行驶到距中途岛100海里左右的海域时,夜空中飞来一支日本的轰炸机队,有30余架。一排排炸弹准确地投向运输队舰船。12艘运输舰船中弹起火,其中一些被炸毁,沉入大海。

美军运输船队遭到日军机队袭击的消息传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十分不安。自1941年12月以来,美国海军舰船经常在太平洋遭受日军的突然袭击,已经损失300多艘运输舰、多艘战斗舰船。美军的太平洋海上运输线几乎陷入瘫痪。奇怪的是,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在秘密航线上。日军是如何得到美军运输船队的航行情报的呢?

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进行了调查,发现是日本间谍船在作崇。原来,从1941年底以来,日本海军派出大量伪装成渔船和商船的间谍船在太平洋各海域刺探情报,监视美国海军活动。

听了汇报后,尼米兹将军突然想起,英军前线司令部曾提出过一份围歼日军海上间谍船的作战计划,当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尼米兹重新研究了这份计划。此时又收到了英国情报部门送来的情报:在日军占领的菲律宾达沃港发现一个日军间谍船基地,太平洋中活动的日军间谍船都是从达沃港基地出发的。经常有20多艘间谍船停靠在基地码头上。

尼米兹将军立即向英军前线司令部发去电报,要英军派出“哥曼德”突击队袭击达沃港,英国“哥曼德”部队接到前线司令部命令后,挑选了18名优秀队员,组成一支突击队,乘坐一艘旧渔轮,化装成逃难难民从印度向菲律宾海域进发,执行袭击达沃港日军间谍船任务。

“土潜艇”登陆侦察

达沃港位于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东南端,是一个优良的港口。日军占领菲律宾后,达沃港成了日本海军基地,港内停着一艘日本舰艇,岸上一队队日军在警界巡逻。载运“哥曼德”突击队的旧渔轮进入菲律宾海域后,直向棉兰老岛方向驶去。当渔轮驶入水深只有两米多的海边时,突击队长克拉克下达命令:“隐蔽渔轮,登陆侦察!”

渔轮在海边,怎样隐蔽呢?

原来这艘旧渔轮经过改装,分上下两层。下层舱灌满水,渔轮就沉没,成了一艘潜艇,既可在深水中抛锚,也可在浅水中搁浅,进行隐蔽。准备撤离时,将下层舱内水排出,就可浮至水面。所以“哥曼德”突击队员把这艘渔轮称之为“土潜艇”。

“哥曼德”突击队员接到克拉克队长的命令后,立即打开海底门,让海水灌进渔轮下层舱,渔轮很快在海滩上搁浅。突击队员登上了棉兰老岛岸滩。脱下身上衣服反穿摇身一变成了日军巡逻队,大摇大摆地通过海滩,来到棉兰老岛背面的崖壁前面。

“哥曼德”突击队员们凭着一般硬功夫,利用绳索、尖刀,攀登上棉兰老岛。放眼望去,岛上到处是碉堡,港内则停泊着一艘艘日军间谍船。经过侦察他们摸清了达沃港的情况:在港口四周设有3层障碍:外层是地雷带;中层是多列混凝土角锥体障碍物;内层是3列铁丝网。

克拉克队长决定将18名队员分成两个小队:岸上突击小队和水下突击小队。克拉克自己带着岸上突击小队,从岸上发起攻击;水下突击小队从水下发起攻击。

克拉克率领的岸上突击队乘太阳还未升起,各自找寻土坑、树丛、深草等隐藏起来。水下突击小队沿老路回到“土潜艇”上,准备进行水下爆炸。

突袭间谍船

度过了难熬的白天,夜幕降临时,达沃港外边的日军巡逻艇在海面上来回巡逻。港内警护楼上的探照灯也亮了起来。码头上,日军巡逻队荷枪实弹,穿梭往来。

克拉克率领的岸上突击队员们从隐蔽处钻了出来,拿出排雷器材,排除了地雷,越过混凝土锥体障碍物,来到内层铁丝网前,突击队员熟练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钳子和剪刀,剪断铁丝网,通过了最后一道障碍。

