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12-02 23:27:39

洒脱的意思篇1

颁奖词1

你的诗歌绝佳,剑术第二,抱负一流,风格俊洒

一把剑,满腹文章,便是你游行四方的行囊,一壶酒,是你灵感的律动源泉,倒映于酒杯之中的,不单单是你单纯的月影,还有你闪耀诗坛的光芒。一身傲骨,你用潇洒的笔墨铸造了半个盛唐。

颁奖词2

他是豪气肝肠的侠士,他是无拘无束的隐士,他更是桀骜不逊的诗人。他有着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有着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有着不同于常人,而发现美的眼光。

他的诗,色彩浓烈,情感真实;他的人,叛逆不羁,豪迈奔放。如出水芙蓉般的诗句,如高山般屹立的情感,永远明朗,活泼,隽永。

他酒中著诗,著出盛唐经典;他用手中之笔,刺出心中高昂的理想锦绣;他作诗成仙,饮酒成乐,用诗抒发他高扬亢奋的精神,用诗实现他自身的价值。一身傲骨,让人们看到一位青莲居士,秀口一吐,造就了半个盛唐。

颁奖词3

我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你那潇洒的身影;就这样,你在历史的车轮下想我走来。

我思你,思你那傲岸的性格;

我寻你,寻你那洒脱的身影;

我恋你,恋你那浪漫的情怀;

我敬你,敬你那浪迹天涯的狂放;

我沿着历史车轮的轨迹,寻找你的足迹,而你却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无论山长永远风高浪急

世情流转容颜如何变换,我都会一直思你,寻你,恋你,敬你。

颁奖词4

一杯清酒,多少首盖世杰作由此诞生;一挥衣袖,多少风流潇洒之事被你演绎;一把宝剑,多少英雄人物在你面前低头;一曲高歌,多少子孙后代为你喝彩。你是诗仙,你是酒圣你是浪漫、洒脱、无畏的立于唐诗之巅的李白!

——2015届高一5班孙荣达

茫茫中,他饱显大师风范。兮兮然,他久经风雨沧桑。信念,风度,一竹品质在你身上显现。他,不失为一个“诗仙”的称号。

他酒中泛诗,吟诵历史尘埃。他挥剑作诗,铭留历史豪迈。他用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挥洒历史。他用一派洒脱,满腔热血书写历史。

他就是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李白。

颁奖词5

江山早已被历史的记忆抹平,可你我们却不敢忘记。

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一心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

在黄昏下策一匹白马奔腾,跑出人生最美的路线。你满口直道“行路难”,却一直在前行;你满口直道“蜀道难”,却一直在攀援。喝一斗酒,你会飞,飞跃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飞跃天姥山的传说,栖落在三千尺的庐山之上。

李白,大唐最好的酒,香飘宋、元、明、清,一直至今,只需一滴,足以滋养我们整个民族。

颁奖词6

时过境迁,不变的是你的浪漫;沧海桑田,赞美的是你的洒脱;世隔千年,怀念的是你的才华,你的洒脱,你的柔情,你的不羁。

我看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伤感,我念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不舍,我恋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我更痴你“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的洒脱。

颁奖词7

山间蜿蜒的小径,一座临水的亭子,水中鱼虾嬉戏。你坐于亭中,品着美酒,倾听着瀑流直下、水花撞击奏出的动听乐章。霎时,提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下九天”的气势磅礴的诗句;你游走四方,夕阳西下,看到四处炊烟袅袅却无孤寂之感。因为,你有朋友对你的挂念。于是乎,你又来到象征你和汪伦友情的桃花潭。在你眼里,万水千山总关情。提笔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你蔑视权贵,豁达乐观,对理想的追求正如那自天而降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忘情于山水,陶陶然;钟情于友情,欣欣然;在山川和友情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李白,你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颁奖词8

你张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用你一生的才华装点着盛唐;你潇洒的生活引出了一个浪漫的时代,从此人们陶醉在你编制的梦里;你旷达乐观,面对官场的排挤你“仰天长笑”,你轻视名利,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是那样的乐观,“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是那样的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是那么的浪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是盛唐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你引领着一个个时代的人们像你一样活着。你就是诗仙,让诗迷顶礼膜拜的人。

颁奖词9

梅,超凡脱俗,你正是梅;松,侠肝义胆,你正是松;柳,豪放洒脱,你正是柳。饮一口酒,写下一首千古绝唱的酣诗;寂静的月夜,挥洒一首浪漫的愁思。你集文字间的精华于一诗,你是位诗人。你倾精彩辉煌的一生于千古,你是位史人。你感动了古今中外——李白。

颁奖词10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无数人向往的科举,你却表示一脸的不屑。国忠磨墨,力士脱靴,你是何等的凛然。挥金如土,行侠仗义,你是令人尊敬的剑客。少了你,大唐诗坛便会少一位自由洒脱,文采横溢,轻视权贵的世外仙人,你,便是诗仙李白,无人册封的君王。

颁奖词11

那两袖清风的潇洒,那每寸土地上留下的脚印,有着你的不舍,有着你的豁达,当那沁着油墨香的纸张,洒落天涯海角,那是你心中的渴望,是你的寄托,是你对世界宣泄的情感,也是你的浪漫柔情。你不曾拥有一片不属于你的那一片天,但你却早已经拥有了一个世界,你是多愁善感的,你是乐观向上的,你是……你是高处不胜寒的仙人,你是李白!

