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答问范文

时间:2023-10-25 19:51:58

山中答问篇1

言师采药去。全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赏析:云深指山深云雾浓。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作者介绍:贾岛朝代:唐代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来源:文章屋网 )

山中答问篇2

1 地域的角度

教学什么样的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从地域的角度去回答?教学与地域有关的课文,例如,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学生读课文,读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有位叫陈元举的学生问:“老师,小兴安岭的红松、白桦、栎树那么多,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呢?”我从地域的角度去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地域不同,不同的地域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所以,小兴安岭的树,我们这边没有。

2 海拔的问题

教学什么样的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从海拔的角度去回答?教学与海拔有关的课文,例如,我在教学《七月的天山》这一课时,学生读课文,独到“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对,有位叫何彪的学生问道:”老师,在我们这里,七月的时候,个个热汗直流,是多么的难受,连衣服就不想穿,而天山上,为什么会有迎面送来的雪上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呢?”我从海拔的角度去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海拔高度不同,会呈现不同的温度同,会呈现不同的温度,而且,海拔越高,温度就越低,甚至海拔高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零度线,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这样的感觉。

3 人的角度

教学什么样的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从人的角度去回答,教学与人的品质有关的课文。例如,我在教学《中彩那天》这一课时,学生读课文,读到“父亲买的彩票时,帮库伯捎了一张,并做上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时,有位叫何凤银的学生问道:“老师,两张彩票,哪张是库伯的,只有父亲知道,在得到奖之后,父亲完全可以把没中奖的一张彩票给库伯,而父亲为什么又要把中奖的一张彩票给库伯,并打电话给他来要车呢?”我从人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不同的人 ,思想不一样,道德品质也不相同,父亲有正直无私的思想品质,所以,他还是把中奖的一张彩票给库伯,并打电话给他来要车。

4 年代的角度

教学什么样的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从年代的角度去回答?教学与年代有关的课文,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学生读课文,读到“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时,有位叫张天彪的学生问道:老师,在我们过年的时候,许多小朋友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还领到了爸爸妈妈发的压岁钱。而在作者的笔下,为什么还有孩子在过年的时候没有鞋穿呢?”我从年代的角度去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年代不同,人们的经济水平不同,生活水平也不同,所以,在作者的笔下,还有孩子在过年的时候没有鞋穿。

5 光照的角度

教学什么样的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从光照的角度去回答?教学与阳光有关的课文,例如,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时,学生读课文,读到:“花朵都往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时,有位叫沈芳的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花朵都往外开,而不潮里开,让屋子里的主人和来他(她)家走访的客人都看一看呢?”我从光照的角度去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屋外有充足的阳光,屋里少阳光或者没有阳光,任何植物都有向光性、向水性和向肥性。所以,窗外的花朵都朝外开,而不朝里开。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脊梁。

教学什么样的课文时,学生提出的问题,需从风俗的角度去回答?教学与风俗习惯有关的课文。例如,我在教学《北京的春天》这一课时,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时,有位叫陈家钱的学生问道:“老师,在我们这里,过年的那天晚上,很多人都睡觉”,只有赌钱打牌的人才玩到天亮,而在北京,为什么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其余的人都不睡觉,要守岁呢?,我从风俗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地区不同,”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所以,在北京就有,只有很小的孩子睡觉,其余的人都不睡觉,都要守岁的习惯。”坐乡如乡,入乡随俗,就说明了不同的地区的人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6 季节的角度

山中答问篇3

关键词:《五灯会元》;反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77-02

历代U宗语录主要是禅师教授学僧禅法的记载。禅师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争先恐后学习西洋教学方法的同时,学习古人的教学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禅宗语录的代表之作《五灯会元》为例研究禅师的反问教学方法,版本使用中华书局1992年苏渊雷先生的点校版。

当涉及佛性的问题时,禅师们一般不做正面回答,而是用反问的方式回答,让学人反躬自省。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1]。有人称此法为“反诘教学法”,愚以为反诘有追问、责问之意,名称似不相宜。在禅宗语录中,反问有4种格式。

1.字面肯定式,一般为“那个是+N”格式。N指名词性成分,一般为“佛”、“佛性”、“道人”等词语。当问话人对N表示毫无疑问时,用此格式进行回答,实际上是表达否定的意思,提起疑情。