按事先计划,岸上突击小队又分成两组:突击组和掩护组。突击组袭击停靠在码头处的日军间谍船;掩护组攻击港内指挥楼,掩护岸上、水下突击队行动。

深夜12时,水下突击小队已潜入预定位置,利用微型无线电通话器发出了暗号。掩护组率先行动,两枚手雷掷向指挥楼门口。站岗的两名哨兵应声倒下,墙壁上炸开了一个缺口。指挥楼上的日军发出警报。间谍船上的日军巡逻队听到爆炸声,立即向指挥楼奔去。在间谍船上值班的日军也从梦中惊醒。

克拉克率领队员们用无声枪将间谍船上的日军一一击毙,然后冲向间谍船。在岸上,突击组冲到停靠间谍船的码头时,被日军发现。日军用火力拦截突击队,两名队员当场牺牲。

此时,水下的突击队员们携带着定时炸弹潜入日军间谍船底下,将磁性炸弹吸附在船的水下螺旋桨等重要部位。乘岸上突击小队还在与日军周旋时,完成了设置定时炸弹的任务,后撤离港口。

渔港之夜篇4

嵊泗列岛有着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资源。嵊泗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海域宽阔,深水港湾资源丰富,深水航道众多,有可建码头岸线470公里。整个港口具有航门多、腹地大、水深、少淤、避风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天然的建造大型港口、码头的理想选址。宝钢集团投资13亿元人民币的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已建成投产,效益明显。洋山深水港,深水岸线达30公里,可以建50个5至10万吨级的泊位码头。目前,在大、小洋山,一个现代化东方大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港口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已初具规模,总长31公里多、投资超过70亿元的东海大桥,将在2005年底前建成通车。这座连接嵊泗大小洋山岛和上海芦潮港的跨海大桥,是上海港跳出黄浦江、长江,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一环。

嵊泗列岛自然景观绚丽多姿,素有“海上仙山”的美称。海瀚、石奇、礁美、滩佳、洞幽、崖险。50余处景点中有一级景点9处。金色沙滩连绵亘长,遍布列岛,其中泗礁景区著名的基湖沙滩和南长涂沙滩,各长达2000米以上,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首屈一指的海滨浴场;嵊山“情人石”、洋山“灵礁”、黄龙“元宝石”等,这些玲珑剔透的奇礁怪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大海的粗犷与柔美更使嵊泗列岛呈现出动静相宜的美感。

嵊泗列岛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丰富,渔岛风景浓郁。鉴真东渡扶桑曾滞留过的大悲山遗址;明朝将领侯继高笔下的“山海奇观”摩岩石刻;世界历史文物、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闪烁着的强烈光束;嵊山渔港里如林的桅樯,遮天的船旗,入夜后的万船灯火,还有渔民不时哼唱的渔歌、号子……无不飘逸着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讲述着生动感人的渔岛故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使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更富情趣,更富魅力。

嵊泗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素有“东海渔仓”之称。一直以来,嵊泗列岛以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嵊泗渔场历史上曾是我国海洋渔业产量最高海域之一。每年渔汛,全省各地长期在嵊泗渔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渔船有数千艘。同时,嵊泗县岛屿林立,港湾众多,海域广阔,水质清,浮游生物丰富,温盐度适中,是开展海水养殖的理想场所。这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贻贝养殖基地,每年夏季召开的贻贝文化节成为展示嵊泗海洋文化,拓展海洋经济的平台。

嵊泗县是浙江省人口最少、陆域面积最小的一个海岛县,嵊泗县委县政府不断整合海岛、海洋资源及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以“岛城”建设新思维,加快海洋型生态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生态岛城”正在成为嵊泗新的品牌,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投资、观光、安居。

渔港之夜篇5

张学海、张学兵两兄弟出生在重庆铜梁的安溪河畔,人生一开始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无忧童年便是在河边度过的。

