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17 06:27:54

傣族泼水节作文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1

Legend in a long time ago, jinsha river side a dai villages live deep in the forest, because the forest fire, the villagers were engulfed in distress, a man named Li Liang dai man, to protect the village, not afraid of danger, rushed out of the warfare, choose to buckets of water out of the jinsha river, douse fires. Fire finally, exhausted after a day and a night of being thrown out, the villagers saved, Li Liang because overworked the sweat dry, thirsty in the hills. The villagers from water to Li Liang thirst, but he drank ninety-nine water solution also not thirsty. Later, Li Liang just a head, from the river to become a dragon, along the river. The dai people to commemorate Li Liang, lunar calendar march grade on this day, in every house cleaning, sprinkle with pine leaves, and in the river or selected by the well, with green trees and set up the long and half blue tents, tent with thick pine needles, put on a tank filled with water on both sides, at noon the sun when the top, all through the shed, between each other with pine and dips in water body, auspicious happiness water splashing each other, said of Li Liang missing and blessing to the New Year.

Put kongmin light is the activity of the dai national minority area characteristic. At night, people in the square yard lamp candle lit, in homemade "balloon", the use of hot air buoyancy, the YiZhanZhan "kongmin light" fly to heaven, and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ancient sages kongming. During the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and row the dragon boat race. The race took place in the lancang river. Groups of PiGongGuaLu dragon boat in "open class" gong and shout "hi hi hi" and whistle, waves, valiant, attracts thousands of tourists to the lancang river edge, added a lot of tension and joy for the festival atmosphere.

These activity continues to this day, to become new blessing auspicious festiva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of the dai people's.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一般傣历的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举行。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味和民族色彩。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放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2

摘 要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考察法对傣族泼水节主要活动内容以及代表的意义;泼水节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传承价值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傣族 民族文化 泼水节

中国的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是云南古老民族,有着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了很多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文化。人口近百万,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的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其他则散居在普洱、景东、景谷、澜沧江等30多个县。傣族人民依水而居,也叫水的民族。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泼水节因其节日过程中独特的“泼水”活动而得名,这一名称同样也隐含了泼水节背后傣族丰富的水文化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和德宏地区的傣族的泼水节文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到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上网等查阅大量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与分析研究,为论文的选题、分析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访谈法。对一些专家进行访问傣族泼水节文化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3.考察法。现场观看西双版纳地区的泼水节活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泼水节主要活动形式及内容

由于傣族人民奉信佛教,泼水节也带有宗教性质。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尼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泼水前,老人把佛像取出放进龙亭的水伞周围,大家列队持旗子,男人们敲着象脚鼓,有的放火药枪,姑娘们挑着一桶桶浮着鲜花的清水,倒进水龙亭,向龙身上的槽里灌水,从龙嘴喷出晶莹透明的水流,水伞把清水旋转成五彩的水花,人们争先接沾过佛的“灵气”的圣水。在象脚鼓、错锣的伴奏下,人们边泼水边唱歌边跳舞,十分热闹。放高升有落地响、空中响、单响、双响等类,放的越高越吉祥。

泼水是泼水节最为重要的活动,它分为文泼和武泼。文泼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用木盆装满清水,再用枝桠沾着水轻轻泼在别人身上。武泼是用木盆装满水,把一盆直接全部泼出去。还有放高升孔明灯;赛龙舟;堆沙;放水灯;载歌载舞;浴佛;放生。

(二)泼水节主要活动代表的意义

1.祝福。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人们尽情泼洒着祝福的水,如果你被泼洒得越多代表你收到的幸福也越多。

2.爱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对对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力量。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舞蹈。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三、结论

(一)傣族由于特殊的地理区域和民族特点,体现傣族泼水节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以及代表的意义。

(二)泼水节代表着傣族人民的民族性、文化性、宗教性,象征着民族特色语言文化,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

(三)泼水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同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覃娜娜.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J].民族论坛.2009.2.

