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的风景线范文

时间:2023-10-22 04:07:57

亮丽的风景线篇1

最近,在我们园区来了一群非常神气的朋友。你瞧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衣服,同样鲜绿的颜色,同样时尚的款式,整整齐齐地站在各个住宅小区的门口,像一个个大明星。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就是“苏州公共自行车”,园区最亮丽的风景线。

有了他们,给我们园区的市民多了一种绿色出行的好方式。而且出门就有一个站点,只要是园区的居民,只要花10元钱的工本费就可以办一张绿色公共自行车卡。每次使用时间在90分钟以内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有5次使用的时间超过90分钟就要再次开通了。上至60岁的老人,下至16岁的青年,都可以拥有这张租借卡。而且可以跟市区的公共自行车通借通还,真是方便极了!

公共自行车既能给居民出行带来方便,而且还是节能环保的小标兵,他不吃油也不用电,还没有尾气排放。没有等公交车的焦急,也没有堵车的烦恼,更没有停车的困难。对于那些经常伏案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还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真是一举三得啊!

“苏州公共自行车”虽然没有环球188的宏伟壮丽,也没有东方之门的高大伟岸,但是我觉得它像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小草,在为大地装点着绿色,也为我们的心灵装点着绿色。我相信这道风景线会越来越亮丽。

亮丽的风景线篇2

自我反思:这种状态下我班的自然角成了一种展示,没有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教育效能。分析其原因,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一是我们对自然角的认识观念不到位,使自然角流于形式。二是对自然角的指导不到位,我们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引导与组织。三是我们自身经验的获得不足。在自然角的创建中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作为教师,我们自身应了解其中植物的生长习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怎样改变现状呢?我想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丰富自然角的内容,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种、栽、养的物品必须是孩子喜欢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参与到自然角活动中来。我觉得应该在班上广泛征求和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教师要端正自身对自然角的态度,储备丰富的知识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

在征求孩子意见时,小海说:“老师,前几天在家我看奶奶种了青菜籽,过了几天就发芽了,小小的,不如我们就种青菜吧。”“对,我也看见奶奶种生菜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种植的事。最后,我说:“看来小朋友们都想种些种子,那这个周末在家就找个废旧酸奶盒,请奶奶或妈妈指导你们种植大蒜、青菜、黄豆等各种种子吧。”周一,孩子陆陆续续带来了种植的种子,并贴了标签,写上了种子名称和自己的名字。我也找来了废旧器皿,将同样的土豆芽块分别种在水里和土里,引导孩子观察其长势,看看哪个长得快。于是,自然角旁又常有了孩子的身影,他们好奇地看着、议论着:“我给种子浇水了,它就快发芽了。”“我奶奶说水不能浇得太多,不然种子会淹死的。”……我不时地提醒孩子,关心种子的同时也别忘了其他的植物。渐渐地,孩子不光喜欢观察自己的植物,还喜欢观察别人的植物,“为什么他的种子发芽了我的种子还没发芽?”“为什么你的叶子比我的多?”……

周末回来后,种植的植物有了一些小变化,许多盆里都长高了,很茂盛。我激动地招呼孩子说:“小朋友们快来看,青菜、大蒜又有了什么变化?”孩子惊喜地齐声说:“长高了。”我肯定地说:“是长高了。”“长高的叶子和刚发芽的叶子有什么不同?”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仍然回答说:“长高了。”我说:“再仔细看看,它们的叶子一样多吗?”聪明的洋洋发现:“刚发芽的大蒜叶子是合在一起的,长高的大蒜叶子分开来了。”我又鼓励孩子数数他们的叶子,他们激动地发现,有的有两片叶子,有的已有三片叶子了,孩子们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发现……

感悟:自然角的创建尤应如此,在内容的设置、材料的选择、形式的采用、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都应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自然角才不会成为一种摆设,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为自然角的主人。同时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认知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对孩子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我班的自然角成为孩子每天必去观察的场所时,他们经常有一些可喜的发现:我们的生菜又长了一片叶子!我种的大蒜越长越高啦!……这个时刻,我默默地认识到:我们该让孩子学习一些简单的记录方式了!我就和孩子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呢?”孩子各有不同的看法,东东说:“我们给它照个相吧!乐乐说:“画下来也可以!”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的想法,诚诚说:“我可以把它画下来,然后请老师帮忙写上日期!”听着他们的讨论,我欣然地笑了:“你们真聪明!以后老师每天会在黑板上写下日期,当你们有了新发现的时候,就可以按照黑板上的写下日期啦!”孩子们点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为他们设计了“我的植物朋友”的观察记录表格,让孩子记录自己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接下来几天,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真的记录起来了,我期待着孩子的新发现!