20世纪80年代,张学海成为叔叔船上的一名学徒。后来,弟弟张学兵也加入打渔的行列。学徒的日子,十天半月吃住都在渔船上是常事,有时捕鱼出外一连几个月都无法回家。兄弟俩成了远离土地的“打渔郎”,携手奋斗在波涛翻滚的江上。

1992年的春天,兄弟俩突发奇想,想尝尝自己打的这些鱼的味道。来到一家水上餐厅,一看菜单,两兄弟傻眼了,一斤鱼价格涨了好几倍;一道菜入口,更是愕然,本来应该鲜嫩可口的美味,竟如此平淡无味,还不如自己烹调的味道好。这一商机没有逃过兄弟俩的敏锐触觉。他俩立即尝试与一批餐馆联系,为其直接提供当天的河鲜。由于鱼好,价格公道,为人实诚,一大批餐馆成了兄弟俩的忠实客户。渐渐地,兄弟俩所打的鱼供不应求。一个全新的念头出现在打渔兄弟的头脑中。

新世纪的第一年,两个兄弟倾其所有,建起了他们的第一艘豆花鱼船,虽长不足20米宽不足8米,设施相当简陋,只有三十几个餐位,却让他们内心兴奋不已。2002年,经营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鑫缘渔港”跻身中华餐饮美食街重庆南滨路盛装开业,渔港上不仅有美味河鲜鱼宴,还加有专门的茶座,供吃完饭的客人娱乐休闲。2003年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新欣渔港”亮相重庆渝中半岛。此时,一个重庆水上餐饮品牌的雏形已经出现在世人面前。

2006年,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建,海滨鑫缘南滨路旗舰店正式开业,一时宾客云集,场面火爆。2012年5月,张氏兄弟斥资亿元,于重庆金融中心江北嘴打造了长江餐饮航母“鑫缘至尊”。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从渔船学徒到餐饮老板,从一叶扁舟到水上龙头,兄弟俩乘风破浪,一路前行。能够雄踞重庆水上餐饮的大片江山,与兄弟俩“打渔、知鱼、懂鱼”密不可分,不仅对各种鱼类肉质的特点了如指掌,而且详知不同的鱼要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例如江团、黄辣丁,鱼肉很鲜嫩,用火不能太大,中火烧制即可;水米子鱼鳞细,适合干烧,连鳞带肉吃着特别香。因此,他们不仅是打渔专家,也是名副其实的民间“烹鱼大师”。

豆花鲶鱼 半壁江山一道菜

重庆的鱼类吃法举不胜举,较为知名的有麻辣鱼、酸菜鱼,现在最为火爆的当属鑫源渔港的豆花鱼。

重庆三面环水,码头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火锅和鱼历来是都重庆美食的重头戏,船家们想出来把豆花、鱼与火锅混搭,一方面能满足嗜辣喜荤的袍哥们的需要,另一方面清肺降火的豆花既能给鱼提味,又能保证漂亮的重庆妹儿吃了不上火。

川渝两地人皆喜食豆花,新鲜饱满的黄豆用石磨细细推了,香甜的豆浆倒进大铁锅里用柴火煮沸,卤水点下去结成豆花,再用柳叶刀切成块,佐以精心调制的蘸水,开胃下饭,川人称此为清水豆花。豆花鱼就在渔民的无意之举中诞生并流传开来,这种吃法随后被厨师知道深入渔民之中,切身感受山城豆花鱼,并在之后经过改良,加入香料和其他辅料,自此豆花鱼真正成为重庆经典河鲜特色菜肴声名远扬。

豆花鲶鱼可以说是一道奠定了鑫缘半壁江山的招牌菜,是客人来到鑫缘必定会点的经典菜品。豆花鲶鱼抓住了重庆人爱吃麻辣口味的特点,集麻辣鲜香于一锅,入口回味无穷。只精选3-4斤的鲶鱼,因为这个大小的鲶鱼肉质最为细腻。鱼肉必须经过码盐、葱姜去腥、套粉等繁琐的步骤,来增加肉质的嫩滑口感。红汤采用高汤熬制,加入茴香、香叶、陈皮等十几种香料,慢火细熬两个小时,让其中的香料慢慢挥发独特的香气。成汤后颜色鲜亮,香味扑鼻,色香味俱全。