[2] 板永明,项冰,岳小艾,赖卫明.德宏傣族泼水节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J].2007.2.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3

1、泼水节民族:傣族及泰语民族(中国)、东南亚地区。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2、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文章屋网 )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4

1、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 。

2、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5

关键词:赏曲激情 朗读感悟 感受风情 拓展运用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0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对泼水节了解不多,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感情。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初步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养成善于观察、乐于积累、自主识字、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

查阅有关泼水节、及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四、教学策略:图文结合,品词析句,自主探究识字,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人民的兴奋心情。

五、媒体使用一览表 :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趣引入,情境导入激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让我们来欣赏一支好听的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轻轻地跟着唱。(录音机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中唱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事情?(湖北教育网台展示中国政区图,教师简单介绍关于傣族的知识)

2、多媒体播放傣族风情图片,师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3、学生畅所欲言:"欣赏完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课件出示第7 8自然段)情境导入:"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儿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

5、示题质疑:"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如此难忘呢?(板书:在难忘下面加?)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出示课件)

(1)认读生字词。(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A、教师动作演示,学生猜字。B、听老师叙述猜字。C、学生自己想方法记住其他生字。

(三)、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指名说)

2、你了解吗?谈谈你查阅的的资料。(课件出示的照片)

3、(VCD播放有关的记录片):生活俭朴、品德高尚,他抽出宝贵的时间,从遥远的北京来到云南,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这,怎能不让傣族人们难忘呢?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让我们带着对的敬爱之情,去体会傣族人民当时的高兴心情。

2、让我们回到1961年,回到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中,和傣族人民一起迎接的到来。(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傣族人民是怎样迎接的到来的?

(3)学生交流、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4)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傣族人民为什么要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6)就要来了,人们禁不住欢呼起来。

3、来了,来到欢乐的傣族人群当中。(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想象当时情景。

(3)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与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4)在泼水节上,是怎样做的?傣族人民是怎样做的?

(5)总结:清清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传递着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那就是爱。

4、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5、齐读最后三段。

(四)、总结全文释疑解难。

①解疑:"你知道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吗?"

②"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他们的心与心永远紧密相连着。"

(板书:心连心)

③"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确实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板书:难忘)

(五)、课文拓展,感受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

1、交流: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

3、老师展示湖北教育网台,学生阅读并欣赏少数民族欢度节日的图片。

(六)、积累运用

出示演示文稿: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照课文内容写句子

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附: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6

我所乘坐的豪华大巴是在夕阳西挂时分进入孟定坝的。而在此前的几天里,我已经随车历尽了万水千山,同时也阅尽了千山万水。直到周身疲惫麻木之时,孟定,这颗位于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的耀眼明珠,才含情脉脉静若处子般地一下子激活了我,以至让整个身心都变得澄明与开敞起来。接下来,虔诚地面对着车窗外一一闪过的橡胶林、芭蕉丛、凤尾竹、青稻田、傣族村寨以及柔顺悠悠的南汀河,直觉上就认定自己正在抵达的是一个美丽的边地,以傣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同胞早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的代代精心呵护与倾心爱恋使这片遥远的边疆热土变得日渐富足与亮丽。

经人提醒,来到孟定小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夜市买了一双凉鞋和几个塑料袋。拿着它们回宾馆时自己有一种好笑的感觉。不曾想第二天早晨去一个叫弄么的傣寨游览时才感到它们的妙用之处。在通往弄么寨的路上,全身的衣服几乎被顽皮的傣家少年们泼得透湿。幸好手机、相机、钱包都已用塑料袋包好,塑料凉鞋也替代了皮鞋。我们所游览的是一个绿阴掩映的寨子,房屋建筑已全部告别了防火能力很差的竹楼,映入眼帘的都是清一色的砖墙瓦顶的绿色庭院。在一户傣家干净的院坝里,我们一边细品着米花和象耳粑粑,一边尽兴地观看傣家少女们表演的歌舞。说实话,比起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傣族歌舞来,眼前再现的歌舞只能算是业余水平,但反而更容易打动人和迷醉人。原因不外乎抽象的艺术成分少了,但具体的生活气息却浓了。尤其是模拟性舞蹈和生活类舞蹈,傣家少女们就表现得更为朴实与自然,以至很明朗地再现出傣族人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与相融之情。孟定的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 舞姿富于雕塑性。就拿孔雀舞来讲,以跳、转、翻等动作技巧和优美的舞姿造型,特别鲜明而传神地表现了孔雀下山、林中窥视、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以及拖翅、晒翅、 开屏、飞翔等动作。