颁奖词12

你温情万世,一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断不去浪漫情怀;你豪情万丈,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描不尽洒脱真意;你潇洒一生,一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掩不住豁达心境。你以酒为友,以诗为乐,诗意一生,浪漫一生,如痴如醉,成就一代“诗仙”,你是李白,是那虚缈世界的一束光彩!

颁奖词13

洒脱的意思篇2

所谓:0岁出场,20岁为情彷惶,40岁拼命打闯,60岁告老还乡,8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生的伟大死的凄凉,所以呀该潇洒的时候别亏待了自己,遇事别往心理搁,洗着澡,看着表,舒服一秒是秒。

能牵手的时候,请别只是肩并肩,能拥抱的时候,请别只是手牵手,能在一起的时候,请别轻易分手。

一定要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淡然一切得失的!

有的人孤孤单单的来到这个世上,然后再孤孤单单的离开。有的人快快乐乐来到这个世上,然后又孤孤单单的离开。

离开的那一刹那的孤单的。一个快乐的人和一个不快乐的人他们经过的都是同一条路,旅游完了就永别这个世间。

我们为什么不趁年轻的时候潇洒快乐,难道还要等到7老80了才潇洒快乐吗,人生短短几十栽,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快乐,

该拼搏的时候就拼搏,该洒脱的时候就洒脱。别做事思前怕后,死不了的,还没到80岁呢。要是活得不快乐,遇事不敢做那真就是白来人间一趟了。

上帝赋予我们的生命就是让我们来享受人间的极乐,享受完了就回去报到。

上帝问:你到人间去干了几件大事?你个回答:大事没干几件,坏事倒干了不少。上帝孔道:打下十八层地狱!

生在世,数十寒暑,不过弹指一挥间,所有生命都无一例外,生命是有限的,也是宝贵的。该放弃的东西,不要留恋,留恋是一种诱人的失去,该珍惜的,千万别松手,否则将遗憾终身。别为了一点小挫折喋喋不休,自寻烦恼,要学会洒脱。

洒脱,是一份难得的心境,洒脱让人活的轻松活的自在活的快乐活的有滋味。别那么执着,给自己强加上顽固的枷锁,否则你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精神累赘,从而沉压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束缚了我们翱翔的羽翼。在有限的生命里保持洒脱,才不辜负上帝赋予我们的生命

常常听到人说:活得真累。是啊!为什么要活的那么累,这要问他自己。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洒脱,生活贵在有张有驰,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使人精神不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过去它只是一种人生经历,而不是负担,明天就是新的一天是新的生命开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过的更快乐!快乐才是明天的最大收获。

人的一生不知道要有多少次过错和懊悔,所以一定要理智点,因为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再去悔恨以前的行为,一点益处都没有,唯一明智的办法是,如何妥善处理后面的事情,别让事情弄得更糟糕,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已刻成舟的木头是无法恢复原状的。

把每一天过好就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又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情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

想快乐!就洒脱;想幸福,就要知足。别刻意的去追求所谓的幸福、快乐,你就是得到了也付出了巨大无比的代价,代价过后就是痛苦。

记得,一定要快乐哦!

洒脱的意思篇3

[关键词] 黄庭坚;静观;真如;洒脱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1-0082-05

在《五灯会元》、《续传灯录》等禅宗典籍中被列为临济宗黄龙派门人的黄庭坚,思想中包含大量的佛教思想,这对其思想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佛禅观照外部世界的方式,尤其是佛教“静观”的观照方式对其影响甚巨。投映在其创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静穆之意象及境界的诗句屡次出现,而其许多诗歌中所要表达的亦是顿悟后内心的寂然不动、“离伪妄无迁改”的体验,亦可称之为“真如”①,这使黄诗呈现了静穆的诗美特征;一是以真如之心性观照外物,将自己理性深沉、抱道而居、超然洒脱的精神境界灌注于日常景物的描写中,使其诗歌具有“以法眼观,无俗不真”的洒脱超然之韵与悠然自得之趣。往昔,论者对黄庭坚与佛教之关系也颇为关注,然遍览有关论文与专著,涉及佛禅“静观”与黄庭坚诗歌关系之方面,尚乏相关论述。本文拟从黄庭坚诗文的解读入手,结合相关资料,力图揭示佛禅“静观”与黄氏诗歌创作之关系。

一、反观内视、淡泊自持――黄庭坚对佛禅“静观”之运用及在其思想层面之体现

黄庭坚的思想最大的特点是立足儒家,融摄佛禅。在黄庭坚关于人格、道德修养的论述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其对于禅宗修行方式的运用痕迹。

(一)反观内视――黄庭坚对于佛禅“静观”的融摄

作为佛教观照方式之一的“静观”,是主体以虚静之内心、超越之精神体察外界的一种观照方式,对此佛经中多有论述。《圆觉经》“威德自在菩萨”中曰:“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②本章之偈亦曰:“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相。”②这种观照、修行方式乃为“圆觉三观”之一,亦可依宗密《圆觉经》之注,称之为“静观”。 佛教认为这种静观的观照方式能使修行者在修行中摄心住于缘,离散乱而趋禅定。后来的南宗禅虽然反对坐禅,但是从《坛经》、《宋高僧传•唐邺都圆寂传》及《景德传灯录》卷二“南岳怀让禅师”等禅宗典籍中屡次出现的对坐禅的批评来看,从反面说明了坐禅作为一种修行方式,其实一直是长期存在,并受到重视的。《宗门武库》中载:“王荆公一日访蒋山元禅师,坐间谈论品藻古今。山曰:‘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禅,体此大事?’”③“元禅师”即蒋山赞元,临济宗僧人。从其建议王安石坐禅来看,禅宗僧人其实并不反对坐禅,而其关于坐禅的诸多批评,着眼点乃在于反对“痴禅”及指出坐禅并非唯一修行方式。禅宗认为只要定心不散,行住坐卧皆为定,最重要的乃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1]。