(1)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59页)

这里记载的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寺僧的对话。“那”即“哪”。按常理,四祖的问话属于是非疑问句,被问者只需要回答“有”或者“没有”就可以了,但寺僧用“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的回答进行反问,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挑战。按寺僧的惯性思维,四祖应该回答“张三不是道人”、“李四不是道人”等,可四祖偏偏不按寺僧的惯性思维回答,而是用“阿那个是道人”的反问进行回答,这样就截断了寺僧的惯性思维,很好地起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2]的效果。

(2)保福迁化,僧问:“保福抛却壳漏子,向甚么处去也?”师曰:“且道保福在那个壳漏子里?”(法眼别云:“那个是保福壳漏子?”)(404页)

这里记载的是福州长庆慧冰禅师与学僧的对话。“壳漏子”指人的躯壳,学僧对“保福抛却壳漏子”毫无疑问,慧冰禅师及法眼禅师就从毫无疑问处下手反问,令学僧言语道断。

(3)师在婺州智者寺,居第一座,寻常不受净水。主事嗔曰:“上座不识触净?为甚么不受净水?”师跳下床,提起净瓶曰:“这个是触是净?”事无语,师乃扑破。自尔道声遐播,众请居明招山开法,四来禅者盈于堂室。(440页)

这里记载的是婺州明招德谦禅师与主事的对话。根据佛教戒律,“凡水分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须。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3]主事对此戒律已毫无疑问,明招德谦禅师就对此进行反问,引导学人接受禅宗“净秽一如”的思想。

2.字面否定式,一般为“那个不是+N”格式。当问话一方对N有疑问时,回答方用否定格式进行反问,实际上是表达肯定的意思,其目的也是提起疑情。

(1)幽州盘山宝积禅师,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人买猪肉,语屠家曰:“精底割一斤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是精底?”师于此有省。(149页)

这里说法的居然只是屠夫,并非禅师,这是因为汉传佛教认为佛菩萨会示现各种身份来普渡众生,屠夫与禅师,本性不二。客人对“精的”有疑问,屠家用否定格式进行反问,意思是“全是精的”,这正合了佛家“全事即理”的思想[4],所以才会使“师于此有省”,得到启发。

(2)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曰:“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者无对。(155页)

方丈之侍者曰行者。行者对“佛”有疑,越州大珠慧海禅师用反问句强调了肯定的意思,使行者言语之路堵塞。

(3)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汝疑阿那个不是?”(518页)

问者对“古佛心”有疑,升州奉先寺慧同净照禅师用反问句强调了肯定的意思,使问者受到启发。

(4)沩山同师牧牛次,沩曰:“此中还有菩萨也无?”师曰:“有。”沩曰:“汝见那个是,试指出看。”师曰:“和尚疑那个不是,试指出看?”沩便休。(530页)

这里记载的是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与沩山禅师的对话。沩山禅师对“此中还有菩萨”表示怀疑,慧寂通智禅师用反问表示反击,使沩山禅师无话可说,俗念顿断。

3.字面肯定式反问连用。

(1)问仰山:“汝名甚么?”山曰:“慧寂。”师曰:“那个是慧?那个是寂?”(224页)

这里记载的是虔州处微禅师与仰山的对话。仰山对“慧寂”确定无疑,处微禅师本可以用一个反问“那个是慧寂”来回答,但语势不够,把“慧寂”拆开来,用连续反问,语势就强多了,容易使学人茅塞顿开。

(2)五台山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颈曰:“那个魔魅教汝出家?那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速道!”学徒鲜有对者。(228页)

“僧来礼拜”,表明学僧对“出家”、“行脚”的意义深信不疑,秘魔岩和尚即用连续问句提起疑情,破除学僧执着。其连续问句看似是有疑而问的询问句,其实是不需要回答的,答案已在问中。

4.字面否定式反问连用。

(1)俗士问:“俗人还许会佛法否?”师曰:“那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834页)