豆花可以说是这道菜的点睛之笔,增加了整道菜品的独特风味。鑫缘豆花鲶鱼的豆花全部采用自己点制的无公害无污染绿色豆花、并在传统黄豆的基础上加入了青毛豆、黑豆等健康保健食材,吃起来清爽可口,使菜品口感更丰富。

观巴渝风情,品鑫缘鱼宴

除了豆花鲶鱼,海滨鑫缘渔港的特色“河鲜”鱼宴系列更是享誉四方。秉承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食鱼传统,结合现代“吃出健康、吃出风味”的饮食理念,鑫缘渔港从色、香、味、形、器、意、养七个方面,创新烹饪技艺和出品风格,精心烹制出独具一格的鑫缘“鱼”宴。鲶鱼、江团、清波、翘壳、玄鱼子、岩鲤、水米子、鲟鱼、黄斑、黄腊丁等数十种河鱼一一亮相,调以泡椒、酸菜、上汤、番茄、烧椒、蒜香、仔姜、笋子等多种味型,制作出一道道令人食指大动的河鲜美味,干烧边鱼酥脆,仔姜黄斑鲜辣适口、石锅黄腊丁香味浓郁、家常江团肉质滑嫩、干烧水米子清淡微甜、仔姜鱼杂爽脆嫩滑,还有用堪称“江中人参”的玄鱼子制作的粗粮江中参。

渔港之夜篇6

玄武山、观音岭、镇海石摩崖石刻……这些在东南亚一带都十分出名的佛教圣地、名胜古迹就在这两个村庄的旁边。然而,就是在这片海天佛国、美不胜收的土地上,两个相依为邻的村庄为何会水火不容,刀枪相见?

近日,广东陆丰市法院开庭审理由该市检察院港口村和梅田村9个被告人爆炸、聚众斗殴的公诉案件。为此,《望东方周刊》记者前往陆丰碣石镇展开调查。

村庄梦魇

2010年3月7日晚,一阵阵震耳欲聋枪炮声打破了海湾的宁静,梅田村数百名村民手持土制炸炮、钢管、石头,开始攻击港口村。

次日清晨,数十个身穿黄上衣、头戴钢盔的蒙面壮汉冲进港口村,他们手持散弹枪,见人就射,港口村的渔民们猝不及防,铁珠子打在脸颊、身上和腿脚,一下子就伤了10多人。渔民们用渔炮还击,渔炮打鱼可以,打人却不太管用,渔民们始终处于下风,刚冲上前就被击退。为了保护村庄,几个渔民身穿几件厚皮衣,冲上去挡子弹。还有的渔民举起煤气瓶,作出同归于尽的姿态。

经过1个多小时的肆意轰击之后,这些蒙面壮汉扬长而去。

一天后,广东许多媒体都报道了这起事件,报道大都按照陆丰市委宣传部提供的通稿:“3月8日,陆丰市碣石镇梅田村与港口村发生一起村民聚众斗殴刑事案件,造成两村18人受伤,港口村4间房屋受损。事发后,陆丰市公安部门派出200名干警进驻梅田、港口两村,进行调查取证。18名伤者已分别送往当地医院及广州医院进行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犯罪嫌疑人已被锁定,警方正全力追捕……梅田村与港口村一直以来关系不和,积怨较深,曾因公路使用问题发生过纠纷,后经调处,矛盾得到妥善处置,但两村村民间由来已久的矛盾仍没得到根本性化解。”

《羊城晚报》的报道提供了一个事实:“此次纠纷共造成两村18名村民受伤入院,除了一人为梅田村村民,其余均为港口村村民。”