歌舞表演之后的午餐是地道的傣味。饭为半粘性米团,菜有拌生肉凉皮、红生、酸肉、酸鱼、酸扒菜、酸蚂蚁等。可以肯定,孟定傣族的口味几乎都以“酸”字当头。对于怕酸的游客而言,不免要生发出“怎一个‘酸’字了得”的感叹来了。也许是忙于品味傣家菜肴而忘记了泼水节,正当我们在院心里吃喝得打起饱嗝儿之际,冷不防一瓢凉水就从后领口直冲而下,饭桌前的八个人被刺激得一跃而起往后看时,刚才表演歌舞的八个漂亮傣家少女随着银铃般的笑声跳开了。于是情急之下的游客们有的躲闪有的拿起瓢盆奔到井边打水,然后就是满院子地追逐泼水,不出十来分钟,不论是男是女,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个个都被湿衣紧裹得憨态可掬,但个个都在清凉世界中喜笑颜开,所有隐藏着的烦心事都似乎被一盆盆或泼或浇的凉水荡涤干净。就这样在尽兴与忘情中直泼到太阳高悬时才一个个落汤鸡似地逃离寨子,惜别一群又一群被湿筒裙裹贴成婀娜多姿的傣家少女。

走出无比清新的弄么寨,本以为可以回到下榻的宾馆换上干爽的衣服了,可哪里想到一走进孟定小城,就别无选择地落进了尽情泼水欢乐的人海之中。到处都是你追我赶相互泼水的人群,到处都是惊呼声与欢笑声。好不容易一身透湿地寻找到所住的宾馆时,才知根本进不去,门口正聚集着一群全身湿透的少女,个个拎着装满清水的塑料桶。于是有些畏惧而只好折回到大街上溜达,可不论自己如何躲闪避让,还是有许多清凉之水泼到全身,甚至还一不小心误入一群少女之间接受瀑布似的强劲洗礼,好不容易才狼狈不堪地挣脱出来。经验让我开始学会重点防范那些青年女子,毕竟一般的泼水原则是男子泼女子,女子泼男子。然而,一条长长的孟定大街,其实也就是一条由无数鲜亮女子构成的流光溢彩之河,自然我的任何努力都注定是徒劳的。于是,除了慨叹之外还是慨叹,除了接受洗礼之外还得接受洗礼。据说,每年为期三天的傣族泼水节,早已成了孟定5万多各民族同胞共同庆祝的重大节日。事实是,在此后的两天里,无论流连陶醉于孟定的哪个角落,我身上的衣服一直都没有干透过,直至依依不舍地告别孟定时,才开始与“水”字拉开了距离。

孟定泼水节之旅,是一次难忘的清凉透湿之旅,更是一次难忘的澄明透亮之旅。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7

哲夫。1955年生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

系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太原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太原市文学院院长、《都市》文学主编、一级作家,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分会太原市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山西省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连续6年参加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活动。2007年“6・5”世界环境日被评选为2007年环保“绿色卫士”,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并进中南海与国务院领导座谈。为“山西省首届环保形象大使”、“山西省首届环保奖”获得者、山西省“德艺双馨”优秀文学艺术工作者等。

到勐腊县时,热带雨林的特征更加明显,满街都是大王棕,到处皆是植物肆虐的痕迹,在别处挺小巧的花草到这里全生得巨大无比。我所认识的植物是芭蕉和竹子,竹子有碗口粗细,十几棵聚集在一起,并不形成竹林,东一堆,西一簇的,当地人叫它们龙竹,还有霸王竹。但这并不是热带雨林,这些都是人类种植的经济树种和经济作物。有一点不容置疑,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度空间,都曾经属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地盘在人类逐步扩张中已经被城镇、村庄、庄稼和一片片橡胶林和经济树种侵占、取代。

已经是薄暮冥冥,宿鸟归飞的时候。稍息片刻,陶永强副局长和岩言副局长,请我们一起去吃晚饭。路上我问陶副局长说:“没有来之前,我以为西双版纳到处都是热带雨林,可是来了之后发现,到处看不到原始雨林,都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树种。请问要在什么地方才可以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的天然热带雨林呢?”