这里记载的是洛京灵泉归仁禅师与俗士的对话。俗士对“俗人许会佛法”有疑,归仁禅师用连续反问表示肯定。

(2)曰:“如和尚所f,有何教文?”师曰:“大德岂不闻《首楞严》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岂不是虚空生时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岂不是虚空灭时但灭假名?”(211页)

这里记载的是湖南长沙景岑招贤禅师与华严座主的对话。招贤禅师连用三个反问句作了肯定的回答。后两式属于连续反问式。当禅师需要加强语势时,用连续反问的形式回答。

总的说来,遇到与“佛”、“佛性”、“佛心”等相关的问题时,禅师一般用反问的教学方式来启发学僧,而且效果一般都很好。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禅师才正面回答问题,比如愤怒的异见王问西天波罗提尊者“何者是佛”时,尊者就作了详尽的正面回答[5],因为对方是正在气头上的国王。可见,反问教学法也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23.

[2](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佛说华手经[EB/OL].CBETA电子佛典Rev.1.23,2011/01/24:168.

[3](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EB/OL].CBETA电子佛典Rev.1.23,2009/04/23:207.

[4](唐)宗密.圆觉经略疏之钞[EB/OL].CBETA电子佛典Rev.1.23,2010/10/25:892.

[5](宋)普济.五元[EB/OL].CBETA电子佛典Rev.2011/02/24:41.

Research on the Ask Method in Reply of Teaching in the "WuDengHuiYuan"

QIU Zhen-qiang

(School of Humanity and Law,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

Abstract:When the question concerns the Buddha nature,the Buddhist monk generally does not answer directly,but uses the rhetorical question to answer,causes the student to be inspired. When the students have no doubt on the Buddha nature,Jackson replied with a format that the literal is affirmative,"it means to deny. When the students have questions about the Buddha nature,Jackson replied with a format that the literal is negative ",it means to be sure. When Jacks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he answers in the form of a continuous question. When using the method of rhetorical question,the Jackson should use the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students.

山中答问篇4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第五届国际矿泉节新闻发布会。今年的8月18日至9月8日,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中国矿业联合会等八家单位在白山市联合主办第五届国际矿泉节。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将矿泉节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国外传递,吸引国内外宾朋和客商积极参与节会活动,提升矿泉城的影响力,将特色白山推向世界,为本届矿泉节的成功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天本届矿泉节组委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同志有: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姜建军先生,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执委会主任、白山市代市长先生,本届矿泉节执委会副主任、白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青年报、旅游卫视、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产经新闻、中国贸易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金融时报,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吉林朝文报、新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美国国际日报、法国欧洲时报、加拿大环球早报、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吉林网、省政府网、搜狐网、新浪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中联文化传媒等新闻单位。

首先我代表矿泉节组委会,并谨以第五届中国·白山国际矿泉节执委会的名义,对各媒体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执委会主任、白山市代市长先生作新闻发布。(代市长作新闻发布)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场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提问。(记者提问,提请领导作答)

请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大家都知道矿泉水有很多,请问白山市矿泉水有什么独特的性质?到底有多大的开发潜力?)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执委会主任、白山市代市长先生回答。

请记者提问。

下面请白山电视台记者提问。(白山市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矿泉节,请问举办矿泉节对白山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和作用?)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执委会副主任、白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回答。

请记者提问。

下面请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为什么白山能够发展矿泉水产业?建立国际矿泉城的优势是什么?)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先生回答。

请记者提问。

下面请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白山市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现状怎样?是否推出自己的地方品牌?)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执委会副主任、白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回答。

请记者提问。下面请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白山市和长白山是什么关系?白山市旅游主要有什么主要特色?)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执委会副主任、白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回答。

请记者提问。下面请经济日报记者提问。(请问矿泉水与纯净水有什么区别?国内外矿泉水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情况有什么不同?)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先生回答。

请记者最后再提一个问题。请吉林日报记者提问。(白山市对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下面请本届矿泉节组委会主任、执委会主任、白山市代市长先生回答。

第五届中国·白山国际矿泉节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欢迎各位朋友到白山做客!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山中答问篇5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鉴赏诗歌的形象”,这是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三类:诗人的自我形象、山川草木自然景物、民风民俗社会风貌。高考语文考查的诗歌形象,一般包括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诗歌叙述者以及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自然风物形象、比喻性形象、音乐形象及特定形象等。要求考生能够借助对形象的赏析,洞悉作者情感及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美。