2010年9月1日,广东陆丰市法院开庭审理由该市检察院港口村和梅田村9个被告人爆炸、聚众斗殴的公诉案件。

本刊记者获得的陆丰市检察院书中说,检察机关查明了两宗案情:2009年10月12日下午,港口村村民徐齐、苏靛等人,持土制炸炮投向梅田村发生爆炸,造成财物被炸毁。2010年3月8日上午,梅田村村民孙来稳、郑振英、余瑞及其他村民,持自制工具冲进港口村,港口村村民苏文德、苏木盛等人持工具将他们围堵在村头,双方发生激烈交火,致梅田村1人重伤,2人轻伤,港口村3人重伤,10人轻伤。

陆丰市检察院在《书》中认为:(港口村)被告人徐齐、苏靛均构成爆炸罪;(港口村)被告人苏文德、苏木盛均构成爆炸罪和聚众斗殴罪;(港口村)被告人郭城、李建国均构成聚众斗殴罪,(梅田村)孙来稳、郑振英、余瑞均构成聚众斗殴罪。

“明明是梅田村的人来攻打我们,检察院只他们3个人,反而我们村6个人,这是为啥?”港口村渔民徐刚(化名)愤愤不平地对本刊记者说。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群华也对这次公诉提出了质疑。李群华认为,2009年10月12日至13日这一宗案情应当定性为聚众斗殴罪,而不是爆炸罪,大量的证人证言显示,双方是在互殴,完全符合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因此参与这次斗殴的梅田村民也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2010年3月8日这一宗案情,公诉机关应将梅田村的被告人定性为爆炸罪,而参与这次事件的港口村的被告人应定性为正当防卫。

带着这些疑点,本刊记者来到陆丰市法院希望了解案情,因守卫不放行而未能如愿,随后致电陆丰市委宣传部,得到的答复是“案件还在审理中,不能协助记者采访”。

公共村道纠纷

“两村积怨一直很深,争夺公共村道是引发激烈冲突的导火线。”碣石镇政府一名在梅田村挂职的干部如是说。

1967年之前,港口村渔民长期居住于船舶。史料记载,他们是先秦时期越族的后裔,世代以捕鱼为生,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被称为“民”。为安置这些渔民,1967年,当时的广东省陆丰县军管会征用了碣北公社的下梅大队梅田村和桂林大队的耕地,划给深海渔队“作建渔民新村用”,土地总面积为9.8万平方米。

由于当时没有设立明确的村界标识,梅田村出于经济发展需要,“侵占”了不少原先划给港口村的土地。为此,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两村曾因土地纠纷发生过多次冲突。

1987年,为解决港口村与梅田村两村土地边界纠纷,避免,陆丰县委县政府召集两村干部共同协商,确定港口新村的土地总面积为5.37万平方米,经丈量测绘标明界址。此后十多年,两村对峙态势得以缓和。

“最初的纠纷是由于一条公共村道归属问题引起的。”港口村渔民苏坚(化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说:“那是在去年2月27日,梅田村调用挖土机,挖断了港口村渔民走了10多年的出海村道,港口村渔民上前阻止,但是阻止不了,渔民1门就用石块砸碎了挖土机的玻璃。”

“梅田村要‘断路’,在他们看来,这块土地包括道路都是梅田村的,‘断路’不必经过港口村同意;港口村认为,红线图上标明这条道路是公共村道,是渔民出海生产的通道,路必须‘通’而不能‘断’。”碣石镇政府一位干部表示。

梅田村党支部副书记郑连锦对本刊记者说;“虽然政府将梅田村的部分土地划给了港口村,但是许多老村民始终认为土地还是梅田村的,我们也做了很多说服工作,但是一些村民就是难以接受,加上双方经常发生争执、打斗,一些被伤害的村民对于我们的调解工作更有抵触情绪。”

“没有这条公共村道,我们渔民出海生产就要绕行一大圈,很不方便,捕鱼是我们渔民的唯一生计,这条公共村道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港口村渔民苏坚强调。