黄庭坚立足儒家融摄佛禅,发掘出了静观与儒家内省的修养功夫的相通之处,并将两者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反观内视的修养功夫。黄庭坚曾在《赠谢敞王博喻》中写道:“道德无多只本心。”[2]1720他认为伦理道德是圣人依人之常情而制定的:“唯圣人能遂万物之宜,通天下之志。万物皆得宜,礼之实也;天下皆得志,乐之情也。”[3]1871因而要理解伦理道德,应该在心灵反省的基础上进行。其《晁张和答秦觏五言予亦次韵》一诗中写道:“士为欲心缚,寸勇辄尺懦。要当观此心,日照云雾散。”[3]23表达对于“俗学”歪曲儒道,以致流传失真的不满。至于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其倡导“观心”的方式,主张通过观心、内省,除去妄念,达到万物一家、彼我一体的最高道德境界。与此相类的论述还有很多,如《论语断篇》中说:“故乐与诸君讲学以求养心寡过之术。”④《孟子断篇》中说:“来者岂可不勉,方将讲明养心治性之理与诸君共学之,惟思勉古人所以任己者。”④《君子亭》中曰:“君子藏器待时,盘桓于不中也,反身自观。”④正如周裕锴先生所言:“从思想渊源来看,黄庭坚接收得更多的是禅宗的心性哲学。”[4]72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28卷第1期左志南:静穆与洒脱黄庭坚强调通过养心治性来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关于养心治性的具体实践方式,他概括为“反求诸己”、“反听”、“内视”、“反观”。其在《觉民对问》中写道:“聪莫宜于反听,明莫宜于内视,强莫宜于自胜。古之人能披折万物,独见本真。”④在《论语断篇》中又说:“由学者之门地至圣人之奥室,其途虽甚长,然亦不过事事反求诸己,忠信笃实,不敢自欺,所行不敢后其所闻,所言不敢过其所行,每鞭其后,积自得之功也。”④在《与胡逸老书》其九中写道:“可试看《楞严》、《圆觉经》,反观自足。”[3]1748黄庭坚强调通过自省,即对自我的省察来达到了悟的状态,再用此了悟的心性来观照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为万物之宰的境界。这种内省的修养功夫,与佛禅“静观”住心观静以体味真如心性的观照方式,在方法上具有相通之处。不难看出,其自我省察极有可能是受到佛禅明心见性修行方式的启发。

黄庭坚立足儒家、融摄佛禅的思想特点,决定了黄庭坚对于“静观”的运用是以禅入儒,他力图将这种佛禅观照方式运用到自己伦理道德的修养中。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宴坐”一词的使用中窥全豹之一斑。“宴坐”本是对佛教修行中坐禅方式的一种解释,而这种坐禅的方式又是与“静观”的观照方式互为表里的,因而考察其人对“宴坐”的使用与理解,可以窥见其人对“静观”理解之一斑。王安石诗中之“宴坐”均出现在与佛教有关的题材中,苏轼诗中亦大多如是。而黄庭坚诗中的“宴坐”既出现在与佛教人物相关的题材中,又多次出现在与友人的寄赠诗文中,其含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佛教坐禅方式,也是主体内心澄明自在精神的一种体现。正如其在《宴坐室铭》中所言:“李子宴处,不惰不驰。观宇观宙,使如四肢。不动而动,不行而迈。万物芸芸,则唯我在。”[3]1504虽是对友人的赞赏,实际上也是山谷的夫子自道。黄庭坚对“宴坐”的理解和运用,是置身于静而观动,更多的是主体理性精神充盈的一种外在体现。从对于“宴坐”的使用来看,黄庭坚是将“静观”作为人格修养的一种方式。

因而,黄庭坚对于静观的融摄,是着眼于静观与儒家内省学说的相通之处,将佛禅静观运用到其人格修养的具体实践中。

(二)淡泊自持――黄庭坚在融摄佛禅“静观”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特点

山谷之理想人格精神是一种至刚至大、独立不倚的浩然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学以待世之用,但不以用与不用为意。其《杨概字序》中有言曰:“今夫学至于无心,而近道矣。得志乎,光被四表;不得志乎,藏之六经。皆无心以经世故耶!”④其诗中亦多相似之语:“文章不经世,风期南山雾。化虫吟四时,悲喜各有故。吾独无间然,子规劝归去。”[2]1184 “无心经世网,有道藏丘山。”[2]71“寂寥吾道付万世,忍向时人觅赏音。”[2]1070并且黄庭坚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人格修养目标,反对空谈,其有言曰:“今孺子总发而服大人之冠,执经谈性命,犹河汉而无极也。吾不知其说焉。君子之道,焉可诬也!君子欲有学,则自俎豆、钟鼓、宫室而学之,洒扫、应对、进退而行之。”④此外,黄庭坚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具体说来即为“孝友忠信”。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顷尝见诸人论甥之文学,它日当大成,但愿极加意于忠信孝友之地。”[3]473其《戒读书》一文中亦曰:“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3] 1683皆主张于日常生活的身体力行中实践道德伦理的修养。

学以用世、但不以用与不用为意的思想特点,使黄庭坚少了前人或同时代其他人失志时的怨叹与愤懑,却多了几分从容与洒脱。而这种从容与洒脱,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其以真如心性,静观人世所获得的一种哲理上的超越;君子之道寓于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特点,使他更加关注日常生活,并能以不同于常人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从而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美。前者可谓之淡泊,后者可谓之自持。