陶永强与曹亚康相视莞尔,陶副局长笑道:“有好多记者都这么问过我。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在没有人的时候这一片地方全是天然的热带雨林。有了人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现在想看真正原始的热带雨林,还没有被轮伐过的热带雨林,那只有到自然保护区了!”

别致玲珑的竹楼

我们乘车出城,穿过暮色顺着香蕉林和一丛丛高大的青竹,往林荫的深处走。开了车窗,让翠绿的风拂动头发,柔柔的钻进毛孔眼里,眼睛先就绿了,接着连呼吸也绿了,耳边小溪也似淌起一阵潺潺的水声。进入一片诗情画意之中,周遭全是一座座掩映在翠竹丛林以及香蕉、椰子、仙人掌之中的外形别致玲珑的傣家竹楼。

相传有一位叫帕雅桑目蒂的勇敢善良的青年,他见到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往下流,受到启发,建造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孔雀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桑目蒂依照凤凰的指点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路旁时而有傣家的竹楼,竹楼是杆栏式建筑,一层不住人,全是支撑的柱子,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这种形式的建筑有防洪、防潮、防兽的作用,而有的竹楼竟然就盖在水面之上。

竹楼多半还有院子,院子里种着荔枝、椰子、油棕、美人蕉等。但每家傣族人的居所皆会种一种很有趣的挨刀树,也叫铁刀木,这种树叶子小小的绿绿的,枝干黑不溜秋,枝桠之上全是砍劈的痕迹,傣家人拿砍下的树枝当柴烧。据说这种树越砍越发,越砍越是枝繁叶茂,傣家人只要种几棵挨刀树,燃料就能满足,从而也保护了原始森林。

竹楼的上层为人的居所,我曾经上去参观过,有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正中央铺着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许多人家都有组合家具以及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堂屋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铺着竹席等东西,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日常用的竹筒、水罐等,非常宽敞,通风条件极好。

傣家竹楼无疑是一本承载并传递傣族历史和文化信息的活色生香的书。竹楼建筑不用钉子,柱子是菱形或多边形,这样可以防蛇爬。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竹楼顶梁大柱,垫有红布,这是傣家的“升天柱”,灵魂通过它升天,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傣家的卧室是个大通间,全家人都住一起,老人在里,年轻人在外,用帐子隔开,老人用黑色帐子,结了婚的用红色,未婚的用白色。客人留宿住客厅,睡觉时脚冲门,象征他终归要走。竹楼中间粗大的柱子代表男性,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女性,楼脊象征凤凰尾,楼角象征鹭鸶翅膀。竹楼四周挂满了犁、耙、纺线机、织布机、鱼篓、竹箩以及他们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和乐器,每家布置都是颇费心思的。

傣族人的生活

陶局长带我们穿过一座座傣家楼,我看见有一个披着黄色袈裟的小沙弥正在竹林中和一个面容姣好的傣家小卜哨说话。这大约就是云南十八怪里的“小和尚也能谈恋爱”了吧。这是受小乘佛教的影响,傣家男子从小都要到寺庙出家,就类似于上学接受教育。

进入寨子后边一个竹子搭建的小亭子,亭子中间是一张低矮的竹藤编织的小桌,大家围着小桌四周,半蹲半坐在同样是竹藤编织的小矮凳上。亭子掩映在一片竹林中,下边是一个小小的草塘,对面是淌着水声的宽阔的南腊河。银白色的河水从那烟雾迷茫的丛山大岭中弯弯曲曲地流出来,绕过绿树掩映的傣家村寨蜿蜒而去。

我看见河边有几个傣家女在洗衣衫,还有两个正轻轻提起筒裙一角走向河里的姑娘。两个姑娘一边走,一边不断的提高筒裙,让筒裙始终高出水面一点,等走到水深处,突然猝不及防的很麻利地把身子往水下面一蹲,蝉蜕般把筒裙从身上褪了下来,挽成一团系在头上,然后十分悠然自得地在那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

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种听说和假想的诗情画意,可恼的是我们看到了另一幅景象。南腊河里有一个妇女将筒裙顶在头上,将自己整个儿泡在水里,一动不动。我兴奋的说:“哇,是小卜哨在洗澡啊!”