针对港口村所说的“公共村道”,梅田村也有自己的说法。梅田村一位村干部告诉本刊记者:“这条路是梅田村10年前修的,港口村没有出过一分钱,没有出过一个劳力,去年2月我们要从这条旧土路取土,用于新修一条进村的水泥路,他们港口村组织了一大批渔民用石头砸坏了挖土机,还打伤了我们的司机和农民,说这条路他们一直在走,就是他们的,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实最初,两个村的村干部如果能协调好,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修路,就不会因争夺村道而产生矛盾,但是港口村的小部分人利用矛盾,挑起两村群众争斗。”这位村干部指着一块石碑说道,“你看,这条路原来就有一块路碑,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是‘梅田村道’,可是现在被港口村的渔民砸坏了。他们也太不讲理了,不能因为你平时在走这条路,就说

这条路是你的!”

此后,两村之间缓和多年的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双方的冲突开始升级,从口角争执发展到肢体冲突,从互扔石块发展到互扔土制炸炮,从单打独斗发展到聚众斗殴。

“今年3月,我在路上突然被七八个港口村的渔民围攻,他们用石头砸伤了我的脚!”梅田村的一位妇女向本刊记者诉苦道,“我这还算是外伤,去年4月,我们村有个16岁女孩子晚上走到两村交界的路口,被数名渔村青年男子拦住污辱长达半个多小时,虽然后来被及时救了出来,但是至今目光呆滞,神情恍惚。”她还反映,现在许多村民都不敢在港口村旁边住,因为那一段时间渔民们经常用渔炮(捕鱼专用)来炸他们的房屋,晚上还用探照灯监视他们的行动,让他们无法安居。

本刊记者来到两村房屋交界的地带,看见两个村的房屋屋顶和墙壁都有被火药燃烧的痕迹,一些屋顶被炸开一个个大洞,一些墙体也被炸裂,这些屋子现在已经很少人居住。

港口村一位姓谢的渔民向记者反映:“村道纠纷之后,我们村的学童经常遭到梅田村大龄青年的骚扰与殴打,向派出所报案,却无人理睬。申诉无门之下,渔民也组织起来予以还击。我们也打伤了梅田村的几个村民。”

港口村的“反击行动”,刺激了梅田村,村民开始酝酿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渔民苏坚记得,当时清明将至,梅田村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扫墓,聚在一起商讨,准备动员全村村民,并试图串联周围几个村的村民攻击港口村。港口村自感处于下风,就反映到镇上,渔民感觉镇为力,派出所也不接案。港口村一些村民想到出海避难,而一些村民想效仿当年汕尾城区渔民赴港请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令人震惊的“逃港”事件

“梅田村要总攻”的风声,让港口村许多渔民惊恐万分。2009年4月3日傍晚,许多渔民开始撤离村庄,躲到海边的一座寺庙避难。当晚8时左右,480多个渔民登上25条渔船,开船出海。

钟大同(化名)担负起组织大家出海的任务,他记得,是夜刮着7~8级的东北风,船身被呼啸的大风吹得摇摇摆摆,随时有翻船的危险。

为了躲避梅田村的攻击,他带上了80多岁的母亲,还有正在发高烧的孩子一同登船。

渔船顺风往西南航行,一夜的海中颠簸,许多妇女小孩都开始晕船、呕吐。4月5日凌晨4点,他们抵达香港海域,在西贡清水湾大庙对开水域,渔民在船上挂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横幅,开始请愿行动。

港口村渔民“逃港”消息迅速传到中央有关部门。汕尾市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倾听港口村民的诉求,安慰劝说其尽快离港回村,并答应帮助港口村修复和扩建出海村道,修高村界围墙,不追究渔民的责任。港口村民于次日(即2009年4月5日)凌晨4时离港回村。

“因公共村道纠纷引发的‘逃港’事件虽然引起了陆丰市和碣石镇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可是有关方面给予港口村的三项承诺至今一项也没有兑现。”钟大同向本刊记者投诉道。

钟大同反映,港口渔民回村后,陆丰市和碣石镇两级党政部门开始组织修复港口村出海的公共村道,但是遇到梅田村一些老人和妇女的阻挠,有的还躺在地上不让施工,在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陆丰市公安局出动警员到场维持秩序,确保道路修复。不料又遇到梅田村数百村民的暴力阻挠,数位警员被打伤。