收获:经过时间的推移,从无人问津的自然角到忙碌身影的自然角,这片绿洲成了我班亮丽的风景线。以前不爱说话的孩子现在爱问为什么了;以前毛躁的孩子现在细心多了;以前默默无闻的乖宝宝现在有事可做了。看着孩子在自然角的收获,我觉得我们创设的目的达到了。对孩子来说,在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了科学思维的品质,在孩子与植物的接触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和智慧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对老师来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分析幼儿的学习,反思幼儿获得的科学经验,并进一步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完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

听了我和孩子在自然角这个小角落里的故事,您是否也被孩子好奇的情感和探索潜能所打动?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行动起来,让自然角成为引发孩子“好奇―探索―发现―交流”的场所,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

亮丽的风景线篇3

粗犷的呼伦贝尔,遍地洒满野性的召唤。草原的美丽是那样的粗犷。几匹烈马自由地奔跑在草原上,浓黑的鬃毛在风的带领下肆意飞扬,马蹄起起落落,似旋风般恍过你的身旁;一只苍鹰雄傲地翱翔于天空,健壮的羽翼在蓝天上划出优美的弧度,执着的双眼似乎在追寻着更高更远的苍穹。坐在山丘上被花儿拥簇的蒙古姑娘正端着一杯香醇的马奶酒,尽情地放歌于辽阔的草原,悠扬豪放的蒙古长调让人心旷神怡,在自然的拥抱下迷失。看远处散落在山坡上竞相绽开的野花,将绿色的草原点缀得色彩斑斓。坐在马背上,忽地想起德德玛的一首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野性粗犷的呼仑贝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沉静的呼伦贝尔,安然将人们拥入怀中。一轮昏黄中夹杂着玫红的残阳悬挂在草原黄昏浅红的天空上。微风贴着山坡吹过,草被微风吹得轻轻侧过了身。草原上安静的能听到风儿的轻吟浅唱。仰望天空,看到一群鸿雁静静地向南方迁徙,挥动的翅膀,像是要将被残阳轻染的云彩揽入怀中。几只散步离群的羊儿,像珍珠洒在安静的草原上。远方传来了婉转哀伤的马头琴声,品着香醇的马奶酒,在安静的草原上,真的让人沉醉其中。我独自一人贪婪地欣赏那沉静的呼伦贝尔,沉静的呼伦贝尔,似一位安静可人的少女,在日暮下,尽情展现着她的温柔。远方黯淡下来的夜空中,挂上了一轮月,结束了美丽的草原黄昏。闭上眼睛,想起了一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沉静安然的呼伦贝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呼伦贝尔的美丽是多变的,它时而粗犷奔放,时而沉静安然。无论是那草原的微风,草原的细雨,草原的飘雪,草原的弯月都是我心底最美的景色。草原的一颦一笑深深刻入我的心田。美丽的呼伦贝尔,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简评:小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时而浓墨重彩,时而空灵轻盈的草原美景,同时调动多种感官,用视觉去观察草原上植物的五彩缤纷,动物的洒脱与自由,用听觉去感受风儿的歌唱与马头琴的声音,而同时又给人一种静谧与祥和的感觉,在结合作者自己当时的心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我”心中,“我”看到的草原。

亮丽的风景线篇4

上午,天空的颜色不断变化,先是浅灰色,渐变到深灰色,最后,终于变成乌沉沉,黑压压的了。同学们的心情也变得低沉下来,盼望已久的运动会还会举行吗?这成了同学们心中的一个悬念。当我们听到运动会如期举行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教室都沸沸扬扬的。

操场上,跳高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腾空跃起,像展翅飞翔的海燕,又像凌空直上的雄鹰。我们班的跳跃能手——王乾林可不是好惹的,只见他轻盈的跳了几步,起跑真是个好开头!紧接着,他又高速地进行冲刺,那矫健的身躯轻而易举的跃了过去。又是精彩的一跳,冠军非他莫属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一名悄悄地落在了王乾林身上。

竹竿边有“猛虎”在跳跃,跑道上,也有“骏马”在奔驰,他们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角逐!

瞧,我们班的的“飞毛腿”候冬冬,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谁不甘拜下风?他正在跑道上做着充分的准备。“嘣”只听裁判一声令下,健将们像离了弦的箭,飞快地向前冲。候冬冬一马当先,轻轻松松就将别的运动员“拿下'了。风吹着他的头发,似乎在为他加油,鼓劲。他的步伐好大啊,频率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冲刺了,他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观众席上又传来一片欢呼声!