陶永强副局长不说话,只是讪笑,岩言副局长也不说话,脸上却多了些不好意思。曹主任忍俊不住,说:“那是在出恭!”

刘处长也忍不住跟着揶揄着。我也跟着笑,可却还是有点不解,问曹主任说:“不会吧?为什么要在河里出恭?难道傣族人的吃喝拉撒都在河里?这也未免太不卫生了吧?河水难道不会被污染?”

曹主任笑着解释说:“傣族有好几种,住在河边的傣族,称之为水傣,他们认为水是最干净的。在河里出恭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千百年来他们都这样。河水是流动的,它有自净能力,他们认为这样做,对水好,鱼也会长的肥,草也会长的绿。这个习惯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已经不见了,可是在年纪大一些的人的身上还保留着!”

傣家村寨的黄昏又恢复了迷人的景象,夕阳红着脸正在没入林中,晚霞映红的河面上一片花红柳绿,不时有欢快的歌声荡起。

三个花枝招展的傣家小卜哨,穿着筒裙袅袅娜娜的轮番走来,给我们端来各种地道的傣家风味饭菜。有香茅草烤鱼、香茅草包蒸鸡、炸牛皮、酸笋煮鸡、油炸青苔、腌牛筋等。香茅草烤鱼用香茅草捆在鱼身上,放在火炭上烘烤,吃起来喷香、酥脆。傣家人喜食酸味菜,著名的酸味菜肴有酸猪脚、酸笋、刺猬酸肉、酸鱼、酸味鲤鱼汤,又吃到名叫竹蛆的菜肴。陶局长否认这是竹蛆,他说这其实是竹节中的一种蛹,盐水浸透再用油炸熟,营养丰富口感酥脆。

置身远离繁华而清新淡雅的傣家村寨,大家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乡情。这三个如花似玉的小卜哨,个个美丽如水,也温柔如水。老大名叫玉旺,年纪大几岁,显得老成端庄。老二名叫玉香,年纪不过二十岁,眉眼盈盈,玉面含春,身腰婀娜,能歌善舞。老三名叫玉芳,微胖,年方十八,活泼可爱,笑靥如花,歌声甜美。

三姐妹给我们倒上苞谷烧,水一样妩媚的说着,水一样爽人的笑着,水一样纯洁的围在我们身边,端茶倒水,服务周到,有礼有节。应我们的要求,她们还扭曲曼妙的身姿跳了几个舞,舒展金嗓唱了几支歌。《美丽的西双版纳》十分写意,最传神的莫过于“水一样的傣族姑娘”一句。三个小卜哨现身说法声情并茂的演释,把这首歌唱的似黄鹂啼啭一样好听,让我为之深深的陶醉和倾倒。

泼水节

陶局长告诉我: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村寨都建在水边,饮水井上修有五颜六色的神塔,还镶嵌着许多小镜子。连小孩子都不让到井边玩耍。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和别的东西创造了地球。森林形成水,水形成地,水是万物之源。孩子们在河里玩耍,人们在河边涮洗,女人们在河里洗澡,人人离不开水。

泼水节更是水的节日,泼水节的来历,有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地区出现一个残暴的魔王,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魔王已有11个妻子,可是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个姑娘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作与魔王十分要好,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以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深夜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从魔王头上拔下了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掉下来滚到了地下。

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就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就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魔王的头才会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到了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清明节后第七天,傣族人民便要满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姑娘们泼一次清水,去除污秽,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泼水节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其实,泼水节被称为傣族的新年,它起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