陆丰市公安局迅速出警增援,将参与袭警的20多个村民予以拘留。不久,除一个老村民还被继续关押外,袭警的20多个村民被释放。

“后来,村道修复变成了应付工程,有关部门只是填了土恢复通行,并没有按照政府先前承诺的加以扩建,村界围墙也没有加高,渔民回来之后没多久,公安部门就以‘组织他人偷越边境’的罪名,把徐齐关押了27天。”钟大同说。

2009年9月8日,港口村在家的渔民集体签名,向当地政府递交《恳求书》,要求有关方面及早兑现承诺,帮助港口村修建出海村道和村界围墙。《恳求书》并未得到回复。

冲突升级,纠纷待解

2009年9月,港口村每户出钱200元整治村容村貌,平整土地,种植树木,清除垃圾,整治水塘。港口村的“治村行动”引起了梅田村一些村民的“猜忌”。2009年10月12日下午,港口村将清理池塘挖出的泥土倒在与梅田村的交界处,立即引来梅田村村民的围攻,有人用猎枪打碎了港口村的挖土机玻璃。双方冲突再一次爆发,村民们开始用石头、玻璃瓶对砸,后来发展到用土制炸炮互相攻击。

港口村村民向本刊记者介绍,2009年10月13日至18日,梅田村连续6天轰炸港口村,同时在放学路上围殴港口村学童,有两个学童脑震荡住院。10月21日,港口村渔民集体签名,再次向有关政府部门递交《恳求书》,请求“及早帮助修建本村独立的村前水泥路和建筑村界围墙,切实解决港口、梅田两村的土地纠纷问题。”

“因为有关部门对于两村纠纷坐视不理,梅田村的挑衅和攻击次数越来越频繁,经过长达半个月的准备,梅田村于2010年3月,7日晚发动了一次最为猛烈的攻打行动”。

港口村村民徐亮回忆说,3月7日晚上10点多,他正在家里看电视,忽然听到外面喧闹声,一会儿隆隆的炮声传来,他慌忙走出去,看到两百多人站在村前的山坡上。“他们不停地将那些土制炸炮扔下来。”

有人报了警。凌晨两点多,警车来后,并没有上前阻止,也未鸣笛。“凌晨5点多,他们开始总攻,冲在前面的是一些蒙面人,拿着散弹枪,见人就射,渔民一批一批地受伤,当场就有3人眼睛被打瞎,我的腿部也中了枪。”徐亮说。从他提供的广州中山眼科医院有关病历材料看,港口村苏木青、郭汉雄、苏杰锋、苏建炳等人眼睛伤残,其中苏木青眼底被散弹枪击中的弹片尚未取出。

“当时前任村支书徐成发向在场的碣石镇官员和警察下跪求救;但他们却无动于衷。”港口村一名村干部说。

3月17日,港口村有几十名渔民代表来到广州,到广东省政府反映情况。根据村民反映,陆丰方面立即派人将上访代表“带回”,集中在陆丰党校。

渔港之夜篇7

我的家乡

大海温柔地咆哮着……淡蓝的海水,海面上此一处彼一处的波光闪闪。沙滩金灿灿的,美得如梦一般。这就是我的家乡——舟山群岛。 尽管这儿的海没有爱琴海的湛蓝;没有地中海的壮丽;没有夏威夷海的迷人,但根本没人会在意这一切,我们舟山人只是用心地利用好眼前的资源再加上各自灵活的头脑,去建造一座名扬天下的海洋文化名城……