淡泊自持的人格境界,使黄氏静观的对象不仅是坐禅时内心的体悟,而更广泛地扩展到其目光所及的各个领域。如“养生遗形骸,观妙得骨”,“事常超然观,乐与贤者共”,“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团蒲日静鸟吟时,炉一炷试观之”,“志士仁人观其大”,“隐几惟观化,开书屡绝编”,“天地入谕旨,芭蕉自观身”,“我观万世中,独立无介伴”,“蚊虻观得失,虎豹擅文章”,“返身观小丑,真成覆车犊”,“我观诸境尽,心与古人同”,“万水千山厌问津,芭蕉林里自观身”,“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等等。这也是黄氏多次强调“观”的根本原因。

二、真如静穆与超越洒脱――黄庭坚对“静观”之运用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

如前所论,黄庭坚着眼于静观与儒家内省学说的相通之处,将佛禅静观运用到其人格修养的具体实践中,并形成了淡泊自持的人格特点。此独特之人格特点与黄庭坚将创作视为人格修养之外在表现的文艺观相结合,渗透到了其诗歌创作中。

黄庭坚在《奉答茂衡惠纸长句》中写道:“罗侯相见无杂语,苦问沩山有无句。青草肥牛脱鼻绳,菰蒲野鸭还飞去。”[2]1176其用“露地白牛”、百丈怀海野鸭子事,所要说明的是自己禅学造诣低下,不能呵护佛性,对外部世界之认识也是随着时空之流转而变迁。从黄庭坚的自谦之词中,可以看出其认识到了心随物转则会陷入迷误的境地;只有本心不随着时空变迁,方能达到更高的人格修养境界。因而黄庭坚多在诗中表现对于“离伪妄无迁改”之“真如”境界的体认与感悟。其有诗曰:“松柏生涧壑,坐阅草木秋。金石在波中,仰看万物流。抗脏自抗脏,伊优自伊优。但观百岁后,传者非公侯。”[2]501在诗中他选取松柏、金石两个相对而言能超越时间空间流转的意象,来“阅”草木秋凋,“看”万物流走,以之来突出主体立足于静以观动的状态。在他人伊优、抗脏之时自己却保持真如不变之本心,从而不失本真。类似这样的表述还有很多,如“万物并流,金石独止。”④“万物,随川而东。金石独止,何心于逢。天地雷雨,草木争长。松柏不春,以听年往。”[3]1730

关于这一点,周裕锴先生曾撰文指出:“黄庭坚诗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坚固永恒或澄明高洁的性质。”并对此一现象之原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同时,周先生还认为黄庭坚的诗“追求一种将道德和审美融为一体的人生艺术,道德不再成为外在的枷锁,因人自心的觉悟而具有‘悠然自得之趣’”[4]75。但是对于这种“悠然自得之趣”,周先生并未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黄庭坚诗中具有“坚固永恒或澄明高洁的意象”是黄庭坚以“真如”之本心,静观外物时主体精神的体现,可以说是佛禅“静观”观照方式的一种显性的体现。除了这种显性的体现外,“静观”作为一种与诗歌创作思维相通的观照方式,对于黄庭坚产生的深远影响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真如静穆――理想精神境界的描写

黄诗中有很多诗篇是对于在纷扰现实中,主体抱道而居、超然洒脱的精神状态的描写与赞赏。在这一类诗歌中,又可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黄氏寄赠友人之诗。这类诗歌中,其对友人的推崇与赞赏,往往多含有夫子自道的意味,亦可看做是黄氏对自己心目中理想人格的描写。“牧牛有坦途,亡羊自多端。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仲蔚蓬蒿宅,宣城诗句中。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寒书万卷,零乱刚直胸。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车马气成雾,九衢行滔滔。中有寂寞人,灵府扃锁牢。”皆是对友人不为纷乱之外界所扰,保持内心虚静澄明、甘于淡泊、超然物外之精神状态的赞赏。“飞城东南,隐几抚群动。……世纷甚峥嵘,胸次欲空洞”;“八方去求道,渺渺困多蹊。归来坐虚室,夕阳在吾西”;“吾人抚荣观,宴处自超然”;“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得闲枯木坐,冷日下牛羊”;“观物见归根,抚时终宴坐”。这些诗句塑造的皆是以湛然不动之“真如”本心,以冷峻的目光看外界的纷纷扰扰的高洁友人形象。在这类寄赠诗中,黄氏对友人人格的赞赏看似与静观的观照方式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诗歌中所塑造之形象,皆具有以真如之本心、冷峻之眼光去体察、观想纷扰外界的超越特质。这是山谷对自己向往的人格、精神境界的具体描写,而对这种人格、精神境界的体悟与认识,却正是山谷在用静观方式观照外部世界时所获得的。

第二类是对于自己精神状态的直接描述。与第一类在对友人人格境界的赞赏中道出自己的理想境界不同,在黄庭坚对自己精神状态直接描述的诗歌中,静观这一观照方式的使用痕迹更加明显。其《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其一:“一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其二:“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闲。”《子瞻继和复答二首》其二:“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寂住阁》:“庄周梦为蝴蝶,蝴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山谷的这类诗歌皆兴象微妙,于一种境界的描述中,表达自己以真如本心静观外界时所感受到的无言之美。其《北窗》诗云:

生物趋功日夜流,园林才夏麦先秋。绿荫黄鸟北窗下,付与来禽安石榴。[2]403

诗中,黄庭坚将自己瞬间所见所感作诗性之表达:万物随时而变、生生不息,园林草木皆绿之时,却已至麦黄熟待收之际。然在语言之外却隐含其一番感慨,即万物如此,人世亦然。至于当如何应对此变化,其用闲卧北窗绿荫之下,听黄鸟吟唱,看石榴花发答之。乃听其自然之意。因而任渊注曰:“末句盖有所寄,言物化各用事于一时,姑听其自然耳。”其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冥心静观时所得的生命体验,遂有悠游自得之味。

钱志熙先生曾指出:“山谷常借某种具体境界,传达其内心所感悟到的那些无言之美。”[5]此“无言之美”正是黄氏以静观之方式观照外物时,内心对真如心性之体验的外在表现。

(二)超越洒脱――主体精神于景物描写中的体现

《新华严经论》中有言曰:“文殊、普贤、比丘、比丘尼、长者、童子、优婆夷、童女、仙人、外道五十三人,各各自具菩萨行,自具佛法。随诸众生见身不同,不云有转。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间肉眼观,无真不俗。”⑤《宗镜录》中亦云:“一切诸法中,皆有安乐性。所以云:若以肉眼观,无真不俗;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⑥静观对黄诗之影响还体现在以静观之方式观照外物时,“法眼”所到,无俗不真,即能于平常之处发现新的美,从而于常见之景的描写中翻出新意。正如惠洪《冷斋夜话》中载:“山谷云:‘天下清景,初不择贤愚而与之遇,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6]如其《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二之前半曰:“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在世态千变万化之际,真如之本心湛然自在,不受尘缘染污,以此心观之,无公事之时即是良辰,鸟雀之鸣叫俱是悦耳之音。这正是静观外物时,真如之心性的体现。这也与《圆觉经》中强调观照外界时觉性平等不动、遍满法界的眼光有关,“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②对于说过“可试看《楞严》、《圆觉经》,反观自足”的黄庭坚来说,他对这种观照方式肯定是极为熟悉的,其《题意可诗后》一文中就曾引用“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这也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实现了真如本心的洒脱表现:

打荷看急雨,吞月任行云。夜半蚊雷起,西风为解纷。

茗梦中觉,荷花镜里香。凉生只当处,暑退亦无方。[2]636

山下三日晴,山上三日雨。不见祝融峰,还溯潇湘去。[2]678

前两首《和凉轩二首》作于崇宁二年,是黄庭坚写自己用虚静方式观照外物之所见与所感。第一首描写的是雨过天晴,皓月升空而后复被密云所蔽之过程,急雨洒落于荷叶之上,皓月为微云所慢慢吞没,夜半雨势将至空气闷热,蚊虫聚集,嗡嗡作响,接着落雨前之凉风将其一扫而空。在此过程的描述中,听、看的主体,就是内心寂然不动、超然物外的诗人本身。第二首写自己于凉轩所见、所感,香茗一杯,芰荷十里,对此美景,不但世间之奔竞可以忘却,就连暑气也被面对美景而生的洒脱胸襟所化解。第三首《离福岩》作于崇宁三年赴宜州贬所途中,山谷用寥寥数语淡然叙述了自己途中所历,将自己内心湛然不动、不以迁谪为意的洒脱情怀现于言外。以上诗中皆写自己日常所见之景物,然皆由“法眼”静观之角度出之,遂有迥异于流俗之超越洒脱之美。黄庭坚在经历了贬谪的经历和各种磨难后,用真如本心,静观外物之变迁,实现了对自己生命困境的洒脱超越,正如黄火火冖田《山谷年谱》中所引范廖之语:“先生虽迁谪处忧患而未尝戚戚也,视韩退之、柳子厚有间矣。东坡云御风骑气与造物游,信不虚语哉!”[7]

黄庭坚对于静观这一观照方式的运用,与他推崇主体理性深沉、抱道而居、超然洒脱的精神境界是紧密相连的,这也使黄诗呈现了真如静穆之美;而以真如之本心静观外物时,黄诗又呈现了“无俗不真”、超越洒脱之美。正是黄庭坚本自“真如”自性,将佛禅“静观”与诗歌创作思维相融,才使得黄诗呈现了真如静穆与超越洒脱两者深层次上的融合。

三、结语

《潜溪诗眼》中载:“山谷言学者苦不见古人用意处,但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若人复能为此句,亦未是太白。”[8]黄庭坚一直力求不蹈前人覆辙,自出机杼,主张在诗歌语言、境界上实现创新。这种创新精神与黄氏对静观之融摄相结合,造就了其独特的诗学观,即追求不俗与提倡苦思。关于前者,黄庭坚向往理性深沉、超然旷达的精神境界,以真如之心性,静观世事变迁而内心湛然自如。这种独特、高迈的人格精神投映到其诗作中,使其作品迥异于流俗。关于后者,黄庭坚对静观的融摄,使其在创作思维上实现了革新。《文心雕龙•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9]黄庭坚融摄静观,为虚静注入了新的意义。其用“法眼”静观外界,跳出前人窠臼,照见事理,从而做到了“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注释:

① 见子集《首楞严义疏注经》(《大正藏》第39卷89页)。

② 见宗密略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大正藏》第39卷)。

③ 见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正藏》第47卷)。

④ 见黄庭坚著《豫章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⑤ 见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大正藏》第36卷)。

⑥ 见永明延寿《宗镜录》(《大正藏》第48卷)。

[参考文献]

[1] 慧能.坛经校释[M].郭朋,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31\|32.