【解题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简而言之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通过了解背景,把握形象的理解方向

作者抒情言志,怀古咏物,大多是因被现实生活中某种因素所触动,有感而发,其喜怒哀乐与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及自身的生活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考生要解答诗歌鉴赏题,必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思想倾向及创作风格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情感;适当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其文学作品。有时候命题者会利用注解的形式提供相关创作背景,这其中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认真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考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考生在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还要把握形象的言外之意,这是答题的关键所在。古代诗歌经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如:杜鹃多喻愁情,归雁多喻思归,老虎多喻霸气,红豆多喻相思,杨柳多喻惜别,松树多喻坚贞,竹子多喻劲健,梅花多喻孤傲,兰花多喻高洁,多喻隐逸,牡丹多喻富贵,落叶多喻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大鹏、骏马、凤凰多喻志向远大的人才,台城、吴宫、黍离多喻昔盛今衰,长亭、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大漠、孤烟、长空多指边塞风光,夕阳、西风、残照多指个人身世沉浮和历史沧桑巨变等。考生要善于对这些诗歌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形象的空白

古代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考生鉴赏时要通过想象,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去丰富诗词所描述的形象,要在想象中看文字所构成的画面,多角度、多侧面地调动各种知识与经验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把作品中的留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四、把握意象的指向,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代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形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构成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意象是渗透着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如何从意象入手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感情,是考生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考生在鉴赏诗歌时要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从意境洞察心胸

“意”是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再现;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便有助于了解作者的风格及创作倾向。

【答题误区】

1.从设题角度来看,高考试题有的是仅就形象、意境、情感等某一个问题单独进行考查,有的是将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综合起来进行考查。考生在答该类题时有时会因为审题不清,将形象、意境和情感等混淆,或者是将要求回答的内容没有回答完整。

2.古代诗歌经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考生在回答关于物象类题目时,由于没有相关的知识积累,不了解相关物象所表达的意思,导致对诗歌思想感情或者主旨的误解。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游曲

王 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②。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③。

[注]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②翠微:齐山上的翠微亭。杜牧于唐会昌四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③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说“(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①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

[注]①倚棹:停船。②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一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书生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②谁肯重王孙③。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这里是作者以刘琨自喻。②旅游:长期寄居他乡。③王孙:这里指游子。

诗中用了“芙蓉”“薜荔”“橘柚”等几个意象,请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歌是如何借“柳”这一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赠裴十四

李 白

朝见裴叔则①, 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②。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叔则:即裴楷,晋人赞他“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②金高南山买君顾:传郑子瞀不贪贵乐利,千金难买一顾。

诗歌是如何塑造“裴十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少年行

王 维

出身[注]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出身:出仕、出任。

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诗歌塑造了荷花什么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诗歌前两联运用“夜”“月”“春山”“花”这几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作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注]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注]桃溪: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逐相慕悦,留居半年。后二人怀乡而归。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

1.请分别简要分析“桃溪”“秋藕”和“赤阑桥”“黄叶路”这两对意象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中答问篇6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主观题 应试技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政治主观题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灵活。在政治高考试卷中,主观题占的分值很高,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考生主观题得分率偏低。下面我针对考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应试技巧与策略,以期提高考生应答主观题的准确率。

一、考生在政治主观题答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离题、偏题、答非所问。

比如说,题目要求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一些考生却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一些考生却用唯物辩证法或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例如:(2009宁夏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相当多的考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都从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等方面来组织答案。很明显他们没有分清政府的责任、职能是关于政治生活的知识,而不是关于经济生活的知识。

2.仅仅是教材观点或者题目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堆砌,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现仅举一例说明:(2011届山东模拟)齐鲁音像出版社深入挖掘山东文化资源,相继出版了《中华泰山》《孔子与曲阜》等大型历史文化片和介绍青岛、蓬莱等各地的“山东风光”系列旅游片。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齐鲁音像出版社的做法的依据。很多考生答题时只是罗列了教材观点: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文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直接抄材料中“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现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山东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内容。