年年岁岁沙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记忆依稀停留在99年金秋之季,当时由国际沙雕协会WSSA授权,首届中国国际沙雕节在朱家尖隆重举行。时至今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把舟山从一个无名小岛推向了世界旅游胜地。而以前的朱家尖则是一个交通不便、靠天吃饭的晒盐农场,那时虽然也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但人们只能靠轮船来跟外界联系,一到台风天气,便只能是望海叹气,如今,朱家尖大桥像彩虹一样跨越在海面上,搭建起了朱家尖走向人们的桥梁。朱家尖飞机场的建成,更是把朱家尖推向了世界。绚丽多彩的焰火燃放;眩目亢奋的沙滩卡通热舞;艳光四射的五洲风情演出;富含新意的配套活动……无数国际水准项目的投入则更突显朱家尖走向世界的砝码。

十里渔港,彩旗飞扬,彩舟争渡,热情的舞蹈,欢乐的人群,回荡的掌声……这一切的一切便拉开了第五届中国舟山海鲜美食文化节暨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的帷幕。来自全市各地的市民和海内外宾客数万人,共享了这一欢乐时刻……味美怡人的醋溜鲨鱼羹,滑而不腻的双色鱼圆,碧绿惹眼的悦目翠竹香,集众物于一体的舟山特色海鲜面……光听这些名字就足以令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是参加如此隆重的美食节呢?而(梦幻旋律)奥地利歌舞、(西部狂野)美国黑人摇滚乐、(黑色旋风)古巴歌舞等的专场演出则更为我们带来了异域风情。其实以前沈家门渔港的夜晚是人们在自己家门口放着一张矮桌子,几个人围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桌子上的菜不过是一碟花生米、一碟鱼鲞而已,桌子旁的老人们摇着扇子,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如今,人们时不时到饭店吃上一餐,老年人更是合着音乐,尽情地扭上几下,锻炼好身体好好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国际民间民俗大会更是丰富了舟山人的夜生活,并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异域文化……

朱家尖的南沙依旧闪烁着人类艺术的精华;桃花岛的影视城依旧回旋着武侠剧的热潮;沈家门的渔港依旧荡漾着渔民们的欢声笑语。舟山,日新月异的舟山!我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更要为家乡的建设来出力.

渔港之夜篇8

这盛夏入夜,暑气渐散,鄱阳湖口逐渐喧嚣嘈杂起来,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城防堤下的港湾泊着一些渔舟,有二十几艘,月色掩映下,一艘艘呈现出微翘妖娆的轮廓。这些船只肩挨着肩,腰拢着腰,围筑成一座水上农庄,又恰似一片丰收的麦穗在随风摇曳。

渔妇纷纷在船尾燃起煤炉,做起晚餐。袅袅炊炯融入夜色之中,氤氲了这湖面,也氤氲了水上人家的情怀。很快,船舱内便有渔家汉子们喝酒猜拳的吆喝,劳作一天的渔民需要借着这月色和辛辣的酒精松筋解乏,排遣寂寞。汉子们喝酒的时候,渔妇们则丌始在船舷提桶打水洗衣,一个个穿着花红大裤衩、贴身小背心,挥舞着棒槌,颤动着身躯,朴素而豪放。间或,有喝得微醺的汉子钻出舱来。脱下汗渍渍的上衣扔给妇人,自己则“扑通”一下猛扎入湖中,如入水的蛙般没了踪影。

岸边城防堤上,散步的、纳凉的、健身的人们络绎不绝,小城居民悠然地享受着这凉爽的湖风和皎清的月色。在世居鄱阳湖口的人们眼里,这片浩淼的湖水就像母亲柔柔的怀抱,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甜蜜和舒心。

城防堤东侧紧连石钟山,山临水,水绕山。夜色中,山影绰约,犹如一位巧施淡妆的纤纤少女,淡雅而有韵致,大方而不失含蓄。湖水绕过石钟山,自然形成一片平缓而宽敞的水域。这里位置相对偏僻,正是扳罾(拉罾网捕鱼,是捕鱼的一种方式)、夜钓的绝佳场所。扳罾的多是老年人,夫妇搭档,用抄兜兜捞小鱼小虾,配合默契,不急不缓。夜钓则以中年人为主,他们用的是甩杆,将渔钩远远甩出去几十米,钩上配有夜光器,引诱鱼儿上钩。

上一篇:考前准备范文 下一篇:仓管员工作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