[2] 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M].任渊,等注,刘尚荣,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3.

[3]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M].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点.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4] 周裕锴.梦幻与真如――苏、黄的禅悦倾向与其诗歌意象之关系[J].文学遗产,2001(3).

[5] 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6.

[6] 惠洪.冷斋夜话[M]//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34.

[7] 黄火火冖田.山谷年谱[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951\|952.

[8] 范温.潜溪诗眼[M]//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317.

[9] 刘勰.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杨明照,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369.

Solemn and Natural: the Discussion between Huang Tingjians Study

of "Observing Calmly" and His Poetry Creation

ZUO Zhin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Abstract: Huang Tingjians thought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Buddhist doctrine, and this affects his poetry creation. Among this, "observing calmly" has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his thought, and this causes his creation to present two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at he expresses his disposition feeling of become inspired of "the eternal truth"; the other is that he describes "the eternal truth" rightly frequently when the disposition contemplation nonego obtained free and easy aloof spirit.

洒脱的意思篇4

一种英雄本色,浩瀚的历史长河,把潇洒的意义转身得淋漓尽致。胸襟博大者,一诺千金,倚楼风雨,淡看江湖,才子不羁而豪放,英雄热烈而坚韧,是潇洒之大境界。

坚守一种崇高,坚守民族精神与气节。不因威武而屈服,不因富贵而荒淫,不因贫贱而变节,不因饥肠而丧失清廉,大丈夫如此,巾帼不让须眉。秋瑾秋风秋雨秋煞人,洒的种子播种在不同的灵魂里,会生长不同的歌谣。

两个同乡人准备走出大山,为自己的将来奋斗,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所以他们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他们回到家乡探亲,选择经商的那位人士,破爬滚打,一路艰辛,终究获得了较好了成绩,在城市中立足了。而另一位则选择从文学入手,但是他没有像刚才那位如此成功,他只获得最基本的温饱。这是的富人已经很瞧不了那位笔者,在商人眼里,自己才是最潇洒的,如此享受的生活,真乃潇洒人生

而笔者却认为商人一切都变味了,他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位商人,他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一心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再次离开了家乡,重返城市,继续他们的生活。

几年后,当他们再次回来时,情况大大相反,当初那个不起眼的笔者,现在经过几年的苦读与文学的熏陶,终于备受瞩目,成为一代大师。而那个成功的商人,一再的追求更高的生活,没有看清眼前的局面,终究破产,落得重头再来。

潇洒不只是一味的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或许你现在拥有的生活最为潇洒。

人们在忙碌,他们记得自己的职责,却忘记了生活的意义,他们只知道一切都为了孩子,却又不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确是很悲哀。如果有朝一日,人们都大彻大悟,放下手里的工作,实现一次孩子们的梦想,那才是潇洒人生。可是,尽管我们痛恨、抱怨,那游戏的规则仍然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自己的梦想是永不磨灭的。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位哲学家高度评价了人的价值,因而我认为要潇洒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自己端正地摆在合适的高度,客观地评价自己,扬长避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自己创造自身条件,要有快乐的细胞,运转幸福的信息。记得有一位老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正是大好青春的时候,多好啊!一定要把握好了,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了。”老人的话,让我深思不解,我们究竟好在哪里呢?老人的话又让我疑惑,我们即将长大,我们也在丢失自己的快乐,渐渐的,忘记了,忘记我们曾经的山盟海誓,忘记了那山清水秀的风光,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时而迷路,时而害怕,时而高兴,时而哭泣。但我们曾经欢笑过,曾经兴奋过,曾经团结过,曾经努力过,又曾经潇洒过啊。

谁不喜欢飘逸,谁不羡慕潇洒,人生总有困惑,世俗已太累太累,阳光已太倦太倦。金钱充斥,灵魂荒芜,汗水流淌,鸟雨花香何处是春光。亲爱的朋友,四川雅尼同志,用她优美的舞蹈线条,在艺术舞台上勾勒了春秋。雅尼说:“潇洒的转身,是我在舞蹈训练中的常用语,提示学员动作要洒脱奔放果断,活出另一番心境来

坦然看生活。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是一种沮丧时的调试,是一种平淡中的自信。不要刻意追求生命中不属于你的美好,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去追求虚渺的希望。学习泰戈尔坦然的人生态度——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洒脱的意思篇5

流光溢彩。电影院里重复播放着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我眼前忽然变幻出一件件绚烂而哀伤的旗袍。

溶溶月,暖暖风。夜色中,张爱玲孤高清冷地缓缓走来。我仿佛听到风在哭诉那一缕香魂。

时光流转。纳兰性德在黄昏中一遍遍地浅浅低吟:“人生若只如初见!”

王家卫、张爱玲、纳兰性德这三个不同年代的人,却因为同样的原因走到了一起,那就是:小资。他们是小资的开山鼻祖,是“小资”一族追捧的偶像,是入门“小资”必须了解的常识人物。所以当你想要深入地了解“小资”的内涵,就不如先从他们这里“下手”。

孤高、洒脱、我行我素者,莫过于张爱玲。“你年轻么?没关系,过几年就老了!”说这话时的她是决绝的。“有时候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期望才会有失望。”这时的她又是明朗、积极的。张爱玲的话总是那么的轻描淡写,但是却真实深刻地道出了人间冷暖。她像是一个活在红尘之外的人,只待在自己纯净的小小世界,随性而为。

“随性”二字是多少当代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啊。有多少时候,想说不敢说,想做不能做。谁能真正地随性、真正的洒脱?于是,在压抑中我们就更向往一种自由,张爱玲无疑就成了这种希望的寄托。

其实,在王家卫、纳兰身上,我们也可以轻易地找到“随性”二字。纳兰一生朋友无数,他曾帮助了很多人。他性格洒脱,诗又写得极好。为了和旧友们相聚,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终因聚会触发旧疾而亡。这份随意、洒脱、淡然,不是人人都做得来的。而王家卫就更“随意”了,他拍电影向来没有剧本,凭借的是一种感觉。一部《2046》他拍了五年。然而,王家卫就是王家卫,他的电影总能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而且还具有某种启发性的思考。我想,这也就是随性而为后,真性情的流露吧!