距今约700年,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盛装打扮的男女老少抬着供品到佛寺里赕拜,先在沙塔和供品前滴水,为全家祝福。姑娘们将清水倒进用香木做成的龙身之中,香水便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用洗过佛的水清洗人们的眼睛,以祈求佛的保佑。老人们用手或树枝洒水以示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滴水祝福,然后便互相泼水嬉戏和相互祝愿。手泼、碗泼、盆泼、桶泼,边泼边歌,越泼越烈,鼓声、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还举行斗鸡比赛、跳孔雀舞、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夜里还要在灯火的照耀下纵情歌舞,欢呼声彻夜不绝。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亘古的箴言

岩言副局长是地道的傣族人,他的两条手臂之上,各剌有一条傣语书写成的蓝色经文,我问他上边写的是什么?他用傣语说了几句,我自然听不懂。岩言说跟汉语保佑平安吉祥如意之类是一个意思。

我问他是怎么剌上去的,岩言说是他四岁时,家里人就给他刻上了这两条经文,先拿针在上边狠扎,痛死人的,扎完后再涂上一种草蓝颜色。再用一种药水泡,泡了就不会发炎。

岩言说:“我们傣族村寨附近都有圣山,傣族经典书《土司警言》就说‘不能砍伐圣山的树木,不能在圣山建房,否则会触犯鬼魂、神灵和佛’。几乎所有的圣山都位于季雨林地带。这可以从傣族主要沿季雨林分布线居住这一事实得到解释。圣山中保存了大量当地植物区系中的特有、古老和孓遗物种。圣山中发现的有十种植物被列在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中的国家优先保护植物名单中。圣山中还发现有约100种药用植物和超过150种其它经济价值的植物。为数众多的有良好植被的圣山分布在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形成农田景观中数以百计的岛屿般的原始森林群落。

岩言还说:“大象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傣家人世世代代都尊崇的吉祥物,过去我们傣家人与象的关系极其和谐。近几年人象关系紧张起来,让傣族群众心里很不安。勐腊保护区一天内最多出现过八十头野象,这么多的大象,要吃多少东西?造成觅食困难,所以它们常到农户的农田、耕地里找吃的,这不仅破坏庄稼,有时还伤害家畜和村民。”

傣族泼水节作文篇8

傍水而居的傣族人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傍水而居,以种植水稻为生。著名傣学专家高立士先生说:“只要一提起傣族的历史与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首先联想到水及与水有关的事物。”傣族人的水文化是信仰、技术、制度三元结构的有机整合。在这个有机整合的三元结构中,对水资源、水环境的认识与信仰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傣族人民千百年实践经验的理性总结。

傣族传说,创世神王以及地球、人类都起源于水。宇宙中原有7个太阳,把地球烤成一个万物均不能生存的火球,是在天神的帮助下引来雨水,才把熊熊大火浇灭,拯救了地球,也为万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傣族人对水有一种天然的神圣感和崇敬感,并将水与土地、森林、粮食、生命等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对水的重要性的特殊认识。

傣族称土地为“喃领”,其中“喃”为水,“领”为土,将水置于土之前,是因为傣族人认为:无水之土,植物不能生长;有水之土,才有利用价值。傣族的谚语说,“先有水沟后有田”“建寨要有林和箐,建勐要有河与沟”(“勐”在傣语中是“地方”的意思。)“树美需有叶,地肥需有水”。这些无不在说明,水对在傣族人生产、生活中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中的自然崇拜

在傣族人的观念中,林、水、田、粮等自然物都有神灵,人们必须保证与这些神灵和谐共处,才能在神灵的保佑下生存。如果对自然物施加破坏,就将触犯神灵,不仅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还会受到神灵的惩罚。在傣族万物有灵的传统中,包含有多种神灵崇拜。其中,祭“寨神”活动中的“八月求雨”和“一月求晴”都是傣族人水崇拜的表现。

“八月求雨”祭祀活动在傣历的八月八(公历6月中旬)举行,此时正是稻田栽秧急需雨水的时节。祭祀当天清晨,全村男性成员要齐聚于寨神祭坛——村后的“垄山”,专司供奉寨神的巫师“召舍”敬酒献肉后,率领全村男子磕头祷告。而“一月求晴”则在傣历一月八(公历11月)举行,此时正是稻谷收割急需天晴的时节。活动内容、流程与“求雨”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此次祭祀的祷词中换成了“求晴”的内容。