亮丽的风景线篇5

听说她的爸爸是厅级的大官,能呼风唤雨。她的家境条件优越。还听说她在高中的时候品学兼优,但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没有正常发挥出水平,所以被录取到二类的学校。

她虽然家境优越,长得漂亮,但她从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相反她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困难的同学,大度大气程度男同学也汗颜。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老师的喜爱。她勤奋好学,各门专业课都是优秀。因为她的品学兼优和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第二学期就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

她是全校瞩目的焦点,是一枝独秀的校花。自然引来无数的追求者向她求爱。但都被她一一回绝了。也许她认为在校不应该谈恋爱,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吧,也许是她清高觉得追求者都不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吧,总之到了毕业那年她还是孑然一身。看到别的同学出双入对,花前月下,她从没有动过心。

她就是我的同学王丽娟。她在校几年除了完成学生会的工作以外,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因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独占鳌头。毕业分配的时候,那个年代是择优分配,她成绩最好第一个被分到省城一个大单位。

到单位第二年听说她找到了一个外科医生结婚了。后来又听说她考上了硕士和博士。再后来听说她出国了,现在搞精密的研究工作。

亮丽的风景线篇6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语文教学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为学生的发展开阔了新天地。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创建了单元整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设法把“厚”书教“薄”,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同时整合整个单元的学习资源,发现规律,发掘更大的教学价值,并以单元主题为牵引,在有序的主题挺进中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为了深化单元主题,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教学中笔者有目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并让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大量的语文实践,仅靠课本的阅读量是肯定不够的,开展课外阅读是实施新课程的迫切需要。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教学根本宗旨和“语文性”是相通的,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它们结合一起,想不到是那样的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一、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开启智慧之门

智慧,可以说是潜藏在任何一个人生命里的一种能力和能量,她就像是一口悬挂在我们灵魂殿堂的巨大金钟,而书籍正是撞响这金钟的重锤,点燃这智慧之灯的火种。人要从蒙昧走向智慧,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而阅读是学习思考的重要手段,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开启智慧之门。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我们要求学生与书为友,与真理为友,阅读报纸,阅读杂志,阅读经典,阅读名著,从中读出思想,读出精神,读出智慧。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某些单元里的课文存在着很多共性,如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的主题选编的,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做做看,或者互相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作。在课外阅读中,建议阅读的书目有:《爱迪生的故事》、《牛顿的故事》、《达尔文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写“读后感”、“故事会进行交流”、“优秀的读书笔记”评比、“比赛查阅资料”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阅读让学生结识伟大的发明家,体验了智慧的成果,超越时空,与智者对话,任心灵在浩瀚的思绪中飞翔。

二、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点燃亲情之火

亲情,自古就是人们讴歌的主题;家庭,历来被人们当的港湾。“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挨杖伤老”、“负米养亲”、、、、、、这拳拳的赤子之心,不知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第二册第二组《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阳光》、《月亮的心愿》这组课文,它们体裁不同,题材多样,是进行情感教育、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良好依托。通过单元整合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充分发掘教材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感悟理解,懂得亲情的重要。为了让学生点燃亲情的火把,,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围绕本单元体验家庭生活、感悟亲情的主题,学生阅读背诵了关于亲情的诗歌、故事,如:《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孔融让梨》、《探母》、《奶奶的白发》;还让学生听故事《乌鸦反哺》,念童谣《大乌鸦》,还进行了“心怀感恩,体验亲情”的片段小写。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资料,交流课外阅读成果,就容易读进课文,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激发起热爱阅读的积极情感。阅读让学生做到动其心,正其念;阅读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学会思考,学会感恩父母,以此点燃亲情之火。

三、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细品人间真情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如第七册第六组要学习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间真情。这组教材内容有较强的互补性、连贯性,它们都是以“真情”为线索,以生活为载体,以求在阅读、理解、运用中感受真情,表达真情、陶冶性情。为了更好地落实本组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展了相应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如让学生入情品读《永远的白衣战士》、《一个苹果》。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学生们在读书中明理,在书海中得到熏陶、受到浸润、得到净化,从而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获得思想启迪。长此以往,浸润在这“润物细无声”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不到提高吗?