人们痴迷“小资”,不光是追求那种表面的光鲜、舒适,更重要的是想找寻那种久违的自然、洒脱和随性。

咖啡屋里一杯蓝山,勾起多少悠悠往事。伴着咖啡的醇香,暂别门外的喧嚣,想想昨天,想想未来。歇够了,就弹去疲惫,出门迎接新的奋斗。真正的“小资”在这中间享受的并不是物质的安慰,而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感觉。“小资”并不一定代表奢侈。一颗充满“小资”情调的心同样也可打磨情趣。

一杯雀巢速溶,一个精心装点的杯子,再配上亲手缝制的杯垫,自己种的雏菊。关上灯,点几支蜡烛,放一曲舒缓的音乐,同样打造极致的“小资”氛围。

所以说,享受“小资”并不是谁的专利。人人都会在社会的竞争中感到疲惫,人人都需要随性的生活。“小资”情调随处都在,只要你认真地生活,随性而洒脱地面对人生,你就能收获更多的自在与坦然!

洒脱的意思篇6

——题记

翻开一本诗词,我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知识的源泉;在天地间寻找灵魂的共鸣;在宇宙间探索生命的意义。生活,因诗词而丰富多彩。

佩服,佩服你足智多谋。

战火连天,你身披胜利者的战衣,手持一把羽扇,在营中指挥千军万马英勇作战。天地为你呐喊,狂风为你怒吼。血洒大地,那是胜利者给历史留下的印记。

你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活生生气死了敌人,却为你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之句。你做一支草船借来千万支箭;你布一阵八卦,困住熊熊大军;你弹奏一曲弦乐,吓退最强曹军。火烧赤壁,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你几把火烧出了天下三分。

诸葛亮,生活因你的足智多谋而精彩。

嫉妒,嫉妒你的洒脱豪迈。

你生性豪迈,欲要散去千金买酒喝。你和好友来到溪边的亭中,尽情畅饮,饮酒作诗,好不自在。爽朗的笑声连天地都为之颤抖。在欢笑中举杯敬酒,可又有谁懂得这杯酒中寄托了你无限情思。

你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激起多少人心中的澎湃。嫉妒,嫉妒你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羡慕,羡慕你使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的勇气。你是青莲,好一个青莲!比绿叶大气,比红花妖娆。

李白,生活因你的洒脱豪迈而精彩。

赞赏,赞赏你弃医从文。

漫长的黑夜寄托了你无限的愁思,吸一口香烟欲与黑暗作斗争。天亮前的曙光寄托了你无限感慨。那是希望的种子,那是胜利的音讯。

你从未偏爱过文学,只是将它作为革命的武器。你从未相信过天朝,只知道它让人们变得麻木不仁。你深知医学不能拯救人们的心灵,便弃医从文,只想用你那锋利的笔锋,唤起人们心中仅存一点的正义,只想用你那锋利的笔锋,刺痛黑暗势力的眼。

鲁迅,生活因你的弃医从文而精彩。

合上诗词,我陷入无限的遐想和深思中。

生活,因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李白的洒脱豪迈,鲁迅的弃医从文而精彩。

生活,因诗词而精彩!

洒脱的意思篇7

来到海边,湛蓝如水的天空中,太阳依旧光芒万道。阳光穿过那飘浮的朵朵白云,点缀在海面上,那瑰丽的颜色如同晨光清纯的朝霞,傍晚耀眼的黄昏。望着这波光粼粼的大海,让我联想到了坚强。它!无所畏惧,不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在它面前显得那样不堪一击。在它的世界中,有着充实而又精彩的人生……中国不也是一样吗?虽五千年历史,但受过的奇耻大辱,数之不尽。我们坚强,在战场黄沙上,不惜生命与敌人搏杀。战歌飞旋,豪气冲天,举起大刀,向敌人劈砍过去,霎那间,刀光剑影,敌人的鲜血沾满了钢刀,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叫,直落于地……日本无人性的侵略我们中国,死伤无数。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强大的防御,只能用自己的鲜血,给敌人以生命的昭示,拥有的信念是敌人无所能及的……五十六个民族组建在一起,成为了中国,抬头仰望着高远的天,有着如金字塔般坚定的信念。那些被埋在黄沙的先灵,好似在一齐呼喊:“我们是屹立在东方的一头雄狮!

触摸活水为我所爱。来到江河旁,感受生命的起源,让流水冲洗你的喧哗与浮躁,只留下清洁与美好。润人心田的不止我们。随着流水走去,野花,野草在流水中微笑,水亲切的安抚它们,洗尽它们的干渴后,又温情脉脉地流走……躺在草地上,望着那碧绿的湖面,不禁陷入沉思……水乃万物之源,没有水一切都将毁灭。水很珍贵,可我们又从何体会过,清清的流水,无怨无悔的为我们服务,洗涤世俗的污垢,可我们又为它做过什么,无屑还是不以为然?