每年的傣历六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就是傣历新年,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泼水节。泼水节前一天,全村人要挑清水到寺庙中为佛像洗浴。泼水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背上河沙、提上清水,在佛寺旁边垒起一个沙堆,沙堆上插一根树枝,并在沙堆前筑一个沙台,供上竹笋、肉、饭等祭品。全村人先集中到佛寺拜佛,然后围坐在沙堆周围听佛爷念经,人们一边听经一边将清水滴洒在沙堆和树枝上。赕佛仪式结束后,人们相互泼水祝福。在傣族人的观念里,新年这天浴佛、赕佛、堆沙滴水和相互泼水,能够求得风调雨顺、稻谷丰收。

每年傣历的九到十二月(公历7~10月),是傣族的关门节时期。关门节前一天,版纳曼远村的每一个老人都要准备一挑清水,并将当地特有的一种香竹浸泡在水中,直至清水变香。然后挑到寺院中为佛像洗浴。关门节这天凌晨三四点钟,各家各户都要派一个代表到水井里打一瓶清水,与早已准备好的蜂蜡、肉、饭、山花等祭品一起放置在一个小篾桌上,早早地抬到佛寺门口去等着,谁去得最早,天神就会更垂青于谁。待全村家家户户的篾桌都围着佛像支好,人也到齐后,祭师便宣布关门节仪式开始。首先由祭师率全村人拜佛,然后再由他向大佛爷转达群众祈求风调雨顺、清吉平安的世俗要求,大佛爷继而转呈给佛。最后由大佛爷率全村人拜佛,全村人依次到佛像前敬水。关门节的第三天下午,老人们再次挑水到寺庙中,供大佛爷和小和尚洗澡用,僧侣们洗完澡后,即要“关门”,不能再外出或返家。

除此之外,傣族人还有洗塔求雨的习俗。根据佛经记载,很久很久以前,版纳连续几年都不下雨。于是地上的人、蚂蚁、蜜蜂等万事万物的主便联合起来,上天去跟天神“帕雅天”谈判。经过协商达成协议,天神要在每年的雨季降雨,且雨要下在夜里,否则人们就无法干活儿劳作。如果到了稻谷栽插时节,老天仍然不降雨。傣族人便认为这是因为天神的疏忽所至,便要举行洗塔求雨仪式,提醒天神该下雨了。届时,家家户户都要预先准备好遮雨的草帽和雨伞,然后每家挑一挑水到佛塔。在塔前面放一大盆水,把寺庙中的菩萨“喃托腊尼”请来,用木头做条鱼,在鱼身上用火炭画上鱼鳞,再由大佛爷拿着鱼沿水盆转上几圈,并念诵经书。仪式的最后是用水洗塔。佛塔便会将人们求雨的愿望转达给天神。

水伴终生

虽然据史书记载,傣族人“一日十浴”。但是究其生,傣族人还是有几次尤为重要的用水时刻。第一次便是出生时的用水。婴儿一旦脱离母体,呱呱坠地。接生婆和家人便要急忙用温水给婴儿洗澡。一方面洗去污垢,另一方面也祈求各方神灵保佑其清吉平安。第二次是升和尚用水。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傣族男子

般都有段入寺为僧,历经几年再还俗的过程。今天在版纳的曼远村,大约还有50%的男子遵循这个传统。升和尚仪式是傣族男子道重要的人生礼仪。自愿入寺为僧的小孩要在村中选择一个中年男人,拜其为干爹。举行升和尚仪式的前一天,干爹就要将小孩接到家中,为其剃头、洗澡。洗澡时,小孩站在凉台下面,干爹干妈站在凉台上面,用芭蕉叶搭成一个渡漕,让水顺着渡漕冲下来,小孩的家人和亲戚则一起帮忙,把小孩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由干爹将其背进家中最隐密的老人住房中,为其拴线祝福。第二天,全村人将小孩送入佛寺,举行正式的拜佛和滴水仪式后,小孩就算正式当上了和尚,完成了傣族男子一生中的一道重要礼仪。

上一篇:手机业务员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秋散文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