四、 在单元整合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是道德人格的一种综合品质。它必须从小培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形成。正如柏拉图所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得到完善的教育。”人的身心如果经常受到爱国环境的熏陶,不知不觉也会产生一腔爱国的情感。如在进行第五册第五组以“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单元整合后,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及背诵古诗词、(《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和《黄帝的传说》以及《老子简介》,从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并从诗中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感;又如在进行第九册第五组单元整合教学后,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史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等等,学生在阅读中增益智慧,提升素养。俗话说的好:“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树立理想,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亮丽的风景线篇7

关键词:实践能力; 角色; 表演;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58-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特点,把文本搬上舞台,采用课本剧表演这一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课堂效率。在推进语文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课本剧表演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文本,研究角色

语文课堂上的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研究课文语言文字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是学生与自我、与作者、与书中主人公交流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在没有读懂的情况下就排演,那将使课本剧的表演成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一种作秀。因此,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其次,抠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讨论中研究角色。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着重讨论少年与吴王对话的不同语气、神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少年劝说吴王的良苦用心。有了对课文的研究,对人物的大致把握,就为课本剧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验角色,体验感情

情感是表演的基础。面对情感性很强的课本剧,就要让学生体验角色,体验感情。在《螳螂捕蝉》一文的角色表演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排练时,要求学生体会角色情感。比如,蝉自言自语,哼着小曲;螳螂、黄雀说的“你这个蠢货,看你美的,你就要成为我的一顿美餐了。”还有少年说的“你们这些愚蠢的家伙,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身后还有个我呢。”表演者一副轻视又幸灾乐祸的样子,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

三、发挥想象,超越文本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剧本进行大胆的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如对《螳螂捕蝉》一课结尾进行探究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设想一下,当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他会对大臣们怎样解释这一新决定呢?有的学生设想:各位爱卿,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后来,我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给我讲了个“螳螂捕蝉”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准备捉它。那么螳螂拱着身子,举起爪子,要去捕蝉,却没想到有只黄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听了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国,其它诸侯国必然乘虚而入,那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今天,我决定不再攻打楚国了!还有的学生设想:诸位卿家,寡人原想攻打楚国,扩大我国疆土,并对你们下了死命令。可是有一天早晨,我到后花园晨练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只螳螂发现树上有一只高高在上、悠然自在的蝉,便想何不捉来做自己的一顿美餐呢?于是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一步步地向蝉靠近。但他却没想到,在它背后,有一只黄雀正和它一样,也在打着它的主意呢!可笑的还在后头,这只黄雀更不知道在它背后,这位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寡人听了这个故事后恍然大悟,若我们攻打楚国,不就和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一样吗?所以,我决定,我们不打楚国了!诸位爱卿,还有何事,有事早奏,无事退朝!通过想象体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过程。

四、评价角色,发展主体

学生是语文实践的主角。表演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践,其最终目的是为语文服务的。课本剧表演不仅是课文内容的翻版,还是学生主体感受的再现。不仅要重视“演”的训练,还要重视“评”的训练。如《螳螂捕蝉》中当学生演到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学生评论说:“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他表面上说是打鸟,好像很悠闲的样子,我觉得这是他故意不让吴王发现他的用意,因为前面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别人来劝他。”还有的学生说:“这叫不露声色,沉住气!我觉得他很有计谋,很有方法。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这段对话,要说得不慌不忙,要很沉住气,要不紧不慢地讲。”……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评析,再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独特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现代教育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过程中,在不违背该课本剧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不同程度及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诱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亮丽的风景线篇8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生成性活动,课堂评价是以学生作为评价对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采取的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具有激励、选拔、反思、诊断等功能,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常常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具体措施如下:(1)用体态语激励学生。我们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会给课堂带来和谐、亲切的气氛,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如果我们的学生由于紧张或害羞没有回答上问题,这时,教师微笑着提示一下或者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们,学生就会很快反应过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常常用体态语鼓励学生,例如,竖起大拇指、微笑、拍拍学生肩膀等。(2)用语言激励学生。我们大家知道,学生只有喜欢某位老师,才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应该积极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在学习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时,我常常用这样的语言激励学生:“Your spoken English is fluent,wonderful”“ The teache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ike your voice”“ This a few word is hard to remember, you remember so soon, very fierce!”等。

新课改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自己的子女那样,那欣赏的眼神、会意的微笑、满意的点头、亲切的手势、激励的话语犹如一场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激励性评价学生,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课,喜欢上英语课,让激励性评价成为英语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景登儿.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研究:英语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4(05).

上一篇:月圆人团圆范文 下一篇:小学足球训练计划范文