天籁妙音绝为小溪所有。那触碰礁石的“哗——刷——”尽管是只有一个音符的乐句,可你会觉得它有许多种和谐的声音, 令人回味无穷。在水中,经常看见鱼儿自由欢快,随意穿梭。周围群山怀抱,一片葱绿,似乎走入了连绵画卷,美不可言。在山石间找到淙淙溪流,或直流而下,或绕道而行,不亦快哉!走在林荫道上,两旁绿树成荫,一棵棵绿树就像一把把富有情调的太阳伞,在夕阳的洒浴下无规律的向无尽的远方伸展。偶尔间,树上传来几声蝉鸣,就像那起伏的海潮一般,时而急,时而缓,时而鸣,时而弱。却不知从哪来,真是“听来咫尺无处寻,寻到旁边不作声。”好一部多彩人生回响的组曲!一面诗情画意,一面赏心悦目,令人恬然自乐。

登上高山,往底下瀑布,如从天而降,只为自己的方向前进,高雅至极。它气节豪情,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意味深长,值得深思。它不为庞然大物而胆怯,也不为自己化成流水的微弱力量而惧怕,只为自己该走的路,绵长的流淌。一路上,洒洒脱脱,滋养万物,净化灵魂是它的职责,哪怕纷纷扬扬也在所不辞,因为,它至少流出了快乐,流出了价值,流出了精彩,不是吗?

洒脱的意思篇8

1.诵读诗歌,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2.分析诗中体现的诗人形象。

教学重点:“情乃诗之胚”,重点体会诗歌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诗句分析诗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诗和酒相从相随,有着一种天生的缘分。长安城中风流倜傥的饮中八仙朝我们迎面走来,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李白好酒,很多作品都是在酒意正浓时,一气呵成,读来带着浓郁的酒香,他不仅自己爱喝酒,而且爱劝人喝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白,走进一次盛宴,去领略李白劝酒的艺术――《将进酒》

二、品感情,自由朗读文本,自主把握诗歌的情感

朱光潜先生说:“读诗能培养我们纯正的文学趣味。”让我们用琅琅书声亲近文字。

1.学生朗诵秀。请学生推荐一位同学朗诵诗歌。

2.听朗诵录音。推荐任志宏朗诵版本。

小结:教师暂不做评价,请学生点评。学生读音准确,有情感的起伏,艺术家的朗诵更是情感饱满,注意了声音的起伏,做到了抑扬顿挫。

然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声音的抑扬顿挫,源自于情感起伏、变化。朗诵有感染力,必须对诗歌情感有准确把握和深刻体会。

3.引出问题: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解释“基调”,贯穿诗歌始终的情感倾向和情感态度。)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表达情感的词语概括,并从文中找到依据,说明理由。(感情基调:“愁”。)

4.疏理诗歌的情感线索:悲叹―寻欢―愤世嫉俗―狂放―愁苦

悲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因年高,白发生而悲,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让早上的青丝,在晚上就变成了白发,仅仅因为年龄的增长,人到暮年而背吗?

寻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所以李白不忍光阴虚度,纵情享乐,尽情欢娱。他的方式便是“喝酒”。虽然这里说“得意”,其实更是深深的自我解嘲,按照当时的“成功学”,此时的李白不仅不得意,反而在功名上是失意的,但是他乐观、狂放,谁又能说他不是生活的勇者和胜者呢?

愤世嫉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被暂时的不顺压倒,不被现实的黑暗吓倒,极度的自信,相信终有一展才华的机会,金钱乃身外之物,散尽还会再有,洒脱当如李白。

狂放:“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馔玉”代表是富贵的生活,这种富贵在古代就是官宦身份的代表,李白把功名看淡,把财富看淡,只想做一个因为“酒”而留名千古的“饮者”,难怪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至此无人能及。

愁苦:“与尔同销万古愁”,我们不知道李白的愁绪有没有经过这次痛饮而消除,但是从这里看出,李白有“万古”的愁绪,毋庸置疑。他渴望消解,渴望超脱,没有沉溺在无尽的愁苦中不能自拔,他有积极的改变的诉求。这也是李白洒脱个性的体现。

三、悟形象,从情感起伏变化中,读到了怎样的李白形象

我从 读到了一个 的李白形象。

(给一遍朗诵的时间,相互讨论,注: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言,言明理由。)

学生生成预设:自信,自负,豪放,洒脱,愁苦……

如:我从天生我材必有用,读到了一个自信的李白形象。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饱读诗书,渴望济事,虽然仕途不顺,但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终成一展抱负。

四、探实质,诗人的愁绪,是否消解?

诗人驾文字之舟,承感情而来,抒发人生大义。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与诗人的经历和人生态度有必不可分的联系。

其一,人生关键词: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30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奸佞当道赐金放还

52岁与友畅饮作《将进酒》

人生在得意和失意间游走,他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但绝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其二,对功名的态度:他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面对现实的不如意,又“但愿长醉不愿醒”。

其三,对利禄的态度:对金钱“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

结论:李白是个旷达其表,悲愤其里;是个洒脱其表,郁结其里;是个狂放其表,愁苦其里的人。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方面受着老庄虚无主义的影响,求仙问道,钟情山水,豪迈、洒脱,飘于空中,不接地气,是一位谪仙人。另一方面受着孔孟思想的影响,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无法真正放下。

然而,李白让人为之动容之处正在于它的这份放不下,让他不仅是一位仙人,而且是一位具有现实情怀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大丈夫。

五、课后问题探究

上一篇:时光匆匆范文 下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