3.使用口语、生活化语言答题,缺乏政治术语。

4.少答、漏答、层次不清,颠三倒四,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有失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还有部分考生答题不分要点,存在一段到头等问题。

为帮助考生尽可能地减少主观题答题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下面我重点谈谈高中政治主观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二、应对高中政治主观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1.审题时首先审好设问,通过审设问弄清命题的限定性。

(1)知识范围限定,明确是要求从经济生活知识,还是从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生活与哲学知识角度答题。

(2)方向限定,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为什么型、怎么办型、认识型、显示型、体现型、意义型、启示型等。明确要求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做”。

(3)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国家、政府、企业、个公民人角度回答。

2.结合设问细读材料,找出核心思想。抓住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等提取有效信息。

审读材料通用的办法是采取划分层次法,按自然段分层、按句号分层、按分号分层,先分层理解,再综合归纳,从而明确材料的中心意思。同时,在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关键字句可做标注,以备后用。注意如果是表格材料,就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

3.把书本知识与材料(图表)有机联系,把当前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最新精神与材料(图表)相联系。通过科学判断,确定我们应该运用的理论。要做到有效联系,切中要点,避免出现错联、漏联现象。

4.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要确定采用演绎式,还是采用归纳式,在书写答案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

5.在具体作答时,要观点明确,使用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多角度做答,避免漏点,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论理清晰,紧扣材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要标清序号,不可一段到头。

山中答问篇7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此在高考古诗词鉴赏中,语言的鉴赏就成为考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每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对诗词语言鉴赏的考查均占一定的分量,其中对“炼字”的考查多有涉及。在2012年的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直接命题对诗句中某些字的艺术表达进行鉴赏的就有4套。

一、【真题展示】

1.(2012年四川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2012年重庆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3.(2012年安徽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2012年湖北卷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二、【答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每年高考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当然炼字题目也包含其中。 炼字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因此解答时要抓住其中几个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一般来说解答此类题可分为三个步骤:

1.解释字义

解释这些词语的字面意义。包括句法特点及活用现象。如果字表意义比较浅显,可以省略这一步骤,或与第二步合并。

2.阐述效果

解析这个字或词在诗歌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所炼之字在描摹修饰中所创造的意境;②所炼之字在诗歌中的结构作用;③所用艺术手法(含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作答。

3.揭示情感

说明(揭示)所炼之字以这种艺术效果(意境)更好地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分析首句中“惊”字的妙处。

〔依法解读〕

①解释字义――“惊”字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晚暮静坐的诗人受到惊动;②阐述效果――诗人晚暮临窗独坐,室外之风吹门动竹,诗人疑为故人来访,故为之心惊,但只是虚幻,所以忧思不绝;“惊”字,既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凝神孤坐忽为惊动的情态,又引起下面一系列的情节和想象,具有启动全诗的结构功能。③揭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能力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使诗歌增色不少。请指出诗中第二句哪两个字用得巧妙,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赵令

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②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音pīng。美貌,面色光泽。②燕,通“宴”。

词的上片中哪个词运用得非常巧妙,试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韦 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

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

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

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

1.诗中第二句的“才”“半”两个字用得巧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表现了作者欢悦和赞美之情。

2.词之首句起笔不凡,以拟人手法写春风似乎可以用她那灵巧的“手”,启开冰封雪盖的万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试手”而先,仿佛是春风对梅花特别钟情。

3.“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4.“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

5.“窥”字运用拟人手法,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山中答问篇8

小山羊在家里老是不高兴。有一天,山羊妈妈对他说:“好孩子,快出门去找快乐吧!”小山羊问:“‘快乐’在哪里呢?”妈妈回答说:“你找到它就知道了。”

小山羊走出家门,看见小马正拉着两包大米吃力地上山。小山羊飞快地跑过去,和小马一起把大米拉上了山。小马说:“小山羊,你真好!”

小山羊心里美美的。他走着,走着,看见路边的一棵小树快倒了。小山羊上前把小树扶直,还给小树培了土。小树在风中点着头,好像在说:“小山羊,谢谢你!”

天黑了,小山羊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山羊妈妈看看小山羊,笑着说:“快乐写在了你脸上,你找到‘快乐’了。“

上一篇:五字春联范文 下一篇:人生失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